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位特级教师的读书分享(本站推荐)
一位特级教师的读书分享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特级教师
陈少旭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教师最有效的备课。
阅读不一定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英国大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使人善辩。”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王国维形容读书做学问必经过三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业。
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文明空前的提升,但精神文明明显滞后,人们虽然感到没有时间读书,但非常渴望读书。
北大教授曹文轩说:“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不是刷朋友圈。”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先生说:“我的人生积淀是在大学期间所读的五百本书。”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一是为求知而读书;二是为研究而读书;三是为寻找生命之意而读书;四是为走向世界而读书。”
已故百岁老人杨绛女士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修行。”
那么,如何读书呢?现代人总是感觉很忙,没有时间读书。当然,忙是现实,因此说没时间读书,显然是借口。
华罗庚说:“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爱因斯坦也说:“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
如果每天坚持读书30分钟,一年也能读20本书,关键是坚持,养成读书习惯。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要学做人,便要读书。出生是入学,进棺材是毕业。”
回顾自己近四十年的教师生涯和人生感悟,唯有读书才使自己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本人虽然是一名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但立德树人的天职和完善人格的需求决定了教师不只是一个学科教师,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个人认为必须要读“七类书”,下面就自己读过的部分书籍和体会愿与大家分享交流。
当然,读书完全是个性化的事,与一个人的职业、爱好、追求有关,所以分享经供参考。
第一类、“孔孟之道”:
以孔孟为首的儒家文化,倡导亲情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的深层观念中,无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就个体而言,是弘扬、践行仁、义、礼、智、信等德行;对社会而言,是弘扬中华之德道:即厚生、爱民,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之道。
198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汲取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智慧。”
本人认为,儒家学说,首先要研读好《弟子规》,《弟子规》被称为儒家文化的根。习近平主席也曾说,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
读书分享
(一):
1.《大家都学弟子规》 任登第 牛淑卿 世界知识出版社; 2.《弟子规到底说什么》 郭文斌 中华书局; 3.《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 中国青年出版社; 4.《弟子规细讲精华》 蔡礼旭 世界知识出版社; 5.《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 钟茂森 群言出版社;
6.《中小学如何落实弟子规》邹立民 王琦 闫国义 世界知识出版社。7.《论语译注》杨伯峻 中华书局;
8.《半部论语在民间》林电锋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9.《于丹论语感悟》 中华书局; 10.《新论语》 钱宁重编 三联书店; 11.《论语别裁》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12.《张居正讲解论语》 中国华侨出版社; 13.《论语心读精解》 陈开先 人民出版社; 14.《孔子是怎样炼成的》鲍鹏山 中国法制出版社; 15.《孔子的智慧》林语堂 群言出版社; 16.《孔子评传》 匡亚明 南京大学出版社; 17.《孟子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 18.《蒙培元讲孟子》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孟子旁通》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傅佩荣译解孟子》 东方出版社; 21.《大学、中庸译注》 王文锦 中华书局; 22.《近思录》(宋)朱熹 中华书局;
23.《传习录》(明)王阳明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4.《孝经注疏》 李隆基 上海古籍出版社; 25.《孝经智慧》 姚淦铭 山东人民出版社; 26.《诗经选读》 须强 浙江古籍出版社;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第二类、“老庄哲学”:
老庄,是老子和庄子的并称,是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老子著有《道德经》,庄子著有《庄子》;其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实际上是继承发展并且阐释老子的思想,带有自己个性的一种解读。看法精炼独到、卓尔不群,故而与老子并称,一并成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老庄学派不主张满口大慈悲、大智慧、大觉悟的假道德,认为这些不过是愚弄人的幌子。要德行合一,以己推人,自化,人人化则天下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的思想学派。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读书分享:
27.《道德经诵读本》 开泰 中华书局; 28.《老子他说》 南怀瑾 国际文化出版社; 29.《道德经圣解》 萧天石 华夏出版社; 30.《老子智慧》 林语堂 群演出版社; 31.《老子智慧》 姚金铭 山东人民出版社; 32.《老子究竟说什么》 郭世铭 华文出版社; 33.《道可道-老子评译》 林安梧 商务印书馆; 34.《老子的帮助》 王蒙 人民文学出版社;
