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xx县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
汇报材料
一、2015年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县接活仔畜28.9万头(只),繁殖成活率125%;牧业年度牲畜总数53.1万头(只),其中大畜2.8万头、小畜50.3万只。当年共出栏大小畜33.8万头(只),其中大畜1.1万头、小畜32.7万只。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86.4亿元,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75.9亿元,增长9.2%。工业增加值完成38.1亿元,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33亿元,增长8.7%。主要产品产量:原油4.6万吨;压缩天然气236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3772吨,液化石油气2226吨;开采荒料143万立方米,加工板材4297万平方米;风电等新能源累计发电3.36亿千瓦时;生产原煤60万吨;镍铁4000吨;高钛渣600吨;售电量1.31亿千瓦时;供水100万吨。第三产业平稳发展。2015年,我县以物流、旅游、金融等主导的服务行业均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全县完成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分别为7038万人公里和8.1亿吨公里,均同比增长2%。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稳步增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1.7亿元,增长4.9%;贷款余额达到8.3亿元,增长5.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7亿元,增长6.9%。
(二)投资实现较快增长,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2015年全县安排5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5项,项目开复工率10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1%,增长12.5%。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75亿元、8.02亿元、4.4亿元。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31%。其中:花岗岩开采加工项目,完成投资2亿元;石油风险勘探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热电联产项目,完成投资0.6亿元。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重点建设项目,积极组织开展了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全年直接利用市外资金10.3亿元。
(三)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2亿元,增长7.1%。全年民生领域支出7.4亿元,占一般财政预算支出的82%。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645元和11223元,增长8.6%和8.1%。
(四)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修编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并通过省住建厅批准实施。实施城镇巷道硬化及人行道铺装工程,累计完成铺装面积4.75万平方米。种植乔灌木7.6万株、花卉50万株,城镇绿化总量和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城镇集中供热六期改造工程,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5.25公里,新建蒙中、那日图换热站2座。新建改造水冲公厕4座。中水处理厂完成了总工
程量的80%以上。
(五)社会民生事业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不断增强 教育方面。第一小学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5所中小学全部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求。第一小学被评为国家级特色足球学校,幼儿园晋升为省级示范幼儿园,XX中学被评为市级民族教育精品学校。文化方面。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二届“察哈尔杯”蒙古语诗歌大赛和首届“察哈尔杯”民族服饰大赛等赛事和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2015年我县被省体育局命名为“喜塔尔之乡”。医疗卫生方面。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7%。蒙医院通过二级甲等民族医院评审。全县3家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新建标准化嘎查卫生室14所。就业方面。全年征集就业岗位4120个。安置城镇各类人员912人,转移牧民就业5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方面。全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分别达到2382、9654、6182、7683、3360、4061、2257人,五大社会保险均完成目标任务。
三、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持续发展与稳定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深化突破阶段,经济增速明显趋缓,2015年全县GDP增速仅为8%,比2010年增速回落了9.8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动力减弱,投资增速趋缓,消费对经济
增长拉动作用依然较弱,外向型经济尚未取得“零突破”,未来几年,全县面临着稳增长严峻挑战。
(二)发展动力不足与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并存。县域经济发展仍然面临驱动力不强和可用财力不足困境,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工业短板明显、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后劲不足,三次产业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受市场需求持续疲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环境趋紧等因素影响,全县工业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原油生产、石材、金属冶炼和畜产品加工等重点工业品产量下滑严重,工业产品价格低位徘徊、积压严重,新能源等新兴工业还未形成规模效益。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县工业面临扩规模与调结构双难题。
(三)资源环境约束与要素设施瓶颈制约明显。由于我县工业属于资源型,以采矿、选矿以及延伸加工业为主,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压力日益凸显。同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不足和人力资源短缺等瓶颈较为突出。
