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构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构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作者:黄享细 黄承章 张超坤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6期
[摘要]21世纪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经济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21世纪的国际竞争已体现企业文化竞争,企业发展不仅靠规模竞争,也不仅靠经营管理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的支撑。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出世界名牌,推动企业发展。
[关键词]传统;优势;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第二篇: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塑造中国特色企业文化
文章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大量涌入,中国企业如何塑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增强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认识的误区入手,建议中国企业应增强对塑造企业特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并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与重要性,在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议中国企业如何塑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个性化形象;《周易》思想;儒家思想
在市场变幻莫测、物欲横流、人性浮躁的今天,以先秦文化为指导重塑企业文化显得尤为必要。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核心派生出企业不成文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等,由此培养出的一种集体风貌和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正是代表企业成熟与成功的标志,一个成熟与成功的企业必需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动力。美国、日本很多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着重于建设企业特色文化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建设上存在误区,在塑造有自己特色企业文化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外有学者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一、中国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上的误区现在中国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原因是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有很多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却“全盘西化”,抛弃了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让更多管理者认识企业文化的本质,首先必须对中国许多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误区进行分析。
1、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理解错位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它是全体员工习以为常的东西,但现在中国许多企业存在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理解错位问题:(1)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企业真正的价值观。许多企业在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前,没有先反问一下自己“这些价值观是否是自己真正的价值观?自己是否已经有了要落实这个价值观的决心?”。(2)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不符合企业大环境的需要。许多企业在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之前,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满足顾客、员工及社会的需要。(3)企业核心价值观没有自己的特色。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时没有以企业自身为出发点,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周围人文环境因素,而是通过照搬别人的价值观为己所用,因此不能确立有自己特色并能促进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2、把企业文化建设看得过于简单过于容易文化强调的是要有底蕴、有根基。每个企业自己发展的轨迹和创业途径不同,由此便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从而使每个员工无论企业是兴旺时期还是在衰退时期,都会万众一心,用企业特有的企业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来看待企业的发展,以维护企业的长远发展。
3、缺乏“个性化”建设企业文化有共性和个性的。它共性的一面就如强调职工的积极性、争取顾客的信任、创造好业绩等。但企业文化更强调个性,由于各企业所处的行业、社区环境,历史传统及经营特点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然而在中国,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却同出一辙,企业间只知引用而忘了要跟自己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缺乏个性化建设。企业只有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才能使本企业有别于众、起到树立企业特色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品牌战略上胜出的作用。因此,增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实在必行。
二、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企业,是一个“人”的结合体,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管理重点加强观念塑造,培育企业精神、企业哲学等群体理念。企业文化克服了科学管理视管理为纯粹科学、“只见物不见人”的缺陷,以全新的思想、开放的模式、柔性的手段,为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日益热烈的今天,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利器。
1、重新认识企业文化及模式再造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以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会发展变化。它是当今企业管理的最新形式,是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理论依据。
重新塑造“企业文化”整体模式图(图1)
2、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包括: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导向功能、纽带功能、辐射功能。这里重点说说凝聚和激励功能。(1)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可以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把企业成员团结起来。企业文化是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因而企业成员对这种群体意识产生了“认同感”、“归属感”,在企业的对外竞争中,促使个体凝聚于集体中,形成“命运共同体”。“科龙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棣强说科龙企业文化的内涵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体现在经营实践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2)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引发企业成员产生一种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力。企业文化是通过文化的塑造,使每个成员从内心深处自觉地产生献身精神、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策力,成为职工自我激励的准绳,在组织成员心理中持久地发挥作用,避免了传统激励方法的强制性与被动性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短期行为和不良后果。
