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药健康旅游应发挥“中国特色”
在2017第六届世界健康产业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健康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秋霖,援引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的著作《财富第五波》,指出人类将迎来健康革命时代。而在健康革命时代中,医疗健康旅游的发展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医疗保健交流促进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致欢迎辞;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宣布大会召开。联合国项目事物署中国首席代表罗响大使做了“四大创新驱动模式推动中医疗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联合国项目事物署中国首席代表罗响大使做了“四大创新驱动模式推动中医疗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健康中国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执委会主席黄明达做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报告,详细阐述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如何对接这一目标,对2030规划的解读等。
世界健康产业大会执委会主席黄明达做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的报告
根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全球医疗健康旅游人数从2006年的2000万人次增长至2012年的4000万人次,近年来,这种势头有增无减。有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医疗健康相关服务业将成为全球最大产业,观光休闲旅游相关服务则位居第二,两者结合将占全球GDP的22%。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不能缺席。
中医药健康旅游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世界医疗健康旅游联合会副主席贾笑芳指出,目前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旅游目的地在亚太地区,排名前3位的是印度、韩国和泰国。她还表示,按照患者流分析,中国属于健康出境旅游客源国,而不是医疗健康旅游目的地,在全球医疗健康旅游目的地排名中,中国没有进入前20位。90%以上的中国跨境医疗健康旅游以出境为主,入境健康旅游规模非常小。
世界医疗健康旅游联合会副主席 中华医疗健康旅游协会会长、国际医疗旅游服务标准执业认证委员会中国首席代表贾笑芳《关于世界医疗健康旅游产业趋势与一带一路跨境医疗战略机遇》主题报告
我国有着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旅游资源,同时也有着厚重而悠久的养生文化,面对如此大的健康旅游缺口,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侯胜天在会上指出,和其他医疗健康旅游已经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应该倡导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旅游。这有助于我国在国际医疗健康旅游中掌握话语权,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营销与战略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规范主要起草人之一 侯胜田《关于中医药健康旅游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及发展策略与路径》主题报告
侯胜天在他的文章《以中医药为特色的中国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探讨》中写道,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疗旅游不仅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且可以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同时,作为绿色产业也符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求。
健康中国建设需要中医药健康旅游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引导和支持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尤其要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的五大融合。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提出,发展健康产业,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发展健康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提升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2016年7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巨大社会压力下,传统的观光旅游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中医药健康旅游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养生需求的重要手段,正日益受到欢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也曾表示,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既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的必要要求,它对于加快中医药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各地中医药特色小镇涌现
在特色小镇建设上走在前列的浙江省,在推进中医药特色小镇建设上也成绩不俗。浙江推出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聚集中医养生、医疗、康复等资源,提出在城市打造中医药一条街,在农村打造中医药特色小镇。
比如杭州市上城区在百年老店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基础上延伸开发了五柳巷中医药一条街。磐安县依托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江南药镇”建设,小镇规划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计划3年内投入30至50亿元,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贸易、休闲、养生目的地。
