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博客网页制作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7:3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园博客网页制作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园博客网页制作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校园博客网页制作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校园博客网页制作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

博客作为网络时代一种快捷易用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群体进行知识共享和思想交流的平台,正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而博客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共享和交流,关注内容本身,是个性化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利用“系统博客分类管理”功能把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伴群和研究小组。在每个学生申请成为博客时,他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选择一个喜欢的模板设定为“默认模板”,体现自己的个性。

二、意义

“博客”是个大家并不陌生的名词,“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私人房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博客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应用方式。建立博客简便、灵活,迎合了人们应用网络的需要,因此,近年来博客在互联网上广为流行。许多学生为了学习和成长的需要,纷纷创建了自己的博客。学生博客是博客家族中的一员,学生通过创建自己的博客体验网络生活,并能利用博客的各种功能辅助学习、生活。

博客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发布、管理、共享和交流的网络应用方式。学生利用博客可以随时发布学习信息、心理生活、交流

学习经验和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解决学习难题、共享多种资源等。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校园博客网页制作》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2、掌握校园博客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3、充分利用校园博客网页提高学生的查找、归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及写作水平。

4、通过校园博客网页制作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弘扬学生个性、挖掘潜能、发挥特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四、基本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博客网页制作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本,要遵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2、生活化原则:博客网页制作的内容要立足于生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关注学生身边的生活。

3、开放性原则:空间开放:学生在博客网页制作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准备阶段:(2008、9—2008、10)

1、加强博客网页制作知识学习。

2、组建课题研究小组:从科研能力、科研兴趣、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三个角度出发,组建了本校博客爱好者教师。

3、制定研究方案:方案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实施阶段(2008、11——2010、6)

1、师生共同携手,查阅网络资料,查阅文本资料

2、资料汇总、制定目录

3、编写教材《校园博客网页制作》

1、《校园博客网页制作》编写研讨,确定教材编写分工。

2、编写教材。

3、审稿。

4、定稿。

(三)总结阶段:校本课程研究资料整理、装订(2010年9月

六、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校本课程研究人员保障:课程研究主持人:邱柏林25岁,秦皇岛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专毕业,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擅长网站建设与管理,多次参加县市级课题研究,并获得省市级奖励,多次指导学生制作专题网站,并在科技节活动中获得省、市、县级奖励,积累了丰富的信息技术教学、课题研究经验。有旺盛的精力,充裕的时间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校本课程研究小组成员:张义,47岁,中学高级职称,曾经主持过省级课题《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优化中学生心理生活方法的探索与研究》、《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确保研究质量。周晓芹,44岁,本科毕业,曾参加省级课题《优化中学生心理生活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县级课题《政治课“问题—讨论—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初探》的研究。白金科、张智惠、苏国辉、杨丽丽、丁素民、王秀华等六名同志都曾参加过市、县级课题研究。

2、资料保障

我校有各种资源库,畅通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学校图书馆有5万多册藏书,是省级一级图书馆。

3、资金保障

校本课程研究项目属于学校项目,学校有专项资金提供保障。总之,校本课程研究组成员具有很强的事业心,有学习研究的兴趣,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抓时间挤时间参加课程研究,且学校领导重视课程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些有利条件为本课程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七、问题与思考

1、博客网页制作可以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利用“系统博客分类管理”功能把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

组成不同的学伴群和研究小组。在每个学生申请成为博客时,他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选择一个喜欢的模板设定为“默认模板”,体现自己的个性。

2、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

个人Blog是个人的网络日记本,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随着知识与思想的积淀,Blog变成了自己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它可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灵感录,写读书笔记,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通过博客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询问调查的记录及学生探索的过程,记录下在学习中各种酸甜苦辣,记录下心路历程。

3、博客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要为学生活动提供能自由选择的时间与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要实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提供相应的支持。要对学生活动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学习伙伴间能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展分析、综合、创造、展示和交流活动,通过交流、协作、分享成果等活动,使学习得到深化、扩展。

4、尽管我们制定了课本,但仍显不成熟,有许多地方还需求精细。

第二篇:民间体育活动走进校园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精选)

民间体育活动走进校园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金镇小学

郭赵林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承历史,寄托希望”,让中华民族本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让中国的未来凝聚更牢固的力量,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小学的体育老师,我要用实际行动来把历史拓展,把未来引导——把民间体育活动带进校园,让孩子们在学习与玩乐中体会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和爱我中华的拳拳之心。“民间体育活动”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它既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趣味性、普及性、简便性、娱乐性,又有技巧性、健身性,同时还有较强的教育性。根据这些特点,实施起来简便易行,活动开展十分方便,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可以开辟出新的校园活动领域;通过把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经研究、整理和改编后运用到教学中,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小学体育教材体系提供真实可行的文本。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为民间体育活动走进校园提供了契机,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融会贯通地落实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课程具体操作行为,努力使课程更好地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增加了选修教材的授课时数比重,从选修教材的内容看,不仅包括现代的韵律活动和舞蹈、小球类等课程,更是拓展和加深了民族、民间的体育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我国各地区各民族蕴藏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和体育项目,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把一些民间体育项目编入教学内容。使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我校在2010年大课间活动中,我们创编了本地区的一些民间体育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赞赏。借此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何不将民间体育辐射出去,将民间体育项目编制成体育教材并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呢?由此,我们将进行课题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民间体育活动是一个众所周知、不言自明的概念,有着悠久历史,具有着普遍性、传统性,不仅能强身娱乐,且简单易行,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

活动。民间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就是指选择适合的活动项目,编写出相关的校本教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参插教学。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1)验证经过收集、整理和创编的民间体育活动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2)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尝试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有机整合,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发展。

(3)编写符合儿童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教材。

2.研究的主要的内容:

(1)民间体育活动的安排方案及活动效果;

(2)民间体育活动的各项内容及其作为教材的运用效果;

(3)民间体育活动在校园内推广,对学生、家长以及对学校工作的影响。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教学大纲》、《体育与健身》、《新课程标准》

2、问卷调查法∶通过咨询、调查了解我们这个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有哪些民间体育项目。

3、观

法: 围绕着民间体育及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观察、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教学措施。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的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方法。

