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水二中课改汇报材料
修水二中课改汇报材料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从2013年秋季开始在四至九年级实施“30+15”高效课堂改革,而一至三年级则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科目:小学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初中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
一、加强领导管理
校长是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负责人,校长指导教研处制定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督促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研工作。成立修水二中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组,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保障,加强对“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研究的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管理、督导、总结等工作,确保我校全面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落到实处。
(1)修水二中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 组 长:梁秋生
副组长:梁学华、谢良生、梁新民、梁学春、晏平
成 员:王诗云、查吉安、桂促波、周彬林、陈忠东及其他班子成员(2)修水二中推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业务指导小组: 组 长:梁新民
副组长:桂促波、周彬林、王小年、郭长彬 成 员:各教研组长、副组长及学科带头人
教研处具体负责“30+15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教研工作,负责“30+15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教研具体策划,拟定实施方案,负责各教研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全体教师研究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研工作。教研组是“30+15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教研的基本业务组织单位,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教研计划,研究、探索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强化教学模式
我校实施“30+15”高效课堂的理念:给学生讲明白不如引导学生想明白。“30+15”高效课堂的目标:让学生把智慧表现出来而不仅仅是把知识装在脑子里。“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大流程:导学(出示目标,呈现问题)→先学(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后教(小组展示,教师点拨)→练习(达标训练,评价反馈)。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优化课堂结构,全面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益高起来”,让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以“有效的教,促进有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在常态教学条件下,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实现多纬度的“先学”与“后教”的有机统一。
三、规范集体备课
高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理念转变:知识问题化,问题互动化。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即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转化为不同的探究问题,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并能引导学生阅读和主动思考。高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就是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现在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找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
老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师生共用“教学案(课件)”,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教学案(课件)”以“教学内容问题化”为主线,以“开放和生成”为特征,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教学案(课件)应包含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问题导学(教师在课前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情的分析,预设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教学重点知识和疑难问题、达标检测、小结反馈和学生有必要了解的课外知识等内容以及教后个人反思并布置课后巩固训练(教辅资料)。我们一直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案(课件)”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同时,我们提倡“白板+黑板”教学,解题过程和需要板书的内容教师尽量用粉笔书写在黑板上。
四、科学组建小组
科学分组,各班组建6人学习小组、12人行政大组。组建学习小组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分组,并分行政大组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考评。分组时可先将学生按1:1:2:2比例分成A、B、C、D四等级,再由A和C组成学习小组、B和D组成学习小组,这便于同层次学生讨论交流。然后AC学习小组和BD学习小组又组合成一个行政大组并创建组名(如牛顿组、梦幻组等),形成组训、制订组规(由组内成员讨论制订)。对号入座,编排座位时行政大组中AC学习小组坐前、BD学习小组坐后,AC学习小组中的A坐中间、C坐两旁,BD学习小组中的B坐中间、D坐两旁,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又便于科任老师对小组进行加分时,基础较差(坐两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可以给所在小组多加些分。
五、强化小组建设