在富春江畔的浙江桐庐县,当地传说中相传桐君老人是上古时药学家,以擅长本草著称。正是因为这样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文化基础,桐庐县在大奇山国家森林旁建起了健康小镇。目前,桐庐健康小镇已经入选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
在安徽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中,阜阳市界首市光武镇、六安市霍山县石斛小镇均是在打中医药养生牌。河北任丘作为我国古代医学家扁鹊的故里,在河北省级特色小镇名单中明确提出了建设任丘市中医文化小镇等特色小镇。
河北省易县则是依托“紫荆关边塞文化避暑休闲旅游区”,深入挖掘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中医文化理论并提出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景区——蔡家峪中医药文化旅游小镇。未来,将通过让农民种植中草药花海和打造特色民宿美食村等形式丰富特色小镇内涵。
人才匮乏制约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
侯胜田主要从事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研究,同时也会对中医药健康旅游进行调研。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一两年,很多企业都非常需要包括中医药健康旅游在内的医疗旅游方面的人才。虽然北京中医药大学并没有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中医药健康旅游属于中医药服务贸易细分研究领域,根据研究生教学特点,侯胜田带的进行中医药健康旅游研究的2017届硕士应届毕业生,很早就找到了工作,并且解决了北京户口。
高校开设中医药健康旅游专业面临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是“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概念还不够明晰,大家都处于探索中;另一方面,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担任授课、指导老师。
就世界范围来说,已经有很多大学开设了医疗服务贸易相关专业,但是还没有大学作出细分到医疗旅游专业的尝试。侯胜田认为业界也期待有学校开设这个专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解决行业之需。
人才的匮乏是根源,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国相关政策已经具备条件,但产品推广、设计、营销策略都要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完善。当前,我国迫切需要优先培养一批既懂医疗保健又懂旅游的人才,培育一批兼顾专业技术性和游客体验满意度的医疗旅游品牌。
第二篇: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前景广阔
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前景广阔
可以预见,部分拥有中医药资源优势的地区,将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集聚区。“农业+中草药”必将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的一个热门选择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的专项规划,也是中国第一个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国家级规划。该规划提出七条重点任务,其中第五条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规划的出台,将极大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相关产品和服务将得到更大提升空间。
据24个省(市、区)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情况调查显示,共有454个景区点、度假村、宾馆等机构正在从事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随着规划的实施,中医药旅游产业在产品开发和线路整合方面将持续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中医药旅游走近寻常百姓。规划提出“依托现有公园设施,引入中医药健康理念,推出一批融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养生保健体验、健康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主题园区”。这将促进中医药养生与市民旅游休闲深度融合,使中医药养生旅游更加贴近寻常百姓,同时也丰富我国中医药旅游产品,对于中医药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是中草药旅游促进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城镇、度假区、文化街、主题酒店,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田园风情生态休闲旅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可以预见,部分拥有中医药资源优势的地区,将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集聚区。在适合中草药种植的地区,“农业+中草药”必将成为区域旅游开发的一个热门选择。三是民族医药将成开发热点。规划提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东盟(10+1)、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为平台,在边境地区建设民族医药产业区,提升民族医疗、保健、健康旅游、服务贸易等服务能力,提高民族医药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能力”。这为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提供新思路,中医药民族医药是人类的共同瑰宝,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独特的临床疗效、显著的预防保健作用和旅游业有着天然的融合基因,未来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将更加注重民族性、地方性。同时,中医药旅游产品的开发重点区域也会和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区域产生高度契合。
四是各地积极打造中医药养生主题线路。规划提出“利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名胜古迹、博物馆、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开发中医药特色旅游路线”。目前北京、广东、广西、甘肃、河南、山东等省市积极制定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中医药康体养生旅游。国内已经形成北京中医药文化养生基地、南宁壮医药和瑶医药健康养生基地等中医药养生旅游地和中医养生线路。随着规划的逐步落实,在产品建设的基础上,各地区均会形成一批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五是创新营销模式,转变推广手段,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知名品牌。规划提出“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通过中医药科普宣传周、主题文化节、知识技能竞赛、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队伍,深入研究、挖掘、创作中医药文化艺术作品,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北京、浙江、海南等地相继成功举办过中医药文化旅游节、中医药养生旅游节、中医健康旅游论坛等节事活动。
