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建设工作进展报告
“重实践”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办学特色。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始终坚持把实践育人作为培养卓越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采取多项举措,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建立健全了实践育人体系,并依托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为着力点,在校企联合实践育人工作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推动实践育人的新发展。现将我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概况
我校的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中要求,工科专业将现代工程教育CDOIO-A(Conceive, Design, Organize, Implement, Operate, Assess)理念贯穿到培养过程和课程内容中,加强专业实践教育,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增加与企业合作办学的环节和范围。为此,学校决定在1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同时要求各工科专业在原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开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工作,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至少要建设1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目前,我校已有1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截至2011年,我校建设有22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并且所有工科专业均建有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2年,我校“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等4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成立之初,各中心本着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突破口,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加强与行业骨干企业的密切合作,打造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
工程人才的综合实践教育平台。在未来的规划期间内,该平台将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我校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近两年来,围绕上述目标,在“校企联动、能力培养、储备人才、双向服务、机制创新、持续发展”建设思路的指引下,通过学院、中心与企业的协同努力,学校主管部门积极夯实建设任务,在制定企业培养方案、组织学生赴企业实践、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和实验条件建设,以及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建设稳定的企业导师队伍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各中心已聘任企业教师44人,参与开设课程26门,完成学时数129,承担毕设43人次,年接受学生实习人数400余人,具体详见附表。
二、建设工作进展
1.组织管理体系
为顺利推进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各项工作,我校成立了以主管本科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管理领导机构(领导小组),日常管理则由教务处和学院(各中心)共同承担。教务处代表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协调校企间的合作关系,调配学校优质资源,保证各实践任务的顺利进行。学院(各中心)领导小组由企业领导与学院领导共同担任,工作小组由企业研究院与学院系主任担任,主要负责日常实践教学工作,包括课程设置、场地设施建设、企业任课教师聘请、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安排等工作。
为保证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中心每半个月会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开一次教学研讨会,讨论中心建设和发展的规划、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中心师资队伍的配备及培养、中心实践条件建设等方面工作。
经费使用方面,各中心严格执行学校相关规定,使用范围主要以中心建设、运作相关工作为主,包括实践环境建设费、实践平台购置与建设费、易耗材料1
购置费、课酬和师资培训费、论文指导与答辩费、学生差旅与住宿费、教师在企业的生活补贴费和管理费等。
随着工程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我校的校企联合培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日臻完善。图1所示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图。校企联合培养质量生成系统的关键是细化培养标准。体系运行之初,通过校企双方讨论来制定培养标准和实现途径。该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点是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践场所的建设。通过校企间的研讨,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的基础上,排出师资队伍培养的时间表,并对实践场所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校企联合质 质量保障
质量管理
教学定位与培养目标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师资质量保障学生遴选教学管理队伍质量保障工程师培养经费投入企业教学设施投入实践场所建设课程建设制度保障校企管理体系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实践课程的管理教师教学过程管理授课生课程管理2
质量反馈与改进
校企联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质量评估系统、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 提高教学质量激励机制教学质量问责制校企教学改进机制校企双方及时反馈制度校企教学条件保障评估企业授课工作水平评估专业与课程评估实践教学工作评估教学反馈学生评教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 图1 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图 质量评估
质量监督
系统以及质量监督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是教学质量的检验系统,是检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其中质量监督系统的关键点是对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和反馈。
该质量保障体系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行。首先,学校建立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在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方面,学校会充分听取、吸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满足业界及企业的基本要求;在校内和企业两阶段学习的培养过程方面,要求学生在企业有一年左右的学习过程,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参与企业工程开发和技术创新,企业会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实践教学职责。
其次,建立校企联动、多层次协调机制。在校企联动的多层次组织体系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培养目标,共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同时,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培养方案,指导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人才培养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三,建立项目引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工程教育离不开实践环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工程人才的培养。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应该跳出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面向工程实际,尤其要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引进课堂,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干中学”,以项目为引领,重构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教师指导的新型教学过程。通过“项目驱动、实践驱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水平。
第四,建立“工程型”教师激励机制。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保证现有年轻教师到企业获得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将教师挂职期间的工作计入年度考核工作量,并支付相应的绩效工资和福利,3
支付教师往返企业的旅费。制定激励教师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政策,激发专任教师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建立有效的工程教育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学校在聘用教师和进行教师绩效考核时,将工程背景和企业经验作为教师从事工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将对工科教师的评聘和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转向侧重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同时,学校以教改项目的形式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教师进行工程教育课程内容、试验与实践、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平均每年立项5-10项。
2.教学改革情况
我校致力于建立分层次、多渠道的“2+4+X”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2”年进行基础教育,注重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教育;“4”年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思考研究能力的培养。“4”年中的前2年是本科3、4年级,专业基础课要扎实,设置面向企业需求的集成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后2年工学硕士(工程硕士)阶段更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项目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能力,交往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实现从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向获得过程性知识转变,主要包括思维过程、理解表达交流过程、探索过程、实验过程、制造过程、测试过程等。这种知识无法从书本上得到,只有通过系统实践才能掌握,有些是必需到企业实践才能学到。试点专业在本科3、4年级的专业课程中,逐步实现6-9门课程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主讲,结合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在工程硕士的2年学习阶段中,要求累计在企业学习半年、做论文半年,鼓励学生的两次学习在不同的企业进行。学生在企业深入工程实际,充分认识工程的全过程,并通过实践工作的经历,4
了解生产实际,增强工程意识,感受企业文化,充分明确今后学习的目的和研究方向。“X”年博士阶段学习可采取更加灵活的培养方式。
