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纯复乡严格程序,精心组织全力推进灾后农房重建
纯复乡严格程序,精心组织 全力推进灾后农房重建
纯复乡地处龙泉山脉尾端,农业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损失较为严重,全乡部分农户房屋在地震中倒塌或严重受损无法居住,需要拆除重建。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文件及会议精神,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严格程序,精心组织,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监管,积极采取“五抓”措施,确保灾后农房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一、抓重建对象确定是前提
重建对象的确定关系到全乡灾后重建是否成功开展,关系到全乡社会稳定大局。一是严把申请关,在广泛宣传补助对象范围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由农户提出书面申请,村委会受理。二是严把入户调查关,由书记、乡长亲自挂帅,带领全体乡、村、组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分成两个组深入每一户写出书面申请的受灾农户家中,调查核实受灾情况,拍摄照片取证,下达调查结论。作到标准一致。三是严把评议关。乡政府拟订评议程序,由村委会组织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整个评议需全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参加,过半数通过,方可确定对象进行公示。四是严把公示关。经评议过关农户分别由村、乡进行5天的公示,接受村民监督,经公示无异议报县民政局审批。在整个对象确定过程中,全乡无一例集访和不稳定事件发生。
二、抓规划选址和户型设计是基础
对全乡需自建房屋的农户由国土、规建部门会同乡村干部深入每一户农户进行规划选址,确定所建户型,测算建房成本和所需建筑材料数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受灾农户因地制宜,相对集中修建房屋。全乡有50%农户原址修建,20%受灾农户异地集中重建,主要分布在5个集中居住点,均已开工建设,对集中重建户乡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建筑风格,为全乡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树立良好典范。
三、抓材料准备和施工队伍选择是关键
当前,全省各地正抓紧进行灾后重建,普遍面临“两涨两缺”的问题,乡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充分激发农户建房积极性,广泛发动农户利用各方面的关系,从各种渠道购进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保证及早开工。二是以村和组为单位筹集资金,协调与各建筑材料供应商关系,降低材料成本,保证材料供应。三是对全乡有建筑经验和技术交好的工匠进行摸底造册,邀请县灾后重建督导组和县规建部门对全乡建筑工匠进行技术培训和道德培训。四是请县督导组和规建部门邀请县内其他乡镇有技术势力的建筑工匠大力支持我乡灾后农房重建。
四、抓质量和安全监管是重点
纯复乡灾后农房重建时间紧,任务重,但质量和安全不容忽视。一是乡政府要求各重建户和施工队伍必须严格按照县规建部门提供的技术规范施工,否则将不予验收。二是乡政府与重建户和施工队伍签定质量和安全责任书,提出要求,明确目标,确保不出安全和质量责任事故。三是乡政府组织民政、安办、规建等部门会同村、组干部对每一户开工建设的农户进行三次以上的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发出书面通知,限期整改。
五、抓责任落实是保障
在整个灾后重建过程中,乡上成立由书记、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亲自抓,成立重建办公室具体抓,全体乡、村干部层层分解任务,落实目标,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强化执行力建设,对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得力的干部,将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报告
都江堰市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工作推进情况的
报 告
“一座座颇具特色又极富现代气息的漂亮农房和沁人心脾的田园风光,与欢快嬉戏的孩童和新农村居民们宁静和谐的生活。构成了一副乡村田园图画,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带给心灵强烈震撼和向往。”
——这就是都江堰的新农村,诗情画意,美轮美奂!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都江堰市农房18613户倒塌、56436户严重损毁、25059户中度受损、29469户轻微受损。在中央、省、成都市、社会各界和援建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构建新型城乡型态的目标和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整合、集成政策资源优势,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指标增减挂钩为平台,着力构建“群众自筹、政府补贴、担保贷款、上海支援、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力推进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目前,截止目前,享受国家救助政策的34447户中,农房重建基本完工率达98.2%。入住率达74%。其中:原址自建14703户已全部入住;统规自建5217户,完工5217户并全部入住;统规统建6970户,已完工6770户,已分房4547户,已入住3954
