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禅城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报告
禅城区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报告
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改革“回头看”工作专责小组:
2003年市出台了《佛山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巩固改革成果,去年2月,市政府对《改革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回头看”,并明确以禅城区为试点,对《改革方案》加以完善和推广。在市监察局和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区监察局会同区行政服务中心全力推进改革工作,制定了《佛山市禅城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改革试行方案》(以下简称《试行方案》)。《试行方案》自2005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区政府对工程报建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工作高度重视,将试点工作作为我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切实把深化工程报建审批程序改革作为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行政服务、改善投资环境的一项标志性工作来抓好抓实,并明确区行政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对所有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进行管理、协调和监督,区监察局负责对试点实施过程中的行政效能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一)广泛宣传动员,明确任务要求
在2005年8月全面启动深化工程报建改革试点工作前,为确保改革工作在我区顺利开展,区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召开工程报建有关审批单位窗口负责人和业务科长动员会议。会议强调,各职能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把工程报建审批程序改革工作落到实处。会议要求,改革方案涉及的所有审批和服务部门必须统一使用行政服务中心开发的网上并联审批系统,接受中心对审批流程的全程监管。同时,区直部门要主动与市对口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
为扩大工程报建改革试点工作的宣传面,我区先后在行政服务中心网站、禅城区政务网站、佛山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增强了参与改革部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也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组织培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并联审批系统操作水平《试行方案》的实施,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队伍,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区行政服务中心把提高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放在首位,为使其熟练使用中心并联审批系统,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于《试行方案》实施初期 2 组织所有工程报建有关审批单位进行并联审批系统操作培训学习,培训对象为窗口接件人员和后台审批人员,每个单位指定科室及工作人员参加。通过培训,窗口工作人员普遍提高了并联审批系统操作技能,为迅速、准确启动并联审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工程报建联络员制度 《试行方案》涉及多个部门共同实施,任何一个部门配合不力都会影响改革工作的推进。为及时全面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工程报建联络员制度,充分发挥联络员的纽带作用。实践证明,联络员队伍在推进工程报建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单位联络员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和纽带作用。这对发现问题,及时商讨解决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学习先进经验
工程报建审批工作涉及单位多,工作难度大,需要充分利用各部门现有的网上办公信息技术系统,通过新程序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整合优化网上审批系统,建立高效、便民的工程报建审批制度。为此,区监察局会同区行政服务中心通过采取“走出去学习考察,请进来交流经验”的做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到苏杭、东北等地学习,借鉴对方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总结提炼出适合我区的改革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改革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深入细致做好各项工作,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面对《试行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区监察局与区行政服务中心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抓好工作落实,做到问题一个个解决,工作一件件抓好,最终实现了工作目标。
(一)充分发挥监察部门行政效能监察的作用,推进效能建设工作
在改革工作推进过程中,区监察局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活动,把效能监察融入到《试行方案》实施的各个环节中。通过效能监察,督促、帮助行政审批职能部门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管理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去年9月上旬,市、区两级监察局会同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对参与《试行方案》实施工作的市、区两级有关审批单位服务窗口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9月中旬,区监察局会同区行政服务中心组织我区参与改革的相关部门召开《试行方案》实施一个月“回头看”工作会议。通过以上监督检查活动,对《试行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查,提出监察建议和工作意见,督促参与改革的行政机关加强管理,积极履行职责。参与改革的部门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二)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协调跨部门审批服务职能,努力解决难点问题
区行政服务中心利用自身集中办公的优势,充分发挥协调监督职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联合审批工作。按照《试行方案》设定的报建流程,各审批阶段分别由牵头部门负责抄告联办部门,并协调和督促联办部门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但在具体操作中,针对各有关部门在并联审批过程中出现难以协调的问题,区行政服务中心切实强化协调职能,建立受理部门主动协调、中心多方协调、分管领导专门协调的机制。一般协调事项由受理部门负责,对涉及多个部门或情况比较复杂的审批事项,由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召开联席会议或协调会议,督促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积极办理,使工程报建审批流程在各部门顺利运作。
