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
实践的主题: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时间:2012年1月10日—2012年1月17日 地点:张家口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在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老年问题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隐患,如何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如何更好的完善与发展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 “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我国自1999 年起,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和居住问题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村的老年人在全国老年人总数中的比重超过了60%,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的好坏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与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规划和谐社会架构体系时,党和政府将“三农问题” 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对待,与此同时,更多村老年人的现实问题也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农村家庭养老问题”、“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农村老年人保护问题”、“农村敬老院养老问题”、“农村贫困老年人人养老问题”、“农村特殊老年人养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核 心内容都触及到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 政策执行; 养老基金; 城乡二元化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发展到不断的完善与改革,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半个多世纪,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同益凸显,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应继续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总结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革与完善的突破口,借鉴国外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完善的成功经验,尝试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对策,是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多元,各地进行养老保险的探索方式和具体实施细则也不尽相同,其中张家口市的从村养老保险政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
一、张家口市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张家口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南北距离300km,东西距离228km。总人口450.54 万人,拥有13 个县,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方面属于相对较完善的中等城市。农村人口比重达,且出外务工者较多,因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较复杂,也更 加敏感。进入90 年代,随着国家从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成功,张家口市的农 村养老保险事业也建立在不断地发展。2008 年,市政府响应党的号召,将三农 问题作为重点问题来抓,并与2009 年初进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试点,到2010 年正式开始实施,至此已经形成一套较完善的地区养老保险体系。新型从村养老 保险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原则
新农保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的基本原则是“保基 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 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 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 村居民普遍参保;四是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 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二)任务目标
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 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 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
(三)参保范围
年满 16 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 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
(四)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1、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 目前设为每年100 元、200 元、300 元、400 元、500 元5 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 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 人缴费提供资助。
3、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 老保险费。
(五)建立个人账户
国家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 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 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 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 55 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 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 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 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 人的养老金。
(七)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年满 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 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 距领取年龄不足15 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 年;距 领取年龄超过15 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 年。
要引导中青年农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具体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规定。
(八)待遇调整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国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 低标准。
(九)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农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
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试点阶 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管理,随着试点扩大和推开,逐步提高管理层次;有 条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实行省级管理。
(十)基金监督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新农保基金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新 农保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 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 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试点地区新农保经办机构和村民 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范围内对村内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 众监督。[1]
以上为张家口市新农保的基本情况。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 度正在逐步走向正规健全。
1992 年1 月,民政部在探索、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方 案》颁布推行后,各地方政府根据《方案》精神,建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 机构,组织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据统计,到1997 年底,全国己有30 个省(市、自治区),2005 个县,33140 个乡镇开展了这项工作,年末在保人数达74518 万,参保人数占农村人口的9%左右年度积累保险金约42.2 亿元,基金积累总计达 140 亿元,平均每人积累基金达187 元。同对,全年约有61.4 万老年入领取了 养老金,年度养老保险金支出3.3 亿元,平均每人约544 元,月平均45 元。[2] 4 可见,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 村人口养老的后顾之忧,但因这项制度自身的缺陷,加之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 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以及其他一系列原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起来困难重 重。经过计算,目前通过领取养老金保障晚年生活的老人占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 比例不到1%,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也是相当有限的。还有许多问题 需要我们解决和处理。
二、张家口市农村养老保险折射出来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
张家口市的农村养老问题形势现在依然严唆,整个国家的农村养老形式现在 都很严峻,主要起因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伴随着的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存 在,使广大农村人口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目前,城镇养老保险参保险 种扩展至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退休干部补充养老保险等 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体系。覆盖面由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扩大到机关事业单位、外 资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业户、社会灵活就业人员。然而,这个社会保障体 系并没有把9 亿农民纳入其中。按常理,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安全网,首先就应保 障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农村老年人口既无固定的收入来源,也没有最低的生 活保障,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以及城市化 进程中出现的大量失地农民,农民的生活风险和困难程度都有远高于城镇老年人 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二元制保障体系呢?