三、县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中央、省方针政策和市委、行署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六个第一”核心任务,坚持“四基并举、四化同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培育“七大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六个基地”,凝心聚力、攻 4
坚克难,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
——六个第一:壮大经济总量“第一要务”、保障改善民生“第一目标”、维护社会稳定“第一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第一前提”、提升文明程度“第一保障”、从严管党治党“第一政绩”。
——四基并举: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层工作、基本公共服务。
——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畜牧业现代化。
——七大特色产业:石油天然气产业、石材产业、畜产品加工产业、风电光伏新能源产业、煤炭产业、金属冶炼加工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六个基地:中国北方石材建材基地、省百万千瓦风电光伏新能源基地、省中部察哈尔草原文化观光旅游基地和锡市地区重要的石油煤化工基地、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金属冶炼精深加工基地。
四、切实贯彻新理念,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1、稳步发展现代畜牧业。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点推进现代畜牧业良种体系建设,做实察哈尔羊选育扩
繁和黄牛改良工作,建设察哈尔羊种羊基地。切实做好良种保护工作,提高察哈尔羊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重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提高加工能力和质量,延伸产业链条,发挥企业龙头作用。突出抓好配套高产饲草料基地、灌溉水源井和棚圈建设,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牧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牧业增效和牧民增收。三是完善畜牧业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县、苏木镇、嘎查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完善畜产品信息发布制度。建设活畜及畜产品专业流通园区。加快推进智能畜牧业发展。
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石材企业集群式发展,提高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高耗电、高科技、高产出示范项目。二是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主动承接京津冀等地区适合本地发展、符合环保要求、市场前景看好、国家政策支持的新能源上下游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重点项目带动作用,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工业用地的使用效率,提高园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园区的产业承载力。大力发展循环生产,实现工业“三废”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重点发展粉煤灰、煤矸石、石粉、冶金废渣等固体废料的下游产品。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
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构建石油、石材两条物流链为重点,切实加快物流园区建设,规范运转流程,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二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巩固传统服务业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发展新型服务模式,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发展察哈尔草原文化旅游业。推动察哈尔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区域旅游精品线路,增强旅游吸纳和服务能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坚持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着力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继续坚持“民生城建”和“精、美、巧、特”的建设理念,持续开展清洁与绿化行动,加快城镇内涵式改造开发步伐,大力提升教育医疗、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公共交通、物业管理等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抓好餐饮、娱乐、购物等服务业的提档升级,深化棚户区和平房区改造,集中整治烂尾楼和房地产库存问题,打通市政断头路,扩大集中供热、供水范围,不断提升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2、促进城乡基础设施高效对接。积极采取公共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建设。交通方面,加快出县通道建设,推动省道313线黄白段及二广高速西苏县至化德段项目建设。加快朱化铁路和通用机场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使用。水利方面,着力推进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增强水资源保障和防汛抗旱能力。实施水质提升和安全饮水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电力方面,加快形
成以220kV 为主网、以110kV 为辐射、以35 kV为配网以及新能源风光互补为补充的电网结构。加大配电网智能化建设。信息通讯方面,进一步完善通讯基础设施,加强基础地理信息、电子政务、社会保障、交通管理、社区管理、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等信息综合运用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城镇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努力建设“数字xx县”。
(三)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落实《内蒙古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按照“全面保护,点状开发”的思路和上级规定,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态红线保护执法办案力度。
2、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结合推进生态环境“负债清单”,落实禁牧、轮牧、休牧政策,改革完善草畜平衡制度,推动草畜平衡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相挂钩,切实解决草场超载过牧问题。
