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000字中期汇报材料
《小学生语文积累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汇报材料
一、课题研究概述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它明确规定了背诵篇目和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要求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学会思考,学会读书。语文积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省内外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目前,许多学校纷纷把“小学语文积累”作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这些学校在小学语文积累方面的主要做法是: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积累的主渠道,探索出“自主阅读,自我积累,”的教学模式,将语言文字内化;有的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实践活动,通过“班级读书会”、“师生共读一本书”等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累兴趣;有的学校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分类积累等。
近几年,语文教育界重视积累的人越来越多,但认识中的模糊、偏颇也很多。怎样加强对积累的内在机制、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使语文积累的视野过于狭隘,这是老话题,又是新话题。因此本课题组从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的需要出发,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扩大积累量的平台,让他们在古今中外名家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中陶冶情操,吸取精华,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生活中,在交流中,在各个方面中学会积累。
二、为什么要研究 1.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广读书、丰富语言积累,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积累,从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和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需要。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语文书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课外、校外资源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给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积累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语文素养的环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3.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语言积累”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积累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
三、怎样实施的研究及研究的效果
加强宣传与引导,转变教师与家长的观念,提高认识。
1、观念支配行动,态度决定高度。在推进课题开展的进程中,促进老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语文观、质量观、人才观,提高对孩子读书意义的认识是关键,是本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提高了家长的认识。
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积累习惯,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至关重要。为了让家长明白语文积累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帮助,我们采用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发展观,引导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语文积累,为孩子语文积累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开辟绿色通道,并尽可能地提供正确的指导。我们的做法有: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语文积累的好处,让家长懂得语文积累就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良好的语文积累习惯是提高孩子成绩的基础,是孩子成长的支柱,(2)走访学生家庭,帮助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安宁的读书环境。
(3)请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了解班级中优秀学生的语文积累水平,用优秀学生现身说法,改变家长传统落后的成才观。
(4)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通过亲子共读,评选优秀读书心得等活动的开展,引导家长参与语文积累,为孩子树立了读书的榜样。
3、参与课题的教师收集有关方面内容,利用早自习写在黑板上,学生到校后首先完成每天或每周需要积累的知识内容。成语每天积累一两个,根据学生情况确定;古诗每周至少两首;好词佳句、名人警句每两天一个等,每周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抽查,或课前学生背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要把积累的内容写在积累本上。以便今后的查找。
4.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收集。比如语文课中的优美句子,精彩的段落,成语、故事,课堂中教师提出来,让学生课后写在本上。教师引导学生拓展课堂内容,学生有了预习的习惯,学生积累的知识更加丰富了。5.指导培养学生自己平时收集积累的习惯及方法。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遇到需要的内容及时摘抄下来,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只要你认为好的,可以有利用价值的都可以积累。语文课前让一至两名同学读自己课外积累的内容,全体同学共同欣赏,老师觉得非常好可以课后让全班同学都抄写在积累本上。同时教给学生掌握积累方法,如:背诵法、摘抄法、剪贴法等,同时不能写下来就没事了,要多识记,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以运用,可以通过写作、交流、手抄报、读书笔记等方法加以运用。
学生初步养成了语文积累学习的习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1.下一阶段我们准备利用学校的小主人课堂活动时间让班主任结合班级特色与小课题开展相关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积累习惯的培养与落实。通过语文积累指导,真正把学生引入语文积累的殿堂。各班级根据学生实际语文积累水平,年龄特点,兴趣要求,选择不同的内容,创造自己的语文积累活动课课型。比如,内容有:读讲成语故事,赏美文,说名著,演讲比赛,网络读书,诗词朗诵会等等。
2.还要利用学生积累成果展示,激发学生课外语文积累兴趣。小学生课外语文积累,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许,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语文积累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是激发学生课外语文积累兴趣的又一重要举措。如:剪贴展览。教师指导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让学生在同学们的赞许声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摘抄展览,教师指导学生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每次成果展示,都会给学生平添无穷的兴趣。3.最终强化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对积累的自我需要和价值体验。对于积累多,书写工整美观的学生,对于在每学期开展的成语故事、成语接龙、古诗背诵等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积累兴趣,促进积累习惯的养成。对于为本课题研究做出积极贡献的班主任给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第二篇:中期汇报材料
“关于农远资源与农村中学理化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的
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2012年3月,我课题组成员针对我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中学理化实验教学情况,决定对理化实验的教学进行改革,把农远资源与农村中学理化实验教学充分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弥补农村中学理化实验仪器严重缺乏的不足。我们查阅了国内大量的相关资料文献,觉得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把农远资源充分应用于理化实验课堂教学已经势在必行,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各种策略与方法,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提高服务,为新课程改革和师生的发展服务。
