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时间:2019-05-14 07:3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第一篇:浅议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浅议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摘 要】政府采购是规制公共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政府采购法是规制公共市场的基本法律。政府采购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支持国内产业发展、维护本国信息安全、支持节能环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电子化采购系统等现代化的手段,政府采购的监管工作正不断深化,促进廉政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政府采购法规定了政府订单的授予方式和程序,使社会供应商通过平等竞争获得政府订单的权利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和保障。这种以竞争为核心特征的制度不但为供应商提供了商业机会,而且可以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颁布。这是我国财政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由此步入了法制化轨道。政府采购法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十年来,为保证政府及时履行法定职能和保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变化和政府职能调整出的新问题。总体上,我国政府采购事业蓬勃发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随着GPA谈判工作的推进,我国应对政府采购国际化的能力正持续增强。政府采购工作正朝着规范有序、阳光透明的方向不断完善。

【关键词】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法; 制度改革; 市场竞争

政府采购是规制公共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政府采购法是规制公共市场的基本法律。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此,我国的政府采购事业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十年以来,我国政府采购事业蓬勃发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政府采购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以政府采购法为统领,以部门法规为依托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为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府采购法规定了政府订单的授予方式和程序,使社会供应商通过平等竞争获得政府订单的权力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和保障。这种以竞争为核心特征的制度不但为供应商提供了商业机会,而且可以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两个方面是政府采购法以法律方式确认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政府采购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支持国内发展、维护本国信息安全,支持节能环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电子化采购系统等现代化手段,政府采购的监督工作正不断深化,促进廉政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GPA谈判工作的推进,我国应对政府采购国际化的能力正持续增强,政府采购工作正朝着规范有序,阳光透明的方向不断完善。

市场及其竞争是实现政府采购法立法的现实基础,市场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政府采购法的实施。政府采购法颁布十年来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持续不断的变化。它考验着政府采购法的适应力,也加深了短暂十年的历史凝重感。2003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职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政府采购的需求结构、采购人结构也相应地出现与以前不同的情形。在市场供应和供应商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有企业布局、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展现了新格局。外国的产品和服务,基于外国投资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供应商也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在政府采购市场的发展中,某些产品的垄断倾向以及各类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力分层现象都陆续出现。对此需要充分和及时的政策调整和制度性回应,以实现实质意义上平等的市场竞争权,维护市场竞争的有效性。

政府采购的市场竞争,在法律上主要体现于以公开招标为中心的政府采购合同订立过程。在立法结构上将重心放在采购合同订立过程是正确的,但是政府采购法颁布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说明,需要给予合同履行制度及更重要的位置和制度建设方面的投入。这不但对于维持竞争结果、实现竞争目的是必要的,而且对于保证各种合同及时正确履行,特别是对提高政府政务,公共服务的产品、服务的质量以及降低采购供应风险也是必需的。合同履行制度的中心是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和对交付验收程序的遵守。建设工程的监理、产品生产过程的检查、对最终产品质量的检验都应当有政府采购的特殊规制和必要制度。以次充好、假冒伪劣以及拖延交付等行为都应当予以禁止和杜绝。

我国政府采购市场面临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包括多边的和双边的,全球和区域的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尤其是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的国际压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条件,除了通过谈判确定该协定的适用范围以外,就是实现国内相关制度与该协定要求的一致化。前不久公布的新版《政府采购协定》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以新的方式定义了政府采购的法律特征,强调政府采购为实现政府目的的实质功能,而不限于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和采购者的法律身份。这一重要变化,为国内制度的一致化改革提出了具体挑战性的制度发展新议题和理论研究新课题。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历程及颁布政府采购法的意义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完善、合理的政府采购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因而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政府采购的主体是政府,是一个国家内最大的单一消费者,购买力非常大。据统计,欧共体各国政府采购的金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不包括公用事业部门的采购);美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初每年用于货物和服务的采购就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6%-27%,每年有2000多亿美元的政府预算用于政府采购。正因为如此,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采购规模的扩大或缩小,采购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以及公众生活环境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正是由于政府采购对社会经济有着其他采购主体不可替代的影响,它已成为各国政府经常使用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政府采购一般有三种模式:集中采购模式,即由一个专门的政府采购机构负责本级政府的全部采购任务;分散采购模式,即由各支出采购单位自行采购;半集中半分散采购模式,即由专门的政府采购机构负责部分项目的采购,而其他的则由各单位自行采购。中国的政府采购中集中采购占了很大的比重,列入集中采购目录和达到一定采购金额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集中采购。

早在1996年,上海就率先进行了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试点;1999年,财政部制定发布了我国有关政府采购的第一部部门规章《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各地区财政部门也普遍加大了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力度,试点工作迅速展开。2003年1月,《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由试点进入全面推行阶段。2007年12月,我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了WTO《政府采购协议》(GPA)申请书,GPA谈判工作由此展开,标志着我国启动了政府采购市场的开发步伐。

长期以来,在政府购买性支出的采购环节,缺少科学有效地管理体系。政府采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自由、分散采购,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割裂了预算分配与支出使用过程,货币与实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导致采购行为不够规范,资金使用中效益低下等问题,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发挥采购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我国在借鉴国外通行做法和规范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行进行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其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弥补财政支出使用管理上的缺位,改变传统自由、分散、低效的采购方式,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的运行机制的保障体系,实行依法采购,广泛发挥政府采购在财政支出管理和调节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主要做法是:制定统一规范的政府采购方式和程序,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和“采管分离”的管理体制,建立政府采购资格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制度,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和投诉机制及综合监管,专业监管和行业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

二、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

政府采购法规定了政府订单的授予方式和程序,使社会供应商通过平等竞争获得政府订单的权力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和保障。这种以竞争为核心特征的制度不但为供应商提供了商业机会,而且可以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两个方面是政府采购法以法律方式确认政府采购制度的基本出发点。

政府采购法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颁布十年来为保证政府及时履行法定职能和保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变化和政府职能调整提出的新问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强理论研究,为提高政府采购法应对市场变化和政府职能调整的能力,为逐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而继续努力。十年来,政府采购工作不断完善,取得重大进展,依法管理,依法采购水平迅速提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开创了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新局面。

