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酒店行业劳动纠纷案100份判决书之一
浙 江 省 嵊 泗 县 人 民 法 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1)舟嵊民初字第17号
原告董某某,女,49岁。被告嵊泗某酒店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苏某某,董事长。委托代理人张某(特别授权代理)。
原告董某某与被告嵊泗某酒店有限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于2011年1月6日向本院起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审判员林建波适用简易程序,于2011年2月22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董某某、被告嵊泗某酒店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张某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原、被告于2007年7月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约定工资为每月800元以上,按工龄或业绩递增。原告在被告处连续天天上班,每日工作8小时,只在春节期间休息了两天。由于持续超负荷地工作,原告在工作中负伤,分别于2010年1月2日、7月21日两次瘫床不起。在1月2日病休期间,被告要求原告上班,原告只能硬撑着工作,以致7月21日再次卧床不起,严重影响其生活起居和正常活动,后原告在家人陪同下于2010年10月中旬去外地进行手术治疗,至今未愈。原告曾多次向被告提出要求被告缴纳原告的社会养老金,并要求被告支付法定双休日、节假日的加班工资等,被告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且要求同原告签订了无效劳动合同,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原告认为,原、被告的劳动合同关系受法律保护,原告应享有劳动法规定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包括养老金、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而被告签订无效劳动合同,拖欠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加班工资,且未为原告缴纳社会保险金,严重侵犯了原告的合法劳动权益。原告曾于2010年12月向嵊泗县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原告认为仲裁委员会的裁决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故诉致法院,要求撤销嵊劳仲案字(2010)第13号仲裁裁决书;要求被告支付拖欠的法定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工资23848.5元,经济补偿金5962.1元,赔偿金29810.6元。同时支付无效合同工作期间的双倍工资14000元,经济补偿金3500元,赔偿金17500元。补偿原告社会养老金10975元,失业金2160元,医疗手术费10000元,并要求被告支付高温费1000元。
被告辩称,嵊泗劳仲案字(2010)第13号仲裁裁决书的仲裁程序合法,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法院应予维持。原告在2010年7月24日未办理请假手续而连续三天未上班,属于旷工,违反被告员工手册的相关规定,被告因此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关于社会养老保险金,原告在同被告签订劳动合同时,原告自愿放弃由被告为其缴纳养老保险金,且被告在每月以货币形式补助给原告,由原告自行缴纳,故被告不应再为原告缴纳养老保险金。关于被告是否已经支付加班费的问题。被告作为一个企业,对企业员工假期加班都补发了加班费,从被告提供的工资清单可以看出,被告已经支付了加班费。原告提出要求被告支付医疗费用的请求,被告认为原告所谓工伤没有证据证明,被告不予支付。对于原告提出的2009年签订的劳动合同为无效合同,被告应支付双倍工资,被告认为原、被告之间签订的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原告已经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进行履行,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被告不应支付双倍工资。
在庭审过程中,对原、被告提供的证据进行了质证,本院认证如下:
1、原告提供嵊泗劳仲案字(2010)第13号劳动仲裁裁决书复印件一份,以证明原、被告因加班加时工资等发生纠纷,经劳动仲裁部门进行裁决的事实。原告认为仲裁机关在仲裁过程中未查明事实,仲裁裁决不公正,故起诉要求法院撤销该仲裁裁决书。被告对劳动仲裁裁决书没有异议。本院认为,劳动仲裁裁决书能够证明原、被告曾因劳动争议进行仲裁及原告在该仲裁裁决书明确的诉讼期间内提起诉讼的事实,对裁决书的真实性本院予以确认。
2、原、被告各提供劳动合同两份,以证明原、被告劳动合同关系成立,权利义务明确的事实。原、被告对各自提供的2008年6月28日签订的劳动合同真实性没有异议。原告认为该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为每日7小时,原告每日实际工作为8小时,被告应该支付加时工资。对被告提供的2009年6月27日签订的劳动合同,原告认为该合同与原告提供的2009年9月3日的劳动合同内容一致,该劳动合同虽有原、被告的签名及盖章,但该合同一直由被告持有,原告只是在格式合同上签字,被告当时并未进行盖章,且合同签订的实际日期与合同上的时间不符,合同应为无效。被告应当以原告实际工作的时间支付双倍工资。原告提供的2009年9月3日的劳动合同没有被告的盖章,合同无效。被告认为上述合同是原、被告真实意思的表示,双方也依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义务,应为合法有效。本院认为,原、被告各自提供的2008年6月28日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本院予以认定。对原告提供的2009年9月3日的劳动合同因无被告的盖章,对该合同的证明效力,本院不予认定;对被告提供的2009年6月27日的劳动合同,原、被告在合同上签名盖章予以确认,双方也依照合同约定履行了相关义务,对该合同的效力,本院予以认定。
3、原告提供其银行账户清单复印件两份,以证明原告在被告单位劳动期间实际工资的事实。被告认为,原告账户上的数额是被告每月支付原告基本工资、加班费以及其他费用的总和,原告在劳动期间基本工资是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数额发放。本院认为,原告账户清单上的金额表明了被告发放给原告每月全部的金额,但不能证明原告所主张的上述金额为其基本工资。对该证据的效力,本院予以确认。
4、原告提供其在被告单位就餐的就餐卡复印件两份,以证明原告在被告处就餐,主张在2009年5月、11月整月上班的事实。被告认为,被告提供原告在其单位就餐是被告依照合同约定提供公司员工福利的一种形式,不能说明原告在这两个月中一直上班而未休假。本院认为,原告仅提供了就餐卡的复印件,且未提供其他证据证实其在这段时间内连续上班的事实,对上述证据的效力,本院不予认定。
5、原告提供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二九一部队医院门诊病历卡、上海仁济医疗集团嵊泗医院CT检查报告、嵊泗县人民医院医务证明书复印件各一份,以证明原告在2010年6月在被告单位是带病上班,应当由被告支付相关的医疗费用的事实。被告认为,原告曾在医院就医是事实,但原告的伤势并非在被告处工作而导致其受伤,应由原告自行承担医疗费用。本院认为,上述证据仅能证明原告因病就医的事实,但未能证明原告是因在被告酒店工作时受的伤,也未提供其他证据进行印证,且原告也未就此提起工伤鉴定的申请。对上述证据的效力,本院不予认定。
6、被告提供原告出具的声明复印件一份,以证明原告自动放弃由被告为其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事实。原告认为该声明没有法律依据,不予认可。本院认为,被告作为用人单位未缴纳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违反了法律强制性性规定,故对声明的效力不予认定。
7、被告提供酒店员工考勤表复印件一份,以证明原告自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在其单位实际工作时间的事实。原告认为考勤表中2008年6月、8月确由其本人签名确认,对2008年7月、9月、10月、11月的签名表示怀疑,2008年12至2010年7月均非其本人签名确认。被告确认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考勤表上确非原告签名,但考勤表主要反映原告工作时间的客观事实。原告在被告酒店厨房工作,考勤由厨师长负责,在每月底汇总给办公室,再由办公室统一要求员工签名确认。本院认为,考勤表是被告对原告实际工作时间进行考勤的体现。作为用人单位的被告在履行考勤制度中应由原告签名进行确认,因此,对由原告签字确认的考勤表的效力本院予以确认,对非原告签名确认的考勤表的效力本院不予认定。
8、被告提供工资清单复印件一份,以证明原告在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领取工资的事实。原告认为该工资清单系被告制作,与原告实际领取的工资不符。本院认为,工资单能够证实原告每月实际领取的劳动报酬(包括加班加时劳动报酬、养老保险补助款等),且领取工资清单上具有原告的签名,故对工资清单的效力,本院予以确认。
