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顺镇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7:0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顺镇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顺镇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福顺镇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福顺镇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福顺镇地处洮南市北部,幅员面积310.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7万公顷,辖29个行政村,全镇120个自然屯,现有人口3.7万人,一所中学,14所小学,在校学生1872人(中学生227人、小学生1645人)。现有中小学教师264人,其中,中学教师44人,小学教师22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42元,在洮南市各乡镇中位居前列。

二、全镇教育工作情况及成绩

几年来我们福顺镇在各级组织的关怀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有了新进展。

(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镇党委、镇政府感到抓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更应该认真抓好才行。为此,我镇层层建立目标、层层落实责任,把过去由中小学重点抓的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尤其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发战略地位,动员全民、全社会抓教育,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使我镇的教育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二)多方筹集资金,千方百计改变办学条件。

尽管福顺镇的农民收入比较可观,但镇财政收入有限,尤其是税费改革以后镇政府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每年除转移支付定期足额给中小学外,用在教育上的投入十分有限。但考虑到福顺镇农民对教育的渴求性,镇政府还是广开门路,多方筹集资金,尽一切力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我镇广大教师安心工作,学生安心读书。在这方面我镇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要求各村必保原来各学校的校园地。据统计,全镇14所小学现有校园地16垧,中学现有校园地7垧,每年可为教育增收近12万元。

2.千方百计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用房。福顺镇中学教学楼楼顶防水较差,漏水很严重,并且没有自行车棚,镇政府多次与市教育局联系,2011年在雨季来临之前做好了楼房防水,秋季建成了200平方米的自行车棚;福顺镇小学村小部分校舍存在危房,在镇政府的协调下,庆太小学等村小进行了从新修建,极大地改善了学习和生活的条件。

3.动员全社会支助教育工作。2011年幸福村为了草房小学便于管理及时砌上砖院墙,温保村集体出车为学生垫上低洼的校园,长岗、新德两个村为村小学冬季取暖解决用煤问题。

(三)全程监控,全民监督,全力以赴抓好“控辍”工作。

近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尽管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升学无望仍是制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控辍”难、难“控辍”是我镇教育工作尤其是中学教学工作面临的一个主要难点。对此,新一届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有中小学部分教师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研究此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福顺镇„控辍‟工作领导小组”,镇长是全镇第一责任人、各村村长是本村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制定了《福顺镇人民政府关于“控辍”工作的实施意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实行了“镇——村”、“学校——教师”双线承包责任制。即:镇政府与各村民委员会之间签订“控辍”工作责任书,学校制定控辍工作方案,切实把“控辍”工作纳入行政轨迹上来,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派出所加强了户籍管理,计生办加强了对有流失生家庭的监控,无论是流入的,还是流出的,都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中、小学也严把了学生入口关、出口关和休学转学关,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学生隐形流失。学校坚决杜绝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没有因此而导致学生的流失。

3.中、小学建立了学生辍学档案,分析了辍学原因,找准了学校能够及时返校的突破口,敦促辍学生及时返校上学。

4.对于已经辍学,又不能及时返校上学的学生,我们按照学校、村民委员会、镇政府三个层次劝学的办法进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由学校负责,对于行为偏差的学生主要由各村村民委员会负责,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主要由镇政府负责,仅2012年镇政府给予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补助金额达到3200多元,对于拒绝任何帮助且又不返校的学生,由镇政府依法对其监护人进行了处理。

5.坚决制止中小学乱收费,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经济负担和课业负担,并且要建立了控辍保学的责任制度,同时把适龄儿童入学、就学工作纳入教师的年终考评,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加大校园治安整治力度,依法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此项工作主要有二项内容:

一是强化措施,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

1.对于拥挤学校大门的流动商贩进行定期清理,并规定了商贩离校门口的距离,同时学校也有值周同学看管不准学生到校外购买一些不卫生的食品,排除学校大门流动商贩为抢夺生意挤占校门造成拥挤的安全隐患。

2.对校园周边的外来人口进行定期排查,不给校外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定期清理距校园20米以内的农民柴草垛,排除校外的火灾隐患。

4.对距校园200米以内的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排除其对学校教学秩序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是健全制度,加大校园内的治安管理力度:

1.聘请福顺镇派出所派长为福顺镇中学、中心校法治副校长。每学期,法制副校长都将按照中小学生的年龄段、心理特点讲一节法制课,用事实教育师生遵纪守法。

2.在中学和中心校设立了法制值勤室,干警每月不定时的去值勤室工作,这样一方面监督校内学生,更重要的是震慑校外的不法分子。

3.是每周都有派出所的治安联防员定点到中学门口值勤,使学生能够安心上学,安心回家。

此外,对一些偶发事件,派出所都能够随叫随到,坚决保护学校正常秩序。

(五)动员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倡镇村两级组织重奖对教育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近两年来由于对“控辍”工作采取了硬性措施,教师队伍稳定,学生数量稳中有升,尤其是受中学中考升学率的影响,部分入城就读的学生开始返流入学。每到教师节,镇党委、包村干部、各村干部都到学校座谈,走访慰问教师,与教师一同过节,部分学生家长还把任课教师请到家里感谢老师。我镇中学连续中考成绩优异,2012年又取得了考入洮南一中8名学生、考入洮南十中13名学生的好成绩,镇党委决定对中学校长宋以春给予奖励,使教师在福顺人民心中的威望和地位越来越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受镇村两级组织财力制约,资金投入困难。

二是镇村两级组织对教育只尽义务,而忽视间接管理的现象,特别是对一些思想、品行、能力有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很难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处理意见。

三是幼儿教育还刚刚起步,管理还不够规范,缺乏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对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目标,还缺乏深入具体的研究。

(二)改进措施及几点想法

一是广聚财力,大力发展经济,增加镇级财政收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二是动员全社会特别是要动员有识之士,解放思想,关注教育,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为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三是多与市教育局及中小学取得联系及时反映,考核部分教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是与本市教育局联合对全镇幼儿教育进行指导,使其早日步入科学化轨道。

五是与中学及部分家长取得联系,尽可能为厌学的学生增加一些劳动技能课,使其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尽快进入新的角色。

福顺镇人民政府

2013年4月11日

资峪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首先我代表资峪镇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资峪镇地处丹凤县城东3公里处,是城乡交界、山川衔接、位置复杂的一个大镇。全镇现有人口15281人,14个行政村,学校7所,其中九年制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3所,初级小学3个。全镇在校学生1015人。初中班在校365人,小学班在校650人。全镇住宿生216人,其中中心校住宿生160人,双槽小学住宿生56人。现有教学班35个,班均学生29人。教师94人,其中初中教师38人,小学56人。教师本科学历45人,专科学历49人,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精细化与人性化并重”的办学理念,加大学校文化建设,以“书香校园”为引领,秉承“让读书成为习惯”文化主题理念,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力度和深度,积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职责,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师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学校部室建设,推动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提高。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镇共有14个村,全镇人 15281人。1、2010—2011学年度适龄儿童656人,学龄儿童656人,入学率达100%。

2、本学年初在校学生数1015人(初中生365人,小学生650人,其中学前一年级46人,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3、上学年初中毕业班人数136人,六年级毕业人数95人,合格率均达100%。

(二)师资水平:

(1)学校设有校长2人,副校长2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2)2011全镇在职教职工94人,专任教师94人,其中取得大专学历49人,本科学历45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教育党团支部、总务处、教务处、少先队、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各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全镇能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文化主题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旗台、校标、校徽、校训、校歌等物质文化建设规范,文化氛围、浓厚有特色,其中集中绿地和学生种植园面积生均达6.5平方米以上。

(2)学校占地面积29435平方米,生均29平方米;建筑面积7917平方米,生均7.8平方米,每校均有劳动实践基地5亩以上。

(3)各学校共藏图书有35450余册,其中学生图书30750册,生均30.3册;教师图书4800册,人均51.1册。各类藏书分别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教师阅览室能按照教职工总数的38%设座,学生阅览室按照在校学生人数1/10设座。

(4)全镇共有寄宿制学校2个,寄宿生215人(中心校160人,双槽小学56人),居住条件优越,一人一床,生均使用面积3平方米以上;学生食堂生均面积1.8平方米,餐位能按照住宿生70%以上设座,文化设施符合要求;厕所蹲位达到了男生18:1,女生10:1的基本要求。

(5)各学校均配备有音乐课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劳技课教室和科技活动室、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少队部等,附设中学班6个,理化生实验室器材设备先进齐全,制度健全。各校体育场地面积均能达到生均5.6平方米,各类体育器材使用率高,育人效果十分明显。