五、实践过程与成效

(一)确定课题,对收集来的民间体育项目进行分析研究

1、我校在2010年大课间活动中,我们体育组负责创编的一些民间体育项目,如跳绳、打陀螺、跳橡皮筋等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得到领导和专家们的赏识。初步取得成效后,计划在二期课程改革实践中,将全面铺开并扩大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尝试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有机整合,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并将在学校体育实践教学中进行拓展和加深。因此,我带领体育组全体老师进行《民间体育活动走进校园探索与实践研究》的课题深入研究。

2、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宣传发动,让学生通过上网搜寻、查阅有关资料等途径,了解我们国家有哪些民间体育项目,以及开展民间体育的目的和建议,其次对四、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和家长共同来完成,了解长辈们儿时玩得一些民间体育项目,最后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作出统计、分析。

分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学生收集到的民间体育项目进行筛选,筛选出适合我校开展的又具有安全性的项目:打陀螺、踢毽、跳绳、跳橡皮筋、徒手游戏、呼啦圈等。

(二)制定计划、编写教材,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各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民间体育教学计划、编制民间体育的校本教材。首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各年级的民间体育项目,然后由各年级专任体育教师负责编制教材:

一、二年级王峰老师负责,主要以徒手游戏、跳绳、跳橡皮筋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喜欢体育的热情。三、四、五年级郭赵林、杨维祥老师负责,主要以跳皮筋、打陀螺、跳绳、踢毽、呼啦圈等。

(三)民间体育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1、探索民间体育的教学有效方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开展各运动项目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并且掌握运动技术的方法,从而运用到各项运动中。因此,如何将民间体育贯彻到课堂教学,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关键之处,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1)自主学习研究

自主学习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作主张”,谈话时学生可以提出批评,使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师则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

因此,我们在实施民间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原则。例如:在 打陀螺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教会学生一些打陀螺的基本方法,然后由学生分散的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作巡回指导,为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

导的教学模式。同学们在欢快、自由地教学氛围中尽情的学练,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又得到了发展。(2)合作学习研究

合作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一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

通过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通过合作能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获取新的知识,分享成功的喜悦。

a、生生合作。在教学中我首先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其目的让一些好的学生来帮助掌握动作技术困难的学生。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可爱非常乐意帮助别人,教师略微引导一下,他们会积极地找伙伴,然后根据他们的搭配稍作调整(主要是将一些掌握较快的小朋友与掌握动作困难的小朋友之间的搭配)。如“提高跳绳成绩,有什么方法?跳的好的小朋友愿意帮助跳的差的小朋友做伙伴吗?”再如跳橡皮筋教学时,说实话教师也不会跳,因此请高年级的女同学帮我教会他们„„。因此,通过学生之间合作与老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b、师生合作。教师在参与学生的练习的同时要善于寻找、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做伙伴,同伴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师来帮助他们,从而掌握动作技术,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在五(5)班的一节体育课上,我们分组结伴进行跳长绳练习,我参与了第三组的练习,在练习中我发现性格内向的许珂同学怎么也穿不进去,因此,不断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她就悄悄地溜到了一边,低着头流着眼泪。于是我马上走了过去问她:“你为什么不跳了?”她回答:“我不会跳,同学都笑我,”原来是这样,接着我就跟她进行交流寻找她不会跳的原因,后来才知道她由于害怕而不敢跳,我就鼓励她:“勇敢一点,不要害怕,老师和你做伙伴,找准机会冲进去。”我就拉着她的手找准机会一起跳了进去,一次、二次、三次在老师的鼓励下她终于学会了跳长绳,此时发现她脸上露出成功的笑容。因此通过师生合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直至动作技术的掌握,获取成功的快乐。(3)创新学习研究

a、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创新学习的培养,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过去唯师是从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学生

都被训成了一个个听话的小绵羊,不敢轻举妄动。老师叫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应着老师做什么,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自己想象的空间,哪有机会提出什么奇思妙想,更不敢奢望什么创造发明了,显然局限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探究,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才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b、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因为创造性来自于个人智慧和潜能的自由发挥,所以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学安排,把学生的个性捆得死死的,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留点时间给学生进行拓展性的练习,让他们做些自己喜欢做的练习。记得有一次,在打陀螺的复习课上,小朋友都能按照老师要求熟练地进行打击,刚开始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不多久有些小朋友喊好累呀!只练习了5、6分钟,怎么办?我灵机一动,集体讲评,表扬小朋友们都能掌握了打陀螺的技术,那么除了老师教的你们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进行打陀螺吗?“能”,这下可好了,他们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各种各样“怪招”,有的一个人打2个、3个;有的画一个圈,不许打出圈;有的一小组的同学打一个大一点的陀螺;有的一边跳一边打;有的用陀螺摆出各种图案,各种“怪招”层出不穷,通过这样的创新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顺利完成。

2、从“兴趣”入手,激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兴趣”是积极参与活动的动力和基础。有了“兴趣”对任何事物取到一个积极因素,会主动地参与到某种事件中,其效率很大程度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实施开展课题研究,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对民间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民间体育活动中。

(1)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可单一,教学方法应该形式多样,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采用了以上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2)开展民间体育系列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好胜心强,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校级运动会开设民间体育比赛项目,曾多次举办民间体育系列比赛。学生比赛兴趣十足,能积极地投入到民间体育活动的学练中,将课题推向高潮。

3、民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活动,深受同学们喜爱,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他们在其乐融融的民间体育活动中体验民间体育的乐趣,掌握民间体育活动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民族体育文化得以传承,达到我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跳绳、跳橡皮筋能发展学生的耐力、跳跃能力;打陀螺能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协调能力„„等。

六、结论与思考

课题实施近一年了,通过民间体育项目的实施开展,同学们基本能够了解到我国的体育传统文化的内涵,了解到民间体育的来源,并能通过实施掌握了一些民间体育项目的方法和技巧,不断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断地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回顾这一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了许多问题。

1、每个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地掌握各种民间体育活动,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对于踢毽、跳绳、不能够重视,并没有能熟练地完成这些动作,越是不会跳,不会踢,也就越不想利用空余时间去练习,这样学生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明显。

2、踢毽、跳橡筋、花样跳绳等项目的拓展思路不是很开阔,想到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动作,欠缺新意,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来说也就减少。

3、在掌握打陀螺技术中,只能是一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好,尤其是男生。相对来说女生在这一环节也较薄弱。打陀螺,不仅需要脑力技巧,也需要体力。学生启动时不能很好控制陀螺的方向,在打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速度,造成转速过快的现象,而不能自如的打陀螺。

