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为何要做预算(推荐)
企业为何要做预算
公司年初以来在各部门试推行了费用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实行力度较弱,因此成效也不太明显,只是在各部门产生了概念性的印象。现在,费用预算又再次被管理委员会提及,准备更深入地在各部门开展预算管理活动。有同事认为,公司之前开展的预算活动成效不佳,也许我们公司就是不适合搞预算,是否还有必要再深入开展预算呢?针对这些同事的疑问,我们认为,预算活动绝不仅仅是为了节省费用开支的一项管理措施,更是培养和体现各部门主管前瞻性、计划性和控制力的重要工具,必须重视并逐渐掌握和运用好它。
一、预算不仅仅是为了控制支出
很多同事反对预算的理由之一就是,预算是为了节省支出而设立的,而我们公司正处于扩张期,有很多地方需要开销,如果强调预算的话就会束缚住手脚,反而对公司的快速发展不利。其实持这种观点的同事,首先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就是认定了“预算是为了节省支出而设立一种制度”。
预算,顾名思义是事先计算,就是在做事之前先估算完成该项任务或在某一期间内会有多少支出。为什么要事先估算呢?为了节约开支是目的之一,但绝不是全部目的。诚然,做好事先估算,可以事先就预估出成本费用比重,从而对利润率事先有个印象或底线,这样在实际开销时会谨慎一点,确实起到了节约开支的目的。但是,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事先的费用估算,部门主管必须要对即将开展的事务本身做通盘的考虑才能做好预算,从而也就使主管们具备了预测事物发展进程的能力和做计划的能力。此外,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主管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计划执行能力,预算指标才可能完成得较好。由此可见,深入开展预算活动,我们更看重的是我们的主管能否通过做预算而具备了预测、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正是我们的各部门主管目前最缺乏的能力。
我们的不少主管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一遇到预算额度不够就容易犯的一个“通病”就是抱怨预算制度,甚至是索性抛开预算,直接“另起炉灶”。为何不想想是否是自己当初做预算时的预测能力不够的问题呢?或者是自己的控制计划执行的能力不够呢?或者是自己的应变能力不强的原因呢?但是我们常常不会做这些自我批评,而仅仅简单地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预算额度太紧张了”这种说法上,因为这是最简单最有效地掩盖问题实质的一种推脱办法。我们需要的主管不是那种一味找理由推脱责任、掩盖自身不足的主管,而是敢于接受挑战、敢于承担重压、具有远见力、控制力和创新能力的主管,而预算制度正是培养和筛选出具备以上这些能力主管的一个有效工具。在强大的预算压力之下,只有具有较强预测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主管和部门才能获得生存空间,而能力偏弱的主管和部门则会抱怨或抵制预算制度本身。我们就是要让预算产生的这种“不舒服”和压迫感,训练出具有强大市场生存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公司栋梁,这才是我们强调做好预算的最重要意义。
二、事前预算比事后决算更重要
公司从今年9月1日起要求每个部门的员工(销售部、工程部除外)都要在出差之前填写《出差计划申请表》,事前编制差旅预算并报主管审批,否则差旅费不予报销。这一措施的推行,正是响应了公司高层对加强事前预算审批的要求。因为正是有了事前预算的审批,事后的费用决算才有了依据,主管才能更有效地把握事情的发展方向和开支水平,员工才能树立起事前计划和以计划管理自我行为的意识。今年我们的销售费用居高不下,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很多销售人员临时开支超过费用额度了,就临时申请审批报销,而不是走事前审批的流程。在临时申请审批报销的情况下,费用已经开支出去了,主管如何能判断开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呢?如此大家竞相效仿,每次只要超了费用额度就临时再申请审批,反正主管在无法判断支出是否合理的情况下只能审批同意,这样销售费用怎么可能不高呢?更糟糕的是,这种行为使我们的销售人员养成了不爱做计划的习惯,或者做了计划也没有压力去控制和完成,最后不了了之,从而必然给公司业绩和组织氛围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
