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4-10-23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情况汇报1.0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工作情况汇报
一、创建背景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福州市马尾区,于1985年1月设立,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出口加工区和台商投资区于一身。1993年开发区与行政区合署办公,行政区下辖三镇一街,区域面积275.581平方公里,2013年户籍人口16.88万。马尾历史悠久,是中外闻名的贸易港口、著名的侨乡、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发源地。马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水质优良、空气清新,曾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绿化模范区”等荣誉。
到2005年,开发区GDP和工业产值均大幅增长,但资源投入和废物产出与经济增长近乎同步,工业生态虽有一定基础,但主要产业生态化指标如单位工业产值的能源消耗和水资源消耗等与先进园区有较大差距,且我区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少。为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贯彻“三为主一致力”的方针,我区以生态工业为蓝图,创建生态工业园区。2005年,我区编制了《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06年10月规划获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复,同年11月区管委会作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决定。此后近8年时间,园区按照《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和《综合类生态工
业园区标准》,认真实施规划,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特色和成效
在创建过程中,我区始终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和宜居宜业”这条主线,坚持运用生态理念实施和指导创建,推动园区走低碳环保、循环生态之路,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打造具有海峡西岸经济区鲜明特色的宜居宜业新城。
1、可持续发展动力增强
通过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城市空间得到有效拓展,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都在两位数以上。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2.9亿元,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8倍、2.9倍。与此同时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显著减少,2013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COD排放量及SO2排放量分别是2006年的37%、15%、43%、75%,绿色发展效益显著。
2、支柱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
电子信息业和水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在生态化改造进程中,找到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吐故纳新,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水产品加工业集加工、交易、冷链物流综合服务一体化,引领行业潮流向高端迈进。
3、生态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始终秉持“产业链招商”、“绿色招商”理念,促进产业集群及
上、下游配套,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电子信息、物联网、金属压延加工、水产品加工和船舶制造等产业初步形成了生态产业体系框架,推动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4、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以发展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为抓手,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发展上市经济,出台政策和资金进行扶持,以园区为背景的上市公司已有新大陆、国脉科技等17家,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有伊时代、昇兴、三奥科技等14家。
二、三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73.9:23.5发展到现在的67.6:30.7。
5、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坚持“环境立区”,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园区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和闽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饮用水源水质大部分指标位居I、II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29%,人均公共绿地13.19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优良的环境质量已成为园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三、经验与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园区成立了由区管委会主任为组长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创建目标和任务。每年都将年度创建工作以责任书形式分解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业园区,将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纳入领导干部年度政绩考核,并加强创建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有力地推动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
(二)加强规划实施,促进绿色发展
根据生态工业园规划,对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进行了科学调整,将生态工业理念融入到产业体系、区域功能、交通体系、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明确了快安、马江、长安各组团及琅岐岛的功能定位,提高存量土地资源的生态效益。园区在引进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性服务业、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坚持抓好规划提出的产业化和废物循环利用、水系统、能源系统、综合性项目等五大类34项重点工程,促进了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生态化改造,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1、实施产业升级换代,推进园区转型升级
