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寿光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寿光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城乡一体均衡寿光”这一目标,坚定发展信念,明确发展方向,创新工作方法,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1-7月份,全市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同比增长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财政总收入33.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位居潍坊市县(市、区)首位,全省第5位。
一、立足当前,积极作为,前期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科学投入,转调方向,工业经济提速增效。以“高端、高质、高效”和“低碳、循环、绿色”为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投量、优化投向、提高投效,工业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晨鸣纸品、凯马汽车、东方宏业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动工建设,新开工过亿元工业项目201个,完成工业投入106亿元,同比增长36%。成立了78个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推进指挥部,在土地、资金等方面重点倾斜,优先满足重点项目需求。技术创新日益凸显,市财政出资2000万元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我市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潍坊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个、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成功申报省重点创新项目5个。1—7月份,累计完成技改投入85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0%。资本运作成效显著,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4.2亿元;今年6月份,博润实业公 1 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一期募资4000万美元;成功发行全国第一批涉农类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5亿元。目前,全市上市企业达到6家、股票8支,累计从资本市场融资150多亿元。节能减排扎实有效,对13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重点监控,整治重点企业620家,关停企业94家,停产治理55家,限期整改471家;开工建设了3项节能重点工程,6家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认定,全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3家,4家企业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11%,我市被评为省循环经济示范市。
二是适度超前,城乡联动,城镇建设加快推进。突出生态、文化、现代特色,坚持建设精品化、管理高效化、城乡一体化、资源节约化取向,全面推进城乡建设工作。城镇建设上档升级,全面推进城市“七大片区”建设,完成城建投入42.33亿元,开工城建重点项目130项,建成及在建高层建筑216栋,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71亿元,施工面积255万平方米。抓好数字城建及12319城建服务热线系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小城镇建设全面提升,按照“小城市”的标准,全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和旧村改造步伐,完成投资8.3亿元,建设公寓楼356栋,新建、续建农村社区35个。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坚持基础设施向小城镇延伸,扎实开展城乡供水、环卫、交通、污水处理及社区服务一体化工程,全市建成、在建及拟建污水处理厂15座,开工建设了14座垃圾中转站,123个村庄购置了垃圾桶或建 2 设了标准垃圾房。
三是高端定位,加快膨胀,农业发展优势彰显。立足蔬菜产业优势,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生产基地化,工厂化育苗基地发展到100多家,年培育种苗6亿株以上;新建有机蔬菜、种苗基地38个、畜牧示范园区31个,大西环生态农业走廊和寿北海水蔬菜示范基地项目顺利启动。经营品牌化,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已认定“三品”基地68万亩、农产品412个,打造了“乐义”蔬菜、“王婆”香瓜等十几个知名商标。桂河芹菜和寿光独根红韭菜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0多家公司的“三品”蔬菜进驻青岛、济南、北京等大中城市的260多家超市。产业高端化,建立了蔬菜示范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了蔬菜研究院,成功培育出4个甜瓜品种,2个丝瓜品种和2个辣椒品种。推广了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30多种种植新模式。农业先进技术和高科技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5%和98%。流通现代化,围绕日交易量1200多万公斤的农产品物流园,配套建设了“十大蔬菜专业市场”。依托9家较大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已建立起了135家农资经营连锁店,全市农资经营网点达到900多家。2009年,蔬菜网上电子交易市场完成交易额330亿元。
四是挖掘潜力,突出特色,第三产业亮点纷呈。以建设三产强市、旅游重市为目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第三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1-7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 3 元,同比增长19%。做大现代物流业,农产品物流园、渤海物流园、临港物流园、晨鸣物流园和国际商贸城“四园一城”加快推进,其中农产品物流园一期建成投用。做强现代商贸业,丽都广场、缤纷五洲等一批大型商业网点主体建筑已完成,全福元百货、中百佳乐家、中百大厦、银座商城、东方誉源等7家商贸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唱响生态旅游业,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菜博会,打造了以乡村民俗游、滨海生态游为只要内容的逍遥游品牌。目前我市拥有4A级景区3处,居潍坊市之首,旅游示范点6处,旅游合作社4家,上半年完成旅游业收入19万元。
五是打造品牌,完善载体,文化产业整体提升。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下功夫,加快文化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大项目带动,全市在建和新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35个,投资5.9亿元的软件园已入驻境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培训机构达75家,服务外包合同总额达300万美元。投资过亿元的千运包装、电影大厦等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完成投入7.1亿元,同比增长535%。实施文化惠民,国内首家蔬菜博物馆,参观人数累计已达10多万人次;投资2000万元的水幕电影已建成开放;以推进文化惠民“五大工程”为重点,文化大院覆盖率已达96%,“农家书屋”已建设700多家,建成农村社区文化中心20多个。创新活动载体,新增省级文明社区2个,潍坊市文明和谐社区4个,全力打造“文依净”公益品牌,王伯祥、崔效杰入围“中国好人榜”,潍坊市典型宣传工作会议 4 在我市召开。文学创作日益繁荣,出版了《纪国演义》、《贾思勰逸史》等6部专著,拍摄完成电影《另类村姑》,启动了电影《王伯祥》、电视剧《从历史走来的寿光》、《贾思勰》等作品的拍摄和创作。