(6)全镇各校办公电脑35台,学生用电脑75台,全部计算机宽带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班班通网络化,配有远程教育设施,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使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全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镇教育专干李斌校长为组长,各校校长(王书祥、刘志强、张丹军、褚武刚、卢明、褚志鑫、韩飞)为成员,形成了安全校长抓部署,成员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镇中心校和各校校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各学校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生下发了《家校安全公约》、《学生安全责任书》等。使得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各校利用每周例会、升国旗、班会等时间将上级安全工作会议、安全工作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加强教育,落实措施。各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宣传画册、展板、网络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学习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煤气中毒、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以及逃生技能演练等活动。举办安全知识演讲赛,举行安全知识竞答等。聘请资峪派出所指导员刘德宏为学校法制副校长,邀请派出所、交警中队、法庭、镇司法干部、镇中心卫生院等同志多次开展送法进校园、健康知识进校园等活动。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教职工宿舍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等危险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自愿投保,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坚持巡河制度的落实,做好各种档案记录。由于各学校安全责任落到管理精细工作实在,各校安全制度健全,教育活动频繁开展,预防措施稳妥得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我镇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安全事故,安全事故率为零。

四、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班级、各学科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少先大队的作用,组织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二是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八荣八耻》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思品课、班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以少先队为阵地,以“五爱”为内容,开展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齐头并进。

四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配合与积极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根据实际,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召开座谈会,广泛地、诚恳地征询意见和建议,及时归类、认真整理、积极整改,力求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

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

各学校健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一是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

二是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三风”建设,定期布置橱窗、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四是加强学校广播室建设,培养学生播音员,通过广播室让学生的写作作品、音乐、演讲等得以展示,使其真正成为展示学生艺术素质的德育窗口,为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发挥作用。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

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重视语文、数学,突出艺体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教、改、辅、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考试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面。严格考勤坐班制度,教师实行签到签退制,坐班查堂制,保障教学时间的投入。

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组建书法、武术、舞蹈、音乐等特长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

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推动新课改教案,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上好一节示范课、评好一节公开课、讲好一节观摩课、写好一课好教案、学好一本理论书、做好一篇好论文。严抓平时,细抓定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校在全镇积极开展新课程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

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励教师能过进修、自学、培训、岗练等,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坚持“三为主”,做到基础实、思维活、兴趣浓、密度高,既注重“双基”又培养能力。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热心、细心、耐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真正做到“两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全面、科学、客观、真实地考评师生的成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县教体局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我镇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力的推进了我镇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镇小学教学质量三年来位居全县同类学校前三名,学校先后被授予“三化达标学校”,“县级文明校园”,”“县级绿色文明校园”,“道路交通安全学校”,“市级文明校园”,“省级红十字会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六、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积极申报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4、加大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力度,促进幼儿教育向纵向发展。

5、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山里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全体住宿学生能吃得饱、睡得香、留得住,能安心生活,专心学习;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资峪镇全体教师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努力把我镇的教育办成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事业。最后,诚恳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资峪镇中心小学 二0一一年九月八日

天台县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自评报告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创 建 材 料

天台县人民政府 二○一三年四月 天台县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

自评报告

天台县人民政府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对县级政府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补充通知‣(浙教督室„2012‟1号)文件要求,2013年4月,天台县严格按照•浙江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操作办法‣指标要求,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县义务教育段学校达到省定办学基本标准情况、小学初中综合均衡差异系数及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进行了自评。经自查,小学综合差异系数0.47,初中综合差异系数0.41,均达到规定要求。对照省评估操作办法二级指标21条标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73所学校,只有1所小学未达到省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的办学要求,其他72所均达到或超过了省定标准,综合达标率98.6%,实现了均衡发展目标。现将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天台是立县近1800年的浙东名邑,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驰名海内外。全县辖1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1432.1平方公里,总人口59.22万。2012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0.2亿元,同比增长9.2%;财政总收入19.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和14.6%;固定资产投资88.8亿元,同比增长4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亿元,同比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7691元和11333元,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1.6%。目前,仍是全省25个欠发达县之一。全县有小学52所,初中19所,九年一贯制2所,小学在校生36643人,初中在校生19604人。2012年,全县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入学率99.91%,巩固率99.99%,初升高比例100%,普职比例1:1.01。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是加快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县把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摆上重中之重地位,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努力优化资源配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强均衡发展保障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决条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县加大教育投入,健全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机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达到省定标准并足额落实。

1.建立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我县认真遵守有关教育经费的各项规定,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并多方筹资增加教育投入,初步建立了公共财政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使“三增长两提高”得到落实,生均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小学从230元提高到550元,初中从330元提高到750元,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率为100%,全部由公办学校接收,义务教育真正实现了免费教育。同时,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通过教育会计结算中心,有效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条件。

2.搭建教育融资平台。2013年初,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成立了浙江省育青科教发展公司,通过整合教育资源,盘活教育经营性资产,加大融资力度,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新建、迁建、扩建和日常维修所需经费。2.解除教育负债的沉重包袱。创建教育强县期间,我县提出了“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但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全县学校基本举债发展,到2007年全县学校共负债4.1亿元,其中义务教育负债1.7亿元,巨额债务使得教育形势异常严峻。为了化解债务,我县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多方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还债,到2010年底,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债务全部化解,长期制约义务教育发展的历史包袱得到有效解除。

(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调整学校布局,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从实际出发,坚持扩大办学规模与兼顾学生就近入学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基本形成了布点均匀、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学校发展新格局。

1、城区学校布局调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巨大入学需求与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始丰和福溪两个街道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心中小学,赤城街道的几所龙头学校生源爆满,招生压力不堪重负,而且学校基本局促于赤城街道的中心区块,占地面积严重不足,这不仅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此,2007年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城区校网调整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如今始丰街道中心小学完成了迁建工程,赤城四小、赤城二小迁建工程已经正式开工建设,福溪街道中小学正在征地,始丰中学的一期扩建工程也已基本完成。

2、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城区学校相反,农村学校普遍规模小,办学水平低,发展相对滞后,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我县积极整合学校资源,按照“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或乡镇所在地集中”的要求,精心规划农村学校布局,稳步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对规模小、水平低的学校进行合理撤并,对人口分散、地域较大、交通不便的山区建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寄宿制学校,以解决农村学生上学不便问题。“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撤并小学19所,初中5所,整体搬迁学校4所,新建学校2所,征地扩建学校4所。目前,全县农村地区校网布局基本趋于合理。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办学环境 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县加大了对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重点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一是通过中小学校舍的改造、校园环境的美化,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美。如2009年对全县80余所农村学校食堂进行墙面、地面、灶面、天花板改造,并统一配臵冰箱、冷柜、消毒柜和留样柜,极大改善了农村学校的饮食环境。目前,我县农村学校硬件配臵情况总体好于城区学校,在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是当地最漂亮的建筑。二是启动了中小学校安工程,整合相关资金,对全县学校校舍进行排查,对抗震加固、迁移避险的校舍进行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全县29个D类危房已全部处理,加固并重建建筑物达到82处,改造面积为9.2万平方米,全面完成校安工程改造任务,防雷设施改造面积达到32681平方米,更新了2600只灭火器,增强了校园的安全性。三是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建立了259个标准化实验室、1221个多媒体教室、106个阅览室(包含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面积达到19901平方米,图书1230744册,电子图书28158册,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备,特别是农村学校设施的完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夯实基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使师资配置均衡

均衡师资力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关键的环节,城乡教育的差距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近年来我县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来抓,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1.实行“三个优先”的激励政策。一是补充师资优先。近年来,我县建立并完善了中小学缺编教师正常补充机制,新录取的教师大部分分配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不断补充了新的师资。二是评先评优优先。在评选各类先进时,尽量向农村学校倾斜,农村教师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或者实行农村教师单列评选。三是培训学习优先。在选派教师进修培训时,农村教师优先。

2.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在全市率先实施新录用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采用“一年见习,二年适应,三年发展”的培养模式,即新分配的农村教师先在城区或平原乡镇的龙头学校挂职锻炼一年,跟骨干教师结对,期满后回原学校任教,2009年台州市教育局将这一办法在全市进行推广。实行严格的支教制度,晋升中高级职称的城区教师必须有1年农村学校任教经历,评上省市教坛新秀或名教师的必须每年到农村学校开展支教活动,通过“结对帮扶”、“送教下乡”等形式,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设立专项培训资金,鼓励教师、校长积极参加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继续教育、班主任培训、校本培训、心理健康培训、校长培训等各级各类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校长的管理素质,促进了教育的迅速发展。同时,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领雁工程等,通过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辐射作用,加快了我县教师特别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2010年我县还设立了“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优秀教师的评选,每人奖励1万元。