以上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不因课题结束而终止开展民间体育活动,我们将不断地开展下去,深入研究它,使其更加完善,真正地体会民间体育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参考文献:

《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上海教育出版社 《体育与健身》 ●上海教育出版社 《新课程标准解读》 ●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要求前所未有。教育越来越承担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教育兴则国兴,学校则是实施教育的基本场所,其发展状况决定着教育的今天和明天。面对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我们深知,有思路才有出路,因此必须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努力探寻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提升的突破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致力于新形势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构建校园文化,实现文化化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地作用于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这些影响往往是良莠并存。广大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求知欲旺盛的关键时刻,学校教育活动应适应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持久而深远的,实施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决不能忽视。

二、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

作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文化,“是把文化作为社会政治、经济的独特反映,它本身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体,我们所说的文化主要指的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文化的作用主要是直接影响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创造的能力,影响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下列四种形态:

物质文化:如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教学大楼、宿舍、食堂、校园绿化等物化了的校园风貌,即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但物质文化不等于物质,一所学校的物质条件可能是优越的,也可能是与人隔膜甚至对立的。物质文化是一所学校中人对待物质的态度和方式。

制度文化:学校经营过程中,规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管理行为的各种制度,以及学校课程设置,尤其是校本课程设置等教育产品。但制度不等于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在根本上来说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各类学校文本中的制度可能相同,但对待制度的态度和方式却截然不同。在有的学校或许有人认为制度没有什么用,还是校长说了算,计划赶不上变化,制度只能是给傻子定的,因此,“制度”只是摆设而已。这类学校结果只能是一盘散沙、约束无力。而有的学校制度一经制定,并经大家认同后,坚决执行。这类学校必然向规范化迈进,学校井然有序。因此,对待制度的不同态度和方式使学校制度的执行大相径庭。

精神文化:如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学校办学理念、校训、办学目标等精神风貌。但精神文化不只是摆在墙上,写在材料上,挂在口上的几句名言警句。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是其在学校中的合理合法性。是人们对待名言警句的态度。因此,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真实的道德与精神状态的总和。

行为文化:就是文化的活动形态在学校各个层面的反映。如学校的教师行为(包括教师德育实施过程行为,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校园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学校成员在主导的或者说强势的做事方式的左右中形成的不约而同的某种做事方式,我们称其为内隐规矩,而做事方式中体现的对于某个问题的价值判断,我们称其为“内隐概念”。一句话,校园文化实质上就是指学校中人们在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㈠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创设高雅温馨、积极向上、奋发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置身于生气勃勃、幽雅清新的校园环境,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师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素质。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3.探索教育实践中,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方面等的内容、目标、具体方法和途径,促进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的好转;4.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供切实有效的做法和有较强指导实用价值的应用原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深化德育工作,主要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中,落实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大块建设中。

1.研究校园文化的对师生员工行为的导向功能; 2.研究校园文化的对师生员工情感的激励功能; 3.研究校园文化的对师生员工人格的塑造功能。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书籍、杂志、报纸、教学计划、教案、录像等资料)

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组织讨论)

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他们是参与实验的主体,有自己的自主性、创造性,研究者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

1.准备阶段(2009.06-2009.10):制定学校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好课题前期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等。

2.实施阶段1(2009.10-2009.12)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3.实施阶段2(2010.01-2010.05)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调查校园文化现状,形成调查报告。4.实施阶段3(2010.06-2010.08)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校园文化全面建设阶段,撰写中期报告。

5.总结阶段(2010.09-2011.11)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以常规形式确定下来,在面上推广。

六、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兴起。课题研究初期,针对全县不同类别的学校和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了校园文化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件一),形成了调查报告(见附件二),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县教育局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见附件三),要求“一校一主题”,“一校一特色”。2010年10月,课题组结合我校“周恩来”班创建和“诗教”特色,把伟人的人格之“美”和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加以提炼、整合、升华,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确定为“尚美”文化,起草了朱坝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纲要(见附件四),《江苏教育报》(见附件五)、《教师教育》(见附件六)杂志先后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报道,同时县教育局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成果做法在全县各中小学进行推广,为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到2011年11月,全县各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基本完成并付诸实施,文化建设方案集结出版(见附件七)。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我校在遵循文化纲要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策应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时机,着手对校园环境和文化景观重新进行调整,力争使学校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学校新建了一幢教学楼(见图1)、一幢学生公寓(见图2)、一个塑胶运动场(见图3),将原先的教学楼改造成综合楼,学校专用教室配备齐全,现已安装到位的计算机房(见图4)、科学探究室(见图5)、电子化管理的图书室(见图6)给教师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改造后的朱坝中心小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充满了现代气息(见图7)。学校分别以“尚美”(见图8)、“崇美”(见图9)、“塑美”(见图10)、“向美”(见图11)、“创美”为每一幢建筑命名。教学楼上“让美丰润教育”(见图12)、“用教育诠释美”(见图13)醒目标语映入眼帘,待教学楼施工完全结束后,学校将在各楼纵向走廊悬挂图文并茂的警世名言,过道、楼道和室内,都饰以师生自己的书画、工艺作品,定期更换,以形成流动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的中心路东侧,还将设置一块造型别致的“尚美”文化石,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教师的积极进取。同时这种物质文化营造出的境界和氛围,对身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教育、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等功能。

3.通过课题研究,培育了学校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层次的、隐性的东西,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对师生员工的情感有着激励作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校以“五名一语”“三校”(“五名一语”即名歌、名曲、名诗文、名人传记、名影视、师生心语;“三校”即校徽、校旗、校歌)教育为重点。每学期,学校都要制订“五名一语”教育工作计划(见附件八),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楼梯、走廊、教室有学校统一制作的名人名言或名人成长的宣传画(见图14);每天中午写字课时间都要通过校园广播按计划进行名歌、名曲、名诗文欣赏;定期安排班级在多媒体教室开展“名影视”欣赏(见图15),由少先队按日程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建立“心语广播站”,每天通过广播网,定时进行“名人传记”“师生心语”为主要内容的播音等,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更好地提炼和张扬学校精神,学校根据办学思想确立了“校徽(见图16)、校旗、校歌(见图17)”,并通过各种渠道深入进行宣传教育,让全校师生理解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确立为校徽争光、为校旗添彩的思想。同时,切实强化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宣传教育,深层次地挖掘和彰显“学校精神”。

