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情况汇报
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
保障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建立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当前,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是农民社会保障的突出问题,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是党和政府惠泽农民的德政之举,也是社会保障部门义不容辞职的责任。下面就我局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所做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做一简要总结,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自95年以来,我区共征用集体土地近6万亩,涉及全区5个乡镇,199个村民小组的51300多人,其中约有7个村民小组的3500多人完全失去土地,37个村民小组的11300多人人均耕地不足0.2亩,29个村民小组的9800多人人均耕地在0.4亩以下。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这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形成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基本生活;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凉州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调查研究、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从今年十一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得力人员,和国土局的同志深入金羊、和平、高坝三个城郊乡镇对失地或将要失地的重点村组农户进行了人口、耕地以及生产生活的调查。这次调查的村有蔡庄、新鲜、宋家园、枣园、南园、大众、高坝村、严家村、和碌碡共9个村,86个村民小组,涉及人口为22669人,共征用土地2914亩。并对新鲜三组、枣园二组、严家村三组共138户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已完全失地的有和平的2个组,金羊的6个组共704户,2562人。我们在调查中,许多农民反映了被征地后生活的疾苦、子女就学的负担、养老的担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征地补偿费标准不一,有些地方标准过低;二是被征地后一部分人生活水平下降甚至有些支出大于收入;三是对农民的安置方式单一。目前失地农民的安置主要以货币安置为主,这种方式的主要弊端有:大部分农民把补偿费作为消费资金,坐吃山空,有些人买了楼房,有的甚至打牌输光,失去生存保障之后,又找政府解决,这样又增加新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在调查中,有80%以上的农民都表示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通过调查,我们已基本掌握了我区失地农民的基本状况,为出台相关的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专门就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进行了起草,根据我区经济发展和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土地补偿价格和安置补助标准,经过我们对几套方案的多次测算,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照全省平均预期寿命确定了我区被征地农民区分年龄段分档缴费的办法和待遇享受标准,制定出我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办法。结合省政府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出我区的贯彻意见,就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保障形式和方法、基金筹集与管理等和实施办法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和座谈,经过数次的修订和完善,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已拟稿完成。我们在今年争取试点的基础上,报请政府下发关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
三、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工作
(一)召开被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座谈会,讨论我局制定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广开言路的同时,加大对施行办法的政策调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施行办法和指导意见。
(二)报请政府批准,会同财政、地税、国土资源部门联合下发《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确保基金及时到位,安全运行,为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
(三)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农保机构和农保队伍。通过当地政府的协调,要切实履行农保管理职能,落实好乡镇农保机构的设置,解决好机构队伍和经费问题。和相关乡镇积极配合,在构建劳动保障所的同时,要一并安排乡镇农保职能权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保持农保机构和农保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促进我区农保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举办一期“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业务培训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政策培训,真正使他们学透政策,执行好政策,并结合我区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的指导意见》。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尽快建立劳动年龄段以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努力扩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妥善解决这部分已进入养老阶段的老年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政策的衔接,对制度建立前被征地的农民,要积极采取措施、探索有效途径,引导他们参加社保;要研究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差别问题,努力使被征地农民享有当地居民相同的生活待遇,使该项制度更加公平、公正,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资金的征缴和管理。资金是制度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政府补助资金是资金的重要来源。政府要增强被征地农民保障问题上的主动性,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保证政府补助资金的足额到位;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合理使用土地补偿费,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确保集体资金足额到位;农民个人也要提高认识,自觉缴费。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未来的资金支付风险,促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事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制度的受益者是广大农民群众,但农民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和习惯思想的束缚,对制度的认识理解存在困难。有关部门应深入了解和分析被征地农民对“双低”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疑问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农民顾虑,要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易于为农民接受的形式向被征地农民讲解制度的内容,积极宣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作用和好处,变“要我参保”为“我要参保”,使这项制度更加深入人心,真正被广大农民群众接受并得到实惠。2010年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直接承办这项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作为本单位实践“三个代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大事,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向政府汇报,争取得到支持,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起到牵头作用;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从为民办实事的立足点出发,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动配合,尽职尽责,确保该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五)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要重视开展与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相关的工作,出台一些配套措施,加快被征地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进程,割断被征地农民对村级集体资产的依附,扶持和引导被征地农民积极就业,解决他们生产和生活的最根本出路;同时引导和教育被征地农民积极参加医疗保障,为他们构筑一张安全的保护网。
