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田湾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8:1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田湾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田湾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一篇:2012年田湾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兴仁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实 施 方 案(草案)

根据省、州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精神,我县作为全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试点县,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使农村低保工作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确保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核查任务,2010年1月31日前农村低保金发放到农村低保户手中。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全面贯彻省、州农村低保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努力实现农村低保动态管理下的 “应保尽保”、“应退则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1、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

2、与临时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与扶贫开发和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鼓励劳动自救、社会互助;

3、动态管理下的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4、公平、公开、公正、及时。

5、谁调查、谁签字、谁审批、谁负责。

二、目标要求

实现动态管理下的按标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确保在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象核查工作,2010年1月31日前将低保金全部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到“十一五”期末,在全县基本形成政策完善、标准合理、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格局,健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长效机制。

三、保障标准的确定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民政、财政、物价、统计、扶贫等部门,根据维持全县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综合考虑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水平及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指数等原因,在认真研究、统计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测算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州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后执行。

四、保障对象及范围

凡长期居住在本县、持有本县农村常住户籍、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对收入低于保障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家庭要全部纳入保障范围,以户为单位进行保障。

五、实施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11月9日—23日)成立兴仁县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召开全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对农村低保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业务培训。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2009年11月24日—30日)。根据省、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标准和各乡镇(街道)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和业务培训,深入村(居、社区)、组,组织工作组逐户开展专项入户摸底调查工作,将调查结果送县民政局汇总报县人民政府。

第三阶段:申请、审核、审批程序(2009年12月1日—1月10日)

严格按照“申请受理—调查核实—民主评贫—一榜公示,乡镇低保工作机构审查、政府审核—二榜公示,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三榜公示—发证”的程序开展农村低保、申请、审核、审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个人提出申请(12月1日—12月8日):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同时提供户口簿、居民身份证以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②村民委员会受理申请、评议、公示(12月9日—12月18日):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村(居、社区)民委员会受理本村(居、社区)居民提出的申请;村(居、社区)民委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由调查人填写《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召开村民或以组为单位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进行评议,对申请人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调查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并 初步确定其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将申请人家庭情况和评议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公示5天以上,对群众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村民委员会在《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盖章,连同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上报乡镇(街道)民政办。

③乡镇(街道)审核、评议、公示(12月19日—1月3日)乡镇(街道)民政办在收到村(居、社区)民委员会上报的材料后,采取邻里走访和入户核查等办法,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有关情况的调查核实工作;召开乡镇(街道)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评议小组会议,对申报对象的家庭生活状况和调查情况进行审核评议;将审核评议情况和拟定对象名单,在乡镇(街道)政务公开栏公示5天。对群众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在《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盖章,连同有关证明材料一并报县级民政局。

④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公示、发证(2009年1月4日—1月10日)

县级民政局接到申报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材料的审核和重点调查工作;召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评审委员会会议,对申报材料和调查情况进行评审,确定申报对象是否符合条件、保障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和补助资金;委托乡镇、村民委员会在政务(村务)公开栏公示5天,对群众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在《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盖章,并发给《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从批准次月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

第四阶段: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2010年元月11日-31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以货币形式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民政办按季度组织发放,原则上每季度的第一个月(月初)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时间。不得以实物、救助等冲抵最低生活保障金,也不得抵扣、代扣各类欠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凭《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乡镇人民政府社会救助机构工作人员要在领取证上如实填写发放记录,保障对象本人以恰当方式予以确认。对行动不便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保障对象,可经本人委托由他人代领或由乡镇人民政府社会救助工作机构派工作人员直接发放到人。

六、保障对象的管理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证件管理,每户一证。保障对象家庭凭《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由省统一印制,县级民政部门统一编号核发。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年审核一次,期间家庭情况发生变化的要及时调查核实。审核要按照保障对象的审批程序进行,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及时办理停发、减发、增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手续,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切实做到动态管理。经核实家庭收入达到或超过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乡镇(街道)民政办应将取消保障待遇意见上报县民政局,批准后终止保障待遇,委托村民委员会进行公示并书面通知本人,收回《贵州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交县民政局统一销毁。

对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一经发现 立即取消最低生活其保障待遇,并追回已领取的最低生活保障金。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备案制度,档案要做到一户一档,实行保障对象档案微机管理,将保障对象基本情况及相关信息输入微机。实行保障情况统计季度报告制度,各乡镇(街道)将保障对象季(月)报表于每季度(月)次月15日以前上报县民政局,半年和年度上报制度落实情况报告。

七、资金筹集和管理

(一)资金筹集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省、州、县三级政府列入财政预算。2010年所需农村低保资金3843.3828万元。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省级承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所需资金的80%(3074.7062万元),州级承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3%(115.3015万元),所差资金由县级承担并纳入财政预算。