我校的“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根据学校“高标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综合型、高素质”的要求,以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重型炼化装备设计为特色方向,培养学生重视其知识、能力、素质的协同发展。图2所示是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培养方案。该中心按照工程人才培养的规律,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满足业界及企业基本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方案,评价培养质量。
图2西安交通大学-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在课程体系改革上,我校着重加强工程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营造职场环境,将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工程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尤其基于CDOIO工程教育理念,开设了“CDIO”类实践教学课程——项目设计。项目设计课程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将原有的以“课堂、5
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架构变为以“项目、学生、应用”为中心的架构。通过项目这一载体,使学生在参与“产品”构思-设计-制作-运行的全过程中,受到较系统的工程训练,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协作和实际动手能力,效果良好。
以我校“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2012年9月,该中心首次在2010级学生中开设了“CDIO”类实践教学课程-项目设计。为强化过程管理,中心专门出台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项目设计课程实施暂行办法”。2010级400余名学生在大三阶段以自由结合的方式组成90余个项目组,在教师指导下历时1年时间,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夏季小学期、寒暑假期等完成了所选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考核总结。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与行业企业密切协同,制定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邀请企业高层和有成就的校友广泛参与,建言献策。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纳入第一课堂,并从强调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转向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方案充分反映专业特色,坚持“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注重创新”的本科教育改革方针,坚持科学教育、工程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原则,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该学院工程实践教育培养成效包括:①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全国数字化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3项;②获批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一批)3本;③获批西安交通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14本;④《数控技术》获批省级教学团队;⑤获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赵升吨、陈花铃)、二等奖1项(毕宏彦);⑥获批西安交通大学2012年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3项(陈花玲、刘吉轩、訾艳阳);⑦2个生产实习队获校优秀生产实习队。
在“卓越计划”课程体系建设中,机械工程学院重点开展了实验课程体系建6
设。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将CDIO课程设计作为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CDIO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通过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中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步骤和方法;提高制图能力,学会应用有关资料进行计算设计的方法;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CDIO课程设计已累计参与学生400余人。在此基础上,教学实验中心开展了课内实验、CDIO实验、科研创新实践三个类别的实验条件建设,重新构建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验体系,该体系如图3所示。目前,每学年有100余个班级3000余名学生在该实验中心完成各类实验,年实验人时数近十万。
图3 重构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机械工程学院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坚持寓教于研,改革教学理念与方法,强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具体措施包括:
(1)转变教育思想,破除传统的人才观,树立创新人才观。要建立起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必须自上而下转变传统观念,把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7
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
(2)与大型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紧密结合,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精简陈旧落后的课程内容,增加现代科技基本原理学习环节,介绍本学科以及交叉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拓宽专业面;
(3)在教学方法上,变“满堂灌”为“启发式”,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PBL),寓教于研,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改进教师与学生的考核机制。对高校教师的评判如果过于强调数量化,特别是科研项目和论文的数量化考核,导致教师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任务上,严重制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片面的追求论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并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的热情,导致部分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缺乏,解决工程设计创新能力不足,理论脱离实际。在学生考核时,强调分数至上的考核方法已不能适应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该院在课程考核时,注重加大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的考核比例。利用分组讨论、实验项目设计答辩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企业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企业急需要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高校目前培养的人才存在知识结构老化、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薄弱的不足。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重新思考、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在实施“2+4+X”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围绕校企联合培养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与学院(中心)共同制定每个专业的企业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各中心按照企业培养方案要求,教授学生理论与实际内容相结合,寓教于研。具体环节包括,独立讲授或与学校教师共同开设专业课程;开展各类讲座;联8
合指导学生的项目设计、校级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类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仍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为例。该院每年都安排二年级学生暑假进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进行认知实习,通过学生参与到某一个具体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达到专业认知的目的,时间一般为1-2周。针对具体产品,根据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同协商确定实习方案。学生通过在企业参观、访谈,以及亲自见习劳动等方式,开展专题性的实习活动。实习主要包括:①机械零件或产品设计、加工的基本流程或工艺过程(要求针对某一具体对象进行);②生产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以及对今后专业课学习的思考与建议;③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素质要求(要求针对某一具体岗位进行,如结构设计工程师);④产品研发、生产的过程管理、现场管理及质量管理;⑤企业或行业的发展目标、趋势及对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分析及比较。
该院同时要求三年级学生暑假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专业实习Ⅱ(生产实习)。以学院秦川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例,生产实习主要环节包括:
(1)学习了解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
根据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的产品,选定其中典型零件作为实践对象,通过对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学习,了解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特点,了解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床、刀具、夹具、量具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2)参观机械加工自动线
了解自动线的组成及其控制形式;了解工件或随行夹具在自动线各工位上的定位、夹紧及传送方式;了解自动线的辅助装置。
(3)了解装配工艺线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熟悉典型机器的装配组织形式和装配过程;了解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自动化装配线的水平和自动化程度。
(4)聆听企业技术讲座,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座谈、交流。4.成效
开展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以来,我校扎实、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经过几年努力,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的各项措施切实增强了工程教育的实效性。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实习、工程师系列讲座和授课、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等环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四年级的工程师系列讲座和授课,使学生能够及时接触到业内最新的生产情况、技术水平和发展动态,较好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以现有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基础,我校有效地整合了各种校内外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我校已经建立了大量企业实践与实习基地,其中包括有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美国车桥公司(AAM)、西安陕鼓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公司、昆明机床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广汽丰田?