3.有效保障教师待遇。在中小学积极稳妥地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制度,2009年底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全部发放到位,确保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同时,为稳定教师队伍,鼓励农村教师长期扎根于农村教育,我县对农村及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发放农村津贴和特殊津贴。另外,我县还实施了“山区教师安居工程”,2008年县政府专门安排了33套经济适用房为长期扎根于山区教师解决住房困难。

(五)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生源均衡 1.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我县始终坚持依法入学原则、就近入学原则和免试入学原则,保证所有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以家庭实际住址为依据,按时就近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并采用招生公开制度。

2.实行优质高中学校均衡招生政策。我县在招生政策上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义务教育招生实行先农村后城区的招生制度,并从重点高中统招计划中划出60%的比例招收“定向生”,定向生的比例农村学校略高于城区学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初中择校热的现象。实行倾斜招生,有利于调动薄弱学校办学积极性,促进生源的流向均衡,促进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学校的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六)完善扶贫助学机制,力促教育公平实施

1.实施贫困生资助扩面工程。为解决贫困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困难,我县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贫困生分类资助长效机制,即将贫困生分为A、B、C三档,A档资助指无父母、无经济收入的孤儿,每月发给小学生160元,初中生180元;B档资助指无主要经济收入而家庭特别困难的,每月发给小学生100元,初中生120元;C档资助指无主要经济收入而家庭比较困难的,每月发给小学生60元,初中生80元。另外,对于患危重病而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一次性发放助疗金2000元至10000元;对于遭受水、火、风等自然灾害而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一次性发放救助金500元至1000元;对于山区住校生,另赠2公斤重的爱心垫被一条。2010年共支出资助金250余万元,资助面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3%,•教育信息报‣、•浙江工人日报‣、•台州日报‣进行了深度报道。

2.开通山区学生接送车专线。2007年针对山区学生周末家校往返困难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我县率先开通了27条山区学生接送车专线,后又增设了12条专线,车辆接送费用由教育局补助(每年支出50多万元),学生接送车工作在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介绍,台州市高敏副市长作出了“各地要学习借鉴天台做法”的重要批示。

3.实施关爱工程。积极引导爱心人士在各校设立助学金,实行关爱工程,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全的助学机制,使全县“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和农村学校的实际困难,也大力推动了教育民生工程的开展。4.实施山区学校保暖工程。针对2012年底的恶劣天气,我们启动了“山区学校保暖行动”,全面排查山区中小学校的教室、办公室、宿舍门窗,在校舍维修资金中拿出100万元,优先改造山区学校的钢窗木门。给山区每位师生配发保暖手套、雪地靴等合计30万元的防寒物品,为山区学校近千名住宿学生每人赠送一条垫被。从2012年起,县财政为山区学校设立50万元保暖专项经费,确保山区师生吃饱穿暖,安全健康。这一举措,得到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肯定。

(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我县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坚持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的招生原则,不得拒收学困生和开除学生。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重点班现象”的清理和整治工作,促使学校内部教育发展均衡。每年组织教育科、教研室、督导室等相关科室同志和部分业务校长成立督导评估组,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规范管理专项督查评估,并分别召开小学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实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取消“百分制”的评价制度,统一实行等级制,对小学、初中考试成绩严禁各校进行公开排名,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考评机制,促使学生健康成长。2012年5月,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被授予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奖。

2.切实落实减负措施。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县制定出台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六项规定”和“六项制度”,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公示制和问责制,严格规定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禁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集体补课,严格规定学生用书和练习册,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教育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并严格要求各校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农村中小学开好英语、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根据我县山区和部分农村学校生源不足的实际情况,启动了第二轮小班化教学改革。

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环节,我县紧紧抓住这一核心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作用,切实加强教育科研,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同时我县结合自身实际,特别是利用得天独厚的天台山文化,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如赤城四小的武术、赤城三小的围棋、平桥小学的书法享有盛名,近几年来,实验中学的拉丁舞,始丰中学的太极拳、实验小学的古筝和武术操、天台小学的街舞也先后亮相中央电视台,城区学校的特色办学越来越成熟,农村学校也着力发展,城乡教育均向内涵发展跨越,素质教育在我县得到很好贯彻。

(八)科学改革评价制度,增强自主发展活力

当前我县教育已进入到内涵发展阶段,提升教育内涵、培植办学特色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广大学校突破办学低水平徘徊、向更高层次跃进的必然选择。过去,对同类学校使用同一套评估指标的评价制度,已严重束缚了学校发展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为正视不同学校不同阶段发展的差异,关注学校的动态发展,从2008年开始我县根据省厅的文件和台州市发展性评价现场会精神,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县实行学校发展性评价,认真制定了学校发展性评价纲要、操作办法和评分细则,并不断修正完善。各学校认真贯彻•关于试行发展性评价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并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智慧,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并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确立自主发展项目,培育学校发展特色。通过几年的试行,证明了实施发展性评价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更增强了学校自主发展的活力。

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对照•浙江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操作办法‣21条指标,通过自评认定我县各项指标都达到了省定标准,实现了均衡发展的目标。我县自评分为100分,其中一级指标入学机会得20分,保障机制得25分,教师队伍得35分,质量与管理得20分。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部分:入学机会

1.“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政府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我县已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财政保障体系,目前,随迁子女入学率100%,且全部在公办学校就读。

2.“建有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已建成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积极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5%。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心理上关心,生活上帮助。4.“建立扶持困难家庭学生机制”。我县已在省“贫困生资助扩面工程”的基础上,建立起贫困生分类资助长效机制,做到应助尽助,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二部分:保障机制

5.“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步骤、措施明确,纳入天台县教育发展规划;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建立目标责任制,依法履行教育职责。

6.“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我县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承担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近三年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逐步提高。(具体数据见申报表V)

7.“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定并有效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我县已制订了标准化学校的实施规划,到2015年规划达到标准化学校的比例为95%,分年分批逐步投入建设,每年我们都将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所需要项目优先列入年度校舍改造和物资采购计划。8.“有与城乡建设规划匹配的城乡教育布局规划”。有与城乡建设规划匹配的城乡教育布局规划。

9.“建立扶持民办学校机制”。已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天政发[2011]33号,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

第三部分:教师队伍建设

10.“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根据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我区义务教育学校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较2009年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多元。绩效工资的实施,对于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1.“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生师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小学生师比 18.88:1,初中生师比11.95:1,符合义务教育阶段配比要求,专任教师全部具备教师资格,学历符合相关要求。

12.“建立并有效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已经实施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13.“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已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并且加强了教师培训。第四部分:质量与管理

14.“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全县学校全部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教学管理规范。

15.“小学、初中巩固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

16.“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7.5%。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81.46%。

17.“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我县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公示制和问责制,并出台了•天台县义务教育学校非考试科目考评细则‣。

18.“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重点校和重点班,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重点校和重点班,2012年初中实现零择校,小学择校率控制在5%以下。

19.“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的初中的比例逐年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1533名,其中920名按计划合理分配到县内各初中学校,比例达到60%,招生录取严格按政策程序执行。20.“建立帮助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城乡互助制度”。全面实施乡镇中心校战略,加强城乡学校互动互助。

21.“学校管理水平”。办学行为规范,校园环境整洁,安全措施有力,学校设施与教学设备状况良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学校教学规范管理专项督查评估,并召开了教学规范现场推进会。创新学校安全工作举措,安全工作“六个一”行动与“平安假期倒计时”活动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三防”建设稳步推进。

四、今后努力方向

经过多年努力和探索,我县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较大进步,城乡教育日趋均衡,各类学校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通过自查,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义务教育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与周边县(市)相比差距较大,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城乡、校际间教育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的自主发展能力、办学个性和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天台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为契机,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更实的举措,全面启动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不断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实现较高水平上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天台教育的总体布局。根据天台产业结构调整、居民集聚情况变化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不断提高等实际情况,适时对天台教育的总体布局进行调整,在满足常住人口适龄儿童教育需求的同时,建造公办新居民子女学校,让新居民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二是不断提升义务教育的总体质量。以全面实施“天台教育质量提升年”三年目标为契机,积极探索“轻负高质”教育途径,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和有效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在转变育人模式、改进教育方法、完善评价制度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作天台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分层次对教师专业发展作出规划。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积极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考核,选送中青年教师参加省内外高层次培训,不断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资源支持,通过远程网络研修、城乡学校联盟、联片教研活动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提升。