户;社会资金开发重建7162户,已完工6677户,已分房4084户,已入住1200户;异地迁建395户已全部完成。
我们通过灾后农村重建的2年探索实践,终于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升级、环境相互融合、基础设施共享、建筑风格多样的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新路子。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一、坚持“四性”规划,农房重建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我市始终坚持春城书记提出的灾后重建要体现“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发展性”的原则不动摇,将重建规划与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川西林盘保护、农业产业发展和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整合集成政策优势,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完善安置点内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增强了聚居区的凝聚力和承载力,实现了推进集中,节约耕地,变现资源,科学重建。
(一)突出多样性,民居设计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一是从房屋平面布局、建筑形态、建筑风格、结构类型、建筑材料、细部做法等“六要素”上拓思路,做文章,通过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的不同变化和屋面、门窗、墙体、入口、大角、转角的细部处理,不断丰富和完善建筑造型,着力打造高低错落,收放有序的建筑型态,努力做到村落有不同,院落有差异,单体有个性;二是抓方案设计。结合自然条件、产业发展和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防止将城市小区简单复制到农村,避免夹道建设和行列式、军营式布局,使每个聚落的建筑形态风格因景而异、丰富多彩;三是抓试点示范。结合当地地理区位和人文 2
特色,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建筑多样性样板点位,从展现传统川西民居的蒲阳镇花溪村,到体现现代民居风格的天马镇向荣村,再到具有浓郁地中海风味的紫宽路沿线房屋,充分表达了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农房建筑风貌。
(二)注重共享性,农村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基础配套是关键。为实现城乡基础、公共服务配套的均等化,我市从规划着手,参照城市小区配套标准进行集中居住区的配套设计,大力完善水、电、路、气、讯、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以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共享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成果。按照要求,全市205个农民集中安置点必须全部配套。为此,我市专门筹集资金近13.7亿元,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方式,对市域和安置点内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及社区、村落就业服务、公共卫生、文化活动、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统筹建设,着力实现全市范围内基础配套全覆盖,公共服务齐共享。
(三)坚持相融性,村落环境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坚持将灾后重建与地域人文特色、地形地貌、川西林盘保护、耕地保护等相结合,秉持“房子进院子”、“小院并大院”的理念,规划了一批彰显地域风貌、特色鲜明突出的农民集中安置点和农家院落,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如天马镇向荣村、翠月湖镇清江村等依托林盘实施统规自建农民集中安置点,房屋在林盘中穿插点 3
缀,灵活布局,原来的零星院落实行还耕,既方便了生产生活,又节约了土地,还有效保护了林盘生态资源,传承了川西农耕文化。蒲阳镇花溪村根据山区地势风貌,还原了传统川西民居风格,将房屋建筑风貌与山村乡土风味有机融合起来。
在聚居点的规模上,根据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与自然环境相融的要求,不仅有向峨乡石碑岗安置点等的大型聚居,还有天马镇唐家院子等的中型聚居,也有蒲阳镇花溪村等的小型聚居。这充分体现了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同时,我市还注重对聚居院落内古井、水碾、磨坊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延续历史文化脉络,做到农村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和谐交融。
(四)提升发展性,一三产业提升空间明显扩大。按照房屋建设与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结合的发展性要求,着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和特色农业,全力加快农村产业恢复提升,使农民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转变相适应。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大观镇茶坪村、紫坪铺镇沙湾村等利用旅游区位优势,将住房重建和旅游发展有机结合,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筑巢引凤,引进社会资金发展乡村旅游。建成的乡村家庭连锁客栈、乡村酒店已投入运营,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紫宽路乡村酒店租用的农民房屋已达到500元/间.月。徐家林盘利用其邻近成青旅游快速通道便利条件和该院落花木种植产业基础,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通过完善院落内道路、沟渠、旅游标识、休闲平台、公厕等基础、旅游接待设施,改造院落房屋建筑风貌,清理周边卫生,美化林盘环境,着力
