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xxxxxxxxxxx
2、项目主管单位:xxxxxxxxxxx
3、项目区范围:xxx辖区xxx个贫困县的xxx个贫困村
4、项目建设宗旨:以沼气扶贫开发建设为纽带,以生态农业建设、绿色农产品开发为主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xxx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把xxx市建成全国闻名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好基础。
5、项目建设内容:新建沼气池10000个。
6、项目总投资:1781万元。
二、项目区概况
1、项目区基本情况简介
xxx所辖x个贫困县有x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x个是非重点贫困县。各贫困县都地处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多数地区矿产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滞后。有40.3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占当地农业人口的44.5%。
2、项目区沼气发展现状
沼气开发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传统沼气池由于工艺落后,标准不规范,建设投入资金高。而且使用寿命短、冬季产气量低,效益不明显,难以推广。随着近年来沼气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沼气技术基本解决了传统沼气池的不足,投资小、使用寿命长,特别是能够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生产,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00年11月,通过引进沼气应用新技术,在我市xxx县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1年春,xxx市政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把沼气建设作为新世纪初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大力推广。沼气技术在xxx市的推广,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但受到贫困山区农民的广泛欢迎,2001年6月全国贫困地区干部培训中心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北方地区沼气扶贫工程现场会。目前,全市已建成使用沼气池8100余个,100立方米以上中小型沼气工程5处,有3万多农民通过沼气扶贫工程,实现了温饱和脱贫。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沼气扶贫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1)、生态农业建设是继传统农业之后,世界性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农业生产的一个新的长盛不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绿色有机食品深受欢迎,成为新的时尚消费品。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更显得十分迫切。
(2)、生态农业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心环节就是农村沼气建设。沼气是一种新型能源,利用其作农村炊事燃料,节省了煤炭和薪柴,保护了森林,净化了空气。沼气还可利用在大棚蔬菜种植、作为饲料添加剂、贮粮防虫、苹果保鲜等方面。沼气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效益,人畜粪便、有机废物和庄稼秸秆都可入池发酵,消灭了细菌,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尤其是生产沼气产生的沼肥(沼液与沼渣)替代化肥使用能改良土壤,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有机肥料。沼肥的综合利用,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食品的重要措施。可见,发展沼气工程是建设生态农业的必由之路。
(3)、沼气工程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多年来,由于缺乏环保意识,过度开垦土地、破坏植被,以致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种恶性生态循环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改善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建设高效的现代生态农业,就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据调查测算,使用一个沼气池,可减少5—10亩林业植被的破坏。
(4)、发展沼气工程,建设生态农业是我市农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战略选择。面对新形势,市委、市政府决定,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利用生态建设、扶贫投入等方面的资金,大力发展沼气扶贫工程,发展生态农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我市建成名扬全国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使我市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全市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沼气可行性报告
2、沼气扶贫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1)、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农业结构,使各贫困县都有大量的秸秆、粪便,为发展沼气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发酵原料。
(2)、各贫困县都有悠久的种植、养殖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利于沼气应用技术的快速普及推广,建立以良性生态循环为基础的高效生态农业。
(3)、沼气开发利用所需的劳动强度不大,可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力,形成勤劳致富的好风尚。
(4)、沼肥是新型的有机高效肥,不仅可以杀灭病虫害,减少使用农药造成的药害,还能净化环境,改良土壤,增产丰收。利用它可以生产出无公害无污染的瓜菜果粮,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高效农业。可见,沼气建设是建立绿色有机食品基地的有利保障。
(5)、传统农业与现代生态农业的对比,使人们认识到了后者具有的独特优势,既很高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等综合效益。由于以沼气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将引发农业领域的大变革,彻底改变贫困农村的落后面貌,因而广大群众对于发展沼气建设积极性很高。
这些都表明沼气扶贫工程建设在我市贫困山区的发展十分必要、切实可行,是利国利民的长远之计,具有广泛而深远的重大现实意义。
四、项目建设的发展模式及规模
(一)、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1、“三位一体”生产模式
“三位一体”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集养殖、沼气、种植为一体,把沼气、生物、肥料、饲料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生产模式。主要形式有:
(1)、粮→猪(鸡)→←沼→果