因此,我们说要加强预算管理,尤其是要加强事前的预算管理,才能使员工逐步养成事前做好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和控制结果的习惯,从而在公司形成“严格计划、聚焦结果、责任导向、敢于承担”的组织氛围。天溯要成长为一个业界领先的公司,没有一个敢于承担责任、严格要求自己的团队是不可想象的,而打造这样一个强大的团队,首先就要是精神上的强大。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是可以拷贝的,唯有坚强的团队意识和行为方式无法拷贝,只能通过点点滴滴的日常行为来培养。
三、比节流更重要的是开源
有些主管一谈到“预算”,首先想到的就是“节约”,好像只有节约费用才能达到预算目标,否则就毫无办法。其实,在预算领域里,比节约更重要的一层意义是“开源”,即开拓收入来源、扩大收入总值,从而一样能达到费用率降低的目的。因为预算目标通常是相对比率指标(如: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销售回款率等),为了达到既定的预算目标,除了改变分子以外,还可以改变分母。在这里,我们更看重的是对分母的改变。
首先,只有扩大分母(收入),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一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只靠节省费用是绝对不行的,必须扩大市场和收入来源。我们做预算目标,就是为了引导各级部门主管去扩大企业收入、节约部门费用,在公司当前的发展阶段,尤其要强调扩大收入这个途径,才能和我们公司整体发展目标相吻合。公司有扩张发展的压力,这种压力必须通过预算和考核的手段逐层传递下去,使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和公司“同呼吸、共命运”。
其次,只有强调扩大收入,才能较好地培养各级主管预测收入和计划控制的能力。我们经常听见有些主管抱怨说,“预算不好做,做了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市场变化太快,我们根本不可能预测到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的抱怨,只能说明这样的主管缺乏一定的前瞻预测能力和计划分析水平。我们的主管必须具有很强的市场敏感性和预测能力,有了预测之后就要做系统的计划,有了计划之后就要严密地控制计划的完成,最终才能达成公司的总体目标。这里倒不是说预测和计划要做多么准确,但是作为主管,如果连一个大体的发展方向和概算都不能把握的话,只能说是不甚称职。
第三,在公司现阶段,只有更强调扩大收入,才有利于将预算目标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很多部门遇到过这种情况,即要花费一笔费用之前,无法判断该不该花费。其实判断的标准很简单但是也很难把握,就是这笔花费未来是否能给公司带来收益,如果带来的收益大于花费,就值得支出,反之就不值得支出。比如我们的有些超额销售费用,到底该不该审批支出,就要看这笔费用与其带来的收益之间的比率关系,即通常所说的“效益”。因此,强调了扩大收入,我们就不会拘泥于小节省,就不会束缚于费用额度,而会放眼于效益的多少。只要花费与收益是有“效益”的,就是值得的。我们所要避免的,是那种不考虑收益的支出决策,哪怕只花费了一分钱,也是不应该的。
总之,预算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它和考核相结合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对打造现代化公司管理机制和具有效率的组织文化氛围具有重大意义。甚至在管理学界有人认为,是否能较好地利用预算工具来进行管理,是“土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分水岭,可见其在现代公司制度中的重要性。我们的各级主管必须要肯用、能用、善用预算工具,使其成为提升自己管理水平和打造高效团队的一把利器,最终为公司创造价值。
第二篇:总理为何要做政府工作报告
总理为何要做“政府工作报告”?