在社会中广泛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工作,既利于中医药事业建设,也利于中医药旅游的宣传推介,利于中医药旅游品牌的构建。
第三篇: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改造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功能建设。加大中药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扎实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以补偿机制改革为切入点,落实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任务。继续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应急能力以及中医药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贯彻《全国民族医药工作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10-2012年)》。加强中医药继承创新科技体系建设,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开展基层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项目,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以及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建设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做好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推进中医药服务深入基层以及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加强中医药标准化支撑体系建设。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充分利用海外孔子学院等平台,着力开展中医药对外文化宣传工作。
第四篇: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张亚风
一、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属感冒范畴)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
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 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
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
3、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
4、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会。
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薄荷。时邪毒盛,流行广泛用板蓝根,大青叶,款冬花,金银花。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二、糖尿病(中医属消渴证范畴)
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典型病人以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为特点,即:“三多一少”。
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中医治疗糖尿病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均有良好疗效。
预防与保健
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注重生活调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膳食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忌摄入过多热量,这是降低血糖,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首要条件。进食的总热量应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生理条件、劳动强度及工作性质而定。患者可常食猪肾、黄鳝、猪脊肉、淡菜、田螺、山药、玉米须、蘑菇、苦瓜、南瓜等食物。食用植物油,少吃盐,禁食各种糖类,戒烟禁酒。
2.心理、运动、精神方面:对糖尿病要有正确认识,应树立治疗信心,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注意个人卫生,防患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破损.防止尿路感染等。做好劳逸安排,适当参加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还可根据病情体质分别选练内养功或太极气功,配合放松功、虚明功等,每天1—3次,每次15—30分钟,以晨起、午后或夜间为宜。
3.①中医药防治方法:糖尿病口渴、多食、多尿,可将黑大豆炒香加天花粉等份研细。每日2次;每次15克内服,有清热、生津、止渴、降血糖功能。②民间验方:猪胰山药汤,有一定效果,用法:猪胰一具,山药60克,煎汤服用。③番白草适量代茶饮。④中成药常用消渴丸,金芪降糖片等效果也不错。除此还可采用推拿康复法,一般可推脊椎两侧,并由下而上,摩擦背部,擦背部俞穴,捏捻脚趾。
三、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
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
2.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
3.本病以冬季发作为主,中老年人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
4.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其l临床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其“未病(发作)先防.冬病夏治”的治病求本治疗原则,在l临床应用时每每取得满意疗效。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肥甘、厚昧、辛辣、过咸食物。可常吃白萝h、花生、百合、银耳、猪肺、梨、胡桃仁、罗汉果等食物。
2.起居方面:首先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注意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劳逸适度,避免感冒。及时控制、防止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的发作。
