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概论

时间:2019-05-14 08:5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整理概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整理概论》。

第一篇:土地整理概论

名词解释

1.土地整理: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改善土地利用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目标的一种行为。

2.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用工程或其他措施,改造为可供利用土地的过程。

3.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4.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各项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进行田、地、水、路、林、村等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增加的各项用地面积。

5.土地整理潜力分布图:是通过调查与评价各项土地整理潜力,将其成果分布反映在图件上,通过这些图件,可以直接反映各级地区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情况、分布规律等。一般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用图例色标规定的不同颜色表示土地整理的潜力类型、分布;用罗马字母表示土地整理潜力等级;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土地整理可增加的各项用地面积。

6.土地整理潜力分区图:就是在符合一个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法律和技术等发展现状及趋势下,将这个区域中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和未利用地开发潜力按其调查与评价结果在图上分为不同的土地整理潜力区域,并以不同的颜色和符号标明不同区域的土地整理类型及其潜力大小。7.土地利用布局: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上的组合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总体功能。

8.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在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及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对土地平整工程,水源工程,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各种建筑物,承泄区,道路,林带,居民点,输电线路,通信线路,农田防护工程,水土保护工程,管理设施等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从而初步计算各类用地数量。9.土地复垦:是对各种人为和自然原因导致破坏的土地,因地制宜的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期望状态的行动和过程。

简答

1.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三者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从现价段土地整理、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的含义看,三者为并列关系。三者针对对象不同。土地整理是针对已利用土地中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进行调整、重新布置使田、水、路、林、村的布局和利用结构更加合理,从而发掘出土地利用的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开发是对未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四荒”采取措施,使其可以利用;土地复垦是对已经利用的土地由于工矿业生产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或损坏的土地采取措施,使其重新得以利用。

(2)从三者对生态环境的扰动程度来看,土地破坏是旧的生态系统,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其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大;其次为土地复垦,土地复垦工程中周围的宏观环境已经形成,只需破坏部分的生态环境对其重新布置,因此,对生态环境的扰动较土地开发小;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小,因为它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对土地整理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其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最小。

(3)从三者追求的结果来看,三者的目的相同。均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并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

(4)从国家政策和发展趋势来看,土地整理包括土地开发与土地复垦。

2.土地整理主要是研究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结构、布局、利用关系及土地与人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内容包括:1.建立土地制度方面2.调整土地关系方面3.降低土地占有率方面4.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5.增加土地产出率方面。

3.农用地整理五个任务:1.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2.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3.调整土地关系,使土地关系适应土地生产力提高的要求;4.提高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5.实现土地资源的景观功能。

4.建设用地整理包括村镇用地、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和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

5.土地整理的支撑技术: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农业技术、测绘技术、3S技术、沉陷预计技术等。

6.土地整理潜力的内容:1.农用地整理潜力2.建设用地整理潜力3.废弃地复垦潜力4.未利用地开发潜力。

7.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2.调查与分析3.编制土地整理潜力分布图4.协调论证5.调查与评价结果的评审和报批。

8.土地整理类型: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地复垦和未利用地开发。9.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标准:1.农田水利规划标准。旱作区一般可采用1-3d,即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一般可采用3-5d,暴雨3-5d排至耐淹水深。2.农村道路建设标准。道路宽度:干道路面宽6-8m,支道路面宽3-6m,田间道路宽3-4m,生产路路宽宜为1m左右。道路纵坡:干道平原地区一般应小于6%,丘陵地区应小于8%,个别大纵坡地段以不超过11%为宜。田间道纵坡最大纵坡宜取6%-8%,最小纵坡以满足雨雪排除要求为准,一般宜取0.3%-0.4%,多雨地区宜取0.4%-0.5%.10.土地权属调整包括哪些: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土地所有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之间、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之间的权属调整。土地使用权调整包括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土地他项权利调整包括土地整理过程中因所有权或使用权调整而产生的他项权利的调整。

11.土地整理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有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

自然环境主要表现在:局部气候、地形地貌、土壤质量、水文、泥沙。生态环境:形态结构指标、能量结构指标、物质结构指标、生态功能指标、生态效益指标

人文经济:自然景观,地区经济。

12.定量分析指标:1.生态资源利用程度的指标

①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②绿色植被覆盖率=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农作物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③林草覆盖率=林草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④草场载畜量指数=草场实际载畜量/草场允许载畜量*100% 2.环境质量影响的指标

①水土流失面积指数=水土流失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②土地退化面积比率=土地中各种退化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③旱涝灾率=受旱涝灾害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13.定性分析指标: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状况;对缺能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的效果;项目有无废气、废渣、废水、噪音,对环境有无污染,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否得当;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建设的效果和影响。

14.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的内容: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2.典型田块设计3.水利工程设计4.道路工程设计5.防护林工程设计6.水土保持工程设计。15.村镇居民用地规划主要经济指标:1.建筑面积2.建筑密度3.居住密度4.建筑中心密度(好像有误)16.土地整理项目验收类型:1.年度验收。年度验收时对一年以上建设期项目的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的阶段性或中期检查验收,是决定该项目下一面度是否继续建的依据。2.竣工验收。是项目实施部门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实验方案全面完成了土地整理任务后,对军工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的全面验收,是项目验收的最终阶段,在内容和范围上都要广于年度验收。

