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
情系“渤海粮仓”
作者: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 宋长青 来源:《山东农大报》 发布时间:2014-06-06 00:00
5月23日上午11时2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陪同下来到滨州市无棣县万亩盐碱地改造试验示范基地,考察“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渤海粮仓增产增效的大数据支撑研究”
项目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我亲眼目睹了这次考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汪副总理一下车,首先与等候在现场的科技人员一一握手,然后走到展板前认真听取了中国科学院关于“渤海粮仓”
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查看了摆放在现场的小麦玉米良种、生物菌肥等实物,不时与科技人员进行交流。当来到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汇报现场时,我们现场的人员异常激动,也非常冷静。我们知道,这次汇报的大数据平台研发过程中,山东省科技厅和学校有关领导、课题组研发人员付出了多大的辛劳。我校科技人员将平台的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监测预警、决策服务等四个模块,一一向汪副总理做了汇报演示,并请他通过摄像头远程查看德州、东营示范区的小麦长势。汪副总理了解了平台功能和已发挥的作用,并通过平台看到三地市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记得今年年初,省科技厅把我和柳平增博士、高明秀博士等一行召集到济南,研讨如何进一步发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优势,更好地推进“渤海粮仓”山东区建设;同时下达并启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回来后,给学校和科技处领导作了汇报,大家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记得今年4月底,省科技厅通知,5月份上级领导可能来山东考察,要求山东农业大学积极做好准备,抓紧完善物联网设备和平台软件。5月10日左右,得到确切消息,上级领导要到滨州市无棣县万亩盐碱地改造试验示范基地,考察“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情况。山东将以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切入点,汇报“渤海粮仓”山东项目区27个试验示范区16.3万亩小麦生产情况,而汇报任务则由山东农大来完成。
温孚江校长非常重视,要求学校科技处、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会同课题组及相关专家务必做好准备。5月12日,科技厅会同中国科学院、滨州市政府、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在无棣核心区召开现场调度会,观看“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汇报演示,肯定了前期平台的研发成绩,提出了汇报演示的要求:直观精简、突出重点、呈现亮点,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呈现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回到学校,在科技处米庆华处长的调度下,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网络信息技术中心、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明确了“汇报演示平台”与原研发平台的区别与联系,合理分工,进行攻关。研发小组多次与省厅领导沟通,进一步明确了演示平台完善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和科学性原则,突出展示平台针对环渤海低平原区特点,采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协同体系,实时采集数据,科学挖掘分析,进行监测预警并提供决策服务的功能和已发挥的作用。总体思路明确之后,以柳平增团队为主,张承明团队、鞠达青团队为辅,按照各自的分工,在原有研发平台的基础上,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农学院贺明荣教授、陈国庆博士,资环学院赵庚星教授、高明秀博士,对采集的数据及分析结果进行指导、校正,提供多年积累的历史数据,并负责汇报材料的撰写工作。期间,省科技厅领导来到学校研发现场坐阵指导。在多学科协同作战下,演示平台反复修改,汇报材料几易其稿。5月21日凌晨1点左右,演示平台终告完成。22日一大早,大家就赶赴无棣核心区进行联调联试。
由于研发平台的数据传输模式为无线传输,气象、土壤、地下水等各类数据毫无问题,但要保证分布在德州、滨州、东营的视频远程传输及现场演示效果,就需要借助互联网有线传输。工程技术人员张焕远、柳平增、车路、高明秀、周虎及研究生巩腾飞、张自清等提前研讨解决方案、协调当地网络运营商和施工人员,在三地市科技局和相关单位的鼎力帮助下,利用短短7天时间,完成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保障了汇报演示成功。
回想这些天的战斗历程,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算是对今后工作的借鉴。
理清思路是前提。在平台研发与 “演示平台”完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与省科技厅主管领导之间,课题组成员之间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明确了工作基本思路。这对最后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行政事务,预先搞好顶层设计是前提。只有事先充分交流,充分沟通,充分论证,理清思路,才能明确职责,明确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不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协同攻关是关键。在演示平台完善过程中,学校有四个学院、两个部门参与其中,信息学院两个团队负责平台研发,农学院、资环学院负责数据分析、生产指导意见拟定、平台文字修正及汇报材料撰写,水土学院艺术设计系负责网站美工,网络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平台的安全、链接、迁移等,科技处、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分工等。通过这次工作,充分感悟到协同攻关力量无穷。当今社会的发展,靠“单枪匹马”不可能干成大事,协同创新才是工作和研究的必由之路。
