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 县域经济调研汇报提纲
XX县域经济调研汇报提纲
XX县人民政府
按照调研通知要求,现将我县县域经济及食品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域经济发展及食品产业基本情况
XX县位于哈佳中段,幅员3000平方公里,地貌为“八山半水分半田”,辖3镇5乡,人口23万,耕地面积102万亩。境内稻米、林木、矿产、旅游、山特产品、侨力等资源丰富,是全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中国富硒大米之乡、全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域保护县、国家级银鲫繁育基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东北旅日侨乡。几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要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克服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推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8亿元,增长15.1%。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47亿元,增长2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7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21亿元,增长6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7亿元,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5元,分别增长15.4%和14.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XX:XX:XX调整为2009年35:25:40。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和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一)工业经济增速加快,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和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进产业规模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稻米为主的食品产业和以铅笔为主的木材产业两大主导产业,正在招商深度开发硅石和风能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2009年工业
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实现4.24亿元和2.13亿元,同比增长18.7%和21.5%。一是食品产业蓬勃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县各类食品企业发展到315户,实现产值12.3亿元,占全口径工业产值的6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户,实现产值XX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XX%;完成增加值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XX%;实现利税XX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XX%。现已形成粮油加工、畜禽加工、蔬菜加工、酱菜及调味品加工、酿酒及饮料加工等五大食品产业,培育出了秋然米业、绿宝石米业、得莫利矿泉水、源泉米糠油、绿萌食品、龙孚冷饮等一批龙头企业,省市级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7户。注册绿色食品标识和有机食品标识企业XX户。拥有得莫利、秋然、绿宝石等6个省市知名品牌。各类龙头食品企业建立生产基地XX万亩,带动农户XX多万户。稻米产业独具优势,稻米加工企业发展到110户,年加工稻米55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户,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0%。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稻米加工企业实现产值5.2亿元,实现增加值1.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已形成以XX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优质米加工基地。2009年成功引进了东方集团30万吨稻米加工园区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创税1000万元,对促进食品行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木材产业集群发展。立足林木资源,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业。全县木材加工企业104户,规模以上企业5户,已形成了以上海中铅一厂、方通兴隆笔业、晟宇木业、晟丰纸业等为代表的铅笔、中密度板、造纸等木材加工产业集群。通过对全国铅笔市场调查,确定了打造全国铅笔基地的战略目标,以上海中铅一厂、兴隆笔业、天华笔业为龙头的铅笔、铅笔板生产企业发展到21户,其中铅笔企业8户,铅笔板企业13户。2009年加工铅笔16亿支,铅笔板1500万罗。铅笔产业实现产值2.8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358万元,占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17.3%,占全县GDP的2.6%,拉动GDP增长0.71个百分点。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山东等21个国内城市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19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铅笔生产基地。三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围绕矿产、风能综合开发,加快引进大项目,促进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依托省内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硅石资源,高起点完成硅材料工业园规划,在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占地64.16公顷、集矿山开采、硅材料加工、硅石制品制造和硅材料研发中心为一体的硅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实现硅材料精深加工。已与香港大洋、清华紫光、香港龙钰等11家企业签订了开发协议,协议引资额达25亿元。目前,我县正在获得广富山硅石矿业权的基础上,加强对上协调攻关,加快探采矿权审批,并积极推进金谷硅业工业硅项目环评审批、项目核准,今年力争投资5000万元完成厂房建设及订购设备。依托风力资源,广泛招商洽谈,2007年与中宇公司签订总投资10.4亿元、装机容量为9.9万千瓦的风力发电项目开发协议,已累计投资4.5亿元完成风电设备订购,安装测风塔9台。高楞、胡铁岭两个风场完成项目核准、环评审批等前期工作,正在争取国家林业局林木采伐许可,年内完成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实现并网发电。星火、西沟等13个总装机容量91万千瓦风电项目已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并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正在办理项目立项、核准手续。配合大庆石油公司完成方八井和方十六井钻探,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全力谋划石油化工产业。围绕煤炭资源,正在与中煤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对接洽谈,争取尽快签订开发协议,实现资源整合,开发甲醇、乙炔、油、液体燃料等系列产品,提高煤炭资源加工深度和附加值,超前规划建设煤化工产业。
(二)农业特色日益凸显,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始终围绕“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做活山地文章”这个主旋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构建了以绿色水稻种植为主、食用菌栽培为辅、特色种养殖为补充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全县农业产值实现XX亿元,同比增长XX%。一是绿色水稻产业优势明显。以深度开发优势稻米产业为主攻方向,突出绿色化品牌,发展规模化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基地化水平,夯实产业化基础。2009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占作物种植面积的XX%,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XX万亩和XX万亩,水稻总产量达XX亿斤,平均亩产XX斤,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XX%。二是食用菌生产规模发展。坚持把食用菌作为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通过落实贷款贴息、大棚补贴、专业户补贴等扶持政策,扶持食用菌栽培专业场、村(屯)户规模发展。2009年,食用菌栽培达到XX万袋,实现销售收入XX万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XX元,成为全省重要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之一。三是特色经济不断壮大。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合作养殖项目,大力发展以肉牛、生猪为重点养殖园区建设,引进、培植大户,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以天门庆华肉牛养殖小区、宝兴富祥肉鸡养殖小区为代表的专业养殖小区发展到XX个,规模养殖场发展到XX个,实现牧业产值XX亿元。借助林木资源丰富优势,积极引导农户种植林下参、五味子、黄芪、甘草、防风等特色北药,种植面积发展到XX万亩,成为农民致富
重要产业。