开题时,有关领导就本课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课题定位不准确;二是就国内外现状的评述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研究计划还需细化。针对此问题,我课题组成员集中进行了反思,并对相关意见进行了汇总,认为:论证组给出的意见符合实际,指出了本课题的问题所在,我们作了部分调整,并把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内容进行了细化。具体如下:
一是有关领导指出课题定位不准确,主要指是因为农远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不清,为此,我们修改了课题,后修改为关于农远资源与农村中学理化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
二、是研究计划还需细化。为此,我们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特点,把研究内容定位于理化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理化实验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
三、实验课要计划有效地开展。开展有效的实验课教学,梳理问题,调整策略每学期各学科组,以探究的问题为切入点,上好实验课,要求听课教师填写评议表和评议记录,将定性、定量评价的意见反馈给上课教师,教师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学期课题组实验教师都至少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各子课题组观摩研讨,开展论坛,梳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干扰变量,调整实验方法,作好数据整理一方面使课题组教师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另一方面也使其他教师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前期课题组论证,我们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并且按照研究计划,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是课题的实验阶段,现在我们已完成制定课题方案计划、研讨课题开展的方式和方法、开展问卷调查。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具体有:(1)提高了学生探究绩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快乐学习。通过实验,我们切实感觉到,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自主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前所未有的转变,绩效的提高带来的是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减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建构的新型教学策略,优化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结构,在提高学生探究绩效的同时,培养学生了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协作、体验创造的乐趣,开发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通过实验研究,提高了一大批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科研能力。教师的现代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更新。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提高自身涵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注重最为基本的教材知识体系的把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基本点的处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外,还侧重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探究绩效的方法、策略。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尤其注重提高探究绩效的方法的指导,思维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理化学科的教师的课堂实验教学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师不断学习,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把农远资源更好更快更有效地应用于课堂。另外,理化教师同时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和策略,能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梳理成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升华为教学艺术,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探究绩效的提高,带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两年来,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我校理化教师,尤其是年轻理化教师的教学实际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我校课题组在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同时,对下一阶段研究工作又进行了安排,具体如下: 主要通过课题组分组与集中实验(包括实验观摩、研讨论坛、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研讨交流,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制作和应用电子教案、题库、构建学科主题知识库,做好日常研究资料(包括文字的、实验课课件、视频)的积累、整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研讨会,加强子课题之间的交流学习,取得中期成果,撰写报告,迎接阶段评估。同时开展评价、论证活动,进行“关于农远资源与农村中学理化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的完善、验证、推广等工作,形成“关于农远资源与农村中学理化实验教学整合的研究”的研究报告,总结实验经验,汇总实验报告,形成成果文集,迎接市县课题领导组验收。
课题研究中期 汇报材料
涧沟中心校课题研究组
2011.3
第三篇:中期汇报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评审会,我来自临清市唐园镇中心小学,我校申报的课题是《“肘捶拳法”在⼩学的传承教育研究》。
接下来,我准备从背景介绍、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下一步工作计划四个方面来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第一方面,背景介绍
肘捶,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之一,起源并发扬于临清市唐园镇瑶坡村,这是创始人张东槐,瑶坡村人,肘捶主要有十趟捶、四季捶、八方捶等。其中以两通作为基本功练习,习练者皆可根据自身学识、条件去揣摩其中奥妙,达到健体、防身、修身的统一。其体系的形成与定型约在1874年前后,正处于中华武术的高度成熟期,起点高、立意准、招法切、易操作、重实用,是传统武术理论和技法的完美结合。2011年,肘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坡村属于我校辖区,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校深感责任重大。而肘捶拳法其招式凌厉,将太极消长、五行生克之法运用于拳术之中,十分适合低年龄段的孩子学习。
第二方面,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正式开题之后,课题组成员积极与临清肘捶协会会长张保军先生进行沟通,探讨合适可行的教学方法,制定学生能够接受、易于掌握的动作。并将瑶坡村肘捶展览馆定为我校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之一,不急于开始对武术动作的教学,而是先让学生认识武术、了解肘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肘捶的来源以及它的历史。让学生知道武术是行侠仗义的正义缩影,而不是恶霸欺凌。
为更好开展此项工作,我校召开肘捶课程研讨会,决定将肘捶课程定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总课表统一安排,加大对艺体教师的培训,动员全体体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同时聘请张保军教练担任肘锤课程教学组长。将肘捶以年级为单位开设课时,2019学年第二学期安排四年级每周一课时,2020学年起各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初步制定肘捶教材,涵盖肘捶起源、发展、礼仪、招式等方面,让学生更加快速、深入的了解肘捶。
在教学中,每位教师积极设计、实施教学方案,根据教学实际,详细记录教学效果并及时反馈、反思,与专家组成员积极交流、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高教研水平。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率先示范,并手把手教学,学生再自练自评,通过自我对比,寻找差异,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同时加入了攻防技击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每个动作的内涵和意义,促进他们对肘捶的了解。