3.情志方面:要保持稳定的情绪,消除引起紧张和不愉快的因素。
4.运动方面: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练气功、太极拳、平地行走等。有较好效果,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御寒抗病能力;加强耐寒锻炼,如从夏季开始。每天用冷水洗手、洗脸、洗鼻、擦身;另外可加强呼吸锻炼.每天作呼吸操15—20分钟等。
5.对反复发作者可取冬病夏治,用中医药扶正固本。如:北芪、灵芝等.另可用敷贴疗法,或口服“玉屏风散”、“朴中益气汤”等。
另外,内伤咳嗽在缓解期间,应坚守“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
四、颈椎病(中医属骨痹、肩颈痛、眩晕范畴)
1、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问盘的结构变化,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颈椎病或颈椎综合症。
2、根据颈椎病的临床不同特点属中医骨痹,肩颈痛。眩晕等范畴。
3、临床表现:
颈肩背疼痛,活动明显受限,甚至并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疼痛为酸痛、钝痛或烧灼痛;眩晕、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常因头部转动诱发或加重;头痛、枕部痛、视物模糊、心律紊乱、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肢体发凉、多汗;慢性进行性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如:无力、颤抖、打盹.腿易伴倒等。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瓜果、蔬菜、蛋类、瘦肉,忌食生冷,并可根据病情选用五加皮酒、苡米粥、核桃仁粥、枸杞酒、龙眼肉粥等。
2.运动方面:坚持自身锻炼:即每日起床后颈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各50次,活动幅度宜大,速度宜慢。如:可做体操、太极拳、健美操、气功等运动。气功可选练站桩功.铜钟功.每天l一3次。
3.起居方面:注意劳逸结合,要有充足睡眠,注意颈部保暖,不要伏案工作过久,要不时地活动颈部。或采用自我按摩风池、风府、列缺等穴。
4.注意避免长时间低头屈颈工作,经常作颈部及肩部功能锻炼,纠正不良的坐卧等生活习惯和姿势,避免感受风寒、防止外伤。
5.症状比较严重,应接受医生手术治疗方案。
五、冠心病(中医属胸痹、心悸等范畴)
1、心病发病率很高,加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近年来有逐渐年 轻化的趋势。
2、冠心病以心绞痛最常见,其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骨后缩窄性疼痛。
3、心肌梗塞病情凶险,典型症状为持续剧烈胸痛及全身症状。
4、冠心病病情变化快,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必要时住院治疗。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合理的膳食.低脂、低胆固醇。多食清淡之品,多食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海味食物及豆类等含植物蛋白质食物,如黑木耳、香菇、海带、无花果、红枣、胡萝h等,食用油以豆油、玉米油为佳。少吃甜食,少吃盐,不吸烟、少饮酒、少喝咖啡或浓茶。适量食用柑橘有益于冠心病的治疗。
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服;衣着柔软宽松,利于血液流畅,合理调节起居,保证充足睡眠,饭后不应立即就寝,睡眠右侧卧位,双腿微屈曲,夜间不要独居一室。
3.运动方面:避免剧烈活动,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和适当的运动,对于防治和减少肥胖有一定的益处。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锻炼。运动强度以不出现胸闷气短,不增加心率和血压,不出现新的心律失常为原则,即做到“力所能及,动中有静”。
4.心理方面:情志异常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尤与心病关系密切。故防治本病必须高度重视精神调摄。精神要开朗、乐观,不要背包袱。人体动脉
粥样硬化病变完全可以通过防治减轻或消除症状,应与医生积极配合,避免过度的紧张和劳累及情绪激动,保持心理平衡。
5.保持大便畅通,避免用力排便。
6.中药对于降脂亦有较好效果,无副作用。如山楂、泽泻、葛根、首乌、桑寄生、灵芝、决明子等泡水代茶饮也有益。
六、高血压病(中医属眩晕、头痛等范畴)
1、高血压最新标准是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ITllllHg为高血压。
2、根据临床体征高血压病分为三期:I期无心脑肾损害;Ⅱ期有心肾损害;Ⅲ期有脑出血、脑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以头痛(胀)眩晕、血压升高为主。
4、争取尽早判断病人病情,及时治疗。
预防与保健
1、膳食方面:低盐清淡(食盐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食物以低脂肪、低胆固醇和适量蛋白为主,如:豆浆、豆腐、牛奶、鸡蛋、鱼、虾、瘦肉等,还需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洋葱、芹菜、荠菜、绿豆、冬瓜、紫菜、苹果等。还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单方草药,如野菊花、枸杞子、天麻、山楂、桑寄生、草决明、黄芩、双钩藤、葛根等药,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且没有什么副作用。另外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食用糖醋大蒜头、牡蛎香菇汤、玉米须茶、芹菜鲜汁茶、陈皮山楂乌龙茶、白菊花茶等。戒烟限酒,忌辛辣,限高粱厚味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勿过猛过快,最好用坐式马桶。
2、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精神紧张,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寒冷刺激,尤其冬三月。晚饭后不宜饮用浓茶和咖啡。
3、运动方面:可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及散步:每周五次,每次30分钟。气功一般以静功为主,适当功如送静功、放松功等。
4、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平和、开朗、切忌发怒、急躁而导致病情加重。可鼓励病人参与娱乐康复活动如园林、钓鱼、书画、弹琴赏月等活动,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5、定期进行血压测量,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获得降压效果后,不要停药,使用维持量。
6、如出现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及心前区痛症状及时就医。
鲁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年3月8日
第五篇: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申报)发展情况报告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申报)发展情况报告
