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2007、11)
遵义市汇川区教育局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以下简称“远教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长远的民心工程,对促进我区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局党委、行政始终把远教工程视为重教兴区的一件大事来加以落实,形成了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试点学校全力实施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了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现就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中小学126所,其中教学点17个,小学77所,初级中学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高中3所,完全中学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现有学生67000余人、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20.73%;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67%,专科以上学历占90.0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31%,本科以上学历占67.22%。
在党中央对西部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怀和省、市教育部门及市、区远教办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于2004年5月底完成了硬件设施建设。现全区已建成“计算机教室”7个,“卫星教学收视点”76个,“光盘播放点”11个。“远教工程”为教育教学、教师继续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学习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经费投入情况
按照省委确定的资金配套原则(5∶2∶3),区财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调整支出预算、及时将22.37万元区级匹配资金划拨到位,为实施“远教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为使“远教工程”正常运转,区财政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正常运转经费补贴的通知》,每年拨付专项资金23万元,确保远程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各项目学校克服经费困难,积极筹措经费投入远教工程,现已投入资金数十万元购置桌椅、消防设施、安装防盗设施以及布置远程教育专用教室等,其中28所项目学校还接入了宽带网,更加充实了远教资源,为更好地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及远教办的总体要求,全局上下思想统一,高度重视“远教工程”的建、管、学、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党政重视,领导有力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不仅加快了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是全面提高农村农科教水平,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基础教育科,具体负责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全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各项目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人管理,责任到人。
(二)精心组织,抓好“五防五好”工作 按照“建设一所、成功一所、用好一所、管好一所”的原则,狠抓“五防五好”工作。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层层建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选派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实施“远教工程”的管理,目前,全区有专(兼)职人员95名;一是精心建设专用教室,各校站点投入资金500~10000元不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防火、防盗、防雷及其它配套设施,为远教工程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远教管理教师每天升级杀毒软件,按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保设备正常运行。三是教育局远教办业务人员胡在中经常深入项目学校,对项目学校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处理,为实施“远教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管好、用好远教资源关键在教师。为此,我局严密组织,认真开展“四级培训”:一是选派计算机教室项目学校管理教师以及卫星教学收视点技术骨干教师分期参加省、市级培训。2007年8月,根据汇川区远程教育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全省远程教育站点操作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汇远教办通[2007]20号)精神,我局组织高坪镇清溪小学管理教师李娟等七位远教管理员参加了省级培训。二是积极组织卫星教学收视点管理教师及校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2007年6月,根据中共遵义市汇川区委组织部《关于举办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操作人员培训班的通知》精神,我局50名远教管理员在遵义五中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系统培训。通过培训,使参训教师进一步了解远程教育的内容、目的、意义,掌握卫星接收天线的安装与调试,IP数据卡设置和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平台的操作,学会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处理、下载存储和运用;三是 积极组织镇级培训,各镇教办根据遵义市汇川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汇教[2006]62号)精神,制定教师培训方案,将计算机教室项目学校作为培训基地,根据卫星教学收视点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积极开展镇级卫星收视点管理人员技术指导和再培训工作。四是由项目学校组织培训,项目学校按照教师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全体教师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让全体教师学会使用远教工程提供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会计算机整合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促进自我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在搞好“四级培训”的同时,教育局还定期召开远教专题工作会,积极组织各镇教办主任、项目学校校长及远教管理教师学习远程教育相关文件精神,及时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布署。远教专题工作会的召开,为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保障。