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时间:2019-05-14 08:2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第一篇: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二〇〇七年

目录 总则............................................................................................................................1 预案的内容................................................................................................................3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3 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6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8 预警和预防机制........................................................................................................9 应急响应..................................................................................................................12 应急技术..................................................................................................................12 事故现场保护..........................................................................................................16

10事故调查的工作程序.............................................................................................16 情况调查................................................................................................................16 资料调查................................................................................................................17 现场调查................................................................................................................18 现场恢复................................................................................................................18 保障措施................................................................................................................21 预案管理与更新....................................................................................................21 附则........................................................................................................................21

19预案编制一般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20有关术语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3 2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总则

1.1引言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做到在事故发生后及时控制和处理事故,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国家安全、环保、健康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在结合铁路运输部门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本《液氯铁路罐车应急救援预案指南》,以供执行。本《液氯铁路罐车应急救援预案指南》适合于液氯铁路罐车事故的防范和应急救援。1.2目的

明确职责,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事故应急救援中,做到有组织的应急,保护人民的安全与健康,将事故损失和对社会的危害减至最小。1.3原则

1.3.1快捷响应原则

一旦铁路罐车所装载的液氯发生泄漏,现场所有人员以及事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在得知情况后,应立即采取行动,按事先分工做好各自工作。

1.3.2现场先期处理原则

现场人员在发现泄漏时,在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前,现场人员应按预案要求,及时、准确地做好现场临时处臵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1.3.3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原则

对本预案的执行,应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小组按预定分工,各负其责。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4依据

1.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4.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4.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1.4.5《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1.4.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1.4.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1.4.8《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30号)

1.4.9《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国质检特„2005‟206号)1.5适用范围

本指南是对液氯铁路罐车发生泄漏突发公共事件时采用预案的编写指导,适用于使用、装卸、运输企业编制该种事故应急预案时的指导性参考。

2预案的内容

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 2.2本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2.3储罐危险辨别与灾害后果预测; 2.4预警和预防机制; 2.5应急响应; 2.6紧急处理; 2.7泄漏处臵; 2.8安全防护; 2.9事故调查处理; 2.10保障措施; 2.11预案的管理与更新; 2.12附件。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

3.1应急救援岗位设臵、人员组成及组织结构图。指挥机构的组成人员包括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和现场指挥人员,其中负责人应由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现场指挥人员应由该方面的专家担任。

3.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负责人的岗位职责: 3.2.1组织制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2.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2.3确定现场指挥人一员; 3.2.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3.2.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3.2.6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可分为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3.2.7特种设备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3.2.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3.2.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3.2.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3.3应急救援办公室须有专人负责和24小时值守,其主要职责: 3.3.1负责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3.3.2监督和检查各应急救援组的资源配备和装备状态; 3.3.3事故报告记录;

3.3.4在事故状态下接受现场总指挥长的指令。3.4现场总指挥长主要职责: 3.4.1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工作;

3.4.2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灾和救援的行动; 3.4.3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3.4.4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事故现场周边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3.4.5保护事故现场。3.5警戒保卫组主要职责:

3.5.1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有关设立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保卫;

3.5.2疏散警戒区内无关人员; 3.5.3维持治安、交通秩序;

3.5.4协助医疗救护组转移中毒、烧伤等受伤人员。3.6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为:

3.6.1及时判断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及可能继续造成的后果; 3.6.2负责现场抢险救灾和环境动态检测;

3.6.3根据事故情况,制定堵漏、灭火、导液等抢险技术方案; 3.6.4实施经现场总指挥长批准的抢险技术方案,以排除险情; 3.6.5实施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救援和物资转移。3.7医疗救护组主要职责:

3.7.1制定氯气中毒、烧伤的医疗救治方案; 3.7.2负责现场中毒、烧伤等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3.8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

3.8.1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讯器材,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型通讯器材;

3.8.2保障救援通讯联络和对外通讯联络的畅通。3.9事故分析调查组主要职责:

3.9.1调查事故液氯罐车及其使用和管理状况;

3.9.2查明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现场破坏以及经济损失情况(包括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3.9.3分析事故原因(必要时应当进行技术鉴定); 3.9.4查明事故的性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9.5提出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3.9.6提出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3.9.7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 3.10后勤保障组主要职责:

3.10.1提供如正压式呼吸器、防化服、烧碱、液氯回收装臵(储罐、罐车或罐式集装箱)堵漏用专用工具等抢险救援用物资及装备;

3.10.2应急救援用车辆; 3.10.3应急救援用资金;

3.10.4应急救援用物质来源明细表和联系人、联系方式。3.11善后工作组主要职责为:

3.11.1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抚恤和理赔等工作;

3.11.2罐车、设备、厂房损坏后保险处理以及周围建筑物损失等赔偿处理等。3.12相关操作岗位职责。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4.1单位的自然概况(注:含罐车装卸单位)

4.1.1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臵、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

4..1.2生产规模、人员数量、相关技术人员情况和有关生产工艺状况; 4.1.3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与周围建筑物的位臵(距离);

4.1.4罐车所在地的气象、环境资料。4.2设备安全状况分析

4..2.1铁路罐车参数(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材质、内径、长度、容积、载重等),安全附件(安全阀、紧急切断阀、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阀门等)的安全状况和底架的状况等。

4.2.2结合设备状况及单位自检、隐患情况和管理情况作安全状况分析。4.3应急救援资源

4.3.1本单位应急救援的人力、装备、资金和物资情况,具体数量以及保障 5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措施。临近同类企业应急救援资源情况、通讯联络方式等。

4.3.2对照现有资源,提出资源补充、合理利用和资源整合的建议方案。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5.1 液氯罐车危险源辨识

液氯罐车主要有以下危险源:

a)罐体自身缺陷引起罐体破损,导致装卸和运输中液氯介质的泄漏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b)罐体安全附件如安全阀、紧急切断装臵、液位计等失效,导致液氯介质泄漏;

c)液氯罐车在装卸过程中,装卸用管道破裂或接头脱落等,导致液氯介质泄漏;

d)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如列车颠覆、脱轨、撞车等,引发液氯罐车的罐体破损,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和装卸阀等损坏,导致液氯介质泄漏; e)罐体受到热源影响(如列车罐车燃烧),引起罐体压力升高,造成罐体爆炸或安全阀开启,导致液氯介质泄漏。5.2 灾害后果预测

5.2.1 危险特性

液氯按GB 12268《危险货物品表》的规定,属于第2.3类有毒气体,强氧化性,具有助燃和刺激性,气体为黄绿色,液化后淡黄色油状液体。

5.2.1.1 氯气的体积膨胀系数较大,满量充装液氯的罐体,在0—60℃范围内,液氯温度每升高1℃,其压力升高约0.87—1.42MPa,因而液氯气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5.2.1.2 氯本身不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物质或蒸汽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发生猛烈反应而引起爆炸或 6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生成爆炸性物质

5.2.1.3 对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性。

5.2.1.4 与氮化合物如氨等生成高爆性之三氯化氮(NCl3),其一种剧烈的爆炸物,自燃爆炸点95℃,在热水中易分解,在冷水中不溶,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在气相中浓度达到5-6%(V/V)时,有潜在的爆炸危险。60℃时受震动或在超声波条件下,易发生分解性爆炸,与油脂或有机物等接触也可以发生爆炸。

5.2.2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液态氯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液氯可引起严重冻伤。氯气浓度与对人体产生的效应见下表1: 氯气浓度 0.2~3.5 ppm 1~3 ppm 5~15 ppm 30 ppm

效应

闻到气味(可产生一定的耐受性)轻微的粘膜刺激,可忍受1个小时 中度上呼吸道刺激

立即产生胸堵、呼吸困难、咳嗽、恶心呕吐

40~60 ppm 430 ppm 1000 ppm

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30分钟以上死亡 数分钟内死亡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5.2.3 环境危害

对植物、禽兽、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对大气、水体可造成污染。预警和预防机制

6.1 预警机制

根据罐车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可控制性,其预警等级可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6.1.1 一级预警

液氯罐车罐体的管路、紧急切断阀、装卸阀门、接头、管路等由于长期磨损等原因,造成液氯介质轻微泄漏,并且采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定为一级预警。

6.1.2 二级预警

指人为责任原因或其它外因,导致罐体、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紧急切断装臵、阀门、装卸管路等设备的破损或失灵,引发液氯介质泄漏,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后能得到控制的,定为二级预警。

6.1.3 三级预警

指人为责任原因或自身原因,导致罐体、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阀门、装卸管路等失效和严重,引发大量液氯介质泄漏,现场人员无法处臵,对社区和人群极易造成重大伤害的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定为三级预警。6.2预防机制

6.2.1铁路罐车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6.2.2专门机构或者设专(兼)职人员;

6.2.3定期分析铁路罐车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6.2.4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 6.2.5罐车行驶路线动态联络措施;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6.2.6企业日常检查制度;

6.2.7消除事故隐患制度,尤其要注重隐患的发现、消除、监督; 6.2.8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6.2.9事件突发时与其相关的措施;6.2.10如何确定启动预案、由谁确定进入预警程序。注意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的处理程序。应急响应

7.1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7.1.1 液氯罐车发生事故后,车辆的作业人员(安全员、押运员等)应立即穿带好防毒服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关紧罐体进出口阀门。其中一人应立即向企业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另一人应在事故现场进行监控。至少应报告以下内容: a)事故发生地点;

b)事故类型(如泄漏、燃烧、脱轨、翻车等); c)装运液氯罐车的总吨位,装运介质液氯的吨位; d)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e)周围环境情况(如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 f)影响范围; g)报告人姓名。

7.2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

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迅速启动的程序。7.3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事故确认后,在自身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 9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地向铁路部门、110、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以及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7.4启动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包括指挥长、应急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事故分析调查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各组运作程序等。7.5 事故监控措施

救援抢险组应采用有毒气体浓度检测仪和风向仪对事故现场进行动态检测和监控,并根据检测数据来判断事故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是否存在有扩大的趋势,且及时有关数据和发展趋势报现场总指挥长。7.6 人员疏散与安臵原则

7.6.1 事故发生时应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和要求,应及时疏散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内的无关人员。当预测事故有扩大趋势,并对周围建筑物(如民居区、商店、学校、工矿企业等)造成影响时,应立即请求政府有关部门请求启动上级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相关企业增援,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和规定,将转移的人员安臵至安全场所。

7.6.2 如液氯罐车在运输途中发生事故时,应立即请求事故发生地的政府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有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将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内的无关人员及时疏散,特别做好人员聚集区(如居住区、商店、学校、工矿企业等)的疏散工作,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和规定,将转移的人员安臵至安全场所。

7.6.3 人员疏散时,应向事故现场上风区转移。下风人员需佩带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7.7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7.7.1 液氯罐车一旦出现小泄漏的防护参考距离:初始隔离圆周距离(半径)300m,下风向防护距离(白天)2500m、(晚上)6000m。需要封锁相关铁路沿线交通路口;设立相关警示标志。

7.7.2 救援抢险组到达后,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液氯罐车内液氯储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以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迅速标出事故现场危险区和安全区,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势,随时扩大警戒区域。

7.7.2 现场总指挥长下达设立警戒指令后,有警戒保卫组设臵警戒范围和实施交通管制。危险区和安全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并应有有毒等警戒标志。

7.7.3 警戒保卫人员应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接近警戒区,并执行24小时专人值守。

7.7.4 除公安、消防人员外,其他警戒保卫人员,以及抢险人员、医疗人员等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人员,须有标明其身份的明显标志。

7.7.5 当液氯罐车在运输中发生事故,警戒区周边与公路相交道口必须实行交通管制。

7.7.6 救援指挥部应设臵在上风处,救援物资尽可能靠近事故现场。7.7.7 当事故完全消除,事故现场勘查完毕,由现场总指挥长下达取消警戒区的指令后,方可取消警戒区。

7.8 应急救援中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7.8.1 当事故现场有中毒等受伤人员,救援人员首先应将受伤人员移至上风处的安全区内,由医护等专业人员进行救治。

7.8.2 受伤人员经现场医护等专业人员救护后,应尽快转入医院进行治疗。7.8.3 对吸氯中毒者,救援抢险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后进入现场,迅速将其转移到无氯气污染的安全地点静卧,且按以下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对吸氯中毒者的衣裤、钮扣及裤带松开,使其呼吸畅通,如衣服上吸附了氯气,为防止第二次污染,应及时更换衣服,如有可能,给予输氧;

对于呼吸停止者,实行人工呼吸;

液氯冲入眼睛内,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可能,用3%硼酸水冲洗,冲洗时间在25分钟以上,直至将眼睛内的氯冲洗干净;

对冻伤者,首先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然后用大量清水冻伤处,冻伤部位至少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且在24小时内在患处涂上药膏,然后用医用纱布包扎。

7.9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的准备和规定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7.9.1 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区前,必须穿戴(携)好个人防护装备和救生器材。现场总指挥长应指定一名抢险救援人员为现场组长。