第二,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与“2+4+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度融合,统筹考虑工科专业本科生、硕士生的培养方案。例如,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国内著名的机床制造企业培育领军人才,使得这些人才在大学毕业后10-15年之内成长为国内著名机床企业的技术骨干,成为国内机床制造的领军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机械工程学院精心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部“卓越计划”,统一思想,充分研讨,认识到了实施“卓越计划”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人人参与这项工作,并在“卓越计划”的实施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实践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我校机械学院已建成分别以机床设计、10
制造与装配人才和汽车设计、制造与装配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与实践环境,改进和完善了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在中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实践促创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涵盖课内实验、CDOIO实验、科研创新实验及各种实习实践活动的多层次、多环节实践教学体系,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CDOIO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施。此外,各项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支撑。通过开设与实际产品结合的实践环节,如机床导轨精度测量等,提高了学生对实际机械类产品结构与精度间对应关系的认识程度。通过参观交流,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化工学院已完成活塞压缩机综合性能实验台、典型过程装备拆装模型及加工中心实践工作台的初步建设,完成了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智能仪表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及过程设备强度测试实践平台的搭建。这些实践条件的改善,必将进一步促进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的开展。
第四,进一步密切了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增强了高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能力,一批中青年教师骨干得到锻炼成长。例如,我校机械学院与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与陕汽集团合作申报陕西省重大专项1项,另有其他校企合作项目15项。
第五,学校出台了企业导师聘任与管理相关政策(《西安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外聘企业教师管理办法》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企业导师队伍。在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我校重点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外聘企业教师队伍。化工学院截至目前已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专业会议及去其他高校进行实践基地建设调研共5人次,进行生产单位导师讲学计划。机械学院的企业导师已有15人,企业导师参与讲授的课程共计15门,指11
导毕业设计7项。能动学院组建了由校企双方32人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其中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相关专业教师16名,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16名。
第六,军地高校联合探讨,拓宽了校企联合培养视野。2012年11月,我校组织召开“西安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研讨会”,学校各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院教学院长、专业负责人,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空军工程大学预警制导等六个教研部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会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晖教授、西安交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王昕红副教授、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院赵升吨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与会三所高校的老师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工作进行了研讨,分享了各自在具体专业开展相关工作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对空军工程大学关于军队院校实施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研讨会加强了军地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宽了相关院校的校企联合培养视野,为推进此项工作作了有益的探索。
第二篇: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 “985”工程建设,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并,组成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6个学院(部)、9个本科生书院和13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教职工5943人,专任教师2993人,教授、副教授1800余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33名,其中22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7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8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2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7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34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05名。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33604 人,其中研究生 16505 人。全校有本科专业85个,拥有28个一级学科、15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5个一级学科、24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7个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155个省(部)级二级重点学科。25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有国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及100余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
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20年来,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和爱国爱校、饮水思源的品格,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蔡锷、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凌鸿勋、邹韬奋、陆定
一、侯绍裘、钱学森、王安、田炳耕、江泽民等,为历届学子中的杰出代表。茅以升、吴有训、朱物华、张光斗、张维、吴文俊等200余位校友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迁校60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4万各类人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大力推进基于通识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2+4+X”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2006年始,西安交大在国内高校率先实行“书院制”,全体本科生进入书院。书院和学院的“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7年,学校创办“钱学森实验班”,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创办医学“宗濂实验班”,探索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兴建了旨在发展学生科技兴趣爱好、鼓励发明创造的“工程坊”,鼓励学生“小发明、大创造”。2010年,学校首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实验班”开课。作为目前国内仅有的两所开办“少年班”教育的高校之一,西安交大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臵,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迄今为止,学校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7项,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3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1门;1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7篇,46篇获提名奖。近年来,学校聚焦国家战略,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谋划推进省部共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构建“校区、园区、社区”三位一体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体,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领衔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合作发展,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人类文明的共融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开放合作贡献力量;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决策,着力打造“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西部质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智库和研究平台;全面实施提升国际竞争力战略,以教育国际化推动区域国际化。
学校科技工作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2000年至今,本校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计划”项目2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23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4项。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学校精心营造“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的大学文化氛围。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203个文化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九州名家”、“纵论四海”、“思源大讲堂”、“学而论坛”成为学生开拓视野的经典品牌。近年来,交大学子在亚太机器人大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国际辩论邀请赛、国际英语演讲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选拔赛、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智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爱迪生杯”技术创新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中国励志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摘取桂冠。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交往广泛,自2000年以来,邀请了14位诺贝尔奖、1位菲尔茨奖获得者及2000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达17000余人;先后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8000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2000余人。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45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目前有来自86个国家的1400余名外国留学生就读于西安交大。
