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捐款哈佛大学(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7:5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潘石捐款哈佛大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潘石捐款哈佛大学》。

第一篇:潘石捐款哈佛大学

潘石屹为何捐9300万元给哈佛大学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9300万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一事,引发热议。尽管有不少人抨击潘石屹和其夫人张欣“忘本”,但更多的网友还是认为把钱捐给谁是潘石屹夫妇的自由。不过,到底是什么促使潘石屹要巨资捐献给国外大学呢?

潘石屹、张欣夫妇与哈佛大学签订捐献助学金协议

潘石屹并非没有资助国内教育

潘石屹夫妇旗下的SOHO中国基金会资助中国教育由来已久

这次潘石屹张欣夫妇旗下的“SOHO中国基金会”设立的“SOHO中国助学金”,总额达到了1亿美金,与哈佛大学签订的1500万美元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此庞大的一笔公益教育资金,捐给了“不缺钱”的国外一流大学,却不捐給国内教育机构,难免引来非议。一些公益人士也称“难道潘石屹不知道中国贫困山区现状?”“国内很多偏远山区的学校和山里的孩子更需要这1亿美金。”。

指责潘石屹不捐钱给国内,大概与SOHO中国基金会在国内公益项目上算不上高调有关,即便发表“SOHO中国助学金”的官方微博上已经明确提到了这些项目,很多人也熟视无睹。事实上,SOHO中国基金会在2005年成立以来,主要做的就是跟教育有关的公益项目。2007年的教育相关捐赠就达到1470万元,2008年地震时捐赠了定向教育恢复项目2000万元,2008年开始的“学校文明卫生间”项目,迄今已建成46个旱厕,造价也要千万元,支教项目“美丽中国”,未来三年计划投入2700万人民币。

但如此偏爱资助国外教育机构,仍需得到解释

SOHO中国在国内教育方面的公益投入,已不能用“少”来形容。但不能否认的是,相比起这个捐献到国外的1亿美金规模“SOHO中国助学金”,其国内项目只能算小巫见大巫。许多人也在发问,即便你潘石屹想定向投入给高等教育,为何不把钱捐给国内的高校,而非要给世界一流大学?这也让人想起2010年引起轰动的“中国商人张磊向母校耶鲁大学捐款888万8888美元”,虽然张磊后来也向其国内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款,但金额只有1000万元人民币,差距明显。这不免让人纳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成功人士爱给国外大学投巨款?仅仅是因为国内高校腐败频发而国外高校更能够用好这笔钱吗?或者是只为了广告效应、为自己子女将来上名校铺个路?

对于许多成功人士,捐献国外名校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回馈

“国外名校改变了我的人生”

当年张磊在面对“吃里扒外”的质疑时,是这么回应的:“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而这次张欣把钱捐给哈佛,也说了类似的话,“当年我在英国留学没钱付学费,都是拿助学金,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今天有机会给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也在这里感谢那些曾经资助过我的人。” 当年张磊向耶鲁捐献888万美元,是因为耶鲁这所学校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

“大学教育改变了人生”,这是许多国外名校毕业的成功人士的共同心声。这也是国外名校能够在学生“交完学费毕业”后,仍然能够让这些校友心甘情愿捐献出大学6至7成经费的原因。大学对学生的“改变”意义有多大,学生对大额捐献“值不值得”如何考量,恐怕非亲历者难有同样的认识。一位哈佛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不久后就开始给学校进行捐赠,他是如此陈述自己的理由的——

“你可能会奇怪,即便负担得起,为什么就要给学校捐赠?我不能代表其他哈佛校友回答,但答案于我是清晰的。本科四年对我的成长,以及一些最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是重要的。我并非一直快快乐乐,也会是首先指出哈佛经历并不那么美好的校友;但我的评价是,如果没有在哈佛所交的那些朋友,没有在哈佛所承担的那些领导角色,没有哈佛提供的国外实习与旅行,我绝不会成为今天这样一个人——所有皆因哈佛而成为可能。”

名校给学生带来如此的价值,也难怪学生会对名校有如此的感情。而像张欣这样,当年只是个服装厂小工,而今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翘楚,剑桥的经历自然是带来了非凡影响。因此毕业后也与剑桥保持密切联系,如回国不久就请剑桥大学校长来华做教育方面的讲座,几年前专程回剑桥听温总理演讲,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把钱回馈给培养了自己的名校,乃至捐遍各所国外名校,就成了一种很自然的行为。

国外名校也在努力营造与校友间的良好关系

除此之外,国外名校在主动维护与校友之间关系时的做法,也很值得探究。旅美学者薛涌在谈及为什么张磊会捐赠888万美元给耶鲁时,就提到美国名校对学生态度之好:“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入学后,学校对你无微不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美国的学校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保证男女平衡。”

薛涌还提到,美国名校对毕业生非常恭敬,这也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归属感。“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这些做法,也大大提升了学校在社会和全球范围内的形象和美誉,即便不是校友,美国国内外也有很多人对这些名校进行捐赠。相比之下,国内高校难以吸引校友捐献

国内高校同样也接受来自校友的捐赠,但比起国外名校来,这种吸引力差距明显。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1990年以来,中国大学累计接受校友捐赠金额总共为 91.59亿,排名最高的清华为13.23亿,北大为12.93亿,2013年北大新增校友捐赠还不到5000万人民币。对比之下,2010年,哈佛大学校友们捐款6亿美元,2011年,耶鲁大学校友捐款7亿多美元。仅这两所学校一年接受的校友捐赠额,几乎就相当于中国大学历年接受校友捐赠的总和。差距如此之大,原因何在?