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实践,使学校逐步构建了具有“尚美”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这些体系的形成,对师生员工起着激励作用,同时也在塑造着教师的人格。

4.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了学校制度文化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以“科学、规范、特色”的管理思想为指导,重点在细节管理上下功夫,突出三个思想:即在教育管理目标上,追寻人本;在教育管理主体上,走向校本;在教育管理效果上,关注质量。学校先后制订了“岗位工作职责”“坐班签到制度”“教育常规考核管理意见”“教学目标考核管理意见”“教师成长与发展业绩考核管理意见”“班主任工作考核管理意见”“星级评价制度”“德育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见附件九),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最大程度地细化为具体的管理制度,系统地将学校的全方位工作纳入管理视线,用制度规范人,用制度引领人,努力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轨。通过几年的努力,一个较为全面、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正在形成,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种奖惩有法可依。同时,建立管理责任追究制,做到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落实、有检查、有效果,努力实现“用人本的管理规范人”“用合理的目标激励人”的治校策略。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自主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我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由学生参与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度,确保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步步落实。“四项评比”,每天由学生检查、公布,每周小结,每月评比,从细小处抓起,检查学生每天在校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红领巾值周岗”常年不断,值周的队员站在校园指定位置,秩序井然,精神焕发,检查进入校园同学的仪表,纠正部分同学不规范的动作行为,改变着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尚美少年”的评比(见附件十),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超越。红领巾广播站由学生自编自播,及时报道学校的好人好事,鼓励了先进,宣扬了正气,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5.通过课题研究,丰富学校行为文化

为切实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控,学校制订出台“教师岗位职责”“教师行为十不准”“室外课管理意见”等规章,同时启动“评教制度”,让社会、家长、学生直接参与对教师的综合监督和考评,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见附件十一)。在学生行为教育和引导上,我校突出办学特色,狠抓教育实效。制定出台《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把学生在校行为习惯更加细化,尽可能地将学生言行纳入学校管理视线,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大力实施 “主题月”“主题周”工作模式,坚持每月一个教育大主题,每周一个教育小主题,把教育主题和教育形式等具体方案,印发各班,并通过国旗下讲话、讲座、广播、橱窗、宣传栏、标语等进行专题宣传教育。为加强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实行了“半封闭”管理,并成立了“行政值周组”“文明礼仪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卫生监察队”等监督管理组织,对学生卫生、纪律、行为等进行全程监管,强化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为加大教育力度,学校少先队定期举办“学习教育班”,对违规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和利用“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确立“家长开放日”,畅通社会与学校、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渠道,努力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还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两操管理等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教育。通过几年的扎实工作,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学校精神进一步彰显,良好的学风、校风已逐步形成。

6.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

(1)教育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对社会文化保有超前态势和敏感性,能透过先进的社会文化进行吸收、积淀、选择、升华,对社会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反过来,社会文化的新思想、精神追求、道德风尚、也能潜移默化的教育人、规范人。这种教育力量的精神沃土,是透过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通过双向互动所呈现的,表现在价值取向导向、行为目标导向、规章制度导向,从而,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师生的行为。

(2)激励规范功能

校园文化从空间形态上看,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氛围,师生置身由环境和精神笼罩着的优美空间,通过丰富的活动、规范的言行、相互的学习,会产生激励及规范作用。相互信任、和谐共处、共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需要一种激发因素和动力,当遇到困难给予帮助,当遇到挫折给予关心,当遇到压抑给予引导,通过信任帮助和提供发泄渠道,使师生回归平静。营造良好的激励及规范机制,可以让师生的个性特点和自由民主意识得到张扬和规范。

(3)凝聚迁移功能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和认同的,在倍受珍视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迁移力,她可以把师生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激发为共同的发展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进而内化为一种积极努力、开拓创新的巨大动力,使师生感受到自己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员,也是主体之一,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身居校园,尊师教长、团结友爱、心情舒畅、催人向上,把师生的奋斗热情迁移并释放出来,把师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凝聚到学校的共同发展目标上来。

(4)辐射调节功能

如果说校园文化向内的影响具有凝聚迁移功能,那么校园文化向外的影响则具有辐射调节功能。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社会文化有一种辐射调节作用,社会主体文化的积极影响力又反作用于校园文化,起到调节与调适作用。主要反映在对物质硬件、教育软件和教育对象的辐射作用上,表现在,外界可以从校园环境中,体会到校园的文化底蕴,自然山水、校园建筑、名人雕塑、橱窗、宣传栏,既是学校的教育场地,又是社会人士在校园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中陶冶性情、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无声中受到校园文化的辐射。同时通过精神文化的引领,使师生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群体。许多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大学、走进社会,处处宣传学校的形象、维护学校的荣誉,努力工作为母校争光,他们的事迹成为学校的荣耀,使师生又有了新的学习榜样。这种辐射与调节的互动,对师生都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学校校园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又可以促使师生反思,在双向互动中调节自我,研讨更加贴近时代发展要求,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最好、最优、最美的校园文化。

七、存在问题与及待改进的地方:

1.观念建设不能一竿到底。学校重视观念文化建设,校主流文化体现了观念的先进性,对教育科研的高度重视,对学生精神心理层面的呵护与关怀,对乐学教育格局的构建,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但从教师文化层面看,部分教师教学观上信奉苦教苦学,学生观上漠视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和潜能,师生观上对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缺乏热情等。上述状况的存在表明,我们在观念文化的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也说明观念更新的艰巨性。

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矛盾冲突难以解决。我们常陷入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之中,一方面我们要开展乐学教育愉快教育,另一方面又要要求学生勤奋刻苦;一方面要求学生不迷信权威,要有独立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尊敬师长要听话;一方面要规范学生各种行为要求学生严守纪律,另一方面又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主体精神。不少老师的价值观念甚至为此而陷入混乱状态。

3.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整合不够,难以取舍。目前的社会文化裹挟着外来文化,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开放性校园文化的构建,较之于对传统文化的改造难度也许更大。不仅要在甄别评判的基础上作出取舍,还要防范有害文化对校园的侵入。对不良的甚至有害文化的防范,装上过滤网是必要的,但靠堵是难以奏效的,事实上师生接触社会文化及社会文化对学校的渗入都是难以避免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帮助强师生,特别是青少年提高免疫力。