(三)旅游商贸物流活跃,第三产业日趋繁荣。以完善功能、提升档次、优化结构为重点,不断增强第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外辐射力,2009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一是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始终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依托森林、湖泊、冰雪、湿地、莲花等生态旅游资源,累计投资3.2亿元,建成了以原始森林公园、响水河漂流、莲花湖公园、中日友好园林等9个景区、41个景点,并纳入哈尔滨市旅游精品线路,初步形成了以“生态、红色、冰雪、休闲”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格局。XX莲花节被定为市级节日。XX宾馆、得莫利汽车酒店、XX财政宾馆、鑫禧酒店、绍祥度假村、中韩酒店等高档餐饮住宿场所20余家,各种娱乐场所50余处。先后开发了剪纸、根雕、石雕、书法、绘画、刺绣、山特产品等7 个系列旅游产品,“XX剪纸”、“XX奇石”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外地区。2009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二是商贸物流业体系日趋完善。县城商业网点建设不断完善,已形成了以XX镇东、西集贸市场、农资大市场、中央大街沿街商铺、城北建材商场、日式风格一条街等为骨干,覆盖建材、服装、家俱、小商品农副产品等领域各具特色的市场体系,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连锁、超市、配送等新型流通业态迅速发展。积极构筑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成农家店82家,覆盖全县100%的乡镇和行政村,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加快了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2009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对外贸易稳步推进,全县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22家,以铅笔、木材、食品为主的外贸出口企业发展迅速,2009年外贸出口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实现490万美元,增
长6.4%,出口创汇能力逐步增强。三是现代服务业辐射能力增强。基本形成了以金融、邮政、中介为市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奠定了我县哈东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基础。目前全县已发展存贷机构7家,各项存款余额445226万元(居民储蓄373986万元),外币存款余额2892万美元,各项贷款余额260657万元。人均存款余额和人均外币存款余额居全省XX名和XX名。其中工商银行在全国年度外币储蓄存款百强网点中,国际结算量、外币对换业务位居第27名;2008年招商引进哈尔滨银行,进一步增强了我县金融辐射周边的能力,三年累计向XX、依兰、通河等地发放贷款10888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县保险公司发展到XX家,2009年保费收入XX元,居全省XX名,部分保险公司业务量和保费额居全省前列。邮政国际包裹业务量和收入均居全省第2名(绥芬河国际出口包裹业务第1名)。以赴日、韩等国对外婚介、劳务为主的各类中介机构发展到
家,服务半径辐射延寿、通河、依兰、宾县等县份,每年向国外输出劳务人口XX人次,带动增收 XX元。
(四)载体功能不断完善,支撑发展能力增强。积极克服财力不足困难,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园区载体功能,搭建投资创业平台,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一是园区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创建于2002 年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0公顷,已建成面积180 公顷,累计投资2800 万元完善了区内道路、水、电、供排水、通讯等综合配套设施。并按照“一区多园、集群发展”的原则,在区内规划建设以东方集团为依托,占地14.8万平方米、年加工能力30万吨的稻米加工园区;以方通兴隆笔业为重点的铅笔基地园区;以香港大洋集团、东龙公司为龙头的
硅材料加工工业园,促进开发区向专业园区集群发展转变。目前,区内企业已发展到 24 户,固定资产投资达 2.3 亿元,累计实现产值 10 亿元,实现利润 2 亿元,上缴税金 2400 万元。另外,食品工业园、煤化工工业园、石油开采区等专业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二是城乡建设突飞猛进。坚持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并举,完成17个行政事业单位北移,新增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新区初具规模,城区面积扩大到12.7平方公里。改造棚户区XX万平方米。建成城西壕景观带、夕阳红生态公园和新世纪文化休闲广场、体育休闲广场,启动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厂,城市载体功能日趋完善。实施城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三年来累计新增道路硬化面积20.93万平方米,完成24个小区绿化、34栋楼体亮化和20栋楼体立面改造,高标准建成同安路3.4万平方米绿化景观带,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造农村泥草房XX栋,住房砖瓦化率达到XX%,农村公路通乡通村率分别达到100%和92.5%,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乡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三是侨乡建设日新月异。结合侨情实际,围绕打造“东北旅日侨乡”战略目标,深入挖掘历史内涵,不断加强对是交流合作,侨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推动力。完成了中日友好园林修缮和二战历史遗留物征集,规划建设了侨村、日式商品一条街。密切对日交流交往,与全国侨联和中日友好协会实现对接,先后派出17个代表团赴日考察访问,与日本山形县大石田町、长野县泰阜村建立了友好关系,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先生到XX参观访问,每年接待日本官方和民间友好团体近20个300余人,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些年来,我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增长。纵向比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横向与哈市发达县份以及周边同等规模县份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从经济总量排位看,我县主要经济指标在哈市10县(市)排名中比较靠后,2009年排10县(市)XX位,占10县(市)的比重仅为XX%,双城市生产总值为我县的XX倍。与周边规模相近县份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009年,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生产总值分别高出我县XX万元、XX万元、XX万元。从生产总值增速上看,2009年我县生产总值增速为XX%,排在10县(市)第XX位,但低于10县(市)平均增速XX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XX元,在10县(市)中排第XX位,与10县(市)人均生产总值XX元相差XX元,低于国家和全省平均水平。从经济结构上看,经济结构不够优化,2009年,我县三次产业比重为XX:XX:XX,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加工企业规模偏小,能力较弱;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
二是支柱产业不强,龙头带动企业匮乏。主导产业不明显,缺乏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未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缺少对经济具有明显支撑作用的支柱产业。工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XX户,户均完成工业增加值
XX万元,低于10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增加值 XX万元。我县虽然兴建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引进了一些企业,但企业规模小,上缴税金少,财政贡献率低。食品产业虽稻米加工业发展较快,形成一定整体规模优势,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品
牌杂,整体档次较低,市场竞争力弱。特别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短,不能形成农户、基地、龙头加工企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增值幅度小。其他食品加工业目前还没形成规模。
三是县级财力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09年,我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XX万元,在10县(市)中排位第XX,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XX%,而全国水平为XX%,全省平均水平为XX%,全市平均水平为XX%。而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所占比重高达XX%,财政收入不仅总量小、且质量低、可用财力少。2009年,我县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XX万元,财政供养人员多、增人增资、上级安排项目要求县级匹配等刚性支出增长远远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导致一些社会基础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受制约主要因素
一是地域制约。我县处在哈市“边缘化”状态,不在哈市都市经济圈以内,与呼兰、双城、阿城、宾县等临市县份相比,接受大城市的辐射相对较弱。县域工业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二三产业发展先天不足,这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客观因素。
二是政策制约。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给引资上项目带来不利影响,用地指标不足已成为工业与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在一些重大项目审批方面,由于项目审批权限不在本级政府,使一些项目审批环节过多,手续繁杂,审批周期较长,造成项目审批不及时,一些很好的项目错过了最佳投资期,影响了项目实施。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明显不够,信贷投入逐年减少,支持力度越来越小,农户小额信贷难以支持县域产业化、规模化的经营,中小企业贷款十分困难。
三是环境制约。全民招商创业和抓经济谋发展的氛围不浓,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守旧,思维方式落后,不敢想大事,不敢谋大事,不敢干大事,工作上缺乏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习惯于就农业抓农业、就工业抓工业,缺乏城乡统筹、工农联动、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理念。
三、优势和条件