9、被告提供某酒店员工手册、解雇原告的通告复印件各一份,以证明被告以原告违反员工手册第六章第四十条第十七点的规定,从而解雇原告的事实。原告认为原、被告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员工手册的内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也一直未告知其内容,被告没有合法理由解雇原告。本院认为,上述证据能够证明原告被被告解雇的原因及被告解雇原告时已经履行了通知义务的事实。对上述证据的效力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经审查,原告提供的证据1、2、3、5,被告提供的证据6、7、8、9的复印件与原件核对无异。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依职权调取了原、被告在劳动仲裁过程中的仲裁笔录、证人郑某某的调查笔录,并向仲裁员进行了调查,以证明案件事实。
经审理,本院认定事实如下:原告原为被告酒店从事厨房打杂工作的工作人员。2008年6月28日,原、被告签订了2008年6月28日至2009年6月27日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原告每日工作时间为7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为42小时,其中2小时为被告安排的加班时间,劳动报酬为每月基本工资700元,加班费60元,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88元,每月应发放工资不低于848元;原、被告双方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原告个人缴纳部分由被告在其工资中代扣代缴。同时约定,被告员工手册及其他各项酒店规章制度与该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原、被告于2009年6月27日继续签订了期限为2009年6月28日至2012年6月27日的劳动合同,约定每月基本工资为780元,加班费为52元,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为88元,其他合同条款约定的内容与第一份劳动合同的内容一致。合同签订后,原告于2008年6月进入被告处工作,被告依约每月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相关报酬。原告在被告酒店一共工作25个月。根据原告确认的2008年6月至11月的考勤记录反映,此期间原告休息日加班为12.5天,其中法定节假日为5天。原告在工作期间,于2009年7月23日声明自愿放弃被告为其缴纳社会保险金,被告每月给予原告补助款100元,总计补助2500元,原告则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在嵊泗县社保中心自行缴纳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被告则一直未为原告缴纳,也未向原告发放高温费。2010年7月,原告因病就医,未去上班达四天,被告于7月23日以原告违法员工手册为由,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关系。自此,原告一直未在被告酒店上班,也未从事其他工作。2010年12月,原告因与被告就工作期间加班加时劳动报酬结算发生纠纷,遂向嵊泗县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经裁决,被告应于十日内支付原告超时加班工资8286元,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1728元,高温费1160元;被告还应为原告补缴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的养老保险金。原告对劳动仲裁裁决书不服,向本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原告表示愿意解除与被告的劳动合同关系。另查明,嵊泗县2010年4月1日前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为780元,2010年4月1日起的最低工资标准为900元。
本院认为,原、被告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且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原告主张合同无效,要求被告支付双倍工资的请求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对于原告主张要求被告支付加班加时报酬,本院认为,原、被告劳动合同约定的基本工资低于本县当地最低劳动收入,不足部分被告应予支付。原告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外及节假日加班加时的劳动报酬,除合同约定的被告已经支付的部分外,不足部分被告应予支付。关于原告主张被告支付加班加时时间的确定,原告认为其从2008年6月起一直未休假,并提出被告提供的2009年1月后的考勤表均非经原告签名确认。本院认为,2009年1月后的考勤表虽未有原告签名确认,但原告未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一直未休假的事实,其2009年1月起的休假日期可以参照原告在已经签名确认的2008年考勤表上的记载类推予以认定。对于原告主张要求被告支付经济补偿的请求,本院认为,原告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因病休假,虽未依照被告酒店员工手册的规定办理请假审批手续,但原告休假事出有因,被告在未获知原告因病休假的情况下,以其擅自旷工而解除劳动合同缺乏事实依据。现原告因被告未为原告缴纳养老保险金和足额支付加班加时工资,表示愿意解除与被告的劳动合同,应予以认可。因此,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经济补偿的诉请,本院应予支持。对于原告主张被告应支付的赔偿金,本院认为,被告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及相关费用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相应赔偿金的诉讼请求合理部分,本院应予支持;原告主张要求被告支付养老保险金及支付失业补助金,被告以原告已声明自愿放弃由被告缴纳为由,不予支付。本院认为,被告作为用人单位应为原告足额按期缴纳养老保险金及失业保险金,被告以原告自愿放弃而未予缴纳的行为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故被告的主张,本院不予采信。原告在被告未为其缴纳失业保险金,丧失了领取失业救助金的权利,且失业保险金依照规定不予补缴,原告有权要求被告赔偿失业补助金。因此,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失业补助金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但对于原告要求被告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原告养老保险金的诉请;本院认为,原告已是社保统筹人员范围之列,应由被告将原告在其单位工作期间的养老保险金直接缴纳至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原告要求以现金形式支付的诉请,不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不予支持;对于原告已从被告处取得的养老保险金补助款2500元应予返还。原告主张要求被告支付高温补贴,被告对此并无异议,也符合法律相关规定,本院予以支持;原告主张要求被告支付医疗费用,但未提供证据证明原告就医是因在被告处工作期间受伤,也未提供工伤认定结论,对该诉请,本院不予支持。案经调解无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第七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二)、(三)项、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嵊泗某酒店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后三日内为原告某某补缴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的养老保险金,赔偿原告失业补助金2160元;原告返还被告养老保险金补助款2500元。
二、被告嵊泗某酒店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后三日内支付原告董某某经济补偿1800元及赔偿金900元;未足额支付的劳动报酬2160元及赔偿金1080元;加班加时劳动报酬3398元及赔偿金1699元;法定节假日加班劳动报酬694元及赔偿金347元;高温补贴1160元。
上述一、二项相抵后,被告应支付原告12898元。
三、驳回原告董某某其他诉讼请求。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决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支付迟延履行金。
案件受理费10元,减半收取5元,由被告嵊泗某酒店有限公司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代理审判员 林建波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代书记员 林志文
第二篇: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判决书
浙 江 省 高 级 人 民 法 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10)浙商初字第3号
原告(反诉被告):新昌金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新昌县城关镇横街33号。
法定代表人:金云庆,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刘斌、姚毅琳,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被告(反诉原告):浙江省仙居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住所地:仙居县南峰街道环城南路(财政大楼)。