加强领导是保障。这次工作牵动着许多领导的心,温孚江校长多次调看平台研发情况,并提出修改意见。科技厅郭久成副厅长提出汇报平台建设的框架和思路,农村科技处王守宝、刘赤兵两位处长来校一同参与研发工作。校办、科技处、财务处、资产处、网络信息技术中心、四个学院领导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领导的支持与关心极大地提升了研发人员的信心,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大家深深感到,能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出一份力,再苦再累也心甘。
虽然数据平台研发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和我们的研究任务依然繁重。如何利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农民增收、领导决策和科技工作者服务,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任务十分艰巨,农业高校有义务、有责任勇于担当。让我们更加努力工作,为“渤海粮仓”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 执行抗灾救灾任务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启示 · 财政金融学院举行“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答辩会 · CGAFA4(高级财务)课程全球考我校邓淑文获得第一名 · 寒梅飘香时“百花”竞芬芳———2009年研究生冬季活动月扫描 · 天津市委常委苟利军受聘我校教授应邀作“加快滨海新区发展”专题报告 ·(图)地震天不塌 大灾有大爱我院以“共产党员特殊党费”形式再向灾区捐款 · 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慰问郭力华
· 我校调整2008年在四川省招生计划“四川延考”招生计划专业全覆盖 · “一院一品一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黄二宁 · 亿万学生“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启动
情系“渤海粮仓”
作者: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 宋长青 来源:《山东农大报》 发布时间:2014-06-06 00:00
5月23日上午11时2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郭树清陪同下来到滨州市无棣县万亩盐碱地改造试验示范基地,考察“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情况。作为“渤海粮仓增产增效的大数据支撑研究”
项目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我亲眼目睹了这次考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汪副总理一下车,首先与等候在现场的科技人员一一握手,然后走到展板前认真听取了中国科学院关于“渤海粮仓”
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查看了摆放在现场的小麦玉米良种、生物菌肥等实物,不时与科技人员进行交流。当来到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汇报现场时,我们现场的人员异常激动,也非常冷静。我们知道,这次汇报的大数据平台研发过程中,山东省科技厅和学校有关领导、课题组研发人员付出了多大的辛劳。我校科技人员将平台的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监测预警、决策服务等四个模块,一一向汪副总理做了汇报演示,并请他通过摄像头远程查看德州、东营示范区的小麦长势。汪副总理了解了平台功能和已发挥的作用,并通过平台看到三地市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记得今年年初,省科技厅把我和柳平增博士、高明秀博士等一行召集到济南,研讨如何进一步发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优势,更好地推进“渤海粮仓”山东区建设;同时下达并启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回来后,给学校和科技处领导作了汇报,大家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记得今年4月底,省科技厅通知,5月份上级领导可能来山东考察,要求山东农业大学积极做好准备,抓紧完善物联网设备和平台软件。5月10日左右,得到确切消息,上级领导要到滨州市无棣县万亩盐碱地改造试验示范基地,考察“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情况。山东将以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切入点,汇报“渤海粮仓”山东项目区27个试验示范区16.3万亩小麦生产情况,而汇报任务则由山东农大来完成。
温孚江校长非常重视,要求学校科技处、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会同课题组及相关专家务必做好准备。5月12日,科技厅会同中国科学院、滨州市政府、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在无棣核心区召开现场调度会,观看“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汇报演示,肯定了前期平台的研发成绩,提出了汇报演示的要求:直观精简、突出重点、呈现亮点,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呈现平台的功能和作用。回到学校,在科技处米庆华处长的调度下,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网络信息技术中心、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明确了“汇报演示平台”与原研发平台的区别与联系,合理分工,进行攻关。研发小组多次与省厅领导沟通,进一步明确了演示平台完善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和科学性原则,突出展示平台针对环渤海低平原区特点,采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协同体系,实时采集数据,科学挖掘分析,进行监测预警并提供决策服务的功能和已发挥的作用。总体思路明确之后,以柳平增团队为主,张承明团队、鞠达青团队为辅,按照各自的分工,在原有研发平台的基础上,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农学院贺明荣教授、陈国庆博士,资环学院赵庚星教授、高明秀博士,对采集的数据及分析结果进行指导、校正,提供多年积累的历史数据,并负责汇报材料的撰写工作。期间,省科技厅领导来到学校研发现场坐阵指导。在多学科协同作战下,演示平台反复修改,汇报材料几易其稿。5月21日凌晨1点左右,演示平台终告完成。22日一大早,大家就赶赴无棣核心区进行联调联试。