XX县自然资源丰富,侨乡特色浓郁,开发潜力巨大,这为今后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我省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黑龙江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和奖励办法》,在项目、财政、金融、建设用地及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强化了对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强县”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扶持措施,着力解决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大力培育县域优势主导产业,为县域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二)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我县森林面积21.4万公顷,覆盖率达79%,年采伐量25万立方米左右,是东北亚最大的木材集散地。矿产资源储量大、品位高、质量好,已探明煤炭储量2500万吨,石英石、大理石、玄武岩储量分别为392万吨、850万吨和711万吨,锰、铁、铝、锌等各类矿点40多处,特别是石英石二氧化硅含量达99.72%,是全省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石英石矿床。石油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已顺利完成XX地区石油勘探工作,石油可勘探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大庆石油勘探公司已打两眼井进行试采。我县是全省风力资源最丰富县份之一,年平均风速达7-9m/s,年有
效风速小时数均超过7500小时,总装机容量可达100万千瓦,年上网电量可达24.6亿度。
(三)侨乡优势比较突出。由于特殊的历史事件形成了特殊侨的历史,使XX成为哈市乃至东北地区唯一的内陆侨乡。全县旅居海外华人华侨3.8万余人,占全县人口的19.13%;归侨270余人、侨眷48000余人,占全县人口的26.38%,是黑龙江省华人华侨和归侨侨眷人数最多的县份。经周恩来总理批准修建的全国唯一的“日本人公墓”(中日友好园林),每年吸引大批日本各界访问团来XX旅游观光。经过积极争取,日本驻沈阳大使馆在我县设立签证代办机构,每年带动劳务出口XX人,实现涉外劳务收入X万元。全县侨资侨属企业已发展到38家,注册资金1.1亿元,年创产值超亿元,创税600余万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12%以上。全县侨资储蓄达X亿元,侨务经济已成为XX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侨乡建设的提出,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XX侨乡建设被纳入哈市“十一五”规划,已成为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对日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对促进全市乃至全省对日经贸交流合作具有重大意义。
(四)交通优势逐步显现。XX县位于哈尔滨、佳木期、鸡西、鹤岗四大城市中心一线,“同三”、“鸡讷”、“铁通”和老哈同四大国省干线在XX县城交汇,松花江流经XX4个乡镇,沿江有6个水运码头与公路相连,直通中俄边境三个主要贸易口岸。特别是随着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哈佳铁路的规划建设和松花江黄金水道立项恢复,陆铁航一体化的联运网络即将形成,成为哈佳中段呈“米“字型交通枢纽,有利于周边各县各种资源互补和各项产业链接,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流、物流中心。
(五)食品产业前景广阔。XX县稻米、水产品、山特产品等绿色特色资源丰富,全县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已达XX万亩,占耕地总面积XX%,已开发了富硒、富锌、多元营养和绿色有机米,成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和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整县推进县。全县稻米加工率达90%,年加工优质商品大米30万吨,已形成以XX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优质米加工基地。食用菌发展迅速,生产规模已达XX万袋;林木资源丰富,野生药材、菌类珍品、山野菜380余种,年产山野菜XX吨,产品市场看好。XX大米、XX银鲫、得莫利矿泉水、格瓦斯等品牌效应已经显现,市场竞争力增强,食品产业开发潜力巨大。
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思路、目标与建议
(一)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目标
按照全市“强县”战略的总体部署,县委、县政府在审视县情、深入思考、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立足XX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了落实“强县”战略的总体思路: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全力打造滨水城区、扩建工业园区、做强优势产业、叫响侨乡品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在全省排位中位次前移。
一是以做强优势产业为重点,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以打造新型工业开发区为目标,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加快基础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按照“一区多园、集群发展”原则,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加快引进香港大洋集团、东方集团等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项目向园区聚集,促进稻米、铅笔、高新硅材料等专业园区集群发展。力争到2015年,开发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新入区投资超亿元生产加工型项目10个以上,园区工业增
加值占县域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以上。围绕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稻米、木材、硅石、风能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做强以绿色有机稻米为主的食品加工、以高档铅笔(化妆笔)为主的木材综合加工、以硅石精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和以风电开发为主的新能源四大优势支柱产业。到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工业税收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税收8000万元。
二是以“富民增收”为核心,提升农业经济质量效益。实施绿色精品农业带动战略,扩大稻米、畜禽、食用菌、北药等绿色特色农业规模,到2015年水稻全部达到绿色标准,有机水稻发展到25万亩,食用菌栽培规模突破3亿袋,北药种植3万亩。深入开展校县合作共建,推进城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围绕农业主导产业链延伸,集中建设一批集产加销、贸工农为一体的企业集团,逐步壮大稻米、北药、畜禽、林木、山特产品加工业,力争到2015年发展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95%以上、农产品商品率90%以上。积极引导农民逐步向非农产业、中心镇和城区有序转移,促进农村土地集约经营。
三是以城镇建设为载体,带动城乡加速发展。按照“东西两翼展开、逐步向北延伸”的原则,高起点、大手笔编制滨湖新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和大小XX湖、天鹅湖及火车站点专项规划,利用第二轮土地总体规划修编,调整优化土地开发空间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利用大小XX湖、天鹅湖天然水系,实施城区依势北移,加快“三湖”滨水楼盘开发,实施行政服务中心及事业单位北移,重点推进医疗急诊急救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文体
会展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敬老服务中心、供热服务中心等公益事业建设,以城区北扩带动新一轮的城市开发建设。沿湖建设大小XX湖、城市中心主题公园,扮靓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拓展“强县”发展空间。突出侨乡风貌,改造旧城、开发新区,推进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力争2015年城区面积扩大到25平方公里,比现有规模扩大一倍,城市人口增加到10万人,城市化率达到75%。统筹城乡发展,编制小城镇、中心村建设规划,整合撤并自然屯、壮大中心村,重点推进会发、大罗密城镇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城乡土地臵换机制,改革农村户籍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农民向市民转变,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四是以侨乡建设为突破,打造县域特色品牌。依托XX特有的“双向”侨情,打好“侨”牌,挖掘侨力资源优势和潜力,借势造势,发挥哈尔滨银行等区域金融中心作用,主动承接周边县份国际邮政、外汇兑换业务,努力把侨力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储蓄优势转变为投资优势,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围绕打造“生态、红色、冰雪、侨乡”品牌,高起点规划建设双龙湖、双凤湖、双子山森林公园风景区,统筹开发松花江沿江湿地、抗联遗址、得莫利滑雪场、日式商业街等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以“两湖一园”绿色生态游为核心,冰雪风情游、红色经典游、侨乡特色游多点支撑的旅游发展框架。加强侨乡基础建设,规划建设华侨创业园,完善华侨工业园基础设施,提升侨乡形象,搭建华人华侨投资创业、定居生活、休闲度假平台。扩大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县外办因私赴日签证代办平台,为哈东地区因私赴日旅游、留学、劳务等人员提供服务。加强对上、对外公关,广泛宣传推介,提高侨乡对外影响力。
发挥侨乡优势,多领域开展对日交流合作,大力发展日韩餐饮、小商品加工业。
五是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推进县第四小学和德善乡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消灭农村微型学校,到2015年标准化学校建设达到XX%。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移址新建县医院综合楼,实施县中医院整体搬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臵。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文体综合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精品产业化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水平,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城乡低保体系,探索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健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一棚一草”改造工程,到2015年彻底消灭城镇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配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