3.加快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落实好营林造林、草地治理、水利建设、生态移民等项目。实施宜居城镇建设工程,在城镇出口、厂矿园区、景点景区等重点区域加强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工程,重点抓好巴音塔拉油区和非煤矿山的生态修复。
4、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完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机制。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推进低碳示
范工程建设。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
(四)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积极落实好国家战略政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通过办好中蒙俄小商品展销会,拓展与俄蒙的贸易、物流、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扩大石材、民族服饰等产品出口销售,逐步把我县打造成“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节点。主动接受京津冀及东北等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2、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符合实际的促进投资扶持政策,建设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健全完善政府与企业沟通联动机制,继续落实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及时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切实解决投资者在投资、经营中的后顾之忧。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密切关注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着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资源转化能力强的延伸配套加工项目、补链项目、高新技术项目,推动资源开发型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变。
(五)坚持共享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1、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围绕“六个精准”,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进一步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和金融扶
贫力度,实行严格的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单位联系帮扶嘎查制度,逐级签订责任状,从根本上保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2、努力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服务体制,落实好上级各项促进就业、创业的惠民政策和制度规定,统筹做好牧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就业援助,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3、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牧民经营性收入。提高牧区社会保障水平,增加牧民转移性收入。健全完善企业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和地区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标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4、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大力加强民族教育、职业教育。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完善教育督导,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增强全民科技素质和意识。
5、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大病和困难人群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综合救助能力,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6、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医疗卫生质量
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在医疗体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卫生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培养、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实现新进展,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第二篇:镇域经济调研汇报
关于镇域经济、“两田制”清理、减轻农民负担、劳动力转移方面 的基本情况与下步打算
一、镇域经济情况(农业部分)
我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中心,坚持“两调两转”,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两调”:一是调整工作着力点,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地产品市场和流通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县有8种无公害农产品获得了产地认定,34种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发展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个,经济合作组织70个。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着力调强以花生、瓜菜、桑烟为重点的种植业,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调大以牛猪鸡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全县花生、瓜菜、桑烟、林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5个,养殖场10个,养殖大户100个,使全县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分别达到**个,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36%。“两转”: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立足我县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各类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到*家,带动基地*万亩、农 户*万户。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组团式”、“整建制”劳务输出,1-4月份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镇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注意选准劳务站建设、拳头项目建设和农民工培训三个切入点,不断扩大输出规模,每年有组织输出劳动力*多人,增加财政收入*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工镇”。