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自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以来,财政部相继出台了《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40余个配套规章和规范性制度,初步建立了以政府采购法为统领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体系,为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地方法规制度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专项管理办法和具体操作规程,使政府采购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的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政府采购范围已由单纯的货物类采购扩大到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且工程采购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政府采购资金从最初的预算内安排的资金扩展到包括预算内外、自筹资金在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一些公益性强、关系民生的采购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日渐增多的民生项目成为政府采购规模扩大中的亮点。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2011年,全国政府采购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332.5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1%,相比2002年1009亿元的规模,政府采购规模10年间增长10倍,累计节约财政资金6600多亿元。

按照政府采购法关于政府采购管理职能与操作职能相分离的要求,全国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与操作机构分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基本都在财政部门设立了政府采购管理机构,政府采购管理机构、采购单位和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职责分工日趋合理,“管采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采购管理机构统一监督管理下的集中采购机构和采购单位具体操作执行的采购管理机制。

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实施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实现了由单一管理目标向政策目标的转变。随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越来越成为深化改革的重点。推动节能减排的采购政策成效初显,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基本建立,节能环保清单管理不断优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框架基本形成。预留采购份额、给予评审优惠、鼓励联合体投标、信用担保等举措扎实推进。优先采购本国产品的政策逐步建立。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管理全面加强,全国政府采购总量中进口产品比例保持在3%以内。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在更高层次、更大领域得到重视。在强化政策功能的同时,也积极加强与其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例如,不断增强政府采购政策与“三农”支出和民生支出的结合度,在中小学免费教材、财政补贴农民配置机具等方面的采购规模显著增加。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加强,形成了以集中采购为主要实施形式的采购格局。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制定集中采购目录、完善协议供货、探索联动的区域性大市场、整合运行程序、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网上管理与操作等方式,不断提高集中采购规范化水平和科学化程度,集中采购效果日益凸显。2011年,全国集中采购规模为9700多亿元,占全国采购规模的86%,已经形成以集中采购为主、部门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为辅,三种采购实施形式并行,相互补充的采购格局。

依法采购水平全面提升,公开透明的采购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采购法颁布以来,依法管理,依法采购的意识普遍增强,采购行为不断规范,采购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一是公开招标作为主要采购方式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随着招标程序的规范性进一步提升,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大平台的建设开始有序推进,系统建设项目开始进入政府采购招标程序。二是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化和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2011年,财政部制定媒体上公告的政府采购信息已达到50余万条,比2002年的5000多条增加了上百倍。许多地方实现了政府采购管理与操作的电子化,建立了不同层次和内容的电子系统。三是政府采购预算和资金支付管理逐步完善。预算内容趋于完整、科学、规范,无预算采购等现象明显减少,采购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力度和规模越来越大,控制了违规采购和不正当交易行为。四是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评审专家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实现了管理与使用分离、专家资源共享,有效地保障了政府采购代理资格认定。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千余家社会中介机构获得了甲级资格和确认资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开展了相应的一级资质的认定。供应商质疑答复和投诉处理工作日趋完善,保护了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政府采购活动规范有序进行。此外采购方式、组织实施、招标采购、合同审核等采购过程方面的管理程序、审批环节也更加规范。

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廉政建设。随着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各级财政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积极改进和创新监管模式,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在建立多层面多环节的动态监控机制和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认真开展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在查找问题和漏洞、整顿采购环境、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集中采购机构也注重完善自身的约束机制,健全内部岗位责任制,内部管理逐步规范。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开展了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在查处和纠正违法乱纪行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工作有效地遏制和预防了腐败行为的发生,形成了政府采购与廉政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近年来,根据政府采购工作实际,制定发布了相关标准和规定,加强改进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并开展对中央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工作,强化对集中采购机构的日常监督指导,完善协议供货,定点采购、网上竞价等集中采购组织形式。从2010年起,要求中央单位通过信息系统根据部门批复预算按季上报采购计划和属地化采购执行数据,建立政府采购实施计划与预算、执行情况的衔接贯通机制,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持。此外,依法做好供应商投诉举报处理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2010年首次对招标代理机构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处罚了14家供应商,有效维护了政府采购工作的严肃性。

对外交流不断拓展,应对政府采购国际化能力不断提高。随着我国财政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政府采购的国际化进不断加快,领域也不断扩大。先后建立了中国—欧盟政府采购对话机制,中国—美国政府采购技术性磋商机制;参加了APEC政府采购专家组、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政府采购工作组会议。2007年底启动了加入《政府采购协议》(GPA)谈判,在开展谈判工作的同时,还参加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欧政府采购对话有关政府采购议题谈判,就美欧关注问题提出了我国立场建议,并配合有关部门参与中美商贸联委会、中美创新对话高官会、中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自贸区协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双边和多边机制下得到政府采购议题的磋商和交流。利用这些交流合作机制,我国积极宣传了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成效,有针对地了解了国际政府采购制度及改革动态,熟悉并开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三、展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发展未来

我国的政府采购事业从最初的尝试、探索,到《政府采购法》的出台和操作执行,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在这十年中,特别是1998年以后,笔者有幸成为政府采购制度变革的关注者和见证者。见证了这项事业发展的过程,见证了它的成就,也见证了这项事业发展的艰辛!同时,随着自己对政府采购思考的增多,也感知到了它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世情国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前提。从国内来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控制作用提供了更大平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为扩大政府采购服务产品范围提供了广阔空间,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规范政府采购主体范围提供了有利条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支出约束和预算执行监督,以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国际来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使得政府采购作为政府政府间市场开放的贸易问题备受关注,也使得我国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特别是政策体系构建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加入GPA谈判从加速阶段进入攻坚阶段,根据政府采购市场开放范围,法律政策调整的谈判进程和谈判结果,按照GPA规则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革和重构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十多年来,虽然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只是初步成果。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日趋完善,经验日趋丰富,政府采购制度、科学化的前景必将更加广阔辉煌,政府采购在提高采购质量、防腐倡廉、政府政策功能作用、调节经济运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首先,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完善。相信在建立一套主体明确、责任分明、权力制衡、透明高效、既符合社会公众要求又符合政府行政原则与市场规则的良性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方面会有更多的作为;政府采购领域的实施细则、各种配套法律政策等将逐步出台,法律制度将更多地围绕公开、透明、效率、发挥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同时法律条文也会更加突出明确、准确、精确的特点,增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采购利益主体在政府采购中的权利、义务、责任更加明确和细化。与构建和谐社会、效率社会相对应,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一定会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国家、民族和社会大众的利益要求。

