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6:1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乡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乡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情况汇报》。

第一篇:XX乡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情况汇报

XX乡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等有关

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要求,乡党委、政府将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等工作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现将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2年1至7月份,我乡共上报人口出生73人,其中补报1人,区间出生72人,性别比为87.18。区间出生的72人中,有61人通过卫生部门信息共享得来,有11人来自计生专干孕情跟踪得来(已和卫生部门共享,有7人已上报,有4人未报出),卫生部门信息共享的61人出生全部与全员人口信息库匹配,有59个产妇有身份证个案信息。

二、主要做法

一是严把上门服务环节。计生服务所计生专干和村计生专干对当年生育对象孕前、孕中和产后四次上门访视,建立相关资料。随时掌握孕情、生育、节育动向,确保生育对象不漏登、不错报。

二是严把录入登记环节。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凭户口簿或身份证和乡、镇人民政府介绍等有效证件,实施计生技术服务和分娩,严格按照确认身份、造册登记、审核通报的程序进行“实名制”录入登记,确保出生人口准确记录。同时,严把 《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环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在首发和补发《出生医学证明》时,据实填写父母和新生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详细时间和户籍所在地址、尤其是在填写新生婴儿出生日期时,要与分娩登记档案和新生儿父母本人认真核对,并按公历日期填发《出生医学证明》,确保计划生育档案资料与发放的《出生医学证明》完全吻合。

三是严把信息反馈环节。把县人口计生部门将县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的出生实名登记名单认真进行分类整理。

四是严把新生儿入户环节。乡公安派出所在办理新生儿入户登记手续时,严格查验申请人的生育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及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五是严把统筹协调环节。乡、镇人民政府对县提供的出生实名登记名单,进行认真核查。同时,协调并按月与公安、卫生部门核对生育、节育、入户等信息。经核查生育、节育、迁移信息属实的,及时指导村健全相关统计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录入全员人口信息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制度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乡成立了由乡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乡计生服务所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此项工作的实施。落实乡卫生院、派出所的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 管理工作的职责,进一步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夯实工作责任。计生服务所、卫生院和派出所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定专人负责出生实名登记工作,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协作会议,定期沟通、协调和通报出生人口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加强督查考核。乡镇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保障,扎实推进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确保全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取得实效。

(四)实行责任追究。各定点医疗助产机构的助产医务人员、乡计生站的统计人员必须如实登记、上报出生人口情况,确保出生人口登记情况真实有效。对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出生人口信息、提供虚假身份证件、出具假医学证明、授意统计机构及统计人员弄虚作假等行为,将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XX乡计划生育服务所 2012年9月3日

第二篇:扎实推进出生实名制登记制度

强力突破 勇于创新

努力健全出生实名制登记长效机制

(2011年9月

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现将潢川县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问题,我县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各相关部门在性别比治理中的职责,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今年,我们加大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部门的职责作用,建立健全出生实名制登记制度,提高出生登记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出生人口信息,推进了我县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在加强出生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推行出生实名制登记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口出生实名登记是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在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实行

实名登记,是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需要,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需要,更是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需要。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是人口统计和管理的源头性工作,有利于全面准确判断形势,为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也是统筹解决和改善出生人口结构,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重要举措。我县进一步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探索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落实人口出生实名登记工作的各项任务。

在进一步加强治理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上,我们重点突破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上报。此项工作开始是艰难的,有不理解、不支持现象发生。卫生部门提供出生实名制登记报表与上级计生部门要求报表格式不一至,婴儿出生信息不完整,填写不全面不规范,导致我们收集的资料不能保证数据准确性,难以达到市出生实名制报表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县性别比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计生、卫生、公安、药监、妇联等部门联席会议,就进一步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安排,各医疗机构、公安派出所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齐抓共管,信息共享,落实责任,彻底杜绝了出生人口漏报错报现象,有效提升了出生人口的质量。一是严格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孕产妇定点分娩,接生时,统一填写住院分娩孕产妇出生医学记