通过系统的练习,我校部分学生已经可以上台表演,去展示肘捶、展示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
第三方面,存在的困难
1、作为一线乡村教师,接触最新教研成果和方法的机会较少,在课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
2、学校武术教师资源紧缺,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教学研讨有一定的狭隘性,缺乏专业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缺乏更加系统性。
3、相关研究材料仍需要充实,比如缺少视频资料、书面教材不够完善等,同时这些资料的课程资源化仍需要一些系统的梳理。
4、学校经费紧张,无法很好的满足教师外出学习、学生登台表演的需求,在肘捶推广方面有一定困难。
第四方面,下一步工作计划
1、首先把前期研究的相关资料做一个汇总,结合专家组成员对目前课题研究的现状做一个客观、公正的分析。
2、加强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要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与计划,进一步明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研究内容,明确每阶段的研究工作重点,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3、继续积极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并保证课题沿着科学的方向进行,以使实验出成果,积经验,利推广。
4、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鼓励教师深入课堂进行观察研究,积累经验,勤于反思,撰写教案、案例和论文,加强反思,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中期汇报推进情况
2012年校本课程课题中期工作汇报
北京市团结湖第三中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纵深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希望通过课程的实施能:给教师一个专业成长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才华展示的空间;给社会一份参与教育的理由;给学校一个寻求特色的路标。
经历一年的摸索,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已逐渐步入了正常的运行轨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情况:
(一)前期工作
1、加强组织机构管理
⑴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校长挂帅的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王红梅(校长),主要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副组长由学校中层领导宋国荣和刘海涛老师担任。
工作小组组长:宋国荣(初中部主管)、刘海涛(教学主任)、荣丽(教学副主任);组员:张云。主要职责: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对校本课程方案进行审核与指导、负责师资培训、业务指导和评估,落实课程开设的具体内容、组织校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加强对课程开设过程中的监控、定期检查,定期开展总结、交流与研讨。
⑵制定完善纲要:
上学期,校本课程工作小组提前制定好课程实施方案和计划《 团结湖三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施方案 》。对教师上缴纲要进行逐一分析、点评,对纲要描述不细致的科目,进行诊断分析,并修改。
2、调查在前,稳步推进,确定思路。
在课题研究初期,没有很好的完善思路,没有形成从上至下的课程设置体系.鉴于此种情况,在今年暑假,领导小组商讨课程设立主线,确定课程内容.⑴确立一个中心: 人文素养的培养
课程内容包括: 日语初级入门﹑简单韩国语﹑英语原版读听﹑军事理论科技﹑篮球裁判﹑健美操艺术﹑武术﹑声乐合唱团
⑵建立一个基础:动手能力的提升
课程内容包括:电子科技制作﹑摄影技术开发﹑十字绣艺﹑软陶制作﹑手工编织
⑶明确一个原则:思维开发的搭建
课程内容包括:表演艺术﹑朗诵与配音﹑数学手持技术
(二)近期工作
1、加强课程管理,完成常态跟踪。
⑴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管理。
①定期组织课程实施专题工作会议。
②请专家对教师的教材教法进行专题培训。
③组织校本课程教师外出学习,做好经验交流的工作。
④教学干部定期检查校本课程教师教案,并每周深入课堂,深入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必要的业务调研和技术指导。
⑵把好开学第一关
开学第一次授课,为了确保授课的有序性,校本课程工作小组三位教师提前两周收了任课教师的教案,同时下到各个班级检查学生上课情况。
⑶常规课堂,做好推门听课
当课程基本进入常态化后,我们需要的就是质量的保证,为了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对课堂进行随机监控。对老师的授课进行推门听课,了解老师上课的状态及学生的表现。
⑷培训教师做好档案搜集
培训老师们做好课程档案的管理。学校组织任课教师学期初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学期末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要求撰写专题经验总结、案例或论文。
2、完善评价,逐步改进。⑴对学生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为主。从参与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掌握知识(技能)情况、知识(技能)迁移的创造性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三个评价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等级与描述性评价多角度对学生给予相对公平的鼓励性评价。
⑵对教师的评价
从教育部分、教学过程、教学成果三个角度由学生来给教师评分。每月由学生评分一次,然后由工作小组组长根据所评分数,分析每个任课教师的优势和不足,然后与教师反馈交流。
⑶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文化知识的主渠道。
二、实验效果
㈠实现了校本课程常态化
到目前为止,我校初
一、初二每周四下午16:45-17:45一个小时的活动,学校配有专职教师13人,另有外聘专家7人.㈡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1、确立一个中心: 人文素养的培养.① 现在的学生很想了解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在北京这个国际化的城市里面.通过语言类的学习,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这个世界,有效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并且让学生在其中找到了自信.我们也举办了很多的活动.例如:中外交流活动,我们请到了美国朋友jonh,观看了学生准备的小话剧等节目,并且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韩国文化交流活动上,我们请到了韩国朋友,与学生们一起做紫菜包饭,共同感受中韩文化。
② 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也提高了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和审 美能力。学生接触到了各种形式,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实践的过程中领略到了课程的魅力。例如:健美操表演课,学生通过排练,在新年联欢会上做精彩的演出。武术课,在朝阳区庆祝教师节活动上,学生们做了精彩的表演,很多学生在各大比赛中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声乐合唱团的学生们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微笑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2、建立一个基础:动手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和实践能力。我们举办 了“我心中最喜爱的手工作品”的评选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投票,评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作品,展出的作品“十字绣”、“软陶”、“串珠”、“网花”。摄影小组以环保为主题进入社区进行宣传,与社区的居民共同交流环保小常识。
3、明确一个原则:思维开发的搭建.丰富学生的思维,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利于 想象的空间,通过动手让想象与现实相结合,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中来。数学手持技术是我校的一项区级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李海英老师已经有一篇论文获得了奖项并根据此课题上了一节研究课。另外两名学生所撰写的论文也获得了奖项。得到了专家的关注,特意来到我们学校与学生及教师进行了成果汇报与交流。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进行。教师通过“自学”,“专题讲座”,“专家指导”,“课题研讨”等形式开展的校本培训。校外,领导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把先进的理念带回来进行尝试。通过理论培训、观摩学习、课堂实践等提高了教师教科研的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验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执行者,更是开发者和研究者。㈣形成了学校的特色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挖掘学校办学资源,已经形成了我校的特色,并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
