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汇报材料(精品)(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7:1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汇报材料(精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汇报材料(精品)》。

第一篇:全面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汇报材料(精品)

全面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汇报材料

江左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国土资源改革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实际,江左国土人积极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在土地整理、经营性用地有偿出让、耕地保护建设等方面,创造出一系列的经验,有力地破解了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难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各类矛盾更加显现,耕地保护、征地拆迁、集约利用、生态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决定》的出台,为我省全面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两个《决定》精神。

一、突出“六个围绕”,全面深化我省国土资源管理改革

中央《决定》和省委《决定》为我省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蕴含其中的新精神、新任务、新要求,真正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结合我省国土资源工作实际,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要着重突出“六个围绕”:

1.围绕节约集约促进转型升级。当前,我省土地资源紧缺与土地利用率低的现象并存,资源禀赋匮乏与资源粗放利用的现象并存。究其原因,客观上是发展时空高度浓缩;主观上是一些地方政府发展冲动和不正确的政绩观导向,没有体现科学发展主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的要求。

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一现象,就必须明确“保什么样的发展”,把有限的土地资源重点用于保障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好项目,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以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项目;必须回答“怎么保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转型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管控,突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导向,落实土地供应的差别化管理,多做存量文章,少做增量文章。要通过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制订建设项目用地“负面清单”、改进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配管理办法、研究建立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与存量土地盘活、土地产出效益挂钩制度等措施,努力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

2.围绕市场决定性作用深化国土资源要素配置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也是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方向。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错配、劣配、违法配、低效配等现象普遍存在。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贯彻节约优先战略,在盘活存量上做文章、在优化增量上下功夫、在控制总量上调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必须把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总要求,探索建立公开透明的主要由市场决定国土资源要素价格的体制机制;必须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总方向,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入市,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市场。要通过推进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试点、探索工业用地分阶段出让和弹性出让制度、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征收使用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市场和矿业权市场建设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围绕简政放权推动国土资源部门职能转变。虽然我们在推动国土资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基层期盼还有较大差距。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让市场在土地和矿产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要简政放权、让利瘦身,做到不该管的事情放手不管;另一方面,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该管的事情政府部门要集中精力坚决管好。要明确国土资源部门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规划管控、用途管制、市场监管、执法监管和权属管理等。要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突出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依靠基层可以管好的,或可以通过审批以外途径规范管理的事项,积极探索创新,大胆下放权力。要改进管理方式,完善配套政策,更好地推进职能转变。

4.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完善资源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牢固树立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理念,严肃查处破坏耕地、破坏生态行为;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加注重保护的有效性,更加注重资源利用的效率;必须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必须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国土生态屏障。

5.围绕维护群众权益打造“阳光国土”。国土资源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尤其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国土资源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基层导向,把解决农民实际困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摆在重要位置;要处理好公平与正义的关系,坚持用一把尺子衡量工作,提高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取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要深化“阳光国土”工程建设,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里配置、权益在法治中维护;要注重从源头上解决维权难题,着力解决好征地拆迁、农民建房、违法占地等问题,把国土资源工作做到农民群众的心坎里;要研究调整涉及民生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对农民建房、抢险救灾等用地审批管理模式,实行“宽进严管”,在审批上要大胆放开,在监管上要严格把关。

6.围绕群众主体地位推广基层民主自治管理。国土资源每项工作与群众密切相关,只有扎根群众,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国土资源事业才能够得到健康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依法与治理的关系,坚持依法行政、按规办事,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始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探索建立基层土地民主管理制度,发挥群众在耕地保护、宅基地分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的无穷智慧,努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通过建立村级土地民主管理机制、完善信访矛盾纠纷基层化解机制等措施,把国土资源工作的根牢牢扎在群众深厚的土壤中。

二、强化“五种意识、五种能力”,为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全面完成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各项任务,必须增强五种意识,提高五种能力。

1.增强改革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以“勇当战士不当绅士”的气度,勇于革思想的命、勇于削手中的权、勇于去部门的利、勇于破陈旧的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改革。

2.增强担当意识,提高履职能力。省委《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机制,我们更要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自觉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重任;提高敢于担当的能力,加强对事关江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问题的研究;培养敢于担当的胸怀,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待得失,在荣誉面前不争功、在失误面前不诿过。只要符合中央提出的“四个有利于”标准的,大胆去试、放手去干。