(四)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实现“远教工程”规范化管理。一是制定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我局制定并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应用和管理的实施意见》、《远教工作检查制度》等文件,对远教工作提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建立了远教工作管理、应用、考核评估机制。项目学校也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管理制度及考评激励制度,并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负责制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及系统维护和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系统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服务制度》及《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制度》装框上墙;二是推行“三级 管理”机制。我局负责对全区“一室两点”进行检查、督促、指导;负责对项目学校实施管理,“计算机教室”项目学校负责对本镇内管理人员的技术指导、培训,卫星收视点负责对光盘播放点进行管理、指导,并为其刻录播放光盘。三是成立区、镇远程教育业务技术指导小组,开展远程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并负责设备维护维修、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各校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及农民实用技术学习培训活动的正常开展。四是规范各项目学校资料。制作了《远程教育工作日志》等资料下发,极大地促进了远教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五)示范带动、同步发展
建设示范校,实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同步发展。根据《中共汇川区委办公室、汇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汇办发[2007]78号)精神,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局出台了《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汇教基[2007]45号),在以前 “示范点” 的基础上板桥镇板桥小学又创建区级示范点,泗渡镇泗渡小学、团泽镇凤山小学、高坪镇大桥小学、董公寺镇田沟小学、高桥镇河溪小学等五所学校创建镇级规范学校。目前各“示范点”远程教育工作有序地开展,为其它项目学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六)检查督促,狠抓落实
区教育局多次召开远教工作专题会议,确立远教工程实施的原则、步骤、任务和目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处理,狠抓落实。在以前的基础上,我局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 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应用,认真做好迎接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汇教基[2007]47号),定期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进行督查。2007年4月12日和5月17日,我局远教办工作人员胡在中组织各镇教办远教专干对板桥镇板桥小学、娄山关小学、高桥镇河溪小学、淑仙小学等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通过督查,对各项目学校在远教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各镇教办、项目学校也积极开展自查工作,确保了远教工作的正常开展。
(七)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主要采取“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的教学组织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培训。
一是对农村党员干部参加远程教育提出硬性要求,集中进行学习, 二是对农民群众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坚持每月组织培训2次以上,形成“学习形式随着村情走、学习内容紧跟项目走、学习需求紧跟群众走、学习效果紧赶发展走”的培训管理模式;
三是积极开展“一校帮一村”、“一师帮一户”、“小手拉大手”的帮带活动。学校站点开展帮带活动是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机结合的必然选择,是学校站点服务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四是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项目学校利用远教资源协助镇党委、村(居)委会找准本地优势,分类开展学习培训,带领群众 依靠科技增产增收,逐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学校站点拟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因地制宜,有步骤地开展帮扶活动,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落实;
五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好“一师帮一户”活动。每位教师从所任班级中选择一户学生家庭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选择村(居)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专业户作为联系点,进行个别辅导,给予农科技、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信息帮扶,老师定时或不定时深入农户传授科技知识并与群众进行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利用家访和节假日的时间,送学上门,引导群众参加远程教育学习。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促进生活文明习惯的养成,增强致富本领和市场意识,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村容村貌和社会风气的转变。教师所帮扶的农户成为村寨里的远程教育示范户,并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周围的群众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得到真正的实惠。
六是发挥学生在联系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中的纽带作用,切实开展好“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开学生家长会的形式组织学习培训,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引导,发动学生广泛宣传现代远程教育,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家庭和学校之间达起一座信息交流的桥梁。通过红领巾信息员向家长了解所需信息,将所需的信息刻录成光碟或打印成资料送给农户,采取建立“中心播放户”的培训模式开展培训。站点操作管理员及时将学生家长反馈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类,准确把握本地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学习需求,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根据群众的学习需求,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和造就学习型的新农民。