法定代表人:陈健,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周江波,男,1970年4月3日出生,该公司办公室职员。
委托代理人:毛侃,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反诉被告)新昌金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昌公司)为与被告(反诉原告)浙江省仙居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原名称为浙江省仙居县资产经营公司,2009年9月15日经仙居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名称变更为浙江省仙居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仙居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于2010年3月10日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起诉,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将本案移送本院。本院于2010年7月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10年10月14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反诉被告)金昌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刘斌、姚毅琳,被告(原审原告)仙居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陈健及其委托代理人周江波、毛侃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金昌公司诉称:2000年6月15日,金昌公司与仙居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一份,约定仙居公司将其持有的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医药)的570.076万股,占浙江医药总股本的2.47%,全部转让给金昌公司;股权转让价格为1468.14万元,同时协议还约定,仙居公司在转让股权的同时将其拥有的附属于股权的其他权益一并转让继受。协议签署后,金昌公司将上述股权转让款全额支付给仙居公司,仙居公司也将基于浙江医药股权而拥有的收益权、董事及监事推荐权、股东大会的表决权授予金昌公司,并承诺不再将上述权利授予其他任何主体。但仙居公司在收取股权转让款后一直未履行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主要义务,即股权过户。由于仙居公司自始未向主管机关提交股权转让审批所需材料,导致金昌公司股东权益始终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仙居公司的不作为行为不仅使双方签订合同的目的至今未能实现,也使诚信守约的金昌公司蒙受重大经济损失。金昌公司于2007年12月向杭州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书,请求判令仙居公司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中股权过户义务,将全部股权过户至金昌公司,并办理完成股权转让过程中约定的所有义务。经杭州仲裁委员会审理,于2008年8月5日作出(2007)杭仲裁字第411号裁决书,裁决仙居公司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的义务。但上述裁决生效后,仙居公司一直未予履行。2009年7月14日,金昌公司以解除股权转让协议并赔偿的请求重新向杭州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后经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确认金昌公司与仙居公司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无效,故仲裁程序终止。由于仙居公司严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侵犯了金昌公司的股东利益,造成金昌公司重大经济损失。请求:1.判令解除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由仙居公司返还股权转让款1468.14万元;2.判令仙居公司赔偿金昌公司损失315674180元;3.由金昌公司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原告金昌公司向本院提交证据如下:
证据
一、工商证明,证明金昌公司与浙江新昌金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系同一公司;
证据
二、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浙杭仲确字第6号民事裁定书,证据
三、杭州仲裁委员会(2009)杭仲决字第232号决定书,证据二-三证明金昌公司、仙居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中之仲裁协议无效,仲裁程序已经终止;
证据
四、股权转让协议,证明金昌公司、仙居公司双方权利义务受此协议约束,本案仙居公司未依约完成本次股权转让的过户工作; 证据
五、关于行使浙江医药11.47%股权的协议书,证明仙居公司负有股权过户之义务,同时仙居公司将浙江医药股份的相关股东权利亦已委托金昌公司行使至今;
证据
六、付款凭证,证明仙居公司早已收取金昌公司所支付的合同项下全部股权转让款;
证据
七、承诺书,证据
八、授权委托书,证据
九、分红凭证,证据七-九证明仙居公司已将基于浙江医药股权而拥有的收益权、董事及监事推荐权、股东大会的表决权授予金昌公司,金昌公司实际行使浙江医药股东的权利和权益;
证据
十、杭州仲裁委员会(2007)杭仲裁字第411号裁决书,证明仙居公司一直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之内容,截止目前仍未能办理完成股权过户手续;
证据
十一、强制执行申请书,证明(2007)杭仲裁字第411号裁决书生效后,金昌公司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仙居公司仍未履行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的义务。
被告仙居公司答辩称:
一、杭州仲裁委员会对相关纠纷已于2008年8月5日作出裁决,金昌公司就同一纠纷再次提起诉讼于法无据。
二、股权转让协议系草签协议,是意向性协议,且未获审批生效,不能作为双方权利义务之依据。
三、根据我国国有资产、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规定,本案股权转让协议属于法定生效条件的合同,由于法定生效条件并未成就,故合同没有成立。无论合同是否成立或者合同是否生效,本案均属缔约纠纷,而非履约纠纷。
四、基于股权转让协议迄今未生效,系因政策调整因素而非可归责于仙居公司的事由造成,仙居公司不存在缔约过失责任或违约责任,金昌公司主张违约赔偿没有依据。
五、金昌公司要求赔偿损失的计算不合理。
六、股权转让协议并未生效,且已无法生效履行,金昌公司按照协议已履行的情况计算可得利益主张违约损失,显然不合理。
七、金昌公司要求判令仙居公司返还股权转让款1468.14万元,系滥用诉权。2010年4月15日,仙居公司已将股权转让款全额汇入金昌公司账户,4月19日,金昌公司却全额退回。综上,金昌公司诉请无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驳回其诉讼请求。
被告仙居公司向本院提交证据如下:
证据
一、仙居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变更登记情况表,证据
二、浙江省国有资产管理局浙国资企(1997)75号•关于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证据
三、仙居公司与金昌公司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证据一-三证明股权转让协议系草签协议,尚不能作为股权转让的依据;按照协议约定的生效先决条件和法律适用原则,该协议未生效,不能对双方权利义务形成有效约束,也不构成违约责任;而协议未生效,造成股权不能过户,系因法律和政策障碍,非仙居公司过错;
证据
四、关于行使浙江医药11.47%股权的协议书,证明行使股权协议书系股权转让协议的从属协议;
证据
五、杭州仲裁委员会(2007)杭仲裁字第411号裁决书,证明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已由生效裁判文书确认;
证据
六、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9)浙杭仲确字第6号民事裁定书,证明行使股权协议书是股权转让协议的补充,属于附属协议;
证据
七、关于股权出让及仙居新公司设立的合作意向书,证明股权转让协议和行使股权协议书实际上是受让方为规避要约收购之法律规定而要求进行的设臵,金昌公司作为受让方在股权转让协议订立、报批的过程中均处于协助办理的地位,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对生效及履行存在的潜在法律风险应有共同的认识,现金昌公司起诉推卸自身责任,要求仙居公司承担所谓的不履行申报义务造成其巨额损失,系不尊重事实,其诉请不合法、也不合理。且证据七的证明内容与证据八、九相互印证;
证据
八、关于金昌公司持有浙江医药股权有关事项的说明,证据