由于研发平台的数据传输模式为无线传输,气象、土壤、地下水等各类数据毫无问题,但要保证分布在德州、滨州、东营的视频远程传输及现场演示效果,就需要借助互联网有线传输。工程技术人员张焕远、柳平增、车路、高明秀、周虎及研究生巩腾飞、张自清等提前研讨解决方案、协调当地网络运营商和施工人员,在三地市科技局和相关单位的鼎力帮助下,利用短短7天时间,完成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保障了汇报演示成功。
回想这些天的战斗历程,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算是对今后工作的借鉴。
理清思路是前提。在平台研发与 “演示平台”完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与省科技厅主管领导之间,课题组成员之间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明确了工作基本思路。这对最后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否则就会南辕北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行政事务,预先搞好顶层设计是前提。只有事先充分交流,充分沟通,充分论证,理清思路,才能明确职责,明确分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不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协同攻关是关键。在演示平台完善过程中,学校有四个学院、两个部门参与其中,信息学院两个团队负责平台研发,农学院、资环学院负责数据分析、生产指导意见拟定、平台文字修正及汇报材料撰写,水土学院艺术设计系负责网站美工,网络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平台的安全、链接、迁移等,科技处、农业大数据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分工等。通过这次工作,充分感悟到协同攻关力量无穷。当今社会的发展,靠“单枪匹马”不可能干成大事,协同创新才是工作和研究的必由之路。
加强领导是保障。这次工作牵动着许多领导的心,温孚江校长多次调看平台研发情况,并提出修改意见。科技厅郭久成副厅长提出汇报平台建设的框架和思路,农村科技处王守宝、刘赤兵两位处长来校一同参与研发工作。校办、科技处、财务处、资产处、网络信息技术中心、四个学院领导都给予了大力支持。领导的支持与关心极大地提升了研发人员的信心,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大家深深感到,能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出一份力,再苦再累也心甘。
虽然数据平台研发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和我们的研究任务依然繁重。如何利用农业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农民增收、领导决策和科技工作者服务,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任务十分艰巨,农业高校有义务、有责任勇于担当。让我们更加努力工作,为“渤海粮仓”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 执行抗灾救灾任务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启示 · 财政金融学院举行“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答辩会 · CGAFA4(高级财务)课程全球考我校邓淑文获得第一名 · 寒梅飘香时“百花”竞芬芳———2009年研究生冬季活动月扫描 · 天津市委常委苟利军受聘我校教授应邀作“加快滨海新区发展”专题报告 ·(图)地震天不塌 大灾有大爱我院以“共产党员特殊党费”形式再向灾区捐款 · 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慰问郭力华
· 我校调整2008年在四川省招生计划“四川延考”招生计划专业全覆盖 · “一院一品一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黄二宁 · 亿万学生“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启动
第二篇: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
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
信 息 简 报
第5期
项目管理办公室编制2014年5月22日
王慧军首席到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项目区
邯郸、邢台示范县调研
2014年5月13日-14日,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工程首席专
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王慧军院长到2014年项目先行示范县邯郸市成安县、馆陶县、曲周县及邢台市威县、南宫市、巨鹿县就渤海粮仓的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王院长实地考察了各示范县
百亩核心示范区及千亩示范方的建设情况,并听取各示范县(市)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对本县(市)渤海粮仓项目的进展情况介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相关领导陪同调研。王院长肯定各示范县的前期工作进展,并强调以下几点:
一、河北省渤海粮仓建设必须与压采地下水相结合,压采地
下水不能单纯依靠压减小麦种植面积来实现,小麦不单单是粮食
1作物,同时也是冬季覆盖作物、生态作物,要坚持“稳夏增秋”的指导思想,足墒灌溉基础上关键时季浇一次水,稳定亩产在800斤,后季玉米雨热同期配合集成技术争创亩产1200斤。
二、项目建设必须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推广百、千、万工作法,打造百亩核心示范区、千亩示范方和万亩辐射区。推广方式以百、千、万复制的方式展开;并实现作物播种、施肥与植保等田间管理技术和收获的全程机械化。
三、注重农牧结合,明确“大粮食”概念。畜牧业有一定基础的示范县要在现有基础上注重农牧结合,加强畜牧业饲料作物的开发力度和农牧业废弃物的处理,与种植业形成良性循环,确保农业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四、各示范县要实事求是寻找真正适应本地需要的技术模式,打造亮点:
1.成安县及邯郸市农业科学院要在低酚无毒棉上做文章,使棉花不仅仅是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还要成为营养食品和饲料作物,即集棉、粮、油、饲、药五位一体高效农作物,符合渤海粮仓项目倡导的“大粮食”概念的要求,要在冀南地区推广低酚棉的棉麦套种,并在我省棉区东移中做好示范种植,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有效缓解粮棉争地的矛盾,为项目总体目标的完成做贡献。