17.验收报告的内容:1.验收申请与受理过程2.验收工作的组织情况3.项目概况4.各类土地面积、质量5.项目工程质量、数量和配置6.土地权属情况7.资金使用与管理8.档案管理9.项目工程管护10.项目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11.主要经验与问题12.验收结论及建议13.附件。18.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1.项目目标评价2.项目实施过程评价3.项目效益评价4.项目持续性评价。

第二篇:土地管理学概论考试试卷

江西理工大学土地管理概论考试试题库及答案解析(学生版)

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 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地籍: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也称土地广籍。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土地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的资源特性,是土地能成为资产的主要原因。

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是土地的土地空间承载功能。

3、产生土地报酬递减原理的主要原因是。

4、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市场管理是核心,土地利用管理是目的。

5、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

6、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出租的主要区别是。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管理应着重于。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明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答:土地资源特性包括:客观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地域分异性、可持续发展性、多功能性;

(1)土地与人口

土地以其养育功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存、发展、繁衍的环境。土地生产能力决定着其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2)土地与环境

土地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好坏。

(3)土地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功能和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强调土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如果只强调向土地索取,而不重视保护和改善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土地的功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将与人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2、简述我国农用地管制的内容和意义。

答:农用地用途管制就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农业用地区,根据规定的使用条件和方式,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区、林业用地区、水产养殖区等进行用途管制。对农用地利用进行管理,要针对农用地的资源和利用特性,采用适当的措施,对农用地的开发、利用、治理、跋扈进行有效管理,具有以下意义:

(1)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中国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措;

(2)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护。

3、简述城市土地市场供需平衡不同状态的表现形式和调控措施。

答:城市土地市场平衡不同状态的表现形式表现四种及各自调控措施:

(1)城市一级市场土地供不应求。措施:建立反馈机制,扩大规划限额,适度降低地价;

(2)城市一级市场土地供过应求。措施:提高农地价格,加强城市土地规划管理;

(3)城市二级市场土地供不应求。措施:放松房地产价格管制,让房价随行就市,适当降低房地产开发的贷款利率,提高购房者贷款利率。

(4)城市二级市场土地供过应求。措施:适度降低商品房价格,扩大需求;

四、辨析题(共15分)

“一企业从一乡政府处直接获得上千亩土地的所谓土地使用权,并准备将这一土地使用权直接转让给另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请问,此企业获得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合法?能否将此土地使用权直接进行转让?阐明原因。

答:

1、不合法,原因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一级流转的方式包括出让、租赁、作价入股、划拨,其中出让包括:招标、拍卖、挂牌;土地使用权流转应满足其各方式的相关法律法规。

(2)该企业未通过合法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获取使用权

2、不能,原因如下:

(1)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主要有出售、交换、赠与、继承等,使用权转让时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2)该企业本身获取该土地使用权不合法,不能二次流转。

五、论述题(共25分)

结合所学的土地管理原理和内容,分析说明建设用地利用的特点和管理措施。答:

1.建设用地的高度集约性

建设用地占地面积较小,单位用地面积上所投放的劳动力与资本要高,属于高度集约的土地利用。因而相对于农用地而言,建设用地可以通过投入更多的劳动和资本来替代较为稀缺的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的矛盾。

2.建设用地利用逆转的困难性

建设用地是以利用土地的承载力为主,其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一旦建成就可以使用很长的年限,所以土地的用途较为稳定。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后想再转变为农用地就非常困难(即使可以,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3.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性

建设用地呈现出快速扩张的态势。其扩张的对象是城镇周边的耕地,因此对农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建设用地的扩张是持续增加的,而土地的供应却是有限的,以有限的土地供给满足持续增加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以有限的供应去满足持续增加的需求。

4.建设用地的再生性

建设用地能够从现有的建设用地中经过再开发的手段重新获得。充分发挥和利用建设用地能再生的特性,才有可能使人们在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从不断开发的过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操作场地和操作空间。

5.建设用地位置的特殊性

选择建设用地,区位十分重要,如商业用地多配置在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地质条件良好的城市繁华地段。当然,位置的优劣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6.建设用地的非生态利用性

建设用地是以土地的非生态附着物为主要利用方式,土地对于建设来说,是发挥地基和场所的作用,这一特性决定了在选择建设用地时,主要是考虑土地的非生态因素,而对于土地肥力等生态因素关系不大。

7.建设用地的空间性与实体性

建设用地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部分,整个建筑工程可用单层形式平摊在地面上,也可以用多层、高层、超高层建设的形式竖立于地面上,或向下发展,建立地下商场、地下铁路等。建设用地的空间性对于高效利用土地、节约用地,都是很有成效的。