一、项目投资企业介绍
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位于###东300米路北,注册资金600万元,占地1200亩。
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有
牵头淇县运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联合创建,是一个集合艾草、丹参、白芍等中草药种植销售、中草药博物馆展览、中草药主题公园旅游、中医药教育培训、中医养生健康管理、中医治疗、有机蔬菜瓜果种植、林下立体养殖、珍奇花卉培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医药养生健康旅游基地,是把传统中医药文化和旅游完美结合于一体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项目。
二、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发展现状
近三年来,携手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梦山、古灵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朝阳山、摘星台,携手推出养生养老、养生药膳、中医药生态拓展、农耕文化体验等精品旅游线路,将景区文化、山水美景、特色美食、中医中药、养生体验等巧妙融合,让各地游客在饱览淇县名胜古迹的同时,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观赏地道的药材及园艺,逐步形成了“游淇县秀美山水、赏千亩艾草风情、享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品牌。以医疗护理、康复休养为主题的旅游医疗观光游受到热捧,看风景兼体检问诊正成为一种时尚的旅行方式。同时,与淇县康乐园度假村、天天如家商务酒店、金百汇酒店、锦尚温泉馆等服务行业常年合作,通过供应艾草,开展 足部保健、按摩、药膳、中医美容、理疗、温泉、药浴等特色服务,为广大顾客朋友提供中医健康生活体验新模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三、创建优势
(一)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
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主导产业为艾草,艾草为多年生草本,每年能够收获3-4茬,投资少管理方便,目前在等7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种植艾草1万多亩。近年来,随着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生态健康要求,以养生、健康为拓展的“艾产业”发展迅速,公司已形成产品系列化、电商销售、门店加盟、售后服务的艾草全产业链。基地围绕延长艾草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艾草精深加工业,研究开发的艾条、艾灸贴、艾绒坐垫、艾草精油、艾草食品、艾草沐浴露、艾草香皂、艾绒床垫等系列产品已取得初步成效,艾产品销售收入占基地总产值亿元50%以上。
(二)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1、基地紧密结合:1)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2)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3)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30年)》;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5)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6)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7)河南省旅 游局、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组织展开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豫旅(2018)130号】;8)国家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9)国家和地方各级“十二五”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充分考虑园区现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条件,因地制宜,综合搞好园区对外交通、园区内的道路、水电、办公、生产、食宿、采摘、观光、娱乐场所和度假村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现有的设施以及地质地貌等能科学的融入到园区的综合规划中去。
2、坚持培植精品的原则,努力打造中医药生态旅游基地、中医药人文旅游基地和中医药健康养生体验基地的“三大”主题形象品牌,大力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提档升级,创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3、坚持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技术、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生态农业的设计来实现园区的生态效益;通过艾草等中药材的产业链延伸与健康旅游业的带动来实现园区的经济效益;通过观光园、采摘园、体验园等的感性实践来实现园区的社会效益。使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4、集合基地现有艾草、丹参、白芍、蔬菜、瓜果等种植基地,肉鸡养殖基地,有机肥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基地,休闲康养园区,物流贸易园区等六大基地,初步形成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一二三产融合板块。
(三)建设水平区域领先。基地基础条件良好,艾草种植基地机械化水平较高,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产业园建有全省乃至全国先进的电商平台,组建有涵盖中药材、中药饲料、绿色食品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现有1 栋5 层研发楼,试验仪器设备122台(套)。产业园下辖农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9家,与周边多家各类经营主体有业务来往或产业关联。
(四)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基地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种养加紧密结合,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地”要求,初步形成了“艾草(丹参、白芍、蔬菜、瓜果)种植+肉鸡养殖+艾草深加工、肉鸡加工+有机肥+物流电商”全产业链闭环、全副产品利用、全绿色化生产体验康养旅游的绿色发展模式。休闲康养园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培育省级以上质检部门认证的食品加工产品5个,生产的有机肥被认证为绿色生产资料。中药材是国家卫生部重点加强发展和重点扶持的产业;有机蔬菜和果品是国家农业部突出支持发展的产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中医药健康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是国家旅游局、中医药管理局等联合扶持发展的产业。