组内成员合理分工,每个学习小组应设学习组长(小老师)1人,学科组长(科代表)2-3人或每科1人,每个行政大组则要设行政组长(小班主任)1人,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组内职务。(1)行政组长职责:协助班主任、班干部负责本大组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其它组长按规定及时开展各项工作并记录每周、每月、每期对组内成员的评价。(2)学习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合作学习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讨论、合作的机会,维持学习秩序,有效提高学习成绩。(3)学科组长职责:负责本学科学习活动中的示范与辅导,并对学科作业进行检查。
小组成员的培训主要以培养合作意识为主,抓好学生五种习惯的养成。(1)培养学生协作配合的习惯,引导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完成任务。(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减少依赖思想。(3)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做到不插话,能够抓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5)培养学生友善待人的习惯,引导小组成员加强沟通和协商,学会谦让,学会正确处理小组活动中的矛盾与纠纷。
六、推进合作学习
有效教学是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引发学生有效的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独立思考,使学生实现爱学、会学、学会。因此在“30+15”高效课堂教学,要明白三个目标。学生自学目标:领会课本的内容、学会阅读的方法、体会自学的乐趣;小组合作探究目标:会说出学习重点、会倾听同学发言、会纠正同学错误;师生交流展示目标:会归纳学习问题、会陈述小组意见、会质疑别人观点。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应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七、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采用“30+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实现三个“转向”: 1.评价目标,从“单一”转向“多元”。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评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多少(包括学生运用新知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发展。通过评价这一手段,促进教师认真确定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并按照“30+15高效课堂”的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知识结构、教态语言、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对教师的“教”,也要通过教师指导后,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教师备课,重在备学生。教师要把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
3.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一堂课应能最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师备课、讲课应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
八、实行综合考核
综合考核包含教师业绩考核、学生学业考核和班级考核三项。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它还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传递、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每堂课都是师生共度的生命过程,师生双方都应该有积极的心理体验。评价一节课不仅仅看教师的教学状态,更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活动的达成状态。评价一个教师,除了看教学成果,更要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
(1)教师业绩考核,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实行综合考核。教学过程考核实行问卷调查,分学生满意度好、较好和一般,一般达30%以上取消优秀教师选评资格。教学成果考核根据考试成绩,将平均分、优分率和合格率分别按50%、30%、20%计算单科考评。
(2)学生学业考核,由班主任根据德育考评和统考成绩分期中、期末进行综合考核。各个大组表现由班主任根据考核细则对各大组进行考核(考核细则由班主任、班委会制订),评选出A、B、C三等级(A、B、C等级各2个大组)。其中:A等级大组给予6个奖励名额,含学习之星2个、希望之星2个和进步之星2个;B等级小组给予4个奖励名额,含学习之星1个、希望之星2个和进步之星1个;C等级小组给予2个奖励名额,含学习之星1个、希望之星2个和进步之星0个。
(3)班级综合考核分一至三年级组、四至六年级组、七年级组、八年级组和九年级组五个年级组期中(阶段)、期末(全期)进行两次考核,由政教处根据班主任工作等级考核和教研处根据班级综合评估等级考核进行等级评定。政教处最后根据各班A、B、C等级数目分年级组评选出2个班级作为优秀班集体,3个班级作为良好班集体,其它班级则评为合格班集体,其中获得优秀和良好集体颁发奖状。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想顺利地实施,学习小组建设、教学问题设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念落实、自主学习安排、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交流、达标检测组织等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正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修水二中教研处
2015-5-28
第二篇:长子二中课改汇报材料
长子二中课改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首先我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课改观摩研讨会,并向大家汇报我校的课改工作。我感到,这既是一次校际经验交流会,也是一次课改工作推进会。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
新课程改革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宗旨,在教育教学领域展开的一次重大变革。08年我县实施课改以来,我校至上而下学课改,谋课改,全力推进课改,以课堂为课改的主阵地,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坚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构建并推行 “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作出积极的尝试和有意的探索。