四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的个性活力。深入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性评价,激发农村学校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积极寻求符合本校实际的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积极引导学校个性化发展。

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实现镇域内教育均衡

刘家场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刘家场镇现有国土面积295平方公里,人口8.9万人,辖21个行政付、五个社区、四个居委会,居民人均年收入4500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松滋市前列。现有中学两所,中学生人数1759人,完全小学五所,初级小学一所,小学生人数3036人。

一、作法与经验

今年是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启步年,我镇紧紧抓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镇契机,决心抢占新一轮教育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镇域内教育发展均衡,推进全镇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我们的作法是:

1、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调点布局。

按照镇委、镇政府、市教育局调点布局规划的原则,科学制定了本镇教育规划,并稳妥组织实施,为均衡发展确定工作对象。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撤除龙潭桥小学,整体并入刘家场小学,让鄢家岗村、诰赐山村、文家台村等三个离城区较偏僻的乡村孩子进入了中心小学,享受到比以往更充分更优良的教育资源;二是把教育质量薄弱,师资条件较差的官渡坪小学作为刘家场小学分部,实施一校两区,两校一体的管理模式,让官渡坪小学挂靠刘家场小学,将官渡坪小学办出了活力。今秋,刘家场小学向官渡坪小学派出7名教师,其中市级骨干教师2名,6名是70后年轻教师,官渡坪小学很快有了起色,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62人,上升到252人,教学条件也有了大的改善;三是将已成危房的沙溪坪教学点和罗汉寺教学点撤除,整体并入青坪小学。为适应这一工作,迅速于暑期在青坪小学新修教室四间,并配齐了图书室、电脑室及实验室,提升了青坪小学的办学水平,让两个教学点的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优质教育;四是将观音淌小学高年级迁移到桃树小学,让桃树片区一所完小一所初小的格局基本形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桃树小学的教育资源效益;五是把付家坪小学增容扩建,在付家坪小学新建两层三间教学楼一幢,征地建起环形跑道,打算今冬明春将不足200人的胡家台小学并入付家坪小学。

2、争取政策项目,加快建设步伐。近一年来,我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大建设步伐,定点学校校校有项目,校校有投资,校校条件有改善。投资161万+29万=190万元,对刘家场初级中学进行了加固改造、翻新,重新设计建设了操场;投资150万+60万=210万元新建了刘家场小学餐厅大楼;投资45万元,对官渡坪校区进行了维修美化;投资30万元,在青坪新建了教学用房四间;投资45万元,在付家坪小学新建了教学楼;投资123万元,在庆贺寺中学新建了男、女生住宿院,并建起了校园文化长廊;投资30万元,新建了桃树小学学生餐厅;投资15万元,对观音淌小学进行了维修改造。另外,全镇共装备计算机106台,其中一初中30台、庆贺寺中学25台、刘家场小学31台、桃树小学20台;初级中学、庆贺寺中学、刘家场小学配有中心机房;镇内共配有班班通10个,其中刘家场小学6个,庆贺寺中学4个。

3、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全镇从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入手,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明确提出今年是管理创新年。全镇从办学方向、校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评价管理、总务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等十个方面,出台管理规范文本,召开专题管理工作会,并要求各校对照规范自查纠偏,在期中进行工作督导,在期末进行评价。让全镇管理有章可循,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让全镇学校管理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线上。

4、充实领导力量,加强队伍建设。

为激发学校领导班子活力,提高行政班子战斗力,今年秋季,新提拔年轻副校级干部五名,新提拔年轻中层干部7名,新提拔年轻学校负责人3名,让各校领导活力增强,工作活力增强,工作效果增强。

二、现状与差距

虽然我们为镇域内教育均衡做了大量工作,效果令人振奋,但对照上级要求,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等四个大的方面。

1、教育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是德育手段陈旧,机制不新,效果不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重视学生分数,忽视成人成才教育和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学生在校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打折扣,特别在初中,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极少,学生多在教室上课写作业,音乐、美术由于教师多半是兼职,只是一般性上课,平时体、音、美活动几乎开展的很少,在学生中不普及,逢重大节日的文艺汇演,也只是少数人参与,体卫艺工作常态落实有差距,学校推进和开展此项工作,大多只停留在书面计划上;智育上小学合格率95%,未达到100%,初中只有65%,距离很远。另一方面,质量评价手段单一,一般来讲,评价的指标一是中考;二是非毕业年级的学科成绩,脑子里全面的质量观,行动上无全面质量观的检测与评价,对家长、学生形成质量观的误导。

2、教师只出不进,后备力量青黄不接。

一是教师年龄老化。近二十年来,未进师范类毕业生,导致全镇教师年龄老化,全镇教师人均年龄47岁多,50岁以上进教室,上讲台不在少数,是真正的“爷爷奶奶”教小学、教初中;二是教师外流。近二十年来,我镇初中、小学先后有40余名骨干教师,“教书很在行”的教师上抽到高中,上调到城关重点中小学,外流到市外,骨干教师留不住,教学上一有建树,立即跳槽外流。今年又有一名年轻化学骨干教师、一名年轻政治教师流到市实验初中;三是缺能上课的教师。拿工资的教师人数足够,但能上讲台的却短缺,现在在全镇聘有代课教师58人。观音淌小学教师10人,代课教师就有7人;青坪小学教师26人,代课教师12人;四是结构不合理。体、音、美教师大多是兼职,除了初级中学、刘家场小学有1-2名专业体育教师、专业美术教师外,其它六所学校均无体、音、美专任教师。重点初中刘家场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今年从外地特聘一名60岁的教师,这才基本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的运转。

3、学校硬件条件基础薄弱。

①除庆贺寺中学外,其余各校生均用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均达不到规定标准。②全镇八所学校中只有初级中学、刘家场小学、付家坪小学有环形跑道,且只有刘家场初级中学勉强合乎标准;刘家场小学、付家坪小学、青坪小学三所大型完小均无100米直跑道。

③目前“三室”配齐的学校有四所。即初级中学、庆贺寺中学、刘家场小学和桃树小学,另外四校均无“三室”。即使配有专室,都有一个带共性的问题,数量不足,有的学校,只能做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分组做实验,图书室数量不足,藏书册数按生均30册、生均40册,差距很大,且图书多数陈旧,新书、有用的书极少。

4、办学行为急待规范,办学水平急待提高。①大班额成为瓶颈和“顽疾”。

镇内重点初中、重点小学,大班额依然存在,初级中学一班人数最多达79人;小学一班最多达80人 ;部分偏远小学由于生源不足,形成小班额,最少的一班只有21人;初级中学平均班额61人,刘家场小学平均班额69人。

②重点初中和部分小学存在有教师向学生推销资料和双休日办班补课现象。

③由于接送学生车辆运力不足,中小学生起床时间过早,不符合省厅规定,学生在校时间过长,早、晚自习仍然存在,且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重。

5、校安工程配套建设形成新的债务,学校不堪重负。刘家场小学征地50万元,配套60万元,总计110万元;刘家场初级中学两个校安工程累计债务达69万元;付小征地已负债20万元;青坪小学因校舍建在山上配套加难工已累计债务26万元。

6、薄弱学校改造得不到真正实施,薄弱学校还是薄弱学校,造成生源大班的罪魁祸首得不到暂杀。

三、规划与部署

1、按方案稳妥推进规划布点工作。形成两线强校带弱校管理机制。即刘小——官小管理一体化;桃小——观小管理一体化。通过以强带弱,提高办学效益;将胡家台小学择机并入付家坪小学,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

2、完成好薄弱学校建设。

十二五期间,青坪小学、付家坪小学三室建设到位,并按规定标准配齐班班通,建好40台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全镇建起实验室6个,其中两所初中物理和生化实验室各一个,小学科学实验室2个,即刘家场小学和付家坪小学各一个;建成班班通56个,其中刘小18个,初级中学18个,庆贺寺中学8个,付家坪小学和青坪小学各6个;全镇图书室建设投资13万元,两所初中各3万元、刘小、付小、青小各2万元、桃小1万元;体、音、美器材投入16.92万元,其中一初中40万元、庆中2.6万元、刘小6万元、付小2万元、青小1.5万元;

