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填报说明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证)填报说明
财政部门依据经审定合格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占有登记)》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副本)》(以下简称《产权登记证(副本)》占有登记相对应的项目;依据经审定合格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变动登记)》填写《产权登记证(副本)》变动登记相对应的项目;依据经审定合格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年度检查)》填写《产权登记证(副本)》年度检查相对应的项目;依据经审定合格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注销登记)》填写《产权登记证(副本)》注销登记情况。
第一部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占有登记)
(一)单位名称(盖章):既有单位按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登记的单位名称填写,并加盖单位公章;拟设立单位,按照向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申报的单位名称填写。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既有单位由《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登记的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拟设立单位由向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申报的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三)填报日期:按照单位填报占有产权登记表的公历日期填写。
(四)地址:既有单位按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登记的 地址填写;拟设立单位按照向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申报的单位地址填写。
(五)组织机构代码:按照各级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代码填写。
(六)批准设立单位:填写批准单位成立的审批机关的全称。
(七)批准设立文号:填写批准单位成立的批复文件的文号。
(八)预算级次:按照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级次填写。
(九)财政预算代码:填写单位在财政部门的预算代码,由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填列。
(十)主管部门:填写单位的主管政府部门。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是其下属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
(十一)成立日期:按照批准设立的文件中规定的设立日期填写,如无明确规定,按照文件批准的日期填写。
(十二)单位(性质)分类:已实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按照列示的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的数字代码选择填列;未实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根据单位性质和经费管理特点类型,按照列示的另外四种类型选择填列。填列时在性质或分类对应数字代码前的方框里划“√”。
所谓公益一类是指,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单位或机构。
属于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宗旨目标和内容、分配的方式和标准等由国家确定,不得开展经营活动,其经费需由国 家财政予以支撑。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收入或基金要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这类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从严控制,并加强监督和管理,使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
所谓公益二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
(十三)单位执行会计制度:指单位现行的会计制度,按照列示的三种类型选择填列。填列时在会计制度对应数字代码前的方框里划“√”。
(十四)管理级次:指单位主管政府部门的行政级次,按照列示的八种类型选择填列。填列时在管理级次对应数字代码前的方框里划“√”。
(十五)土地使用权证号:按照单位依法占有使用土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编号填写。对于土地使用权证较多的,可以另列表附后。
(十六)房屋所有权证号:按照单位依法占有使用房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的编号填写。对于房屋产权证较多的,可以另列表附后。
(十七)人员编制数:按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人员编 制数填写。
(十八)年末财政供养人数:按照用财政预算拨款开支的人员数填写。
(十九)联系电话:填写本单位具体经办人员的有效联系电话(含区号、分机号)。
(二十)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价值状况、主要资产实物量、资产使用情况:按照单位登记年度账面相对应科目的实际价值填写。
(二十一)国有资产总额: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所得的数额填写。净资产合计+预收下年经费补助-预拨下年经费补助。
(二十二)单位申报意见:填写事业单位的申报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十三)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填写单位主管政府部门的审核意见,并加盖专职管理机构公章。
(二十四)财政部门审定意见:填写财政部门的审定意见,并加盖财政部门的公章或专用章。
第二部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变动登记)(本表中与占有登记表中相同的栏目不再重复注释)(二十五)变动登记情况变更后登记情况:由申办变动登记的单位按照申办变动的事项填列。
(二十六)变动原因:按照发生变动事项的实际情况填写。(二十七)批准变动单位:填写批准单位变动事项的审批机 关全称。
(二十八)批准变动文号:填写批准单位变动事项的批复文件文号。
(二十九)批准变动日期:按照批准单位变动事项文件中规定的变动日期填写,如无明确规定,按照文件批准的日期填写。
第三部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注销登记)(本表中与占有登记表中相同的栏目不再重复注释)(三十)最近一次产权登记或年度检查数:按照最近一次办理产权登记或年度检查时,经财政部门审定的相应项目数额填写。
(三十一)注销时账面数:按照单位被批准注销时点上账面的相应项目数额填写。
(三十二)清理结果或评估确认数:按照单位被批准注销时点上,对实际占用资产进行清理、检查、核对的结果数,或经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或备案的数额填写。
(三十三)批准注销单位:填写批准单位注销事项的审批机关全称,由多个机关批准注销的,可填写牵头单位名称并加注“等”。
(三十四)批准注销文号:填写批准单位注销事项的文件文号。
(三十五)批准注销日期:按照批准单位注销事项文件规定的执行日期填写,文件未规定执行日期的,按照文件批准的日期 填写。
(三十六)收证机关:填写办理完注销产权登记后,收回单位产权登记证的财政部门名称。
(三十七)收证日期:填写办理完注销产权登记后,收证机关收回单位产权登记证的日期。
(三十八)收证人:填写收证机关收缴产权登记证经办人员姓名。
(三十九)缴证人:填写单位上缴产权登记证经办人员姓名。
第四部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年度检查)(本表中与占有登记表中相同的栏目不再重复注释)注释:涉及国有资产数额的项目,按照单位检查年度经财政部门审定的财务报告相对应科目或实际发生的数额填写。
第五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正本)
(四十)证书编号:指单位所申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的号码,此编号由办理占有产权登记的财政部门填写。
(四十一)正文:按照财政部门核定后的占有产权登记表或变动产权登记表对应项目填写,空白处填写单位全称。
(四十二)登记机关(印章):由发证的财政部门加盖其公章或专用章。
(四十三)发证日期:按照财政部门发给单位产权登记证的 时间填写。
注释:单位名称或单位国有资产数额发生重大变动的.应当换发新证。
第六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副本)
(本表中与占有登记表中相同的栏目不再重复注释)(四十四)年度检查:按照财政部门审定的单位产权登记年度检查情况,由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后加盖专用章(或公章)。若年度检查未通过,则不予签字盖章。
(四十五)注销登记:单位办理完注销产权登记后,由为其办理注销产权登记的财政部门填写。空白处按照财政部门审定的注销产权登记时间填列。
第二篇:2014年产权登记操作手册事业单位
2014产权登记操作手册
——事业单位
点击导航图中的“产权登记”按钮,进入产权登记菜单
一、检查
1、对于2013年7月已经完成了占有产权登记的单位,只需要进行2014年检查
2、【查看详情】:可查看2013年事业单位产权登记数据
3、【检查】:可登记2014年检查
注:
1、占有登记需在2014年12月进行填报,如已结账,先反结账到2014年12月,再进行占有登记的填报工作。
2、如果事业单位打开的不是下面的表格,则单位性质有误,请与上级部门联系,予以更正。
4、检查数据无误后,可点保存