下面,我具体汇报一下我校抓课改的主要做法,不妥之处,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我校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三强三重”。即学校层面强管理、重激励;教师层面强教研、重实践;学生层面强素质、重习惯。(其中“强”是目标,“重”是措施)
一、强管理、重激励
高效管理是立校的根基,是推进课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的行政保障。我校着重从五个方面强化了对课改的管理。
一是抓标准。建立课改各个环节的工作细则,让课改推进有据可依。我校先后出台“教师教研积分细则”、“教研活动制度”、“集体研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价细则”“、教研组学科组评比细则”、“班级日志周结制度”“课堂教学规程及注意事项”、、“关于建设学习小组的指导意见”、“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建议与措施”等十多种制度与措施。
二是抓规范。为使课改真正成为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经过反复研究,我校出台了“长子二中关于‘抓常规、促课改、提质量’的措施意见”,从教学教研的常规管理、小组建设与学生评价、学生评教与学校考核等诸多方面提出规范与要求。
三是抓机构。为强化课改工作,结合学校实际,我校成立了以杨鉴怀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机构,全校组建八个教研组、二十个年级学科组,并为各年级学科组设置专门的办公室,便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随时展开教学交流与研究。
四是抓设施。自去年以来,我校先后为所有初中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还专门为全校每个学科组配备笔记本电脑,并为每位一线教师配备U盘,便于广大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融合,实现课堂效
益的最大化。
五是抓落实。课改工作中,我们坚持有布置就有检查,有检查就有记录,有记录就有积分,有积分就有考核与评价。几年来,学校还一直加大教研积分在教师个人考核中的比例,促使广大教师重视课改工作,努力干好课改工作。
与此同时,为保障和促进课改的顺利进行,我校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一方面,加强对每个教师课改情况的考核评估。学校教研室每学期都要对每位教师进行严格细致的教研考评,考评项目涉及教师的专业知识考试、教研活动的参与、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教学反思的撰写与发表、课改专题会的交流、公开课的听评、班级课改日志与周结等众多方面,并将考评结果量化打分。我校还定期举行课改先进班级、优秀教研组学科组、优质课改课、优秀导学案、优秀课件制作等评比活动。教师的各种教研积分都将纳入教师考核中,并与教师的评优评模、晋升职称以及绩效工资挂钩。这样,无论从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还是学校制度管理的要求,都有力地保障了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表彰奖励。除了“班级课改周结”中的优秀班干部、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学生,每周全校公示外,还定期表彰优秀班干部、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学生(期中期末各一次),通过每周的黑板公示表扬和期中期末的表彰奖励,使全体学生有了课改的积极性。
二、强教研、重实践
强教研,就是建立研讨平台,在研课等校本教研方面下实功。新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校特别注重教师的学习与提高,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教师观念的转变,从课标培训到专业知识达标,从撰写教学心得到定期召开课改交流会,通过大家的学习培训活动来转变教师观念,开阔教师视野,提升专业素质。各大教研组又分设三个年级学科组,在大教研组长和学科组长的组织下,每周开展半天大教研活动,为研课搭建了平台。不管是理论学习、教法研究、知识探究,还是集体研课、公开课听评、教学中的心得与体会,大家都借助教研活动这个平台进行充分交流。教研活动中,我校尤其重视集体研课和课堂导学案的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到教学方法的使用,从教师的导学流程到学生问题的预设,从自学提纲的拟定到反馈检测题的选择,都要经过同课头教师反复研究决定。达成共识后,每人再写出课时简案,课前到教研室审核盖章后方可进课堂使用。为督促教师研、签、上一致(即所研内容、签案内容、上课内容保持一致),教研室专门组织人员轮流值日,每天进课堂抽查,并对抽查情况如实记录,而且坚持周周公示,公示情况参与教师教研积分考核。
长期以来,全体教师严格落实我校校本教研“五个一”工程,即:每天一节展示课、每周一次集体研课、每两周撰写一篇课改心得、每月一次课改汇报交流会、每学年一次教师业务考试。通过日常的教研活动和定期的校本教研,大多数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执教能力有重实践,就是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教学模式运用上用巧劲。为了让学生用最愉快的方式学到最丰富的知识与本领,几年来,我们做了不少努力与尝试。先是学模套模阶段(洋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式,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太谷的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然后是分析整合阶段。根据学模套模过程出现的实际问题认真分析,加以整合,摸索更适合我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程。备课中强调“三有”(有学习目标、有导学提纲、有反馈练习);上课中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通过学生自学、合作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讲学生出现的易错易混问题”、“讲拓展延伸时学生有困难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自学之前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有问题不经过学生讨论不讲”);课堂上严格落实“三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同时处理好“两种关系”(即“收”与“放”的关系,“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关系);突出“两个环节”(小组合学和学生展评两个环节)。三是出模创模阶段,经过近半年的实践与探索,最终确定了基本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四环八步”教学模式。(四环:导学、自学、展评、反馈,八步:情景导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评、达标检测、拓展小结)。四是用模跳模阶段。就我校教师运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套用“四环八步”模式上课,第二阶段: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风格的有效融合,第三阶段:教学模式与教师教学风格、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高效融合,用模但又不拘泥于模式。本学期我校正在进行教师课件制作比赛,通过比赛建立我校的课件资源库,便于全校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我校正在进行第三个阶段的实践与尝试)