世界范围内,政府报告大致分为三种
纵观世界历史,政府报告分为三种:国情咨文、施政演说以及政府工作报告。
通常我们所熟知的国情咨文(The State of the Union)大多是西方国家的施政纲领,像美国,主要就是来阐明美国总统每年面临的国内外情况,以及政府将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按照美国惯例,每年年初,现任总统都要在国会作报告,阐述政府的施政方针,被称为“国情咨文”。
而施政演讲则一般指由国家领导人不定期做出、阐述自己政治理念的演讲,并非特指政府工作的总结。一些国家有领导人上任之初进行施政演讲的传统,比如日本首相常在履新之时作施政演讲,宣布自己的施政方向。
国情咨文源于美国,政府工作报告则来自苏联
国情咨文或者施政演说这种由国家操盘手向国民汇报政府工作的做法,是由美国首开先河。
1790年1月8日,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作了首份关于“联邦情况”的报告,当时被称为“咨文”。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美国的“国情咨文”已经变成“总统驾驭与国会关系的一个基本手段和发挥国家领导作用的有力方式”。
国情咨文(或者施政演说)源自美国,政府工作报告则是源自苏维埃政府,甚至早在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前就已初具雏形。
1922年12月30日,苏联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联盟条约》和《联盟成立宣言》,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来,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进一步完善了苏维埃制度。至此,在每一次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政府首脑都会作一份类似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结性报告,总结前一年的政府工作成果,并展望未来的政府工作。
1922年12月30日,苏联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联盟条约》和《联盟成立宣言》,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来,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进一步完善了苏维埃制度。至此,在每一次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政府首脑都会作一份类似政府工作报告的总结性报告,总结前一年的政府工作成果,并展望未来的政府工作。
这样的政府报告被“后起”的中国共产党所学习。在1949年后的1954年,这一制度最终确定,并延续至今。政府报告本质是政府工作向民众的交待
按照以美国为首的实行总统制国家的惯例,现任总统每年都会在国会作报告,阐述政府的施政方针,被称为“国情咨文”。目前,除美国之外,俄罗斯、菲律宾、韩国、南非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也都称为“国情咨文”。
各国发布政府报告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的选择在一年即将过去之时,有的在新年伊始之际,有的则在国会召开期间。
以美国为首的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则通常在每年年底、或次年1月份新年假期刚结束时,由该国总统以演讲的形式向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其他总统制国家如俄罗斯、韩国、南非、菲律宾等,除韩国、南非紧随美国步伐在新年伊始发表外,俄罗斯和菲律宾则分别在每年的11月和7月。
在中国,由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国务院一项法定的重要职责,也是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形式。
1949年后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在1954年5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由周恩来总理发表。此后,政府工作报告都由国务院总理在历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发表。自从1998年以来,每年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间均为3月5日。
政府工作回顾,是指经上一年同级人大会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这部分内容分为民生事业、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报告将分别详细阐述相关举措和成绩。
这部分的构架并不是每年都一样,若是政府换届或制定五年计划时,报告中就要包含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总
结等内容。
紧接着报告将针对困难和挑战提出当年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报告会先提出一段纲要性文字,再分类阐述政府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政府职能、民主化建设、依法行政等工作计划也将在报告中体现。
1955年政府报告5.6万字最长,1975年5200字最短
考察1949年以来的历次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其中既出现了不少变化。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篇幅大体稳定,一般在两万字左右。不过也有较短的时候。其典型者如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1975年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只有5200多字,却把要讲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中心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也照顾到了方方面面。这是邓小平唯一一次亲自负责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字数最少的政府工作报告。195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是篇幅最长的,有5.6万字。
从2000年后,每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通过公开宣读的方式向民众公布,每一次报告的时间会在两个小时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体现着中国政治经济的转折和变迁
政府工作报告的出炉,事实上程序繁多。起草报告的时间一般在90天左右,如果碰到政府届满,需要对五年的工作做总结,就会拉长到150天。无独有偶的是,在回顾五年政府工作时,朱镕基和温家宝两位总理都曾感慨道:“过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
1978年以前特别是“文革”期间往往有许多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比如恶毒、小丑、污泥浊水、一小撮、倒行逆施、反攻倒算等。这些饱含“革命激情”的词汇和语句最后出现在1978年这次人大换届的政府报告中,此后就没有了。