困难及问题:主要是严格的土地政策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着突出矛盾;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镇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能力弱;农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产品档次不高等。
下步打算:农业是镇域经济的基础,必须抓住农业这个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为着力点,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放在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上,把调整的方向放在市场需求上。粮食生产,要以扩大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为重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并加强良种、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实用科学技术,依靠科技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蔬菜生产,要在稳定蔬菜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反季节种植 和设施化栽培,大力发展高档菜、精细菜,突出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出口创汇品种。茶叶生产,要努力扩大生产面积,争取新增茶园面积*亩。桑烟生产,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并适度扩大桑烟面积。花生生产,要进一步提高花生区域化布局水平和加工增值能力。同时,调优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调大以牛猪鸡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
(二)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三个“一批”。一是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发挥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扶持与新上并举。一方面,抓好****等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扶持,在积极争创市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力争申报1—2家省级龙头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内每个乡镇要新上一个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能再有农业龙头企业空白乡镇。二是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坚持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围绕蔬菜、花生、畜牧、林果等产业,抓好****等一批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大和规范化建设,形成一批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内农产品集散市场和大购大销、深购远销的外埠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县外、省外的市场份额。三是发展一批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植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产品市场化 程度。”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要继续搞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争创工作。二要注重市场开拓,充分发挥现有品牌的作用,提高现有品牌的质量和知名度,实现品牌效益。三要在继续健全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重点搞好技术操作规程的推广工作,使基地农民自觉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
(四)继续加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农业项目的争引、实施和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继续突出农业项目开发建设这个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们将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农业项目争引工作。一要抓好项目争引。突出农业综合开发这个重点,积极组织筛选项目,搞好论证,建立项目库,走出去,引进来。二要搞好在建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管理新机制,确保建设项目的标准和质量;落实好结构调整的各项建设内容,提高开发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三要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培育农村沼气集中联户供气、中低产田改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农业发展亮点,以点带面,促进项目区上档次。
二、两田制清理(土地延包)情况
我县有**个村有延包任务,占总村数的85%,需延包面积**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4%。截至4月底,全县已有*村完成了延包任务,延包面积*万亩,分别占75.6%,79.9%。
在具体工作中,我县突出抓了“三公开、两监督、一调度”的措施。一是推行了“三公开”。即延包面积、延包标准和延包程序向群众公开。土地延包之前,各乡镇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摸底,将每个村的土地总面积、已延包面积、未延包面积、机动地面积和参与延包的总人数及已分配土地情况全部向群众公开。同时,针对不同的地力、地况和投入情况所制定了不同的分配标准以及延包的具体程序,详细地进行了张榜公布,确保每个群众心中都有一把“尺子”。二是推行了“两监督”。即邀请老干部、群众代表进行监督,同时实行社会监督。各村从土地丈量、面积折实、土地定级、制定方案、划分地块到抓阄分地、签发证书的全过程,都邀请老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充分发挥老干部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坚持党的政策和秉公直言的监督作用,得到了群众的依赖和认可。同时,各乡镇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发挥广大群众的跟踪监督作用。三是推行了“一调度”。我县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包乡镇、包村进行调度督促。