第一篇:关于xx镇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考
xx镇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素有“无烟工业”之称的现代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支柱性产业之一。xx市委也特别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在发展文化旅游业上求突破,努力把xx建设成为文化休闲胜地”,“要加快四明山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以后,xx镇积极调整发展定位,抢抓机遇,加强旅游业软硬件建设,扩大宣传面,实施政府主导型策略、文化性竞争策略、绿色生态开发策略、四明湖山区域旅游圈策略、产业综合带动策略,加快“以革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山水生态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xx镇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通过各方努力,xx的旅游业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仅2002年来xx旅游人数就达16.8万人次,净增三产收入150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达到7万人次,估计净增三产收入1120万元。尤其是清明节、五一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场面较为火爆。
当前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xx旅游产业发展初显成效,但与周边地区比较及从一个城镇的发展走向来看,尚有明显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旅游资源较丰富,但景点开发开放水平低。如“七十二峰,九十九弄”本是xx的真实写照,而如今作为xx区别于山乡古镇的特征之一的“弄”却破坏严重,街弄名称也未指示,开发力度不够。军政干校、红岗劲松、孙子秀墓、北斗湾、古镇街弄等景观有待开发。
(二)旅游资源分布较好,但总体整合度差。xx的旅游资源组合较好,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大体可分为羊额岭景区、东山景区、古镇老街景区、四明湖景区、横坎头景区、白水冲景区等六大景区,人文、自然、特产各类资源相得益彰,然而资源分属水利、文保、民政、农林、供销社、建设等不同部门,利益不同、职能不同,给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带来不便,总体整合度差。
(三)旅游资源具有一定品位和影响,但设施服务滞后。xx的人文景观资源中有市级以上重点文保单位5处,其中省级2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省、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199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但目前各景点内部的陈列枯燥,缺乏吸引力。无讲解人员、无简介资料、无旅游线路指示、无导游服务、无整体旅游市场营销策划、无整合的旅游管理机构等现象较为突出,在景点或餐饮服务场所的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尚需改善、服务热情和接待规范有待提高。
(四)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少,群众对发展旅游产业参与支持度不高。因缺乏农副产品推陈出新、包装提升等技术,尚未形成一系列体现山乡特色的手工艺品、土特产等旅游特色商品,也无一处集中的特色商品购物点。部分群众局限于眼前利益,在为开发旅游项目而征用土地时要价较高。
xx镇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综合带动能力最强的“永远的朝阳产业”。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促进开放、带动百业、增加就业、繁荣市场的新兴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特提出以下发展xx旅游产业的主要对策措施,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实施政府主导型策略,推进观念创新和整合开发。旅游业具有综合性、跨地域性、公共性等特点,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必须形成统一领导、部门联动、面向市场、社会参与的宏观领导体制,从根本上创新发展旅游业的观念,推进资源整合开发。
1、创新发展旅游业的观念。面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其一政府自身要全面树立发展“大旅游”,建立“大产业”和营造“大市场”的观念,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把旅游业作为xx中心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发展。其二要加大“旅游富民”为主题的宣传,转变群众的保守思想与落后观念,提高发展旅游业重要性认识,形成人人关心旅游业发展的氛围,并积极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其三要提高创意在旅游发展中的应用程度,要充分认识到除了一般经济因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外,更重要的要让高级经济因素(制度、知识、创意)发挥重要作用,必须用新观念去认识、开发、管理旅游业。根据市场需求提出新创意,用新创意、新技术挖掘包装出旅游“新产品”,营造旅游“新形象”,形成思路出规划———规划出项目———项目出资金———资金出建设———建设出效益———效益出发展———发展出思路的良性循环格局。
2、理顺旅游管理体制。xx旅游发展的首要环境因素是旅游管理体制。名义上建立了“xx风景旅游区管委会”,但政府主导作用未尽充分发挥。一要强化管委会的权威,建议下设办公室,保证协调能力。统一配置各部门单位旅游资源,统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统一景点开放接待规范,统一组织市场宣传促销活动,统一整治景区软硬件环境,统一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二要由市政府牵头,将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市政、文化、园林、林业、水利、文物、民政等部门组织起来,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综合的产业调控能力。三要实行旅游资源三权分离,保护与开发分责,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所有权是国家的,管理权分属不同部门,将经营权交给投资商和企业去运作;对历史资源保护纳入事业管理,开发利用纳入企业化管理,创造性地实施“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旅游资源利用原则。