打造一个小巧精致,别具特色的旅游休闲接待群落。目前,徐家林盘内房屋重建、基础配套和环境整治已全部完成,12户农家乐已开张营业。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精致的房舍、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观赏、休闲品茗。院落内农家乐日接待游客达400人左右,实现营业收入10000元以上,是震前旅游收入的16倍。“2009相约都江堰首届乡村旅游节”在徐家林盘拉开帷幕,为我市林盘保护和开发利用注入新的活力。此外,我市还有800余农户采取自建自营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二是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打造特色效益农业。借助上海对口援建,实施了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粮经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以粮食与猕猴桃、蔬菜、食用菌、川芎、园林花卉优势互补的五大特色产业示范带,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目前,正加速实施向峨乡猕猴桃、“三木”(厚朴、黄柏、杜仲)药材、食用笋、茶叶“四个一万亩”特色产业基地,聚源粮经复合型示范片,崇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全市近40%农业人口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500元以上。
二、坚持融资创新,资金市场化来源进一步拓展
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支撑,以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以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创新为保障,坚持市场化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农房重建的资金问题,加速了农村财富积累。经测算,全市6万余户农房重建投资总额达100亿余元,户均拥有财富价值将在20万元以上,极大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并为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以“个体参与、原址联建”的创新形式吸引社会资金。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制定出台了联建政策,在全国率先颁发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大力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住房重建。截止目前,全市有1100余户通过原址联建实现了住房重建,吸引社会资金4.8亿元。
(二)以“业主经营、开发重建”的规模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在资源优势明显,社会资金参与积极性高的区域,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实施土地整理并完成农民安置后,将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开发,同时解决了农民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和农村产业发展问题。如青城山镇味江村十二组引进北京昊海立德科技有限公司,对本组零星集体建设进行整理和产业开发,已完成整理土地涉及的16户农户的安置,还将投入1.2亿余元对节约的20余亩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取得的300林地进行旅游开发,既有效解决了农户灾后重建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的长效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问题。目前,全市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实施的开发式重建项目达45个,吸引社会资金60多亿元。
(三)以“政府主导、集中重建”的形式引进重建资金。在资源优势不明显、对社会资金吸引力较弱的区域,通过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由政府实施土地整理,将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依法出让,实现了资源变资本。比如,通过成都市土地储备中心对我市向峨乡全域实施集体建设用地土地综合整理,整理出建设用地指标3160余亩,整理出的土地指标价值达4.7亿元,确保了向峨乡16个
统规统建安置点建设的有序推进。目前,全市199个村中有102个村参与土地整理,采用政府主导型统规统建、统规自建项目达133个,可获取重建资金15亿元以上,安置农户2.9万余户。