3.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执行能力。坚决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各项改革举措,确保政令畅通、责任落实。实行深化改革项目责任制,把中央和省委《决定》涉及国土资源的内容细化、深化、具体化,并结合我省实际,排出一批国土资源管理改革项目,设定目标值,倒排时间表,画好施工图,确保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取得实效。

4.增强群众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坚定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信念,放手让群众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只要是符合中央和省委《决定》精神的、对国土资源事业长远发展有利的,予以充分尊重和积极支持,齐心协力把国土资源管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5.增强大局意识,提高调控能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善于把握形势和大势,善于掌握节奏和步骤,善于分配力量和力度,正确区分轻重缓急,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对看准的事情,抓紧干起来;对实践证明有效的,不等不靠,大胆去试;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难以把握的改革,先行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改革,努力实现改革红利最大化。

第二篇:国土资源管理

国土资源管理

【概 况】 盐城是江苏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70万平方公里,其中沿海滩涂面积45.53万公顷,占全省沿海滩涂面积的75%。现有农用地111.8万公顷,其中耕地82.74万公顷;建设用地23.25万公顷;未利用地34.62万公顷。设有150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总面积77.26万公顷。

年内,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新形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解难题、保发展、促集约”要求,一手抓保护资源,一手抓保障发展,保证了全市重大项目用地及重要民生设施用地,有效满足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市国土资源局被表彰为全国市县测绘管理先进单位,并作为地级市测绘管理机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建成盐城市文明行业,市国土资源局连续六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三个文明建设综合先进集体。

【用地计划】 在国家严格控制用地计划指标而地方用地需求量很大的严峻形势下,既注重向上争取,又注重内部挖潜,想方设法通过点供、城乡增减挂钩、独立选址等途径多渠道争取用地指标。全市共获得用地计划1800公顷,其中,国家农用地转用计划42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445公顷,点供指标436公顷,独立选址计划指标451公顷,有效满足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节约集约用地】 严格项目预审制度,坚持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全市供应土地2133公顷,其中,普通商品房923公顷,工矿用地1204公顷,商服用地155公顷。全年出让土地756宗,实现土地出让金67.9亿元。

【耕地保护】 落实政府保护耕地责任制。加大对基本农田的投入力度,土地开发整理资金、项目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达85%以上。全年共实施复垦整理项目库项目255个,总面积0.98万公顷,新增耕地0.4万公顷,居全省第一。全市争取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

9.38亿元,其中易地补偿资金3.58亿元;省以上投资项目22个,总面积2.7万公顷,争取项目资金5.8亿元。积极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

【矿产资源管理】 不断规范矿产市场秩序,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为全市35家采矿企业及时办理采矿权变更、延续手续,全市共挂牌出让采矿权257宗,公开出让率达100%。矿产资源管理费用全部征收到位。

【土地执法】 全年共组织对各县(市、区)巡查4次,检查在建项目382宗,制止、查处违法用地13宗。进一步强化大市区的分片包干巡查,制止处于萌芽状态的土地违法案件30件。顺利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百日执法行动成效显著单位考核评审,荣获全省唯一的一等奖。

【土地规划】 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专题研究成果通过省级专家评审论证,成果质量居全省前列。积极编制全市沿海土地利用规划。完成了土地变更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汇总工作。高度重视《盐城市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在全省13个大市中第一家通过评审。

【征地补偿】 严格执行“两公告一登记”和“补偿款预存”制度,依法确定农用地征转用补偿标准,全市发放征地补偿款9.7亿元。年内全市涉土群众来信431件,比上年下降31%。(张中俊 程德宝)

第三篇: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总体方案

全面深化统计改革总体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近期有关工作会议和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有关统计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原则

(一)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提高统计制度反映新形势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统计指标体系的引领导向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有利时机,推进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数据采集和加工处理方式的现代化,不断推动统计生产力的发展和统计生产方式的变革。

(二)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

合理配置和统筹使用各种统计资源,统一规范统计调查的组织模式和统计业务工作流程,提高统计调查的整体效能。将所有面向企业单位、住户以及个人的调查内容统筹考虑,在规范统一的基础上,设计出既满足各方统计需求,又方便调查对象填报,全面、高效的统计调查制度。按普查周期对普查与常规年定报进行一体化设计,保证统计调查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衔接性。

(三)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国家、地方和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提高统计制度方法的整体性、统一性、互补性和可操