农村现有的养老模式是长期以来国家有意而为的城乡二元分治模式的一部
分。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新政权是诞生在对旧制度、旧政权彻底否定的基础上 的,因此,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当务之急是要求一切规划中的社会变迁都必须 体现出新制的优越性,在城乡开展的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工作也暗含了这样 的功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当时急需解决的便是城市干部、职工和农村无依无靠 的鳏、寡、孤、独、弱、幼、残等人员的生活保障。而绝大多数农民的养老问题 因其相对缓和以及财政困难等原因,政府无瑕顾及。因此,城市干部、职工退休 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相继出台,而绝大多数农民便与社会保障失之交臂。为 了适应当时的工业化战略,政府通过出台城乡户籍制度、城镇统包统配的就业制 度、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等一系列正式的制度安排,构筑了一道 坚实的城乡壁垒,这道壁垒实际上将农村居民人为地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 范围之外,构成了城乡二元的社会保障格局。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只享受社会 保障费的11%,而占全国30%的城镇居民却享用了全部社会保障费的89%,从年 人均占有社会保障费上看,城镇人均占有455元,农村人均占有仅15元,相差整 整30倍。[3]在这种歧视性制度安排下,绝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唯一选择只能是依
靠子女实施家养老。尽管个别无几无女而且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其生存 需求能够通过集体提留得到解决,但其范围极其有限。
(二)保障水平较低,覆盖面过狭窄,难以维持农村老人的原有生活水平。
我国农村老年人基数大,增长快,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这就决定了现阶段 我国的农保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农保,再加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 发展正处于上升期,财政资金以用于经济建设为主,投入到社会保障中的资金毕 竟有限,更何况城镇养老保险的实施与完善已经使得我国财政吃紧,因此真正拨 给农保的钱就不会那么充裕了。在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就更少得可怜了。
而且根据社会保险的权利义务一致性原则,农村老人缴纳的那些资金也不可 能得到比例过大的回报。但提高农保的缴费比率又不太现实,因为农民的平均收 入较低,不足以支付更高的费用。这也正是很多惠农措施无法真正提高农民生活 水平的原因所在。
(三)省级统筹举步维艰
中国地域辽阔,层级间情况复杂。要把中央政策顺利实施下去是一件很困难的 事情。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为何举步维艰,制度变迁的过程实质上是个 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博弈的过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过程也是如 此。各相关利益主体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为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参加角逐,从而使整个变迁过程深深烙印上各利益主体的行为痕迹。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 的变迁就充斥着各市县级地方政府和省级政府之间的博弈、各经办机构对于省级 垂直管理的利益冲突,以及在制度运行中相关金融部门、税务部门之间的矛盾,固推进省级统筹困难重重。农村作为我国政策实施的最基层,自然是矛盾和利益 纠葛最复杂严重的地方,农保的政策想要实施下来步履蹒跚。
(四)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财务风险
我国现行的养老基金监管是以行政监督为核心,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相辅助的 三位一体养老基金监管体系。客观地从养老金基金监管的操作实践来看,我国现 行的养老基金监管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发展时 期,就决定了养老基金监管制度的发展在短期内仍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较大差 距。这也正是农保监管所让人但有的地方。再加上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比城镇居 民偏低,政治敏感性及自我维权意识较差,这些都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监管模式选择问题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养老金基金的限量监管模式,此模式在养老基金的筹集、管理、投资和支付等环节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但从监管主体的设置来看仍有 以下问题:
第一,行政监管偏好。第二,社会中介机构监管薄弱。社会中介机构缺乏 独立性,而且监管机构执行管的任命不够透明。第三,社会监管有名无实。社 会监督作为一种补充的监管体系,在理论上,本应是作为监管权力制衡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实践中,其重要性并没有被体现出来。
2、投资监管缺位
第一,尚待规范和发展的新兴会融市场。实践证明,养老金基金投资与资本 市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不成熟的 中国股票市场。二是,不规范的基金市场。第二,金融投资机构的治理结构有待 完善。一是缺乏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二是缺乏相应的金融管理人才。第三,中 介机构尚待发展。中介机构主要包括会计师(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 估机构、资信评估机构以及信息咨询机构等。他们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有效的服务 和社会监督,使市场主体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