九、关于仙居公司向金昌公司转让浙江医药股权后续事宜之建议方案,证据八-九证明浙江医药证实本案涉讼的股权转让是受让方为规避要约收购的规制而由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联手金昌公司共同收购仙居公司所持浙江医药11.47%的股权,其中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收购9%,金昌公司收购2.47%,故股权转让包括前臵审批,均由受让方主导和推动,仙居公司只是协助办理。在股权转让协议签署后各方已上报审批材料,但因财政部审批停止等事由导致股权转让未获批准。可见,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及不能履行非仙居公司的过错及主观意愿造成。证据八、九中,关于委托行使股权的表述,与事实存在出入,受托人系张国均是浙江医药的员工,从受托人的身份也可看出浙江医药与金昌公司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证据
十、金昌公司致仙居公司的函及仙居公司的汇款凭证、金昌公司的退款凭证,证明仙居公司已全额返还金昌公司支付的所谓股权转让款;
证据
十一、仙居公司与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股权转让事项报批材料目录,证明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方在报批过程中的应尽义务,对此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亦有明确界定。
反诉原告仙居公司反诉称:2000年6月15日,仙居公司、金昌公司草签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仙居公司向金昌公司转让其持有的浙江医药570.076万股股份,占浙江医药总股本的2.47%。同时,协议第2.3条约定,该协议经财政部批准后,再由双方正式签署生效。但其后因国家政策调整,股权转让未获批准,该协议未经正式签署生效。协议草签后,金昌公司收取浙江医药2005股权股利287410.53元。基于双方草签的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金昌公司取得浙江医药股权股利无法律依据,应返还仙居公司。请求:1.判令金昌公司归还仙居公司股权红利人民币287410.53元,并计付利息损失至实际清偿之日,暂算至起诉之日两项合计人民币325352.74元;2.由金昌公司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反诉原告仙居公司向本院提交证据如下:浙江医药电汇凭证,证明金昌公司收取仙居公司名下股利287410.53元。
反诉被告金昌公司答辩称:仙居公司红利款的请求反映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实际履行,股权红利款的支付是双方履行股权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的主要内容及义务,进一步证明股权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仙居公司的反诉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对原告金昌公司提交的证据,被告仙居公司经质证认为,对十一份证据的真实性均无异议,证据一,对三性及证明内容无异议,但该证据反映出金昌公司系社会法人公司,此系涉讼之股权转让协议未获审批、生效及履行的根本原因;证据二、三,根据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2007)杭仲裁字第411号裁决书是基于无效仲裁协议作出,依法可撤销,但双方均未申请撤销,该裁决书关于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之效力认定,仍具有拘束力。金昌公司未穷尽仲裁裁决书下的救济手段,即提起本案诉讼,有滥用诉权之嫌;证据四,股权转让协议系草签合同,按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该协议未生效,不能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形成有效约束,而协议未生效即股权不能过户,系因法律和政策障碍造成,非仙居公司过错造成,该证据不能证明金昌公司的证明目的; 证据五,对真实性和关联性无异议,但对合法性有异议,该股权行使协议书依附于股权转让协议书,相对于股权转让协议具有内容上的补充性,合同目的上具有从属性。该股权行使协议书约定在国有股权转让经依法审批前即实际转让国有资产相关权益,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应属无效合同。该协议不能证明协议的履行情况,仅能证明双方的约定;证据六,付款行为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且仙居公司已将该款全额归还金昌公司;证据七,对真实性、关联性无异议,但承诺书项下反映的相关授权、授意行为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承诺书亦体现涉讼股权相关的申报事宜由金昌公司主办,仙居公司仅协助办理,股权转让审批事宜亦如此; 证据八,对真实性、关联性无异议,授权委托书项下的授权行为损害国家利益,应属无效,受托人张国均等并非仙居公司员工,其系浙江医药的高管,受托人身份亦可间接说明本案涉讼之股权转让与新昌国有工业总公司受让的9%股权有密切关联,本案涉讼股权转让系因受让方要求,基于受让方的利益作出,受让方在转让过程中是主导方,应承担申报的主要义务。授权委托书亦说明在订立相关股权转让协议后,仙居公司有履约诚意,协议未能生效、履行非仙居公司主观愿望;证据九,对真实性、关联性无异议,金昌公司取得分红无合法依据,仙居公司已反诉要求返还,分红凭证本身亦证明金昌公司显然怠于行使其所谓的股东权利; 证据十,该裁决书依法可撤销,按裁决书内容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金昌公司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证据十一,申请书本身不能证明金昌公司是否提出申请,事实上,金昌公司并未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金昌公司拟提出强制申请,但未穷尽本案项下救济手段,提起本案诉讼系滥用诉权。
对被告仙居公司提交的证据,原告金昌公司经质证认为,证据一,无异议;证据二,与本案无关联性,仙居公司系国有法人股东并非国家股东;证据三,双方对股权转让的内容、价款、支付方式、各方权利义务等均达成一致,该股权转让协议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并非草签协议,根据相关规定,作为国有法人股的持有单位负有向相关权力部门申报股权过户的报批义务,由于仙居公司不作为行为,即没有履行报批义务,导致股权转让协议至今未获权力部门的批准,仙居公司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即便如仙居公司所述股权转让协议没有生效,没有生效的原因也是因仙居公司恶意拖延报批时间,即不作为行为导致;证据四,是股权转让协议的从属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效力。同时该协议有关基于股权转让而产生的董事委派权、分红权以及股东大会参与的表决权均已实际履行,该协议事实上对双方已具有约束力,并非无效合同;证据五,该裁决书已经明确,股权转让协议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如主管部门批准,协议就会生效,但无论协议批准与否,都必须以当事人提交相关材料为前提。仙居公司并未履行法定及约定的报批义务,其不作为行为阻碍了股权转让协议生效条件的成就;证据六,裁定书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了确认,并没有对股权转让协议是否生效作出判断;证据七,金昌公司并非该意向书的当事人,该意向书也反映不出有规避要约收购法律规定的嫌疑,如有规避嫌疑,其责任也应由仙居公司承担,与金昌公司无关;证据八,经与原件核对真实性无异议,浙江医药并非司法、行政机关,其不能判断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的原因,且说明中也明确仙居公司一直未向有关管理部门申报,致始无法办理过户手续;证据九,系复印件,对真实性无法辨别;证据十,仙居公司占有金昌公司支付的股权转让款1468.14万元长达十年,并将该笔款项用于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且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仙居公司从中获取巨额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仙居公司不履行股权报批、过户义务,迫于金昌公司的起诉,仙居公司仅将股权转让款本金返还给金昌公司,这种严重违背诚实信用的行为,金昌公司不接受;证据十一,仙居公司与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的股权转让系国有企业之间的股权变更,与本案股权转让性质不同。上述材料也能够进一步反映,仙居公司作为国有法人股持有单位应就股权转让事宜先行向有关部门进行书面请示方能进入实质性审批阶段,且根据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仙居公司负有报批义务。
对反诉原告仙居公司提交的证据,反诉被告金昌公司经质证认为,真实性没有异议,从关联性看,可以反映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双方已实际按照协议履行,金昌公司基于浙江医药股权享有分红权,表明股权转让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本院认为,当事人提交的上述证据,除仙居公司提交的证据九系复印件,金昌公司对真实性提出异议外,对各方提交的其他证据的真实性,当事人均不持异议,且仙居公司已当庭表示对证据九不作主张,故本院对当事人提交的上述证据均予以确认,上述证据均可作为认定本案相关事实的依据。