创建期间,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念的指引下,推动园区内的光电信息、水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实施转型升级,取得实效。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园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2008年以前以生产阴离子显像管(CRT)为主,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该公司依托原有厂房、空间、设备、人员于2011年将CRT产品成功转型为TFT-LCD产品,形成触控组件材料及触控一条龙产品产业链。通过转型升级,企业实现了产值稳中有增,工业废水、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从2007的178万吨、2529吨、517吨降至2013年的15万吨、35吨、1.6吨,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也从2007年的171.3公斤标煤/万元降至2013年的16.3公斤标煤/万元。
2、实施环保示范工程,促进废物循环利用
金属压延加工业是我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创建期间,我区大力实施环保示范工程,促进金属压延产业的企业内部循环及企业间循环共生。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以两轮清洁生产为抓手,以环保工程为载体,取得成效。实施了空压机组、水泵节能改造项目,每吨产品综合能耗下降到240.7公斤标煤;实施了油改天然气及废水再生循环利用等减排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硫36.7吨,年节水61万吨;实施冷轧机轧制油全油回收项目,年回收轧制油380吨以上;同时在厂房建设中全部采用铝合金板,当厂房废弃时可拆下回收利用,固废全部回收利用或送至园区内其它企业处理。
3、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园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初步形成新日鲜、国脉、飞毛腿、名城地产等沿江滨总部企业集聚区,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目前园区内汇集了新大陆、国脉科技、上润仪器、冠林科技等一批物联网行业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及新大陆环保、朝日环保、大拇指等一批环保装备专业,形成了产业集群。
4、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转变园区发展方式
2006年,园区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园区综合竞争力。园区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28.5%,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45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新大陆在全球率先发布新一代二维码芯片,飞毛腿通过首个便携式移动电源审定。园区内有40多家企业共参加319项国际、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2家企业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
(四)加强环境综合管理,提升园区环境质量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节能减排
创建期间,园区注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并运行三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7.75万吨,污水管网63公里,园区污水处理率达96%。建成五座垃圾中转站,实现生活污垃全部无害化处理,工业固废依托园区内的物质回收公司进行资源化利用。大力实施节能工程,对园区内重点能耗企业实施“三色”管理,建设项目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近几年共有41家(次)企业实施节能技改,淘汰了50多套设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6年的0.3吨标煤/万元降至2013年的0.11吨标煤/万元。全面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以工程减排为主,辅以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关停淘汰了60多家落后产能,实施脱硫工程、油改天然气工程,划定“禁煤区”。园区内COD、SO2排放量从2006年的377吨、1126吨分别降至2013年的162吨、848吨。
2、完善环境监管体系,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加强环保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实施环评前臵审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对国控污染源和涉重行业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开展移动执法。实施危险废物台账管理,危险废物安全处臵率100%。强化污染隐患排查,防范环境风险。市级以上重点污染源均编制应急预案,经评审后报备。
适时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建立风险源数据库,储备应急物质。加强了环境监测、监察等能力建设,为园区环境管理提供坚实基础。
3、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园区2001年8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国内双认证,按体系管理要求,不断改进提升园区环境管理水平。倡导鼓励区内企业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园区内共有104家企业通过认证。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平台,实施重点企业强制性和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共有58家企业通过审核,清洁生产审核率100%。
(五)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城
1、发挥文化优势,发展船政文化旅游业
园区通过发展、整合、利用本地的船政文化历史遗产,建成包含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等的马尾船政文化园,推动了马尾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积极打造以船政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创意产业,发挥船政文化作为台湾和福建联系纽带的作用,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产业发展,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助力园区的生态化发展。
2、加强流域整治,改善闽江生态环境
闽江作为福州母亲河,创建期间,园区每年都开展闽江流域马尾段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完善园区企业水污染防治设施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流域两岸生态恢复,清理闽江沿岸污染源,建成总长近18公里的生态廊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域生态恢复体系。
3、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创建国家生态城区
以《马尾生态建设规划》为指导,实施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饮用水源保护工程、防洪减灾工程等,加强生态文化、工业、农业、林业建设,落实生态细胞工程创建。全区三镇一街都已成为国家级生态镇(街),2014年3月我区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
(六)创新管理机制,夯实园区创建基础
