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一学校大量读书经验交流材料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洋溢生命的魅力
——大量读书经验交流材料
十一学校 刘兴菊
2014年的金秋季节,我又接任了新一届班级——170班的语文课。开学不到一周,班主任李湘群就郑重的与我谈了他的一些想法,他说:“我不赞成通过题海战术取得好成绩,我们要着眼于孩子们的长远发展,提升学生的智慧和涵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幸福人生奠基。而且重点要我做好语文方面的三件事,第一件是阅读,第二件是写作,第三件是演讲。鉴于这些,我们一定要把广泛阅读大量读写落到实处……。”作为一个从教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师,我怎会不明白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也深深体会到广泛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更深刻省悟大量阅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终身学习都有着巨大影响,在任教其他班级时,也一直把大量读写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但因种种原因,总觉举步维艰,难以持之以恒。如今,班主任的一席语,让我又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与勇气,于是,我们一道为170班这一新的集体制定了一个大量读写的必行计划。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计划虽然只实施一个学期,但已初见成效。孩子们已由开始的被动阅读到现在的主动阅读;以前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能在辩论时侃侃而谈;全班有70%的学生能写出一笔工整、美观的正楷字……我想,这 一系列的变化,都应归功于大量读写真正落到了实处。因此,我就这一个学期在大量读写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班主任的重视与参与
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学习氛围、学生的行为习惯等,都与班主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大量读写的具体实行,仅依靠语文老师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它还必须得到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才行。在这一点上,170班李湘群老师可谓是推行大量读写活动的践行者。
首先,开学之初,我们就一起制定了本学期的读书计划,我负责推荐、整理所读书目,班主任则通过班级家长QQ群和家校通,将书目告知家长,家长为孩子们准备好所用书籍,同时联系学校图书管理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让学生有书可读。和班主任一起定制阅读的数量,经过认真讨论,要求学生一年读100本书,分层次进行阅读,什么书要求精读,什么书要求研读,什么书要求泛读。
其次,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甚至让出自己所教科目的晚自习,为学生尽可能的提供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阅读。然后每天晚上,要求学生阅读40分钟,在这方面做了严格的要求,晚上在家,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等等写在读书笔记或者就在书上做批注。星期六,星期天每位学生保证每天2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是学生阅读的重要保障,我相信很多老师和 学生都有体会,说到看课外书,都会说,对不起,没有时间,学生有很多作业,很忙。那么,时间去那儿了?其实对学生的时间做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时间段是空白的。所以,170班班主任,对学生实行了时间片断管理法。将时间每40分钟为一个时间单元进行管理,那么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每天则有10个片断,可让学生进行自由管理。在这些时间片断里没有指定要做什么事,而是要求学生精确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每一个时间片断有自己的成长。
第三,做好了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由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乐于阅读,让家长从精神和物质上支持孩子阅读。让家长和孩子共创一个读书的家庭环境。
第四,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周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后,班主任都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课余还与他们交流阅读体会,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
正是班主任的发自内心的重视及最大限度的支持,并且身体力行的参与,170班整个班级很快就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为大量读写活动的进行奠定的基础。
二、语文老师的落实和有效引导
阅读,人人都可以做到,但要真正的做到有效阅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更何况是有效的大量读写呢?因此,语文老师对读写活动的落实与有效引导就不可或缺了。
1、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和中午的10分钟演讲。要求是,学生对本周所阅读的内容中,有感兴趣的或有感触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在课前3分钟内表达出来,并指导其他学生对本次演讲进行评价,让学生不仅会阅读,也要会表达,为以后步入社会做实在的功课。每天中午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并对学生演讲进行录音,上传到170班班级家长QQ群里,让所全班所有的家长对这个孩子提出宝贵的意见。学生演讲完了,则全班的学生对演讲者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
2、每周2篇读书笔记。
要求:针对每周所阅读内容,把自己的收获、感悟,做成读书笔记且每篇不少于600字,这样,把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做到读有所获。让学生写出自己内在成长,这本书给你传递了什么等。
3、每天20分钟练字。
一手好字是一个人求学之路,求职之路上体现其基本素养的重要因素,这一点,语文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对其指导和督促,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在这方面不吃亏。因此,每天20分钟的练字,一直坚持到现在,班主任在家长会上承诺学生会有“一手好字”应该不是空话。
4、指导学生做批注式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有效阅读的一条准则,而学会批注式阅读就是“功笔墨读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批注式阅读能更及时的把学生阅读时产生的感悟、收获、灵感等记载下来,提高阅读效率。因此,语文老师每周利用语文活动课,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把泛读和精读有效结合起来。
