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教学设计
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
2.提高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美好品德。
二、调查的重点:调查当地老年人居住情况、经济来源、健康情况以及文娱情况。
三、调查的难点: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四、调查方法:座谈会、特别访谈、查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动感的音乐,优美大方的舞姿,我们不禁全身心的感到愉悦、轻松,中国的广场舞可谓是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他们热情洋溢,他们激情澎湃,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越来越多的老人得到关注,在晚年生活中即使子女很忙,没时间陪伴,他们也能生活的很精彩。这是我们眼中城市中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没有生活所迫,退休后参加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那么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近期,同学们就当地的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同学们的调查结果。
(二)明确调查任务
在前期调查之前,我们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并明确了调查任务,一起来回顾一下: 调查时间:2018年5月
调查地点:凌海市建业乡中心村、卫字村、博字村、绥丰村 调查对象和范围:建业乡四个村的60岁及以上的100位老年人 调查目的:1.了解当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居住情况、经济来源、健康状况、文娱状况
2.分析得出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的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引起社会对农村年人生活状况的关注和支持。
(三)各小组展示调查结果
第一小组: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 在受访的100位老人中,我们调查发现: 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占41% 独居的老人占23% 与留守儿童共同居住的老人占32% 在养老院居住的老人占4%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通过走访了一些老人,了解到子女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多数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愿意留在家中务农,把孩子和老人留在家中;另外还有部分年轻人会在市区或者工作地点买房定居,而老人由于怀旧的情节不愿意搬离旧居,还有少部分是子女结婚后因为怕麻烦,不愿意和老人同住,还有极少数的失孤老人或者没有子女的老人,他们也得到了政府的有效帮助。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得老人不得不独守空房,所以农村的“空巢”老人也在不断的增多。
第二小组:老年人经济来源情况调查
调查发现,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积蓄和子女给予的生活费。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是劳动收入(个人积蓄),占53%,占第二位的是子女供给,占42%,此外60岁以上老人可以得到国家的补助占总收入的5%。根据许多老年人反映,村里人均耕地1亩左右,以前还能靠种植粮食作物取得一些收入,可是近年来,由于天气干旱,粮食减产,而且粮食收购价格较低,所以收入减少,闲暇时还要做些零工,或者养些家畜卖钱。听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说,他前几年还曾与本村村民一起去建筑工地做些零活。除这些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些老人说起儿女时便眼含泪水,或闭口不谈。听一位中年人说村上有一部分老人得不到儿女的赡养,靠自己的劳动生存,有病了儿女互相推拖,使老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平时生活上也是省吃俭用。
第三小组:健康状况
我们小组主要从老人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健康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的。
在受访的老年人中,我们了解到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查阅资料了解到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通过走访发现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血管硬化老化、气管炎、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都在日益改善。在饮食健康方面,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的老年人清淡饮食,居家饮食是其主要饮食方式,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经济来源不大的老年人便不经常买来食用,加之其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40%,每周一次的约为35%,约10%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
第四组:文娱状况
老年人精神生活较为简单。老年人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看电视,占45%;第二是打麻将30%;第三是在小广场锻炼身体15%,其次分别是种花草、养动物等。数据表明,老年人较多依赖电视媒体,缺乏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当问及是否有去旅游时,75 %的老年人表示从来不去旅游,20 %的老年人偶尔去旅游,只有5%的老年人会经常去旅游,当然这也包含经济和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所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较为单调。