三、困惑与设想
(一)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与困惑。
1、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现象。如校本课程究竟与国家课程在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思路上有什么异同,校本课程究竟要讲到什么程度才是合适状态。
2、教师的教学功力参差不齐,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
3、经费不足,比如摄影艺术的课程没有办法给学生提供相机,让学生亲手实践。
4、如何能够更好的考核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得到的收获。(二)下步设想。
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的探索与研究,产生更大的辐射作用。
2、通过向兄弟校学习,多开发一些离课本远一点的课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3、在学期末开展成果展示答辩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尽力挖掘校内资源,让更多有能力的老师多开发一些学生喜欢的课程,并能成为精品课程.总之,在校领导的重视下,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面注重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空间,强调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体创造性的过程,更为学校发展有特色,教师发展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我们也会在以后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使校本课程更有学校特色。
2012-12-14
第五篇:科研课题中期汇报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许昌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科研课题中期汇报
《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课题名称: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 开题时间:2014年10月31日 开题地点:许昌市第二中学
立项部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立项时间:2014年10月 专题进展情况:
(开题后的主要专题研究活动,是否出现与专题研究方案不一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下一步计划,专题研究阶段性小结或成果)
一.开题后的主要专题研究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由段长彦、李文龙、赵凯峰、张建树等组成实验课题小组。为保证课题研究能在科学有序的工作状态下顺利开展,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管理细则。做到了一下几点:
(1)坚持集体教研,探索新教材每一章节的使用方式,并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的状况;(2)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3)准时参加每月两次的课题小组学习活动。
(4)课题工作组在期中、期末分别进行一次初评和总评,及时交流。
(5)每月上一节实验汇报课,写一份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做到边实践边学习边总结。
2、积极探索生物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是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融会点。在生物新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每位教师都真正感受到了生物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和跳动的脉搏,这无疑是生命科学与现代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通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总结,我们深深感到,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1)教学理念的更新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生物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取高分,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成功的教学。事实上,教师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知识只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种载体。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大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例如,新教材中补充了大量生物学家探究生物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孟德尔、达尔文、沃森、克里克等不懈探索真理的精神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大量的“课外读”和“研究性学习”,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这些内容都不是考试的重点,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生物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尽快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2)工作重心的转移
过去,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学习,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兴趣等方面不太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学的内容、方法、进程都由教师制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对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感到厌烦和无奈。而新教材新理念强调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影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激励和鼓舞。而要适应这一转变,即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对此我们课题组教师工作重心也应作相应的转移,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教师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调查当地的郊区农田、护城河水系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分布、相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情况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开展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搜集资料等工作,了解和总结两大生态系统的特点,对于如何使生态系统更和谐地发展,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通过板报或报告会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交流,这样就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第二,教师努力创建一个富有接纳性、支持性的宽松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探索真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给予他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第三,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可以通过语言、情感的表达而发散,使学生逐渐产生共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教师工作重心的转移有力的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3)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师在以往教学中往往倾向于采用“结构化”“封闭式”的教学模式,甚至完全在教师的监督和控制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新课程标准下,课题组教师则更多地采用“非结构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课堂设计的空间变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更加频繁,教师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气氛活跃,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如研究性学习、探究性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强,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教师预先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应变自如,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是传统教学模式完全做不到的。
