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椎间孔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沙 宇,周红刚,马海军,许春晓,卢正楷(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 郑州 450006)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统计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2年间,通过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患者78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采用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7.25±1.56)分下降到(2.16±1.57)分,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术前为(10.06±3.25)分,随访终末评分为(24.15±2.80)分,手术优良率91.2%。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有比较广泛的临床适应症,对偏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或者合并椎间孔、侧隐窝狭窄以神经根症状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
随着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段也更加多样化,无创、微创是发展的趋势。我们从2008年开始使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系统治疗各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病例纳入标准:腰痛和(或)下肢放射痛,经过严格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或者加重;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明确神经根损害,有肌力下降和皮肤感觉障碍等。X线、CT、MRI等影像学证据支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排除标准:各种滑脱等引起的腰椎不稳、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马尾神经损害、感染、肿瘤和畸形等病例。1.2一般资料
本组共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19~76岁,平均45.8岁;病程5天~3年,平均7个月;L4~5 51例,L5~S1 18例,L3~4 4例,L4~5 和L5~S1双节段突出的5例;初次接受手术治疗72例,术后复发的椎间盘突出6例;术前均进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动力位X线片了解腰椎稳定性,按照Mexerding分类,伴有腰椎不稳的不进入本组病例。MRI提示本组病例椎间盘均有退变,合并椎管狭窄的12例均伴有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异常的29例,肌力下降的25例,其中胫前肌力3~4级的17例,跖屈肌力4级的8例。
1.3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均使用Joimax公司的椎间孔TESSYS系统,术中需C臂X光机监视。标记后正中线和髂嵴位置,根据患者胖瘦、椎间孔的大小、突出椎间盘位置选择进针路线,一般旁开10-14cm。我们通常会在术前通过体表用数根克氏针确定椎间孔的位置,为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在穿刺的同时随时用C臂X光机确认工作通道的安全性。采用1%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由浅入深直至关节突关节囊,以减轻术中的不适感,在工作套管植入的过程及术中,可根据需要增加利多卡因用量,由于操作范围有限,麻醉剂不会超过使用剂量。通过局麻进针点,穿入18G的穿刺针经椎间孔至椎间隙。18G的针里插入22G的针,向椎间盘里注射1-2ml的青兰胭脂红对比显影液,显示椎间盘的内部结构,了解纤维环是否完整,同时把椎间盘染色成蓝绿色,以利于术中的组织辨认。通过穿刺针置入导丝,然后置入由小到大的绿、黄、蓝三种不同直径的导杆、导管和环锯。在此过程中注意应逐级扩大工作通道,注意病人的反应,有无碰触到神经根,保证始终在椎间孔内操作。放置7.5mm的工作套管后,即可用椎间孔镜配套各种夹钳取出突出的髓核。由于是直视下操作,可以清楚辨认神经根、硬膜、染色的椎间盘,术中患者应始终保持清醒。全部摘除椎间盘后还要转动工作套管,仔细检查有无游离的椎间盘碎块;再用Trigger-Flex双极射频消融技术,修复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术后切口不常规放置引流管,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1次,第二天即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
1.4 随访及疗效评定
观察手术时间,统计手术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CT或MRI。临床结果评定采用VAS(visual analogue score)评分及JOA评分,计算JOA评分改善率。改善率=(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29-术前JOA评分)×100%,达到75%以上者疗效为优,50~74%为良,25~49%为中,以下为差。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所有评价指标术前、术后随访数据均采用x±s表示。进行配对t检验,设P<0.05为有显著差异。2 结 果
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5例行双节段手术,8例行双侧椎间孔扩大椎间盘取出,其余65例均采用单节段单侧椎间孔治疗。术中出血5~10ml,平均6ml;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0min;术中X线暴露时间27~126s,平均59s。术中神经根损伤致术后麻木加重2例,经营养神经、针灸等治疗3个月后恢复。无感染、硬膜撕裂等并发症。
术后随访6个月~36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JOA评分的优良率91.2%。
表1 78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评分比较(x±s)指标
术前 末次随访 VAS腿痛(分)7.85±1.51 2.45±1.50 VAS腰痛(分)7.25±1.56 2.16±1.57 JOA评分
10.06±3.25
24.15±2.80
(与术前比较P<0.01)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岁,9年前因腰椎间盘突出在当地医院行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20天前,劳累后突发剧烈腰痛,放射至左下肢。查体:腰4、5间隙压痛明显,放射至左小腿;左踝关节、左踇趾背伸力3级;左下肢直腿抬高实验30°阳性。局麻下应用TESSYS系统,左侧后方入路,取出脱出于椎管的椎间盘组织。术后疼痛即刻缓解,6个月后随访效果满意。
图1 CT显示复发突出
图2 正侧位X线未见腰 的腰4、5椎间盘4、5滑脱不稳表现
图3 MRI显示突出的椎