3、切实实施校本培训工程,提高师资水平。

每年按教师工资总额的5%经费切块用于教师培训,各校制定计划,分步实施,逐步培养校内、镇内学科带头人。

4、重点抓好德育工作和体卫艺常态建设工作。

深入推进德育“三五工程”工作体系,切实贯彻落实松滋市•体卫艺常规管理十条‣。

5、想办法解决大班额问题和学生课业负担偏重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刘家场小学,利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向官渡坪分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新建学生用房,逐步加以解决。初级中学和庆贺寺中学,进行两校之间协调均衡,予以解决。

四、对策与建议

1、从上至下理顺管理体制,严格按规范办事。

一是教师管理制度,市教育局要严格执行,禁止教师无序流动;二是改革以县市为主出台政策,解决教师后备人才流入问题。学生考试制度、中考不排名、不拔优,实行全面的评价机制。

2、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形成县域内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市教育局要积极争取地方教育附加足额用于教育,县市要多方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和捐赠项目资金,管理好省级拨付资金。

3、搞好县域内资金统筹和管理,对薄弱学校、定点学校要重点建设。

枝江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省政府教育督导室:

近年来,我市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主题,不断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上看,二年来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达到省核定标准;全市已消除D级危房;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城乡办学条件已达到基本均衡;建立了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我们对照•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指标‣进行了自查,自查得分99分。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8个行政村,共有人口49.63万人,201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0亿元,财政总收入15.7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0元,农民人平纯收入9200元。现有中小学校51所(公办中小学50所,民办学校1所),其中小学30所,初中1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民办学校),高职中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预计32976人,其中小学15416人,初中8763人,高职中8715人,特校82人;教职工总数3251人,其中专任教师3143人。有幼儿园54所,在园幼儿9174人。

二、主要做法

(一)履行政府职责,落实领导责任

1、科学规划,突出教育优化发展战略地位。

为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枝江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枝江市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枝江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枝江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并制定了相应发展措施。在枝江市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单列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一章,用700余字的篇幅,对我市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

2、强化责任,落实齐抓共管要求。

为督促各镇(街办)政府和各部门落实教育管理职责,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乡镇政府义务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对各镇(街办)政府一年一考核。同时在进一步加强“市科教兴市领导小组”、“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市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等原非常设机构管理的基础上,先后成立了“枝江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枝江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枝江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全面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为抓好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2010年来,市政府先后投入巨资,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备了保安,修建了门房和围墙,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在门前通道上安装了交通标志和减速装臵,举行“百干百警联百校护蕾科活动”;组织公安、民政、卫生、城建、交通等部门,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近两年来,全市各中小学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3、加强督查,完善监测评价制度。

一是下发了•枝江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制定了•评估细则‣,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二是完善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各学校资料齐全,数据准确;三是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进行了逐校监测和分析。

(二)加大教育投入,健全保障机制。

1、我市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了“三个增长”,且能向农村倾斜。

一是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010年预算内教育拨款30054万元,较上年23805万元增长26.25%,而财政经常性收入本年47587万元,较上年42473万元增长12.04%;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4.21%。2011年预算内教育拨款35879万元,较上年30054万元增长19.38%,而财政经常性收入本年56629万元,较上年47587万元增长19%;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0.38%。二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逐年增长。2010年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6412.83元,较上年5315.85元增长20.64%;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9522.23元,较上年6033.52元增长57.82%。2011年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9643.16元,较上年6412.83元增长50.37%;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1597.78元,较上年9522.23元增长21.8%。

三是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2010年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746.94元,较上年716.88元增长4.19%;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369.23元,较上年1073.95元增长27.49%。2011年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300.57元,较上年746.94元增长74.12%;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2156.32元,较上年1369.23元增长57.48%。

省下达2011年我市财政教育支出比例参考值为14.04%,2011年我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4.06%,高于省下达参考值。

2、保证城市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征收。2010、2011、2012年均能按上级规定足额征收城市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2010年征收城市教育附加1305万元,征收地方教育附加554万元; 2011年征收城市教育附加2008万元,征收地方教育附加935万元;2012年1-7月征收城市教育附加1384万元,征收地方教育附加713万元。按政策规定,征收的所有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70%全部安排教育使用,且主要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

3、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达到64.5%,且能向农村倾斜。2010、2011年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总额均为1962万元,按照“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应不低于固定转移支付的60%”要求,每年用于教育的资金为1266万元,占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64.5%,其中10%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几年来,中央、省级拨付的各项教育专项资金全部拨付教育且按规定使用。

4、落实国家和省“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的政策,并在安排上向农村倾斜。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的教育资金”的要求,2011年我市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488万元;2012年已计提711万元,并在安排上向农村倾斜。

5、加强经费管理。

一是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认真执行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及时分校编制部门预算,严格按照预算划拨资金,确保学校日常运转。近年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均高于国家定额标准,2010年小学生均高于415元/年,初中生均高于615元/年,2011年小学生均高于515元/年,初中生均高于715元/年。二是市政府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2010年以来,我市着力推行了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改革。市政府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并制定了管理方案。针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枝江市义务教育经费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的通知‣,审计部门每年对部分义务教育学校经费进行审计,每年的义务教育经费均在三峡枝江网、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枝江教育在线三个网站设专栏常年公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1、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

2010年我们撤除了桃店小学、金儿井小学、长春小学、袁码头小学、杨山小学、联合小学;新建了关庙山小学,2011年撤除了曹家河、凤良、茶场、民主路四所小学;将董市小学迁至董市二中,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利用原前进路小学闲臵校舍,投资400万元,搬迁了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新建了学生食堂、塑胶运动场、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训室、律动室、感统训练室等,将该校建设成为一所能够对听力和智力两类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康复训练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全日制综合性寄宿制学校。2012年撤除了枝江五中、七星台二中、董市二中、百里洲双桥小学、代金湖小学、七星台沈家店小学、仙女四金小学、董市平湖小学、桂花小学、金龙寺小学;将百里洲小学迁入枝江五中,七星台小学迁入七星台二中,董市二中办成董市小学。闲臵的部分小学用来举办公办幼儿园,这样资源得到整合,布局更加合理。启动了丹阳小学新建工程和姚家港小学搬迁工程。全市中小学由70所降至51所,目前,我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已基本到位。

2、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我市制定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规划2009-2011年,投资5827.25万元加固和重建校舍,建设规模6.26万平方米。按照三年建设规划,全市实际完成建设项目105个,建设规模8.94万平方米,总投资10393万元。重建、加固改造校舍能严格执行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湖北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技术标准,确保改造后的校舍安全、经济、合理、有效、实用。全市规划拆除D级危房44栋,至2011年10月,已拆除重建36栋,拆除4栋,封存停用4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将于2012年底全部完成,届时城乡办学条件将达到基本均衡的目标。

3、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施设备改善工程。近两年来,我市争取中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和政府配套资金1000万元,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施设备改善工程。其中1337万元配备班班通教室722个,学生计算机1104台,教师备课机1000台,教师办公电脑桌1000套。另配备初中小学图书83万元;理科教学仪器和学生桌椅更新360万元;文体器材220万元。以此同时,我市自筹资金1500万元,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课桌椅进行了全部更新。我市还在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中确立10%的比例,补充易耗教学仪器、添臵体文体设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两年来共添臵:文体器材97.9万,班班通教室168个181万,教师备课机437台,238.8万元。

(四)完善用人机制,提高队伍素质

1、按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目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学科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需要。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核定编制数应配2457个(含过渡性编制632个),实配2448个,义务教育学校补充机制已经建立,新进教师根据省里部署,主要从资教生、免费师范生中招聘录用,2010年至2012年共招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49人(其中服务期满资教生进编22人),今年按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招聘的71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目前正在办理人事、编制手续。

2、大力推进师资均衡配臵。首先是实施城乡教师援助工程,每年安排15-20名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30名农村学校教师到城镇学校跟班学习,将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城镇学校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另外,近两年来,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达302人(不含今年拟交流的206人),占义务教育学校人数的12.29%;其次是加大校长考核任用和交流力度,根据工作和任期情况,适时进行调整,近两年调整和交流的校长达到128人。要求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和服务,不断缩小校际差距。