3、加强主导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旅游事业总体发展的前提和依据。对已编制的《xx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景区规划和急需编制的《中国红村———横坎头村旅游规划》等,要抓好规划的实施管理,创造性地通过市场的方式、竞争的方式选择经营者,积极动员和组织尽可能多的民间资本和创意策划。
(二)实施文化性竞争策略,塑造旅游品牌,提升竞争力。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也是积极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
1、开发载体挖掘文化内涵。对每个进入风景旅游区的人来说,不仅仅是享受和观光,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文化的熏陶与影响。通过积极开发浙东行政公署旧址、鲁迅学院、东明山怡亻思学院、姚山别业、南宋古墓、白水飞瀑等文物或游览点为载体,挖掘出xx特有的神圣的革命文化、神秘的历史文化、神奇的山水文化,打响xx革命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2、动静结合做活文化表现。旅游者在旅游活动的消费,很大程度是进行一种文化产品的消费。山川名胜、革命史迹作为资源文化,静态表现在游客面前,参观时可以去了解、品味。若动态地表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氛围文化,可以利用文化题材,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经济受益,举办旅游节庆、中小商务会展活动,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提升xx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3、面向市场开发旅游产品。21世纪的旅游热点将集中在上山、下海、升天、入地、去海角、走沙漠、进森林等方面,面向市场需求变化,因地制宜开发旅游产品才能适销对路。其一以革命文化为背景,开发“红色之旅”特色产品,如战壕对垒、帐篷野营以及建办以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的干部培训中心。其二以激发游客对自然、人文资源的兴趣来开发“回归自然”的旅游产品,如道士山未名山庄、农家乐园。其三开发综合性产品,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于一体,如军事主题乐园。其四开发如垂钓、划船、火炬节等活动的参与式旅游。从而吸引更多更广的游客。
(三)实施绿色生态开发策略,打造生态旅游城镇。旅游业是需要贯彻也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领域,转变观念,推行绿色开发,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真正打造出“生态旅游”城镇。
1、推行绿色开发,开辟生态环境游。生态环境游根本意义在于适应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发展趋势,提高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是旅游业更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要精心保护环境,逐步规划、开发、建设好生态旅游城镇,使四明湖景区、道士山景区、白水冲景区这一批生态旅游区成为xx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样板景区。
2、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种养,开发工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其一,作为中国灯具之乡的xx,以展示各种款式的灯具为主体,结合灯具物流中心,建设一处象征彰显红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霓虹广场,并选择一家外向型规模企业,以清洁生产为主要特征,展示灯具生产工艺流程,尝试推出一条“工业旅游”线路,丰富旅游内容。其二,加快实施环湖万亩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开发,建成花卉水果观光园、名茶制作和茶业历史展览、假日劳动园等。从而打响xx旅游的又一张硬牌“生态牌”。
(四)实施四明湖山区域旅游圈策略,形成旅游网络体系。实施“四明湖山”区域旅游圈策略,可促进xx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前不久旅游局牵办的四乡镇“四明山旅游节”是一例证)。尤其随着“杭州湾时代”的到来,联手打造“四明湖山”区域旅游圈,可形成更大卖点的旅游网络体系。
1、整合区域优势。xx的革命文化、大隐的玉文化、大岚、四明山的山水文化,旅游卖点侧重点不同,通过市旅游局牵头,建立乡镇联席会制度,强化乡镇旅游产业领导力量,联合优势和整体合作,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和区域优势,使整个四明山区域旅游业形成互补、共同发展。
2、重视“唐诗之路”。四明山区是浙东唐诗之路重要驿站,唐代自李白至皮日休、陆龟蒙留下大量四明山诗篇,通过挖掘诗人游踪,唐诗上山,重现“唐诗之路”,以使游客寻访吟咏。
(五)实施产业综合带动策略,发挥旅游乘数效应。xx旅游业要真正进入旅游服务贸易市场,更深程度与上海等都市接轨,全面参与长三角经济竞争,必须以发展旅游业为特色经济,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培育旅游人才队伍,提高业内素质。引进、培养旅游人才,形成一支思路广、作风实、敢创新的经营、管理和服务队伍。结合旅游市场接待需求,引进民间资本,筹建一家旅行社。加大餐饮、宾馆、交通等业内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2、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满足旅游者需要。动员民间手工艺者、农业加工企业和工业企业参与开发工艺品和土特产加工,推出一系列体现山乡特色、革命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在品种、特色、质量方面满足旅游者需要,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大产业氛围。
3、提供就业机会,转移农村劳动力。通过在中心街区、旅游景区开发旅游商品代售亭、风味小吃亭、区间客运点等尽可能提供就业机会,转移更大的农村劳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二篇:浪河镇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浪河镇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浪河镇地处武当山东麓、丹江口水库西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襄渝铁路、汉十高速、316国道穿境而过,镇域面积18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
