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19-05-14 07:1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交流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交流材料》。

第一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交流材料

关芳芳

一、同步阅读是农村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渴望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中,阅读能力的水平较其它各项能力差。在语文测试中,学生阅读能力测试成绩偏低。外加农村留守儿童居多,图书匮乏,家庭教育跟不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阶段要完成的145万字的阅读量,农村小学生远未达到。市场上课外读物杂乱,教师无法集中引领阅读,课外阅读缺少切实的指导,学生就是放任读,随意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令人堪忧。语文学科这一原本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却出现了教师怕教语文、学生不会读书、不会表达的问题。

二、同步阅读拓展了语文教学的阅读空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就是引领学生有主题地读书,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以达到“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阅读目标。如何让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真正整合?如何将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改变农村语文教学的状态?

《同步阅读》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内容与语文教材各主题单元同步,是课本阅读与课外自主阅读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有效载体和最佳途径。比如:关于“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专题,在数量上语文课本是4篇,而同步阅读教材是15篇,在内容上同步阅读教材更加宽泛。在文本质量上正如人教版王林博士所说的:“同步阅读的文章不像教材的文章那样具有典范性,但文质兼美同样是力图达到的目标。”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教法的四倍以上,正能弥补我县小学生阅读量普遍不足的缺憾。

三、怎样进行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学

1.点面结合,推动同步阅读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我们中心学校立足课堂,将语文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确立了教学目标,努力通过课堂教学与《同步阅读》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建构了“一主一翼”的同步阅读教学体系。“一主”,就是以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为主体;“一翼”就是与教材单元主题配套的《同步阅读》,采取一篇带多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课文是“教”,同步阅读就是“扶”,自主课外阅读则是“放”,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引向文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实践证明,这种与教材同步、有科学引领、有明确目标的阅读深化了教材主旨,优化了课程资源,构建了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其它阅读无法比拟的,深受我县小学语文教师、学生的欢迎。

2.加强课例研究,总结和推广学校和教师好的做法。

在同步阅读教学的研究中,我班语文的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变化,我采用“三加三减”的做法,一要减去琐碎的提问,加深阅读的理解。二要减去无效的练习,加大阅读的总量。三要减去迂回的讲解,加大方法的指导。语文课以教材为依托,把“教材”变为“学材”,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努力做到“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现在,我要求同学课前拓展阅读,积累感知信息;课中拓展阅读,扩展教材内涵;课后拓展阅读,课内延伸课外。在课本单元学习之前开展“亲子阅读”,在课本单元学习之后开展“群文阅读”。

四、开展小学语文同步阅读教学研究发生的变化 1.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由课内阅读到同步阅读再到课外自主阅读,大大地扩展了农村学生的阅读空间。请听我和学生的感受。

“我们终于有时间去读书,而且不用为读什么而犯愁了。” “特别值得推荐的是现在我校学生人手一册的《同步阅读》,它是一套极好的课外读物,巩固了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了它,农村孩子们阅读的世界丰富多彩了,学生们的世界变大了。”

“我们语文教师终于从字斟句酌的讲解和永无休止的片段训练中走了出来,把阅读带进了课堂。当把语文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原先的顾虑是多余的。学生的阅读兴趣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孩子们的能力就在我们的‘放’中得到了锻炼。”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阅读氛围,每个教室里都有自己班级的小小图书角,上面的图书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课间,我们相互借阅。学校配备了图书室,开设了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每天中午,我们可以去图书室看书。” “和学生一起爱上阅读吧!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领着一群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旅行,多美好啊!”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已经纳入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同步阅读》教学资源,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2.学生读写能力得到提高,考试成绩正在上升。

“让课外阅读成为提高学生成绩的推进剂。”通过问卷调查与教学质量检测的反馈来看,我县“构建语文教科书与《同步阅读》一体化阅读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后,学校之间语文成绩的差距正在缩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书写能力得到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中高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读写能力增强了。一年级的小朋友读过《小书包》,自己会编《新笔盒》。在儿歌朗读会上,学生朗诵的有滋有味,博得家长评委的阵阵掌声。每天早晨课前十分钟读书会,领读班长像个小老师带领大家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徜徉。实验学校的六年级同学在毕业会上最宝贵的礼物就是孩子们自己汇编的美文册,虽然封面没有那么精美,但上面的每一幅插图都是孩子们一笔笔描绘出来的;虽然有些语句还显得稚嫩,但孩子们已经开始喜欢习作。现在,不少学校学生的文章在杂志、报刊上发表了。如果说,课堂阅读教学,仿佛肥沃丰美的试验田的话,课外阅读,则如同无边无际的绿色草原,让孩子们自由奔跑,享受快乐。

“今朝花胜去年好,料得明年花更红。”同步阅读实验在我班就像刚刚种植的幼苗,虽然还未长成参天大树,但长势已经令人鼓舞。我坚信,这项实验完全能够让我校小学语文焕发出光彩。

中村小学 2017.10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小课题研究总结

关芳芳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更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从开展小课题研究以来,我围绕“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这一小课题,根据自己所定的研究计划,主要开展了一下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本学期我主要采用了一下一些研究方法,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慢慢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1、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研究法研究现实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和走向,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每天阅读”的实践操作策略。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个案研究法: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学生在每天阅读中的差异性。

二、扎实地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只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因此,我不但认真学习了关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还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课题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学习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搞好课外阅读》、《教育科研方法》、《课外阅读方法种种》等文章,以便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重视课内外有效衔接。