许多网友会认为,这是因为国内高校腐败、资金管理不善,这当然是一个理由。但相比起这方面的理由,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无法感受到国内大学教育对自己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前几年某专业网站曾做过一次市场调查,内容是:如果你身价过千万,并且满足了自己一切的物质需要后,你会捐钱给母校吗?设计答案有5个:1,会,我会捐给我的大学母校会;2,会,我会捐给我的高中母校;3,会,我会捐给我的初中和小学;4,不会,我没有义务;5,不会,我会捐给慈善机构和希望小学。

结果,在收到的反馈中,没有一个愿意为大学母校捐款。有10%的网友愿捐给自己的初中和小学;有20%的网友认为不会为母校捐款,因为自己没有捐款义务;而70%的网友认为不会为自己的母校捐款,他们更愿意把钱捐给慈善机构或者希望小学。

这足以说明,大部分中国人对学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给自己的益处,认同是很有限的,因此并没有捐赠给母校的动力。所以绝大多数人也很难对张磊、张欣的想法感同身受。

中国留学生需要这笔助学金

留得起学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质疑“资助贫困生”真的有必要吗?

潘石屹和张欣设立“SOHO中国助学金”的直接原因是,资助读不起国外名校的贫困却学习优良的学生。这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质疑,“我惊叹的是,在美留学的还有贫困生!身边一个个都是有钱人去装潢的。”“去美国读书的,还差这笔钱吗?”

在公费留学时代,很多优秀的穷学生靠国家经费出国留学,自然是不需要另外资助的。而如今,自费留学已经成为主流,人们现在听到的关于留学生的新闻,往往都是如何炫富吓倒了外国人。因此给人一种中国留学生不需要资助的印象。并且,就算考察数据,很多人也在怀疑资助贫困学生去国外念大学到底是否有必要——国内留学机构启德教育集团的调查数据显示:前些年,留学生中来自普通家庭的只占2%,目前这个数据正在飞速增长。在2010年准备留学的学生中间,普通家庭的比例占到了34%。2013年留学生家庭年收入在30万以下的占到了78.6%。

那么,既然工薪阶层也能让子女自费去国外念书,资助他们到底有何必要? 但这笔助学金依然会增加中国穷学生上哈佛的可能性

实际上这是对数据的片面解读。来自普通家庭的留学生比例增加,其实说明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意识到,送孩子出国留学非常重要,即便是在越来越多“海归”成色受到质疑的情况下,许多家长也依然坚持这种看法。从2003年到2012年,赴海外留学的人数增长了3倍多,即是明证。这些所谓负担得起留学费用的30万元以下年收入的家庭,其实差不多是“砸锅卖铁”在供子女读书——85%以上的家庭,给孩子留学做的预算都是一年10万元以上。

赴海外留学的人在增多,但许多家庭是“勒紧裤腰带”,数据来自启德教育

因此,“SOHO中国助学金”声称给6.5万元家庭年收入以下的贫困学生予以留学资助,就有相当大的意义了。实际上,在哈佛的助学金政策下(本科阶段美国名校往往只有助学金而没有奖学金),美国许多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孩子上哈佛完全不需要交学费。如同张欣所说,哈佛这样的学校,本科学生60%到70%都是助学金的,他们已经完全打破了有钱人上这些学校的概念。而很多家境不富裕、在中国读高中的优秀学生对申请这些学校存在顾虑——的确也存在顾虑,因为美国本国学生申请助学金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和计算方法,只要家庭收入确实不富裕,就可以得到助学金。但是国际学生申请助学金却是个“黑箱”,原则和实施办法都不公开,而“SOHO中国助学金”显然将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没有资助留学,就没有当年的胡适。如果没有给贫困学生的资助,以后的胡适就只能来自富二代,我们的助学金就是要改变这一现象,让更多贫困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是张欣在微博上的表态,如果真能

第二篇:潘石屹专题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这个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故事,却揭示了“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广大创业者来说,其中的启示永不过时。

讲述这段回忆录的是一个叫李勇的打工汉。26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的南头边关相识,走深圳、闯海南,一起挑过砖,成了一对共患难的“苦友”。然而,如今的李勇仍然辗转各地打工,而潘石屹早已成为SOHO中国董事长,2013年,他与妻子张欣的身家高达36亿美元。

钻过铁丝网搬砖

李勇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岁的他到广州打工,可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到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碰运气,却没有边防证过关。

他在南头关口徘徊时,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拉着他找了个“蛇头”,各交了50元后,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李勇当时还心痛花了50元钱,同伴却兴奋叫道:“深圳,我潘石屹来了!”

李勇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大他三岁的潘石屹是甘肃天水人,居然是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闯深圳的!

两人越聊越投缘,很快就以兄弟相称。

一个多星期后,两人只剩下5元钱,仍没找到工作,只得到布吉镇一家工地挑砖,每天10元,晚上加班每小时1元。

一个月后,两人领到了350元工资,潘石屹决定离开。李勇恋恋不舍:“一年可以存好几千元呢!”潘石屹劝他:“老弟,只要我们找到更好的机会,不要说几千元,就是几万元,也不值一提!”李勇这才决定跟潘石屹走。

推销电话机的纸条

1987年11月,两人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公司主要销售电话机,底薪200元,按业绩提成。

可两人不懂粤语,普通话中口音又重,业绩始终上不去。一次,他俩到一家公司推销,对方怎么都听不懂,干脆恼了:“你们普通话都不会说,捣什么乱?出去!”李勇涨红着脸扭头就走,潘石屹却掏出笔和纸,飞快地写道:“我们是推销电话机,而不是推销普通话,我们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但电话机的质量很好。”

对方接过一看,不由点了点头。5部电话机就这样卖出去了。

渐渐地,两人打开了局面,月收入涨到500多元,潘石屹还因为点子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

李勇至今记得,海南建省的消息传来时,潘石屹拿着报纸,满脸激动:“我们一起闯海南吧!”

李勇大吃一惊:“潘哥,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挣五六百元钱吗?”潘石屹却说:“你放心吧,海南刚刚建省,机会多的是。我们去,一定不会错!”