2.馆陶县要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做好示范,在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如秸秆处理、整地、施肥、播种、植保、灌溉、收获、存储等均采用机械化方式作业,按机械化作业标准要求进行农田整治建设,进行机耕道、水利、电力设施的规划建设。下一步工作重点研发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和设备集成完善、对桁架式节水型淋喷灌设备机型完善设计和淋喷灌设备技术创新等,为实现作物播种、田间耕作、施肥与植保等管理技术和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创出一条路子,为渤海粮仓建设项目工作大规模推进奠定基础。
3.曲周县渤海粮仓建设组织程度高,要利用好地方党委和政府及现有优势条件搞好“棉麦双丰”新技术模式的建设和推广工作,考虑无毒低酚棉的种植推广,打造河北渤海粮仓建设的亮点。
4.威县要根据县域无霜期长、日照充足的生产条件,根据当地和传统的种植模式,紧紧抓住地方大上农业产业的大好机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推行棉花-小麦、小麦-玉米、谷子-小麦轮作模式基础上,着力恢复河北的杂粮产业,推广棉花-绿豆间作种植、油葵-谷子复种、绿豆-谷子复种等种植模式,开放思维,寻求产学研结合模式,积极打造河北省渤海粮仓项目的亮点。
5.南宫市要利用棉花主产区的优势条件,通过两年三熟粮棉轮作,提高单产,以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利用南宫市以畜牧业、乳业为未来支柱产业的契机,推广棉花与饲用黑麦一年两作种植模式,在保证棉花产量的前提下,增收一季牧草,推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6.巨鹿县由于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要更加注重水
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用巨鹿县是张杂谷繁育基地的优势条件,发挥小杂粮产业的优势基础,下大力气抓好杂粮生产,延伸杂粮的产业链,促进杂粮生产产业化,特别是利用好当地的地方文化唱好“粟文化大戏”,探索和寻求利用“乱弹”文化推广谷子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大力扶持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着力引导和扶持现有粮食种植合作社走农牧结合发展的路子,达到粮食丰产畜牧增收的双赢局面。
第三篇:浅谈科技数据跨平台程序交换方法
2008年科技年报与科技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相比其它统计专业而言,你会想当然数据处理难度会小一点,但实际上由于科技专业(年报与普查)数据处理要在久其软件、epras软件、经济普查软件三者之间操作完成,三者之间每个表的数据结构又不一样,不能实现跨平台数据自动交换,反而在实际操作中科技专业的数据处理会更难。就科技专业的数据处理过程而
言,一般是先从工业年报字典库中导出科技年报名录库,然后再对导出的科技年报名录库进行手工操作,完成epras软件能接受的数据格式(此外还需要手工制作填报目录文件)。epras软件接收成功后才能在epras软件平台上进行录入处理。更为麻烦的是,从epras软件导出的数据需要导入到经济普查软件中进行处理,才能完成经济普查科技资料这块拼图。由于epras软件与经济普查软件数据表的结构不一样,再加上科技专业数据表的指标较多,要想依靠手工操作到达数据指标的一一对应,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数据交换无异于是在做一项巨大的工程。比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b107-2表,在epras软件中指标是横向排列的,而在经济普查软件中它又是纵向排列的,两者之间的指标数据结构实乃千差万别。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实现科技数据在不同的软件平台中做到自动交换呢?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过不断摸索,通过在foxpro环境下开发了两个接口模块,初步实现了上述目的,基本做到了科技数据跨平台自动无缝交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接口模块的使用方法:
1、下载ftp://10.42.31.10/incoming/人口处科技专业/kjzh.rar压缩软件包,展开到硬盘上。展开后会自动生成kjzh目录,在kjzh目录下你会发现还有jq、epras、jp三个子目录,其中jq子目录用来存放从久其软件中导出的科技名录库(名称统一起为jqkjmlk,注意你导出的名称要与其一致),epras子目录用来存放从久其软件中导出的科技名录库jqkjmlk经接口模块转换后生成的填报目录文件kjmlk01.csv和名录库数据文件kjmlk02.csv(导入科技名录库到epras软件中要用到),以及从epras软件中导出的所有科技专业名录库及数据文件(转换到经济普查软件中时需用到),jp子目录用来存放将epras软件中导出的数据经接口模块转换后生成的所有文件(经济普查接收时用)。
2、epras软件接收久其软件中导出的科技名录库方法:
⑴将久其软件中导出的科技名录库放入到kjzhjq目录下,起名为jqkjmlk(csv格式);
⑵执行接口转换模块软件jqtoepras.prg(鼠标双机即可),完成后你会发现kjzhepras目录下自动生成了两个文件kjmlk01.csv,kjmlk02.csv;
⑶进入epras软件平台“数据交换”界面,点击“文本数据导入”,点击“+”kjmlk01.csv文件,选择关联报表“填报目录”,点击自动对应(手指图形),点击执行导入(右边界面第一个图形)。完成后再点击“文本数据导入”,点击“+”kjmlk02.csv文件,选择关联报表“601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点击自动对应(手指图形),点击执行导入(右边界面第一个图形)。
3、经济普查软件接收epras软件中导出的科技名录库及数据的方法:
⑴从epras软件中导出科技名录库及数据(注意导出下列表的全部指标。
1、“基层表”、“601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主表”;
2、“基层表”、“b107_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608”;
3、“基层表”、“b107_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主表”,具体方法在此不介绍)。导出数据放入到kjzhepras目录下,将其中最新更新的文件kj-l101_1-2009………….重命名为kj-l101_1,文件kj-l1071_l107_sub2-2009………….重命名为kj-l1071_l107_sub2,文件kj-l1072-2009………….重命名为kj-l1072。(都是csv格式);
⑵执行接口转换模块软件eprastojp.prg(鼠标双机即可),完成后你会发现kjzhjp目录下自动生成下列文件601.......000000.00.00,b107-1.......000000.01.00,b107-2.......000000.01.00,b107-2.......000000.99.00。将以上所有文件用zip格式压缩成一个文件(文件名随便起,如kj.rar)