3、塑造企业价值观,培养企业集体精神一个企业的灵魂,就是其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员工为人、处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尺度。这虽不是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却是企业和员工行为的最高指导原则,从根本上决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支配和推动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主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最本质因素。在企业人力资源调配、考核等方面,培养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组织目标与员工价值自我实现相一致的利益、文化、精神共同体。企业家张瑞敏曾在分析海尔经验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
4、企业文化与树立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企业形象设计结合在一起。一个企业的良好形象,对外,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对内则是凝聚力的重要源。企业文化、企业形象都是企业的差别化战略。
5、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团体意识 企业文化注重培养职工的互相尊重、团结协作、改进创新的精神,职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和为用户服务意识是良好企业文化的体现。(1)处理好个人和团队的矛盾。即是要处理好员工和企业的关系,这是大多数企业文化首先的着眼点,其中的要点就是:各就各位,各行其道,彼此协调,各得其所。(2)培养“学习团体”意识。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比你的竞争者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惟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在成为共识。企业每个人要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在团体学习中增强团体合作意识。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塑造中国企业文化的启发与借鉴中国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只是一味地引进西方或日本的管理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模式,而引进的又恰恰是别人的表面现象和做法,并不能体会到其强大效应与本质的含义和魅力。原因在于,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以本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的,而且是企业文化塑造成功的典范。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自然企业家对员工的思想领导方式、价值观引导、企业文化结构、市场策略思想等也就不同,所以,在我国,应该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指导,塑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此来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而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先秦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根系深厚,博大精深。在面向21世纪建设企业文化时,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分,以更好地建设我国企业文化,增强中国企业竞争力。由图(1)的企业文化塑造总模式可知,企业管理的职能和各项因素都是围绕着企业文化来进行的,其中加黑的边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要如何对这些要素进行建设从而塑造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笔者通过对先秦文化的研究,建议以传统文化之源的先秦文化为指导,根据各要素建设的需要分别与《周易》、儒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相结合,从而为我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建设指出一条道路。
1、《周易》之“变易”思想对塑造企业文化的指导有人认为,企业文化一旦制定就长此以往,百年不变等。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随时代而发展。所以对企业文化的真正重视,就必然要求企业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调整、更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但需要建设,还需要完善。《周易》之“变易”思想是指:宇宙万物、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市场信息更是变化多端,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1).以文化为核心的管理结构——八卦结构图现在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小宇宙,画出它的八卦结构图。先从内部结构到外部环境,从物质条件到精神因素进行整体观察,以文化为中心,找出四对具有关键作用的对称依存的因素,参照先天八卦的类比内涵排定位置,就是一个易经以文化为核心的管理模型(见下图)
先天八卦与企业管理结构图(图2)
乾为天,表意领导;坤为地,表意职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称依存;离为火,表意生产,生产要热火朝天;坎为水,表意市场,市场无定势,变幻莫测就如流水一样,表意供应与需求的对称依存。兑为为泽为说,表意交流与沟通;艮为山,表意固定的规矩,这是灵活与固定的对称依存。巽为风,表意激励,要激励职工,让他们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震为雷,表意机制,行赏论罚,要如雷般有权威和威力,这是创新与稳定的对称依存。以此提出现代企业管理的三个观念:自强和奉献;沟通和融合;损益即利益驱动。这四对关系,以企业文化为核心,通过企业文化的功能来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市场与生产之间、沟通与规矩之间、激励与机制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平衡和促进效率的作用。面对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企业内部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经营哲学为凝聚力,增强团结合作精神,一致对外,不变应万变,在太极的阴阳变化中求得生存、发展。惠普(中国)公司在“沟通”与“规则”这对关系中就是典型的例子:员工的办公地点不固定,总是处于流动性的办公状态之中,企业的管理者也是遵循这一规则。这种规则的实行,对惠普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产生了新的推动。比如,惠普提倡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坦诚相见,提倡“沟通” 成员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不再局限于本部门,即便是与公司管理层的沟通也不再是困难的事情。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增强沟通,我们谓之为“沟通文化”。(2).文化与管理职能的完善——阴阳五行思想阴阳五行与太极是紧密相连的,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形态,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他们就是构成宇宙的五种基本元素,他们之间的相生相克构成了万物。如图:
金(领导)
火 土 水(协调)(文化)(组织)
木(计划)