35.《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张莉 陆杰峰 新世界出版社; 36.《老庄经典百句》 赵杏根 黄山书社; 37.《鲍鹏山说庄子》 浙江古籍出版社; 38.《傅佩荣译解庄子》 东方出版社; 39. 《庄子浅注》 曹础基 中华书局; 40.《庄子諵哗》 南怀瑾 国际文化出版社; 41.《庄子的享受》 王蒙 贵州人民出版社; 42.《庄子的快活》 王蒙 贵州人民出版社; 43.《庄子的奔腾》 王蒙 贵州人民出版社;
44. 《智慧的宝藏》——《阴符经》详解 张家诚 金城出版社; 45.《素书全鉴》 黄石公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三、“宗教情怀”:
宗教讲什么呢?宗教是一门人生哲理的基本教育,是人心向善的哲学。它提供人类最基本的精神食粮,揭示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人的精神世界最后的支撑,是划分人类的最低道德底线和指明人类最高的思想情操的境界。只有宗教才能最客观地剖析人的本质,正确解释人的来龙去脉,从人对生命渴求的角度讲解人生的意义,让人充分认识自我,帮助人坦然面对人生顺境逆境,发现人生的乐趣,享受人生的真正快乐。宗教教育是一套完整的心灵、道德教育法则,它管理人的内心活动,帮助人消除恶念,按上天的法则去生活,必会得到上天的回报。我们不一定要信仰宗教,但我们应该要了解宗教,应从宗教中汲取一些人生智慧。
禅宗神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
禅宗六祖慧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读书分享:
46.《儒释道的故事》 唐那碧等 中央编译出版社; 47.《坛经》 洪修平注评 凤凰出版社; 48.《禅的智慧》 圣严法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9.《读佛就是拜佛》(套)明一居士 凤凰出版社; 50.《故道白云》 一行禅师 线装书局;
51.《金刚经说什么》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52.《心经心得》 曾琦云 文经阁;
53.《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净空法师 甘肃人民出版社; 54.《和谐拯救危机》 净空法师 陈大惠 武汉出版社; 55.《圣经故事》 段琦 编著 译林出版社。56.《大家都学感应篇》 刘余莉 世界知识出版社; 57.《了凡四训》讲记 蔡礼旭 世界知识出版社;
58.《一言一世界——弘一法师人生智慧5堂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59.《水知道答案》 【日】江本胜 南海出版社; 60.《有一种心境叫淡泊》 晓君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61.《秘 密》(澳)拜恩著,谢明宪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62.《合掌人生》 星云大师 江苏文艺出版社;
四、“人文修炼”
“不学文,但力行,任己见,昧理真。”《弟子规》。
建构科学的人文境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基础,超越对物的依赖和功利化思想,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人格塑造中完善人文境界的主体模式,努力克服和纠正单一化人格,使人内外统一、言行一致,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理想人格;在个性张扬中实现人文境界的价值目标,切实尊重人的个性,激发个性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读书分享:
63.《理想国》 柏拉图 译林出版社;
64.《中国文化泛言》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65.《历史的经验》 南怀瑾 复旦大学出版社; 66.《北大历史课》 编委会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67.《北大哲学课》 编委会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68.《北大国学课》 季 风 新世界出版社; 69.《史记》 司马迁 上海古籍出版社; 70.《易中天中华史》 浙江文艺出版社; 71.《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72.《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 商务印书馆;
73.《人性的弱点》[美] 戴尔-卡耐基 中国发展出版社; 74.《人性的优点》[美] 戴尔-卡耐基 中国发展出版社; 75.《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 世界知识出版社; 76.《寻找安详》 郭文斌 中华书局;
77.《淡泊》(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牧原 中国华侨出版社; 78.《心态即命运》 刘余莉 世界知识出版社; 79.《人生十论》 钱 穆 九州出版社; 80.《毛泽东诗词鉴赏》 亦老 中国文史出版社;
81.《毛泽东传》【美】罗斯·特里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2.《郭沫若传》 黄曼君 等著 人民出版社; 83.《乔布斯传》 明道 中国华侨出版社;
84.《南渡北归》(上、中、下)岳 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当然文学名著、诗词歌赋、音乐美术也不能不读,只能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了。
五、“教育大家” 通过与大师对话,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
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在学校抬起头来走路”;“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人要有一种精神,他与动物不同就在于在传宗接代的同时,把自己的美、理想和对崇高事业的忠诚留在人间。”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阐述:我心中理想的教师——
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 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 善于合作,善于调动各方面有力因素;
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
读书分享:
85.《大教学论》 [捷克]夸美纽斯 教育科学出版社 ; 86.《杜威教育名篇》 教育科学出版社;