⑶进入经济普查软件平台“系统管理”“更改处理地”界面,将处理地选择为县级(如420902),点击“数据管理”、“数据导入”,“导入三上数据”,导入文件路径为kjzhjpkj.rar(对应上面一步操作起的文件名),点击“按专业合并(覆盖已经存在的数据,并追加新增的数据)”,点击“确定”,最后查看消息,查看一下数据导入是否成功。
第四篇:大数据平台建设
当前,我部门应用系统之间都是独立的,数据没有统一标准、系统也没有相连。这种现状导致,各公司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部门之间工作移交无法电子化。这极大地限制了信息化提高公司工作效率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无法打通,就无法站在全县的角度去进行政务应用的大数据分析,成为了政务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最大阻碍。
为了提高资源使用率,节约管理成本,推动信息产业发展,拉动社会资金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为了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促进公司职能转变,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公司服务效率,使公司管理服务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运作方式,向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转变,提高公司工作效率。有必要构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更好地为公司决策服务,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建成覆盖全县各公司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支撑用户单位开展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应用大数据分析,业务协作,提供应用集成模板、集中监控管理、远程配置部署等工具,降低跨地域实施难度。电子政务应用中存在大量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作,数据交换平台是县级各部门共享数据,进行全县内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也是解决跨部门协作的有效手段。全县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架构,避免各级单位独立建设带来的格式各异、接口混乱、无法重用、难以扩展的局面;施行统一部署、统一监控、统一管理的集中管理模式,总体上降低各级公司部门信息整合的建设、管理、应用的成本。社会经历了由磁盘、磁带、光盘存储数据,向以公文档为主要形式数据的发展,后来互联网的兴起促成了数据量的第三次大规模增长,到了今天,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的进一步丰富,数据已呈指数级增长,“大数据”概念逐渐在各界引起热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的数据因为“大”,摆脱了对传统对随机采样的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的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的混杂;信息之“大”之“杂”,让我们分析“据”也由传统的因果关系变为相关关系。
大数据平台由网络基础设施层、数据支撑层、信息安全层、统一管理等构成。数据支撑层必须能够对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挖掘、数据处理和数据可视化进行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全县范围内从不同部门收集到数据运转起来成为流化的资源,为应用支撑层的运转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不同维度的数据资源的接口。在全县数据集中的同时需要考虑数据在传输和存储时的安全问题以及不同部门对外共享自身内部数据时数据边界控制的问题,从技术和制度上保障这些数据资源得到科学、有效、合规的使用。
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政务云平台。
建设全县统一的政务云计算平台。以县广电公司的设施为基础,进行云化改造,建立自行管理的云计算资源池,为各部门不宜采用社会化云计算服务的关键性业务系统提供基础设施共享服务。
(二)实施大数据管理。
1.建立政务数据交换和目录体系。以县广电公司的交换中心为主交换平台,构建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交换体系。统筹各部门可供共享的信息和共享需求,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可供共享的信息名称、数据格式、提供方式、提供单位、共享条件、更新方式、更新时限等要素,按需向其他部门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2.建设政务数据集中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共享数据汇聚机制,按照“一类数据来源于一个权威部门,权威部门负责更新维护”原则,通过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将具有公共性、标识性、基准性的共享数据进行汇聚,集中存储于云平台,逐步形成人口、法人、经济、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等各类城市重要基础性数据库。充分发挥云平台共享数据的中心作用,建立向云平台直接获取为主,部门间数据交换获取为辅的共享应用机制,提高城市综合数据共享使用效率。
(三)推进大数据应用。
提高决策数据服务水平。围绕县公司决策需要,以建设决策支持电子政务系统为抓手,充分整合各部门现有办公应用和业务系统数据资源,逐步建立支撑领导决策研判的决策数据资源库,提供更加及时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丰富展现形式,为公司决策提供全面准确便捷的数据服务。使县领导能够及时掌握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不断提升政务数据保障和辅助决策能力。
(四)构建大安全体系。
1.加强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管理。在现有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基础上,提升县级骨干网络业务承载能力,按需扩充统一互联网出口,为公司大数据平台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2.加强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建设。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要求,针对大数据平台的技术特点,进一步完善以病毒防范、漏洞管理、入侵防范、信息加密、访问控制等为重点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电子政务系统不被破坏和数据不被窃取泄漏。