3、加强教师培训。一是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通过集中与分散,送培与自培,面授与远程,讲学与研讨等多种形式,使中小学教师参训率达到100%。近两年,我们共选送286名校长、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集中培训,选派50名教师参加国培臵换学习,安排8个班次560人参加国培远程学习,组织170名高中教师参加新课标远程培训。并聘请了45名省市专家、名优教师赴本市讲课。市教研室师训处组织研训员每个学科每年集中培训5次以上,培训教师4600人次,为保证各级培训顺利运行,市政府近三年拨付培训专款100万元,各学校从公用经费列支总计189万元以上,达到了省市规定的计划指标。为保证培训质量,培训部门加强了调研和考核,组织了竞赛和评比,使我市教师队伍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二是强力推进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制定下发了•枝江市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枝江市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规程与标准‣、•枝江市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网络资源建设与课程录播工作要求的通知‣、•市教育局关于评选“课内比教学”活动先进单位的通知‣等相关文件。逐校对高中、初中、中心小学、城镇小学等绝大多数学校的组织方案进行了审查,确保了课内比教学活动扎实、有序、高效、稳定进行。组织了全市教学大比武活动,全市3000多名专任教师全员参与,开展了校内比、镇内比、市级比连锁活动,人均授公开课1.5节、听课3.5节。2011年上半年,根据“三万”要求,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截止12月底,全市所有学校都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家访活动,占学校总数的100%;参与走访的教师达3016人,占一线教师比率为100%;走访学生36125人,占学生总数的100%。家访区域覆盖了全市9个镇(街办)、198个行政村;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65条,并涌现了12个先进单位、102名先进个人。

4、保障教师权益。先后实施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推行了教师岗位设臵,解决了教师养老保障问题,落实了乡镇以下教师补贴政策,确保了义务教育工资高于公务员平均水平。教师多次按月足额发放直达教师帐户。市政府建立了优秀教师奖励制度,2010年拨付45万元,2011年拨付50万元对优秀教师进行了奖励,出台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津补贴制度,启动了教师周转房建设,截止目前,已建成教师周转房118套,建筑面积4264㎡

(五)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1、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2007年暑假,我市为均衡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和班额,借枝江一中搬迁、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之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实施了马家店城区初中、小学服务区域重新划分和学生大调整工作,实现了班额控制在55人左右的目标,完全消除了班额在60-70人的现象。之后,市教育局一直把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转入的审查分流权拿在手中,巩固了成果,保证了班额不反弹。2010年,为推进县域内的小班化工作,制发了•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小班化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小班化的具体标准,即小学班额控制在35人以内、初中控制在40人以内,并按照“全面要求、分步推进”的原则,规划了全市基础教育学校达到小班化的时间表。经过两年的督办,截止目前,我市93%的小学,100%的初中已达到省定近期45.50的小班化标准,66%的小学、53%的初中已达到省定远期35.40的小班化标准。同时,我市通过学校自主研究或选点研究两种方式,正在开展小班化教育中的教育投入、编制问题、师资结构、班级管理、课程安排、座位编排、师生交往、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建立机制,着力规范办学行为。一是制定行为规范,强化执行力。市教育局2008年以来,在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方面,先后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全面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办学行为日常管理评价细则‣等文件,对课程课时、在校活动时间、教辅用书、作业量、考试与竞赛、招生与分班、责任追究与处罚等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实行“八表”备案、聘请社会监督员、明查暗访等方式,加强了督查,加大了规范办学行为的执行力度。2011年暑期还与全市中小学校长签订了规范办学行为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学校10个方面的责任以及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的具体措施。二是坚持明查暗访,加大处罚力。近两年以来,市教育局通过明查暗访和专项检查,对学校利用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组织学生补课、不执行作息时间、不按备案课表上课、超规定发放教辅资料等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批评和处罚。为建立长效机制,我市为学校建立了办学行为档案,开展办学行为评价,在教育质量评价中实行硬扣分的办法,即在教育质量评价总分上减去办学行为评价扣分后,再纳入校长绩效考核和教育质量表彰。三是将省示范高中的招生计划分解到初中。我市进一步优化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分解到初中学校的办法,扩大分解比例。从2007年起,市教育局按照初中学校学生人数、办学水平等要素,将枝江一中50%的计划生(正取)计划分解到初中学校,2012年达到55%,有力地配合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遏制了初中学生择校现象。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行为基本得到规范,无重点学校,学校无重点班,无利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现象,无乱订滥印违规发放教辅资料现象,学生作业量得到有效控制,学生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3、坚持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杜绝“择校现象”。“普九”验收后,我市一直坚持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近几年以来,我市对适龄少儿入学,先由市教育局向社会公布各义务教育学校服务范围,再由中心学校按适龄少儿登记册、小学毕业生名册、各学校服务范围,将适龄少儿安排到就近的小学或初中,同时由镇政府下发•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这样,三管齐下保证了入学秩序的稳定有序,基本杜绝了“择校”现象。适龄儿童、少年多年保持了100%的入学率巩固率。

4、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由于近几年以来加大了办学行为规范的力度,各义务教育学校在课程设臵、课时开设上都基本得到规范,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题教育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按照市教育局规定的课时开设,做到了国家课程各学科不多课时、不挤占其它课程的时间。近三年,市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校实施了“阳光体育艺术2+1”工程,落实了体育艺术课程课时、30分钟大课间和每天1节的课外活动,让所有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并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基本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形成1项艺术素质。“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作为1项全体性的项目融入其中,在各学校已经普遍开展起来。同时,我市认真组织学生体质监测,各学校每年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市教育局认真组织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2011年的体质测试,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的体质合格率在98%以上。

5、完善质量评价机制,推动质量全面提升。2007年建构了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办法,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1年8月,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更新的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办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适当弱化了学业考试,加强了德育、体卫艺和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每年上半年的5月-6月对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德育、体卫艺、科技活动、装备应用工作,市教育局都采取资料查看、现场察看、师生访问、测试、听课等多种评价方式,进行了全面考评,并每学期都按时组织开展了教学视导活动,加强了教学全过程指导、监督。进一步端正了学校办学思想,推动学校形成了全面的质量观。

(六)健全关爱机制,重视特殊学生

1、开展志能关爱,提升教育水平。2012年初,为全面做好留守学生、务工人员子女、家庭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品行有缺点学生、残疾学生等11类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制发了•市教育局关于开展特殊群体学生“志能关爱”行动的通知‣,组织学校普遍建立了八项工作制度、完善了一卡一册、搭建了“五亲一站一访”交流关爱平台、开展“三助三多三关”教育活动,做好了两个结对(帮扶教师、互助同伴)工作。

2、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我市在每年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和转入马家店城区就读审批工作的通知‣中,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工作都进行了安排,坚持与本地户口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全部安排到公办学校。

3、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工作落实。2010年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4635人351万元。2011年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4210人382万元。

4、提升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普及程度。2010年印发了•枝江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教育工作的通知‣,从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健全机制、加强管理等方面对做好残疾人教育工作进行了规范。每两年对1-2年级在校生进行了残疾少儿筛查,建立了完整的残疾儿童少年名册。各学校对辖区内年满6-14周岁的残疾少儿上门动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2009年为98.6%、2010年为97%,2011年,全市110名正常残疾少儿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仍较突出。

(二)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任务艰巨,教育现代化水平仍较低。

二〇一二年八月八日

仙桃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58万。全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13所,在校生11.21万人,教师7830名。今年以来,我们以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积极争取领导重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启动实施。

一、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3月6日,中共仙桃市委书记周霁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就做好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出具体指示,要求由市政府办牵头,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5月31日,市委书记周霁、市长刘新池等领导同志率领财政、人事、编办、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到市教育局开展调研,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进行现场办公,对我市今后三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顺利启动。一是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与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规定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协调工作进度,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市委决定,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每年专题研究一次教育工作,市“四大家”领导每人联系一所学校,市政府每年为教育办1至2件实事。二是制定了实施方案。从3月上旬开始,我们组建了30人的工作专班,分成4个小组,由局党委成员带队,深入城乡学校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大调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约15万字的《仙桃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提请省教育厅和市政府进行审定。三是启动了标准化学校建设。今年,我们将主要围绕仙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学校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启动了陈场、通海口、沔城、郭河、张沟等地义务教育学校和城区薄弱学校建设,确保一年内出形象,见成效。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呈现出起点高、运作快、开局好的发展态势。

二、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作为全省第一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验市,我们确立了“规划先行、典型引路、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制定了“用三年时间使城乡义务教育永久性保留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育质量大体均衡”的奋斗目标。为确保工作实效,我们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创新举措,整体推进。