87.《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88.《育人三部曲》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89.《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蔡汀 教育科学出版社; 90.《帕夫雷什中学》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91.《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92.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美)安奈特-布鲁肖 中国青年出版社 ; 93.《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 94.《56号教师的奇迹》(美)雷夫艾斯奎斯
光明日报出版社; 95.《最伟大的教育家》【爱尔兰】弗拉纳根 华东师大出版社; 96.《陶行知教育名篇》 方明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97.《陶行知教育文集》 胡晓风主编 四川教育出版社; 98.《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 周洪宇 福建教育出版社; 99.《中国教师的觉醒》 陶行知 群言出版社; 100.《陶行知传》 周毅 向明 四川教育出版社; 10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林格 清华大学出版社; 102.《教育就是唤醒》 彭兴顺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03.《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 漓江出版社;
104.《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5.《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106.《我这样做教师》 魏书生 长江文艺出版社; 107.《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 漓江出版社; 108.《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漓江出版社;
109.《今天怎样做教师》 王晓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0.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 华东师大出版社; 111.《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常生龙 教育科学出版社。
六、“专业文化”
一个学科老师,不能就课本教课本,而是要站在学科系统的高度,教给学生必备的学科知识;一个学科老师,也不能就学科教学科,而是要站在学科思维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一个学科老师,也不能只是一个学科老师,而是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最终通过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格。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既要有长度,又要有宽度。读书分享:
112.《几何原本》(古希腊)欧几里得 燕晓东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113.《数学的发现》(美)波利亚 科学出版社;
114.《怎样解题-数学思维的新方法》(美)波利亚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15.《数学思维方法》 蒋志萍 汪文贤 浙江大学出版社; 116.《数的家园》 赵焕光 科学出版社;
117.《好玩的数学》(普及版)张景中
科学出版社;
118.《你不可不知的50个数学知识》(英)Tony 人民邮电出版社; 119.《数学写真集》(美)尼尔森 机械工业出版社; 120.《从哥德巴赫猜想谈起》王连笑 天津人民出版社; 121.《数学美拾取》 易南轩 科学出版社; 122.《中国古算解趣》张景中 科学出版社;
123.《越算越聪明的印度数学》王擎天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24.《数学与逻辑》 于雷 清华大学出版社;
125.《多元视角下的数学文化》 易南轩,王芝平科学出版社; 126.《奥赛通—数学竞赛简明教程》 罗增儒 广西教育出版社; 127.《孙维刚高中、初中数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28.《数学史话揽胜》 沈文选 杨清桃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29.《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华罗庚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30.《名人、趣题、妙解》 吴振奎 天津教育出版社;
131.《数学是怎样学好的》(系列)王金战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32.《数学方法论》 杨再荣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33.《中国数学双基教学》 张奠宙 上海教育出版社; 134.《初中数学课例点评》 杨一丽 宁波出版社; 135.《数学就是这么有趣》李毓佩 长江文艺出版社;
136.《美国经典少儿数学游戏》(美)玛格丽特 接力出版社; 137.《数学聊斋》 王树和 科学出版社;
138.《当代数学史话》 张奠宙 王善平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39.《数学的奥秘》(俄)伊库纳契夫 长春出版社;
140.《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童嘉森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41.《新课程数学阅读教学新论》 李兴贵 四川大学出版社; 142.《中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概论》 李兴贵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七、“科普浏览”
广博的科普知识是教师人格魅力、学识涵养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读书分享:
143.《大数据时代》【美】迈尔等 浙江人民出版社; 144.《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 北京大学出版社; 145.《时间简史》(英)霍金 湖南科技出版社;
146.《科普三部曲—地球、生命、海洋》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147.《影响人类的重要学说》(4册)吉林出版公司; 148.《十万个为什么》 少年儿童出版社;
149.《海底两万里》(法)凡尔纳 中央编译出版社;
150. 《物种起源》(英)查理·达尔文 钱逊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
“教师的思想才是学生的真正课本。”