建设用地的实体性是指建设用地具有固定的形状,是一个工程实体,一旦形成就能直接为人类建设活动服务。

试题(B)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对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混合宗:当一个地块被两个以上权属单位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时,可以当作一宗地对待,称为共有宗或混合宗。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包括交换、出售和赠与等方式。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信息:是关于土地资源、土地权属、土地资产、土地市场、土地法规和土地监察的信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双重内涵。

2、土地权属调查的核心是。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提出的五种需要层次依次

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

4、农地用途管制分为和两类。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及相互关系。

答:根据土地管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

产权、产籍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大部分。在产权、产藉管理中,地籍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摸清土地家底和确认土地权属,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产权管理是为贯彻、执行国策,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要采取的一系列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和措施。土地利用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实现土地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它是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土地管理的两大内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产权、产籍

管理是整个土地管理的基础,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产权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本手段,贯穿于全国土地管理工作之中,也是地籍管理的核心内容,地籍管理为土地产权管理、土地利用管理的各项内容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土地利用管理为土地产权、产籍的更新、完善提供稳定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2、简述城市土地市场层次结构的内涵(各层次的特点、主体、参与者、交易形式等)。

答:目前我国土地市场主要分为:

(1)城市土地一级市场

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使用者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城市土地使用者

特征:垄断性市场,反映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交易方式:出让、出租、入股;

(2)城市土地二级市场

城市土地二级市场的土地使用权受让者剩余年限的土地使用者让与其他土地使用者;

特征:竞争性市场,反映各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交易方式:转让、转租、抵押、入股

3、分别简述三种地租形式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答:(1)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不过是由农业资本

家手中转到地所有者手中了。

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有三种:

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②土地位置的差别;③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2)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农业资本有机

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才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绝对地租的实质和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垄断地租

垄断地租,是指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垄断地租

不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四、辨析题(共15分)

“一国有企业欲将其由国家划拨的一块土地直接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因为他们持有国家划拨的建设用地许可证。”请问,此企业能否直接获得贷款?若不能,要怎样才能获得贷款?阐明原因。

答:不可以,但必须经过批准。一般来说,企业对其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处分权。以该土地使用权为标的物设定的抵押,除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外,还应经具有审批权限的人民政府或土地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否则,应认定抵押无效。如果企业对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时,履行了法定的审批手续,并依法办理了抵押登记,应认定抵押有效。抵押权人只有在以抵押标的物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价款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项后,对剩余部分方享有优先受偿权。但纳入国家兼并破产计划的国有企业,其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抵押的,应依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国有土地使用权可否抵押,取决于土地使用权人对其依法享有的土地使用权有无处分的权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由于土地使用者支付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对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具有较大的处分权,可以以其设定抵押。通过有偿转让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也属于出让土地使用权的一种,故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受让人亦有权将其抵押。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因其是无偿取得的,使用权人对其的处分受到严格的限制,但划拨土地使用权符合一定条件,经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可以抵押。

五、论述题(共25分)

结合地租地价原理,分析目前土地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答: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付出的代价;土地供给数量是固定的,因为地租量完全取决于土地需求者之间的竞争。他还认为,可以利用地租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来分配稀缺的资源,而不收取地租会造成缺乏效率的以及不适当的使用方法。

地租是土地要素的相应的报酬,其大小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互相依赖的边际生产力。地租决定于供求关系形成的均衡价格。由于供给缺乏弹性,所以需求就成为唯一的决定因素,地租完全取决于土地需求者支付的竞争性价格。地租在更大程度上是土地产品的市场价格的后果,而非市场结果的原因,可利用地租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来分配稀缺资源,对稀缺资源征收地租有助于取得资源的一种更有效率的配置

可用地租来优化配置稀缺的土地资源,强调供求关系决定土地资源的价格,没有论及土地资源的价值,其观点只能解释在市场上表现稀缺的土地资源,对于不能在市场上体现其稀缺性的土地资源,特别是人类没有涉足的土地资源,根据此观点应是没有价值的需求角度来看,房价上涨导致地价的提高。地价与房价的本质都是一种产权价格,并且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两者不同的是: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下,土地市场所决定的地价更倾向于是一种需求价格。因为土地的自然供给没有弹性,其经济供给受自然供给的限制,也缺乏弹性,并且,土地供给是由政府垄断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地价主要由需求一方决定,需求上升则地价上升,需求下降则地价下降。

作为需求价格的地价实际上是由引致需求引起的,即由于土地产出物的需求导致了对土地的需求。房价高刺激了对土地的需求,由于土地的供给价格弹性小而导致地价的升高。地价的地区差异性同样源于各地房价的不同,即不同的城市由于对房地产的需求不同导致了它们各自的地价不同。在各个地区中,由于市场的开放性和竞争性导致了各地的建安成本及开发商的利润相差很小。因此,可以认为各地地价的差异主要由房价的差异来反映。

总之,在任一城市中,对增量房地产需求的增加,导致对土地需求的增加,由于土地供给价格弹性较小,导致地价上涨。因此,从需求角度看,地价主要是一种需求价格。在同一时点,地价高相对房价高而言,只是结果,不是原因。

试题(C)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土地资源:指在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图斑:以1:10000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将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基本相同,水土流失类