教师小结:同学们调查的都非常认真,用具体的数据给我们展示出当地老人的生活状态,并分析了一部分原因。当我们深入的了解之后发现农村老人的生活状态是单一的,乏味的,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丰富多彩,他们是孤独的,他们多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在田间劳作,为了子女,不得不在家照顾孩子,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还存在个别的不赡养老人的情况,比如不与老人同住、不给赡养费,甚至都不去看望老人,对此我们有什么看法?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都是一点一滴养成的,孝顺父母也应该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很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心理,嫌父母唠叨啊,父母管的太多了,没有自由啊,对父母大呼小叫的,这样做对吗?古人有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让我们把时光流转到十年前,那时候我们还很小.......(一幅暖心的漫画)父母为我们做的事很多很多,那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都非常的孝顺,也感受颇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孝敬父母”成为一种遗憾,行动起来吧少年!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收获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同学们在这次调研活动中表现的都非常出色,分工明确,圆满的完成了任务,我相信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能更好的去关爱身边的老人,面对我们自己的父母,更能够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儿时父母牵着我们的手走路,老了我们也要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的走......最后让我们齐读弟子规,去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孝”文化 弟子规(选段)
父母呼 父母教 冬则温 出必告 事虽小 物虽小 亲所好 身有伤 亲爱我 应勿缓 须敬听 夏则凊 反必面 勿擅为 勿私藏 力为具 贻亲忧 孝何难 父母命 父母责 晨则省 居有常 苟擅为 苟私藏 亲所恶 德有伤 亲憎我
行勿懒 须顺承 昏则定 业无变 子道亏 亲心伤 谨为去 贻亲羞 孝方贤
(五)布置作业:马上到父亲节了,给父亲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回家后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实践活动课,同学们能了解很多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也更能激发学生爱老、敬老、孝老的美好品德。在之前我由于没做过综合实践课,所以导致很多的细节不够完善。分配完任务后,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也没有做过类似的报告,所以在调查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在汇报成果时,学生展示的还不够全面。在课堂的整体把控上,节奏偏快,应该多注意学生的情绪,在引导学生孝敬父母时,我用了一组暖心的漫画,我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应经达到了高潮,学生们都有很多的话和父母说,有表示感谢的,有表示内疚的,有表示歉意的,学生们都能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心声,但由于时间关系,并没有完全的表达,还是有些遗憾的。
第二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关爱老人安享晚年
系部:财政金融系 年级:12级金本一 姓名:卞成慧
张文文
邢忆鲁
张庆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个寒假我们在一些敬老院及老年活动中心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空巢老人
(一)得到情感慰籍难。
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因忙于手头活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使老人得不到精神安慰,还时常为他们的担心着急,真应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的古语。享受天伦之乐情感的缺失,使“空巢老人”陷入深深的思念中,陷入无奈的孤寂中。
(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重心,由面向社会转向面向家庭。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与子女之间距离的拉大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使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产生了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症等不良情绪。
(三)患病率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竭,免疫力降低,很容易患病。而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退化,做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起床、穿衣、洗漱、进食、室内活动等简单的日常生活事件也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其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使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二、养老制度不够完善
还有一些老人不能享受离退休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少,没有养老储蓄的人数多。退休金水平普遍低,其他收入来源少甚至没有,有退休金的老人担心今
后养老问题。
三、农村养老问题突出
(一)农村老龄化程度高
我国老年人口中三分之二居住在农村,农村你老龄问题始终是老龄工作的首要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效率的提高,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入城镇,是的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多,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
在农村,除了极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
(三)老人遭遇排斥。
因老年人闲暇时无处可去,村里的小卖部又往往是人群集聚地,老年人因无购买能力,到其场所闲坐时亦不受店主欢迎。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妇的排斥,即使当儿子的想孝顺也阻力重重。
(四)精神文化生活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
活动场所有限,活动设施短缺,活动参与率低;有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需要加以组织和引导;缺乏精神慰藉;担心子女不孝敬;部分老年人在宗教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基层老龄机构和服务工作薄弱;
建议与对策
老年问题是社会的重大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些问题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初见端倪。按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未雨绸缪的原则,我们对此应当高度重视。
一、逐步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增强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力。