图4 置入穿刺针并 间盘及局部瘢痕情况
注射显影剂
图7 逐级置入导杆和导管
图8 逐级置入环锯
图5 置入工作套管侧位
图6置入工作套管正位
图9 监视器显示染色
图10 术中体位和套管位置 的椎间盘组织
图11夹钳取出游离的整块
图12术中取出的游离组织块椎间盘组织 讨论
微创已经成为脊柱疾病治疗的趋势,临床常用的脊柱内镜系统主要有三种:MEDS、YESS和TESSYS系统。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EDS(Micro Endo Disc System),通过后入路椎板间隙,取出突出的髓核组织、去除肥厚的黄韧带及增生内聚的关节突等神经致压因素,也可以植入椎弓根钉及Cage,后路椎间盘镜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侧隐窝狭窄、中央管狭窄等腰椎管狭窄症也有明确的减压效果;缺点是需要破坏黄韧带、椎板等脊柱的稳定结构,对椎间孔内的和极外侧的椎间盘突出操作困难。
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系统经安全三角区直接进入椎间隙,对包容性和韧带下突
出的椎间盘取出容易,但对于游离进入椎管的椎间盘取出困难,同时对于中央椎管狭窄、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的患者难以有效处理, YESS系统的主要优势是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初学者,出现神经根、硬膜损伤的机会少[1]。
对比以上两种内镜系统,椎间孔镜TESSYS系统有以下优点:a)损伤小:皮肤切口约6~8mm,出
血少,侧方肌间隙入路,避免后路手术对椎板黄韧带等脊柱稳定结构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b)安全性高:均采用局部麻醉,术中能与病人交流,出血很少,椎间盘经过染色,容易辨认,手术视野清晰,有效避免误操作的风险。c)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次日即可带腰围下地活动。每种内镜系统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椎间盘突出的位置,椎管及椎间孔退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2]。
应用TESSYS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入路和体位 术前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薄层CT扫描,MRI横断位及矢状位扫描,了解突出的性质、位置、椎间孔的大小和髂嵴高度。手术体位均采用侧卧位,这样有利于手术操作,不影响患者呼吸;同时有利于C型臂的正、侧位透视及投射位转换。在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无菌原则。我们选择侧后方入路经肌间隙直接到上关节突前缘,利用术中的透视和导丝的正确使用,导管和工作套管的保护,可以安全彻底的摘除进入椎管和椎间孔内的椎间盘组织。张西峰等经过测量皮肤穿刺点距离后正中线的距离是18.08±1.88cm,距离上关节突的距离是13.70±1.69cm,通道路径无血管内脏神经等结构[3],说明该通道的安全有效性。
(2)适应症的选择 首选适应症就是椎间孔型、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者,或者突出到椎管内的椎间盘组织。由于腰椎椎间孔较大,给工作套管提供了冠状面上和横断面上的移动的空间,我们对游离型的椎间盘向椎间隙水平上下移位者,通过工作套管的移动也能顺利取出。
对于退变较重合并椎间孔狭窄、侧隐窝狭窄而椎体间稳定的腰椎管狭窄患者,通过环锯的使用,通过扩大椎间孔和侧隐窝,也能有效增加椎管容积,减轻或者消除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本组中8例双侧椎间孔减压的患者均是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有报道合并椎间孔狭窄、侧隐窝狭窄和高髂嵴的L5~S1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利用椎间孔镜减压取出髓核,术后满意率与腰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相当。
对于复发型椎间盘突出患者,仍采用后路手术治疗难度较大,主要是硬膜和周围组织的瘢痕粘连,分离困难,很容易导致硬膜撕裂和神经根损伤,我们选择椎间稳定的椎间盘突出复发患者行椎间孔镜治疗,本组有6例,手术减压彻底。徐少克报道利用经皮内窥镜对复发性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整体满意度81.2%,由于不需特别处理瘢痕组织,不破坏更多的脊柱结构,若无节段结构性不稳定,单纯经皮侧方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术是处理复发性椎盘突出的较好方法。
(3)由于椎间孔的操作空间相对有限,周围毗 邻神经根和硬膜等重要结构,术中良好的视野至关重要。我们对每例患者术中均进行青兰胭脂红对比显影液椎间盘造影,一方面了解纤维环破裂情况,还可以更清楚的分辨各种组织;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和Trigger-Flex射频消融技术进行创面止血,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术野暴露。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技术有比较广泛的临床适应症,尤其对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5][4]
孔狭窄、侧隐窝狭窄以神经根症状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有一定优势;对于经后路椎间盘摘除术后复发的病例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本组病例随访时间平均只有16个月,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
[1] Yeung AT,Tsou PM.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excision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surgical technique,outcome,and complications in 307 consecutive cases.spine,2002,27(7):722-731.[2] 周跃,李长青,王建,等.椎间孔镜YESS与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华骨科杂志,2010,30(3):225-231.[3] 张西峰,王岩,肖嵩华,等.经皮侧方入路内窥
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9): 659-662.[4] 顾勇杰,陈其昕.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6,27(4):216-218.[5] 徐少克.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盘
突出症.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7):541-543.作者简介:沙宇(1970—),男。副主任医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450006
作者电话:*** E-mail:***@qq.com
