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精选)

时间:2019-05-14 07:08: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精选)》。

第一篇: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精选)

关于江浙六县市县域经济 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安排,近日我们赴江苏省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和浙江省慈溪市、绍兴县,就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考察的六个县市,都处于全国百强县的前十位。总体上看,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好、速度快、质量高、实力强,特别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勇于超越自我,目标定位之高,争先意识之强,发展思路之宽,工作魄力之大,令人印象深刻。总结他们的发展情况,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综合实力强。一是经济规模大。2007年,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绍兴和慈溪的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190亿元、1150亿元、1050亿元、972亿元、541亿元和531亿元,其中江阴一个市的生产总值就比我市五个县区的总和还多515亿元。二是发展速度快。这几个地方在经济总量大、基数高的情况下,近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速度,财政收入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速度,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三是财政实力强。2007年,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绍兴和慈溪 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2亿元、86.6亿元、84亿元、60.1亿元、32.8亿元和35.5亿元,超过了许多地级市。四是收入水平高。六个县市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超过了2万元和1万元。五是竞争能力强。昆山市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百强县”第一,江阴市连续五年蝉联“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一。

(二)产业结构优。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逐年优化,目前六县市一产比重已不足5%,呈现出“二产稳定、三产上升”的后工业化特征。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江阴市抓住发展高新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个重点,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工业投入的50%以上用于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产业发展;昆山市以落实“六个一批”专项计划为抓手,加快培植光电、太阳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的整体推进格局,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7%。二是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每个县市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如江阴的风电、张家港的冶金、常熟的服装、昆山的电子、慈溪的电器、绍兴的纺织等,都达到了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规模,成为城市靓丽的“名片”。三是大企业支撑作用突出。去年江阴市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91.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88.4%。四是民营经济发展强劲。张家港市大力实施民营经济 腾飞计划,私营企业达到15968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5023户,注册资本300多亿元,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的75%,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2/3,其中沙钢集团成为江苏省首家利润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五是园区特色功能突出。依托骨干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形成了一大批特色专业园区,如化工园、冶金园、物流园、软件园、机电园等。

(三)发展后劲足。一是强化投资拉动。始终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培育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去年六个县市平均投资达到277.2亿元,其中江阴市投资达到372.2亿元,张家港市五年累计工业投入达到855亿元。二是推进自主创新。昆山市拥有各类产学研联合体300家,省级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36家,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5%,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7家,企业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6万件,人才总量达到18万人,城市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县级市第一。三是推动企业上市。江阴市积极实施资本运作,先后有22家企业上市,累计募集资金160亿元,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量在全国县级市中第一,被誉为独具特色的“江阴板块”和“华夏A股第一县”。四是实施品牌战略。仅绍兴县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4个、浙江名牌产品50个,国家免检产品25个,中国驰名商标24件、浙江著名商标88件。

(四)外向程度高。外向型经济发达是这些地方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借助上海这一国际化平台,大力引进外 资,嫁接民营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方面,昆山市聚集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台商,已累计批准外资项目5300个,到账外资超过140亿美元,世界500强已投资55个项目,外资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89.6%;张家港市累计引进外资企业1428家,到账外资50.7亿美元,其中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390个,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9家落户。对外贸易方面,近年来这些县市的进出口总值都在数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接近或超过当年的生产总值,昆山市去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34.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23.2亿美元,分别是我市的20倍和23倍。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利用国际资源,借势发展,目前江阴市境外注册企业已发展到114家,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3个。

(五)发展环境好。在硬环境建设上,六地都致力于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每年投入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着力抓好城市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到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凡愿意到他们这里投资创业的,都由当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搞好“九通一平”,确保投资企业很快投产运行;下大气力搞好生态环境,建生态城,打文化牌,增强对外来资金、人才的吸引力。目前,他们大都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于一身,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后花园”。在软环境建设上,各地高招迭出,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亲商、富 商、安商”氛围。各市县都具有省级项目审批权,只要不违背国家产业政策、不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市县就可审批;建立了审批服务中心,把审批与服务整合在一起,审批事项大幅缩减,政府所有政策一律向全社会公开,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搞“内外有别”;实行首问负责制和上报代理制,外商办事第一询问的人要全程负责,什么时间办成必须有明确答复;关心外商生活,按照外商的居住习惯,修建与外商本国居室同样的住房,对外商提供生活方面的“绿色通道”,与外商定期举办各种沙龙,听取对政府部门的意见,创造外商宾至如归的人文环境。