使用玉米、秸秆、谷糠等养猪(鸡),猪粪下池产沼气,沼气做饭点灯,沼肥还田种粮,沼液添加喂猪。
(2)、鸡→猪→←沼→菜
猪栏上建鸡舍,鸡粪落下来喂猪(或发酵杀菌后喂猪),猪圈下过沼气池,沼气煮猪食,沼液饲养成鱼、鳖,沼肥返地种菜。此模式适合城郊农户,以向城镇提供肉、蛋、蔬菜为主。它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劳动力,实现“以沼促菜,以菜促猪,以猪促沼”的良性循环。
(3)、猪→←沼→菇
猪粪下池产气,沼渣培育食用菌,菌糠肥料下田,添加沼液喂猪。此模式适合经济不发达的乡镇,可帮助农民迅速脱贫致富。
2、“四位一体”生产模式
“四位一体”是以沼气能源为核心,以日光温室为基本框架,把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室都统统装入温室之中,使之多业结合,优势互补,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形成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目的。四位一体生态温室是目前北方农村日光温室人工利用光热能源最为理想的生产模式,特别是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形式是:日光温室(大棚)+猪+沼+菜。
(二)、项目发展规模
本项目要完成10000个沼气池的建设任务,详情见附表。
五、农户建设8 立方米沼气系统经济效益分析
1、投料量
池容的85-95%时料浓度>30%;水力滞留期:20天-100天;每次进料量:总发酵料液的5%;池容产气率:平均为0.45m3/m3·d;原料总固体分解率:30-50%。
2、沼气、沼肥产量
全年产气量:0.45×7.2×365=1182.6(m3)
全年产沼肥:7.2×(365÷20)≈131.4(m3)
沼肥的比重粗略按1000kg/m3计,则可产沼肥131.4吨。
其中干物质(沼渣)含量为:
131.4×30%×(1-30%)≈27.6(吨)
以上为满负荷运转状况下的气肥产量,农村常年有730 m3即可,在对肥料需求不高的情况下,水力滞留期可延长为100天,则全年产沼肥为26.3吨。
3、经济效益分析
(1)、沼气按0.5元/m3计,全年可产生0.5×1182.6≈951元的收益。
(2)、沼液年产量为24-104吨,每10吨沼液其肥效相当于硫酸铵20公斤+过磷酸钙16公斤+氯化钾6公斤,一个8m3沼气池年可提供沼液肥相当于硫酸铵48公斤-208公斤,过磷酸钙38公斤-166公斤,氯化钾14公斤-62公斤。
沼气可行性报告
(3)、沼渣每1吨(湿重),相当于氮素3-4公斤,磷1.25-2.5公斤,钾2-4公斤。
根据权威数据表明,每个农户使用沼气后所创造的经济收入每年可达3200余元。
六、沼气的综合利用
沼气的综合利用主要指沼渣、沼液在农业种植与养殖上的广泛应用,它不仅产生的经济价值很高,而且可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发展潜力极大。
(一)、沼渣的利用
① 沼渣是一种可改良土壤的新型有机肥。
近年来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土壤的理化性状变劣,板结渐变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作物的良好生长,使土壤资源的连续使用,出现了问题,特别是有保护设施生产蔬菜的地块。一些严重的地块,使作物的生产出现了生理障碍。表现根系生长弱小,根毛稀疏,植被短小,叶色不正,茎杆软弱扭曲,抗逆性弱,病害严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是:(1)没有重视优质有机肥的使用;(2)过量的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施用超量。不仅造成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使土壤板结,更严重的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土壤中氮素过多向周围的水体迁移,使地下水及地表水中硝态和亚硝态氮含量过高,地表水的富营养化,使水功能受到破坏,水的质量下降,给人类健康及水产养殖带来威胁。土壤中的氮素也从含氮气体向大气迁移,造成大气的污染。过多的土壤氮素,使农产品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这类物质进入人体后,形成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致癌和致突变物质;(3)直接施用食用“商品饲料”的猪、鸡粪,这类猪、鸡粪中,盐分含量较高,长期多量施用,造成土壤中盐分的累积,促进土壤的板结。
要解决上述的问题,主要的防治措施,重视施用优质无污染的有机肥。目前强调施用有机肥困难是肥源缺乏。秸秆肥的沤制较费事、沤肥时间又长,同时秸秆肥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较慢,农民不易接受。驴马粪、羊粪因饲养数量有限,粪源太少。
发展沼气,利用沼渣来实现有机肥开发,逐步把沼渣有机肥商品化成为一个非常必要及迫切的问题。
利用沼渣为主要原料,添加一些植物生理活性物质,生产新型的沼渣有机肥。这种新型的沼渣有机肥具有一般有机肥的特性,除能提供植物生长的氮、磷、钾等三大元素外,还可提供中量及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还具有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能使板结的土壤恢复疏松状态。此肥料属无公害肥料,不含任何有害有毒物质,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治理被污染的土壤,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必须肥料。此肥料能对化肥起补充效作,在同等产量和同等投资的条件下,可大大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改善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② 开发香菇生产专用料
开发以沼渣为主要原料的香菇专用料是解决香菇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以硬杂木木屑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香菇生产在我市已是很成功的。由于生态保护的加强,树木的砍伐受到严格限制,香菇生产面临极大的挑战。目前市场上香菇货源十分紧缺,价格直线上升。从香菇生长需要的营养来分析,以沼渣代替木屑是完全可行的,木屑中含有的碳源沼渣中都含有,只是各种碳源的比例有些差异,对香菇生长影响不大。在以沼渣为主的配方中,只要注意一下配方比例即可。因而,以沼渣代替木屑来栽培香菇,可解决与林业资源保护相冲突的问题。
(二)、沼液的利用
沼气发酵不仅是一个产生沼气能源的过程,也是一个造肥、保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基本上都保持下来,因此沼液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料。沼液中保留了丰富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其中的某些植物激素对于病虫害有抑制作用,因此它可以用来养鱼、喂猪、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具有广泛的综合利用价值。
1、沼液在养殖业上的应用
厌氧发酵后的沼液不仅富集了多种营养物质,而且杀灭了许多病菌、虫卵,安全无毒完全可以作为饲料的添加剂。一般情况下,添加量为饲料量的5-30%。如沼液喂猪可以使猪的增重速度加快,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饲养周期缩短,平均一头猪每天可节约饲料费用0.5元。
2、沼液在种植业上的应用
(1)、沼液浸种
沼液浸种比清水浸种有明显的优势。它不仅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促进种子的生理代谢,提高秧苗素质,而且可以增强秧苗的抗寒、抗病、抗逆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沼液施肥
沼液宜作为追肥使用,可采用叶面喷施、浇施等,在作物各生长关键期施用效果更好。沼液施于旱地作物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使用沼液肥后,可以抗旱保苗,促进作物的生长。