1988年5月底,两人各自带着1000多元的积蓄到了海口。

毛遂自荐当厂长

然而,相比深圳,经济极其落后、人满为患的海口,想找到一份工作绝非易事。三个月过去,两人已经身无分文,只好找到海口市东英镇的一家砖厂。

岂料砖厂的王老板认为他们穿得清清爽爽,“一看就不是做砖的样子,走吧!”

潘石屹却挽起裤管往黄泥中一站:“我这样像做砖的样子了吧?你放心,只要来了砖厂,我们就不会比其他人差!”老板来了兴趣,收留了他们。

砖厂建在山上,不通电,只能点煤油灯照明,挖土、和泥„„所有工序全靠人力,一天下来累得要命。

20多天后,潘石屹扛不住了。他径直找到王老板,提出如果自己当厂长,工地混乱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全都可以解决。

李勇觉得潘石屹胆子太大,潘石屹说:“他如果答应,我觉得我能管好;不答应,我也不会亏什么。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第二天,王老板答应了。

潘石屹立刻开始改革:花几百元钱买来水管,引水到砖厂和泥;又买来了小型发电机,方便夜间照明和加班„„

一年后,厂长潘石屹的薪水从500元涨到1000多元,而李勇也被他提拔为组长,每月也有300多元收入。

砖厂倒闭 分道扬镳

1989年10月,王老板把经营重点转到房地产,准备转让砖厂。

潘石屹马上找李勇商量:“老弟,我们把砖厂承包下来,干不干?”

李勇担心欠债,又不好意思拒绝,便不肯投钱,只说“赚得多你就多给我点工资;亏了,算我白干。”

潘石屹以每月8000元承包砖厂。在他的经营下,第一个月交了承包款后,还净赚1万多元。很快,砖厂员工从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每月都赢利两三万元,李勇的收入也涨到了两三千元。

但好景不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当地户籍人口很少,海南房地产的疯狂开发大大超出了市场的正常消化能力,1990年初,房地产热急剧降温。潘石屹承包的砖厂难以为继,苦撑数月后关门大吉。当潘石屹遣散工人时,赚到的钱基本赔光了。

这次打击之后,李勇痛下决心:明明知道潘石屹过不了安稳日子,自己为什么要跟着他这样瞎折腾啊?

1990年8月25日,潘石屹与相处三年的李勇在倒闭的砖厂分手,消失在人海茫茫的海口街头。

在“潘哥”的工地上打工

与潘石屹分别后,李勇又去海口的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工,每月200多元。1993年5月,李勇在街上碰到了潘石屹。

这时,全国皆知“要挣钱,到海南;要发财,炒楼花”,潘石屹已和王功权、易小迪、刘军、王启富等人贷款500万元,以2000元1平方米的价格买了8栋别墅,准备高价转手卖掉赚钱。

李勇十分担心:“潘哥,500万哪!万一亏了,一辈子就完了„„”潘石屹却笑道:“老弟,你不必为我担心。我即使失败,也是轰轰烈烈地失败„„”

1993年8月,山西老板韩九吉愿以4000元/㎡买入别墅。尚未签单又遇上一位内蒙古商人,潘石屹的商业本能马上闪现,将价格提到4100元。韩很生气,但马拉松式的谈判后,潘以4200元/㎡的价格卖给韩3栋,余下5栋以6100元/㎡的高价售给内蒙商人,第一桶金300万到手。

当年底,潘石屹嗅到海南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的信号,万通公司由此转战北京,1995年他和海归妻子张欣创立SOHO,事业越做越大„„

而李勇在海南打了两年工后,回到老家结婚生子,此后四处打工,养家糊口„„

2007年10月,李勇来到北京建国门外的SOHO工地上做小工。当他听说SOHO的老板是潘石屹时,内心顿时掀起狂澜:如果一直和潘石屹在一起,自己怎么可能还在工地上卖苦力!

然而,不知是出于自卑还是自尊,惭愧还是懊恼,他最终并没有去见“潘哥”。李勇的反思:

“我图安稳他能折腾”

26年时间,能让潘石屹成为众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也仍然把李勇困在工地上打工。接受采访时,李勇感慨地说:“以前,我以为潘石屹的成功很偶然,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每次在生活的岔道口,我只图安稳,满足于第二天明白自己干什么工作,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当初,我还觉得潘石屹每次都是瞎折腾,其实他每次再折腾时,都有了更高的起点,终于折腾成了拥有几百亿的富翁!这就是我跟他的区别呀!”

李勇的反思的确有道理,他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贪图安逸,只要能吃着馒头,就不会再奢求蛋糕。而潘石屹的成功,与他“能折腾”息息相关。只有敢于折腾,永远不满足现状,才能赢得机会,才能不断占据更高的人生新起点,获得新的成功。这样的人生虽然充满了动荡与坎坷,但正应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话,经过磨砺的人生才能大放异彩。李勇和潘石屹的人生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落差,其原因正在于此。

第三篇:潘石屹演讲

潘石屹演讲

《做有出息的孩子:影响你一生的名人演讲》春风文艺出版社作者:于丹 等

谢谢大家。现在房地产是一个特别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媒体往往都把房地产发展商丑化,电视、电影的反面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房地产发展商,所以我与其跟他们说我是房地产发展商,还不如说中性一点的就是盖房子的。所以我把我最近几年从事的房地产开发、城市建设中有一些比较深的体会跟大家谈谈。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留出来让我们有一个互动,提的问题越尖锐越好,没有任何的禁忌,什么问题我们都可以讨论。