第二篇: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摘要】 目的 ?u价椎间孔镜微创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8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60 min,平均手术时间(50.0±3.3)min;术中出血5~20 ml,平均术中出血(10.0±3.3)ml;未出现术后感染、术中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期“日光烧灼现象”,经营养神经、脱水对症治疗1周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随访(5.4±3.2)个月。手术前VAS评分为(8.3±0.3)分,术后3 d为(2.5±0.2)分,术后3个月为(1.2±0.1)分;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2484、95.2565,P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型;微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by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extremely lateral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Methods A total of 18 patients with extremely lateral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received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for treatment.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core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score.Results All 18 patients received successful operation,with operation time ranged 40~60 min and mean operation time as(50.0±3.3)ml.They ha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ranged 5~20 ml,with mea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s(10.0±3.3)ml.There were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postoperative neural root trauma,dural sac avulsion,an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There were 2 cases with short-term “sun burning”,which were relieved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for trophic nerve and dehydration for 1 week.All patients received follow-up for 3~15 months,with mean follow-up time as(5.4±3.2)months.Their VAS score was(8.3±0.3)points before operation,(2.5±0.2)points in postoperative 3 d and(1.2±0.1)points in postoperative 3 months.Their VAS scores in 3 d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low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68.2484,95.2565,P
【Key words】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Extremely lateral; Minimally invasive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一种少见的类型,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剧烈的下肢神经根性疼痛,保守治疗常不能缓解症状。本科从2013年11月起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18例FLLDH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3年1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例FL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38.2±10.6)岁;L3~4突出2例,L4~5突出9例,L5~S1突出7例。椎间孔内型8例,椎间孔外型10例。体格检查:患者表现为一侧下肢剧烈的神经根性疼痛,行走困难,伴受累区域感觉减退,腰背部疼痛不明显。L4神经根支配区域6例,L5神经根支配区域10例,S1神经根支配区域2例。4例伴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明确脊柱序列及稳定性。腰椎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查,明确突出节段、部位及受压神经根。
1.2 方法 将患者置于可透视的手术床上,患者取健侧卧位,在患者腰下垫一软垫,使患侧椎间隙张开。C型臂X光机透视确定病变椎间隙,定位穿刺点。首先使用18G穿刺针靶向穿刺至突出的间盘处,碘海醇与亚甲蓝混合液(5∶1,2~3 ml)行椎间盘造影并复制症状,之后放入导丝,逐级套管扩张后置入工作套管(椎间孔内型适当使用环锯去除部分上关节突扩大通道,椎间孔外型不使用环锯),在椎间孔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染色髓核,彻底减压神经根。患者术后予以预防感染、营养神经、适当脱水及对症治疗。嘱其卧床72 h,可在床上变换体位,但避免坐、立等腰部承重姿势及动作,3 d后带腰围保护下地负重行走,1个月内以卧床休息为主,3个月内避免弯腰、持重等腰背部过度承重姿势及动作。根据患者情况于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观察神经受压解除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价;采用ODI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功能障碍恢复情况进行量化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3.3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FLLDH FLLDH因其症状严重,一经确诊,需积极手术治疗。因突出髓核组织不在椎管内,传统手术需切开椎旁肌,去除部分椎板、关节突,以达到充分显露椎间孔内外,摘除突出间盘组织,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这些术式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及后方软组织破坏较大,因此,常需进行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增加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和医疗费用。