相生相克关系图(图 3)五行相生图(图 4)从图(2)中可知五行中的任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有着四种不同的关系:生我,克我,我生,我克。以土为例,生我者为火,克我者为木,我生者为金,我克者为水。这在一企业中要强调的是要做到人尽其才,要搭配得当,选择能帮助企业发展,能完成企业所托使命的人,来担任企业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各部门员工,才能使企业能够得到良性的循环与发展,使企业整体欣欣向上,一个企业的整体文化氛围立现。图(3)表示的是五行与管理的五大职能之间的对照图,土代表文化,是对员工思想上的指导和控制,这是一个企业的中心力量,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思想文化是不行的。就是所谓的中心土,中心土要肥沃,深厚,有强健的生命力,一个企业的文化强厚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远发展。然后再从决策机构中选一有力的领导者,即是土生金,金表示有力,果断,作为领导者这是不可或缺的。金然后生水,水象征智慧,渗透力极强且灵活应变,领导者要把职工组织好,动员起来,没有灵活的手段,没有过人的智慧是做不到的,所以组织职工即如水,水能载舟,也可覆舟,你没组织经验可能会翻船。组织职工之后,就得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制定出来后就要像树木那样生长开来,即是水生木。当企业就像树木那样长大了后,部门增多了,就要再重新协调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提高职工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火一样的热情,这就是木生火了。职工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产量上来了,利润也就增加了。(3).企业文化塑造与企业环境关系处理——“天地人”三才思想
“天地人”三才与八卦关系空间系统图(图5)《易传》说:“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既肯定了天地环境的客观第一性,又肯定了人事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促成天人关系的协调而为人所用。如图:在立体空间中,天为上,人为中,地为下,各自向自己的发展方向向前发展。当天地人皆为正方向时,即达到最优组合,为《周易》之“乾”卦,对一个企业来说,此时是整个组织达到完美统一,欣欣向荣,和谐发展。在这个空间组合里,由“天地人”三才的方向组合成八个不同的卦,各个卦有各个卦的优缺点。当天地人皆为负方向时即为坤卦时,企业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事事不如意,人人互相叛逆猜疑,整个组织极不协调。天地人,三才统一,和谐一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一脉相承的整体思维模式。因此,我们强调组织的集体思想、机制、目标要和谐统一,这样企业才会兴旺发达。《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把人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搞好人际关系,以转化天时、地利方面的不利因素。人应该发挥其在宇宙中的地位,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促成事物的发展。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要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
2、人事管理——儒家之人本思想中国儒家文化的实质的人伦文化、家族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和、爱等思想。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即“仁、义、礼”三学。仁学,讲求尊人,敬人、爱人和安人之道。义学讲求经权变通之道。礼学是规矩之学,讲求行为规范之道。企业文化理论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主义管理思想。它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管理的主导环节。新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中解脱出来,更重视人,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21世纪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以人为本”、充满活力的。(1)对儒家思想“和”的吸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最初渊源于中国儒家伦理,但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展。中国儒家理论强调的是“仁、礼、义”,使得人们追求与他人的和谐相处,所有日本的企业都依循“和”的观念行事。日本企业的人本主义管理本企业管理成功的奥秘则在于日本企业强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思想,日本企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与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相结合形成的;强调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员工“以厂为家”的团体精神等。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粹——“大和精神”,是儒家人本文化影响的产物。(2)对儒家思想“仁”的吸收仁,简而言之,就是彼此的关怀,仁构成了人类社会中最本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仁学,注重“人”与“人际关系”,抬高人的地位,强调人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仁学就是人学,是一种以人为本,关于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学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说。思想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强调员工的教育培训,如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经营就是教育”就是这一思想的写照;强调企业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日立的“和”,松下的“和亲”,丰田的“温情友爱”等管理思想;即把儒家人本思想的重视思想统治,讲求伦理道德与日本民族精神结合为一体,形成这一日本企业文化之魂。
3、文化与制度的软硬制约合一——法家思想中国古代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强调要制定一套严密的法规制度,但法家的思想毕竟与儒家有相通之处,因此法家思想强调的是法制与人本思想相结合。所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应该软硬结合,既重制度约束和经济、行政手段的运用,更重思想引导、精神激励,以此建立适合本企业具体背景的文化体系。要想制定出优秀的企业制度,首先要建立一种能尊重人性、积极发挥职工创造性和积极性的体制和制度,如质量管理制度、财务制度、销售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是“硬管理”,是必要的,但是它是属于刚性的,无法顾及人的复杂情感及多方面的需要,所以制度的调节范围和功能是有限的,即使是积极的体制和制度,也不是维系企业组织的惟一手段,最根本的任务还在于培养共有的文化。企业文化对每个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管理思想注重的是企业的精神、价值观、传统等“软因素”相协调、相对应的环境氛围,包括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礼仪和习俗、英雄形象及其物质文化等,从而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约束进而对企业成员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
4、企业文化塑造的战略思想——兵家思想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经营者应依据市场变化灵活采取对策,与前方市场相对应的是企业后方的生产,市场策略变了,生产与管理的观念也应适应市场的变化,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如何,就看其能否经得起变化的考验。日本企业家非常推崇孙子“上下同欲者胜”的思想,将其与儒家思想结合创立了温情主义的合作型管理模式,营造了“上下合作一致、共同应对市场竞争考验”为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企业的价值观是受企业内部职工及周围的人文环境影响的。关于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文化工作也是这样,应该由企业文化部门根据企业整个内外部环境及企业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企业文化战略及计划。企业文化运作管理,企业文化塑造是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并且企业文化还应落实到企业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去,企业文化部门应对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并根据运作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战略作出修正与调整。企业理念的完善和更新,企业环境随时都在变化,所以企业的事业理念应随之不断完善和更新,否则就会出现经营的被动及危机。由于企业文化系统与环境的水乳交融,其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要比企业战略及管理系统高,因此,企业文化系统要先于战略系统对环境变化作出判断,进而通过自身的变革来促进战略和管理变革,使企业长期处于主动和有利的位置,其实这也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