其次,政府采购具体执行过程将进一步规范,采购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对于政府采购这样涉及多元利益主体、操作过程复杂的活动,非常需要有相对统一稳定的操作程序和规范。随着法律体系的完善,政府采购操作将进一步得以规范,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在操作上的差异也会缩小。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采购将在更大程度上利用现代技术,增加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更多地利用网络技术,实行电子化采购。一些新的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采购方式将被创新和运用。

第三,政府采购管理将突出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从根本上说,政府采购制度是否能有效发挥作用,最终还要看监督管理是否能跟上。管理要从多方面加强:一是管理将从需求规划和预算编制环节开始,其中重点突出采购“物有所需”,而不只是强调“性价比”式的“物有所值”,由此延伸到采购的全过程;二是管理将突出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政府采购实施初期,由于操作标准并没有十分严格的规范,人们更多地是在实践探索,所以管理上显得比较宽容和灵活。但是,随着制度的完善,对于涉及各方面利益、需要取信于民的政府采购内容,严格依法办事、严肃处理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将显得更加重要。三是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如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采购过程监控水平、采购效果的评价水平、投诉处理水平,在经过不断的实践之后,相信这方面会有很大的改观。

第四,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政府采购必须贯彻保护环境、保护民族产业、照顾和扶持中小企业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实现多种社会公共目标,这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近几年来,我国在政府采购保护环境、购买国货、促进自主创新方面开始发挥作用,随着政府采购规模和影响力的增加,政策功能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实施政策功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涉及到各种标准体系的建立,还会出现政策之间的矛盾现象,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未来应该会有步骤、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

第五,政府采购终将迈入国际大市场。我国已经是WTO成员,并曾承诺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因此,无论是从履行WTO的义务,还是从经济全球化总体趋势而言,我国政府采购终将步入国际大市场。虽然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对于政府采购的保护国货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于我国供应商迈入国际政府采购市场也存在许多机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要明确的是:应该在多大的程度上加入;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制度配套工作;做好加入后的利弊测算工作。同时,为了适应政府采购国际化趋势,采购人、采购机构、供应商等应该做什么准备。

在新的形势下,统筹推进国内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有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是强化与健全现代国库管理制度的重要任务,也是政府采购工作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一方面,要立足当前,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部署,加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财政相关改革的衔接配合,着力解决现阶段改革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探索政府采购制度发挥更大作用的管理领域和实现方式。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按照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求,积极构建符合国际惯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采购制度,推动政府采购市场有序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结论】政府采购是规制公共市场的重要制度之一,政府采购法是规制公共市场的基本法律。政府采购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在支持国内产业发展、维护本国信息安全、支持节能环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电子化采购系统等现代化的手段,政府采购的监管工作正不断深化,促进廉政建设的作用日益凸显。政府采购法规定了政府订单的授予方式和程序,使社会供应商通过平等竞争获得政府订单的权利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和保障。这种以竞争为核心特征的制度不但为供应商提供了商业机会,而且可以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颁布。这是我国财政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由此步入了法制化轨道。政府采购法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十年来,为保证政府及时履行法定职能和保护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变化和政府职能调整出的新问题。总体上,我国政府采购事业蓬勃发展,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随着GPA谈判工作的推进,我国应对政府采购国际化的能力正持续增强。政府采购工作正朝着规范有序、阳光透明的方向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富国、何景成《政府采购管理国际规范与实务》[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2)政府采购法开始起草[N] 《法制日报》1999年4月10日第一版。(3)如1989年8月26日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建设部1992年12月30日发布的“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国家计委1997年8月18日发布的“国家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实行招标投标的暂行规定”; 1999年3月24日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公布的《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管理办法》;等等。(4)参见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在国务院各部门机关试行政府采购的意见》。(5)参见国管局《关于在国务院各部门机关试行政府采购的意见》(1999年5月11日)

第二篇:政府采购法

政府采购法》是指导政府采购行为专门法、特别法,对法律的诠释应该是最高院或最高检,而不是一些行政机构的说三道四,弄得一部好端端的法律被肢离破碎得面目全非,因为行政部门乃一方“诸侯”,或多或少带有本部门自身的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利益,洗脱不掉站在本位利益上去刻意扭曲法律的用意,又如社会中介机构并非政府采购的主体力量,在法律条文中根本就没有过多地阐述到,或许这一点正好让某些部门感到不舒服,便要想方设法作些弥补,使社会中介机构凸出水面,进而发展到与集中采购机构平起平坐,不仅在数量上侵灭着集中采购机构,在政府采购规模上蚕食或鲸吞集中采购机构的份额,而一些行政机构则以集中采购机构做不赢为幌子,巧妙地遮掩了集中采购机构被边沿化的现状。

《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颁布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七年的光景,我国的政府采购事业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逐步规范,一步步走过来了,能取得今日这样的成果应该感到幸甚。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最少的国家,究竟政府采购的目的是什么,是片面地追求政府采购的数量(即纳入政府采购“笼子”的项目越多越好),还是加强政府采购的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好,是全面地即分块块(按行政区划)又按条条(指按部门隶属关系)建立五花八门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为好,是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政府采购发展道路,还是走与之截然相反的路子,等等。以上问题值得政府采购圈内每一个人认真思考。