同时,各乡镇针对各村不同情况,划分了好、中、差三类村庄,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在村级班子领导能力强、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中,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中等村迅速展开各项工作,给每个村庄制定了阶段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表,并及时进行调度,对没有按时完成阶段工作计划的,及时进行督促。对出现问题的,迅速派驻工作组,帮助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对完成土地延包的,组织村集体及时与农户签定了《土地经营权证书》和《土地承包合同》,发放了《农民负担卡》和《农业税完税证》,并进行建档立制,规范管理,形成“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的档案化管理机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了推开一个,成功一个,巩固一个。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已完成“两田制”清理的村都是工作好做的,剩余村庄存在问题较多,操作不当易引发矛盾和上访,需慎重对待;二是个别村庄因经费运转困难,仍打土地主意;三是后续工作较多,已完成的有存在机动地超标、经济园林未处理以及没签合同、没变更经营权证书等。
下步打算:一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进“两田制”清理整顿工作顺利进行。针对我县瓜菜、畜牧、桑烟各种经济园林等主导产业在农民收入中占到了很大比重,同时也是这次需要延包的主要部分,按照“既严格执行上级政策,又要保护发展优势产业”的延包工作原则,在严格执行土地延包政策的前提下,重点保护已发展起来的瓜菜大棚、养殖小区和经济园林,避免因土地承包关系调整而导致毁棚、毁园等现象发生。给予原承包户“四权”政策:即优先延包权、流转延包权、以退顶分权、优先承包机动地权,这样群众容易接受,又保护了优势产业。二是切实搞 好土地延包后续工作的完善,主要是清理尾巴,建立台账及相关制度等。三是切实重视土地延包引发的来信来访事件,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化解土地纠纷,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三、减轻农民负担情况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降低农业税率和取消农业特产税政策,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二是将*万份全省统一负责制的农民负担卡发放到农户手中,并严格按卡征税。三是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管理。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的筹资范围、程序、标准和议事规则,禁止将“一事一议”筹资变成固定收费项目,实行上限控制,筹资额每人每年不准超过15元。四是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即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农村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个别乡镇部门仍有乱收费现象,部分村庄报刊订阅超额,存在各种赞助、捐款现象。
下步打算: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三是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要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四是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五是严格执行取消农村“两工”政策。六是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
四、劳务输出情况 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搞好劳务输出,努力把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目前,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其中县内转移*万人,县外转移*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和增长部分,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坚持以建设加工制造业强县为目标,积极推进工业“二次创业”,着力培植壮大了农用车、石材、纺织、生态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扩大了农民增收空间。其中,农用车行业形成了以**为龙头,以*家规模以上企业为主要配套厂家,以遍布乡镇的*家配套企业为辅助的产业链条,从业农民达*万余人。全县石材加工业户已达*多家,从业农民工*万人。工艺品加工业以***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一定规模的加工点20多处,从业农民2万多人。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在乡镇、村庄、集贸市场从事餐饮、商贸、运输、加工等行业的个体工商经济以及进行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商贩,均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4%。
二是努力搞好劳务输出,实现劳动力县外转移。大力加强了劳务输出基础建设,坚持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 “六到位”,设立了**劳务合作办公室,在全县*处乡镇加强了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在县外建立了**个输出基地,形成了“上下相通、内外相连”的管理服务体系。认真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落实了外出务工“两证一卡”制度,对务工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依法为劳务人员争取调资、保险、工伤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权益。特别是围绕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充分利用县农广校、职教中心和乡镇农技校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切实加强了教育培训。去年以来,全县共投资*多万元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阳光培训项目等技术培训,举办定向培训班*余个,涉及十几个热门专业,培训人员达*多人。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就业环境。县里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外出务工农民,允许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门槛,做到了“四取消四建立”,即: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工种限制,建立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行政审批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就业体制;取消“临时工”、“农民工”身份和户口界限,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取消农民工子女入学借读办法,建立就近免费入学制度,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力。