第二篇: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情况汇报
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
保障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建立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当前,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是农民社会保障的突出问题,妥善解决他们的生活,是党和政府惠泽农民的德政之举,也是社会保障部门义不容辞职的责任。下面就我局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所做的工作和有益的探索做一简要总结,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自95年以来,我区共征用集体土地近6万亩,涉及全区5个乡镇,199个村民小组的51300多人,其中约有7个村民小组的3500多人完全失去土地,37个村民小组的11300多人人均耕地不足0.2亩,29个村民小组的9800多人人均耕地在0.4亩以下。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这些群众的生产生活,若不及时解决,将会形成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其基本生活;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促进凉州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调查研究、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从今年十一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得力人员,和国土局的同志深入金羊、和平、高坝三个城郊乡镇对失地或将要失地的重点村组农户进行了人口、耕地以及生产生活的调查。这次调查的村有蔡庄、新鲜、宋家园、枣园、南园、大众、高坝村、严家村、和碌碡共9个村,86个村民小组,涉及人口为22669人,共征用土地2914亩。并对新鲜三组、枣园二组、严家村三组共138户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已完全失地的有和平的2个组,金羊的6个组共704户,2562人。我们在调查中,许多农民反映了被征地后生活的疾苦、子女就学的负担、养老的担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征地补偿费标准不一,有些地方标准过低;二是被征地后一部分人生活水平下降甚至有些支出大于收入;三是对农民的安置方式单一。目前失地农民的安置主要以货币安置为主,这种方式的主要弊端有:大部分农民把补偿费作为消费资金,坐吃山空,有些人买了楼房,有的甚至打牌输光,失去生存保障之后,又找政府解决,这样又增加新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在调查中,有80%以上的农民都表示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通过调查,我们已基本掌握了我区失地农民的基本状况,为出台相关的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专门就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制度的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进行了起草,根据我区经济发展和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状况,土地补偿价格和安置补助标准,经过我们对几套方案的多次测算,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照全省平均预期寿命确定了我区被征地农民区分年龄段分档缴费的办法和待遇享受标准,制定出我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办法。结合省政府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提出我区的贯彻意见,就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保障形式和方法、基金筹集与管理等和实施办法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和座谈,经过数次的修订和完善,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已拟稿完成。我们在今年争取试点的基础上,报请政府下发关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
三、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工作
(一)召开被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座谈会,讨论我局制定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广开言路的同时,加大对施行办法的政策调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施行办法和指导意见。
(二)报请政府批准,会同财政、地税、国土资源部门联合下发《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确保基金及时到位,安全运行,为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
(三)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农保机构和农保队伍。通过当地政府的协调,要切实履行农保管理职能,落实好乡镇农保机构的设置,解决好机构队伍和经费问题。和相关乡镇积极配合,在构建劳动保
障所的同时,要一并安排乡镇农保职能权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保持农保机构和农保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促进我区农保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举办一期“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业务培训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政策培训,真正使他们学透政策,执行好政策,并结合我区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的指导意见》。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尽快建立劳动年龄段以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努力扩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妥善解决这部分已进入养老阶段的老年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政策的衔接,对制度建立前被征地的农民,要积极采取措施、探索有效途径,引导他们参加社保;要研究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差别问题,努力使被征地农民享有当地居民相同的生活待遇,使该项制度更加公平、公正,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资金的征缴和管理。资金是制度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政府补助资金是资金的重要来源。政府要增强被征地农民保障问题上的主动性,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保证政府补助资金的足额到位;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合理使用土地补偿费,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确保集体资金足额到位;农民个人也要提高认识,自觉缴费。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风险准备金,以应对未
来的资金支付风险,促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事业稳定持续地发展。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参保意识。被征地农民基本保障制度的受益者是广大农民群众,但农民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和习惯思想的束缚,对制度的认识理解存在困难。有关部门应深入了解和分析被征地农民对“双低”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疑问和意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农民顾虑,要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易于为农民接受的形式向被征地农民讲解制度的内容,积极宣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作用和好处,变“要我参保”为“我要参保”,使这项制度更加深入人心,真正被广大农民群众接受并得到实惠。2010年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养老制度。