八、两点建议

建议一:以文化均衡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快速均衡。学校文化均衡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首先应实现文化均衡。随着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硬件、环境得到了大力改进,但是师资水平等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改善,也就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而文化均衡成本低、见效快、成效佳,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乡镇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凝练校园文化核心价值取向,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实现文化均衡,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靠科研拉动与行政推动相结合促进文化均衡。“工作即研究”,“问题即课题”。一方面,要对区域内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网络体系,鼓励校长、教师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靠科研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日常的行政工作相结合,借助区域资源优势和行政管理力量,引导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区域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以“一把手”亲自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抽调各方面的骨干力量,组建相应的管理团队和研究团队,对本地区教育全面规划,通盘考虑,制定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奖励金,奖励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学校和个人。

2、靠整体推进与自主创新相统一促进文化均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有意识地不断总结、提炼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成分、不断吸纳新的优秀文化,并将其与自身文化有效嫁接,使自身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要特别注重建立外推内引的发展机制,一方面从外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用制度激发学校自主探索,将区域整体推进的外力与学校自主探索的内力整合起来,分层、分类指导学校校园建设。同时,要不断建立健全学校校园建设的过程监控、评价、交流、激励机制,进一步激活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3.以物质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为基础促进文化均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外显、最容易被人感知的要素,因此往往会成为学校加强文化建设的切入口。区域性推进校园文化均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区域内学校物质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区域教育城域网,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适时交互与共享。

建议二:在乡镇中小学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农村学校实现品牌发展。

特色是学校的生命,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核心。特色学校建设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从本校实际出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适合于本校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发展模式和优秀的办学成果,并被社会广泛认可。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高位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合格+特长”高素质学生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走特色兴校、特色强校之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重点,紧密结合现代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大力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开发特色项目和特色学科,彻底改变“千校一面”现状,逐步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办学品位和水平,促进区域教育科学、优质、健康、快速发展。

1.因校制宜细规划。

学校要认真分析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生源情况、周边环境、办学历史、传统项目等现状,通过师生讨论、专家指导、社会各界参与,正确认识自己的资源优势。对于办学历史较长,传统特色明显的学校要在已经初步形成特色的基础上继续拓宽,提升特色发展水平;对于现阶段办学特色不明显的学校,应深入挖掘自身潜在的“特色”,合理选择和打造优势项目并按照特色项目、特色学科、特色学校等三个阶段的要求详细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并量化分解为、季度、月度目标。量化内容包括目标、思路、措施、达到效果及时间表。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划,采取措施,分阶段推进,分步骤落实,循序渐进全面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创建特色学校的新形势、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加快特色学校创建步伐。

2.分步推进有重点。

在创建阶段上,可分三步推进:一是特色项目阶段。学校要根据现有教育资源从中遴选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具有优势的特色项目,重点发展,形成单向性特色。二是特色学科阶段。学校要在形成特色项目的基础上,拓展单项特色外延,丰富特色项目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师生参与、考核评价等方面扎实工作,循序渐进,做到课程有安排、教材有范本、工作有考核、师生参与程度高,形成鲜明的风格。三是特色学校阶段。要坚持将办学特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特色”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学校的办学个性鲜明、品牌效应凸现、特色研究成果丰富,形成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和整体性特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较高。

3.强化机制建体系。

一是要构建特色校本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各项促进特色学校创建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评价体系,形成特色学校创建的长效机制、发展合力,推进学校管理向精细化迈进,促进特色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形成。二是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要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校本课程体系,要将特色项目化作学校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并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特色教育内容。同时,要通过课题立项等基础探索特色学校创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三是要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是特色学校的名片,是学校特色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要在全面落实“十个一”(即培养学生一流好品德、一身好习惯、一股好精神、一种好能力、一幅好口才、一门好才艺、一生好体魄、一手好书法、一方好人气、一个好成绩)和“社团建设”活动的基础上,围绕“特色”项目的打造,通过学校的环境氛围营造、管理制度建设等不断提炼、固化、传承、创新,建构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凝练独特的学校文化,提升特色学校建设水平。

4.狠抓队伍夯基础。

特色学校体现着校长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折射出校长自身的特质魅力和行为风格,校长的素质直接影响特色学校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是校长;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创建特色学校的重点是教师。因此,要大力实施“名家工程”,通过集中培训、自主研究、承担课题、校长论坛、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方式,培养一批特色意识新、理论素养高、管理能力强、办学思想独特、个性鲜明的校长群体;要通过设立首席教师、名师工作室、名师培养对象研修班、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能依据学校特色建构课堂教学特色的名师;要坚持立足校内、自我培养的原则,以专职艺术、体育教师为核心,带动和培养出一大批有业余爱好的特长教师,使每个教师至少能掌握一项体育和艺术技能,辅导一个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适应特色学校建设的需要。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从软件和硬件建设上狠下功夫,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铸造校园文化品牌,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继续努力。

第四篇: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关于中学生使用博客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3年12月1日—2014年2月1日 学校名称:

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

指导老师: 江洪涛 研究成员:

王朝智(组长),李佳煜,古海薪 吴茂兴,贺子恒,江伟东。

项目涉及有关工具:

1新浪、2雅虎、3百度、4MSN Spaces、5天涯、6网易部落。

目录

一、研究背景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如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调查实录、文献资料研究等)

1、问卷调查

2、文献资料研究

三、论文总结

一 研究背景:

1.1研究的目的:如今的中国,最流行的网络概念不是BBS,也不是MSN,而是“Blog”(博客);衡量生活时尚与否的不是“蹦迪”或做“背包一族”,而是“今天你博客没有?”年轻人的告别对白不再是“bye bye”,而是“给我你的博客”、“记得点击我的博客!”因此我们我们决定对网络博客对青年学生影响这一课题进行调查.1.2研究的意义:

博客对与中学生影响到底是有利的还是有坏处的。为什么怎么多的中学生喜欢博客。对与博客的深入调查。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如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调查实录、文献资料研究等): 2.1问卷调查

Q1.性别: A.男 B.女 Q2.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Q3.你是否使用过博客(如QQ空间/MSN空间或其他博客网站)并在上面写东西? A、是 B、否

(如果回答“是”请继续回答后面的题目,如果回答“否”,请跳到第11题开始答。)有使用博客,请填写4-9和13题 Q4.你使用博客多长时间了? A、不到1年

B、1年 C、2年 D、3年及以上

Q5.你目前正在使用的博客有多少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及以上

Q6.你目前是在以下哪些平台写博客?(可多选)A、QQ空间 B、5Q校园网 C、搜狐博客 D、新浪博客

E、百度博客 F、MSN G、其他______________ Q7.你的博客内容大部分是关于以下的哪些方面?(可多选,但不超过三项):