二、主要经验

这次学习考察,六县市超前的发展理念、创新的工作思路、良好的精神面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提升发展境界。六县市之所以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思想解放程度高、发展理念新,在他们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上承载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改革开放30年来,他们坚持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创新,先后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三次机遇,实现了“由农转工”、“由内转外”、“由单转多”三次历史性跨越,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现在,正致力于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在全国前面,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高潮。在发展理念上,他们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集约发展,不断超越传统模式,突破路径依赖,有力地推动了“由低到高、由大到强、由量到质”的根本性提升。江阴市提出了“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的“幸福江阴”构想,实现了从单纯重GDP到突出民生和谐的嬗变,将发展的“指挥棒”真正转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上。在发展定位上,他们具有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宽广视野和宏大气魄,瞄准国际一流的水准来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昆山市响亮地提出了 “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三学”目标,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昆山人均生产总值达到目前新加坡水平,电子信息主要产品接近韩国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台湾地区90年代末水平。在发展目标上,他们真正吃透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不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还是统筹发展、全面发展,始终把核心定位在加快发展方面,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欲望和冲动,始终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努力找差距、找标杆,谋求更高层次的跨越发展。昆山的开发区建设、江阴的沿江开发、张家港的临港开发都干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张家港口岸已发展成为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性贸易商港和中国县域口岸首个亿吨大港,去年实现海关税收137.5亿元。绍兴县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最大的轻纺市场,去年交易额达到500多亿元,现在又提出了 “买全球纺 织品、卖全球纺织品”的目标,努力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市场集群。在发展思路上,他们对市场经济的驾驭和把握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研究市场规律、推进产业升级、进行资本运作等方面都游刃有余。特别是他们观念新、措施多、办法活,倡导“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有效地破解了发展中的难题,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次考察的六县市,都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发展最紧迫的任务,着力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传统产业品牌化、高新产业规模化、服务产业专业化,加快实现经济由总量大向结构优、效益好、实力强转变。一是三产联动协调发展。六县市注重发挥工业经济强势,按照“强工、兴商、优农”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江阴市以发展和管理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提出了“接二连三”的发展理念,使农业发展紧接二产、密连三产,高效农业面积已达27万亩,农业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7%,培育了阳光、华西、海澜、升泰等十大农业示范园区。六县市都确立了“退二进三”的发展思路,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撬动点和突破口来抓,下大气力提高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绍兴县大力实施轻纺城“611”建设计划,计划用6年时间,建成100幢高层企业总部和现代商务大厦,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提 高一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文化历史名城常熟市,注重发挥境内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做好生态文化旅游文章,开发建设了宝岩生态观光园、尚湖风景区、沙家浜风景区等旅游度假区,带动了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9.6%。15年前由常熟农民办起的简易服装批发市场——江苏常熟招商城,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去年成交额达到120亿元。二是调优存量提升增量。绍兴县纺织产业十分发达,被誉为“托在一块布上的城市”。去年以来,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他们把产业与市场联动作为纺织产业和轻纺市场转型升级的基本方针,按照“延伸产业链、推进高端化、增强竞争力”的思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逐步转移低端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着力把柯桥地区建设成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端区和核心区。位于苏州与上海交界处的昆山市花桥镇,按照建设国际卫星商务城的发展方向,下大气力搬走了40多家小企业,大手笔兴建了占地50平方公里的花桥国际商务城,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区域总部、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由“腾笼换鸟”向 “腾笼换凤”的转变,推进了昆山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抓大扶小集聚发展。六县市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的经济园区和产业带,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张家港市在发展规模经济上坚持抓大扶小,去年全市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12家,过百亿元企业7家,12家重点骨干企业产品销售 和利税总额分别占全市的50.2%和64.9%。沙钢集团作为张家港规模经济的代表,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仅长江沿岸大小码头就绵延10公里,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155亿元、利税145亿元,成为国内第三、世界第七大钢铁企业。在扶优扶强的同时,每年都筛选100家规模成长型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努力做大做强,增强了规模经济的持续拉动作用。四是借力发展内外联动。改革开放以来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积极接受上海辐射实现借力发展的历史。一直以来,他们都在探索和寻求自己在“大上海”经济圈中的定位,加快接轨上海的步伐,外向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昆山市依托东邻上海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每天引进境外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实现出口3000万美元以上,全国千分之十七的到账外资被它“吃进”,千分之二十四的进出口总额由它完成。在招商方式上,重点推进产业链招商,由市级领导牵头组建专门招商班子,着力做好“补缺、补短、补软”文章,推进产业延伸转型升级。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使处于交通末梢的慈溪市一跃提升为交通枢纽,他们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积极融入长三角、环杭州湾及宁波都市区,大力发展大桥经济,规划建设了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区,在接轨大上海中有效接纳先进产业转移,先后引进了韩国SK、美国库柏、吉利汽车等一批大项目,促进了块状经济向集约经济转型,提升了整体发展水平。五是自主研发创新驱动。“拥有世界顶级技术,才能有市场话 语权”。这是六县市领导干部和企业老板经常说起的一句话。目前江阴市工业企业拥有科研开发机构15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博士后工作站8家,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4家;有90多家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企业正在由卖技术向卖标准转变。昆山市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落户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两年多的时间,液晶显示面板产能已升至中国第一,以其为中心的昆山光电产业园五年后将形成1000亿元的产业链。依托龙腾光电,昆山又建成了“江苏省新型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被列为江苏省科技厅重大研发机构项目,获得了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2007年,该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3.7%。

