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师范大学本科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为了积极推进我校本科生“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专业分流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空间,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陕西师范大学关于制订2007级本科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安排意见》,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基本原则
1.专业分流实行一年后一次性分流模式,学生在第一学年内,可在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重新选择专业。其中,文、理学科之间不实行专业分流;艺术、体育类专业不进行专业分流。
2.专业分流仅限于本届录取入学就读的学生。在校期间每位学生只有一次专业分流的机会,申请分流的专业志愿限报一项。拟参加专业分流的学生应慎重考虑,专业分流一经批准,不再更改。
3.分流学生(转入与转出学生)比例均控制在各专业学生人数的10%以内。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并签订《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书》,转入人数需控制在本届师范类招生计划剩余名额之内;免费师范生可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专业分流。
二、基本条件
1.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已修学分符合教学计划要求,课程考试成绩全部及格,无缓考情况。
2.品行端正,无任何违法或违犯校规校纪的记录。
三、破格条件
学生进校以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学院(部)考核可申请直接进行专业分流,转入相关专业。1.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或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及其以上者;或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及其以上者。
2.在各类文体竞赛中,参加国际比赛获前六名(或三等奖及以上)者,或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前三名(或二等奖及其以上)者。以上各类获奖指由省级及其以上共青团、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部门组织的活动获得的奖项,具体认定由相关职能部门确定。
四、工作程序
1.专业咨询与政策解读
各学院在专业分流前组织专题咨询活动,全面介绍相关专业情况,教务处、文理科基础教学部负责专业分流的政策解读。
2.申请与资格初审
按照专业分流工作进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理工科基础教学部及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转出单位)符合专业分流基本条件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向本单位递交专业分流申请表等相关材料。转出单位将相应的材料汇总,并以学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为依据,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在各专业人数30%的范围内确定拟参加专业分流的学生名单,完成对申请专业分流学生的资格初审;若学生确有专业特长,经转入学院两名教授推荐,可不受此条规定。
3.笔试与面试
转出单位将通过资格初审的学生名单递交给相应的转入学院,转入学院在接到名单后的一周内,以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60分,面试成绩40分(特殊专业可作适当调整,并报教务处审批)。笔试要严格规范,考核内容为转入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实施集体评卷,流水作业。综合考核结束一周内,各转入学院将考核成绩以电 2 子版和纸质版形式分别报送转出单位。纸质版考核成绩必须由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
4.师范专业的资格复审
申请由非师范专业转入师范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转入学院组织的综合考核后,凡考核成绩在60分及其以上者需接受资格复审。转出单位将参加资格复审的学生名单提供给教务处,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资格复审。资格复审以综合面试(讲课和现场提问)的方式进行,资格复审结束后,教务处以电子版和纸质版形式向转出单位提交合格者名单,纸质版名单必须由教务处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
5.分类排名与资格确定
转出单位将学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及学院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加权平均(总成绩=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60%+转入学院综合考核成绩×40%),分别对转入同一专业的学生进行排名。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拟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分类排名时,若学生原专业相同且加权成绩相同,则以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为依据由高到低排名;若学生原专业不同而加权成绩相同,则以转入学院综合考核成绩为依据由高到低排名。若同一专业分流到不同的专业学生人数超过该专业招生人数的10%,转出学生的资格按照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排名确定;若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相同,则按照公共必修课和学科专业必修课平均成绩排名确定。
6.结果公示与审批
转出单位对拟专业分流学生的名单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审核后报主管校长批准,公布专业分流学生名单。
7.学籍变动与学分转换
专业分流结果公布后,教务处与文理科基础部、相关学院配合,为专业分流学生办理学籍变动等手续,并将其编入相应班级学习。学生转专业前修读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与转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 3 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内容、难度)相同或相近,转专业后可认定为相应的课程学分;否则认定为公共选修课学分。专业学分认定工作由各学院负责。
五、学籍管理
1.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原则上依照入学年级所适用的学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转入新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修满规定的学分,经审核,达到毕业或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方能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
六、有关说明