型基本一致的土地单元(地块)分为一类,以其为基础调查单元,然后将单元勾绘到地形图上成为图斑。

土地开发:是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土地的固有潜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扩大土地利用空间与利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的过程。

土地征用:指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收归国有的行政行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管理中建立地籍资料的核心是。

2、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包括

3、土地分等定级的等级体系中,城镇土地级反映了土地质量差异。

4、绝对地租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和

5、建筑容积率是与之比。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土地的基本特征,分析城市土地市场的特点。

答:土地的基本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城市土地市场的特点:

(1)交易实体的非移动性;(2)土地市场的地域性;

(3)土地市场的垄断性;(4)流通方式的多样性;

(5)土地供给弹性小。

2、简述不同地租形式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答:(参照B卷子简述第3题)

3、阐述土地报酬原理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原因。

答:涵义:土地报酬递减是指在技术和其它要素不变的条件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连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边际报酬)迟早会下降。

原因:我们假定在一种投入量(追加的要素)变动,而其他投入量固定的情况下来进行,也就是说,假定仅有一种投入量是可变的,其他的投入量保持不变,则随着该种可变投入量的增加,在开始时,收益的增加有可能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投入量继续增加达到某一点以后,收益的增加会越来越小,即会出现递减现象

四、辨析题(共15分)

“一国有企业欲将其由国家划拨的一块土地直接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因为他们持有国家划拨的建设用地许可证。”请问,此企业能否直接获得贷款?若不能,要怎样才能获得贷款?阐明原因。(同B卷)

五、论述题(共25分)

结合所学的土地管理原理和内容,分析我国目前可以采取哪些土地管理方法抑制房价。答: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论述土地管理方面对房地产的调控在于地价,而地价的影响因素有:(具体的自己可以展开)

地价管理政策是土地制度的具体贯彻和实施,是国家为实现土地优化配置而制定的规范人们土地处置行为的准则

(1)对工业用地出让实行最低限价政策

作用是防止各地竞相压价出让,增加土地出让工作的透明度,便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出让行为的监督,便于使用者和投资者了解不同行业的地价优惠幅度,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

(2)政府对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有优先购买权。目的是防止交易双方瞒报交易地价,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3)政府对地价上涨可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作用是防止市场地价的不合理上涨和土地投机行为,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土地的需求。

(4)通过征收土地增值税,将土地收益收归国家,防止交易双方虚报、瞒报交易地

1、土地集约化利用;

2、土地供给调控力度;(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城乡结合部

3、土地的地、位因素;(开发新区)

4、土地利用管理;(增加廉租房、保障房的建设、、、)

5、打击囤地

6、大力推进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地价形成机制

7、研究土地地价节约集约的地价政策,发挥地价杠杆调节作用。

第三篇:2014年土地登记代理实务土地登记概论辅导(11)

环球网校移动课堂 手机IPAD随身看 第三节 我国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及效力

二、土地登记的效力

(二)实践探讨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对有关土地登记效力的规定比较零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依法改变土地的权属和用途的,应当 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当事人应当办理权属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土地使用权 抵押,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依法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和 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必须向土地 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自变 更登记之日起生效。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持批准文件,自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 行变更登记。《土地登记规则》第六十九条规定,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凡不按规定如期申请初始土地登记的,按照非法占地的处理办法论处;对凡不按规定如期申请 变更土地登记的,除按违法占地处理外,视情节轻重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注销土地登记,注销土地证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 实保护耕地的通知”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要办理变更土地登记。不按规定办理变更土地登记的,按土地使用权非法转让处理。综合以上现行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登记采用的是形式主义的立法思想,可以归类于登记的生效要件主义、登记要件主义,进言之,我国土地登记的一般效力是土地权利变动非经登记不得生效,土地登记是土地权利变动的生效要件。关于我国的土地登记在登记存有瑕疵等特殊问题上的效力,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处理房屋所有权人在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情况下出卖共有房屋,并且在 未提交共有人同意证明书的情况下办理登记引发纠纷的做法: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 项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权利人赔偿,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登记实际上引入了登记公信原则立法的解决 方法,即维护登记的公信力,规定善意第三人不负返还义务,原来的土地权利人有权要求无权处分土地的转让人赔偿损失。

第四篇:概论论文

初识建筑

学号:0111431姓名:肖强

班级:大一建筑三班

1.“建筑从我的思想来看,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东西,但我觉得它的艺术性,是由结构、技术、设备来共同体现的。”齐康教授通过讲建筑艺术表现,表达了对建筑学的深刻见解;通过对自己的设计作品展示,展现了自己的设计发展史。从始至终,齐老的话语中都带着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齐老对我们提出了随时测绘、虚心抄图、遍览群书的要求,希望我们能更深一步探索建筑学的殿堂,为中国建筑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讲:建筑的教育及其昨天 俄罗斯大文豪果戈里有句名言:“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 单踊老师便是通过叙述建筑教育及其昨日让我们了解历史,展望未来。从西方建筑教育起源到德国的名校,最后到东南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由远及近,深入浅出,让我产生了对建筑历史浓厚的兴趣。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研究引发教学,三方协作的机制,四层金字塔的培养模式让我顿生兴趣,而美国麻省理工,宾大以及德国的包豪斯高校“一切创造活动的终极目的是建筑”工厂学工制以及先锋运动则让我向往„„最后介绍了东南大学的发展历程,从苏专到建筑老八校,再到中央大学的成熟,东南大学以短短90年培养了中国建筑四巨匠,八院士,这让身为东大人的我倍感自豪,激情澎湃。柯布西耶说过“建筑设计师的激情可以从顽石中创造出奇迹。”我相信在古老成功的东大里,我一定能成为一位成功的建筑师。