(三)坚持区域统筹发展,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六县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起步早、规划细、工作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目前,六县市城市化率都达到60%以上,城乡收入差距在2:1左右,昆山市达到1.81:1。一是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布局。六县市坚持规划先行,把所辖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制定出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把各项建设臵于市镇村规划的范畴,全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慈溪市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的市域空间布局,正在研究完善农村宅基地流转等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农村居住方式和农民建房方式改革,引导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基 础设施建设。江阴市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700多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了公交车;光缆、有线电视网、供水网100%覆盖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100%覆盖乡镇。张家港市区通乡镇公路全部达到六车道。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江阴市实行产业带动、村企互动,在城区重点发展服务业,开发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乡镇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以工业为主的“草本经济”,形成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市已有上百家工业企业直接投资兴办农业,总投资超500万元的农业项目达80多个,涌现出了华西现代农林科技示范园、阳光生态农林园、海澜农业园等一批新型现代农业基地。四是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昆山市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每年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为农民技能培训“埋单”。目前昆山80%的农村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全市22万农村劳动力有19.8万在非农领域就业。同时,实行城乡统一的保障标准,市财政每年拿出6亿元用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市近10万女满55岁、男满60岁的农民“无门槛”直接进入农村养老保障,31万农民与城镇职工一样“刷卡”看病。去年,昆山农民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得到的收入占其总收入近15%。五是统筹推进城乡居民集中安置。绍兴县提出“新型城镇就是小城市、农村新社区就是小城镇小集镇”的理念,以拆迁改造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重点,加 快农村人口向城镇和农村新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和集聚点集中、农田向大户集中,积极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今年已由24个村启动农民公寓建设,总建筑面积18.05万平方米,仅上半年就拆除城(镇)中村和其它项目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江阴市新桥镇通过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探索出了“工作在园区、居住在镇区、生活在社区”的现代农村新模式,成为全国农村康居示范工程、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目前,全镇已有一半以上农民集中在城镇小区,实行规模经营的农田达1万多亩,占农田总量的82%。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普惠均衡发展。六县市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已增加人民福祉为依归,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的均衡性、普惠性,把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发展首先为富民,评价最终在群众”,这是六县市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基本理念。昆山市提出“看富裕程度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要让大多数达到平均数”,大力实施“富民优先”战略,把富民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不断完善群众持续增收机制,提升共同富裕水平。特别是鼓励合作创业、合作富民,全市组建了200多家农村富民、社区股份、土地股份三大合作组织,一半以上的农户在富民合作社拥有了股份,农村每4户就有一个“老板”。目前,昆山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农村家庭占75%以上,农民收入中来自于经营性收入、投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比重占 总收入的40%以上,群众对全面小康的认可度提高到76.5%。江阴市提出,创新发展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既要和谐共建,做好经济“蛋糕”;也要幸福共享,分好利益“蛋糕”,实行“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优化,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提高”,通过推进产业结构的持续提升、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增加民生投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富欲望和不断提升的民享期盼。慈溪市大力倡导“慈惠三北,溪通四海”的新慈溪精神,致力于惠民安民,全力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努力建设人人都有幸福感的和谐慈溪。