A.心情记录, 情感专题 B.个人生活记叙、旅游游记

C.书评、影评、音乐鉴赏类 D.评论社会热点或社会现象

E.小说、散文或者杂文、笑话、幽默、趣事等 F.衣食住行类信息

Q8.你会写博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单选)A.让别人了解自己不为人知的想法或情感。B.是一个你可以随意宣泄的空间。C.传递、分享一些信息。D.记录对你来说比较重要的东西。

E.通过在博客中诉说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找到自我价值。F.消磨时间。

G.其他:_____________ Q9.你在你的博客中发表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方面是什么?(可多选,但不超过三项)0.笑话,幽默,趣事、名人。A.你周围的亲戚、同事、朋友们的事情。B.你的衣食住行,兴趣爱好

C .对人、对事、对时局、对政治所持的观点、看法和评价

D.你与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的关系 E.你的各种心情和情感话题。F.你的隐私内容。G其他____________ Q10.你认为博客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单选)A.可以多了解其他人。B.可以让别人更好的了解自己。C.了解信息,看到与众不同的观点。D.休闲娱乐 E.消磨时间 F.其他

没有使用博客的,请填写11-13 Q11.(单选)

A、没时间写.B、不想暴露自己太多.C、不知道要写什么.D、觉得写了也没有什么意义。E.没有接触过博客。

Q12、你浏览的博客内容大部分是关于以下的哪些方面?(可多选,但不超过三项)A.心情记录, 情感专题 B.个人生活记叙、旅游游记

C.书评、影评、音乐鉴赏类 D.评论社会热点或社会现象

E.小说、散文或者杂文、笑话、幽默、趣事等 F.衣食住行类信息

G.学术问题探讨,信息和知识的分享 H.其他:

Q13、你认为博客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单选)A.可以多了解其他人。B.可以让别人更好的了解自己。C.了解信息,看到与众不同的观点。D.休闲娱乐.E.消磨时间.F.交流、沟通的作用 G.其他: 2.2 文献资料研究:

博客系统,即会员注册后登录,可开设自己的博客,管理员可推荐精彩博文、评选博客之星、统计博客日志等,用户可随意更新和编辑自己的博客模板。博客(Blog)是继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载体,是 web2.0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 零机制、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的使用特征,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博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好处,这也是其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实时交流式的网上互动,即通过网络进行各种思想和信息的共享。二是便捷的交互方式,即通过先进 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克服地域的限制,让文章发布者和网页浏览者能够体验到网络的 传播速度。

四.论文总结:

任何时尚文化都具有双重效应。从性质上来说,博客文化反映了时尚的时代特征,满足了青少年文化的需要,丰富了青少年文化生活。首先,博客文化为青年一代获取信息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为全社会沟通与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网络信息的资源,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博客更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工作手段,使教育更及时、广泛、直接和深人。在博客世界里,人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博客比较准确地把握青年一代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博客文化有助于提高青年一代的工作效率。与传统的网络传播载体网站、E-mail、QQ、BBS相比,博客的信息组织更加自由,用户发布自己的日志文章所受到的约束更少。针对某个主题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看法而不受其他舆论以及版主的影响。在各种博客网站发文很容易,同时由于超链接发布工具及XML技术和RSS标准的存在,使得网站之间文章引用变得更加自如,博客不再是信息的孤岛。这些都大大提高了青年人之间信息的传播效率。

和许多新兴事物的诞生一样,博客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博客真正进人中国大众视野的不是“博客中国”网站的开通,而是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木子美**。两年前,木子美将记载个人性生活经历的《遗情书》在“博客中国”上发表,让博客概念在中国开始走向大众。也正是“木子美、竹影青瞳、芙蓉姐姐、菊花姐姐”13,等一系列的网络博客狂花般地出现,才让人们更加关注那些热烈追捧网络狂花的青少年。可以说,博客不仅仅是青年人简单的私人倾吐空间,对青年人而言“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安排”。

博客文化的兴起容易使青年一代的思维缺乏理性。“自由、开放、共享”是博客精神所在。博客与传统的网络媒体相比:一是具有个性化,做博客是一个自由状态人的自发行为。二是具有感性化,博客写作源于内心冲动,是一种体验式写作。文章没有内容、字数,甚至质量的苛求,只是个人用文字捕捉自我刹那间的所思、所想、所感。博客的这些特点正好迎合了思想多变的青年人,诱导青年一代在行为和意识上发生质的变化,对青年一代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负面影响,造成青年一代“过度自由化、规则法纪意识淡薄”思潮的泛滥。一些精神空虚、迷茫的青年人更是乐此不疲。

博客文化的多元性给学校以及传统媒介在青年一代心目中的地位带了的挑战。由于博客发展非常迅猛,青年一代对信息的选择性将空前增加。所有的博客成员可以同步共享信息,自由选择交流方式,自主决定行为模式。每个博客可以与大学教授交流也可以与罪犯沟通;既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制造信息;既不担心无人喝彩,也不担心骂声如潮。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博客平台,传统权威已不复存在,多样化的博客世界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情感评价,这些将使学校以及传统媒介在青年一代心目中的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课题研究总报告

北关小学课题组

标识

北关小学课题负责人韩秀琴主持完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课题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刘育红、韩秀琴、李建军、宋华林、王秀英、杨建军、陈晨、李金梅、王立芳

一、简介部分

1.标题《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 2.摘要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形式多样。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品位标志。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强化班级文化建设,主要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中,落实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四大块建设中。

二、主体部分

1.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深入调研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的现状和需求,并做好调查分析:剖析校园行为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把握校园行为文化的特征,为师生构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班级文化生活、课堂文化生活。在研究过程中探索校园文化生活的内容、途径、方式,揭示校园文化生活与师生精神成长的具体联系,为“如何丰富小学校园文化生活”提供成功案例,进一步掌握校园文化各类型之间的关系,促进校园行为文化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2、通过该课题研究,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从关注学科知识走向关注文化生活,完善学校的精神生活体系,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在这过程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3、通过校园文化生活的构建,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被这些丰富的、进步的文化生活滋养着,润泽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成为“人格完整、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的现代人。