二、把握长远,开拓进取,在新起点上谋求新跨越 一是依托工业,强化发展支撑。找准工作创新点,挖掘发展突破点,推动转型发展。力争到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200亿元,新建35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实施项目带动,重点加强对88个过亿元项目的跟踪调度,调研、筛选一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重点项目,增强我市工业发展后劲。传统行业新型化,改造提升造纸、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行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引进高新技术,拉长产业链条,做好上下游产品,通过加快技术改造、产业重组和布局优化,提速产品“裂变”。新型行业规模化,全力打造以大地盐化、鲁清防水为依托的海洋化工基地,以晨鸣集团为载体的造纸包装基地,以巨能特钢、鲁丽集团为支撑的石油管材基地,以凯马汽车、康跃增压器为主导的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以国华寿光电厂、华能风电为支柱的新能源基地,以临港工业园为平台的船舶制造及临港物流基地等6个500亿级产业基地,提高各类要素的集约利用率,显现集群发展的磁场效应,形成“集群促进转型提速,转型推进集群壮大”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能耗总量,所有 5 新上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都要进行节能评估审核,新上高耗能项目必须实行等量置换制度。鼓励企业循环利用废旧物资,努力提高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化工废渣等工业排放物利用率。加快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建立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坚持名牌战略,加大名牌产品的争创力度,突出放大“晨鸣造纸、联盟化工、巨能特钢”等招牌项目,组织有竞争力的企业参加经贸洽谈会、展销会,鼓励企业用品牌开拓市场,提高产业项目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推进寿北开发,立足寿北地区的土地、资源、基础优势,加快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重点打造先进加工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投资额超过5亿元和过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用地实行等额补助政策。抓好鲁清防水80万吨芳烃、东宝复合管、永通管材等46个过亿元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有明显形象进度。市四大班子、副县级以上单位、市直十大口、各镇街道、特大型企业,必须引进新上一个过2亿元的工业项目,大型企业要新上一个过亿元项目,招商局要完成一个过5亿元项目。破解资金瓶颈,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作用。围绕节能环保、低碳循环、技改投入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强银企合作,充分开展好工业系统银企洽谈会,加快发展壮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提升农业,夯实发展基础。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农业工作重点,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全国农业制高点。以园区建设带动,突出科技、高端、生态、旅游特色,全力加快西外环生态现代农业走廊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高品质蔬菜生产,加快高标准蔬菜园区建设,争取每年新增绿色有机蔬菜面积3万亩以上。加快推进畜牧养殖园区化、规模化,鼓励建设200亩以上的大型园区,争取全年新建标准化畜牧园区60个以上。以高端农业拉动,积极培育自己特有的品牌,靠品质品牌实现农业高利润和农民高增收,真正让“寿光蔬菜”成为高端农产品的代名词。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国家级创业平台建设,加大自主蔬菜品种的培育研发力度,争取每年研发蔬菜新品种4个,新增种苗企业30家以上,三年内形成规模优势,把我市打造为国内知名的蔬菜种苗基地。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积极争创中国名牌和地理标志产品,争取“寿光大鸡”、“寿光大葱”、“浮桥萝卜”3个产品,年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以惠农政策推动,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各项涉农补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推广玉米秸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争取牛肉新增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积极引 7 导农民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农业开发,使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突出城建,搭建发展平台。以中国人居环境奖创建为抓手,强化以人为本、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化水平,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建工程设计建设档次,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大院搞设计,进一步提升设计建设的档次和水平,重点抓好北环路改造、潍高路西段改造、洛兴街东伸、银海路北伸、南环路中段改造等工程建设,确保建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标准,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进一步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用数字化覆盖所有管理工作,大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数字城建”。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力争9月底投入运行。狠抓城市防汛工作,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备勤制度,搞好地下车库、深基坑等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城市安全度汛。提升公用事业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东城、城北、城南热源厂建设、晨鸣热电厂低温循环水改造工程,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开展,协调推进中石油泰青威管线寿光支线、天然气加气母站及“村村通”天然气工程。抓好城北污水厂二期及城西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污水处理费的收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提升小城镇及农村社区建设水平,积极指导各镇街搞好小城镇改造提升,以“镇级市”为建设目标,促进北部中心镇强强联合,抢抓“三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教育、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迅速提升经济实力。8 鼓励建设1000户甚至2000户以上的大型社区,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真正改善群众生产生活。
四是繁荣文化,挖掘发展潜力。发挥我市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努力实现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出台扶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快文化公园、电影大厦、蔬菜部落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产业软件园建设进度,年底实现入驻软件园企业过百家。做强文化、动漫产业,大力支持、鼓励发展附加值高的文化、动漫产业,加快《菜娃传奇》创作,年底实现文化、动漫类企业产值200万元,人员达到200人,组织园区文化、动漫培训200人次,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文艺院团改革进度,发挥国有文化资产运营公司的作用,推进广电有线网络整合。健全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年底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镇街道文化中心全部建成,完成100家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促进文艺创作,完成《寿光近代人物》等图书的编印出版工作;拍摄电影《王伯祥》,全力冲击全国“五个一”工程评选。搞好旅游品牌,借势中华农圣文化艺术节、菜博会、蔬菜博物馆、文化园、巨淀湖、小清河等文化、景观平台,加快旅游景观的开发和资源整合,进一步做大旅游产业。
第二篇: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寿光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4年7月18日)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扶持、金融倾斜、审批服务、放开市场等手段,推动民营经济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发展层次,实施转型升级,全市民营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5009家,其中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63562家,占全市市场主体个数的比例达到97.8%,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30多万人。
