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
关于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状况总结报告 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寒假进行实践活动,是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机会。作为大二的学生,社会实践也不能停留在大一时期的那种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社会实践应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能真正从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因此,我做出了一份关于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够让自己不再无聊。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农民们提出了许多希望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希望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搞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是搞好乡村道路建设,解决农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等问题,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师资力量,进一步规范收费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结构,目前农村几乎没有专业技术学校、职业教育学校,农村青少年很难学到一技之长,走向社会后缺乏就业谋生手段。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引导农民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因地制宜为农民致富带好路。
四是希望农资市场管理部门严把质量关,杜绝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泛滥;并稳定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五是要求建立农产品特色市场、季节市场,如设立西瓜销售街等,并由政府部门牵头引进、引导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不要让农民担心农副产品因卖不出去而霉烂在家里,给农产品销售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因此针对农民的反映和期盼,本人有几个小小的建议如下:
1.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出水平。
3.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4.加快技术创新和推广步伐,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能力。一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选择一批对增产、增收、增效、降耗作用显著的重大农业技术项目进行重点推广。二要加大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投入力度,提高其技术创业能力。
5.要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因此,要把强化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作为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一要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二是各级政府在财力上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同时,还应采取资金补助的方式,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此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实践中认识自己,奉献社会,提高素质。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完善自我,为以后社会工作经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建设一个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努力。
希望通过此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能够增进对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的了解,了解自己身边的人的生活状态,从而从精神、心理角度分析盐城滨海之乡的闪光点,作出理论联系实际的书面材料,为深入研究滨海文化添砖加瓦,可以向全社会推介我们滨海的人文优势;当然,金无足赤,也想通过此次调研发现滨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或是缺陷,作出纵横比较与分析,吸引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注意,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活力与创造力,向相关单位及身边人提出有建树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滨海特色的长寿文化。从而不仅提高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也增进我们农家孩子作为滨海人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在我们迈向成人的道路添上美丽的一道景观。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感触颇深,收获很大:
一、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我们从农村中来,不知将来是否到农村中去,至少现在我们依然是农村孩子,我们通过此次活动更加了解熟悉我们身边人的精神生活,看到乡民们的艰辛与淳朴,以及安然心态,同时也看到他们精神生活的贫乏;掌握到最近的农村新服务中心的建设的成绩,同时也获知其中的不足与任重道远。我们希望发挥当代年轻人的优势,对家乡农村,对乡亲农民提出宝贵的建议,将“讲文明,迎奥运,树新风”的口号宣传下去,让大家享受到北京奥运会带来的无限的发展。
二、对自己自身素质的提高,锻炼。这次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针对农村基层调查,是我们在校期间未接触过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实际操作,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临时发挥,现场解决。其次,针对农民这样一个特殊的调查身份,文明在接触和语言交流上需要特别注意,既要与农户建立友好合作的交流关系,又要确保调查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调查中体会到了基层干部开展工作的艰辛,敬佩他们在艰苦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三、人生观的指导意义:调查结束后我我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并没有结束。我们大学生在当代,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抓住每一个能够锻炼自己的舞台,迎接现实工作的考验,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行业。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锻炼我们吃苦耐劳,还学会了奉献,顾全大局的意识,而且也是我们认识、了解社会的好机会,我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奉献,在实践中成长,将来能更好的服务社会!
第二篇:农村居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家庭生活状况调查问卷
您好!
感谢您参与问卷调查和对我们学生工作的支持,问卷中所有的问题的作答形式将会被标出,请选择您认为合适的选项或打“√”或者填上文字。您填写的信息将受到我们的严格保密,感谢您的配合!