浪河镇有以磷化工、橡胶为主的化工业,以精密铸造、有色冶炼为主的机械加工业,以制锅、包装印刷为主的轻工业三大主导产业,但是随着南水北调中心水源保护的需要和十堰市“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浪河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特色资源,大打生态牌,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浪河镇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虽然浪河镇目前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但是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的需要,加之移民搬迁后耕地面积减少等原因,迫切需要发展二三产业增加收入来弥补农业的损失。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旅游业是绿色工业,发展农村旅游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交流提高农民素质、扩大劳动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可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建设和谐社会。
浪河镇山清水秀,环境宜人,有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有汉水流域保存最完好的“明清一条街”,有历经百年沧桑的“清末饶氏庄园”和充满神秘色彩的佛教圣地“古寺岭庙”,是鄂西北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原均县中心县委所在地,贺龙、黄正夏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足迹。
浪河镇可以“观赏、参与、度假”的特点打造精品农村旅游线路,根据本镇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着重打造以下三条旅游线路:
1、阿里山农业旅游:依托阿里山公司的生态养殖、茶园、大棚蔬菜、生物菌等多个基地,联合黄龙八景和清末庄园等景区,把现代农业及自然资源景观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题,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受“现代农业体验之旅”带来的田园乐趣。
2、山水人文红色教育游:整合银梦湖、棋盘山、天明山、髽髻山等山水自然资源,挖掘古寺岭庙、明清街等文化资源,以明清街的红军标语等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最终打造精品生态山水红色旅游。
3、武当峡谷漂流自然探险游:利用距离优势,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和来武当山参观的游客来享受顺流而下、天高水长、阳光普照、四面青山环绕,漂流其间的感觉,近距离接触自然。
二、浪河镇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
虽然浪河镇发展旅游业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旅游资源优势还没转化成经济优势,要加快浪河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生态旅游精品镇”的发展目标,还面临着许多需要着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交通是影响农村旅游的首要问题。虽然镇村已全部通公路,但很多村级道路难行,通往景区的道路有些地方并不适合旅游车辆进入。所以,农村旅游的开发,路通是先行条件。
2.吃住问题是旅游开发的又一问题。乡镇旅馆饭店的档次普通较低,旅游接待能力较差,尤其是住宿接待能力严重不足,无法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餐饮住宿条件,从而降低了旅游吸引力。
3.经费紧缺制约着农村旅游开发。以当地财政收入,很难系统
地开发农村旅游。农村旅游开发资金目前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4.在旅游商品开发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重景区建设,轻商品开发;资源深度加工型产品少,资源简单转换型产品多;自主经营多,有组织管理少;新产品少,老产品多,粗制品多,精制品少,品种结构及不合理。
5.当地居民尤其是部分干部认识不够,对农村旅游资源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农村旅游商品的优势,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
三、浪河镇发展旅游的对策
1、增加紧迫感,理清旅游业发展思路。旅游业是低碳产业,潜力大,前景广阔,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旅游活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应及时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旅游资源,迎难而上,从机制问题入手,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整合,提高旅游资源的整理、利用水平;找准问题并逐一应对解决,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发展,不断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使投资旅游成为推动浪河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热点。
2、搞好统筹规划,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旅游规划决定着建设旅游经济的方向和质量,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统筹规划工作是开发旅游业的先期工作,也是显示政府产业主导作用的明确标志,政府要转变观念,明确思路,强化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在具体操作中应积极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明晰责权,因地制宜地搞好旅游市场构建工作。
3、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在于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浪河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
领导下,引进外商投资发展旅游业,实行旅游资源的共同开发,以期形成对景区的保护与持续有限利用的双赢局面;同时依靠本地力量,增强旅游接待能力,使村民能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4、强化组织领导,解决发展旅游业当务之急。一是结合旅游资源宣传,对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景区进行保护,做好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和质量,加强与相关媒体的合作,营造旅游气氛,不断拓宽内引外联的旅游市场;三是充分利用浪河镇位于十堰市“两圈一带”战略中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圈内的大好机遇,搞好沿线旅游资源的规划、整合利用工作。四是要结合移民内安工作和新农村建设,贯穿旅游理念,不断增加旅游元素含量,做好与发展旅游业的相关衔接工作。