现在房地产发展特别快。我记得在2003年上半年“非典”时期,我想中国的经济、中国的房地产一定都要下滑。这是我在“非典”时期的判断,因为北京的车出不了外面,外面的车也进不来,有时候我们工地上的钢筋、水泥也进不来,所以我想这种状况可能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但事实证明这可能是我在近五年里的一个最大的判断错误,就是对形势判断完全错了。“非典”过去以后,全中国的房地产都爆发性地增长,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到2003年末,北京房地产成交的统计量比2002年增长50%,接近1000亿人民币,达到998亿人民币,到2004年的时候,达到1500亿人民币,北京这个市场,成交量急剧地增加,房价也在迅速上升。这种情况下就有好多人非常担心,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就怕中国房地产这样快的增长速度,会不会伤害到中国的金融,会不会伤害到中国的经济,有各种各样的担心,老拿出一些统计数字跟国外比较,觉得这个有点过热。而我算是比较乐观的,为什么呢?因为房地产行业不能够跟我们社会大背景脱离开来看,应该跟整个中国社会大背景结合起来看。而我觉得未来中国有两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是“进城”。中国的农村有大量的过剩劳动力要到城里去,城里要给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要有房子,用官方的说法就是“城市化进程”。可能你在城市里感觉不到,我喜欢到农村走一走,发现所有生活在农村的父母,他们心里都盼望自己的儿女能到城里去,过上跟电视里面一样的生活,他们觉得他们这一代人受了苦,只有让自己的儿女们进了城,才能够过上好日子,这个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我想这也可能是一个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动力,如果没有这个原动力,可能也就不会有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个是国际化。在今天的社会中,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就一定没有出路,要把各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只能加入到国际化大循环里面去。

中国最近几年房地产增长速度比较快,在这样快的情况下,我们去跟谁比较?现在有好多经济学家天天拿数字较真,拿出各种各样的数字、图例,跟今天的美国比,跟今天的法国比,跟今天的英国比,跟今天的德国比,说中国房地产过热了,泡沫来了。我承认,如果拿着今天的数字跟他们比,是过热了,可是我们背景不一样。像法国,是在拿破仑三世,18世纪的时候,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实际上当时的巴黎跟今天的北京一样,到处是工地;纽约是上个世纪初进行大规模建设,也到处是工地。可今天巴黎、纽约已经建完了。像香港是上

个世纪末80年代、90年代开始建设,而中国内地的城市才刚刚开始建设,刚刚进入建筑时代,所以拿今天的北京、上海跟今天的纽约、巴黎、香港去相比,就相当于拿一个十七八岁小孩的发育、饭量跟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相比是一样的,这是不可比的。任何一个建筑时代到二十年、三十年的时候,建筑工地规模就要小得多,我想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我刚刚到美国住了几个星期,我发现美国人远远低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远远低估了中国人的勤劳,远远低估了中国人的效率,我从美国回来再到温州、再到东莞、再到山西的煤矿看,我发现中国人的成本最低,而效率是最高的。美国人大大低估了,欧盟也大大低估了。所以中国加入WTO时间表马上放开的时候,欧盟这些国家,以法国为例,它的失业率就急剧的上升,这两天欧盟的宪法都没有通过,法国总理都辞职了,什么原因?就是中国的竞争力。中国现在跟欧盟有贸易顺差,跟美国有一个比较大的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就意味着把他们的就业机会转移到中国来了。可是一部分中国人也远远低估了中国人富裕程度,低估了中国人的勤劳,低估了中国的低成本和中国人的高效率,他们得到好多的结论就是天快要塌下来了。中国人有两个低估,一个是人们的富裕程度、效率被大大低估了;另外一个是中国最偏僻、最困难的地方的贫困程度也被大大低估了,这是两个极端,我想这是房地产为什么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的一个大背景。

我到建设得比较好的城市去,比如纽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一个有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城市,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城市!实际上我在前不久偶然翻了一本书,是1961年一个美国人写的,叫《美国伟大城市的生和死》。这本书总结出来四个要点,说按照美国城市发展经验,只要符合这四个要点,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有活力、生机勃勃的城市,我对着看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我们的城市建设都是反着做的。

第一个要点:城市和城市的区域功能要混合,而不是单一的功能。如果是单一的功能,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就没有效率,他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坐车来回跑,这个城市就会交通拥挤,这个城市就没有效率,加入国际化的大城市也就没有竞争的优势。可是我们在城市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一个功能分区,比如西边教育区,东边CBD,方庄、望京居住区……这样像方庄、望京就变成一个“卧城”,早上人们开着车跑出来,晚上跑进去,在这个城市里面,所有的基础设施在满负荷地运作,人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这个城市就没有效率。

第二点:街区要小。可是中国好多城市在过去几年的规划中,一定是大块马路、大的广场、大的绿地,整个城市的积累都让这些东西给割断了。

第三点:要有足够的密度。在中国任何地方都要限制高度、密度、容积率,要做花园式的城市,其实要做花园的时候就可以跑到农村去,那儿都跟花园一样,之所以要成为一个城市,就是要享受一个城市的繁华。

前几年我在选择土地的时候,就选择建筑密度最高的点——北京的CBD。选完后,各个专家和领导都说CBD的楼太高了,交通太拥挤了。实际上只有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区,把它的密度提起来,这个城市里面的商业机会才会多,而且这个密度提起来不一定是增加交通的压力,反而是减少了交通的压力。如果说像铺大饼一样,在一个城市里整个都铺开的话,交通量就会增加,如果密度比较大,有一些地方我们就可以不开车了,因为人步行就可以走得到。还有就是它把平行的交通、汽车的交通,变成电梯的垂直交通,这样的话你看,就不见得是增加了交通压力,而反过来是缓解了交通压力。

前两天在《财富》论坛上,这些关于城市建设的题目,我老婆张欣去发言,她说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应该提高密度,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人多地少、土地资源贫乏的地方,结果这个文章被登出来了,把我老婆的观点批评一通,而且完全政治化了,说你看这些房地产发展商为了赚更多的钱,还说要把密度提起来。写完后我也没在意,后来这篇文章被挂到新浪网上,新浪网上就二十四小时骂得铺天盖地的。其实这本来是一个你说你的道理,他说他的道理,让大家判断的事情,结果被弄成这样。