录,填写产妇姓名、身份证号码、生育证号、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配偶情况及新生儿姓名、性别等有关情况。县妇幼保健院协同县出生人口性别综合治理办公室共同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统计工作。二是强化《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定点分娩医院及其接生人员,在接收分娩住院对象时,分娩对象必须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免费住院分娩卡,并认真填写住院分娩孕产妇出生医学记录,做到内容准确,字迹清楚,无涂改。县妇幼保健院在发放《出生医学证明》时,需凭定点医院分娩证明方可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及时与县出生人口性别综合治理办公室互通信息。三是落实出生统计报告制度。县妇幼保健院每月5号前将全县卫生系统各医院、乡镇卫生院新生儿出生信息进行汇总,按照统一表格填写,认真做好登记,并同时上报到上级卫生部门与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办公室。

三、部门配合,加强督导,确保人口出生实名登记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人口计生、卫生、公安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定期沟通、协调和通报出生人口信息,实现出生人口信息的互通互惠共享。二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县、乡人口计生部门完善全员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对有生育能力的已婚育龄妇女及其配偶按法定身份信息进行核对、校正,并加强出生

人口统计准确率的考核评估。同时,在潢川电视台以每周五定时播报出生实名登记制度、住院分娩和公民申请身份证明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卫生部门加强出生医学登记和《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出生实名制登记,并对全县定点分娩医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确保了我县出生人口登记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县公安派出所凭《出生医学证明》方可办理户籍登记手续。三是组织联合督查,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县出生人口性别比领导小组下发了《潢川县2011年关于出生实名制登记的奖惩办法》,对录入完整、数据真实,并能按时上报实名制登记材料的责任单位,年终给予通报表彰,并奖励现金2000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对不认真核对身份、不如实登记信息、不及时录入实名登记信息的要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后工作仍不到位的年终实行“一票否决”;对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出生人口信息、授意统计机构及相关统计人员弄虚作假、出具假证明、假情况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党政纪处分。

谢谢大家!

第三篇:住院分娩实名登记与信息共享制度

住院分娩实名登记与信息共享制度 为了加强我院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工作,健全和规范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制度,做好母婴保健工作,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提供数据支持及考核评估标准,制定配制度。

一、凡获助产服务技术准入的医疗保健机构、计生技术服务机构,自2011年7月1日起,对所有住院分娩的孕产妇相关信息一律实行实名登记,填写的《住院分娩实名登记表》。实名登记内容包括:产妇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民族、身份证号、配偶姓名、现居住地、户籍地)、产妇分娩信息(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住院号、本次政策生育属性、孕次/产次、现有子女数、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接生员)、出生婴儿信息(姓名、性别、存活/死亡、出生缺陷、出生医学证明编号)等。填写内容要准确、字迹要清楚,严禁涂改。

二、《住院分娩实名登记表》一式二份,一份于次月4日前抄送辖区乡(镇)计生办,一份留档。

二、接收孕产妇分娩要严格查验生育证明、身份证明等,严格实行持证生育,实名登记。特殊紧急情况急需接产,本人又不能提供生育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的,接生单位要及时通知所在地计划生育部门,并做好记录。对住院分娩过程中发生的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等个案,须如实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并及时上报人口计生部门。

三、对院内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定期开展业务指导和督导检查,保证住院分娩实名登记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真实性。对不如实核对、登记和按月抄送住院分娩实名登记表的单位,要追究法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与人口计生、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与公安、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共同做好住院分娩实名登记的信息共享工作,确保资源共用、信息共享、数据准确。

第四篇:区2021年出生实名登记信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区2021年出生实名登记信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健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部门配合,实现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规范人口出生统计信息工作,根据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公安厅和省统计局联合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实名登记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x省出生实名登记信息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试行)》,结合我区人口计生工作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出生实名登记信息的内容

人口计生部门从卫生部门获取出生医学证明信息。包括新生儿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健康状况、出生地点、接生医疗机构名称(需包含地址信息)、父母姓名、父母身份证号码、母亲年龄、职业、户籍地、现居住地、居住时间、联系电话、孕次、产次、分娩方式等。

人口计生部门采集人口变动(早孕孕妇、x岁以下儿童死亡、育龄妇女死亡)等信息,提供给卫生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包括孕妇姓名、末次月经、预产期、家庭住址等;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父母姓名、父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死亡育龄妇女姓名、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是否怀孕、家庭住址等信息。