1、以完善功能设施为重点,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改造,我市中小学校舍状况有了明显改观,但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落后成为我市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首要问题。在未来三年标准化学校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着眼长远调整布局。未来5至10年我市义务教育学生将基本稳定在10万人左右。综合考虑我市人口、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提升办学规模”的基本原则,我们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方案,确定了104所小学、36所初中为永久性保留学校,20所小学、5所初中为过渡性学校,落实了2009至2011年撤并学校。对永久性保留学校,我们将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装备水平,通过改建、改造和新建等方式实现标准化;对过渡性学校,原则上以消除危房、添置必要的教育装备为主;对条件差、规模小、质量低的41所小学、7所初中予以撤并。二是立足实际制定标准。结合国家标准和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一无五有五配套”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规范,“一无”即校校无危房;“五有”即有符合基本标准的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功能用房及运动场地等;“五配套”即食堂和餐厅配套,宿舍和浴室、厕所配套,图书室和图书资料配套,实验室和实验仪器配套,体卫艺活动场所和体卫艺器材配套等。三是突出重点开展建设。我们制定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规划,将全市分为三大片区,按照“统筹经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一年一个片区,一个镇办重点建设一所永久性保留初中、一所永久性保留小学,用三年时间分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四是整合项目筹措资金。我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预计需要资金1.8亿元,每年约需6000万元。我们每年可统筹国家和省校舍维修改造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剩余的资金缺口,我们拟从争取城市教育费附加和每年公用经费财政拨款结余部分予以解决。

第二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一、高位推动,科学调整,大手笔整合教育资源。

——深入宣传发动。我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同时,利用电视台、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对全县干部群众广泛宣传布局调整的政策、意义,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布局调整的浓厚氛围。

——行政强力推动。县委、县政府把学校布局调整作为兴县战略、基础工程和民心工程,成立了县长为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标准和完成时限,并把这项工作列为对乡镇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了学校布局调整扎实推进。

——科学合理布点。着眼于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充分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学校资源等多种因素,打破地域、隶属、体制等界线,按照“整合初中、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的思路,统筹全县学校布点。

二、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教育均衡发展更趋合理。

——学校布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立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建立了“工程占地优先考虑、遇到阻力优先解决、各种规费优先减免”的教育工程保障措施及政府增加投入、教育系统主动争取、部门对口帮扶、社会捐资助教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为寄宿制学校14所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餐厅、运动场、校舍加固、维修等,使农村学校有了同城市一样宽敞明亮、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安全工作更趋完善。为加大对校园的安全防范,投入近**元,在各学校、幼儿园的校园门口和校内重要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等技术防范设施并与110公安机关联网,建立起对学校及周边的无缝隙监控系统,为校园的安全筑起了坚实的堡垒。

三、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以德育优先发展。以创建德育示范校为契机,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和德育特色建设,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和课堂主渠道作用。同时,利用学校的德育资源,开发和实施校本德育课程,初步构建起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培养和塑造具有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的学生。

——积极推进特色办学。把办特色学校,办特长班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鼓励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以特色打造学校声誉,以特色谋求学校发展,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打造了平台。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教学质量年”为载体,深入开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各种活动,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分析教学现状,研究教学策略,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向管理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向教研要质量,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各中小学营造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力争使教育教学水平有大的提升。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育可持续发展。

——强化师德教育。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突出师德考核,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落实绩效和岗位工资,确保一线教师的待遇。

——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借教育资源整合对教职工全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同时本着“保稳定、给出路”的原则,对落聘教师进行科学分流:一是安置到缺编单位;二是转岗培训,补充到计算机、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学;三是培训提高,对落聘教师进行为期一至两个月的脱产培训学习,安排到乡镇幼儿园,担当幼儿教师。

——建立健全均衡发展体制。建立城乡对口学校“结对子”教学管理模式。鼓励县城学校觉悟高、业务强的骨干教师到乡

村支教,同时选派乡镇教师每月轮换到县城学校跟班学习提高;对“结对子”工程中成绩突出者在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中直接评为优秀,并派参观学习,反之则根据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年终评优资格等处罚。

——优化升级培训渠道。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主要以远程教育和校本培训为依托,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建立监测和督导评估制度,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与常规检查有机结合。实行领导包片,股室包学校制度,每月至少深入所包学校全面督导一次;充分发挥“督学”的职能作用,每周安排人员深入学校加强对学校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检查和指导。着重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安排教育督导室工作人员深入到各学校进行巡视,每月轮换一次,每周梳理一次学校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积极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措施,深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督导评估有机结合。深入推进。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切实改变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对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实行发展性评估,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六、落实扶持机制,保证弱势群体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保障教育经费。落实好“两免一补”等经费保障机制,合理支出公用经费,杜绝各类教育乱收费行为。

——保障就学需求。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政策,实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与本县孩子享受同等待遇,就进入学,享受“两免一补”等资助,确保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第三篇: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大岗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

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吉林省2010—2012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吉林省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和《榆树市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达标评估验收工作实施方案》,今年我乡将继续接受榆树市义务教育初步均衡评估验收,为保证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特制订我乡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实施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措施,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力争在本内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二、工作目标

到2012年6月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从基本达标校达到标准校。具体目标

1、办学条件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并有新的提高和突破,薄弱校建设均明显加强。

2、全乡教育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缩小。

3、全乡推进和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全部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入制度化轨道。

三、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入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校安工程,加强学校功能室配套建设,完善新老三室,优化校园环境,使每所学校都能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2、优化师资结构和资源配置。实行教师资源统筹管理与合理配置,逐步实现乡级各学校间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年龄结构大体均衡。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实现教师流动制度化,保证优质教师资源向村小倾斜。实行校长任期制。通过村小校长、教师合理交流带动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3、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努力创办特色,实现自主发展。

4、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效整合,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教学交流互动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自检自评及验收申报时间

1、自检自评时间3月12日—3月29日,全乡各校根据评估内容6个方面搞好自检自查,形成自检报告,填写自检自评综合报表。

2、达标验收与上报时间6月份—6月末,中心校达标验收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验收。

五、评估验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果的认定

1、评估验收的主要内容有6个方面,即:学校设置、校园校舍、装备条件、师资队伍、办学经费、教育教学管理,共28个二级指标,其中3个为否定性指

标(校园校舍安全、经费标准、班级管理)。

2、评估验收分数的核定

评估验收分数的核定采用二次量化加权求和的方法。二级指标分A(合格)、B、(基本合格)、C(不合格)三个等级,分别对应赋值权重系数1.0、0.6、0.4。评估验收时先确定二级指标的等级,再以该等级权重系数乘以该二级指标分值得出该二级指标得分,以此类推。最后二级指标之和即为总分。

3、评估验收方法: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录取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分析学校的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4、评估验收结果的认定

评估验收满分为100分,分两个等级。85分以上为合格等级。低于85分的为不合格等级。不合格的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整改,在5月末前全部进入合格等级。

六、措施与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要把义务教育学校达标评估验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摆到突出位置,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中心校成立达标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达标验收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校长亲自挂帅,其他小组成员任务分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化整为零、限期达标,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达标验收任务。全乡各校要认真学习《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吉林省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和《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情况评估验收指标说明》,明确评估具体项目、内容和要求,对照指标体系逐项进行自评,确定达标项目、未达标项目以及未完全达标项目,明确工作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制订达标的措施和完成时限表。

2、建立机制、以评促建。各村小要以此次达标验收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机制,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通过此次达标验收,推动学校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全面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七、组织机构:

大岗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达标验收领导小组

组长:胡耀明

副组长:谢占胜张祥义郭亚楠

组员:孙小波胡海燕薛东力李玉瑛

王云波赵清君毕白云朱德权

赵振国许树飞刘续强

2012年3月

大岗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

实施方案

榆树市八号镇大岗中心小学校

2012.3

第四篇:2011年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

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各位领导不辞辛劳,亲临我乡进行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检查,这是上级领导对我乡教育工作的关心与重视。在此,我谨代表甘棠乡全体教育工作者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及诚挚的谢意!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011年,甘棠教育在乡党委、政府一如继往支持下,不断巩固和深化教育成果。在教育工作中,积极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均衡化进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动了全乡义务教育均衡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将2011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甘棠乡位于黔西县中部,县城东北面,四周与城关、谷里、永兴、定新、仁和等乡镇毗邻,总面积138.2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76个村民组,居住着汉、苗、彝、水、仡佬、布依、满等民族。全乡辖区内,共有中小学(教学点)十七所,幼儿园一所。其中:独立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1所,中心完小1所,村级完小11所,教学点3个;现在有在校初中生1369人,小学生3109人,教职工248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重视。