一、民营经济基本情况
(一)民营经济整体健康发展。2013年,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63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缴税金77.2亿元,同比增长12.7 %,占全市总税收的90。今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521.4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3.6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15.7%。上半年我市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达146.6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93%。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3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市联盟、鲁清两家企业成功入围。
(二)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发展到435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在岗职工达到9.5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2%和 1 83%。今年1—6月份,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均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0%左右。服务业方面,目前,我市共有限上民营服务业企业328家,用工人数达到2.3万人,分别占到全市限上服务业企业的98.5%和97%;限上民营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7亿元,占全市限上服务业企业的96.4%。
(三)民营贸易、金融市场活跃。国内外贸易方面,全市有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发展到188家,1—6月份,完成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7%;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47.8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5亿元,B2B电子商务交易额42.8亿元。金融方面,我市民营资本参股或发起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地方性金融组织达到17家,占全市金融组织总数的57%(不含保险公司),投入金融领域的民间资本累计达13多亿元。民营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断拓展,通过境内外上市融资、场外交易市场挂牌、常态化债券融资的多种形式,先后有6家民营企业实现上市,1家实现场外挂牌,累计实现资本市场融资184亿元。
二、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企业家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整体素质仍有待提升。近年来,尽管我市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企业家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看,由于民营企业家多数属于白手起家,传统思想较浓,思想解放程度仍然不够高。一是缺乏团结协作精神。部 2 分企业家存在单打独斗的思想,在竞争中犹如散兵游勇,缺乏抱团发展的合作意识,甚至在有些行业中,企业为争夺客户,存在产品相互压价的现象,形成恶性竞争,增加了竞争成本,使得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二是缺乏进取精神。有些企业家取得一点成绩、得到一点发展就盲目乐观、不思进取,小富既安、小进则满。很多民营企业不注册自己产品的商标,不下气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不少企业不积极主动争取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不敢轻易尝试资本市场,不愿使自己的企业处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从而错失了企业发展的良机;有些企业不愿通过争取银行贷款等欠账发展模式扩大企业规模,缺乏敢闯敢拼的精神,导致企业发展缓慢。比如,新三板市场刚刚放开时,金融办曾陪同至少5家券商,到20多家企业宣讲政策,鼓励企业用好新三板市场,但至今,我市仍没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三是缺乏创新精神。当前我市很多民营企业采取了家族式治理模式,企业管理以人治为主,用人上往往任人为亲,靠亲缘关系维持着企业的运行;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缺乏经营管理战略,没有明确的目标,决策随意化。有些企业家在管理企业过程中畏首畏尾,不愿将资金投入到技术提升和新产品研发中去,从而使企业停滞不前,面临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的风险。
(二)融资难仍然是重要制约。一是融资难度加大。受大环境应,被调查的企业几乎全部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抵押难、担保难,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 3 是银行贷款,但现在几乎所有银行都要求既有抵押、又有担保,抵押难体现在民营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土地多为租赁土地,设备大都折扣率低;担保难体现在担保公司不愿提供担保,担保费率较高,有的高达2%-3%,较一般担保高2倍以上;民营企业原先较多采用互保、担保方式,但受经济下滑和担保链(圈)风险显现影响,企业间的担保、互保变得不易。二是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主要是靠自身的积累和银行贷款筹建资金,风险投资、产业投资、企业投资基金和股票债券等融资渠道还没有建立起来, 不能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企业发展资金。三是企业缺乏信誉导致贷款难。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着财务报表失真、信息不透明、自身信用低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为规避放贷风险提高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使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结算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四是银行审批权限上收导致贷款难。当前,各银行审批环节多、链条长,基层行权限缩小,对企业贷款审批效率低。我市现有的14家银行机构,只有农商行、潍坊银行、村镇银行3家有条件审批权限,其余11家银行机构,无论存量贷款还是新增贷款,均没有审批权限,严重制约了贷款发放。
(三)生产要素制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保护现有耕地和节能减排等各种约束性指标的确立,生产要素的稀缺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一是用地难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使得用地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是有限的用地指标主要照顾公益事业和大型企 4 业,民营企业的一些小项目用地更加紧张,许多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另外,省政府规定,占地15亩以下,投资强度在5000万以下的工业项目不予单独供地,这项政策对一些占地面积不大但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小项目不公平,不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二是用工难、人才缺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已发生逆转,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日趋明显。调查显示,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不足的问题。据玉马窗饰反映,仅今年上半年,纺织技工工种人员流动率就达到35%以上。同时,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少,且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市企业在岗技术工人共9.8万人左右。其中,高技能人才11272人(高级工8415人、技师及以上2857人),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1.5%,与国家规划25%的目标相去甚远,技师、高级技师所占比例更低,仅占3%,从年龄结构看,我市现有高技能人才队伍年龄偏大,据抽样调查,46岁以上的技师、高级技师占技师和高级技师总数的80%以上,说明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少,有断层,容易出现后继无人的现象,据调查的泰丰、康跃等高科技企业反映,高层次人才缺乏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环保耗能等约束性指标对企业影响较大。在上级加大环保力度的大背景下,环保指标的控制更加严格,去年潍坊市对部分区域进行环评限批,我市上报的项目仅有4个获得批复,目前还有69个项目因为环评原因难以办理相关手续。随着“三八六”行动的深入开展,环保约束将更加严格。5 另外,从今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今后新上项目一律不准再上燃煤锅炉,现有燃煤锅炉也要逐步改造,上半年我市用电量占到全潍坊的1/4,而且仍然呈上升趋势,要完成今年的节能降耗刚性指标压力较大,也对企业产业了冲击。