第四个要点:不同年代的建筑一定要并存。而中国只要建设一个区域,一定有个词叫“三通一平”、“七通一平”,就是把地面上拆得干干净净,拆干净后还要挖上十几米的土。这一次我到纽约的一个朋友家,这个朋友住在SOHO区,他也是世界上排在前几位的富翁,原以为去这样一个富翁家,不知道他们家会如何豪华,去了以后才发现他们家住在纽约当时的巧克力厂的七层,而且他们的电梯还是那种打开铁栅栏,没有按钮,是一个摇柄往上摇,如果到了七层开过了,还得先往上摇,再往下摇,才能把电梯跟七层对到一起,才能上去。到他们家后,他们家像厂房一样。转了一圈就到了屋顶,屋顶非常漂亮,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被撞的世贸大厦。后来我发现在非常漂亮的屋顶上面有一个奇大无比的水塔,说这是过去巧克力厂的水塔,现在他们家都把垃圾放到里面去。我说为什么不拆掉,他说在纽约超过三十年的建筑都是文物,一定要保留下来,站在他们家七层看到所有的水塔都是保留下来的。实际上这就跟一个社会一样,我们现在强调和谐,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要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种各样的人都要有;一个城市要能够发展起来,对建筑而言,明朝的建筑要保留,清朝的建筑要保留,国民党建的也要保留,苏联人帮我们建的也得保留,它是一个记忆的延续。而我们现在整个城市都是大拆大建,别说三十年,三百年的也拆了。而且拆掉以后,还说这些太脏太旧了,拆了以后我们搬到另一个地方,这实际上把真正的文物都破坏了,搬到旁边的都是复制的古董。所以我想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这本书上说的这四个要点,这四点是我做房地产开发这十几年来深刻的体会。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每个城市要有每个城市的特点,而不要简单地模仿。模仿别的城市,失去你这个城市的根,失去你的特点,是建不好的。第二,一个城市要建设得好,一定是靠市场的力量去配置资源,用市场的手段去配置资源,如果靠计划体制的手段,靠行政命令的力量,靠某一种政治力量,说把这个土地交给什么样的人去做的话,是建设不好城市的,尤其在当今非常非常的困难。

去年5月份我跟我老婆去圣比得堡参加建筑师扎哈·哈地德的一个颁奖,是建筑界最高的奖。之后再到莫斯科红场,好几个建筑师拿出地图来说红场的附近有个柯布西埃的建筑,柯布西埃作为当代建筑界的鼻祖,所有的人都想去看。看了地图,发现这个建筑就在红场的旁边,于是我们就走着过去了,沿路问莫斯科人,问了十多个人没有一个人知道,好不容易到了,说前面就是柯布西埃的建筑。我们一共有五六个建筑师,到了柯布西埃建筑门口以后,所有的建筑师都说这不是柯布西埃的建筑,柯布西埃怎么是这样差的建筑,真是破烂。其中有一个建筑师说柯布西埃在做当代建筑的时候,有五个要素,第一窗户是一排一排的,第二个是地下一层一定是不住人的,另外它的屋顶是可以上去人的……他看完以后,觉得好像符合这五要素,然后我们就转着看,结果在马路边上发现有一个大的牌子,这个牌子让泥啊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得都看不清了,我们仔细一看发现这就是柯布西埃的标志。大家愣了一分钟之后,都不说这个建筑不好了,都在景仰这个建筑。等我们再看,我发现这个房子里面有按摩的,有像我们中国卡拉OK的,有卖飞机票的,有大铁门停车库,完全搞得破破烂烂的。当我看到这个,我就想起意大利、法国对建筑大师的作品是如何对待的。所以在一个法制的环境才能把这个城市建设好,如果不搞市场经济,像前些年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建设不好的。

我谈就谈这么多,现在开始提问。

附:潘石屹答提问实录

听众:你觉得现在中国城市的根在什么地方?中国城市与世界城市有什么样的联系?潘石屹:在美国规划界有两派观点,第一派就是我们要把城市建设得漂亮,规划要合理,建筑要好看,这就是一个漂亮的城市。另外一个的观点,说这些不重要,最重要是这些城市有一批有创意、有活力的人,如果有这批人,城市自然会建好,资金市场自然会过来。其实从我心里说,我觉得一个城市的根,最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人,这个城市有没有有创意的人是最重要的。

另外,中国的城市与国外的城市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要简单模仿。像巴黎,拿破仑三世的时候建完以后,在一百年的时间里都是全世界城市建设的楷模;纽约上个世纪初建完的,它成为一百年来所有富裕起来的城市无论是吉隆坡,还是香港学习的对象。中国不能简单地模仿,因为我们赶到了21世纪中国这样的经济发展的时代,赶到中国特有的建设时代,今天中国北京、上海的建设也要成为今后一百年全世界城市建设的楷模,任何的模仿都是没价值的。

听众:目前中国城市的未来在什么地方?目前中国政府对城市的规划和影响在什么地方?

潘石屹: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自然而然成长起来的,一个差的城市总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模式,想象的一套东西强加在一个城市中,这样的城市不是好的城市。听众:我听您的报告,我有一点感觉,第一,以前靠计划经济产生这样一个城市建设,房地产市场也好,是不好的,我感觉你是指最近七部委出了这些文件是不好的。第二,如果是这样的话,七部委也做了,也都计划了,房地产商应该怎么做?