实践中,我校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督促全体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能力。一是校领导、教研室的推门听课,二是教研室组织的各类公开课的听评。无论是新教师的汇报课,还是好教师的示范课,还是大多数教师的过关课,同科目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要进行认真听评,使作课教师和评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均得到提升。
三、强素质、重习惯
课改的本质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与习惯。学生既是课改的主体,又是课改的受益者,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应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课改一开始,我们就不忘抓住学生,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真听、敢说、实读、能写、肯帮、会评、好问、乐议、善思”(合称“九行并举”)的习惯为抓手,通过建设学习小组、进行班级日志周结、开展校园主题活动三个举措来推进学生在课改了明显提高。
中的转变与发展。
1、建设学习小组
如何建设科学高效的学习小组,使学生既能得到个性的张扬,又能保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合作更加具有时效性、趣味性,充分享受同伴互助人人提高带来的快乐,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平等构建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2)合理优化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独立学习,一种是合作交流。独立学习是合作交流的基础,合作交流必须以充分的独立学习为支撑。具体要做到: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②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成为合作学习的指导者。③教师要适时主动参与,成为合作学习的激励者、促进者。
(3)定期培训小组长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实有效,小组长起着关键作用。为此,我们每月培训一次小组长,培训形式多样,可以从小组长的职责、做好小组长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多方面提出建议与要求,也可以由小组长人人上台发言,交流自己的做法与困惑。通过学校的规范要求与小组长的经验交流,小组长工作能力逐渐形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逐渐形成。
(4)定期奖励学习小组
“不求人人成优,但愿个个进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所在,同时也是评价小组学习的最终目标和尺度。除了课改周结时要评出本班的优秀班干部、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优秀学生,并全校公示外,每学期我们还要表彰一批优秀小组、优秀组长、优秀成员(合作之星)。从而激励学生尽可能地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自己的潜能,使他们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班级日志和周结
为规范和督促班级的课改行为,一年多来,我校实行严格的班级日志和周结。首先,各班建一本班级日志,每天委派一名班干部值日,全面管理并如实记录一天中班里的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貌、道德行为等各方面情况,并将日志情况按评价细则量化成分数,及时给个人或小组积分。(班主任要每天过问处理。)其次,每周利用周会时间,班主任、班干部对每个学生、每个小组的积分情况进行汇总。按积分高低评出本周优秀小组一个、优秀组长一名、优秀学生(同学号最高积分)四名或六名,并在全班民主推荐一名优秀班干部(最负责的班干部或课代表)。学校每周对各班的周结情况进行公示。最后,教研室每月月底深入班级检查课改日志周结情况,并汇总计分,评价结果参与班主任考核。
通过班级课改日志和周结,不仅使所有学生有了课改的积极性(积分),而且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级管理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开展校园主题活动
实施课改以来,我校特别重视开展多种校园主题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每年元旦举办“校园文艺汇演”或“校园游园活动”,每年秋季举办的“校运会”已成定制。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读书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手工小制作比赛等。以活动促课改已成为我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得力措施。
新的课堂教学在我校已经走过了四年的历程,回头审视我们的课堂,其最大的收获,用我们教师常说的话来概括,那就是“教师忙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成绩提起来”。总之,通过课改,无论是师生的行为习惯,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有了较大提升和改进。
以上是我校在推进课改工作中一些探索和作法,基于校情,深化课改,立足课堂,力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将是我校今后课改的总思路。我们将一如既往,真正把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大、做深、做实!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第三篇:课改汇报
五环教学模式,打造卓越课堂
——司马小学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卓越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力度、深度,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我校根据《铜梁县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铜教委发[2012]209号)、《铜梁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方案》(铜教委发[2013]24号)和《铜梁县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精神,结合2013年3月6日召开的《铜梁县2013年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年活动大会》要求和实际,提出了以“五环教学模式 打造卓越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现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阶段工作回顾