平时能注重挖掘课内课文的拓展点,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的体系。通过课内外的贯通融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适时的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学习课文《争吵》后,为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习课文《巨人的花园》后,为学生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童话故事书。学习《蟋蟀的住宅》之后,向学生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等。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1)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方法,如:浏览性的泛读、品味性的精读、探求性的速读,还有圈点符号法、摘录批注法、边读边思考的方法等。(2)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写法等内容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四、积极开展与课题有关的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如: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资源优势。我根据学校藏书情况,为学生及时提供阅读信息,并作简要介绍。实现了人人有书读,个个读好书,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2.设计手抄报。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3、开展读书读报交流会。利用一定时间以和课文相关联的材料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读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还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4、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我校在活动初期上下发了《给家长的一封信》,阐述了阅读成长的重要性,征得家长的支持,并要求家长配合孩子做好亲子课外阅读记录卡,督促孩子能够用心阅读,并能有所悟、有所得,使其能够有个性的读书。这一做法立刻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许多家长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课外书籍,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充分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效果。

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成语大比拼、赛诗会、争取阅读之星、办阅读小报等活动。通过热热闹闹的活动,促进学生实实在在的读书。

活动开展至今以来,我所教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80%的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校,他们手中总是有一样东西形影不离,那就是——书。有个家长还风趣的对我说,他家昔日的“小懒虫”,如今变成了“小书迷”。而且呀,我从学生的作文中也能深刻的感受到,学生们做文中所运用的词语更优美了,表达更生动形象了,这就是我的收获,更是学生的收获。可是我深知,这样的调研不会因为结题而结束,因为只要教学,就一直要贯彻,只要面对学生,就一定要继续培养,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孩子们真正在阅读中受益,真正在阅读中成长起来的,我努力着,我更期待着!

中村小学

2017.9

《小蜗牛》教学设计

关芳芳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①自由练读。②指名朗读。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2.指名分角色朗读。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中村小学 2017.12

《小蜗牛》教学反思

关芳芳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中村小学 2017.12

《小蜗牛》说课稿

关芳芳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轻轻点一下魔法棒,就会带给我们太多惊喜。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蜗牛》是一篇童话。课文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 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3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意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了插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2、目标的确定(1)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图片、生字的偏旁认识4个生字。(完成课后习题2的要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的感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在交流中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4、通过故事认识到小蜗牛没完成妈妈要求的原因,学会珍惜时间。

5、在学习中让学生会质疑、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习目标:

1、我认识:4个生字。

2、我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1、认识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4、认识到小蜗牛没完成 妈妈要求的原因,学会珍惜时间。

3、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通过教师的引导,自己的感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突破策略:与教学相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索,感悟,朗读四结合的学习方法。

4、设计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我校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虽然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学习能力不强,但因为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所以本节课我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大胆质疑,主动说出自己明白了什么,并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顺学而教,随疑而导,顺着学生的汇报点及时训练指导学习,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教学流程

(一)借图猜想明确目标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在揭示课题后,我结合上节课随课文题目识记“蜗牛”的方法,让学生再结合插图认识“芽、草、莓、蘑、菇”五个生字。轻松自然的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也完成了课后练习二,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同时出示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小树的变化,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研读探究认识四季

“放手”是我在设计这一课教学时的核心思想。

这一环节首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明确课文主要写了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3次对话,再由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第一次对话。而这个

引导学习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质疑,同时指导学生学会说话:用我知道了什么,我不明白的地方是??然后让学生和学习小伙伴读第二、三次对话,交流明白了什么,不懂什么,并适当引导学生理解,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在理解课文后,和学生进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三)拓展堂清表达交流

1、请按小树的生长过程给句子排序

2、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3、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做了几件事?小蜗牛都做到了吗?为什么?理解蜗牛的爬行速度慢的特点。并通过想对小蜗牛说什么,进而提醒学生要学会珍惜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到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把课内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打开了学生思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三、谈效果 一年级小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本节课我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确切、流利。又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读中欣赏

中村小学 2017.12

《明天要远足》说课稿

关芳芳

本课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9课。《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小诗,短短3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的传达出来,情趣盎然。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本课我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 说教材】

《明天要远足》这首诗包含童真,凝练、传神。3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哎”,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期盼„„尽在“哎”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孩子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情特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才”等四个生字,会认“睡”等11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和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说学生】

优势:全班学生已初步认识汉字。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上有积极性、上进性、竞争性,学习气氛浓。

劣势:个体差异大,因为这些孩子大多数是农村孩子,有少部分留守孩子,上学意识差,导致识字量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主完成识字任务,所以我将识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说目标】

首先会写4个生字,通过师生合作学习,会认11个生字。然后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孩子远足前期盼的心情。【说过程】

《明天要远足》一课是一首优美的童诗。对这一课的教学预设,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进行导入并组织学习字词。第(二)环节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在初读课文后,感悟到内容,小朋友要去大海远足。通过“唉”的朗读,体会小朋友急切、无奈、期待的心情。在这里我结合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感受其心情,在朗读体验,这样的设计就降低了学生对远足前期盼心情的理解难度。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习3小节诗。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是“我是小诗人”让孩子在说话练习的同时尝试“写诗” 【说方法】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期盼的心情。让学生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首先学生自读老师指导课文中我会认的生字,然后学习课文中11个我会写的生字以学生自学为主以男女竞赛的方法巩固。