(二)资金管理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纳入“财政社会保障资金补助专户”管理,要设立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各乡镇(街道)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专帐核算;设立保障对象个人台帐,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监督、检查。

八、保障落实措施

(一)工作机构和人员保障。

县委、县政府成立兴仁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 长:范 华 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胡雨生 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成 员:徐 炼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张焕斌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樊兴平县编办主任

杨福昌 县委办调研室主任

刘天祥 县委宣传部纪检组长

黄光敏 县民政局局长

王启斌 县财政局局长、县煤炭税费

征收管理局局长

陈登鳌 县监察局局长

杨文柏 县审计局局长 孙昌睦 县统计局局长 覃太忠 县物价局局长

刘 敏 县扶贫办主任

李治兴 县民政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两个工作组开展工作

1、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由黄光敏同志兼任,李治兴任办公副主任,负责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日常事务,综合协调、指导全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协调各乡镇(街道)及有关单位部门的职责落实。办公室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从成员单位抽调。、保障标准测算组组长:覃太忠 成员:李治兴 李运华 黄仕云 卜永鑫 宋国昌 陈兰宁。主要根据维持当地农村居 民基本生活需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科学、合理的农村居民最低保障标准。

3、工作督促落实指导组 第一组组长:黄光敏 副组长:

成员:申真琴(民政局)(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统计局)(扶贫办)(物价局)负责督促指导东湖街道办事处、民建乡的农村低保工作。第二组组长:张焕斌(县政府办常务副主任)副组长: 李治兴(县民政局副局长)

成员:(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统计局)(扶贫办)(物价局)负责督促落实巴铃、回龙、屯脚、李关的农村低保工作。

第三组组长:杨福昌(县委调研室主任)副组长: 陈兴洪(县民政局副局长)

成员:(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统计局)(扶贫办)(物价局)

负责督促指导城南、城北、真武山街道办事处、下山镇的农村低保工作。

第四组组长:陈登鳌(县监察局局长)副组长: 程 龙(县民政局副局长)

成员:(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统计局)(扶贫办)(物价局)负责督促指导大山、田湾、百德、新马场的农村低保工作。

第五组组长:杨文柏(县审计局局长)副组长: 胡倩(县民政局副局长)

成员:(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统计局)(扶贫办)(物价局)

负责督促指导雨樟、鲁础营、新龙场、潘家庄的农村低保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根据全面建立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加快建立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需要,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构和队伍。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调整、充实。乡镇人民政府直接面对千家万户,从确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到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每一个环节工作量都很大,落实其他各项社会救助工作任务也相当繁重。要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特点,合理调配和安排人员力量,充实民政办工作力量。要充分调动和积极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社会救助资金真正落到最需要的困难群体身上。

(二)工作经费保障

县、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需要,安排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并确保足额到位。确保全面建立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的顺利实施。

九、部门职责

县民政局:负责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日常事务,综合协调、指导全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协调各乡镇(街道)及有关单位部门的职责落实。

县财政局:负责农村低保资金的及时拨付。配合做好农村低 保的调查摸底和保障标准的测算。

县监察局:负责对农村低保资金使用及对象确定、调查摸底等的工作监、,严肃纪律,确保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对象确定合理。

县统计局:负责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人家庭收入及基本情况入户调查表的业务指导。配合制定保障标准和调查摸底。

扶贫办:负责有能力、有条件的低保对象的重点扶持,配合做好保障标准确定和调查摸底工作。

物价局:负责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收入、支出(消费),根据《菜蓝子法》进行测算,确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审计局:负责农村低保资金的审计监督。

县编办:负责落实开展农村低保工作所必须的机构设置。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开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对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必须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做好农村低保扩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县民政局是农村低保工作的主 管部门,负责农村低保工作的具体实施;县财政局积极落实农村低保资金,加强对农村低保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要认真做好农村低保对象的调查和审核工作,及时准确上报各项数据、资料和电子台帐等。

(三)严格程序、依法办事。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做到会议有记录、评审有材料、公示有存根,档案填写规范、资料完整、手续齐全。坚持依法办事,公正办事,杜绝关系保、人情保、权力保,确保农村低保工作的公平有序推进,真正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动态管理目标。

(四)跟踪指导、加强督查。县委办、政府办要将农村低保工作纳入专项督查内容,组织督查;民政局作为业务指导部门,要做好工作开展的业务指导和跟踪管理,确保各阶段工作按时完成;监察、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工作进度、对象确定、资金发放等的督促检查,严肃工作纪律,确保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按上级要求有序开展。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二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申请农村低保救助的对象及条件: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指具有本地农业户口,且在当地农村居住一年以上,因病、因残、因灾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上年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困难群众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拥有当地农业户籍;二是以家庭为单位,按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申报和核定家庭人口;三是家庭成员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申请审批程序:

农村居民申请最低保障待遇,按照个人申请,家庭收入摸排调查,村级评议,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办理。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个人申请。农村困难家庭由户主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

1、申请书或当地印制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表,申请人签字确认。

2、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居民婚姻状况证明。

3、涉及家庭成员收入财产状况及实际生活水平的相关证明以及当地民政部门认定需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家庭收入摸排调查。由村民小组按有关规定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摸底核对,并按困难程度进行排序。

(三)村级评议。村委会依据村民小组摸底排序情况,在进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召开村评议小组会议提出评议意见,并将评议意见返回村民小组予以公示,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名单等相关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四)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核前须组织人员入户进行核实,核实结果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五)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审批结果须返回村民小组予以公示,并向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以户为单位发放《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对未予批准的委托乡镇人民政府送达不予保障的书面通知。救助标准: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差额补助,其中:一类对象补助水平达到国家确定的贫困线标准,月人均补助标准100元;二类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75元;三类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55元;四类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45元。动态管理: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家庭收入无明显变化的低保对象应保持相对稳定,对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形成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机制。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家庭生活水平高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其他不符合规定的,不纳入保障范围。责任追究:

采用虚报家庭收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农村低保金的居民,情节较轻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冒领的低保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扰乱民主评议程序,故意撕毁公示文件,对低保工作人员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谩骂的,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农村五保户供养

五保对象条件: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十六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五保申请程序: 由村民本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县民政部门审批。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每年供养经费1600元。

在乡老复员军人生活补助

补助对象:

1954年10月31日之前入伍的退伍军人。补助程序:

在乡老复员军人每年向当地乡镇民政部门提供一次本人健在的照片或其他资料,乡镇审核确认无误后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审核无异议后,由民政局、财政局按“一折统”方式发放。补助标准:

每人每月355元。

义务兵家庭优待

优待对象: 全县服现役的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程序:

每年征兵结束后,县人民武装部提供上年义务兵花名册,县民政局通知所属乡镇采集义务兵家庭信息,经县人民武装部、民政局审核无误后报县财政局按“一折统”方式发放。优待标准:

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标准以本县上年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为依据确定。

高龄老人生活补贴

补贴对象:

户籍在本县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均可享受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补贴标准:

对百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200元的特殊生活补贴;对95-99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700元的生活补贴;对90-94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500元的生活补贴;对85-89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200元的生活补贴;对80-84岁的老年人,每人每年发放100元的生活补贴。

救灾救济

救助对象:

因遭受自然灾害导致生活暂时困难的群众。救助程序:

遭受自然灾害后,经县民政局核查灾情并确定救助资金及标准,并将救助指标下达各乡镇,由受灾群众户主向当地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组织评议并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经乡镇政府审核并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并由财政局、民政局将资金拨付各乡镇惠农账户,由各乡镇通过“一折统”发放并公示。救助标准:

根据受灾程度及生活困难程度由民政局临时确定。

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

因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救助程序:

救助申请人持村民委员会证明、本人申请、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农村五保供养证、医疗机构诊断证明、费用结算明细单、药费发票复印件等相关资料,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县民政局审批。救助标准:

农村五保户经参合补助后个人自付费用全额救助,农村低保对象的个人自付费用按50%—80%的比例救助,其他对象的个人自付费用原则上按40%—60%的比例给予救助。

参战参试退役人员生活补助

补助对象:

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且家庭生活困难的1954年11月1日后入伍并参战、参核的退役人员。补助标准:

每人每月220元。补助程序:

参战参试退役人员凭退伍证、参战证明向当地乡镇民政部门申报,乡镇初审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核认定,县民政部门审核后分别报省、市民政部门认定后,由民政局、财政局按“一折统”方式发放。

第三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办法

。市。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工作,根据《陕西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工作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农村低保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实行属地管理、差额救助;

(三)按标施保、分类施保,分类管理、动态管理;

(四)与其他社会救助相结合,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鼓励劳动自救、社会互助;

(五)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条 农村低保工作实行政府负责制。区人民政府为农村低保提供物质条件和组织保障,对在农村低保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区民政局负责农村低保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保障对象的审批管理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农村低保资金的落实和监管工作;区审计局负责农村低保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工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农村低保有关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具体责任,负责农村低保对象的审核管理工作。

村民委员会做好协助入户调查、评议和服务工作。

(二)区民政局建立农村低保工作管理机制,配备相应工作人员;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民政工作站,配备专职低保工作人员;村级成立农村低保评议小组,明确农村低保工作人员。

第二章 保障标准

第四条 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保障标准公布执行。

第五条 农村低保保障标准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调整,在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时,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为农村低保家庭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第三章 申请条件