(三)五环模式,引领课改
为实现课堂结构的变革,我们精心构建教学模式,打造课堂流程,帮助教师明确改革的目标追求、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师在常态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入格”,并引领教师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校的课改模式为“五环教学”,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步骤:预习检测——明确目标——分组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测评。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把教学过程看作动态发展的、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者和引导者。
(四)培训学习转变观念
我们多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再部署。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多媒体的使用,word文档的编辑以及课件的制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利用三月初两周时间,组织教师每天下午进行一小时的理论学习,内容包括新的课程标准,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编写等。四月,我校组织教师观摩大庙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观看“卓越课堂”优秀课例视频资料。之后开展“课堂教学行为自我反思”活动,对已往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深刻的自查自纠。五月,我校又组织教师到走在课改前沿的庆隆小学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
(五)狠抓落实,推进课改
课改工作成效的好坏,关键在于使课改真正溶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并产生积极效果。我们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全体教师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课堂上要求教师努力实现用简短的话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问题必须讲,而且要讲透;坚决删除一些表演性、虚假性、无关教学效益与质量的环节,提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提出不同的见解。为了使课改工作顺利推进,不断解决“五环教学模式”中遇到的新问题。课改领导小组组织教师分语、数两个教研组,结合教学进度,单周确定课题,按照“五环”教学模式要求集体备课并形成优质教案,双周指定教师对单周形成的优质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呈现,同时组内成员做好听课记录、写好评课稿,及时将教师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讨论。同备课组的老师也在“得”与“失”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打造卓越课堂,为全面实施“五环教学模式”做了良好的铺垫,从而推动“五环教学模式”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开展。
二、课改带给我们的体验与收获(一)教师教学行为变了。
教师们从台上走到了台下,由主演变成了主导,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
(二)学生学习方式变了。
学生学习方式多了,活动空间大了,思维变的活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学习的快乐,在展示交流中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
(三)课堂的氛围活了。
课堂教学改革使让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过去一直提倡的讨论,质疑等课堂活动,有了一定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时间,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明显改变。课堂上,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纵观我校的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近乎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标志。
但是在听课过程中,我们看出,作为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的问题后,从内心深处总是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最好,当学生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或者有困难时,作为教师显得就那么不沉稳了,甚至有些急躁,不愿意继续等待,或催促,或换人,还有的甚至自问自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当然也就毫无精彩可言。
四、今后工作的规划与展望
(一)、继续加强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从事课改的一线老师千万不能只顾跟着家长的言论走,仅仅关注孩子一般性的学习,而要确立对孩子终身负责的理念,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适应竞争做准备;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帮助他们的形成强健的体魄。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今后能立足于社会、具备服务社会的本领打好基础。
(二)、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三)、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学校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教师自己可以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切切实实加强课改督导检查。
学校每学期要对课改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选出一批课改的先进个人,为全校的课改树立典型。同时也要及时地发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改提供决策的依据。