目前,我县先后精减就业审批项目11项,清 理就业收费项目20个。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基本养老保障扩面工作,把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逐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解除了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下步打算: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出去,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收入,而且可以增加在家务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今后,我们将转变服务观念,把加强农民培训,尽快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一项重要职能,依托新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切实组织好农民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第三篇:镇域经济崛起调研报告
镇域经济快崛起调研报告
城关镇刘淮生
【精要】重抓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将农民向工厂集中;重抓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将农田向大户集中;重抓集镇建设,增加就业渠道,将农户向集镇集中。
关键词:镇域经济高效农业集体经济招商引资集镇建设环境整治
镇域经济的理解
镇域经济从产业结构来看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镇域经济的崛起当然也就是镇域三大产业的全面开花。而三大产业的发展又突出显示在:村级集体经济的的增收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集镇建设的加大和服务行业的兴盛。
镇域经济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镇本着这样的发展思想立足实际,提出了“三个重抓、三个增加、三个集中”的发展思路,即:重抓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将农民向工厂集中;重抓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将农田向大户集中;重抓集镇建设,增加就业渠道,将农户向集镇集中。扎扎实实的抓落实,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效农业和村级集体收入方面。近年来,我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整合各方面资源,先后培育了大棚西瓜种植示范区、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横沟规模养猪基地,引进新上了新威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士源食品有限公司。同时我镇正在积极实施万顷良田的整治计划。我镇共十二个行政村,200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2008年有了较快增长,其中年收入达10万元的村有3个。
二、招商引资、财政收入方面。自08年以来,我镇积极探索整合扶贫资金资源优势、集众力为合力办大事建厂房的新思路,两年的时间,紫徐、贾庄、韩赵、镇西等村居联合或单独在镇工业集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8000平方米,引进和新上了三人行服饰、申联塑胶等工业项目,每个企业不仅每年贡献财政税收近百万元、而且通过厂房出租,每个村年集体增收6万元,并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了“政府得税金、村居得租金、务工农民得薪金”,拓展了财政增收、村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建厂房搞出租的良好受益,激发了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和本镇能人大户的热情,两个由个人投资建厂房的项目计划正在洽谈之中。2009年我镇实现财政收入将近800万元,和2008年相比增长了60%左右。
三、集镇建设方面。我镇这几年来着力发展规模专业市场、打造了占地几十亩的中型农贸市场,和占地十几亩的小商品市场,大力整治街道的环境卫生,规范商铺的商业行为,努力打造集镇商业服务中心、商贸流通中心来兴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聚人气、兴商气、积财气。
镇域经济所遇的瓶颈
我镇镇域经济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瓶
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效农业方面和村级集体收入。农民的思想还比较落后,发展高效农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 相关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土地流转阻力很大,顺利实施万顷良田项目压力不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还不高,村级固定资产没有盘活、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
二、招商引资、财政收入方面。这几年来我镇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数量少,规模小,企业间没有形成规模性产业链;对招来企业的服务难度加大,企业招工问题近期比较突出; 3 2010年我镇的财税任务为1130万元,我镇税收量小、面窄,财政增收难度大。
三、集镇建设,服务业性产业方面。集镇环境卫生工作还不到位,尤其是楚涟路沿线;集镇建设相对滞后,最近十年无大的发展;集镇管理不到位,乱堆、乱建、乱搭现象较为严重。
镇域经济的突破
最近区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将“镇域经济快崛起”的作为实现“打造楚州速度,冲刺苏北十强”的三大关键措施之一,为落实这一决策部署,区委又召开全区加速镇域经济崛起动员大会,进一步吹响“镇域经济快崛起”的“集结号”。
“条条大路通罗马”。镇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因情、因时、因势有多种,根据钦工几年的发展情况和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加速镇
域经济的发展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高效农业和村级集体收入方面。发展设施高效农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实施规模化种植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必然趋势。因此,首先要加强典型引路,转变农民落后的思想。着重培育规模设施农业典型,以先富触动农民思想的转变达到共富。其次要大力培育基地。着重建设高效设施农业的载体和龙头。第三要实施政策扶持。着重在引导、鼓励上下功夫。第四要把引资兴办龙头加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通过上项目,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出效益。
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发展是实现镇级经济发展的基石。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村级经济的增收就没有镇级经济的创收。因此,首先要盘活村存量资产,如村集体的堆田、鱼塘应包俱包或从新发包。其次建立健全农村合作组织,加大土地流转量。