2、通过图文结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内容。

3、精读课文,多形式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4、拓展延伸,增加孩子学诗的兴趣。【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一个方面设计:就是按课文内容和孩子们的想象内容依次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为孩子们最后的“写诗”做提示。

以上是我在设计《明天要远足》一文中几点想法,希望在座的各位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中村小学2017.11

《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

关芳芳

设计说明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实现以读促识、读中感悟、读识结合的教学情境。在识字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如,数笔画识字法、情境识字法、字谜识字法等,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为以后能够自主识字打下基础。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儿歌的第一小节。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文做了铺垫。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4)相机指导朗读。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听同学说的)学习“同”字,认识“冂”(同字框)。组词:同学。“同”字是半包围结构。学习“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习。2.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学习“什、才、亮”。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生读文。)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第2、3小节的生字比较少,仅仅5个,所以这两个小节的教学重点放在感悟文章内容上。通过引导学生想象“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抓住“唉”“到底”“才”等字词使学生充分感悟小作者的心情,培养朗读能力。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表现自己,让他们回家给父母读一读课文,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锻炼了阅读能力。

中村小学

2017.11

《明天要远足》教学反思

关芳芳

1.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本课教学。因为本课是一首只有3个小节的诗歌,而且生字大多集中在第一小节中,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了不同方式的识字方法,如,“‘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水就是‘海’”“日+月=明”,等等。这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自主识字打下了基础。

中村小学 2017.11

《j

q

x》教学设计

关芳芳

设计说明

陶行知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使于亲。”教师只有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因此为了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本课教学设计在各个环节贯穿情景教学法。教学时,创设一个畅游拼音王国的教学情境,创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优美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片及朗朗上口的儿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j、q、x的音和形,会拼读j、q、x做声母的音节。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关于声母j、q、x的图片和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自制教具空心b。(教师)

2.汉语拼音四线格本。(学生)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师生谈话: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畅游了拼音王国,还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边唱儿歌边喊出它们,好吗?

教师读儿歌的前半句,学生接读。母鸡蝴蝶——jjj,七个气球——qqq,刀切西瓜——xxx。(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声母的卡片。)2.复习j、q、x与i相拼的两拼音节,(课件出示音节:jī jí jǐ jì)指名拼读。

3.(课件出示:jû)再来拼一拼这个音节。引导学生发现音节中的错误。

4.教师导问:为什么有错误呢?引导学生说出儿歌:小û小û有礼貌,见到j、q、x就摘帽,小û见到j、q、x,去掉两点还念û,所以û上不能有点。

5.(课件出示正确的音节:jū jú jǔ jù)指名拼读。

设计意图:在生动的情境中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故事激趣,学习三拼音节

1.讲故事突破难点:小i、小û都和j、q、x交上了朋友,这可急坏了小ɑ,它也想来交朋友,可是j、q、x却有一个怪脾气,小ɑ要想和j、q、x交朋友就一定要请到小i来帮忙,没办法,小ɑ只好去请小i了,一边走它还一边在嘴里念叨着:“j、q、x脾气怪,不和小a单独见,小ɑ要见j、q、x,必须小i来联系。”

2.(课件出示儿歌)师生共同读儿歌。

3.引导学生拼读三拼音节。(课件出示三拼音节:jiü qiü xiá)学生练习拼读。教师强调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三拼音节的学习一直是个难点,在写音节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将中间的i丢掉,而借故事和儿歌帮助学生来理解和记忆就很容易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学习起来自然轻松自如。

三、图文结合,学词学字

1.过渡:交了这么多朋友,j、q、x非常高兴,现在它们想带领大家去认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书中两幅图片)来打个招呼吧!

2.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看图说话,说完整话。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音节: dā jī mù

xià qí 搭 积 木

下 棋(1)学生自由拼读。(2)开火车拼读。(3)学生齐声拼读。

(4)去掉拼音出示“棋”,齐声读。(5)引导学生用“棋”说句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的教学应与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拼音的教学不能单一地进行,要与识字、说话相结合,这样不但能使拼音的教学更加有趣,同时使学生明确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知道拼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自主学习,练读儿歌 1.过渡:大家看,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群特别可爱的小家伙,它们是谁?(课件出示一群小鸡的图片。)2.引导学生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认真听儿歌中每个字的读音。(2)学生自主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3)同桌互相读儿歌,互相纠正读音,圈画儿歌中(本课要求学会)的音节。

(4)学习会认字“鸡”,带领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5)引导学生用“鸡”说句话。(6)指名读儿歌,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7)借助课件齐读儿歌,注意读准本课所学音节词的读音。设计意图: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做到拼音不离汉字,汉字不离词语,词语不离文章,学生边学拼音,边认汉字,边读小韵文,学习内容多样化,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及早品尝到学习拼音的成就感,而且拼音帮助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拼读的能力。多层次地读儿歌,感知儿歌内容,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找到所学的声母,有效地将学习拼音和学习语言进行融合,做到了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

五、总结收获,拓展积累

1.总结收获: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又一次畅游了拼音王国,不但认识了三个新的声母朋友,而且认识了两个汉字宝宝,还学会了好多儿歌,老师觉得大家真的很了不起。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还会认识更多的拼音朋友。

2.拓展作业:课后请大家留心一下,找一找,在哪儿还能听到或看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声母或音节。只要大家留心,就一定会找到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拼音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拓展作业的布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汉语拼音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拼音的兴趣。