1.已确定转专业的学生,应严格按转入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并获得与转入专业学生相同的教学条件和生活补助。
2.专业分流后,学生按照转入专业学费标准交费;非师范专业转入师范专业的学生,按免费师范生的有关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并补发生活补助费。
3.财务、后勤等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办法,及时妥善为专业分流的学生办理相关手续。
4.本规定从2007级本科生开始实施。5.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师范大学2010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陕西师范大学2010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为了积极推进我校本科生“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专业分流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专业分流工作,旨在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空间,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专业分流实行一次性分流模式,在校期间每位学生只有一次专业分流的机会。拟参加专业分流的学生应慎重考虑, 申请分流的专业志愿限报一项,专业分流一经批准,不能更改。
2.学生在第一学年结束时,可在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重新选择专业。文理学科之间不实行专业分流;非师范和师范专业之间不实行专业分流;艺术、体育类专业不进行专业分流;文理兼招的专业,文、理科均可转入,转出只能按照高考报考类别(文史类、理工类)转到相应的专业。
3.师范专业之间、跨学院的非师范专业之间,分流学生(转入与转出学生)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专业学生人数的20%以内,具体情况视转入专业的空额决定;本学院内部,非师范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分流不受比例限制,不进行学院综合考核。连续两年,某专业分流后剩余人数不足本专业原人数50%的,将予以停招。
4.转入创新实验班的学生限定在学院内部相近专业,且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不低于转入创新实验班全班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
5.全校非师范文史类专业、非师范理工类专业学生可通过选拔,分别进入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生物学基地班学习。转入基地班学生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成绩必须为本专业前10%,具体转入人数由基地班所在学院确定。基地班所在学院制定基地班选拔实施办法,报教务处备案。基地班转出学生分流办法可参照上述1至4条。
三、基本条件
1.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已修学分符合教学计划要求,课程考试成绩全部及格,无缓考情况。
2.品行端正,无任何违法或违犯校规校纪的记录。
四、破格条件
学生进校以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学院(部)考核可申请直接进行专业分流,转入相关专业。
1.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或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及其以上者;或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及其以上者。
2.在各类文体竞赛中,参加国际比赛获前六名(或三等奖及以上)者,或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前三名(或二等奖及其以上)者。以上各类获奖指由省级及其以上共青团、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部门组织的活动获得的奖项,具体认定由相关职能部门确定。
五、工作程序
1.专业咨询与政策解读
各学院在专业分流前组织专题咨询活动,全面介绍相关专业情况,教务处、文理科基础教学部负责专业分流的政策宣传。
2.申请与资格初审
按照专业分流工作进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理工科基础教学部及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转出单位)符合专业分流基本条件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向本单位递交专业分流申请表等相关材料。转出单位将相应的材料汇总,完成对申请专业分流学生的资格初审并拟定参加专业分流的学生名单;若学生确有专业特长,经转入学院教学委员会考核,可不受此条规定。
3.笔试与面试
转出单位将通过资格初审的学生名单提交给相应的转入学院,转入学院在接到名单后的一周内,以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实行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60分,面试成绩40分(特殊专业可作适当调整,并报教务处审批)。笔试要严格规范,考核内容为转入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实施集体评卷,流水作业。各转入单位须明确考核结果,对于不同意转入的学生,应注明原因。综合考核结束一周内,各转入学院将考核成绩以电子版和纸质版形式分别报送转出单位。纸质版考核成绩和相关说明必须由各学院教学副院长审核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
4.分类排名与资格确定
转出单位将学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及学院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加权平均(总成绩=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50%+转入学院综合考核成绩×50%),分别对转入同一专业的学生进行排名。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确定拟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分类排名时,若学生原专业相同且加权成绩相同,则以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为依据由高到低排名;若学生原专业不同而加权成绩相同,则以转入学院综合考核成绩为依据由高到低排名。若公共必修课平均成绩(学院综合考核成绩)相同,则按照公共必修课和学科专业必修课平均成绩排名确定。转出单位根据排名,初步确定本单位各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并报教务处。
5.结果公示与审批
教务处审核各转出单位初步确定的各专业学生分流名单,并征求转入单位意见后,统一对拟专业分流学生名单公示3天。公示无异议后,报主管校长批准,公布专业分流学生名单。6.学籍变动与学分转换
专业分流结果公布后一个月内,教务处与文理科基础部、相关学院配合,为专业分流学生办理学籍变动等手续,并将其编入相应班级学习。学生转专业前修读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与转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内容、难度)相同或相近,转专业后可认定为相应的课程学分;否则认定为公共选修课学分。专业学分认定工作由各学院负责,办理学分认定及补修课程。
六、学籍管理