基本情况:
您的性别:您的年龄:________________ 家庭基本情况:
1、您的家庭成员共人
A、3人B、4人C、5人D、5人以上
2、家里有个子女,分别是、(性别),年龄是、岁,子女受教育程度____________
A、大学B、高中C、初中D、小学
3、是否为单亲家庭_________
A、是B、否
4、家庭收入来源_________
A、农产品收入B、养殖收入C、外出打工D、其他
5、年总收入大概__________元
A、1000元以下B、2000-3000C、3000-5000D、5000以上
6、目前您家的主要支出___________(多选)
A、教育费用B、家庭基本生活支出C、赡养老人
D、医疗费用E、其他支出
7、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庭贫困__________
A、经济来源较少B、家庭子女过多C、教育费用高昂
8、是否希望外界的一些帮助________
A、是B、否
9、您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________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
10、政府和国家对你们有_________政策
A、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补助B、农村低保补助C、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D、粮食最价收购低政策
11、您对子女的教育事业是否支持_________
A、很支持B、一般C、不支持
12、您对大学生的支教活动是否支持_______________
A、是B否
您希望能给你的孩子带来什么帮助?您有什么建议或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希望国家和政府给予你们一些什么方面的扶持和补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调查问卷的支持,谢谢您的合作!
第三篇: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2013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人又是一种精神性存在,精神生活对人来说是根本的、关键的,那么华侨农场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
关键词:农民 精神文化生活 存在问题 迫切需求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人又是一种精神性存在,精神生活对人来说是根本的、关键的,那么华侨农场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假期,通过翻阅镇上相关材料、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实地考察了华侨农场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具体情况如下:
一、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发生改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文化消费不再停留在原来的“看看电影听听戏,天天守台电视机”的低水平、单一的层次上,文化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1.从需求对象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文化需求日益旺盛。问卷显示,63%的农民表示对文化的需求“很强烈”或“较强烈”;40%的农民认为自己平时的娱乐活动“不满意”.调查显示,51%的农民表示目前离满足自己的文化需要还“差得远”;79%的农民希望改变这种现状。人均年收入在1800元以上的农民文化需求更为强烈。
2.从需求形式看,电视是农民业余时间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在“在闲暇时主要做的事情”的问卷中,在“打牌或打麻将”、“读书看报”、“上网”、“ 听音乐”“参加体育或文娱活动”等选项中,农民选择“看电视”的达95%。
3.从需求内容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科教类”电视节目。走访中了解到,农民越来越喜欢和需要的文化内容是“农业科技文化”;一半以上的人表示在看电视时经常选择“农业科技频道”;越来越多的人的人表示愿意看“科教影片和光碟”。
4.从需求供给渠道看,农民最喜欢本地文化活动。在了解中,57%的农民认为自己的文化消费主要来源是村里婚丧嫁娶时的小型演出活动和节庆活动。他们钟情于这种贴近自己生活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
5.从需求层次看,通俗文化最受农民欢迎,高雅文化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农民还不能得到普遍认同。农民表示喜欢“民间文化”,喜欢“看戏”,农村乡土文艺最受农民欢迎。
6.从需求趋势看,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增高,被动的文化消费逐渐减少。现在农村活跃的舞蹈队、乐队,农民不但欢迎,而且还热情地参与。在走访中,42%的农民希望以“村组或乡镇为单位”组织农民自己的业余剧团或舞蹈队、乐队,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7.从文化消费来看,农民的文化消费比重加大。调查显示,文化消费约占农民日常消费的3%,主要用于上网,购买书报、杂志,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文化娱乐。
二、当前我镇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1.人们学历普遍提高,但是素质并未提高。这一代的农村年轻人比起上一代似乎素质要差多了,跟城市人的差距更大了。尤其是一些进了城的年轻人,大学毕业了,衣着时髦了,发型讲究了,可是素质远远不如原来的农村人。女孩子娇生惯养,跟城市女孩是一样的娇惯,可是性情却是越来越骄纵泼辣,骂人是张口就来。男孩则变得好吃懒做,自私自利,不愿意下地干活。最糟糕的是对父母的孝道都抛弃了,常常会出现虐待遗弃老人的现象。过去的农村孩子吃穿的比不上城里孩子,见识和教育都比不上城里孩子,可他们在素质方面却并不落后,反而更有着城市孩子没有的优势。现在的农村孩子吃得好了,衣着讲究了时髦了,见识开广了,有很多上大学了进城了,当上农民企业家了,可是他们的素质却远不如从前。2.农民得到精神文化的形式虽然增多,但都趋向于自娱自乐。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时间上,“电视文化”成了农民文化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看电视相比,农民看露天电影、看地方戏剧、看文娱节目实况表演等文化活动形式都明显匮乏,农民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形式也比较少,群众参与面还不够广泛。除了家中婚嫁时,才会聚在一起。而年轻一代更加喜欢 “宅”,最喜欢的娱乐是在家上网,衣食都在网上选购。
3.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近80%的未成年人几乎全部迷恋网络电视和网络游戏,只有20%的参加体育锻炼,如打篮球、乒乓球等,大多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他们在放学和放假期间大多缺少管理,由于本身自制力不强,极易沾染不良风气。