5、当面批改作文
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那么吸收与否,表达好坏,都通过写作表现出来。前面提到的读书笔记,是从量上面把二者统一起来,而作文的批改,则是从质上面作进一步要求。因此,我非常重视作文批改的质量和效果。为了达到我想要的目标,170班的大作文一般都实行当面批改。鉴于当面批改耗时费力,难度太大,在作文训练时,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好相关训练题目,有的放矢。在进行当面批改时,当面指出不足之处,要求学生限时整改,直到达到预期目标为止。例如,学习《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后,我就训练学生学习本文的小标题式,来记叙时间跨度大,事件较为复杂的文章,完成后,当面批改,面对面辅导。当时,有的同学就这一篇文章修改最多的达到四次,直到真正掌握这种写法。
6、口袋文化。口袋装里着自己的文化,口袋里装着自己的梦想。170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位学生的口袋里都有一个小本,这个小本记录着自己的梦想,记录着古典文学,古典文 学常识及英语单词等,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拿出小本,无意识的去看,去理解,去记忆。
7、设臵阅读背景音乐。在阅读时,配以经典的名家音乐,经典散文,长篇英语文章等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内在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升华。
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面,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 其实,学生的成绩问题就是阅读的问题。阅读,对于一个爱看书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享受,而对于不爱看书,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那可能是一种折磨,要怎样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阅读呢?我想,唯一的途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对于这一点,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的。
首先,精小设计每一堂课,让语文课不局限文本内容,最大限度吊起学生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忆读书》,对冰心、李清照、岳飞等人物,千万不能简化成简单的文学常识的介绍,而是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入手,引发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好奇心,进而自己想办法去了解他们更多的相关信息,同时引导他们诵读,赏析文中出现的《声声慢》、《满江红》等古典诗词,这样,即掌握了文本内容,对激发了兴趣,还拓宽了视野。
其次,借助文本,尽可能让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学完《回忆我的母亲》,我让学生回 家给自己的父母有感情的朗读“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教会了我……”这部分内容,并仿写再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对父母大专说出来;学《勇气》后,我让他们课本剧表演,体会文中法国妇女痛苦中的坚强;学《小巷深处》,我让他们辩论,体会文中主人公由虚荣到恍然醒悟的心路历程……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生活中的自我,让他们觉得课堂不枯燥,阅读不乏味。
第三,借助语文课堂,尽可能的拓展知识面,拉近阅读的距离,让每一个学生在潜移转化中,真正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如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利用“肝肠寸断”的典故引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诵读,赏析白朴的《天净沙〃春/夏/秋/冬》四首元曲,从而体味古人对不同季节的描写;如学《迢迢牵牛星》时则要求学生阅读、背诵杜牧的《秋夕》、秦观的《散桥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让学生知道中国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对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的影响。
总之,语文课上,除了有书声朗朗、情意绵绵、议论纷纷而外,我要让学生有一种“我要阅读,我爱阅读”的迫切愿望,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好书伴君侧,居高声自远”大量读写活动,让学生在瀚墨飘香的教室阅读、思考,丰富思想;让学生在心灵沟通中对 话、感悟、品种生活;让学生在求索上跟上实践、发展,提升自己的智慧和涵养,积淀人文精神。我们努力着:让书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我们期待着: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我们企盼着,书香中洋溢出生命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正如170班的班名,书香致远,愿孩子们在书的世界里丰厚成长。
第二篇:十一学校大量读书经验交流材料
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书香洋溢生命的魅力
桑植县十一学校 刘兴菊
2014年的金秋季节,我又接任了新一届班级——170班的语文课。开学不到一周,班主任李湘群就郑重的与我谈了他的一些想法,他说:“我不赞成通过题海战术取得好成绩,我们要着眼于孩子们的长远发展,提升学生的智慧和涵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幸福人生奠基。而且重点要我做好语文方面的三件事,第一是阅读,第二是写作,第三是演讲。鉴于这些,我们一定要把广泛阅读大量读写落到实处……。”作为一个从教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师,我怎会不明白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也深深体会到广泛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更深刻省悟大量阅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终身学习都有着巨大影响,在任教其他班级时,也一直把大量读写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但因种种原因,总觉举步维艰,难以持之以恒。如今,班主任的一席语,让我又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与勇气,于是,我们一道为170班这一新的集体制定了一个大量读写的可行计划。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个学期很快过去了,计划虽然只实施一个学期,但已初见成效。孩子们已由开始的被动阅读到现在的主动阅读;以前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能在辩论时侃侃而谈;全班有70%的学生能写出一笔工整、美观的正楷字。更令人欣慰的是,在2014年下学期全县调研考试中,170班语文平均分 达85.66分,获得了全县第一名。比全县平均(72.56分)成绩高了13分。通过分析,其中本班的作文平均分达42.59分,比全县作文平均(36.1分)高6分。我想,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大量读写真正落到了实处。因此,我就这一个学期在大量读写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班主任的重视与参与