1.学生转入新的专业,原则上依照入学年级所适用的学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转入新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转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修满规定的学分,经审核,达到毕业或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方能毕业和获得学士学位。
七、有关说明
1.已确定转专业的学生,应严格按转入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并获得与转入专业学生相同的教学条件和生活补助。
2.专业分流后,学生按照转入专业学费标准交费。
3.财务、后勤等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办法,及时妥善为专业分流的学生办理相关手续。
4.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陕西师范大学教师转岗分流工作暂行办法
陕西师范大学教师转岗分流工作暂行办法
根据“人员分类管理、不断优化结构”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为了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逐步建立健全“非升即转”和“非升即调”的退出机制,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队伍整体水平提高。教师转岗分流应有助于实现师资队伍“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建设目标,有利于实现教师“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要求,实现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二)区分学科,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认真分析,合理筹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岗分流工作。
(三)统筹协调,合理配置。各单位要根据教学、教辅、管理等各支队伍的编制数额、缺编情况,统筹规划,使转岗分流人员适时调整、充实到管理、教辅等队伍中,避免人力资源的重复配置,有效降低成本。
(四)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既要考虑学历、职称、年龄、任职年限等因素,又要对履行职责情况、个人发展潜力、队伍建设目标、人员结构现状等进行分析,在综合权衡后确定转岗对象和所转岗位。
(五)以人为本,因材而用。转岗分流工作要体现对职工 的负责和爱护,转岗时应因人而异、用其所长,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得其所,所转岗位应与个人专业、能力和特长相符,既有利于学校工作,又有助于个人发展。
二、转岗对象
教学科研人员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纳入转岗分流范围:
(一)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满10年者。
(二)外语、体育、艺术类专业教学科研人员,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16年且仍未考取硕士研究生者;其他专业教学科研人员,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16年且仍未考取博士研究生者。
(三)1963年1月1日以前出生,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20年者。
(四)所在单位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在对教师队伍总体情况和个人发展状况进行预期分析评估后,认为在其它岗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应转岗分流者。
(五)本人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及岗位职责,经过自我预期评价,认为在其它岗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自愿转岗分流者。
三、转向岗位
(一)在校内转岗者,主要转向教学科研之外的其它各类岗位。同时,学校也要求转岗人员能够准确定位,如个人在教学科研方面发展确有困难,亦可在相关的团队中从事适合 2 自己的工作。
(二)学校鼓励符合转岗分流条件的人员向校外调动。
四、转岗程序
(一)各单位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确定转岗分流人员,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提出转岗分流的意见,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印章后报送人事处人事科。其中:符合本暂行办法第二条“转岗对象”第一款之第(二)、(三)类情形的人员中,确属积极进取、在教书育人方面有专长且成绩突出者(累计获得三次及以上我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教学质量优秀奖或本人做为前三人参加的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等),经过院、校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议,可做区别处理,但要从严掌握。
对转到新岗位的人员,人事处统一办理校内调动、编制转换及职称转聘等手续。
(二)退出教学科研队伍向校外调动者,持调往单位调令到人事处办理调动手续。
五、具体要求
(一)建立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是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单位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转岗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同时,各单位要加强对在各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人员的考核,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二)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队伍现状及符合转岗分流条件的人员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对 3 本单位师资、管理、教辅等各支队伍建设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协调,认真制定转岗计划,合理调配内部人力资源,在做好转岗分流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团队建设,充分调动群体和个人两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三)各单位要做好转岗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以确保此项工作平稳推进。教学科研人员要认真、客观地进行自我预期评估,结合各自实际合理定位。转岗分流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转岗分流工作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助推个人发展的合理路径,努力在新的岗位上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从2010年起,凡有转岗分流对象,且本单位非教学科研岗位出现空缺者,原则上不再批准选留应届毕业生的补充计划,从转岗对象中补充。
陕西师范大学 二OO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