政府采购操作过程应该是独立的,是由集中采购机构全盘负责的。监管机构只是对操作过程的是否存在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不是要代替操作者从事某些操作过程的职能,换一句话说,是操作过程出现违法违规现象受到供应商的质疑、投诉时,监管机构才能介入,这类似于“民不告官不究”。不是集中采购机构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求监管机构身临其境,对操作者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混淆了采管的职能职责,弄得操作者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到头来监管机构也惹上一身骚,众说纷纭。现在是到了结束打乱仗的时候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在我国推行如此缓慢的原因,不单单是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和不落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乃是人们的观念的停滞或守旧,本位观念的占统治地位,导致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总要标新立异,你有的我要有,你没有的我也要有,就是对新生事物的排斥,不给集中采购制度浇水施肥,这些观念导致目前一些政府采购机构重复建设,而一些地方则还没有建立集中采购机构,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也在所难免。由此可见,政府采购这艘艨艟巨舰迟迟未能扬波破浪、奋勇前进,关键是要树立政府采购正确的工作方向,切不能“头发胡须一把抓”,隔靴搔痒,不切实际喊空话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只能坏了政府采购的大事,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机构需要共同地坐下来认真研究对策,为政府采购把把脉,掌好舵,不要让其偏离了正确的航道。

纵观我国政府采购几年来的发展轨迹,有时,政府采购这艘航船被一些斜风细雨吹得忽左忽右,一些时候,“集中采购导致集中腐败”的言论象暴风骤雨般刮得天昏地暗,让人辨不出真假,摸不清方向,弄得集中采购机构灰头灰脸,丧失了发展的勇气和信心,有的甚至遭受撤销的灭顶之灾,有的省份至今还没有成立集中采购机构,还在走着自行采购、分散采购的老路,看上去,全国的集中采购机构现状似乎有些“雨打梨花”的惨状。对“政府采购”四个字,人们看似很懂,其实不然。政府采购,政府是主导,采购是政府的作为,没有了政府,采购也就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那么政府采购由谁来实施呢,法律已经作出了很详实的解释,这就是集中采购机构。也就是说但凡有集中采购机构的采购才能算得上是名正言顺的政府采购。因为只有集中采购机构是由法律规定并由政府批准成立且代表政府实施采购行为的法定机构。有人会问:《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人有权选择采购代理机构,这话不假,这里讲的选择代理机构并非指的是集中采购机构,代理的项目亦非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这是任何一个稍微有点法律头脑的人都能轻而易举的判断得出的简单问题。然而,就是有那么一些刁钻古怪的人非要去做偏转人们视线的事情,将人们原本正确的认识带入到不明智的死角里去,借此来分化瓦解、弱化集中采购机构的功能与作用。这不是法律的悲哀,而是一些欺世盗名者的罪恶勾当。

第三篇: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理解与适用

第1部分 判断题A、对B、错

1.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所称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等行政处罚。正确答案:B

解析: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所称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

2.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根据政府采购政策、采购预算、采购需求编制采购文件。

正确答案:A

3.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按照省级财政部门制定的招标文件标准文本编制招标文件。

正确答案:B

解析: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招标文件标准文本编制招标文件。

4.以联合体形式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联合体各方可以再单独参加或者与其他供应商另外组成联合体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正确答案:B

解析: 以联合体形式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联合体各方不得再单独参加或者与其他供应商另外组成联合体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

5.除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外,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可以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其他采购活动。正确答案:B

解析: 除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外,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其他采购活动。

6.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可以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投标文件编制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不足15日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顺延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正确答案:A

7.供应商在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因违法经营被禁止在一定期限内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限届满的,也不得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正确答案:B

解析: 供应商在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因违法经营被禁止在一定期限内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限届满的,可以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8.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所称服务,包括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务和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正确答案:A

9.政府采购工程依法不进行招标的,应当依照政府采购法和本条例规定的询价或者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正确答案:B

解析: 政府采购工程依法不进行招标的,应当依照政府采购法和本条例规定的竞争性谈判或者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

10.联合体中有同类资质的供应商按照联合体分工承担相同工作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供应商确定资质等级。

正确答案:A

11.政府采购招标评标方法分为最低评标价法、综合评分法和性价比法。正确答案:B

解析: 政府采购招标评标方法分为最低评标价法和综合评分法。

12.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应当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采购项目预算金额达到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标准的,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应当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

正确答案:B

解析: 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采购项目预算金额达到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标准的,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应当在国务院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

5.询价通知书应当根据采购需求确定政府采购合同条款。在询价过程中,询价小组可以改变询价通知书所确定的政府采购合同条款。

正确答案:B

解析: 询价通知书应当根据采购需求确定政府采购合同条款。在询价过程中,询价小组不得改变询价通知书所确定的政府采购合同条款。7.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正确答案:B

解析: 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12.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标准,经评标委员会决定可以变更评标标准。

正确答案:B

解析: 招标文件中没有规定的评标标准不得作为评审的依据。

第2部分 单选题

1.评审结果汇总完成后,出现下述情形的,评审委员会应当现场修改评审结果,并在评审报告中明确记载:()。A、资格性检查认定错误 B、符合性检查认定错误 C、实质性检查认定错误 D、主观分评分不一致

正确答案:A

2.质疑供应商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质疑答复不满意或者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的,可以在质疑答复期满后()内向采购人的本级财政部门投诉。财政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A、7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 B、7个工作日,30日 C、15个工作日,30日 D、15个工作日,30个工作日

正确答案:D

3.财政部门处理投诉事项期间,下属情形应当计算在投诉处理期限内的时间有:()。

A、对投诉事项进行检验、检测、鉴定的时间 B、对投诉事项进行专家评审的时间 C、投诉人补正材料的时间

D、向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调取与投诉事项有关的采购文件的时间 正确答案:D

4.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参加采购活动前()年内与供应商存在劳动关系的,应当回避。A、1 B、2 C、3 D、5 正确答案:C

5.下列机关依法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发现采购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通报财政部门:()。A、审计机关 B、仲裁机构 C、人民法院 D、公安机关 正确答案:A

6.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关于保证金正确的规定有:()。

A、投标保证金应当以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提交

B、只有公开招标才能要求供应商提交保证金

C、未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退还 D、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应当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退还 正确答案:A

7.《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自()起施行。A、2015年1月1日 B、2015年2月1日 C、2015年3月1日 D、2015年4月1日

正确答案:C

8.供应商认为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其他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可以向()提出回避申请。

