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凡马小学本期学校共有15个教学班,在校生人数654人。据统计,该校共有“留守儿童”223 人,占在校人数的18.6 %,年龄在6—15岁不等,经调查得知:这223名“留守儿童“中有102 名属父母单方在外打工,其余121 名属父母双方在外打工。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脱离了法定的监护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对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少儿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八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对孩子学业有成的要求不高,对孩子的期望值较低,缺乏约束,仅仅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调查情况来看,有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或委托其他亲戚或熟人监护。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真空时段”太多。双休日或节假日是留守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一方面在学习上缺少必要的指导而感到无助,另一方面,与祖辈间因认知代沟、心理代沟而缺少沟通,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形成“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
3、性格存在某些缺陷。由于进城务工子女的父母常年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与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型家长的比例比较高,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4、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少亲情。尤其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常、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甚至产生仇视心理。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了解的情况,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学业成绩等方面明显比非留守儿童问题多。
5、留守儿童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某些障碍。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由于这些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常引发这些学生出现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6、行为也较非留守儿童存在偏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7、孩子对人生价值存在扭曲的现象。由于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膨胀迅速,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在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从而形成这些孩子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想抬头。据调查,部分留守孩子在很小年纪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8、不良品行危害孩子的正常发展。少数“留守孩子”厌学、逃学,乱花钱,爱上网,甚至有偷窃行为等,成了“问题孩子”。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三、具体措施
通过对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这些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我校为此开展了如下几点工作。
1、首先摸清各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给他们建立“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档案。
2、定期登门家访和定期电话家访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
3、建立留守儿童帮教制度:为了提高留守儿童整体素质,我校分年级安排专职教师对留守孩子进行补差补缺,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
4、安装亲情免费电话及网络视频对话,鼓励留守儿童把自己最近一个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讲给父母听,为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沟通搭建平台。
5、要求“留守儿童”定期不定期给远方的父母写一封信,汇报近段时间自己在校思想、学习状况,以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多沟通、交流。
6、通过开展为“留守儿童”举办主题班会及开展拔河、诗歌朗诵等多项体育文艺活动形式,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7、建立信息平台,及时把孩子在校表现和学校的建议意见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家长。
8、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兴趣小组活动等多种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开展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虽然家长不在身边,让他们感受到这里只有家的温馨,没有寄宿的孤独。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老师就是他们的代理家长。亲情的流失,在这里得到补偿。
四、主要经验和体会
我校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孩子”教育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摸索出一点的经验,学校把取得的经验上升为刚性的制度,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
(2)、建立研讨、交流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举办一次“代管家长”讨论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教育管理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把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班主任、教师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教师给子表彰、奖励。同时,对“留守孩子”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
(4)在班内开展“手牵手”活动,结成友情对子;积极鼓励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在文娱表演、书画等活动中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和鼓励。
五、思考与建议
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普遍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特殊群体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认为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是政府应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要在教师编制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提供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完整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三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召开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四是建立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他们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五是在课程教学中要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自尊、自立,为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六是要切实向素质教育转化,建立与之配套的学校、学生和教师综合考评体系。
2、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家长要经常与孩子的班主任保持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既鼓钱袋子,又管下辈子”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3、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由于进城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是难以解决的,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要加强媒体宣传,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教育管理体系。比如对那些家庭确实困难的“留守儿童”社会要给予积极救助,对那些心理、性格、思想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失的儿童成立一个“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站,免费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
第二篇:“留守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淝南乡姚圩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汇报
淝南乡姚圩小学校园人文气息浓郁,是一所有特色的乡镇学校。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秀的老师群体、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业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尤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实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我们的做法是: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淝南乡姚圩小学位于淝南乡姚圩村,人口3500多人,外出务工人员多,我校有234名学生,学生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160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68.4%,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牵动着广大教职员工的心。
“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不断发展的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马利任组长、副校长常青云任副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及各班主任任成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走特色办校之路,开始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学校构建了立体育人网络:一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二是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我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我校一直以来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工作保障机制:
1、完善教育责任追究制,实施了“楼道值勤制”、“五分钟报告制”、“全员育人导师制”、“课堂督导制”,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确保育人安全一流。