5、【重新取数】,修改了报表数据或卡片数据,点击重新取数按钮,系统会自动从报表和卡片里取数。
重新取数后,要点保持,才能生效,6、【送审】,点击送审,产权年检将送到上级部门进行审核。
二、占有登记
对于2014新增单位,需要进行2014年占有登记操作, 点击导航图中的“产权登记”按钮,进入产权登记菜单
1、进行2014年事业单位产权登记,点击“现在登记”进行登记界面
注:
1、占有登记需在2014年12月进行填报,如已结账,先反结账到2014年12月,再进行占有登记的填报工作。
2、如单位性质有误,请与上级部门联系,予以更正。
3、主管部门:自行填写。
4、表头信息来源于“单位基本信息”,成立日期,编制人数,预算级次在单位管理下的单位信息里进行修改。
5、确认数据无误后,点击“保存”,然后“送审”
6、如果修改了单位信息,2014年报表,卡片数据,可点击“重新取数”按钮,系统会重新进行取数,重新取数后,要点保持,才能生效
三、取数标准
产权登记取数标准,产权年检数据(除出租出借项目外)都是由系统自动取数,具体如下:
1、资产总额:取2014年报表——资产情况表的资产总额
2、负债总额:取2014年报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总额
3、国有资产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4、价值状况由资产卡片库取数
(1)、固定资产总额: 2014年固定资产年末数
(2)、土地、房屋及构筑物:资产类别为1开头的2014年固定资产年末数
(3)、通用设备: 资产类别为2开头的2014年固定资产年末数(4)、专用设备:资产类别为3开头的2014年固定资产年末数(5)、文物和陈列品:资产类别为4开头的2014年固定资产年末数(6)、图示、档案:资产类别为5开头的2014年固定资产年末数(7)、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固定资产总额-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示、档案(资产类别为6开头的2014年固定资产年末数)
5、主要资产实物量由资产卡片库取数
(1)、已确权土地占用面积(m2):资产类别为101开头的土地证载明面积
(2)、已确权房屋建筑面积(m2):资产类别为102开头,并且产权形形式为“全部产权”的房屋的建筑面积
(10)、汽 车(辆):资产类为20301,20302,20303, 20304, 20305,20306, 20307 ,20399开头的车辆的数量
(11)、专用仪器设备(台、套)资产类为360开头的专用仪器仪表数量。(12)、其中:单价200万元以上设备:资产类为360开头的,并且单价(原值/数量)大于(含)200万元以上的专用仪器仪表数量
六、资产使用情况
(1)、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总额=对外投资+出租出借(2)、对外投资:取报2014年报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投资(3)、出租出借:单位自行填写,默认为0 注:如果出现资产总额不能取数,或页面不正常的情况,请清除历史记录。资产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完善更新,请定期清除历史记录
1、打开页面右侧的按钮,打开历史记录
2、点击,3、再次点击下图中的重新登录。,完成后退出系统,关闭浏览器,四、报表样式
产权登记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所属企业三种,且三种登记的表格不同,系统根据单位信息表中 “单位性质”,判断是哪种表格,若发现本单位登记的样式错误,请与上级部门联系,予以更正。
事业单位占有登记表样:
检查表样:检查没有表头信息
五、占有登记、检查审核、审批
主管单位、财政单位业务人员登录系统后,在“审批中心”可以看到下级单位所有送审的单据,打开“未处理”界面,可以看到所有待办的审批。
2014年新增单位需要上报事业单位占有产权登记 打开单据,核对数据点通过。
第三篇:单位人员产权登记操作说明
产权登记使用说明
1.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占有登记申请,企业或事业单位使用各自的用户名登录系统,在系统菜单中选择[产权登记]-[企业产权登记]-[占有登记申请]
如果是事业单位,则是[产权登记]-[事业产权登记]-[占有登记申请]
4.占有登记申请填写、审核、打印 ①新增
点击系统界面左上角的新增,进入申请填报界面,依次填写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国有资产占有情况
(二)、出资人情况
(三)并添加相应资料到附件,保存申请时,打!的地方都必填
②产权登记审核
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用自己的用户登录系统后,进入产权登记菜单-【产权登记管理】-【占有登记审核】,审核时需注意区分审核的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
审核时,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修改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审核意见必须填写
5. 变动登记申请
变动产权登记适用于事业单位发生分立、合并、部分改制,以及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分类、人员编制数、主管部门、管理级次、预算级次发生变化,以及国有资产金额一次或累计变动超过国有资产总额20%(含)的行为事项。
新增申请:占有登记为已审定状态且已办证,才能新增变动登记申请。操作步骤:
点击【新增申请】按钮,弹出【占有登记申请】窗口,其中:
变动登记情况
(二)页签:
根据实际情况,将该页签中的所有信息填写完全。注:填写时,“单位名称”、“单位(性质)分类”、“人员编制数”、“主管部门”、“管理级次”、“预算级次”和“国有资产金额”信息栏中的内容必须和‘单位基本情况’页签中相应的信息保持一致,否则无法保存
附件上传页签:
按照每一栏的上传附件提示,按照要求上传附件。以上填写内容确认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修改申请:对未上报的或已退回状态的变动登记申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修改时,需选中需要修改的变动登记申请,在点击【修改申请】按钮,修改成功确认无误后可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删除申请:可以对未上报和已退回状态的变动登记申请进行删除,已上报、审核中和已审定状态的申请不能删除。
选中需要删除的申请,然后点击【删除申请】,则会弹出一个是否删除的信息框,选择【是】,则进行删除操作;选择【否】则取消操作。 打印申请:对变动登记申请信息进行单张或批量打印
选中需要打印的申请,然后点击【打印申请】按钮,则出现打印预览框,确认无误后,点击右上房的打印机标识进行打印;
上报申请:将需要给主管或财政部门的申请进行上报操作,上报后的申请,上级部门才能审核,而单位用户不能再进行修改; 6.检查申请
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实行检查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单位财务数据和资产产权变动的资料、法定批复文件等,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行检查。
新增申请:变动登记为已审定状态且已办证,才能新增检查申请的操作;点击【新增】按钮,【检查申请】窗口,其中带星号的信息项为必输项,其他信息项根据保存时的提示信息进行填写;确认无误后可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修改申请:对未上报的或已退回状态的检查申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修改时,需选中需要修改的检查申请,在点击【修改申请】按钮,修改成功确认无误后可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删除申请:可以对未上报和已退回状态的检查申请进行删除,已上报、审核中和已审定状态的申请不能删除。
选中需要删除的申请,然后点击【删除申请】,则会弹出一个是否删除的信息框,选择【是】,则进行删除操作;选择【否】则取消操作。 打印申请:对检查申请信息进行单张或批量打印
选中需要打印的申请,然后点击【打印申请】按钮,则出现打印预览框,确认无误后,点击右上方的打印机标识进行打印;
上报申请:将需要给主管或财政部门的申请进行上报操作,上报后的申请,上级部门才能审核,而单位用户不能再进行修改; 7.注销登记申请
注销登记申请适用于因分立、合并、依法撤销或改制等原因被整体清算、注销和划转的事业单位。
新增申请:检查为已审定状态且已办证,才能新增注销登记申请的操作;点击【新增】按钮,【注销登记申请】窗口,其中带星号的信息项为必输项,其他信息项根据保存时的提示信息进行填写;确认无误后可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修改申请:对未上报的或已退回状态的注销登记申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修改时,需选中需要修改的注销登记申请,在点击【修改申请】按钮,修改成功确认无误后可点击【保存】按钮进行保存;
删除申请:可以对未上报和已退回状态的注销登记申请进行删除,已上报、审核中和已审定状态的申请不能删除。
选中需要删除的申请,然后点击【删除申请】,则会弹出一个是否删除的信息框,选择【是】,则进行删除操作;选择【否】则取消操作。 打印申请:对注销登记申请信息进行单张或批量打印
选中需要打印的申请,然后点击【打印申请】按钮,则出现打印预览框,确认无误后,点击右上方的打印机标识进行打印;
上报申请:将需要给主管或财政部门的申请进行上报操作,上报后的申请,上级部门才能审核,而单位用户不能再进行修改; 8.产权登记证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上级审核部门审核通过办证后,选中该证,即可在“产权登记”-“事业产权登记”-“产权登记证管理”中查看相应的证。
第四篇:2015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报填报说明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主要指标解释及逻辑关系式
(一)主要指标解释
注: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更新说明及结构逻辑关系式见方欣科技。网址:。
2、表中带颜色的表格不填。
一、人社统PSI表
1、单位总数、单位类型、制度推行情况、行业、层次填个数,人员情况填人数。