第二讲:建筑设计导论

气宇非凡的长城与帕台农神庙,与自然结合的流水别墅与英国世博馆,临水城市弗洛门萨„„一开始便是对这些建筑奇迹的展示,当我们从对一个个经典的建筑的震撼中醒来,韩冬青老师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何为建筑,何为建筑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为我们理清了未来学习的大体方向。虽然梁思成教授说过:“中国的房子很多,但是建筑很少”,但是韩冬青老师用他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建筑就是为了适应人类需求而建造的物质空间环境。而建筑设计则是运用有意识的操作进行创作性活动,看似矛盾的叙述却是让我由浅入深地理解了建筑,敢于进一步了解探索她。最后,韩冬青老师通过讲述设计的基本过程让我们了解做好建筑需要涉略人文、技术等许多专业,然后以对东南大学3+2模式的解释结束了这节课。

第三讲:建筑,城市与规划

以前见过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城市,并不等于就是一堆建筑物,相反的,是由那些被建筑所围圈,所划分的空间构成”,那时还有点不懂。等到段进老师的课题逐步深入,猛然想起这句话,原来贝老说的就是有关城市规划的意思。除了给城市规划进行了专业的定义,段进老师还逐步解读了什么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如何运行、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并分析了城规的工作前景,让大家顿生兴趣。但是在讲学科交叉时,密密麻麻地相关专业还是把大家刚对城规燃起的兴趣之火扑灭。但是即便如此,段进老师对我们的劝勉之词“体验生活,知识全面,掌握技能”还是让我感触良多,对“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建筑是体现在他自己的世界中的自我意识,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建筑”等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讲:城市设计

看见城市设计,本能以为与城市规划类似;等到开始的天安门、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圣马可广场和悉尼展示,又感觉和建筑设计导论相像„„等到王建国老师的逐步深入,我才渐渐理解城市设计的真正内涵。王老师的话“不懂得城市的建筑师则不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师” 则让我了解城市设计的重要性。随着王老师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景观一个个与城市设计对比,我懂得了城市设计不仅研究了整体与细节,还研究了环境,身为建筑师我们应该掌握的设计概念有环境与整体、功能内外综合和协调文化历史与时空„„虽然内容有些难懂,但是结合那句句名言“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当代建筑师的一项主要任务,是要使自己的作品不与自然环境和历史古迹发生冲突”„„最后王老师以快城慢岛为例进行分析,完整地帮我们理清了这堂城市设计概论课的内容。

第五讲:建筑设计科学学科概论

通过对建造、关联的解释和实例介绍,张宏教授把目光专注于建筑技术科学,更正了我们的观念,建筑是由构件而不是材料构成的,强调了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联,可是教授说像扎哈这样的建筑师世界上也只有一个,学校的体制可能会限制我们创造出所谓酷炫的建筑,但是我们学校培育出的是社会上的需要的有创造性但并不怪异的建筑师。老师的话或许并不被所有人认同,但是确实有道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刻意追求奇特,而应在自己的想法中融合文化认同。

第六讲:景观导论

双语教学的成玉宁老师从英语单词翻译上解释了景观概论的意义,让我们在了解学术词汇的英语翻译的同时,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老师从国外景观的发展开始讲到景观设计的趋势,并提及到景观为了和谐的环境的原则;从可居住的环境到和谐的栖息是现代人类的视角,相关地,景观建筑的原则来自人与自然的关系。成老师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景观学的发展,这是比较新兴的学科,起源于美国,然后传入中国。至此,我才大概了解了建筑三个方向:建筑、城规、景观,对自己的专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七讲:建筑理论导论

葛明教授的建筑理论设计导论,以一个个问题引起话题,主题鲜明而内容纷杂,讨论了建筑的概念、历史与主题。介绍了柯布西耶的多米诺形式及我校建筑教育的来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专业,以及著名的九宫格练习。通过这些高等学府的介绍让我们了解了现代建筑的起源,让我迸发出求学热情。

2.再谈谈对专业课的感受,首先是一周一节的《建筑学概论》,八周不长不短,八位不同的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深入浅出,从建筑的历史讲到当代,从建筑讲到景观,从全球名校讲到东大,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建筑殿堂,了解建筑历史发展,激发我们对建筑学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老师们自己的作品以及各类大师作品展示,为我们接下来的专业学习奠定不可磨灭的印记。