习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对开发区提出“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奠定了马尾服务型、高效型政府的定位,成为园区自我加压、雷厉风行、高效务实的工作标尺。在创建期间,园区以服务为本,通过加强企业现场调研、设立“企业110”平台、12345便民服务网、12369环保热线等,出台有利于企业生态化改造的政策,设立节能减排、清洁技改等专项资金引导,助力企业生态化发展。同时我区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内涵、重大意义、创建内容和成效作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点,围绕“绿色机关、绿色工厂、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四个主题开展低碳文化建设,提升了全区公众的环境意识。成立了区环保协会,全区共有9个环保志愿者组织,开展公众对园区环境满意情况抽样调查和职工对生态工业认知情况抽样调查。
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高、要求严、难度大,我区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全面推进园区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回顾几年的创建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1、创建工作必须抓好规划的制订和实施。“规划引领”是园区创建的重要前提,以园区建设规划为主导,配套多个专项规划,形成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依据不同片区的特点,优化空间布局、用地布局和功能布局,建立差异化的环境准入标准,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创建工作必须抓好产业转型升级。我区始终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围绕重点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集群和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3、创建工作必须抓好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区始终抓好园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改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向高科技发展,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同时政府出台政策,强化公共服务,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心的主体作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走科技创新道路。
4、创建工作必须抓好宜居宜业城区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新期待,“要小康,更要健康”的诉求更加强烈。园区的创建工作要着眼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让人们在宜居的环境下生产生活。我区在创建过程中,注重抓好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建设。推行绿色交通、绿色低碳建筑,广泛宣传绿色生活,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区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上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受政策、资金等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加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创建 的理念、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创新,将创建工作推向更高层次,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查缺补漏,提升创建水平。继续把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战略,围绕建设规划,以园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持续提升各主导产业的生态化改造水平,提升区域竞争力,向生态马尾绿色发展的目标迈进。
2、强化力度,巩固创建成果。一是借助区位优势,搭建海峡经济联动通道。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船政文化的纽带作用,密切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不断完善对台交流渠道,吸收台湾人才落户园区,推进园区经济发展。二是深化创建成果,破解土地资源约束瓶颈。以环境标准优化产业升级,遵循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和优化生态产业模式,强化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依靠科技进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船政文化旅游业,继续推进总部经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生产型企业向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转型。三是借力新城建设,优化生态化空间布局。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宜居宜业,开放现代”的发展定位,推进马尾新城建设,全面优化园区生态化空间布局。此外以国际生态旅游岛定位来开发琅岐岛,发展生态农业、会展业、休闲娱乐业等适合琅岐岛的高附加值产业。
3、延伸内涵,发挥创建效应。健全完善园区生态建设、生
态保护、生态示范创建的长效机制,明确新的定位,确立新的目标,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停步、措施不放松,把园区生态建设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推动我区生态工业建设在更高的平台上推升层次。同时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宣传,扩大园区的影响力,辐射带动区域的绿色发展。
第二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技部关于
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环发〔2015〕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厅(局)、商务厅和科技厅,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创建、验收、命名、监督等管理工作,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联合组织修订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同时废止。
环境保护部
商 务 部
科 技 部
2015年12月16日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工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园区实行生态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促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范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生态工业是指综合运用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措施,将生产过程中剩余和产生的能量和物料,传递给其他生产过程使用,形成企业内或企业间的能量和物料高效传输与利用的协作链网,从而在总体上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和污染物产生量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符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其他相关要求,并按规定程序通过审查,被授予相应称号的新型工业园区。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创建、验收、命名、监督等管理工作。