2、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如省委党校,是指部分人员参公的事业单位。“
1、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的“人员情况”中仅填参公人数。
3、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的甲4栏。不参加填写甲栏行业、系统和层次情况。
4、“机关服务类单位”填后,不影响甲栏行业、系统和层次填报。
5、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在甲5栏中填写。
6、系统:是指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上年末是指2013年12月31日;本年末是指2014年12月31日。
8、单位类型: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没有完成,可填在“其他”项。
9、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所有工作
人员(含非在编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借调人员。
10、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11、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12、退休人员:指截止2014年31日,历年累计实有离退休总人数。
二、人社统PS2表
13、同时聘用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即双肩挑,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都要统计。
14、其他等级人员:是指在册正式人员中未评定岗位等级或者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15、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16、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本科”栏,大学本科肄业统计在“大学专科”栏,大学专科肄业统计在“中专”栏,以此类推。
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专科栏。
17、年龄:指统计截止日期时的实足年龄(周岁)。如1955年12月出生的人员,在2005年12月31日统计时计算为50
周岁;而1956年1月出生的人员,则计算为49周岁。
18、博士,是指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硕士是指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19、女、少数民族:既是女性又是少数民族的,在女性和少数民族一栏中重复统计。“在管理岗位工作的”和“具有职业资格的”等同理。
20、职业资格: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分为职业准入资格和职业水平认证资格。职业准入资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建立的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实行注册管理。职业准入资格也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法定条件规定的特定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必备条件,属于行政许可范畴。专业技术人员依据有关规定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等方式取得职业准入资格。职业水平认证资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参加国家职业水平认证考试取得的资格。
21、乙栏“高中及以下”、“35岁及以下”如在工勤技能一级岗位或专业技术高级岗位出现时,要在年报中说明情况。
三、人社统PS3表
22、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23、上年末总数:是指2014统计报表中的实有数。
24、本年末实有数:是指截止2014年12月31日实有数。
25、本年末实有退休人数:历年累计实有的离退休总数。
31、招聘方式中的考试、考察、考核:考试是指通过采取笔试、面试方式招聘的;考核是指未经过考试方式招聘的人员(含选聘);考察不填。
26、任命:指未经公开招聘,直接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到本单位任领导职务的。
27、交流:指从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事业单位,办理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工作的人员,岗位之间调整,以及任职性的挂职工作人员。
28、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离开)本单位的人员。减少包括死亡、单位整建制划出等。
29、解除合同:指依法与事业单位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开除指由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并由单位办理开除手续的人员。
30、终止合同:指依法终止聘用(劳动)合同的人员。
31、甲栏中,上年末总数与本年末总数:因双肩挑影响,三类岗位人员之和大于或等于总计人数(总计人数等于层次的人数)
四、人社统PS4表
32、数量:经组织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核准的岗位数量。
33、在岗人数:按照岗位设臵实施方案聘用在具体岗位的工作人员数量。
34、六级上工勤技能岗位数量、工勤技能岗位在岗人数均填写普通工数据。
35、特岗: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聘用急需的高层人才等特殊需要,经批准设臵的工作岗位,是事业单位中的非常设岗位。特殊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或特殊情况消失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此项不填写)
五、人社统PS5表
36、合计中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等数量与PS3表本年末实有数一致。
37、短期合同,指期限在3年(含)以下;中期合同,指期限在3年(不含)至5年(含);长期合同,指期限5年(不含)以上;项目合同,指以项目完成时间为期限的合同,含约定期限但以附加项目完成为目的的合同。
38、签订劳动合同,指本统计与单位新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其他,指截至本统计末与单位既未签订聘用也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七、人社统PS7表
39.农、林、牧、渔业: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
40.采矿业: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开采辅助活动、其他采矿业。不包括水的蓄集、净化和分配,以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41.制造业:指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指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43.建筑业: 指房屋建筑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44.批发和零售业: 指商品在流通环节中的批发活动和零售活动。包括批发业、零售业。
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指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仓储业,邮政业。
46.住宿和餐饮业:指住宿业,餐饮业。
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指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8.金融业:指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其他金融业,49.房地产业: 指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5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指机械设备租赁、文化及日用品出租,以及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安全保护服务等商业服务活动。
5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指研究和试验发展,气象、地震、海洋、测绘、质检、环境与生态监测、地质勘查、工程技术等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科技中介等应用服务业。
5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指防洪除涝设施管理,水资源管理,天然水收集与分配,水文服务,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业,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城乡市容管理,绿化管理,公园和游览景区管理活动。
5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指婚姻服务,殡葬服务,托儿所服务,家庭服务,洗染服务,理发及美容服务,洗浴服务,保健服务,汽车、摩托车修理与维护,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维修,家用电器修理,其他日用产品修理业,其他未列明服务业。
54.教育: 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未明教育活动。