而《建筑设计基础》则是我们专业课的重点,虽然上课没有教科书、没有PPT,作业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最完美,但是每次短短几页的任务书却包含了老师对我们的种种要求——需要我们仔细研读;行业设计的规范——要求我们牢记于心。但是一开始,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设计思路全凭感觉,单调乏味,与要求相差甚远,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即使每周每天投入大把时间,即使一遍遍重做模型,即使为了份速写,不停问老师同学,即使自我感觉良好,最后还是只能得到不如意的分数。虽然曾为此烦恼过,为此气馁过,但是逐渐知道,原因在我自己,没能理解设计课的要求,没有抓住设计重点,没能在老师的指导改进中感悟进步。不仅如此,我还没能把握生活,就像林语堂所说,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我们存在在生活中,生活是最全的教科书——音乐台、紫峰大厦及其裙楼的排布对空间立方体的感悟,中大院线脚纹路、屋顶飞檐对空间操作的触动„„或许平时把握住生活,课中理解透任务书,我才能真正理解设计课的要求,掌握设计课的技能,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成为建筑师的梦想。与建筑设计课相比,《建筑制图》则是一个有教材,有标准答案的课程,虽然教学一次比一次复杂、任务一次比一次繁琐,只要缺一节课甚至开了会小差就会听不懂,但是只要认真听讲,做作业时有着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做到画图精确准确到位,就一定能做好制图作业。建筑的目标在创造完美,也就是创造最美的效益。当然,作业是其次,制图课首先是为了让我们掌握制图的技能,让以后的建筑设计更加轻松。

肖强

***

第五篇: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论文)

题目: 民歌音乐风格与地域文化

系 别: 音 乐 系 班 级: 0402 班 学 号: 1404062236 姓 名: 叶 美 艳 指导老师: 王 桂 芹

【关键词】:民歌、风格、地域文化、地方特色、差异。

【摘要】:本文从民歌的传承、分类、特点、各地方民歌的音乐风格以及民歌的地域文化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参考文献】:《民族音乐概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现代音乐家论民族音乐》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编

民歌的音乐风格与地域文化

一、民歌的起源(什么是民歌)

民歌起源于劳动,产生在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它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特点是语言朴实洗炼、节奏自由不工整(民歌节奏的不规整,与其说是未受训练的结果,不如说是遵循了心灵的自然律动。自然的歌唱是自发和自由的,无所谓严格的拍子。民间的歌唱正是出于这种原始激情的力量脱口而出。)和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反映着时代的面貌。

二、民歌的分类、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相当多,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了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扑山歌”、“四季歌”、“五更调”,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照它的体裁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

1、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编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在共同操劳得特别吃力的时候,用唱歌谣来减轻股肉的疲乏,来集中注意力。号子的领唱者就是劳动的指挥者,他用富于号召性的歌腔指挥众人的劳动,号子的结奏极为短促,歌词比较单一,劳动者随着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劳动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它强烈的节奏感。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矿豪迈,和劳动者关系十分密切,号子对劳动有着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用,号子有以下5种:①搬运号子②工程号子;③农事号子;④船渔号子;⑤作坊号子。

2、山歌——是产生于山野劳动生活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山歌产生在辽阔宽广的大自然环境之中,是人们上山砍柴,田间劳动,山野放牧,为了抒发内心的感情或向远处的人遥递情意,对答传语而即兴编唱成的,山歌在艺术表现上有三个特征: ①感情抒发的直畅性;②编唱形式的自由性;③形式手法的单纯性,山歌又分为北方山歌,与南方山歌两大类,北方山歌主要分布在西北色彩区,西北山歌大多集中在几个歌种之

中。主要有:陕北的“信天游”,甘肃、宁夏、青海的“花儿”,内蒙西部的“爬山调”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等,南方山歌比北方普遍,几乎各地都有,山歌的声调高亢嘹亮,常用上扬的自由延长音来抒发感情,乐段结构较简单,乐句内容的结构变化手法较多,它不仅简单,乐句内部的结构变化手法较多,它不仅与向远方喊话口气语调直接相通,而且擅长表现热烈、爽快、坦率、真诚的情绪与性格。

3、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的民间歌曲,它的流传最为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特点,小调产生在人们劳动之余,一般有两种场合:一是休息或从事家务劳动的时候,人们常常用小调来泳叹自己的心思,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二是集体娱乐在街头巷尾,或者逢年过节,婚丧喜庆等时候,用以消遣助兴,小调的音乐表现特点是:表达的途径比较曲折,表现方法比较细腻,较善于表现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蓄内在的隐衷曲折多层的事物发展过程;形式比较规整化,修饰化,小调可分为北方小调,南方小调两类,北方小调:

1、北方时调,时调是小调的一种是在民间休息娱乐时为消遣助兴而唱的民歌,时调的音乐形式比较成熟,结构严谨、完整、节奏规整,常用乐器伴奏,表现手法也较丰富,汉族地区的时调分布很广,北方、特别是华北色彩区的时调尤为突出,流行最广的,有“茉莉花调”、“剪靛花调”、“孟姜女调”、“绣荷包调”、“对花调”等。