在本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仙居公司还向本院递交调查取证申请书一份,认为涉案股权转让协议无法经审批生效的直接事由是,财政部因国有法人股减持政策调整而停止此类股权转让审批事宜,该客观事实对于厘清仙居公司责任至关重要,是本案关键事实。因停止审批的情况系由审批机关内部掌握并未向社会公布正式文件,仙居公司客观上无法取得,故申请本院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产权管理局调查取证。对此,本院认为,当事人约定了本案股权转让协议的批准生效要件,应该预知不能批准的风险,因此,本案即使如仙居公司主张的审批机关出台了相关文件停止对相关股权转让事宜的审批,并不能改变仙居公司没有按照协议约定完成相关股权转让审批事项的事实。另外,如果仙居公司主张的审批机关出台的相关文件是公开的正式文件,则不需要法院依职权调取;如果仙居公司主张的审批机关出台的相关文件是内部文件,则不宜作为确定本案当事人责任的相关依据。因此,仙居公司调查取证申请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七条的规定,本院不予准许。综上证据,本院认定本案事实如下:
2000年6月15日,仙居公司与金昌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一份,约定:股权转让内容,仙居公司将其拥有的目标公司浙江医药570.076万股股权,占目标公司总股本的2.47%,全部转让给金昌公司。仙居公司向金昌公司转让股权的同时将其拥有的根据•公司法‣及•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附属于股权的其他权益将一并转让继受,包括但不限于推荐董事的权利;价款及支付方式,以目标公司经审计并按照证券管理部门规定后的1999年底每股净资产值2.44元为基础,按照每股2.53元,计1442.3万元,加上2000年1月1日至6月25日的清算收益25.84万元,共1468.14万元的转让价格进行本协议项下的股权转让。在协议签订后十五个工作日内,金昌公司应将上述股权转让款项汇至仙居公司指定的银行帐户;股权转让的授权与批准,此次仙居公司向金昌公司转让目标公司2.47%发起人国有法人股,尚待报告浙江省国有资产管理局,并待取得国家财政部的批准。本协议经上述机关批准而由双方正式签署后二日内,双方及目标公司将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即至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办理协议项下转让股权的登记过户手续;违约责任,协议生效后,除不可抗力情形外,任何一方出现违反上述条款的行为,致始协议无法履行时,必须向另一方支付相当于股权转让总金额的10%的违约金;终止,在各方未获得协议所述的生效的先决条件,或协议签署后至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办理完成前,适用的法律、法规出现新的规定或变化,从而使本协议的内容与法律、法规不符,并且各方无法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就本协议的修改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形时,经各方书面同意后可解除协议;争议解决,本协议下发生的任何纠纷,各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如协商不成,各方应将争议提交杭州仲裁委员会仲裁;附则,各方同意本协议替代所有原先各方的口头承诺而成为一份完整反映各方共识的协议,本协议须经各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并获得批准后生效等。
同日,仙居公司、金昌公司与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三方签订关于行使浙江医药11.47%股权的协议书,约定:仙居公司依法将拥有浙江医药11.47%股权的9%行使权利授予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2.47%授予金昌公司。在协议有效期内,仙居公司将基于其股权而拥有的收益权、董事及监事推荐权、在股东大会上表决权各授予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和金昌公司,并在必要时根据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金昌公司要求出具单项的授权委托书,仙居公司承诺不再将上述权利授予其他任何主体。仙居公司已采取一切必要的法人内部行动,以批准本协议下的股权行使及批准和授权一代表签署交付本协议,仙居公司保证将其拥有的股权按照三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转让给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和金昌公司,仙居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促使标的公司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及履行一切必需的程序,提供所有相关资料,以便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获得本协议项下转让的股权,并成为标的公司的股东之一。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一条款或不及时、充分地承担本协议项下其应承担的义务即构成违约行为,守约方有权以书面通知要求违约方纠正该等违约行为并采取充分、有效及及时的措施消除违约后果并赔偿守约方因违约方之违约行为而遭致的损失。如因本协议下的或有关本协议的任何争议,或对本协议的解释而产生争议,三方同意应尽力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该等争议。如在一方就该争议书面通知另两方后的三十天内三方仍不能满意地解决争议时,则任何一方有权将争议提交有管辖权的法院裁判。
上述协议签署后,金昌公司于2000年6月21日向仙居公司支付股权转让款1468.14万元,但相应的股权转让手续至今未办理。2006年8月31日,仙居公司书面通知浙江医药,要求将该公司2005红利款计287410.53元划入金昌公司账户,同年9月6日,浙江医药将上述红利款支付金昌公司。
2007年12月4日,金昌公司向杭州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仙居公司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中股权转让过户义务,将全部股权过户至金昌公司名下,并办理完成在股权转让过程中约定的所有义务。2008年8月5日,杭州仲裁委员会作出(2007)杭仲裁字第411号裁决书,裁决:仙居公司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的义务。2009年7月14日,金昌公司又向杭州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解除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并由仙居公司返还股权转让款1468.14万元及赔偿损失2.42亿元。同年8月12日,仙居公司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申请,请求确认仙居公司与金昌公司于2000年6月15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中的仲裁协议无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仙居公司与金昌公司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与同日由仙居公司、金昌公司与新昌县国有工业总公司三方签订的关于行使浙江医药11.47%股权的协议书,不仅在内容上相关联,也存在内容重合之处,两协议无法割裂。鉴于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发生争议“提交杭州仲裁委员会仲裁”,而关于行使浙江医药11.47%股权的协议书则约定“提交有管辖权的法院裁判”,上述两份协议关于股权转让争议裁决机构的约定不一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同年9月15日作出(2009)浙杭仲确字第6号民事裁定:确认仙居公司与金昌公司于2000年6月15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中之仲裁协议无效。2010年3月1日,杭州仲裁委员会作出(2009)杭州仲决字第232号决定书,决定:仲裁程序终止。
2010年4月15日,仙居公司将涉案股权转让款1468.14万元全额汇入金昌公司账户。4月19日,金昌公司将款项全额退回。
本院认为:双方当事人对于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及金昌公司已向仙居公司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等基本事实不持异议。本案争议在于,在杭州仲裁委员会对相关纠纷已作出仲裁情形下,金昌公司能否再提起本案诉讼;仙居公司与金昌公司于2000年6月1
516 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的法律效力;金昌公司主张的赔偿金额有无依据;仙居公司的反诉请求能否成立。
一、关于金昌公司能否提起本案诉讼问题。
在本案诉讼前,金昌公司曾先后于2007年12月4日、2009年7月14日两次向杭州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虽然涉及两次仲裁是否属于同一纠纷,以及在仲裁机构作出仙居公司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的义务的裁决后,金昌公司能否再提起本案诉讼,当事人存在争议,但基于诉讼中当事人均认可仲裁机构所作出的上述裁决无法实际履行的客观事实,并结合仙居公司提出反诉的行为,故本案由本院受理,并无不当。