第六条 申请农村低保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有本区农业户籍并长期居住的;

(二)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及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家庭。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家庭,不得纳入农村低保:

(一)家庭成员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撂荒承包土地或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的;

(二)不按规定程序申报、证明材料不全、弄虚作假的;

(三)拒绝配合入户调查,不提供有效收入证明材料或转移、隐瞒家庭真实收入的(包括非稳定性隐蔽收入);

(四)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不尽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五)购买高档非生活必需品或长期高消费的;

(六)有赌博、吸毒等恶习经教育不改正的;

(七)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的父母、配偶;

(八)经区政府认定其他不能纳入农村低保的。

第四章 申请、审核与审批

第八条 由户主以家庭为单位向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特殊情况下户主也可委托家庭成员、法定监护人或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农村低保申请书;

(二)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三)涉及家庭成员收入的相关证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关系并共同居住、共同生活的所有家庭成员。

户籍迁出但尚在大中专院校就读的学生应计入家庭成员;现役军人,在监狱、劳动教养场所内服刑、劳动教养的人员不应计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第十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申请人申报材料并如实登记。

第十一条 农村低保按集中受理、审核、审批一次。

第十二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收到申请后,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初审、入户调查、组织村级民主评议,符合低保条件的,提出核准意见,并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报区民政局审批,有异议的重新审核;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出具不予批准通知书,将全部申请材料退回申请人。

第十三条 区民政局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拟纳入的低保对象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将审批结果通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不符合条件的,出具不予批准通知书,通过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送达申请人。

审批结果要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发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有异议的,重新审核。

第五章 家庭经济状况调查

第十四条 应计入家庭收入的内容 :

(一)工资性收入,指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经营性收入,指从事生产、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所得。包括从事种植、养殖、采集及加工等农村牧渔业的生产收入,从事工业、建筑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文教卫生业和社会服务业等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的收入;

(三)财产性收入,包括动产收入和不动产收入。动产收入包括出让无形资产、特许权等收入,储蓄存款利息、有价证券红利、储蓄性保险投资及其他股息和红利等收入,集体财产收入分红和其他动产收入等;不动产收入包括转租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或出让房产,以及其他不动产收入;

(四)转移性收入,指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收入,包括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遗属生活补助、人身伤害赔偿中的生活补助性质的费用,继承性所得、赠与所得和偶然所得等;

(五)其他应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第十五条 不计入家庭收入的内容:

(一)优抚对象及享受政府特殊照顾人员的优抚、特殊照顾待遇。包括优抚对象享受的定期抚恤金、定期定量补助金、伤残抚恤金、优待金,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定期补助等;

(二)政府、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工作、学习优秀者颁发的非报酬性奖励。包括劳动模范荣誉津贴、奖学金、见义勇为奖金、独生子女费、计划生育政策奖励金等;

(三)政府、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给予的特定用途的非生活补助资金和实物。包括因公(工)负伤人员的公(工)伤医疗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抚恤金,在校学生获得的助学金,困难补助,农村医疗救助补助的医疗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医疗费,高龄津贴、孤残儿童基本生活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及基础养老金,生产性补贴、临时性补贴、捐助款物、慰问款物等;

(四)其他不应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

第十六条 核算办法。

(一)工资性收入:能提供有效收入证明材料的,按相关证明材料计算;不能提供有效证明材料的,按照当地同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计算;

(二)经营性纯收入:从事生产、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的收入,按照当地同行业的平均收入水平计算;

(三)财产性收入:有财产租赁、转让或变卖协议(合同、票据),按协议(合同、票据)内容计算;不能提供财产租赁、转让或变卖协议(合同、票据)的,按当地同类财产的市场租赁、转让或变卖价格计算。储蓄存款利息、有价证券红利、储蓄性保险投资及其他股息和红利收入等,按实际所得计算;

(四)转移性收入:有裁决、判决、协议的,按照裁决、判决、协议计算;没有裁决、判决、协议的,按照实际所得计算。

第六章 民主评议与公示

第十七条 村级低保评议小组人员组成。

村级低保评议小组应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村民监督委会成员、熟悉村民情况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组成,总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2人,每次会议出席人数不得少于2/3,其中,村民代表人数不得少于总人数的2/3。村级民主评议必须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

第十八条 村级民主评议程序。

(一)民政工作站工作人员宣读低保政策;

(二)由村低保负责人介绍评议小组组成人员情况,并介绍该村申请低保对象家庭基本状况;

(三)村级农村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情况展开讨论,对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四)由民主评议小组推荐计票、监票人;

(五)村级农村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否需要清退或增减最低生活保障金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六)现场唱票、计票,表决结果得到2/3以上参会代表同意方为有效,主持人宣布民主评议结果;