5、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塑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文化中,管理者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是新观念的开拓者,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总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1)“修身” 修身可用儒家思想来解释,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个人修养欠佳者,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一点蝇头小利,而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利益,这样对企业是极为不利的。兰德公司估计,世界上破产倒闭的大企业,85%是因企业家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素质和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的特点是善于创新,建设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是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由于企业家重视企业文化,下功夫创新的建设,日积月累,才会形成一种好的企业文化。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努力创造条件,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张瑞敏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2)“齐家” 如果把一个企业看做是一个大家庭,那么齐家就可理解为是管理好这个企业了,但是管好一个企业要比管理好一个家庭要难得多,因为一个家庭才几个人而已,而一个小的企业也有十几上百人,大的甚至有几万人,俗话说得好:人上一百,种种色色,如何把百来上万的思想统一,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使之为企业的利益服务呢?这光靠儒家的思想还不行,即仅有“企业文化”的约束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得借重法家的一些思想,要制定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必须使每个员工遵从,而且要奖惩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效率。这就是要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合二为一,相互相承。(3)“治国平天下”一个好的企业家决不会只满足于现状,他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他的产品在国内销量不错时,他就会向世界市场进军,开始了他的治国平天下的历程。一个企业做大了,我们可理解为一个小的王国,那么他(企业家)怎么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进而平定天下,占领更多的市场呢?这样我们的兵家思想他又用得着了,市场如战场。“治国”之谋才大略,需要的是企业家的文化底蕴及对市场的战略思想,而仅靠一个管理者单打独斗是不够的,这就必须要在市场的大后方——企业内部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奋斗的思想观念,塑造团体积极文化,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这就是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总结: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塑造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促成中国现代企业管理走出危机与误区,进行一场企业文化革命,使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走向规范化,进而使中国企业延长生命周期,得到长远发展。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化的时代。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力来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有文化的企业未必都成功,但没有文化的企业注定不会成功。因为好的企业文化可以造就团结、有战斗力、智慧的集体;而且,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由文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就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1]、秦言/李理:《中国企业服务竞争》.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6月[2]、宋克勤:《现代工商企业管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3]、李瑞华/李正彬/曾庆均/孙在国:《中国商业文化》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年10月[4]、王绍潘:《呼唤企业家心的回归》.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4月[5]、张兰霞:《新管理理论丛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6]、吴兆基 编译:《周易》.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8].孙武.《孙子兵法》.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发挥传统文化优势 创建个性化企业文化
2000级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斯叶青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不再有人怀疑。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大量涌入,如何发展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本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兴起了一场来势迅猛的科技革命。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从70年代后期起,美国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进入80年代以后,又经历了1980到1983年的经济衰退,使它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发生了动摇。与此同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70年代,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到1981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到历史最高点,占了美国贸易总额的45%。
检讨自己的不足,研究日本的经验,美国人看到了个人主义文化的局限性,提出企业文化的理论。其宗旨是如何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创造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在科技与劳动者素质的结合中,发挥出企业的集体主义精神。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结合起来,正是日本企业在竞争中战胜美国企业的真正原因。通过反思使美国人认识到:要复兴美国的经济,就不能满足于科技创新和管理方式的变革,而应当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现代市场经济,从文化上对企业进行重建。不少美国公司提出“以人为本,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坚持奉顾客为上帝,消除等级界限,加强民主管理等,这就使一向以利润为第一目标的美国企业出现了新的气象。有些企业采取措施消除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努力在企业内部创造出一种平等合作的新气氛等等,所有这些都为美国经济复苏提供着新的精神动力。
二、日、美企业文化的不同特点
日本、美国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企业发展,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特色。日本企业文化建设中几个比较突出的原则是: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既体现现代企业发展要求,又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结合。美国人信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日本人则受中国传统儒学影响,推崇“和为贵”。他们强调企业是一个大家庭,企业要为员工尽心尽力,员工要为企业尽职尽责,同事间要真诚合作,劳资双方要进行思想沟通,共同克服困难。