二、关于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法律效力的相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从本案双方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内容看,对股权转让的内容、价款、支付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均作了明确约定,协议落款处由双方当事人加盖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故双方当事人就股权转让的主要内容已协商一致,且意思表示真实,应当认定股权转让协议依法成立。仙居公司辩称的股权转让协议系草签协议、仅有双方意向性约定的理由不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上市公司收购中涉及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持有的股份,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国发„2001‟22号•国务院关于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本办法实施后,上市公司国有股协议转让,包括非发起人国有股协议转让,由财政部审核等。国资企发„1994‟81号•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转让国家股权须遵从国家有关转让国家股的规定,由国家股持股单位提出申请,说明转让目的、转让收入的投向、转让数额、转让对象、转让方式和条件、转让定价、转让时间以及其他具体安排;第三款规定,转让国家股权的申请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省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国资企发„1996‟58号•关于规范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有股股东和作为发起人的国有法人股股东转让其拥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权(不包括向外商转让股权)时,国有股权管理事宜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逐级审核(中央企业由中央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或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批准;以上批准文件是国家证券监管部门批准股东过户的必备文件。根据上述法律法规等规定,涉及国有股权转让必需经有权机关批准才能生效。同时,涉案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本协议须经各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并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后生效,该约定亦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由于本案仙居公司所转让的股份为上市公司国有股,依照上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及合同约定,该转让合同必须经有权机关批准才能生效。但根据本案事实,涉案股权转让协议至今仍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结合金昌公司本诉并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以及仙居公司反诉要求金昌公司返还股权红利的行为,涉案股权转让协议依法应认定未生效。金昌公司提出的解除双方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的请求,本院予以支持。
三、关于金昌公司主张的赔偿金额问题。
对于本案股权转让协议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事实,当事人不持异议,争议在于造成股权转让协议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原因何在。从股权转让协议及关于行使浙江医药11.47%股权的协议书的内容看,对具体由哪一方申请办理股权转让批准手续并未作出约定。根据国资企发„1994‟81号•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转让国家股权须遵从国家有关转让国家股的规定,由国家股持股单位提出申请等。因此,本案应确认仙居公司为申请办理股权转让批准手续的义务方。仙居公司辩称双方约定由金昌公司主导股权转让报批的理由不能成立。至于仙居公司辩称本案系因政策调整导致股权转让不能获批的理由,因本案的股权转让协议并未履行相应的申请批准手续,申请是前提,在未申请的情形下根本无法确定股权转让协议能否获得批准,故仙居公司该主张亦缺乏证据佐证。由于仙居公司未能提交证据证明其已办理申请批准手续,故对由此造成的损失仙居公司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当然,就合同的附随义务而言,金昌公司亦负有协作履行义务。而本案现有证据亦不能证明金昌公司亦已履行相应的协作义务,诸如督促仙居公司积极办理申请批准手续等,故金昌公司亦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基于金昌公司请求解除股权转让协议的主张成立,据此,金昌公司要求仙居公司返还股权转让款1468.14万元,亦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涉及金昌公司主张的损失问题。金昌公司主张由仙居公司赔偿其损失共计315674180元,从金昌公司提出的计算依据看,该损失系以金昌公司于2010年3月10日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日,按照浙江医药在此日前20天交易日的平均价格即每股32.95元,乘以目前涉案股权数量即9580400股。综合本案事实,考量股权转让协议签订的有关背景、造成股权转让协议未生效的原因、相关公司发展现状以及涉案股权市值的变化等因素,本院酌情确定仙居公司赔偿金昌公司损失计5000万元。
四、关于仙居公司的反诉请求能否成立。
鉴于股权转让协议依法应予解除,故仙居公司反诉要求金昌公司返还其所支付的股权红利款287410.53元并支付利息,理由成立,应予支持。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四十二条第(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解除浙江省仙居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新昌金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00年6月15日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
二、浙江省仙居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返还新昌金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款1468.14万元;
三、浙江省仙居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赔偿新昌金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损失5000万元;
四、新昌金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返还浙江省仙居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287410.53元并支付相应利息损失(自2006年9月7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计算至付清之日止);
上述款项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付清,逾期未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之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五、驳回新昌金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他诉讼请求。一审本诉案件受理费1693578元,由新昌金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担1422606元,浙江省仙居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负担 270972元。反诉案件受理费3090元,由新昌金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在递交上诉状之日起七日内预缴上诉案件受理费1696668元,款汇最高人民法院(中央财政汇缴专户),账号:11—***,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崇文区支行前门分理处。逾期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审 判 长 章 恒 筑
审 判 员 徐 向 红 代理审判员 孙 光 洁
二O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书 记 员 吕
俊
第三篇:出口代理合同纠纷案判决书
浙 江 省 高 级 人 民 法 院
民事判决书
(2010)浙商初字第1号
原告:浙江五矿华星进出口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310号。
法定代表人:任海津,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陈曙华,浙江华浙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黄廉熙,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杭州华莹进出口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华达大楼三楼。