(七)列席会议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就评议的真实性、有效性发表意见,所有参加评议人员签字确认评议结果。

第十九条 公示实施主体及内容。

(一)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经村级民主评议和审核符合低保标准的进行公示;区民政局对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申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审批后,通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审批结果进行公示;

(二)公示内容:拟纳入低保的申请人姓名、住址、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及补助金额,举报电话等。

第二十条 公示要充分利用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或公示牌,选择便于群众知晓的地点,包括申请人和低保对象所在的自然村。每次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对群众有异议的公示对象,应再次调查核实。

第七章 资金管理与发放

第二十二条 农村低保资金来源:

(一)上级补助资金;

(二)区财政配套资金;

(三)农村低保专户利息收入;

(四)社会捐赠资金。

第二十三条 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结转使用。

第二十四条 农村低保金以货币的形式按月发放,每月由金融机构发放到保障对象个人存折账户,不得以实物救助冲抵和扣缴其他款项。

第二十五条 区民政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费,按照上级要求由财政局每年以区财政预算安排的农村低保资金总额规定比例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户中单列。

第八章 工作管理

第二十六条 区民政局要通过组织培训、以会代训、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等各种形式,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人员培训和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

第二十七条 农村低保对象实行一户一证,持证救助。

第二十八条 农村低保实行档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区民政局建立健全农村低保保障对象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农村低保的家庭要做好入户调查、信息采集和录入归档工作。

农村低保对象实行一户一档管理,档案材料包括:农村低保申请表、家庭成员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证明材料、入户调查表、农村低保审核审批表、变动调整(注销)表以及其他应当归档的材料。

第九章 监督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区民政局要向社会公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审批程序、保障情况等,公开咨询投诉举报电话。

第三十条 农村低保信访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工作人员接到群众咨询、投诉、举报等信访事项,应当进行书面登记,按照规定程序办理,不得推诿、拖延。

第三十一条 农村低保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或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一)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拒不签署同意纳入农村低保意见的,明知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执意签署同意纳入农村低保意见的;

(二)利用工作之便向农村低保申请人或低保对象吃、拿、卡、要、刁难的;

(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

第三十二条 农村低保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民政局、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并停止发放和追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骗取最低生活保障金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一)在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期间,家庭收入、财产增加或人口减少而不按规定如实申报的;

(二)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

第三十三条 侮辱、殴打低保工作人员,干扰、妨碍低保工作,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第三十四条 经查出具虚假证明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由区民政局或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请其上级主管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申请

村委会:

申请人:,性别:,族,文化,生

于年月日,身份证号:庭人口人,家住安龙县龙广镇村组。申请事由:由于

原因,造成我户常年生活困难,故特向书面申请,请求审批我户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特此申请

村评议小组组长(签字):

村民委员会意见:

申请人:

2013年日

第五篇:福建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

福建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闽政〔2004〕3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补充通知》(闽政〔2007〕7号)精神,制定农村低保工作规范。

一、农村低保工作原则

农村低保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政府以货币补助为主要形式,保障其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障基本生活;

2、属地管理;

3、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

4、保障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5、公平、公正、公开。

二、农村低保工作管理机构职责

(一)各级民政部门是农村低保工作管理机构,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农村低保工作。

(二)省级民政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省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全省农村低保工作。制定全省性农村低保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编制省级农村低保补助资金需求计划,会同财政部门提出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协同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会同有关部门草拟全省农村低保标准调整方案;指导、监督和检查农村低保工作;负责全省农村低保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以及其他与农村低保工作有关的事项。

(三)设区市民政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省、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本行政区农村低保工作。制定本行政区农村低保工作制度制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拟定、调整本行政区农村低保标准;编制本行政区农村低保资金需求计划和年终决算,协同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资金使用情况;负责本行政区农村低保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以及其他与农村低保工作有关的事项。

(四)县级民政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省、市、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本行政区农村低保工作。制定本行政区农村低保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拟定、调整本行政区农村低保标准;编制本行政区农村低保资金需求计划和年终决算;建设和管理本行政区农村低保信息系统;负责农村低保待遇的审核审批;管理农村低保工作档案等事项。

(五)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农村低保待遇申请的审核;受理辖区居民的低保申请,指导村委会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定期核查辖区农村低保家庭收入变化情况;管理农村低保工作档案等事项。

(六)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受县级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管理审批机关)委托,负责受理本村居民的低保申请;组织成立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等基本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初审和公示;跟踪核查农村低保家庭收入变化情况;管理农村低保工作档案。

三、农村低保范围及低保待遇

(一)凡本省农村居民,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地农村低保标准的,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均可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中具有法定赡养或抚(扶)养关系的人员。包括:

1、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

2、父母双亡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未成年或者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孙子女或外孙子女;

3、父母双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弟、妹;