4、通过实验,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拥有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效的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有效提高学生的成才观、发展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我们开展此项研究,将有利于拓展和丰富关于校园文化、校园生活的理论研究,并为此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性资料。

2、这一课题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更新我们的办学观念与宗旨,进一步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通过高质量的校园文化生活的构建和文化生活特色的形成,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发展。

3、这一课题研究,通过构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班级文化生活、课堂文化生活,将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改变师生的生活状态,使学校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4、这一课题研究,旨在探索校园文化生活的具体构建模式,探索校园文化生活对师生精神成长的影响作用,这将为“如何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普遍关注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1)符合社会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精神文明呈现出许多与现代物质文明相适应的时代特征。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逐渐趋向现代化。校园文化必然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切合学生的需求。

校园文化是与社会主导文化相对而言的局部文化,而校园生活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未来。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穿着打扮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改变。这一切都带有社会的时代的特征。与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一样,现代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如果协调失当,必然影响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与优良品德的培养。所以,在学校这块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

(3)切合我校实际情况

我校几乎所有的学生生活在农村,受社会文化影响大,但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不高,喜欢标新,但往往弄巧成拙,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参差不齐,所以,我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本科题研究的主要依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肖汉仕的学校心理学、柯尔伯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和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说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最为一般的普遍的、共性的科学理论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主体论认为:现实社会环境由无数个体通过劳动创造出来,同时也认为社会环境也会按照人类发展的普遍需要对个性进行改造,因而提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从人的本性上说:“人只要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哲学学说,是关于人类认识来源及发展过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作为认识者的主体只能是人,认识的对象是客体,也就是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或者叫自觉能动性,而能动性并非生来具有,它受到主体实践与学习积累的主观因素制约。主观因素包括观念、能力、身心健康、思维方式等。

(二)从心理学角度通过对学生心理矛盾与教育要求、心理特点的分析指出:校园校园育人环境具有强化作用,表现在第一,它对个性心理发展施加长期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的影响;第二,可以使个性遗传素质得到充分发展,也可以弥补个体遗传上的不足。要使环境对个体发生作用,育人环境的营造与开发应当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状态。

(三)教育学理论

柯尔伯格吸取了杜威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和皮亚杰认知结构说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道德教育模式。强调指出:一要根据受教育者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性来循序渐进进行道德教育;二是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极大刺激作用。本世纪60年代兴起社会学习论,其主要代表班杜拉认为环境、社会文化、客观条件和模仿强化等是影响受教育者道德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两种理论共同点在于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环境条件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3.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做造林这样几个方面:

1、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2、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五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变化。利用师生书画、宣传橱窗、黑板报、校园墙报、花草树木等形成物质文化景观;校园文化景观在设计上体现主体教育思想、审美情趣,校园的风貌,办学特色,要蕴含丰富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使学生在与其反复“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塑造,有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校近两年还不断完善、美化原有校舍建筑;使教学大楼具有现代教育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按照学校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调整校训,建立学校红领巾小广播,、校园音响,开展有特色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攀登英语等。来发挥重要的德育作用。

每学期学校教导处、少先队组织开展班级文化、走廊文化等活动。学期初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对教室进行精心布置,根据学生年级高低和兴趣爱好等情况来美化、布置具有个性化和时代气息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美的育人环境中充分享受教育,如:张贴名人名言、管理制度,开设学习园地、芳草地等栏目都可以由学生来共同讨论、设计具体内容和具体的操作布置。

3、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全部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要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大件由学校负责,自己能办的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抓学风、教风、校风、班风等方面的建设。

1、教育理念: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实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策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办学目标:坚持“管理制度化,育人质量化,办学特色化”,以“全面育人”为办学思想,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以“依法治校,规范管理”为办学模式,真正把学校办成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科研有特效,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流学校。

3、校风建设,我校的校风为“团结和谐,文明奋进”。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4、教风建设,我校的教风为“精心施教,潜心笃学”。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要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包括工作作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5、学风建设,我校的学风为“用心好学,开心成长”。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7、班风建设。班风建设是班级教育的支柱工作,一个有着良好班风的集体,表现为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学校、教师的教育意图能较为顺畅地下达、执行,有严明的纪律,整洁的环境,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成员在感情上认同和依恋集体,自觉维护着集体的荣誉。

8、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闲暇生活。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的“书来书往”爱心义卖活动;春天里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红领巾进社区实践活动;美化校园美化环境、植树造林综合实践活动;

一、二年级开展了扬起童年的风帆的“七彩童谣”比赛;

三、四年级开展的“亲子阅读”故事会;学校教导处开展了的“快乐阅读”板报展、古诗课外知识竞赛、环保征文比赛、环保演讲比赛。学校还聘请教育、司法、公安、交通、卫生等有关部门的人或本校领导和教师为学生作各类知识讲座,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学雷锋做好事系列活动、征文赛、古诗诵读标兵赛、庆“六一”文艺会演,英语节才艺表演、科技节、艺术节、庆元旦师生艺术节系列活动、开展孝敬老人系列活动、体育节等活动,充实活动文化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闲暇活动让学生体验闲暇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学校通过开展许多高品位、高格调的活动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宽容态度。同时能对师生起到放松精神、愉悦心情、获得心理平衡的作用。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年级级长、班主任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少先队大队部、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公安局、派出所、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四)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通过各方面的制度改革创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营造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学校一日学习生活常规》、《小学生学习常规》、《校园环境、爱护公物管理细则》、《学生个人卫生保健制度》、《文明班级评比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制订《班主任工作职责》、《教师学期考核方法》、《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教师工作评价方案》等制度,激励教师爱岗敬业。

1、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3、我们鼓励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

本课题主要经历了以下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12-2012.7):制定学校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好课题前期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等。

2、实施阶段1(2012.7-2013.7)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3、实施阶段2(2013.7-2014.7)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调查校园文化现状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调查报告。

4、实施阶段3(2014.7-2015.1)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校园文化全面建设阶段,撰写中期报告。

5、总结阶段(2015.1-2015.3)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以常规形式确定下来,在面上推广。

在具体研究中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书籍、杂志、学校的校报、广播和网络的相关查阅,搜索资料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和定位。

2、考察访问法:利用在外学习、考察参观以及各种途径重点对省内外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文化传统厚重的中学进行访问考察、材料分析,收集个案研究素材。