一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学习氛围、学生的行为习惯等,都与班主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大量读写的具体实行,仅依靠语文老师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它还必须得到班主任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才行。在这一点上,170班李湘群老师可谓是推行大量读写活动的践行者。
首先,开学之初,我们就一起制定了本学期的读书计划,我负责推荐、整理所读书目,班主任则通过班级家长QQ群和家校通,将书目告知家长,家长为孩子们准备好所用书籍,同时联系学校图书管理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让学生有书可读。和班主任一起定制阅读的数量,经过认真讨论,要求学生一年读100本书,分层次进行阅读,什么书要求精读,什么书要求研读,什么书要求泛读。
其次,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尽可能的提供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要求学生睡前阅读40分钟,在这方面做了严格的要求,晚上在家,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 等等写在读书笔记或者就在书上做批注。星期六,星期天每位学生保证每天2个小时的阅读。所以,170班班主任,对学生实行了时间片断管理法。将时间每40分钟为一个时间单元进行管理,那么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每天则有10个片断,可让学生进行自由管理。在这些时间片断里没有指定要做什么事,而是要求学生精确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的每一个时间片断有自己的成长。
第三,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由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乐于阅读,让家长从精神和物质上支持孩子阅读。让家长和孩子共创一个读书的家庭环境。
第四,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周给学生安排阅读任务后,班主任都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课余还与他们交流阅读体会,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
正是班主任的发自内心的重视及最大限度的支持,并且身体力行的参与,170班整个班级很快就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二、语文老师的落实和有效引导
阅读,人人都可以做到,但要真正的做到有效阅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更何况是有效的大量读写呢?因此,语文老师对读写活动的落实与有效引导就不可或缺了。
1、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和中午的10分钟演讲。要求是,学生对本周所阅读的内容中,有感兴趣的或有感触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在课前3分钟内表达出来,并指导其他学生对本次演讲进行评价,让学生不仅会阅读,也要会表达。每天中午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学生演讲完了,则全班的学生对演讲者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和不足。而且班主任对学生演讲进行录音,并上传到170班班级家长QQ群里,让全班所有的家长对这个孩子提出宝贵的意见。
2、指导学生做批注式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有效阅读的一条准则,而学会批注式阅读就是“动笔墨读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批注式阅读能更及时的把学生阅读时产生的感悟、收获、灵感等记载下来,提高阅读效率。因此,语文老师每周利用语文活动课,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把泛读和精读有效结合起来。
3、每周2篇读书笔记。
要求:针对每周所阅读内容,把自己的收获、感悟,做成读书笔记且每篇不少于600字,这样,把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做到读有所获。让学生写出自己内在成长,这本书给你传递了什么等。
4、每天20分钟练字。
一手好字是一个人求学之路,求职之路上体现其基本素养的重要因素,这一点,语文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对其指导和督 促,尽可能让每一个孩子在这方面不吃亏。因此,每天20分钟的练字,一直坚持到现在,班主任在家长会上承诺学生会有“一手好字”应该不是空话。
5、当面批改作文
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那么吸收与否,表达好坏,都通过写作表现出来。前面提到的读书笔记,是从量上面把二者统一起来,而作文的批改,则是从质上面作进一步要求。因此,我非常重视作文批改的质量和效果。为了达到我想要的目标,170班的大作文一般都实行当面批改。鉴于当面批改耗时费力,难度太大,在作文训练时,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好相关训练题目,有的放矢。在进行当面批改时,当面指出不足之处,要求学生限时整改,直到达到预期目标为止。例如,学习《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后,我就训练学生学习本文的小标题式,来记叙时间跨度大,事件较为复杂的文章,完成后,当面批改,面对面辅导。当时,有的同学就这一篇文章修改最多的达到四次,直到真正掌握这种写法。
6、口袋文化。口袋装里着自己的文化,口袋里装着自己的梦想。170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位学生的口袋里都有一个小本,这个小本记录着自己的梦想,记录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常识及英语单词等,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拿出小本,无意识的去看,去理解,去记忆。
7、设置阅读背景音乐。在阅读时,配以经典的名家音乐,经典散文,长篇英语文章等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内在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升华。