朱永新在自己的书《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说:“世界上最可以变化的是人自己,人可以变得很伟大,也可以变得很渺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永不放弃,就会不断进步和成长。这是成功者的最基本的信念。”
读专业的书,可以是我们更有底气; 读人文的书,可以使我们更有灵气; 读哲学的书,可以使我们更加大气; 读经典的书,可以使我们更有雅气; 读宗教的书,可以使我们平心静气;
读书铸就教育梦!
陈少旭: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首届书香之家。
第二篇:《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读书心得
《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读书心得
一提起名师,人们总会油然而生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读书心得。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读了本书后,我内心地震撼了--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除了自身的天资聪慧外,特级教师也曾付出了多少的艰辛与努力!她们的成长历程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希望知道的事情。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索。读了《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我觉得确实是一味滋补的心灵鸡汤,看完本书,我应该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做一名语文教师了。本书从母语、学生、读书、教材、研究课、素养、修炼七方面加以统领。
第一件事:认识语文的本质
我们应该“敞开怀抱,品尝母语的味道,体会母语的性情--给自己一个机会,感动于母语,感恩于母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起,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母语日。这番苦心,源于世界7000多种语言当中,每年有70种归于淹没。这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他事实存在的,就像亚马逊河流的热带雨林在逐年递减,如果我们再不重视也将走向消亡。正像窦老师所说“集体无意识”。
第二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讽刺的。还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内容,这怎能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第三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这一点是窦老师一直以来的提倡,“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工资再低也要买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 阅读《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时,我似乎看到了身为副校长的窦老师,在繁重芜杂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点滴闲暇,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的身影。经典著作、《人民教育》、《读者》、《随笔》…都是她生活的伴侣。会前会后,旅行途中…她都会拿出书来,作一次精神的短暂漫游。读书,让窦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窦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底气十足,挥洒自如;读书,让窦老师的精神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元素,永葆青春,永远美丽!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同意窦老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无论如何,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要为儿童文学作品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
第四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
《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一章,以具体的案例,记叙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公开课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的。她主动而且是强烈地要求上公开课,向众多的教师、领导、专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质疑、否定、批评同时也存在。甚至有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感觉自己“不可救药”、“没出息”。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痛定思痛之后,窦老师能有选择地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加以思考、改进,不断地进行“熔炼”。而她也在“公开课”这一“熔炉”中,获得了“熔炼”成功的喜悦与欢乐!上公开课,真的是“痛而后快地成长。” 第五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我教学思想与风格就拥有了知识分子真正的尊严。所以我要向着优秀的方向,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特的我,让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一直以为优秀教师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初读这本书,觉得优秀教师平时做的事和我们普通教师没什么两样,可越是深入书中,越是发觉自己离优秀教师更遥远了。一名优秀教师做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勤,想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深,付出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多。
对照特级老师,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但我愿意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人民教师!