总之,浪河镇应紧紧围绕着“山水、风土、人文”三个重点,从解决发展旅游业的当务之急入手,抓紧对旅游产业的培育,循序渐进地大力发展旅游事业,“以旅游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以发展促繁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尤其是内安移民的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以此为契机推进浪河镇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以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低碳工业为主打品牌的“现代农业特色镇、新兴工业明星镇、生态旅游精品镇”。
第三篇:发展县级旅游产业的思考
发展县级旅游产业的思考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积极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经济城市、和谐宜居家园”,旅游产业长足发展,旅游收入大幅增加,旅游人气显著提升,全县干部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旅游取得的可喜成绩。但是,以我县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产业本身所具备的美好发展前景来看,我们理应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更加突出旅游产业战略地位,举全县之力,加快旅游经济大发展,使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全县支柱产业,真正把打造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国际旅游胜地。
一、为什么要更加突出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
(一)我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1、有山有水,山水相依。旅游资源遍布于山水之间,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有旅游,这是我县旅游的一大显著特点。山、山、南山、北山、石篆山、石门山,湖水库、化龙湖水库、上游水库、跃进水库等山水之地都有众多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与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紧紧连在一起,有山有水,山水相依,这在国内外也不多见。
2、人文自然,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富集,人文与自然俱佳。人文景观最著名的是以山、北山为代表的石刻,它与敦煌、云岗、龙门齐名,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也是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自然风光方面不但有山、湖两个国家级风景区,还有其他各具特色且有潜力可挖的景区、景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前景非常广阔。厚重的人文景观与美丽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我县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3、文化传承,积淀深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旅游。儿女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中最绚丽的奇葩有万古的鲫鱼灯、中敖的火烧龙、的西山神歌、的狮子舞等,他们都传承久远,为的旅游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4、湖畔温泉,极具价值。现代旅游,温泉是最富吸引力和最具开发价值的资源之一。我县湖温泉不仅水量大、水温高、水质优,而且座落于山下、湖畔,这种“温泉依湖畔,泡泉观山水”的湖畔温泉举世罕见,具有很强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特色鲜明,开发价值巨大。
(二)旅游产业具有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
1、旅游消费市场非常广阔。旅游消费是有钱人的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参加旅游消费的人必然会越来越多。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旅游已和住房、汽车、美容一样,成为四大消费时尚。在今年国庆中秋旅游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28亿人次,比的“十一”黄金周增长28.5%;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比“十一”黄金周增长26.4%。就我国而言,旅游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空间可待挖掘,据权威杂志数据分析:全国有近15亿人,现有旅游消费市场不足6亿人,也就是说有9亿人是潜在市场。
2、旅游休闲时间更加宽裕。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劳动时间大大减少,从而使人们又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旅游休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职人员的休闲时间除了周末外,加上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国庆、元旦、公休假等节假日,全年大约有150天左右,外出旅游休闲的时间相当宽裕。
3、旅游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改革开放六十年来的蓬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基础建设的大力投入,使旅游交通也取得巨大成绩。“五纵七横”的12条国道主干线,覆盖全国10多亿人口,铁路的5次提速,使旅途时间大大变短,加上原有的水路固定航线和航空运输的日益兴盛,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咫尺天涯已变成现实。
4、旅游带动能力特别强劲。旅游产业又称“朝阳产业”、“无烟产业”,除本身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美好发展前景外,对其他产业的带动能力也特别强。一般来说,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刺激和带动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馆业、商贸业、娱乐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真正起到一业带动百业的作用。
二、怎样进一步加快旅游经济大发展