(四)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直接承办这项工作的职能部门要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作为本单位实践“三个代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大事,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向政府汇报,争取得到支持,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起到牵头作用;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从为民办实事的立足点出发,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动配合,尽职尽责,确保该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五)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要重视开展与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相关的工作,出台一些配套措施,加快被征地农民向市民转化的进程,割断被征地农民对村级集体资产的依附,扶持和引导被征地农民积极就业,解决他们生产和生活的最根本出路;同时引导和教育被征
地农民积极参加医疗保障,为他们构筑一张安全的保护网。
第三篇:被征地农民工作汇报
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县委、县政府:
为认真贯彻永政发[2008]26号文件精神,我县从今年10月正式启动被征地农民社保试点工作,试点设在浯溪办事处浯溪、椒山两个村。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成员单位的紧密配合下,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前段时间试点工作情况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已完成。经统计:浯溪村总人口1100人,其中第四年龄段(女性55周岁及以上,男性60周岁及以上)140人,第三年龄段(女性45周岁至55周岁,男性50周岁至60周岁)112人,第二年龄段(女性16至45周岁,男性16至50周岁)620人,第一年龄段(16周岁以下)228人,均为新失地农民(即2008年10月16日永政发[2008]26号文件下发后被征地农民);椒山村总人口2583人,其中第四年龄段380人,均为老失地农民(即2008年10月16日永政发[2008]26号文件下发前被征地农民)。目前第二阶段(缴费发放阶段)正在进行中,预计在2011年12月20日之前完成两村参保群众的缴费工作,2011年12月28日之前完成两村基本生活保障费的发放。
从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来看,试点村群众(特别是第四年龄段群众)普遍反映参保政策较好,参保十分踊跃。其他村镇符合参保条件的群众认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是顺民意、得民心、解民难的德政工程,理应福泽同享、雨露均沾,参保意愿十分强烈,但
目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只在两个村开展。现在两会召开在即,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我县和谐、全面发展,建议县委县政府迅速全面开展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
二、关于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的建议
结合目前试点村的情况,对我县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有几点建议:建好一个班子,出台一个文件,召开一个会议,拟定工作步骤,明确部门职责。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议由县长吴巨培同志任组长,副县长陈环玉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副调研员刘起群同志、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景鸿同志任副组长,县公安、财政、劳动保障、国土、农经、各相关镇乡办场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城乡社保局陈建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地点设县城乡社保局。
(二)出台《实施办法》文件。建议尽快研究出台《xx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
(三)建议于县人大、政协两会闭会后迅速召开启动全县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动员大会。
(四)具体的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元月1日至2012年元月31日)。印制参保政策宣传单,确保被征地农民每户一份;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发动群众积极参保。
2、调查摸底阶段(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由村委会申请,经所在乡镇办场初审后,报县国土资源部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审核确定被征地农民身份。
3、缴费参保及待遇核发阶段。(1)收费:在邮政银行开设财政专户;(2)确认:填写《被征地农民发放(调整)基本生活审批表》,报劳动行政保障部、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审批,本人签字确认;(3)发放:从参保缴费次月起核发待遇。
(五)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的参保缴费、参保表格和宣传资料的印制、基金的管理、待遇的审核和发放;公安部门对被征地农民的户口性质进行审核;国土部门对被征地农民的身份的审核确定和土地面积进行审核;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对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进行审核;财政部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和拨付。
2、镇(乡、办、场)和工业园区工作职责:负责被征地农民身份的初步审核、人员的统计申报、被征地农民宣传工作,并对下属村进行工作安排、调度和监督。
3、村工作职责:负责被征地农民摸底、统计、申报,指导村民填写被征地农民的相应表格,协助各级部门对被征地农民身份的审核、参保缴费。
请求解决的几个问题:
1、编制问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在本省还没有统一的参保缴费系统,人员申报、参保缴费、基本生活费的预算和发放完全依靠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失误率高。而具体负责经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县城乡社保局目前编制15人,都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经办人员,负责全县近60万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鉴于目前的情况,请求为该局增加4个编制。
第四篇:就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考察学习汇报
考察学习汇报
为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根据市领导的要求,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等五部门有关负责人就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及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赴苏州、昆山、张家港及嘉兴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乡镇工业园区的兴建,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由于原有的农村征用土地办法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措施,造成不少农民失去土地后致贫,引发大量矛盾。苏州、嘉兴及昆山、张家港四地在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建立用“土地换保障”的思路来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昆山的主要做法:
按征用土地的性质实行“三六九”办法逐年对农民实行补偿,即口粮地每亩补偿900元,自留地每亩600元,责任地每亩300元的标准补偿给农民,每年每亩补偿100元给村级组织,对农民不再进行就业安置;同时对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来从根本上解决后顾之忧。
(二)张家港的主要做法:
(三)苏州、嘉兴的主要做法:
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自去年以来,苏州全市上下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来抓,并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考察学习中我们发现苏州在全市上下形成全面发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势头,初步形成自身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昆山的主要做法:
一是在全市形成城乡统一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建立以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一致的保险模式,以“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为目标,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并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可相互衔接的保险格局。