中村小学

2017.9

《j q x》说课稿

关芳芳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读准声母j、q、x 的音,并能正确书写的基础上,能准确拼读j、q、x与i组成的音节并正确认读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区分b、d、p、q四个声母。这两个环节的教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这一课的插图,小朋友搭积木、气筒打气、双剑交叉,增强了书写的直观性,大大减轻了小朋友书写的难度.二、设计理念

在设计上,以学生为本,发挥情感育人的功能,创设情境,使拼音教学趣味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喜欢拼音,乐于和拼音交朋友。

1、情境中体验,心灵中融合。借助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兴趣。在童真,童趣中教师与学生心灵融合,平等对话,摒弃脱离学生感情基础的空泛的说教,注重情感的渗透。通过情境的营造,视听感观的感受以达到学生心灵与学习内容相结合的境界。

2、快乐中学习,活动中表演,欢笑中教育。让教与学尽量在游戏中展开,在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与轻松,在欢笑中传递各自独特的体验。

3、合作中探究,规律中求知,想象中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授之以渔。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j、q、x,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声母的乐趣,掌握音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2.能准确拼读j、q、x与i组成的音节,并知道j q x与i组成音节时四声该如何读.3.从小朋友看到妈妈洗衣服、自己也学着洗手帕的情境图中,渗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j q x的正确发音。

2、j q x与单韵母i的拼读。

3、b与d,q与p的区分。

五、教学准备:

情境图,表音表形图,以教材第23页的图为素材制成的多媒体课件,节奏舒缓、悠扬动听的乐曲,色卡纸剪好的半圆(c)和竖(l),六、教学过程设计概说:具体如下:

一、谈话导入情境,感受字母发音

[简述: 以编故事的形式让静止的画面接近生活,课一始就把学生的情感融入其中。

一年级的孩子玩性大,注意力容易分散。运用多彩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以鲜艳的画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感觉到新鲜与好奇,此举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是解决拼音教学枯燥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看图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二、借助表音表形图,学习字母音和形

[简述: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式的反复训练中,不知不觉地牢记字母的发音。

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愿意张开口读书与老师交流的孩子。]

三、教学声母j q x的字形及写法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认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相机给以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转变角色——变“给”为“导”,不是直接“给”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领悟、去分析、去总结,在亲历学习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

通过指导书写、范写、巡回指导等进行强化。

(注意:在jqx的识音记形上要有侧重,如: x的字形简易,好记。可一句带过,无需大费周章将简单的知识复杂。同时也可体现出教学的多样性.)

四、区别“b、d、p、q”几个声母

[简述: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的基础。但低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时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要在短时间内记忆那些形似易混的字母,掌握一些拼音规则,困难就更大。将拼音教学寓于活动和游戏中,通过讲故事、动手摆一摆等形式,让学生感到拼音学习很轻松、很快乐。]

五、教学带调音节词

六、巩固练习

(简述: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学生反馈,强化本课所学知识点。)

中村小学 2017.9

《j

q

x》教学反思

关芳芳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1.整个两课时的教学我都在努力地创设情境,以畅游拼音王国的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与拼音宝宝做游戏的情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拼音,拼读音节,认读生字。

2.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3.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突破难点,孩子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理解并掌握了û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和j、q、x的三拼音节。

中村小学 2017.9

第二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智慧人生的基石,主要包括阅读力(学习阅读)、思考力(思考想象)和表达力(运用创新),而这三种关键能力的基础则是自主阅读力。当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主阅读力是关键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三种关键能力的基础。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力,笔者从激发动机、引导扣疑、强化实践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对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所借鉴。

[关键词]阅读力;策略;动机;扣疑;实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笔者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最终目标,让自主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

一、激发动机,让学生乐于阅读

阅读动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实践证明,学习动机的培养,首先应从学生的认知兴趣、?J知需要及自信心入手。我们要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阅读实践活动获得感受和启发,产生主动阅读、自主探究的愿望,这种愿望或动机是我们开展自主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

1.知识吸引。在阅读实践中,许多文本知识因其跌宕的故事情节、独特的人物个性、出众的写作技巧而极具吸引力,极易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潜在的阅读动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的内在吸引力,利用课始、课末或阅读课等机会以“吊胃口”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他们产生自主阅读的急迫心理。前不久,我在解释“鞠躬尽瘁”一词时,谈到了诸葛亮和《三国演义》,当学生听得入了迷,我却戛然而止,故意制造悬念,然后告诉他们自己去阅读。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被激发出来了,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由此得到加强。

2.目标牵引。为了强化阅读动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吸睛之处或疑难之处,牵动学生思维的神经,以目标牵引激发学生读之而后快的冲动,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主动阅读。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的阅读,可让学生紧紧抓住“历险”二字,在浏览梗概抓住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思考:汤姆主要历了哪些险,其中最惊险的是什么?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最后推荐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原著,相信学生会有“欲读之而后快”的感受。

3.兴趣导引。一个成功的自主阅读者,首先是一个兴趣阅读者。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乐此不彼地去阅读。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前,我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家乡的春节习俗、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激发他们了解不同地方习俗的兴趣,再引导他们阅读本组课文,进北京看西藏出新疆,最后展开一系列的课外阅读。北京春节的习俗、独具一格的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以及和田维吾尔的风俗人情无不让学生眼界大开。这样的兴趣导引,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学生轻松求知,教师轻松教学,教与学达到高效的有机交融。

二、引导扣疑,让学生善于阅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线,使学生在存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达到“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才能事半功倍,学生的阅读力才能得以养成。