(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市大部分民营经济企业创新能力仍然处在消化吸收的初级阶段,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不强。产业链条分配上,仍然处于来料加工的低利润阶段,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端技术及高端产品引进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短缺,创新意识不强。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122家,集中在全市90多家企业,98%以上的民营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
(五)产业结构矛盾仍然存在。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市资源型、传统型产业比重较大,造纸、化工、机械、防水卷材等传统产业占比仍然较高,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水平较低。这些传统产业今年形势都很不理想,造纸、钢铁、淀粉等工业产品需求呈下滑趋势,订单不足,价格下跌;化工、炼油等行业生产成本走高,部分企业利润、利税出现负增长;汽车制造、石油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产值增速低于规模以上工业近2个百分点,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也出现下降。
(六)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没有受到公平待遇。部分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尚不到位,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没有像扶持大 6 企业、大项目发展那样重视。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没有根本消除,不重视民营企业发展的现象在个别部门和镇街仍然存在,民营企业的地位与其贡献不相称,对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研究不够,侵犯民营经济及其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新兴领域,像民营学校、民营医院等,也存在与公立两套标准的现象。二是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较多。虽然我市已多次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但目前还有459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审批过程要涉及34类中介服务、22个审批部门,“权力清单”“服务清单”“收费清单”还没有制定。三是扶持政策较少。虽然全省已召开了民营经济大会,中央也多次要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但是详细、具体、明确的配套政策依然很少,而且现有扶持政策宣传力度不大,缺乏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导致知晓率不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以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经济为为契机,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级培育发展市场主体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放宽经营限制,优化服务环境,全力做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着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发改、经信、环保等部门定期深入项目园区调研,并建立长效联动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入向国家“鼓励类”,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品为主导的新兴产业类方向投资,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7 鼓励和支持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特色优势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发展专业化企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增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能力;深入开展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培训覆盖面和针对性,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各级培育发展市场主体有关政策的宣传解读,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全民创业和个体转企业。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对目前我市在建的119个过亿元项目,强化调度帮促,加快建设进度。特别是对我市50个重点项目,及时掌握情况,全力排除障碍,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争取到年底15个项目投产,为工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2、抓好现有企业转型升级。组织首批列入我市转型升级计划的68家工业企业,根据行业特点,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企业管理、两化融合等方面制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通过方案实施,促使企业产品升级、效益提高。
3、抓好特色产业培育。重点发展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镇。发挥我市基础优势,同时抓住潍坊作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的机遇,主动向上对接争取支持,搞好规划与建设,全力打造以台头为中心的新型防水卷材、富康制药为中心的医药化工和以泰丰集团为中心的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园。
4、抓好中小企业提升。实施好“百千万”中小企业培育提升工程,制定落实50家成长型企业培育、小微企业创新提升和专精特新培植计划,采取资源配臵、专项资金、融资担保、评先树 优等综合扶持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竞相发展。今年计划培育民营业户3000 家,中小微企业600 家;推动50家微型企业提升小型企业,10家小型企业晋级为中型企业;培育4家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加强载体建设。
1、加快创业基地和孵化器建设。充分利用羊口工业园、侯镇项目区等存量土地、闲臵厂房,规划建设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和孵化器,按规划进行招商,努力盘活闲臵低效利用土地,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用地空间,并积极探索国有土地租赁和弹性年期出让制度,减轻中小微企业发展初期的土地投入成本。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管理办法》,预计9月份实施。
2、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重点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半岛建材物流城、总投资48亿元的东城全福元商贸中心、总投资45亿元的红星美凯龙综合体、总投资38亿元的上海车配龙国际汽车广场以及寿光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城区西部市场物流、东部果蔬物流、北部临港物流三大物流板块建设,尽快形成大物流、大商贸的有效载体和发展空间。
3、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结合寿光“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各类企业做好实体经济和虚拟市场结合文章,提升企业电商化水平。重点抓好总投资35亿元的城投电子商务产业园、投资12亿元的太阳城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同时引导农产品物流园、果菜批发市场开展农产品拍卖和电子交易,形成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营销网络,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