(三)创新审批方式,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信息化是推动各职能部门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有效手段。为配合《试行方案》的实施,实现部门之间审批信息的互通,提高办事效率,方便审批监督,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区行政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佛山行政服务网络平台,设臵工程报建办事指南栏目,向群众公布审批程序、内容、条件、时限、结果等内容,方便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而促使各部门对外提供更优质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
市行政服务中心于2003年开发了建设工程报建并联审批系统,在完善修订并联审批系统过程中,区行政服务中心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与参与改革的各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及良好的协作精神,充分听取部门建议,结合实际对审批系统提出了数十次的修订完善建议,并拓宽思路、大胆创新,针对并联审批系统使用初期联办部门在没有得到牵头部门抄告信息时,无法开展并联审批 5 工作的情况,与市中心和菲奈特公司多方商讨研究,提出在坚持“牵头受理、报送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前提下,联办部门也可先行受理的新举措。此举具有较大的兼容性及灵活性,适应申办人的多方面需求,对《试行方案》的顺利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建立良好互动机制,加强监督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改革,是区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好改革实施工作,重点是加强行政效能监督,建立健全审批监督机制。去年,中央和省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关领导多次考察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情况,对行政服务中心在行政效能监察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在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过程中,特别是在行政审批服务这一重要领域,纪检监察机关和行政服务中心互相配合,为开展窗口督办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区行政服务中心根据区政府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集中办公的优势,依托行政服务中心现有的场地和资源,结合行政服务中心统一的服务、协调、监督等运作管理模式全面开展《试行方案》实施工作,经常深入到各个部门、各个窗口跟踪了解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及时收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反馈给区监察局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抓紧出台了多项配套措施。区行政服务中心与区监察局的良性互动,使改革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三、实施《试行方案》的主要成效
《试行方案》经过一年的运作,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机构改革、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绝大多数部门都能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积极参与改革试点工作,积极配合区行政服务中心,切实开展并联审批工作,改革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提高审批效率,打造政府服务品牌
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了审批事项,简化了审批程序。通过推行《试行方案》中提出的“牵头受理、报送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审批模式,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将大部分单个审批环节的时限压缩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同时大大提高了工程项目审批的整体效率,将施工前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200多个工作日压缩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实现了行政审批工作简便、快捷、高效的原则。改革工作成为政府服务的一个品牌和亮点,各地有多批考察团前来行政服务中心参观学习,新闻媒体给予了高度评价,区领导充分肯定改革成果。
(二)建立并联审批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区行政服务中心充分利用行政资源集中的优势,根据区政府赋予的职能,指导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对审批服务项目进行清理、调整,并致力于组织和推动跨部门的并联审批。并联审批推动了各部门审批职能的转变,推动了审批方式的改革、优化和创新。通过使用并联审批系统,部门之间主动加强了沟通互动,使信息不通、各自为政的状况得到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过去因部 门之间分割封闭、互设壁垒而被报建单位钻审批空子的漏洞。
(三)编印办事指南,明确报建规则
为落实工程报建改革的具体要求,向投资者和申办人提供较为明确的报建指引,经反复征求参与改革的市、区两级26个职能部门的意见,区行政服务中心组织编印了《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办事指南》。对工程报建的流程和操作要求进行说明,列出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工程报建审批过程中所处的阶段、环节,以及各审批事项名称、申请材料、颁发的证件、审批时限等具体内容,明确了工程报建审批规则。
(四)狠抓落实,注重实效
《试行方案》的实施,确立了工程报建审批规则,改变了过去“行内人说不清,行外人听不明”的状况,进一步增加了审批的透明度和提高了工作效率。据统计,从去年8月至今,按照并联审批程序进行的工程报建审批业务量2215件。其中,立项规划选址阶段131件,建设用地审批阶段92件,项目设计招标(审批)阶段1137件,监理、施工招标阶段398件,报建施工阶段457件。
四、实施《试行方案》存在的问题
工程报建改革试点实施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监督力度问题
《试行方案》的实施充分利用了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公的优势,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部门已实施了改革试点工作。但因行政服务中心人员不足,难以对未进驻中心的审批部门进行全程协调监督。从工程报建审批业务情况分析,未进驻中心的部门至今仍未开展并联审批业务。
(二)审批职能不明晰,审批规则不规范问题
《试行方案》实施过程中,有些部门审批职能不明晰,市、区两级对口部门审批规则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市、区两级对口部门上报的办事指南存在较大差异。
(三)思想观念问题
在思想观念上,有些同志观念陈旧,未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一些部门往往墨守成规。未能设身处地为投资者着想,更不能积极地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灵活变通。
以上是我区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巩固改革试点成果的同时,结合实际,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佛 山 市 禅 城 区 监 察 局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
二OO六年九月十一日
第二篇:建设项目审批程序
建设项目审批程序
1、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含招标方案)、初步设计。
2、按照投资体制改革有关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先编制规划并上报批准,凡列入规划建设的项目,建设资金及其它建设、生产条件不能自求平衡,需要省和国家协调解决的项目,由市发改委按照该类项目的相关规定审查规范后,转报省发改委审批。