1.存疑――引导学生勤于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有了这个“疑”,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阅读、深入探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在学习一篇文章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将阅读中不懂的地方划上记号或将问题写下来;若学生不懂得怎样去发现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导语、课后提示或随文气泡去发现问题。当然,学生发现问题有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浅入深的过程。刚开始可能不分巨细地有疑必问,小至一个字的读音、一个词的意思,大至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特色,教师都应予肯定,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重要的本质问题,如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发展变化等。

2.质疑――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明确阅读的目标,是学生进行下一步阅读的基础。我们提倡“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它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有些学生虽然在阅读时想到了一些问题,发现了一些问题,但羞于提出来,耻于提出来,怕人取笑。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成熟或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予以肯定、引导和鼓励,切忌进行否定讽刺,以免挫伤学生提问的热情。

3.释疑――帮助学生善于解决问题。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要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教材特点,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探究,可以独立探究,可以小组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动手实践,可以一种方法,可以多种结合。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增长了知识,还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了实验的探究方法。

三、强化实践,让学生形成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和课堂,要着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课外读本、从教师导引到自主自觉的不断积累与实践,借助行之有效的抓手,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拓展延伸能力。

1.拓宽阅读内容。一是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选学课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阅读能力,自读课文,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运用和升华。

2.搜集资料信息。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要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调查采访、实验、观看音像制品等途径,大量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如学习一篇课文,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的资料,课后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它资料或链接,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3.做好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把做读书笔记作为一种阅读习惯,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读书笔记分随文笔记和摘录笔记,随文笔记是一边读一边在文中旁记,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摘录笔记是统一记在读书笔记本或读书卡上,当读到好文章或好书时,随时摘录下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使阅读有所收获。

4.增加背诵积累。一是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词句段篇,包括课文中的和单元组要求的,以及相关的课外拓展;二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的积累;三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环境自由选择的积累内容,让学生在积累中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5.注重读写结合。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要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叶老说过,作文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材料,通过引读借鉴,让学生领会一些写作的技巧,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繁复的作文教学,又可以有效提高作文质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各种策略,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切不可截然分开。不能只单单进行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各种培养策略要灵活综合运用,确保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帅.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语文天地,2014,(09).(责任编辑 史玉英)

第三篇: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峨眉山市桂花桥镇第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思路

研究的基本思路:更新理念 转变方式 开发目标 探究内容 实践求真 物化提炼 应用推广 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升华。

1.更新理念 转变方式

展开以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一是学习相关理论文献,挖掘研究深度,扎实研究基础,跟踪国际国内前沿的研究理论和成果,保证研究实时性,拓宽研究者研究思路;二是学习自主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转变自身教育教学方式,培养正确师生定位,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认识。

2.开发目标 探究内容

开发目标细则,确立“先导后学、先学后教、即时检查”的十二字实践原则。依据目标和原则探究研究内容,指导研究实践活动的开展。

3.实践求真 物化提炼

以理论为支撑,用实践来验证,在实践活动中探求培养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总结探讨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误区,有阶段的及时归纳,及时修正来优化实践活动,完善策略模式,达到和建立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4.应用推广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关注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认真提炼研究中的经验和技巧。以问卷、调查报告、论文、精彩片段以及多媒体文件等形式进行成果物化。以交流、观摩的形式进行直接推广,以报刊、杂志为载体进行宣传。实现对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促进,进而达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升华。

二、课题研究任务分解 第一阶段

研究内容:课题筹备申报、立项,拟定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和课题实施方案开题论证

研究时间:2014、04—2018、12 负责人:王川

研究成果:《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论证报告》、《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 研究内容:

1.编制“影响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调查问卷及使用说明;调查问卷试侧、实测;数据分析。

研究时间:2015、01—2015、06 负责人:张秀琴

研究成果:《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调查问卷》《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调查报告》

2.“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目标开发 研究时间:2015、07—2015、10 负责人:洪敏

研究成果: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目标(论文)。

3.“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内容开发 研究时间:2015、11—2016、04 负责人:谢燕利

研究成果: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系列方案设计 4.中期评估 研究时间:2016、05 负责人:王川

研究成果:阶段研究总结

5.组织开展“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实践研究 研究时间:2016、06—2016、12

负责人:张秀琴、洪敏

研究成果:《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实践活动集》 6.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研讨 研究时间:2017、01—2017、03 负责人:江山

研究成果:《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个案集》 第三阶段

1.物化成果,修改完善论文、活动方案、典型案例,整理活动精彩片段 研究时间:2017、04—2018、01 负责人:王川

研究成果:《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成果集》 2.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申请结题 研究时间:2018、07—2018、12 负责人:江山、王川

研究成果:《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报告》《检测方案》、结题申请表

三、课题研究主要活动

(一)“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及成因”研究

1.组织开展“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调查分析。围绕“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这一核心,课题组拟按“编制工具,实施调查,形成报告”这一思路开展工作。在调查工具的编制方面,课题组拟以从学生、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因素入手,经由集体研讨,形成“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调查问卷和座谈提纲。由课题组进一步论证,并选择本校1-2个班进行试测。然后,根据试测情况对问卷和提纲作修订完善,并编制问卷使用说明。此项工作由王川负责,于2015年6月前完成。

(1)2015年3月10日前,召开以课题组成员和部分学科教师、学生参加的“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主题研讨会,探究“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内涵,确立调查内容与形式。