平房米,切实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完善供热配套设施,提升供热质量。到2015年城镇集中供热率达到XX%,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0%,生活垃圾处理率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二)建议
一是建议坚持全域发展理念。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省、市的大力扶持下,县域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但目前各县(市)发展还不够平衡,差距越拉越大。为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统筹力度。在谋划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中对一些发展相对较慢的县份给予重点考虑,对这些县(市)的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重点项目纳入全市产业布局规划,并给予政策、资金倾斜,扶持做大做强,辐射带动县域经济平衡发展。如我县的高新技术硅材料研发、石油开采等,恳请市政府纳入全市产业布局,同时帮助对外宣传推介,加快招商开发进程。
二是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我县属农业县份,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较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能力有限,历史欠账较多,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建议市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农村道路、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基础建设投入方面予以倾斜,为小县持续长远发展提供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三是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目前看,在我市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像XX这样一些县情小、欠发达的县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建议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把一些小县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在国民经济发展、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城市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在项目、资金投入上优惠和倾斜。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立县项目,在环评、土地、金融信贷等方面适当放宽权限,上给予优先安排,确保项目建设的需要。
第二篇:镇域经济调研汇报
关于镇域经济、“两田制”清理、减轻农民负担、劳动力转移方面 的基本情况与下步打算
一、镇域经济情况(农业部分)
我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中心,坚持“两调两转”,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两调”:一是调整工作着力点,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地产品市场和流通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县有8种无公害农产品获得了产地认定,34种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发展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个,经济合作组织70个。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着力调强以花生、瓜菜、桑烟为重点的种植业,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调大以牛猪鸡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全县花生、瓜菜、桑烟、林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5个,养殖场10个,养殖大户100个,使全县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分别达到**个,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36%。“两转”: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立足我县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各类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到*家,带动基地*万亩、农 户*万户。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组团式”、“整建制”劳务输出,1-4月份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镇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注意选准劳务站建设、拳头项目建设和农民工培训三个切入点,不断扩大输出规模,每年有组织输出劳动力*多人,增加财政收入*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工镇”。
困难及问题:主要是严格的土地政策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着突出矛盾;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镇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能力弱;农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产品档次不高等。
下步打算:农业是镇域经济的基础,必须抓住农业这个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为着力点,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放在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上,把调整的方向放在市场需求上。粮食生产,要以扩大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为重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并加强良种、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实用科学技术,依靠科技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蔬菜生产,要在稳定蔬菜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反季节种植 和设施化栽培,大力发展高档菜、精细菜,突出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出口创汇品种。茶叶生产,要努力扩大生产面积,争取新增茶园面积*亩。桑烟生产,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并适度扩大桑烟面积。花生生产,要进一步提高花生区域化布局水平和加工增值能力。同时,调优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调大以牛猪鸡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
(二)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三个“一批”。一是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发挥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扶持与新上并举。一方面,抓好****等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扶持,在积极争创市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力争申报1—2家省级龙头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内每个乡镇要新上一个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能再有农业龙头企业空白乡镇。二是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坚持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围绕蔬菜、花生、畜牧、林果等产业,抓好****等一批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大和规范化建设,形成一批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内农产品集散市场和大购大销、深购远销的外埠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县外、省外的市场份额。三是发展一批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植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产品市场化 程度。”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要继续搞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争创工作。二要注重市场开拓,充分发挥现有品牌的作用,提高现有品牌的质量和知名度,实现品牌效益。三要在继续健全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重点搞好技术操作规程的推广工作,使基地农民自觉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
(四)继续加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的农业项目的争引、实施和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继续突出农业项目开发建设这个重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我们将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农业项目争引工作。一要抓好项目争引。突出农业综合开发这个重点,积极组织筛选项目,搞好论证,建立项目库,走出去,引进来。二要搞好在建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制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管理新机制,确保建设项目的标准和质量;落实好结构调整的各项建设内容,提高开发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三要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培育农村沼气集中联户供气、中低产田改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农业发展亮点,以点带面,促进项目区上档次。