3、法制不健全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经济体制转轨和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我国社 会保障的法制建设远远落后实际经济发展的需要。[4]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农村养老保险法制建设
从国际经验来看,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执行,有利于农保工作的顺利展开,而综观当前阶段我国农保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社会保障制度立 法不健全有关。因此,国家应在完善的养老保险体制的同时,加强农保法律建设,形成完整的农保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使养老保险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好 的为社会成员提供保障服务。
(二)解决好转制成本
从国际经验来看,从现收现付模式向完全积累模式过渡,能否顺利的消化隐 性债务是转制成功与否的关键。相对于完全积累模式而言,我国采取部分积累的 基金管理模式,由于现收现付制一定程度的保留,本身就解决了一部分隐性债务 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新农保顺利运行下去,尽快实现预定的目标,必须不遗余 力尽快尽早有计划地解决好剩下未能解决的隐性债务缺口(这部分隐性债务构成 转制成本)。当然,对我国政府目前的情况而言,填补这一资金缺口是一项艰巨 的任务,国家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大财政支出、开征新税种、变现部分国有 资产、发行特种国债等。
(三)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精算系统
通过对农村养老保险模式的财务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由于我国“统账结合 "模式的选择,制度运行中需要更为大量的精算工作。因此,发展农村养老保险 精算科学,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数据统计与管理的科学程序,做好农村养老保险近期和远期发展的财务预测,将缴费和养老金替代率建立在理智的、准确的基础之 上,[5]是“统账结合”模式顺利运行的前提保障。通过完善的精算体系,有利
于将多方筹资与养老保险基金的市场融资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承 受能力,又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完善的精算系统的建立,还可以为养 老保险制度中可能涉及到的权责划分提供依据。
(四)做好农保的宣传工作
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到农村养老保险对他们的
好处,改变他们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和想法。提高中国农民的权利意识,增强他们 的维权观念。这样才能调动起最有利的财务监督武器,让养老基金风险降低,让 各项农保政策落到实处。
四、结语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已经在日新月异的进行着,虽然发展过程中会出 现一些问题,甚至在某些地区还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社会影响,但是我们应该也 能够看到光明的前途。这是一项改变着中国人传统观念的重要事业,这是造福亿 万人民的中光荣事业。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希望我国的农保可以发 展的越来越好,我也欣喜地发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正在慢慢的深入人心,并 在机构中落实和形成,农村养老保险的明天更加灿烂。
第二篇: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河 北 大 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姓名:学号: 2008434015年级专业: 08级电子信息科学类指导教师:
2010年 7 月 7 日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7月7日
调查地点:师素镇西王村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群体,尤其是农村
老人生活状况。农村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安定,关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建设,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要立足实际,通过调查,找出农村老人真正的需要什么,然后,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让他们过得幸福美满。
一、调查背景
我国的老年人的人口比例在逐年的增长,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我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老龄化的进入,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其在农村,没有了收入,身体状况变差,看病难,精神世界缺失。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关系着农村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该在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上作出努力,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过程
这个假期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共用时两周,采取了口头问答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主要的问题包括: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医疗保健情况;子女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情况;文化活动情况;有什么愿望。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十年间对比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年龄大的老年人总是提起以前的生活,感慨的评价,是不一样了。