保证老年人正常的收入来源,实现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在社会分配机制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保证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稳步上升。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履行赡养老年人的义务,给予老年人必要的经济支持。建立老年人财产的合法转移途径,尤其是老年人拥有的住房等不动产能够通过抵押、租借等方式转化为老年人可支配收入,拓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
二、提供精神支持,组织开展兴趣活动,转移老年人的孤寂情
在社区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
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开展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的社会活动并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改变老年人孤立生活的环境。引导老年人积极地看待空巢现象,把子女长大离巢看作自己抚养的成就,把独自生活当作自己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的机会,利用空巢的悠闲、清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从而战胜“空巢综合症”带来的抑郁、孤寂和不安。结合“星光老年福利服务计划”的设施建设要求,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使社区服务中心具备综合的服务功能,为老年人的公共养老、健身、休闲娱乐提供必要的场所。建立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群团组织,引导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注重开发老年人才,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牵线搭桥,让老年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继续为社会贡献余热。办好和丰富老年电视节目,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三、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
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当地能人投资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成立农村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把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并建档,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累积的服务时间。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的解决。
心得体会
在调查中发现,思念不能时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其实,在中国大部分的老年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有时间来陪陪他,在物质上就没有多大的要求,只求心灵上有个安慰。有些老年人的心理好像是“返老还童”了,对自己的子女就会有所谓的“无理”的要求,子女们就无法忍受。其实,你自己仔细想想那些要求吗,不过是老人想让你多关注他,陪陪他。所以,年轻人,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老人,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好像被社会给遗忘了。
第三篇: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
底庙镇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的北边,经济处于全县中等水平,以农业为主。全镇有1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0610人,60岁以上的人口为2462人,60岁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11.9%。按照目前运用的10%的60岁人口比例划分老年型社会标准,底庙镇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为此,本人走访了经济较好的底庙村、中等的前村。较差的刘西村,三村进行了抽样调查,以访查形式为主。底庙村全村总人口1083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14人,占总人口的10.5%;前村总人口1962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213人,占总人口的10.9%;刘西村为川道村,总人口为1912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12人,占总人口的16.3%。根据以上三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
1、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由于长期处于农村,营养得不到保障,衰老进度加快,身体机能下降,发病率增加:如耳聋眼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病常见,严重者还出现了“老年性痴呆症”和半身不遂等症状。
2、农村老年人劳动强度增大。由于近几年改革开放政策愈加宽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在家务农,这无形中加大了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强度,既要作务田里的农活,又要照管孙子(女)的生活。
3、农村老年人的医疗状况。通过访谈,有近七成的农村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会立即找医生,这说明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增强,但也有四成多的农村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选择扛的态度。大多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现在医药费用高,看不起病。当村里的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钱,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大部分或完全由儿女们出。农村老年人在医疗上能够花多少钱,主要取决于儿女们的经济状况。农村老年人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平均在300元以下,可见农村老年人医疗消费水平还很低。
