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入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办企业若干问
【发布单位】81308
【发布文号】厦府[1991]综168号 【发布日期】1991-08-14 【生效日期】1991-08-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入厦门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办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1年8月14日厦府〔1991〕综168号)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厦门市人民政府和国家科委共同创建的,旨在实施国家“火炬”计划,引进外资,把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市人民政府委托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建设发展公司承办这一开发区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一、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建设公司按照市人民政府所划定的用地范围,对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创造基础设施完善的投资环境,提供给国内外投资者兴办,高新技术工业企业。该开发区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禁止任何企业、单位非法从事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及其他任何形式的非法转移等行为。
二、二、在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开办建设的项目要服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布局和产业规划。其产业规划是,以电子和信息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软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办公室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新技术仪器仪表、新材料,扶值生物技术及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进入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企业不得从事任何与高新技术相违背的产业生产和建设。
三、三、凡进入厦门火炬高技术开发区的项目,必须向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建设发展公司提交兴办企业的申请1份,填写《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兴办企业申请表》2份,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1份,申请单位(公司)所在地注册登记证明或营业执照(影印件)1份。经认可并报开发区管委会核准,由火炬高技术产业建设发展公司和拟入区的单位(公司)签署相关协议书后,其项目审批等有关手续可由火炬高技术产业建设发展公司为申请企业代向市外商投资工作委员会(或市有关部门)申报办理。
四、四、进入开发区的项目所需用地由市人民政府在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的工业用地中按规划统一安排,投资企业(或委托火炬高技术产业建设发展公司)应按规定持有关批准手续(包括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的有关协议)直接向土地局申办建设用地。
五、五、取得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项目用地应交纳土地综合开发费(含土地综合配套费和平整费),暂定每平方米299元。市政府决定由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建设发展公司代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推荐)
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市委组织部 市人事局 市财政局
《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意见》的通知
厦委办发[2006]39号
各区委、区政府,市直各部、委、办、局,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象屿保税区管委会,各人民团体,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十三日
主题词:人才政策 实施意见 通知
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
厦门市人事局
厦门市财政局
关于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优化我市的人才政策,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厦创业、工作,为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现就实施若干人才优惠政策提出如下意见。
一、引进人才优惠办法
(一)适用范围
从厦门之外新引进到本市企业和市、区属事业单位工作的,并已按规定办理了人事关系、户籍迁厦手续且符合本意见规定条件的人才,按本意见享受优惠政策。但从驻厦部、省属单位调至本市市、区属单位工作的人员除外。
(二)编制《厦门市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以下简称目录)
由市人事局依据厦门的城市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汇总、整理、分析用人单位对急需紧缺人才的需求,编制目录,经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定。目录每年更新一次,于当向社会公开发布。
(三)引进人才经济补贴办法 对依据目录引进的、个人条件与拟任岗位需要相一致、急需紧缺且在补贴名额内的人才,以人才在厦企事业单位受聘工作时间,按月计发一定数额的引进人才经济补贴(包含安家费用、购房补贴、生活津贴和特殊保障津贴等引进人才财政性补贴),发放期限最长为60个月。原则上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补贴名额,其中企业的补贴名额不少于总名额的70%,企业的补贴名额向本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倾斜。
补贴标准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每人每月2500元、第二层次每人每月1500元、第三层次每人每月1000元。三个层次补贴人数的比例原则上为2:3:5。
1、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经济补贴
第一层次是符合市重点人才直接确认条件的人才;第二层次是经市人事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评鉴确认的市重点人才、或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才、或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正高职称的人才;第三层次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才、或中小学引进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特级教师或省级学科带头人。
2、企业引进人才的经济补贴
补贴对象条件:原则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个人条件与岗位需要相一致、具有三年以上与拟任岗位相关工作经历、与企业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岗位薪酬不低于本市上一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才:
(1)属电子信息、机械、化工等支柱产业急需紧缺的技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2)属软件、光电、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急需紧缺的技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3)属物流、旅游、商贸、文化、金融、中介、会展等行业急需紧缺的高级人才;
(4)属其他的企业急需紧缺的核心骨干人才。
补贴层次与比例:第一层次是市重点引进人才,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或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才;第二层次是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才,或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才;第三层次是具有本科学历的人才,或具有国家执业资格的高级技师人才。
3、引进人才经济补贴的变更 引进人才在享受经济补贴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该情形产生的下个月起,由用人单位按原发放渠道报市或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停发补贴:
(1)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
(2)不具备岗位所需工作能力的;
(3)违法违纪正在接受审查的;
(4)应停发补贴的其他情形。
在本市范围内变动工作单位,要继续享受补贴待遇的,由新的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符合当新公布的目录、仍属本市急需紧缺人才的可按规定继续享受,但累计享受补贴的期限不超过60个月。
4、不得重复享受经济补贴的原则
本意见实施后,下列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只能享受其中一项,不得重复享受:
(1)引进人才经济补贴;
(2)根据《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享受留学人员生活津贴;
(3)根据厦卫人[2006]29号文件规定,享受市医学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岗位津贴;
(4)其它类似的财政性补贴。
5、引进人才经济补贴的其他事项
(1)对于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他特别需要、特别紧缺、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补贴标准由市组织、人事、财政部门另行研究,报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定。
(2)引进并落户到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区的补贴名额内同层次人才,补贴标准每人每月增加200元。
(3)未享受引进人才经济补贴,引进到经费自给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和财政核拨补助经费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可由用人单位按以下标准发给一次性安家补贴: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才或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正高职称的人才,补贴4万元;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才,补贴3万元;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才,补贴2万元;具有国家执业资格的高级技师,补贴1万元。所需经费,由用人单位自筹。企业单位可根据引进人才的能力、表现和业绩自主决定一次性安家补贴。财政核拨经费单位不实行一次性安家补贴。享受一次性安家补贴的人才,为单位的服务年限不得低于三年,服务年限不满三年离开的,用人单位可按未满服务年限时间所占的比例扣回所发补贴。
(四)引进人才租赁住房办法
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房源,由市人事局负责安排给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承租使用。引进人才租赁住房的管理由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负责。具体租赁分配及管理办法由市人事局商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研究制定,并报经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后实施。
(五)引进人才配偶就业办法
1、引进人才配偶的工作安排,原则上由用人单位为主帮助解决。
2、符合《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厦门市人事局关于加强国家公务员转任工作的通知》(厦委组【2005】54号)文件规定条件的,转任机关工作的可申请免于考试。
3、引进到企事业单位的享受引进人才经济补贴、个人条件与岗位需要相一致(或受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市重点引进人才、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或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正高职称的人才、或具有硕士学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其配偶原属机关事业单位、从外地应聘到本市财政核拨经费事业单位编制内的,暂不纳入本市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退休时按原事业单位退休待遇计发退休费;其配偶应聘到财政核拨补助经费、经费自给事业单位编制内的,按照《厦门市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厦府[2004]178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待遇可按照厦府[2004]178号文件实施前本市事业单位已在编职工的身份办理。上述所列人才,引进到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区的,其配偶原属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从外地应聘到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区区属事业单位且专业对口(或单位对口)的,可简化招考程序,采用考核等方式聘用。
(六)引进人才子女就学办法
1、继续给予市重点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特殊照顾,其子女由异地、境外(国外)转入,就读公办初中、小学、幼儿园的允许择校择园一次,免收择校择园费用;如未享受择校择园照顾的,参加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参照归侨子女享受照顾分待遇。
2、人才引进时人事关系和户口迁入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区辖区范围内的,具有正高职称的人才,或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才, 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才,或具有国家执业资格的高级技师人才,凭市人事局出具的《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区人才子女就学优惠证》,其子女由异地和从思明区、湖里区随迁转学的,属初中、小学或幼儿园的,允许在所在区范围内公办初中、小学或幼儿园择校择园一次,免收择校择园费用;如未享受择校择园照顾的,参加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参照归侨子女享受照顾分待遇。其中在同安、翔安的,自本意见实施之日起三年内择校择园的范围扩大到跨两区辖区范围内的公办初中、小学或幼儿园。