4.农村老年群体活动相对贫乏。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究其原因主是:一方面,由于自身身体生理功能弱化,加之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往往社会活动范围狭小,活动内容单一,对外界感知相对狭小,交流的话题不能和不同年龄、阅历层次的人进行互动表达他们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她)们缺乏组织、引导。
5.工作时间长,参加活动受阻。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而我镇的产业基本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查显示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早上七八点钟上班,直到晚上九十点钟下班,中饭、晚饭只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吃饭,而大多活动都是在上班的时间开展,想参加也没那么多时间参加。
6.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他们仍然只注重挣钱发展经济,挣钱为了买房、给儿子娶妻、供孩子上学,改善物质生活,终日忙忙碌碌,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对精神文化活动不重视,群体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热情不高。我镇每个村都建立农民运动场地,但是农民使用率不高,甚至很多时候都成为摆设。
7.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文化建设不断发展,虽然近几年举办的文化走亲、村村演等广受好评的活动日益增多,且群众参与广,但这对于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村办文化活动虽然日渐增加,但由于其他条件约束,受益范围不够广泛。
8.缺少举办大型舞蹈等活动的娱乐场地。有些乡镇已经拥有属于本乡镇的文化广场,而我镇却缺乏这么一个共集体活动的大型场地。调查显示,农民纷纷表示,我想娱乐、我想活动,但是没有这么一个场地供给我们活动。
三、当前我镇农民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
现今,农民的精神文化消费越来越趋向于追求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调查显示,当前我镇农民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渴望自身素质提高,需求“知识武装”。农民普遍感到知识贫乏,多数农民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渴望参加培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农民渴望多学知识的动力比较足,农民需要的知识是多元的,但对“实用技能”和“党和国家政策”的需求较为集中。
2.渴望致富能力增强,需求“专业技能”。调查中,农民感慨:“现在要致富,比较难,不管干什么都必须有技术。自己创业需要技术,外出打工也需要技术,没有技术将一事无成”。有许多农民听到镇里有技能培训班,都积极报名参加,唯恐错过学习机会。
3.渴望文化场所和文化设施完善,需求“资金投入”。文化场所完善、文化设施齐全,是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硬件。走访发现,凡是文化场所面积较大、文化设施齐全的村,文化活动自然开展得也比较好。
4.渴望文化政策扶持引导,需求“文化自办”。目前农民文化的供给渠道主要有三种: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等活动、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活动、农民群众自己组织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在走访中,有很多农民表示喜欢“民间文化”,喜欢看戏、民间艺人表演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农民群众自己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由于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贴近农民生活,农民不但欢迎,而且参与的热情很高。群众自己组织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有广阔的前景,如果政府在政策上加以扶持引导,“文化自办”将是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条重要渠道。
5.渴望公共文化服务强化,需求“文化下乡”。由于受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不能独立地开展文化活动,他们迫切需要外来文化。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等活动是我镇农村文化供给的主要渠道,深受农民欢迎。
6.渴望文化队伍发展壮大,需求“文化带头人”。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民非常希望自己村里有文化队伍,一听到村里的锣鼓响起,就感觉特别高兴。走访中发现,凡是农村文化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村,大都有一支比较活跃的、有组织的“民间文化队伍”,特别是有一批“文化带头人”。缺少了文化队伍和文化带头人,即使有再完善的文化活动设施,农村文化也难以发展。目前活跃在我镇是一个村的农民演出队伍,在镇、村的扶持引导下,已逐渐成为我镇农村文化队伍的中坚力量。
四、改善农民精神文化主要措施
改善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途径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解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策和政府对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规划导向。当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反映农民生活,为农民所喜爱的文化艺术产品少之又少。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优惠政策,对从事此类文艺产品生产的予以必要的倾斜,如对在农村进行演出的团体,或以农民为服务对象的文艺作品生产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同时,通过奖项设定等调控手段,如通过评选“当代农民最喜爱的歌曲、电视剧、艺术家”等活动,鼓励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积极探索和开辟地方文化品牌。
2.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文化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吸引农民。
3.强化文化站的功能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和优化文化队伍,聘请文化专业人才。根据村情、镇情将城市的一些健身舞蹈体操、太极、抖空竹等娱乐健身项目教给中老年群众,扩展和提升我镇休闲娱乐文化的种类和品位。培育好农村文化队伍,对传统钹子书、花鼓戏等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开发,建立档案,给予重点扶持和培植。通过举办文艺汇演、大赛等文体活动锻炼培养群众文艺骨干。4.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和提供文化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的新体制。