当然,我们也并未完全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继承和发扬了它的许多成功和优秀的方面,因此,我们对新教材的利用是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实现了新的教学模式,并大胆尝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适应了时代快速发展的趋势。
(4)对学生评价的转变
对于学生的评价,以前只重结果,特别是学习成绩,往往用成绩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而不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而新教学理念在学生的评价方面力求体现多元性,考试成绩只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已,现在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平时的实验能力,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以及以前被忽视的平时成绩等,这些都是评价学生的重要方面。因此实践中,我们的评价方式以正面鼓励和表扬为主,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能容纳学生中出现的不同见解,甚至错误的观点,使学生敢于大胆创新;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我们的评价目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5)教学策略的优化
1、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策略 3.1.1 自主取舍,筛选最有价值的信息
面对大量杂乱无序的信息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相关内容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学会根据学习目的判断信息的价值,进行筛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不予考虑,从丰富多样的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的信息,并有条理地整理出来。3.1.2 深层加工,自我感悟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意义建构的一个过程,学习需要依靠学生个人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学生的自我感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处理信息不单单是取舍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掌握的信息,从更新的角度、更深的层次进行加工处理,对信息反复进行分类、验证,加工处理,再分析、再综合,形成自己的观点,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1.3 内化信息,交流展示
信息的内化是检验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最好体现,让学生内化信息,能充分地将教材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学生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后,要学会交流、分享和评价信息。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交流,学生需要深入加工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更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老师要做的是进行方法的指导,适时向他们传授整理资料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归纳、比较、分析和判断,给学生留足空间,给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有效利用整理好的信息资料,简单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传递给他人。他们学思并用,不断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重组,学习的积极性会持续高涨,创新精神大大增强。
3.2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教师讲课分析,学生听课思考的目标,师生密切配合,减少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局限在课堂内,因此,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有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以及训练和复习的习惯等,并努力使其规范化。
自我调控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它建立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经常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他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可以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补救、自我强化,那么他们的学习自然就成了一种自主学习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帮助和引导,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如何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3.3 学法指导的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要使学生先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领悟方法,学会学习。只有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效应,必须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予以针对性的精心指导,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课堂教学过程既传授知识又成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过程。
由于学生的智力条件不同,基础情况不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始终在不断变换,不断促进,其方法也在互相选择。因而选择的学习方法和教学要求就有所区别,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囿于呆板的固定程式中。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主体性特点,将外在客观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主体要求上来,适应课堂教学的认知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益。3.4 激发学习兴趣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接受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3.4.1 联系学生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与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信息都可以成为我们与生物课堂教学联系的背景线索,如一个图片、一段故事、一个俗语、一则广告、一句诗词等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让学生领略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的奥妙;“中老年人缺乏钙、铁、锌、硒……”的广告词,可以让学生知道无机盐对人体的作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以让学生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博引情景使课堂内容贴近现实生活,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学生会从中发现与课堂教学相关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进入问题情景进行思考、讨论、分析、归纳等活动,这正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景,尤其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自然界中水往低处流,可为什么在植物体内水却往高处流?”“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一谜语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各指什么?它们是由什么发育来的?等等,都是很好的问题情景。
3.4.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在学习中表现为我能学。在一些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满堂”,低估和漠视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了从教到学的完全依赖性。课堂教学中,独立学习表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要通过多种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造机会让学生产生独立学习的欲望,如课前预习,课堂中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知识以及进行实验操作等。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学生才会敢试一试,才会觉得我能行。