55.卫生和社会工作: 指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活动,门诊部医疗活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妇幼保健活动,专科疾病防治活动,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其他卫生活动,以及干部休养、护理机构、精神康复、老年人残疾人养护、孤残儿童收养和庇护、社会看护等提供慈善、救助、福利、护理、帮助等社会工作的活动。
5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指新闻和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文化艺术业,体育,彩票活动等娱乐业。
5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指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构,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社会保障,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58.国际组织: 指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驻我国境内机构等的活动。
59.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60.其他从业人员:在本表中指除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注:安全、海关、国家税务、港澳事务、新华通讯社、工程院、发展研究中心、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力监管、自然科学基金委、台湾事务、烟草专卖、外汇管理、密码管理、航天、原子能机构、核安全、民主党派、军队都不填写。
八、人社统PS8表
61.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有行政系统机构设臵的,填入行政系统。
62.对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部门,如地税,由省地税负责统计本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情况,各地注意避免重复统计。
九、人社统PS9表
63.本单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数: 是指本单位特殊人才的数量,一人有多个称号的,在此栏只填写一次(避免重复计算),但在表内所列人员对应的称号栏要分别填写一次。
64.中国科学院院士:指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从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中国国籍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中推荐并当选的院士。
65.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章程》规定,从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的中国国籍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
家)中推荐并当选的院士。
66.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指根据中组部等四部门关于《优先提高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生活待遇的通知》(中组发[1984]3号)要求,以“在理论研究上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公认的;在生产、技术、教育、管理工作中有重大发明创造或革新,具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在专业工作中做出特别优异的成绩,并在国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的”为条件进行选拔,经人事部审核批准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
67.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给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的通知》(中发[1990]10号)的有关规定,各地区、各部门按照选拔条件和规定程序,推荐上报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岗位和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业绩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等人选,人事部会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进行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的人选。
68.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指根据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关于印发〈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人专发[1995]147号)的有关规定,为培养造就数百名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杰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理论家;数千名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技术造诣的带头人;数万名在各学科领域里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年轻人才,在各地、各部门推荐上报人选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并报“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导小组批准的人选。
69.国家科技奖项负责人:指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任何一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及以上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70.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指根据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人事部《关于印发〈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宣发[2003]26号)的有关规定,为适应宣传文化事业发展需要,在宣传文化系统内选拔的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大的专业成就、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一批全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贯中西、联系实际的理论家,一批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生活、受到群众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知识的出版家,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
71.所列项目均为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
72.要有填报说明。内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单位职务、所获奖励名单。
十、人社统PS10号表
73.参加培训人员合计:指本内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或工勤技能人员)总数,一年内参加两次以上培训的仍按一人统计,但培训时间累加。
74.出国出境培训:指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参加的经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或批准,在国外(境外)正式培训机构的培训。
75.参加培训总人次:指本内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的人次,一个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一年内参加几次培训,就作几人次统计。
76.政治理论:指对管理人员进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77.专业知识:指对管理人员进行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以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78.学历、学位教育:指经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由单位(个人)出资到高等学校进行提高学历、学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教育的培训。
79.党校:指管理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在县级及以上党校的培训。
80.行政学院:指管理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在各级行政学院的培训。
81.其他培训机构:指管理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管理干部院校、培训中心、普通高等院校等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