(四)以“金融支持、自主重建”的形式引进资金。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和融资担保平台,为农户通过担保贷款实施住房重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发放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6076笔2.3亿元,发放乡村旅游抵押贷款50宗2300万元。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全市有6000余户农户实现了住房重建。
三、坚持群众主体,民主化在重建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在推进农房重建过程中,我们抓住产权制度改革和灾后重建机遇,指导村组成立了议事会、监事会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意愿选择、规划设计、建设方式上均由群众说了算,实现了灾后重建由 “为民做主”到“群众自主”的转变。
一是在意愿选择上,将原址自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异地安置、社会资金联建、维修加固6种恢复重建方式和重建政策原原本本交给受灾群众,让群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二是在规划设计上,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单位深入村组农户与群众进行密切沟通。初步规划方案出台后,规定须经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同意后才能实施,提高了规划的落地性。三是在建设方式上,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重建,建什么样 的房子,由谁来建设,完全是受灾群众说了算。四是在安置点管理上,坚持自主、自愿、自治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引导农户、村组自行做好安置点的后续管理工作,有效避免了集中安置点后续管理的困难和矛盾。
年5月18日
2010
第三篇:2012工作总结(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王伟业
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圆满完成三年重建任务
——中国电建集团玉树重建第五工区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的总体部署,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电建集团玉树重建现场指挥部的工作要求,中国电建集团玉树重建现场指挥部第五工区紧紧围绕今年重建的各项任务,工区按照科学管理、有序施工、优质高效低推进各项重建工作,按期圆满完成了各项节点目标。
一、2012年工作完成情况
——明确决战之年各项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各项重建工作。工区2012年承担了扎西科组团三232(实际完成217户,其中15户阻工无法施工。)户城镇居民住房施工、扎西科组团三五栋公建项目、扎西科组团二干部职工周转房项目、唐蕃古道商住组团项目、玉树太阳湖假日酒店项目、农网改造项目等建设任务。截止目前,第五工区承担的各项重建项目全部按节点要求顺利完工。
——城镇居民住房实现玉树州首批入住目标。从今年6月底开始,工区承建的217户城镇居民住房全部开始建设,在短短的120天时间里,第五工区员工克服群众意愿锁定困难,施工干扰大等困难,积极落实玉树重建“一线工作法”,工区5名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投身到扎西科组团三城镇居民住房中,认真贯彻落实玉树重建“一线工作法”,针对居民户型锁定困难的实际,工区领导班子成员与建委会积极沟通协调,全面做好与户主的沟通工作,支持户主户型变更设计,工区先后协助户主完成了9种户型,30多种面积不等房屋的设计工作,全力推进房屋施工进度。9月30日,工区承担的扎西城镇居民住房实现首批入驻,并创造了今年玉树州首个居民点首个入驻的目标,人民网、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等12家新闻媒体对扎西科首批居民入住进行报道,截止目前,扎西科城镇居民住房入驻180户,入住率为83%。
——扎西科五栋公建项目及干部职工周转房项目顺利实现各节点目标。扎西科组团三五栋公建项目为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工区坚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工程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工作,工程全部完成初验,并相继交付对应单位使用。在扎西科团二干部职工周住房项目施工前期,工区先后攻克弹簧土的实际,快速深入开展工程建设,实现了现场指挥部今年建设干部职工周转房项目首个封顶的目标,目前,12、13号干部职工周住房全部完工,具备入住条件。
——唐蕃古道商住组团全面实现封顶目标。唐蕃古道商住组团从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前期施工图纸不到位的情况下,工区完成了各类材料准备及图纸跟踪工作。10月7日,唐蕃古道商住组团A区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首个援建外项目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由水电四局投资,玉树项目部承建的玉树结古镇太阳湖假日酒店项目。从8月底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始终加强工程建管理工作,广大干部职工克服高寒缺氧,工期紧、施工任务中等困难,全力以赴投入到酒店项目施工工作中,项目部通过加强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全面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在玉树结古镇两河景观带工程历次评比中,太阳湖假日酒店多次在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名列前茅。工程建设全面实现了质量、安全事故“双零”目标。各项工作得到了水电四局投资公司、设计、监理的高度肯定。11月初,玉树太阳湖假日酒店项目顺利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目标。