3、进一步办好市国际学校,满足各类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的特殊需要,为引进人才子女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服务。
(七)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的调整。
引进人才的经济补贴等优惠政策,可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实际需求情况作适当调整,并报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后以适当方式公布。
(八)引进人才经济补贴的资金来源
引进人才经济补贴所需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区两级财政预算分别安排,纳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部门预算,市级资金统一归入市人才发展资金管理。其中:对企业引进的补贴名额内人才的经济补贴所需的资金,按财政体制规定由市、区两级财政按共享税分成比例分别承担,先由市财政统一支付,年终再由市、区两级财政通过体制进行结算。
(九)引进人才经济补贴的申办
(1)申请引进人才经济补贴的单位应于每年的3月10日前向市人事局申报当的急需紧缺人才需求计划,包括需求的岗位、人数、资格条件等。未及时申报的,原则上不安排引进人才经济补贴名额。(2)市人事局会同财政部门根据财政预算安排、单位申报计划情况、人才急需紧缺情况等,商市委人才工作部门综合研究核定补贴名额总数及各行业补贴名额,经审批后向社会公布。
(3)用人单位当引进符合本意见第(三)条规定条件的人才的,在人才按规定到单位报到并试用合格后,根据引进人才的数量、人才的能力表现与业绩提出补贴人选。属事业单位的,先送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再按单位的隶属关系向市或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申报;属市集中收入企业的,由用人单位直接向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申报;其它企业应先送相关区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再向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申报。申报截止时间:每年12月10日前。
(4)根据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大小、申请补贴人选的条件以及人才急需紧缺情况等,在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和拟定的补贴名额总数限额内确定补贴对象及补贴层次,通过厦门人事网等方式公示后,按财政规定的拨款程序核发。从引进的次年起,原则上于每年的5月和10月各发放一次。
二、优秀人才奖励办法
(十)设立“厦门市杰出人才贡献奖”
市委、市政府设立“厦门市杰出人才贡献奖”,每三年在本市的企业和市、区属事业单位中,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评选名额在10名以内,根据条件按实表彰,获奖者各奖励15万元并授予“厦门市杰出人才”称号。所需资金从市人才发展资金列支。成立“厦门市杰出人才贡献奖”评选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具体的评选组织工作。评选办法另行制定。评选结果经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核,报市委、市政府批准,适时给予表彰奖励。在“厦门市杰出人才贡献奖”评选周期内,“市产业科技功臣”、“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获得者,申报评选的,经审核可授予“厦门市杰出人才”称号,但不占用名额,不再发给奖金。
市直部门确需新设人才奖励项目的,组织实施部门须拟定可行性报告,送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审核,报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后实施。各区可参照市级人才奖励规定,设立人才奖励项目和奖励办法,评奖时间原则上与市级人才奖励同步进行,评选方案送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审核。
三、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办法
(十一)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向本市重点发展区域流动
1、鼓励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采取兼职的形式到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区辖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服务,兼职的有关待遇等内容由用人单位与人才双方在合同中约定。
2、凡在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区辖区范围内的市、区属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或从外地及本市思明、湖里辖区范围内引进到这四区辖区内市、区属事业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单位在首次聘任其专业技术职务时,可申报专项聘任指标。
3、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区区属事业单位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或具有与岗位需要相一致专业又属急需紧缺专业的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才和急需紧缺的具有本科学历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如单位编制已满的,可予专项批办。
四、人才继续教育办法
(十二)鼓励人才继续学习深造
1、中、高级人才参加与所从事专业有关的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所在单位应积极支持。
2、鼓励人才参加在职提高学历教育,并切实落实报销学费等有关规定待遇。
3、市组织、人事部门继续选拔有潜质的公务员公派出国留学。
4、遵循按需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市组织、人事部门继续组织中高级人才到国内外参加短期培训。
5、加强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有针对性地联合举办急需紧缺人才培训活动。
五、人才公共服务办法
(十三)建立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市属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岗位上业绩优异、贡献突出的,不唯学历、资历、论文等条件,以其业绩、能力为主要依据,进行职称的特殊评审。
(十四)开展对外招聘高层次人才服务活动 坚持定期征集重要职位,开展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活动,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招聘信息发布等免费服务,所需资金列入市人事局的经费预算。
(十五)高级人才的医疗服务
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条件比较好的医疗服务机构,为高级人才提供特色医疗服务项目,适应高级人才的医疗保健需求。
(十六)强化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
企事业单位作为用人的主体,应在引才、用才、育才和留才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更新人才观念,加大人才投入,积极主动解决人才的困难和问题,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十七)加强宣传指导,营造良好人才环境
大力宣传在引才、用才、育才和留才方面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着力宣传人才的突出业绩,在各行各业人才中树立建功立业的典型和标兵。围绕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各种形式的人才活动。各级新闻单位、各主管部门、人才所在单位应以多种形式及时总结、宣传优秀人才的精神风貌和奋斗业绩。