5.强化对农民的精神文化的培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文化下乡”等活动,多关注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载体和内容,要在文化活动中注入更多的娱乐功能,要喜闻乐见而不低级庸俗,不断唤起农民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热情,从而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村上应采取措施,更有效的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书报刊物借阅,让所有村民参与活动、积极学习、座谈交流;多举办诸如拔河比赛,象棋比赛,书画展,学习笔记展评演讲比赛等。
6.加强乡村学校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工作。着力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道德水平,使农村孩子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能开阔视野,解放思想,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7.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内容。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的一个基层组织,是农村老年人精神支持网建设的一个重点,要进一步发挥村委会的作用,为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可以定期组织农村老年人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丰富老人的闲暇生活。
第四篇:浙江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浙江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来源结构、外出就业情况和生活状况时刻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心。2005年下半年,浙江省统计部门根据有关要求,在221个欠发达乡镇(包括省级重点扶持的211个欠发达乡镇和其它10个市县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建立了农村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统计方法制度。2006年1月初,还组织有关县(市、区)统计局,聘请调查人员对欠发达乡镇的32150户样本农户的家庭收入和生活状况开展了一次性访问登记,调查数据实行超级汇总处理。本文利用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全面分析2005年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实际水平、收入来源结构、外出就业情况和生活状况,并对提高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其生活状况提出有关对策建议。
一、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一)人均纯收入水平及贫困状况
根据抽样调查结果,2005年省重点扶持的211个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7元,比200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低248元,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6660元相比,不到一半,仅相当于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乡镇个数为61个。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11个欠发达乡镇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为21.84万人,占211个欠发达乡镇总人口的比重为12.0%,其中低于1000元的人口为6.55万人,占人口总数比重为3.6%;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村占调查村的比重为1.6%。
从样本农户整体情况看,个别农户已达到较高收入水平,但大部分农户处于较低的收入水平。样本农户中,69%的户人均纯收入在3255元以下,95%的户人均纯收入在6660元以下。
可见,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绝大部分乡镇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脱贫致富任务非常艰巨,是浙江省实现全面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难点所在。
(二)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省重点扶持的211个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2005年来自家庭经营农林牧渔业的收入人均为927元,到本乡镇外务工收入人均为1121元,两者合计占人均纯收入3007元的68%。从具体收入来源看:
――来自家庭经营农林牧渔业收入人均为927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3.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其中人均来自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收入分别为574元、64元、233元和56元。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农业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和畜牧业。
――来自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人均为36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12.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6个百分点。其中来自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收入人均只有51元,来自家庭经营第三产业的收入人均为317元。
――来自工资性收入人均为156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2.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其中从本乡镇地域内务工取得的工资收入人均为383元,到本乡镇地域以外务工得到收入人均为1121元,乡村干部、教师工资和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工资人均为61元。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来自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外出务工收入。
――来自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人均为14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主要是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带回收入人均64元,救济金、抚恤金、扶贫款、赔款、医疗报销款等人均30元,利息、股息、租金等收入人均16元,等等。