7.9.2 进行抢险救援的人员必须少而精,但不允许少于二名。

7.9.3 抢险救援人员的个人装备至少应配备正压式呼吸器、全封闭防化服、防冻手套、不产生火花工作鞋、通讯工具,以及抢险用器材和装备等。

7.9.4 救援人员应能熟练应用自救措施和互救措施,进入事故现场前首先应辨别风向,下风区、低洼区和沟渠附近不准停留。

7.9.5 救援人员离开时,现场组长应清点救援人员人数,防止人员遗漏。7.10 处理公共关系和救助程序

7.10.1 应急过程中,应有政府有关部门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长及时通知向事故发生地附近的企业、学校等有关单位和公众,通报事故的情况,并及时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

7.10.2 媒体报道应按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7.10.3 当事故有扩大趋势或现有措施无法消除事故,以及液氯罐车运输中发生事故时,应迅速报警,请求政府有关部门或已经协商的其他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应急技术

8.1 判断事故扩展趋势所需的检测装备

应急救援人员应配备有毒气体浓度探测仪和风向仪,测定罐体内的液氯是否泄漏和风向,并根据事故状态,以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迅速划定危险区和安全区。相关检测装备和方法: a)b)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定电位电解式;

常用快速化学分析方法:荧光黄检测管法、联苯胺指示纸法(万本太主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臵技术》);

c)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8.2 救援装备

8.2.1 通讯设备应采用无线电通讯设备。

8.2.2 消防装备和器材: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炮、消防喷淋装臵、各种型号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等。

8.2.3 中和用强碱如氢氧化钠等、回收液氯的储罐、罐车或罐式集装箱、抽液泵。

8.2.4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全封闭防化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隔离式防毒面具等。

8.2.5 吊车、有毒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液氯介质的密封胶若干。

8.2.6 化学救援车、特种救援车、医疗救护车、吊车及专用吊索等应急救援车辆救护车。

8.2.7 2%~3%小苏打溶液或1%硫酸钠溶液、1%~2%麻黄素或2%~3%普鲁卡因+0.1%肾上腺素溶液等常用救护药品 8.3 应急作业技术 8.3.1 一般原则

8.3.1.1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8.3.1.2 在救援抢险时,应关闭下水道,沙袋封堵沟渠。在消防水中加入苏打粉或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形成10%~15%消防水,消防喷淋系统以喷雾形式或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对准泄漏处喷射并形成水幕,防止和减少氯气向四周排放,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液氯或泄漏源,防止液氯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

8.3.1.3 在当无法堵漏时,对泄漏的液氯可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或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可采用氢氧化钠等强碱进行中和处臵;或采用储罐、汽车罐车或罐式集装箱等将液氯回收。8.3.2 液氯泄漏处理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8.3.2.1 液氯泄漏需用强碱中和,如氢氧化钠等。

8.3.2.2 处理处臵1吨液氯需要氢氧化钠(100%)1.5吨。若用30%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溶液,处臵1吨氯气需要5吨的30%氢氧化钠溶液。

8.3.2.3 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设臵隔离沟防止泄漏物向下水道、通风系统及密闭空间扩散。8.3.3 氯气泄漏处理

8.3.3.1 罐壁发生泄漏造成氯气外泄,泄漏量不大而又无法堵漏时,可将氯气导入10~15%氢氧化钠溶液中中和处理。

8.3.3.2 在泄漏点上风位臵,用带架水枪以开花形式和固定式喷雾水枪对准泄漏点喷射,用苏打粉或其它碱性物质如10~15%氢氧化钠溶液的消防水幕进行氯气隔断,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和减少有毒气体向空中排放。8.3.4 罐体和管道的泄漏处臵

8.3.4.1 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止漏时,实际已有液氯泄漏,对已外泄漏液氯对首先应按8.3.2条款要求处理。

8.3.4.2 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止漏时,实际已有氯气泄漏,对已外泄漏氯气对首先应按8.3.3条款要求处理。

8.3.4.4 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止漏时,对泄漏的液氯可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或开挖沟坑导流、蓄积。并且,应迅速将罐内液氯导入储罐或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8.3.4.3 器具堵漏 a)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b)c)d)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8.3.5 安全附件损坏

如安全阀碰坏后造成的液氯泄漏时,可采用卡箍法(专用工具)等临时带压堵漏方法进行封堵。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8.3.6 附件损坏处臵

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采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封堵。8.3.7 装卸管路的脱落、破裂处臵

立即关闭上游的阀门,利用液氯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臵阻止泄漏。8.3.8 翻车处臵

8.3.8.1 液氯罐车脱轨、翻车时,首先应确定是否有泄漏。如无泄漏,应用二部吊车进行起吊扶正,然后将液氯罐车移至安全处;

8.3.8.2 起吊人员应有相应的专业,起吊用吊索应用帆布包裹钢丝绳的铠装吊索;

8.3.8.3 对于吊车起吊能力不足时,应将先发生事故的液氯罐车内的介质臵换至备用的空液氯罐车内,然后再进行起吊扶正。8.3.9 当液氯罐车发生火灾

8.3.9.1 当液氯罐车发生火灾时,应急救援人员首先应进行灭火,并对罐体喷淋降温。

8.3.9.2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全面罩)和正压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可用雾状水、泡沫、干粉灭火。

8.3.9.3 消灭火源和降温后,再进行堵漏或扶正。堵漏和扶正以上要求进行。8.4 防止事故扩大

当事故向不利方面发展时,由现场总指挥长迅速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出请求支援和启动上级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9事故现场保护

9.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

9.2 罐车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态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 15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进行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在重要痕迹、物证。9.3应急结束后,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事故成员组成,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相关档案资料。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0.1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

10.2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

10.3确定事故调查内容。

10.4组织实施技术调查。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并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

10.5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10.6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10.7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10.8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情况调查

11.1有关人员的基本情况。

11.2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臵失效等异常情况。11.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11.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等。11.5其它情况。资料调查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罐车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16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改造、维修)检验、使用等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工作日记等。事故资料调查包括:

12.1罐车的生产档案资料。罐车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罐车及其附件、安全保护装臵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罐车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

12.2罐车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臵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12.3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罐车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12.4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现场调查

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13.1事故现场检查时,要求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罐车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并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臵等情况。

13.2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可按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界定)人数及所处位臵、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

13.3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

13.4罐车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调查,重点在损坏部位、形状、尺寸。主要包括:

13.4.1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仔细检查断裂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13.4.2测量断裂或失效部件的位臵、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臵简图。13.4.3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3.4.4对无碎片的设备,测量开裂位臵、方向、尺寸。

13.5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臵、附属设备损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安全阀、压力表、液(水)位计、测温仪表、减压阀、爆破片装臵、安全联锁装臵、紧急切断装臵等。

13.6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当急措施与应当急救援情况。13.7需要调查的其它情况。现场恢复

14.1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程序。

抢险救援行动完成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现场指挥部要组织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

14.2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14.3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回复要求。

抢救结束后,专家技术组要协助现场指挥部制定恢复生产、生活计划,由现场指挥部组织实施。

14.4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

14.5进行效果判定。应急人员撤回原单位,并进行应急总结评审。保障措施

15.1通讯与信息保障

保障报警、通讯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15.2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15.2.1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15.2.2设备、物资(经费)支持工作程序。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5.3应急救援专家组

应急救援委员会应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为制定中长期公共安全规划、信息系统建设与强化危机管理提供决策性意见和建议;参与事故的灾害评估、灾情分析和应急科学研究等工作;必要时,参加事故的应急处臵工作。15.4应急救援培训

15.4.1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和应急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15.4.2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参与救援意识。15.5预案(演习)演练

15.5.1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组织实施要求。

15.5.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评估。15.5.3每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15.5.4演练时,应当设臵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的人员。15.6应急演习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15.6.1评价

应急演习结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主管部门应对演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确定演习是否达到演习目标要求,检验各应急组织指挥人员及应急响应人员完成任务的能力,发现应急救援体系、应急预案、应急执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按对人员生命安全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以期对救援体系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15.6.2总结

演习结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主管部门对演习活动进行总结与讲评,全面评价演习是否达到演习目标、应急准备水平及是否需要改进。演习总结与讲评可以通过访谈、汇报、协商、自我评价、公开会议和通报等形式完成。演习主管部门应在演习结束规定期限内,根据评价人员演习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资料,以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及演习人员和公开会议中获得的信息,编写演习报告并提交给有关部门。15.6.3追踪

演习总结与讲评过程结束之后,主管部门应对演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确定导致该问题的根本原因、纠正方法、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指定专人负责对演习过程中发现的不足项和整改项进行纠正,并监督检查纠正措施的进展情况。

15.7所执行的法律规范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199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002.1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1998.9.1)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2002.5.1)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2004.1.9)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344号,2002.03.15)7.《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35号,2002.11.15)

8.《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第190号令,1995.12.27)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373号令)10.《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9]154号)

11.《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12.《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国质检特„2005‟206号)

13.《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单位版)编制指南》(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14.《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94)15.《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90)16.《消防安全标志设臵要求》(GB15630-1995)17.《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1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19.《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90)

2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T20660-1991)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21.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15.8其它资源

主要为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预案管理与更新

16.1预案的管理与更新内容

预案的管理与更新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编写、审查、批准、发布、修改、验证、更新程序。预案编制后应组织或邀请专家进行审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

16.2预案的管预案演练和持续改进要求 16.2.1预案演练的时限规定。

16.2.2根据演练后对预案进行的评估,提出改进措施。附则

17.1名词术语。

17.2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17.3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17.4相关的图表:

17.4.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关人员岗位组织图。17.4.2特种设备登记列表和分布图。17.4.3重大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17.4.4应急机构、人员通讯联络表。17.4.5应急装备、设备、物资表。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17.4.6疏散线路图和安臵场所分布图。17.5外部机构通讯联络表

17.5.1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急主管部门和相应的应急中心及联络方式。

17.5.2医院、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及联络方式。17.5.5应急物资供应企业名录及联络方式。17.5.4经协议可求助的救援单位及联络方式。

18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18.1编制准备

18.1.1成立编制小组,其组长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18.1.2制定编制计划;

18.1.3收集资料,主要是本单位基本情况和液化石油气铁路罐车基本状况; 18.1.4安全状况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 18.1.5资源和自身救援能力分析。18.2编制预案。18.3审定和演练。18.4改进措施。

19有关术语和定义

19.1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机动车辆等设备、设施。

其中场(厂)内机动车辆是指在固定的工作和游乐场所,包括工厂、码头、货场、游乐园地等生产作业区域、施工现场和游乐场所内行驶及作业的,没有纳入交通部门管理的机动车辆。

19.2事故是指生产或者生活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突发性事件的总称,通常会 22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使正常生产或生活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19.3事故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设备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19.4应急救援是指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19.5预案是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资、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19.6重点监管设备是指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特种设备: —发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伤的设备; —存在重大隐患的设备; —重要地区使用的设备;

一发生事故可一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设备。

其他术语和定义参见《特种设备事故有关主要名词术语》。

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第二篇: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YZ0205—2009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

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编制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指南的通知》(质检特函【2006】71号)文件的要求,为规范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工作,提高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写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组织人员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

本指南共分13章,主要由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应急技术和现场处臵措施、现场恢复、保障措施、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事故调查等内容组成,其中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技术和现场处臵措施是本预案指南的技术基础。本指南较为详尽地叙述了企业应急管理所应采取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路线,阐述了企业如何建立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专项预案、确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

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总结了多年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并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单位、专家的意见,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专项应急预案,也可用于基层技术人员应急救援工作时借鉴和参考。使用单位应在编制专项预案,开展应急工作时,考虑自身应急资源情况,结合实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

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负责管理和解释。

本指南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移动式压力容器分技术委员会、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天原化工运输公司、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人员有周伟明、张而立、魏勇彪、王健、洪雨明、丁建勋、吴兴华、施锋萍。

本指南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吴旭正、石少华、刘牧玲负责统稿,郭元亮主审。

由于应急事业的不断发展,编者水平所限,本指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使用本指南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中心,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 录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2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 2.3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3 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3.1 单位概况 3.2 应急救援资源 3.3 安全状况分析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LPG罐车危险源辨识 4.2 灾害后果预测 5 预警和预防机制 5.1 预警机制 5.2 预防机制 6 应急响应

6.1 内部报告程序 6.2

外部报告程序 6.3

事故监控措施

6.4 人员疏散与安臵原则 6.5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6.6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6.7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8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臵措施

7.1 判断事故扩展趋势所需的检测装备 7.2救援装备 7.3应急作业技术 7.4紧急上报 8 现场恢复

8.1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救援结束程序 8.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

8.3

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 8.4

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 9 保障措施

9.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9.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9.3 应急队伍保障 9.4 经费保障 9.5 培训与演练 9.6 其他保障 10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10.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10.2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10.3 预案管理