二、招商引资、财政收入方面。实践已充分地证明,招商引资是增加财政收入、增加集体收入、发展镇域经济的第一抓手。因此,首先是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建立健全长效招商制度。长期的坚持驻点招商,组织专业人才进行专业招商,要充分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对于招商的方式方法要勇于创新,不管是白猫黑猫只要是招到商的,我们都应该大加赞同。其次是建载体,搭平台,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不仅需要优惠的政策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更需要一个优质的载体和平台,工业集中区就是这样的一个载体和平台。而集中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解决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不仅要“筑巢引凤”,更要“引凤筑巢”,自08年以来,我镇积极探索整合扶贫资金资源优势,来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第三是重引导、强服务,全力推进“凤还巢”和全民创业。“引凤还巢”、全民创业是加速镇域经济崛起的中坚力
量。要建档备案。建立健全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档案,详细掌握人员信息;要加强沟通。建立长效联系沟通制度,通过乡情、亲情,在引导他们返乡创业的同时,成为开展招商引资的信息源和载体,返哺家乡;全力扶持。建立健全“凤还巢”和全民创业扶持机制,建载体、搭平台,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在手企业我们要全力以赴给与各方面力所能及的服务,近期特别是招工。
三、集镇建设,服务业性产业方面。集镇建设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名片,服务性产业所占比重是镇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首先我们应该加大集镇环境整治力度,打造美丽钦工新形象。其次积极规划集镇发展思路,提升我镇综合竞争力
第四篇:齐镇村村域经济提升工程调研报告
眉县齐镇村村域经济提升工程
调研报告
市一村一品办:
按照省一村一品办安排,我们齐镇村今年实施了村域经济提升示范工程,现就有关工程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村地处秦岭北鹿,属大陆性弱季风半湿润温暖气候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灌溉条件好,是生产优质猕猴桃的最佳适生区,全村所辖14个村民小组,1371户、4924人,总耕地4870亩,人均约1亩。今年以来,村两委积极实施果畜富民战略,稳粮扩经,突出果畜,重点发展猕猴桃主导产业和畜禽养殖业,使村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1栽植面积由4200亩,增加到4680多亩,占总耕地96%,种植展。○
户由1017户,增加到1337户,占总农户97%。挂果面积2640亩,2建成3总产5940吨,总收入2376万元,人均产业收入4626元;○
个400亩以上的连片标准示范园,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普及优果技术,3以果业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努力提升猕猴桃的产量与质量;○全村已
新建规模养殖场5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1户,散养户700多户,现畜禽存栏:生猪达到2880头,肉牛16头,羊210只,笼养鸡3.1万
4主导产业带动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只,养殖收入400多万元;○
全村现有私营企业11户,专业运输车辆32辆,从事餐饮服务业130
5外出务工1300多户,建成齐鑫商贸城6000多平米,已投入运营;○
36户用能源沼气185座,其中40m以上沼气3座,预计2010多人;○
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19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60元,现已基本形成了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畜牧果业势头,强劲的发展格局。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一)猕猴桃标准示范园建设
1、现已建成3个百亩以上连片标准示范园(即村东洋人路500亩,村北南环线380亩,村西齐西路460亩)。
2、新品种嫁接老果园340亩(海沃德180亩,徐香160亩)
3、实施猕猴桃新技术推广1765亩,其中科技入户工程200亩,防旱保水剂100亩,壁蜂授粉440亩,果园生草25亩,有机生物菌肥400亩,果实套袋600亩。
4、齐鑫专合社聘请专家并与陕西金桥果业专合社,联手搞绿色无公害有机认证200亩。
5、新打机井2眼,其中洋人路(13组)1眼,衬砌D30渠道700米,齐安路(4组)1眼,并建井房,铺设U型渠1570米,铺设暗管260米,水电机具到位。
6、园区沙石化道路2730米
(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1、规模养殖小区(4组)主体已基本完工,现已建成2栋36m×8m养殖小区和1栋16M×7m相配套的消毒室、兽医室和人工授精室等5室,建成40m3沼气池两座,进出粪液池各一个,投资20.3万元,投工1003个。
2、新建(徐耀)母猪繁育场1个,建筑面积20m×7.5m1座,20m×8m1座,15m×4m1座,引进PIC种猪50多头,仔猪103头,存栏153头。
3、白建军(12组)规模养殖场已建成256㎡种猪40头,仔猪140头,存栏180头,扩建32m×8m及50m3沼气池正在施工。
4、陈天利(4组)已改建11间,扩建18m×8m已基本完工,存栏107头。
三、专业合作社建设
1、齐鑫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在多举措提升,现拥有社员970户,固定资产2.1万元,流动资金900多万元。
2、新建100吨猕猴桃贮藏冷库:
11组张伟强筹资24万元正筹建100吨贮藏冷库。
3.能源沼气建设:
赵齐镇养殖小区已建成40m3沼气池2座,进出粪池、沼液池各
一个。
四、农民收入构成2010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42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下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1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全年预计经济总收入16833.7万元。
五、项目资金筹措情况
1、项目资金至今尚未到位,只是县上9月底为推动工作拆借拨付10万元,其余68万元为自筹资金。
2、专账已建,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已拟定,只是无资金可管。
六、存在问题与建议
1、工程实施资金靠借贷,技术力量薄弱。
2、建议县级部门及相关科室齐抓共管,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实。
特此报告
齐镇村委会
2010年10月9日
第五篇:乡人民政府乡域经济调研汇报材料
乡人民政府乡域经济调研汇报材料
乡人民政府乡域经济调研汇报材料