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活动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的批准建设、命名和综合协调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和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组成,办公室设在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工作。适时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办公室工作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商务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辖区内示范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第二章 申报与创建
第六条 本办法所指示范园区是具有法定边界和明确的区域范围,具备统一的区域管理机构或服务机构(以下统称:园区管理机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各类工业园区。
商务、科技等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各类工业园区创建和申报示范园区,应分别符合相应部门的管理要求。
园区管理机构负责示范园区的申报、创建和管理工作。
第七条 示范园区的创建活动实行自愿申报、自主创建、注重过程、注重实效的原则。
重点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工业园区或其他特色园区,积极开展示范园区创建活动。
第八条 开展创建活动的工业园区应编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和技术报告(以下统称“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应参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HJ/T409-2007)编写。园区管理机构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建设规划。建设规划应对照《标准》明确园区验收考核指标,以及重点支撑项目。
所有考核指标所需基础数据,在建设规划中注明数据合法来源,基础数据在建设规划论证时备查并作为验收依据存档。
第九条 拟开展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的工业园区,向园区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商务、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示范园区创建申请,经三部门同意后,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办公室,创建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包括:
(一)园区创建推荐书(格式见附1)。
(二)园区管理机构出具的示范园区创建申请。
(三)园区管理机构出具的环境守法承诺书。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承诺有效贯彻执行了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及各项政策,未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或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二是承诺重点污染源稳定排放达标;三是承诺所有企业完成国家或地方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四是承诺具有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和环境应急保障措施。承诺时间段为申请创建之日前3年内。
(四)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完成情况证明:提交符合工业园区规划范围的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查意见。对于申请时规划范围的规划环评已经超过5年的,应提交跟踪评价的相关文件。
(五)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和技术报告。
第十条 办公室每半年集中组织开展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的专家论证工作。
第十一条 示范园区建设规划通过论证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发文批准工业园区开展示范园区建设。
通过论证的建设规划原则上应由工业园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审议后颁布实施。建设规划未通过论证的园区管理机构可对建设规划修改完善后重新申请论证。
第十二条 在创建工作中,建设规划内容发生重大调整的,管理机构应及时做出调整说明,并通过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办公室报告。办公室认为有必要的,可要求工业园区停止创建工作,并重新申请论证。
需要说明并报备的建设规划调整情况包括:
(一)建设规划指标及预期指标值调整;
(二)建设规划重点支撑项目调整(项目内容、建设期限、投资方式等);
(三)园区管理机构调整(机构性质、管辖范围等)。
第十三条 园区管理机构应加强档案管理,创建工作相关资料将作为技术核查、考核验收和复查的基本依据。第三章 验收与命名
第十四条 按照建设规划完成创建工作,符合本办法各项要求,达到《标准》和《建设规划》目标的工业园区,由园区管理机构按要求编制示范园区验收申请材料(格式见附2),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向办公室提出验收申请。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征求省级商务、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对符合要求的申请,办公室于接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组织核查组到工业园区进行技术核查。核查内容为:
(一)示范园区批准建设以来是否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或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二)评价指标数据支撑材料是否全面、完整、真实;
(三)指标计算方法正确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四)示范园区创建重点支撑项目的真实性与运行有效性;
(五)评价报告内容、数据与验收申请材料的一致性;
(六)已报备的建设规划调整说明的合理性。
第十六条 办公室在技术核查结束后向工业园区反馈核查意见;对技术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工业园区应立即整改,整改到位后向办公室提交整改后的验收材料以及对整改内容的说明。
办公室在6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组对通过技术核查的工业园区进行验收。工业园区所在地环保、商务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参与验收工作。
对于建设成效较为突出且验收材料准备较完善的工业园区,可将技术核查与验收合并开展。
第十七条 验收工作结束后,办公室在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等媒体公示通过验收、拟命名的工业园区相关信息,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公示时间为15个自然日。
公示期间若收到与示范园区创建相关举报信息,由办公室委托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调查核实。经核实,举报信息属实且导致示范园区建设验收结果不能成立的,不予命名。
第十八条 办公室将公示结果无异议的工业园区名单及相关材料报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审批的工业园区,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发文予以命名。