二、全过程控制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重建工程质量。2012年是玉树重建的关键之年、决战之年,为进一步做好各项重建工作,工区从2011年底开始,在西宁组织今冬明春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工区先后安排30多名职工进行资料的准备工作,加强与业主、设计、监理的沟通工作,积极完成了各公建项目图纸工程量计算,歇武镇375户居民住房使用说明书编制工作,为后续住户便捷实用房屋提供了保证。
在工区工程建设过程中,工区始终将工程放在第一位,工区成立了常务副指挥长曹奇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监管体系,副指挥长建总工程师白成全面负责工区质量建设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工区通过开展施工工艺技术交底,加强材料、施工过程及后续质量控制,提升了工区工程建设工作。同时,工区积极邀请现场指挥部、建委会、业主进行质量巡视检查工作,在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施工中,工程施工质量均得到了大家的一支肯定,工区先后在现场指挥部质量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
安全及文明施工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前提,在整个重建施工的过程中,工区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工程建设的首位,工区从年初开始,就全面加强现场安全及文明施工工作,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积极参与创建“安全文明示范项目部”创建工作,按照现场指挥部下发的《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工程质量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等制度措施,力争把质量监管和安全监督工作做严、做细、做到位;狠抓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大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力度,努力将重建项目建成安全工程、放心工程和精品工程。通过一系列举措,工区安全及文明施工工作成效明显,工区承建的扎西科组团二干部职工周转房项目安全及文明施工工作在现场指挥部评比中多次名列前茅。
三、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服务各项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是一场坚决战役,没有任何的退路,工区注重发挥基层党工团组织的先锋作用,全力推进了各项重建
工作顺利推进。工区党总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扎西科组团三城镇居民住房、扎西科组团二干部职工周转房项目中成分别成立了“党员先锋工程”和“党员先进班组”,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扎西科组团城镇居民住房重建项目是硬指标,没有丝毫的退路可言。工区与现场指挥部签订扎西科组团三城镇居民住房目标考核责任书,全面确保按期完成各节点目标,工区工会分会积极在扎西科组团三城镇居民住房建设中深入开展创建“高原先锋号”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通过加强现场管理人员月考核,开展工序与工序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施工队与施工队之间的劳动竞赛,切实营造了大干快上的工作氛围,在确保工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
为充分发挥青年职工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作用,第五工区团总支成立了两支“青年突击队”,分别坚守在扎西科组团三赛依娜社区和扎西科社区,他们主要负责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室内地坪、外墙装修、屋顶施工、屋面防水等工作,青年突击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屋面防水处理工作过程中,通过借鉴歇武镇农牧民住房屋顶施工工艺,改进施工工艺,确保了每户房屋的质量。
在决战之年的各项重建工作中,第五工区全力以赴,勇挑重担,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工区先后创造了“四个第一”,实现了扎西科城
镇居民住房第一个实现入住目标,扎西科组团二干部职工周住房项目实现第一个主体结构封顶;歇武镇城镇居民住房资料实现第一个移交地方政府;玉树县果青村供电线路架设获得玉树首个样板工程。2012年,工区党总支荣获青海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工区团总支获得中央企业团工委、共青团青海省委联合授予的“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获玉树州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玉树重建是一项为灾区人民谋福祉的伟大工程,按照青海省、集团公司的部署,第五工区广大干部职工将继续做好后续工程建设工作,加强工程质量控制,严格工程施工安全与文明施工工作,为建设一个美好、和谐的新玉树不懈努力。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四篇:关于我县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省农房重建检查组)