82.参加继续教育人员合计:指本内参加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一年内参加两次以上培训的仍按一人统计,但培训时间累加。
83.出国出境继续教育: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经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或批准,在国外(境外)正式培训机构的培训。
84.参加继续教育总人次:指本内参加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次,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一年内参加几次培训,就作几人次统计。
85.学历、学位教育:指经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准,由单位(个人)出资到高等学校进行提高学历、学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教育的培训。
86.高校、科研机构: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在高校、科研机构的培训。
87.其他继续教育机构: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经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管理干部院校、企业培训中心等各类继续教育机构的。
(二)附录及逻辑关系式
一、人社统PS1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2=3+4+5=10+11+…16=17+18+…21;22≥24+25。去除无效行(3-
9、10-21行)。
甲栏:1+5=6+7+…12=13+14+…21=22+23+…26;1≥2,1≥3。去除无效行(5、6-12,22-26行)。
表间校核式:
校核从业人员总数。PS1(宾22甲1+宾22甲5)= PS
2宾1甲1=PS3宾18甲1=PS5(宾1甲1+宾1甲2+宾1甲4+宾1甲5-宾1甲3)=PS7(1)宾1甲1+ PS7(1)宾19甲1-宾40甲1+ PS7(1)宾42甲1 校核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总数。PS1(宾24甲1+宾24甲5)= PS2(宾1甲1-宾1甲45)=PS3(宾18甲1-宾18甲6)= PS5(宾1甲1+宾1甲2+宾1甲4-宾1甲3)=PS7(1)(宾1甲1-宾13甲1)+ PS7(1)(宾19甲1-宾34甲1-宾40甲1)+ PS7(1)(宾42甲1-宾50甲1)= PS8(1)(宾1甲1)-PS8(1)(宾13甲1)+ PS8(1)(宾19甲1-宾35甲1)-PS8(1)(宾34甲1)+ PS8(1)(宾42甲1)-PS8(1)(宾50甲1)
二、人社统PS2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1=8+9+…+12=13+14+…+19=20+21+…+28。甲栏:1=2+16+35+45-17,2=5+6+…+15,16=21+22+…+34,35=38+39+…44;2≥3,2≥4,16≥17,16≥18,16≥19,16≥20,35≥36,35≥37。去除无效行(3、4行)。
表间校核式:
校核在册正式(管理人员)总数。PS2宾1甲2=PS3宾18甲2=PS5宾1甲1=PS7(1)(宾1甲1-宾13甲1)=PS8(1)(宾1甲1-宾13甲1)。
校核在册正式(专业技术人员)总数。PS2宾1甲16=PS3宾18甲3=PS5宾1甲2=PS7(1)(宾19甲1-宾34甲1)= PS8(宾19甲1-宾34甲1)。
校核在册正式(工勤技术人员)总数。PS2宾1甲35=PS3宾18甲5=PS5宾1甲4=PS7(1)(宾42甲1-宾50甲1)=PS8(3)(宾1甲1-宾9甲1)。
PS2宾1至19甲16=PS7(3)宾1至19甲1 ;PS2宾1至19甲16=PS7(2)宾1至19甲1 PS2宾2甲2=PS2宾1甲3;PS2宾3甲2=PS2宾1甲4;PS2宾2甲16=PS2宾1甲19;
PS2宾3甲16=PS2宾1甲20;PS2宾2甲35=PS2宾1甲36;PS2宾3甲35=PS2宾1甲37;
三、人社统PS3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2+3=4+5+6,1+(2+3+7+…10)-(11+12+…17)=18。甲栏:1=2+3+5+6-4=7+8+9…+11。
四、人社统PS4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4≥5。
甲栏:1=2+3+4+…15
五、人社统PS5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1=2+13,2=3+4+…10,13=14+15+16。甲栏:2≥3。
六、人社统PS7号表
PS7(1)号表内校核式: 宾栏:1=2+3+…13=14+15+…18;19=20+21+…+34=35+36+…+39;42=43+44+…+50=51+52+53+54+55;
甲栏:1=2+7+8+…21+28+33+36+37;2≥3,2≥4,2≥5,2≥6,2≥3+4+5+6;21≥22,21≥23,21≥24,21≥25,21≥26,21≥27,21≥22+23+…27-(24+25);28≥29,28≥30,28≥31,28≥32;33≥34,33≥35。
PS7(2)号表内校核式:
宾栏:1=8+9+…12=13+14+…18+19。
甲栏:1=2+3+4+…6=7+12+13+…26+33+38+41+42。其中1=7+12+13+…26+33+38+41+42去除无效行(7、8…42行)。
PS7(3)号表内校核式:
宾栏:1=8+9+…12=13+14+…19=20+21+…39。
甲栏:1=2+3+4+…18。
表间校核式:
PS7(1)宾1甲1= PS7(1)宾1甲1, PS7(1)宾19甲1= PS7(1)宾19甲1 PS7(1)宾42甲1= PS7(1)宾42甲1。PS7(1)宾19甲1=PS6(2)宾1甲1 PS7(1)宾40甲1=PS6(2)宾20甲1 PS7(1)宾35甲1=PS6(2)宾1甲2 PS7(1)宾36甲1=PS6(2)宾1甲3 PS7(1)宾37甲1=PS6(2)宾1甲4 PS7(1)宾38甲1=PS6(2)宾1甲5 PS7(1)宾39甲1=PS6(2)宾1甲6 PS7(1)宾19甲2至37=PS6(2)宾1甲7至42 PS7(1)宾40甲2至37=PS6(2)宾20甲7至42
七、人社统PS8号表
PS8(1)号表内校核式:
宾栏:1=2+3+…+13=14+15+…18;19=20+21+…+34=37+38+…+41;42=43+44+…+50=51+52+…+55 甲栏:1=2+3+…+97。
八、人社统PS9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1≥2,1≥3,1≥4,1≥(5+6),1=7+8+9=10+11+…+14。
甲栏:1≤(2+3+…+7),1≥2,1≥3,1≥4,1≥5,1≥6,1≥7。
九、人社统PS10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1≥2,1=3+4+5+6,7=8+9+10=11+12+13,14≥15,14=16+17+18+19,20=21+22=23+24,25≥26,25=27+28+29+30,1≤7,14≤20,25≤31。甲栏:1,7,14,20,25,31=2+3+4+5+6。
十、人社统PS11号表 表内校核式:
宾栏:1=2+……+33。甲栏:1=2+3+5+6-4。
第五篇: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填报说明
填报说明、指标解释及逻辑关系式
一、填报说明及要求
1.统计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计划管理所涉及到的各法人单位的全部职工。
2.主要调查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工龄等情况。
3.按行政隶属关系由中央、地方分别进行统计。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直属的机关、事业单位(含京外单位),由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负责统计;地方所属的机关、事业单位,由地方负责统计。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直属单位除将报表报送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外,应同时抄送给驻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计划单列市除将报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审核汇总外,应同时抄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福利司。
4.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管理的需要,职工工资关系在哪个单位,就由哪个单位按现任职务、现聘岗位进行统计,担任两种以上行政职务的按最高职务统计。在事业单位中,同时在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任职的人员分两种情况进行统计:(1)执行管理人员工资标准的人员,按管理人员统计;(2)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的人员,暂按专业技术人员统计。由于特殊原因,岗位(职务)变动而工资标准未变时,仍按原工资标准所对应的岗位(职务)进行统计。
二、主要指标解释
(一)人社统RW1-33号表
1.单位个数:是指填报本报表制度的事业法人和机关法人单位的个数。
2.职工年末人数:指年末最后一天的实际人数。已经招用但到年末尚未报到的人员和尚未用完的进人指标,不得作为年末人数统计。
3.正式职工: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经国家有关部门分配、安排或批准招收录用的职工。包括原固定职工和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合同制职工。正式职工是单位全部职工中的其中项。
4.职工年平均人数:是指报告年内每天平均拥有的人数。职工年平均人数计算方法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是以报告月内每天实有的全部人数之和,被报告月的日历天数除求得)之和被12除求得,或四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被4除求得。