(3)、沼液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施用沼液肥能够有效地控制作物的各种病虫害,而且就地取材,无毒无害,经济效益高。
七、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新建一个养殖、沼气配套的系统需投入资金1781元(水泥、石子、沙、钢筋等材料881元,灶具、灯具及配套材料300元,技术指导等其他费用200元,挖池、建池、安装等施工费400元)。新建10000个沼气池需要投入资金:10000个×1781=1781(万元)。
今年全市计划建设10000个沼气池,共需资金1781万元。其中,当地自筹731万元(包括农民投工投劳),申请上级部门扶持1050万元。
八、结论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经济等社会综合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既符合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又能紧密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情,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高贫困山区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具有很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沼气扶贫在临汾已初见成效,干部群众积极性很高。今后,我们将加快步伐,提高水平,使沼气开发与生态农业建设齐头并进,力争把临汾建成全国闻名的沼气市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第二篇:山东省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2:
山东省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主管部门: 建设地点: 编写单位(章):联系人及电话:编写时间:
(封面)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
1、项目情况摘要。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主要包括当地生态建设工程安排情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农村沼气发展现状与趋势、项目适应性分析和资源条件分析(项目区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沼气建设资源和群众建池意愿、技术力量、获国家沼气生产工人数)等。
3、项目建设方案及内容。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建设模式、分村户数及建设规模等。
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据建设内容及有关建设标准或规范,在详细测算每户投资的基础上,估算全县(市、区)项目总投资,并明确资金筹措方式。
5、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
6、项目组织实施与管理。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技术培训等。
7、结论与建议。
第三篇:宣城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管理办法
宣城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农村户用沼气(以下简称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含国债项目资金)的农村沼气项目。
第三条 农村沼气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第四条 农村沼气建设坚持改善生态、促进发展的原则。应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村能源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良性循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条 农村沼气建设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考虑血吸虫疫区、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及水资源保护区。
第六条 农村沼气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村沼气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既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又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投入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
第七条 农村沼气建设坚持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的原则。实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施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八条 市农委会同市发改委负责审核上报本行政区域的农村沼气项目,负责项目建设的监督与跟踪管理,提供区域性政策指导、特色化技术设计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
第九条 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负责沼气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工作,上报项目建设进度,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管理和使用项目建设资金;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拨付与监督管理;县(市、区)发改委负责投资计划的审核和监督检查。
第三章
建设内容
第十条 农村沼气建设内容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单元,即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第十一条 因地制宜地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模式,指导建池农户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帮助建池农户取得综合效益。
第四章
申报与审批
第十二条 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程序包括: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实施、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 申报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县(市、区)要具备以下条件: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具有相应的建设资金和工
作经费投入能力;
(二)项目区农民有养殖习惯或有原料来源,拟建项目的农户要主动申请,并有完成项目建设资金的自筹能力,项目区已有详细建设规划;
(三)项目县(市、区)应具备与建设规模相匹配的技术力量;
(四)项目村适宜建池农户要一次性普及到位。
第十四条 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负责编制本地区农村沼气项目建议书。材料包括:
(一)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计划;
(二)县(市、区)财政部门出具的配套资金承诺文件;