其次,重视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观念,树立团队精神,鼓励员工入股,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当”的命运共同体思想。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促进员工关心企业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同体意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再次,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工作道德,并以此作为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松下精神的第一条就是产业报国,不仅是松下,日本许多成功企业都注重自己的社会责任,形成自己的工作道德,并以此约束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主要内容有: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有强列的责任感等。
企业文化的冲击波引起了美国管理学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美国企业文化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体现了文化传统与现代管理的结合。美国企业文化的四种基本价值分别是:
第一,目标原则,财务目标和企业利润不过是消费者和用户给企业投的信任票,因此,他们注重把员工引导到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上去,以此来激发员工献身企业,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的精神。思科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像偏执狂一样关注并满足客户需求。按客户满意度确定管理人员的收入。
第二,共识原则,美国企业吸收和学习日本的经验,注重在管理上从“单纯指挥型”转向“集体共识型”。企业领导对部门管理者不是颐指气使,而是加以引导,注重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搞共识决策。
第三,卓越原则,美国企业文化注重培养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创造性不满足”的观念就成了这一思想的首要标志。他们注重形成一种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只要你棒,思科就爱你”,约翰·钱伯斯如是说。
第四,一体原则,在企业内部各阶层员工之间创造一种一体精神,号召每一个员工都成为管理人,1995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率先把全公司的股票卖给了全体员工,使它成了员工所有的企业。这就大大提高了一体化精神,调动了职工的参与积极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当前企业文化现状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点何在呢?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的和谐。中国哲学向来不认为人与自然是敌对的关系,而认为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应互助合作。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强调以义生利,勤劳敬业。义利观构成了儒家经济论理在生产行为方面的价值取向。与以义生利相衬托的是人们的工作态度,早在源点时代一勤劳敬业精神就是令人赞赏的美德,并衍生化为社会共识,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
调私利,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的更大的优势。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一旦与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同体现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西方观念相结合,就可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方面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证,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处于中华文化辐射圈内,都与中国文化有不解之缘。
当前企业文化的现状之一是普遍缺乏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企业文化包括环境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但其核心还是精神文化。一谈到CIS,很多人的印象就只是产品包装,员工的统一服装等,其实,这些只是CIS的最外围部分。整个企业员工都奉行的基本信念和共同价值观,即企业文化的深层——精神层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文化中有没有精神层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
企业文化的现状之二是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与企业改革深入进行之间的关系。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改革深入进行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就犯了一个认识上的大错误,事实上,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改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企业文化可以是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铺垫,可以先行于管理体制改革,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地更容易、更彻底、更深入。另一方面,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也可以促使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使整个企业勇于开拓,积极向上。正因为在当前的改革过程中存在上述的认识错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往往没有同时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配套建设,导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引进常常不够深入,效果不够理想。许多组织结构的优化设置因为缺乏实质性内容,形同虚设,不能发挥正常功能。
四、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创建个性化企业文化。
创建现代企业文化,应该说,中国企业有天然的文化上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头脑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建设企业文化,认真分析个体企业产权关系,所处行业,组织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中国发展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种所有制并存,有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等。产权关系不同,管理者与员工所处的经济利益关系也都不同,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必然相异。在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思想时,必然会有所差异。这里有一个例子。雷锋,一直都是“ 为人民服务”的形象代言人,而在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有一
个有独立称号的营业部——雷锋部。与其他营业部一样,干得都是推销保单,相对于其他部,这里的业务员要提供更规范,更好的服务,也就是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正是这张“雷锋名片”,使雷锋部在保险营销这个还不是被老百姓很认可的行业中,赢得了客户的青睐。该部今年2月份102个业务员完成保费105万,这在公司历史上也极少出现。雷锋部的这张“雷锋名片”,既体现了国有企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主人翁精神,又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为客户服务的点上,不愧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企业文化的个性还体现在行业特点上。不同的行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差异很大,因此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组织哲学、发展战略、价值观点、行为习惯也应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5万多人的庞大职工队伍,常年在野外作业,生活十分艰苦,于是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他们确立的企业精神——“管道为业,四海为家,野战为乐,艰苦为本”,既体现了行业特色,又为有着勤劳创业、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中国人欣然接受。