- 3 - 作性。将统计设计与现代信息、网络、数据库和元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提高统计工作效能。充分考虑基层的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工作条件,有效减轻基层及调查对象负担。努力满足调查对象的统计需求,提高调查对象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四)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

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在总体规划、明确目标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集中力量抓重点改革,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二、总体目标

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质量可靠、数据协调、组织合理、运行高效的统计体系,推进国家统计体系和统计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设计、大周期设计,建立健全科学完整和有效引导科学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进程的统计制度体系,技术手段先进、获取渠道多样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管理严格规范、过程质量可控的统计管理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统计指标体系,有效引导转型发展。

1.加快构建转型升级指标体系。加快构建能够全面准确反映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质量效益、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特别是评价和监测指标体系,为全面评价经济- 4 - 社会发展状况和科学考核评价干部政绩发挥好引领导向作用。

2.建立统计监测和综合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制度和数据基础,研究建立反映科学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等的统计监测和综合评价制度,淡化GDP(国内生产总值)在政绩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加大资源消耗、质量效益、生态环境、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民生改善等指标的权重。

3.完善监测评价数据发布制度。随着统一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建立、分地区数据可获得性和数据质量的提高,及时调整统计监测制度和发布制度,逐步加大数据发布频率,及时反映和衡量各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二)切实提高数据质量,努力提供可靠支撑。1.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适用性。不断改革统计制度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适用性,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准确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新技术应用,优化统计业务流程,优化统计报表和指标,不断拓展统计范围,更加自觉反映经济建设,全面揭示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分配情况;更加自觉反映政治建设,系统搜集社情民意情况;更加自觉反映文化建设,系统揭示文化产业、文化生活实际;更加自觉反映社会建设,系统揭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实现程度;更加自觉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监测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情况。

2.全面实施统计生产全流程质量控制,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可

- 5 - 靠性。加快建立统计法律法规、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报告制度,认真落实《统计业务流程管理相关规定》、《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和《国家调查队统计流程规范》等重要统计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确保统计调查项目设计设定、统计调查组织实施、统计资料管理公布等各环节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不断完善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评估办法,科学审核评估数据。严格落实县乡两级基层统计工作规范,提高基层一线统计工作水平。提高企业、住户等统计调查对象源头数据的质量,推进国家通过联网直报、手持电子终端等方式直接采集原始数据,进一步优化软件功能,对数据质量实施监控。

3.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切实排除各种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进一步完善统计管理体制,强化国家对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履行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职责,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源头数据质量核查机制。

(三)解决主要数据矛盾,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1.实现国家与地区数据衔接。实行GDP统一核算,实现地区与国家GDP数据的衔接。实行能耗统一核算,实现地区能耗与国家能耗数据的衔接,以及国家与地区单位GDP能耗数据的基本衔接。

2.提高国民经济重要比例数据的协调性。改革国家GDP核算方法,从源头上解决基础数据质量问题,提高第一、二、三产业,投资与消费,收入与分配等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数据的协调性。

3.增强国民经济核算与专业统计的匹配性。重点解决工业增速- 6 - 与GDP核算中工业增速数据的不衔接。

(四)着力确保摸清家底,更好服务宏观决策。

1.科学设计普查方案,反映基本国情国力。要科学设计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人口普查方案,合理设置普查内容,为摸清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查清第一、二、三产业经济规模、布局、结构,查实产业组织和发展状况,准确掌握人口总量、结构、素质的最新变化,统筹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为党和政府认识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基本国情国力统计数据。

2.充分利用部门普查资料,摸清自然人文家底。要充分利用各部门开展的地质、水利、矿产、地理信息、海洋经济、文物等普查资料,摸清自然、文化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基本家底,更加全面反映国情国力。

3.不断拓展统计领域,全面反映总体布局。要建立健全反映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计制度,特别是要不断拓展反映政治文明、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的统计领域,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利用、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债务负担等方面的统计内容,填补统计缺失。

4.编制资产负债表,摸清国家财富家底。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积极研究编制全国资产负债表。摸清整个国民经济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的资产和负债的总量规模、分布结构以及国民财富与总体经济实力的家底,为深化改革

- 7 - 和顶层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变革统计生产方式,全面提升统计效能。

1.巩固拓展“四大工程”。尽快实现所有由调查对象填报的调查全部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国家数据中心报送;所有现场调查全部由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直报国家数据中心;全部国家统计调查均在统一数据采集处理平台进行数据处理。