(一)坚持大项目带动不动摇。当今旅游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大进大快,快进快出。远的不说,单说离我们较近的四川省大英“死海”、云南省水富“西部大峡温泉”就是旅游项目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成功典范。这几年,我县成功引进重庆市广电集团,全力打造湖影视文化基地。目前,这一大项目已经完成景区资源整合、第一期工程征地拆迁等工作,正在加紧实施农民还房工程、大门改造及酒吧一条街等建设,明年将要启动大型室内滑雪馆、5星级酒店等具体项目建设,整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行,且成效明显,前景看好。我县的旅游发展一定要坚持大项目带动,不能因为县委、县政府班子换届而动摇,不能因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变动而动摇。只有大项目抓好了,做成我县旅游发展的“月亮”,然后发展相关的小项目,才能形成“众星拱月”的旅游发展局面。
(二)策划大师级营销不犹豫。作为拥有重庆市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和两个国家级风景区的旅游,过去在宣传营销上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知名度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特别近年来,我县在这个方面的工作已经有所突破,比如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插播石刻宣传广告,举办石刻海内外巡回展等,但力度还显不够。要痛下决心,不惜血本,策划大手笔、大气魄且能造成轰动、持久效应的大师级宣传营销,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实质上的提升。广西桂林请张艺谋等名家策划推出了“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文艺演出节目,使桂林旅游的人气更加红火,浙江吉安借助浙江卫视王牌栏目“我爱记歌词”这个平台,无疑让全国的电视观众知道了他们的“大竹海”,湖北凤凰请叶文智策划的由中韩两国顶级围棋选手对决的世界最大露天围棋赛,从而引来了新的旅游大潮,这些最成功的大师级宣传营销都值得我们借鉴。具体建议搞好“五个一”大师级创作,即:创作一部在中央电视台黄金频道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宣传,像当年《霍元甲》、《渴望》热播时一样,造成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让全国电视观众向往;创作一支传唱全国的歌曲,像《康定情歌》唱响康定、《太阳岛上》唱响哈尔滨一样,让全国歌迷都唱响;创作一本具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小说,像《红岩》让全国读者了解重庆一样,也让全国读者了解;创作一台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大型文艺演出节目,像桂林《印象.刘三姐》一样,让来旅游的海内外游客热爱;创作一部全国都叫得响的旅游宣传口号,像“感受黄山,天下无山”和“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一样,让海内外的游客都能记住。
(三)实施高效益开发不糊涂。旅游开发不能只开发纯粹的旅游项目,必须走旅游项目加旅游地产的复合型、高效益开发之路,以项目聚人气,以地产旺财气,这也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如武隆的仙女山风景区,坚持走旅游加旅游地产的开发之路已初步成功,自第一家地产商进驻仙女山开始旅游地产开发后,武隆花漾山谷、中坤依云美镇、芳草地雪岭仙山等九家旅游地产项目相继落户仙女山,两年间共建设20万平方米房地产,且销售情况良好,目前已交200余套。我县在湖影视文化基地等大项目建设中,也要坚持走旅游项目加旅游地产的开发之路,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开发商在建设旅游项目的同时适度开发旅游地产,使旅游产业在项目建设中得到发展,使开发商在地产开发中得到回报,以旅游项目建设带动旅游地产开发,以旅游地产开发支撑旅游项目建设。
(四)配套高标准交通不松劲。旅游要有可进入性,交通建设是关键。今年以来,我县两条主要的旅游公路宝邮路、龙玉路已经进行了高标准改造,极大地改善了我县旅游的形象。但是,从旅游产业大发展的要求来讲,交通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必须坚持高标准的原则,加快建设山环线公路。湖环湖公路、山沿山公路等几条高等级公路。特别是山环线公路建设势在必行,该公路建成后既能解决香会等重大节庆活动期间交通拥堵的问题,又能促进山、化龙湖沿线的旅游深度开发。
第四篇: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旅游产业开始发挥其带动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支柱作用,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障碍的分析,提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思考
一.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
旅游产业自在中国得到发展以来,在经济增长方面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近几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似乎进入了瓶颈期,主要原因如下:
(一).旅游景点自身竞争力不够
1.旅游地主题不突出,吸引力不够
虽然目前各个旅游景区都在宣传自身的特点,但是许多景区所渲染的噱头过于泛而且杂,主题不突出,游者也就很难清楚的知道其独特之处,旅游地没能制造其独特的吸引游客的主题,因此,潜在消费者也就没有了兴趣。
2.环境污染严重,景区保护工作不到位
环境污染是我国景区发展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知名度比较高的旅游景点来说,由于日人流量大,各种污染现象屡见不鲜。以长城为例,曾经在长城金山岭段的城墙上,大批中外青年在长城上伴着电子音乐狂歌劲舞,并大量饮酒。开了一个大规模的派对。派对结束后,长城内一地垃圾酒瓶。通过了解,这样的派对其实在该段长城已经进行了八届,已经成为热衷于此的中外青年每年期待的狂欢。只是此前一直没有被媒体披露。就经营管理单位而言,将长城作为场地出租只是一项经营活动。从1997年开始,金山岭长城所处的当地政府遂以600万元出让该段长城50年的经营管理权租借给一家公司。众所周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怎么能这样任人糟蹋。众所周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怎么能这样任人糟蹋。这样的行为在小的方面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更深层次考虑,则是对中华民族的亵渎。
3.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
许多原本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古建筑被翻新,赋予其新式建筑的风格,以