第三篇: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校长)徐珍华:谈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无论学习成绩多差的学生,都一定会有兴趣点。这个兴趣点未必在课堂内、课本上。在我看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考试,而是要发掘出他的兴趣点和闪光处,通过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去激活他们的信心。
师生俩的初次见面
我的父母是20世纪70年代初移民到香港的普通工人。后来改革开放,父母贷款到深圳开办工厂,经过努力,他们逐渐步入了“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的行列。
我的父母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爸爸以前是农村的放牛娃,大字不识几个。我小时候他们总是很忙,那是工厂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的压力很大。4岁之前,我跟着妈妈在深圳,后来又回到香港,寄宿在亲戚家。再后来妈妈比较清闲了,又把我接到深圳读书。
我从小到大就没有人管,父母也不懂如何管教,他们小时候吃过太多苦,现在生活好了,他们只想给我们更好的物质条件。我也从来没考虑过要认真读书,上学好像只是父母指定给我的一项任务--去课堂睡觉,铃声响就回家,这就算完成了任务。
我从不操心考试这档子事儿。到了考场,试卷发下来后,我随便填填写写,然后签名交上去就回家了。管它是零分还是20分,老师表扬还是批评,都没关系,我不吃那一套。
等到我14岁时,妈妈在打麻将和享受新富人生之余,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是青少年了,可是还什么都不会,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整天就在家里无所事事。她有些着急了,于是,把我送到了贵族学校。我这个从小到大都不知“学习上进”为何物的人,就算进贵族学校又如何?只是更好玩罢了。我们班上几乎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同学中各种奇怪的人都有,我玩起来更疯了。
爸爸就像一头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整天兢兢业业地管理工厂生产、联系客户。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部由妈妈负责。虽然她读书不多,可是她很要强。妈妈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担忧。
有一天,妈妈在聚会中听一位企业家郭先生说,他把儿子送到一位曾老师家里去学习了。妈妈立刻向郭先生详细了解了这位老师的基本情况,然后请求郭先生引见。郭先生说,那位老师只收几个学生,而且还要先看看孩子的情况。妈妈的态度非常坚决,经过多次请求,她终于见到了曾老师。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客人。爸爸妈妈和客人在客厅喝茶聊天,妈妈叫我也出来坐坐。那位客人很亲切,温文尔雅,外表看上去很年轻。我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以为他只是爸爸妈妈的一位普通朋友。
他随意和我闲聊,问我爱看什么书,还让我带他到我的房间里看看。我的书架里有一排漫画书,他问是不是我自己买的,我说都是弟弟的书,放在这里我也就随手拿来看。
曾老师来访后的一天,我隐隐约约听到爸爸和妈妈在房间里发生了争吵。爸爸认为香港的教育水平高过内地,要把我和弟弟送到香港读书。妈妈坚持认为我跟弟弟年龄都不小了,弄成现在这种状况,必须要承认是自己管教不善,应该马上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不要等到将来毫无回旋余地了才接受事实,到时候可没有后悔药吃。
最后爸爸和妈妈达成协议,弟弟左转,还是回到香港去读书,走港式教育的路子。而我右转,到曾老师那里去学习。
几天后,妈妈对我说:“那天来的曾老师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我们要把你送到他家里去。往后几年,你就跟着他学习和生活了。”
我点点头,没有反对。这是我一贯的风格,我对什么都无所谓。反正爸妈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妈妈的性格很强势,我们兄弟几个都被她安排惯了,即使我表示反对也没用。对我而言,去哪里上学都一样。我不学,谁又能拿我怎样呢?于是,我简单收拾了衣物就去了曾老师家里。
摸底测验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太天真了,以为天下的老师都差不多。就算住到老师家里去,我也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可是一年之后,我发现自己错了。曾老师的教育方法无色无味,无影无形,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高手,在我毫无意识的状况下,他就将我改造成另外一个人了。