法定代表人:汤国华,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徐邦炜,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郑礼辉,浙江铁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湖州华达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华达工业园。
法定代表人:戴金平,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徐邦炜,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郑礼辉,浙江铁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长兴华达和平宾馆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长兴县和 ·1·
平镇和兴小区。
法定代表人:汤国华,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徐邦炜,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郑礼辉,浙江铁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杭州华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华兴路。
法定代表人:汤国华,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徐邦炜,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郑礼辉,浙江铁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杭州瑞达莹石经营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华兴路。
法定代表人:张惠娣,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徐邦炜,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郑礼辉,浙江铁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驻马店市华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南省驻马店市白桥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汤国华,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徐邦炜,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郑礼辉,浙江铁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杭州百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杭州市 ·2·
余杭区瓶窑镇大桥北路71号。
法定代表人:江兵,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涂建葵,福建世礼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赵德铭,上海昊理文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长兴华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住所地: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和兴小区1幢。
法定代表人:汤虹成,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徐邦炜,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郑礼辉,浙江铁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汤国华,男,1967年2月11日出生,住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张堰村2组。
委托代理人:徐邦炜,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郑礼辉,浙江铁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张惠娣,女,1965年3月10日出生,住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张堰村2组。
委托代理人:徐邦炜,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郑礼辉,浙江铁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浙江五矿华星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公司)诉被告杭州华莹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莹公司)、湖州华达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州华达)、长兴华达和平宾馆有限公司 ·3·
(以下简称长兴华达)、杭州华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华达)、杭州瑞达莹石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达公司)、驻马店市华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驻马店华达)、杭州百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达公司)、长兴华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辰公司)、汤国华、张惠娣进出口代理合同纠纷一案。本院于2010年3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组成由审判员翁暨伟担任审判长,审判员黄梅、范启其参加评议的合议庭进行了审理。2010年5月15日,华莹公司、湖州华达、长兴华达、杭州华达、瑞达公司、驻马店华达、汤国华等七被告对本案管辖权及人民法院主管提出异议并不服本院2010年6月13日作出的本院有管辖权的裁定而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后,最高人民法院因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于2010年9月15日裁定本院有管辖权。2010年10月12日,当事人书面申请庭外和解。2011年8月5日,被告华莹公司和湖州华达申请审计鉴定,2011年9月8日,华莹公司和湖州华达放弃选择审计机构并书面表示不同意审计。本案先后于2011年8月16日、10月13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五矿公司法定代表人任海津、委托代理人陈曙华、黄廉熙,被告华莹公司、湖州华达、长兴华达、杭州华达、瑞达公司、驻马店华达、华辰公司、汤国华、张惠娣等九被告委托代理人徐邦炜、郑礼辉,被告百达公司委托代理人涂建葵、赵德铭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 ·4·
结。
原告五矿公司诉称: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本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在递交上诉状之日起7日内先预缴上诉案件受理费4466900元(具体金额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多余部分以后退还),款汇最高人民法院,中央财政汇款专户,账号: 11--***,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崇文区支行前门分理处。逾期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
审判长翁暨伟
审判员黄梅
审判员范启其
·5·
二○一一年十二月日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 记 员吕俊
·6·
第四篇:劳动争议判决书
××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判决书
[]民劳字第×号
起诉人:
委托代理人:
被诉人:
委托代理人:
第三人:
委托代理人:
原告人和被告人×××一案,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审判庭,对其进行了审理,现查明……
……。(正文)
如对本判决不服,可以在接到本判决书的第二天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出上诉状及副本×份,上诉于××人民法院。
审判长
审判员
×年×月×日
书记员
第五篇:酒店行业劳动合同书
酒店行业劳动合同书
兹有 南康汇丰假日酒店(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现住址:联系电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劳动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共同遵守。
一、合同期限
第一条 本合同期限为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合同期限包括试用期。