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这是一条教育必由之路,我们惟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行走在愉悦的追寻中,成长在课改的诗篇里。总之,我们学校会积极创新工作举措,继续齐心协力扎实推进课改。
第四篇:课改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
自2009年秋季湖北省实施新课改以来,我校继续贯彻执行省、市课改政策,深入扎实推进高中新课改,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课改培训。09年12月,湖北省高中学生成长档案袋管理系统、教师教学与培训管理系统等平台相继开通,依托网络平台,是我省高中课改的一大特色,我校充分认识网络平台使用的重要性。
下面我就学校如何有效实施网上操作,促成新课程落实的情况向大家汇报。
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强化培训,提升操作技能
高中课改平台开通后,我们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上操作指南》、《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指南》等操作手册,以及从课改网上下载相关操作视频,将这些资料上传到我校网站课改栏目。首先,将一些需要在网上填写的表格打印出来发给学生,班主任进行讲解说明,统一要求。其次,由信息技术老师对学生进行上网操作培训,先让学生在系统测试年试操作,再正式上网填报有关资料,保证了学生的网络操作的自主完成。
为了让学科教师更好的操作平台,我们也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培训,开设了孝感一中课改QQ群,学籍管理员、课改管理员及时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我们将自编的操作手册、制度,以及省课改网制作的一些辅导视频全部收录到孝感一中网站,在网站显著位置开辟课改专题,方便师生自主学习。
二、明确职责,确保任务落实
因为课改网络平台使用的广泛性,所以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在最初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关部门的配合比较被动,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为此,学校专门召开协调会,商定各部门的相关工作要求,制定《孝感一中课改各部门职责》,并以学校文件的形式下发至相关部门及人员。对教科处、教务处、年级组、班主任、课题指导老师、信息技术老师及各处室人员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形成了配合的主动性,营造了课程实施的合力。
课改平台和学籍管理系统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学籍管理直接影响课改平台使用。学生学籍异动严格按流程规范操作,先将学生学籍数据理顺,再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等课改有关操作。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学籍管理员、课改管理员操作规程。促使网上操作规范化、常态化,避免交叉影响。
三、因地制宜,保障学习场所
课改平台的使用涉及到课改年级所有学生,必须有序分组并确定学习场地,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学校采取集中安排和自主上机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还开放电子阅览室,供学生上机,开展研究性学习,上传资料。
我校电脑教室计算机数量达400多台,教职工都配备了笔记本,办公室都能够上网,这些条件都为有效实施网上操作,登录课改平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四、规划流程,促进有效实施
课改平台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系统涉及的面广,需要上传资料多,网上操作比较复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开设的课程,师生的适应必须有一个过程,为了让师生尽快适应要求,走上教学的正轨,我们特别注重对过程的安排和指导。
一是宏观上做好统筹。09年12月,教科处专门下发了《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对课程的实施分阶段提出明确要求。今年开学之初,教科处又专门下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安排表》,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实施措施,让全体师生心中有数。
二是微观上做好指导。教科处对每一周的课程实施都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安排表》,对活动步骤和要点进行细致地说明,使师生一看便知该做什么,分几步去做和怎样去做。同
时,教科处也特别注重课间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目前,我校安排星期五下午是固定的研究性学习时间,时间一到,每个小组成员就按照各教室张贴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表》上的要求,到指定的场所集中。然后指导老师就根据安排带领学生分别开展活动。活动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以记录高中阶段每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研究的情况,为网上操作积累素材。
五、夯实过程,实现有序推进
1、指导学生写好纸质开题报告。网上操作前,我们给每个小组发一份开题报告,通过小组成员讨论后,由组长执笔,填写开题报告的每一项内容。为网上填写开题报告做准备。
2、指导老师和组长在规定的时间,到电脑室共同完成网上操作的基础操作。即老师完成进入主题的操作、组长填写开题报告提交审批、老师完成点评等步骤。
3、每周半天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用专用笔记本记下活动过程;每一学期分别安排一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进入社区了解社会。每次活动结束,要求学生写一份不少于一千字的活动报告。然后利用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分组排表,每次安排两个班轮流到电脑室网上填写相关内容。
4、为了便于解决师生网上操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学校还创建了“孝感一中研究性学习QQ群”,简单的问题教科处解决,复杂的问题向省里“高中课改服务群”上的三位专家请教。