(五)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增创发展新优势。作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六县市始终站在改革创新的前沿,不断推动改革由单项突破向综合配套挺进,向管理创新要质量,向制度创新要水平,着力攻坚破难,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努力增创区域发展的新优势。一是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昆山市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年七次大提速,目前全市95%的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项目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80%的项目现场办结。张家港市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投诉中心;各乡镇都设立经济服务中心,专门为企业服务。今年出台了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农业农村、优化所有制结构、社会事业、社会救助体系等六大类共21项改革方案。绍兴县深入落实“能办的立即办、可这样办那样办的按企业要求办、一时不能办的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办、目前确实不能办的及时 主动作好解释”的政府服务基本要求,实行县领导服务企业制度,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营造“高效、规范、廉洁”的投资服务环境。二是着力破解发展难题。面对当前复杂困难的经济环境,六县市不等不靠,充分发挥“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作用,努力攻坚破难,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绍兴县从体制机制上入手,不断探索完善“亩产论英雄”的导向、约束、评判等机制,将农业领域“亩产”概念引入工业领域,进行工业企业效益评价,倒逼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提高单位产出率,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效益产出。为解决发展用地紧张状况,绍兴县在加大城中村、镇中村、区中村、空心村拆迁改造的同时,出台了新的人均用地、用地结构等城乡规划控制标准,合理确定各项建设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做深“上天、入地、加密”文章,最大信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慈溪市积极探索“宅基地换住宅”的模式,引导散居的农民进社区公寓,腾出宅基地用于发展经济。江阴市新桥镇通过实施农民向城镇集中,户均占地面积由原先的0.72亩降到0.25亩,全镇腾出3000亩地用于统一规划建设。为解决资金问题,六县市都引进了多家境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不断扩大信贷总量;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不断增加资金来源;通过推进企业上市、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途径,不断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千方百计保障资金供给。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绍兴县成立了10多家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县财政拿出6亿元专门用于企业贷款贴息,奖励行业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并成立了金融办公室,加强对各银行的考核激励,确保县域新增贷款增幅和存贷比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六县市十分重视人才建设,纷纷出台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支撑作用。三是实施强镇扩权。从2006年底开始,绍兴县在全省统一的农村综合改革中,按照“充分授权、权责统一”的原则,坚持能放则放,积极推进新型城镇“扩权”政策,将9个政府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在辖区内的管理职权,分步委托给镇政府直接行使,并从委托部门或相关部门选调16名干部充实五个镇任副职或中层干部,在委托行使职权程序上只须同时抄送县相关职能部门备案,对五镇需上报省、市有关部门的审批事项,县主管局只需“见章盖章”履行上报手续。同时,积极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提高对乡镇的财政分成比例,对超过上年财政收入基数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留给乡镇;将镇域内的土地出让净收益全额返还给乡镇。在新型城镇试行党政正职“一肩挑”制度,加大干部下派和交流力度,建立了统筹调配中心镇干部的机制,实行权责统一。通过强镇扩权,使新型城镇拥有了充分的事权、财权、人权,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调动了乡镇履行管理职责的能力和积极性。四是强化作风保障。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在他们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干事创业、敢做敢为的强大精 神力量作支撑。用他们自己的话讲就是:“好区位不如好干部,好政策、好服务更要看好作风”。我们所接触的从领导干部到一般群众,无不体现出把握全局、精通本职的素质,雷厉风行、勤奋敬业的作风,不知疲倦、充满激情的干劲。昆山市提出了“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服务理念,大力倡导“敢于突破、敢于负责、敢于争取”的“三个敢于”精神,只要是有利于昆山发展的事,只要是基层和企业欢迎的事,只要是符合发展规律的事,都要敢抓敢管,尽职尽责办好。绍兴县在县直机关大力推行“瘦身健体”,后备干部必须到乡镇挂职,并承担招商引资、拆迁改造、新农村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对全县招商引资、拆迁改造等重点工作实行半月一通报,加强督促调度;对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由组织部门负责,分类分层次进行考核,实行乡镇党委书记月排名制度,考核结果与奖惩任用挂钩,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进行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在全国惟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展厅内有这样一组介绍:45天拆迁1284户农民住房;20天架设完毕隔离带;120天建成一座万吨级化工码头;200天通过海关总署验收……这是张家港人精神的真实写照。