从收入结构看,211个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农业收入比重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资性收入比重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人均收入水平看,不管是家庭经营一、二、三产业,还是工资性收入或者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211个欠发达乡镇都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欠发达乡镇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情况
为搞准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我们专门设计了一张外出从业人员情况调查表,在入户访问时,对样本户中每一位外出从业的家庭成员进行登记。根据调查结果,211个欠发达乡镇外出从业劳动力占样本户人口的20%,外出从业劳动力平均月收入为760元。有大约50%的外出从业劳动力在外从业时间不到10个月。有一部分外出人员长期没有工作(包括在外出地做家务)的,根据现行统计口径,则不统计为外出从业人员。外出从业年收入按外出从业人员平均为6583元,按常住人口平均则为1244元,其中90%是外出务工收入,也有一部分外出从业人员是自己经营。从外出从业地点看,最多是省内县外,占外出从业人员的46.4%,其次是县内乡外,占31.6%。从外出从事行业看,各行各业,比较分散,最多的是从事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占外出从业人员的27.5%,其次是工业和建筑业,分别占17.7%和9.7%,批发和零售业占8.1%,住宿和餐饮业占
4.4%,此外,有25.8%的人选填了“其它”,可能是由于行业分类不易区分。
二、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生活状况分析
为深入了解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生活状况,我们在开展农村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同时,在收入调查样本农户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农户为32150户,有效问卷为32024份。调查农户中有约10%为个体工商户、干部户和五保户,将近90%则为普通农户。从调查户的从业类型看,78.4%的户为农业户和农业兼业户(其中农业户为35.5%,农业兼业户为42.9%),21.6%的户则为非农业户和其它农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欠发达乡镇农民增收形势严峻,精神文明建设还比较落后,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但农民能得到的实惠不多,欠发达乡镇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较多困难。
1.农民增收困难。调查农户中有51%的户感觉2005年的收入与上年差不多,有26.2%的户回答收入比上年减少,只有22.8%的户回答收入比上年增加。也就是说,调查农户中认为收入与上年差不多或者减少的比重高达77.2%,可见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增收形势的严峻。调查结果显示,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收入来源单一,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农民增收困难的现实处境。调查农户中,回答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的户占40.8%,收入来源
主要是外出务工的户有36.8%,3.9%的户回答经商办企业,回答其它的户为18.5%。
2.农民文化程度偏低。被调查农户家庭成员中最高文化程度为初中的户占51.7%,为小学及小学以下的户占26.3%,只有22.0%的调查农户家中有文化程度达到高中及以上的家庭成员。
3.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在对调查农户询问“你感觉当前农村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什么”时,有最多的户回答是赌博,占30.9%,其次是迷信,占23.3%,第三是偷窃,占16.2%。欠发达乡镇农户认为,赌博和迷信是当前农村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反映了欠发达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导致赌博和迷信之风盛行。有较多的户则认为当前农村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偷窃。人们一般会认为,欠发达乡镇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民风淳朴,社会治安良好。但从调查结果看,社会治安也已成为欠发达乡镇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
4.有一定数量的农户得到了扶贫帮助和培训,但受惠面还不够广。调查农户中得到过来自本村以外的资金、物资、项目帮助的户占调查户比重为10.2%。从2005年扶贫统计监测报表看,当年得到扶贫资金、物资的农村住户数占乡镇总户数的比重为11%,两个数据非常接近。从农民培训看,有家庭成员2005年参加过乡镇等举办的农技和职业培训的户占调查户比重为17.9%。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对欠发达乡镇的扶贫工作和农民培训工作在扎扎实实地推进,有一定数量的农户已得到了帮助。但得到扶贫帮助和接受培训的农户比重仍然不高,受惠农民的面还不广。
5.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但农民得到的实惠不多。在32024户调查农户中,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户有23493户,占调查户比重已达73.4%。但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户中报销过医药费的户只有1644户,占23493户的7.0%。而1644户报销过医药费的户,户均报销医药费只有1003元。参加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户占调查户比重仅为10.9%。
三、对提高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改善其生活状况的有关建议
从以上调查资料分析情况可以看出,通过三年“扶贫攻坚计划”和2003年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以来,欠发达乡镇农村居民收入逐年提高,贫困人口逐年降低,绝大多数农民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欠发达乡镇地处高山深山,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增收困难,与其它地区特别是发达乡镇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拉大的趋势,需要政府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一)增加欠发达乡镇农民在当地的就业机会