3、省上已明确规定,由市发改委审批的项目,主要包括:
(1)总投资在100万元以下的农业项目,一般要求编制有一定深度的项目建议书和该项目专题报告,经市发改委审批立项后,再上报争取资金报告;
(2)申请以工代赈投资的,总投资在300万元以下的交通项目、总投资在200万元 以下的水利及其他项目,可直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初步设计),其中安全系数要求较高的桥梁、水库、塘坝等项目必要时需进行初设咨询评估。全部前期工作完成后由市发改委审批,报省发改委审查安排资金。
(3)根据国家现阶段投资政策,受省发改委委托由市发改委审批的社会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及公、检、法、司建设项目。
4、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核准管理。具体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19 号)和《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5、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外的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专门规定禁止投资的项目以外,实行备案管理。
6、在省上关于核准制、备案制具体办法尚未出台以前,房地产开发、党政机关建房等自筹基建项目,在报送立项报告的同时,需提交建设资金证明、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国土资源部门的相关证明,由市发改委审批。
7、工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化升级项目:县(区)属项目由项目单位通过属地发展计划部门(市属企业直接报)按照要求向市发改委提出项目备案申请。市发改委审查项目后进行项目备案,然后筛选符合条件的已备案项目向省发改委提出申报报告。在申请市发改委备案时,要提供项目建设可研报告,城市总体规划意见、土地部门初审意见、环保部门初审意见、市场准入的相关证明等。在申请国家和省上资金补助阶段要完全落实上述条件,并且落实资金来源(省级银行贷款承诺函、自有资金证明、各投资方资金证明)。
一、审批流程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 开工报告——→竣工验收
二、审批条件
1、项目建议书审批所需材料 ①项目业主的立项申请;
②有资格的单位编制的项目建议书; ③主管部门的报告或意见; ④建设用地来源;
⑤项目业主的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证书; ⑥按项目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2、可研报告审批所需材料
①项目业主申请批准项目可研报告的报告; ②有资格的单位编制的可研报告;
③有资格的评估单位对可研报告的评估意见; ④按项目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3、初步设计及概算
①项目业主关于申请下达项目计划的报告(包括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资金落实情况、当年施工计划、建设内容、当年投资额);
②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的概算的批复; ③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④经市规划局批准的总平面图; ⑤建设用地国土使用证; ⑥资金证明;
⑦按项目所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审批权限 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在人民币500万元以内,由县发展计划局审批;5000万元以内,由市计委审批;超过5000万元的项目,由市计委报省计委审批,或报经省计委授权后市计委审批。
第三篇: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窗口职能:审批和上报全市基本建设、房地产综合开发项目立项。
申报材料:
1、书面申请。
2、提供资金落实证明。
3、提供土地使用权证明。
4、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5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开项目或单体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基建和房地产项目,应提供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具有以下附件:规划部门对项目建设选址规划设计方案及条件的初审意见;土地管理部门对建设用地的初审意见;环保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准文件;有关部门对供电、供水、供热、供气以及消防、劳动安全、地震的审查意见;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总体方案。
5、党政机关建设办公楼和宿舍楼需提供纪检部门的审查意见。
6、房地产开发项目需提供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资质证明。
7、企事业单位集资建设职工住宅项目应提供缴纳住房公积金证明及集资建房实施方案,联合建设的还需提供各方合作协议书。办事程序和办结时限:1、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单位,由行政主管部门转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无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单位,直接上报项目立项申请文件。2、总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5
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开项目或单体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基建和房地产项目,项目建设单位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与立项申请文件一起上报。3、纳入土地收购出让的项目,开发企业在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取得开发项目土地使用权后,凭《中标确认书》或《拍卖成交确认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与其他申报材料一起上报。4、市计委在收到申报材料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现场勘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在5个工作日内,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不需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般小型建设项目,批复预备建设项目。5、属上级发展部分部门审批权限内的项目,市计委在审查符合条件后,5个工作日内拟文转报省计委。6、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市计委有权否决,不予批复或转报。
第四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整体改革情况汇报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整体改革情况汇报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工改”)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聚焦工程审批流程不畅的“堵点”,部分审批程序繁、时间长的“痛点”,部门信息壁垒的“难点”,以实现工程审批“全覆盖改革、全流程优化、全要素管控”为目标,统筹推进改革。通过整体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与平台集成,工程审批制度体系和审批系统已迭代升级两版,推动政府服务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实现全市工程审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构建全市统一开放的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