2.广泛应用大数据。利用互联网信息、企业生产经营记录和部门行政记录等大数据拓展统计调查资料来源,为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统计调查体系、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全力推进商场、超市和电商等企业电子化记录在统计调查中的应用,加快研究开发企业电子化财务会计和生产经营记录自动导入统计联网直报系统的软件。加大对政府部门电子化行政记录的应用力度,进一步强化统计与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质检、测绘等部门在电子化行政记录和统计信息上的共享。

3.积极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对地抽样调查和农作物播种面积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普查区划分、普查地图绘制和普查单位定位、住户调查样本抽选,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投资项目调查和监测。

四、重点工作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与加总的地区生产总值的衔接。

改革GDP核算方法,结合向SNA(2008)过渡,改革城镇居民自- 8 - 有住房服务价值、居民消费支出核算方法,将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修订国家GDP生产和支出数据。积极推进地区GDP统一核算,2014年,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结合GDP核算方法改革,统一修订2013年及以前国家和地区GDP,实现2013年及以前地区与国家GDP总量相衔接。2014年,在认真研究并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地区GDP国家统一核算的正式方案,报国务院审定。如果国务院通过此方案,拟于2015年初,统一核算2014年国家和地区GDP,实现2014年地区与国家GDP总量和速度相衔接,并从2015年一季度开始,正式分季统一核算国家和地区GDP,实现地区与国家季度GDP总量和速度相衔接。

(二)建立主要专业当月当季统计调查制度,实现当季生产总值核算。

一是改革现行以累计为基础的专业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分季(分月)专业统计调查制度,为分季GDP核算提供规范的基础数据;二是根据调查资料和相关基础资料,采用国际通行方法计算分季GDP及各行业增加值;三是对分季GDP及行业增加值做季节调整,剔除季节因素;四是制订分季GDP与GDP的衔接方法,使分季GDP之和与GDP相衔接。

(三)完善能源统计核算方法,建立全国能源统一核算制度。制订统一的全国及分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核算方案,确保2015年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实现国家与地区能源数据

- 9 - 基本衔接;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有关资料,修订国家与地区2013年及以前历史数据,力争实现国家与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基本衔接。

(四)加强网络零售统计,进一步完善零售额统计方法。按照“卖家三分,买卖共统,普查为基,大数支撑”的总体思路,加快电子商务零售统计改革。一是完善卖方统计,即限额以上单位进行全数调查,限额以下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对数量较多的未登记的个人卖家,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大数据进行推算;二是加强买方统计,通过住户调查对买家网上消费支出进行统计。通过买卖共统,比对验证相关统计数据。

(五)建立创新调查统计制度,实施全国企业创新调查。2014年上半年提出科技统计工作整体方案,研究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组织实施2014年全国企业创新调查,为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引领作用提供统计保障。

(六)完善城乡划分标准,建立健全城镇化统计制度。完善城乡划分标准,改进城乡界定方法,增加对建筑物的质量、用途等的判断,综合确定城乡地域。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可操作性。运用空间信息技术等核实城乡划分情况,多角度、全方位验证城乡划分数据质量。

完善人口变动调查,增加反映城镇化质量和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反映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在2013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输入地农民工调查,推动建立农民工市- 10 - 民化进程监测调查制度;增加发布有关城镇化结构分类数据,科学引导推进城镇化进程。

(七)加快研究改革工业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

加快研究以工业生产指数替代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方法。采用产品物量指数与价格缩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大幅增加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品种,进一步完善工业生产指数的编制工作。

(八)深化和全面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

实现投资统计调查对象由项目转变为法人单位,投资额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转变为财务支出。2014年选取几个省份进行全省范围三种渠道的专项或综合试点;2015年全面双轨运行,并总结全国经验,最终形成并下发非金融资产投资统计制度;2016年在全国正式执行非金融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按月发布联网直报企业非金融资产投资情况、按季发布全部企业和重点部门非金融资产投资情况、按年发布全社会非金融资产投资情况统计数据。

(九)完善就业失业统计监测制度。

完善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制度。合理确定全国劳动力调查和大城市月度劳动力调查的业务分工,科学确定全国劳动力调查的调查范围、频率、方法、指标及数据采集报送方式;进一步提高调查失业率统计数据质量,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和发布调查失业率数据奠定基础。