4、民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认定的其他成员。

户口已迁出的在校学生,仍视为家庭成员。

(二)各地按照当地低保标准制定相应的分档补助标准,根据低保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困难程度给予不同档次的补助。

对重度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危重病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等特殊困难对象给予重点保障,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三)农村低保对象除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外,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其他专项救助。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已经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应予取消:

1、不按规定程序申请审批、相关证明材料提供不全、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或者弄虚作假的。

2、拒绝接受低保工作人员入户核实家庭财产和家庭收入的。

3、家庭成员自费(不含社会各界或亲戚朋友资助)安排子女借读、择校就读、进入私立学校就读的。

4、家庭成员有出国工作(包括劳务输出)、学习、经商的。

5、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拒绝劳动使其承包管理的田地、山林、水塘等被撂荒的(因外出打工、经商而转包他人的除外)。

6、有高额价值收藏、买卖股票或其他投资行为的;有高于农村低保标准馈赠、礼金支出的;平时穿戴具有较高经济价值首饰的;经常出入餐饮、娱乐场所消费的。

7、拥有机动车辆(不含残疾人代步车)、移动电话等非生活必需品或家中饲养观赏性宠物的。

8、近半年内购买高档(单件价值在800元以上)家用电器等非生活必需品、近两年内建设(实施“造福”工程除外)或非拆迁原因购买住房、近一年内装修现有住宅且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拥有具备一定经济价值、可租赁的闲置住房的。

9、因赌博、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造成生活困难尚未改正的,或因其他违法行为正处于被司法机关处罚期间的,违法人员本人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10、申请人的法定赡养人、抚(扶)养人有赡养、抚(扶)养能力,但未依法履行赡养、抚(扶)养义务的。

11、按规定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其他情形。

四、农村低保标准确定与调整

(一)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衣被、水电、燃料、其他日用消费品等费用确定。

(二)设区市所辖区农村低保标准,由设区市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县或县级市的农村低保标准,由县级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各地制定的农村低保标准不得低于省定标准。各地农村低保标准,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

五、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核实与计算

(一)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货币收入包括:

1、工资性收入:指农村居民受雇于单位或个人而获得的劳动收入;

2、家庭经营收入:指家庭成员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加工业等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扣除生产成本和相关税费后的实际收入;

3、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收入、村集体分配及其他股息与红利收入、保险收益以及其他投资收入、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财产租赁收入、特许权使用收入、知识产权收入、财产转让收入等;

4、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军人转业费或复员费、人身伤害赔偿中生活费部分、保险赔偿金、退耕还林补贴、归侨生活补助费、库区移民生活补助费、老年人定期生活补贴、赡养费或抚(扶)养费、救济金、接受的馈赠和继承的遗产、偶然所得收入等;

5、其他应当计算的家庭收入。

实物收入按物价部门核定或按物价部门设立的价格认证机构认定的物品价格计入家庭收入。居民申请农村低保待遇时,其家庭人均年收入按上家庭总收入除以共同生活家庭人口数计算。

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上收入总额÷家庭人口数

(二)家庭收入不包括下列收入。

1、优抚对象、革命“五老”、建国前入党老党员等人员按照规定享受的优待金、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和保健金;

2、政府给予的奖金和特殊津贴;

3、人身伤害赔偿中除生活费以外的部分;

4、因公(工)伤亡人员及其家属享受的工伤费、护理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或抚恤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生活补助金;

5、在校学生的生活津贴、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

6、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

7、与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员没有法定赡养、抚(扶)养关系的亲友、社会组织或政府给予的数额在500元以下的一次性临时资助、救助或慰问款物;

8、因病生活困难而得到政府救济款和社会捐赠款中用于治病支出部分;因灾生活困难而得到政府救济款和社会捐赠款中用于住房修复部分;因就学困难而得到政府救济款和社会捐赠款中用于学费支出部分;

9、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认定不计入家庭收入的其他收入。

(三)核实家庭收入可采取下列办法。

1、个人申报法。申请人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情况和家庭实际生活状况,同时经办人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询问;

2、入户调查法。经办人员直接到申请人家中进行调查,核实家庭收入情况和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状况;

3、信函索证法。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经办人员通过信函向用工单位索取有关证明材料;

4、消费跟踪法。由村委会对申请人家庭的收入、消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其实际生活状况;

(四)农村居民因国家征用土地、房屋拆迁而获得一次性补偿金的,应视情计入家庭收入。购买住房或自建房屋后有结余的,应计算可分摊年数。在可分摊年数内,该家庭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在可分摊年数外,符合低保条件的,可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可分摊年数=补偿金收入结余部分÷(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家庭人口数)。其他收入在计算可分摊年数时,参照上述公式计算。