4、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状况。通过调查的老年人,100%都没有投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见,社会养老保险在以上三村乃至全镇都是空白。再是在关于老人的赡养问题上,世风日下,大多数人只顾自己小家庭利益,而忽略了老人的合理利益。中国农村主要实行的是家庭养老方式,老年人在自己年轻的时候省吃俭用,把攒下的钱给自己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到自己年老时,已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有的老年人还背上了一身的债。当他们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时。当他们需要自己的儿女赡养时,遇到的是因老人赡养问题而引起的复杂的家庭矛盾,在农村、在儿女多的家庭,此种情况并不是少数。
5、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调查走访,以上三村村委会没有什么文化娱乐场所,平时也不组织什么活动,老年人唯一的精神需求就是晚上看电视或是每天下午陕台演出的“百家
碎戏”,切近生活,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深受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喜爱。再是下雨或农闲时聚在一块在村十字口或某户门楼底下抹“花子”牌。至于什么读书看报打牌下棋的,这在农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一是没条件;二是与自身素质有关。
6、农村老年人的再婚问题。从走访中发现,很少有失去老伴的农村老年人能再找到老伴。一是经济上负担不起,二是怕子女反对不养活自己。在中国家庭式的养老方式下,儿女们在负担一个老人都觉得吃力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允许自己的老人再娶。二是怕村上人说三道四,认为失去配偶的老年人再找配偶是老不正经。
三、几点建议:
(1)紧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村上和镇上每年要评选“好媳妇”、“好公婆”、“十大孝子”和“十星级文明户”,要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第一位。弘扬正气,抵制陋习和恶习。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宣传和倡导农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彻底去掉“养儿防老”的陈腐观念,必要时政府行为可以介入。再是,把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对象或是发放老年人生活补助。(欣喜的是,最近从网上和电视新闻上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农村老年人的优惠政策,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将纳入新农保,现正在推行阶段,到时凡满60岁的农村老年人,每月将可拿到5
5元的基础养老保险金,这将大大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难问题,也是打破了我国5000年以来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给我们农村老年人带来了福音。)
(3)成立老年协会,搭建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的平台。各村要切实将此事拿到手上,不走过场,不徒虚名,上面拨相应的钱做运转经费,动员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各村要有娱乐室和读书室、舞厅等,给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流、放松、安逸的生活环境和平台,使他们身心彻底从孤独、苦闷、劳作中解脱出来。
总之,农村老年人目前已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不像城里老年人那样有退休金、养老保险等衣食无忧,安享晚年。而是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承担着家庭一切重任,就像他们用无奈的口吻取笑所说“六十岁正是小伙子,担子真正给压实了”。
作为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常年身处农村和老百姓打交道,对农村老年人的处境深表同情和担忧。在经济社会的今天,人们一切向钱看,把赡养老人作为累赘,不愿承担责任。而老人们却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对子女们很失望。所以说,在农村社会保障这方面,国家应下大力气,尤其是老年人这块。
第四篇: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形势与政策社会调查报告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2月1日——7日
调查地点:营山显昆马乡罗家湾村
调查对象:村中多位老年人
调查目的: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我们必须重视这一群体,尤其是农村老人生活状况。农村老人的晚年幸福,生活安定,关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建设,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所以我们
要立足实际,通过调查,找出农村老人真正的需要什么,然后,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让
他们过得幸福美满。
一、调查背景
我国的老年人的人口比例在逐年的增长,按照国际上的通用标准,我国已经进入到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老龄化的进入,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尤其在农村,没有了收入,身体状况变差,看病难,精神世界缺失。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关系着农村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应该在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上作出努力,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过程
这个假期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共用时一周,鉴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因而采取了口头问答为主,问卷调查为辅的调查方式。对村中共计48位老人进行调查,主要的问题包括: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医疗保健情况、子女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情况、文化活动情况以及愿望等等。
(二)农村老年人生活十年间对比
在调查过程中,一些年龄大的老年人总是提起以前的生活,感慨的评价,是不一样了。
十年前,农村里老年人65岁之前都要到地里干活,有的孤寡老人甚至会一直到70岁或更多,实在下不了地也要在家看孩子;老人得了病,能不去看就不去,除非承受不住,才到县城里的医院去看病,一场病下来,家里几年的积蓄都没有了;平时生活中,没有营养品,补品,吃的都是自家种的菜;没有娱乐活动,一到晚上就睡觉。
十年后,也就是现在,家里收入不再是仅仅依靠地里的农作物,地里种简单的小麦玉米,隔几天去一次看看就可以了,家里的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在我们村里,60岁以上的就只是在家里种点蔬菜,看护下一代了;每个人都加入了农村医疗合作社,医院里会按比例给报销,老年人看病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在农村只要到了60周岁就有养老金。
(三)调查分析