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先进的微创技术,可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该技术从患者腰部侧后方进入,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将直径7.5 mm的工作套管直接送达靶点,即突出间盘的位置,结合椎间孔镜的显像系统清晰观察突出间盘、神经根等结构,直视下摘除突出间盘组织,彻底解除神经根受压,缓解患者症状。该技术对腰椎骨性结构不做任何破坏,对腰部椎旁肌肉和韧带的创伤极小,能够在最大程度减少正常组织的损伤,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且无需任何内固定材料的置入[8]。此外,因突出位置在椎管外,椎间孔镜及其器械无需进入椎管内,避免了对硬膜囊及椎管内其他结构的干扰和刺激。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与术者随时交流互动,将不适的信息反馈于术者,减少损伤神经根的风险。术者在术前需仔细阅片,判断突出间盘位置及与神经根的关系,术中自穿刺步骤起即需准确定位于靶点(即突出间盘所在)。因FLLDH受压的神经根已基本无活动度,因此术者需轻柔地逐级放入扩张套管和工作套管,摘除间盘时也需谨慎操作,避免对神经根过度挤压或牵拉,引起患者疼痛加重。虽然如此,作者在操作中仍有患者对神经根刺激反应较重,术后短期内下肢疼痛麻木症状残留,术者需与患者充分沟通,医患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FLLDH引起的病痛。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FLLDH的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正确选择患者、良好的医患配合和准确的靶点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Abdullah AF,Ditto EW,Byrb EB,et al.Extreme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J Neurosurg,1974,41(2):229-234.[2] Liu T,Zhou Y,Wang J,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three different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s for 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Chin Med J(Engl),2012,125(6):1082-1088.[3] 段丽群,张文志,刘鹏飞,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腰痛杂志,2016(3):214-218.[4] 张皓.经皮椎间孔镜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世界中医药,2016(B06):2045-2046.[5] 郑文杰,周跃,王建,等.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4):194-198.[6] 谭健,李平元,欧军,等.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国内镜杂志,2015,21(4):417-420.[7] 赵学军,左玲,傅志俭,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8-12.[8] 钟红发,陈荣春,卢志军,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实用临床医学,2013,14(8):30-32.[收稿日期:2016-10-21]
第三篇:椎间孔镜缺点
椎间孔镜手术的缺点主要是显露的范围相对比较小,对于病灶比较大的,需要广泛显露和松解的,或者是需要做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椎间孔镜手术并不方便,另外这个操作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操作的效果和手术医师的操作熟练程度有较大关系,训练的时间比较长,另外这个系统的费用比较高,需要医院有较大的资金投入等
第四篇: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原理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以及ellman双频射频机,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使用椎间孔髓核切除术可以精确的对椎间盘进行手术而不触及健康组织。由于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在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纤维环的完整性和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代表一种全新的记住微创手术概念。可以开展从颈椎到腰5骶1所有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成型和纤维环修复。手术的满意疗效可以达到75%-90%。由于它的诸多优越性,目前国际脊柱外科领域已经公认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在将来会和发展完善的关节镜一样成为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的优越性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技术是一套完善和成熟的技术,由著名的德国脊柱外科医生ThomasHoogland(汤姆.胡兰德)等人在实施超过千例成功的手术后才开始向全世界推广。它主要具有以下一些主要优越性:病人仅需局部麻醉,不需要全麻。在病人完全清醒状态下做手术。手术中可以随时发现病人的反应。
通过很小的经皮切口到达手术部位,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中和手术后感染的危险性。和显微手术技术不同,为了确定位置和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椎间孔入路的方法不需要部分切除椎间韧带(黄韧带)、锥体或椎间关节(锥体板切除术)。也不需要切断躯干肌,增加术后稳定性,减少伤口愈合疼痛。
较少的骨组织受到伤害,减少血液渗出和神经根区域的疤痕形成。手术后恢复快,术后一天病人就可离开医院。大多数病例可以进行门诊手术。病人可以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和保证高质量的生活。
独特的套管和手术器械设计,可以发现和保护神经根,保护硬膜外及神经周围静脉系统、防止静脉淤滞和慢性神经水肿。此外,可以减少神经周围和硬膜外瘢痕形成。
不会损伤好的硬膜、神经韧带结构,减少神经根拴系的发生。运用工作套管可以减少椎旁肌肉的损伤及失神经支配。而开放手术中对椎旁肌肉的剥离和牵拉往往会损伤椎旁肌肉和使肌肉失神经支配。此外,还可以防止术后节段性不稳定和滑脱的发生。
对包容型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内手术减压手术保护后纤维环及后纵韧带的完整性,从而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的几率。
椎间孔镜脊柱微创的手术操作[1]
操作