一、市级层面统筹统建,推进全覆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既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继续添砖加瓦,又要在现有制度框架内搞好精装修,打通制度堵点、抓好制度执行,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抓好全市审批制度统筹建设,配套出台80余份制度文件,实现全市改革步调一致。抓好审批系统全市统建,实现审批服务全集成、相关系统全联通,做到“线下无审批,线上全监管”。抓好“一网通办”全市统联,与18个相关系统全联通,实现“项目库”“企业库”“人员库”“诚信库”数据同源、全方位监管。全市工程审批事项由71项压减至45项;项目审批时限由236个工作日压减至19至100个工作日,远低于国家规定的120个工作日;将71项事项串联审批改革为4个阶段并联审批;全流程申报材料压减约45%;“一网通办”实现企业办事跑动次数最简,整体改革成效明显。二、立足审批前后延伸,推进全流程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重点问题,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通淤点堵点,激发整体效应。”在抓好国家规定的立项用地、工程规划、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大阶段改革的基础上,主动向前延伸至项目策划生成阶段,向后延伸至不动产登记阶段,实现项目供地精细化、全程审批标准化、交房交证便利化,推动全市跨层级、跨部门的流程再造、业务协同与平台管理。在审批制度和系统运行成效、项目精准策划生成、多图联审、“交房即交证”、区域评估全覆盖、全流程多测合一等方面形成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市已累计细化统一房建、市政、交通、水利、能源领域5大类30小类项目审批工作指南,6万余个项目“一网通办”,16万余户商品房“交房即交证”,让企业和群众同享改革红利。经第三方评估抽样调研,工程建设单位满意度达到99.12%。三、面向审批服务环节,推进全要素管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蹄疾步稳、奋勇前进,不能有任何停一停、歇一歇的懈怠。要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为抓好改革的落地执行,依托工程审批系统大数据,按月发布工作通报,按年开展调研评价,推动行政审批监管受控。打造各级工程审批综合窗口,实现服务全集成。建立“一次征询、一单告知”机制,推动全科帮办代办。统一优化水、气、电、网、视的办理程序,推动市政报装优化统一。规范统一工程中介实施要求,打造网上中介超市,推动中介服务规范惠企。下一步,将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的“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指引,组织开展“工改3.0版”升级研究,实现全流程、各环节的审批程序规范化、制度化、平台化,持续推进流程更优,手续更简,材料更少,成本更省,效率更高,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改革获得感。第五篇: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本站推荐)
上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8〕33号)精神,在巩固本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以上海2035总体规划为战略引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加快完善项目储备生成和“多规合一”业务协同机制,全力推进全覆盖、全流程的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努力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着力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二、基本原则
聚焦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突出“四个统一”。一是统一改革思路,精准分类施策。根据资金来源、工程类别、土地获得方式、技术难度和风险控制等因素,将工程建设项目分为不同类型,分别设定不同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和审批方式,实现精细化、差别化管理。二是统一审批体系,创新管理模式。以巩固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果为重点,继续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改革,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以夯实前期工作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改革,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实施库制度,着重解决项目前期策划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强化项目可实施性,构建公开、透明的政府投资项目策划生成机制。三是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互联共享。升级完善上海市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统一设置在“中国上海”网上政务大厅,加强与各部门审批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统一公开办事指南、办理流程、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覆盖、全流程审批“一网通办”。四是统一监管方式,实现放管服并举。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建设品质的前提下,以“减、放、并、转、调”为抓手,最大限度简化事前审批环节,更加注重政策引导和咨询服务,更加注重以诚信体系建设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在试点过程中锐意探索创新,加快形成一套符合上海实际、体现上海担当、展现上海形象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三、实施范围
改革实现项目、流程、事项全覆盖。工程项目覆盖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流程覆盖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公共设施接入服务、不动产登记。事项覆盖行政审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
四、改革目标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网通办”,以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为主线,围绕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通过优化审批流程、简化管理环节,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到2018年底,基本建成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管理系统,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企业投资项目在巩固提升社会投资项目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装饰装修工程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到2019年,通过全面深化本市工程建设项目“放管服”改革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使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增加,实现本市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全国最优、国际领先”的改革目标。
五、重点举措
(一)优化项目前期策划评估
1、完善项目前期储备。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建立并管理项目储备库,针对政府投资项目,会同规划国土资源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各行业管理部门制定项目入库、出库条件,加强统筹协调,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研究经费。对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工程,优先安排调入项目储备库。各行业管理部门协调推进项目建议书编制,明确建设边界条件和建设规模,提前开展规划、土地等手续办理的准备工作,提升项目策划生成质量和效率。鼓励建设方案基本稳定的新增用地项目先行实施土地储备。发展改革部门批复项目建议书,明确项目建设主体,项目即转出储备库,进入实施库。