三、推进思路
(一)创建思路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以做大做强艾草产业为基础,以促进科技、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要素为手段,以推进产加销、贸 工农一体化为途径,以创新机制体制为活力,以提升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质量和效益为目的,示范基地计划建设总投资额共计3亿元,其中企业自筹2.1亿元,贷款7000万元,争取财政支持2000万元。着力打造“一博两景”和“一群两区三配套”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艾草产业五大功能区”。通过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探索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旅游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深度融合,与健康养老业密切结合,建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综合实力强、具有五大功能示范辐射作用和一定影响力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以期全面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快速发展。
(二)创建目标
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四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总体目标完成“一搏两景,一群两区三配套”。打造成集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医药健康体验、中医药文化传播以及休闲采摘、观光旅游、娱乐健身、养老度假等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2018-2019年建成“一博两景,一群两区三配套”中的一博两景,一群两区(艾草中药种植加工生产区)。
(1)一博既是艾草中药文化博物馆:在西边规划建成占地20亩的中药文化博物馆,提高旅游客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2)两景即是“文化景观”和“休闲景观” :文化景观----建成占地10亩##化广场、##化广场等具有地方历史文化符号的中医药文化景观;
休闲景观----建设包括6个观景亭、2个占地20亩的钓鱼运动垂钓塘和1个占地10亩的乡土文化荷花垂钓塘、1个占地40亩的真人CS拓展训练基地等具有现代气息的休闲体验景观。
(3)“一群”即是“
农家院食宿休闲体验群落:在东中部,建成总面积400亩,包括游客农家休闲食宿20亩、果园林下种养300亩、设施园艺数字农业80亩。
(4)两区(艾草中药种植加工生产区):在西北部和东部及中南部建成占地160亩艾草育种基地、占地40亩丹参育种基地,占地60亩中草药加工生产区,占地30亩产品储藏区及物流贸易、占地10亩中医药制品研发区等。2、2019-2020年建成“一博两景,一群两区三配套”中的朝歌仙艾堂艾草小镇养老度假区”:在西部规划建成占地300亩,特色住宿房屋100栋,具有生态、健康、养老、观光旅游、餐饮、产品体验、娱乐、亲子活动、住宿为一体的农业生态休闲康养AAA景区; 3、2020-2021年建成“三配套”----包括游客健身游乐服务功能配套、物流信息化服务配套、中医药生态养生体验及餐饮服务配套等设施。游客健身游乐服务功能配套涵盖“两林种养”和“三区体验”项目,“两林种养”是指林果下间种中药材和林果下间养生态家禽;“三区体验”包括情人风情体验区、亲子活动自助野炊体 验区和亲子活动生态露营体验区,这是进一步增加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的项目体量。
(三)创建任务:延伸五大功能区
1、种养功能区
是在等6个乡镇建设1.5万亩优质艾草种植健康旅游基地,其中建设艾草良种繁育示范区5000亩,建设优质无公害绿色艾草生产示范基地1万亩。
2、精深加工功能区。建设1万吨艾草精深加工示范园,包括艾草展示中心、育苗工厂、艾草深加、包装厂等建设,研发艾条、艾绒床垫、艾绒枕头等系列产品,逐步实现年加工1万吨规模。
3、科研综合功能区
建设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包括办公生活区,用于园区管理、企业服务、产品展示展销、园区培训等。二是建设科技研发中心,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攻关,研究开发艾草饲料和艾草中药鸡养殖,现有1 栋5 层办公研发中心楼,试验仪器设备122台(套)。
4、中医药健康旅游AAA景区
建设以中医药生态观光、采摘、旅游、餐饮、娱乐、培训、亲子活动、康养体验、住宿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功能AAA景区,主要包括设施园艺数字农业区、中医药种植加工观光及林下种养果蔬菜采摘区和中医药文化发展展览区。
5、物流贸易功能区。
建设冷联电子商务和运通仓储物流示范园,以AAAA级、中国百 强冷链物流企业(全国第14名)——##基础,搭建中国最大的艾草中药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互联网+艾草+N”,逐步建立艾草产业的“大数据库”。二是建设生物肥料示范园,以鹤壁####司为依托,利用中药鸡、肉鸡等畜禽粪便资源优势,发展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等生产,年处理有机废弃物6万吨,生产有机肥2万吨。
四、保障措施政
(一)加强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将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作为全县重点工程,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项目申报、完善设施、金融服务、科技投入、人才引进等给予支持。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基地内群众农业生产积极性。
(二)加强产学研合作。一是项目单位经营管理人员2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6人,占比60%;专业技术人员10人,占比40%;中级以上职称人员8人,占比30%。二是常年聘请河南农大、河南经济学院、郑州蔬菜研究所等大学院校教授做技术顾问,聘请市、区农业局专家做技术指导,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三是对一线生产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加强科技研发,通过引进专利和研发专利来规避产品加工技术风险等。成立基地建设专家技术指导组,强化科技技术支撑。
(三)建立艾草产业科技信息平台。以鹤壁市农业信息网、淇县农业信息网、中国艾草供求信息网为依托,利用大数据,采取“互 联网+艾草产业+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模式,突出观览农业风光、休闲娱乐身心、体验田园生活、回归自然、生态养生等内容于一体的健康旅游这一中心目标,强化功能建设,打造旅游精品,形成服务水平高、行业档次高、行业品牌响的独有特色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