(三)上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包括工程进度、效益、中央资金和省、县(市、区)配套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议书应组织专业人员编写,对拟报项目必须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申报建设计划要落实到乡(镇)、村、农户。
第十六条 各县(市、区)编制的项目建议书由市农委会同市发改委审核后,联合上报省农委和省发改委,由省农委、省发改委进行批复。
第十七条 凡省批准立项并下达投资计划的建设项目,由市人民政府与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建设责任状。
第十八条 项目计划下达后,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需调整,县(市、区)农委、发改委必须向市农委、发改委上报调整报告,市农委会同发改委审核后上报省农委、省发改委批准。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根据省下达的投资计划,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农委、市发改委批复。
第二十条 项目实施方案要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到户,并将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建设任务、物资分配、完成时间、建后管理措施等内容在当地村务公开栏公示。
第二十一条 农村沼气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要建立行政领导负责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县(市、区)农委主任为直接责任人。要明确分工,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
第二十二条 农村沼气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各项目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对本县(市、区)项目申报、建设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责。对建设质量负终身责任。对于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建设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农村沼气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要求组织施工。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要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组织专业人员驻村入户,监督工程建设质量,监督
中标单位按照合同要求供应设备和做好售后服务。
第二十五条 建立项目用户档案卡,对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管理。档案卡一式2份,分别由建池农户和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保存。
第二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同步在设施上刻清编号、建设时间等永久性标志,编号、建设时间要与建设档案的编号和建设时间相一致,以便核查验收和建后跟踪服务。
第二十七条 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市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每月向市和省农村能源办公室(总站)报告项目进展和已完成项目户的档案资料。
第二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施工、技术服务等都要依法签订合同。各类合同都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处罚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九条 各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根据建设任务,加强技术培训,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要制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签订聘用协议;施工队要包建设、包质量、包建后服务。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条 农村沼气项目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资金(含国债
项目资金)、省财政配套资金、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县(市、区)财政部门按项目建设进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原则及时拨付建设资金。
第三十一条 农村沼气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账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截留和挤占挪用。
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分据实列支。总额控制数不超过项目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概算的1.5%。
第七章
服务与采购
第三十三条 各县(市、区)要建立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网络,确保农村沼气长久发挥效益。
第三十四条 沼气灶具及配件的采购,依照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沼气建设管理的意见》(农计发„2007‟29号)和《安徽省2004年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实施意见》的规定执行。当地财政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和建设单位的验收清单办理资金结算。
第三十五条 水泥等非统一招标采购的主要建材由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负责集中采购;或者确定优质产品,由项目村或项目户自行采购,或由建池技术员代为采购,确保使用优质产品。当地财政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和项目村的验收清单与建设单位办理资金结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农户自筹资金参加集中采购。
第八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六条 项目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初步验收,整理相关资料,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并由当地审计部门出具项目审计报告,做好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十七条 各建设单位在进行初步验收的基础上,向市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组严格按照下达的建设计划、建设标准、技术规范、施工合同等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报省农委备案。
第九章
考核与奖惩
第三十八条 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管理纳入县(市、区)农委目标考核。
第三十九条 对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成效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由市农委予以表彰并上报省农委。对检查存在问题的县(市、区),由市农委发出整改通知,提出整改要求和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农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若国家或省出台新的相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以国家或省的规定为准。