三、几点建议

(一)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思想解放、善抓机遇、敢为人先,这是江浙县域经济成功的根本保证。江浙地区讲解放思想,不空对空,不大而化之,而是体现在具体 的、实在的行动上,落实到出思路、干发展、拿真招上。我们学习江浙经验,在解放思想上应做到:一是善抓机遇,加快发展。要像江浙那样,在每一次机遇面前,看得准、抓得巧、用得好,把国家每一次大的政策调整都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做政策出台前的推动者,而不是政策出台后的执行者。当前,我们要变国家宏观调控压力为动力,统筹内外资源,整合市属县域、油地军校力量,大胆试、勇于闯、善于干,把向上争取与先干起来紧密结合,不等不靠,加快发展,率先突破。二是攻坚破难,服务发展。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各级各部门应真正为企业着想,全力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要主动研究对策措施,灵活变通政策规定,特别是有关职能部门,应破除揽权争利的部门行为,减免或缓缴有关收费,搞好服务,做到“一切围绕发展转”。三是真抓实干,推动发展。江浙地区的发展经验,我们有很多事情其实认识得比较早,宣传发动也不少,问题是没有完全落实。学习江浙经验,就要敢于担责、真抓实干,在提高执行力上狠下功夫。对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都要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定标准、定时限、定奖惩,干好干孬有说法。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行市县之间、县乡之间、经济部门与非经济部门之间轮岗,在经济一线、急难险重任务和基层实践中来锻炼、识别干部。这应成为我们的一个基本导向。

(二)统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一是统筹发展规划。树立市属、县域“一盘棋”思想,研究制定全市县域经济发展 规划,明确各县区的发展目标、定位、思路和重点,并与全市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搞好衔接。二是统筹产业布局。各县区发展情况不同,产业发展重点也不相同。市里应根据各县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与县区共同确定各自的特色优势产业,像XX区的石油装备制造,XX区的海洋化工,XX县的橡胶轮胎、新能源新材料,XX县的精细化工,XX县的纺织等,都已具备了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雏形。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布局,每个县区选定1—2个特色产业集群,重点突破。三是统筹园区建设。江浙地区的园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竞争力非常强。我市各园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低而散、小而全,功能不明确,特色不突出。下一步,应根据市、县发展重点和产业方向,按照专业化发展、差异化竞争的要求,统筹搞好园区发展规划,通过细分市场、细分产业,科学定位园区特色,增强园区吸引力,避免发展方向不明、产业结构雷同、内部恶性竞争的问题。同时,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园区高点定位,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推动园区建设优化升级。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强县”战略。我们与江浙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差在工业上。江浙地区在经济总量大的情况下,仍然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像张家港市,工业总量已达到3220亿元,仍提出工业总量到5000亿元时才能把调整放在首位。对我市来讲,“做大”应当是第 一位的任务。当前,要下大气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抓大扶小。实施骨干企业带动战略,推进最优的要素配臵,提供最佳的政府服务,举全力培植更多“龙头型”企业集团。把企业上市作为培植大企业的重要手段,力争推介更多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计划,每年选取50—100家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集中各项扶持资金,根据中小企业特点,贴心服务,精心扶持,促其尽快做大做强。二是改造提升。对我市石油化工、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一方面技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应重点倾斜,着力提升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扩大产业规模,提高集聚效应;另一方面,舍得拿出优势企业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基地型”项目,对我市传统产业进行整合改造。三是外引内联。注重招商项目的针对性,根据产业集群发展需求,针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有选择的招商“补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充分利用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外资向本土产业的融入,着力“补软”;瞄准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引进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大企业,着力“补缺”。对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橡胶轮胎、纺织、石油装备制造等产业,应加大横向联合,建立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形成分工协作关系,并依托龙头企业,打造统一品牌,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化。

(四)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一是破解融资难题。优化县域金融布局,鼓励商业银行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增 设分支机构。借助市商业银行发展为区域性商业银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机遇,合理布局县域金融网点。积极争取,尽快成立村镇银行。加快股份制银行引进力度,增加县域资金供应量。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基层行审贷权限,开发适合县域企业和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搞活信贷。对各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在县域吸收的存款,应严格落实主要用于县域的规定,并力争比例逐年提高。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民间资本成立担保机构,支持发展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业务,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设立风险创业基金,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二是破解用地难题。统筹全市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借鉴江浙经验,对重大项目建设用地,争取省里实行“点供”。鼓励各县区采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和建设用地臵换等办法,拓展发展空间。整合各类土地资源,采取退二进