二是建立了财政补贴及老年农民的社会养老制度。首先,对所有老年农民不需要缴纳一分钱,无门槛进入养老,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100元,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领取等基础养老金130元。大年龄农民(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不需要补缴,从现在起只要每年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到养老年龄就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其次,实行市、镇两级财政补贴,对纯农民实行市、镇两级的养老保险费补贴制度;第三,充分体现广覆盖,对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所有农民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并把城镇未参加保险且无收入的居民也纳人享受基础养老金范围。
三是建立城乡“捆绑式”的养老保险方式。为推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通过对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捆绑式”操作,即家庭人员全部参保,老人才能直接享受养老的模式,促进了全社会人员积极参保的意识,形成了农保与社保相互促进、相互联动的可喜局面。
(二)张家港的主要做法:
(三)苏州的主要做法:
今年,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对苏州各辖市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规范,在全市形成相对统一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框架,其重点是:一是形成全市统一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框架,全市实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方法都向全市统一;二是建立了一个体系的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逐步向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过渡,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及基数原则上按照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上一年平均月缴费基数的50%确定,缴费比例与当地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相一致,今后随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的调整作相应的调整;三是建立了纯农业劳动者的筹资机制。为鼓励农村劳动者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对未进入机关事业、社会团体、各类企业单位工作的具有本市户籍的农民及被征地农民实行市、镇两级补助的办法;四是建立低水平的老年农村居民的补贴制度,来进一步转变农村居民的养老观念。
三、考察学习后的几点启示
一是当地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极为重视。通过对苏州、昆山、张家港及嘉兴四地考察学习,各地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视程度已经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上来,当地市委市政府不仅把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作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向社会公开承诺,而且还从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在建立纯农业劳动者的财政补贴制度的同时,还给老年农村居民发放养老金。以昆山为例,2002年用于被征地农民的补偿费为8100万元,用于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中对农民的补贴及发放老年居民的养老金为6000万元。
二是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了新的认识。考察学习中,苏州、昆山、张家港及嘉兴四地的有关负责同志在介绍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时时流露着对农民的负责之心、关怀之情溢于言表,普遍认为建国以来,广大的农民为工业化的发展及城市化的建设作出巨大的牺牲,现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把原来农民作出的贡献用社会保障的方法来补偿农民,并不是对农民的福利、恩赐,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工业反哺农业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也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保证。
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首先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高。以昆山为例,实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以后,农民人均收入增加近300元,增收超过5%;其次是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在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推行过程中,许多农民怀着既为自己上保险,又给父母尽孝心的想法参加养老保险,提高了广大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意识的同时,又促进了家庭和睦;第三是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为农民解决失去土地后养老的后顾之忧,让农民从千百年来传统的养儿防老转变到参加养老保险防老的观念上来,不仅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而且还有利于农村城市化进程。
在被征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昆山的征地初始成本最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成本逐步在增加,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财政来支撑,一旦财政出现变化就会有风险,昆山的做法实质是政府租用土地;嘉兴的征地成本初始成本最高,用于每亩地约为4.2万元,但因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水平较高(人均约398元/月),体现了政府的社会责任,社会矛盾较少。苏州、张家港与嘉兴相类似,但保障水平较嘉兴低。因而,我市在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时,可以借鉴嘉兴的做法,但标准可以降低。
在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苏州主要是制订全市的农村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政策为全市作指导,实际操作主要是昆山、张家港,两地做法上又有不同,昆山是建立全覆盖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一致保险模式,只要未参加保险的全部纳入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而且市、镇两级财政给予60%的补助,个只需缴纳40%的费用,同时对老年农村居民发放100-130元的基础养老金,体现了政府对农民的补偿,优点是方便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体现社会共济与个人责任相结合,并且形成一定的增长机制,有利于农村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最终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统一;而张家港的农民养老保险还是采用纯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但也对老年农民的进行财政补助,个人与财政各承担一半的保险费,优点体现个人责任,但缺乏社会共济,没有正常的增长机制,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比较困难,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借鉴昆山的做法,但标准可以降低。
四、对我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我们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特别苏州、嘉兴等先进发达地区在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借鉴周边发达地区在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好的做法,适应农村城市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需要,加快完善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形成既能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又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具体而言,在实际政策制订中必须要坚持以几个原则:
一是分类实施与全民保障相结合。要逐步按照建立城乡统一社会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对农村进行合理定位,将农村各类企业全部纳入城镇企业养老保险,为纯农民及被征地农民建立财政补贴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在制订标准时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考虑,鼓励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二是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要考虑农村现有的实际保障水平与城镇还有差距的客观实际,在制订政策时应有所考虑,同时要考虑保障水平应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分偏低会影响广大农民参加保险的积极性,而过分偏高又会给地方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应逐步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来增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抗风险能力,提前防范风险。在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时可以考虑设立征地调剂金,将每年土地出让金的收益部分的10%左右充实安置费专户,用于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而在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是按辖市区为单位开展,市级财政是没有投入的,可以考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的3%-5%来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风险储备金制度,一方面可以促进辖市区开展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还能增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抗风险能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三是政策的前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在政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政策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同时,还要兼顾一定的稳定性,不能几年一个样子,可以在较长时间内适用,特别要注重政策前后的平稳衔接,如被征地农民的前后待遇相一致,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相互衔接,否则容易造成政策前后不一致,引发大量矛盾。
四是城乡统一与相对独立结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要适应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要,在制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相互衔接,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只能承担有限责任,故要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有所区别,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在将农民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必须被征地农民一起纳入统筹解决。
第五篇:就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考察学习汇报
考察学习汇报为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根据市领导的要求,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等五部门有关负责人就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及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赴苏州、昆山、张家港及嘉兴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被征地农民
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乡镇工业园区的兴建,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由于原有的农村征用土地办法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措施,造成不少农民失去土地后致贫,引发大量矛盾。苏州、嘉兴及昆山、张家港四地在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建立用“土地换保障”的思路来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昆山的主要做法:按征用土地的性质实行“三六九”办法逐年对农民实行补偿,即口粮地每亩补偿900元,自留地每亩600元,责任地每亩300元的标准补偿给农民,每年每亩补偿100元给村级组织,对农民不再进行就业安置;同时对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来从根本上解决后顾之忧。
(二)张家港的主要做法:以地域划分来进行被征地农民的保障安置,主要两种做法:一是在集镇范围内对被征地人员的保障安置按年龄段进行,所需费用在征地费中统一支付。对未成年人(低于16周岁),按人均5000元付给安置费;对剩余劳动力(男为16周岁至40周岁,女为16周岁至30周岁)按人均1万元付给安置费,其中男40周岁至45周岁,女30周岁至35周岁之间增加5000元医疗费投入社保,每月发20元医疗费给本人;对保养人员(男46周岁以上,女36周岁以上)按人均3万元标准投保在社保局专户存储,60周岁之前按月享受180元/月,60周岁之后按月享受160元/月直至死亡。二是在偏僻乡镇实行逐年补偿的办法,由农民与镇政府签订协议,按每年不低于800元/亩的作为土地的收益付给农民。
(三)苏州、嘉兴的主要做法:苏州的做法与嘉兴一致,主要是针对被征地人员的不同年龄段实行不同的保障措施。具体为:一是在征地时达到退休年龄(即男满60周岁,女满50周岁)的被征地人员,户口“农转非”,并为其一次性缴纳15年养老保障统筹费,从次月开始按月发放养老金,目前为每月398元;二是在征地时男45—60周岁、女35—50周岁的被征地人员,户口“农转非”,并为其一次性缴纳15年养老保险统筹资金,到退休年龄后按月发放养老金,退休前每月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和医疗包干费(每月为160+20元的医疗保险费);三是在征地时男16—45周岁、女16—35周岁的被征地人员,按其在农村劳动年限(16周岁起算)每满一年缴一年的养老保险统筹费,最高不超过15年,并一次性发给自谋职业费8000元,由本人自谋职业,继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去年以来,苏州全市上下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来抓,并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考察学习中我们发现苏州在全市上下形成全面发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势头,初步形成自身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昆山的主要做法:一是在全市形成城乡统一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建立以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一致的保险模式,以“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为目标,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并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可相互衔接的保险格局。二是建立了财政补贴及老年农民的社会养老制度。首先,对所有老年农民不需要缴纳一分钱,无门槛进入养老,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每月领取基础养老金100元,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领取等基础养老金130元。大年龄农民(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不需要补缴,从现在起只要每年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到养老年龄就可以领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其次,实行市、镇两级财政补贴,对纯农民实行市、镇两级的养老保险费补贴制度;第三,充分体现广覆盖,对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所有农民全部纳入参保范围,并把城镇未参加保险且无收入的居民也纳人享受基础养老金范围。三是建立城乡“捆绑式”的养老保险方式。为推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通过对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捆绑式”操作,即家庭人员全部参保,老人才能直接享受养老的模式,促进了全社会人员积极参保的意识,形成了农保与社保相互促进、相互联动的可喜局面。
(二)张家港的主要做法:今年初张家港对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进行改革,把所有的乡镇企业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并设置二年半的过渡期,同时对有土地的农民实行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小统筹大帐户”的模式,即农民及政府的补助90进入个人帐户,10进入统筹帐户,缴费比例及基数参照上年农民纯收入来确定,并对年龄较大的农民(对男年满45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