(一)居住条件:
我村1-3组多数为楼房,主要是因为最近几年组里每年都有不少的分红,而且年轻一辈的人在外工作赚了不少钱,所以80%的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50%居住在以前的的瓦房中。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习惯了住在平房里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和子女们的家庭一起生活有许多不便。通过走访,发现现在大多数独居的老人家中电视已经普及,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大多是依赖电视媒体。村里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3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路段未修通。
(二)医疗健康状况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调查,在以前村里举办的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120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血管硬化老化、气管炎、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据所搜集的信息,患有各种疾病的占83%;无疾病者占17%。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都在日益改善。村里老年人的寿命大约在80——90岁,但是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对老年人视而不见,这使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更认为自己老了无用,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逐渐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务工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产生失落感。还有些丧偶的孤寡老人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
3、饮食健康。通过走访,发现村里的老年人清淡饮食,居家饮食是其主要饮食方式,对于农村人来说,他们吃的蔬菜大多是自己种的。虽然食品安全上有保证,但基本上是种啥吃啥,而不注重食物的广泛搭配。肉制品由于物价上涨,物源减少,经济来源不大的老年人便不经常买来食用,加之其生活较为俭朴,经常改善生活的相对较少。据调查分析,一月改善一次的约占40%,每周一次的约为35%,约10%的人平时很少或根本不改善生活,食品搭配缺乏多样化,很难保证营养的供应。
4、生活方式。通过走访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个别能睡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较难改变。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运动意识有待加强。生命在于运动,但农村老年人对运动不够重视,经常做运动的老年人只占15%,44%的老年人偶尔做运动,不做运动的高达41%。但这也与活动场所及设施不足有关,29%的老年人觉得可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不太够,21%的老年人甚至认为没有可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还有部分老年人认为做家务活已经足够,无须另外做运动。在外界交流这方面,老年人的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等因素,60%的老年人都有吸烟或饮酒上面的恶习。在走访的老年男性人群中,7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对身体造成很大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80%的老年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5、医疗健康存在的问题
在我调查的我村老年人中,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在常见的疾病的排序中,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疾病、骨科疾病排在前三位。每位老人都有农村医疗保险,在自己的村里不能报销医药费,至少要到乡镇医院去看病。乡镇医院报销医药费的百分之七十,县医院报销百分之八十。调查的一位老人给我看了他住院的花费:住院十天,应付医药费七千元,实付三千,在这里,报销的费用中不包括:床位费、护理费、进口药品、营养药品、输氧费用。农村老年人的看病费用基本上是解决了。
但是在这之中,还有一些问题,一是老年人看病路途远,交通工具不方便,尤其是出了紧急病情的,如脑血栓;二是由于农村怕看病花钱,从来没有定期的体检,不能及时发现潜伏病,老年人在疾病面前只能是被动挨打;三是报销的医药费是叫了全额以后,出院的时候才给退,极其穷困的老年人拿不出这部分钱,需要给予他们帮助。
(三)生活状况
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老年人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调查中,不少家庭喜欢看电视,一些有文化的老年人给其他老年人讲知识,涉及到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他们还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少老人会凑到一起听广播,相声小品,歌曲;农村的老太太们最大的娱乐是打麻将,纯属娱乐;还有几个比较有情调的老年人在家里种植花草,会找遍整个村子花的种子,院子里更花园差不多,每个季节都有鲜花,他们还把种子当做礼物送给朋友;值得一提的事,县里的文化下乡的活动,有一部分老人也会去参加。
我调查的老年人中,家里的孩子在1到6个之间,一半的老人跟儿子住在一起,儿子多的家里,老人会轮流在几个儿子家里,一般是一个月一换。有的老人喜欢清静,自己单住一个小院,比如我们家,买一些重要的东西,或者重的东西,我奶奶就给我家打电话,每个星期在一起吃顿饭,走时给他们留下生活费。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老年人精神生活较为简单。老年人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看电视,占45%;第二是喝茶聊天,占15%;第三是打麻将;其次分别是看书报、做运动、种花草、养动物等。数据表明,老年人较多依赖电视媒体,缺乏多样化的休闲方式。当问及是否有去旅游时,75 %的老年人表示从来不去旅游,20 %的老年人偶尔去旅游,只有5%的老年人会经常去旅游,当然这也包含经济和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所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了,据了解,精神生活丰富的占13%,一般的占50%,匮乏的占37%。
这里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单一,主要是聊天方面;二是村里没有专门的娱乐场所,老人们要不在街上呆着,要不在家里;三是没有书屋,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层次的需要;四是文化下乡,看过好
几遍后,大家觉得没什么新意,从中得不到应有的收获。