5.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机关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和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以及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其他津贴补贴和奖金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
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前各单位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仍按照上的指标解释进行填报。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
(1)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4)支付给聘用或留用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
(5)发给外单位人员的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6)出差伙食补助费、调动工作的旅费、安家费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7)因聘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6.基本工资:在机关中包括公务员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普通工人的岗位工资。在事业单位中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
7.绩效工资:指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决定分配的、体现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的工资。
8.津贴和补贴:是指基本工资外,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补贴。
(1)国家统一津贴补贴:是指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人事部)、财政部出台的津贴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
(2)规范津贴补贴:是指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中纪发〔2006〕17号)规定,并归地方和部门原自行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项目后设立的津贴补贴。
(3)改革性补贴:是指根据推进福利待遇货币化改革的需要,通过转化原有用于职工福利待遇的资金,向职工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包括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补贴、交通补贴等。
(4)奖励性补贴和其他:是指除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规范津贴补贴、改革性补贴之外发放的奖励性补贴和根据中央组织部、原人事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的通知》(中组发〔2008〕2号)规定发放的奖金。
(5)年终一次性奖金:公务员的年终一次性奖金是指根据原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组发〔2006〕58号)规定向考核称职及以上的人员发放的年终一次性奖金;尚未按国家规定实施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相当于职工上一十二月份基本工资额度的奖金。
9.1类事业单位:国家重点扶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基本不具有创收能力、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10.2类事业单位:以社会效益为主、具有一定创收能力和市场开发前景、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
11.3类事业单位: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
12.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是指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实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13.国家行业分类标准 门类代码
A 大类代码 类别名称
农、林、牧、渔业
01
农业
02
林业
03
畜牧业
04
渔业
05
农、林、牧、渔服务业
B
C
业
品业
业
采矿业
06
07
08
09
制造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备制造业
业
D
E
F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38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仪器仪表制造业
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房屋建筑业
土木工程建筑业
建筑安装业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批发业
零售业 G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铁路运输业
道路运输业
水上运输业
航空运输业
管道运输业
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
仓储业
邮政业 H
住宿和餐饮业
住宿业
餐饮业
I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J
金融业
货币金融服务
资本市场服务
保险业
其他金融业 K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 L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租赁业 72
商务服务业
M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研究和试验发展
专业技术服务业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水利管理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业 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O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业
P
Q
R
业
S
织
T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81
其他服务业
教育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
卫生 84
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新闻和出版业
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87
文化艺术业 88
体育 89
娱乐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中国共产党机关 91
国家机构
人民政协、民主党派 93
社会保障
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95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14.任职年限:是指从任命(聘用)到现职务(岗位)当年起计算的年限。
15.年离退休费:是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全部基本离退休费和补贴以及退职人员的退职费。
16.基本离退休费:是指各单位(或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基本离退休费和退职人员的退职费(离休人员、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按有关规定增发的一至三个月生活补贴)。其中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包括人退发[1992]10号文件规定计发的各项费用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1993年工资改革后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包括按国办发[1993]85号文件规定计发的离退休费以及之后国家统一规定增加的离退休费。
17.补贴: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各种生活性补贴。
三、逻辑关系式
表J10RW01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8行(第13列除外)2.第3行>=第4行 3.第1行>=第2行 4.第3列>=第4列 5.第13列==第6列/第5列
6.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第12列 7.[J10RW01,2,3]==[J10RW01,2,4] 8.[J10RW01,1,4]==[J10RW02,1,3]==[J10RW08,1,1]+ [J10RW14,1,1]==[J10RW15,1,1] 9.[J10RW01,1,2、3、4、5、6、7、8、9、10、11、12、13]==[J10RW02,1,1、2、3、4、5、6、7、8、9、10、11、12] 10.[J10RW01,2,2、3、4、5、6、7、8、9、10、11、12、13]==[J10RW02,2,1、2、3、4、5、6、7、8、9、10、11、12] 11.[J10RW01,3,2、3、4、5、6、7、8、9、10、11、12、13]==[J10RW03,1,1、2、3、4、5、6、7、8、9、10、11、12] 12.[J10RW01,5,2、3、4、5、6、7、8、9、10、11、12、13]==[J10RW04,1,1、2、3、4、5、6、7、8、9、10、11、12] 13.[J10RW01,6,2、3、4、5、6、7、8、9、10、11、12、13]==[J10RW05,1,1、2、3、4、5、6、7、8、9、10、11、12] 14.[J10RW01,7,2、3、4、5、6、7、8、9、10、11、12、13]==[J10RW06,1,1、2、3、4、5、6、7、8、9、10、11、12] 15.[J10RW01,8,2、3、4、5、6、7、8、9、10、11、12、13]==[J10RW07,1,1、2、3、4、5、6、7、8、9、10、11、12] 说明:
公务员职工人数应等于正式职工人数
一表、二表、八表、十五表的公务员及其他行政人员数应该相等 一表第一行应与二表第一行对应数相一致 一表公务员栏应与二表公务员栏对应数相一致 一表中央栏应与三表中央表总计数相对应 一表省栏应与四表省表总计数相对应 一表地市栏应与五表地市表总计数相对应 一表县区栏应与五表县区表总计数相对应 一表乡镇栏应与五表乡镇表总计数相对应
J10RW02 1.为J10RW03、J10RW04、J10RW05、J10RW06、J10RW07自动相加生成(第12列除外),第12列==第5列/第4列
2.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2,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2,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5.[J10RW02,3,3]==[J10RW08,2+3+4+5,1]==[J10RW15,3+4+5+6,1] 6.[J10RW02,4,3]==[J10RW08,6+7+8+9+10,1]==[J10RW15,7+8+9+10,1] 7.[J10RW02,5,3]==[J10RW08,11+12+13+14+15,1]==[J10RW15,11+12+13+14,1] 8.[J10RW02,6,3]==[J10RW08,16+17+18+19+20+21,1]==[J10RW15,15+16+17+18,1] 9.[J10RW02,7,3]==[J10RW08,22+23+24+25+26+27,1]==[J10RW15,19+20+21+22,1] 10.[J10RW02,8,3]==[J10RW08,28+29+30+31+32+33,1]==[J10RW15,23+24+25+26,1] 11.[J10RW02,9,3]==[J10RW08,34+35+36+37+38+39+40,1]==[J10RW15,27+28+29+30,1] 12.[J10RW02,10,3]==[J10RW08,41+42+43+44+45+46+47,1]==[J10RW15,31+32+33+34,1] 13.[J10RW02,11,3]==[J10RW08,48+49+50+51+52+53+54,1]==[J10RW15,35+36+37+38,1] 14.[J10RW02,12,3]==[J10RW08,55+56+57+58+59+60+61,1]==[J10RW15,39+40+41+42,1] 15.[J10RW02,13,3]==[J10RW08,62+63+64+65+66+67+68+69,1]==[J10RW15,43+44+45+46,1] 16.[J10RW02,14,3]==[J10RW08,70+71+72+73+74+75+76+77+78,1]==[J10RW15,47+48+49+50,1] 17.[J10RW02,15,3]==[J10RW08,79+80+81+82+83+84+85+86+87,1]==[J10RW15,51+52+53+54,1] 18.[J10RW02,16,3]==[J10RW08,88+89+90+91+92+93+94,1] ==[J10RW15,55+56+57+58,1] 19.[J10RW02,17,3]==[J10RW08,95+96+97+98+99+100+101,1]== [J10RW15,59+60+61+62,1] 20.[J10RW02,18,3]==[J10RW08,102+103+104+105+106+107+108,1] ==[J10RW15,63+64+65+66,1] 21.[J10RW02,19,3]==[J10RW08,109+110+111+112+113+114+115,1] ==[J10RW15,67+68+69+70,1] 22.[J10RW02,20,3]==[J10RW08,116+117+118+119+120+121+122,1] ==[J10RW15,71+72+73+74,1] 23.[J10RW02,21,3]==[J10RW08,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1,1] ==[J10RW15,75+76+77+78,1] 24.[J10RW02,22,3]==[J10RW08,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 ==[J10RW15,79+80+81+82,1] 25.[J10RW02,23,3]==[J10RW08,141,1]==[J10RW15,83,1] 26.[J10RW02,24,3]==[J10RW14,1,1]==[J10RW15,84,1] 说明:公务员及行政人员的正式职工与职工数相等
二表与八表对应级别的应相等
J10RW03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2.第12列==第5列/第4列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3,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3,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J10RW04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2.第12列==第5列/第4列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4,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4,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J10RW05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2.第12列==第5列/第4列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5,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5,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J10RW06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2.第12列==第5列/第4列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6,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6,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J10RW07 1.第1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24行(第12列除外)
2.第12列==第5列/第4列
3.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 4.[J10RW07,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J10RW07,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4,3]
表J10RW08 1.为J10RW09、J10RW10、J10RW11、J10RW12、J10RW13合计,自动生成
2.第1列==第2列+第3列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09 1.第1列==第2列+第3列
2.[J10RW09,1,1]==[J10RW03,1,3]-[J10RW03,24,3]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10 1.第1列==第2列+第3列
2.[J10RW10,1,1]==[J10RW04,1,3]-[J10RW04,24,3]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11
逻辑关系
1.第1列==第2列+第3列
2.[J10RW11,1,1]==[J10RW05,1,3]-[J10RW05,24,3]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12 1.第1列==第2列+第3列
2.[J10RW12,1,1]==[J10RW06,1,3]-[J10RW06,24,3]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13
1.第1列==第2列+第3列 2.[J10RW13,1,1]==[J10RW07,1,3]-[J10RW07,24,3] 说明:总计等于领导加非领导
表J10RW14
1.第1行==第2行+第8行+第9行
2.第2行==第3行+第4行+第5行+第6行+第7行 说明:工人(正式)=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学徒
技术工人(正式)=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
表J10RW15
1.第1行==第2行+第84行
2.第1列==第2列+第3列+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表J10RW16
1.第1行==第2行+第3行+第4行+……+第19行(第11列除外)
2.第11列==第4列/第3列
3.第4列==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说明:各行相应的列相等
表J10RW17
1.第1行==第2行+第4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8行+第9行+第10行(第13列除外)2.第2行>=第3行 3.第10行>=第11行
4.第2列>=第3列,若第2列>第3列,第13列不为0 5.第5列==第6列+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第12列
6.第13列==第5列/第4列