为使我乡义务教育均衡工作顺利开展,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乡党委、政府于2011年3月下发了《甘棠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乡政发2011[65]号文件),中心校组织召开校长工作会议,在会上安排了全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以开展“规范办学行为”为契机,中心校制定了《甘棠乡2010年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及《甘棠乡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开展工作的目标及保障措施,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普及程度指标完成情况

1、入学率:甘棠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入学率达98.8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2.5%,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达到100%,流入本地的适龄随迁儿童少年均能接受义务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8.4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2.58%。

2、巩固率:小学六年巩固率达95.66%、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

3、在县、乡关工委的指导下、全乡留守儿童、流浪儿童、严重不良行为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得到妥善解决。

(二)、办学条件完成情况

1、小学、初中学校数量、规模、容量满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需要,全乡17所中小学学校布局科学合理,学校选址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基本形成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的学校布局结构。残疾儿童少年在中小学随班就读。

第1页

2、甘棠乡9所完全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1所初级中学生均校舍面积以及设施、设备等基本达到《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要求,学校之间无明显差异。

3、全乡11所中小学和6所教学点无D级危房,校舍基本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三)、师资建设情况

1、全乡教师248人,学校教职工编制满足办学规模需要,科学设置,动态管理,达到《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要求。完全小学、初级中学按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配齐各类教师。无代课人员。

2、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均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小学、初中高一级学历教师所占比例明显得到提高。落实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和校长负责制,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完全小学、初级中学之间教师学历水平、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差异得到逐渐缩小。

3、建立乡内教师交流机制。

4、全乡校长、教师能够按照规定接受培训并通过考核考试,校本研修制度基本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总计为生均公用经费的5.2%;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5、有乡级教师培训机构和基地。

(四)、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1、按国家和省课程计划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把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实践环节,各种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设施的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学习困难学生得到有效帮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心完小、村级完小、教学点之间教学质量差距得到逐渐缩小。

2、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按规定开设各类专题教育课,在农村初中开设《农村实用技术》等地方课程,各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认真实施《贵州省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方案(试行)》(黔教基

[2007]2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改进德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培训、督查等工作将德育、法制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4、通过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综合实践等课程的开设,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五)、规范办学行为

1、落实义务教育“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加强对薄弱学校、中小学及教学点的管理指导和专业支持,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得到切实保障。

2、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控制学生辍学的制度完善、措施落实、效果明显;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政府资助残疾儿童少年、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政策措施落实。

3、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依法治教,科学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校长、教师工

作。17所中小学均不存在下列现象:

(1)义务教育阶段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重点班;(2)举行或变相举行小学、初中招生考试;(3)下达升学指标;(4)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排名;

(5)根据学生考试成绩或升学率对学校、教师实施奖惩;(6)政府部门向学校乱罚款、乱摊派、乱征订;(7)其他严重违规行为。

4、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黔教基发[2005]360号)的要求,不断完善学校常规管理,无任意增减课时、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行为,校风、教风、班风、学风良好,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提高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初步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学校经费管理使用规范,学校无乱收费、乱征订现象。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师生活动场所无安全隐患。本年内全乡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5、按照《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黔教基发[2007]88号)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学校特色发展,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学习活动生动活泼。

三、取得成绩

1、全乡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两基要求并有所提高。

2、小学、初中学校数量、规模、容量满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需要,全乡17所中小学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无D级危房、学校选址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基本形成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需求的学校布局结构。

3、学校教职工编制满足办学规模需要、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完全小学、初级中学之间教师学历水平、中高级职务教师比例差异得到逐渐缩小。

4、各中小学均按国家和省课程计划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育教学质量呈上升趋势。

5、初步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学校经费管理使用规范,学校无乱收费、乱征订现象。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师生活动场所无安全隐患,本年内全乡学校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

教育发展永无止境,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当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了存在的困难。一是小学教师年龄偏大,且大部分都是民转公教师,直接影响我乡教育质量的提高;二是中小学办学条件、附属设施需进一步完善,由于农村人口逐年减少,边远学校开班较难;三是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还比较缓慢。发展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关系到社会的民生大事和祖国的未来。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中心校将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带领全乡教师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兴教富民、科技兴乡”的战略目标,更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校的力度,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不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求真务实,不断查找薄弱环节,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促进我乡义务教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第五篇: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大岗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

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吉林省2010—2012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吉林省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和《榆树市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达标评估验收工作实施方案》,今年我乡将继续接受榆树市义务教育初步均衡评估验收,为保证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特制订我乡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主线,以实施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措施,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为宗旨,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力争在本内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二、工作目标

到2012年6月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从基本达标校达到标准校。具体目标

1、办学条件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并有新的提高和突破,薄弱校建设均明显加强。

2、全乡教育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差距明显缩小。

3、全乡推进和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全部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入制度化轨道。

三、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深入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校安工程,加强学校功能室配套建设,完善新老三室,优化校园环境,使每所学校都能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2、优化师资结构和资源配置。实行教师资源统筹管理与合理配置,逐步实现乡级各学校间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和年龄结构大体均衡。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实现教师流动制度化,保证优质教师资源向村小倾斜。实行校长任期制。通过村小校长、教师合理交流带动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3、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努力创办特色,实现自主发展。

4、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效整合,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实现教学交流互动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自检自评及验收申报时间

1、自检自评时间3月12日—3月29日,全乡各校根据评估内容6个方面搞好自检自查,形成自检报告,填写自检自评综合报表。

2、达标验收与上报时间6月份—6月末,中心校达标验收领导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验收。

五、评估验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果的认定

1、评估验收的主要内容有6个方面,即:学校设置、校园校舍、装备条件、师资队伍、办学经费、教育教学管理,共28个二级指标,其中3个为否定性指标(校园校舍安全、经费标准、班级管理)。

2、评估验收分数的核定

评估验收分数的核定采用二次量化加权求和的方法。二级指标分A(合格)、B、(基本合格)、C(不合格)三个等级,分别对应赋值权重系数1.0、0.6、0.4。评估验收时先确定二级指标的等级,再以该等级权重系数乘以该二级指标分值得出该二级指标得分,以此类推。最后二级指标之和即为总分。

3、评估验收方法:注重实证性的考察,录取现场观察、访谈、问卷,分析学校的原始记录和档案等,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4、评估验收结果的认定

评估验收满分为100分,分两个等级。85分以上为合格等级。低于85分的为不合格等级。不合格的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整改,在5月末前全部进入合格等级。

六、措施与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要把义务教育学校达标评估验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摆到突出位置,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中心校成立达标验收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达标验收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校长亲自挂帅,其他小组成员任务分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化整为零、限期达标,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达标验收任务。全乡各校要认真学习《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吉林省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和《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达标情况评估验收指标说明》,明确评估具体项目、内容和要求,对照指标体系逐项进行自评,确定达标项目、未达标项目以及未完全达标项目,明确工作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制订达标的措施和完成时限表。

2、建立机制、以评促建。各村小要以此次达标验收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各项管理机制,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内涵发展,通过此次达标验收,推动学校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全面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七、组织机构:

大岗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达标验收领导小组组

长:胡耀明

副组长:谢占胜

张祥义

郭亚楠

员:孙小波

胡海燕

薛东力

李玉瑛

王云波

赵清君

毕白云

朱德权

赵振国

许树飞

刘续强

2012年3月

大岗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

实施方案

榆树市八号镇大岗中心小学校

2012.3

下载福顺镇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顺镇推进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湘小字〔2018〕号签发人:张爱国湘河镇中心小学关于呈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汇报》的报告商南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湘河镇中心小学根据商科教体发〔2018〕92号文件精神......

    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踏“跨越争先”激越鼓点 创“袁桥教育”优质品牌 ——袁桥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一览 袁桥镇位于如城西郊,人口4.78万,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在校生3800多人,教......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永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办人民满意教......

    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做均衡教育 育成功人才 坚持均衡发展 办人民满意教育 ——灵寿镇学区均衡教育发展汇报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灵寿镇学区全体师生,对各位莅临我学区检查、指导工作......

    凤凰镇中心小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2017.10.11)

    兴宾区凤凰镇中心小学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凤凰镇中心小学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不断提升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构建教育美好蓝图从“十一五”到“十二五”,xx教育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哈尔脑初中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 汇报材料 北票市哈尔脑乡初级中学 2016.3 哈尔脑初中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 汇报材料 一、 基本情况: 北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