(2)2015年4月1日前,由王川根据调查内容,编制调查项目样题。

(3)2015年5月1日前,组织召开调查表研讨会,针对调查样表进行研讨并最终确定调查项目及使用方法,完成调查表的编制。

(4)2015年5月10日前,由王川完成调查表的印制。

2.完成调查工具编制后,课题组拟选择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小、胜利镇小等学校的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此工作由江山负责,于2015年7月前完成。

(1)2015年5月15日前,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商讨确定调查对象,具体学校、班级、学生。确定调查协助人员,本镇、邻近镇乡。

(2)2015年5月20日前,召开调查人员工作会,布置调查工作安排。(3)2015年5月30日前,调查人员实地组织问卷调查,完成数据信息收集。

3.对调查问卷和座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类型与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调查报告。此工作由课题组于2015年7月前完成。

(1)2015年6月10日前,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布置调查数据统计和信息整理工作。

(2)2015年6月20日前,课题组成员分项目完成调查数据统计和信息整理工作。

(3)2015年6月25日前,由课题组集体完成《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初稿。

(4)2015年6月30日前,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讨论〈调查报告〉,对调查报告进行修改,最终确定《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调查报告》。

4.阶段成果:“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调查问卷及使用说明,调查报告

(二)开发“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

以“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调查报告为基础,来完成实践活动目标开发工作。

在目标制定中,课题组针对调查报告中“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的不同类型与主要表现和成因,来拟订目标提纲,细化目标任务,作出

目标效果预测,形成完善的目标体系。此项工作由王川负责,于2015年10月前完成。

1.2015年8月前,召开课题组成员会,针对调查报告,深入分析“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的不同类型与主要表现和成因,进一步清晰对其认识。

2.2015年9月前,召开课题组主研究人员会,由江山负责初步拟订实践目标提纲。

3.2015年10月前,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分析,修正目标提纲,细化目标任务。

4.2015年10月前,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讨论做出目标效果预测,形成完善的目标体系。

5.阶段成果:“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目标体系。

(三)开发“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内容

在“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指导下,策划实践活动内容。实践活动目标确定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依据不同问题的不同目标策划对应活动内容。在遵循目标的前提下,既要考虑对象的表现特征,又要兼顾对象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初步设想,先在小范围(1-2个班)试操作,采集反馈信息,主动修正和完善,让活动更好达到教育目标,形成教育活动内容文集。此项工作由江山、王川负责,于2016年4月前成。

1.2015年11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学习贯彻实践活动目标体系。2.2016年1月,在目标体系的指导下,分组策划实践活动内容。3.2016年3月前,确定、完善具体实践活动对应目的和内容。

4.2016年4月前,选择活动对象,小范围内完成对活动的试操作,并收集活动相关信息材料。

5.2016年4月10日前,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分析、整理活动反馈信息。6.2016年4月30日前,分组修改和完善活动内容及操作事项,形成教育活动内容文集。

(四)中期评估

请乐山市教科所、峨眉山市教研室的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做中期评估,鉴定前期研究的效果,进一步充实研究内容。此项工作由江山负责,于2016年6月前完成。

1.学校课题组总结阶段研究情况,形成前期研究总结汇报材料,做好中期评估准备。

2.学校联系峨眉山市教研室、乐山市教科所来校进行中期评估。3.课题组结合评估情况,小结前期研究工作。形成中期评估。

4.课题组探讨后期研究工作,修正研究实施方案,确保后期研究工作顺利成功开展。

(五)开展“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系列实践活动——策略研究 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教育目标,达到预期效果。在实践活动中,课题组拟从活动步骤、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活动对象、活动层次等几方面入手,按照活动目标实施活动内容,掌握在实践活动中的教育效果,目标完成情况。此项工作由洪敏、课题组研究人员于2017年12月集体完成,最终形成具体活动方案。

1.2016年9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布置教育实践活动安排。2.2016年9-2017年12月,开展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3.2017年12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分析、讨论实践活动教育效果,总结目标完成情况。形成“实践研究”具体活动方案。

4.阶段成果:活动文字、图象和多媒体资料,活动具体方案合集。

(六)总结提炼,形成成果

1.整理研究资料,修改研究论文,评价方案,教育活动等于2018年5月完成。

2.预期成果:

(1)“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调查问卷及使用说明。(调查问卷、使用说明)

(2)“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数据分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3)“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现状因素”的表现类型与特征分析,实践的目标与措施,理论文集。(论文)

(4)“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系列实践活动类型和活动内容、活

动目标。(活动方案)

(5)活动精彩片段以及多媒体文件。(活动文集、动态图像文件)(七)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1.目的:力争成功结题

2.形式:课题组集体研究,由江山、王川总结提炼,撰写“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总结报告,填写结题申请表。请乐山市教科所进行结题论证。

3.此项工作于2018年7月完成。

(1)课题组集体研究,总结课题研究情况。(2)总结提炼,研究成果装订成册。(3)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4)向峨眉山市教研室、乐山市教科所提出结题申请。(5)填写结题申请表,并上交。(6)结题鉴定会。

峨眉山市桂花桥镇第二小学课题组

2014年9月

第四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董志勇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前小学语文正进入新课标、新理念、新课程教学研究的新阶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本学期,我选定了“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良好的开端,我先收集了各类教育杂志上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并重点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经过一阶段的理论强化学习,对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认识,形成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操作理念,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并提前进入了课题实验阶段。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