A、采购人或采购代理机构 B、财政部门 C、仲裁机构 D、人民法院 正确答案:A

9.采购人应当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内,将政府采购合同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告,但政府采购合同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内容除外。A、2个工作日 B、3个工作日 C、5个工作日 D、7个工作日 正确答案:A

10.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保证金应当()。A、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1%

B、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2%

C、不得超过投标报价的1%

D、不得超过投标报价的2%

正确答案:B

11.对供应商依法提出的询问,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内作出答复;对供应商依法提出的质疑,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内作出答复。A、3日,7日

B、3个工作日,7个工作日 C、7日,15日

D、7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

正确答案:B

12.采购项目预算金额达到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标准的,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应当发布于()。

A、国务院指定的媒体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媒体 C、国务院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 正确答案:C 13.关于财政性资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财政性资金是指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 B、财政性资金是指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

C、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资金不视同财政性资金 D、财政性资金是指纳入财政管理的资金

14.中标、成交供应商拒绝与采购人签订合同的,采购人可以:()。

A、按照评审报告推荐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名单,确定另一候选人为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

B、按照评审报告推荐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名单排序,确定下一候选人为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

C、终止政府采购活动 D、重新评审 正确答案:B

15.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数额为()元以下。A、5万 B、10万 C、15万 D、20万

正确答案:B

第3部分 多选题

1.以下情形哪些属于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A、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采购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B、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等要求指向特定供应商、特定产品

C、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成交条件 D、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或者供应商

正确答案:ABCD

2.政府采购政策可以通过()措施,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目标。A、预留采购份额 B、价格评审优惠 C、优先采购 D、强制采购

正确答案:ABCD

3.中标成交结果公告的内容应当包括:()。A、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B、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名称、地址和中标或者成交金额

C、主要中标或者成交标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服务要求 D、评审专家名单 正确答案:ABCD

4.以下哪些资格证明材料是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时必须提供的:()。A、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B、财务状况报告,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 C、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D、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

正确答案:ABCD

5.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标准是指项目采购所依据的标准,包括:()。A、经费预算标准 B、资产配置标准 C、技术标准 D、服务标准 正确答案:ABCD

6.采购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A、未按照规定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或者未按照规定将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B、未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C、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采购金额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10%

D、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

正确答案:ABCD

第四篇: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题目

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竞赛题库

一、多选题:

1、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制定(A、B、C、D)等措施,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目标。

A、采购需求标准 B、预留采购份额 C、价格评审优惠 D、优先采购 E、政府采购政策 参见:条例第六条

2、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下列哪些采购人员或相关人员应当回避:()

(1)参加采购活动前1年是供应商的员工;

(2)参加采购活动前2年内担任供应商监事会主席;

(3)参加采购活动3年前是供应商的实际控制人;

(4)供应商法定代表人的堂兄;

(5)供应商的邻居,为人处世非常正直。

参见:条例第六条

3、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根据(A、D、E)编制采购文件。

A、政府采购政策 B、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C、采购文件范本 D、采购需求 E、采购预算 参见:条例第十五条

4、政府采购工程依法不进行招标的,应当依照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B、D)采购方式采购。

A、询价 B、竞争性谈判 C、竞争性磋商 D、单一来源

5、其他 参见:条例第二十五条

5、采购人应当根据(B、C、E)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A、政府采购政策 B、集中采购目录 C、采购限额标准 D、实际需求 E、已批复的部门预算 参见:条例第二十九条

6、根据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D、E)A、招标文件的提供期限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B、招标文件的提供期限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日历日。C、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自资格预审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D、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自资格预审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日历日。

E、变更开标地点的书面通知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发出。参见:条例第三十一和二十一条

7、关于投标保证金的退还,根据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说法不正确的是:(C、D、E)

A、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还未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

B、应当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还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

C、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5日内退还未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D、应当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5日内退还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E、最迟应当在书面合同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标人和未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

参见:条例第三十三条

8、政府采购招标评标方法分为(B、D)最低评标价法和综合评分法。A、最低投标价法 B、最低评标价法 C、综合评估法 D、综合评分法 E、性价比法

参见:条例第三十四条

9、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标准,是指项目采购所依据的(B、C、E)等。A、国家强制性标准 B、经费预算标准 C、资产配置标准 D、行业规范性标准 E、技术、服务标准。

参见:条例第五十九条

10、政府采购项目的投标保证金可以以(B、C、D、E、)等形式提交。A、现金 B、支票 C、汇票 D、本票 E、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 参见:条例第三十三条

二、单选题

1、除(B)采购项目外,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其他采购活动。

A、询价 B、单一来源 C、竞争性谈判 D、竞争性磋商 E、公开招标 参见:条例第十八条

2、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格预审的,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在()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

A、县区 B、市地 C、省 D、国家 参见:条例第二十一条

3、政府采购项目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A)。A、自资格预审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B、自资格预审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日历日。C、自资格预审文件停止发售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D、自资格预审文件停止发售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日历日。(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参见:条例第二十一条

4、根据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1%。B、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2%。C、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控制价的1%。D、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控制价的2%。参见:条例第三十三条

5、采购代理机构应当自评审结束之日起(B)内将评审报告送交采购人。A、2日 B、2个工作日 C、5日 D、5个工作日 参见:条例第四十三条

6、根据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采购文件要求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提交履约保证金的,履约保证金的数额(D)。

A、为采购预算的10% B、不得超过采购预算的10% C、为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10% D、不得超过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10% 参见:条例第四十八条

7、供应商提出的询问或者质疑超出采购人对采购代理机构委托授权范围的,应当向(C)提出。

A、采购代理机构 B、政府财政部门 C、采购人 D、采购活动监督部门 参见:条例第五十二条

8、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供应商对采购文件进行质疑,应当在知道或者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采购人提出。其中,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是指:(B)