2、学生测评,学情调研,重过程,重竞争,重协作,确保育人服务一流。
3、校园、教室,净化、亮化、美化,确保育人环境一流。
4、每期召开“留守儿童”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德育及安全工作现场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表彰会,评选“先进代理家长”、“先进育人工作者”、“先进班集体”,确保育人奖励机制一流。
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开展“十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料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DVD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发活动。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谈一次心。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7、读一本好书。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学生生日,记入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10、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作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领多了,自立能力强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
我校的“留守儿童”人数多,教师相对较少,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后我们将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市县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努力践行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谨遵“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春风沐浴雨露、健康快乐和谐成长,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怀远县淝南乡姚圩小学
第三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用心灵筑起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
——罗河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罗河镇中心小学现有学生1272人,其中留守儿童518人。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本,我校积极落实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一、硬件、软件方面
1、硬件方面:①学校专设两间达80平方米的留守儿童之家,内设留守儿童专用可供视频交流的电脑一台,亲情电话三部,实行统一编号的图书一万多册,电视机一台,空调一台,文体器材若干。②设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心理咨询专业的教师,对心理上有异样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给予温暖,给予关爱,帮助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我校三年级三班学生父母不家,由其祖父母照顾,他沉默寡言,还经常打他的祖母,心理咨询老师刘晓凤得知后,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主要是想父母,刘老师立即和他的父母取得联系,并且让他和他父母视频对话一次。几天之后,该同学的性格开始变得活泼了,也变得懂事了。③为配合留守儿童工作,各班设立了“图书角”,让学生阅读大量书籍,使每个留守学生学习有奔头,活动有劲头,资源共享有甜头。“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工作诺言。
2、软件方面:①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之家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之家领导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成立以副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完善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开展的保障机制。②对518名留守儿童的详细信息登记造册,不仅有纸质材料还实行电脑管理,适时进行变更,有据可查,并且进行分类整理。其中单亲监护279人,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213人,其他亲属监护26人。③二十多位班主任完善了518名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记录袋中有学生们的“理想”、“个人格言”、“家庭详情”、“优秀作业”、“优秀绘画作品”、“综合素质报告单”、“获奖证书”、“三好学生奖状”、“师生谈心记录”等。为今后承载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了重要依据。④每天安排值班人员,校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日,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组织学生阅读图书,看报纸、看电视,与在外地的家长视频聊天,打羽毛球、下棋等一系列活动,并做好当天值班记录。⑤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518名留守儿童由全体教师帮扶结对,特别是我校26名其他亲属监护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亲都外出,缺失亲情的关爱,学校委派15名教师作为这些孩子的“爱心爸妈”,真正使留守儿童之家成为他们温馨的家。上周二,我校二年级2班学生上午未到校上课,班主任黄老师立即打电话到他家无人接听,打电话给他外出的父母,无法接通。随后和他的代理家长郑老师一直在他家,发现该生重感冒发烧躺在床上,两位老师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出院后黄老师将该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住了几天,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进行了电脑视频聊天,家长非常感动,感谢学校和老师,该“留守儿童”之家是孩子的第二家。校领导对包保的教师和代理家长实施定月考核,量化评定,记入教师个人档案,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二、安全管理方面
1、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征求家长意见,对家长回执的意见进行整理,制定管理方案。
2、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安全知识。
3、各班级建立路队,上、下学秩序井然。
4、学校成立“小红帽队伍”,有效地监管学生的安全卫生纪律等方面。
5、利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进行安全宣誓。
6、各班级每学期多次召开安全主题会,由学生和班主任签订安全承诺书。
7、聘请五位退休教师为校外安全监督员。
三、主要活动方面
1、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每学期聘请镇司法所、派出所,县、镇关关委、退休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制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学校利用主题班队会和主题班会,通过讲故事、唱红歌、谈体会等活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融,使留守儿童能感觉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有效地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让留守儿童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和组织的关爱。“六一”节,我校组织开展了入人仪式,“童心向党”读书汇报和文艺演出活动,期间,罗河镇党委、政府、中心校领导深入我校向特困考和留守儿童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与留守学生谈心,让他们通过电话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交流,拉近了孩子与父母心灵的距离。清明节组织学生捐款维修烈士墓,祭扫烈士墓,让他们牢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3、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我校自2006年以来每年在12月份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主要活动是文艺汇演和学生书画展。学生演出的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当代儿童的精神风貌,通过自编自导、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既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增长了他们的艺术水平。学生的获奖书画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实际创造能力,体现了儿童生活、学习中的快乐感受,为儿童成长奠定了较好的文化基础。
4、举办校园运动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学生积极参与,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发扬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以来,我校500多名留守儿童尽情享受学校工作安排中各项活动成果,并积极参与校内外举行的多项活动,取得多项荣誉。
2011年5月,“历史的选择”讲故事比赛,我校留守儿童张娴获得县二等奖第一名、巢湖市二等奖。
2011年6月,“六五”世界环境日征文,我校留守学生吴其旺《人啊,你的话还算数吗》获县二等奖,张鹏飞同学《还我碧水蓝天》获县三等奖。
2011年6月,中华红色经典诵读比赛,我校留守学生张娴、张怡凡领演的《花木兰》获县一等奖。
2011年9月,我校留守学生张怡凡在“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演讲比赛中获县二等奖。
我们深知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民生工程,我们要把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个留守学生身上,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修身养性的学园,成为同伴交流、亲情交融和娱乐健身的“乐园”。
第四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上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成长记录册,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话1部、电脑1台、液晶电视机1台、桌凳、书刊500多册,并配备了体育器材,如: 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踺子,等。
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7、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五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汇 报 材 料
堰口中心校 2010.12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本,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对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记录簿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记录簿,通过联系记录簿制 1 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话1部、电脑1台、电视机1台、桌凳、书刊100多册,报纸3种,并配备了体育器材,如: 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踺子,哑铃,象棋、五子棋等。
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7、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 2 作的进度和质量;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