六、其他事项
(十八)加强监督检查
各相关单位和当事人应如实提供申报材料,如发现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经核实追回有关人才经济补贴或奖励金、撤销荣誉称号、取消相关单位或个人的申报资格,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十九)本意见及未尽事宜由市人事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二十)本意见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以前有关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第三篇: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文明市民、文明村
【发布单位】81308
【发布文号】厦府[1993]55号 【发布日期】1993-07-27 【生效日期】1993-07-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文明市民、文明村民评选实施规定
(1993年7月27日厦府〔1993〕5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广泛调动全体公民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积极性,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市民、文明村民评选活动,保证文明市民、文明村民评选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是指在厦门特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经民主评选、组织审查,市委、市政府批准、命名的先进个人。在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基础上,评选文明市民标兵、文明村民标兵,“标兵”是市委、市政府授予个人的最高荣誉称号。
第三条 第三条 凡是厦门的正式居民、村民或在厦门市有合法居住权、工作满五年(不含间接)以上的暂住人员,均可参加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评选。
第四条 第四条 开展文明市民、文明村民评选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步骤。各级党政领导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评选活动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认真组织实施。
第二章 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标准
第五条 第五条 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标准
(一)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厦门。
(二)具备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等八种创业精神。
(三)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遵守厦门市各项规章制度,学法知法守法。
(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文化业务素质。热爱本职工作,在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起模范作用。
(五)自觉履行《厦门市市民文明公约》,具有高尚的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和睦相处,助人为乐,有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见义勇为,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和腐败现象作斗争。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大的影响。
(六)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
第三章 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评选和命名
第六条 第六条 文明市民、文明村民评选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市文明办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条 第七条 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评选每两年举行一次。文明市民标兵、文明村民标兵,在文明市民、文明村民中选评。全市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每次评选控制在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五左右,即50-60名;“标兵”控制在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内。
第八条 第八条 文明市民享受终身荣誉称号。一次当选后,不再参加下一届评选活动。
第九条 第九条 文明市民、文明村民和“标兵”评选、命名程序:
(一)评选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根据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标准,由居委会、村委会或单位推荐,通过本居委会、村委会、单位的群众讨论公认合格后,填写《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申报表》,报街道办、镇或主管单位部门考核。
(二)街道办、镇或主管单位部门对申报的文明市民、文明村民,依据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标准进行考核筛选,整理事迹材料,并签署考核意见,连同《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申报表》送所在地县(区)文明办、市直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
(三)县(区)文明办、市直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在征询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申报的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按市的分配名额进行择优筛选,经县(区)委、政府、系统党委审核,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命名。同时,提出“标兵”候选对象,城市文明办。
(四)市文明办根据县(区)、系统上报“标兵”候选对象及事迹材料,按一定比例再择优筛选,确定若干名“标兵”候选人。
(五)在报刊、电视台、电台公布“标兵”候选人事迹简介,采取公开投票。根据得票数评选结果,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并授予称号。
第十条 第十条 开展文明市民、文明村民评选活动,是厦门市公民政治民主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为了民主、真实、公正地反映评选结果,评选期间设立投诉信箱和举报专线电话,如发现弄虚作假或采取不正当手段拉选票的,随时取消其参加评选资格或荣誉称号,并视情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等。