五、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各项目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培训工作,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工作长效机制。学校站点在充分发挥学校教 学科研、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配合镇村党组织切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培训工作,使站点真正做到学校远程教学、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两不误、双促进”。
板桥豆腐干是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独特的食品,可由于信息不畅,销路打不开,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学校站点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上网查询资料,了解销售信息,帮助其改进包装和运输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打开销路,现本街居民李小林生产的豆腐干已注册并登上了遵义、贵阳、重庆等城市一些超市货架,销路看好,从而也带动了其他专业户的豆腐干加工业,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种植能手陈安华曾在遵义做了10多年木工,后来从远程教育了解了党的富民政策,毅然近乡,从学校远程教育网站搜集各类生产经营和致富信息,学习适用技术。在村里第一个放手从事蔬菜种植,后来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他第一个加入,并且对专业合作社很有信心。在陈安华的带动下,现有31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占全组农户的1/3。为了让更多农民了解这一新兴组织能够带来的好处,学校站点还组织农民培训学习中央1号文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的相关政策。
远程教育不仅让群众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而且可以收看到专家的科技讲座,学习到最新的农业实用技术,很多人从中学到了所需的科技知识。居民杨波一门心思想养鱼,但因不懂技术、怕担风险,一直犹豫不决。他通过孩子从学校给他带回去的农村科普丛书和学校刻录的致富典型光碟,使他了解了远程教育,然后他从远程教育上反复细致地学习了养鱼技术,他心中有数,底气足了,毅然投资十多万元搞起了养渔业,现在规模已达到占地8亩的规模。杨波高兴地说:“这都是远程教育帮了大忙”。
2006年度,我区高坪镇大桥小学罗盛忠、泗渡镇双仙小学赵强、板桥镇板桥小学孔凡江、团泽镇凤山小学付成凤、教育局维修站胡在中等五位同志荣获汇川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优 秀工作者称号。
(二)远教支撑,教学教研结硕果
远程教育网络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资源的应用和共享,在学校教育教学、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各站点的作用。各项目学校积极将远教资源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全区95个“远教工程”项目校点,通过点播、下载、刻录光盘播放等方法,充分利用优秀教师课堂实录,优秀教学课件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安全教育、德育教育以及学生科技、团队等活动。遵义八中、北关中学、田沟中学、团泽镇中学等学校通过卫星下载的优质教学资源,制作课件,并在多功能教室开展教师优质课比赛;娄山中学利用多功能教室开展 “五四”纪念活动,团泽中学利用多功能教室开展学生知识讲座;高桥镇淑仙纪念小学、董公寺镇北关小学、泗渡镇观坝小学、板桥镇板桥小学、团泽镇五风小学、团泽镇仁江小学等卫星教学收视点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和学生特色教育活动。
为充分利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2005-2007年我局均组织开展了全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课件、课堂实录和论文评选活动。三年来,共收到参赛课件169件、课堂实录80节、优秀论文40篇,其中师院实验学校黄勇老师的《方向与位置确定》课件,荣获省级一等奖,同济小学付胜利老师的《月亮的心愿》一课,荣获省级三等奖,遵 9 义八中吴国章老师的《Is there a compater in you study》和新舟小学潘晓宇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优秀课例,荣获省级优秀奖;北关中学牟之春的《乡愁》等四十件作品,荣获市级一、二等奖;高坪镇逸夫小学的徐倩老师的《克和千克的认识》等五十一件作品荣获区级奖励,我区教育局也荣获市级组织奖。
远教工程实施以来,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董公寺镇北关小学、板桥镇板桥小学先后荣获贵州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团泽中学代彬、北关中学王雷二位教师先后荣获贵州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先进个人称号;遵义八中王曼曼、师院实验学校黄勇等教师在省、市级竞赛中获奖100多人次。
六、努力方向
1、建立远程教育专项资金,确保远教工作正常开展。按照相关文件精神,教育局和项目学校设立远程教育专项资金,教育局每年不少于10万元,用于远教设备的维护维修及耗材的添置,确保远教设备正常运行。
2、强化意识,充分认识远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加强对学校领导、管理操作人员培训工作,使他们进一步认识远教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3、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学校站点要在充分利用学校远教资源开展教学科研、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配合镇村党组织切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培训工作,真正做到 学校远程教学、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教育培训“两不误、双促进”。
4、加强资源应用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项目学校认真及时完整地接收卫星教育教学资源,平均每周下载资源不少于2G,并及时进行归类整理;注重通过其它方式搜集、自制教育教学资源。将各种方式收集到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建立校本资源库,并编目提供给学科教师,便于使用;项目学校要充分发挥光盘播放设备、卫星收视系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远教设备的使用每周不少于10课时,教师使用设备普及率达到60%以上,鼓励教师整合使用成品软件资源。
遵义市汇川区教育局 二00七年十一月八日
第二篇:远程教育工作汇报范文
2012年3月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远程教育工作开展近一个月,在此对这近一个月的工作做一总结。
一、设备使用情况
安装班班通的教室共11间,各班班班通使用情况每堂课都登记在册。使用较多的班级一周使用20节,如一年级二班。其余班级一周基本可达16节的使用量。远程教育室卫星接收设备接收信号良好。也有较多老师使用光盘播放及DVD等音响设备。
二、教师学习、培训情况
在3月16日采取了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安装班班通教室的班级任课教师进行了第一期的培训,使教师能基本熟练掌握班班通的使用技巧。
三、设备维护情况