陕西师范大学有五十多年的成人教育历史,是西北地区普通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成人教育机构的院校。195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函授部,开始举办函授教育,以培训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 1985年,开始夜大学招生; 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学校函授部、夜大学部和教务处成人教育科的基础上成立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1999年,为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国内继续教育崛起的形势,经主管部门批准,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并入继续教育学院。学院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成人教育学院”等称号。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陕西师范大学成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同年5月成立网络教育学院。
一、招生对象及报名条件
招生对象: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其他行业在职人员、社会青年等。报名条件:报考高中起点专科须具有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技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文凭;报考专科起点本科须具有国民教育系列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文凭。
报考年龄:年满18周岁。
特别声明: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是教育实施单位,并非学历审查和鉴定机构,对报名者提供的报名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包括报名者提供的原毕业证书是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不具有权威认定资格,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学生必须为其所提供的报名证件和材料的真实性及有效性承担全部责任。对持不合格证书(如伪造证书、非国民教育系列证书、地方颁发只在地方承认的证书、未按教育部规定进行电子注册的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等)或伪造个人身份的学生,无论何时查出,均取消学籍,已经发生的费用不予退还。
二、招生层次、专业、学习期限
专科
英语教育、法律事务、初等教育(小学教育方向)、学前教育、数学教育、金融管理与实务、计算机应用技术、公共事务管理、市场营销
本科
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教育学(小学教育方向)、教育学(教育管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学前教育、市场营销、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事业管理、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
三、教学及学习
● 教学模式:教材自学+课件学习+网上导学+网上答疑讨论+学习包+课程作业+学习中心导学辅导。
●平时作业所占成绩比例:30%。
● 采用学分制,弹性学习期限,学生可自主地掌握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
● 学院每年组织两次课程考试,学生在所属学习中心集中参加考试。
第五篇: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办法(暂行)
附件:
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
本科生导师制是实施学分制的重要保证,对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2+2”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做好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明确各学院、基础部等在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各环节的职责,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本科生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 赵 彬 副组长: 党怀兴
成 员:拜根兴 周宝石 南长森 张思锐 李 炜 程世和
梁志胜 雷龙乾 刘新平裘国永 冯民生 王拥军 程鹏民 耿建华 马耀峰 郭玉蓉 李金钢 许 军 郭建中 胡满成 田建荣 赵学清 李贵安 赵华荣
秘 书:李铁绳 王香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2.各学院要根据本方案精神,从本单位专业特点、师资力量、学生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本单位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实施细则,切实抓好导师制的落实工作。
二、导师制的实施对象
1.在一至二年级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
2.导师的任期一般为两年,每10-20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
三、导师的聘任 1.导师的聘任条件:
要求导师是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作风正派、能为人师表的专任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也可是我校优秀博士研究生。在校外读博、读硕的教师在读期间一般不承担导师工作。
2.我校本科生导师的聘任工作分两种情况进行:
(1)
一、二年级学生在基础部的学院,导师的聘任工作由学院和基础部共同负责完成。每学年初,各学院将本单位确定的新一届本科生导师名单(包括导师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等)对应地提供给文、理科两个基础部;文、理科基础部向学生公布导师情况,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导师,协调、确定导师和学生的对应名单(包括人数统计),并将本科生导师和学生的对应名单分别报送教务处和各相关学院备案;
(2)外语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及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类专业)等学生在本学院的,导师的聘任工作由该学院负责完成。聘任导师前,学院先确定导师名单(导师名单包括导师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等),将导师名单予以公布,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导师,协调、确定导师和学生的对应名单(包括人数统计),并将本科生导师和学生的对应名单报送教务处备案。
四、导师的工作方式
导师应遵循以个别指导为主、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就学生的共性问题召集学生集中处理,个别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学生应主动找导师指导,导师也应积极联系学生。
五、导师的职责及工作要求