潘石屹:我说的是城市的规划跟房地产市场实际上不太一样,你一定让我对七部委的文件进行评价的话,其实最近政策比较多,我还是相信我们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应该让市场上面无形的手发挥作用,而不是急急忙忙的就让政府有形的手伸出来,任何的市场都是起起伏伏的,像房地产两年时间在全国各地以50%速度增长,在这样的急剧变化过程中,一定有一个力量往下拉的,这个力量政府不出手,市场本身也会调节的。

从我心里来说,现在整个房地产形势,包括政策是像雾、像雨又像云,确实不明朗。前些天我们跟北京的几个部门还在一起探讨,因为国务院七部委文件出台了,说购房之后两年内交易的话,要交5%的营业税,地方各个政府尽快制定政策,6月1号就要实施。这样的话去讨论购房的时间是从什么时候算,比如“6月1号起”我们应该怎么理解,问我们的意见,我就跟他们说,购房之日起,可能有四个时间算,第一,房地产发展商跟客户签了协议;第二个,签了协议,合同还没生效,应该是房管局备案,这个合同生效了,算是购房的时间;第三,交了契税;第四是办了房产证。我的观点是应该到北京市房管局备案之后,就算是购房的时间,我觉得在会上好多人都同意我这个观点。有人说房产证,有人说契税,我就问他们,如果你认为房产证和契税算是购买房子的时间,签合同还生效不生效,如果不生效的话,签合同就没用,你就不应该收人家的钱,从法律上说,就会发生抵触。

听众:建外SOHO的空房率比较高,我想问您对您的经营状况怎么看?第二个问题,你对请国外建筑大师来中国设计建筑的看法是怎么样?

潘石屹:建外SOHO我们大概有79万平方米的建筑,现在交完房的三分之一多一些,交完房的,除了东边其他三面都是工地,现在的入住率应该说是非常高的,而且交付一年时间有一个慢慢上升的过程。我对经营上的想法是“无为而治”,我头脑中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卖给大家爱做什么做什么。我们一个比较成熟的项目是现代城,过去的时间它的出租率一直是97%以上,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出租率,建外SOHO现在还达不到,80%多的出租率。我想慢慢会好的,因为建外SOHO的位置是国贸的正对面,尤其是三环的地铁通了的话,是处在东三环和长安街的交界处,处在一号地铁线和十号地铁线的交界处,算是北京CBD最核心的位置,从位置来说比现代城要好得多,所以我不为这个地方的任何前景担忧,这是对建外SOHO空置率我的看法。

在跟山本理显事务所的合作过程中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因为之前我们跟国外、国内的很多优秀建筑师合作,再跟日本的这个团队合作,我们确实觉得非常感动,因为他们的工作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山本理显手下还有一批人,这一批人过来的时候可能都是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研究生,都是一帮年轻人,他们过来后从来没有在凌晨一点钟之前睡过觉,天天在那儿工作,你把他们安排在好的办公室,他们把好的办公室搞得整整齐齐的,最后我们把他们赶到工地上,工地上也是整整齐齐的,整个的工作有的时候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工地上天天都是打架的事情,就是设备、设计、材料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一次我们一个部门提出来山本理显事务所跟我们配合不得力,于是山本理显过来以后,我就跟他说什么地方配合不得力,你需要一个什么东西,他特别客气,拿出一个工作记录,是一张彩色打印机打出来的图,这张图写得清清楚楚:什么问题,我给你发的是E-mail还是传真,多长时间你们没有答复,还有别的什么问题。最后说得我们这边的人哑口无言,后来我就说你能不能把这张图送给我,他说可以。所以,我觉得日本的管理方面是非常严格的,我觉得有好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听众:潘先生我想问一个关于历史的问题,我知道五十年前,梁思成先生和陈占祥先生搞了一个关于北京的方案“梁陈方案”被当时的政府给驳回了,您认为“梁陈方案”对现代北京的规划有多大作用?再一个问题你刚才说在纽约三十年的建筑都是文物,在我们这三百年还不认为是文物,您对于北京现在的文物保护问题怎么看,有什么好的建议?

潘石屹:其实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对清华这个系统的影响更大。当时提出的北京城市规划,到现在为止,你到任何一个分馆设计都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设计,从目前来看,是很好的,第一,把城墙保留;第二是所有政府都搬到西边去,就是不要在中南海、故宫里面办公,我觉得这个方案很好。可是五十年前这个年代跟今天的年代不一样,大家不认为城墙这些东西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所以整个的东西都破坏了,说的话也晚了。我觉得除了北京的规划之外,梁思成提出来衡量一个好的建筑的两个标准,在今天来说还是很适用的,第一是中国的,第二个应该是今天的。放在今天21世纪,你看一个建筑是不是好,是不是有价值,用梁思成的标准来说,还是很符合的。

听众:潘总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要做一个全球性成功的投资商人,应该学习哪些专业,掌握哪方面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在学生阶段要做好哪些准备?

潘石屹:我不是一个全球性的商人,我就是围绕着北京,在北京国贸桥一千米,所以我也不知道全球性的商人都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要学什么样的东西。不过我接触过一些全球性的商人,我的一个体会是,不能够太刻意,如果太刻意的话,你端着一个架子,你一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商人。最近一个月时间,我接触到雅虎的老板杨志远,他给了我一个名片,头衔是雅虎的“酋长”,他下面还设有一个董事长,CEO,CFO。据说在一个部落里“雅虎”就是“好”的意思,所以他的“雅虎”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并且自封“酋长”。我觉得这个就特别随意,而且商业上的成功没有一个具体的模式。我常常想商业的成功就跟天上的飞鸟一样,第一只鸟飞过去了,第二只鸟非要循着它的轨迹飞的话,肯定会掉

下来,所以你就非常自由地去做,不要刻意。在学校里上学,学习非常重要,最关键是学了之后还要学会忘掉。

这有一个典故,是一个人问印度的一个哲学家,什么是教育,这位印度哲学家就说:中国有一个哲学家叫老子,他说,弹琴要二十年才学会,学会弹琴后还要二十年把弹琴的技巧忘掉。所以有好多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学生气很重,学完的东西老想使用一下,觉得课本第几页的东西我还没有使,如果你老想使这些东西,就偏了。当你学习出去以后,能把身上这些学习留给你的痕迹忘掉,就会把这些知识和技能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这也跟驾驶车一样的道理,开车可能一个月就学会了,一个月以后一定要忘掉,最后你踩油门也好,踩离合也好,都是下意识的动作,如果是你很刻意地说我要转多少度多少度,肯定会撞人的,而且你开的话也很辛苦。