(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遥感信息技术改进统计工作。积极利用大数据编制运输业价格指数;提出利用大数据计算汽

- 11 - 车、电脑、手机以及大型机械设备等特殊商品价格指数的办法;制订超市、商场以及网络销售等电子化价格数据的利用办法。拟定各项价格指数的权数编制方案,调整CPI和PPI分类,为下一轮基期、权数轮换奠定基础。

加快推进遥感技术在2014年粮食产量、播种面积等农业调查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地抽样调查,提高直接调查能力,争取三年覆盖13个粮食主产省,增强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的可靠性。加快农产量快速调查车系统研制,争取2014年投入使用。

(十一)扎实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

深化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的方法制度改革,2014年完善能够体现居民福祉的住户调查指标体系,研究多主题轮换调查方法,落实大中城市缩短调查户记账时间工作,加快推广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切实减轻调查户负担。全面加强数据质量控制,通过做好样本管理和维护、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做好现场调查组织、严格基础数据审查和开展全过程质量评估,切实提高数据质量。进一步做好一体化数据的发布解读,积极稳妥做好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收入数据的测算、新老口径数据的衔接和报告发布工作。

(十二)健全完善新型服务业和电子商务统计。

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2014年研究提出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各类新型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目录初稿,组织重点地区利用经济普查数据开展测算。2015年研究提出与标准分类目录相配套的各类新型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客观、真实- 12 - 反映各类服务业新型业态、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统计调查,研究全社会电子商务总规模的推算方法。2014年扩大调查范围,将金融业纳入统计范围,开展农业和非企业电子商务统计制度研究;研究建立电子商务定期监测调查,适当增加分品类统计;结合经济普查及部门统计资料,研究全社会电子商务总规模的推算方法,并推算全社会电子商务相关数据。

(十三)加快建立统一完整、不重不漏、真实可靠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全面更新,并对联网直报单位进行重点核实和比对,确保联网直报调查单位真实可靠。要利用经济普查工作中形成的部门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利用部门资料及时更新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统计地理信息系统,要在普查形成的全国“一张图”的基础上,做好普查资料的开发应用和可视化展示工作。

(十四)积极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今后一个时期,将从以下方面积极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一是认真研究资产负债表的国际标准;二是合理界定我国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范围;三是深入研究国家资产负债表与法人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四是广泛搜集相关基础资料,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五是研究主要资产和负债的估价方法。

- 13 -

五、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组织领导,国家统计局成立全面深化统计改革领导小组,马建堂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张为民、李强同志任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其他副局长、党组成员、总师为副组长,各相关司级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办公室设在统计设计管理司。

各地区、各单位要切实履行对全面深化统计改革的领导责任,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本专业实际,制订改革工作方案,明确领导主体、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担当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积极投身统计改革事业,发扬“钉钉子”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为开创统计改革新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 14 -

第四篇: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21日出席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高校要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聚神聚力深化综合改革,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作出贡献。

刘延东强调,要增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人才、智力支撑。要把立德树人、提高质量贯穿综合改革全过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高校要合理定位、特色发展,优化专业结构,防止“同质化”,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人才、确保公平公正。要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要发挥高校在国际合作、人文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高校领导班子要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敢于担当、积极有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有序推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跨越。

第五篇:关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

近段时间以来,我市严格按照省、烟台市统一布署,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采取得力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机构和职能调整设置工作己经全部结束,改革涉及的有关人员全部得到妥善安排,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思想稳定,秩序井然,各项工作规范、平稳运行。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体制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省政府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召开以后,我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连续召开书记办公会和市长办公会,将市级领导班子和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及省、市各级文件精神上来。为了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以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组织、人事、财政、编制、国土、监察等部门参加的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改革的组织、协调、动员、方案制定与实施等工作。市国土资源局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卡实责任,按照上级要求的时间、进度,抓好体制改革每一个环节的落实。2004年12 月14日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配合烟台市国土资源局领导对我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及相应职级干部档案进行交接,并组织召开局党组会议和全系统干部职工大会,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对体制改革进行现场指导。在此基础上我市国土资源局分别召开局党组会议、中层干部会议和全局干部大会,逐级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的高度,从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解决国土资源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这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严格按照上级布署,积极支持和参与到这次改革中来。在工作中,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就改革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及时向市政府和烟台市国土资源局汇报请示,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机构和职能迅速调整到位