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面,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 其实,学生的成绩问题就是阅读的问题。阅读,对于一个爱看书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享受,而对于不爱看书,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那可能是一种折磨,要怎样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阅读呢?我想,唯一的途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对于这一点,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的。
首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语文课不局限文本内容,最大限度吊起学生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忆读书》,对冰心、李清照、岳飞等人物,千万不能简化成简单的文学常识的介绍,而是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入手,引发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好奇心,进而自己想办法去了解他们更多的相关信息,同时引导他们诵读,赏析文中出现的《声声慢》、《满江红》等古典诗词,这样,即掌握了文本内容,对激发了兴趣,还拓宽了视野。
其次,借助文本,尽可能让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学完《回忆我的母亲》,我让学生回家给自己的父母有感情的朗读“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教会了我……”这部分内容,并仿写再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对父 母大声说出来;学《勇气》后,我让他们课本剧表演,体会文中法国妇女痛苦中的坚强;学《小巷深处》,我让他们辩论,体会文中主人公由虚荣到恍然醒悟的心路历程……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生活中的自我,让他们觉得课堂不枯燥,阅读不乏味。
第三,借助语文课堂,尽可能的拓展知识面,拉近阅读的距离,让每一个学生在潜移转化中,真正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如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利用“肝肠寸断”的典故引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诵读。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同时引导学生赏析白朴的《天净沙〃春/夏/秋/冬》四首元曲,从而体味古人对不同季节的描写;如学《迢迢牵牛星》时则要求学生阅读、背诵杜牧的《秋夕》、秦观的《散桥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让学生知道中国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对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的影响。从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总之,语文课上,除了有书声朗朗、情意绵绵、议论纷纷而外,我要让学生有一种“我要阅读,我爱阅读”的迫切愿望,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好书伴君侧,居高声自远”大量读写活动,让学生在瀚墨飘香的教室阅读、思考,丰富思想;让学生在心灵沟通中对话、感悟、品种生活;让学生在求索中实践、发展,提升自己 的智慧和涵养,积淀人文精神。我们努力着:让书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我们期待着: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我们企盼着,书香中洋溢出生命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正如170班的班名,书香致远,愿孩子们在书的世界里丰厚成长。
附2014年下学期阅读书目:
编号: 书名 阅读要求 1 《管好自己就能飞》 精读 2 《学习改变命运》上 精读 3 《学习改变命运》下 精读 4 《你在为谁为读书》 精读 5 《做个有出息的男孩》 精读 6 《做个有出息的女孩》 精读 7 《于丹论语心得》 精读 8 《重温最美古诗词》 精读 9 《品三国》上 精读 10 《品三国》下 精读 11 《西游记》 精读 12 《童年》 精读 13 《哈利波特》系列 精读 14 《中华经典诵读》七年级上 背诵
《中华经典诵读》九年级上 背诵 16 《有一天妈妈老了》 精读 17 《改变你的性格弱点》 精读 18 《鲁滨逊漂流记》 精读 19 20 21
泛读书目
《格列佛游记》 《谁动了我的奶酪》 《我和爸爸比梦想》(略)共计有30多本。精读 精读 精读 9
第三篇:学校开展读书经验交流
怀揣梦想浸润书香快乐成长
原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曾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读书能力和语言积累水平,必须从抓学生阅读量入手,从抓学生的语言积累入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校根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在 年就确立了“浸润书之芬芳,伴我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围绕突出一个中心,务实教师读书和学生读书两条主线,开展了有关读书的一系列活动和研究,形成了热爱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营造出了知书达理、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初步构建了温馨和谐的文化育人环境。
一、积极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师生的精神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生活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以建设校园文化为重点,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化的阅读环境。
1、优化图书室的软硬件装备。加大投入建设图书室,购买图书,创建全天候开放的阅览室,优化图书室管理,让图书室成为学生阅读建设的“主阵地”。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的微机室,让学生在网上遨游,拓展阅读量,汲取现代文化的滋养。
2、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徜徉我们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书香:教室的墙壁、走廊张挂名人读书名言、格言警句、经典古诗词等各类宣传标语,让学生时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每个班级精心刊出宣传书香校园创建的专题手抄小报、学习园地,教室外的橱窗更是布置得精彩纷呈,吸引得每一位观赏者驻足流连,让“每一面墙壁开口说话”,让“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读书中成长,分享中收获。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无书卷之气,自然难以厚积薄发领悟学科之妙趣要义,自然难以游刃有余体验课堂教学之酣畅淋漓。通过读书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在全体教师中掀起读书高潮,不断更新观念,拓展视野,建设一支热爱读书、爱学习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号召全体教师做与书为伴的教师。学校为“教师读书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1、学校安装