三、退城进园、旧村旧城改造等措施,盘活存量土地。推行“以亩产论英雄”,以单位亩产上缴税金作为评价标准,着力提高投资率和容积率。试行核发“两年期临时土地使用证”,督促企业尽快开工建设。三是破解体制难题。认真研究、合理划分市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调控职能,明确责任范围,调动县区的积极性。推行“强县扩权”,对能由县区审批的事项,一律下放县区;不能下放的审批权,可采取委托县区职能部门审核,市直部门采取“见章盖章”的方式,履行报批手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分享税 源,提高县乡分成或返还比例;对市级专项扶持资金,降低“门槛”和配套要求,并对各类扶持资金集中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着力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让全过程、全领域、全天候服务融入每一位干部职工的思维,努力为投资者创造宽松、高效的服务环境。二是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对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持,制订扶持特色产业、中小企业、融资、用地、用电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加大执行落实力度,发挥好政策效应。深化促强扶弱政策,选取10个强乡镇和10个弱乡镇,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评比;对10个弱乡镇,实行市直经济部门对口帮扶。三是优化执法环境。加快建立以服务为核心的优化环境长效机制,变治标为治本。对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严厉查处,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四是优化社会环境。加快政府信用建设,以落实招商引资践约、部门服务践诺、优惠政策践行为重点,塑造守时、守约、守信的政府形象,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三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四篇: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镇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优化环境,强化措施,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了全镇的经济实力。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打造“项目工程”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8月份,全镇共有招商引资项目23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在建项目7个,分别为沂河磨具、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品、和美饲料、浩宇不锈钢、田野鸭业和江阴路桥华乙塑胶项目,再谈项目3个,分别为兰山王先生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累计协议利用外资2亿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9000万元,其中展华工艺新引进境外资金6万美元。同时,我们积极加大企业投入和技改力度,促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镇各企业多方协调资金,紧紧抓住重点项目不放松,重点工业项目顺利进展,进一步优化了企业产业的结构,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实力。

(二)实施富民强镇工作,打造“惠民工程”

我镇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加大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今年共新增杞柳种植面积200亩,苗木花卉面积300亩,新增大坊坞特色荷花种植50亩,共培育出大南庄、前东庄等苗木花卉专业村10个,旦彰街、前东庄等木瓜海棠专业村5个,前朱寺、后朱寺等杞柳专业村20个;以行道树、农田林网的形式新栽植树木12万株,组织实施了38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新增绿化示范村3个。此外,我们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贴补政策,共发放小麦、水稻、玉米等补贴262万

1元,家电补贴55万元。今年4月份,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沂州海棠节”,进一步叫响了沂州海棠的品牌。近日,我镇又分别被中国花卉协会和中国林产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海棠之都和中国木柳工艺之乡的荣誉,大大提高了我镇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打造“基础工程”

今年上半年,共投资1500万元、横跨汤河两岸的三座大桥顺利竣工通车,大大改善了汤河镇的交通状况和发展环境;我们还完成了9公里共5.5万平方的农村道路建设;持续三个月的汤、沭河培堤工程,共采伐树木87200棵,果树3500棵,迁移苗圃220亩,坟墓270座,清理占迁青苗150亩,完成房屋拆迁2700平方米。目前长26公里的培堤任务已全面完成,共完成土方60万方,修建桥涵闸23座;投资80万元的医院病房楼,现已进入整体装修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飞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府前街的综合开发工作已完成筹备,最近就将开工建设。

(四)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工作,打造“环境工程”

今年我镇按照市、区两级部署,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了342省道两侧、程梅路两侧和政府驻地的环境卫生整治。共拆除棚厦、栅栏32处,清运垃圾1800车,粉刷墙壁近6万平方米,清除非法广告牌71个,清理砖堆、草堆322处,清理道路两侧蔬菜庄稼12600平方米。二是积极推动村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多次召开了全镇村干部会议,要求各村重点抓好八堆的清理和垃圾池的建设,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相结合。狠抓了342省道和重点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作,全镇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四是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联合工商、交管、公安等部门,对驻地主要道路占道经营和乱摆摊点行为进行了彻底清理,不规范经营门头均进行了拆除,并在各主要道路的停车秩序进行了统一规范。五是召开了镇驻地和沿线经营业户大会。对广大业主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的再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于近日组织了全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知名人士,对各经营户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镇测评,并将成绩在全镇通报。

(五)继续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力度,打造“社区工程” 我镇社区建设在今年取得飞速发展,洽沟社区一期工程4座居民楼(13600平方米)现已交付使用,作为社区配套基础设施的老年房、深水井、景观石渠、音乐广场都已建成投入使用,通往社区的道路也已完成硬化、绿化和亮化。占地近2300平方米的社区花园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和4座小平方的居民楼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底即可交付使用。按照汉唐风格完成规划设计的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经过紧张的手续办理和招投标工作,现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也可投入使用。目前,东庄社区准备再建两座居民楼,现正在宣传发动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建设创造的商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既创造了就业岗位,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水平不高。