二、信息管理流程

(一)核查及上报

1、每月xx日前接计生委提供的《x省出生医学登记表》,将登记表内的出生信息和与WIS信息进行核对,对本街镇的出生信息进行实际核查并上报WIS;对本省内不属于本街镇管理对象的,通过WIS查询核实其户籍地或现居住地。每月xx日前将全部信息及核查情况进行登记汇总,用电子文档上报至区人口计生委,由区人口计生委进行通报等处理。

2、每月xx日前从区人口计生委获取异地出生信息,将出生信息进行核查并通过WIS上报,同时将核查上报情况反馈到区人口计生委,由区人口计生委反馈原通报单位。

3、及时将接生单位提供的没有或不愿提供计划生育信息的孕产妇信息进行核查,同时将核查情况反馈至接生单位。对情况不明者,要进行备案,同时上报区人口计生委备案。

4、每月xx日前从省WIS网站下载上月孕妇早孕、x岁以下儿童死亡、育龄妇女死亡等相关信息,填写《x省妇女儿童信息登记表》,向区计生委上报,区计生委汇总后于xx日前向区卫生局提供。

二、有关要求

各街镇计生办要建立出生实名登记信息的收集、登记、交换、利用、发布、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监督、会商制度,确保出生实名登记工作于x月x日在全区全面开展。

(一)各街镇计生办必须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公民隐私保护,不得越权获取或处理信息,不得擅自对外提供和泄露信息。

(二)各街镇计生办的统计人员必须如实登记,及时、准确上报出生人口情况,对虚报、瞒报、拒报、篡改出生人口信息、提供假身份证件、授意统计人员和填报人弄虚作假、出具假医学证明等行为,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

(三)各街镇计生办必须及时总结实名登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必须与卫生、公安和统计部门进行协商,保证出生信息的质量。

第五篇:庆阳市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人员信息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庆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人员信息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庆市编发〔2012〕25号

市直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意见》(甘办发〔2010〕88号),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意见》(庆办发〔2011〕19号),以及市编委《关于加快推进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庆市编发〔2011〕124号)精神,为了规范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按编定员和人员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尽快实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入轨运转,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采集范围

纳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实有人员,包括市直各机关事业单位按照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录用、调入的,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人员,即在职正式干部职工,不含临时聘用、借调、挂职、服务期人员。经财政、人社部门正式下达聘用指标,单位与个人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列入统计,在“进人方式”上选择“聘用”。本部门(单位)在外挂职人员列入本部门(单位)在职人员进行信息采集。

服务期人员用《事业单位人员模板》单独进行信息采集,在备注栏中标明服务单位,按招考项目类型由市编办列入“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中。

离退休人员、提前退休人员、供养人员不进行信息采集。

提前离岗人员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市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提前离岗、提前退休有关待遇的通知》(市委办发〔2009〕109号)精神,在未经组织人社部门正式批退之前,列入本单位非在编人员进行信息采集,不占编制。

二、基本原则

结构相对应的原则:人员结构要与编制结构相对应,各类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和工勤编制互不挤占,各层级职数结构互不混用。

先进门后规范的原则:凡符合实名制信息采集范畴的人员,应录尽录,逐步回归到编制限额和编制结构内。实名制登记之后单位新进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进人控编制度进行。

以人为本、公开公正的原则: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严格按程序操作,确保工作过程公开公正。为了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各部门要充分考虑实有人员情况,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合理确定在编非在编人员。列入非在编的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考核奖惩等与在编人员同等对待。

三、采集方法和程序

(一)扎实开展编制和实有人员核查摸底。由各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所属事业单位参与,对本部门(单位)编制和实有人员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实有人员按正式职工、聘用人员、服务期人员、借调人员、挂职人员等进行归类。对照《行政机关人员信息模板》和《事业单位人员信息模板》所列项目,重点对参加工作时间、进入本单位时间、职务层次、任职时间等关键信息项进行确认,必要时提供个人任职文件、调入凭据等资料。在核查过程中要严格清理混编混岗和机关事业单位交叉任职现象,实现实有人员和所在单位编制的初步对应。(二)合理确定在编和非在编人员

1、制订在编非在编人员确定方案。根据本系统各单位编制限额、编制结构和实有人员情况,在不同类型编制互不混用、不同单位之间编制互不挤占的大原则下,制订本系统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确定方案。部分事业单位未经编制部门审批编制结构的,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确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结构为标准确定编制结构比例;未批编制结构,也未进行岗位设置的事业单位,可于方案制订前到编办按《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办法》核定领导职数和工勤人员比例。