1、帮助学生进行课题认识,了解课题内容,认识良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并及时收集自主学习的结果,激励学生将好的学习经验在课堂上介绍,达到鼓励和促进作用。

(二)具体做法:

1、注意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又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要根据课文的类型,学生的心理,设计教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实践的:

(1)抓住新课的导语。

一段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立即吸引学生,使其注意力指向教师,指向教学内容,从而使他们的内心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有了这个愿望,学生就会善学、乐学。

(2)营造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教态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轻松愉快,又积极参与学习。

(3)激励学习结果。

①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富夸奖于评议之中,让学生感受老师对自己真挚热情的鼓励。②使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答题愿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自己的才智被认可时的喜悦。③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活动是从预习开始的,而不是从理解课文开始。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我的指导方法是:

(1)读文。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用默读的方式,一是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事,或介绍了哪个人,描绘哪些风景等等。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的语句。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通读顺;第二遍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第三遍要注意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

(2)查问。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1 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而会查字典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自学应该掌握的首要手段。只有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养成随时翻阅字典查字的良好习惯,才具备了自学的条件。所以,首先要教会小学生学会查字典。小学生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后,一定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要培养随手翻阅字典的良好习惯,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的自学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思考。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最好书面写下来。

由于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要想使预习不成为一种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课前布置预习,第二是重视检查。课堂教学应从检查预习入手,通过检查预习,表扬认真预习的学生,激励全体学生扎扎实实地自学,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

3、强化朗读能力、培养质疑能力

一是读通。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 初读——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读的要求,进行自主性的初步感知,力争做到“五不”,即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不重复一字;读评——采取指名读的形式,师生参与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展示自读的成果,并在评价中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合作交往的意识,在评价中校正学生“读”中的偏差,激发学生“读”的自信心;再读——在学生自我感知,互相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再读,使学生原有的水平再上新台阶,完全达到读通的要求,其形式主要采用指名读或小组、集体齐读或同桌互读。

二是读懂。即:抓问题。从读到议——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出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读来找到答案或个性化的理解,最后交流评议;展示情境,从说到议——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说一说,议一议,然后回归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或小组合作达到悟文体情。

三是读好。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此时的朗读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与课文产生的共鸣,一种内心真切情感的外在表现。

四是质疑的方法。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低。因此,首先鼓励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在一节课的中间和结尾部分,都要鼓励学生当堂解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并充分的提高。

4、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全过程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全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主要的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彻底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而是大胆放手,充分让学生自我学习,教师只充当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具体学习过程又分为以下三步:

(一)学生独立学习。

在设计了学习问题之后,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学习,一般十到十五分钟。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的默读学习为主,可让学生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大胆地进行批注分析,必要时可写出学习笔记。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课本上都密密麻麻的,留下了同学们的辛勤的汗水和自我学习的丰硕成果。

对于语文学习,可让学生先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的主要问题来自行阅读,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初步理解文本。这样的探究性独立学习,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行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久而久之,将有可能真正实 2 现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组学习。

在学生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独立学习之后,已经解决了不少学习问题,但也会有一些问题学生可能还不真正理解,这时进行就很有必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小组学习。我们的做法一般是以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由一名学习小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讨论,并汇总讨论要点,为下一步的全班集体学习作好准备。在这个环节中,将真正发挥小组群体的战斗力量,那些在独立学习中的弱者和强者,将会真正达到优势互补。

(三)集体学习。

在进行了小组学习讨论之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已较为深入和全面,但也可能有些地方仍不够透彻和精当。为了将学习更深入一步,也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交流和评价,就很有必要展开全班学习大讨论。我们的做法是,先让学生汇报对学习问题的学习研究情况,然后让学生进行质疑,共同讨论有争议的和不明白的问题。对于数学,则可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对有关的概念、法则或定理形成一个共同的认识,对于应用来的内容,则可让学生总结出一般 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甚至学生也可能通过自学提出一些课本本身还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更有甚者,甚至提出与课本相违背的观点。因为,这种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是研究,而不是纯接受性的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习者手中,而不是掌握在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手中。

5、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自我学习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教会学生自我学习是教学的最后归宿。

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是小学教学的一大任务。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还应在具体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为,新的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而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与人才的竞争,能否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事关大局。所以,承担着基础教育重要任务的小学教育担负着历史性的重要使命。通过教学实验研究,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研究探索各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现阶段,我们引导学生主要采用的是问题式学习方法,即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在学习之前先设计合理而有价值的学习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受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当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学生个人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学习习惯的不同,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又可能千差万别,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不能搞一刀切。但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都应本着科学高效、实用的原则,都应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创新能力的原则。

二是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我在教学《凡卡》一文时,学生普遍对孤苦无依的凡卡抱以深深的同情,都为凡卡没有写清通讯地址而深表惋惜。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教学创新性思维训练:假如凡卡写清了通信地址,假如凡卡的爷爷能收到这封可怜的求援信,凡卡能彻底摆脱这种悲苦的命运吗?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很快达成了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可怜的凡卡,还有无数个像凡卡一样的苦命人都不可能真正摆脱这种痛苦的生活。这时,我又进一步追问:那么,这无数可怜的人们怎样才能彻底摆脱这种痛苦的生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呢?通过激烈的争论,学生最后深刻认识到,只有推翻这腐朽黑暗的沙皇统治,穷苦的人们才能换来幸福的人生。通过这样的创新性思维训练,不但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而且使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发展。