为可以吸引更多的游览观光者,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使得古老的文化景区显得不伦不类,既失去了最初的特色,又不能重新规划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以圆明园为代表,圆明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如何保留其原貌上做了大方面的努力。
(二)旅游公司服务质量不高,消费者普遍对旅游公司服务不信任
1.旅游公司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存在欺诈行为
新世纪旅游公司在提供服务前,跟消费者承诺华山一日游,车费80元,对游客专车接送,从游客住的具体位置接送到目的地。然而,回城的时候,导游告知由于当时的时间段接送回去我们的接送面包车正在送其他团的游客回去,所以当天的旅客被告知放在钟楼附近下车自行打车回去,且只给路途较远的乘客退还10元的车费。中国国际旅行公司北京一家公司,在组织到长城和明十三陵观光时,将旅客带进了某工厂等吃饭。一个半小时后,才到了开饭时间,其间没有任何座位提供。接着,导游又将游客拉到一个“老北京”的景点,可是这个景点却不包在团费内,需要游客另外支付门票钱。如不进去的旅客,可以在车上等。接着导游又将游客拉到了一家医院,强制游客听了近2个小时演讲之后,才肯放出去,其目的是要游客购买他们的药。以上的案例只是旅游公司劣质服务的冰山一角,殊不知还有多少消费者被无良的旅游公司侵害利益,他们的欺诈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2.旅游公司与旅游景点衔接度不够高,造成服务的脱节
旅游产业要想得到十足的发展,加强旅游公司与旅游景点的合作,为游客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是关键。但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愿。许多旅游公司发展目标过于狭隘,将主要的收入来源限定在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等方面,而忽略了通过与旅游公司加强合作,吸引客源来获得长期的发展。游客在外出旅游过程中,由于旅游公司与旅游景点衔接度不够高,经常不能很好的享受旅游的乐趣。
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凸显旅游景区的发展优势
各个旅游景区有其不同的特点,只要抓住其中的某一项特色,并将其发扬广光大,借势扬势就能成为旅游景点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特色可以是拥有优美的景色、罕见的资源的得天独厚自然景观,也可以是具有淳朴民风、古老的民俗的人文景观。湖北身神农架是中国内陆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其发展优势即其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这些优势使其成为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且其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是许多热爱大自然的旅游者心之所归处。
(二)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在考虑旅游产业的发展时,需要从长期角度出发,做长远的规划,而不能目光短浅。在旅游景区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例如,对于风景优美的小镇景区,可以发展规划建设娱乐区、游览区、服务区和度假区四个功能小区,加大景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开发新景区、新景点,最终把景区规划建成集休闲、娱乐、游览、度假为一体的山水休闲旅游度假区。
(三)推进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
在优化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线路整合、品牌争创等外围举措的落实,加快促进旅游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景区中的特色观光对象,打造旅游新景点,挖掘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突出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加大与当地政府合作,包装宣传旅游形象,同时,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敢想敢做,敢于谋划,争取旅游品牌在更高层次有新的突破。以珠海为例,7月15号,来自国内外的十余位着名旅游专家就珠海如何打造滨海旅游品牌的问题上,展开了讨论。“情侣路上建海誓柱、山盟碑”将会是珠海品牌建设的大方向。珠海渔女是情侣路的地标性景观,所以许多游人都想去看一看。但作为进出珠海的主要通道之一,车流多,速度还快。比如在珠海渔女附近,路很窄,没有大片的草坪和沙滩,旁边的车以60、70公里的时速经过。游人想在这里好好看一看,散散步都很难。想要推进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可以围绕爱情文化这一主题,把爱情文章做足,把情侣路宣传成中国第一路,让爱情文化成为贯穿情侣路的灵魂和主题。比如可以在这里建海誓柱、山盟碑,在这里向游人展示古往今来的爱情故事等。
(四)提高景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
进一步加强培训、轮训,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技巧熟练的旅游服务队伍,把导游员队伍建设当作旅游促销宣传永安的“窗口工程”、“品牌工程”加以实施,特别是要提高导游员的文化涵养和知识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品牌导游员。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建立旅游安全、保险救援、管理教育有机结合的旅
游安全体系和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完善安全应急机制,确保旅游景区(点)“安全、有序、效益”的有机统一。
(五)建立旅游信息网站
信息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旅游的新观念。在准备旅行的过程中,大多数旅游者往往会做比较周密的安排,这其中就包括查询大多数的旅游网站获得相关的信息。因此,建立旅游信息网站,为游客在到来之前做好准备提供了非常人性化的服务,能使得消费者感受到旅游当地的诚意。
(六)加强旅游景点与特色旅游服务的衔接
为了使旅游者能够更好的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开发者必须解决好观光游览人员的住宿、就餐等基本生活问题。为此,加强旅游景点与特色旅游服务的衔接是大势所趋,贴心的服务能够吸引更多的旅游者的关注,提高景点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主要来源于旅游景点自身竞争力不够和旅游公司服务质量不高,消费者普遍对旅游公司服务不信任。其中前者主要是因为旅游地主题不突出,吸引力不够,环境污染严重,景区保护工作不到位以及发展方向不明确,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后者主要是因为旅游公司服务态度恶劣,甚至存在欺诈行为以及旅游公司与旅游景点衔接度不够高,造成服务的脱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从凸显旅游景区的发展优势,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推进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提高景区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建立旅游信息网站以及加强旅游景点与特色旅游服务的衔接等六个方面加以优化。