组织特点的差异是建设个性化企业文化的第三个原因,每个组织在规模大小、技术优劣、历史长短、声誉好坏、效益高低上差别很大,因此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各不相同。组织文化作为组织全体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观,不应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本组织的主要矛盾,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或者针对本组织的特殊困难,或者针对本组织全体员工的共同弱点,以图收到“牵牛鼻子”的效果。以云南玉溪卷烟厂为例,妨碍该厂进一步发展的心理障碍,主要是骄傲自满的心态。“骄兵必败”,针对这一潜在危险,该厂概括出这样的企业精神——“天下有云烟,天外还有天”,鼓励玉溪干部职工永无止境,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就好比一个企业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员工的创造力。中国具有传统文化的天然优势,又有日、美的企业文化作为借鉴,认真分析自己企业的所有制状况、所在行业特点以及组织的特点,抓紧进行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建设,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任务迫在眉睫。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联系电话:010-64491764
传真:010-64493560
电子邮件:UIBEcoco@163.net
第四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摘 要】事业单位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肩负着社会的“双重”责任,即国家性和社会公用性。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事业单位要实现“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发展工作目标,也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事业单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者的融合,才能实现。因此,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构建事业单位的一条主线。
【关键词】事业单位;和谐社会;思想工作
作者简介:陈明奇(1971―),男,河南郑州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酒店管理工作。
1.坚持科学发展,以发展促进
事业单位从本质上讲,事业单位是在社会和谐的推动下而进步着,如果我们借机坚持科学发展观,助推事业单位建设,就能早日实现“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发展目标,就会使广大客户都能充分享受到事业单位真诚、优质、规范、方便的优质服务中的“八字”方针,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1加快发展的环境,优化员工成长空间
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作用,即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而思想政治工作所要构建的和谐环境,就是为了谋取最大的正效应。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就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和实现问题,而用环境凝聚人心是最佳的途径,俗话说,企业的发展靠“人”的进步理念,人的成才与现实的工作条件成正比。
1.2协调发展的环境,磁化员工不懈进取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表明,员工身处讲政治的环境,政治意识就会明显,身处公平竞争环境,就会主动挖掘自身的潜能,身处团结和睦的环境,就会感到心情舒畅,身处企业持续发展的环境,就会生产出忘我的工作干劲。
针对当今的事业单位变革,人们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超前发展和应用步伐,都需要懂技能的人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员工的特点,一方面要协调好人员培训,人才开发中的矛盾心里工作,做好重长远培训方针;另一方面要协调好生产经营和培训双赢的关系,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1.3用全面发展的环境,强化员工素质立身意识
科学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人”的素质来源于正确的导向,贫穷的技术是员工的能动改变的取向。他取决于社会进步,发展中的诸多要素,企业岗位竞争日趋激烈,员工队伍中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技能意识普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事业单位环境中有所作为。应立足发挥“三七激励”的效能,为员工素质立身提供持续进取的动力,一是用真理的力量激励员工,通过理论武装,政治导向,思想免疫等,使员工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中得到同化;二是用目标的力量激励员工,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实现事业单位“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发展目标,就不能追求单一的目标,要积极动员职业生涯的自身立体化素质,方向转变;三是用典型的力量激励员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不仅要在精神上宣传到位,还要在物质上奖励到位,为此,促进员工队伍在理论修养思想道德,职业能力行风建设等诸多方面得以全面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以稳定保证和谐
2.1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营造事业单位作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价值取向,企业才能得以发展,而这种取向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人性色彩上。首先,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提升文明高度,全面贯彻尊重劳动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营造出一个鼓励员工干事业、爱事业、成事业的奖励平台上。其次,要做好人文关怀,把关心员工与尊敬员工、理解员工与教育员工、管理员工和成就员工统一起来,用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促成一个事业单位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从中推进事业单位建设目标。
2.2构建事业单位,必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维护社会和企业的稳定,防范与及时化解企业与职工、职工服务客户突发事件发生,即是当前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和着力点。对此,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其特殊的功能,一方面,注意引导员工在确立一个愿景时,也要认定自己是企业的一员,是社会的一员,不是孤立的存在,个人与企业是并连的,是互动的因果,只有把个人的能量发挥到一个最大值,最终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景。另一方面,企业在确定共同愿景时,必须要充分关注员工的个人愿景,通过相互作用,鼓励员工发展个人愿景,将组织愿景化为个人愿景的共性互变延伸,用坚持服务的观念作用于员工,使员工在实现企业愿景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自我愿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事业单位“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发展愿景。
2.3创建事业单位的目标任务,和谐的建设来源于思想政治工作,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实事求是,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导向,实事,就是时刻从本职工作出发,做好分内事,创出新思路。不搞空中楼阁,求是,讲实际理论,结合本部门服务社会宗旨,诚实遵法守企业道德,与时俱进地把员工与客户与企业融合的和谐一体。
3.坚持自我创新,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孕育和谐
坚持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活跃新的企业文化,孕育出新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需要,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精神支柱,又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推进力。