根据上级精神,我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有利于维护稳定,有利于优化结构,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三公”、“三有利”的原则,研究制定了《龙口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改革方案落到实处:一是调整设置镇级国土资源所。国土资源所调整是这次改革的重点,为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了基层国土资源所负责人和一般干部会议进行动员,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分头同国土资源所负责人谈心,进一步稳定了基层干部的思想情绪,为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我们将原有的14处镇、区(街)国土资源所调整为新嘉、龙港、东江、兰高、北马、诸由等6个国土资源所。各国土资源所行政级别均为股级,为国土资源局派出机构,对工作量大,管理任务重的所可酌情高配副科级干部。各国土资源所的经费形式由政策性收费自收自支调整为财政全额拨款。新设立的国土资源所所长全部实行竞争上岗。竞争上岗全过程实行阳光操作,由原14处国土资源所正、副所长进行竞职演讲,通过民主评议,最后按得票多少确定任职人选。原14个国土资源所的工作人员,原则上人随所走,对原单位撤消的工作人员,按照本人工作情况和方便工作的原则,妥善安排到调整后的各国土资源所。二是进一步完善执法监察体系。为确保规范执法、依法行政,根据上级指示,我市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经费形式由政策性收费自收自支调整为财政全额拨款。同时为了加强国土资源保护和执法监察工作,各镇级国土资源所同时挂上龙口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大队××中队的牌子,执法中队在局执法监察大队的业务领导下行使执法监察职能,镇级执法监察中队的设立为资源保护和执法监察工作实现网络化、动态化提供体制保障。三是理顺了土地储备中心的管理体制。龙口市土地储备中心原隶属市政府,业务归口国土资源局管理,根据上级精神和国土资源统一高效管理的原则,我市将土地储备中心的隶属关系由隶属市政府,归口国土资源局管理,调整为隶属市国土资源局。四是撤销龙口市沙石管理办公室。由于基层国土资源所增加了矿产资源管理监察职能,龙口市沙石管理办公室职能消失,因此将沙石办撤销,编制人员调剂充实到各国土资源所。五是理顺测绘管理体制。根据上级要求,将原属市规划建设管理局的测绘管理职能划入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增设测绘管理科,行使测绘管理职能。为确保改革方案落到实处,我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带领部分中层干部,分片包干,对改革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导。目前镇、区(街)国土资源所和国土资源局机关部分科室调整设置工作己经全部结束,涉及的人员、编制等己经全部调整配备到位。由于我市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前周密筹划,充分预热,在改革中一手抓调整理顺,一手抓日常工作,在方案实施后,加强督导,狠抓落实,使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在这次改革中自始至终保持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稳定发展。

三、巩固成果,机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巩固这次国土资源体制改革的成果,我市抓住全市机关集中教育整顿的契机,要求国土资源局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各级指示精神,根据我市提出的“凝心聚力,苦干三年,奋力跨入全国二十强”总体工作目标,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比、查、议活动,从思想境界、工作落实、依法行政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查摆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上下进一步树立赶超意识。在机关建设上以建设服务型机关为落脚点,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抓手,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塑造人,用制度激励人,要求每个国土资源工作者从从容容应对改革后的新形势,踏踏实实实现思想和工作的新转变,具体讲就是要做到“六个提高”,即:提高思想境界、提高工作落实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提高服务质量和提高廉洁勤政自觉性,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的机关干部队伍;在工作定位上,努力做到在烟台市国土资源系统评比中名列前茅,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评比中争当先进,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中争创一流,在为全市顺利实现赶超目标努力服务的同时,力争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突破。通过机关教育整顿,我市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全市国土资源体制改革的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为今后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载全面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汇报材料(精品)(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深化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汇报材料(精品)(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年度**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为巩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全镇规范合理利用土地,有效保护耕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始终将其列入全镇日常行政工作的......

    年度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年度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总结2013年,我县国土资源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决服从和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工作......

    2014国土资源管理方向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其中关于城镇化、粮食安全、农业经营、土地承包等一系列内容,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会......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总结[最终定稿]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总结 在县局以及分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十八大精神”,在认真做好国土资源管理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完成分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现将近......

    国土资源管理报告

    国土资源管理报告一、2007年工作情况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

    国土资源管理报告

    国土资源管理报告一、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情况2006年,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认真贯彻......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顺应党心民心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国土资源部门打算当前着重抓好以下工......

    国土资源管理 简答题

    简答题 1、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国策是什么,如何落实?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