7.[J10RW17,1,1]==[J10RW18,1,1] ==[J10RW19,1,1] 8.[J10RW17,1,2]==[J10RW18,1,2] 9.[J10RW17,8,2]==[J10RW18,1,3] 10.[J10RW17,9,2]==[J10RW18,1,4] 11.[J10RW17,10,2]==[J10RW18,1,5] 12.[J10RW17,1,4、5、6、7、8、9、10、11、12、13]==[J10RW18,1,6、7、8、9、10、11、12、13、14、15] 十七表和十八表相对应项相等 十七正式职工十九表职工人数相等
表J10RW18
1.第3行>=第4行 2.第7行>=第8行+第9行 3.第10行>=第11行
4.第12行>=第13行+第14行 5.第14行>=第15行
6.第16行>=第17行+第20行 7.第17行>=第18行+第19行
8.第21行>=第22行+第23行+第24行+第25行
9.第1行==第2行+第3行+第5行+第6行+第7行+第10行+第12行+第16行+第21行+第26行+第27行(第15列除外)10.第15列==第7列/第6列 11.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
12.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第11列+第12列+第13列+第14列
表J10RW19 1.为J10RW20、J10RW23相加生成(第11列除外);J10RW20为J10RW21、J10RW22相加生成(第11列除外)。2.第11列==第4列/第3列
3.[J10RW19,2、3、4、5、6、7、8、9、10、11、12、13,2]==[J10RW24,1、2、3、4、5、6、7、8、9、10、11、12,1] 4.[J10RW19,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J10RW25,1、2、3、4、5、6、7、8、9、10、11、12、13、14、15,1] 5.[J10RW19,2,2]==[J10RW26,1,1] 6.[J10RW19,3,2]==[J10RW26,2+3+4+5,1] 7.[J10RW19,4,2]==[J10RW26,6+7+8+9,1] 8.[J10RW19,5,2]==[J10RW26,10+11+12+13,1] 9.[J10RW19,6,2]==[J10RW26,14+15+16+17,1] 10.[J10RW19,7,2]==[J10RW26,18+19+20+21,1] 11.[J10RW19,8,2]==[J10RW26,22+23+24+25,1] 12.[J10RW19,9,2]==[J10RW26,26+27+28+29,1] 13.[J10RW19,10,2]==[J10RW26,30+31+32+33,1] 14.[J10RW19,11,2]==[J10RW26,34+35+36+37,1] 15.[J10RW19,12,2]==[J10RW26,38,1] 16.[J10RW19,13,2]==[J10RW26,39,1] 17.[J10RW19,14,2]==[J10RW26,41,1]+[J10RW26,91,1] 18.[J10RW19,15,2]==[J10RW26,42+43+44+45,1] 19.[J10RW19,16,2]==[J10RW26,46+47+48+49,1] 20.[J10RW19,17,2]==[J10RW26,50+51+52+53,1] 21.[J10RW19,18,2]==[J10RW26,54+55+56+57,1] 22.[J10RW19,19,2]==[J10RW26,58+59+60+61,1] 23.[J10RW19,20,2]==[J10RW26,62+63+64+65,1] 24.[J10RW19,21,2]==[J10RW26,66+67+68+69,1] 25.[J10RW19,22,2]==[J10RW26,70+71+72+73,1] 26.[J10RW19,23,2]==[J10RW26,74+75+76+77,1] 27.[J10RW19,24,2]==[J10RW26,78+79+80+81,1] 28.[J10RW19,25,2]==[J10RW26,82+83+84+85,1] 29.[J10RW19,26,2]==[J10RW26,86+87+88+89,1] 30.[J10RW19,27,2]==[J10RW26,90,1] 31.[J10RW19,28,2]==[J10RW26,91,1] 32.[J10RW19,29,2]==[J10RW26,93,1]==[J10RW27,1,1] 33.[J10RW19,30,2]==[J10RW26,95+96+97+98,1]==[J10RW27,2,1 ] 34.[J10RW19,31,2]==[J10RW26,99+100+101+102,1]==[J10RW27,3,1] 35.[J10RW19,32,2]==[J10RW26,103+104+105+106,1]==[J10RW27,4,1] 36.[J10RW19,33,2]==[J10RW26,107+108+109+110,1]==[J10RW27,5,1] 37.[J10RW19,34,2]==[J10RW26,111+112+113+114,1]==[J10RW27,6,1] 38.[J10RW19,35,2]==[J10RW26,115,1]==[J10RW27,7,1] 39.[J10RW19,36,2]==[J10RW26,120,1]==[J10RW27,8,1] 说明:
十九表与二十四表对应项相等 十九表与二十四表对应项相等
十九表、二十四表和二十七表对应项相等
表J10RW26 1.[J10RW26,1,1]==[J10RW26,2+3+……+39,1] 2.[J10RW26,40,1]==[J10RW26,41,1]+[J10RW26,91,1]+[J10RW26,92,1] 3.[J10RW26,41,1]==[J10RW26,42+43+……+90,1] 4.[J10RW26,93,1]==[J10RW26,94,1]+[J10RW26,115,1]+[J10RW26,120,1] 5.[J10RW26,94,1]==[J10RW26,95+96+……+114,1] 6.[J10RW26,115,1]==[J10RW26,116+117+118+119,1] 7.第1列==第2列+第3列+……+第10列
表J10RW27 1.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2列 2.第1行==第2行+第3行+……+第8行
表J10RW28 1.为J10RW29、J10RW30、J10RW31相加生成(第6列、第15列除外)
2.第6列==第3列/第2列 3.第15列==第12列/第11列 4.第3列==第4列+第5列
5.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6.第12列==第13列+第14列
7.[J10RW28,1,1]==[J10RW28,2,1]+[J10RW28,17,1]+[J10RW28,32,1]+[J10RW28,39,1] 8.[J10RW28,2,1]==[J10RW28,3+4+……+16,1] 9.[J10RW28,17,1]==[J10RW28,18+19+……+31,1] 10.[J10RW28,32,1]==[J10RW28,33+34+……+38,1] 11.[J10RW28,39,1]==[J10RW28,40+41+……+48,1]
表J10RW29 1.第6列==第3列/第2列
2.第15列==第12列/第11列 3.第3列==第4列+第5列
4.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5.第12列==第13列+第14列
6.[J10RW29,1,1]==[J10RW29,2,1]+[J10RW29,17,1]+[J10RW29,32,1]+[J10RW29,39,1] 7.[J10RW29,2,1]==[J10RW29,3+4+……+16,1] 8.[J10RW29,17,1]==[J10RW29,18+19+……+31,1] 9.[J10RW29,32,1]==[J10RW29,33+34+……+38,1] 10.[J10RW29,39,1]==[J10RW29,40+41+……+48,1]
表J10RW30
1.第6列==第3列/第2列
2.第15列==第12列/第11列 3.第3列==第4列+第5列
4.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5.第12列==第13列+第14列
6.[J10RW30,1,1]==[J10RW30,2,1]+[J10RW30,17,1]+[J10RW30,32,1]+[J10RW30,39,1] 7.[J10RW30,2,1]==[J10RW30,3+4+……+16,1] 8.[J10RW30,17,1]==[J10RW30,18+19+……+31,1] 9.[J10RW30,32,1]==[J10RW30,33+34+……+38,1] 10.[J10RW30,39,1]==[J10RW30,40+41+……+48,1]
表J10RW31 1.第6列==第3列/第2列 2.第15列==第12列/第11列 3.第3列==第4列+第5列
4.第7列==第8列+第9列+第10列 5.第12列==第13列+第14列
6.[J10RW31,1,1]==[J10RW31,2,1]+[J10RW31,17,1]+[J10RW31,32,1]+[J10RW31,33,1] 7.[J10RW31,2,1]==[J10RW31,3+4+……+16,1] 8.[J10RW31,17,1]==[J10RW31,18+19+……+31,1] 9.[J10RW33,2,1]==[J10RW26,92,1] 10.[J10RW30,32,1]==[J10RW30,33+34+……+38,1] 11.[J10RW30,39,1]==[J10RW30,40+41+……+48,1]
表J10RW32 1.[J10RW32,2,1]==[J10RW28,2,1] 2.[J10RW32,2,2]==[J10RW28,2,2] 3.[J10RW32,2,3]==[J10RW28,2,3] 4.[J10RW32,13,1]==[J10RW28,2,7] 5.[J10RW32,13,2]==[J10RW28,2,11] 6.[J10RW32,13,3]==[J10RW28,2,12]
表J10RW33 1.[J10RW33,2,1]==[J10RW28,17,1]+[J10RW28,32,1]+[J10RW28,39,1] 2.[J10RW33,2,2]==[J10RW28,17,2]+[J10RW28,32,2]+[J10RW28,39,2] 3.[J10RW33,2,3]==[J10RW28,17,3]+[J10RW28,32,3]+[J10RW28,39,3] 4.[J10RW33,16,1]==[J10RW28,17,7]+[J10RW28,32,7]+[J10RW28,39,7] 5.[J10RW33,16,2]==[J10RW28,17,11]+[J10RW28,32,11]+[J10RW28,39,11] 6.[J10RW33,16,3]==[J10RW28,17,12]+[J10RW28,32,12]+[J10RW28,39,12]
表J10RW26附表
1.[J10RW26附表,1,1]==[J10RW26附表,2+3+4+……+21,1] 2.[J10RW26附表,1,1]==[J10RW26,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