记得那天下午,既没有下雨,也没有刮风,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将我送到了曾老师家。曾老师把我领到卧室,闲聊几句之后就离开了,爸爸妈妈很快也回家去了。15岁的我还不知道,从此以后,我的人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老师的家靠近海边,环境非常舒适。在我到来之前,已经有几个孩子在他家学习:男孩小胖和小可、女孩小雯。曾老师还另外请了几位老师,算是他的助手吧。这些老师全都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招聘过来的。曾老师的理念是:为了实现某个孩子的教育目标,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集中一点,所以他常常有一些别人意想不到的教学行为。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在“教学”,因为他通常不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受教。
第一天,曾老师安排了一位胡老师负责教导我。胡老师戴着厚厚的眼镜,看起来像个文弱书生。他首先拿出英语、数学和语文的测试题让我做,就像去配眼镜时按验光师的指示看视力表,先给你看1.2的,看不清?那就逐渐放大字体。最终的测验结果是:我的英语和数学相当于小学二年级水平,语文相当于小学四年级水平。当时我已经15岁了,正常情况下,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上初二了。对于这样的测验结果,我自己并不意外,也根本不当一回事。曾老师知道我的测试成绩后,也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
接着,胡老师就在房间里陪我玩。他倒是想好好给我上课,但我总是故意问他别的事情,打乱他的节奏,他也没辙。不过他的性情很温和,也不跟我发火。
如果要问我当时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我最老实的回答就是“睡懒觉”。真的,我太喜欢赖在床上了。从小父母就不让我出去玩儿,我也没什么兴趣爱好,加上家里的房间很舒适,所以我一直都喜欢睡觉。到曾老师家后,虽然知道上课时间到了,但我总是起不来,基本上每天早上和下午的第一节课都是胡老师把我从床上叫起来的。
-曾老师谈思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孩子的性格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要想改变一个孩子已经形成的性格绝非易事,也绝非短期内能够达成目标的。人,毕竟不是工业产品。来到我身边的每个孩子情况都不一样。他们性格不同,成长背景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
小松刚来到我这里时,对于他的性格、爱好等情况我都不清楚。我什么都不必做,只是让他慢慢适应新的环境。我越是放松管理,他的表现就越自然,这对于我接下来对他的观察就越有帮助。了解他的心理、看看他对哪些内容感兴趣之后,才能准确地出手。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就像两个人最初交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海量光碟的吸引力
晚上,老师们下班后,曾老师问我要不要看电影,我本来就很喜欢看电影,所以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他带我走进书房,打开其中一个书柜的门,哇!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电影仓库,里面收藏了海量的影片。
我好奇地随意拿出来看,曾老师也不反对,而且我拿起一张,他就给我介绍那部电影的内容。整整一个晚上,我居然忘记了要看电影,一直饶有兴趣地听他介绍、讲解。我拿起肖邦的CD,他就随便谈其中一首著名钢琴曲的创作过程,说这是肖邦因为想念情人而写的。当时社会上流行一种文艺沙龙,我问什么是沙龙,他就顺着我的提问一一讲解。我总会打岔,问他别的问题,他总是耐心地顺着我感兴趣的方向一直讲解。直到那时我才见识到曾老师的博学,不管我把话题牵引到哪里,他总能自如地接上,而我也很轻松地了解到许多有关电影和音乐的故事。
将近一年之后,我才明白那是曾老师的一种教学手法。而他的发挥能力实在太强了,能够从蚂蚁搬运米粒的情景说到火星和宇宙大爆炸,并且保证能让我听得兴致盎然。后来,在他使用这种手法启发别的孩子时,我作为旁观者有意识地去观察,更是对他钦佩不已。只要学生开口,他就总能顺着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去深入,不管怎么绕都能绕出知识来。而且他让学生做主导者,随便问,随便聊,遥控器似乎一直抓在学生的手上。
-曾老师谈思路--------------------------