A、采购文件公告开始之日 B、采购文件公告期限届满之日

C、采购文件公告期间 D、采购文件公告期限届满之日起5日内 参见:条例第五十三条

9、财政部门处理投诉事项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查取证或者组织(C)。

A、论证 B、听证 C、质证 D、对证 参见:条例第五十六条

10、财政部门受理投诉后,投诉人书面申请撤回投诉的,财政部门应当(D)。A、继续处理 B、转交监察部门处理 C、重新组织采购活动 D、终止投诉处理程序。

参见:条例第五十八条

三、判断题

1、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

参见:条例第七条

2、确定政府采购需求,必要时可以征求相关供应商的意见。(√)参见:条例第十五条

3、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非法限定供应商的所有制形式属于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

参见:条例第二十条

4、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必须对采购项目预算金额严格保密,不得在招标文件、谈判文件、询价通知书中公开,以防止供应商串通投标或依据采购项目 预算金额编制报价。(×)

参见:条例第三十条

5、谈判文件不能完整、明确列明采购需求,需要由供应商提供最终设计方案或者解决方案的,在谈判结束后,谈判小组应当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推荐1--3家供应商的设计方案或者解决方案,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最后报价。(×)

参见:条例第三十五条

6、政府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但符合单一来源采购条件的,采购人应当将采购项目信息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后实施。(×)

参见:条例第三十八条

7、为了确保供应商具有履约能力和提供的产品满足要求,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可以通过对样品进行检测、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等方式改变评审结果。(×)

参见:条例第四十四条

8、采购人应当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政府采购合同的全部内容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告(×)

参见:条例第五十条

9、根据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排名第一的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候选人拒绝与采购人签订合同的,采购人可以确定排名第二的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候选人为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也可以重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这一规定与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相同。(√)

参见:条例第四十九条

10、政府采购活动,不仅要对中标或成交结果进行公示,还要对政府采购合同进行公示。

参见:条例第四十三、五十条

第五篇: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2018.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 658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已经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第7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李克强

2015年1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

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资金,视同财政性资金。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采购项目既使用财政性资金又使用非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的部分,适用政府采购法及本条例;财政性资金与非财政性资金无法分割采购的,统一适用政府采购法及本条例。

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所称服务,包括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务和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

第三条 集中采购目录包括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和部门集中采购项目。

技术、服务等标准统一,采购人普遍使用的项目,列为集中采购机构采购项目;采购人本部门、本系统基于业务需要有特殊要求,可以统一采购的项目,列为部门集中采购项目。

第四条 政府采购法所称集中采购,是指采购人将列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或者进行部门集中采购的行为;所称分散采购,是指采购人将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未列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自行采购或者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的行为。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确定分别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省级、设区的市级、县级的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

第六条 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政府采购政策,通过制定采购需求标准、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优先采购等措施,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扶持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目标。

第七条 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采用招标方式采购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适用政府采购法及本条例。

前款所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新建、改建、扩建及其相关的装修、拆除、修缮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是指构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且为实现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等;所称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是指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政府采购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应当执行政府采购政策。

第八条 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采购项目预算金额达到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标准的,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应当在国务院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

第九条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供应商有下列利害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与供应商存在劳动关系;

(二)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担任供应商的董事、监事;

(三)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是供应商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

(四)与供应商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

(五)与供应商有其他可能影响政府采购活动公平、公正进行的关系。供应商认为采购人员及相关人员与其他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可以向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书面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及时询问被申请回避人员,有利害关系的被申请回避人员应当回避。

第十条 国家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标准,推动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化政府采购活动。

第二章 政府采购当事人

第十一条 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当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公正廉洁,诚实守信,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建立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厉行节约,科学合理确定采购需求。

采购人不得向供应商索要或者接受其给予的赠品、回扣或者与采购无关的其他商品、服务。

第十二条 政府采购法所称采购代理机构,是指集中采购机构和集中采购机构以外的采购代理机构。

集中采购机构是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非营利事业法人,是代理集中采购项目的执行机构。集中采购机构应当根据采购人委托制定集中采购项目的实施方案,明确采购规程,组织政府采购活动,不得将集中采购项目转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以外的采购代理机构,是从事采购代理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

第十三条 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具备开展政府采购业务所需的评审条件和设施。

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提高确定采购需求,编制招标文件、谈判文件、询价通知书,拟订合同文本和优化采购程序的专业化服务水平,根据采购人委托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组织采购人与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及时协助采购人对采购项目进行验收。

第十四条 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政府采购代理业务,不得与采购人、供应商恶意串通操纵政府采购活动。

采购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不得接受采购人或者供应商组织的宴请、旅游、娱乐,不得收受礼品、现金、有价证券等,不得向采购人或者供应商报销应当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第十五条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根据政府采购政策、采购预算、采购需求编制采购文件。

采购需求应当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政府采购政策规定的技术、服务、安全等要求。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应当就确定采购需求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除因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外,采购需求应当完整、明确。必要时,应当就确定采购需求征求相关供应商、专家的意见。

第十六条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条规定的委托代理协议,应当明确代理采购的范围、权限和期限等具体事项。

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按照委托代理协议履行各自义务,采购代理机构不得超越代理权限。

第十七条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应当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提供下列材料:

(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二)财务状况报告,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

(三)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材料;

(四)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

(五)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证明材料。

采购项目有特殊要求的,供应商还应当提供其符合特殊要求的证明材料或者情况说明。

第十八条 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

除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外,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其他采购活动。

第十九条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所称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

供应商在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因违法经营被禁止在一定期限内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限届满的,可以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第二十条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一)就同一采购项目向供应商提供有差别的项目信息;

(二)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采购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三)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等要求指向特定供应商、特定产品;

(四)以特定行政区域或者特定行业的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者中标、成交条件;

(五)对供应商采取不同的资格审查或者评审标准;

(六)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专利、商标、品牌或者供应商;

(七)非法限定供应商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所在地;

(八)以其他不合理条件限制或者排斥潜在供应商。

第二十一条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对供应商进行资格预审的,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已进行资格预审的,评审阶段可以不再对供应商资格进行审查。资格预审合格的供应商在评审阶段资格发生变化的,应当通知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

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包括采购人和采购项目名称、采购需求、对供应商的资格要求以及供应商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和地点。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第二十二条 联合体中有同类资质的供应商按照联合体分工承担相同工作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供应商确定资质等级。

以联合体形式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联合体各方不得再单独参加或者与其他供应商另外组成联合体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