1、强化财政扶持。把握今年中央资金 投放重点、蓝黄“两区”基金和专项资金扶持重点,以及中央资金“切块”和下放省级投放的最新动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各级支持计划;组织发改、财政部门部门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债、小微企业扶持债等债券发行工作,适时申报金财公司第三期企业债;今年财政再增加800万元贷款保证保险引导资金,逐步降低企业的保险费率,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支出,同时改进“过桥还贷互助资金”扶持政策,以产业引导投资基金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扶持,降低财政风险。
2、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抓好银企对接,到年底计划组织银企对接活动8场,参加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建立寿光市金融科技服务中心,成立产业科技投资联盟,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项目采取政策性担保、贴息及融资成本补贴、风险补偿、产业引导基金扶持等多种方式予以金融支持;探索制定多元化比例控制融资方式,解决企业担保链(圈)潜在系统性融资风险;扩大中小企业集优债券、私募债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打造债券、股票市场的“寿光板块”;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继续推广商标专用权质押、股权质押、农产品订单融资、供应链贷款等信贷业务,解决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争创金融创新改革先行试验区。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人才工作专项考核、人才服务证、人才联谊会、人才住房保障、孵化器建设、人才科技项目金融扶持等“一揽子”人才配套政策,为人才提供居住生活、发展创业的良好环境;在孵化器建设方面,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潍坊市级孵化器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人才带项目到孵化器落地转化的,给予三年 免租金待遇,所免租金由财政予以补贴;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建立人力资源库,为企业用工提供信息服务。
4、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自今年2月份以来,我市集中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一次梳理摸底,拟保留行政审批事项459项(子项849项),取消30项,冻结27项,下放34项。另外,针对省及潍坊市下放的审批事项,及时拟定了调整承接事项意见,共承接下放事项59项、取消4项。目前,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将于近日发文组织实施。
四、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
(一)打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完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制定发展规划、落实上级政策、申报扶持资金等方面,明确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进一步扩大潍坊市级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基金等引导类资金规模,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二是规范完善统计报表口径。建立统计、经信、工商等部门定期统计指标相互通报制度,使统计数据能够全面反映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为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三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加大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免税、贷款、扶持资金等政策的宣传力度,明确申报条件和相关要求,做到政策家喻户晓、便于操作。
(二)加强金融支撑。一是支持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建议协调上级人行和银监部门给予我市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 11 县市分支机构一定的创新权限,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部门协调配合,为银行创新业务开展提供良好软环境。二是下放银行审批权限。目前我市只有农商行、潍坊银行、村镇银行3家可以审批贷款,其余的全部由上级审批,造成环节多、链条长、效率低,建议协调银行适当下放贷款权限,调动本地银行积极性,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三是强化新型金融组织业务指导。建议上级对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备案登记服务中心等的业务开展及监管给予政策指导,使其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研究探索逐步化解企业担保链(圈)融资潜在系统性风险的措施办法,更好的规避金融风险。
(三)完善用地保障。一是加快土地调整。建议向上级反映,缩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周期,实行两年或一年调整,并增加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投放,给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用地支持保障。二是更新潍坊市征地及地面附着物拆迁补偿标准。目前征地标准执行的是2006年标准,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实际情况,与群众要求差距大,建议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出调整。三是探索实行国有土地租赁和弹性年期出让。租赁是指在企业发展之初,资金缺乏时,政府将储备土地租赁给企业,待企业积累资本,条件成熟后,再办理出让手续。弹性年期出让,是压缩出让年限,企业少缴纳土地出让金,年限到期后可续期,减少企业土地投入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目前,我市正在制定《工业用地先租赁后出让管理办法》,建议上级在政策环境、先行先试方面给 12 予支持。
(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一是制定民营经济科技规划。建议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科技政策,在项目支持、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技术水平较低、人才缺乏的企业积极推进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二是构建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沟通平台。建议上级政府牵头建立权威的信息发布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收费标准和联系方式,通过财税等形式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和技术服务。三是鼓励合作创新。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式,通过优势互补、协调合作,打造协同创新产业链条。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到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引进高层人才、先进技术,加快上档升级。四是优化人才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改善职工就业条件,在户籍管理、技术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和相关待遇方面给予倾斜,稳定人员队伍。建立人才开发服务系统,依托高校科研教学优势,开展企业管理者的全面培训。五是加强职工培训。制定出台支持在职培训的政策,通过按比例给予培训费用补助,或将一定数额的培训费用从税收中扣除等方式,帮助企业加快人才培养。
(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县级没有制定、取消审批权限的自主权,只能根据上级要求承接、取消审批事项,建议协调上级部门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扩大县级市、13 开发区和镇街一级的自主权。二是探索公众参与机制。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作为审改工作的服务对象,对哪些审批事项应该取消、下放,应该具备参与权,建议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筛选公众反映大、矛盾突出的事项,积极向上争取予以下放或取消。三是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市场监管职责。建议上级部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行业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协同监管,建立完善市场“宽进”后部门后续监管工作的衔接和联动机制,实现行业审批与监管相统一,建设高效有序的市场监管秩序,确保“放而不乱”。