●成长贴士

◆在今天的社会中,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就一定没有出路,要把各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只能加入到国际化大循环里面去。

◆一个好的城市应该是自然而然成长起来的,一个差的城市总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把自己头脑中想象的模式,想象的一套东西强加在一个城市中,这样的城市不是好的城市。

第四篇:潘石小学现场会发言稿

冯屯镇联合校

潘石中心小学规范办学现场会发言稿

赵 传 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竭诚欢迎大家来到我校指导工作。

新学期以来,在联合校正确指引和关怀下,在苏校长带领下,我校的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老师们精诚团结,勤奋工作,不断创造出新的成绩。

我们潘石小学,有一个务实、敬业、勤勉、垂范、任劳任怨的领导班子,苏校长对我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跑到最前头。在潘石小学,你能不断地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我们学校浩气凛然、弘毅自强、生机勃勃,真所谓“正气吹来春满园”。我也经常给老师们讲,有正气就有灵气,有灵气才有运气。我们潘石的教职员工,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领导班子带头干,青年教师挑重担,年长教师乐奉献;潘石这个师生团队可以概括为: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新学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寻求有利于素质教育提升的教学思路,又能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把语数英三门主课分为三个教研小组,推选业务精湛、努力工作的年轻教师担任学科组长。在教学上他们积极探索,主动上公开课、示范课,用业余时间学到的知识耐心解答老师们在课堂上遇到的困惑。校内教研活动,他们积极准备,为老师们提供课件和教学材料,反思、评课、教研、小课题研究踊跃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每一次都是圆满解决。到现在为止,我们语数英三科,每一科都进行了五次校本教研活动,其中包括 人人一节公开课。我们的教研活动真实有效,每人一节公开课划定的成绩是民主的、公平的、确凿无疑的。

我们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并制定出细致的考勤方法。预备铃以前要求签到,上课铃响了再签就算迟到。老师们自觉履行请假制度,有事情填写请假条,并征得校领导同意签上字请假才算生效,我们规定没有领导签字的请假条是无效的,计算考勤的时候就算旷课。超过三天的请假我们不准许,要求当事教师到联合校办理请假手续。王秋英老师的父亲得了重病,超过三天没来上班,苏校长通知她向联合校请假,她已经向庞校长请了假。我们始终坚持宽严合理、毫不矜持的工作方法。这也是老师们非常认同的做法。

我们要求全校师生衣容整洁,得体大方,规范自己的言行。青年教师不穿奇装异服,老教师穿着不俗气,二十多名教职工(包括幼儿园)团结和谐、友好融洽,同志之间没有一点矛盾。我们利用校园广播严格要求学生到校必须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做不到的立马批评教育,并联系他的家长。要求每一位学生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做到:不文明不进校园,不礼貌不进校园,不卫生不进校园。

星期一坚持升国旗,四五六年级轮流主持,同学们站在国旗下队伍严容整齐,昂首挺胸,注目着升国旗、唱国歌、行队礼,倾听旗手讲话。这一庄严时刻,老师们也是轮流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国旗教育、思想教育、传统教育、爱国教育。

我们有充足的课间操时间,每天上下午两个时段。下课铃一响,各班同学自觉到楼下站好队伍,听候老师安排,秩序井然,队伍整齐。同学们已经熟练地做好第九套广播体操、小交警韵律操、眼保健操和近十种少儿 广场舞、健康的艺术操。少先队组织历久弥新、蓬勃发展、积极向上,辅导员孙萌萌老师虽然在我们这里只待两天,但认真组建少先队。节日期间我们要求每人进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把图片用微信发到各班级群里。家长会如期举行,对教育孩子真正起到了家长学校互动作用,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少先队各大队委、中队委自觉组织红领巾监督岗,对班级管理、班级纪律、送队秩序、课间操等进行成绩评定,对我校的校级管理真正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们每周都要举行包括幼儿园在内的教职工会议,除贯彻上级精神外,人人都要总结一周的工作,群策群力解决实际问题。老教师慷慨传授经验,青年教师认真做记录。我们鼓励青年代课教师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我校的青年教师王倩倩,包括去年在我校的代课的康晓彤代课不久,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教学成绩不断提高。因为她们有知识,在潘石小学这样的环境下乐此不疲、虚心好学、追求卓越。

我们努力整顿课间秩序,对低年级课下大声喧哗实行耐心说服、批评指正、严格制止,要求教学楼内无打乱、无嘈杂声音现象,刚招生的一年级小同学我们经过长期教育,这一现象逐步得以解决。教师课间值日,坚持不懈,各楼梯口、各楼道、楼门口、校园安排专人负责监护,实行责任制,谁的问题谁负责。

我们坚持教师候课制度,这一点始终不动摇。要求教师上课前五分钟到教室门口,观察学生的常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们领导班子每天都要巡视班级管理情况,及时观察每个班级学生的动向。我们俯下身子,语重心长地耐心教育孩子:要成为优秀的同学必须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上课要有好的坐姿,踊跃大胆发言,展示自己。为保证优雅的学习环境,全校卫生进行评比。校园卫生区、教室、办公室、各功能室、楼道、楼梯、墙壁、老师办公桌椅、学生课桌凳、讲桌、黑板等各个角落都有专人负责,这些地方每天都要清洗一遍,一尘不染。走进我们的学校你会感觉天朗气清、心旷神怡、春风拂面。

我们从杜郎口学习回来,努力实践科学管理。全体师生爱校如爱家,做到我的学校我负责,我的环境我维护。全校共同倡议,地面上有一点垃圾及时捡起,就像杜郎口中学的学生那样。

我深信,我们有联合校和各级政府的关怀,有苏校长矢志不渝地领导,有潘石小学全体老师勤奋的工作,有一群群可爱的孩子们,这里不久会变成一所规范、文明、非凡、盎然,勃勃生机的新型现代化小学,将逐步跨进聊城市的知名学校。

我也坚信,为了我们的希望,为了我们乐于奋斗的事业,担子再重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休息再少一点,身体再健康一点,努力开拓,阔步前进。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谢谢大家!