参考文献:
[1] 李晓.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11(35)
[2] 朱晓芸.旅游研究方法探讨[J].旅游研究.2007(5)
[3] 苗学玲.旅游地形象策划的10年[J].旅游科学.2005(4)
作者简介:韦力(1980.12—),男,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研究方法和旅游产业研究。
第五篇:蕨溪镇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考
蕨溪镇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考
宜宾县蕨溪镇镇长梁奇祖
蕨溪镇地处宜宾县西北部,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幅员面积21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5.4万人,场镇距县城柏溪49公里,距宜宾市区62公里(水路42公里)。蕨溪镇地势东南低西北高,海拔从岷江河谷坝区的300余米逐渐抬升至黄山1300余米,坝区、浅丘、深丘、山区一应俱全,丰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蕨溪的灵山秀水;蕨溪镇历史文化底蕴浓厚;蕨溪镇物产丰富,特色农产品如茶叶、蕨粉、金银花、晒烟、腌腊制品等远近闻名;蕨溪镇水陆交通便捷,宜泥路贯穿全境,岷江越境而过,上可通乐山、成都,下可接长江而达重庆及以下各大中城市。可以说,蕨溪镇具有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独特的优势和巨大潜力。
一、蕨溪镇发展旅游产业的意义
(一)可以加速推进蕨溪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蕨溪是传统农业大镇,如何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是党委政府必须着力解决的大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发展工业,蕨溪与县城周边乡镇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依托农业产业发展起来的木材、食品加工等企业,规模普遍不大,支撑不了全镇的产业结构。镇内的宣化坝倒是具有建立现代工业园区及发展大型工业基地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这是国家和省上的战略储备用地,乡镇想打造也不可能。场镇的房地产业这几年虽然发展得欣欣向荣,但从长远来看,也不能担负起蕨溪镇产业升级的重任。相比之下,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特色农副产品发展旅游业,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必将为蕨溪产业发展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二)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旅游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下游,是典型的消费型产业,旅游业做大做强了,会带来大量的市场需求和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必将为蕨溪镇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具有蕨溪镇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如蕨粉、金银花、高山有机茶、绿色无公害蔬菜等,无论是加工还是销售,都会受到深远的影响,会推动农业、餐饮住宿等一系列产业做大做强。
(三)可以大规模吸纳当地农民就地转移就业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从业人员,蕨溪镇作为宜宾县的人口大镇,就业压力相当大,如果旅游业能够发展起来,必将大规模地吸纳当地农户就地转移就业,甚至是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也有可能回流。这对于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也大有裨益。
(四)可以提升蕨溪乃至全县的知名度美誉度
旅游业是一个地方的特殊名片,正是因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许多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一时间声名鹊起,如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等就是很好的例子。蕨溪的旅游业一旦发展起来了,对于提升蕨溪乃至全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蕨溪镇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及不足
(一)蕨溪镇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一是自然风景资源。位于蕨溪镇境内的黄山,系大凉山余脉,山系南北走向,山体高大挺秀,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景区内还有近万亩保留较为完整的原始森林;蕨溪境内的花潭溪,溪水清澈、水流平缓,泛舟溪上、垂钓溪中,微风徐徐、怡然自得。溪边的胭脂坝,有花卉苗木园上百亩。今年,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引进宜宾田丰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大坪村成规摸实施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项目,目前已采取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获得400余亩的土地经营权,项目建成后,将会成为支撑蕨溪镇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二
是历史人文资源。蕨溪镇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早在唐代,宣州府就将府址选在了宣化坝上,至今还在民间流传有许多具有神秘色彩的传说。顶仙坝北面的“马脑山”还较为完整的保存有三座三国时的御敌堡垒,登临此处,极目远眺,三国风烟似在眼前。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黄山茶场,在那个特殊年代曾有成百上千知识青年在此上山下乡,接受锻炼,他们在此工作、学习、生活留下的踪迹也是可供挖掘的旅游素材。解放前乃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陆路交通不方便,蕨溪是犍为、沐川、商州等地的物资集散地,有名的“水码头”,来往商贾络绎不绝,也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三是乡土饮食资源。蕨溪饮食独具特色,河鲜品种丰富,土鸡自然散养,蕨菜天然绿色,烧腊腌制独特,这些好的食材经过技艺高超的厨师精心加工后,端上桌来更是色香味俱佳,能无限激发游客的食欲。四是旅游纪念品资源。游客到一个地方旅游后,总希望带一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回去留做纪念或是馈赠亲友,蕨溪这方面的资源也相当丰富,志君蕨粉、小磨菜油、黄山茶叶、蕨溪银花、简湾烧腊等等,既好吃又富有营养,还具有一定的纪念价值。