学校远教专干每周对班班通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并登记所存在的问题。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会给县教育局远教办打电话,请他们前来进行专门指导。3月12日,教育局远教办对一年级三班班班通设备进行了检修。3月20日,教育局远教办对一年级四班班班通设备进行检修。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利用率有待提高。从使用情况来看,班班通没有达到堂堂用的使用效果。应鼓励老师多用班班通,使老师们知道更多的班班通的好处。
2、教师学习及培训时间少。虽然学校远教专干对所有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但是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还有待解决。所以需要对所有教师进行更加专业性的培训学习,使他们对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更加熟悉,以提高使用率。
3、在设备维护方面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有很多计算机维护的专业知识,需要更专业水平的人才给予指导才能够解决。
4、一年级(3)班,班班通设备配电中控短路,无法打开计算机。经与厂家联系后,厂家使用快递邮寄配电中控。
5、一年级(4)班,班班通设备投影仪在安装时就无法使用。经与厂家联系后,厂家协调使用快递邮寄投影仪。
6、网络不通,杀毒软件无法升级,教学资源较为单一。有很多教师在使用U盘时不进行杀毒,使计算机的反应速度日趋减慢。只能使用配套课本资源,更多资源不能共享。学校协调开通网络。
总之,先进的设备确实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较多益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不足,也体会到远程教育工作的长期性。今后应解决的问题仍是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经验交流,使远程教育工作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乌什县第二小学远教办
2012年3月30日
第三篇:远程教育工作汇报范文
远程教育工作汇报
总人口3.7万人,下设3个党总支、40个党支部,全乡共有党员1853名,其中农村党支部15个,党员1362名。我乡远程教育工作以“学用活动提升年”为主题,全力服从服务于县委“双带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强基工程”实施,认真按照上级远程教育工作部署,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进一步深化学用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我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水平,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乡党委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定期研究远程教育工作,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村支部书记为远程教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党委与各村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人。另外,制定了党政领导联系点制度,每位领导干部经常到所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形成了抓远程教育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设备管理。设备正常运行是远程教育发挥好作用的前提,乡党委高度重视设备管理问题,在乡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将远程教育工作开展经费列入乡财政预算,确保各项经费及时到位。今年,借助远程教育设备更新补助政策,投资20多万元修缮了村级远程教育活动室,统一制作了远程教育制度版面,更换了远程教育设备,保证了各站点的正常运转。
三是加强检查督导。为把远程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强化检查和督导,制订了《村级远程教育工作考核办法》及《督导评估办法》,每月通过电话督导、档案批阅、实地评估等方式对村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下发工作通报,并根据考核情况及时召开各村支部书记、管理员会议对工作进行总结与部署,明确下步工作重点,使各村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四是建立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新设备的管理权责,通过重新与站点管理员及村支部书记签订工作责任书、合同书,落实专人播放、专人看管、专人记录,建立工作台帐,准确记录每次使用情况,进一步明确奖惩制度,将各站点远程教育工作得分的情况与党建总体考核进行“捆绑”运用,对每月学习次数少于10次、学习时长少于8小时的村级站点进行通报批评,并扣发支部书记当月基本报酬50元;同时对管理员设立单项奖惩,年终按照综合考核结果进行表彰,真正做到设备使用管理的专业化,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强化培训,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员队伍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年初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员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分层次重点培训、到村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管理员业务素质。对新上岗、操作不够熟练的管理员,采取了个别辅导和巡回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他们能够达到熟练操作、规范管理。今年以来,已举办培训班4期,全乡各站点管理员都能熟练掌握“ 五主五辅”平台操作技能,持证上岗率达100%。
二是完善大学生“村官”、包村工作组“分片包干”制度。按照就近、便利、能发挥作用的标准,对大学生村官和乡包村工作组实行了分片包干责任制,明确包干职责,建设严格的日常考核考察制度,包村干部及大学生村官在村共同学习时间拉长到每月10个学时,确保出实效。
三是严格兑现奖惩。乡党委制定了《村级管理员考核办法》,对管理员的工作进行量化,对全年考核前9名的村,乡党委表彰为“五星级接收站点”,管理员直接定为“五星级管理员”,被表彰的管理员发放星级津贴360元。排名后两位的村,在全乡进行通报批评,管理员扣发50%管理员补贴。今年12月份,乡党委评选出9名优秀村级远程教育管理员,每人发放津贴360元,通过严格的考核与奖惩,极大地调动了管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乡形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教学,进一步深化学用工作
一是抓好教学组织活动。各村结合本村实际,每月末拟定下一个月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学习方式等,及时张贴节目预告单,严格落实教学任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收看学习,并规范、准确、及时填写“三簿三表”。另外,依据实际情况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共产党员网、泰山先锋网及“泰山先锋”和“宁阳远教”电视频道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了学习形式的新颖性及多样化,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是切实增强学用实效。结合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扩大、延伸远教载体的综合功能。实施了“党员远教科技工程”,结合我乡生产生活实际,适时组织党员干部或者邀请技术人员,依托远程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帮助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到目前,已邀请农业技术人员60多人次,受培训群众达1400余人次,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素质提高和转岗转业,不断增强远教工作的实效。