了光缆支持的宽带网,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每个办公室配备电脑,鼓励教师网上阅读。
2、订阅了《青年教师》、《人民教育》等四十多种报刊杂志,让教师时刻了解当今教育前沿的思想理念。
3、每个学期初学校向教师提供菜单式读书服务项目,有基本书目和选择书目,涵盖了现代教育理论、中外传统教育经典、名师实践经验、提高文化素养等多个种类的书目,以达到读书有层次,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学以致用。
4、学校还号召全体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沉下心来多读书,读经典,这既是专业成长的需要,也应该是我们追求和引领的一种时尚。同时,仿效古人,“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谈读书感想。在每学期开学时,每位教师上交两篇读书笔记,成为了教师的习惯。
5、在注重读的过程中,学校更注重教师间的交流分享,开展了教师读书论坛、读书沙龙、名师讲坛、读书演讲、撰写博客等活动。大家交流读后感想,沟通读书信息,畅谈读书体会,抒发教育理想,共同沉浸在阅读带来的快乐之中,共同享受着阅读带来的愉悦之情。读书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使教育更充满艺术。
三、让经典陪伴童年,让读书成为习惯
课外阅读不单是学生求知、开智的便捷手段,而且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人格精神的有效途径,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与精神品格形成过程中的功能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在营造
书香校园中,我们注重整合各种教育功能,从各个方面立体推进,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作用,真正地让阅读与学生为伴。
学校以读书和分享为突破口,开展“读书五个一”活动,每年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举办校园读书节,引导、号召师生做捧读书香的读书人,让书香弥漫校园。每学期开展评选“书香班级”开展读书分享汇报展示活动,对各个班级评比推荐出来的读书笔记进行了展览,内容涵盖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名著读后感等。展示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而且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学会分享,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学习身边的榜样,获得进步,体验成功。每月各班上好一节读书指导、交流课,月初的时候上指导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做好导读,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月末上好读书交流课,让学生将读书中所思,所感,和大家分享,进行真实的、个性的、情感的、互动的、高效的交流。每周一节阅读课,每天晚上留适当的读书作业,在阅读中要求学生要做批注和摘记,在中高年级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体会,班级装订成册,全班漂流阅读,分享;每天开展晨读活动,每天早上,开展“诵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活动。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诗词含义,达到熟读背诵,学期末教导处对每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诵读质量验收。每学年评选出优秀班级,进行汇报展示。
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这一天地,开辟“好书推荐”等栏目,表彰了一批读书积极分子和读书积极的班级,推荐生动有趣又有意义的经典读物,分享读书的经验感受,浓郁校园读书氛围。
我们在语文学科中开展读写结合训练,年级组语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共同研究每篇课文的读写点,精心设计读写思路,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写,培养学生会读书、会思考、会表达的能力。
每个班级设图书角、定期循环书目,扩大读书资源。另外,为了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藏书意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我们积极倡导每个学生建立家庭图书角,让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班主任老师还定期向学生推荐藏书目录,了解他们的藏书情况和使用情况,对家庭藏书量大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积极发动广大家长参与活动。学校在活动开始时,印发了给全校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我校开展读书活动的目的、意义、做法,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请父母亲与学生一起共读一本好书,交流读书心得,共享读书乐趣。
学校开展的多姿多彩的读书活动,把快乐送给了师生,把健康带给了师生,把审美交给了师生,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校园里处处飘散着淡淡的人文气息,书香气息,无形中净化着人的心灵,陶冶着人的情操。近几年教师有
篇教育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近百名学生的省市级读书教
育活动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省级校本科研先进单位、白山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
“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坚信,学生、老师、学校只要有书香浸润,就能行走万里。今后我们会继续在构建书香校园的路上努力,怀揣着梦想浸润着书香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十一学校
学校校园面积15.6万平方米,现有107个教学班,5500余名学生,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优质中学。
十一国际部大楼(右)与体育馆(左)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科研高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27人,高级教师145人,博士44人,博士后3人,硕士120人,省级劳模和全国优秀教师13人,全国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班成员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6人,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77人,美、英等国家的外籍教师42名。此外,学校建立了由中科院、北师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教师成长指导团队。[1]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一学校通过制定《北京市十一学校行动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文化价值观。