第三篇:2010年天门市市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0年天门市市域经济发展报告
天门市经信委
2010年,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强力招商引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市域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48亿元,增长14.8%;地方财政总收入7.8亿元,增长28.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7亿元,增长3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9亿元,增长31.9%;外贸出口4495万美元,增长45.8%。
一、发展态势
1、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15亿元,增长22.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达到295家;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共214个,计划投资额112.72亿元,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19个,实际到位资金33.81亿元;完成技改项目投资18.12亿元,同比增长20.6%,累计完成投资过千万以上项目62个,过500万元以上项目41个。
2、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加强了城市道路、供排水、绿化景观、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新建通村公路624公里,全市通村公路里程超过2000
员、转业退伍军人、农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回乡人士自主创业或离岗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开展创业。大力开展“回归工程”,吸引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三是通过企业重组壮大一批。2010年,景天农发公司通过与亿鑫公司资产重组成立的湖北景天 棉花产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70679万元,同比增长423.5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452万元,同比增长421.87%;实现税金1433万元,同比增长161.50%;实现利润2698万元,同比增长799.33%。现正在加快推进东泰铝轮毂与星星集团、天门泵业与英国伟尔集团(世界三大泵阀企业之一)、成田制药与华北制药集团、天门纺机与卓尔集团的重组。
(二)加大扶持力度,壮大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一是着力培育壮大骨干企业。一年来,我们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工业企业税收千万元培育工程,从企业融资、财政扶持、企业减负等方面对重点骨干企业进行扶持,紧紧围绕主导行业、重点企业加强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天门纺机投资引进了激光切割机、三座标检测仪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全年实现产值21274万元,同比增长86.08%,实现利润1503万元,同比增长56.4%。益泰药业已完成上市辅导前期准备工作,今年新投资1.5亿元的三氯蔗糖、克林霉素磷酸酯等项目可新增产值1.7亿元,到2012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税收2亿元。景天纺织与亿鑫纺织重组,产能扩张到43万锭。天瑞电子的光电式数字
工业园和龙尾山工业园,形成了“一区三园”工业集中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已达21平方公里。今年,进一步调整优化园区布局,完善各个园区总规修编及控制性详规修编。并对每个园区的产业进行定位,形成错位分工、优势互补、工业集中发展的格局。
二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业主开发、滚动发展”的思路,多渠道筹集资金,高起点、高标准地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建设,园区功能日臻完善。
三是推进企业集聚发展。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战略,引导企业入驻园区集中发展。目前,已有89家企业入驻天门经济开发区,完成投资46亿元;33家企业入驻天门工业园,完成投资17亿元。2010年,“一区三园”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78亿元。
(四)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是推进“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建研发中心。有58家企业与36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1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已与省科技厅签订厅市科技合作协议。天门纺机、益泰药业、天门泵业等3家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益泰药业葡醛内酯联产草酸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正在申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认真实施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天德环保、天瑞电子等6家企
(五)全力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工业企业发展环境。一是营造优良的融资环境。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城投公司、担保公司运作机制不断成熟,对城市建设、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更加明显。担保公司今年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85笔,提供融资担保总额79308万元。金楚小额贷款公司从去年3月成立以来累放贷款已超过2亿元。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引进泰康人寿投资入股20%股份,拉开了天门农业银行面向社会募集股本工作的序幕,将成为全省市(县)级首家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在天门成功创办村镇银行,已向我市6家企业放贷2500万元。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扩展到农行、农发行,共发放贷款529万元。今年在全市开展了首例股权质押贷款业务,荣成置业以股权质押方式获贷款1000万元。坚持开展银企对接,2010年签定协议28亿元。
二是着力改善用工环境。一年以来,我们把破解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把推进天门人就地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年初(正月初九)成功举办了湖北省2010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企业春季用工招聘会,又在9月28日举办了秋季企业用工暨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型招聘会,有5100余人现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组织市内14家职业技术学校为落户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招工培训和用工储备培训。2010年,共为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3万人次,实际就业1.4万多人。同时,利用天门电视台
销售收入379亿元,利润总额20亿元,实现税金16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30%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7%以上,“两项资金”占用增长控制率5%,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4.5%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入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社会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3%。