西安交通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现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98.94万平方米,各类建筑总面积203.85万平方米。坐落在兴庆校区的图书馆是1995年5月4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用钱学森学长之名进行命名,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的“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518席。图书馆累计藏书507.01万册(件),报刊10053种,现刊4089种。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252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28639种,电子图书107万册。15种百年以上历史的世界著名期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 和 Internet 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远程终端或互联网访问。学校有具备国际先进大学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学校建有条件良好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及学生综合餐厅,有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思源学生活动中心”,有设施先进的体育运动场。学校奖助体系完备,本科生奖学金达1200余万元,年发放助学贷款1440余万元。学校设立的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基金,每年额度5000万元左右。学校还建有现代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09年6月5日温家宝总理亲临学校,与交大师生亲切交谈,温总理“百年交大永远年青,永远富有生机!”的寄语牢记于师生心中。江泽民学长先后四次拨冗专程回母校看望师生,并称赞母校“校园苍松翠柏,环境优美,是学习的好地方,应该出科学,出智慧,出新的科学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交通大学不断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系统谋划,深化综合改革,逐步搭建起适应国际潮流的高等人才培养基本构架,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决策体系、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国际接轨,努力抢占制高点、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坚实基础。
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办学定位: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
使命:致力于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保存、创造和传播知识,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愿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保持领先,创造卓越成就,到本世纪中叶,把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为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国际影响显著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数据更新于2017年11月 一、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工商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二、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外科学(泌尿外)法医学 核能科学与工程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固体力学 生理学 计算数学 产业经济学
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皮肤病与性病学 物理电子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始强度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子物理与器件国家专项实验室 省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机械产品质量保障与诊断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肠胃动力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流体机械及压缩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建)精细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国家专业实验室 现代医学电子技术及仪器国家专业实验室 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 电子物理与器件国家专项实验室 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
能源局国家能源先进电网与装备可靠性及寿命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化电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热流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陕西省共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机械产品质量保障与诊断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胃肠动力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数字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激光快速成型与模具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装备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中心 陕西省微型机械电子系统研究中心
陕西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先进功能材料及介观物理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天然药物研究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天地网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分子心脏病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营养与食品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生物治疗与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血管性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第三篇: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学校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为我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是“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2000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并入原西安交通大学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等9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8个本科生书院和8所附属教学医院。现有在职教职工5458人,专任教师2391人,教授、副教授1500多人。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其中12名为双聘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中青年专家1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44名,对国家做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7名。在“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大力度,引进世界知名的学科领军人物,搭建起结构更加合理人才梯队。
西安交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108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848人。全校有本科专业76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5个。学校有8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拥有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和MBA、MPA等9个专业学位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专业或专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6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10余年来,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和爱国爱校、饮水思源的品格,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蔡锷、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凌鸿勋、邹韬奋、陆定
一、侯绍裘、钱学森、王安、田炳耕、江泽民等,为历届学子中的杰出代表。茅以升、吴有训、朱物华、张光斗、张维、吴文俊等200余位校友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迁校50余年来,西安交通大学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各类专门人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的声誉。
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了办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学校积极推进基于通识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2+4+X”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从知识传授型向探索研究型教育的转变。2006年始,西安交大在国内高校率先实行“书院制”,全体本科生进入书院。书院和学院的“双院制”培养模式为学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7年,学校创办“钱学森实验班”,因材施教,培养拔尖人才;创办“宗濂实验班”,探索符合医学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兴建了旨在发展学生科技兴趣爱好、鼓励发明创造的“工程坊”,鼓励学生“小发明、大创造”。“先理后工”、“先工后医”、“先工后管”、“先工后法”,这些独具西安交大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了具有多学科背景、基础扎实的 复合型人才,受到社会关注。作为目前国内仅有的两所开办“少年班”教育的高校之一,西安交大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宽松的学习氛围,强大的师资配置,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自2000年以来,学校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2项。现已建成27门国家精品课程,拥有8个国家级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迄今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1篇,并有26篇获提名奖。