二、两田制清理(土地延包)情况
我县有**个村有延包任务,占总村数的85%,需延包面积**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3.4%。截至4月底,全县已有*村完成了延包任务,延包面积*万亩,分别占75.6%,79.9%。
在具体工作中,我县突出抓了“三公开、两监督、一调度”的措施。一是推行了“三公开”。即延包面积、延包标准和延包程序向群众公开。土地延包之前,各乡镇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摸底,将每个村的土地总面积、已延包面积、未延包面积、机动地面积和参与延包的总人数及已分配土地情况全部向群众公开。同时,针对不同的地力、地况和投入情况所制定了不同的分配标准以及延包的具体程序,详细地进行了张榜公布,确保每个群众心中都有一把“尺子”。二是推行了“两监督”。即邀请老干部、群众代表进行监督,同时实行社会监督。各村从土地丈量、面积折实、土地定级、制定方案、划分地块到抓阄分地、签发证书的全过程,都邀请老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充分发挥老干部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坚持党的政策和秉公直言的监督作用,得到了群众的依赖和认可。同时,各乡镇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发挥广大群众的跟踪监督作用。三是推行了“一调度”。我县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督导组,包乡镇、包村进行调度督促。同时,各乡镇针对各村不同情况,划分了好、中、差三类村庄,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在村级班子领导能力强、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中,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中等村迅速展开各项工作,给每个村庄制定了阶段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表,并及时进行调度,对没有按时完成阶段工作计划的,及时进行督促。对出现问题的,迅速派驻工作组,帮助分析原因,制定相应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对完成土地延包的,组织村集体及时与农户签定了《土地经营权证书》和《土地承包合同》,发放了《农民负担卡》和《农业税完税证》,并进行建档立制,规范管理,形成“一组一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的档案化管理机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了推开一个,成功一个,巩固一个。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已完成“两田制”清理的村都是工作好做的,剩余村庄存在问题较多,操作不当易引发矛盾和上访,需慎重对待;二是个别村庄因经费运转困难,仍打土地主意;三是后续工作较多,已完成的有存在机动地超标、经济园林未处理以及没签合同、没变更经营权证书等。
下步打算:一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进“两田制”清理整顿工作顺利进行。针对我县瓜菜、畜牧、桑烟各种经济园林等主导产业在农民收入中占到了很大比重,同时也是这次需要延包的主要部分,按照“既严格执行上级政策,又要保护发展优势产业”的延包工作原则,在严格执行土地延包政策的前提下,重点保护已发展起来的瓜菜大棚、养殖小区和经济园林,避免因土地承包关系调整而导致毁棚、毁园等现象发生。给予原承包户“四权”政策:即优先延包权、流转延包权、以退顶分权、优先承包机动地权,这样群众容易接受,又保护了优势产业。二是切实搞 好土地延包后续工作的完善,主要是清理尾巴,建立台账及相关制度等。三是切实重视土地延包引发的来信来访事件,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化解土地纠纷,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三、减轻农民负担情况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降低农业税率和取消农业特产税政策,取消了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二是将*万份全省统一负责制的农民负担卡发放到农户手中,并严格按卡征税。三是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管理。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的筹资范围、程序、标准和议事规则,禁止将“一事一议”筹资变成固定收费项目,实行上限控制,筹资额每人每年不准超过15元。四是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即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一费制”、农村订阅报刊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个别乡镇部门仍有乱收费现象,部分村庄报刊订阅超额,存在各种赞助、捐款现象。
下步打算: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三是对涉及农民负担的收费项目要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四是深入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五是严格执行取消农村“两工”政策。六是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
四、劳务输出情况 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来抓,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积极搞好劳务输出,努力把农民变民工、变职工、变市民,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目前,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其中县内转移*万人,县外转移*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和增长部分,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分别达到。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坚持以建设加工制造业强县为目标,积极推进工业“二次创业”,着力培植壮大了农用车、石材、纺织、生态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扩大了农民增收空间。其中,农用车行业形成了以**为龙头,以*家规模以上企业为主要配套厂家,以遍布乡镇的*家配套企业为辅助的产业链条,从业农民达*万余人。全县石材加工业户已达*多家,从业农民工*万人。工艺品加工业以***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一定规模的加工点20多处,从业农民2万多人。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在乡镇、村庄、集贸市场从事餐饮、商贸、运输、加工等行业的个体工商经济以及进行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商贩,均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14%。
二是努力搞好劳务输出,实现劳动力县外转移。大力加强了劳务输出基础建设,坚持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 “六到位”,设立了**劳务合作办公室,在全县*处乡镇加强了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在县外建立了**个输出基地,形成了“上下相通、内外相连”的管理服务体系。认真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落实了外出务工“两证一卡”制度,对务工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依法为劳务人员争取调资、保险、工伤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权益。特别是围绕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充分利用县农广校、职教中心和乡镇农技校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切实加强了教育培训。去年以来,全县共投资*多万元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阳光培训项目等技术培训,举办定向培训班*余个,涉及十几个热门专业,培训人员达*多人。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就业环境。县里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外出务工农民,允许其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降低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门槛,做到了“四取消四建立”,即: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工种限制,建立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行政审批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就业体制;取消“临时工”、“农民工”身份和户口界限,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同工同酬;取消农民工子女入学借读办法,建立就近免费入学制度,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力。目前,我县先后精减就业审批项目11项,清 理就业收费项目20个。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基本养老保障扩面工作,把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工商户逐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解除了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下步打算: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出去,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收入,而且可以增加在家务农农民对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今后,我们将转变服务观念,把加强农民培训,尽快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一项重要职能,依托新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切实组织好农民培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