十年前,农村里老年人65岁之前都要到地里干活,有的孤寡老人甚至会一直到70岁或更多,实在下不了地也要在家看孩子;老人得了病,能不去看就不去,除非承受不住,才到县城里的医院去看病,一场病下来,家里几年的积蓄都没有了;平时生活中,没有营养品,补品,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菜;没有娱乐活动,一到晚上就睡觉。
十年后,也就是现在,家里收入不再是仅仅依靠地里的农作物,地里种简单的小麦玉米,隔几天去一次看看就可以了,家里的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在西王村里,55岁的就只是在家里看护下一代了;每个人都加如了农村医疗合作社,医院里会按比例给报销,老年人看病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农村只要到了60周岁就有养老金。
(三)调查分析
医疗方面:在我调查的西王村老年人中,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在常见的疾病的排序中,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疾病、骨科疾病排在前三位。每位老人都有农村医疗保险,在自己的村里不能报销医药费,至少要到乡
镇医院去看病。乡镇医院报销医药费的百分之七十,县医院报销百分之八十。调查的一位老人给我看了他住院的花费:住院十天,应付医药费八千元,实付三千,在这里,报销的费用中不包括:床位费、护理费、进口药品、营养药品、输氧费用。农村老年人的看病费用基本上是解决了。
但是在这之中,还有一些问题,一是老年人看病路途远,交通工具不方便,尤其是出了紧急病情的,如脑血栓;二是由于农村怕看病花钱,从来没有定期的体检,不能及时发现潜伏病,老年人在疾病面前只能是被动挨打;三是报销的医药费是叫了全额以后,出院的时候才给退,极其穷困的老年人拿不出这部分钱,需要给予他们帮助。
文化娱乐: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老年人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调查中,不少家庭订阅了《沧州日报》,一些有文化的老年人给其他老年人讲,涉及到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他们还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老人会凑到一起听广播,相声小品,歌曲;农村的老太太们最大的娱乐是打麻将,纯属娱乐;还有几个比较有情调的老年人在家里种植花草,会找遍整个村子花的种子,院子里更花园差不多,每个季节都有鲜花,他们还把种子当做礼物送给朋友;值得一提的事,县里的文化下乡的活动,每两周来村里放电影,有一部分老人也去看。
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单一,主要是聊天方面;二是村里没有专门的娱乐场所,老人们要不在街上呆着,要不在家里;三是没有书屋,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层次的需要;四是文化下乡的电影都是农村题材的老片,看过好几遍,从中得不到应有的收获,可以放一些科技片。
子女方面:我调查的老年人中,家里的孩子在3到6个之间,一半的老人跟儿子住在一起,儿子多的家里,老人会轮流在几个儿子家里,一般是一个月一换。有的老人喜欢清静,自己单住一个小院,比如我们家,买一些重要的东西,或者重的东西,我奶奶就给我加打电话,每个星期在一起吃顿饭,走是给他们留下生活费。
有些家庭有婆媳关系不和的情况,主要围绕在老人分的财产不均的问题上,作为家庭成员,我们要团结,哄着老人。
收入方面:有极少数的老年人是退休教师或者工人,有退休工资,但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子女给钱、存款利息、政府补贴等。从前去年开始,如果老人直系亲属每年交100元钱,家里的老人只要过了六十周岁便可以每个月有60是的养老金,这成为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几个月前,有条高速公路占地,有的老人一下有
了几万的存款,生活质量上了几个台阶。平时子女不给老人生活费,但是过节的时候,如春节、元宵节、八月十五等,会送钱和礼品。孤寡老人还有五保户的补贴。还有一些老人去城里给单位看大门,有一定的收入。
总的来说,农村老年人收入仍偏低,收入的偏低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虽然养老金制度已经很好,但我们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收入。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
领导要起带头作用,树立好尊老爱老的榜样。村里的干部要加大尊老爱老的宣传,通过生动鲜活的形式变现出来,如快板,小品,相声,对村民起到教育作用。可以设置评选活动,如“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鼓励大家尊老爱老,在评选过程中要公开公正公平,设计器真正的效果发挥出来。
(二)加大资金的投入
无论是县里,镇里,还是村里,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建老年人活动室,并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真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子女要对老人关心
一要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四)健全养老、医疗保障机制
一是尽快建立普惠型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二是低保政策应向老年人倾斜,尽可能将生活无着落或子女无力赡养的贫困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三是完善医疗保障办法,对老年人在医保药费报销上
给予更多照顾,适当提高门诊药费报销比例,减轻药费负担; 四是对因公致残的企业买断退休职工的医疗报销问题要调查研究,合理解决;五是适当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补贴标准。
四、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我深刻的了解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情况,认识到老年人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百。”让我们珍惜和老年人在一起的日子。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构建和谐社会,从关心老年人做起!