为实现这一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骨干企业,培育工业发展增长极。一是择优扶强,壮大骨干企业群体。继续坚持“谁有潜力支持谁,谁能做大扶持谁”的原则,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推动骨干企业快速做强做大。二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引导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督促企业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具备条件的益泰、纺机、成田等企业进行上市辅导,争取早日上市。
(二)抓招商引资,增强工业发展新活力。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积极打好各种“优势牌”、“特色牌”,立足于优势产业和核心企业,积极主动地承接沿海地区和周边大中城市资本的转移,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以产业链延伸为突破口,加强对现有产业上、中、下游企业的培育,广泛吸引配套产业。落实扶持产业集群的政策,实行一个集群,一个专班,一个发展规划,一个优惠政策。
(三)抓全民创业,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降低创业
行业及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加快仙北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培育一批循环型工业企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工程。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四篇:仙女镇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仙女镇域经济发展研究与分析
仙女镇地处枝江市北部,与当阳市毗邻。总面积170.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11公顷,辖22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80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4万余人。近年来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以建设“工业强镇、物流重镇、生态休闲旅游名镇”为目标,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全力服务园区,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园区环境大为改善,项目建设卓有成效。扎实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我镇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1-6月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659.88万元,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04.88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18.13万元,地税完成611.75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7900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同比增长1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15亿元,同比增长34.5%。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新增规模企业1家(宏昌公司),规模企业总数达到14家。另外,瑞克实业、雅丰公司、强劲公司3家企业正积极筹备进规。1至6月,全镇生猪出栏46100头,同比增长3.04%;家禽出笼105612只,同比增长6.2%;夏粮总产量2871吨,同比增长2.94%;油菜总产量7576吨,同比增长1.54%;蔬产总产量7328吨,同比增长4.79%。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镇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优质柑桔、花卉苗木种植三大特色产业。目前,全镇年出栏1000头肉牛养殖大户达到3家;柑橘打蜡、销售大户达到200多户;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已达到60余户。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按照市政府规划我镇主要以建材、包装为主的工业园。目前我镇招商储备的项目不多,质量不高,特别是大项目少,有比较优势和较高税收贡献率的项目更少,很难形成定向招商。未能把良好的交通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在三大特色农业方面投入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
2、城镇开发经营处于规划阶段,相对比较滞后。
3、由于仙女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村与村之间差异较大,农民生活水平差距大。
4、园区建设方面的困难。镇级财政收入压力较大,无法统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财政配套建设落后,往往是项目在前、配套在后,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加大,特别是临主干道两侧的房屋拆迁难以推动,导致项目落地进度慢。企业招工难,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做法
1、全镇已初步形成肉牛养殖、优质柑桔、花卉苗木种植三大特色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我镇以李家茂为会长的肉牛养殖大户已达到3家,以周代年为代表的柑桔打蜡、销售大户已达到200多户,以胡光平为龙头的花卉苗木种植大户已达到60余户。
2、今年来我镇加大了老周场集镇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启动“示范一条街”建设。完成了枝当路与仙一路交叉口至老周场集镇三公里的路灯架设,安装高杆路灯68盏;投资34万元,对老周场集镇新正街两侧人行道进行改造升级,铺设新型人行道板1400米;启动老周场集镇街心花园和仙女经贸区仙女农贸大市场建设,并更新老周场集镇和仙女经贸区的环卫设施。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壮大现有企业。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努切实做到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紧紧依托仙女工业园平台,围绕新型建材、包装产业进行定向招商,进一步把资源优势、服务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
2、稳妥推进城镇开发经营。积极顺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仙女新区发展规划,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紧临枝江主城区的实际,适时提出了高速公路以南激活“一方热土”,建“工业新区”;高速公路以北保持“一方净土”,建“生态新区”的思路,努力打造宜人宜居宜业的仙女。
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示范村的建设,以点带面,分类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老周场集镇和仙女新区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城镇品位和形象。强化城乡统筹发展意识,打破城乡壁垒,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力度,注重对农村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引导,促进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与覆盖,努力形成产业互动、城乡共荣的良好局面。
4、加大拆迁力度、加快仙女工业园建设。积极配合市政府加强仙女工业园区建设。使工业园区内道路网络日趋完善,供电、供水、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到位,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对现有在建项目,重点有国泰科技、日威食品、仙女服饰等三家企业,要采取倒排工期,加压紧逼等措施,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产。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镇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优化环境,强化措施,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了全镇的经济实力。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打造“项目工程”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8月份,全镇共有招商引资项目23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在建项目7个,分别为沂河磨具、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品、和美饲料、浩宇不锈钢、田野鸭业和江阴路桥华乙塑胶项目,再谈项目3个,分别为兰山王先生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累计协议利用外资2亿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9000万元,其中展华工艺新引进境外资金6万美元。同时,我们积极加大企业投入和技改力度,促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镇各企业多方协调资金,紧紧抓住重点项目不放松,重点工业项目顺利进展,进一步优化了企业产业的结构,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实力。