在培育“三大文化”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精心培育学习文化氛围,把员工的文化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视为法宝”积极倡导育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工作态度和劳动方式,努力提高企业技能构成和团队的知识含量,为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创造必备条件。要在宣传、鼓励上做文章,做好宣传工作,倡导学科学,用科学价值理念,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科学装备的使用人才储蓄人才,适应科学技术发挥效能的需求。要精心培育创新文化,打破旧模式,构建新思路,结合工作服务社会的承诺制度及服务社会的特殊性人才打造出适合企业自有的培育内涵,做到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任务而动的团队孕育理念,又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温情,即富有企业历史的积淀,又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使全体员工都成为事业单位建设的营造者和受益人。
【参考文献】
[1]车华.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刍议[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02):19-21,30.[2]孟继群.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的若干思考――纪念邓小平8?18讲话发表三十周年[J].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0,(04):37-40.
第五篇:发挥妇联优势构建和谐社会
同志们:今天,区妇联举行执委扩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区委一届四次会议的精神,回顾总结2004年工作,研究部署2005年工作,这对于妇联组织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在营造平安**、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中建功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一年,区妇联紧紧
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特别是在着力推进妇女儿童规划实施,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和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发展方面作出了新的努力;在面向广大妇女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提升妇女素质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在引领妇女参与文明城区创建,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刚才在**同志的工作总结中也提到:2004年,我区妇联获得市妇联多项大奖,这是上级妇联对我区妇联工作的肯定。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对大家一年来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各级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战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强调指出,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妇联组织要自觉从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审视妇联工作,积极发挥优势、履行职能,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努力担负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共同责任。前不久召开的区委一届四次会议,站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对三个文明建设、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各级妇女组织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区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正确把握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妇女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千方百计把广大妇女动员和组织起来,把广大妇女的智慧和潜能挖掘出来,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的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二、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努力把妇女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区委一届四次全会都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妇联组织要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和区委的精神上来,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工作方针,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力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与妇女群众的联系等方面有新的更大作为。
1、要进一步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各级妇女组织要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要在“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的总体设计中,研究制定妇女发展的指标,并将指标细化落实到各成员单位,作为工作的导向。要继续推进“大学习大服务行动”,特别是切实组织好“学上网”、“学技能”、“学法律”等妇女学习行动计划,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要激励广大妇女岗位建功、岗位成才,团结、培养更多的女性人才。要继续推进学习型家庭和五好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更好地提升妇女的综合素质,引领广大妇女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2、要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这既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妇联在社区的组织网络健全,工作覆盖面广,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妇联开展的“万户家庭网上行”、“关爱母亲健康工程”、“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深入千家万户,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发挥社区和家庭工作的优势,努力放大工作的效应。在工作中,要把切实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妇联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牵头协调家庭教育、开展家庭文化建设为重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推动建设和谐城市、和谐社会。
3、要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的能力建设各级妇联中的党组织要按照中央、市委和区委的部署,精心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坚持以党建带妇建,全面加强妇联组织的能力建设。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结合“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的制定,深入基层,研究分析社会各阶层妇女的实际情况和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阶段妇女工作的目标和对策。积极开拓新领域的妇女工作,实现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全覆盖。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妇女干部的整体素质。要大力培养会做社会工作的妇女干部,把妇女干部的培训工作放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探索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地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一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