(四)加强资金整合。
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近三年来,先后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引入社会资本3500万元、金融资本2000万元。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基地建设,坚持合作共赢、联合开发和互利互惠、风险共担的原则,采取统一布局、分项实施、独立核算、责权对等的运营手段,确保风险可控、进退可行、盈利安全,尽量规避财务风险。
五、组织管理情况
(一)、责权负责制模式:项目建设实行承办单位总责任制;承建单位独立责任制;经营部门具体责任。
(二)团队创业模式:采取以公司为投资主体,联合合作社社员入股,吸纳社会资金参股,同投资创业的外来团队联合开发,实行团队创业,共谋发展。
(三)“共担共赢”模式:项目运营在遵循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主体投资、股份合作、单项建设、联合开发等灵活运营模式,可以合作合资,也可以独资经营,充分体现谁投资、谁获益,谁入股、谁分红,谁经营、谁负责的经营理念,实现风险共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四)制度管理模式:针对示范基地的发展,制定了股份合作制度、分红制度、艾草订单生产制度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了农民的利益。
六、社会信誉及经济效益
(一)消费前景广阔。艾草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芳香油,还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矿物质、叶绿素等,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近几年艾草功效的全球广泛利用,癌症、戒毒、艾滋病等全球艾灸应用,同时在医学保健、日用洗化、吃穿住行、纺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各个领域的投资和关注,由于野生艾草的收割成本的限制,艾草市场收购价急速上涨,原材料奇缺,因此,艾草的推广种植,成为目前绿色农业发展最为瞩目的一个亮点。基地结合艾草的实际功效研制开发的艾绒床垫、艾绒枕头、艾绒被子、汽车坐垫、护膝腰带、艾绒服装、艾绒肚兜、艾绒暖手宝、艾绒暖脚宝、鞋垫、艾草盆栽、艾绒口罩等系列保健护理用品,产品销售前景广阔。艾草种植成为目前最热门的种植业,是广大农民合作社发家致富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目前基层政府扶贫的最佳项目和具有独到眼光的投资商的投资方向。
(二)带动农民情况。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模式”的经营模式,围绕艾草产业建立淇县运通种植专业合作社、淇县雨众中药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 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家,实现共同发展。按照每亩最低5000元收益,每亩纯收入增加1000元,较非基地农户增收30%以上。基地内龙头企业与农民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参股或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了艾草产业中的“红利”,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
到2021年,基地形成体系后,带动农民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据我们测算,将为当地农民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0多个,年人均工资收入3万元左右。通过发展艾草种植基地1万亩,按每亩地增效1000元,将带动6000余户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户均增收近1万余元。通过延伸艾草产业链到中药文化展览、旅游、民宿住宿、中药康养体验、娱乐休闲、艾产品线上线下交易等,基地接待游客达到2000人/每天,人均消费按最低300元,基地旅游直接增加效益近1800万元/月,21600万元/年。
七、结论
国家放开搞活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使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土地承载平台;一大批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型农民,犹如当年“小岗村”农民自发的土地承包那样,率先开始了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伟大实践,使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了成功的典型;一大批企业、个体工商户、大学生等,抢抓商机,乘势进入农业行列,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创业行动,使现代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高潮。因此,目前中国进入了“后三农”时代,开始了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 就是在这种“后三农”时代和农业“第三次革命”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项目。
《
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是由
发起实施。通过以上论证,我们认为:该项目“选题正确”,符合国家旅游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关于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属于国家鼓励和支持的重点,;“基础条件优越”,拥有1200亩农业生产基地,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融资环境等适宜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充分体现了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使空间、时间、内容、人文等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是生态园区的科学规划。该项目“论证充分、投资合理、风险可控、效益显著”,是当代投资者应当作出的最具有战略远见、最具有发展前景和最具有开发潜力的首选项目。它的实施必将会使投资者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回报,使土地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使环境产生最大化的生态效益,给社会带来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必将对当地和全国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业和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起到积极地示范作用,产生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项目优科学,切实可行。
201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