宣城市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和行为,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范围内国家预算内投资(含国债项目资金)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竣工初验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 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再利用”的建设原则,实现可再生能源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循环利用的目的。
第四条 宣城市农业委员会和宣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市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
第五条 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申报要求,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编制、申报、评审及审批等前期工作。
第六条 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有一定的生产、养殖规模、周边有足够农田消纳沼渣、沼液和有一定资金自筹能力的养殖企业或合作社可作为项目业主,申报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第七条 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共同负责对项目业主是否具备申报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条件进行审核和查实。
第八条 项目业主根据自身需要委托具有农业、科技或环境保护等工程乙级以上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逐级上报到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农委。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项目摘要,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地点选择分析,工艺技术方案,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标准及规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组织与管理,建设期限和进度,效益分析,招标方案,有关证明材料和表格等。沼气工程建设方案应符合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可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工艺设计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沼气工程技术规范》(NY/T1220-2006)和安徽省地方标准《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与管理》(DB34/T 654-2007)的要求。
第九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和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由项目业主委托具有农业、科技或环境保护等工程乙级以上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文件,经市发改委和农委审查后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农委。
第十条 项目初步设计编制要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内容和规模进行设计,并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一条 初步设计应落实沼气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建设地址、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初步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工程概算等
内容。初步设计应完成总体设计和各单体设计,确定项目的实施进度,编制工艺设备购臵清单和单项工程投资概算,编制项目总投资概算。
第三章 项目建设与管理
第十二条 工程建设必须执行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执行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审计等制度。
第十三条 工程招标工作要按有关规定执行,县(市、区)农村能源部门要参与工程招标工作。在工程招标过程中,要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成立项目招标专家审查组,根据资质、业绩及合理报价,择优选择中标单位。坚决杜绝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
第十四条 项目建设实行从业资质准入制度。项目投标单位必须具有省定资质,优先考虑具有从事沼气工程建设经验的施工单位。
第十五条 项目建设实行开工报批制度,开工报告由项目业主以文字报告本县发展改革委、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六条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的3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须向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和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申请延期开工,并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农委备案;延期期限不能超过3个月。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3个月的,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和发改委要逐级上报省发改委和省农委,由省发改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内容
和投资规模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性质、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
第十八条 沼气工程技术方案须经县(市、区)以上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审核。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的组织管理和现场管理,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第二十条 实行项目建设定期报告制度。项目业主每个月初向县(市、区)发改委、农村能源主管部门报告截止上月底的工程进度、资金到位、投资完成等项目进展情况;县(市、区)发改委、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及时汇总本县(市、区)实施情况并上报市发改委、市农委。