3、个案研究法:通过系统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城关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全景式把握城关中学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和实践中,及时进行反思反馈,总结经验,撰写相关子课题研究论文及报告,总结归纳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

技术路线

1、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筛选、提炼学校之“魂”(精神)。

2、设计研究方案,据方案、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研究。

3、课题组全体成员每两周定期集中讨论一次,内容主要是汇报并讨论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4、至少每两月向学校汇报一次研究情况。

5、及时向学校行政和教代会提供需讨论通过的相关制度、措施。

6、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反馈研究成果,认真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7、已经征得学校同意,每学年进行一次报告和一次奖励,最后结题时再进行结题奖励。

4.研究发现或结论

在工作中,我们通过以下活动,把校园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活动中。①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上,通过美术展览室、室外展示墙及文化长廊,展示师生自创作的作品和励志标语。在硬件环境方面努力体现洁净、安静、优美的园林化特点,努力打造具有城中特色的优良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让橱窗、草坪、展板、文化墙等成为陶冶学生情操的无声的导师。

②在制度文化建设上,制订、完善了《教职工工作纪律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方案》、《教学质量奖惩制度》、《考勤奖惩条例》、《评优选模及职称评定晋升制度》等,旨在增强教师岗位职责意识,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③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将名人名言、宣传栏、优秀作业栏等井井有条地安排在适宜的地方,每周评选优秀学生并张榜公布,每月进行一次黑板报评比,既锻炼学生能力,也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使班级环境整洁、整齐、严肃。特别是在国旗下的讲话中,让学生的演讲、才艺展示显示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④在教师文化建设上,通过创建现代教师阅览室、乒乓球活动室,羽毛球比赛,凝聚人心。不定期展出教师荣誉成果展牌,举办教育成果展览会等,使教师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建成并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学习型校园,以团体的形式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⑤在校园文化生活方面,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教师读书活动,让健康向上的专业理念占领教师的业余生活阵地。学校党支部、工会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举办各种教学评比活动,使教师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⑥在学生文化建设上,坚持以德育教育为载体,通过学科渗透、班队活动、板报橱窗宣传、评比校园之星、征文、演讲等系列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活跃学生的身心,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利用每年12月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活动,开展书画、手抄报比赛、手工制作、演讲比赛、校园少年歌星评比、文艺汇演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5.分析和讨论

1、由于我校是两所学校刚刚合并的学校,从学校领导到一般教师,都是从两个不同学校而来,在思维方式、处事方法,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上都有一个整合认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矛盾和碰撞。

2、由于我校正处在合并后修建的过程中,校园的整体规划虽然已经完成,但很多文化设施正在建设中,显得比较零乱,从外观上还无法实现理论研究的成果。

3、一部分老师甚至是领导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缺乏相关的理念,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4、从全县别的学校来看,虽然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从思想认识到实践过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培训。

6.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

①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资金、宣传力度上进一步加强。

②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教师特别是领导对校园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全县整体校园文化的水平。

③通过走出去的办法,努力学习外地先进的校园文化。

④把校园文化同学校的整体工作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当然,我们也不可回避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重教学工作,轻德育工作;重校内教育,轻校外延伸;重事后教育,轻制度建设;重阶段教育,轻养成教育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只有通过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使广大学生形成自我的健康心理、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品行,真正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今后我校的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一抓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提高认识,紧抓不放;二抓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针对校园文化设施薄弱的实际,争取上级的支持,大力改善校园文化设施;三抓校园文化活动这个载体,积极开展切合我校实际、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围绕中心,形成系列,取得实效;四抓校园文化的外部环境建设,挖掘当地丰富的文化 资源,„发挥北关小学校园文化的独特优势。

三、主要成果 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成效

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两年来,拥有了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我们以让每个学生成人、成功、成材为办学宗旨。每一年都在校园文化方面加大投入,力求创设一个温馨校园、绿色校园、阳光校园,着力打造成一所绿草如荫、鲜花盛开、空气飘香、环境优雅的办学场所。

(一)操场绿树成行、绿草如荫、鲜花盛开

1宽阔的操场四周油松巍然屹立,中心草坪春天粉色的桃花娇艳的盛开,夏天绿油油的小草衬托出“希望”俩个大写字母造型,令人遐想

2、定期修剪的草坪,一片绿油油,使人陶醉

3、校门两旁、俩个大草坪独特的设计图案、不同特色的花草随风飘香,让人陶醉。

(二)伟人图像、警示标语、潜移默化的影响

1、各楼道的醒目处都贴有警示标语:请不要大声喧哗、走路时静悄悄、不要随地吐痰„„

2、各楼层都贴有伟人图像:邓小平、伽利略、诺贝尔、鲁迅、华罗庚、雷锋„„时时鞭策和提醒学生该怎样面对学习和生活、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和谐的人文精神

好的环境约束人也造就了人。我校的人文管理造就了一个有特色的和谐的团结向上的文明集体。教师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团结一致、共同奋进。拥有一个嶄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师徳修养。学生的自身行为已成习惯:好人好事蔚然成风、环保意识已经形成、学习读书的兴趣浓厚、有很强的爱国意识和自立精神,有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见面问好礼貌待人,有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环境吸引人,文化影响人,习惯造就人。北关小学的校园文化正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力求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胡锦涛十八大工作报告、《论语通译》、校园文化手册、《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五、附录(插图、表格、问卷等)

楼道文化建设

下载校园博客网页制作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园博客网页制作的探索与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小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研究》课题 课题主持人:主要研究员: 结题报告 浏阳市新文学校社团课题组 商南花 商南花刘文章寻民初董周扬刘盈罗文安胡 罗建宋伟李湘圣 军兰 《中小......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

    校园暴力与学校德育结题报告

    2007年滁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校 园 暴 力 和 学 校 德 育》结 题 报 告 执笔人:定远县池河中学 李发宝 学校,本该是一方神圣的净土,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成长的地方。......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学生诗词鉴赏水平的策略 青河县中学语文组荆丽娟孙团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诗词以其深厚的文化背景、意味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足生本教研 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负责人:罗辉龙 课题组成员:罗辉龙、何汉威、傅伟邦、陈文轲、黄海英、何海威 执 笔:罗辉......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葫芦岛市二高中历史课题组 2014年9月28日 课题名称: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 自历史组申报的《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保安九年制学校 张雪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结 题 报 告 自2014年1月加入‚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查研究 ‛以来,我们学校本着‚真实、扎实、求实、落实‛的研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