劳务输出是提高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成本高,生活压力大,在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未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欠发达乡镇虽然有大量的外出人口,但也仍然滞留着大量的劳动力,特别是上了一定年纪的劳动力和妇女。增加这些劳动力在当地的就业机会,可以立竿见影地增加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的资金积累,最终实现欠发达乡镇的脱贫奔小康。增加欠发达乡镇农民在当地就业机会,第一,可大力发展来料加工。发展手工业来料加工,各地已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笔者认为,关键是对经纪人的培训和管理。第二,在一些基础较好的乡镇,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通过各级的努力,近些年浙江省欠发达乡镇的道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明显改善,交通不便的制约因素大为缓解,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个欠发达乡镇,只要有几家效益较好的企业,就能解决一大批农民就业奔小康,也能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欠发达乡镇人口转移的力度
促进欠发达乡镇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是浙江省政策所一直鼓励的,但从实际情况看,人口转移速度要大大滞后于劳动力转移。近些年通过下山脱贫、组织劳动力培训等有效手段,浙江省欠发达乡镇有相当部分的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但由于受户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各方面因素限制,转移劳动力真正实现进镇落户的并不多。2005年211个省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农村劳动力中外出劳动力为43.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43.7%,占乡镇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5.5%。这43万劳动力属于211个欠发达乡镇常住人口中的单身外出(包括家庭部分成员外出)人员。如果这43万劳动力能真正进镇落户,那么转移的人口就不止43万人,因为进镇落户的劳动力必然还会带上家庭成员(如小孩)等。欠发达乡镇外出劳动力外出从业地点是多样的,有外出到城镇的、有外出到城市的,有外出到其它农村地域的,要实现外出劳动人在从业地点的安居落户,还有许多的实际困难。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欠发达乡镇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的速度。根据国家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精神,“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不得实行岐视性政策”。
(三)加强欠发达乡镇的文化建设
由于信息相对闭塞,欠发达乡镇许多农民思想观念还较为守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重,缺少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须具有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艰苦创业精神不够。扶贫先扶志。欠发达乡镇要实现较快的发展,必须解决好干部群众的观念问题、精神状态问题。所以,加强欠发达乡镇的文化建设非常重要。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运用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奔小康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加强欠发达乡镇政府行政能力
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要确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主导型跨越式发展体制。但目前欠发达乡镇政府财力人力很薄弱。尽管近年来浙江省对欠发达乡镇的扶持力度加大,欠发达乡镇财政收入中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占到将近一半。但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财政能力差距甚大。从2005年人均财政总收入看,省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为448元,市(县)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为583元,而欠发达乡镇以外的其它乡镇则达到1981元,不管是省重点扶持还是市(县)重点扶持欠发达乡镇均不到其它乡镇的三分之一。任何行政都需要必要的财政支撑,任何地区的乡镇都属于国家政权体系,应该彻底改变变相的地方财政包干主义。增强欠发达乡镇政府财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强欠发达乡镇政府人员力量特别是领导班子力量。一个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有好的发展思路,有好的发展机制,有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带领欠发达乡镇人民脱贫奔小康。正如研究传统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并取得突破性理论成果的代表人物,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东畑精一认为,传统的农民基本上是在原来的规模上年复一年地重复简单再生产,难以积累资金;真正能够以创新精神推动农业向前发展的“企业家”是政府、农产品加工业者、大商人、外来地主和极少数农民。
第五篇: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关爱老人安享晚年
系部:财政金融系 年级:12级金本一 姓名:卞成慧
张文文
邢忆鲁
张庆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切实关心这部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度过自己的晚年。这个寒假我们在一些敬老院及老年活动中心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空巢老人
(一)得到情感慰籍难。
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因忙于手头活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使老人得不到精神安慰,还时常为他们的担心着急,真应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的古语。享受天伦之乐情感的缺失,使“空巢老人”陷入深深的思念中,陷入无奈的孤寂中。