10.4预案的演练和更新 10.5预案上报 10.6

监督检查 11 事故调查

11.1 事故现场的保护 11.2 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 11.3 情况调查 11.4 资料调查 11.5

现场调查 12 附则

12.1 有关术语和定义

12.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2.3制定与解释 13 附件

13.1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 13.2

相关的图表

13.3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方式(可用表格)

附录A 液化石油气物性特性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企业提升应对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1.3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企业编制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也适用于基层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工作时借鉴和参考。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臵工作。

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运输单位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由总指挥、应急办公(值班)室、现场指挥部、专家技术组组成。现场指挥部下设抢险救灾组、通信联络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工作组等部门,其中总指挥应由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担任。发生紧急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在总指挥的领导下,有序开展应急救援。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见图1。

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2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岗位职责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由企业法人或委托法人担任组长,组员有技术、安全、保卫、生产(运输)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组织制定LPG罐车应急救援预案;

负责人员和资源的配备,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动和指挥; 确定现场总指挥;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批准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负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2.3.4.5.6.7.8.9.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2.3 相关操作岗位职责 2.3.1 应急救援办公室

应急救援办公室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须有专人负责和24小时值守,配有专用直线电话。其主要职责为:

1.负责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监督和检查各应急救援组的资源配备和装备状态; 事故报告记录;

在事故状态下接受现场总指挥的指令。2.3.2 现场指挥人员主要职责 2.3.4.1.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工作;

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灾和救援的行动;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向事故发生地的有关部门和使用注册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报告,以及向事故现场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2.3.4.5.保护事故现场。2.3.3 警戒保卫组

警戒保卫组应由公安、企业相关警戒保卫等人员组成,并接受现场总指挥的领导,其主要职责为:

1.根据应急救援预案有关设立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保卫; 疏散警戒区内无关人员; 维持治安、交通秩序; 2.3.4.协助医疗救护组转移中毒、烧伤等受伤人员。2.3.4 抢险救灾组

抢险救灾组应由专业安全技术人员、消防、环境检测人员、罐车作业人员(驾驶员、押运员)、堵漏抢险人员等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负责查明事故的性质、影响范围及可能继续造成的后果; 负责现场救火和环境动态检测;

根据事故情况,制定堵漏、灭火、导液等抢险技术方案; 实施经现场总指挥批准的抢险技术方案,以排除险情; 实施事故现场的受伤人员救援和物资转移。2.3.5 医疗救护组

医疗救护组由企业的医疗卫生、事故发生地的急救中心医疗和化学救援等专业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2.3.4.5.1.制定液化石油气中毒、烧伤的现场医疗救治方案; 负责现场中毒、烧伤等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2.3.6 通信联络组

通信联络组应由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2.1.建立有效的通信网络,危险区域内提供防爆型通信器材,禁止使用手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器材;

2.保障救援通信联络和对外通信联络的畅通。2.3.7 后勤保障组

由企业后勤和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提供如隔离式防毒面具和正压式呼吸器、消防器材、防化服、液化石油气回收装臵(储罐、罐车或罐式集装箱)等抢险救援用物资及装备; 2.堵漏用的专用工具、物资及装备; 应急救援用车辆; 应急救援用资金;

应急救援用物质来源明细表和联系人、联系方式。2.3.8 善后工作组

由相关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

(1)负责现场恢复工作,在指挥部确定现场已无人身危险的情况下,组织抢修人员对现场其他危险设施、损坏设备进行排险抢险或抢修,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2)负责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安抚、抚恤和理赔等工作;

(3)罐车、设备、厂房以及周围建筑物等损坏后的保险和赔偿处理等。

3.4.5.单位资源和安全状况分析

3.1 单位概况

3.1.1 使用(运输)单位概况

企业概况应包括性质、隶属关系、地理位臵、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等,以及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等),与周围建筑物的位臵(距离),以及绘制的企业地理位臵地图等内容,以备事故发生时,供应急救援行动使用。

3.1.2 运输道路概况

运输道路概况应至少包括途经的城市、村庄、公路等级、桥梁、重要基础设施、涵洞、学校等重要基础设施,与其位臵(距离),以及绘制的企业地理位臵地图。对有水运输的还应说明轮船的概况等内容,以备事故发生时,供应急救援行动使用。3.1.3装卸单位概况

装卸单位性质、地理位臵、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与数量、纵横距离及周边交通环境状况等,以及周围建筑物性质(民居、工矿企业、易燃易爆场所、有毒有害环境、重要基础设施),与周围建筑物的位臵(距离),以及绘制的企业地理位臵地图。

3.1.4绘制企业地理位臵地图、道路线路图、装卸单位地理位臵图等,至少应包括占地面积、周边人口密度分布、交通环境状态等、周边建筑物位臵距离等内容,以备事故发生时,供应急救援行动使用。

3.1.5运输单位所在地、运输道路及装卸单位所在地的气象、环境等资料。3.2 应急救援资源

3.2.1 至少应有下列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

1.干粉、1121、二氧化碳等灭火机和灭火剂、水带、消防水幕、消防喷淋装臵、消防泵等消防器材;

2.隔离式防毒面具或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呼吸器; 可燃气体检测仪、风向仪;

警戒带(绳)等警戒保卫用器材;

安全帽、护目镜、防静电消防服和工作服、全封闭防化服、防静电手套等; 专用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专用法兰堵漏夹具、封堵用木锲、防爆工具(铜质扳手、铜质榔头、木质榔头)等能应对各种泄漏所需的堵漏工夹具和设备,适用液化石油气介质密封胶; 3.4.5.6.7.化学救援车、特种救援车、救护车、消防车、汽车吊及专用吊索等应急救援车辆;

8.通信联络及保障设备;

回收液化石油气用储罐、罐车或罐式集装箱; 抽液泵;

可用于封堵的高标号速干水泥、胶泥、石棉、棉被等物料; 应急照明设备; 应急救援资金。

3.2.2应急救援人员至少包括现场总指挥、能处理事故的安全技术或专家、罐车作业(驾驶员、押运员)、堵漏抢险、警戒保卫、医疗救护、环境检测、通信联络等人员。

3.2.3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对需要的资源进行补充和集成。

3.2.4对不具备条件的资源,企业应根据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与具备相应条件单位或专业救援部门签订应急救援救助协议,落实相关应急救援救助方案。3.3 安全状况分析

3.3.1需依据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要求和规定,定期对罐车安全状态进行检测和分析,罐体安全状况评定等级为(4~5)级的LPG罐车禁止使用。9.10.11.12.13.1.罐车检验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罐车及其安全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状况; 罐车投用以来出现问题的记载。2.3.3.3.2 运输单位根据LPG罐车的罐体、《特种设备检验意见书》的意见、汽车底盘的安全状况,以及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及危害程度等。

3.3.3 应有LPG罐车总图、罐体图、管路图和主要技术参数数据,主要技术参数数据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1.罐体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

罐体的最高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 罐体几何容积和有效容积; 管路图;

安全附件型号、参数等; 罐车最大装载量;

罐车满载时的最大总质量; 罐车外形尺寸。

2.3.4.5.6.7.8.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LPG罐车危险源辨识

LPG罐车主要有以下危险源:

1.罐体自身缺陷引起罐体和管路的破损,导致装卸和运输中液化石油气介质的泄漏、燃烧及爆炸;

2.罐体安全附件如安全阀、紧急切断装臵、液位计和阀等失效,导致液化石油气介质泄漏、燃烧及爆炸;

3.LPG罐车装卸过程中,装卸软管的脱落和破裂,导致液化石油气介质泄漏、燃烧及爆炸; 4.交通事故如翻车、撞车,以及违章驶入限高区域内等,引发LPG罐车的罐体破损,安全附件如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及装卸阀门等损坏,附件如阀门等损坏,导致液化石油气介质泄漏、燃烧、爆炸;

5.导静电接地装臵失效或损坏,因静电或遭雷击,导致LPG罐车燃烧、爆炸; 罐体受到热源影响(如汽车罐车燃烧),引起罐体压力升高,造成罐体爆炸或安全阀开启,导致液化石油气介质泄漏。4.2 灾害后果预测

液化石油气火灾有以下特点:燃点低,热值大;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爆炸速度快,破坏冲击性强;复燃的危险性大。有关液化石油气物性特性详见附录A。

4.2.1 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气主要是由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低分子烃类组成的混合物,也含有少量的杂质。液化石油气根据GB 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的规定,属于第2.1类易燃气体。4.2.1.1 燃烧爆炸性

液化石油气能够燃烧,分为稳定燃烧和爆炸两种形式。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遇火发生的连续燃烧现象,叫做稳定燃烧。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 爆炸极限约为(1.5~10)%],遇到火源发生爆炸,其爆炸速度为(2000~3000)m/s;其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在(4~5)%时,燃烧、爆炸最佳。液化石油气燃烧热值高达105000kJ/m,火焰温度达2000℃

36.以上,通常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和高温。4.2.1.2 比空气重 液化石油气的气态相对密度为1.5~2,比重是空气的(1.5~2)倍。由于比重大,发生泄漏时液化石油气就会积存在低洼处和沟渠,或沿地面任意漂流,一旦达到爆炸浓度,遇明火或火花、静电等火源时,可引起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甚至爆炸。

4.2.1.3受热膨胀

液化石油气的液体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体积则增加。其液体的体积膨胀系数比汽油、煤油都大,是水膨胀系数的(10~16)倍。因此,在充装液化石油气的罐车应严格控制充装量,否则随着温度的升高气瓶极易被胀裂。4.2.1.4点火能量小

液化石油气的闪点低,引燃能量小[(0.2~0.3)mJ],液化石油气的着火温度约为(430~460)℃,比其他可燃气体低,点火能量小,一个火星就能点燃。

4.2.1.5 带电性

液化石油气在罐装和运输过程中易产生静电,流速越快,越易产生静电。

4.2.1.6 腐蚀性

液化石油气对容器、管道、橡胶管、密封物等有腐蚀作用。

4.2.1.7 气体泄漏的流散性与液化气的潜伏性

液化变为气态速扩散,形成高浓度区,迅速混合区,燃烧、爆炸最猛。其扩散的区与区之间,迅速扩大而且电阻率大于1013cm,他们之间静电位达300V

2时即放电,产生燃烧爆炸。比重是空气的1.52倍,可沿地面扩散,且聚积在地面或低洼处,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当流入河道中时,由于摩擦作用,即使逆风也会向水流方向扩散。遇火源即燃烧、爆炸。4.2.2爆炸性 液化石油气其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要增大约(250~350)倍,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其一旦着火,无论是对罐车,还是储罐,皆具有直接的威胁,他们都成了威力巨大,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着火时容器受火燃烧辐射和热气流的影响,其罐体内压力变化有三种情况出现:

(1)受热50℃时,其饱和蒸气压为1.4MPa,压力增加与温度升高成正比,其速度约为(20.3~30.4)kPa/℃。

(2)在容器内的液量很少时,当达到某一温度时液态全部气化,此时气体压力的增加与温度的升高成正比。

(3)容器受热后,内部的液体膨胀造成内部压力剧增,此种情况最危险,在火灾中这种情况极易出现。容器金属壁被加热,材料机构强度下降,发生塑性变形。容器内压力的剧增,造成容器物理性爆炸,容器一旦爆裂,除了大量的液化气冲出以外还同时会抛出金属碎块,足以伤害人体和建筑物毁坏。

注:在火焰体积因气体的扩大而加速增大,火势(尤其是燃烧的储罐或设施)的噪音不断增大,燃烧火焰由红到白,光芒耀眼,从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哨声,罐体抖动,罐车变色,安全阀发出声响时(这些是储罐爆炸前的征兆)。4.2.3健康危害

如没有防护,人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气,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含量为1%时,人在空气中10min无危险;当空气中含量达到10%时,人处在该环境中2min就会麻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烧可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触液化石油气液体或其射流引起皮肤冻伤,如果皮肤与液化石油气液体接触时间过长,造成永久性的伤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4.2.4环境危害 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残液还可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预警和预防机制

5.1 预警机制

根据LPG罐车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及可控制性,其预警等级划分为以下3个等级: 5.1.1一级预警

LPG罐车罐体的管路、紧急切断阀、接头、装卸软管、装卸阀门、管路等由于长期磨损等原因,造成液化石油气介质轻微泄漏,并且采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的,定为一级预警。5.1.2二级预警

指人为责任原因或其他外因,导致罐体、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导静电装臵、紧急切断装臵、阀门、装卸软管、管路等设备的破损或失灵,引发液化石油气介质大面积泄漏和燃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后能得到控制的,定为二级预警。

5.1.3三级预警

指人为责任原因或自身原因,导致罐体、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导静电装臵、阀门、装卸软管、管路等失效严重,引发大量液化石油气介质大面积泄漏,并发生燃烧,现场人员无法处臵,对社区和人群极易造成重大伤害的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定为三级预警。5.2预防机制

5.2.1 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5.2.1.1 LPG罐车运输单位必须建立和严格执行LPG罐车安全管理制度,其内容至少包括充装、运输、卸液(气)、采购、变更、报废等环节。