关于我县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我县自去年6月份启动农房重建工作以来,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坚持把灾后农房重建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落实“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保供给、限价格、调结构、重质量、抢进度,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了全县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截至6月30日,全县需恢复重建农房26007户(含重点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和场镇规划在建的434户)已基木竣工,满足了安全居住条件。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探索建房新机制。针对灾后农房重建工作面临的问 题,我县立足实际,探索建立了一套档案奠基础、一事一议定方案、一份协议明责任、一个管委会抓落实、一张明白卡保公平、一户多策强投入的“六个一”建房机制,呆取了“农户申请—群众评议—村社公示一乡镇审核—县上审批—规划重建—检查验收”的程序,做到了政策公开、组织有序,破解了大规模农户重建组织协调服务难的问题。
二、全力保障建材供应。一是尽力扩大地方建材供应总量。通过扩能和新建,16家免烧砖厂和34家页岩砖厂全部实现满负荷生产,广旺200万吨/年旋窑水泥项目一期工程己于4月28日点火试产,全县日产水泥4940吨、砖400万匹、砂石I300方,满足了我县农房重建及其它重建项目的需求。同时,加快推进在建建材生产项目,不断提高后续供应能力,匡山100万吨/年旋窑水泥项目将于今年8月点火。全县建材生产在确保县内需求的同时,水泥生产还有力支援了周边地区的重建,已累计向苍溪、元坝等灾区供应水泥39万吨。二是建立健全建材特供机制。先后出台了《旺苍县灾区农房重建建材特供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后农房重建用砖统购分销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实行砖厂定点分片区直供,从经商、物价、质监等部门和各乡镇选派了63名驻厂监督员,专门负责农房重建建材特供和砖统购分销工作,切实加强对灾后农房重建用砖统购分销工作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保证了全县灾后农房建材供应有序、价格稳定。三是认真落实补贴政策。在重建初期,针对砖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统一在外地进行采购,对统一外购机砖进行运价补贴,有效保证了重建进度,降低了农户建房成木。
三、多方筹措建房资金。我县坚持 “农户为主,拓宽渠道,因户制宜,一户多策”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按照“六个一点”(农户自筹一点、亲朋赊借一点、信贷支持一点、保险理赔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的办法,破解重建资金难题。严格执行国家补助政策,规范补助资金发放程序,全县已兑现政府重建补助资金3.56亿元;协调县信用联社将农户小额贷款额度提高到5万元,期限廷长至2年,执行最低利息,为受灾农户建房提供最优惠的信贷服务,共协调金融机构发放重建贷款2.5亿
元。
四、大力扶持贫困户建房。我县严格按照程序,筛选评定灾后重建特困户并纳入电子台帐管理,做到了阳光操作。动员特困户量力而行、就地取材进行重建,并逐户帮助规划,建房面积一律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结构以砖木、土木为主,并把异地重建特困户的地基和平场纳入了政府配套项目文持,有效降低了建房成本。县财政投入500万元作为贷款担保资金,由县兴旺国投公司出面担保,与县农行签订了总额为3000万元的农房重建贷款合作协议,并以贷款户持有的金穗惠农卡作为反担保,由乡镇民政办监督贷款资金的使用,既有效解决了农村特困户建房贷款难问题,又建立了对财政担保资金和信贷资金的风险防范机制,已累计向613户特困户发放贷款1237万元。同时,组织开展了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1+1”结对帮扶贪困户建房活动,重点帮工、帮技术、帮采购物资,并帮扶资金(含物资)1100多万元。截至5月31日,全县1044户特困户农房重建己全面完工,完工率100%。
五、切实加强建房质量监管。我县先后举办农房建设技术培训班6期,累计培训乡村干部、建筑工匠和农民2500余人。召开了全县农房建设技术指导监督员培训会,为每个乡镇培训了3名技术指导监督员,将全县规划和建设技术人员统一下派到乡镇、村社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监管,对砖混结构房屋建构造柱、圈梁等环节进行质量干预,对木结构
房屋按防震设计要求施工,保证了建房质量。
六、严格督促检查考核。我县把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纳入了“以事论官,选贤任能”目标管理,制定了《旺苍县灾后农房恢复重建工作考评办法》(旺委办„2009‟87号),对农房重建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办,对完成情况严格实行一周两报制度,并于每周一在县广播电视台进行了通报。目前,全县已组成10个考核工作组对农房重建工作进行了考核验收。
七、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是特殊党费没有到位,次项工作待落实。二是因余震和民工返乡新增重建户的重建补助资金迟迟到不了位,意见大,纷纷上访,建议上级能尽快下拨新增农房重建户的重建补助资金,以便及时兑付,从而减少因上访给各级政府带来的压力。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查哈阳乡2013年因灾损毁农房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