三是抓好示范站点建设。按照“远教活动室、电子点播室、图书阅览室和一系列教学示范园”为主要内容的“三室一园”建设标准,在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同步规划建设远程教育集中学习站点,打造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阵地,并在南赵村、韦周村先行试点,力求在示范站点创建过程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学用建设经验,并在全乡各站点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各站点学用工作得到普遍提高。
下一步,乡党委将继续贯彻上级有关精神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学用,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和重视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探索远程教育工作的新机制,促进和推动远程教育工作不断开展。
2012年12月14日
第四篇:远程教育工作汇报
远程教育工作汇报
我们学校目前有7个教学班,240多名学生,15位专任教师,其中女教师9名,男教师6名,50岁以上老教师5名,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达40岁,是一所小规模的农村小学。学校硬件基础差,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是我们学校的劣势,但是学生人数的减少为实现小班化教学提供了条件,为电化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便利。
自从2000年我通过竞争上岗当上了文塘小学的校长,我就开始规划学校的发展,经过了3年的适应期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学校发展的突破点,那就是以新课程改革为平台,以电化教学为抓手。2004年,我校被确定为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模式二学校,工程实施后为我校基础教育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与水平拓展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空间,不仅给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带来了新资源,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思路、新突破。
为了搞好远教工作,我们学校的指导思想是不等不靠,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发展。我们在没有任何基础和经验的情况下,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下面将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向大家做个汇报。
一、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我们对实施远程教育的认识十分到位,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这是促进我们农村教育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目前条件下迅速提升农村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缩小与城区学校差距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校认真落实市、区远教办的指示精神,真抓实干,克服困难,确保实施工作人员、经费、措施三到位。2005年我校就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由我校长亲自挂帅,副组长为刘胜利(现在月陂小学校长),当时也是学校项目管理员,将学校的教务、政教部门骨干都纳入到小组中来,并定期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早在2001年我们学校就建成了18台电脑的微机室,由于没有技术过硬的管理员,微机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教师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低下。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这个局面,首先是新资源给老师们带来的震撼,为了提高老师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拓宽获取资源的途径,2005年学校微机率先接入了互联网,2006年我校在经济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4000多元,对老微机室的微机进行升级改造,将微机室改造成教师电子备课室,今年学校自筹资金5000元配备了第二间电教室,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现代化技术装备水平。正是在这种不等不靠,勇于开拓的思想支配下,我校在电教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为学校远程教育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培训,落实校本
有了先进的电教设备只是起步,老师们掌握电化教学的技能是落实应用的根本,为此学校健全了远程教育工作的各种管理制度,要求教师自觉学习远程教育知识和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并对学习和使用情况实施奖惩,与教师的晋职、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积极性。如参加优质课比武的教师必须具备自己制作或修改课件的能力。
我认为作为校长,应该是老师的老师,再业务上你要求老师会的,校长应该先会,这样你才有能力去指导老师。从学校微机接入互联网后,我开始通过网络自学电脑知识,从上网搜索资源到申请电子邮箱、申请QQ,再到建立自己的博客,最后自学建网站;从文字编辑到ppt的制作,再到flash动画的制作;从学习对系统的维护到系统的安装,再到自己对电脑的维修,再到校园局域网的建设,我将自己大部分的业余时间花在了电脑的学习上,我再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老师们,让他们快速入门,少走弯路。在我率先垂范,刻苦钻研的影响下老师们学习电脑知识的热情也大大提高。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学校立足于校本培训,走着“边学边教,边教边悟,边悟边用”的校本培训路子,充分利用我校的微机室,有计划、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教学、远教资源运用、课件制作、从网上获取信息等方面的培训。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合格,集中培训、日常个人学习时间,不少于20个课时,视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分成三个层次分批培训,要求基础较好的与基础较差的教师结成对子,实施“一帮一”,最终达到人人会使用的目标。到目前为止,我校共集中组织信息技术校本培训20次,参培教师100%。如今,我校教师已基本熟悉计算机操作、网络搜索与资源下载、分类贮存技术,为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奠定了较好的师资基础。我校经常开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公开课的活动,通过课前说课、课后评课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了的应用能力。
三、建设资源,落实应用