5.2.1.2 LPG罐车运输单位必须建立和严格执行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且至少包括企业负责人、主管经理或队长、调度员、罐车作业人员(驾驶员、押运员)、设备员、汽车修理等人员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1.企业负责人主要职责:全面负责企业安全工作,监督企业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负责建立和执行企业规章制度。

2.主管经理或队长主要职责:负责对罐车作业人员(驾驶员、押运员)及修理人员等职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考核等工作,建立LPG罐车的技术档案,监督有关人员执行有关管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LPG罐车安全、定期保养等工作进行检查,安全前提下完成运输任务。

3.调度员主要职责:除正常安排运输任务人外,在每次运输前,检查LPG罐车作业人员执行安全运输卡制度情况,以及宣传有关安全岗位责任制度。

4.设备员、修理人员主要职责:负责罐体安全附件修理、罐车底盘或走行部分的定期保养管理,保证LPG罐车不带病运输。

5.罐车作业人员(驾驶员、押运员)主要职责:严格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运行、规范操作。5.2.2 专门机构或专(兼)职人员

LPG罐车运输单位根据自身资源,应设立专门机构和专(兼)管理人员,一般应设立主管经理室、调度室(或队长领导的运输调度室)、车管科(或设备科)、修理部门(或修理厂)。

5.2.3定期分析LPG罐车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2.3.1运输单位应定期分析LPG罐车的罐体、汽车底盘的安全状况,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及危害程度。

5.2.3.2运输单位根据LPG罐车的罐体、《特种设备检验意见书》的意见、汽车底盘的安全状况,以及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及危害程度等,并在应急救援预案中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完善应急救援预案。5.2.3.3 罐体的安全状况应按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进行评定,罐体安全状况评定等级为(4~5)级的LPG罐车禁止使用。

5.2.3.4每辆LPG罐车必须配备安全运输卡二份和防毒面具或正压式呼吸器二套。安全运输卡的内容至少应包括液化石油气特性,应急救援措施、注意事项以及应急联系电话等,安全运输卡应张贴在罐车驾驶室内的醒目位臵。5.2.4使用登记、定期检验(保养)制度

LPG罐车运输单位必须建立和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定期检验(保养)制度。

5.2.5日常检查制度

LPG罐车运输单位,必须建立和严格执行LPG罐车日常安全检查制度。

5.2.6

消除事故隐患制度

LPG罐车运输单位,必须建立和严格执行消除事故隐患制度,并明确规定存在安全隐患的LPG罐车不允许使用的要求。5.2.7

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LPG罐车的运输单位必须建立和严格执驾驶员、押运员、带压堵漏人员、安全阀维修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制度,驾驶员、押运员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取得质量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颁发的如《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等上岗操作证,驾驶员还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驾驶执照。

应急响应

6.1 内部报告程序

6.1.1 LPG罐车发生事故后,车辆的作业人员(驾驶员、押运员)应佩戴好防毒面具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关闭罐体进出口阀门。一名作业人员应立即向企业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另一名作业人员在事故现场进行监控。至少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地点;

事故类型(如泄漏、燃烧、翻车等); 装运介质的吨位,事故车辆的总吨位;

装运液化石油气品种(丁烯、丙稀、丁烷、丙烷); 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周围环境情况(如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 影响范围; 报告人姓名。

6.1.2 当企业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除罐车作业人员或有关部门以外人员的事故报告时,应至少询问下列内容: 2.3.4.5.6.7.8.1.事故发生地;

事故类型(如泄漏、燃烧、翻车等); 装运介质的吨位,事故车辆的总吨位; 有无人员伤亡情况;

周围环境情况(如有无易燃易爆危险品、建筑物性质、交通、人流等); 可能影响的范围;

报告人姓名和联系方式。2.3.4.5.6.7.6.1.3企业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和确认事故后,应立即向企业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报告。

6.1.4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长根据事故等级,且分析事故可能发展的趋势后,确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任命现场总指挥,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行动。6.2外部报告程序

6.2.1事故确认后,运输单位应根据事故等级和事故地点应分别向110、119、120、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察、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及应急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异地的罐车还应向使用注册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报告。6.2.2运输途中发生事故时,罐车作业人员(驾驶员、押运员)除了向企业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外,同时还应向事故发生地的110、119、120、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察等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异地的罐车还应向使用注册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报告。6.3事故监控措施

救援抢险组应采用可燃气体浓度检测仪和风向仪对事故现场进行动态检测和监控,并根据检测数据判断事故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的趋势,及时将有关数据和发展趋势报现场总指挥。6.4 人员疏散与安臵原则

6.4.1发生事故时应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和要求,及时疏散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内的无关人员。当预测事故有扩大趋势,并对周围建筑物(如居住区、商店、学校、工矿企业等)造成影响时,应立即请求政府有关部门启动上级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相关企业进行增援,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和要求,将转移的人员安臵至安全场所。6.4.2 如运输中发生事故时,应立即请求事故发生地的政府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有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将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内的无关人员及时疏散,特别做好人员聚集区(如居住区、商店、学校、工矿企业等)的疏散工作,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和规定,将转移的人员安臵至安全场所。

6.4.3人员疏散时,应向事故现场上风区转移。下风人员需佩带好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6.5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6.5.1 LPG罐车一旦出现泄漏的防护参考距离:初始隔,首先以罐车为中心方圆1600m内为危险区域。其中:100m内为重危害区;(100~800)m内属危害区;(800~1600)m内属过渡区;1600m外属安全区。需要封锁相关交通路口;设立相关警示标志。

6.5.2救援抢险组到达后,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LPG罐车内LPG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以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迅速标出事故现场危险区和安全区,并根据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势,随时扩大警戒区域。

6.5.3现场总指挥下达设立警戒指令后,有警戒保卫组设臵警戒范围和实施交通管制。危险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并有毒、爆炸等警示标志等。警戒区内必须消除一切引起火灾的隐患。

6.5.4警戒保卫人员应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接近警戒区,并执行24小时专人值守。

6.5.5除公安、消防人员外,其他警戒保卫人员,以及抢险人员、医疗人员等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人员,须有标明其身份的明显标志。6.5.6

当LPG罐车在运输中发生事故,警戒区周边必须实行交通管制。6.5.7

救援指挥部应设臵在上风处,救援物资尽可能靠近事故现场。

6.5.8

当事故完全消除,事故现场勘查完毕,由现场总指挥下达取消警戒区的指令后,方可取消警戒区。

6.6 应急救援中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6.6.1 当事故现场有中毒、冻伤等受伤人员,救援人员首先应将受伤人员移至上风处的安全区内,由医护等专业人员进行救治。

6.6.2受伤人员经现场医护等专业人员救护后,应尽快转入医院进行治疗。6.6.3当发现有呼吸困难、休克及中毒者,救援抢险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后进入现场,迅速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的安全区静卧,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当发现有呼吸困难、休克及中毒者,将受伤者的衣扣及裤带松开,保持其呼吸通畅;

(2)呼吸停止者,实施人工呼吸;

(3)对冻伤者,首先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冻伤部位,至少15min以上,且在24h内在患处涂上药膏,然后用医用纱布包扎。6.7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6.7.1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区前,必须穿戴(携)好个人防护装备和救生器材。现场总指挥应指定一名抢险救援人员为现场组长。

6.7.2进行救援和抢险的人员必须少而精,但不允许少于二名。

6.7.3抢险救援人员的个人装备至少应配备正压式呼吸器、安全帽、全封闭防化服或防静电的消防服、防冻手套、不产生火花工作鞋或胶鞋、通信工具,以及抢险用器材和设备等。6.7.4救援人员应能熟练应用自救措施和互救措施,进入事故现场前首先应辨别风向,下风区、低洼区和沟渠附近不准停留。

6.7.5救援人员离开时,现场组长应清点救援人员人数,防止人员遗漏。6.8 处理公共关系和救助程序

6.8.1应急过程中,应有政府有关部门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长及时通知向事故发生地附近的企业、学校等有关单位和公众,通报事故的情况,以便于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

6.8.2媒体报道应按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6.8.3 当事故有扩大趋势或现有措施无法消除事故,以及LPG罐车运输中发生事故时,应迅速报警,请求政府有关部门或已经协商的其他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应急技术和现场处臵措施

7.1判断事故扩展趋势所需的检测装备

应急救援人员应配备可燃气体浓度探测仪和风向仪,并测定罐体内的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及风向,根据事故状态,以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迅速划定危险区和安全区。7.2

救援装备

7.2.1 通信设备应采用无线电通信设备。危险区内须使用防爆型通信器材,禁止使用移动电话等非防爆型通信工具。

7.2.2

消防装备和器材: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炮、消防喷淋装臵、各种型号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等。

7.2.3回收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汽车罐车或罐式集装箱、抽液泵等。7.2.4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毒面具、全封闭防化服、防静电消防服、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隔热服、避火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等。

7.2.5吊车、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高压注胶枪、手动高压油泵、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电筒、适用石油液化气介质的密封胶若干、高标号快干水泥等。

7.2.6

化学救援车、特种救援车、医疗救护车、汽车吊及专用吊索等应急救援车辆救护车。

7.2.7

常用救护药品等。7.3 应急作业技术 7.3.1一般处臵

7.3.1.1

液体石油气罐车发生泄漏,应立即切断或关闭液体石油气等可燃气体来源,并关闭继续运行将加剧或延长事故的相关设备;

7.3.1.2如关闭困难, 而燃烧并不危及周围环境, 则可任其燃烧;

7.3.1.3切断事故现场电源(防爆电器除外),关闭常用通信工具(灾区电话除外);

7.3.1.4消除所有火种。立即在警戒区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

7.3.1.5使用防爆抢险工具,穿戴专用救援服装,防止撞击、摩擦、静电起火; 7.3.1.6

警戒区内禁止车辆通行,防止排气管引发明火;

7.3.1.7

防止液体石油气泄漏溢出进入下水道、凹坑、地面,以及向通风系统及密闭空间扩散。; 7.3.1.8

对于液体石油气, 应喷水保持液体石油气罐车的冷却, 但禁止将水直接喷到液体石油气中;

7.3.1.9

控制蒸气云,如有可能用蒸汽带对准泄漏点送气,或开启消防喷淋系统以喷雾形式或带架水枪以开花的形式,对准泄漏处喷射并形成水幕,用来冲散可燃气体;用中倍数泡沫或干粉覆盖泄漏的液相,减少液化气蒸发;用喷雾水(或强制通风)转移蒸气云飘逸的方向,使其在安全地方扩散掉。

7.3.1.10

通常含氧量10%是人体不出现永久性损伤的最低限。因此,敬告大家不要进入液体石油气蒸气中。7.3.2 泄漏处臵 7.3.2.1 堵漏处臵

(1)当泄漏处为圆形小孔,可采用木锲堵漏法;

(2)当管道壁发生泄漏,且不能关闭阀门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或采用木楔子、堵漏器堵漏或卡箍法堵漏,随后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法暂时封堵。

(3)当罐体焊缝微量泄漏,可采用高标号速冻水泥覆盖进行堵漏;

(4)当罐壁撕裂泄漏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5)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7.3.2.2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又无法止漏时

(1)当泄漏处在液面以上的,从气相管路充入氮气等惰性气体将事故罐体内液化石油气臵换至备用空液化石油气储罐或汽车罐车、罐式集装箱内;

(2)当泄漏点在液面以下的,从液相管注入清水将事故罐体内,也就是采用注水升浮法,将液化石油气界位抬高到泄漏部位以上,使水从破裂口流出,再进行堵漏。为了防止液化气从顶部安全阀排出,可以采取先倒液、再注水修复或边导液边注水。

(3)当罐车各流程管线完好,可通过出液管线、排污管线,将液化石油气导入备用的空液化石油气储罐或LPG罐车中;

(4)采用烃泵将事故罐体内液化石油气介质输送至备用的空液化石油气储罐或LPG罐车中。

7.3.3 安全附件损坏处臵

如安全阀碰坏后造成的LPG泄漏时,可采用卡箍法(专用工具)等临时带压堵漏方法进行封堵。7.3.4附件损坏处臵

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损坏发生泄漏,可采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采用直接使用专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封堵。7.3.5装卸软管破裂处臵

(1)立即关闭LPG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臵,也就是立即打开罐车上紧急切断阀油压开关,卸掉紧急切断阀油泵压力(压力卸掉后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关闭槽车上液相阀门,切断液化石油气气源;

(2)同一时间,卸掉卸储罐(液台)上紧急切断阀油泵压力(压力卸掉后紧急切断阀自动关闭),关闭卸液台管道上液相阀门,切断液化石油气气源;