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工作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为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科技竞争力。2000年至今,本校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973计划”项目10项,参与“973计划”课题百余项;先后主持“863计划”课题169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89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2000年至今,学校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第一完成单位)。近年来,学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相继实现重大突破,2008年发表的SSCI论文数位居全国第四。学校依托学科与人才培养优势,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府、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注重解决行业关键性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学校精心营造“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的大学文化氛围。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00多个文化社团。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丰富多彩。“九州名家”、“纵论四海”、“思源大讲堂”、“学而论坛”成为学生开拓视野的经典品牌。近年来,交大学子在亚太机器人大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国际辩论邀请赛、国际英语演讲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选拔赛、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智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爱迪生杯”技术创新竞赛、全国航空航天模型(科研类)锦标赛、中国励志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摘取桂冠。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交往广泛。邀请了13位诺贝尔奖、1位菲尔茨奖获得者及700余位国外教授来访讲学,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世界各国学者、企业高层、政府要员达10000余人;先后派出赴国外访问、进修、研究及攻读学位的教师和学生1500余人,参加国际会议1300余人。学校与法、美、意、加、日、新、比利时等国家近20所著名大学开展本科和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与法国5所中央理工大学(集团)合作开展的本科生“4+4”交换合作培养项目得到中法教育部门高度赞誉,为法方录取中国学生最多的一所高校。学校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兴办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是教育部批准的我国第一所以工科为主的中外合作大学。学校先后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兴办了孔子学院。自2000年以来,与美、日、英、法、德、意、新、韩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145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来校工作的外国专家达到900余人次;成为国内高校唯一加入“欧洲一流工程师院校联盟”的学校;申请到3个欧盟“伊拉斯默外部合作窗口计划”对中国实施的学生交换项目,项目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一;目前有来自51个国家的1020名外国留学生就读西安交大。
西安交通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现有兴庆、雁塔和曲江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49.84亩,各类建筑总面积176.23万平方米。坐落在兴庆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518席;图书馆累计藏书447万册(件),报刊10053种,现刊4089种。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252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近28639种,电子图书107万册。15种百年以上历史的世界著名期刊。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和Internet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远程终端或互联网访问。学校有具备国际先进大学水平的校园计算 机网。学校建有条件良好的现代化学生公寓及学生综合餐厅,有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思源学生活动中心”,有设施先进的体育运动场。学校奖助体系完备,本科生奖学金达1200余万元,年发放助学贷款1440余万元。学校设立的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基金,每年额度5000万元左右。学校还建有现代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09年6月5日温家宝总理亲临学校,与交大师生亲切交谈,温总理“百年交大永远年青,永远富有生机!”的寄语牢记于师生心中。江泽民学长先后四次拨冗专程回母校看望师生,并称赞母校“校园苍松翠柏,环境优美,是学习的好地方,应该出科学,出智慧,出新的科学家。”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安交通大学不断适应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逐步搭建起适应国际潮流的高等人才培养基本构架,建立起现代化的科学决策体系、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国际接轨,奠定了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坚实基础。
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使命:致力于培养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勤奋踏实、富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品质的杰出人才,保存、创造和传播知识,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愿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保持领先,创造卓越成就,到本世纪中叶,把西安交通大学建设成为大师名流荟萃、莘莘学子神往、栋梁之材辈出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专业设置
经济学类、英语、日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地球环境科学、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类、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动力类、核工程与核技术、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气信息类、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分析、生物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会计学、公共管理类、哲学、法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法语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20个)计算数学 生理学 固体力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及理论 材料学 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 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 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法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企业管理 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高等数学 电工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 电路 工程电磁场 计算机网络 系统工程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生理学 诊断学 工程制图 大学物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 国家级教学名师(5名)马知恩教授 陶文铨院士 冯博琴教授 王兆安教授 何雅玲教授
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规范学校招生工作,确保招生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章程。本章程适用于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二条 学校的校名全称为西安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也是“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部标代码为10698,英文名称为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第三条 学校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分为兴庆校区(东校区,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雁塔校区(西校区,西安市朱雀大街205号)和曲江校区(西安市雁翔路99号)。
第四条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西安交通大学设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招生政策、招生规模、招生计划,研究决定招生中的重大事宜。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校纪委书记、招生办主任等组成。
第六条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本科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西安交通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录取和日常工作。
第七条 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根据需要组建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组。招生组负责所在地区招生宣传和高考咨询。招生组组长由招生办公室聘任。
第八条 西安交通大学纪检监察部门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
第三章 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
第九条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各地区的招生计划及有关要求等详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或考试院编印的《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和计划》。
第十条 西安交通大学预留计划作为机动指标,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作为教育部批准的自主选拔录取高校之一,用于录取部分地区已通过西安交通大学选拔,获得自主选拔资格且符合我校录取条件的考生;(2)用于录取已通过我校体育、文艺、艺术设计、书法、保送生、少年班等的选拔且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等;(3)用于调节各省(市、区)报考西安交通大学上线生源不平衡问题。
第十一条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将继续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培养定向生:(1)为解放军总装备部培养定向国防生,报考条件、政审、面试和体检等,按教育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执行;(2)为国家重点企业、艰苦行业企业培养定向就业本科生,报考条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西安交通大学部分学院继续按专业大类招生,实施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理工类专业学习时间六年、医学类学制七年,顺利完成学业者将获得硕士学位。考生在进校两年后,根据学习成绩、本人志愿及学校有关规定,可在所在专业大类内选择专业方向,同时根据学习成绩,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成绩不合格者,实行淘汰制。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三条 西安交通大学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下,遵照“学校负责、地方招委会监督”的原则开展录取工作。
第十四条 西安交通大学按照理工类(含医学类专业)、文史类、艺术类、少数民族预科生和定向生、国防生分类录取。
第十五条 西安交通大学根据各省招生计划和考生报考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一般不超过实际招生计划的120%。
第十六条 对于教育部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列出的照顾和优惠对象,西安交通大学原则上按照各省级普通高校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但要求考生的实际高考分数不能低于当地一本线。现役军人子女或军队因公牺牲的烈士子女,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且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十七条 在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检查合格、高考投档成绩(含加分)达到西安交通大学在该地区提档分数线(单科成绩应达到及格水平)的前提下,按考生实际高考成绩(不含加分)和所填的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当地专业计划人数确定录取专业,专业之间无分数级差。考生在实际高考总分相同的情况下,则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成绩排序确定录取专业。在提档范围内,当理工类各专业已录满而医学类专业未录满时,填报医学类专业志愿的考生将优先录取到该专业,不足部分在愿意调剂的考生中按照考生分数依次录取。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如建筑学、工业设计和软件工程,优先录取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试验班)和应用物理学(试验班)只录取报考该专业的考生。