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学习完“生物与环境”一章后,某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他给了一幅生活在南极冰川的企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片,想一想它给了你有关生物与环境方面的哪些启示,请在笔记本中写出来。几分钟思考后,同学们写出了各自的想法:“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温度”,“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保护好环境,才有利于生物的生存”……。老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所写的内容。借着学生们都想表现一下自己的这股劲,也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应用知识,教师又进行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生物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对这一章的复习和巩固,最后要求同学们将本章知识进行系统归纳。以往的复习都是教师领着学生归纳、总结、练习应用,通过这样的复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而且还与生活现象相结合,让学生看到了学完这一章后自己的进步和收获,也让学生感到“我能学”。利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是创造自主学习条件的方法之一。
3.4.3 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中表现为我要学,其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许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不重视,学生学习非常被动,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创造性地用好教材的各种栏目,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新修订的人教版生物教科书在内容结构体系的安排、学习栏目的设置、各类探究活动的可操作性、重要概念的阐明、练习题的多样化等方面,都面目一新。在每节起始的“想一想,议一议”栏目,都安排一定的情境和问题,有文有图,引导学生进入积极学习、探究的状态。“想一想,议一议”呈现形式多样,不仅是为了不单调,还是为了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时应重视它、用好它,充分发挥它的多重教育功能。教 学中还可创设更好的“想一想,议一议”,不限于节的开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恰当时机,都可以使用创设情境、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
3.5 阅读教材的策略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自主学习方式,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善于阅读,有的学生只是死记硬背,有的学生甚至看不懂教材。因此,教师必须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3.5.1 阅读时间的选择
课前读:教师认真编写导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编写导学案,应注意几方面:①认真分析课标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教学建议。②理解教材的框架体系,理解概念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审视教学内容和教与学间的矛盾,审视教学内容的教学价值。③分析学生学习群体状态,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④“导学”要有针对性、目标性,提纲内容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问题应由浅到深,步步深入,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渐进性。学生针对导学案中的阅读提纲,带着问题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和预习提纲,能抓住重点,针对性强,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课内读:教师在课内结合教学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以收获知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加深理解本节教材的知识要点和重要概念;加强与前面已经学习章节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出自己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阅读方式上既可以在讲授某一问题后指导阅读教材,以巩固该知识点;也可以在一节课新知识教学结束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让学生熟记重点知识和质疑。指导学生精读时动笔作笔记,作记录,使学生眼到、手到、心到,有利益提高阅读效果。
课后读:课后阅读的主要目的对所获信息进一步整理、加工和同化。3.5.2 阅读内容的处理
概念原理重点读:新修订的生物课标在内容标准的每一个主题起始时,都列出了本主题要求教师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10个主题共50条重要概念,并在教学建议中详述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教学中要加强研究,探索科学概念教学的规律性,厘清生物学事实和生物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既要提供学生生物学事实,又要引导、促进学生的思维,构建生物学概念。应关注重要概念的理解,而不是背诵。对重要概念进行剖析,或揭示它与相关事实、过程、关联概念的关系,运用图解的方式,可能有助于理解。如概念图、过程图、比较图等等,学生如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更能体现其理解水平。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要指导学生将分散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通过反复阅读,一方面使学生得到生物学语言训练。另一方面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更准确、更完全,不至于顾此失彼,断章取义。
图表文字对应读:生物教科书中有许多插图和图表等,把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条理化。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参照插图和图表,与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对应起来。通过对应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文字内容,增加记忆的深刻性。学生在遇到文字内容时,脑子里马上呈现出图形,遇到填图题更容易填注。要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阅读教材,亲自动手边画边读,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例如:学习心脏形态结构时,只要会画心脏结构示图,右心房、肺动脉、瓣膜等与此有关的术语就非常容易记忆,同时稍加比较就能将鱼类的心脏、两栖类动物的心脏、爬行类动物的心脏、鸟类的心脏结构区别开。随之也掌握了动物心脏的进化历程、循环路线、血液类型、运氧的效率等相关知识。
易混内容对比读:对比阅读是记忆易混知识和相关知识的有效方法。生物学教材中有很多形式相似而本质不同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这些名词概念,把它们区别开来,应要求学生对这类内容反复对比阅读,分别找准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准确把握对比记忆。例如: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要弄清它们的原料、产物和过程等。基因与基因型,显性基因与显性性状,隐性基因与隐性性状,原尿与终尿,三种血细胞,动脉血与静脉血,神经与神经纤维,等等,都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为正确区分这些概念,要求学生一定要对照定义对比阅读。通过对比阅读能够加深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深化理解。例如:学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后,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对比,学生学起来就得心应手,记忆牢固。3.5.3 阅读方法的指导
为了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应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并加强阅读效果的检测。
方法指导:①标:把教材中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用不同符号标出,用以表示出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能抓住重点。②想:读完之后,要掩卷而思,通过阅读是否掌握了相关内容?理解是否准确?还存在哪些问题?