第三篇:嘉兴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嘉兴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如今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并日趋严重。嘉兴市是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各样围绕老年生活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但是对于老年人群这个弱势群体,很多人不甚了解。没有对他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与认知,又何来解决其生活问题的方法?
就这一问题,我在暑假8.1号至8.20号对一些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我家小区附近的老人进行了一番问卷。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关于嘉兴市老龄化的一些内容
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及主要特点
据老龄部门统计,2002年底,我市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51251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15%,老龄化程度名列全省第二位,高出全省平均数的1.84个百分点,提前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而且每年还在以3.2%的速度递增,2010年我市老年人将占到总人口的19%左右。我市是人口年龄结构最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明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老年人口增幅远远高于总人口增长速度
(二)中高年龄老人比重上升,逐步向高龄化发展
(三)老龄化趋势城乡均衡、差异不大
本次调查内容的具体分析
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1、物质生活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2.73%的老年人退休金在500元以上,还有11.27%有2000元以上的收入,另外,大部分老年人有医疗保障。在我的采访过程中,老人们也表示待遇一年比一年好,这表明,我市老年人的物质待遇总体还是好的。但是我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市只有农村的五保老人、城市的“三无”老人和部分贫困老人能够得到社会救济性的保障,其他生活有困难老人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尽管实行了低保政策,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但还存在着一部分“边缘老人”,核算起来生活水平还高于低保条件,但却由于本人或家庭成员疾病、天灾人祸等一些原因致使其家庭生活水平很低。
社会养老保障大多属于临时、救济、救急、救灾性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养老现状,社会养老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还未形成和健全。
医疗保障问题突出。老年人普遍反映:虽然有医疗保障,但还是怕生病,现有的医疗保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2、精神生活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生活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老年精神生活有许多闪光之处:有享受生活的;有学习不怠的;有发挥余热的;有钟情文体娱乐的,内容之丰富,“日程”之繁忙,大大超乎我的想象。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着一群充满活力的银发人群,清晨公园里有他们锻炼的身姿,傍晚广场上有他们娱乐的背影,原来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多彩,原来老年人对生活也怀有如此的热情,甚至比起年轻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次调查显示,有76.3%的老年人养有花或其他植物,有59.7%的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40.3%的老人经常下棋,有36.4%的老人经常读书,有34.5%的老人学习书法和绘画,有21.5%的人参加过老年协会,有三四成左右的人参加过老年大学的学习。还有许多老年人热心参加社会活动,希望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虽然我发现部分老年人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度晚年生活,他们经常与家人、邻居、朋友打交道,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生活,但很多老年人做不到这点,在这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社会交往能力弱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需要有社会交往的能力。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半老年人经常与邻居等其他人群交往,一些老人除了和自己的家人接触之外,不与任何人交流,这很容易使他们孤独,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这就说明,我市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强。
极少参与社区活动
在我调查的82位老人中,60-70岁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3%,一般性的有26%,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2%,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19%;70以上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9%,一般性的有30%,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5%,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6%。当我问及老年人最愿意活动的场所时只有14%的老人表示愿意呆在社区活动场所,而有些老人甚至连社区活动中心在哪儿都不知道。还有一些老人提出社区办的老年人活动太少,而且比较形式化,希望能多办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定期的社区活动,并希望有关部门能拨款用于购买老年人专用的活动设备。
子女的关怀不够细致
本次调查显示,有67.4%的老人表示,子女对他们是尊重和关心的,其中有四成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非常尊重和关心。有17.8%的家庭关系一般,只有14.8%的老人认为家庭关系不和睦。约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儿对他们的关心应该更细致、周到一些。
在本次调查的家庭中,几乎所有的老人表示,希望有子女陪在身边,并希望不在家中住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由此可见,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他们希望子女能善待他们,多和他们交流和沟通。然而,绝大多数老人都承认与子女存在“代沟”问题。老年人的子女大都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与父母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沟”会越来越深。调查结果显示,在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方面,只有30.4%的家庭做到完全开诚布公,有47.7%的家庭会有一定的交流和商量,剩下有11.9%的家庭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就很难感受到来自子女的那份温暖。
缺乏继续工作的机会
根据我的问卷结果,有88%的老人退休后不再继续为社会工作,难道这些老人都不具备工作能力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6-8%的老人表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满意。也就是说余下的90%的退休老人并不是只能看看电视,打打牌,他们中的大多数尚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其中也有不少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几十年工作经验的。