20世纪90年代后期,“依法治国”等词语开始出现。“服务”(型政府)等词语的频率开始上升。由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障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等话语的经常使用,“经济”高调出现是非常合乎逻辑的。
而随着对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社会综合治理、社会发展、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等问题的持续关注,也造就了“社会”一词的多次状态。进入21世纪,又出现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等词语。这表明,国家的治理理念开始从“斗争”转向“和谐”。
新一届政府“一年执政报告”值得期待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作他就任总理后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本届政府治国理政第一年的“成绩单”。
在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改革”也是最热词汇,在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被提及的平均次数在50次左右。可见,“全面深化改革”仍有望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改革与发展是中国的出路,在保持既有经济成果的前提下,改革能让民众享有更多的成果。改革如何深化?从哪里改起?政府工作报告应该会给出答案。
第三篇:企业为何学习传统文化
一、社会和企业呼唤传统文化的出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激烈,已经演变成了用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所以变革创新企业文化成了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道德滑坡为全球的人们平添了无尽的困扰,政府所倡导的高素质、高道德要求也似乎成了一种传说,于是乎维持道德平衡就成了企业的责任,于是企业与社会一道呼唤“传统文化企业落地系统”的出现。
二.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企业文化发展的核心
我们中国之所以延绵5000年而不衰亡,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优秀的思想还一直在延续,我们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它既然能治国,必将能治企,修身、平天下。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流淌在我们的心里、血液里,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情感,因此既然是治国之道,必将治家、治企、修身。企业加强对员工的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行为素质,将对企业风气的净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孝道教育是检验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下的重要尺度,也是企业文化中的基础教育,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三.企业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传统文化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孝文化的题中应有之意,是孝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员工学会了感恩,就势必会爱岗敬业,勤勤垦恳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
(二)传统文化推行到企业中能改进我们的服务质量-----
试想,一个人连含辛茹苦拉扯自己长大的父母都不感恩,都不赡养,很难想象他会给别人多少爱,能为社会、为企业有什么样的付出和贡献,如果我们都不能懂得对我们的衣食父母报恩,我们怎么会为他(她)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把传统文化植入企业文化之中能在企业上下形成良好和谐氛围---在企业里根植孝道,就是以情为纽带,提倡相互关爱,忠诚于企业,以企业为家,同呼吸共命运。再往外延伸,就是人人怀孝心,布孝言,施孝行,视企业、客户为衣食父母,自觉干好本职工作,开创自己的丰美人生。
(四)将传统文化植入企业文化能够推进各项工作,使干部、员工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一方面,企业领导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自己的员工,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员工要像对待父母一样,尊重领导,为领导分忧;反过来讲,领导也不应高高在上,而以员工为衣食父母,用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与他们相处,所有这些无疑都会大大推进企业干群团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令所有人都用心工作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其实这也是生产力。“教”字是一个“孝”和一个“文”组成,说明领导要担负起教化的责任,而这教化首推一个“孝”字。
【每日一学】把系列传统文化根植移入企业文化之中,让更多的人传承“传统文化”的美德,不仅在提高整个企业的群体素质,增强企业的集体凝聚力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这也是企业在精神层面回报社会的具体体现,中国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大力弘扬孝道迫在眉睫。总之,把传统文化植入企业文化之中有百利而无一害,愿更多的企业都践行之,让孝道在企业文化之中开花结果。
人天路上,修福为先,欢迎转发,广种福田
绵延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大力倡导***“家安业安心安”。
一、暑期活动
可以与各大小区联系,结合他们的活动,扩大荣毅影响力。如绿城每个夏季的海豚计划,金都、南都等物业均有社区活动,可充分利用别人的平台、场地,做活动。可以与培训学校联合搞活动、晚会,增加客户源。
可以提供适当的小礼品,摆放活动易拉宝,活动现场安插业务员做联系与登记。
环保行动:捡垃圾,抓住假期,小朋友在家,父母希望孩子多参加公益活动的心态。开展一些环保行动,可让大家穿着带荣毅LOGO的T恤。
二、绿色素食 助力公益
认养土地,种蔬菜,择一日,素食营养。地点:生态园。客户邀约:不限。
三、10月生日趴(与国同庆)
找一个主题,选择一个餐厅或者农庄,进行一些幼儿活动主题。客户邀约:三口之家为宜。
四、重阳节10月28日前
联系相关门诊或者体检中心义诊。地点:待定。
开展测量血压、血糖、中医把脉等活动。客户邀约:老年客户。
五、百家宴
活动时间:待定活动地点会所、星级酒店等场地。客户邀约:不限。女性为主。
活动内容:组织开展美食烹饪活动,让业主与邻里共同分享自己的“拿手菜”;邀请当地美食专家进行现场点评,传授家庭菜肴的制作妙招,亦可。
第四篇:企业为什么要做校园推广
企业为什么要做校园推广
来源:北京校园推广联盟 作者:Admin时间:08-09-24校园推广是什么?