第十八条 根据2010年江苏省高考录取方案,凡该省报考西安交通大学的考生,应达到以下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理工类(含自主选拔录取)考生,选测科目之一须为物理,且等级要求达到A以上,其它科目等级要求达到B以上;文史类考生,选测科目之一须为历史,且等级要求达到A以上,其它科目等级要求达到B以上;其它类考生均按江苏省规定的基本等级要求执行。在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投档成绩达到西安交通大学在江苏省提档分数线(单科成绩应达到及格水平)的前提下,以数学、语文、外语三门原始成绩加附加分的总分(满分为480分)排序确定录取专业。当考生的分数相同时,则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分数排序。对于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等级较高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十九条 坚持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西安交通大学考生的原则。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方接受符合条件且高考成绩不低于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平均分的非第一志愿考生。
对于试行“平行志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凡将西安交通大学填写为A(第一顺序位)的考生(以考生所在地区招生主管部门提供的电子档案为准),在高考成绩达到西安交通大学在该地区提档分数线(单科成绩应达到及格水平)的前提下,将享受加5分排序确定录取专业的优惠。
第二十条 对于艺术设计(含书法方向)文、理科专业合格生源少于4人的省份,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暂时公布为0,若报考我校的专业合格考生高考成绩达到我校的录取要求,我校将使用预留计划择优录取1人。
第二十一条 对于获得西安交通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资格的考生,高考第一志愿须填报西安交通大学,且专业服从调剂,高考成绩(包括单科成绩)符合本章程第十七条规定,政审和体检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加分或降分优惠,具体优惠等级以《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实施方案》为准。
对于要求提前填报自主选拔录取高校志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我校将与考生签订诚信考试录取协议。
第二十二条 对于通过西安交通大学文艺特长生专业测试,并与学校签订《西安交通大学招收文艺特长生协议书》的考生,学校将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在高考录取时给予加分或降分优惠,具体录取优惠以协议书为准。
第二十三条 对于通过西安交通大学体育特长生考试,并与学校签订《西安交通大学体育特长生协议书》的考生,学校将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在高考录取时给予降分优惠或免试录取,具体录取优惠以协议书为准。
第二十四条 报考我校定向国防生的考生,一经录取,考生本人及其监护人须与军队、学校签订《国防生协议书》。入学后,政治复审、身体复检合格者,才能正式成为国防生。
第二十五条 西安交通大学招收的定向就业本科生,若在学校当地提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可在提档线下20分以内、一本线以上择优录取。若仍完不成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则就地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第二十六条 为了使志愿学医的考生明确学习志向,西安交通大学在陕西省实行医学类专业与其他类专业分学校代码招生,凡报考西安交通大学的考生只能在两个学校代码(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中选择其一为第一志愿。对于陕西省高考成绩高于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类提档线录取到医学类专业的考生,在第一年内不得跨医学类学科调整专业,第二年可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对于高考成绩低于西安交通大学理工类提档线录取到医学类专业的考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得跨医学类学科调整专业。
第二十七条 西安交通大学对高考成绩达到要求,肢体残疾但生活能够自理,又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体检标准的考生,予以正常录取。
第二十八条 西安交通大学将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招生规定的考生,一经核实,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五章 收费标准和其他
第二十九条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须缴纳学费、住宿费等费用。西安交通大学学费收取标准:
理工类(含医学、外语、少年班)专业:4950元/年;
理工类热门(含医学热门)专业:5200元/年;
文史类(不含外语)专业:3850元/年;
艺术类专业:9900元/年;
会计学(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专业:除缴纳4950元/年学费外,新生入校时需一次性缴纳资料、培训等费用39000元。
理工类热门(含医学热门)专业为:电气信息类(六年)、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六年、四年)、建筑学(五年)、生物医学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六年)、临床医学(七年、五年、预防医学七年)、口腔医学(七年、五年)、软件工程(前两年)。软件工程后两年学费按教育成本收费(暂定为1.5万元/年)。
住宿费收取标准:根据宿舍条件,住宿费为800~1200元/年。
第三十条 学校设有奖学金、贷学金和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同时,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校专门设有“春雨助学金”,此外,还可按规定减免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学杂费或给予补助。
第三十一条 为了鼓励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以第一志愿报考西安交通大学,学校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育英”奖学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凡符合规定的考生可获得总额为2千元至8万元不等的奖学金。
第三十二条 凡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的学生,德、智、体考核合格,符合学校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要求的,由学校统一颁发西安交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相应学位。对于医学类七年制学生,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的,可授予硕士学位。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西安交通大学依据教育部和学校有关规定招收保送生、少年班学生、文艺特长生、体育特长生,开展自主选拔招生等工作,具体招生办法参见各项目招生简章。
第三十四条 西安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含书法方向)专业根据本章程及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章程中所涉及的加分和降分优惠录取政策,均针对高考满分为750分的省、市、区。对于满分不等于750分的省、市、区,优惠政策中的加分和降分将按比例折算。
第三十六条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教学以英语为第一外语。日、俄等小语种考生请谨慎填报。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由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联系电话:029-82668320
招生网址:http://zs.xjtu.edu.cn
电子信箱:xjtuzs@mail.xjtu.edu.cn)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9-82668320(Fax)电子信箱:xjtuzs@mail.xjt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招办网址:http://202.117.3.21 8 邮件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交大北门向东100米 邮政编码:710049
第四篇: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省部合作做贡献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2007-06-20
新世纪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不仅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5年9月,教育部和广东省签署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携手推动教育部所属高校及其它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与广东产业界开展产学研合作。这次省部合作,致力于将国内最强的高校资源,注入到国内最大、最活跃的省级经济体系中去,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是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一次新尝试,一个新起点,一种新模式。
西安交大作为国家重点高校,如何在创新国家的建设中发挥作用,如何在省部产学研合作中做出贡献,如何更好地促进学校科技创新,这是新时期摆在我校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就产学研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作用与我校在产学研合作中一些尝试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产学研”合作是促进高校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
1、“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合作的内容不仅包含科技成果转化,也包括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更包括人才培养。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要将其作为高校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类型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学科建设是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前提,尤其要形成若干重点优势特色学科,以此为核心,开展“产学研”合作;应将招生、就业统一纳入“产学研”合作体系中。高等学校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全方位实现“产学研”合作,自身才能真正得以发展。
2、“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科研水平。
科技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经济、政治、军事等社会建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技发展的动力,除了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发展外,还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历史上,经济技术的发展、军事、政治的需要都曾经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突破和进步,经典力学的诞生,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等等都是例证。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尤其是在广东这样的经济活跃地区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增强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竞争力,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更加需要广泛寻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这无疑给高校的科研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首先,生产、市场给高校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更给企业和高校提供了创新的舞台,扩大了高等学校科研开发的领域,为学校结合自身人才、学科、技术优势,选好高层次、高起点的研究课题进行攻关提供了条件;二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科研工作既要面向国内市场又要面向国际市场,研究成果将接受国际市场的考核和评价,这也将对研究工作的创新性提出更高要求;三是随着科技成果工业化周期的不断缩短,产品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这为高校科研工作适应市场需要,加快技术创新起到了催化作用。从10余年来,高校实施“产学研”工程的实践来看,这些压力已经激发出高校科研人员蕴藏着的巨大创造力,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同时,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创新精神。