新时期,十一学校的使命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
十一学校的战略目标是:一流的质量;卓越的队伍;能够让教师过体面生活的待遇;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氛围。简言为:质量,队伍,待遇,和谐学校。
十一学校的文化价值观是:改革创新,敢为天下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与共和国一
同成长,共和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海纳百川,包容共生;聚天下英才,做英雄事业;追求卓越,反对平庸,拒绝低劣;不为高考,赢得高考,追求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成绩的统一实现;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学校未来发展:培养——研究型学校;师德高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研究高水平;干部行为准则:公、勤、谦、坦;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主体性教育: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包办;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全面发展,多向成才,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所、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教职工的幸福家园;不可侵犯的教代会民主权利;敢于否定自我,不断创新发展战略;生活上可以照顾,工作上不可以照顾;卓越的领导者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建设国际化学校,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一流人才,一心办学,心无旁骛,敬业笃志,乐业奉献。[3]
教育上,坚持教育的主体性,实施不被拒绝的教育。着力于培养志远意诚、行圆思方,即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行为规范、思维活跃的民族脊梁和社会栋梁 教学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创造条件努力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重视教学常规,敬重教学规律,通过学科教学改革,贴近学科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调整教学关系,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坚持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实现学生多向成才。
科研上,着眼教育教学规律,立足身边问题,努力将基础教育领域方向性的课题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融合。关注当今世界、现代中国教育改革潮流和发展趋势。将项目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从自己的“痛”开始,从“困惑”和“抱怨”里寻找项目研究的课题。
管理上,强调沟通与协作,通过梳理并改造流程,明确边界,理清流程,细化常规,使管理工作简单化,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实施国际化战略,高水平、高定位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化学校。丰富课程资源,打造教师队伍,搭建发展平台,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一流人才。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全体十一人将进一步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践行《行动纲要》,为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受人尊敬的伟大学校而努力奋斗。
新时期十一学校办学思想:“改革、选择、发展、和谐”;基本办学价值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学目标:“北京一流 全国示范 中国名校”。
本学校是重点学校学校在教学上注重“对话与交流”、教育上实现“沟通与理解”、管理上追求“效率与和谐”、文化上讲究“民主与包容”,是办学优质校,得到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同。学生全面发展,中、高考成绩优秀,已进入北京市优秀学校行列。
校园地图
学校校园面积15.6万平方米,现有114个教学班,5500余名学生,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优质中学。现有初、高中教学楼、国际部大楼、音美大楼、体育馆、学生公寓、5个餐厅等建筑15万平方米;9000平方米的实验楼设有先进的理化生、数学实验室及深受学生喜欢的生物克隆DNA实验室;670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学校开设选修课200余门供学生选择,实施走班制,注重全面发展,设备先进、高级
116个教室均配备大背投电视、计算机、实物展示台,通过宽带联接国际互联网;9000平方米的实验楼设有先进的理化生、数学实验室及深受学生喜欢的生命科学实验室;6700平方米的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
学校制定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和应用水平的目标:现代、领先、一流。在环境建设上,努力追求“现代”;在技术应用上,努力争取“领先”;在运用成果上,努力达到“一流”。其中,环境建设是基础,领先应用是关键,一流成果是目的。
学校提出,要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魂和多元文化理解力的社会栋梁和民族脊梁。”校徽解读:校徽上的六种颜色:春华绿、银鹰灰、秋实黄、太空蓝、大地黑、国旗红,分别代表学校从初一到高三的六个年级。logo的设计体现了十一“思方行圆”的十一精神。
李希贵更难能可贵之处更在于,他的所有改革举措的背后,反映出来的,都是美国和全世界教育中的“普世价值”。李希贵在《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所体会出来的尊重、规则、制度、平等、关爱、理解、自立、独立、自由、诚实、公平、公正、宽容、回报、感恩、公民精神等,不正是我们很多无良媒体天天批评的“普世价值吗?”李希贵再北京11中所做的尝试,也都体现这些精神,可贵的是,他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找到了体现这些全人类共识的“中国出路”。
李希贵的教育思想和做法,也丝毫没有超出杜威的教育思想范畴。尊重学生、教育体现社会、课程、教育目的等,李希贵所采用的几乎就是杜威课堂的翻版。而杜威培养的学生、杜威本人的思想传播到中国,已经100年了,李希贵之所以能够有所作为,是因为我们的“现实太精彩了”,以至于100年前的东西只要在中国当今做出来,就是创新,国外常识性的东西被教育记者当作“前无古人的创新成就”。