2、华北、东北的其他小调《小白菜》这是一首河北一带流传的儿歌,3、西北的其他小调《揽工人儿难》是一首流行在陕北的长工诉苦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感情真切动人的陕北民歌。南方的小调有江浙,闽粤台小调、湘鄂、西南的小调等,形式多样,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都较丰富。

三、民歌的风格及其地方色彩的地域性

民歌是人民其中一个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而每个族群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性格色彩,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语言的影响下,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下面我们分别详细的介绍几个地方的民歌: 1)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丰富多彩,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浓郁,节奏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2)山东民歌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和诙谐、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表现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3)东北民歌

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因此显得非常富有地方

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4)江南民歌

江南民歌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这些地区的民歌。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人民勤劳心细,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江南民歌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和北方的豪爽粗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云南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内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壮族、瑶族、苗族等这些少数民族的民歌十分丰富,而且常用唱民歌这一方式来交流情感,传递信息,旋律一般来说较简单易唱,常借助于歌舞形式来描述剧情。6)四川、湖南民歌

这一带的民歌许多是以劳动号子为形式的,因为那里有一条长江从它们的土地上流过,湖南民歌的特色是音调嘹亮、悠长。7)蒙古民歌

蒙族歌曲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且拖腔悠扬、舒缓的长调歌曲。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域也比较宽广。从节奏上来看,一般节奏自由,可任意发挥,强弱的关系也不明显。

8)藏族民歌

藏族民歌的曲调质朴、流利、高亢,节奏较有规则,具有舞曲的特点,它清脆、嘹亮、高亢的风格我们可以从大量藏族歌曲中深深地体验到。如脍炙人口的《青藏高原》、《珠穆朗玛》。9)新疆民歌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以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民歌为主。新疆民族个个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速度快时往往表现热烈欢腾的情绪,慢时则又深情婉转,富于细腻的表情。

我们以几首民歌为例,进一步了解民歌地方色彩的具体表现,这两首民歌分别体现了北音南音的地方色彩个性,在美感体验上,北歌有悠远高朗之美,北歌多为六声或七声音阶,结构为较规范的上下句体,音调多用大、宽音韵(135、512)。南歌为柔和婉转之美。

1、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此歌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作品,对应性质的上下句体结构,旋法含有六度大跳,方言唱词“开”的韵母特点,为e,而不是ai,等等;

2、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的作品,具体形式表徵为:五声音阶,四句体结构,级进为主的旋法,四川特有方言衬词“跑马溜溜的”等的运用。

再比较陕北信天游《三十里铺》是北音色彩的典型曲调,其形式特点为:对应性的三上一下四句体(二句体的变体),带FA偏音的六声音阶,宽宫声韵结构512,旋法多用五度跳进。歌词“我”的方言读音为E,曲情苍凉凄凉。南音

民歌作品,其风格韵味和形式表徵就截然不同了。如江南小调《无锡景》为典型的南音色彩。风格细腻华丽,曲风柔宛妩媚。

由此可见,由于地域差异, 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语言的影响下,筑成了洋溢着丰富的地方色彩的民歌。

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个种类,它们是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戏曲;和器乐曲。其中说唱艺术的传统性质,歌舞题材和体裁的民族特色;多声腔的戏曲在世界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一提的就是器乐曲,中国传统音乐受到孔子美学提倡的“中庸淡和之道”致使中国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相对的单一性,甚至被音乐理论家称为单音体制,尽管这样,作为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春求时期古琴演奏家俞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还是为国人挣了脸面:曾被做为世界经典的二十七首名曲之一,被美国人发送到太空,具体后话我们暂且不论,但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确实给我们后人带来了至上的荣誉。

今天,我们来细致的谈谈民歌!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懂民歌的定义!浅显的讲,民歌就是民间歌曲,就是人民的歌,来自于人民大众的心声!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式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博大的文化背景,众多的民族和人口是造就民族音乐的最大原因,中华民族有着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丰富的音乐语言,和风土人情。民歌有着三个基本特征:

1、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力,不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自己的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等,民歌所表现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是最真实,最深切的。

2、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民歌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制过程中演唱流传)③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那么,对于这些民歌的分类,大体可分为三个种类!小调

小调主要流行于城市乡镇之间,歌曲的曲调大多比较舒缓,结构也比较方整,常采用民间的一些传说;故事,风俗作为体裁,如江苏民歌《孟姜女》,《茉莉花》,《无锡景》,《拔根芦菜花》,云南民歌《锈荷包》,四川民歌《敬茶歌》等。关于江苏民歌《孟姜女》,《茉莉花》;有很多版本,这有牵扯到中国同宗民歌的问题,这里我不在累赘,有机会我们再论。有些小调,在很大程度上还有揭示现实的意义,如江苏民歌《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故事说了在秦时有一姑娘孟姜女千里为丈夫范其良送寒衣的这么一个传说,当孟姜女走到浒墅关(今

在苏州)时。看门的吏卒不让她过去,孟便将自己悲惨的遭遇,按节令的花名作引,编成十二段歌曲,(现在从民间艺人的传唱听来,这应该是属于变奏体),泪眼婆娑的演唱给吏卒听,看门的吏卒终于被她的歌声感化,于是,放她过关。千百年来,歌曲反映了人民大众对孟姜女这个角色的同情,同时也揭示了对秦时的暴政严重不满。

二、山歌

山歌产生于田野山涧,歌曲节奏往往比较自由,有类似于戏曲演唱风格的拖腔,各地有很多著名的山歌,如山东民歌《秀美的沂蒙山》,山歌之乡福建民歌《采茶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等,歌曲大多以爱情故事为题材,曲式也很有特点,往往歌曲会有一个让演唱者自由发挥的段落,如《上去高山望平川》;《洞庭湖好风光》等!