2、加速项目生成实施。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建立并管理项目实施库,会同发展改革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各行业管理部门以及所涉及的行政审批、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部门或单位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分别加强前期审批协调和工作协调,加快推进项目的生成实施。规划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协调做好项目规划、土地利用和资金的统筹平衡,指导建设单位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各部门在“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上提供的会商意见、联审意见可视作正式意见,作为后续项目审批的依据。项目进入实施库后,建设单位开展设计方案、初步设计和各类专项评估评价报告的编制。结合设计方案深化工作,开展项目选址、土地调查、补充耕地方案制订等工作,锁定项目用地范围。同步开展环评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相关评估评审工作,妥善处理周边相邻关系,提前排除项目否定性因素,确保项目方案总体稳定。对于方案总体稳定的项目,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可提前开展规划设计方案公示、市民意见收集和意见答复等工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深度)和相关专项评估报告由相关审批部门统一认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意见视作审批部门意见。综合评估通过后,项目进入正式审批流程。
3、深化区域综合评估。优化各类评估流程,进一步推进“多评合一”。完善控详规划和专项规划中的节约用地论证、规划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分析等相关内容。各区政府、特定地区管委会负责对开发区、产业园区等特定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交通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区域内共享评估评审结果。对已经实施区域评估的工程建设项目,相应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除特殊项目外,一般项目不再单独进行评估评审。
(二)再造项目审批流程
1、实行分类审批。根据资金来源、工程类别、土地获得方式、技术难度和风险控制等因素,本市工程建设项目按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分为两大类,实行差别化管理,进行分类审批,在原有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上进行调整和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划分为房屋建筑项目、市政类线性项目、交通类线性项目等三类;企业投资项目划分为工业项目、小型项目、三类保护项目(即涉及风貌保护项目、涉及基础设施保护项目、涉及安全保护项目)其他项目等四类;进一步拓展企业投资项目中的小型项目的应用范围,将建筑面积不大于1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功能单
一、技术要求简单的工程建设项目纳入。此外,单列装饰装修工程,进一步规范简化原有审批流程。
2、优化审批阶段。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基本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四个审批阶段。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包括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四个审批阶段;装饰装修工程审批流程包括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两个审批阶段。
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审批核准、选址意见书核发、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等,立足于“做全”规划设计条件。工程建设许可阶段主要包括设计方案审查、划拨决定书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时一并进行设计方案审查,立足于“做深”设计方案。对于出让土地的工程建设项目,将建设用地批准书核发纳入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主要包括涵盖消防、民防、卫生、水务、抗震、气象等行业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证核发等,立足于“做细”施工方案。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包括规划土地、消防、民防等部门的验收以及竣工验收备案等,立足于“做优”工程质量。其他行政许可、涉及安全的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首次不动产登记等事项。
3、强化并联审批。“一家牵头”提供综合服务。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个牵头部门,实行“一家牵头、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依次发证、告知承诺、限时办结”,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间完成审批。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两个阶段由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牵头。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两个阶段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其中涉及交通、水利、绿化市容等专业的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分类管理原则,由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牵头。“一次征询”明确建设条件。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在首个审批阶段前,一次性明确建设条件和审批方式,明确管理指标要求,细化涉及风貌保护、基础设施保护、安全保护项目特别论证的标准、程序和路径。被征询部门的建设条件、审批要求,一并纳入选址意见书或规划条件,实现“一次征询、一文告知”。意见征询反馈中明确参与内部协作的,该审批事项的发证部门征求协作部门意见,协作部门不再进行单独审批。
(三)精简项目审批环节
1、精简审批事项和条件。坚持“该放的权要放得更彻底、更到位”,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审批为特例,梳理现有审批事项的报审要求和前置条件,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事项,各部门应根据改革要求,最大限度地梳理取消、精简审批事项,建立健全市、区两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权力清单和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清单。扩大免予设计方案审核范围。企业投资核准类项目取消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或总体设计文件征询,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取消总体设计文件征询。巩固施工合同备案取消成果,取消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前现场安全质量措施审核、建设单位建设资金落实情况审核等前置条件,取消建设工程报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取消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中工业项目、小型项目的各类评估评审,由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组织编制落实。取消单独办理的房屋建筑工程附属的燃气、环境卫生设施、给排水设施等专项竣工验收及备案环节,与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一并办理。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可以自主决定发包方式。通过各审批部门的数据交换,实现项目信息、图纸资料、审批结果和监管信息全程共享,前道环节提交的审批或咨询结果,后道环节无需重复提交,进一步精简各类报审材料。