2、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跟不上区、镇两级步伐,部分村班子建设不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

3、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4、基础设施欠帐大,城镇建设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任务目标的落实,全面推动镇域经济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经济建设,扩大全镇民营企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做好目前几个在谈项目的落地工作,分别为兰山王西华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力争年前实现资金到位。加快田野

鸭业、浩宇工贸、和美饲料、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沂河磨料和江阴华乙路桥塑胶等七个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力争年底竣工投产创造效益。继续扩大招商领域和规模,创新招商引资方法,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二)抓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依托地方传统优势,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杞柳生产基地25000亩;继续完善海棠园建设,力争业户经营规模化、上档次,入园户达到200户,为“第二届海棠节”打好基础。

(三)抓社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全镇群众居住环境。力争短时间内完成洽沟社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4座小平方居民楼的建设和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的建设,努力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全镇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

(四)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镇域经济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逐一落实领导包案制,组织人员力量,集中进行查处。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大信访”格局,完善“大调解”机制,维护全镇的稳定。

总之,我们将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学习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做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稳定,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打造“半壁江山”、全面建设“新汤河、富汤河、美汤河”而不懈奋斗。

中共汤河镇委汤河镇人民政府二00九年九月七日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信息

助力实体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 保障改善民生

五月的界河镇,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投资1.2 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滕州市政工程保障基地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深信纯物理法水处理设备制造项目、乾盟万象高端环保包装项目、污染土无害化处理项目等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入驻;广袤的田野上,到处可看到一望无际的马铃薯田地里收获机穿梭,薯农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幸福……处处呈现出一派竞相发展的喜人景象。

这仅仅是界河镇锚定“五闯五攻五样板”,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实际,聚力打造“五抓五战”高质量发展镇域样板的一个剪影。今年以来,界河镇以落实“五闯五攻五样板”三年行动为抓手,聚力实体经济抓攻坚,围绕水泥产业链条上下游配套,引进深信纯物理法水处理设备制造、乾盟万象高端环保包装等3 个项目;聚焦高端化工、医养健康产业,全力服务大明科技上市,不断加快推进绿灵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鲁南中联央企带动效应,鲁南中联在界河新注册 3家公司,已形成实质性税收,实现了央企镇级税收零突破;积极发挥乾盟实业、深信集团、瑞泰盖泽等公司核心带动作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建材集群发展。同时,该镇还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重点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专精特新企业 2 家。1 至 4 月份,全镇财政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向好态势明显,全力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新冠肺炎期间,我们镇还不断加强与泓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联系对接,积极开展线上洽谈,通过‘主会场+投资方签约代表视频连线’方式,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菌种资源库负责人张瑞福云签约现代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项目,筹建马铃薯示范田5 万亩,该项目的实施将加快推动界河镇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步伐。”界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学焱表示,今年界河镇在抓好实体经济工作的同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推广换茬轮作、土地休耕,重点推动旱稻、果蔬等种植基地建设,持续推进1.1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同时,该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枣庄市级以上示范社、家庭农场2 家,狠抓皇娘沟、郑寨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作用,培养农村经纪人15 名。

近日,在界河镇68 个村庄,村两委正组织村民群众对村

内的“三堆两垛”、卫生死角、生活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及时补植各类绿化苗木,从细节着手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村民共同参与扮靓村庄的这一场景,正是界河镇对镇驻地、村与村连接线、各村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镇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任务,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处入手,以村容村貌提升“、厕所革命”等工作为重点,聚焦重点难点、屋前屋后等死角,集中深度清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着力营造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魅力乡村新气象。目前,新增无害化厕所121 户、农村公厕13 个,完成6 个村居的生活污水治理,新创美丽庭院示范户 60 户,新建美丽乡村 47个,常态化推进村庄保洁,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界河镇围绕省级园林城镇创建,着力提升小城镇绿化管护水平,科学规划镇驻地停车场,进一步提升文明内涵,狠抓文明单位、文明村庄创建,积极开展“文明家庭”“优秀退役军人”等评选活动,全面打好城镇管理优化战,在去年枣庄市镇域环境整治工作第三季度考核中位居同类镇街第一名的基础上,今年第一季度考核又获得同类镇街第一名,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镇。深入挖掘鲁班习俗传说、古迹旧物,抓好西孟庄遗址、界河驿站、东曹西孟氏旧居等历史资源的挖掘保护,形成特色鲜明的“鲁班故里”文化品牌。目前,该