租房住的,补偿金收入在扣除两年的租金后(租金数额以租房协议为准),计算可分摊年数,在可分摊年数内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自有住房或借住他人住房的,全部补偿金收入计算可分摊年数,在可分摊年数内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五)农村居民因国家征用耕地而获得一次性补偿金的,应视情计入家庭收入。缴纳社会保险费后有结余的,应计算可分摊年数,在可分摊年数内,该家庭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全部补偿金计算可分摊年数,在可分摊年数内,该家庭不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在可分摊年数外,符合低保条件的可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六)领取一次性补偿费用的人员,在可分摊年数内,因病、因灾等特殊情况将领取的补偿费提前用完(以使用凭证为依据),生活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农村低保待遇。

(七)计算申请人和低保家庭收入时,有赡养费、抚(扶)养费支出的,应从申请人家庭收入中扣除;有赡养费、抚(扶)养费收入的,应计入申请人家庭收入。

赡养费、抚(扶)养费支出或收入的计算方法:

1、有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按照协议、裁决或判决的数额计算;如果法院提供无法执行证明的,不计入家庭收入。

2、无协议、裁决或判决的,赡养人、抚(扶)养人家庭年人均收入达到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两倍以上的,按下列计算公式计付赡养费、抚(扶)养费。

计算公式:赡养、抚(扶)养费=[赡养、抚(扶)养人家庭年总收入-当地农村低保标准×200%×赡养、抚(扶)养人家庭人口数]÷[赡养、抚(扶)养人家庭人口数+被赡养、抚(扶)人数]

3、实际支付赡养费、抚(扶)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实际支付额计算。

赡养人、抚(扶)养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或者等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两倍的,可以不计算赡养费、抚(扶)养费。

(八)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收入一时难以核查的,按不低于务工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实际收入一时难以核查的,按不低于经营地同行业平均收入计算,但不应低于经营地最低工资标准。

申请人家庭有灵活从业人员的,其收入依据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行业收入测算标准进行认定;收入难以认定的,按照当地行业平均收入计算。

(九)认定家庭实际收入的有效证明。

1、务工人员的收入证明,由用工单位认定其收入并出具证明。

2、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由市场管理部门认定其收入并出具证明。

3、从事第三产业非正规就业工作人员的收入证明,由乡(镇)或街道劳动保障机构或其他管理机构认定其收入并出具证明。

4、从事建筑业、修鞋、缝纫、废品收购等行业人员的收入证明,由本人申报或由知情人提供情况的,村委会评议小组经调查后提出意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确定。

上述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须加盖单位公章方才有效。

六、农村低保待遇申请与审批

(一)农村低保待遇按照个人申请,村委会入户调查、初审、公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县级民政部门抽查、审批的程序办理。

农村低保按照动态管理要求,于每年10月至12月受理申请、集中审批。农村低保申请家庭从获得批准后的下一起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二)农村低保待遇的申请应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通过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福建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表》,并根据家庭成员实际情况,提供以下材料或复印件:

1、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结婚证、离婚证(或法院判决书)、收养证或其他证明其家庭成员身份关系的证明;

2、残疾证、劳动能力状况证明、学生证(或入学通知书)、优抚对象证明;

3、土地(山林、水塘)承包或者租赁合同、就业状况证明、有劳动能力家庭成员的收入状况证明;

4、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人家庭成员收入证明、归侨生活补助费证明;

5、领取一次性补偿金的数额及用途证明;

6、有关裁决、判决、协议书及其他相关材料等。

特殊情况下,也可由非户主家庭成员或者法定监护人、社会组织等提出申请。

(三)申请人居住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居住地村委会应按照户籍地村委会的协查函件要求,协助做好申请人家庭收入调查取证及公示等工作。

家庭成员户籍不在一起、其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应由户主方向其户籍所在地村委会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家庭其他成员户籍地村委会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由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组成家庭且共同生活在农村,其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的,可以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共同生活在城市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可以申请城市低保待遇。

(四)村委会受理申请后,应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及生活状况等进行入户调查。入户调查工作人员至少2人,并填写《农村低保家庭调查审批表》,实行“谁入户、谁签字、谁负责”的首问责任制,入户调查结果应由入户调查人和申请人签字确认。

村委会应组成低保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小组由村民代表、村委会成员、驻村乡(镇、街道)干部等组成。低保工作人员向评议小组会议介绍入户调查情况,经评议小组成员评议后表决。出席评议人员必须超过评议小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方能有效。评议小组评议情况应形成记录并存档。也可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