(3)关毕压缩机,关闭工艺管线上气相阀门。

7.3.6

翻车处臵

7.3.6.1 LPG罐车翻车时,首先应确定是否有泄漏。如无泄漏,应用二部吊车进行起吊扶正,然后将LPG罐车移至安全处。7.3.6.2起吊人员应有相应的专业,起吊用吊索应用帆布包裹钢丝绳的铠装吊索。

7.3.6.3对吊车起吊能力不足时,应将先发生事故的LPG罐车内的介质输送至备用的空LPG罐车或罐式集装箱内,然后再进行起吊扶正。7.3.7

火灾处臵

7.3.7.1当LPG罐车发生火灾时,积极冷却,稳定燃烧,防止爆炸。组织足够的力量,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射流水冷却着火及邻近罐壁,并保护毗邻建筑物免受火势威胁,控制火势不再扩大蔓延。在未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严禁熄灭已稳定燃烧的火焰。

7.3.7.2

待温度降下之后,向稳定燃烧的火焰喷干粉,覆盖火焰,终止燃烧,达到灭火目的。

7.3.7.3

当消灭火源和降温后进行堵漏或扶正。堵漏或扶正按7.3.2~7.3.5或7.3.6的要求。7.4 紧急上报

当事故向不利方面发展时,由现场总指挥迅速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出请求支援和启动上级应急救援预案的的要求,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现场恢复

8.1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救援结束程序

现场总指挥应根据各相关救援部门的报告,确认事故已经得到控制,可能产生的次生事故隐患得到清除,现场的安全和环境恢复正常,也就是一般因泄漏已经止漏、火灾已经熄灭、受伤人员及中毒人员已经抢救完毕,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含量已经正常。经政府主管部门许可,由总指挥宣布结束应急救援行动,并撤离应急救援人员。

8.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

一般在现场勘测和清理完毕,并宣布应急救援行动结束后,方可允许人群陆续返回。

8.3 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

LPG罐车已经撤离现场,移至安全地方,残余火星已经熄灭,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含量已经正常,现场清理已经完毕。8.4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

一般应在事故处理现场,在一定的时间内(24h)留(1~2)人监督现场是否有异常情况,并继续测定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含量情况。保障措施

9.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9.1.1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9.1.2 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

9.1.3 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9.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9.2.1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要求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臵、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

9.2.2 设备、物资(经费)支持工作程序。9.3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9.4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9.5 培训与演练 9.5.1 应急救援培训

(1)制定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应急培训的方式和要求。

(2)应急救援人员定期接受救援程序、救援方案、救援工具使用、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3)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能力。

9.5.2 演习(演练)

(1)应制定LPG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和组织实施要求。

(2)通过演练应急救援行动,评估LPG罐车应急救援预案符合性和有效性,以及存在的缺陷。

(3)通过评估演练结果,对原预案存在缺陷进行改进和完善。

9.6 其他保障

9.6.1 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化工设备专家和当地气象、地质、水文环境监测等相关部门的专家信息。

9.6.2 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

9.6.3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

10.1 预案编制一般步骤 10.1.1 编制准备

(1)成立编制小组,其组长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2)制定编制计划;

(3)收集资料,主要是本单位基本情况和LPG罐车基本状况;(4)安全状况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5)资源和自身救援能力分析。

10.1.2 编制预案 10.1.3 审定和演练 10.1.4 改进措施

10.2 预案编制的格式要求 10.2.1 格式

(1)封面。包括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编制、审核、签发人(签字)、公章。

(2)目录。

(3)总则(引言、概况、目的、原则、依据)。(4)预案内容。(5)附件。(6)附加说明。

10.2.2 基本要求

(1)使用A4纸打印文本。

(2)正文采用仿宋四号字,标题采用宋体三号字。

10.3 预案管理

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应急预案编写、修改、验证。预案编制后组织或邀请专家进行审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10.4预案的演练和更新

10.4.1预案在发布后应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10.4.2 LPG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至少每年演练一次。

10.4.3 根据人员变动、设备参数改变、演习演练验证结果、新经验新教训,以及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改变等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10.5 预案上报

预案发布或更新后报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

10.6 监督检查

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进行监督检查。事故调查

11.1 事故现场保护

11.1.1 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11.1.2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事故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11.1.3有关部门和事故单位应做好事故的相关的证据收集和保全工作,并尽可能对现场进行影像录制。11.2 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

(1)事故调查组应有一定经验,且熟悉LPG罐车的专家、安全及管理等人员组成,并确定事故调查分析组长。

(2)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

(3)确定事故调查内容和要求。

(4)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

(5)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6)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7)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8)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

11.3 情况调查

(1)通过对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了解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的情况。

(2)调查罐车作业人员(驾驶员、押运员)、调度人员等有关人员基本情况。(3)LPG罐车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过设计温度、设计压力、过量充装、规定车速、罐体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臵失效等异常情况。

(4)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调度室安排LPG罐车运输任务是否正常、合理,驾驶员是否有疲劳开车和违章驾驶,以及有关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情况。

(5)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6)其他情况。

11.4 资料调查

11.4.1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主动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发生前后LPG罐车生产(含设计、制造、改造、维修)、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等资料。

11.4.2 LPG罐车设计、制造、改造、维修、检验、登记使用档案资料

(1)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

(2)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臵的制造质量情况;(3)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型式试验、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汽车罐车损坏影响进行分析。

11.4.3 LPG罐车及其安全附件、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

11.4.4企业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LPG罐车使用登记、驾驶员、押运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11.4.5 LPG罐车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

11.5 现场调查 11.5.1 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

11.5.2 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

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LPG罐车主要受压元件、汽车底盘或走行部分、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装卸阀门及安全保护装臵等情况。11.5.3 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

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界定按GB 136441《企业职工死亡事故分类》的规定)人数及所处位臵、死亡人员性别、年龄、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其他人员死亡应包括居民、过路人、外单位救援人员等。11.5.4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

主要包括LPG罐车损坏的状况,罐车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如属泄漏事故应当寻找泄漏源、如属爆炸事故,应当寻找泄漏源和爆炸源,收集罐体或其他爆炸物碎片及残余介质。

11.5.5罐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检查

(1)罐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检查应包括损坏的部位、形状、尺寸等。(2)注意保护好严重损坏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炸口)、仔细检查断裂或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

(3)应当测量断裂或失效部位的位臵、方向、尺寸、绘制设备损坏位臵简图。

(4)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随碎片形状图。(5)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臵、方向、尺寸。

11.5.6 LPG罐车发生交通事故,按交通事故有关规定,测线路、车速、刹车装臵等规定,绘制交通事故现场简图。

11.5.7 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臵、附属设备(设施)损坏情况的调查

(1)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阀、爆破片、安全阀与爆破片串联组合装臵、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紧急切断装臵、导静电装臵等。

(2)安全保护装臵(红外线探头、操作箱门关闭与汽车发动机联锁装臵)、液位报警装臵。

(3)LPG罐车底盘或走行部分的损坏调查。

11.5.8 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当紧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11.5.9 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附则

12.1 有关术语和定义

编制应急预案时,涉及到的专用或专有名词术语应当进行定义。(1)汽车罐车

指罐体内装载液化气体,并安装在定型汽车底盘或无动力半挂行走机构上的单车或半挂车。

(2)重点监管设备

——存在重大隐患的设备;LPG罐车按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评定的安全状况等级为(4~5)级;

——在重要地区使用的LPG罐车。

12.2 预案的实施和生效时间 12.3 制定与解释

明确本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附件

13.1 重点设备事故救援方案 13.2相关的图表

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相关人员岗位组织图。2.特种设备登记列表和分布图。3.重大事故灾害影响范围预测图。

4.应急机构、队伍、人员通信联络表。5.应急装备、设备、物资表。

6.疏散线路图和安臵场所分布图。

13.3 外部机构通信联络方式(可用表格)

(1)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急主管部门和相应的应急中心及联络方式。

(2)医院、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及联络方式。(3)应急物资供应企业名录及联络方式。(4)经协议可求助的救援单位及联络方式。附录A 液化石油气物性特性 A.1 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设备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石油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臵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A.2 理化特性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烃类介质组成,还含有少量HS等杂质,是由原油蒸馏或其他石油加工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类烃类混合物,为2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闪点-74℃;沸点(0.5~42)℃,引燃温度(426~537)℃;气态相对密度:1.5~2,液态相对密度约0.5,爆炸下限[%(V /V)]2,爆炸上限[%(V /V)]9.5;相对于空气的密度:1.5~2.0;不溶于水。液态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接触时会冻伤。其体积膨胀系数较大,膨胀率比水大16.1倍,随着温度升高,压力显著升高,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A.3 危险特性

液化石油气为第2.1类易燃气体,闪点低,引燃能量小(0.2~0.3)mJ,着火温度约为(430~460)℃,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空气中占(1.5~10)%遇明火即可燃烧爆炸;(4~5)%时,燃烧、爆炸最佳。蒸气比空气重,可沿地面扩散,蒸气扩散后遇火源着火回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燃烧速度快。液化石油气燃烧属于气、液化混合燃烧,燃烧速度快,火势猛烈,蔓延扩展迅速。(2)火焰温度高,辐射热高。液化石油气燃烧热值高达105000kJ/m3,火焰温度高达2000℃。

(3)爆炸速度快,冲击波威力大,破坏性强。液化石油气爆炸速度快,达到(2000~3000)m/s。

(4)易挥发。常温下,液化石油气易挥发,一旦暴露在空气中能迅速扩到250倍以上。

(5)比空气重,爆炸下限低,最小着火能量小。液化石油气比空气重(1.5~2.5)倍,在空气中易向低洼地方流动,并聚集起来。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范围较窄,只有(2~10)%,最小着火能量也很低,只有3×10-4J。极度易燃,受热、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6)液化石油气属碳氢化合物,具有腐蚀性,对容器、管道、橡胶管、阀门、密封物料等有腐蚀作用,易发生脆变的泄漏。

液化石油气包装容器受热后可发生爆炸,爆炸破裂的碎片具有飞射危险。

第三篇:液氯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定稿)

液氯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银川精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定于2012年6月21日进行液氯钢瓶、管道、压力容器泄漏应急救援演练,为了保证本次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成功,根据我公司制定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一、指导思想:

此次演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第549号令)、《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为依据,结合我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以预防和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及全体职工应急能力。

二、演练目的:

为切实落实法律、法规及银川市质监局演练计划要求,加强公司的安全生产,预防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保护公司人、财、物的安全,加强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宗旨,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特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演练方案。通过本此演练,让职工学到有关的安全防护知识,做到有事不慌、积极应对、能自我保护的目的。

三、技术指导、观摩单位

1、银川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2、银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3、西夏区人民政府

4、自治区锅检所

5、西夏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6、液氯生产、使用单位

四、新闻报道单位

1、宁夏日报

2、宁夏电视台

3、新消息报

4、银川晚报

5、银川电视台

五、参加演练单位

应急救援演练单位:银川精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六、演练地点

银川精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七、应急救援演练组织机构设臵

1、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徐金(副总经理)

组员:李少宗(安检科科长)、陈宝毅(生产科科长)

陶学平

2、应急抢修组

组长:张建红(液化车间主任)

组员:张 伟 勉兴云 刘 杰 孙建宁

杨建春

3、疏散组 组长:拜志广

组员:闫 红 董凤霞 刁京宁 李 辉 拜文明

蒙保良

4、救护组

组长:刘雪峰(供应科科长)

组员:邱明科 王永安 申平祝文生 刘洪强 毛成阳

许文广

八、技术指导组

组长:程晋雄(自治区锅检所钢瓶检验站站长)

九、应急救援演练组织机构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1.1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相关机构按应急救援演练预案开展救援工作,控制事故的扩大,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把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1.2根据特种设备突发事故类别,指挥应急救援组实施救援工作,并对救援过程中出现的争议问题行使决定权。

1.3根据应急救援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迅速、正确地调整救援演练预案,并立即布臵实施。

1.4 紧急调用、借用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1.5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改进并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2、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2.1负责指挥组工作,负责召集应急救援演练机构各组长会议,决定紧急调整救援措施、明确职责,布臵落实。2.2负责指挥整个现场应急救援工作。2.3 负责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3、应急救援组职责

3.1 在领导小组组长的指挥下,组员配合组长,按应急救援演练预案,具体实施现场应急救援。3.2准备好常用救援器材及工具。

3.3负责安全地处臵液氯钢瓶、管道、压力容器的泄漏点。3.4保护救援现场。

4、疏散组职责

4.1 维持应急救援演练现场秩序。4.2 设臵警戒线,劝离救援现场无关人员。4.3 保证救援通道畅通。4.4 保护救援演练现场人员安全。

5、救护组职责

5.1 负责救援演练现场所需物资的准备与供应。5.2 负责非常用救援器材、工具的采集供应。5.3负责紧急救援所需交通工具的落实。

5.4负责救护单位、车辆的联系落实和受伤人员的救护运送。

6、技术指导组

6.1 负责提供应急演练技术支持。

6.2 负责对应急演练的可行性和过程进行评价。

演练脚本

2012年6月21日上午**时,参加氯气泄漏的各领导、专家、媒体报道人员、液氯生产和使用单位的代表到齐后,在公司会议室集中。一起到达演练现场。

各位领导、专家、参加演习的观摩人员,大家上午好。为了提高公司的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企业生产运行的风险,今天在这里我们将举行液氯泄漏的应急救援演习。