2、合并审批事项。梳理现有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合并各类审批事项。对于同一办理阶段的多个审批事项,属于同一审批主体的,可合并成一个审批事项办理;不属于同一审批主体的,尽可能并联办理。对于政府投资项目,整合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文件,政府投资项目按照初步设计深度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土地储备项目,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合并成一个事项办理;对于划拨土地项目,属于同一审批主体的,选址意见书和用地预审合并成一个事项(规划土地意见书)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核发时合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深化多图联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经认定的同一施工图审查机构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其中的消防设计、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设计、预防性卫生设计、节水设施设计、抗震设防专项设计(超限高层除外)等事项进行统一审查,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审查意见视作审批部门意见。推行多测合一,整合各类测量规范,统一建筑工程建筑面积测绘、房产面积测算、土地勘测的技术标准。对于竣工验收事项涉及的测量工作及产权登记手续涉及的房产测绘、地籍测绘,实行“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深化多验合一,将多部门串联式验收转变为集中并联式验收,建设单位一口申请全部验收事项,各专业事项完成后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一核发竣工验收备案证书。
3、调整审批时序。根据项目类型和特点,不断优化完善项目审批办事时序。建设单位可以在项目正式立项前,自行决定开展勘察、设计招标活动,同时需承担因各种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招标失败的风险。先期完成土地储备、采用划拨供地方式的公共服务项目的基础建设和应急工程,可以将用地预审、用地协议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政类、交通类线性项目取得用地规划许可后,可采用告知承诺的方式,承诺先期施工不影响被征地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权益、明确完成征地手续和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的约定期限等事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有特殊工期要求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上述告知承诺方式,取得划拨决定书,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企业投资的工业项目,可以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地震安全性评价等评价事项不作为项目策划生成的依据条件,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工程设计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在开工前完成,其他评价事项在施工许可前完成。供排水、供电、燃气等市政公用服务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和透明度,可在施工许可证核发后办理报装手续,在工程建设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4、转变管理方式。对于能够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方式替代的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协作事项。所有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由规划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审批,交警、交通、绿化市容等其他部门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单独审批,规划土地管理部门内部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测绘单位承诺申请材料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的基础上,减少审查工作环节。修订各类审批、评估事项的办事指南,一次性告知项目审批条件和申请材料。对于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纠正且风险可控的审批事项,允许信誉良好的建设单位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部门可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对于实行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可以将施工图审查后置,先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5、下放审批权限。按照“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原则,对区级管理部门、特定地区管委会有能力承接的审批事项,下放或委托区级管理部门、特定地区管委会审批。相关部门之前加强沟通协调,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监管制度,开展指导培训,提高审批效能。鼓励有条件的审批事项实行同级化办理。承接下放审批事项的区级管理部门和特定地区管委会应当进一步充实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审批事项高效有序。
(四)统一审批体系
1、强化“一张蓝图”。以《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为蓝图,以空间战略规划为引领,统筹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涉及空间的各类规划。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整合各类专项专业规划,消除规划差异矛盾,实现全市各类规划的协调统一和空间落地,将涉及空间的各类规划建成“合一”的空间数据库。
2、强化“一网通办”。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各环节手续统一通过“中国上海”网上政府大厅进行办理。依托上海市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加强与其他管理部门信息平台的共享互通,实现审批管理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流程采用网上无纸化、零窗口办理,推行行政审批电子证照,推行城建档案全面数字化。统筹协调供排水、供电、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接入服务,纳入上海市建设工程联审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3、强化“一个窗口”。各审批事项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办事指南、操作说明、问题解答,统一在上海市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上公布,便于企业通过一个网站窗口全面了解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全覆盖、全流程管理要求和操作路径。在项目策划生成时,按照项目类别,一揽子告知后续审批事项。推行每个阶段的一口式全流程服务和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综合咨询服务。