第五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汇报
文章标题: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汇报
县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汉江西岸,全县辖13个镇,现有行政村349个,农户12万户,农业人口49.8万人,耕地总面积93.22万亩。
今年是我县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的第二年,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乡镇农技体制改革的实际,坚持以实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将科技
入户工作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与创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在全县广泛开展科技推广活动,将科技入户的技术指导员管理纳入“以钱养事”的重要内容。
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在我县的10个水稻主产镇的101个村共建立科技示范户1000个,示范面积13366.2亩,辐射带动2万多个农户,辐射面积17.25万亩,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工作要求,围绕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加大科技示范力度,强化技术服务,有效地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步伐,为实现我县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取得的成效
1、技术指导员的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服务意识增强。示范户反映,现在的技术指导员发生了三个可喜的变化,即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问不到”变为“送上门”,从“找不到”变为“擂到田”。今年全县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以来,技术指导员上门送农业信息、送新技术,为示范户解决实际问题,切实解决了农技推广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坎”,示范户评价说,“过去是半年看不到农技员的影子,现在几乎是天天都能看到他们。”、“过去服务只到村,现在服务入了户”。
服务质量提高。技术指导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培训工作更加扎实,农技资料发放更加及时,田头服务更多更细。全年印发《农技小报》8期96万份,检查得知,90能在三天之内到户,确保了及时性,98的农户8期全部收到。《技术指导员手册》记录情况显示,技术指导员田间指导平均工作日达85.7个。九月份的绩效考核结果表明,示范户对技术指导员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辐射户对示范户及技术指导员的满意度达80%以上。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后港镇的技术指导员杜梅(女)同志,克服困难,严格按照“协议”要求,抓培训,搞指导,农户评价说:“有她当技术指导员,我们种田就有了依靠。”她负责的两个村,旱育保姆育秧面积由去年的零发展到今年的800多亩。
2、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得到了较好落实
通过入户指导、技术培训等优质的服务,使科技示范户掌握了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得到了较好落实。9月份的验收结果表明,示范户主推品种、主推技术落实到户达到90%以上,落实面积达到95.5%,其中:580户选种II优838,面积7043.9亩,占示范户的52.7%;有116户选种II优7954,面积1614.4亩,占示范户的12.1%,有184户选种丰两优一号,面积2544.1亩,占示范户19.0%,有115户选种两优培九的,面积1562.32亩,占示范户的11.7%;辐射户主推品种落实面积14.6万亩,占84.9%。
主推技术基本落实到位。水稻无盘旱育秧面积4358亩,占32.6%,比去年扩大3674亩,增加18.6%;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100亩,占98.1%;水稻旱育抛秧大田面积11454亩,占85.8%,机械收脱面积13200亩,占98%。
科技示范户平均单产588.7公斤/亩,比辐射户的平均单产556.7公斤/亩增5.75%,亩平增收46.08元,比普通户的平均单产530.3公斤/亩增11.02%,亩平增收84.10元。充分体现了科技的具大增收潜力。沈集镇黄堰1组的肖从德,今年种植水稻10.6亩,其中II优7954就种了8亩,在技术指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农事操作,田间没有受到稻飞虱的为害,省检查组测产验收理论单产达760多公斤,比辐射户的620公斤增140公斤,增幅达22.6%,亩增收200多元。
3、示范户的“三力”得到提高
在技术指导员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示范户的“三力”(带头致富能力、学习应用能力、辐射带动能力)较去年有了明显的提高。带头致富能力提高,今年涌现出的年收入过3万元的示范户有85户,过5万元的有24户;学习应用能力提高,多数示范户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做到学用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新技术推广应用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后港镇刘院村的示范户吴朝雄在应用旱育保姆育秧技术育秧时,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担心抛秧前拔起的秧苗带泥土多,不便运输,不便抛栽,便想到插弓棚盖农膜挡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如官垱镇马沟村的皮成元,去年利用低洼稻田养虾24亩,亩获纯收入300多元,辐射户看到后,想跟着学,但又怕弄不好亏本,他就主动去教,还帮忙联系种苗和销路,目前我县的“稻--虾”连作模式应用面积已达2万多亩,成为我县农业增收的又一大亮点。官垱镇张庙村的王在武既是示范户,又是技术指导员,他示范种植的超级稻两优0293,经县专家组实地单打测产验收,标准亩产达到740公斤,不仅影响了本村、本组的农户,在全县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科技示
范户参与的机防服务初见成效