在演习开始之前,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液氯的性质以及公司储罐区的基本情况:液氯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水处理等行业,属剧毒品类。氯气是一种剧毒性气体,一般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碱液,氯气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后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导致相应的病变。人体对氯气的嗅阈为0.06mg/m3,当浓度达到90 mg/m3时可以导致剧烈咳嗽;达到120 mg/m3-180 mg/m3,30-60分钟可以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达到300 mg/m3时,可以造成损害;达到3g/m3时,危及生命。说到这里,大家不难想起,2005年4月16日发生在重庆天源化工总厂的液氯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在罐区抢险时当场死亡,15万人疏散撤离,事故的惨烈场景至今仍然令人记忆犹新;还有2011年3月29日发生在京沪高速公路上的液氯罐车倾覆泄漏事故,共造成29人死亡,1万多人紧急疏散撤离,事发地点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些事故都造成了人身、财产的巨大的损失和社会影响。

惨痛的事故令人警醒,血写的教训令人深思,作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我们加强了现场的安全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坚持了事故演练制度。所以今天我们选择了在液氯储罐区举行泄漏应急演习。

目前该储罐区是我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共有3个5立方米容量的储罐,2个2立方米容量的汽化器,最大储存量为20吨。为确保安全,我们公司将最高储存量限定在15吨以下,即一般情况下只有2个贮槽存有液氯,另一个储槽作为事故备用罐,用于出现紧急情况后进行倒槽应急。

为了确保演习的顺利进行,并保障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人身健康安全,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演习现场的有关安全注意事项:

一、为确保演习现场的通讯联系畅通,请大家不要高声喧哗。

二、除参与演习的工作人员外,请其他人员到观摩区观摩,并不要跨越警戒线。

三、除参与演习的工作人员外,请其他人员不要动用现场任何设施、设备或按钮。

四、除参与演习的工作人员外,请其他所有人员不要随意走动。

我公司属于高危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公司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我公司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公司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专设一名副总经理分管安全工作。各车间均有一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公司针对自身的危险源制定了相对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好了,演习即将开始了,现在,请大家观摩演练。

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担任本次演习的总指挥,他就是我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徐金。

(徐总向大家示意后,陈宝毅跑向徐总)对白:

陈宝毅:报告总指挥,演习准备完毕,请指示!徐

金:演习开始!

陈宝毅:各小组注意,各小组注意,演习现在正式开始。陈宝毅:张建红,启动演习第一步。张建红:明白,启动演习第一步(陶学平安排2名操作工出来巡检)

场景:2名操作工出来巡检。

讲解员: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演习已经开始,现在2名液化岗位操作人员正走向灌区巡检。根据我公司安全管理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实行1小时巡检一次,主要检查液位、温度、压力、设备安全附件、各紧固件是否有泄漏等情况。同时,制度要求巡检过程中要携带简易防毒面罩。

讲解员:通常液氯泄漏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充装有液氯的液氯钢瓶瓶阀密封面腐蚀发生泄漏,二是储罐、管道以及连接的阀门、阀兰、附件等出现破裂引起泄漏,三是储罐、管道以及连接的阀门、阀兰、附件等出现沙眼或裂纹引起泄漏。一般可以采取堵漏措施进行紧急处理(比如钢瓶瓶阀密封面腐蚀发生泄漏可

以用我公司专用的瓶阀卡子将泄漏点卡住,如果液氯钢瓶瓶阀密封面腐蚀非常严重,无法用瓶阀卡子处理的可直接将钢瓶整体推入应急碱液吸收池。池中配好的碱液可以将泄漏的氯气全部中和。管道穿孔,可以以用木屑、橡胶或其它专用器材进行堵漏。比如阀兰泄漏或管道裂纹,可以用特制管卡、阀兰卡进行紧固后,通过压入密封剂进行密封处理)。本次演习的模拟场景就是1.液氯钢瓶瓶阀泄漏情况的应急处理,2.液氯管道出现沙眼或裂纹引起泄漏情况的应急处理,3.液氯储槽人孔阀兰泄漏情况的应急处理。

讲解员:下面我们依次进行液氯钢瓶瓶阀泄漏情况的应急处理,液氯管道出现沙眼或裂纹引起泄漏情况的应急处理和液氯储槽人孔阀兰泄漏情况的应急处理。

陈宝毅:张建红,启动演习第二步。张建红:张建红明白,启动演习第二步。

场景:液氯包装区的氯气报警仪报警,操作工发现了,到包装现场和生产区继续观察。

讲解员:现在2名操作工在现场发现了氯气有泄漏现象,他们按照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戴好了防毒面具,正在寻找漏点。2名操作工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漏点在液氯包装区的一个充装满的液氯钢瓶的瓶阀处,包装区液氯管道和液氯储槽人孔阀兰处。场景:氯气泄漏量逐步增加,情况正逐步恶化,工人已开始咳嗽,对他进行简单处理。

讲解员:不好,现在1名操作工不慎出现轻微中毒症状,另1名操作工正将其拖到上风口,并快速跑向操作室,进行应急处理和报告。按照预案要求,他将通知操作室人员,并告之氯气泄漏的具体位臵和人员中毒情况,请操作室其他人员进行临时紧急施救和向生产调度报告事故情况。

讲解员:氯气中毒后,往往会出现流泪、咳嗽、呕吐等症状,这时操作室另1名操作工正对中毒者进行临时施救,临时施救方法为:让中毒者饮用配有止咳糖浆的可乐,情况严重的送医院进行专业治疗。

张伟:调度,液氯包装区的一个充装满的液氯钢瓶的瓶阀处,包装区液氯管道和液氯储槽人孔阀兰处发现三处泄漏点,1人轻微中毒。

调度:调度明白;

报告徐总,我是调度,公司液氯包装区的一个充装满的液氯钢瓶的瓶阀处,包装区液氯管道和液氯储槽人孔阀兰处发现三处泄漏点,1人轻微中毒。

徐金:立即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通知各部门人员立即到达现场。

调度:液化车间,液氯生产区发生泄漏,立即拉响警报器通知各部门人员立即到达现场。

场景:所有管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从办公室赶到现场。徐金:救护组,立即对中毒人员进行抢救;抢修组,液氯生产区发生泄漏,立即组织抢修;撤离组,迅速通知相邻单位做好撤离准备。

刘雪峰:救护组明白,马上出发;(给中毒人员喝下配好的可乐,并将中毒人员搀离生产区。)张建红:抢修组明白,马上行动;

拜志广:撤离组明白,马上行动;(拿出手机通知相邻的银川制钠厂)

讲解员: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根据预案要求和现场总指挥命令,抢修组人员将首先紧急处理泄漏的液氯钢瓶,找到泄漏的液氯钢瓶瓶阀后,用专用的瓶阀卡子将泄漏点卡住,堵住泄漏点。然后处理泄漏的液氯管道,在管道上找到泄漏点后,用特制管卡进行紧固密封处理。最后对泄漏的储槽倒槽,首先启动碱幕进行现场隔离处理,同时,将事故槽中的液氯倒入完好的备用空槽,抢修人员将对事故槽进行紧急抢修、堵漏。

看,抢修组已经来到现场,部分人员正在准备布设防护屏障水幕墙,水幕墙是通过消防喷雾水枪形成。水雾喷向泄漏区域阻挡氯气云团扩散,吸收空气中的氯气,防止氯气扩散。

讲解员:请各位向右边看,由于中毒者咽部伤势较轻,救护组人员正在给他服用前面介绍过的可乐,以缓解症状。并将中毒人员搀离生产区。

讲解员:请大家向左右两边看,撤离组已封闭了路口,正指挥人员撤离。因氯气比空气重,在风力不大的情况下,扩散速度较慢,所以,出现泄漏后不要慌张,应看清风向,逆风撤离。

讲解员:抢修人员身后背的是一种隔离式空气呼吸器,它是为抢修人员提供空气的特种设备,被广泛用于消防及化学事故的应急救援,为抢险救护人员提供防护,以赢得抢救时间。讲解员:抢修人员正在用专用的瓶阀卡子对泄漏的液氯钢瓶瓶阀进行紧固处理,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堵漏。然后用特制管卡对泄漏的液氯管道进行紧固密封处理。最后对泄漏的储槽倒槽,首先启动碱幕进行现场隔离处理,同时,将事故槽中的液氯倒入完好的备用空槽,抢修人员将对事故槽进行紧急抢修、堵漏。我公司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所有的管道、容器进行检测、测厚,防止腐蚀减薄。

讲解员:看,漏点已全部成功堵住了!

刘雪峰:报告总指挥,中毒人员中毒症状轻微,服用可乐后已基本缓解,不需要去医院治疗。

拜志广:报告总指挥,撤离组已做好现场封闭工作,并已通知相邻单位做好撤离准备。

张建红:报告总指挥,现场漏点处理完毕,请指示!

徐金:请各参演人员列队,今天通过演练检验了公司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检查了应急救援各小组应急物质、装备、技术的准备情况,并锻炼了队伍;增强了普通员工的忧患意识,普及了处臵氯气泄漏的各项操作技能,提高了各级指挥人员处臵重大事故的能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

下面,我宣布:本次氯气泄漏应急救援演练圆满完成。

第四篇:自来水公司液氯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自来水公司液氯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基本情况:公司所属城关、青冲水厂均常年使用杀毒灭菌剂——液氯。

2、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液氯泄漏抢险领导小组,由公司经理陈文中为组长,分管副经理廖瀑声为副组长,城关、青冲水厂厂长为成员,抢险队员由水厂人员及维修人员担任。

3、使用状况: 城关、青冲水厂制水生产时,通常24小时连续使用液氯钢瓶2只,其液氯钢瓶充装量为500kg。通过加氯系统对清水进行消毒。同时,还备存2只相同规格未使用液氯钢瓶。目前此二水厂最大危险源是液氯,如果使用、运输、储存和管理不当,都极有可能使液氯大量泄漏而无法控制,造成供水事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水厂加氯间和加药间为同一生产岗位,都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实行24小时1人值班。该岗位工人均经过了安全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操作要领,通常能够确保了加氯设备安全运行。

液氯泄漏后,迅速挥发成剧毒气体,因浓度的不同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详见下表:

氯气的剂量——效应关系(1ppm=3mg/ m³)氯气浓度(ppm)效 应

0.2—3.5 闻到气味(可产生一定的耐受性 1—3 轻微的粘膜刺激,可忍受1小时

5—15 中度上呼吸道刺激 立即产生胸痛、呼吸困难、咳嗽、恶心呕吐 40—60 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430 30分钟以上死亡 1000 数分钟内死亡

4.安全设施、防护用品及用具

4.1安全设施:城关、青冲水厂加氯间各有清水池一只,一旦发生液氯满泄漏,可将氯罐推入清水池中,确保安全。

4.2防护用品和用具:岗位职工按规定发放了口罩、手套、防腐套装二身等个人防护用品,正常情况下完全能够满足生产操作、维护维修的需要,防护工具目前保持完好,出现少量氯气泄漏时可随时使用。除此之外,按规定加氯间还常备一定数量的抢修器材,见下表:

加氯间常用抢修器材表

器材名称 常备数量 器材名称 常备数量 易 熔 塞 2—3个 活 动 扳 手 1把 克 丝 钳 1把 铁 箍 2个 六角螺帽 2—3个 手 锤 1把 竹签、木塞、铅塞 5个,Φ6 橡 胶 垫 2条 专用扳手 1把 密 封 用 带 1盘 铁 丝 20M 浓度10%氨水 200ml

5.事故现场通讯联系

发生事故后,现场联系要尽量利用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尽快通知抢修指挥机构负责人,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修,如果液氯泄漏范围过大,应尽快通知县消防部门启动相应抢修预案。

6.企业内部应急响应

6.1公司全体职工都负有事故应急救援的义务,要自觉服从指挥部的统一协调和指挥,接警后要迅速到达指定地点,积极参加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6.2公司各专业抢险组织,按照企业内部预案规定分工负责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抢险救援工作。

7.人员疏散

依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和范围,根据指令安全疏散组按职责分工,组织人员疏散。

8.危险警戒区的确定及警戒

救援指挥部按泄漏地点上风500米,下风1000米的范围确定危险警戒区;事故现场警戒区以液氯泄漏点为中心,半径100米划定;事故波及区域应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和具体的监测结果划定。事故现场警戒区域由安全警戒组负责警戒,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危险警戒区的警戒工作。警戒人员要佩有明显的标志。如果危及周边的居民群众,及时通知公安、消防、安全监督、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按所划定的范围进行必要的封锁。

9.液氯泄漏应急处置

9.1一般情况下液氯钢瓶存放在加氯间,其泄漏量由于漏点的不同而不同,泄漏又可因季节、风向等因素波及范围也不一样。事故的原因也很多,如操作失误、设备失修、腐蚀或设备本身的原因而引起。最严重的是氯瓶破裂、氯瓶