第四章 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奖惩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评选产生的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由命名机关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表彰。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对评选出来的文明市民、文明村民实行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给予一次性1000元人民币的奖励;“标兵”,是村民或没有固定工作的市民,加发500元奖金,是干部、职工给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是暂住人员符合转为常住户口给予免交《城市增容费》的奖励。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各级组织要加强对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帮助教育,保持其先进性,如文明市民、文明村民、“标兵”有违法乱纪或其它犯罪行为,相应撤销其荣誉称号、收回一级奖励工资、补交《城市增容费》;命名不满二年,还应收回全额奖金。撤销称号由市文明办报市委、市政府决定。
第五章 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管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市文明办负责对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委托县区文明办、市直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每年组织考查一次。为了使管理工作科学化,实行档案管理,将文明市民、文明村民的基本情况、事迹、表彰决定、考核情况分门别类列入档案。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文明市民、文明村民要珍惜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经常对照“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模范作用。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本规定解释权属市文明办。解释权具有与本规定同等的权力。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意见
厦委[2005]49号
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农业经贸与合作的发展,特制定本工作意见。
一、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特、港、创、建、带”工作思路,立足带动本市农业的发展进步,带动农民增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立足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进一步拓展两岸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加快发展,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优势
(一)厦门与台湾血缘相亲、习俗相同、地缘相似,无论历史渊源、现实状况,还是未来发展,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厦门是台商投资大陆的重要区域和大批人员来往的必经之地,已设立海沧、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具备良好的投资发展基础,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态势。
(三)厦金直航航线已成为两岸交流与合作的便捷通道,为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四)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的成功运行,为台湾农产品登陆提供了现成的平台和进港通关的模式。
(五)通过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台交会”、中国(厦门)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等各种载体,为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举办各种研讨会、展览会、商品交易会等,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六)厦门与台湾农业已经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台商在厦投资农业项目已达105家,累计总投资达1.31亿美元,台湾农业知名企业如台糖、兴农、农友等公司,已在厦门设立农业企业,对推动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起到很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三、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功能定位
立足特区、港口、人文、地理、气候条件等优势,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应着力建设好“三个平台”。
(一)海峡两岸农产品集散平台
依托厦门优良港口、机场和铁路、公路网络,加强对台农产品贸易中转的对策,充分利用厦金直航航线,加快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和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加快通关、检验检疫速度,把厦门建设成为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中转集散中心。
(二)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
利用厦门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建设厦台现代农业实验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学术交流和互访考察活动,有计划的引进台湾农作物新品种与先进的农机具,引进台湾农业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大力推进厦台农业项目合作,不断提高两岸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成效。
(三)海峡两岸水产品物流平台
在厦台传统渔业密切交流的基础上,加快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的建设,进一步简化水产品通关手续,吸引台湾高档水产品从厦门登陆并辐射到内陆,吸引台商在厦经营鲜活水产品和水产种苗,把厦门建设成为海峡两岸水产品物流中心。
四、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工作重点
根据厦门的区域优势和自然条件特点,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农产品贸易中转
工作目标:通过政策引导,立足发挥优势,由两岸企业共同携手运作,形成港口、市场、营销、通关、运输通畅的进出口运销体系,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损耗,加快台湾农产品特别是十五种免关税的水果经由厦门中转进入全国各地市场,大陆农产品经由厦门进入台湾和国际市场,进一步携手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主要措施:
1、口岸建设。在高崎闽台避风港未经国家批准为台轮停靠点前,选择同益码头建立台轮临时停泊点;完善大嶝台轮停泊点,同时,加快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做为台轮停泊点。加强港口、码头基础设施与口岸通关设施的配套建设。
2、市场建设。在厦门中埔设立台湾农产品集散分拨中心或台湾水果批发专属区。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划出一定区域,作为台湾农产品和水果的主要中转、批发和零售点。要加快市场保鲜冷库的规划和建设步伐。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两岸农民协会等民间组织,建设集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农产品物流园区。