全县共成立机防队50个,有23个示范户参与其中,拥有机动喷雾器125台,机防面积达23万余亩次,农药利用率提高10%以上,与传统防治法比较,防治次数减少2-4次,防效提高2.6个百分点,亩平节约开支4.2元。成效最为突出的是毛李镇和议村,该村在技术指导员方述清同志的宣传发动下,新购机动喷雾器59台,组织调动10户示范户及辐射户共240人组建6个机防服务小分队,防治面积2137亩,在今年稻飞虱大暴发的情况下,防治次数同于常年,防治成本未增反降,结果是无一块因稻飞虱为害导致“黄塘穿顶”的受灾田出现,受益群众完全接受了这种病虫防治模式,取得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工作作法
1、成立领导小组和县专家组,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领导专班。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杜家荣同志为组长,县科技、农业、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
成立了县专家小组。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技术人才资源,我们采取聘用制的方式,组建了××县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专家小组,小组成员5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每人负责两个镇的指导督察工作。
2、动态管理,重新聘用技术指导员,适当调整示范户
今年2月初,我县召开科技入户工作表彰动员会议,总结去年工作经验,对科技入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对科技示范工作中的先进村、先进户和先进技术指导员进行了表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结合今年的实际,部署安排了全年的科技入户工作,对各项任务指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我县依照“动态管理”原则,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对因外出务工、工作积极性差的少数科技示范户进行了调整,共调整7户。根据上年的科技示范户的工作情况和乡镇体制改革后技术指导员的现状,为有利于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今年全县调整了3名技术指导员,调整比例为6%。重新聘用上岗的技术指导员王在武,因他勤奋好学,工作责任心强,肯钻研农业科技,又热心科技入户工作,今年由他负责的官垱镇张庙、雷场两村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科技入户工作任务。科技入户工作开局良好。
3、制定入户时间表,明确目标任务及要求,签订工作协议,加强工作责任
根据我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2006年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具体工作计划。针对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及水稻关键生产环节,我县制定了详细的科技入户时间表和入户指导内容,让每个技术指导员均做到心中有数。经专家组认真讨论,我县确定了四个主推品种:II优838、两优培
九、II优7954、丰两优1号等;确定了六项主推技术: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水稻无公害生产技术、“猪—沼—稻”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为保证按要求完成好上述目标任务,县技术指导单位与50名技术指导员重新签订了《科技入户工作指导协议》,每位技术指导员结合科技示范户的具体实际,制定了科技入户分户指导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案,要求示范户主推品种落实率达到100%,辐射户达到90%以上,技术实施方案落实100%,进一步明确落实了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推广内容和工作目标。
4、结合我县实际,扎实认真开展技术培训
三月份开始,迅速掀起农业科技培训热潮,调查走访农户得知,今年的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培训时间有长有短,培训质量较以往任何一年都高,农民接受培训达3次以上,培训的内容切中要害,深受农民欢迎。一是对技术指导员进行培训,全县对5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1次,集中技术培训2次,包镇专家组成员分片对技术员进行培训3次,通过对技术员指导员的培训,使他们更新了知识结构,掌握了关键技术要领,业务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二是对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培训方式采用以镇、村为单位集中培训示范户,以组为单位分散培训辐射户。培训内容有水稻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猪-沼-稻”高效农业生态模式应用技术。全县共培训科技示范户2500人次,培训辐射带动户36500多人次。做到了培训时专家和技术指导员有备课笔记,室内培训时示范户有听课笔记,现场培训有文字记载和影像资料,有受训农户的签字认可依据,收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5、技术指导,做到“六到户”和“四到田”。5月份的抽查和9月份的验收,技术指导员平均入户指导次数达8次以上,第一次是宣传精神,培训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了入户技术指导方案;第二次是对科技示范户和幅射户进行分组培训,掌握了幅射户的基本情况;第三次是落实主推品种,发放物化补贴;第四次是对部分科技示范户的田块进行了取土,第五次是对水稻旱育秧技术进行了田间指导,第六次是对一代二化螟为主的病虫害防治进行了田间指导,第七次是稻飞虱防治田间指导目前,第八次是田间估产验收。基本做到了“六到户”,即技术指导方案1000份落实到户、技术指导协议1000份落实到户、《科技示范户技术手册》1000本送到户、科技光盘1000盘送到户、农技小报8期96万份送到户、11.6万元的配送物资送到户。“四到田”即高产品种落实到田,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到田,旱育秧技术指导到田,病虫防治指导到田。