第三篇:乡人民政府乡域经济调研汇报材料
乡人民政府乡域经济调研汇报材料
乡人民政府乡域经济调研汇报材料
一、现代农业型乡镇 三大产业蓬勃发展。蔬菜产业:全乡蔬菜种植面积已达0亩,其中核心区大棚蔬菜面积4000亩,已创建桃花、绿康两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在滁州龙蟠大道建立绿康公益性菜场一处,直销瓜果蔬菜。如今正在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将桃花蔬菜打造成长三角知名品牌”的要求,已与宁供集团和众彩集团签订长期供销协议,月供净菜100吨。瓜果产业:全乡瓜果面积发展到23000亩,其中油桃8000亩,瓜果15000亩,今年新增瓜果、桃树面积6000亩;仰山村被省农委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
80%的土地种植油桃,亩均纯收入5000-6000元。畜禽养殖业:充分利用长山片的大面积山场扩大畜禽养殖的范围、规模,全乡年出栏猪、牛、羊百头牲畜以上达30户,年出鸡、鸭、鹅万只禽产品以上达10户。成立三家规模以上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建2家标准化示范养殖区,引领养殖户扩大养殖业规模。旅游业风生水起。利用长山林场、止马岭、东寺港水库;大港水库、屯仓水库上游;张山特色狗骨头饭店;蔬菜大棚种植区;经济果林示范区;生猪养殖示范区;水禽养殖示范区;312省道意农生态农业园;长山东升生态林业园等旅游资源,打造“四季美好张山”,开发以“春季赏花踏青、夏季品尝瓜果、秋季分享收获、冬季温室采摘”为主的一年四季特色旅游项目。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乡首届桃花节、乡首届采桃节,“中国滁州桃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旅游节,充分展示了张山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果,提升了张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县内外引起广泛
关注。
林下经济正在崛起。近年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全乡森林面积已发展到12700亩,其中国家保护公益林400亩、生态用材林5000亩、经济林7000亩、花卉和苗圃300亩,为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乡镇主要指标
乡镇农业总人口25039人,乡村从业人员13408人。
产业发展情况:全乡企业数44个,其中工业企业2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截止6月底完成9354万元,截止7月底预计完成1108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截止7月完成3030万元。
财政收入:截止7月完成地税372万 学校数量:初级中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完小5所,教学点3个。农民纯收入:10650元 特色养殖和种植情况:以蔬菜种植、瓜
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的三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意农园和桃花蔬菜基地共新增养殖水面400亩,用于养殖无公害泥鳅、龙虾等。
三、主要发展思路和工作经验 发展思路: 围绕一个目标:增加农民收入。做好两篇文章:一抓常规农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二抓生态观光农业,建设美好乡村。提升三大产业:蔬菜种植业;林果种植业;禽畜养殖业。打造四季美好张山:春季赏花踏青;夏季品偿瓜果;秋季分享收获;冬季温室采摘。工作经验:
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资源、地缘等优势,巩固提高现有的瓜果、棚室蔬菜产业。一是在坚持品种多元化的基础上,巩固提升传统品种,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打造特色品种,重点引进适合在我乡种植的、经济效益好的品种,目前正在推广种植10新品种;二是通过强化职能部门的技术服务,提
升全乡蔬菜生产水平,加大无害化、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和产品检测。三是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将桃花蔬菜打造成长三角知名品牌”的要求,重视打造产品形成品牌,重视包装产品宣传品牌,借助“桃花”、“徽来阳”两个蔬菜品牌,着力抓好蔬菜产品加工,打造优质高档的蔬菜品牌。
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按照“产业化发展兴城镇建设,城镇建设促产业发展”的思路,乡加大投入,“借市兴城”,以集贸市场推动小城镇建设,由县二建公司投资7300万元的张山集贸市场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彻底改善乡集镇面貌,对建设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布局合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小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规划,建设美好乡村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兴业富民生活美、生态宜居村庄美”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将美好乡村建设同文明创建相结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重点突出桃花、苟滩、张山三个中心村建设;治理改造张郢、胡庄等10个自然村。
强力招商,推进工业化发展。
通过政策倾斜、市场建设、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多项措施,在培育三友木业、华阳玻璃、安徽长石等乡域企业上规模的同时,利用资源优势,强力招商,引进的滁州石材制品项目已签订意向性协议,康健新型墙体材料项目和文辉混凝土项目已建成投产,由县二建公司投资7300万元的张山集贸市场项目已完成规划、立项、申报工作,“意农园”项目和石固山现代农业项目正在建设中。精心包装,打造一年四季特色旅游项目 以乡万亩桃花、瓜果、养殖基地、冬暖
式蔬菜大棚的特色产业和山水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打造一年四季特色旅游项目。春季赏花踏青:春季在千亩桃花盛开和万木变绿的季节,由政府牵头,举办桃花节、大型文艺演出、农产品展销等活动,积极与旅行社对接,打造“春季赏花踏青之旅”。夏季品尝瓜果:夏季在油桃、紫叶李、香瓜、西瓜、葡萄等上市季节,实行对外开放,通过举办“采桃节”,引导市民来果园、瓜园现场采摘瓜果。秋季分享收获:秋季在观赏东寺港、止马岭等自然风景的同时收获山芋、花生、板栗、草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并进行现场野炊。冬季温室采摘:在桃花蔬菜基地千亩冬暖式大棚内亲手采摘冬季西瓜、黄瓜、果品西红柿等特色反季节蔬菜。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乡本级财政收入薄弱,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任务艰巨;发展工业企业用地指标存在局限,难以形成产业链。
二是农业产业化步伐有待加快,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意识需要转变,增收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三是集镇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水平低,人气不旺,尚未形成集聚效应。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较薄弱,农村发展缺乏大的综合项目支撑。
五、要求和建议 整合资源,集中打造示范区,为美好乡村建设注入动力。乡人民政府 8月7日
第四篇:汇报提纲(调研)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金品源煤矿全体干部职工按照公司确定的工作方针和部署,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抓生产、保安全,抓质量、促发展,抓管理、增效益,较好完成了各项指标和任务。
1、1-11月份生产原煤11.3263万吨.系统总进尺2890米,煤掘进尺完成1087.2米,半煤岩进尺70.5米;开拓进尺完成688.3米,恢复进尺1044米。共设棚子5212架。
2、一通三防做了大量工作,打注水钻孔1200个,孔深达7800米,打地质钻孔及超前钻探孔32个,孔深800米。注卤水30吨,副井消火注粉煤灰290吨。铺设管路1800米,使我矿消防火工作有了突破效果。
3、安全工作主要抓班前教育和安全培训,使职工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将各种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4、2012年工作目标
听了陈总的重要讲话,工作有了正确目标和方向,感觉压力非常大,要把压力变成动力,带领全矿干部职工加倍努力工作,扎实苦干,坚决完成23万,力争25万我们以“一通三防”为重点,以质量标准为基础。
1、抓安全培训,不培训不能上岗,抓安全带帽,落实责任,以小班为安全联保对象,到矿长以上干部实行包保,每个矿长保一个连队,要做到奖罚分明,使职工真正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安全坚决不生产。
2、抓质量标准化建设,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质量不合格推倒重来。每旬一次,全矿队长以上干部质量标准化检查,发现不合格工程,从班长、队长到包保矿长进行罚款,达标连队给予奖励。
新年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在公司的正确领导下,我将带领全矿干部职工和公司保持一致,克服不足,迎接挑战,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把安全工作基层,把安全培训落实到人,坚决完成公司下达各项生产指标和任务,为十金源矿业发展和强大而努力奋斗。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金品源煤矿
2011年12月25日
第五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关于石安镇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汇 报 提 纲
中共石安镇委 石安镇人民政府
(2007年7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人大、政府向光临石安镇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石安镇今年上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石安镇现镇情概况
石安场始建于东汉末年,于1992年10月改为建制镇,涵盖原石安、联丰两乡,经过2002年村、组建制调整,现辖9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71个村(居)民小组,2006年末有6348户21116人,幅员面积60.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0811亩,人均耕地近1亩。