1、首先定位椎间隙,根据CT测算出穿刺点,用龙胆紫做标记,局部麻醉,在C臂或CT监视引导下将极细的穿刺针插入椎间孔或者腰椎间盘(根据不同病例采取不同的穿刺方式)。如碰到神经根则重新变换穿刺方向。回抽无脑脊液。插入导丝进入直达病灶;此穿刺方法与普通射频靶点穿刺类似。
操作
2、顺导丝插入直径1.4mm的一级空心扩展管直达病灶(靶点),如遇疼痛可以顺扩展管注入局麻药,不必担忧会损伤神经根。套管置于纤维环的安全三角工作区出口神经根在椎弓根下切迹出椎间孔,位于工作套管的前方,依次插入二、三级扩展管后置入操作通道管。置入纤维同轴内窥镜,调整合式的水流速度至影像至清晰。
操作
3、在医用监视器下用特殊器械摘除压迫神经的腰椎间盘组织;观察髓核和神经根、硬膜囊的位置,用髓核钳取出突出的髓核。部分盘内压高者建议继续钳取盘内髓核。
操作
4、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髓核收缩纤维环。射频电极从内窥镜器械通道置入,镜像可清晰观察到髓核消融和纤维环收缩情况。操作 5.观察镜下无出血,插入臭氧穿刺针,退出工作套管,注入20ML臭氧,皮肤缝合一针或不缝合,敷料包扎,带腰围,手术结束。
操作 6.术后处理:回到病房后医嘱绝对卧床3天,抗生素预防感染;第4天开始可以下床大小便(要配带护腰),术后第5天左右可以出院。
椎间孔镜技术是在激光、臭氧、射频及后路椎间盘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目前Targetwang椎间孔镜技术的侧路及后路操作手术入路,大大降低了临床医生的技术要求标准,使得疼痛科、骨科和脊柱外科的医生都能够容易上手,短时间内掌握。
椎间盘突出症最新疗法TargetWang技术问世
通过引进国外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最新技术,并结合医院大量临床病例突破性研究验证,椎间孔镜靶点技术+三氧绿色疗法结合的TargetWang技术,凭确切的疗效,堪称完美组合,使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技术再上新台阶。
椎间孔镜技术可以称为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的终极疗法。原因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要想达到一个好的临床远期疗效,必须解决两点:一是解除突出压迫。一些国内专家认为下肢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与突出没有关系,主要是无菌性炎症引起的,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突出会引起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受阻,使神经根产生水肿、粘连,进而再次引发临床症状,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突出,而传统的激光、射频、臭氧等只单纯的进行盘内减压,突出无法完全还纳,这也是疗效不好的主要原因;二是要解决液状髓核溢出。溢出是致炎的根源,髓核内含有多糖多巴胺是导致无菌性炎症产生的主要物质,在解决了突出的同时,我们还要进而解决髓核溢出的问题,只有这两点都解决了才能达到一个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国外的椎间孔镜技术是在镜下进入盘内取出正常的髓核,然后利用双极射频电极进行突出部位髓核的汽化消融,并修复破损的纤维环,然而双极射频对纤维环的修复在临床上是无法真正起到防止髓核溢出的作用的,而且大量取出正常的髓核组织改变了正常的椎体间隙,对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TargetWang技术属于改良的椎间孔镜技术,在镜下直达盘外突出部位准确取出突出部分,然后盘内注入臭氧使髓核组织脱水萎缩,进而固缩了液状髓核溢出,盘外注射臭氧解决神经根水肿、粘连及无菌性炎症,同时利用双极射频进行术中止血、修复破损的纤维环,进行达到可靠的远期疗效。所以很多专家将椎间孔镜靶点摘取与臭氧定向治疗完美结合的TargetWang技术称之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终极疗法。脊柱微创治疗的“黄金标准”脊柱微创的终极疗法:第二代椎间孔镜Target Wang技术,可视下直接准确地摘除突出髓核,+可调多角度双极射频电极能不发热直接消融髓核,+臭氧盘内注射固缩液状髓核解除髓核溢出+盘外臭氧注射瞬间解除神经根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并能有效预防术后椎间盘感染,从而彻底解决临床症状,满足患者需求。
Target Wang 椎间孔镜技术:
椎间孔镜技术是应用医用内窥镜在患者局部麻醉、意识清醒的形势下,通过微小的组织创伤,侧路经椎间孔安全三角区利用环踞打磨小关节突,突破纤维环进入椎间盘建立一个摘取髓核的工作通道,然后利用细小的髓核钳和双极射频的可弯曲电极在可视下进行盘内及突出髓核摘取和消融(腰5骶1中央型突出须通过后路咬除椎板和黄韧带通过椎板间隙进入椎间盘摘取髓核)从而达到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目的,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得椎间盘突出症的实质性治疗进入了微创时代。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玉泉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专家王广众教授,经过了数千例传统椎间孔镜技术的临床操作实践验证后,在2011年对椎间孔镜手术系统提出了革命性的改进升级意见,同时他创新地提出了:突出靶点准确入路和后路椎板间隙入路摘取突出的技术理念,这一巨大技术突破在使椎间孔镜手术中周围组织创伤更小、解决突出问题更直接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临床医生的技术学习难度,使得椎间孔镜技术更容易被掌握;而且他还将具有消炎、杀菌、使髓核氧化脱水等优势的臭氧结合在术中应用,这一做法不仅优势性地解决了纤维环无法修复而导致液状髓核再次溢出的难题,同时还避免了取出正常髓核而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技术弊端,使得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治愈率达到了95%以上,为此各国医学专家将椎间孔镜突出靶点摘取与盘内外臭氧注射组合的Target Wang技术称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终极疗法”与“黄金治疗标准”,同时王广众教授也成为了国际脊柱微创医学领域第二代椎间孔镜技术的学术带头人及推广人。
Target Wang椎间孔镜技术独领脊柱微创治疗风骚
Target Wang椎间孔镜技术是一种“靶点穿刺”技术, 使用独创设计穿刺途径,专用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手术器械,从病人身体侧方或侧后方进入突出的靶点,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工作套管放在硬膜外腔,神经根的下部,因此,可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工作套管不放在椎间隙,从椎间盘纤维环之外,使用独特设计的一套完整的手术器械,在内窥镜直视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该技术使用独特设计的孔镜,可控制长度和弯曲角度的双频射频机专用的双极电极,消融残余髓核或神经根下粘连髓核、止血和利用局部热收缩的原理,封闭破损的纤维环.手术时,病人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医生和病人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实施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整个手术过程可以不到1小时,病人在手术后当天就可以出院, 与目前其它的脊柱微创髓核摘除技术相比,椎间孔镜技术适应症更广、更微创、损伤更小、效果更明显、恢复更快,可谓独领脊柱微创治疗的风骚。