一、现代农业型乡镇 三大产业蓬勃发展。蔬菜产业:全乡蔬菜种植面积已达0亩,其中核心区大棚蔬菜面积4000亩,已创建桃花、绿康两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在滁州龙蟠大道建立绿康公益性菜场一处,直销瓜果蔬菜。如今正在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将桃花蔬菜打造成长三角知名品牌”的要求,已与宁供集团和众彩集团签订长期供销协议,月供净菜100吨。瓜果产业:全乡瓜果面积发展到23000亩,其中油桃8000亩,瓜果15000亩,今年新增瓜果、桃树面积6000亩;仰山村被省农委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
80%的土地种植油桃,亩均纯收入5000-6000元。畜禽养殖业:充分利用长山片的大面积山场扩大畜禽养殖的范围、规模,全乡年出栏猪、牛、羊百头牲畜以上达30户,年出鸡、鸭、鹅万只禽产品以上达10户。成立三家规模以上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建2家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引领养殖户扩大养殖业规模。旅游业风生水起。利用长山林场、止马岭、东寺港水库;大港水库、屯仓水库上游;张山特色狗骨头饭店;蔬菜大棚种植区;经济果林示范区;生猪养殖示范区;水禽养殖示范区;312省道意农生态农业园;长山东升生态林业园等旅游资源,打造“四季美好张山”,开发以“春季赏花踏青、夏季品尝瓜果、秋季分享收获、冬季温室采摘”为主的一年四季特色旅游项目。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乡首届桃花节、乡首届采桃节,“中国滁州桃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旅游节,充分展示了张山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果,提升了张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县内外引起广泛
关注。
林下经济正在崛起。近年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全乡森林面积已发展到12700亩,其中国家保护公益林400亩、生态用材林5000亩、经济林7000亩、花卉和苗圃300亩,为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乡镇主要指标
乡镇农业总人口25039人,乡村从业人员13408人。
产业发展情况:全乡企业数44个,其中工业企业2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截止6月底完成9354万元,截止7月底预计完成1108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截止7月完成3030万元。
财政收入:截止7月完成地税372万 学校数量:初级中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完小5所,教学点3个。农民纯收入:10650元 特色养殖和种植情况:以蔬菜种植、瓜
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的三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意农园和桃花蔬菜基地共新增养殖水面400亩,用于养殖无公害泥鳅、龙虾等。
三、主要发展思路和工作经验 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做好两篇文章:一抓常规农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抓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美好乡村。提升三大产业:蔬菜种植业;林果种植业;禽畜养殖业。打造四季美好张山:春季赏花踏青;夏季品偿瓜果;秋季分享收获;冬季温室采摘。工作经验:
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资源、地缘等优势,巩固提高现有的瓜果、棚室蔬菜产业。一是在坚持品种多元化的基础上,巩固提升传统品种,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打造特色品种,重点引进适合在我乡种植的、经济效益好的品种,目前正在推广种植10新品种;二是通过强化职能部门的技术服务,提
升全乡蔬菜生产水平,加大无害化、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和产品检测。三是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将桃花蔬菜打造成长三角知名品牌”的要求,重视打造产品形成品牌,重视包装产品宣传品牌,借助“桃花”、“徽来阳”两个蔬菜品牌,着力抓好蔬菜产品加工,打造优质高档的蔬菜品牌。
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按照“产业化发展兴城镇建设,城镇建设促产业发展”的思路,乡加大投入,“借市兴城”,以集贸市场推动小城镇建设,由县二建公司投资7300万元的张山集贸市场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彻底改善乡集镇面貌,对建设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布局合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规划,建设美好乡村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兴业富民生活美、生态宜居村庄美”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将美好乡村建设同文明创建相结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重点突出桃花、苟滩、张山三个中心村建设;治理改造张郢、胡庄等10个自然村。
强力招商,推进工业化发展。
通过政策倾斜、市场建设、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多项措施,在培育三友木业、华阳玻璃、安徽长石等乡域企业上规模的同时,利用资源优势,强力招商,引进的滁州石材制品项目已签订意向性协议,康健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和文辉混凝土项目已建成投产,由县二建公司投资7300万元的张山集贸市场项目已完成规划、立项、申报工作,“意农园”项目和石固山现代农业项目正在建设中。精心包装,打造一年四季特色旅游项目 以乡万亩桃花、瓜果、养殖基地、冬暖
式蔬菜大棚的特色产业和山水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打造一年四季特色旅游项目。春季赏花踏青:春季在千亩桃花盛开和万木变绿的季节,由政府牵头,举办桃花节、大型文艺演出、农产品展销等活动,积极与旅行社对接,打造“春季赏花踏青之旅”。夏季品尝瓜果:夏季在油桃、紫叶李、香瓜、西瓜、葡萄等上市季节,实行对外开放,通过举办“采桃节”,引导市民来果园、瓜园现场采摘瓜果。秋季分享收获:秋季在观赏东寺港、止马岭等自然风景的同时收获山芋、花生、板栗、草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并进行现场野炊。冬季温室采摘:在桃花蔬菜基地千亩冬暖式大棚内亲手采摘冬季西瓜、黄瓜、果品西红柿等特色反季节蔬菜。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乡本级财政收入薄弱,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任务艰巨;发展工业企业用地指标存在局限,难以形成产业链。
二是农业产业化步伐有待加快,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意识需要转变,增收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三是集镇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水平低,人气不旺,尚未形成集聚效应。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较薄弱,农村发展缺乏大的综合项目支撑。
五、要求和建议 整合资源,集中打造示范区,为美好乡村建设注入动力。乡人民政府 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