资源是应用的保障,没有资源就谈不上应用。由于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工作负荷重,如果为准备一节课需要3节课的时间去找资源,恐怕没有老师愿意去做,没有可用的教学资源哪来教师应用电化教学的热情?因此我校高度重视资源建设工作,在刘胜利调走以后,学校培养和补充了任国志老师为电教专职管理员,集中精力搞好资源收集(网上下载)、开发、制作、整理工作,为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现在我们学校是局域网、英特网、天网三网结合,并且在全校形成教育资源建设的网络,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师教学资源的来源,从而缩小了我们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资源上与城市学校的距离。
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学校局域网,逐步建立适合教学第一线的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基本上实现了科科、课课都有电子备课和课件,随时进入电教室都可以调出需要的资源来上课。通过我们不断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同时以点带面,推进全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探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应用是根本。我们学校在对电教设备的应用上牢牢把握宁可用坏也不能放坏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服务学校、教师和学生。我校已将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纳入教研计划,专用教室由一个发展到2个,制定了电教室课程表,实现了每周教学不少于20课时,设备使用率达到100%,教师应用面达到80%,学生受益覆盖面达到100%的目标。为了鼓励老师多应用,学校量化考核中对平均每周上电教课达4节的教师进行奖励。
四、可喜变化,硕果累累
通过几轮培训,在我们学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教学最常规的手段,自然地融入到了教师的意识中,通过教学自然地体现出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自然化。教师们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就如同每个教师都会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会使用投影仪教学一样;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备课、上课开始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行为。全校每位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写下了丰富的教学随笔和教学日志。梅建忠老师留下了这样的写博感言:“博客不仅仅是我保存资料的好地方,它带给我更多的是充实与快乐!通过博客我与志同道合的网友们交流,与我的学生和家长们交流,我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和成长,现在它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习,不断提高,促进了信息化学习型学校的建立。
马荷花老师对远程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变化是刻骨铭心的,在2005年以前,她就在鄂城区小有名气,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多次受到听课者的好评,但是由于不会使用和制作课件,她的优质课总是停留在区级,远程教育带来的这次革命让她认识到了丰富教学资源和电教手段的重要性,通过学校的培训和她自己的刻苦学习,迅速掌握了相关的信息技术。在2006年湖北省电教馆和教研室联合组织的一次关于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使用情况的调研中,马荷花执教的语文课《画家和牧童》被省电教馆看中并录像。湖北网络教研中心的《案例沙龙》栏目将这节语文录像课放在网上供全省语文教研员和教师学习研讨,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周伶俐老师是2006从长农中学调过来的年轻教师,刚开始对到小学工作她也有思想抵触情绪,我当时做她工作时就说:“我了解你是一位很优秀的中学老师,但是我们文塘小学也一定能给你提供崭露头角的舞台。”去年她的语文优质课获得了市级二等奖,小学英语教师诵读比赛获得了二等奖,今年教师节她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还有熊秀莲、刘卫红等年轻教师们迅速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提起笔来写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论文,越来越多的教师作品变成了铅字,进3年来我们学校教师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文章12篇,省级刊物发表作品18篇,市级刊物发表作品158篇。
远程教育工程带来的丰富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大增强。近年来我校学生屡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四年级学生刘苗苗获湖北省“长征精神代代传”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在鄂州市少儿普通话和才艺大赛中获第一名,在鄂州市小学生独唱比赛中获第一名;五年级学生宋慧在鄂州市环保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这在一所普通村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3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网络教研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双推进”实验学校,鄂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鄂州市课程改革工作先进学校,鄂城区校本开发特色学校。我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网络教研先进个人,鄂州市优秀骨干教师,鄂州市继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副校长马荷花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熊秀莲老师被评为省级优秀班主任。
五、存在不足,努力方向
1、少数教师年龄偏大,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时有一定的困难。
2、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在远程教育上投入有些力不从心。
3、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特别是运用Authorware、Flash等整合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还急需有待提高。
今后努力方向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员及广大教师技术水平;
2、开展教研活动,把远程教育网的应用纳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以及“学科整合”的内容之中。
3、认真做好资源应用工作。定期检查应用情况,每学期总结表彰,促进远程教育工作的发展。
4、做好资源建设工作。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制作课件,做好资源收集、整理、开发工作。
5、做好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农远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6、做好“农远教”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规范实施“农远教”工程积累经验。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以农远工程为契机,充分发挥农远工程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充分提高其利用率与服务价值,使农远工程真正成为提高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提升的必要手段。