校园推广的核心其实就是帮助商家开拓高校大学生的市场,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来达到提高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提高销售业绩等等的目的;而所谓的校园活动呢,则主要是包括路演、讲座、促销、派发、调查、采访、比赛等等,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校园推广活动的创意一般都来自于专业的推广策划公司或者有新颖独特的想法的大学生,花样层出不穷,可以说是校园内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为什么要做校园推广?
企业为了提高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提高销售业绩
一次成功的校园推广活动所带来的效益往往是远远超出投资者预期的!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企业为什么选择我们?
我们的优势:
1、公司创业团队拥有丰富的校园活动经验;在校园活动执行方面更加专业!
2、粒豆网校园团队全部都是大学生,想比其他公司更加了解学生需求,更加能够深入到高校学生市场;
3、公司在沈阳校园有连锁商铺若干,可以快速的味商家展开销售;
4、遍及沈阳高校的十多块校园户外广告位,强势有效的校内形象宣传!
5、公司架构合理,校园团队实力雄厚,校园推广执行效率更高!
企业为什么选择我们?
1.因为我们更加专业,因为我们更加优秀!
2.在一个由几个学生组成的普通小团体和专业的校园创业公司之间,相信您的眼光,选择我们,您的正确选择!
怎么做校园推广?
校园宣传方案及报价需要根据客户需要随时制定,周期为一个工作日。
目前可执行的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路演、讲座、促销、派发、调查、采访、比赛等等我公司拥有遍及东北各个高校的校园执行团队,可以为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校园推广活动,是企业打开校园市场的首选渠道!
欢迎各商家与我们联系
校园推广咨询电话:***
项目负责人:肖凤军
第五篇:企业为什么要做人力资源规划
就我所知,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是没有人力资源规划这种事物的。我们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企业的领导人心中有这样一种规划,但那最多只是放在企业家的脑海中,并不曾落到纸面上。
根据一些著名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困绕中国企业的管理难题中,“如何有效地激励和留住人才”名列前茅。
这个难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难题中的难题。
即便是成功的中小企业,也时常会是这样一种状况:一个非常厉害的老板,带着一群经常被他称之为“驴”的“蠢笨”下属,老板谈单,下属做单,只要不是太差就可以交差了。强将手下多弱兵,这种特质企业,确实是很难走远的,更别说做大做强了。
于是,这种企业便会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企业规模不大,难以高薪吸引人才;吸引不到人才,企业就难以做大做强,更加不可能开出好的待遇吸引人才;即便一不小心吸引到一个人才或一个人才苗子,也是留不住的。
缺乏选才标准,没有育人方法,即便有人才也不知道怎么用,以上三种都出现了的情况下,人才当然是留不住的了——这样的企业,当然缺乏人才!
在这种情况下,要打破这种循环,很多时候需要企业家主动出击。
怎么主动出击呢?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人力资源建设路径,一旦认清了前路,便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优秀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能够把庸才变成良才;劣等的企业家或者职业经理人,能够把良才变成庸才。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用人理念,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罢了。
根据IBM公司做的全球人力资源调研报告,有企业战略规划,做过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与没有做过战略规划及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管理层脑中有规划,但没有形成书面文件的也在此列),其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做过战略规划及人力资源规划的企业,横向比较来看,他们的人均产出更高,他们的人员流动率更低,他们的企业整体业绩更好,他们对员工的鼓励、表扬、培训、评估的方式更多,员工也更热爱公司。
事实上,有没有人力资源规划,只是问题的表现罢了,其根本原因在于:如果一个企业不重视人才,或者仅仅是把“重视人才”、“以人为本”这类关键词挂在嘴上,他们是不可能真正重视人力资源建设的;相反,如果一个企业能建立人力资源规划体系,那么,这就说明他们在意识上已经把人力资源建设提到一个相当高的位置了,企业的整体业绩更好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人才,对于企业是如此之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根据国外的研究,客户的忠诚度每提高5%,企业的利润将会增加25%到85%;满意度极高顾客再次购买的意愿是满意度普通的顾客的6倍!
既然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呢? 跟客户接触得最多最直接的,就是企业的员工。只有满意度高的员工,才有可能创造出满意度高的客户,最后才能创造出满意度高的股东。
人力资源规划是如此重要,企业,还有什么理由不马上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