一方面,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看,一些老年人表示退休后在家不知道干什么,精神也很空虚,而造成他们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退休后的他们失掉了生活的目标和重心。他们中有不少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和意愿,但却没有很好的机会让他们为社会作贡献。于是他们只好转而靠打麻将、看电视来消磨时光,有的老年人甚至认为自己老了,没有价值了,是家庭的累赘,这样的生活怎能不乏味,不空虚呢?另一方面,眼下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问题,仅仅由于这些老人的年龄而弃这些有能力、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不用,岂不是极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我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看是不够理想的,这就需要我共同努力,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案
①加快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
老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为老服务场所,特别是市区应该适度超前,建设一个上规模的市老年公寓、市老年活动中心,并加快原有为老服务场所的改扩建步伐,增加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层次的需要。
同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办老龄事业的积极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创办一批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为老服务设施,走政府支持、市场开发、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道路,实现老龄事业福利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有机结合。
②完善老年社区服务体系
要切实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老年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形式。重视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解决老年照料服务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值得我借鉴。
要从老年人口的实际需要和社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和社区两个积极性,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事业,特别是要改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提高为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老年社区服务要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实现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在社区内享受到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③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尊老风气
本次调查显示,子女对老人不够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都没有良好的养老、尊老意识,而且对“关心”这个概念认识不全面。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只要给老年人足够的物质享受就是关心老人、体贴老人了,严重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要解决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子女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树立关心老人心理的观念。也就是说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风气。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公益广告等宣传手段来告诉市民关心老人,尤其是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开展关爱老年人的评比活动,并对这方面做得好的市民进行公开表扬,鼓励大家关心老年人。
④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机会
本次调查显示,许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拥有年轻人无法比拟的经验与技术,但他们却仅仅因为年龄的缘故而不能继续工作,这实在是很大的人才浪费。我希望政府能建立起一个类似于美国的TOPS[2]的组织,把有意愿继续工作的老人组织起来,根据他们的掌握技术程度,年龄,工作经验,体力等因素将他们进行分类,并以此为他们寻找适合的单位。
举例来说,那些掌握了较高技术的老人可以去相关的企业做技术顾问,考虑到老年人的体力问题,可以安排半日制的工作时间或一周上一到两次班;对于那些没有掌握技术但有相当育儿经验的老人,政府也可以作安排,比如假期的时候孩子们都放假在家,而父母却要继续上班,这时候可以让这些老人来负责照看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父母安心工作,让孩子得到很好的照顾,还可以使这些老人从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获得与孩子们相处、交流的快乐。
在调查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仍在贡献余热的老人,周文江爷爷就是其中的代表。周爷爷年轻是国家一级战斗英雄,退休后仍没有停止为社会做贡献,在不少院校担任校外辅导员。他表示他最愿意亲近的就是青少年,并在下一代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被评为省、市两级的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与年轻人的接触使周爷爷的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由此我不难看出为社会工作给老年人带来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满足,而这恰恰是许多老年人缺少的。
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与技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人才短缺的状况。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得到一些酬金,在不高的养老金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生活费,以补贴并不十分宽裕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摆正自己的心态;此外,这种能者多劳多得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刺激老年人继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我市老年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四篇:城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城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群人体——农村老年人。他们的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于是,我就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
【关键词】基本收支 身体状况
一、调查简介
调查时间:2013年7月20日到2013月4日
调查地点: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后庙村
调查对象和范围:后庙村50岁及以上的15位老年人
调查方法:口头问答为主,调查问卷为辅