3、营销渠道。借鉴台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营销经验,培育本地市场营销主体。组建厦门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协会,引导本地农业中介组织与台湾农业中介组织合作建立两岸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形成两岸农产品网络化营销渠道。
4、通关渠道。一是以一般贸易方式,经由“厦门—金门—台湾岛”货运直航或
“两岸三地”渠道进入中埔和大嶝市场及农产品物流园区;二是以对台小额贸易方式,从大嶝等劝轮停泊点运进厦门市场。
(二)农业优良种苗引繁
工作目标:通过引进台湾农业优良种苗、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水产、林业(含花卉)、果蔬和种猪等四大类优良种苗引繁,使厦门成为台湾良种繁育基地。
主要措施:
1、水产种苗引繁。重点加快完善厦门市前埔水产中试基地、浦头水产综合试验以及刘五店等地现有水产育苗场的种苗引繁设施,引进台湾企业共同开发、推广水产良种。探索建立良种引进隔离区,积极向中央有关部门争取简化种苗进口手续,以加快通关速度,提高引进种苗的成活率和品质。在加大种苗引繁项目合作的同时,要切实解决水产种苗鲜活饵料的繁育与供应,扶持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
2、林业(含花卉)种苗引繁。重点抓好涌泉集团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促进与台湾孙繁浩教授的林业试验所的合作,建立林木种子库和树木标本园。建立以同安祥溪苗圃为主的彩色树种培育基地,积极引进适合厦门生长环境的彩化树种,并向周边地区辐射。花卉方面,重点完善海沧东孚花卉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以鲜切花、盆花、观赏花、盆景为主,大力引进台湾花卉生产、营销企业,抓好花卉种苗的培育和经营,形成花卉优良种苗生产和销售基地。
3、果蔬种苗引繁。在同安区或翔安区,按照我市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选择1—2个条件较好的永久性农业生产用地,规划建设厦台农业合作示范区,重点推进水果、蔬菜、优新种苗研发、扩繁。水果方面,重点发展万丰水果种苗中心,以及促成台资厦门美格农艺公司与同安龙眼研究合作,建成350亩的台湾名优水果种苗引繁基地,进一步优化我市水果品种格局,扩大优质水果的种植和推广。蔬菜方面,重点加强厦门市(如意)蔬菜种苗引繁中心建设,引进适合城市需求和出口的优质蔬菜种苗,扩大蔬菜种苗的供应和推广种植。加大对中国种苗业50强之一的台资农友公司的扶持,促其在厦门建设100亩的台湾优良种苗繁育基地。扶持如意集团在岛外农业规划区内,建设一个集种苗、科研、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能够代表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能与台湾开展农业科技交流的具备设施栽培的、工厂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4、优良种猪引繁。重点扶持台资企业厦门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的建设,加强台湾地方种猪和世界各地名优种猪的引进、培育与推广。鼓励银祥食品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强猪种苗的对台合作,形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
(三)农产品加工出口
工作目标:加快已规划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促进现有台资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资扩产,引进、新建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台湾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提升厦门的农产品加工业水平。
主要措施:
1、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银鹭高科技食品工业园区、惠尔康食品工业园区、同安西柯轻工食品工业园和翔安黎安食品工业园等各类农产品加工园区的规划,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引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生产。
2、扶持企业。重点扶持国锋食品、欣椿食品、台日食品、福寿饲料等较大型台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企业的增资扩产和出口创汇。
3、项目引进。利用台湾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外移之机,以降低土地出让价格以及投资资金密度要求等优惠措施,促成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台湾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共同发展园艺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材产品加工和饲料加工等项目,重点在饮料、罐头、蔬菜速冻,冰鲜畜禽产品,水产品保鲜、冷藏、加工、贝类净化,食用菌保鲜,饲料添加剂及饲料蛋白资源,花茶叶多元化精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4、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引进台湾先进的速冻、保鲜、检测、包装等农产品加工生产设备和技术专利,以增强本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人才引进和培训。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台湾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条件输送本地人才到台湾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学习,以提高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人才素质和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工作目标:结合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建设一批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购物、观赏大自然美景、享受田完风光和乡风民俗的需求。
主要措施:
1、园区规划与建设。⑴ 以同安区竹坝华侨农场林果及民族风情休闲度假区、同安区莲花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海沧天竺山生态农业旅游区和蔡尖尾山闽台文化大观园、翔安区大帽山农场生态农业风景区及新店镇香山风景区等为载体,吸引台资建设城郊型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⑵ 结合无公害蔬菜、水果、水产、花卉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引进台湾绿色、高效、精致优新蔬菜、水果、水产、花卉品种为主要内容。建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⑶ 吸引台资在东部海域新建集生产、科教、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工厂化渔业养殖基地和休闲观光渔业主体园区。
2、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水、电、通讯、道路、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3、旅游线路开发。规划、开发集农、林、渔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线路,重点突出鼓励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度假区和游客在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过夜的旅游线路开发,树立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品牌。