查哈阳乡2013年因灾损毁农房恢复重建
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县政府相关工作要求,为切实做好2013年全乡因灾损毁农房恢复重建工作,确保此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灾后农村受灾户住房困难为目标,通过农户自筹、政策扶持、社会帮助等措施,有效开展因灾损毁农房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受灾户安全越冬。
二、重建对象
农村户口的五保户、低保户、低收入、重点优抚对象和其他户。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列入此次倒损房屋恢复重建的补助对象:
(一)一户有两处住房以上(含两处住房)其中一处能够居住,不在此次倒损房屋恢复重建之内。
(二)有钱户从受灾户手中购买倒损房屋要恢复重建的,不在此次倒损房屋恢复重建之内,防止出现有钱户购买倒损房屋,然后恢复重建得到政府补助,再倒卖房屋从中渔利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三)房屋连续多年无人居住的,经调查公示确认无异议,不在此次倒损房屋恢复重建之内。
(四)独立的厨房、仓库、车库、简易房和临时房屋,不在此次倒损房屋恢复重建之内。
三、界定标准
倒塌房屋是指因水灾导致房屋整体结构塌落,或承重构件多数倒
塌或严重损坏,或主要结构已经出现潜在危险(包括洪水退去后倒塌和经过冻胀后倒塌等),或修缮成本大于同类新建成本70%的居住房屋,都视为倒塌。严重损坏房屋是指因水灾导致房屋多数承重构件严重破坏或倒塌,需要采取排险措施、大修或局部拆除的房屋,具有一定的维修价值,但维修成本在同等新建房屋成本的30%-70%之间的居住房屋。一般损坏房屋是指因水灾导致房屋多数承重构件轻微裂缝,部分明显裂缝,个别承重构件严重破坏,需进行一般修理,采取安全措施后可以进行使用,维修成本不高于同等类型房屋新建成本30%的居住房屋。
四、补助标准
《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因灾受损农房修缮重建中央和省补助标准:倒塌房屋重建平均每户补助XX万元。严重损坏房屋修缮平均每户补助XX元。一般性损坏房屋修缮平均每户补助XX元。
五、重建房屋选址原则
新址必须符合小城镇总体规划、乡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利建设专项规划等要求,在充分考虑农村生产半径和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靠近公路、靠近城镇、靠近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工业园区选址,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尽可能在城关镇、小城镇、中心村和农村社区进行集中建设。充分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选择地质条件适宜的地块,避开库区、泄洪区、淹没区和山洪、滑坡、风灾等易发自然和地质灾害的地段,仍在这些地段重建房屋的原则上不予政策支持。
六、重建房屋建设标准
结构标准:鼓励受灾户建设砖混、砖瓦、节能环保、抗震材料房屋,如条件确实困难,可以建设板房,但重建板房基础必须是砖混结构一米以上;可以购买楼房,但必须办理过户手续,同时须将原损毁农房灭籍,将宅基地归还村委会。
面积标准:一人户不得低于30平方米,二人户不得低于40平方米,三人以上户不得低于60平方米。
七、方法步骤
(一)调查摸底(2013年9月1-9月15日)。在受灾户提出申报的基础上,乡里组织人员深入到各村屯,对灾后的倒塌农房、严重损坏农房和一般损坏农房进行认真调查,不得降低标准,不能漏报和虚报,必须做到倒损房屋情况清楚,受灾户类型准确,要留存好影像资料。
(二)村级确认(2013年9月15日-20日)。乡里的调查结果交给村里后,各村召开两委会,对受灾户的调查结果进行认定,然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两委会认定的结果进行确认。
(三)村级公示(2013年9月20日—25日)。将村民代表大会确认的受灾户受灾情况进行全村公示,确保公示到屯,每个屯明显的公示地点不少于2处,要留存影像资料。
(四)核查认定(2013年9月25日-30日)。对公示期内反映的情况不实或漏报问题,县、乡将组成核查组,进行最后认定。
(五)组织实施(第一阶段2013年9月13日-10月31日,第二阶段2014年5月1日-10月30日)。在不违背受灾户意愿的情况下,按规划、按标准组织受灾户重建或修复。
(六)归档立卷(第一阶段2013年11月10日前,第二阶段2014年10月30日前)。乡里选调专人对灾后倒损房屋重建及修复工作的相关资料独立成卷,分类要细,资料要全。
(七)核实验收(第一阶段2013年11月10前,第二阶段2014年10月30前)。根据重建和修复情况,乡里向县因灾损毁农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请,然后由县成立专门验收组,对完成情况进行核实,核实属实后,兑现相关政策。
八、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经乡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全乡因灾损毁农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略
九、工作要求
(一)分步实施。2013年全乡因灾损毁农房中倒塌的房屋,计划2014年重建的,必须签订建设完成协议,务必于2014年10月30日前完成;严重损坏和一般损坏的房屋,必须于2013年10月30日前完成修复工作。
(二)明确职责。全体参加帮建工作的人员,要集中精力,认真负责,努力工作,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严格问责。全体参加帮建工作的人员在完成此项工作过程中,如出现不负责任、偏亲向友、暗箱操作、挪用资金、玩忽职守、违法违纪等问题,要严肃追究其责任;各村要定期排查不稳定因素,如出现信访等问题,由各村负责维稳处理,各村支部书记负总责;执法执纪部门要密切关注此项工作,如发现问题,必须彻查,从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