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
老年人生活状况评估报告
——以对冯家成老人的调查为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切实关心这部分弱势群体的晚年生活,让老人们健康快乐的度过自己的晚年,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作为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更要时常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顺利地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实现助人自助的人生价值奠定基础,现就针对入户调查的冯家成老人的生活状况做评估如下:
一、基本人口特征
出生于1927年2月的冯家成老人今年高龄84岁,和他老伴住在河南省信阳市五星乡沁馨苑小区2号楼1单元201房。老人有3儿4女,13个孙子女和2个重孙女,四世同堂,尽享天伦。
冯家成老人出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只读过两年书,没有什么学历,可是当新中国成立,社会局势稳定后,他又重新捡起书本,自学成才。农民出身的他在三十岁以前除了务农以外就是做些木工活。三十岁那年村里的高级合作社派他去学兽医,因为他是村里少数能识字写字的人。他的兽医生涯持续到他六十多能力不济时才结束。平时除了出诊,闲暇时间仍然做木工活,现在老人家里的客厅还有三个板凳椅子是他年轻时的杰作,几十年过去了,做工精致,带有花纹的椅子板凳依然结实无比,摆放在沙发边,陪着老人慢慢变老。
二、生理健康状况
84岁的冯家成老人总体的健康状况还算良好,比起大多同龄老人是不错的。他的眼睛有一点花了,不过仍能带花镜看书,听力正常,也没有肢体颤抖现象,身体协调能力很好,行走起坐也无碍,老人的免疫系统很好,穿衣着装的薄厚程度跟年轻人差不多,不过,老人有病史达二十年的腰间盘突出症,右腿有点疼,不能长时间站立,这是当年当兽医时四处奔走过于劳累落下的病根。他血压有点高,还有些轻微的心肌缺血。曾经换过肩周炎,不过老人自己治好了自己的毛病,说到这不得不提及老人自学成才的针灸和中医。
究其老大爷那时学针灸的原因,不得不感慨一下天下间父母对儿女的厚爱,老人儿女众多,因为当时生活环境恶劣,很容易生病,可是有时夜半或者隆冬请不来先生看病,孩子就只有拖着。于是老人就下定决心学习针灸。白天忙碌没有时间,他就在晚上挑灯学习,由于非常用心,很快就能医治简单的小毛病。后来他一直努力看书,有空就去向专门的医师请教,很快就可以出师了。他的针灸和医术越来越精湛,在十里八乡都有很好的名声,直到现在,老人仍记得很多针灸穴位,常常给老伴儿按摩。学习中医是老人卸任后的事儿了,他常常翻看中草药书,认真做笔记,并贯彻到日常说中,比如他每天喝桑叶茶,说是有清肠运便的效用,每天晚上坚持用热水泡脚,以舒筋活血。
老人有很好的吃饭习惯,一直秉持着“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的原则,一日三餐一般都是他和老伴一起做的,早晚饭比较简单,稀粥、馒头和包子,老人很喜欢喝稀粥,他说稀粥对身体有好处。午饭一般吃干饭,菜的搭配也很注意营养均衡,蛋类和肉类比较有节制,会常常吃一些蒜、葱、姜,对肠胃杀菌。老人有一口好牙,生冷硬的东西和水果都可以吃,但是懂得保健的他只吃对身体有益的食物。老人对自己的生理健康状况也很满意,笑着说,年纪大了,难
免会有些毛病,但操劳一生,过度透支的身体能保持这般状况就很不错了。
三、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老人是个热情开朗、积极乐观的人,很健谈,跟我们五个同学聊天时,眉飞色舞,伴随丰富的肢体语言,有时谈到兴头,就干脆脱离座位站起来给我们表演一番。年轻时的冯大爷记忆力超强,智力也很高,当时学兽医时,刚一个月就开始下乡看病了。现在记忆力下降很多,大不如从前了,但依然能背出很多针灸穴位口诀。老人平时没事打打麻将、下下象棋,早晚出去陪老伴儿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散步。他最大的兴趣就是看书,电视机旁的桌几上放了一堆厚厚的中草药书,书边有他的眼镜和笔记本,我们几个翻了一下他的笔记,苍劲有力的钢笔字让我们自愧不如。
老人的日常生活简单又充实,早饭前散散步,吃罢早饭跟小区里的老伙伴们打麻将,或者下象棋。然后跟老伴一起去买菜,回来一起做。下午是他的看书时间,有时也会跟住在一个小区的重孙交流感情。晚饭后,跟老伴聊聊天或者看会儿电视,因为儿女一再嘱咐不能晚上出门,怕上下楼梯不安全。
跟冯大爷聊天时,冯奶奶也一直陪在身边,不时微笑着点头或者温和的补充着他的话。他们都拥有着一颗平和恬淡的心,快乐的过着自己老两口的小日子。平时儿女们都挺忙的,没有时间陪着老人,但是,他们都是心心念念记挂着老人的。无论是近在市里的大儿子,还是远在南京的二儿子,每月都定期去看望老人或者打电话给老人,嘘寒问暖丝毫没有怠慢。不管是在农村里六十多的大女儿还是四十多的在广州教书的小女儿都常常给老人买衣服,置生活用品,五十多的三女儿更是常常去帮老人收拾家务,做做饭,陪他们聊聊天。现在老两口住的这套一百多平米的套房就是在南京的二儿子买给他们安度晚年的,提到自己孝顺的儿女,老大爷两口都高兴的合不住嘴。为此还专门给儿孙写了个快板,以表对他们 孝心的谢意。(附后)每年老人过生,儿孙满堂的共同庆祝。
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出去游玩,由于儿女在外,比较便利,他们就坐火车去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湖等地方,儿女陪着他们看看转转,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四、经济状况和环境安全
老两口每个月的生活费有六七百,儿女们给他们办了一张卡,固定在邮局里,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往卡里给他们打钱,不用协商,每个人都尽一份孝心。老人从来没有为钱的问题操过心,卡里的钱都是足够用的。家里的钱是两个人一起管的,冯大爷说了,男女平等嘛。家里有一部固定电话,方便老人接打电话,另外儿子还给父亲买了一部手机,以便外出时用。平时需要买什么东西都是老两口一起去超市购来,一般外出时会选择坐公车。
老人的家住在二楼,有十几阶楼梯要走,符合他们锻炼的运动量,不过楼道有点窄,我们嘱咐他们上下楼梯要慢点,扶着扶手。在他们家里的时候,我们去他们的厨房看看,没什么安全隐患。前年发生过一次煤气中毒,所以现在他们及老人的儿女都很注意这点。老人住的这个小区环境很好,而且挺安静,他们对这个住了快三年的家很满意。
我们跟老人在一起交流了大半天,他们热情待我们,丝毫没有用怀疑的心情不配合我们的问题,反而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孙辈看待,亲切的跟我们聊天,给我们端茶倒水,甚至一再挽留我们留下吃饭,让我们着实感动颇深。
但是让我们尤为担心的是,老两口的年岁毕竟有那么大了,不能否认他们居住在这个小区的二层楼房里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的,如果老人平时有个什么突发的疾病的话,儿女们都不再身边,无人照料,不能及时得到诊治,尽管冯爷爷会针灸,懂中医保健,可那只是能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而无法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所以空巢老人的居住问题仍然是很严峻的形势。