二、关于石安镇今年1—6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县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负重前进、扎实工作,石安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上半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讲话、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工作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和集镇建设为重点,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石安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调查要求,分别汇报如下:
(一)今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855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14%(其中工业总产值6262万元、农业产值229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1.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0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6%,完成目标任务的57.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完成目标任务的70.51%;社会粮食总产量4290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2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1%,完成目标任务的66.90%;信用社、邮政储蓄存款余额9300万元,增长12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1%,贷款余额129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61%;基本完成了镇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半年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先后共争取和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交通、水利、集镇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开工建设,部分已投入使用。
1、交通建设:一是石安翟溪村6.7公里四级水泥公路硬化工程完成投资150余万元,预计在本月底竣工投入使用;二是荷叶村毛坝子大桥投资21万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三是投资4万元为四新桥安装了防护栏;四是石安—忠县汝溪、下双河口—万州培文14.6公里出境四级水泥公路通过里程村、骆马村、联丰村三个村“一事一议”形成决议,总投资近520余万元,其中:县交通部门投资400余万元负责硬化水泥公路,镇、村筹集资金120余万元负责公路基础,目前已筹集资金80余万元,还在进一步筹集之中,并已进场划线,将于8月1日动工硬化建设四级水 泥公路;五是群众盼望几十年的联丰公路大桥已纳入重庆市渡改桥项目建设计划,投资50余万元,将于8月初动工建设。
2、水利方面:一是投资50余万元修建了翟溪村、里程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这两村2000余人的饮水困难;二是病险小二型水库紫龙水库已纳入重庆市病险水库整治计划,投资50余万元,将于8月初动工整治。
3、集镇建设方面:一是石安集镇老街刘木匠门市的横街居民房建房21户2500余平方米已竣工,横街基本形成;二是镇政府大门前的李远华、李远兵、原邮政等临街旧房正在改建之中,已完建1500余平方米,10月底竣工;三是投资5万元在里程村征地5亩新建场镇垃圾填埋场已投入使用;四是场镇广场、集贸市场已完成设计和招商引资,将于8月初动工建设。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全镇中小学无一危房校舍,由于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得到较大程度改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教学成果丰硕,目前,全镇小学毕业合格率达100%,中学生毕业合格率达98%;二是计划生育工作保持较好水平。认真开展创优质服务先进镇,强化了流动人口管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年控制在1.8‰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62%以上, 加大了计生执法力度,落实了计生奖扶金和独子伤残补助金。三是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了医疗设施设备,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疾病控制能力得到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进,2007年全镇82.26%的农民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得到逐步解 3 决,2008年筹资工作已全面展开。四是社会事业有序开展。1000口沼气池工程正在落实建设之中,里程村、荷叶村为沼气池试点重点村;里程、龙坪二村公共服务中心竣工投入使用;石安邮政支局(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全国联网,通存通兑,方便外出务工人员;农村低保制度初步建立,353户613人享受农村低保金,已兑现70890元,城镇低保金已兑现12210元,参保人义务劳动67余次,部分困难群众生活得以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培训力度加大,外出10950人以上;新增劳动力转移319人,就业再就业3人,新增就业6人。
今年以来,全镇无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件发生,无群访、集访事件发生,全镇上下形成团结友爱、和谐平等、互助的良好风尚。目前,全镇人民安居乐业,民心安定、社会政治稳定。
(二)年1—6月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我们在坚持“内培外引”,一手抓本地大户培育,一手抓外地客商引进的同时,研究制定了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强化服务工作,以加工业、采掘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建筑建材业为重点,1-6月新增个体工商户12个,页岩砖厂、宏发植物油厂效益稳定,已完成利税32万元。
(三)年1—6月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发展情况 农业结构调整有实质性进程,优质农产品增加,常规品种减少,现代农业比重增加,传统农业比重下降,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进一步稳定种粮农民积极性,大春粮食作物满栽满插,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49100亩、推广渝黄1号油菜5700亩,产黄籽油菜490.2吨;大力引进和推广粮食优良品种,不断改善粮食品质,全年共种植优质杂交水稻Q优一号、富优一号等9000亩,占种 植水稻面积的95%以上;高产玉米新品种登海
11、临奥一号、临奥4号、东单60在全镇普遍种植,面积达到8000亩,高度重视再生稻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全年落实再生稻7000亩;栽种脱毒红薯9000亩,落实了种粮综合直补,其中小麦已直补资金3.2万。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不明显。
(四)今年1—6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县财政局关于2007年镇乡财政预算编报口径和要求,我镇2007年财政预算收入为130.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0.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30.4万元。2007年财政预算支出为130.3万元、专项上解0.6万元。
今年1—6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是:2007年1—6月财政预算收入为0.2857万元,其中契税收入0.285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57.14%;2007年1—6月财政预算支出87.857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67.4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7.3002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3051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14.2411万元、抚恤社会救济事业费12.975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5518万元。
(五)今年1—6月税收征管情况
今年1—6月全镇税收征收完成13.05万元,完成半年任务的81.14%(其中:地税征收完成12万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9%;国税征收完成1.0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2.50%)。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的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全镇9个村、1个社区,目前,只有2个村通了水泥路,其余村 的公路,只是机耕道,按建制前的村组标准,50%的组连机耕道都没有;饮水安全,80%的农民只能靠天喝水。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出行难和饮水难。
2、农民的后顾之忧解决不了,农业产业化举步维艰。农业基础比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缺乏保障机制。现在农民主要存在以土地养老,他们丢不起那一亩三分地,视土地为命根,只能单打独斗,加上我镇又处于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条件极差,国家的农业项目和重点工程难以到我们这些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难以实现。
3、工业基础较弱,整体实力不强,经济效益偏低。无资源优势,培植税源难度大,无财政增收的重点企业和项目,财政收入增幅缓慢,地方可支配财力减少。
4、民间投资和消费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镇信用社、邮政储蓄及其它金融机构,农民的存款余额超亿元大关,而农村信用贷款只有1290万元,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财政困难,后劲不足。缺乏大项目、大产业,财源严重不足,由于财政增收渠道不多,加上财政刚性支出增多增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后劲严重不足。
(二)今后工作思路
按照“314”总体部署,以梁平确定为市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为发展平台。结合我镇实际,我们努力在发展上迈出大的步伐,在富民上取得大的成绩。