效果检测:可以通过阅读检测题加以检测,阅读检测题既是对阅读效果的检测,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管理,通过完成阅读检测题,学生逐渐学会找出核心问题,抓住知识重点。教师在编写阅读检测题时也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在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发展和科学观念的建立等方面逐步提高[5]。
3.6 小组交流的策略
学生在阅读教材及实验探究之后,都会存在大量问题,有强烈的交流愿望,此时搭建小组交流平台,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表达各自的意见,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更放松,更愿意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相互交流使他们能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表独到见解的勇气。①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及时了解他们的思维状况和学习情况,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启发。学生能自己议论明白的,教师就不必讲解了,学生给学生讲解更利于学生的接受,此时教师最好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只扮演评判员的角色就可以了。②实验探究过程中,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流程的研讨、操作分工、对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实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通过小组成员之间协商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观察、分析,而且学会了合作、分享,逐渐领悟到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教师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我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但整体上看,数学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这也将会成为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为了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要继续组织和深化读书学习活动,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促进教师自我研修,不断提高,同时要以学校目前的骨干教师为龙头,以点带面,使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孜孜以求的自觉追求。
2、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课题组研究积累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加以整合,相互借鉴,形成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整套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校初中学生的基础差异性较大,两极分化现象始终存在,课题组要重点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关注后20%学生的成绩,寻求促进不同基础、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3、尚未真正形成一套不仅行之有效而且可以推广的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较好地规范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较为固定的学习行为,从而保证我们的教学效果。虽然我们的老师在以前的教学中都有自己惯用的一套东西,其中相当多也是历年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但是这些自发形成的教学经验总是和个人的特质结合很紧密,终究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推广和应用。有的教学经验缺乏严密的思考,难以得到理论的援助。
综上所述,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深深感到了新教材和理念处处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教师在调整角色,转变思想观念,转移工作重心,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更新学生评价标准,成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的同时,已积累了一定量的心得体会和工作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下一步计划:
今后除继续进行上一阶段的各项活动外,下一阶段将增加如下活动。
1、组织课题成员学习新课改理念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
再进一步学习新课改理念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较强对一些先进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的学习,如读魏书生的教育教学书籍,读李镇西的成长笔记,读更多大家的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以使课题成员在学习中真正有所收获。有许多理论性的问题、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课堂教学指导与评价等光靠本校教师的力量是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的,我们拟聘请教育专家来学校进行现场指导,或寻求更多的外出机会学访,获得外校教师使用新教材的经验、心得及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查找自身的不足,充实与更新自己的理念,开拓思路,不断进取。
2、加强集体教研,开展每周一案例的活动。
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教训,写成教学案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每周开展对一个教学案例集体探讨、学习和总结活动。
3、大胆进行课堂改革。
根据新课标及所学教学理论,课题组成员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争取在所在学校中率先起到课堂改革引领者的作用。并在课题结束前形成有一定分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4、举办一些适合本学科的特色研究活动,并在每学期结束对活动情况进行评比。
四、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论文和示范观摩课):
1、《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段长彦(许昌市普通教育教研室)
2、3、《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
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