九大优势奠就TargetWang椎间孔镜技术的学术地位 优势一: 镜下准确摘除突出髓核;
优势二: 多角度双极射频电极能在低温下直接消融髓核、修复破裂的纤维环; 优势三: 术后通过特制耐臭氧通道进行臭氧注射瞬间解除神经根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并有效预防了术后椎间盘感染;
优势四:目标直接,目前Target wang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黄金标准。
优势五: 患者创伤痛苦小、适应症广、远期疗效好、操作灵活.易学易用。能处理儿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区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
优势六: 安全性高、手术风险小,局麻麻醉,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大大降低失误操作的风险;
优势七: 康复快,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优势八: 病人满意度高,立即缓解疼痛,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可行门诊手术;皮肤切口仅7mm,符合美学观点;
优势九: 扩展范围广,结合经皮固定技术,可微创方式完成脊柱滑脱与不稳的 融合及固定。
Target Wang 椎间孔镜技术------最小创伤的实质性治疗手段
优势一:手术操作灵活,根据突出位置不同选择最适合的操作入路,侧路或者后路; 优势二:手术安全性高,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创新采用七级扩张操作,侧路不损伤小关节突,后路不咬除椎板及黄韧带;局麻操作,患者意识清醒,术中能与患者互动,可视下操作不伤及神经和血管,术中基本不出血; 优势三:手术目的直接疗效确切,集突出髓核摘取,多角度双极射频电极低温下止血、消融,耐臭氧通道注射臭氧盘内固缩液状髓核、盘外消除神经根水肿无菌性炎症并预防术后感染为一体;
优势四:手术适应症广,可以处理所有类型的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及钙化等病变;并可扩展到脊柱滑脱与不稳的融合及固定的治疗领域;
优势五:患者满意度高,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远期疗效好;仅为7mm的皮肤切口,立即解除疼痛症状,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2—3日即可出院,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远期临床治愈率达95%以上;
优势六:医生技术学习曲线低,易掌握易开展。确保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远效的疗法
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目前我们以王广众为首的专家组采用的TargetWang技术达到了很好地远期疗效,代表了目前脊柱微创技术的最高成就。
我们大家都回想下我们近十年所用的例如溶解、汽化、毁损、臭氧、热凝等各种介入手段,共性在于目标盲目,内置情况不可视,属于盘内间接减压,范围不可控,治疗程度无客观评价标准。残余组织没有移出体外,需靠人体自然吸收,最主要的是这些所有的介入疗法,都是盘内减压,治疗后影像并没有大的改变,也就是说突出的部分还是存在,达不到椎间盘摘除的目的。解除不了突出压迫引起循环受阻的根本原因,所以复发率高,远期疗效差。
实际上大部份病人都是膨出、突出、脱垂、拖到无法耐受时才就医,一般都有纤维环撕裂,髓核脱垂甚至游离,并已神经粘连,靠消融等盘内减压的方式根本不能解除神经的压迫,更不用说还有许多病人合并有骨性增生以及狭窄。
现在普遍理论认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都和突出卡压没有什么关系,是神经根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但是没有突出的人为什么神经根水肿的和无菌性炎症的发病率底呢?
临床经验:突出2毫米以下的未压迫组织的不用处理盘内,突出椎间盘3毫米以上的只要不基本还纳,突出就会压迫其周围血管、神经组织。造成侧隐窝周围组织循环受阻再次的神经根水肿和无菌性炎症,致使临床症状复发。
神经根水肿和无菌性炎症虽常因局部受凉、受潮(血管痉挛、缺血、水肿)、肌肉及横突外伤和炎症等引起。尤其是椎间盘突出症纤维环破裂的患者中,在纤维环破裂的椎间盘突出患者,由于液状髓核由破裂口溢出包绕相邻的神经根并其粘连,髓核的糖蛋白和β蛋白对神经根具有强烈的化学刺激性,液状髓核与神经根接触后释放大量组织胺,引起缺乏束膜神经的神经根的化学性炎症;另外,髓核的多糖蛋白和蛋白质具有免疫源性与神经根接触后可以引起免疫性炎症。
在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上,采用微创小切口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已经很成功,但是髓核溢出还是没有办法解决,双极电凝修复纤维环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现在没有修复纤维环的办法,所以现在单纯的孔镜治疗只是完成了突出治疗的一部分,再没有研发出来更好技术前,我们必须结合三氧疗法完美组合,才能真正让椎间盘突出症达到远期疗效。就是说,并不是通过孔镜或手术取出突出就是完成手术,这样只是完成椎间盘突出治疗的一部分,结合三氧盘内注射固缩髓核溢出才是完整的手术。我院正是临床验证了这一点,才达到了可靠的95%以上的远期疗效。
椎间孔镜手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1.术后卧床时间:手术中患者接受局部麻醉下,不需要复苏等过程,此外手术伤口只有8mm,因此,卧床只是为了止血,术后两小时后可以自由活动。
2.反复期(康复期或水肿期):
(1)手术后第三天将开始出现所谓的: “术后反应”,表现为术前症状重现,甚至加重,也可以出现新的症状,如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持续时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从几天到3个月甚至更长不等,术后大约有30%患者会发生“反复期”的各种症状,严格遵医嘱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
(2)反复期症状多种多样,但一般表现为,患侧腰痛、臀部疼痛、麻木、胀感,或切口部位的酸痛等,也有少数为对侧出现症状,多数为站立和坐位时出现或明显,多数可以自行缓解。如果卧床无法缓解或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就应该复查核磁,看是否出现终板炎,此时治疗方案要有所更改,治疗周期也会延长。
(3)特别告知:“反复期”不是复发或疗效不好,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4)术后3个月内用药和康复,目的就是减少或缩短反复期,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使得所有患者都免于“反复期”,请一定要遵医嘱。3.影像学变化滞后:手术后症状首先改善,然后才能见到核磁、CT等影像变化,即所谓的“影像学变化滞后现象”。影像变化一般在半年后,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病史长短,是否接受过其他过度治疗,突出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4.禁忌:
(1)手术后3个月内不得喝酒、不得过劳、最好不要吃“发物”,如羊肉、海鲜等。(2)半年内不得从事长期弯腰或长时间蹲着的工作或活动,如开长会,拔草等。(3)术后不得长时间卧床,卧床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小时,否则症状缓解缓慢。(4)半年内不得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上网或长时间打牌等。
第五篇:椎间孔镜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修改意见;这篇文章内容和题目不符合 内容主要就不是椎间孔经 这这主要内容是胶原酶的,客户要的是椎间孔经治疗颈间盘
椎间孔镜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到2015年所収治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颈椎椎间孔穿刺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穿刺手术成功之后,通过造影来明确位置,将药物注射椎间孔中,观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100例患者中,症状达到优的患者有52例,达到良的患者有37例,有效患者9例,无效患者2例,优良率为89.00%,总有效率为98.00%。结论:针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椎间孔穿刺技术,并经颈椎椎间孔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突出的椎间盘突出起到一定的溶解作用,使患者神经根压迫现象得以消除,不但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较短的治疗时间以及较小的痛苦,而且还具有操作简单等诸多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运用。【关键词】椎间孔镜、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促使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
[1]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出一种较为显著的年轻化趋势。患有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起颈部、肩以及手臂等部位会出现酸胀麻木的感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疼痛现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借助于影像技术,从椎间孔局部注射药物逐渐成为了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影像技术下对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间孔镜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简要探讨,现将研究报告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到2015年所収治的颈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最小者为24岁,年龄最大者为69岁,平均年龄为(45.6±3.6)岁。突出部位:8例为C3-4突出、12例为C4-5突出、27例患者为C5-6突出、10例患者为C6-7突出、9例为C3-
4、C4-5二间隙突出、8例患者为C4-
5、C5-6二间隙突出、10例患者为C5-
6、C6-7二间隙突出、6例为C3-
4、C4-
5、C5-6三间隙突出、10例C4-
5、C5-
6、C6-7三间隙突出。此外,100例患者中有46例为侧突型、35例为中央型、19例为椎间管型突出。患者病程最短者为6个月,病程最长者为8年,平均病程为(3.4±1.3)年。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的诊断结果显示,均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
1.2治疗方法
在进行治疗前30分钟,对患者静脉注射20ml的含量50%葡萄糖、10mg地塞米松,并给予患者抗生素的静脉点滴。患者体位取侧卧位状态,侧卧在CT扫描床上,对颈椎棘突调整至相同水平线上,在C2~T1棘突上,将一个金属标志物粘贴于上,然后从C2到C7,借助于1毫米层厚对患者进行CT扫描,在CT监视器上将发生病变的椎间盘和与其相对应的椎间孔确定出来,将穿刺点、穿刺入路、角度以及深度实现设计好,然后借助于监视器上的测量软件,将穿刺点到棘突中线的距离、多拍椎间孔的距离以及进针角度准确的测量出来。让后再借助于CT机架上激光定位线,于患者颈部体表上将所预先设计的穿刺点标记出来。
在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的基础下,使用规格为7×120mm的穿刺针,从患者颈部体表上所标出的穿刺点钟进入,让后依据所规定设计好的穿刺方向、角度以及深度来进针,当穿刺针进针深度到达设计深度标准后停止。对患者进行CT扫描、三维成像,确保针体能够与椎板外缘之间相互紧贴,针尖能够准确无误的处于病变间隙的椎间孔中,却没有损伤到患者周围血管以及神经等脏器。回抽时,做到无血、无气、无液,通过穿刺针将3mL的1%利多因和1.5mL的5%欧乃派克相联合的利欧混合液注入其中,患者病变的椎间孔中,每隔注入1.5mL,却CT扫描结构显示所注入的药液扩散到椎间孔四周,部分药液通过椎间孔,渗透到椎管腔中,随着时间的变化,促使椎管腔中混合液越来越多,并逐渐开始在突出的颈椎间盘髓核组织四周逐渐扩散,对其仔细观察10~15min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性进行监测,如果患者蛛网膜下腔没有出现麻醉现象,且之前患者上肢麻木、疼痛症状出现较为显著的缓解,则代表穿刺位置没有错误,也没有损伤到椎间孔四周的脊髓、硬膜囊以及血管和神经等脏器。最后,通过穿刺针对患者进行椎间孔药物注入治疗,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借助于平车将患者转送到病房中,保持六个小时的健侧卧位,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对症处理治疗,如抗感染预防和治疗、止血、消肿等。适当的进行制动,确保颈围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于7d内出院。1.3判定标准
以改良过后的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为依据,将治疗效果分为:①优:患者症状均已消失,日常生活和工作均都恢复如初;②良:患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但依旧还存在轻微症状,活动所受限制较弱,没有影响到其日常生活及工作;③有效: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但活动依旧受限明显,日常生活和工作也均都遭受到了一定影响;④差: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与治疗前症状无变化,甚至还有所恶化。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总有效率=(优+良+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通过治疗后,100例患者中,症状达到优的患者有52例,占总例数的52.00%、达到良的患者有37例,占总例数的37.00%、有效患者9例,占总患者的9.00%、无效患者2例,占总例数的2.00%;优良率为89.00%,总有效率为98.00%,见表1。且所有患者均都于治疗两天后,相关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其中10例患者在14d中,症状有所反复,通过针对性处理之后,反复现象逐渐开始减轻并日渐好转。所有患者中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现象。