很幸运的,我们调查的这位冯爷爷,他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是很幸福知足的,这让我们这个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觉得无比的欣慰,可是这仅仅是很少一部分空巢老人的晚年情况,有些老年人有严重的自卑心理,他们觉得人老了不中用了;有些老年人身体状况很差,没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长期下来,他们是儿女的累赘;有的老人,常年吃药,大病没有,小病不断,造成不小的经济负担;有些老人年事已高,却还不得不风餐露宿,为生计而起早贪黑,日子很是艰苦;更有一些老人,患有病疾,无人照料,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去大街上乞讨„„这些都是我们每天可以亲身感受到的现况,如此心酸,如此无奈。心酸的是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到了晚年却有着这般景况,无奈的是我们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给不了他们应得到的晚年的安详与舒适。
在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的现在,如何赡养老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老人们为我们的社会的发展贡献了一生,临近老年,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尤其是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我们做儿女的一定要给予。也许老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他们的心理问题却需要集中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力量解决。儿女们事业有成,但也要谨记常回家看看,家中的父母每天都在等我们回去。如果是无儿无女的老人,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常去敬老院看看,陪陪他们聊聊天,给他们一个心灵的寄托空间。他们比我们更需要社会的爱。
附快板:
打竹板,响连天,把我家的孝顺儿媳来表一番
银钱花了几十万,买新楼还给他的父母住着度晚年
亲戚邻友人人夸,十三里桥乡我怕是他头一家
2007年腊月十六搬的家,儿孙与我来送花
十人见了九人夸,搬在沁馨苑还是我头一家,是人见了个个夸
居新楼,我真喜欢,楼内还有洗澡间居新楼,我真喜欢,厨房做饭多方便 居新楼,我真喜欢,我吃不愁穿不愁,热菜还有微波炉
居新楼,宽又宽,每年每月都发钱居新楼,宽又宽,儿孙媳婿都支援 居新楼,宽又宽,每月伙食计划七百元居新楼,宽又宽,客人来了有房间 居新楼,宽又宽,人人见了都喜欢居新楼,宽又宽,还有空调在房间 居新楼,宽又宽,电视电脑多好玩居新楼,宽又宽,上街买菜多方便 居新楼,宽又宽,感谢各位都发了钱居新楼,宽又宽,晚年的幸福享不完 居新楼,实在好,这孝顺的姊妹是难找居新楼,实在好,感谢中央的好领导 胡锦涛,温家宝,建设新农村实在是真真好
一修路,二修桥,想叫农民都致富;
上交粮,不要钱,每亩还补八十元;
中央的政策实在好,历史以来找不到,十七大开的好,讲的全中央的好处说不完
共产党领导万万年万万年
08级社会工作班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老
年
人
生
活
状
况
评
估
小组成员:张芳
陈薇 冯丽 苗林霞 薛杰
第二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关爱老人安享晚年
系部:财政金融系 年级:12级金本一 姓名:卞成慧
张文文
邢忆鲁
张庆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个寒假我们在一些敬老院及老年活动中心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空巢老人
(一)得到情感慰籍难。
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因忙于手头活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使老人得不到精神安慰,还时常为他们的担心着急,真应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的古语。享受天伦之乐情感的缺失,使“空巢老人”陷入深深的思念中,陷入无奈的孤寂中。
(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重心,由面向社会转向面向家庭。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与子女之间距离的拉大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使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产生了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症等不良情绪。
(三)患病率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竭,免疫力降低,很容易患病。而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退化,做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起床、穿衣、洗漱、进食、室内活动等简单的日常生活事件也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其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使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二、养老制度不够完善
还有一些老人不能享受离退休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少,没有养老储蓄的人数多。退休金水平普遍低,其他收入来源少甚至没有,有退休金的老人担心今
后养老问题。
三、农村养老问题突出
(一)农村老龄化程度高
我国老年人口中三分之二居住在农村,农村你老龄问题始终是老龄工作的首要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效率的提高,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入城镇,是的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多,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
在农村,除了极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