十一中既可以享受国有的生源、资源、政府教育支持,又可以享受民营的自主,也算是绝无仅有的,至少从这一点上,不仅全国,全世界包括十一中所联系紧密的美国高中校长,也是望尘莫及的
而十一学校则不同,从初中开始就垄断了较好的生源,教育经费由民办经营、公立教育、学生学费、国际学校收入等诸多方面构成,不仅是美国中学无法比拟的,就连上海也很难有这样的学校出现,原因呢,很简单,上海从来没有中央军委子弟学校
第五篇:读书经验交流
搞好班级共读活动推动学生课外阅读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古诗文诵读”为特色,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以师生共读为活动方式,努力提高师生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素养。我们班在学校大方针的指引下,立足学生发展,从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入手,搞好我们班的特色教学。
一、寻找鲜活的阅读源头。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通盘考虑,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1、课外读物要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
学生喜欢看图文并茂的图画书,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向学生推荐他们自己喜欢读的绘本,如:《笑猫日记》、《小鹿斑比》、《我的妈妈是精灵》《塔顶上的猫》等
2、课外阅读要能纯净孩子的精神
阅读古诗文是课外阅读很高的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所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古诗文名著能温暖孩子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让学生阅读校本教材《诗韵飘香》《弟子规》和《三字经》等古诗文。
二、追求理想的阅读方式
有了好书、孩子们感兴趣的书,接下来我们考虑孩子们应该怎样读书?2002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可以这样说,理想的阅读方式就是能推动持续阅读兴趣的方式。
1、开放孩子的阅读方式
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存在的独立的读书活动。对待孩子的阅读方式,我们要宽容一些,更宽容一些。
开放的阅读方式,除了在看与不看方面可以自由选择外,在阅读的量上也应以宽容的标准来对待,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规定是不少于145万字。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允许孩子的阅读量有增有减。同时我们认为阅读量,还应该包括对于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阅读的次数。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第二次阅读与第一次阅读相比,由于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以及读者的心境、阅历、对世界的看法都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对文本的解读就会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特别好的作品,一定要改变一次性阅读的习惯,多读几遍,钻得深,悟得透,才能产生新的思想,铸出新的语言,运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
2、开展好亲子共读活动
我们中年级的阅读主要在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力求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进行主动积极的阅读,达到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的阅读效果。为此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一起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亲子共读”,如何让课外阅读发挥它巨大的作用和潜力。
3、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习惯的形成可以有两种基本的途径:一是制约,我们教师指导学生搞好每天的早读。我要求学生到校后先自由阅读课外读物,等大多数同学到校后,再由负责读书的班干部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指定内容。二是暗示,在阅读课上,我坚持为孩子们朗读优秀课外美文,朗读虚构的、有故事情节的、有一定厚度和深度的文学作品,朗读精彩片段,朗读开头,朗读结尾„„,使每次的朗读欣赏成为学生最向往的时刻,既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让阅读的习惯在这有效的暗示中逐步养成。
三、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举办扎实有效的读书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效果。我们每周开设四节读书课,开展行之有效的班级读书活动。我们注意方法的引导与榜样的激励,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收集整理有关读书的方法,将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有阅读的指南,同时要求教师收集整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名人读书故事,发现身边的读书典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榜样的引导下,在古人的教导中学会读书,喜爱读书。
总之,课外阅读会让学生飞到浩瀚的书海里去遨游,去探索奥妙无穷的大
千世界,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去享受知识,享受语文!今天我们的学生手捧书本在校园内孜孜以求,读书成了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内容,展望明天,我们相信我们的孩子们必将收获更多阅读带来的硕果。
读书经验交流材料
宋桂敏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广大少年儿童的良师益友,也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搞好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孩子们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开拓视野,提高兴趣,培养自学能力等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要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并且在具体活动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阅读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用这种方法介绍新书,很容易感染少年儿童,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效果很好。组织评书活动。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要广阔一些,他们看了一些书籍后,很想有机会交流一下对书中人物的看法。组织评书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