2017年12月5日星期二创稿

赵传立

第五篇: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哈佛大学的正式注册名称为: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总地址是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哈佛大学是全美第一所大学(第二所是威廉玛丽学院,第三所是耶鲁大学)。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大量的革命先驱都出自于哈佛的门下。哈佛大学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这里先后诞生了八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得主。其商学院案例教学盛名远播。这里也培养了缔造了微软、IBM、Facebook等一个个商业奇迹的人。

哈佛大学位于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剑桥城,建于1636年,是全美第一所学院。美国于1776年建国,比哈佛建校要晚近140年。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出来以后,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1780年,即美国建国后的第四年,已经有了140多年历史的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的建立是由于当时的英国殖民者想在美国的土地上建一座大学,正因为哈佛大学的建立者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哈佛大学所在的城市也就被命名为剑桥城。其实原来这所大学的名字叫做“剑桥学院”,哈佛校园

哈佛大学现在的名字来源于1638年一位名叫约翰·哈佛的学院院长,这位院长去世时,将自己积蓄的一半和400本图书(在1638年,对于一所创建仅两年、第一届只有学生9位的学校,这可不是小数目)捐赠给这所大学。后来经过议院的投票,决定将这所大学命名为哈佛大学。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哈佛大学,有一尊哈佛先生的塑像,这个雕像虽然标注着哈佛先生的名字,但雕刻的并不是哈佛先生本人。由于哈佛先生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像资料,当后人计划修建这样一尊雕塑时也就没有了模板,只能在当时的哈佛大学里找到一位比较帅的学生作为雕刻的模特,顶替哈佛先生。由于影像资料的欠缺,用比较帅的学生来代替原人作为雕刻的模特,这种情况在美国大学中并不少见。

哈佛大学的正式注册名称为:The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他是一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剑桥城的私立大学,同时是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1636年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立案成立,迄今已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也是北美第一间和最古老的法人机构(Corporation)。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是与之齐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这也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一流大学的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学校。哈佛大学在英语语种授课的大学的排名尤其突出。另外,哈佛也是全世界生产最多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得主的大学。

John Harvard铜像

哈佛最初称为“新学院”或“新市民学院”,该机构在1639年3月13日以一名毕业于英格兰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年轻的牧师约翰·哈佛之名,命名为哈佛学院,因为他捐赠了779英镑(按每年6%、每12年翻倍的增长率计算,到2011年共翻番31次,相当于至少增长11亿倍)以及400本书籍(这是他的一半财产)。哈佛大学作为一个“大学”,目前最早的文献指出是在麻州新宪法颁布的1780年所实现的。

在40岁担任哈佛大学校长(1869年至1909年)的Charles William Eliot从根本上使哈佛蜕变为现代美国的研究型大学。Eliot的改革措施包括选修课程,小班授课,以及入学考试,此一“哈佛模式”影响了美国国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政策。此外,Eliot还负责出版了现在著名的“哈佛经典”,从多个学科收集“伟大的书”。他的名字在1926年逝世后,已和“哈佛”共同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普遍愿景的同义词。

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藏书超过1500万册,这是美国最大的学术图书馆,规模约莫为全球第五(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另外,它拥有非营利组织以外最大的财政捐赠,迄2008年已达378亿美元。

哈佛大学前身为剑桥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像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每年拨款400英镑(对应于当时经济情况)。由于创始人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1638年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9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教育学院成立于192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哈佛历任校长坚持3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中立(这三个原则英文词第一个字母均是A)。

文章来http://www.xiexiebang.com/north-america-america-education-7262/ pqxszd

下载潘石捐款哈佛大学(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潘石捐款哈佛大学(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流学府之一,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隔查尔斯河与波士顿相望。哈佛大学有两所学院招收本科生,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它......

    潘石屹:给自己清零

    人活到了三四十岁之后,头脑中一定会有各种世俗的看法、固有的观念,有各种各样的污染。正是这种污染使我们的生命不再年轻,让我们丧失了许多的创造力和生命的生机。人们开始担心......

    《搭石》潘冬梅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1课 《搭石》教学设计 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 潘冬梅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

    为石确同学捐款[五篇材料]

    关于解决石确同学医疗费用的 报 告 措勤县人民政府: 措勤县完小六年级(2)班石确同学,2011年4月份开始生病,学校和班主任经常把她送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就诊,但是,病情没有好转,于2011年......

    石院学校举行爱心捐款仪式

    石院学校举行爱心捐款仪式 石院九年制学校陈贵华 陈真强,石院九年制学校二年级(2)班学生,一个朴实、天真、活泼的儿童。然而于2012年12月患病住进了医院。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

    潘石屹三个故事[小编推荐]

    商界导读:“今天,信息已经足够畅通,没有什么我知道而你们不知道的事情。”这话只讲对了一半,因为,对于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悟是不一样的,而使我们受益良多的,往往是人家的感悟,而......

    潘石屹的成功故事案例

    潘石屹的成功故事案例 今天这篇文章我强烈推荐大家一定要去看看,讲得非常有道理而且落地的故事案例,讲述的是潘石屹与和他一起南下打工的李勇两个几乎同出身共命运的人在为人......

    潘石屹名言33则(共5则)

    1、诚实对一个人来说,是他一切美德和能力的基础,如果失去了诚实,将失去一切。——潘石屹2、我是一个信任别人的人,并且相信社会在发展,会越来越好。即使现在我们有很多问题,相信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