获得命名的工业园区按规范的规格样式自行制作标牌(要求见附3)。
第十九条 未通过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审查的工业园区,园区管理机构应认真整改后按照第十四条规定向办公室重新申请验收。自获得批准建设起满5年没有通过验收的工业园区视为创建未完成,不再列入建设园区名单。如继续创建,应按照本办法第二章要求重新申请创建。第四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条 获得命名的工业园区应采取有效措施,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保持生态工业发展水平,保证评价指标数据统计、分析体系正常运行。
获批开展示范园区建设和获得命名的工业园区每年应对生态工业建设绩效进行自评价,形成评价报告,内容要求见附4,于次年5月底前报送办公室。评价报告中应按本办法和《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填写对照考核表。
第二十一条 自获得示范园区命名之日起,每3年开展一次复查。复查采取抽查方式,由办公室组织实施,提出拟复查名单并发布。
第二十二条 复查工作主要包括:
(一)听取园区管理机构对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汇报;
(二)审核示范园区建设达标情况;
(三)检查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档案资料;
(四)现场评估,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内容进行现场走访,核实相关数据和情况;
(五)形成并通报复查意见。
第二十三条 复查结果由办公室统一发布。对通过复查的示范园区,予以确认;未通过复查的,限期整改。
第二十四条 领导小组对有以下情况的示范园区撤销称号;处于建设阶段的园区,从批准建设园区中除名。出现下列
(一)和
(二)情形的,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创建。
(一)发生严重污染环境事件,或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二)存在数据、资料弄虚作假的;
(三)复查未通过,且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
(四)不能按时按要求提交评价报告的;
(五)发生重大变化,不再符合《标准》及相关要求,园区管理机构主动提出申请的;
(六)其他经核实并认定有必要的。
第二十五条 园区管理机构应指定或专门设立职能部门承担示范园区创建、申报和示范阶段的相关工作,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示范园区稳定运行。
第二十六条 办公室向社会公众公开示范园区名单和获批开展示范园区建设的工业园区名单、基本信息、论证结果、验收结果、评价报告、示范园区撤销通报以及相关信息动态等。
获批开展示范园区建设的工业园区应向社会公众公开建设目标、任务、内容、进展及成效,污染减排成效和环境质量改善状况等相关信息。同时积极配合环保、商务和科技等三部门推广园区创建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发布相关数据和信息;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交流、产业对接活动,加强园区间的交流、合作和互鉴。第五章 其他事项
第二十七条 办公室负责征集、遴选专家,组建示范园区工作专家库。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为示范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办公室成员单位可推荐有关专家充实到专家库,推动专家组成更加多元化。
专家应认真履责,严格把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来自承担工业园区第三方机构的专家应回避该园区的各项论证检查工作。
第二十八条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探索建立和完善促进园区生态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鼓励批准建设的园区探索购买第三方服务为园区验收、复查和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十九条 第三方机构在相关技术咨询工作中对数据、资料弄虚作假的,在环境保护部网站公开该机构名称,且该机构3年内不得参与示范园区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第三十条 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在示范园区管理过程中,应廉洁自律,遵守廉政相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 办公室开展示范园区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相关规定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对处于建设阶段的工业园区和已命名的示范园区建设污染防治基础设施、资源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生态工业链项目等优先审批立项,并设立专项基金给予补贴或实施税收优惠。加大示范园区科技创新扶持力度,鼓励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技术创新平台。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办法废止。
第三篇:如何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
强化生态优先意识 扎实推进转型升级 早日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
今天的全委会专题部署落实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吹响了我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号角,开发区将以此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系统化设计、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围绕2018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的总体目标,全面打响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攻坚战,为全市如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生态园区创建工作是省级开发区更是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区2010年经省厅同意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两年多来,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开发区一定认清形势,抢抓当前,根据省环保厅苏中环境保护督察中心对我区创建工作的查验意见,对存在问题进行了逐项分解落实,凡能立即整改的均已整改到位,凡需要一定整改周期的均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凡属管理性要求的均已迅速落实并列入日常监管,重点解决了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区内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集中式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空间防护隔离带建设、环保管理台账、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确保今年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今后,我们将积极转型升级,加大投入,扎实创建,从生态产业链构建、优化空间布局、引导提升企业生态文化意识等方面,站在严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标准、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结合开发区自身特点,进一步开拓创新,及时主动追踪和关注标准以外的国家、地方新的环保要求,并严格贯彻落实,确保早日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一是狠抓招商引资。