调查目的: 了解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农村老人的身体、心理、经济状况、文娱状况、社会生活的状况.分析得出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引起社会对农村老龄生活状况的关注和支持。
二、调查内容
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医疗保健情况;子女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情况。
三、调查现状及原因
(一),生活现状
1、居住条件:后庙村多数为楼房,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村里一部分地被兖矿占用,得到不好补偿,村里部分规划为小区,而且年轻一辈的人工作赚了不少钱,所以80%的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50%居住在以前的的瓦房中。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习惯了住在平房里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和子女们的家庭一起生活有许多不便。通过走访,发现现在大多数独居的老人精神生活大多是依赖电视媒体。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积蓄和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据调查,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是劳动收入(个人积蓄),占47%,占第二位的是子女供给,占53%。另外,根据许多老年人反映,村里人均耕地1亩左右,以前还能靠种蔬菜取得一些收入,可是近年来,土地大片被征用,只剩院里种些蔬菜用来自己食用。个人积蓄因人而异,基本都是在1—5万元左右,而生活费一般都是500元左右。也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来自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有的是子女的生活状况也不理想,也有的是子女并没有尊老养老的意识。所以身体相比健康或有手艺的人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大概有20%左右的老年人仍靠自己工作维持生计。被调查者当中,6人继续参加工作,占总调查人数的43%。他们大都因为经济原因而继续工作,其中,维持生活的占40%,赚钱养老的占20%,扶助儿女的占17%,共占77%。除这些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村里的这些老年人的赡养占第一位的是靠子女占73%,占第二位的是自养,占27%。
目前,当地的老年人的花销相对较少,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消费和医疗保健
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煤气,自来水,电费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有些老人一旦得了大病,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据调查,经常去医院就诊的占23%,不去医院看病的占77%。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他们从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
1、医疗方面:在我调查的后庙村的老年人中,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例如,腰腿疼,高血压,心脏病。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都在日益改善。
2、心理健康。一些老年人受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一些家庭对老年人不管不问),使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更认为自己老了无用,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逐渐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部分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有些家庭有婆媳关系不和的情况,主要围绕在老人分的财产不均的问题上;有些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产生失落感;还有些丧偶的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
3、饮食健康。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的老年人清淡饮食,大多数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很注重改善饮食质量,而部分经济来源不大的老年人主要以应季的蔬菜为主,加之其生活较为俭朴,荤素搭配缺乏改善,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
4、生活方式。通过走访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个别能睡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较难改变。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在调查的这十五位老人中只有极个别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健身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并不强;运动意识有待加强。一部分老年人觉得可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不太够,还有部分老年人认为做家务活已经足够,无须另外做运动。
(三)文娱状况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老年人精神生活较为简单。老年人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看电视,占46%;第二是喝茶聊天,占20%;第三是打麻将;其次分别是看书报、做运动等。还有几个比较有情调的老年人在家里种植花草,会找遍整个村子花的种子,院子里更花园差不多,每个季节都有鲜花,他们还把种子当作礼物送给朋友;数据表明,老年人较多依赖电视媒体,缺乏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当问及是否有去旅游时,80%的老年人表示从来不去旅游,13 %的老年人偶尔去旅游,只有7%的老年人会经常去旅游,当然这也包含经济和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所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了,据了解,精神生活丰富的占13%,一般的占50%,匮乏的占37%。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现状,我认为要提高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在继续稳定和强化家庭养老方式的前提下,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
第二、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要加大力度巩固医疗卫生,加强卫生一体化管理,巩固合作医疗,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加强卫生服务站的技术力量,迅速提高医生的整体技术素质。
第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形式多样的休闲娱乐生活,是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重视老年人的休闲娱乐生活就是重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帮助老年人拥有积极健康的休闲生活,是一项很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这个问题上,家庭、社区、社会应该三管齐下,积极引导老年人转变观念,并努力为丰富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创造条件。
第四、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教育。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敬老爱幼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而现在的学校中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升学考试的科目上面,忽略了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第五、加大政府救济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老年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为特困老年人提供特殊保护性措施,要建立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制度。