导师应当明确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目标,了解学校及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熟悉教学计划,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1.向学生解读我校学分制的相关文件;帮助学生制定修读计划,指导学生选课,安排学习进程。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3.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动向,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教与学的问题、学生选课方面的问题及时反映给任课教师、开课单位、教务处及其他有关部门,以便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
4.学期开学初导师必须与所指导的学生见面,原则上每学期与学生集体见面指导不得少于两次,检查指导相关学生的必读书目读书笔记至少一次,并要有详细批语。
5.本科生导师的日常工作须有记录,导师应认真制定指导工作计划,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工作记录簿”。
6.学期结束要做好工作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注:各学院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持“学生和导师对应名单统计表”统一到教务处教学科领取“本科生导师工作记录簿”,发给本学院本科生导师,第二学期末评选完“优秀本科生导师”后,将“本科生导师工作记录簿”收回学院备案。
六、导师的工作考核
1.本科生导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工作由各学院和文、理科基础部共同实施、检查和监督;所指导学生在外语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及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类专业等的,由各学院实施日常管理、检查和监督。
2.考核步骤:
(1)每学年第二学期末,由各学院和文、理科基础部共同负责实施,评出院级“优秀本科生导师”,并按学校分配的优秀本科生导师候选人数,推选报送校级“优秀本科生导师”候选人,与本单位所有本科生导师的考核结果一并报送教务处教学科;
(2)学校聘请有关专家审核材料,组织评选优秀本科生导师,最终确定优秀本科生导师人选;
(3)学校优秀本科生导师的评选,在各学院报送的基础上,实
行差额评选制度。
3.考核内容:
(1)实际业绩部分(100分):按导师工作的基本职责,从导师指导活动的数量和效果、所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学生获奖与违纪情况、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参与程度和获奖情况、学生论文发表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由导师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学实际业绩考核表》(见附件1);
(2)学生评议部分(100分):由所指导的每位学生根据其本科生导师的具体指导情况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学生评议表》(见附件2),最终计算学生评议平均分。
4.考核构成:(1)实际业绩50%;(2)学生评议50%。5.考核方式分两种情况:
(1)指导的学生在文、理科基础部的导师
实际业绩分数的取得:由导师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学实际业绩考核表》(见附件1),由学院教学委员会最终评议得出实际业绩分数;
学生评议分数的取得:由文、理科基础部组织对本科生导师进行学生评议部分考核,由所指导的每位学生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学生评议表》(见附件2);基础部组织计算学生评议平均分,并将学生评议表考核结果及意见按导师进行汇总,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学考核学生评议汇总表》(见附件3),并将汇总结果交送相关学院,学院要及时反馈给相关指导教师。考核的最终结果作为各学院认定本科生导师工作量和评选优秀本科生导师的依据;
导师考核最终成绩的取得:实际业绩分数和学生评议分数的平均值,即为导师学考核的最终成绩,由学院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学考核结果汇总表》(见附件4)。
(2)指导的学生在外语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
及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类专业)等的导师
实际业绩分数的取得:由导师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学考核表》(见附件1),由学院教学委员会最终评议得出实际业绩分数;
学生评议分数的取得:学院组织被指导学生进行评议,由所指导的每位学生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学生评议表》(见附件2),学院组织计算学生评议平均分,并将学生评议表考核结果及意见按导师进行汇总,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学考核学生评议汇总表》(见附件3);
导师考核最终成绩的取得:取实际业绩分数和学生评议分数的平均值,作为导师学考核的最终成绩,由学院填写《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导师学考核结果汇总表》(见附件4)。
6.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及不合格三个等次,总分≥85分为优秀,60~85分(含60分)之间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专业职务晋升、岗位聘任挂钩。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视为当教学考核不合格,建议取消当年职务职称晋升资格,低聘或暂缓岗位聘任。
七、工作量计算
本科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与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一样计入教师的工作量。学校按学生人数向各学院划拨导师工作经费,标准为20元/生〃年,并按2个学时/生〃年的标准为考核合格的导师核计教学工作量。
八、表彰与奖励
根据各学院报送的优秀本科生导师候选人材料,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陕西师范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对于优秀本科生导师,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500元。评选为优秀本科生导师的教师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进修提高、先进评选等方面予
以优先考虑。
九、导师制实施安排 1.实施程序:
(1)教师填报个人简介、研究方向等。各学院确定导师名单,并向学生公布,安排咨询;
(2)各学院召开学生动员会,介绍实施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实施方案及操作程序等,并组织学生选择导师;
(3)学生填报选择导师志愿,每人限报三个志愿;
(4)根据学生志愿顺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学院作最终调整,确定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名单。
2.时间安排:每学年第一学期初,由各学院和文、理科基础部共同负责完成导师聘任工作,并由各学院将导师及所指导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教学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