1、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1)巩固和发展粮食生产。认真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免征农业税等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稳定发展。
(2)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瞄准市场变化,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加大笋竹、青蒿、油桐、烤烟、优质油菜、玉米等的种植面积。加大生猪、渔业、水禽、大棚蔬菜等产业基地建设。
(3)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筹措水利建设资金,重点抓好病险水库、山坪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整治力度,提高农业防汛抗旱能力。整治光明水库、农民水库和磨石崖水库,使其达到小Ⅱ型水库标准;在莲花村、龙坪村、骆马、里程、荷叶等水资源缺乏的村,兴建人畜饮水池550处,自来水5处,解决8000人、3000头牲畜饮水困难。二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力度,改造中低产田2000亩。三是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启动生态家园建设,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在全镇建好1000口沼气池,让群众用上清洁能源,20%的农户实现旱厕改水厕。
(4)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村庄规划工作,合理编制村庄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大力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 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
(5)大力加强农村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市级特困村扶贫的支持力度,重点解决制约特困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路、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努力增加特困村农民收入,加强对特困村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新建联系原五桐村的联丰大桥,新建莲花村、翟溪村两个山羊基地建设,培植保护好6个贫困村已成片栽植的3000亩桑树。
(6)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努力拓宽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积极探索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措施。整合好劳动、农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培训资源,努力提高我镇劳务经济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7)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和其它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
2、加强镇域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加强交通建设。提升出境路等级,不断改善石安形象,在2009年前,全面完成各村的水泥公路硬化工程,力争村村通客运;在2012年前,50%的组通水泥路。加强对原村级公路的改造。重点是原骆马段、原大洪段、原同乐段、原马溪段等。新建 一个占地4亩的客运站,切实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加强通信和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基础传输网建设,加快发展通信信息业务网,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继续发展固定电话,加快发展移动电话。逐步发展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网,开发资源与环境、教育与科技、政务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数据库,发展电子政务、商务,远程医疗等信息应用。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以加密电视为发展重点,提高入户率和收视效果,新发展加密电视3000户,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加强电网建设。开展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确保电力供需平衡。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安全水平,适应小城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加快集镇发展。实施优惠政策,加快石安老街改造建设力度。为进一步提升北街形象,全面完成镇政府门前临街门市改建。积极增强场镇配套功能,为解决集镇交易难问题和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2008年底前在北街新建占地1个10亩左右的集贸交易市场及配套设施和在镇政府门前修建一座占地2亩的休闲广场。修建一座高12米、宽4米、长1500米的集镇防洪大堤,确保场镇防洪安全。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场镇进行重新修编,在各村的公路沿线规划2-3处居民点。在场镇征地100亩,在其它9个村规划征地300余亩,作为储备用地,按照集体土地办证原则,鼓励农民进行集中成片建房,对农民建房只收取土地征地费,免收其它一切费用。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55.8%,集镇人口6000 9 人,集镇规模达1.5平方公里。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兴办企业
“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放在振兴镇域经济的战略高度来思考问题,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服务,树立起“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掀起全民招商引资热潮。
4、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全面巩固“两基”成果,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权利,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以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基本能接受学前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加强教育队伍建设,认真开展新任教师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提高学历培训。积极推行“零辍学”工程和“帮困助学”工程,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认真落实教育经费体制改革政策,从2006年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5、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广大人民都能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进人民身体健康。以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的防治,儿童“五 苗”基础免疫预防接种全程覆盖率达95%以上。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级卫生室建设步伐,不断改善医疗条件,加强产科达标建设,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稳步推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力争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全镇清净无疫。
(2)大力繁荣文化事业。以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大对镇村文化发展的投入,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到2010年,镇里建立一个综合图书馆,各村建立图书室,重新建立电影放映队,加强农村电影放映工作。
(3)切实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要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经常性工作,坚持以村为主,推进农村工作的全面开展,重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全面推行奖励扶助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到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5%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逐步提高,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推进。
(4)加强环境保护和国土管理,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认真配合国土管理体制改革,按要求确保改革到位。抓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进一步依法加强土地、矿产、森林、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努力实现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继续贯彻《国土法》,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把小城镇建设和国土保护结合起来,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抓好镇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抓好工业、生活 污染源的治理,为居民创造优美洁净的生活环境。
6、加强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和检查机制;加强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预案,依法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继续坚持“严打”方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
以上汇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并对石安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