(三)老人遭遇排斥。
因老年人闲暇时无处可去,村里的小卖部又往往是人群集聚地,老年人因无购买能力,到其场所闲坐时亦不受店主欢迎。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妇的排斥,即使当儿子的想孝顺也阻力重重。
(四)精神文化生活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
活动场所有限,活动设施短缺,活动参与率低;有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需要加以组织和引导;缺乏精神慰藉;担心子女不孝敬;部分老年人在宗教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基层老龄机构和服务工作薄弱;
建议与对策
老年问题是社会的重大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些问题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初见端倪。按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未雨绸缪的原则,我们对此应当高度重视。
一、逐步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增强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力。
保证老年人正常的收入来源,实现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在社会分配机制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保证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稳步上升。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履行赡养老年人的义务,给予老年人必要的经济支持。建立老年人财产的合法转移途径,尤其是老年人拥有的住房等不动产能够通过抵押、租借等方式转化为老年人可支配收入,拓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
二、提供精神支持,组织开展兴趣活动,转移老年人的孤寂情
在社区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
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开展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的社会活动并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改变老年人孤立生活的环境。引导老年人积极地看待空巢现象,把子女长大离巢看作自己抚养的成就,把独自生活当作自己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的机会,利用空巢的悠闲、清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从而战胜“空巢综合症”带来的抑郁、孤寂和不安。结合“星光老年福利服务计划”的设施建设要求,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使社区服务中心具备综合的服务功能,为老年人的公共养老、健身、休闲娱乐提供必要的场所。建立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群团组织,引导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注重开发老年人才,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牵线搭桥,让老年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继续为社会贡献余热。办好和丰富老年电视节目,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三、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
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当地能人投资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成立农村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把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并建档,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累积的服务时间。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的解决。
心得体会
在调查中发现,思念不能时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其实,在中国大部分的老年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有时间来陪陪他,在物质上就没有多大的要求,只求心灵上有个安慰。有些老年人的心理好像是“返老还童”了,对自己的子女就会有所谓的“无理”的要求,子女们就无法忍受。其实,你自己仔细想想那些要求吗,不过是老人想让你多关注他,陪陪他。所以,年轻人,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老人,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好像被社会给遗忘了。
第三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
上海已进入老龄化城市,老年人如何养老成了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老
年人目前生活的状况,了解他们对于养老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特此开展此次调查活动。
1、您的年龄属于:()
A、60—69周岁B、70—79周岁C、80—89周岁D、90周岁以上
2、您目前的居住情况是:()
A、独居B、和配偶一起居住C、与子女同住D、其他
3、您喜欢哪种居住模式:()
A、独居B、和配偶一起居住C、与子女同住D、其他
4、您的健康状况属于:()
A、良好,没有疾病B、一般,有慢性病C、不好,有重病
5、您的生活自理情况:()
A、完全自理B、基本自理C、不能自理
6、您是否了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内容?()
A、比较了解B、不太了解C、从未听说过
7、您对目前生活感到:()
A、十分幸福B、比较幸福C、不太幸福
8、根据您的生活现状,您最迫切的要求是:()
A、改善医疗条件B、改善居家养老条件C、增设老年人活动场所
D、改善住房E、教育子女孝顺老人F、其他
9、您认为自己或周围的老年人最大的困惑和困难是什么?