第四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二十一条 项目的预算、采购、资金及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农业部印发的《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7]434号)的有关规定。国家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购臵、建设安装厌氧消化器、沼气净化、储存及利用装臵以及居民供气管网等设备设施。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可用于项目前期费用、项目管理费用等。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县级财政部门凭建设单位资金申请报告和所在地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出具的建设进度报告,分阶段及时拨付建设资金。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并严格按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规定的
开支标准和范围。厉行节约,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在进行工程结算时,建设单位必须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5%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竣工验收完成且交付使用一年后再清算。
第五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四条 项目主体工程建成后,由项目县(市、区)农委和发改委牵头,组织县财政、建委质检站、气象局、消防大队、安全生产等部门进行项目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料使用。待项目建设内容全部完成运行正常后,项目县(市、区)要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项目审计。审计部门出具项目审计报告,报市发改委与市农委核验。市发改委、市农委组织相关人员核验合格后,报省发改委、省农委核验。
第二十五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从项目提出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竣工验收资料按照国家农业行业标准《沼气工程技术规范》(NY/T1220.3-2006)10.3.1之规定提交。
第二十六条 对项目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未经项目原审批机关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同意,任何单位不得随意变更用途或擅自处臵。
第六章 项目运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安排持有沼气生产工高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人负责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应积极推进沼气工程的持续有效运行,结合技术和设备更新,及时对运行管理及操作人员进
行岗位培训,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安全运行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现运行异常时,必须采取应对措施,组织上报有关情况,记录处理过程和后果。具体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安徽省地方标准《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与管理》(DB34/T654-2007)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发改委、市农委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一条 若国家或省出台新的相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以国家或省的规定为准。
宣城市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巩固农村沼气建设成果,规范乡村服务网点项目实施和管理,为沼气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根据农业部有关规定和皖农能„2010‟56号《关于印发加强我省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范围内中央预算内投资(含国债项目资金)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项目。
第三条 宣城市农业委员会和宣城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全市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县级以上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管理
第四条 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项目建设任务,由县(市、区)农委、发改委联合行文逐级上报到省农委和省发改委。
第五条 省农委、省发改委下达投资计划后,各县(市、区)农委向市农委上报项目实施方案,由市农委对实施方案审核批复,并上报省农委备案。
第六条 对已下达投资计划的项目,不得随意调整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和建设地点;如确需进行调整的,由县(市、区)农委和发改委报省农委和省发改委审批。
第三章 项目建设管理
第七条 项目建设原则。按照“国家投入引导、多元参与发展、运作方式多样”的原则,建设乡村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一)政府引导,多元发展。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和带动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二)创新机制,市场运作。按市场机制推动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协会服务型、个体承包服务型、物业服务型等多种服务模式。
(三)综合利用,拓宽领域。通过不断提高“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水平和完善服务功能来增强服务体系发展后劲,实现由农民生活领域向生产、生态等领域拓展延伸,逐步建立综合性、多功能的农村沼气和农民生活服务体系。
(四)合理布局,加快建设。根据本区域沼气发展实际,合理布局服务网点,逐步形成以县级服务站为龙头、乡村服务网点为支撑、农民沼气技术员为基础的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沼气技术服务体系。
第八条 网点建设内容。乡村服务网点原则上应具有“七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一条服务热线电话,做到服务有人员、有场所、有设备、有配件、有原料。
第九条 项目资金管理。按照《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做到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滞留、挪用。
各地可在地方配套资金中列支中央投资额的5%作为项目工作经费。
第十条 物资采购管理。由政府投资购臵的沼气服务网点专用设备和物资,要根据有关管理规定,由各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上级要求集中采购,并加强资产管理。各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在服务网点 的经营服务场所、物业服务人员、自购的设备和配件等都到位后,将政府投资采购的设备拨付给服务网点。各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当地物价部门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进货,供给服务网点和维修人员。