2、按编定员。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要按照公务员管理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遵循“编制与实有人员相对应”的原则,依据核定的编制管理各要素(单位性质、编制类型、编制数额、单位领导职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等编制结构),参考实有人员职务层次、进入时间、参加工作时间、任职时限、学历层次等因素,逐一确定本机关、本单位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在编制限额内且符合编制结构的列入在编人员,要确定其占编类型;超编制限额或不符合编制结构的列入非在编的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考核奖惩等与在编人员同等对待。非在编人员通过递补、离退休、提前离岗、调配调整、自然减员等分流措施逐步消化,最终回归到编制以内。

3、张榜公示。各部门(单位)按编定员工作结束并经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市编办审查核准,再填写《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公示榜》,在本部门(单位)进行张榜公示,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监督。公示期为7天,公示无异议后,由本人签名确认后,再由主管部门组织进行信息填报。今后,部门(单位)由于编制限额增加或在编人员减少出现编制空缺时,依次从本单位非在编人员中按规定程序递补列入,部门(单位)应及时调整本部门(单位)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名单并进行公示。

(三)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审核录入工作

按编定员公示工作完成后,各部门(单位)要按照规范格式采集录入本部门实有人员信息,经主管部门党组(党委)审核,组织、人社部门审定后,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录入。人员信息采集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部门单位实有人员数据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30日,之前进入的在职正式人员,不论在编非在编,统一进行信息采集;之后新进人员,单独提交系统审核录入。

1、人员信息采集。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主管部门组织,各部门(单位)确定专人填报《人员信息登记表》、《人员信息审核表》、《行政机构人员模板》和《事业单位人员模板》,并附2007年1月1日后本部门(单位)新增人员的增人依据(如任职调入文件、分配文件、调令、控编卡)复印件和本单位干部公务员过渡审批文件。由于个人信息需要导入系统,各部门(单位)必须如实规范准确地填写信息采集表格所列个人项目,对表格样式和内容不能做改动,切实做到应录尽录、不重不混不漏。在编人员填写入编时间和占编类型;非在编人员不填入编时间,编制类型根据单位编制种类和本人身份选填(但不代表正式占编),在其递补占编后,经主管部门申请,由机构编制部门按递补之日填写入编时间和正式占编类型。

2、人员信息审核。市直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及所属各单位人员信息的初步审核和收集上报工作,相关表册经职工本人确认签字、主管部门主要领导签字审核、主管部门加盖印章后,报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分别审核。

市编办主要承担部门(单位)编制限额和编制结构、人员数量及分类、占编类型等方面的审核工作。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要按照干部职工管理权限,对部门(单位)实有人员的姓名、职务层次、所在机构、进入时间、进入形式、毕业院校及专业、任职时间等模板所列各项信息逐一进行核实。重点要认真清理机关事业单位混编混岗、交叉任职等现象,人员所在机构要依据调配部门正式调配文件和《控编卡》确定,无正式调配文件而由主管部门自行调整所在单位的,其调整行为无效。

市财政局要依据财政供养人数,对各部门单位正式在职人数进行审核确认,防止出现财政供养人员与上报人员不一致的情况出现。

3、人员信息录入。市编办根据相关职能部门核准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人员名单,将《人员信息模板》导入实名制系统,并按系统要求进行审核确认和信息上传。各单位在上报人员信息《模板》和《采集表》的同时,要一并上报相关表格电子版和本单位干部职工的电子版彩色证件照1张,照片规格按身份证照规格进行采集,具体规格:351像素(宽)×263像素(高),分辨率大于200dpi,大小不超过99KB。

4、签发《机构编制管理证》。人员信息录入完成并经省编委办审核通过后,由市编办按照《甘肃省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给各单位签发《机构编制管理证》,并正常入轨运转。

四、工作要求

人员信息采集录入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初始登记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工作量大、任务重、涉及面广,各部门(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和政策解释工作,要严格按照机构编制和干部人事管理相关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按编定员等重点工作,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职能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分工合作、共同监督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做好按编定员指导、人员信息审核录入、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对虚填虚报人员信息或不按规定程序开展工作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不能按规定时限完成信息上报的部门或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附:

1、实名制公示榜

2、人员信息审核表

3、人员信息登记表

下载XX乡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乡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