上宝中学预初一班 天火小队2011、8
第四篇: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2014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第五篇:嘉兴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嘉兴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如今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人口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并日趋严重。嘉兴市是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各样围绕老年生活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但是对于老年人群这个弱势群体,很多人不甚了解。没有对他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与认知,又何来解决其生活问题的方法?
就这一问题,我在暑假8.1号至8.20号对一些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我家小区附近的老人进行了一番问卷。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关于嘉兴市老龄化的一些内容
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状况及主要特点
据老龄部门统计,2002年底,我市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51251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15%,老龄化程度名列全省第二位,高出全省平均数的1.84个百分点,提前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1],而且每年还在以3.2%的速度递增,2010年我市老年人将占到总人口的19%左右。我市是人口年龄结构最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明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老年人口增幅远远高于总人口增长速度
(二)中高年龄老人比重上升,逐步向高龄化发展
(三)老龄化趋势城乡均衡、差异不大
本次调查内容的具体分析
我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1、物质生活方面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62.73%的老年人退休金在500元以上,还有11.27%有2000元以上的收入,另外,大部分老年人有医疗保障。在我的采访过程中,老人们也表示待遇一年比一年好,这表明,我市老年人的物质待遇总体还是好的。但是我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市只有农村的五保老人、城市的“三无”老人和部分贫困老人能够得到社会救济性的保障,其他生活有困难老人基本上没有社会保障,尽管实行了低保政策,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但还存在着一部分“边缘老人”,核算起来生活水平还高于低保条件,但却由于本人或家庭成员疾病、天灾人祸等一些原因致使其家庭生活水平很低。
社会养老保障大多属于临时、救济、救急、救灾性的,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养老现状,社会养老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还未形成和健全。
医疗保障问题突出。老年人普遍反映:虽然有医疗保障,但还是怕生病,现有的医疗保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2、精神生活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生活在老年人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老年精神生活有许多闪光之处:有享受生活的;有学习不怠的;有发挥余热的;有钟情文体娱乐的,内容之丰富,“日程”之繁忙,大大超乎我的想象。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着一群充满活力的银发人群,清晨公园里有他们锻炼的身姿,傍晚广场上有他们娱乐的背影,原来老年人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多彩,原来老年人对生活也怀有如此的热情,甚至比起年轻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次调查显示,有76.3%的老年人养有花或其他植物,有59.7%的老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40.3%的老人经常下棋,有36.4%的老人经常读书,有34.5%的老人学习书法和绘画,有21.5%的人参加过老年协会,有三四成左右的人参加过老年大学的学习。还有许多老年人热心参加社会活动,希望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虽然我发现部分老年人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安度晚年生活,他们经常与家人、邻居、朋友打交道,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生活,但很多老年人做不到这点,在这方面,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社会交往能力弱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需要有社会交往的能力。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半老年人经常与邻居等其他人群交往,一些老人除了和自己的家人接触之外,不与任何人交流,这很容易使他们孤独,从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这就说明,我市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强。
极少参与社区活动
在我调查的82位老人中,60-70岁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3%,一般性的有26%,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2%,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19%;70以上的老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有9%,一般性的有30%,偶尔参与社区活动的有35%,从不参与社区活动的有26%。当我问及老年人最愿意活动的场所时只有14%的老人表示愿意呆在社区活动场所,而有些老人甚至连社区活动中心在哪儿都不知道。还有一些老人提出社区办的老年人活动太少,而且比较形式化,希望能多办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定期的社区活动,并希望有关部门能拨款用于购买老年人专用的活动设备。
子女的关怀不够细致
本次调查显示,有67.4%的老人表示,子女对他们是尊重和关心的,其中有四成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非常尊重和关心。有17.8%的家庭关系一般,只有14.8%的老人认为家庭关系不和睦。约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儿对他们的关心应该更细致、周到一些。
在本次调查的家庭中,几乎所有的老人表示,希望有子女陪在身边,并希望不在家中住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由此可见,子女是老年人的依靠,他们希望子女能善待他们,多和他们交流和沟通。然而,绝大多数老人都承认与子女存在“代沟”问题。老年人的子女大都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与父母的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沟”会越来越深。调查结果显示,在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方面,只有30.4%的家庭做到完全开诚布公,有47.7%的家庭会有一定的交流和商量,剩下有11.9%的家庭各行其是,互不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就很难感受到来自子女的那份温暖。