整合现有资源,用科学的规划引领招商。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长寿生物医药科技产业、电力电气产业、智慧物流产业等园区规划,加强与长三角、港澳台、北美、德国、日韩及东南亚等区域合作,积极推动美如科技产业园、德国产业园、上海嘉定工业区、深圳宝安合作区,并根据生态文明要求,加快建设。二是推动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德国马夫汉秸秆机项目、亚麻、千骏、荣威等一批落户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全面推进太航常青、得意电子等竣工项目全面开业投产。以旗舰型、龙头型、生态型项目引领产业升级,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片产业,成就一方发展。三是突出科技创新。围绕创新型开发区建设,加快功能平台打造,努力在公共设计、实验室、检测机构及城市功能配套和企业融资平台等建设方面积极作为。加快孵化器、加速器、服务器和科技产业园建设。突出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立项、发明专利申报、“千人计划”专家和“双创计划”人才(团队)招引等,进一步完善适应人才的生活、工作、社交“三配套”设施,营造人才发展的硬软环境。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确保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按照环评批复的一级B标准排放要求,如皋恒发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二期排放改造工程将尽快实施,并力争提标到一级A标准排放。二是推动中水回用和区域污水管网工程。加强管网施工进度,提高区域污水接管率。尽早将恒发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于双钱轮胎的冷却循环工艺,以减少区域水污染物的外排量,从而确保区域水环境容量。三是加快推进区域集中供热。推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项目,争取早日实现集中供热。全面淘汰区内燃煤蒸汽锅炉,在热电项目建成之前,为了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将企业现有锅炉改用汽油、柴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燃料。四是加快推进搬迁整理,提高绿化水平。围绕旧城改造,侧重城区益寿北路、长寿集团南侧(含园区)等反差地段全面搬迁。通过加大道路、小区绿化力度,打造清新、自然、生态的园区绿化景观。加快如泰河曙光大桥至东风河段等景观带建设,每年新增绿化面积,确保绿化率指标达标。
三、进一步加大推动区域节能减排力度。一是深入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引导更多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认证,不断提高清洁生产企业比例,实现开发区企业污染物减量,促进企业间建立链接,引导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确保区内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100%。二是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冷却水循环、中水回用,燃煤锅炉脱硫等节能减排工程。协助企业联系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并出具报告。政策鼓励企业实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三是鼓励节能产品的使用,使LED路灯及室内节能灯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四、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执法监管力度。我们将完善机制,风险排查,严格监管,全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一是对印染行业提标改造和中水回用,促进其排污强度下降。二是对小散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对畜禽污染的全面治理与合力监管,进一步改善农村小河沟水体环境质量。三是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配备环保监察专用执法车,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同时,成立园区监控内中心,随时监控企业污水排放情况,保障园区的环境安全。
第四篇:关于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有关情况的报告090630
日照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关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工作
准备情况的报告
2003年,开发区启动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具备了验收条件,经市政府领导和开发区多次与环保部汇报沟通,计划于第四季度申请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验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基本情况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理念革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把不同工厂、企业、产业联系起来,提供可持续的服务体系,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方式,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信息反馈,实现园区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实践表明,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探索,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有效模式,对于解决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实现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温家宝总理 ―1―
在2007年4月27日召开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国家级开发区又好又快地发展,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决定共同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三部委共同命名的国家级荣誉称号,含金量很高,与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一样,是目前仅有的少数国家级环保荣誉称号之一。截止目前,已批准建设的30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单位中,仅有苏州工业园、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高新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通过验收获得命名。