第三章 政府采购方式

第二十三条 采购人采购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上的货物或者服务,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情形或者有需要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等特殊情况的,经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批准,可以依法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

第二十四条 列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适合实行批量集中采购的,应当实行批量集中采购,但紧急的小额零星货物项目和有特殊要求的服务、工程项目除外。

第二十五条 政府采购工程依法不进行招标的,应当依照政府采购法和本条例规定的竞争性谈判或者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

第二十六条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情形,应当是采购人不可预见的或者非因采购人拖延导致的;第四项规定的情形,是指因采购艺术品或者因专利、专有技术或者因服务的时间、数量事先不能确定等导致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

第二十七条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一条第一项规定的情形,是指因货物或者服务使用不可替代的专利、专有技术,或者公共服务项目具有特殊要求,导致只能从某一特定供应商处采购。

第二十八条 在一个财政内,采购人将一个预算项目下的同一品目或者类别的货物、服务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方式多次采购,累计资金数额超过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属于以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公开招标,但项目预算调整或者经批准采用公开招标以外方式采购除外。

第四章 政府采购程序

第二十九条 采购人应当根据集中采购目录、采购限额标准和已批复的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招标文件、谈判文件、询价通知书中公开采购项目预算金额。

第三十一条 招标文件的提供期限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可以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投标文件编制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不足15日的,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顺延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第三十二条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招标文件标准文本编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应当包括采购项目的商务条件、采购需求、投标人的资格条件、投标报价要求、评标方法、评标标准以及拟签订的合同文本等。

第三十三条 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的2%。投标保证金应当以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提交。投标人未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无效。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还未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退还中标供应商的投标保证金。

竞争性谈判或者询价采购中要求参加谈判或者询价的供应商提交保证金的,参照前两款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政府采购招标评标方法分为最低评标价法和综合评分法。

最低评标价法,是指投标文件满足招标文件全部实质性要求且投标报价最低的供应商为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综合评分法,是指投标文件满足招标文件全部实质性要求且按照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评审得分最高的供应商为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

技术、服务等标准统一的货物和服务项目,应当采用最低评标价法。

采用综合评分法的,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应当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

招标文件中没有规定的评标标准不得作为评审的依据。

第三十五条 谈判文件不能完整、明确列明采购需求,需要由供应商提供最终设计方案或者解决方案的,在谈判结束后,谈判小组应当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推荐3家以上供应商的设计方案或者解决方案,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最后报价。

第三十六条 询价通知书应当根据采购需求确定政府采购合同条款。在询价过程中,询价小组不得改变询价通知书所确定的政府采购合同条款。

第三十七条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八条第五项、第四十条第四项所称质量和服务相等,是指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均能满足采购文件规定的实质性要求。

第三十八条 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一条第一项规定情形,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采购人应当将采购项目信息和唯一供应商名称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第三十九条 除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情形外,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从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审专家。

第四十条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应当遵守评审工作纪律,不得泄露评审文件、评审情况和评审中获悉的商业秘密。

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在评审过程中发现供应商有行贿、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串通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受到非法干预的,应当及时向财政、监察等部门举报。

第四十一条 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成员应当按照客观、公正、审慎的原则,根据采购文件规定的评审程序、评审方法和评审标准进行独立评审。采购文件内容违反国家有关强制性规定的,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应当停止评审并向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说明情况。

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成员应当在评审报告上签字,对自己的评审意见承担法律责任。对评审报告有异议的,应当在评审报告上签署不同意见,并说明理由,否则视为同意评审报告。

第四十二条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不得向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的评审专家作倾向性、误导性的解释或者说明。

第四十三条 采购代理机构应当自评审结束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评审报告送交采购人。采购人应当自收到评审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在评审报告推荐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中按顺序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自中标、成交供应商确定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发出中标、成交通知书,并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告中标、成交结果,招标文件、竞争性谈判文件、询价通知书随中标、成交结果同时公告。

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内容应当包括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名称、地址和中标或者成交金额,主要中标或者成交标的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服务要求以及评审专家名单。

第四十四条 除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情形外,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组织重新评审的,应当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不得通过对样品进行检测、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等方式改变评审结果。

第四十五条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规定的技术、服务、安全标准组织对供应商履约情况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书。验收书应当包括每一项技术、服务、安全标准的履约情况。

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验收时应当邀请服务对象参与并出具意见,验收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四十六条 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采购文件,可以用电子档案方式保存。

第五章 政府采购合同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政府采购合同标准文本。

第四十八条 采购文件要求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供应商应当以支票、汇票、本票或者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出具的保函等非现金形式提交。履约保证金的数额不得超过政府采购合同金额的10%。

第四十九条 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拒绝与采购人签订合同的,采购人可以按照评审报告推荐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名单排序,确定下一候选人为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也可以重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第五十条 采购人应当自政府采购合同签订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政府采购合同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告,但政府采购合同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内容除外。

第五十一条 采购人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

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支付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质疑与投诉

第五十二条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对供应商依法提出的询问作出答复。

供应商提出的询问或者质疑超出采购人对采购代理机构委托授权范围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告知供应商向采购人提出。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应当配合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答复供应商的询问和质疑。

第五十三条 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供应商应知其权益受到损害之日,是指:

(一)对可以质疑的采购文件提出质疑的,为收到采购文件之日或者采购文件公告期限届满之日;

(二)对采购过程提出质疑的,为各采购程序环节结束之日;

(三)对中标或者成交结果提出质疑的,为中标或者成交结果公告期限届满之日。

第五十四条 询问或者质疑事项可能影响中标、成交结果的,采购人应当暂停签订合同,已经签订合同的,应当中止履行合同。

第五十五条 供应商质疑、投诉应当有明确的请求和必要的证明材料。供应商投诉的事项不得超出已质疑事项的范围。

第五十六条 财政部门处理投诉事项采用书面审查的方式,必要时可以进行调查取证或者组织质证。

对财政部门依法进行的调查取证,投诉人和与投诉事项有关的当事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相关材料。

第五十七条 投诉人捏造事实、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进行投诉的,财政部门应当予以驳回。