镇新建城镇节点景观2 处,新增停车位200 个,建设村级综合文化中心11 个,填补健身器材空白村6 个,开展“文化下乡”70 场。该镇还积极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铁腕打击“散乱污”企业,确保PM2.5、PM10 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快推进灵泉山小流域、界河河道和兴隆破损山体治理项目,新增造林面积550 亩,并持续推进“河长制”全面见效,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今年以来,界河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在可用财力紧张、需投入地方多的情况下,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初心不改,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全力铺就群众幸福路。”界河镇党委书记王宁如是说。

为打好民生保障兜底战,该镇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提升专项行动,落细落实行业部门政策,强化资金项目规范监管,确保868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稳定高质量脱贫。积极夯实民生保障,全力推进饮水安全二期工程,积极服务枣菏高速建设、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完成9 个村通户道路和6 公里“四好农村路”、7 公里大中修工程,并大力开展“慈

善一日捐”“金晖助老”等慈善救助活动,持续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全面优化公共服务,狠抓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工作,健全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关爱服务体系,并扎实开展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行动,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提高市二院和卫生室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该镇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强化教师队伍、教育行风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李鹊镇:生态引领镇域经济发展

广饶发布

2018-12-06

生态引领镇域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李鹊镇牢牢把握“高效生态、绿色发展”总体定位,瞄准打造“农业强镇、物流重镇、休闲名镇、园艺小镇”的发展目标,发挥生态优势,突出绿色发展,努力开创镇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做大生态观光商贸物流业。借助1.8万亩优质苗木花卉基地,完善AAAA 级景区和全域旅游创建规划,实施上农休闲旅游区改造提升工程和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布局鹊苑观光体验、绿色园林游憩、传统村落记忆、红色庄园品赏、淄河生态休闲5 大功能区,打造园林生态观光带、滨湖休闲观光带和民俗休闲观光带3 条精品旅游线路。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总投资8.5 亿元的铁路专用线二期、输油管道及中转罐区等6 个广饶物流园区商贸类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双招双引”行动,扎实构建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打造集生产性、生活性物流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

改造转型传统农业,做强现代生态农业。按照“西部粮食、东部苗木”发展思路,加速新潍高路两侧设施农业布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长廊。实施 1.2 万亩高标准农田和 3000亩高效节水项目建设,力争水肥一体化种植面积达到1 万亩。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盛凯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胜大粮油“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祺顺粮食仓储物流3 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汇通粮食与中粮集团、中化集团订单小麦项目合作,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名优特稀新”经

济作物,推动苗木、小麦、胡萝卜等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实施绿色环保行动,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化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行动,打造“绿树环绕、浓荫覆盖、花草萦绕”的优良生态环境。以“三年增绿”工程为平台,大力实施干线两侧路域绿化工程,高标准建设环镇林、环村林、农田林网、干线林带,力争2020 年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40%。大力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加快工业园区雨污分流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健全农村供水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管护体制,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秸秆禁烧、扬尘治理等工作,促进全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下载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村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

    关于村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张守卫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2010年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对村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共调查城关镇、迎丰镇、后柳镇、曾溪乡、长阳......

    某镇镇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某镇镇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近年来,某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大力弘扬“团结拼搏,服务大局,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

    谈镇域经济发展(五篇模版)

    抢抓有利机遇,快速推进镇域经济的发展枫林镇党委书记、镇长 欧阳才华枫林镇地处鄂赣交界,316省道、五九铁路、杭瑞高速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被称为鄂东南的“东大门”。近......

    县乡(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材料

    一、2005年1—7月份经济工作基本情况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服务农村农业 (二)城镇管理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调整充实了城镇规模建设工作机构,推选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了城......

    县乡(镇)域经济发展调研材料(★)

    一、2005年1—7月份经济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工业、农业持续发展,重......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2008-12-8 9:41:09 根据市委领导安排,8月下旬,市委组织部和市经委组成学习考察组,赴河南漯河市、长葛市、郑州市及所辖的新郑市和巩义市,考察学习......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考察报告[合集五篇]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考察报告县域经济既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衔接处,也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交汇点。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湖北省党政考察团 2008年第6期 ——他山之石近几年来,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中州河南一马当先、率先发展,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成功实现了由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