(四)收入与支出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个人积蓄和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据调查,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是劳动收入(个人积蓄),占43%,占第二位的是子女供给,占57%。另外,根据许多老年人反映,村里人均耕地1亩左右,以前还能靠种植粮食作物取得一些收入,可是近年来,土地大片被征用,只剩家附近的小片用来小种些蔬菜用来自己食用。个人积蓄因人而异,基本都是在1—5万元左右,而生活费一般都是500元左右。也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来自子女给予的生活费,有的是子女的生活状况也不理想,也有的是子女并没有尊老养老的意识。所以,很多的老年人为了生活都十分勤俭节约,每天都会在村附近拣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品用来卖钱,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而那些身体相比健康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大概有20%左右的老年人仍靠自己工作维持生计。被调查者当中,10人继续参加工作,占总调查人数的20%。他们大都因为经济原因而继续工作,其中,维持生活的占40%,赚钱养老的占20%,扶助儿女的占17%,共占77%。除这些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村里的这些老年人的赡养占第一位的是靠子女占75%,占第二位的是自养,占25%。
有极少数的老年人是退休教师或者工人,有退休工资,但是大多数老年人的收入子女给钱、存款利息、政府补贴等。从前去年开始,如果老人直系亲属每年交100元钱,家里的老人只要过了六十周岁便可以每个月有60的养老金,这成为一部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几个月前,有条高速公路占地,有的老人一下有了几万的存款,生活质量上了几个台阶。平时子女不给老人生活费,但是过节的时候,如春节、元宵节、八月十五等,会送钱和礼品,孤寡老人还有五保户的补贴。还有一些老人去城里给单位看大门,有一定的收入。
总的来说,农村老年人收入仍偏低,收入的偏低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虽然养老金制度已经很好,但我们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收入。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
领导要起带头作用,树立好尊老爱老的榜样。村里的干部要加大尊老爱老的宣传,通过生动鲜活的形式变现出来,如快板,小品,相声,对村民起到教育作用。可以设置评选活动,如“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鼓励大家尊老爱老,在评选过程中要公开公正公平,让真正的效果发挥出来。
(二)加大资金的投入
无论是县里,镇里,还是村里,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建老年人活动室,并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真正“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子女要对老人关心
一要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四)健全养老、医疗保障机制
一是尽快建立普惠型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二是低保政策应向老年人倾斜,尽可能将生活无着落或子女无力赡养的贫困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三是完善医疗保障办法,对老年人在医保药费报销上给予更多照顾,适当提高门诊药费报销比例,减轻药费负担; 四是对因公致残的企业买断退休职工的医疗报销问题要调查研究,合理解决;五是适当提高高龄老人的生活补贴标准。
(五)建立必要的老年休闲娱乐场所。
老年人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年人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绝不能把老年人看作是社会的负担,要充分重视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新农村。所以,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健康,更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安享晚年。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怀他们,去帮助他们,农村老年人一定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四、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的社会调查,我深刻地了解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情况,认识到老年人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不仅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百。”让我们珍惜和老年人在一起的日子。“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构建和谐社会,从关心老年人做起!
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________性别:年龄:
1、您与谁一起居住呢?
A独居B仅与老伴一起住C与老伴、子女一起住D仅与子女一起住
2、您的受教育程度:_______
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其他_______(填写具体内容)
3、您的个人月收入:_______
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000—2000元D、2000元以上
4、您的收入来源:_________(多选题)
A、国家补贴B、退休金C、现工作收入D、儿女赡养费
E、其他________(填写具体内容)
5.您以前所从事的行业________
A政府机构 B农业生产 C工业制造D商业贸易 E其他______
6.您现在还继续工作吗
A.是________(具体工作)B 否,但是常参加社区服务C 否,在家安度晚年
7、您的健康状况:____________
A、很好B、较好C、一般D、较差
8、您的业余爱好:__________(多选)
A、扑克、麻将B、太极、晨跑C、琴棋书画D、其他_______(填写)
9、对您现在的生活:
A 很满意B感觉一般C不太满意D很不满意E其他每月从子女处获得的赡养费是:
A无需赡养B200元以下”C200-500元D500元以上您现阶段最担心的是:
A子女事业、生活 B自己身体健康 C家庭关系 D家务问题
12您现在最希望得到什么服务:(多选)
A心理服务B医疗护理C饮食保健
D娱乐休闲E代做家务 F其他您平时与其他老年人往来的情况
A 经常往来,互相帮助或一起活动
B 关系疏远,不太往来,只有节日才登门拜访
C 很少或不往来您对周围养老机构的了解
A 规模大设备齐全,是老年人的理想活动场所
B 规模小设备缺,只能凑数
C 没有或很少有这样的活动场所
D 不清楚如果可以选择,您更愿意在哪里安享生活?
A家里和儿女B家里(不和儿女)C养老院或疗养院D旅游胜地
主观题
1.您的儿女是否常陪在您身边?
(是)儿女是如何照顾您的呢?
(否)您平时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呢?
2.对于一些常年为生计奔波劳碌的老年人您又抱何种看法呢?
3.谈谈您的过去工作经历。
第五篇:社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2014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