五、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把加强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发展海湾型城市的战略重点,纳入我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摆到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相关部门要确实担负起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责任,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市农业局:负责调研、制定建设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的具体措施;负责台湾优良果蔬种苗和优良种猪的引进;负责农业休闲观光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引导;负责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台湾农业企业的合作等等。
市贸易发展局:负责调研、制定建设海峡两岸农产品集散平台的具体措施;负责研究、制定鼓励对台农产品贸易中转的相关政策措施;负责对台农产品进出口的管理;负责国家对台农产品贸易政策、法规的实施等等。
市台办:负责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和联系在厦台资农业企业,帮助台商解决在厦投资农业所遇到的政策问题等等。
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调研、制定建设海峡两岸水产品物流平台的具体措施;负责台湾优良水产种苗的引进;负责渔业休闲观光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引导等等。
市林业局:负责台湾优良林木、花卉种苗的引进;负责林业休闲观光项目的规划与建设引导等等。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协助办理台湾农产品进境检疫审批;负责提供对台湾农产品全天候预约报检服务;负责台湾农产品现场检验检疫、实验室检测并出具相应单证等等。
厦门海关:负责台湾农产品、优良种苗和农业先进设备引进的快速通关手续办理。建立厦门市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负责。各区、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增创对台工作新优势。
(二)配套政策,优化环境
根据新时期的发展特点和需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台吸引力。用足用好中央、省里赋予的政策,扩大政策效应。研究具体措施,落实台湾十五种免关税的水果进入政策,吸引更多台湾水果从厦门进入大陆市场。在厦投资创办的台资农业企业,可比照享受福建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有关税收、用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在金融信财政资金补助等方面享受与本地其他企业同等政策待遇。优化农业优良品种引进、动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制度和运作方式,创造便捷通畅的通关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协调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种民间中介组织参与对台农业项目的引进与建设。在厦台资企业,可按照评定标准,参与市、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评选,并享受市、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鼓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在厦台资农业企业引进台湾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农产品加工保鲜新工艺,鼓励科技机构、中介组织和民间团体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引进台湾农业专家进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及管理经验的培训、指导、推广的项目,经批准可享受国家和省、市有关智力引进的优惠政策。
(三)推进合作,项目带动
要着力发展台资农业企业总部经济。充分发挥现有台资农业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取通过这些企业扩大影响,实现“以台引台”、“以台引侨”、“以台引港”、“以台引外”,拓展招商引资的范围,重点加强资金和技术含量高的台资农业项目的招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两岸各种非官方与民间组织作用,探索创新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合力推动机制,开创两岸农业项目合作的新局面。
(四)转变职能,深化服务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办事程序,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做好项目引进服务工作,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台商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审批“绿色通道”,对在厦投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台资企业,优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对引进台湾优良种苗,应在保证安全检疫的前提下,在通关和动植检疫方面给予简便手续,优先检疫通关。积极疏通合作交流渠道,通过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厦门“台交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展会,扩大合作交流的规模。认真贯彻《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台商投诉协调工作,切实维护台商合法权益。
第五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收集体土地村镇企业用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厦府〔2007〕347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收集体土地村镇企业用地补偿标准的通知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为维护被征地拆迁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被征地拆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决定对《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征地拆迁政策的若干意见》(厦府〔2005〕176号)的有关规定进行修
订,现通知如下:
一、涉及村镇企事业用地的补偿标准作以下调整:属合法批准的村镇企业用地且已缴交土地配套费的,思明、湖里区按每平方米500元补偿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海沧、集美区按每平方米400元补偿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同安、翔安区按每平方米300元补偿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若未按规定缴交土地配套费的,则按上述标准扣减
相应的工业用地土地配套费(按50元/平方米)后予以补偿。
二、上述标准自市政府批准之日起施行。之前已发布征地(预)公告、补偿通
告、拆迁通告的,仍按市政府原有的有关规定执行。
厦门市
人民政府
二OO
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年10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