三是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实践证明,学生的许多可贵的精神和能力往往是在课外生活中形成和提高的。大家都熟悉的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上小学时各科成绩都很差,连老师都认为他天生弱智,以至于将3 其开除回家。就是这样一个连老师都失去信心的学生,硬是在其母亲的关心教育下,成了举世著名的科学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爱迪生为什么能从一个被认为天生弱智的学生成为这样了不起的著名科学家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爱迪生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几个人像爱迪生那样蹲在鸡窝中痴迷地孵过小鸡呢!所以,我们教师绝不可忽视学生的课外生活,应及时引导自己的学生在自由自在的课外生活中自觉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一年来的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实验,目前,95%以上的学生已能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课程。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与对照班相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都明显地优于他们。虽然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自能读书自能学习的程度,而且对学生创造精神,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今后,应加大实验力度,并结合我校正在推广的“大量读写”及“探究性”学习教学实验,努力探索出一条能快速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语文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新路。

第五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当前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会创新,那么在日后的发展中是无法立足于国际社会的。所以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教育人士的高度关注。主要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以及方式入手,提出一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

1.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探索、质疑、创新的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很早就有人提出,中国的教育模式过于僵化,一味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只知机械地接受知识,而不懂得自己思考。实际上,独立思考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胡适曾说:“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自由是针对外面束缚而言,独立是自己的事。给你自由而不独立,仍是奴隶。”中国学术界总是倡导要学术自由,然而这种自由却也带来了诸如学术抄袭、跟风研究等乱象。作为一个人,可以自由地思想,但是却不知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或主见,那么他仍然是教育或成见的奴隶,仅仅去掉了外部的枷锁,而不知自省与慎思。对于小学生来讲,独立思考能力要从小培养、尽早培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自主学习的根基。

2.培养创新的思维

近些年,创新能力在中国备受关注,而创新往往和人才是分不开的。国家在21世纪初期也提出了一些培养人才的战略,如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想以此来培养创新人才。我国具备创新的传统,如古代的四大发明。创新在中国的教育中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而要真正去实践、去思考。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具备创新的能力,也才可以在实践中找出更好的方法或创造更好的工具去改造社会,这才是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归宿。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

1.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

第一,要有独处的忍耐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更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教师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适当独处,学会独立创新,这样会有更高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习惯独处后,就不会害怕孤独,这是自主精神的第一点要求。第二,学习的时候,要集中精神,静心思考。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不论上课、听课还是课后写作业,都要做到心静,不受外界干扰。有自己的主见,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要坚持,不因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而跟随从众。第三,不抄袭,不受他人思想干扰。要有不剽窃他人成果的基本道德素养,对于他人的观点、看法,只做参考,而不是照搬其思想。要有独创的精神,要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不人云亦云。

2.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方法是工具,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会有效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1)要学会自我提醒。学生要时常提醒自己,对于问题先要自己分析、研究,解答不出来时再参考答案或与同学们讨论,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想走捷径。(2)要注重思维训练。学生可以时常做一些高于平时水平的题目,每天坚持做一点,每次做都用不同的思维去考虑,时间久了自然会有思维上的进步。也可以参加一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每一次全神贯注的考试都是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3)要有创新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做一些新概念的习题,也可以反复做教材上的习题,每做一次都使用不同的方法,时常进行总结等。

3.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既要相互区分,又要结合起来

如今很多学校教学都采用小组学习方式,而且不仅将学生分成小组,也将桌子摆放成面对面的形式,通常4~6个人为一组。这种学习方式很有新意,而且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之间进行交流。但是也存在弊端,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力有强有弱,时间长了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即,能力较差的学生会依赖其他成员。而且小组内的和谐程度对于其合作学习影响较大。所以学生在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的同时,也要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给每个人自行消化知识的时间。对于错误的观点不要急于指正,教师首先要鼓励其勤于思考的态度。

4.建立自我评价与鼓励体系

(1)进行自我评价要客观。最好是每天结束学习后进行自我评估,每个星期进行一次科学评估,找出学习上的盲点,看是否在学习方法上有所创新。学生可以制订一个有效的学习计划,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评估,这样更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切不可盲目无头绪地学习,要时不时进行总结。(2)要时常鼓励自己。对于挫折或失误不要气馁,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可以努力学习一星期,在周末时犒劳一下自己,吃一顿大餐,然后适当休息,新的一星期继续努力学习。学生有了期盼的东西,也更倾向于忍受辛苦的学习,在获得奖励时也会更加开心。(3)要适当地放松。劳逸结合非常重要,可以在累了的时候午睡、听歌,去操场上散步,也可以选择运动等方式,不推荐通过打游戏来放松,选择休息的方式要适当。

总而言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小培养、尽早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有效地开发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在今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中会更加轻松,能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自主学习需要科学的方法,要有自主学习的精神、方法,还要学会自我评估、自我鼓励,锻炼强大的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张凯.中学德育队伍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2]梁慧玲.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信息技术,2005(12):35-37.编辑 段丽君

下载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交流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经验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全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进入实施阶段以来,我们全组教师按计划全面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尝试

    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尝试 国家教育部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课程总目标中规定学生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

    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阶段总结

    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阶段总结 杨树林中心校 丛淑丽 现代教育强调要培养具有主动发展精神的人,强调学生要有自我管理的能力。现在小孩子因受各种环境的影响,自我调控能力较差,......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七级明德小学张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南小学林 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了。因为,未来......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发展激流中,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发展提出......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结合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