(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与社会和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由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以家庭为重心,由面向社会转向面向家庭。老年人闲暇时间多了,与子女之间距离的拉大和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差异,使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产生了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症等不良情绪。
(三)患病率增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竭,免疫力降低,很容易患病。而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则很难治愈,且常伴有不可逆的并发症,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既损害了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又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渐退化,做饭、购物等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甚至起床、穿衣、洗漱、进食、室内活动等简单的日常生活事件也无法自理。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的老年人其生活质量必然下降,使得健康状况急剧恶化,造成恶性循环。
二、养老制度不够完善
还有一些老人不能享受离退休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少,没有养老储蓄的人数多。退休金水平普遍低,其他收入来源少甚至没有,有退休金的老人担心今
后养老问题。
三、农村养老问题突出
(一)农村老龄化程度高
我国老年人口中三分之二居住在农村,农村你老龄问题始终是老龄工作的首要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效率的提高,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入城镇,是的农村老人比城镇老人多,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
在农村,除了极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
(三)老人遭遇排斥。
因老年人闲暇时无处可去,村里的小卖部又往往是人群集聚地,老年人因无购买能力,到其场所闲坐时亦不受店主欢迎。两代人特别是婆媳关系不好的,更易遭到媳妇的排斥,即使当儿子的想孝顺也阻力重重。
(四)精神文化生活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
活动场所有限,活动设施短缺,活动参与率低;有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需要加以组织和引导;缺乏精神慰藉;担心子女不孝敬;部分老年人在宗教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基层老龄机构和服务工作薄弱;
建议与对策
老年问题是社会的重大问题,在本次调查中,有些问题日益突出,有些问题初见端倪。按照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未雨绸缪的原则,我们对此应当高度重视。
一、逐步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增强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力。
保证老年人正常的收入来源,实现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在社会分配机制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保证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稳步上升。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履行赡养老年人的义务,给予老年人必要的经济支持。建立老年人财产的合法转移途径,尤其是老年人拥有的住房等不动产能够通过抵押、租借等方式转化为老年人可支配收入,拓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
二、提供精神支持,组织开展兴趣活动,转移老年人的孤寂情
在社区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场所和服务热线,普及老年人心理知识及
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开展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的社会活动并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改变老年人孤立生活的环境。引导老年人积极地看待空巢现象,把子女长大离巢看作自己抚养的成就,把独自生活当作自己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的机会,利用空巢的悠闲、清净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从而战胜“空巢综合症”带来的抑郁、孤寂和不安。结合“星光老年福利服务计划”的设施建设要求,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硬件建设。使社区服务中心具备综合的服务功能,为老年人的公共养老、健身、休闲娱乐提供必要的场所。建立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群团组织,引导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注重开发老年人才,为老年人参与社会牵线搭桥,让老年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继续为社会贡献余热。办好和丰富老年电视节目,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三、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
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当地能人投资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成立农村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把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并建档,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累积的服务时间。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的解决。
心得体会
在调查中发现,思念不能时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其实,在中国大部分的老年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有时间来陪陪他,在物质上就没有多大的要求,只求心灵上有个安慰。有些老年人的心理好像是“返老还童”了,对自己的子女就会有所谓的“无理”的要求,子女们就无法忍受。其实,你自己仔细想想那些要求吗,不过是老人想让你多关注他,陪陪他。所以,年轻人,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老人,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好像被社会给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