对于山歌要理解透彻了,并不是一定在山里唱才叫山歌,有的歌曲如《洞庭湖》在湖上演,也叫山歌,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科学的分法,这里面也有特殊情况,为了让大家更能掌握好这些《放马山歌》(云南民歌)这是一首流行于云南,反映牧童生活的著名山歌。

民歌体裁::“山歌”一般指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发思想感情的民歌。

音乐特点:它生动地反映了放马人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音乐风格:歌中的衬词及吆喝声,表现了牧童活跃和欢快的情绪,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号子

号子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后一类歌,有些也配合劳动动作而歌唱,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而且还是属于那种很剧烈的劳动,你可以想象一下,众人在抬一个非常重的物体的时候,不可能唱出很抒情,很悠闲的如《摇篮曲》式的歌曲,他们为了使大家的力量用到恰到好处,会现由一个人像唱似的,按节奏的呐喊出来,其他人然后附和着,按照先开始的那个人提示的节奏快慢,接上去一块呐喊。这就是号子的前身,后来,演变成一种歌曲体裁。

号子的演唱形式很单一,常见的如合唱,一领众和。这样的题材演唱效果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和群众产生共鸣!如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还有《船夫号子》等。《川江船夫号子》(四川民歌)长江流经四川境内的部分叫“川江”。

民歌体裁:“劳动号子”亦称“号子”是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音乐特点: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等八首号子联缀而成的。音乐风格:《川江船夫号子》中的《平水号子》节奏平衡、舒展,旋律悠扬动听,是船夫们在平静江面上劳动呼号的民间歌曲。基础知识,先不要欢笑其他!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引以自豪,流传久远的民歌,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56个民族拥有古老的历史,悠远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神州大地的肥沃土壤孕育的优秀民歌、古朴、悠扬、明快、美妙、悦耳、令人感动、神往,与其它艺术一样,民歌艺术同样博大精深,同样有着独特的韵鼓掌和强大的生命力。

民歌是人民其中一个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而每个族群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性格色彩,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语言的影响下,各地民歌的风格、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蒙古族民歌健朗悠扬,鄂伦春族民歌则粗旷有力。同是“花儿”,保安族和东安族的韵味不同,宁夏和青海的也各有异。同是汉族民歌,北方的以豪放见长,南方的则比较委婉。

如傣族民歌明丽,赫哲族民歌粗犷。汉族民歌,北方的多偏于豪放,南方的一般比较婉约。但同为南方民歌,吴歌又比楚歌更显细腻。同是花儿,不同民族或地区,也各有特色。汉族民歌押尾韵的居多,四句一首的多一、二、四句用韵,五句一首的一、二、四、五句用韵,两句一首的每句有韵。蒙族民歌则多押头韵,在大多数四行为一章,上、下两章成一首的民歌中,一般每行都要求押韵。各民族的民歌中,还有押腰韵、腰脚韵、头脚韵或腰韵、尾韵相互为韵的。壮族的“勒脚欢”,西北各族的“花儿”,有特殊的押韵法。陕南、鄂西以及湖南、安徽、四川等省部分地区流行赶五句。两句一首的有陕北信天游、内蒙古爬山歌、晋西北的山曲、壮族“师”体歌等,格式各异。各族民歌中,还有不少章、段、句数是不固定的。

下载土地整理概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整理概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言学概论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

    劳动法概论

    第一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的概念 劳动的分类:自我使用劳动力的劳动和他人使用劳动力的劳动。......

    美术概论(范文)

    一、通过视频学习,你是如何理解“美术”的概念。(不少于300字) 美术是艺术的一种,艺术无处不在,美术也一样。美术这个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人们把美化生活的一......

    文学概论

    文体分类,三分法:1 叙事类:指通过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刻画人物性格,塑造艺术 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具体思想感情的作品。 特点:作品描述的生活事件仿佛是本身自然而然地发生着,作者是......

    文学概论(精选合集)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2)、文学反映论,(3)、艺术生产论, (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5)、艺术交往论 二、文学作为活动 1、文学活动的构成(填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01 试卷总分:100 1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 “社会”一词源于(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3分)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

    成语概论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秘书学(050104)专业(独立本科段) 新闻学(050305)专业(本 科) 成语概论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5008)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

    法学概论[定稿]

    第一单元1—2章共 24题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单选 6 多选7 1.法是调整( A )的行为规范。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 D.自然关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