3、“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立足之本,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而“产学研”结合则是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掘大学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集成功能,用科学研究的知识创新源来充实教学工作的知识传播源,充实产业化的知识应用源。
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的人才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素质、经济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是这种要求在教育上的客观体现,这迫切要求高等学校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高素质人才。“产学研”一体化,可以促进学校更加紧密地面向社会需求,有利于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骨干和师资队伍,以社会需求激发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活力,大力促进高层次人才的成长,为学校科技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提供不竭动力。
培育学科优势与特色领域,培养、吸引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推动重点学科建设,高等学校才会有大的发展。“产学研”结合能够使教学科研人员站在社会的最前沿,最直接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和科研开发的要求,并将其迅速地反映在工作中,提高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从而促进学科发展,使产业化为学科建设服务,将科技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努力从技术与市场的转换中获取办学资源,将市场化运作的企业作为转化科研成果的“通道”,一头依托学校源源不断提供技术支持,一头面向市场,按市场规律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在“产学研”合作模式方面中的探索与创新
1、积极承担广东省各级各类科技项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广东的合作,首先体现在各级各类项目上,从2002年至今,我校共与广东省内企业签署技术合同182分,合同额4049万元。2006年,我校申报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11项,批准6项目,资助经费340万元。2007年共申报项目14项,其中,我校主持申报6项,与广东省单位合作申请8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我校与广州迪森热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石油焦粉的燃烧与合理利用项目被评为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经费200万。这些项目来源于企业一线生产实际,具有量大面广的特点,有效的解决了企业的生产实际技术问题,有力的促进了广东的经济发展,同时,这种合作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的科研发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2、联合企业、政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
西安交大与广州万宝集团的合同已历时甚久,2005年双方共同成立技术中心,有利于双方在压缩及制冷学科瞄准学科发展的学术前沿,满足国内行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学校和企业具有共性的关键性技术进行科技攻关,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压缩制冷行业的整体研发水平,加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开拓学生的专业实习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之举。
与格力共建技术中心,将在工业设计、压缩机设计、快速成型、远程监测等科研领域、博士后流动站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
在华南家电研究院的框架内联合申菱空调、顺德区科技局共建空调及压缩机技术中心。已达成初步筹建方案,具体措施正在紧密锣鼓地实施当中。
3、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为加强和推动汕头市金平区乌桥街道电源控制设备专业镇的建设,促进电源控制设备产学研相结合,提高专业镇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正在与乌桥街道办事处商谈联合创建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乌桥街道省部电源控制设备专业产学研结合示范镇。开展电源控制设备专业镇的建设,协助甲方制定产学研结合长远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针对能够提升专业镇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专业镇经济跨越式发展。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主要表现为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理应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科技工作已经由我国科技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逐渐发展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高校科技工作已经在国家科技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我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以创新为目标,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1、积极参加“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确定参展项目,准备参展项目资料,完善学校宣传材料,起草校领导会议发言材料,精心组织参加本次会议,扩大学校在广东省和教育部的影响。
2、跟踪和落实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对2006年签订的5个省部合作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制定激励措施,争取5个项目都出色完成规定内容。同时,对2007年申报的14个项目进行跟踪,力争获支持项目数和经费数有所突破。
3、积极落实创新平台和创新中心的合作意向。加强与广东省科技厅、相关地区科技局和企业的沟通与联系,主动出击,落实好我校在华南家电研究院框架内组建的压缩机及制冷技术中心、与格力的合作协议、白色家电产学研战略联盟、汕头电力设备联盟、与汕头市金平区乌桥街道共建专业镇等相关工作。
4、仔细研究《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结合我校和广东省的合作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全局性、行业性的意见,为我校今后的项目申报和科技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以广东产学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与广东的合作为基础,在广东建立基地,成立研究院,以便把广东的工作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我国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通过科技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探索和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必将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为国民经
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并产生深远影响。
第五篇:福州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进展报告
福州大学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建设工作进展报告
教育部高教司:
自2010年6月福州大学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首批试点高校以来,福州大学积极开展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现将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
我校积极组织实施“卓越计划”的有关专业与多家合作企业联合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以此推动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开展工程人才培养。2012年6月我校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家企业联合申报的4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得教育部等23个部门批准立项建设,2012年11月,学校与福建省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联合申报的福建省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2013年5月,学校与福建省石油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联合申报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立项建设。目前我校共有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2010-2013年6个中心累计接收学生实习人数1198人,承担教学任务的企业教师数223人,企业教师参与开设的课程数49门,企业教师承担的理论(实践)课程总学时数1440学时,企业教师承担的毕业设计和实习周数83周;高校派到企业进修的教师数19人。至2013年10月,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累计投入16757.76万元,其中省级地方政府投入300万元、学校投入167.56万元、企业投入16290.2万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累计经费使用16412.16万元,其中教学改革
经费44.36万元、条件建设经费15937万元、实习经费93.9万元、师资经费15万元、其他321.9万元。
其中,由紫金矿业集团注资1.5亿元建设的福建上杭教学基地已经投入使用。该教学基地位于上杭县城区,紧邻紫金矿业集团总部,占地面积51831平方米,由福州大学进行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由紫金矿业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2007年4月进行规划设计,11月奠基建设,2010年2月23日正式启用;现拥有综合楼、教学实验楼、博物馆、图书馆、教师学生公寓、食堂、运动休闲场所等楼群,各种基础设施完备,建筑面积达38373平方米。学院和紫金矿业集团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上杭教学基地教学规程》、《上杭教学基地实验室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及各实验室相关使用守则等。
二、建设工作进展
1.组织管理体系
具体说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组织架构、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
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成立了由校长牵头,教务处、研究生处、人事处、计财处、学生处、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等主要职能部门参与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领导小组,对学校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协调。校企双方本着“积极交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精神,签订合作建设协议,按照“校企融合,分层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岗”的原则,共同商定成立专门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层次清晰、任务明确、运行有序、系统高效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组织管理运行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紧密型联盟及半紧密型联盟两种主要模式。
紧密型联盟模式,如福州大学-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机构,从决策机构、组织协调机构、管理执行机构、保障机构4个层次建设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1)决策机构:由校企双方有关领导组成的基地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运行管理的决策机构。由紫金矿业集团总裁任组长,成员由集团副总裁和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及紫金矿业学院党总支书记组成,负责对该中心运行管理进行领导和决策。
