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09车辆安全生产事故联系报告制度
车辆安全生产事故联系报告制度
1.目的
为及时掌握公司车辆事故情况,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驾驶员、车辆(含商品车)。3.术语和定义
3.1事故联系报告制度是安全生产运输的一项基本制度。制度的内容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的报告、事故的统计,事故的调查和事故的处理。
3.2车辆安全生产事故:指公司车辆驾驶员在驾驶车辆,从事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交通事故和其他事故。4.职责
4.1车辆及安保部: 4.1.1负责处理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的现场处理、保险理赔等善后事宜。4.1.2负责所有车辆的安全事故材料的归档,按事故类型、事故损失、车辆人员损伤程度等进行事故备案。4.2业务部
4.2.1负责配合车辆及安保部共同处理与本部门相关的车辆事故。4.2.2负责做好车辆及安保部到达事故现场前的现场保护、伤员抢救等工作。
4.2.3负责商品车及所属车辆的事故材料收集整理工作,提交车辆事故分析报告,交由车辆及安保部存档备案。
4.2.4负责商品车投保的前期材料准备工作,当商品车出险或理赔时,配合车辆及安保部共同处理。5.管理内容及要求
/ 4
5.1安全事故分类及处理办法: 5.1.1车辆安全事故分为无货损的交通事故和附带货损的交通事故;其他事故分为单纯货损事故和非交通事故。
5.1.2无货物损失的交通事故处理由车辆及安保部负责处理,单纯货损安全事故和附带货损事故由业务部门和车辆及安保部共同处理。
5.1.3重大、特大交通事故应立即上报公司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由车辆及安保部人员负责处理,各级管理人员和事故司机必须严格服从安排并予以积极配合。事故发生后按照指令及时向当地公安、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做到: a.立即停车; b.保护现场;
c.抢救伤者及所运财产; d.配合处理人员完成事故结案。
5.1.4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业务部相关人员及事故司机应积极主动与车辆及安保部保持联系,并将可能影响事故处理的情况及时书面上报。5.1.5交通事故发生后,驾驶员应立即(在肇事驾驶员逃逸、重伤、死亡或其他无法报案的情况下则通过其他方式获取事故信息,不得影响事故的处理)向交警或其他主管部门、保险公司、业务部或车辆及安保部三方报案。接到交通事故报案后,根据事故严重性由车辆及安保部专人负责到现场处理(不能及时到现场的也可委派事故驾驶员处理)事故车辆所承载货物,需要将承运货物、事故情况等信息及时反馈到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向厂方或经销商实时汇报货物损失和造成的影响情况。
5.1.6责任认定阶段,驾驶员或承办案管理人员应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责任认定是否能够接受,若不能接受,应及时向公司车辆及安保部报告,在15日内申请重新认定;如能接受,但因对方无赔偿能力或其他原因,应配合车辆及安保部在交警下达责任认定书后48小时内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5.1.7调解阶段,若对责任认定无异议,则根据交警部门安排(以电话或 2 / 4
处理通知书为准)进入损害赔偿调解阶段。驾驶员或承办案管理人员应做到:与事故处理部门和车辆及安保部保持联系,按照责任认定确定我方可承担的比例(具体由处理人员掌握)。调解期限自第一次调解之日起三十日(可延长15日)内调解两次。一般尽量争取在交警部门处理下结案。若调解不成,则终结,进入诉讼程序。
5.1.8事故处理结束后,承办案人员必须及时将事故结案文件、《事故分析记录》(表三)、材料、票据等,在5日内交回车辆及安保部。5.1.9交通事故损失的处理:
a.交通事故损失的确定,以《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或《法院判决书》或当事各方赔偿协议中所载明的我方应承担的损失金额为准;对于单纯货损事故的损失以保险公司出具的《财产损失估损单》为准; b.交通事故损失赔偿按《驾驶员安全事故赔偿标准》(表二)的要求规定执行。但未经公司同意,私自载货运营,或绕道游玩等从事与公司运营无关的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其损失由当事人全部承担。5.2车辆安全事故材料归档,参照以下几点执行:
5.2.1交通事故:轻微事故应有记载,一般交通事故应有完整的案卷,重、特大交通事故应装订成卷;
5.2.2轻微事故应具备材料(复印件或电子扫描件,下同):责任认定或能说明责任的证明、修理发票、维修清单、赔偿凭证及其他相关凭证; 5.2.3一般事故应具备:责任认定书(责任重新认定书)或能够说明责任的证明、车损单、其他财产损失单、修理发票、维修清单、赔偿凭证、调解书(调解终结书)或类似证明、《医疗诊断书》、医疗票据、《伤残评定书》、《判决书》及其他相关凭证;
5.2.4重、特大事故应具备:责任认定书(责任重新认定书)、车损单、修理发票、维修清单、其他财产损失单、调解书(调解终结书)、《医疗诊断书》、医疗票据、《伤残评定书》、《尸体处理通知书》、《判决书》及其他相关凭证;
5.2.5其他车辆安全事故(根据损失情况比照交通事故归档)。
/ 4
5.3保险索赔及其他
5.3.1发生车辆事故后,驾驶人员应及时向部门主管和车辆及安保部汇报,并根据指令向保险公司报案,协助承办人员收集整理保险理赔所需的材料与文件。5.3.2事故保险材料:
1)索赔申请书(原件)——定损中心领取;
2)被保险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盖公章(赔款金额超1万元需要)或被保险人及代办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3)被保险人账户信息(准确账号及开户行名称); 4)有效驾驶证、行驶证、营运证(正、副)原件; 5)营运车、特种车需提供驾驶员有效从业资格证;
6)事故处理部门出具的事故证明(例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调解书、简易事故处理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消防证明、气象证明、事发地公安机关案件受理证明等);
7)法院、仲裁机构出具的判决书(例如:裁定书、调解书、判决书、执行书、裁决书、仲裁书等);
8)《车辆估损单》、《财产损失估损单》; 9)车辆维修发票及明细,财产损失票据及清单; 10)施救费票据及清单;
11)其他肇事车辆有效交强险保单复印件(1-10为单方事故所需单证;1-11为双方/多方事故所需单证);
12)《医学诊断书》、《医疗有效票证》、《假条》、《伤残评定书》、《尸体处理通知书》、《赔偿凭证》、《收入证明》、《其他有关凭证》(附带人身伤亡的事故)。
注:以上材料所涉及的证件、证明必须真实、有效,更为复杂的事故要及时和保险公司沟通、联系。
5.3.3凡因驾驶人员原因造成保险索赔失败或索赔障碍,损失金额将由驾驶员承担。
/ 4
第二篇: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一、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各单位及有关部门接到事故单位报告后,应按下列情况分别上报。
1、发生死亡事故,应在发生事故后24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在报告的同时,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死亡事故由局安全生产组每月统一上报。
3、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向部门领导报告,部门领导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公司主管领导。
4、公司主管领导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领导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
二、事故报告包括的主要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发生原因;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三、事故报告之后,要跟踪事故进展和处理情况,随时续报,直到处理完毕。最后,还要回头检查。
四、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要制定出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报告渠道畅通。事故报告力求及时、准确。对隐瞒不报、谎报或故意迟延不报的,由局安全生产组对有关单位进行通报,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1、轻伤、重伤事故,由各部门领导负责人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死亡事故,由公司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3、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由发生事故的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4、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生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致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或者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延迟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公司主管部门或者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相应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打击报复的,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或开除;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一、按事故等级分类:
1、一般事故;
2、死亡事故;
3、重大伤亡事故;
4、特大伤亡事故;
二、按事故类别分类:
GB6441-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中将事故类别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三、按受伤性分类:
电伤、挫伤、割伤、擦伤、刺伤、撕脱伤、扭伤、倒塌压埋伤、冲击伤;
四、伤亡事故报告:
1、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单位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部门;
3、单位主管部门接到死亡、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的同时按系统逐级上报省、市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集团总公司等;
五、伤亡事故统计:
公司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实行考核为主的制度。
六、伤亡事故处理:
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建议,由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2、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发现事故隐患、危险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至造成伤亡事故的,由公司对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在伤亡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者以不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公司将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当公开宣布处理结果。
第四篇: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及时、妥善处理安全生产、环境事故,规范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工作,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中储粮总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肇州直属库及下各分库点。
第二章 事故分类与等级
第三条 安全生产事故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发生下列安全生产事故时,应按本办法执行。
一、发生人员死亡或重伤的事故。
二、发生车辆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
三、发生超过1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财产事故。
四、发生水上交通事故。
五、发生关系到安全生产、人员伤亡或企业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第四条 伤害程度
一、轻伤:指造成人员肢体、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致使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二、重伤:指造成人员肢体残缺或某些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致使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三、死亡。第五条 伤亡事故
一、根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及其他的有关规定,按事故严重程度可分为:
(一)轻伤事故:一次事故中只发生人员轻伤的事故(损失工作日小于105日)。
(二)重伤事故: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但无死亡的事故(损失工作日大于等于105日,小于6000日)。
(三)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发生人员死亡的事故(损失工作日等于6000日)。
二、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文中的有关规定,按照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的损失,安全生产事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第六条 事故类别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事故类别共分为20类,其中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第七条 事故原因
根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以及有关规定,事故原因可分为11种:
一、技术和设计有缺陷。
二、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三、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
四、生产场所环境不良。
五、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
六、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七、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八、劳动组织不合理。
九、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
十、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
十一、其它。
第八条 受害人损失工作日
按照《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T15499-1995)进行计算。第九条 直接经济损失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进行计算。第十条 环境事故
环境事故分为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破坏事故二类。
一、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因生产经营方式、工具、设备等,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粉尘、油污等的排放(或经治理后排放)未达到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致使周边环境受到污染。
二、环境破坏事故系指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第十一条 发生下列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事故应及时报告。一、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
二、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由于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
(二)人员发生中毒症状。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
(四)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 万元)。
(二)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
(三)人群发生中毒症状。
(四)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
(五)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六)捕杀、砍伐国家二类、三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四、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一)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
(二)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
(三)人员中毒死亡。
(四)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五)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六)捕杀、砍伐国家一类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第三章 事故报告与处置
第十二条 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安全员。安全员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本项目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第十三条 事故工区负责人应将抢救遇险人员及救援所采取的措施等实施情况,随时报告安全员,直至救援工作结束。
第十四条 事故工区在事故发生后6小时内,应填报《肇州直属库安全生产事故快报表》,交至综合科安保部。
第十五条 事故工区在事故发生后10天内,写出事故报告,将事故调查处理结果与预防事故措施一同报至综合科安保部。
第十六条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发生原因、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及症状、直接经济损失,肇事人员的情况、事故造成损害的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及结案情况等。
第十七条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第十八条 事故处理权限
一、综合科安保部负责对重伤(含重伤)以上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和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调查处理。