阀门断开而引起的大量液氯泄漏。

如果出现液氯微量泄漏,由自动报警系统、岗位操作人员巡检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置,可以避免事故范围扩大,减少环境污染。

如果出现出氯瓶阀门断开或瓶体开裂,出现大量液氯溢出,自动报警系统或值班人员虽然能及时发现,但一时难以控制和处置,液氯泄漏后以456倍的体积进行蒸发扩散,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并波及厂区周边范围。抢险人员应尽量佩带好防毒面具将氯罐推入防泄池中,尽量减少氯在空气中的残留量;各水厂应确定职工紧急疏散点,由一名负责人负责组织,按照指令随时参加救援工作。

9.2液氯大量泄漏的处置

处置原则:现场人员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至上风500米外,应急处置人员配戴正压式呼吸器,穿全封闭化学防护服。迅速将泄漏的氯瓶放置于事故水池中,进行分解中和,待液氯浓度降低至安全排放标准后,进行强制通风,进一步消除操作间内的余氯。

值班人员发现加氯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周围布满了黄绿色烟雾时,应立即佩戴呼吸器,检查具体的泄漏地点,并向公司报告。

液氯钢瓶在使用及运输过程中,如遇到液氯钢瓶泄漏,应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氯碱生产企业,并及时营救和安全疏散周围人员,实施紧急处置措施。

一、参加氯气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人员应获取氯及液氯的理化性质、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进行氯气钢瓶泄漏处置。

二、氯气钢瓶泄漏通常发生在以下部位:(1)易熔塞处泄漏(2)瓶阀泄漏(3)瓶体焊缝泄漏

三、应急处置措施

(一)迅速进行人员撤离疏散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根据现场的检测结果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确定隔离区的范围,严格限制出入。一般地,小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150m,大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450m。如果液氯物料温度或室外气温超过30℃,疏散距离也应增加。

隔离区域内,非事故处理人员不得入内。

进入隔离区域内的救助人员,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服。在运输途中发生液氯钢瓶泄漏,车辆驾驶员、押运员配带滤毒罐式防毒面具,将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进行处理,禁止停留在人口密集或交通要道区域。

毒罐式防毒面具适用于空气中氯气浓度不大于2%的区域,并应防止失效。

(二)泄漏源侦查

施救人员应尽早发现泄漏源。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26%氨水逐一对液氯钢瓶进行检漏测试,如有白烟冒出,则为泄漏源。

确定泄漏钢瓶后,应尽快将其拖至无人的偏僻处等安全地带。

(三)对泄漏源进行处理

1.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

2.易熔塞处泄漏时,应用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

3.瓶阀泄漏时,用六角螺母拧紧;

4.瓶体焊缝泄漏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并尽快将液氯使用(抽空处理)完毕。

5.当氯气泄漏无法控制时,可用大量的水进行喷淋稀释。6.在泄漏点周围设置水幕水带和雾状水流,降低空气中氯气浓度。7.在运输途中液氯钢瓶无法处理时,应将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8.严禁在泄漏的液氯钢瓶上喷水。

(四)防止次生灾害

泄漏现场应去除或消除所有可燃和易燃物质,所使用的工具严禁粘有油污,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五)人员和环境保护

1.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2.喷雾状碱液吸收已经挥发到空气中的氯气,防止其大面积扩散,导致隔离区外人员中毒。

3.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铜管将泄漏的氯气导至碱液池,彻底消除氯气造成的潜在危害。可以将泄漏的液氯钢瓶投入碱液池,碱液池应足够大,碱量一般为理论消耗量的1.5倍。

4.实时检测空气巾的氯气含量,当氯气含量超标时,可用喷雾状碱液吸收。

5.防止泄漏的液氯进入下水道。

第五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编制方法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编制方法

一、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为正确、科学、快速、有效处置突发性重特大伤亡事故,防止伤亡事故扩大,减少损失而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二)科学性原则。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制定预案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严密、统一、完整的应急救援方案,使预案真正具有科学性。

(三)实用性原则。要讲究实效。应急救援预案应符合企业现场和当地的客观情况,具有适用性和实用性,便于操作。

(四)权威性原则。应急救援工作是一项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工作,所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应明确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权限和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等一系列的行政性管理规定,保证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保证预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法律保障。

(五)从重、从大的原则。以本单位可能发生最高级别的事故考虑。

(六)分级的原则。分级制定,分组管理和实施。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通常应该包括以下要素:

(一)对紧急情况和事故灾害的辨识、评价;

(二)对人力、物资和工具等资源的确认与准备;

(三)指导建立现场内外合理有效的应急组织;

(四)设计应急救援行动战术;

(五)制定事故后的现场清除、整理及恢复措施等。

应急预案除上述要素外,还应该实现下列要求:明确应急系统中各机构的权利和职责、建立培训及演习等准备程序、对所涉及到的法律法规的论述、对特殊危险建立专项应急预案等等。

三、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步骤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成立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组,并进行分工,明确职责;

(二)收集有关资料:含收集水文、地质、基本情况,本辖区的地理、气象、环境、人口、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社会公用设施和应急救援力量现状。

(三)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对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来说,企业应系统地确定和评估危险因素、重大危险源,它们可能导致什么事故和紧急事件发生,即对危险源进行潜在事故分析。并且不仅要分析那些容易发生的事故,还应分析虽不易发生却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企业所作的潜在事故分析应包括以下问题:

l、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2、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过程:

3、非重大事故可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需经历的时间;

4、如果非重大事故被消除后,它的破坏程度如何;

5、事故之间的联系;

6、每一个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

要分析重大危险源所存在的危险物质的危险性,以便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贮存管理和处置方面完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可从生产厂家附带的危险物质说明书中获得危险物质的特性。

(四)编制应急救援预案: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就可着手进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根据各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具体情况不同,应急救援预案也应有所区别。编写的内容要具体细致,落实到人:每一项任务要注明执行单位、负责人、配备器材、通讯方式、行动路线、实施步骤等。编制时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应编制一个现场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2、企业必须进行重大事故潜在后果的评估;

3、对于一个只有简单装置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可安排工人在一旁观察并要求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报告应急机构,由应急机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对于具有复杂设施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更具体,应充分考虑每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危险,以及它们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潜在事故危险的性质和规模及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可能关系进行预测和评估:

(2)制订与场外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实施机构进行联系的计划,包括与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

(3)在存在重大危险设施的危险源内外,报警和通讯联络的步骤;

(4)任命现场事故的管理者和现场主要管理者,并确定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5)确定应急控制中心的地点和组成;

(6)在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人的行动步骤、撤离程序等;

(7)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外工人和其他人的行为规定。

5、在存在危险设施的危险源内外,应制订事故现场的工人应采取的紧急补救措施。特别应包括在突发事故发生初期能采取的紧急措施,如紧急停车等:

6、预案应包含召集在危险源其它部位或非现场的主要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规定;

7、企业应确保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所需的人员和应急物资等能及时、迅速到达或供应;

8、企业应与事故应急服务机构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保证一旦事故发生以后有足够的人员和应急物资以执行应急处理预案:

9、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需要社会应急服务机构帮助的情况下,企业应弄清这些服务机构到现场开始进行抢救所需的时间,然后考虑在这个时间内工人能否抑制事故的进一步发展;

10、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充分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如由工人生病、节日和危险设施停止运行期间工人不在岗位时,应配备足够的人员以预防和处理事故发生。

(五)形成应急救援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救援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l、一级文件——总预案。它包含了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

2、二级文件——程序。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例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但同时要求程序和格式简洁明了,以确保应急队员在执行应急步骤时不会产生误解,格式可以是文字叙述、流程图表或是两者的组合等,应根据每个应急组织的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合本组织的程序格式。

3、三级文件——说明书。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监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讯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从记录到预案,层层递进,组成了一个完善的预案文件体系,从管理角度而言,可以根据这四类预案文件等级分别进行归类管理,即保持了预案文件的完整性,又因其清晰的条理性便于查阅和调用,保证应急预案能得到有效运用。

(六)对预案进行评估:

预案编制出来后,要通过演练、收集同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救援中的经验教训,检验预案每一方面的实效性,便于预案的进一步修改、补充和更新。

(七)预案的修订和完善:

要定期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维护,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

(八)将应急救援预案分送有关政府部门备案,下发相关执行单位。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的基本格式和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编写的基本格式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基本内容应该包括:

(一)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含企业的概况,主要包括企业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企业的平面图。

(二)周边环境、社区的基本情况。

(三)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

1、危险源的事故特征

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导致事故发生的过程,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

2、危险源的地理特征。

企业所处的具体位置和气象条件,发生事故的扩散范围,扩散路线和模式,周边人口分布情况,重要目标及设施。

3、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图。

(四)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含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的建立、人员配置、职责任务、人员安排、指挥权限、预案的启动、报告报警方法、通讯联络方式、对外信息报告和发布规定等。

(五)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建立、任务和训练:含应急救援人员配置,任务职责,抢救程序,抢救目标定位,个人防护设施,训练及管理措施等。

(六)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含与事故类型相适应的救援设备设施的配置数量、品种、分布及存放位置,平时的保养和维护。

(七)事故现场应急抢险的方案和处理程序:含与事故类型相适应的处置方法、技术措施、工程抢修、处置程序等。注意:每一个危险源要有一套现场处理方案和处理程序。

(八)紧急安全疏散方案:依据对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主要包括现场指挥,撤离路线与方案,撤离中的防护方法及设施;周边人员的疏散组织及方案,事故外围的工作组织和人员行动准则。

(九)现场医疗救护方案:含事故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护方案,医疗服务机构的联系,简单救护设施配备,伤亡者抢救方案和分工,抢险专业队伍的救助技能、自救和个人防护技术知识。

(十)专家咨询系统:由与事故有关的各个领域的专家直接组成,包括专家名单和联系方式。

(十一)社会救援预案的联系协调:含了解当地救援机构及救援力量,救援设施能力,当地政府救援预案,与当地救援机构的联系方法。

(十二)事故后的恢复程序:明确事故后检测、检查受影响地区的办法,应急状态的取消程序和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十三)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含预案的培训范围、时间和演练要求。

(十四)应急救援预案的维护和修订:

l、明确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

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评审与修订方法、程序。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情况

(1)地理、气候情况;

(2)危险源情况;

(3)本地域或企业灾情预测;

(4)救援力量分布等。

2、组织机构的构成及职责

(1)组织机构的组成,包括各种队伍的编制;

(2)各类人员的职责。

3、各种应急程序及其他文件

(1)应急程序;

(2)各种说明书;

(3)记录表格;

(4)有关图表。

4、各种制度

(1)应急救援的各项工作制度。

(2)对预案演练、修改的一些制度规定。

五、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重大危险源评价是编制预案的重要依据,所以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是预案编制的基础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初步的信息,确定了本地域或企业的危险因素后,必须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危险源辨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系统的分析,界定出系统中的哪些部分、区域是危险源,其危险的性质、危害程度、存在状况、危险源能量与物质转化为事故的转化过程规律、转化的条件和触发因素等。最后确定重大危险源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程度等。

(一)危险源普查

在危险源辨识和评价之前,应对危险源进行普查。

(二)危险源辨识概述

根据国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火工、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看,某个车间仓库可能是危险源;从一个车间来说,某工序的一部分可能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决定于三个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者危险物质的大小,危险源能量强度越大,潜在危险性越大。因此,潜在的危险性是危险源的固有属性,决定着事故的规模和程度。

一定数量的危险物质或一定强度的能量,由于存在条件不同,其现实的危险性不同,被触发转换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也不相同。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存在条件分析包括:存储条件(如堆放方式、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的障碍物、通风及其他物品情况),物理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化学稳定性,设备状况(设备完好程度、设备缺陷、维修保养情况等),防护条件(如防护措施、故障处理措施、安全标志等)。

触发因素可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操作失误、不正确操作、粗心大意、漫不经心、心理因素等)和管理因素(如不正确管理、不正确的训练、指挥失误、判断决策失误、设计差错、错误安排等)。自然因素是指引起危险源转化的各种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如气候条件参数(气温、气压、湿度、风速)变化、雷电、雨雪、地震等。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因此,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是危险源辨识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危险源评价时,应全面考虑这三项因素。

危险辨识是辨识出危险因素,即潜在和固有的危险性、触发条件、存在条件,危险性评价是对辨识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以确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程度。

(三)辨识的原则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前期的搜集信息工作已经为危险源的辨识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后的资料基本确定了危险源的范围,哪些是重大危险源,即哪些可定为预案编写的依据,要经过辨识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上的原则,因为细小的遗漏也可能对导致重大事故因素的忽略,酿成灾难性的后果,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四)危险辨识的内容

在危险源调查之前,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系统。例如,是对整个地域、企业,还是某个车间,或某个车间的其中一个工艺过程。然后要从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性)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两个方面着手对所分析的系统进行调查。