出席评议小组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认为评议对象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家庭人数、家庭住址、家庭收入状况、拟享受低保补助金额等),公示时限为不少于5日。无异议的,由村委会签署意见并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评议小组会议未通过或者公示有异议并经核实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应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认为符合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并盖章后,将申请材料上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认为不符合条件的,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六)县级民政部门应对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对申请人进行入户抽查。对拟批准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家庭,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通知村委会再次张榜公示,公示时限不少于5日。无异议的,由县级民政部门下达批准通知书,并由村委会代发由省级民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福建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和县级民政部门统一代办的金融机构存折;有异议的,应重新审核,对经调查核实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应及时开具不予批准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七)申请人对家庭收入核定有异议的,可直接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民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异议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查完毕,情况属实的应及时予以纠正。核查结果应及时书面反馈申请人。

申请人对于村委会初审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直接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低保工作人员应再次进行入户调查。经评审认为符合条件的,再次进行公示。经评审仍认为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或在第二次公示中仍有异议并经核实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应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七、农村低保对象管理

(一)低保对象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内进行户籍迁移的,持迁出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低保证明,到迁入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低保关系变更手续,不再重新履行申请、审批程序。在不同县级行政区之间进行户籍迁移的,由低保对象持迁出地管理审批机关出具的低保证明和低保档案复印件,到迁入地重新履行低保申请手续,迁入地管理审批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审批程序。

(二)各地应实行社会化发放办法,由县级民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按月或按季足额发放农村低保金。

对于行动不便的低保对象,可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派专人上门发放农村低保金。

(三)农村低保实行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金额有升有降的动态管理机制,每年10月对所有农村低保对象进行年审,并张榜公示,公示时限为不少于7日。管理审批机关根据农村低保家庭人口或收入变化情况,办理续发、停发、减发或增发农村低保金的手续。仍符合低保条件的,由县级民政部门在《福建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上盖年审章,继续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对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办理取消低保待遇手续,下一起停发农村低保金,同时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四)农村低保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对象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应做好低保申请人入户调查的信息采集工作;县级民政部门应做好低保对象的信息录入工作。

县级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应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低保对象家庭档案,并设立专柜保存管理。

县级民政部门保管的低保档案包括低保对象申请表、调查审批表、补差金额调整表、发放名册等;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保管的低保档案包括评审花名册、评审记录、发放名册等;村委会保管的低保档案包括评议小组会议记录、发放名册、公示名册等。

八、农村低保资金管理

(一)农村低保资金来源包括。

1、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2、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的资金;

3、上级财政补助的资金;

4、福利彩票公益金;

5、其他资金。

(二)农村低保所需资金,由各级政府分级负担,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应在“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下设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分户,用于农村低保资金收支的管理与核算。

在每年年底前,民政部门应根据动态管理核定的农村低保人数,编制下农村低保资金预算方案,按法定程序列入预算。预算执行中需要调整的,民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当农村低保资金有结余的,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结转下使用,统一列入下农村低保资金支出预算计划。

县级民政部门应当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农村低保资金使用情况,并编制年终决算,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三)农村低保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遵循“民政部门核定对象和标准,财政部门核拨资金,金融机构代发到人”的管理原则。县级民政部门按照农村低保实际人数和所需金额,应于每月月底前编制下个月资金支出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在对同级民政部门报送的资金支出计划审核后,根据月支出计划提前将所需资金拨付到受委托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农村低保对象名册和补助金额,按时足额将低保金发放到农村低保对象个人帐户。少数实行按季度发放保障金的地方,农村低保资金最迟应于每个季度的第二个月月底前发放到户。

(四)各地农村低保工作所需业务经费,按照保障工作需要的原则,在部门预算中统一编制,报同级财政部门统筹安排。业务经费主要用于低保核查、建档、培训、信息系统建设和低保工作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开支。

九、农村低保工作监督与检查

(一)各级民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善低保公示制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公共场所、政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形式,公开低保政策、低保标准、申请审批程序、低保金发放、低保对象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二)各级民政部门应设立意见箱和咨询投诉电话,受理居民的咨询、投诉、举报。对于群众投诉和举报的问题应逐一登记,及时调查处理,并向有关人员反馈。

(三)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强农村低保资金管理。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应跟踪监督、审计农村低保资金使用情况。

十、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福建省民政厅负责解释。《福建省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规定》(闽民救〔2004〕32号)、《福建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闽财社〔2004〕9号)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为准。各地可根据本规范,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下载2012年田湾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田湾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柳江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服务指南

    柳江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服务指南 一、申请农村居民低保条件及标准: 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

    三亚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方案

    三亚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民政部《关于加快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

    白银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白银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来源: 甘肃白银市白银区民政 时间: 2013-05-29 10:1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篇模版)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低保的概念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农村低保”),是指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政府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

    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

    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72号 《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9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

    四川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四川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40号《四川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已经2009年10月13日省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

    济宁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济宁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工作,维护和保障农村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

    江西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 o 江西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江西省人民政府令 第183号 《江西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已经2010年9月13日省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