2、交通日益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中央、省、市、县的大力投入,蕨溪镇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改善。一是蕨溪到县城及周边泥南、龙池等乡镇的主干道已经全部硬化,宜宾市区到蕨溪镇仅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屏山新县城到蕨溪更只要半个小时,乐宜高速公路建成后,从泥溪出口到蕨溪也仅需要半个小时。宜宾—屏山新县城—蕨溪快速通道建成后,蕨溪到市区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一旦成贵高速铁路建成,成都到蕨溪也就是两小时内的事情。二是蕨溪镇内各村都通了公路,特别是进入黄山景区的公路,今年市县投入近600万元进行了整修,是比较标准的泥结碎石路,在“十二五”农村公路规划中,我们又将其列为重中之重的项目,争取尽快硬化为水泥路面。
3、潜在游客群体庞大。由于交通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宜宾、乐山,乃至成都的客人到蕨溪游玩,都将非常的方便,这几个地方的游客量将非常的庞大,如果打造得好,有可能还会吸引更远更多的客人。加之本地和周边乡镇的居民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也会越来越多的选择就近旅游,还会增加部分游客量。
(二)蕨溪镇发展旅游产业的不足
1、缺乏发展旅游产业的专业人才。蕨溪镇地处边远山区,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本地虽然每年都要考取上百名大学生,但毕业后回乡就业的少之又少,在这些为数不多的人才中,懂得旅游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更是凤毛麟角。旅游产业在蕨溪而言,是新兴产业,各级干部对于如何打造、经营、发展旅游产业都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无论是发展理念、旅游思维、经营措施等都相当滞后,这是蕨溪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一个制约瓶颈。
2、缺乏发展旅游产业所需的资金。旅游产业是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产业,并且投资的风险也比较大,蕨溪镇要发展旅游产业,单凭财政资金的投入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而民间资本由于看不到近期收益而不愿意介入这一领域,金融资本又由于受投资风险的制约也很难介入,因此,旅游景区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都缺乏建设资金,很多具有潜力的景点也因资金问题而无法打造成型,资金成为了制约蕨溪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二个瓶颈。
3、发展旅游产业体制机制不健全。蕨溪镇是传统的农业乡镇,目前的体制机制都是围绕这一镇情来构建的,而要发展旅游产业,这样的制度设计完全是不适应的,旅游产业的规划机制、资金运营机制、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旅游产品开发机制„„等等,都还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撑或是完全的一片空白。
三、蕨溪镇发展旅游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深化认识。一是蕨溪镇必须充分利用好自身的比较优势来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蕨溪与周边乡镇的比较优势就是有一座景色秀丽的黄山,只要把黄山开发好了,蕨溪就能真正迎来自己发展的黄金时期。二是必须把大家的积极性都广泛地调动起来,才能形成群策群力、人人抓旅游的良好环境。三是党员干部要在发展旅游产业中发挥好率先垂范作用。党员干部,特别是黄山范围内各村的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要大胆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要有敢为天下先的豪气。
(二)搞好规划。一是要选择好有资质、有信誉、有经验的规划机构。二是要多借鉴其他旅游景区的成功模式。三是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四是蕨溪旅游产业规划要与全县的旅游产业规划有机对接和融合,特别是要注意与向家坝库区旅游、越溪河旅游等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出蕨溪旅游的特色。五是规划一旦制定后要严格地执行。
(三)强势宣传。在目前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必须要通过强势宣传,将“畅游蕨溪、饱览秀色”喊响。一是在主流媒体上进行深入持久的广告宣传,在商场、车站、高速公路等流动人口密集的地方设置固定户外广告,甚至可以考虑利用分众传媒等新兴传播方式发布广告等,让更多的受众知道蕨溪旅游。二是邀请知名作家、专栏记者、旅游公司老板等到现场观摩感受,让他们来推荐蕨溪旅游。三是邀请各类会议、展览、演出等到蕨溪举办,让更多地人来到蕨溪、感受蕨溪。
(四)用好政策。近年来,国家、省、市、县都对发展旅游产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要组织专门的力量对这些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吃透相关政策精神,特别是在资金、项目等方面,要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同时,蕨溪镇在制定相关的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时,也要充分地考虑上级的政策口径,有限制性规定的不逾越,而没有明确禁止性规定的,都要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
(五)完善机制。蕨溪发展旅游产业一旦启动后,要赓即完善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首先是要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其次是要对相关的行政机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整个机构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再次是要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要用规范的制度来管好旅游、发展旅游,而不是单纯地靠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