第五篇: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远程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我镇的远程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电教科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远程教育工作部署,按照“双创双争”的目标,切实把“以通为先、以用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规范管理。
一、站点设备及运行情况
xx镇辖9个村,2个社区,9个村全部设立远教站点,2个社区由于规模较小,只设立1个远教站点,基本上达到远教站点全覆盖。每个站点配备了专门的远教电脑、电视机、卫星信号接收器等设备,并配备专门的远教操作员,这些都为我**程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二、远程教育工作主要做法
(一)抓认识,切实加强对远教工作的领导。
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领导力量、资金投入、措施配套、技术培训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一是成立了远程教育工程的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制定了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职责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各村远教点都分别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组织机构,并确定了专(兼)职操作管理人员;二是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远程教育相关工作,明确要求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切实抓好,并确保人员、资金、设备三到位。
(二)抓考核,大力强化措施以考促学。
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把远教工作纳入各村党建工作考核范畴,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各站点建立专门的活动室,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远教设备操作方法;配发专门的学用手册,每次学习都做好详细的学习记录,坚决杜绝远程教育“零点击”现象的发生。
(三)抓载体,深入开展远教培训工作。
根据上级远程教育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在抓好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的同时,我镇组织各个站点操作人员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一是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远程教育培训进行系统的安排布置;二是不断改进学习的组织方法和授课形式,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参加教育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使党员干部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进行精挑细选,使操作人员们学得会,用得上。
(四)抓方法,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
在教学上坚持灵活的形式和组织方法,坚持党员干部与群众并重,党建与科技并重,学习与效果并重的原则。在学习形式上,按照学习计划和安排,利用各类培训安排收看。在学习方式上,采用理论讲解与现场示范相结的方式,帮助学员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力争做到与群众需要相结合,与党委政府当前的工作相结合。xx村支部书记xxx结合本村的特点,重点学习养鱼的技术和真龙柚管理技术,带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笑脸支书带领群众致富》这一典型事例被《共产党人》第五期采用。
(五)抓基础,扎实做好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县电教科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对远程教育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深入基层站点实地察看,认真落实终端站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广泛开展“双创双争”活动(创建先进教学服务平台、创建示范终端站点、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争当学用标兵)等远程教育建设工作;二是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我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按照站点建设的要求,高标准打造我镇各站点;三是在8个远程教育站点中,挑选经济发展较快、基层组织建设较好的北寨村、石燕村作我镇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试点村,对其党员干部、科技致富能手以及站点操作人员进行多层面的强化培训,使之能够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存在问题
一是站点操作、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对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是一些村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对先进的农业技术接受较慢,培训效果不明显,部分群众因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对农业科技技术应用的积极性较差
四、下步工作重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计算机和远程教育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强对全镇各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员、操作员的培训,尽快发挥远程教育在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的作用,把此项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思想观念的落后和知识更新的问题。
二是改变以往传统的党员干部培训学习模式,把培训教育送到家门口,解决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难的问题,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的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使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及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知识,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扭转思想的愚昧落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转变,促进农村精神文明事业的发展,力争每年每村都有农民通过远程教育兴办实业,或在各自的农牧业生产中产生显着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