开发区是全市的工业集中区,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开发区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如果通过验收,开发区将在全国省级开发区中第一批获得命名,对全市乃至全国同类开发区的生态化改造和建设都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003年7月份,开发区生态工业园项目与天津经济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园、四川泸州西部化工城4个项目一同被选入“中欧环境管理合作计划(EMCP)”。该项目旨在帮助我区制定生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在EMCP专家的帮助下,编制完成了《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为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规划》还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评审,并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行列。
为推动规划实施,开发区于2007年6月印发了《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实施方案》,对有关指标任务进行了分解。今年5月份成立了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7月2日,召开了验收动员会议,对验收工作进行部署,全面启动了验收准备工作。
截止目前,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中的26项指标,我区已有人均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等23项指标达标。生态工业园规划中的21项重点工程,我区已有工业布局调整工程、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等12项工程建成,付疃河水体生态恢复工程、园区信息中心建设工程、生态廊道建设工程3项工程正在实施,将于近期基本建成。
三、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一)受产业结构影响,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等3项
指标尚未达标。经过初步测算,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SO2排放量3项指标均未达标,综合能耗弹性系数、新鲜水耗弹性系数、SO2排放弹性系数3项指标能够达标。随着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逐步深入,虽然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逐步好转,但距离标准要求仍差距较大。
(二)部分规划重点工程尚未启动实施。工程项目是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的重要支撑,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中21项重点工程,仍有供热中心和制冷中心建设工程、综合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即日照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热带水上娱乐中心建设工程、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医疗垃圾处理厂建设工程、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建设工程6项工程尚未实施。我们认为,综合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和热带水上娱乐中心建设工程为规划远期工程,将于远期实施,制冷中心、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医疗垃圾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4项工程我区暂无必要建设。但环保部能否认可,尚无明确答复。另外,用于开发区化工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配套的供热中心尚未开工建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根据《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验收主要包括园区申请、验收前调研、资料核查、现场考核、审议、公示和命名、复查等步骤。我区近期计
划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沟通协调。7月下旬—8月中旬申请省环保厅预验收,并邀请环保部、环科院有关领导来我区调研,现场指导。同时,加强与天津开发区、烟台开发区等园区的沟通联系,充分借鉴其经验做法。请市政府给予支持,帮助做好与省环保厅及环保部的汇报沟通。
(二)加快档案整理。档案整理是验收工作的基础。而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标准中26项指标,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支撑材料,涉及到环保、城建、统计、经贸等部门。建议市政府协调市直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帮助提供相关数据和材料,并请市人大或东港区人大出具批准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实施的有关文件。
(三)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尽快启动开发区生态工业园网站建设,争取到7月底网站正常运行。建议市政府督促城市排水管理处加紧第二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区的中水回用率。同时,帮助解决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和化工产业园的集中供热配套问题。
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三日
第五篇: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设计院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设计院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设计院创建于1984年10月。1993年5月经建设部考核审定,授予建筑设计甲级和工程建筑总承包甲级证书,并具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甲级资格、建设工程咨询甲级资格、岩土工程勘察乙级资格、钢结构设计、施工图审查乙级资格,成为福建省建筑设计行业中的骨干力量。
全院现有职工86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建筑师和高级工程师19人、中级职称工程技术人员30人、其他工程技术人员25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6人,二级注册建筑师2人,国家一级结构师7人,注册监理师6人,注册岩土工程师3人,注册咨询师2人。我院现有固定资产1513万元,在做精做强工程设计主业的同时,开发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咨询、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建筑钢结构、工程总承包及室内装饰设计等业务。
我院创立以来,完成了咨询、规划、设计等工程项目500余项,主要有:环球广场、平安大厦、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温泉宾馆八闽楼、中美大厦、省/市科技馆、华榕广场、省政府屏山综合楼、中国海军近代博物馆、建新大厦、莆田南门大酒店(四星级)、福州肺科医院扩建新病区、福州开发区剧院、福州殡仪馆、滨江假日一、二、三期住宅小区、蔚蓝国际高层住宅小区等。我院已获得部、省、市级优秀设计和方案竞赛奖二十余项。获得建设部“全国建设科技发展试点城市先进集体”;省优秀设计二等奖项目:福州晚报社大楼(1999年),福州阳光国际学校(1999年),环球广场(2000年);省优秀设计三等奖项目:福州阳光假日大酒店(1999年),左海天骐园住宅小区(2000年),平安大厦(2002年),亭江科教综合楼(2002年);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通用结构绘图软件STR》;获得市“榕城杯”十佳建筑景观项目有:福州晚报社大楼,福州阳光国际学校,环球广场,左海天骐园(四项住宅小区方案之一)。
1、建筑专业3名:本科及以上学历;
2、结构专业1名:研究生。
院长:吴强电话:0591-83348645/6转310
联系人:陈书记电话:***
地址:福州市广达路141号恒宇大厦三层邮编:35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