财政部门受理投诉后,投诉人书面申请撤回投诉的,财政部门应当终止投诉处理程序。

第五十八条 财政部门处理投诉事项,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以及需要投诉人补正材料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投诉处理期限内。

财政部门对投诉事项作出的处理决定,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公告。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九条 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三条所称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标准,是指项目采购所依据的经费预算标准、资产配置标准和技术、服务标准等。

第六十条 除政府采购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考核事项外,财政部门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事项还包括:

(一)政府采购政策的执行情况;

(二)采购文件编制水平;

(三)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的执行情况;

(四)询问、质疑答复情况;

(五)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六)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财政部门应当制定考核计划,定期对集中采购机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有重要情况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六十一条 采购人发现采购代理机构有违法行为的,应当要求其改正。采购代理机构拒不改正的,采购人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报告,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采购代理机构发现采购人的采购需求存在以不合理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歧视待遇或者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府采购政策规定内容,或者发现采购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建议其改正。采购人拒不改正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向采购人的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报告,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六十二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应当对评审专家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职责履行情况予以记录,并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

第六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采购代理机构、评审专家的监督管理,对其不良行为予以记录,并纳入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

第六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有权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予以配合。

第六十五条 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发现采购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通报财政部门。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 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

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罚款,数额为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

第六十七条 采购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或者未按照规定将政府采购实施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二)将应当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

(三)未按照规定在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推荐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中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

(四)未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五)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追加与合同标的相同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的采购金额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10%;

(六)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

(七)未按照规定公告政府采购合同;

(八)未按照规定时间将政府采购合同副本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六十八条 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八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未依照政府采购法和本条例规定的方式实施采购;

(二)未依法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政府采购项目信息;

(三)未按照规定执行政府采购政策;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导致无法组织对供应商履约情况进行验收或者国家财产遭受损失;

(五)未依法从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抽取评审专家;

(六)非法干预采购评审活动;

(七)采用综合评分法时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未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

(八)对供应商的询问、质疑逾期未作处理;

(九)通过对样品进行检测、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等方式改变评审结果;

(十)未按照规定组织对供应商履约情况进行验收。

第六十九条 集中采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以通报:

(一)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依法应当分设、分离的岗位、人员未分设、分离;

(二)将集中采购项目委托其他采购代理机构采购;

(三)从事营利活动。

第七十条 采购人员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而不依法回避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 有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之一,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中标、成交结果的,依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未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的,终止本次政府采购活动,重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二)已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但尚未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中标或者成交结果无效,从合格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中另行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没有合格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的,重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三)政府采购合同已签订但尚未履行的,撤销合同,从合格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中另行确定中标或者成交供应商;没有合格的中标或者成交候选人的,重新开展政府采购活动。

(四)政府采购合同已经履行,给采购人、供应商造成损失的,由责任人承担赔偿责任。

政府采购当事人有其他违反政府采购法或者本条例规定的行为,经改正后仍然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中标、成交结果或者依法被认定为中标、成交无效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七十二条 供应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向评标委员会、竞争性谈判小组或者询价小组成员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

(二)中标或者成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与采购人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三)未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

(四)将政府采购合同转包;

(五)提供假冒伪劣产品;

(六)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

供应商有前款第一项规定情形的,中标、成交无效。评审阶段资格发生变化,供应商未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通知采购人和采购代理机构的,处以采购金额5‰的罚款,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中标、成交无效。

第七十三条 供应商捏造事实、提供虚假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证明材料进行投诉的,由财政部门列入不良行为记录名单,禁止其1至3年内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第七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恶意串通,对供应商依照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对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一)供应商直接或者间接从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处获得其他供应商的相关情况并修改其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

(二)供应商按照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的授意撤换、修改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

(三)供应商之间协商报价、技术方案等投标文件或者响应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四)属于同一集团、协会、商会等组织成员的供应商按照该组织要求协同参加政府采购活动;

(五)供应商之间事先约定由某一特定供应商中标、成交;

(六)供应商之间商定部分供应商放弃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或者放弃中标、成交;

(七)供应商与采购人或者采购代理机构之间、供应商相互之间,为谋求特定供应商中标、成交或者排斥其他供应商的其他串通行为。

第七十五条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未按照采购文件规定的评审程序、评审方法和评审标准进行独立评审或者泄露评审文件、评审情况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影响中标、成交结果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评审活动。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与供应商存在利害关系未回避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评审活动。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收受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禁止其参加政府采购评审活动。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有上述违法行为的,其评审意见无效,不得获取评审费;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六条 政府采购当事人违反政府采购法和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 财政部门在履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职责中违反政府采购法和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

第七十八条 财政管理实行省直接管理的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并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行使政府采购法和本条例规定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变更采购方式的职权。

第七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责任

相对于民法和刑法的适用,行政法的适用具有许多特殊性。对于很多人而言,行政法似乎有点陌生。行政法的适用主体包括法院和行政执法机关,且大量的是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法上,利害关系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资格的法定标准。依照行政复议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行政机关是行政复议机关。

下载浅议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我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府采购法施行细则

    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八八)工程企字第八八○六九入八號令號布 中華民國九十年八月三十一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九十)工......

    政府采购法[最终版]

    政府采购法》有历史局限 修订应考虑制度建设 ——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 本报记者 周易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2月13日 07 版) 于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政府采购当事人第三章 政府采购方式 第四章 政......

    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构成 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由《政府采购法》、国务院各部门特别是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组成。这些法规数量众多,形成了......

    浅析我国政府采购制度

    浅析我国政府采购制度 一、前言近年来,政府采购范围方面基本采取“由点到面,分步实施”的模式;政府采购的组织机构相继建立,但各地区做法不一;地方政府采购制度建设逐步加强,规范......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政府采购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公共支出、调控经济运行、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预防和治理腐败、落实国家经济调控政策,都......

    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 一、政府采购的范围、特点和方式 (一)政府采购范围和管理 (1)政府采购范围 1)采购主体。包括: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2)采购资金。采购人全部或部分使用财......

    浅谈政府采购

    浅谈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采购商品和服务时一直采用分散采购的办法,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了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