第十一条 设备管理。按照“谁服务、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服务网点设备的管理,做好合同签订、登记造册等工作,政府投资购买的服务用车及维修工具要入固定资产账,做到定期保养维护,充分发挥作用。设备使用到报废年限后要有完整的报废手续。具体设备管理办法各地可结合实际自行制定,报市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加强服务网点人员培训工作,使其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沼气池的维护管理、“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的知识,更好地为沼气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章 服务机制和服务内容
第十三条 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乡村服务网点建设可选择以下服务形式:
(一)协会服务型。按照“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和“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成立农民沼气协会(或沼气生产工协会)等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制定协会章程,建立管理制度,规定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吸纳沼气农户加入协会,每月交纳一定的会费,享受规定的服务。
(二)个人承包服务型。积极支持沼气生产工承包沼气服务网点,与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签订承包合同,与沼气农户签订服务合同,承担进、出料、维护维修、综合利用等服务
(三)物业服务型。在沼气用户较集中的区域,设立维修服务点,开展物业化管理与服务。物管费标准由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物价部门统一制定。提倡“全托式”服务,农民交纳一定费用后,可享受建池施工、产品安装、原料供应、免费进、出料、故障排除、更换零件等全程服务。
(四)企业服务型。以沼气配套产品供应企业为主体,建立区域产品维修和配件供应服务站,由供应企业提供资金和必要的设备,按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后期服务。
(五)综合服务管理型。将沼气后期服务纳入乡村公共设施、公共事务服务范畴,统一开展对农村沼气池、水、电、路等公共设施以及乡村卫生和垃圾收集处理的综合性管护服务,发展乡村物业。
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实际,选择适宜的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农村沼气服务模式。
第十四条 网点服务职责。
(一)为沼气农户提供沼气池日常管护、故障排除、更换零配件、脱硫剂和技术咨询服务,更换沼气设备配件和维护消耗材料费用及上门服务费由农户承担;
(二)根据沼气农户申请和自愿,对沼气池实行有偿抽渣服务;
(三)要统一建立沼气用户建设和维修档案,建立服务台账,每年至少组织2-3次进村入户技术培训与指导;
(四)实行限时办结制,及时处理用户求助电话,做到小故障当天解决,大故障3天内解决,做好服务工作;
(五)做好配件、设备、车辆等物资的登记入账管理工作;
(六)及时报送农村能源有关信息和报表。
第十五条 直接面向农户的技术服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沼气生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沼气服务网点服务人员由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审查聘用并按从业人员要求签订合同。
第十六条 农村沼气服务网点经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第十七条 沼气服务网点收入由有偿服务的技术咨询、设施维修,经销沼气配件盈利、抽取沼液沼渣劳务费以及沼气户定期缴纳的管理费等项获得。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验收
第十八条 县(市、区)农委和发改委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确保政府投资的效益。
第十九条 县(市、区)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沼气服务网点的监督、检查和考评,严格奖惩措施。各服务网点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公开服务电话、服务内容、服务承诺、收费标准等内容,开展优质服务,接收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 市农委、市发改委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建设进行检查。
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按规定上报农村沼气服务网点有关信息,由市农村能源办公室汇总全市情况上报省农委。
第二十二条 项目建设必须按批准文件规定,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项目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会同相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初步验收,整理相关资料,做好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并由当地审计部门出具项目审计报告,做好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十三条 各建设单位在进行初步验收的基础上,向市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验收组严格按照下
达的建设计划、建设标准、技术规范、施工合同等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报省农委备案。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四条 农村沼气服务网点的管理纳入县(市、区)农委目标考核。
第二十五条 对项目管理和组织实施成效突出的单位或个人,由市农委予以表彰并上报省农委。对检查存在问题的县(市、区),由市农委发出整改通知,提出整改要求和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的建议。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农委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七条 若国家或省出台新的相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以国家或省的规定为准。
第四篇:丹棱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情况简介
丹棱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情况简介
丹棱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历经三个发展阶段,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5480口,占适宜建池农户的89.6%;成立了县级沼气协会,配备专职服务人员5人,兼职服务人员56人,发展会员6000多人;配备沼渣服务车5辆,多功能服务车1辆;建成服务网点52个,服务网点普及率接近80%。该县牢固树立“小沼气大产业”理念,采取“半入托”的服务模式,形成了以县级农村沼气协会为核心,乡村网点为基础,沼气技工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该县坚持走沼气建设与养殖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全县沼气用户年产沼气1020万立方米,折合标煤0.73万吨,节支增收达2446万元,户均节支增收960元,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推广生态种养面积近10万亩。目前,农村沼气已成为农户生产、生活必备的基础设施,全县沼气建设已形成了“产业成带、集群发展、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沼气池综合使用效率大大提高,以农村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正在逐步形成。