第六、大力倡导社会赞助。对特困老年人,政府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资助,为老年人献爱心,帮扶老年人,救助特困老年人。
第五篇: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
底庙镇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的北边,经济处于全县中等水平,以农业为主。全镇有1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0610人,60岁以上的人口为2462人,60岁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11.9%。按照目前运用的10%的60岁人口比例划分老年型社会标准,底庙镇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为此,本人走访了经济较好的底庙村、中等的前村。较差的刘西村,三村进行了抽样调查,以访查形式为主。底庙村全村总人口1083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14人,占总人口的10.5%;前村总人口1962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213人,占总人口的10.9%;刘西村为川道村,总人口为1912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12人,占总人口的16.3%。根据以上三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
1、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由于长期处于农村,营养得不到保障,衰老进度加快,身体机能下降,发病率增加:如耳聋眼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病常见,严重者还出现了“老年性痴呆症”和半身不遂等症状。
2、农村老年人劳动强度增大。由于近几年改革开放政策愈加宽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在家务农,这无形中加大了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强度,既要作务田里的农活,又要照管孙子(女)的生活。
3、农村老年人的医疗状况。通过访谈,有近七成的农村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会立即找医生,这说明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增强,但也有四成多的农村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选择扛的态度。大多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现在医药费用高,看不起病。当村里的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钱,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大部分或完全由儿女们出。农村老年人在医疗上能够花多少钱,主要取决于儿女们的经济状况。农村老年人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平均在300元以下,可见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水平还很低。
4、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通过调查的老年人,100%都没有投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见,社会养老保险在以上三村乃至全镇都是空白。再是在关于老人的赡养问题上,世风日下,大多数人只顾自己小家庭利益,而忽略了老人的合理利益。中国农村主要实行的是家庭养老方式,老年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省吃俭用,把攒下的钱给自己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到自己年老时,已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有的老年人还背上了一身的债。当他们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时。当他们需要自己的儿女赡养时,遇到的是因老人赡养问题而引起的复杂的家庭矛盾,在农村、在儿女多的家庭,此种情况并不是少数。
5、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调查走访,以上三村村委会没有什么文化娱乐场所,平时也不组织什么活动,老年人唯一的精神需求就是晚上看电视或是每天下午陕台演出的“百家
碎戏”,切近生活,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深受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喜爱。再是下雨或农闲时聚在一块在村十字口或某户门楼底下抹“花子”牌。至于什么读书看报打牌下棋的,这在农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一是没条件;二是与自身素质有关。
6、农村老年人的再婚问题。从走访中发现,很少有失去老伴的农村老年人能再找到老伴。一是经济上负担不起,二是怕子女反对不养活自己。在中国家庭式的养老方式下,儿女们在负担一个老人都觉得吃力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允许自己的老人再娶。二是怕村上人说三道四,认为失去配偶的老年人再找配偶是老不正经。
三、几点建议:
(1)紧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村上和镇上每年要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十大孝子”和“十星级文明户”,要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第一位。弘扬正气,抵制陋习和恶习。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宣传和倡导农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彻底去掉“养儿防老”的陈腐观念,必要时政府行为可以介入。再是,把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对象或是发放老年人生活补助。(欣喜的是,最近从网上和电视新闻上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农村老年人的优惠政策,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将纳入新农保,现正在推行阶段,到时凡满60岁的农村老年人,每月将可拿到5
5元的基础养老保险金,这将大大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难问题,也是打破了我国5000年以来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给我们农村老年人带来了福音。)
(3)成立老年协会,搭建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的平台。各村要切实将此事拿到手上,不走过场,不徒虚名,上面拨相应的钱做运转经费,动员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各村要有娱乐室和读书室、舞厅等,给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流、放松、安逸的生活环境和平台,使他们身心彻底从孤独、苦闷、劳作中解脱出来。
总之,农村老年人目前已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不像城里老年人那样有退休金、养老保险等衣食无忧,安享晚年。而是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承担着家庭一切重任,就像他们用无奈的口吻取笑所说“六十岁正是小伙子,担子真正给压实了”。
作为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常年身处农村和老百姓打交道,对农村老年人的处境深表同情和担忧。在经济社会的今天,人们一切向钱看,把赡养老人作为累赘,不愿承担责任。而老人们却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对子女们很失望。所以说,在农村社会保障这方面,国家应下大力气,尤其是老年人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