4、强化“一张表单”。各阶段牵头部门整合优化各阶段审批事项所涉及的办事指南和申报材料,形成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报表单。实现每个阶段建设单位“一套材料、一表申请”,审批部门“一口受理、依次发证”。
5、强化“一套机制”。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配套制度,各阶段牵头部门建立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规程,规范审批行为,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依托上海市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建立健全督办督查机制,实时跟踪审批办理情况,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实施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整改,对敷衍塞责、延误改革、整改不力的要严肃问责;对工作不落实的要公开曝光。
(五)强化监督管理
1、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从重前置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以告知承诺事项为重点,建立完善审核、记录、抽查和惩戒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进一步落实建设各方的主体责任,经发现存在承诺不兑现或弄虚作假等行为并查实的,记入企业和个人诚信档案,采取整改、撤销许可或禁止选择告知承诺制的惩戒;情节严重的,列入严重失信企业名单,增加违规和失信成本。
2、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建设市场诚信平台,汇集各审批监管部门记录的信用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建设单位、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各类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完善信用信息的记录、公开、评价和应用制度。扩大实行信用评价的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范围,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扩大信用评价结果在项目审批、招投标、资质资格准入等环节或领域的应用。完善与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跨部门的失信联合惩戒。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存在承诺不履行、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列入黑名单,清出本市建设市场。
3、规范中介服务管理。清理规范各类中介服务事项,健全中介服务管理制度。加快中介服务脱钩改制,强化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市政公用服务监管,实行服务承诺制,明确服务标准和办事流程。对于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评审、施工图设计文件多图联审、统一测绘以及其他各类评估评审事项的,委托部门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提高工程建设项目评估审查质量。支持培育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市场化专业化的咨询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或委托符合要求的项目管理单位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升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
4、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适应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检查事项清单和检查工作细则,实施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基于不同风险级别的项目监管检查机制,加大对高风险项目的监管力度。大力推进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通过保险公司聘请的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全流程质量风险管控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在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审改办、市政府法制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交通委、市卫生计生委、市民防办、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市消防局、市绿化市容局、市水务局、市文物局、市气象局、市房屋管理局、市地震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定期通报、工作例会、监督考核等机制,协调推进改革工作,统筹组织实施。各区政府、特定地区管委会同步建立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机制,统筹协调所辖区域改革工作。
(二)完善配套政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时间安排,针对调整优化后的各类行政审批、技术审查事项,及时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文件,明确审批事项的管理流程、办结时限、前置条件,更新相应的办事指南,编制告知承诺的规范格式,形成全市性改革制度,保证全市制度统一、操作统一、平台统一。认真梳理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尽快形成“立、改、废”清单,对属于地方权限的,及时开展修订;对属于国家权限的,按照程序报有关部委机关申请授权。
(三)健全监督考核。各级政府督查部门应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落实情况纳入督查工作重点,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考虑企业感受度,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确保本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工作按统一的平台、统一的流程、统一的时限完成。
(四)做好宣传引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会同各成员单位,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广宣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改革举措,提高社会各方对改革工作的认同度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组织做好咨询服务,及时总结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企业指导,确保改革举措顺利实施。
(五)持续深化完善。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会同各成员单位在试点过程中加强对改革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分析,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感受为标准,不断深化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把措施形成制度,把制度形成系统,力争达到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本实施方案自2018年9月1日起在全市试行。上海市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自2018年12月1日起全面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