缺乏继续工作的机会
根据我的问卷结果,有88%的老人退休后不再继续为社会工作,难道这些老人都不具备工作能力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只有6-8%的老人表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满意。也就是说余下的90%的退休老人并不是只能看看电视,打打牌,他们中的大多数尚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而且其中也有不少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几十年工作经验的。
一方面,从老年人自身的角度来看,一些老年人表示退休后在家不知道干什么,精神也很空虚,而造成他们精神空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退休后的他们失掉了生活的目标和重心。他们中有不少有继续工作的能力和意愿,但却没有很好的机会让他们为社会作贡献。于是他们只好转而靠打麻将、看电视来消磨时光,有的老年人甚至认为自己老了,没有价值了,是家庭的累赘,这样的生活怎能不乏味,不空虚呢?另一方面,眼下几乎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问题,仅仅由于这些老人的年龄而弃这些有能力、有技术、有经验的人力资源不用,岂不是极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我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看是不够理想的,这就需要我共同努力,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案
①加快为老服务设施的建设
老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政府要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规范管理。要进一步加大老龄事业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为老服务场所,特别是市区应该适度超前,建设一个上规模的市老年公寓、市老年活动中心,并加快原有为老服务场所的改扩建步伐,增加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层次的需要。
同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办老龄事业的积极性,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创办一批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为老服务设施,走政府支持、市场开发、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道路,实现老龄事业福利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有机结合。
②完善老年社区服务体系
要切实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老年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形式。重视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是发达国家几十年来解决老年照料服务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一个重要理念,值得我借鉴。
要从老年人口的实际需要和社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充分发挥政府和社区两个积极性,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事业,特别是要改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提高为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老年社区服务要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实现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在社区内享受到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
③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尊老风气
本次调查显示,子女对老人不够关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都没有良好的养老、尊老意识,而且对“关心”这个概念认识不全面。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只要给老年人足够的物质享受就是关心老人、体贴老人了,严重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要解决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问题,首先要改变子女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树立关心老人心理的观念。也就是说要在全社会形成尊老风气。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心理讲座、公益广告等宣传手段来告诉市民关心老人,尤其是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开展关爱老年人的评比活动,并对这方面做得好的市民进行公开表扬,鼓励大家关心老年人。
④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机会
本次调查显示,许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拥有年轻人无法比拟的经验与技术,但他们却仅仅因为年龄的缘故而不能继续工作,这实在是很大的人才浪费。我希望政府能建立起一个类似于美国的TOPS[2]的组织,把有意愿继续工作的老人组织起来,根据他们的掌握技术程度,年龄,工作经验,体力等因素将他们进行分类,并以此为他们寻找适合的单位。
举例来说,那些掌握了较高技术的老人可以去相关的企业做技术顾问,考虑到老年人的体力问题,可以安排半日制的工作时间或一周上一到两次班;对于那些没有掌握技术但有相当育儿经验的老人,政府也可以作安排,比如假期的时候孩子们都放假在家,而父母却要继续上班,这时候可以让这些老人来负责照看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父母安心工作,让孩子得到很好的照顾,还可以使这些老人从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获得与孩子们相处、交流的快乐。
在调查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仍在贡献余热的老人,周文江爷爷就是其中的代表。周爷爷年轻是国家一级战斗英雄,退休后仍没有停止为社会做贡献,在不少院校担任校外辅导员。他表示他最愿意亲近的就是青少年,并在下一代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被评为省、市两级的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与年轻人的接触使周爷爷的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由此我不难看出为社会工作给老年人带来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满足,而这恰恰是许多老年人缺少的。
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与技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人才短缺的状况。从老年人的角度来看,这么做一方面可以得到一些酬金,在不高的养老金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生活费,以补贴并不十分宽裕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摆正自己的心态;此外,这种能者多劳多得的竞争机制,还可以刺激老年人继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我市老年人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