第五篇: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XX区2009年
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二00九年十二月六日)
2009年XX区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各乡镇、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今年我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围绕沼气建设,我们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工作。
一、今年沼气建设完成情况
今年全区共建成户用沼气池600座,总容积量6000m,经验收合格600口,合格率为100%。农业企业建设大型沼气池18口,建设容积5000 m。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组织发动。
沼气建设之所以取得较好的成效,与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分不开的。2009年,我区把农村沼气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并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具体做法为:
一是层层建立机构,齐抓共管。为了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去年专门成立了沼气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区农水局、区经贸局、区财政33
1局等10个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今年我区还成立了沼气办,调整充实了工作人员。至此,全区上下形成了各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是在加强指导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措施方案,使得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年初即对沼气建设申请户进行调查摸底,并根据摸底情况,安排建设任务。
三是各级切实把沼气建设当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这样不仅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还增强了他们对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广泛宣传,示范带动。
农村沼气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我区各级干部围绕抓好沼气建设是一个生态工程,是一个富民工程,是一个清洁工程,深入基层广泛宣传。通过示范村的引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建池积极性,现在发展沼气已由过去行政行为变为农户的自觉行动。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我区沼气池建设资金的筹集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受
益”原则,引导乡镇、村和农民投入,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至今为止,全区已投入资金13
5万元。其中,中央、省、市级补贴资金45万元已全部到位,农民自筹资金90万元。区政府拔出专项补助助资金20万元,每口将给予补贴200元,并将对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及环境整治进行适当补助。
(四)加强管理,规范建档。
按照用户建档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区对用户档案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视,把用户的档案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并指定专人负责沼气用户建档工作。在建好沼气池后,采取实名制和逐口编码及时间标志的方式,对建池用户进行编号和登记造册,全部采取建档保存,同时进行了电子化管理。在填写档案方面,更是坚持数据资料真实、可靠、准确和全面。
(五)加强服务体系及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今年,我区建立了村级沼气服务体系2个,其中县级沼气服务站1个、村级沼气服务站1个,加强完善了沼气服务,切实为农户解决沼气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其他部门抽调了5名干部组成沼气办,我区还加强了技术培训工作,于5月送培沼气生产工2人,参加全国沼气生产工培训合格率100%。
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今年来,我区在沼气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不足和差距,与上级领导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要正视不足,发挥优势,为全面完
成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人员依然紧缺,目前我区沼气的生产工仅为8人,虽然从外县市调入技工人员,但还不能满足群众建设的需要。
二是工作进度与质量不平衡。有些项目,如村级的“一池三改”没有完全落实,有些达不到标准,效果不够理想。
三是随着材料提价及运费的上涨,加大了沼气建设的成本,进而影响了沼气建设步伐。
四是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区沼气用户已超过1400户,随着沼气建设的发展,用户还将不断增加,但由于沼气建设技术培训体系、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对沼气用户缺乏有效的指导、服务,影响了全区沼气建设健康发展。
四、2010年沼气建设工作计划
(一)2010年农村能源建设总体思路
我区将继续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建设方针,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猪、沼、果、菜、渔综合立体开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主要采用“猪(禽)—沼—果(渔)”模式和“畜(禽)—沼—果(菜)”模式发展。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2010年我们将认真抓好宣传培训,积极发动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建立专业施工队伍,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做到持证上岗、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建立工程责任制,力争建池100%合格,拟送培训沼气生产工5人。
2、认真做好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继续争取为省级项目,计划新建沼气池300口,建立市级示范村1-2个,区级示范村2-3个。将按照项目标准严格实施,按时、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3、积极组织沼气协会建设。为使我区农村能源建设长
足发展,在沼气协会和沼气工专业施工队伍组建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协会来推动农村能源建设。计划成立区级及村(或镇)级沼气协会各1个。
4、进一步完善和做好统计及报表工作,同时抓好沼气
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