二、现场责任人负责对重伤以下事故和一般环境污染和破坏事故的调查处理,但应报综合科安保部备案。
第十九条 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 安全事故处理的程序:客观发生的事故→采取紧急救护、保护事故现场→逐级上报→现场取证调查→鉴定→处理报告。
如为抢救伤员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品时,必须做好现场标识,为事故调查创造条件。
第四章 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 事故调查必须遵守的原则
公平、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依法办事的原则;“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
第二十一条 事故调查,按照事故处理的权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的内容包括:事故的经过、事故的原因、事故的类别、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情况等。
第二十二条 按照事故处理权限和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根据事故责任者的责任大小、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综合科安保部负责对项目部成员的责任追究。对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肇事单位和个人的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一、发生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造成严重政治影响的,视情节轻重,对事故单位负有责任的分管负责人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对事故单位负有责任的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记过处分。
二、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造成特别严重政治影响的,对事故单位负有责任的有关负责人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
三、未按国家和综合科安保部规定履行职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对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四、安全生产设施条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接到安全生产监察机关的指令后逾期不改正,导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视情节,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
五、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检查、督促、整改不力,导致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视情节,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
六、已发现隐患或有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预兆,不及时采取必要和可能的措施,贻误时机,导致较大责任事故发生的,视情节,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降级、撤职处分。
八、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后,不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导致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视情节,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降级或撤职处分。
十、进行违章指挥或者对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不加制止的,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十一、对及时报告事故信息、真实反映事故情况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视情节,给予事故工区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及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规定不符的,以国家规定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由肇州库综合科安保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黑龙江中储粮**库
第五篇: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保德县经信局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制度
为规范全省各类事故报告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各类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范围
在我省境内发生的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用机械和渔业船舶伤亡事故及其它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
二、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区域;
2.事故主体自然情况
(1)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发生事故的单位全称、经济类型(国有、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等)、生产经营规模(设计能力、实际生产能力、经营规模);发生事故单位的安全评估等级和持证情况(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等);
(2)各类交通事故。发生事故的车辆、船舶、飞行器、容器的牌号、名称、持证情况及核载、实载情况;
(3)其它事故。发生事故的单位全称、经济类型、设备名称、持证情况及其它相关情况。
3.事故简要情况
(1)事故类型(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填写);
(2)事故现场总人数和伤亡人数(死亡、失踪、重伤、轻伤等);
(3)事故经济损失;
(4)事故的经过及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4.事故救援情况
(1)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情况;
(2)事故救援进展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及其联系人、联系电话。
三、报告程序
接到事故信息后,按照以下规定报告: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或社会影响重大的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1小时内逐级(特殊情况可直接)报告至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事故调度处;
2.一次死亡(遇险)3—9人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4小时内逐级(特殊情况可直接)报告至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事故调度处;
3.一次死亡1—2人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要在24小时内逐级报告至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事故调度处;
四、报告方式
接到事故信息后,根据事故情况,按以下方式逐级报送。
1.一次死亡(遇险)3人以上(含3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要立即用电话作简要报告,后形成书面材料传真报送;
2.一次死亡(遇险)2人以下事故以传真形式报送;
五、事故跟踪
接到事故信息后,要及时跟踪续报事故抢救和处理情况,直至事故抢救工作结束。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每天2次续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
2.一次死亡(遇险)3-9人事故每天1次续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
六、有关要求
1.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提高对事故报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履行职责,强化事故报告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各类事故情况,确保全省安全生产信息渠道畅通。
2.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七十一条,发生各类事故后,必须按照本制度规定逐级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3.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未按本制度规定报告或者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将此项工作列入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并定期对各市各类事故报告情况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