(二)推荐优秀读物,培养少年儿童选择书刊的能力。目前出版的书刊相当多,老师要坚持把那些健康有益的儿童读物介绍给孩子们,决不能让一些格调低下、内容荒诞的书刊毒害孩子们的心灵。老师必须熟悉少儿读物的出版情况,及时了解出版信息,并积极向孩子们推荐好书。在向少年儿童推荐图书或报刊时要注意内容广泛一些,防止“吃偏食”,应该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阅读兴趣。在指导队员挑选图书的时候,可考虑以下几点: 1.挑选有助于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知识的读物。可以参照教学大纲和出版社推荐的图书目录来确定。2.介绍那些能够满足少年儿童在文学、历史、科技等某一方面兴趣爱好的读物。3.可以结合当前形势、不同节日和周围环境的特点介绍书籍。例如,结合国家重大政治生活,推荐有关政治、历史方面的通俗读物;在某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影片、电视片放映时,介绍有关的文艺、历史读物;不同的季节介绍有关大自然科学知识的读物;结合重大节日,介绍党和军队的光荣历史以及优良革命传统的故事书籍,介绍爱国主义优秀读物等等。由于少年儿童阅读水平的差异,推荐的书目也应该因人而异。
(三)帮助学生学会从书报中吸收“营养”。读书看报的目的就是从中吸收“营养”。可是,在读书活动中,有的学生看书不认真,光追求故事情节;看书也没有什么选择,拿到什么看什么;还有的同学看书缺乏分析判断,什么都学,什么都信……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丰富情感、提高认识、增长知识、发展语言等多方面吸收“营养”。1.组织读书讨论会。少年儿童阅读了书籍以后,常常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情甚至模仿书中的主人公。但是,他们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主人公的行为应该怎样评价,却不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通过读书讨论会的形式,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领会书籍的中心思想,学会评价书中的人与事,分清是与非,明辨好与坏,搞清对与错。这些都需要老师加强指导。2.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那些通过读书看报提高学生自身水平的具体经验,用这些宝贵的经验来培养孩子们的读书能力。同时,老师也要及时地把学生中良好的读书方法、可喜的读书收获通过交流会的形式向大家推广。启发大家要用科学的方法读书,不要死读书,做书的奴隶。3.组织读书读报表演会。引导学生根据书报中的故事、童话、诗歌等作品,自编自排自导自演一些有关的文艺节目;也可以根据书报中学习到的知识,开展实验、制作、讲演等活动。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巩固和发展在读书中学到的知识与本领,提高学生从书报中汲取营养的能力。
总之,阅读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每一位老师都应当很好地重视起来,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并结合不同的情况,推陈出新,搞出特色来。
读书经验交流材料
宋桂敏
读书活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载体。多年来我一直十分重视组织学生开展读书读报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开展了如下的读书活动:
1、推荐图书
不同年级,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循序渐进。我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成长的规律和不同生心理特点进行细化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搞“一刀切”。1~2年级熟读背诵经典儿歌、童谣;3~4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了解古诗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古诗今译、名句赏析等各方面的内容。5~6年级古诗、儿歌、童话、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应涉及,阅读面要广。
2、做好读书笔记。
同一级同一班,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不同,也按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读书笔记的要求。层次低的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层次中等的提纲型:把文章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文章脉络,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层次高的感想型:阅读后,结合自身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积累。
3、课内课外结合。
我比较注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节选的原文或作者的其它作品,也可选择与课文体裁、写法相似的读物,或阅读与儿童影视相关联的书。在学习课本中的某一篇目时,就有必要增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学完了朱自清的《匆匆》,可以找一些朱自清的其他散文来阅读,并以“朱自清散文朗诵会”或“朱自清作品欣赏会”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检验阅读成果。又如:六年级上学期学完大综合《轻扣诗歌大门》,我班开展了“我也来当小诗人”诗词竞赛活动。比赛的形式有即兴背诵、背诗接龙、抢答环节(老师出示图片以及诗意,学生抢背)、配乐背诵、现场自由发挥写诗。同学均能踊跃参加,有的还背出了我们老师都不太熟悉的诗,所写的现代诗,无论从表达方面,还是诗词意竟方面着实让我们惊讶。(事后我还让学生分组把比赛时所准备的、自己所写的诗歌篇成一本诗哥总集,展示在课室的学习栏上,互相观摩评比)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诗文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赛”、“故事大王评比”、“ 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小博士擂台赛”、“佳作欣赏”及办班报、编手抄报、写名人警句条幅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定期评选 “读书之星”“小小博士”“故事大王” “优秀读书笔记”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的开展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表达能力,极大地激发了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博览群书,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