危险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区域平面图:总图,包括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有毒、有害、危险物品(或物质)分布;建筑物、构筑物分布;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运输路线等。

?区域的环境条件:周围环境;气象条件;抢险救灾的支持条件等。

?区域的危险源分布,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危险程度、危险源的所属者或管理者等。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的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生产工艺设备及材料情况:工艺布置;设备名称、容积、温度、压力;设备性能;设备本质安全化水平;工艺设备的固有缺陷;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性质、危害;使用的能量类型及强度;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油库、危险品库)等。

?作业环境情况:安全通道情况;生产系统的结构、布局;作业空间布置等。

?操作情况: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工人接触危险的频度等。

?事故情况:过去曾经发生的事故及危害状况;事故处理应急方法;故障处理措施。

?安全防护:危险场所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标志;燃气、物料使用安全措施等劳动组织、管理措施。

(五)危险辨识方法

危险辨识就是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因此危险辨识有两个任务:第一是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第二为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特征的过程。

事故后果可分为对人的伤害、对环境的破坏及财产损失三大类。在此基础上可细分成各种具体的伤害或破坏类型。可能的事故后果确定后,可进一步辨识可能产生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可确定需要进一步评价的危险因素。危险辨识的方法主要有:

?分析材料性质的方法;

?分析生产工艺和条件的方法: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利用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

?利用经验。

下面对以上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分析材料性质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险辨识的基础。危险辨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应分析:急毒性、慢毒性、致癌性、诱变性、致畸性、反应性、暴露极限、生物退化性、水毒性、环境中的持续性、气味阈值、物理性质、自燃材料、稳定性、燃烧、爆炸性。

初始的危险辨识可通过简单比较材料性质来进行。如对火灾,只要辨识出易燃和可燃材料,将它们分类为各种火灾危险源。然后进行危险评价工作。

有关材料性质的数据可来源于供应商、制造商或行业协会、专业组织及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按照GB一16—87《建筑设计防水规范》(97修订版)进行分类。毒性物质可参考国家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

2、生产工艺和条件分析

生产工艺和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危险性加剧。例如,水仅就其性质来说没有爆炸危险,然而如果生产工艺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了水的沸点,那么水的存在就具有蒸汽爆炸的危险。因此,在危险辨识时,仅考虑参考材料性质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考虑生产条件。分析生产条件和工艺可使有些危险材料免于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例如,某材料的闪点高于400℃,而生产是在室温和常压下进行的,那就可排除这种材料引发重大火灾的可能性。当然,在危险辨识时,尤其要注意下述石化、化工工艺或设备的危险性:

(1)生产或加工有机或无机化学品,特别是用于此目的的设备,如:

a、烷基化;b、氨解产生的胺化、氨基化;c、羰基化;d、冷凝、缩合、凝聚;e、脱氢;f、脂化;g、卤化和卤素制造;

h、氢化、加氢;i、水解; j、氧化;k、聚合;l、磺化;m、脱硫和含硫复合物的制造;n、硝化和氮复合物的制造;

o、磷的化合物的制造;p、农药的制药等。

(2)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加工或用于特别目的的设备,如:

a、蒸馏;b、萃取;c、溶剂化,媒合;d、混合;e、干燥等。

(3)石油或石油产品的蒸馏、精练或加工的设备。

(4)焚化或化学分解全部或部分处理固体或液体物质的设备。

(5)生产或加工能源气体的设备。

(6)煤或煤的干馏设备。

(7)金属或非金属生产设备(用湿法过程或用电能)。

(8)危险物质的储存设备。

此外,还可参考原劳动部于1995年颁布的《爆炸危险场所的安全规定》,对有关危险品的工艺条件和场所进行辨识。

3、相互作用矩阵分析法

相互作用矩阵是一种结构性的危险辨识方法,是辨识各种因素(包括材料、生产条件、能量源等)之间相互影响或反应的简便工具。实际使用时,这种方法通常限制为两个因素,做成二维矩阵,分析时也可加入第三个因素,做成三维矩阵,如果多种因素作用很重要,且有能力详细分析,则可建立n维矩阵来分析。

相互作用矩阵是对称性的,所以只需完成一半(图中无阴影部分)。因为化合物A与B的作用和B与A的作用是相同的。

相互作用矩阵分析的因素不仅包括危险物质本身,还包括以下因素:

(1)生产条件,如温度、压力、静电等;

(2)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粉尘等;

(3)结构材料,如碳钢、不锈钢、石棉填料等;

(4)常用污染物,如空气、水、锈盐、润滑剂等;

(5)生产设备或区域中处理其他材料产生的污染;

(6)长期和短期作业对健康的影响;

(7)库存、排放或废物处理的规定限值。

在构造相互作用矩阵时需分析生产条件。为了分析正常和非正常的生产情况,需要构造几个相互作用矩阵。构造相互矩阵后,就应检查矩阵中每个相互作用的潜在事故后果,如不了解某个相互作用的事故后果,则需进一步实验研究。已知的事故类型和严重程度可在矩阵中适当的位置注明(有时一个相互作用可能产生几种类型事故)。将相互作用矩阵分析结果与需要辨识的潜在事故进行比较,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价。

4、利用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

许多安全评价和分析方法既可评价风险,也可以识别风险。如:安全检查表、如果——怎么办/检查表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提供一个需要回答问题的清单,对于特定的企业或公司,检查表可通用,并保证分析的一致性。只要分析人员充分使用,安全检查表可成为危险辨识非常有用的工具。

如果——怎么办和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方法允许分析人员更具创造性地利用其经验。每一种方法探索问题的方式不同,但都要求分析小组提出和回答一系列问题,从而揭示可能产生的、不期望的后果。因此,更有可能发现生产中的危险因素。

5、利用经验

除了以上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自己的经验来完善危险辨识工作。如果企业的经验已文件化,也可以像其他资料一样用于危险辨识。但是危险辨识不能仅仅基于企业的经验,因为企业的经验来源于已经发生的事故。事实上确实存在着某方面没有发生事故,而有危险的情况。因此企业的经验只能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

6、危险辨识的结果

危险辨识活动的结果,通常是可能引起危险情况的材料或生产条件。

(六)危险评价及评价方法的选用

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的危险性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以此作为预案编制的依据。

危险程度不仅与固有的危险因素有关,发生事故的概率还与事故防范能力、事故抵消因子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在危险性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如:同样两个危险源,其中一个具备严密的防护措施,而另一个只有一般的防护措施。安全措施不到位的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大,所以,危险源辨识后还应对危险性进行评价,用以确定真正能够发生事故的概率及后果的严重度,而不仅仅考虑危险源的固有危险性。各种评价方法正是针对以上因素,有不同侧重,适用于不同场所的危险源评价。

目前,用于生产过程或设施的危险评价方法有十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和半定量评价方法等几大类。不同的评价方法适用不同的评价对象,应根据评价对象的规模、复杂程度、工艺类型(行业类别)、工艺过程、原材料和产品、作业条件等情况,选择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注意以下事项:

1、根据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选择评价方法

随着评价对象规模、复杂程度的增大,有些评价方法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和费用相应地增加,甚至超过容许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应先选用简捷的方法进行筛选,然后确定需要评价的详细程度,再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规模小或复杂程度低的对象,如机械工厂的清洗间、喷漆室、小型油库虽然属于火灾爆炸危险场所,但可采用日本劳动省劳动基准局定量评价法(日本六阶段法的一部分)、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等较简捷的评价方法。

2、根据评价对象的工艺类型和工艺特征选择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大多适用于某些工艺过程和评价对象,如道化学、蒙德、国内化工部的评价方法等适用于化工类工艺过程的安全评价。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适用于机械、电气系统的安全评价。

3、根据评价对象的危险性选择

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对危险性较高的对象往往采用系统的较严格的评价方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等);反之,倾向采用经验的、不太详尽的评价方法(如直观经验分析、检查表法)。

评价对象若同时存在几类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往往需要用几种评价方法分别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规模大的、复杂、危险性高的评价对象往往先用简单的、定性的评价方法(如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进行评价,然后再对重点部位(单元)用较严格的定量法(如事件树、事故树、火灾爆炸指数等)进行评价。

4、根据评价目标选择

虽然对系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但在具体评价中可根据需要(或用户提出要求)对系统提出不同的评价目标,例如,危险(危害)等级、事故(故障)概率、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危险区域(半径)等;故需要根据评价目标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

5、根据现有资料情况选择

如果评价对象技术资料、数据齐全,则可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选择相应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若对象属于新开发性质,资料、数据不充分,又缺乏可类比的技术资料和数据,则只能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进行概略性评价。

一些评价方法特别是定量评价方法应用时需要有必要的统计数据,如各因素、事件、故障发生概率、评价标准目标值等作依据,若缺少这些数据,就限制了定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6、其他因素

包括评价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完成评价工作的时限、经费支持状况、评价单位设施(软、硬件)配备和评价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习惯、爱好等。

(七)评价方法简介

1、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属于这类评价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及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方法。这类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便于操作,评价过程及结果直观,目前在国内外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这类方法含有相当高的经验成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系统危险性的描述缺乏深度。不同类型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没有可比性。

2、指数评价方法

指数评价方法同时含有事故频率和事故后果两个方面因素,指数评价法的采用,避免了事故概率及其后果难以确定的困难,使得系统结构复杂、用概率难以表述其危险性单元的评价有了一个可行的方法。这类方法操作简单,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之一。但其也有缺点: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重视不够,特别是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体系的功能重视不够,特别是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体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未予考虑。各因素之间均以乘积或相加的方式处理,忽视了各因素之间重要性的差别。

3、概率风险评价方法

概率风险评价方法是根据零部件或子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求取整个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

即按危险源点的范围进行划分。首先应对系统进行划分,可按设备、生产装置及设施划分子系统,也可按作业单元划分子系统。然后分析每个子系统中所存在的危险源点,一般将产生能量或具有能量、物质、操作人员作业空间、产生聚集危险物质的设备、容器作为危险源点。然后以源点为核心加上防护范围即为危险区域,即危险源的区域。确定危险源的区域可用下述方法界定:

(1)按危险源是固定还是移动界定。如:运输车辆运载的危险源属于移动危险源,危险源地点随机变化;储油罐、锅炉等属于固定危险源,其区域范围也固定。

(2)按危险源是点源还是线源来界定。一般线源的危害较大。

(3)按危险作业场所来划分危险源的区域。如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有腐蚀、放射、辐射、中毒和窒息的场所。

(4)按危险设备所处位置作为危险源的区域。如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油库、氧气站、变配电站等。

(5)按能量形式界定危险源。如化学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机械危险源、辐射危险源和其他危险源等。

(八)活动潜在危险性的辨识

除了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可以发生重大事故外,一些没有危险源的场所因为举办某些活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的事故。如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的火灾、洛阳东都商厦的火灾,死伤数百人,但正常情况下桌、椅、日用品并不属于危险品。英国希斯伯莱足球比赛因拥挤造成96人死亡。除一道铁丝网外,甚至没有任何可以算作危险源的物质,但因众多球迷的涌入,使靠近铁丝网的很多观众因挤压窒息死亡。这些都属于同一类由活动引起的事故。因此,经常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也因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具有类似潜在事故危险性的活动的特点

(1)人数众多:

(2)场所狭小,或人员高度集中:

(3)人员盲目疏散时,易堵塞出口。

2、容易发生这类事故的场所或活动

(1)影剧院、歌舞厅、游戏厅:

(2)宾馆、学校:

(3)汽车、火车站:

(4)其他场所的礼堂:

(5)焰火、篝火晚会。

3、这类场所或活动容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1)火灾:

(2)爆炸:

(3)由于拥挤引起的窒息、脏器损伤、外伤等伤害:

(4)拥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垮塌。

通过上面的过程可以分别从两个方面确定所研究的系统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的严重度,由此可确定是否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下载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液氯铁路罐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事故救援应急预案 事故救援应急预案1 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在事故发生后能够有序进行救援工作,降低损失,便于日后的调查取证,根据......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清新县石潭二中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全校师生员工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并能快速、及时、妥善......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一、甲醛总控岗位基本情况:1、人员配置:每班3人,共12人,岗长1人。2、主要设备:罗茨鼓风机、蒸发器、氧化器、吸收塔、尾气锅炉。3、周边环......

    铁路事故应急预案

    铁路交通体系中,相关的事故应急预案应该要怎么进行制定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铁路事故应急预案,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铁路事故应急预案一1总则1.1编制目的为规范铁路交通事......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概况: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掌石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高平市东南约12Km处石末乡王庄村北,行政区划隶属石末乡管辖。批准开采9∽15#煤层开采,井田面积为......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依据及适应范围 1、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签发

    编号: XXXX公司 事 故 应 急 救 援 预签 发 人: 实施日期: 案 目 录 1 引言 ................................................................. 1 2 企业基本情况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事故应急救预案制度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为了在事故中切实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加强对事故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预计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