6、办好样板示范,以点带面抓促进。一是在3月份,科技入户专业组在后港镇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参加活动的农民达1500多人,发放宣传资料,讲解主推技术,送优质稻种、优质肥料下乡,扩大了科技入户的影响,全县各镇领导对这次活动反映积极,纷纷效仿,迅速在各镇、村、组掀起了送科技下乡的热潮;二是我县建立了科技入户核心示范区,我县分别在曾集镇楚河村、高阳镇官桥村、官当垱镇雷场村建立了500亩科技入户高产示范田,将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进行集中示范展示,获得成功。全县各村、组农户代表及1000个示范户在参观了官垱镇雷场村优质高产示范片后,一致认为,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采用示范展示的方法是最有说服力的;三是在科技入户示范村,以科技示范户为主题,开展了机防服务试点,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懂技术的优势,以机防组织为载体,加强科技入户,将群众在病虫防治过程中难以把握的技术问题,通过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7、抓宣传报道,促工作开展。县政府的分管领导和农业局的主管领导,对宣传报道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确定了宣传通讯员,拨专款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摄影照相器材等必须工具。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非常辛苦,他们靠的是一辆摩托车来完成随叫随到的上门服务工作,经历大风大雨,烈日酷暑是家常便饭,平凡的工作中,也会迸发出耀眼的火花,对这些闪光的亮点,我们及时的捕捉,通过电视媒体、《沙洋周刊》、《荆门(日)晚报》、《农技小报》、《工作简报》等新闻载体播报、刊载,给予弘扬表彰,以示鼓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简报》通过正面报道的形式,及时反映科技入户工作进展情况,报道致富带头人、优秀指导员和成功的高效种养模式等先进典型,反馈部、省、县三级领导检查后的结果与评价,让广大技术指导员及科技示范户在工作和生产中,了解全局动态,学习有榜样,工作有参照,有力促进了科技入户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自我评价
1、《工作简报》发行有了良好开端
2005年只印发过2期《工作简报》,今年共印发10期《工作简报》,每期75份,发至县委、县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县农业局班子成员及50名技术指导员,并以E-mail形式发送至农业部和省科技入户工作水稻专家组、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简报》编辑部,有2篇被采用。
2、入户技术指导符合要求
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次数平均达8次以上,用于此项工作的时间符合要求,平均工作日85.7个。
3、广泛开展了工作、生产交流
全年召开2次技术指导员工作交流会;在4月份水稻育秧期,各示范村均组织进行1次旱育保姆育秧技术现场示范操作会;在9月份水稻成熟期,组织1次全县示范户参加的超高产田现场观摩会。
4、产量预测工作顺利完成产量预测工作量较大,我县在八月底就开始安排布置任务,1000个示范户的产量预测结果全部按时上交到县,符合质量要求的只占85%。预测结果显示,示范户增产效果明显,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5、工作动态上报及时
以《工作简报》形式上报工作动态比较及时,中期和后期的工作总结能及时上交。
6、初步开展了工作有效机制研讨活动
全年召开3次县专家组会议,专门研讨如何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才能提高工作成效,如何调动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积极性等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
1、少数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够好。由于部分示范户的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对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只会做,不会说,组织号召力差,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2、舆论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通讯员未经专业培训且非专职工作,宣传报道缺乏深度,高质量的稿件少。
3、服务体系不完善,部分技术指导员思工作积极性受影响。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体制实行改革后,全面打破了“铁饭碗”,乡镇原有的农技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管理上实行的是多渠道,管经费的与管工作的部门分家,监管力度弱化,经费拨付不及时,不利于充分调动技术员工作积极性。
4、宣传报道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5、工作有效机制的研讨活动需更深一步开展。
五、今后的打算
1、在人员管理上下功夫努力解决好技术指导员的工作报酬问题,调动工作积极性。抓好督办检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绩效挂钩,奖惩兑现。深入开展工作有效机制研讨活动,认真搞好调研,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撰写有份量的专题论文1-2篇。
2、在入户质量上下功夫做到三个保证:保证入户时间,保证入户次数,保证入户质量。
3、在宣传报道上下功夫专家组办公室将宣传报道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确定专人,重点抓好致富典型和先进工作经验的宣传报道,年办《工作简报》20余期。扩大发行范围,下发至示范户;提高稿件质量,争取《中国科技入户网》采用数2篇以上,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简报》采用数5篇以上。
4、在落实主推品种上下功夫根据今年品比试验结果,经集体讨论,筛选确定明年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示范户应用达100%,辐射户应用达95%以上。
5、在引进新技术上下功夫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将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面积进一步扩大,同时抓好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搞好技术储备,促进科技进步。
6、在培养致富带头人上下功夫拓宽服务范围,实现种、养、加全方位指导,扶持种田大户和致富能人,培植典型,为农民增收寻找新的途径。
7、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层层办好高产、高效示范样板,镇500亩,村100亩,组20亩,通过办点示范,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8、在服务模式上下功夫总结植保机防经验,在全县推广。经常召集示范户开展集体活动,交流经验,互帮互学,技术指导员主要是组织引导。
《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工作总结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