第二条 合同期满,若要续签,须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才能办理续签合同手续。
二、工作岗位
甲方聘请乙方为 南康汇丰假日酒店职位,乙方在工作中要按照工种(岗位)规定的工作要求按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三、劳动保护、劳动条件
第六条 甲方按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保护规定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卫生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七条 甲方为乙方提供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第八条 甲方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做好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工作。
四、劳动报酬
第九条 乙方完成本合同及规章制度规定的岗位责任工作任务,甲方每月日前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劳动报酬,劳动报酬不低于元,其中试用期间劳动报酬为元。
第十条 上述劳动报酬包括固定底薪、奖金、夜班补贴等,具体操作由规章制度确定。
第十一条 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因客观原因出现变化,甲方有权根据新修订且有效的规章制度调整各项劳动报酬标准。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十二条 甲方提倡甲、乙双方必须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甲方可从乙方劳动报酬中代扣代缴。如因乙方拒绝缴纳社会保险费或申请异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经乙方申请,甲乙双方可在本合同外协商处理,并签订书面协议。
第十三条 乙方在试用期及转正后可以享受甲方提供的工作餐;可以享受甲方提供的夜班补贴,夜班补贴标准为每工作日元;乙方可以向甲方申请使用员工宿舍,水电费用及宿舍管理费用等有关费用由甲方行承担。
六、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
第十四条 乙方在签订本合同时,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已依法告知乙方。
第十五条 乙方应严格遵守甲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十六条 乙方有权参加业务(技术)学习(培训),享有参与民主管理和提出合理化建议、评选和被评选为先进员工等权利。
第十七条 甲方有权按照规章制度的岗位责任等规定,检查考核乙方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并根据考核情况对乙方实施奖励或处分。
第十八条 乙方有权拒绝甲方安排违法、不道德或损害乙方身心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第十九条 乙方应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公开或泄露甲方客户资料、培训资料、公司运营管理指引、财务帐册等商业秘密。甲方对乙方的个人资料,未经乙方的同意,不得公开和泄露。
第二十条 乙方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依据本单位规章制度,给予相应的处分、经济处罚等,直至解除本合同。
七、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及续订
第二十一条 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或者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的相关内容或者解除合同。除因乙方不胜任工作,甲方可以依法适当调整其工作内容外,变更劳动合同,双方应当签订《变更劳动合同协议书》。第二十二条 甲方解除本合同,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乙方违反或不履行劳动合同的;
(三)乙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乙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规章制度;
(五)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劳动教养的;
(六)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七)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八)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甲、乙双方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九)经有关部门确认,甲方歇业,宣告破产或者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的;依照第(六)、(七)、(八)、(九)条解除劳动合同的,甲方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
第二十三条 乙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乙方可以随时通知甲方解除本合同:
(一)在试用期内的;
(二)甲方以暴力、威胁、监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三)甲方不能按照本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第二十四条 因企业关闭、企业严重亏损等不可抗力原因不能履行合同的,甲乙双方可以解除合同,各自承担各自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终止。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可以续订劳动合同。
八、违反本合同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甲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单方面解除本合同的;
(二)第二十七条 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一)未按规定,单方面解除本合同或者不履行本合同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符合开除、辞退条件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泄露或其它形式侵犯甲方商业秘密,对甲方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违反本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元。
第二十九条 乙方违反规定或本合同的约定解除合同的,对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赔偿甲方下列损失:
(一)由甲方出资培训和招接收的人员,为其支付培训费和招收录用费;
(二)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本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九、通知和送达
第三十条 甲乙双方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相互发出或者提供的所有通知、文件、文书、资料等,均可以当面交付或以本合同所列明的通讯地址履行送达义务。一方如果迁址或变更电话,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另一方。
十、因履行本合同发生纠纷的解决办法
第三十一条 乙方认为甲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可以先向甲方书面提出,寻求解决。属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应当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自争议发生之日起法定期限内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法定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一、其他
第三十二条 以下专项协议和规章制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一)(二)
(三)第三十三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协商解决;与今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等有关规定相悖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特别提示:以上条款内容甲乙双方在签署本合同前,均应事先仔细阅读,并详细了解本合同以及附件内容,双方签字后即行生效。)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法定代表人:
(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号:年月日年月日
注:乙方已收到此《劳动合同》原件一份
签收人:签收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