5、指导师生的操作过程。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情况,教科处进行了适时监控,网上操作每完成一步,都要进行情况汇总,每周都编发一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网上操作情况通报》,指出操作技术上出现的问题,指导解决的办法,提示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表扬完成好的课题组及指导老师,提醒没按时完成的课题组。通报及时发给年级组,年级组再把操作过程中相关情况及时反馈给教科处,形成管理与实施的良性互动。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网上操作的探索和实践,既促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1、融洽了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改善了常规的教学形态,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适应性,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变化。首先,师生共同研究,不存在谁教谁的问题,营造了更加平等的人际氛围;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研究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或有一定经验储备的问题,术科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减少了对老师的心理恐惧;再者,由于课题是师生共同协作完成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就多了,感情也就更融洽了。
2、搭建了学生展示的舞台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相关环节都是学生通过网上操作完成的,使学生对网络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新的感情。一方面,所有的学生都力求把课程学习的精彩呈现到网上,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和推崇;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觉得单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展示的信息还不够,纷纷开通了自己的空间,制作了博客,他们把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成果放到自己的博客或空间里保存起来相互欣赏和评价。还进行网页制作、动画制作和资源信息量比赛,提高了同学们的网络操作技能,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
3、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挑战,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把握自己的知识深度,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才能有效地去面对挑战。
其一,实施教学的网上操作,提高了教师网上上传资源和获取资源的技能,培养了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
其二,学生的选题多种多样,对某些课题,教师不一定是专家,只有加强学习,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指导和参与的角色需要,从而使教师扩宽了知识领域。
其三,师生在共同的研究活动中,学生也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凸现出来,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探索的成果也往往会给教师以启迪和影响,从而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通过网上操作来确保课改全面落实,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缺憾,希望上级主管部门多指导,以帮助我们将课改工作做出成效,做出特色。
谢谢大家!
第五篇:课改汇报
课改汇报孟福平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我认为作为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方法和行为,不论年龄大小、不论经验、水平高低、都要不断改革,改的越彻底,课改就越成功。
一、当今教师应具备的“观念和行为”
1、要做一个适应时代的新型的教育者,不要做思想僵化,固执己见的教书的先生。
2、要站在课改的前沿阵地,接受课改的洗礼,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不要做一个一切从本本出发,没有主见的保守派。
3、要求新求异求变,做课改的促进派,不要做目光短浅,不求上进的落后派。
4、要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主动改变自己,不要做没有思想的老师,教师一定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
二、我们必须认准课改的重点
1、谈“自主学习”
课改的重点是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前提。因此教师要管理好、上好自主课,具体是:
(1)、教会学生学习。重点是方法上的指导。
(2)、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前30分钟自己依据学案问题阅读教材,要求不要出现任何说话声。中间15分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每个学生说,相互补充、完善。小组合作:要分工,小组长要进行总结和判断。小组讨论(探究):要提出问题,讨论、争议、分辨,教师可以将问题分类,组内或者是班级解决。最后15分钟反思总结。
(3)、具体的去帮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如:带着问题读书,如何勾画,如何梳理,归纳问题。
2、谈“课堂展示”
“展”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展示成果展示困惑,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它是课堂的亮点。具体的操作是:
一是组织学生,教师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让能解决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并予以真诚的表扬鼓励。
二是对于难度较大,全班学生又解决不了的问题,抓住要害、讲清思路,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展示要求:一是大胆质疑,勇于争论、各抒己见;二是积极登台讲解充当小先生;三是积极思维进行归纳。
三、我们必须重视课改的细节
1、学习报告的处理:教师每次自主课后收取一定量的学习报告适度批阅以了解学情,从中发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共性的问题,以便展示课上针对性解决。
2、反馈卡的处理:每次自主课后由学科长统一收回各小组反馈卡,交给教
师。教师审阅,各小组共同的问题展示课上由教师讲解,个别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单独找到小组长给小组长指导,然后由小组长负责给本组成员讲解。
3、二次备课:由于重点班,普通班班情不一样,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班情,对学案进行科学的整合。比如普通班备基础性的内容和题,重点班增加拓展性的知识和练习题。
综上所述,是我这一阶段对课改工作的总结体会,其中肯定有不足和欠缺之处,望给位同仁给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