表1.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n(%)] n 100 优 52(52)
良 37(37)
有效 9(9)
差 2(2)
优良率 89(89)
总有效率 98(98)
3.讨论
随着当下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促使现代人们生活压力无形中逐渐增加,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出一种较为显著的年轻化趋势。患有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起颈部、肩以及手臂等部位会出现酸胀麻木的感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疼痛现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2]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颈椎病所带来的危害,针对于颈椎病的相关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借助于影像技术,从椎间孔局部注射药物逐渐成为了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重要手段。
人体颈部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想要进行穿刺也就会形成较大的阻碍和难度,从而也就会带来较高的风险。一旦没有注意就极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国内就曾经有报导过多起误将胶原酶放入到蛛网膜下腔中,从而造成患者瘫痪甚至死亡的案例。在借助于CT指导下,不管是设计、定位、穿刺以及造影,还是进行椎间孔药物注入治疗,在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不但具有清晰的图像、准确的靶位以及简单的操作流程,而且还具有创伤小、无出血以及痛苦少等特点。在CT引导下穿刺针尖能够准确无误的刺到椎间孔外口出,不需
[4]要刺入到椎管中,因此也就不会对硬膜囊造成损伤。让后借助于造影术将位置明确确定之后,还能够对造影剂从椎间孔渗入到椎管中接触突出物进行全面观察,监测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麻醉现象,最后将相关药物通过穿刺针注入其中,让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同时,还能够让“药达病所、酶达底物”的基本要求得到充分实现。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很多患者都难以接受,绝大多数患者都输选择使用牵引的方法,内服外敷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这种方法无法做到根治,且治疗效果也不是很显著。而通过椎间孔药物注入治疗方法来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有造影剂证实,药物注射后能够扩散到硬膜外前侧间隙中,从而让突出的髓核
[5]逐渐被药物溶液所浸泡住,进而让其溶解效果得到充分激发。而且,在细胞膜完整的状态下药物并不会对细胞膜和神经细胞造成损害,同时也不会对其他蛋白造成破坏。在生理酸碱度以及体温正常的基础下,使胶原蛋白逐渐被分解,溶解掉突出的髓核及破裂的纤维环,促使神经所遭受到的突出物压迫和刺激现象得到有效缓解,进而也就能够让颈椎间盘突出症所带来的诸多临床症状都得到有效消除,实现临床治愈的显著疗效。
针对于急性起病,颈椎间盘单节或多节突出、不具有四周组织骨化症状、具有较为显著的神经根压迫等诸多症状的患者,均都可以运用本次研究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椎间盘突出且
[6]伴有椎管骨性狭窄、原发性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则应该谨慎使用。对于胶原酶过敏、颈椎脱位、疑似肿瘤或结核、年龄在16岁以下以及穿刺部位发生感染的患者,则严禁使用该治疗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无菌操作和适应症做到严格掌握之外,穿刺技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必须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严格按照设计和[7]标准来进行穿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治疗后,100例患者中,症状达到优的患者有52例,占总例数的52.00%、达到良的患者有37例,占总例数的37.00%、有效患者9例,占总患者的9.00%、无效患者2例,占总例数的2.00%;优良率为89.00%,总有效率为98.00%,见表1。且所有患者均都于治疗两天后,相关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其中10例患者在14d中,症状有所反复,通过针对性处理之后,反复现象逐渐开始减轻并日渐好转。所有患者中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现象。由此可见,针对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颈椎椎间孔穿刺技术,并经颈椎椎间孔注射胶原酶,能够对患者突出的椎间盘突出起到一定的溶解作用,使患者神经根压迫现象得以消除,不但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较短的治疗时间以及较小的痛苦,而且还具有操作简单等诸多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及运用。【参考文献】
[1]谢林,顾军,贾晋辉,王庚启,洪友松,陈方庆,席志鹏.经皮5.9mm全内窥镜后路椎间孔切开髓核摘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0:1074-1075.[2]俞武良,陆建猛,韦勇力,方明,王兴武,欧阳甲.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06:686-689.[3]王迎虎,杜洪印,谭建强,郑宝森,邵兆军,刘强.突出物CT值对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12:909-912+915.[4]赵家贵,朱本藩,宋阳,赵丽,陈家骅.CT引导经黄韧带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01:43-46+50.[5]林泓怡,韩影,林建,陆丽娟.单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2:736-739.[6]林泓怡,韩影,陆丽娟,金杏红,王净蒙,林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和双极射频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10:970-972.[7]李进,孔维军,季文军,覃建朴,敖俊,廖文波.后路全内镜手术治疗单节段后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6,02:17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