2)组织协调机构:成立上杭教学基地管委会作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运行管理的组织协调机构,在基地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协调基地运行管理工程中的相关事宜。
3)管理执行机构:成立紫金矿业学院上杭教学基地党支部和学院基地综合办公室作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管理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基地运行过程中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
4)保障机构:由紫金矿业集团委托福建紫金酒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教学设施管理,食堂管理,基地保安、水电等后勤保障。
半紧密型联盟模式,如福州大学-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其它5个中心,成立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委员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执行委员会” 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执行工作组” 三级管理运行机构。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本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学习期间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制定,负责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指导委员会主任由企业执行总裁担任,副主任由福州大学分管本科教学副校长担任,成员包括企业负责人、学校教务处处长、各学院院长、各学院党委书记等。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执行委员会:负责健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负责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负责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培养方案的组织实施。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日常运行由企业负责,双方根据培养计划的分工合作,配备相应的人员,以企业为主负责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履行中心职责。执行委员会主任由企业分管人力资源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福州大学各学院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企业的总设计师、总工艺师、人资部部长、培训中心主任和福州大学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等。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执行工作组:负责本中心的学生企业学习期间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按照依托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负责教学安排、质量评价等关键环节的管理;结合本企业实际,开设企业课程,提供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和毕业论文课题,负责选派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指导;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企业真实的生产生活状况,感受企业的先进文化,安排好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生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教育。工作组(主任)组长由企业培训中心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福州大学各学院实践部主任担任。成员包括企业人资部、技术中心、生产部等部门负责人;福州大学各学院专业系主任、副主任及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系列项目负责人。
2.教学改革情况
(1)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学校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资源条件和生源情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培养适应区域及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学校与合作企业双方深入沟通,着重考虑卓越工程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及其培3
养标准实现的可行性,结合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并且详细列出各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
(2)校企双方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平台,也是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载体,校企双方根据行业企业对工程师职业素质、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综合考虑科学与工程知识、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系统解决工程问题、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设了工程能力训练的企业实践环节,每一试点专业本科阶段增设10学分的企业课程。至2013年10月我校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企业教师共参与开设49门课程,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开设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机械制造基础、工艺学、液压传动控制、工业设计等课程及实习期间完成入厂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工程机械焊接技术发展及应用、变速箱系统工作原理、工业设计与结构件开发、挖掘机主要系统构成等理论课教学和专题讲座32学时,现场观摩装载机、挖掘机、桥箱、叉车和水泥泵车事业部生产线64学时,亲手拆装实训56学时实习内容均由学校与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共同建设并由企业开设的教学内容。
(3)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我校卓越计划各专业的企业培养方案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实施,其中已设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企业,整个企业培养方案由该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实施企业培养方案过程中,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主要负责企业兼职教师或企业导师的指派、学习场地的安排、企业开设的理论(实践)课程的教学和实习的指导、学生食宿的安排和后勤的保障、学生安全防护设备的提供,以及协4
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等;学校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日常管理、参与指导学生、配合企业导师完成各项教学工作。
(4)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由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负责,学校配合进行。对于卓越工程师学生培养质量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通过召开座谈会、用人单位调查等形式共同评价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
3.企业培养方案执行情况
我校卓越计划各专业的企业培养方案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实施,由已设立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实施企业培养方案过程中,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提供的条件,要求每个本科学生有1年左右时间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完成部分的课程学习以及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使学生能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按照企业的要求,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优化设计整体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上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企业课程教学以面向工程实际为主,授课方式多样化,如采取讲座式授课,或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现场讲解,或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解剖;直接聘请企业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吸纳学生进入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的研究课题或项目开发,全面接受研究方法和开发能力的训练;课程学习评价突破原有手段,以考试、专题实验报告、课程答辩等多种方式考核,重在考核学生学习的实际收获和创造性成果。如我校紫金矿业学院3个专业(资源勘查、采矿和矿物加工工程)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杭教学基地企业学习阶段,借助紫金集团下属的矿冶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紫金山金铜矿、上杭蛟洋20万吨铜冶炼厂、上杭金山黄金第二冶炼厂、上杭黄金第一冶炼厂等企业开展生产实习、5
暑期顶岗实习、专题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企业生产实践,2010-2013年该中心累计接收学生实践、实习人数494人,有173名企业教师承担了教学任务,企业教师参与开设的课程数27门,企业教师承担的理论(实践)课程总学时数1070学时,企业教师承担的毕业设计和实习周数17周,学校派到企业进修的教师数10人。
4.成效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主要成效和经验如下:
(1)实施特有的校企合作模式--“紫金模式”,即“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由企业参与办学过程、由企业检验办学成效”的全新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并在实践中得到成功检验。2012年5月,《光明日报》在头版报道了“发现“紫金”--福州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合作办学调查报告”,而《中国教育报》、《人民网》也以专访报道的形式对“紫金模式”予以宣传和肯定。
(2)积极探索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管理运行机制。如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由紫金集团投资了1.5亿在福建上杭总部附近建设了我国首个校企联办的高级矿业人才培养基地——上杭实践教学基地,为紫金矿业学院全面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运行办法,并得到成功运行,在探索校企“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方面、在高水平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积极探索“工程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工程型”教师队伍,并成功付诸实施。我校紫金矿业学院3个专业分别在紫金矿业集团遴选出适合地矿类各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高级专业人才,按照福州大学教师培训大纲,进行包括师德、师风、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组织工作等内容的岗前培训,由学校教务处和人事处组织考核,培训合格后,颁发兼职教师证书,6
正式聘任为学院教师。至2013年10月,在集团总部成功进行了三期企业“工程型”教师队伍培训聘任,紫金矿业集团等地矿企事业单位共有70人获得福州大学工程型教师资格或兼职教师,在上杭教学基地为学生所开设课程共计76门次,其中由企业工程型教师主讲的课程门数共计60门次。同时,结合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的实施,学院在紫金集团下属各企业中遴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学生企业培养阶段的“双导师”,以保障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此外,学院的教师亦不定期地深入到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和科研项目合作,加强校企的实质性深入合作,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