(二)实施富民强镇工作,打造“惠民工程”
我镇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加大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今年共新增杞柳种植面积200亩,苗木花卉面积300亩,新增大坊坞特色荷花种植50亩,共培育出大南庄、前东庄等苗木花卉专业村10个,旦彰街、前东庄等木瓜海棠专业村5个,前朱寺、后朱寺等杞柳专业村20个;以行道树、农田林网的形式新栽植树木12万株,组织实施了38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新增绿化示范村3个。此外,我们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贴补政策,共发放小麦、水稻、玉米等补贴262万
1元,家电补贴55万元。今年4月份,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沂州海棠节”,进一步叫响了沂州海棠的品牌。近日,我镇又分别被中国花卉协会和中国林产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海棠之都和中国木柳工艺之乡的荣誉,大大提高了我镇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打造“基础工程”
今年上半年,共投资1500万元、横跨汤河两岸的三座大桥顺利竣工通车,大大改善了汤河镇的交通状况和发展环境;我们还完成了9公里共5.5万平方的农村道路建设;持续三个月的汤、沭河培堤工程,共采伐树木87200棵,果树3500棵,迁移苗圃220亩,坟墓270座,清理占迁青苗150亩,完成房屋拆迁2700平方米。目前长26公里的培堤任务已全面完成,共完成土方60万方,修建桥涵闸23座;投资80万元的医院病房楼,现已进入整体装修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飞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府前街的综合开发工作已完成筹备,最近就将开工建设。
(四)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工作,打造“环境工程”
今年我镇按照市、区两级部署,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了342省道两侧、程梅路两侧和政府驻地的环境卫生整治。共拆除棚厦、栅栏32处,清运垃圾1800车,粉刷墙壁近6万平方米,清除非法广告牌71个,清理砖堆、草堆322处,清理道路两侧蔬菜庄稼12600平方米。二是积极推动村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多次召开了全镇村干部会议,要求各村重点抓好八堆的清理和垃圾池的建设,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相结合。狠抓了342省道和重点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作,全镇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四是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联合工商、交管、公安等部门,对驻地主要道路占道经营和乱摆摊点行为进行了彻底清理,不规范经营门头均进行了拆除,并在各主要道路的停车秩序进行了统一规范。五是召开了镇驻地和沿线经营业户大会。对广大业主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的再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于近日组织了全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知名人士,对各经营户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镇测评,并将成绩在全镇通报。
(五)继续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力度,打造“社区工程” 我镇社区建设在今年取得飞速发展,洽沟社区一期工程4座居民楼(13600平方米)现已交付使用,作为社区配套基础设施的老年房、深水井、景观石渠、音乐广场都已建成投入使用,通往社区的道路也已完成硬化、绿化和亮化。占地近2300平方米的社区花园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和4座小平方的居民楼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底即可交付使用。按照汉唐风格完成规划设计的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经过紧张的手续办理和招投标工作,现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也可投入使用。目前,东庄社区准备再建两座居民楼,现正在宣传发动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建设创造的商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既创造了就业岗位,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水平不高。
2、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跟不上区、镇两级步伐,部分村班子建设不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
3、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4、基础设施欠帐大,城镇建设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任务目标的落实,全面推动镇域经济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经济建设,扩大全镇民营企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做好目前几个在谈项目的落地工作,分别为兰山王西华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力争年前实现资金到位。加快田野
鸭业、浩宇工贸、和美饲料、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沂河磨料和江阴华乙路桥塑胶等七个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力争年底竣工投产创造效益。继续扩大招商领域和规模,创新招商引资方法,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二)抓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依托地方传统优势,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杞柳生产基地25000亩;继续完善海棠园建设,力争业户经营规模化、上档次,入园户达到200户,为“第二届海棠节”打好基础。
(三)抓社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全镇群众居住环境。力争短时间内完成洽沟社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4座小平方居民楼的建设和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的建设,努力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全镇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
(四)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镇域经济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逐一落实领导包案制,组织人员力量,集中进行查处。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大信访”格局,完善“大调解”机制,维护全镇的稳定。
总之,我们将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学习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做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稳定,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打造“半壁江山”、全面建设“新汤河、富汤河、美汤河”而不懈奋斗。
中共汤河镇委汤河镇人民政府二00九年九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