小松刚来时,我知道他之前已和老师、和家长斗智斗勇多年,他对大人早已形成了一套防御系统。青少年一般都会警惕老师和长辈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总想取得互动中的主动权。当他们还没有端正态度,还处于抵触学习的状态时,玩小游戏是他们的乐趣。我故意不动声色,由着小松带领话题方向。通过他的发问,我可以侦测他的思维亮点在哪里,看他是真发问还是在逗我玩儿。然后我在回答他的问题时,看他对什么内容感兴趣,从而发现他的兴趣点在哪里。
无论学习成绩多差的学生,都一定会有兴趣点。这个兴趣点未必在课堂内、课本上。在我看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考试,而是要发掘出他的兴趣点和闪光处,通过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去激活他们的信心。
目前,很多家长都抱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凡是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孩子都不要去碰。结果导致孩子在残酷而死板的规则下丧失信心,他们的自我价值观被牢牢拴在“考试”这根柱明智的师长,应该主动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闪光点,并认同他们,由此获得他们的信任之后,帮他们重新点燃自信的火苗,然后再结合特定的方案,将他们的精力引向更高效率的正面战场,力争形成良性互动。
第一次和小松聊电影和音乐,因为话题轻松,看上去和那些恐惧的功课无关,所以他很放松。功课不好的孩子,大多害怕和师长聊学习。这个话题碰不得,一碰他们就会感觉自己窝囊,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其实这种心理成年人也一样会有,当别人谈到自己的弱点时,成年人也会自卑。谁也不愿别人哪壶不开提哪壶。孩子最怕因为考试不好而被家长和老师否定,害怕自己在别人眼中成了废物。
当小松放松了心情与我交谈时,我觉察到了他活跃的好奇心,这很重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假如此时给他们二选一的暗示(在学习与课外兴趣两者之中选择),他们会很乐意选择课外项目。一来因为畏难心理,逃避弱项;二来也想向别人证明自己还是有价值的。
懂得青少年这种微妙的心理之后,老师和家长还要注意把握细腻的手法,尽量不露痕迹地鼓励孩子先发展课外兴趣点。等到他们的信心复燃后,再回到学习上面。
看电影,先约法三章
第二天,我还是一直缠着胡老师聊天,就是不学功课。胡老师拿我没办法,依然陪着我。到了晚上,曾老师又问我想不想看电影。我当然希望看电影,因为那是娱乐。
他说:“这个电影库里的电影随你挑,想看哪个就看哪个。不过,在我这里看电影是有规矩的,选好了影片就要认真看完,中途不得要求更换。”
OK!当然没问题。我选了一部电影,曾老师又跟我约法三章:
1.观影期间,不得上厕所,不得走动,要坚持到底,茶水也只能先准备好了放在旁边;
2.有任何想法、观点、疑问,可以马上提出来讨论,但是一定要先暂停电影,讨论完了,再3.一定要像在电影院里看电影一样,全心投入。
看电影是那么好玩儿的事情,又不是做功课,毫无压力,我当然答应这些条件。以后连着几个晚上,我都和曾老师一起看电影,这让我感觉很轻松。
-曾老师谈思路--------------------------
其实孩子们从小被“学习”两个字弄怕了,以至于凡是与“学习”不直接沾边的活动他们都喜欢。其实在我眼中,观看优秀的电影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电影是我们狭隘生活体验的外延,通过别人的故事来获得生活广度的延伸,加上适当讲解,让孩子通过电影获得直观感受,这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刚开始和小松一起看电影,看什么内容并不重要。主要是通过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先让他和我建立起互动关系,增进彼此感情上的互信。
建立任何影响力都必须先有信任,否则将很难开展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
生活中,不少人因为选择太多而淹没在虚幻的自由中。在某种层面上,限制一部分选择权能够帮助小松提高效率。假如我不约法三章,准许他看电影的中途更换影片,结果可能就是他无法认真看完一部电影,因为他当时显然是个坐不住的孩子。
人们进电影院看影片往往会更专注,其实是因为影院的条件迫使观众心无旁骛,无法三心二意。无论读书还是看电影,只要认真专注,必定有助于人们理解生活。对小松这种什么都不想学的孩子来说,专注力肯定是欠缺的。所以一开始需要做的就是训练他的注意力。就用电影让他的屁股安坐下来吧。
第四篇:特级教师
特级教师该怎么评
省第七届特级教师评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地送省考评名单新鲜出炉。从公示的情况来看,被推选的人员分布极不平衡,缺乏代表性。在汉川市推荐上报的6位准特级教师中,学校正副校长5人,一线教师仅1人;高中教师5人,小学教师1人,初中教师、乡村教师空缺。这种畸形分布状况,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诸如:容易形成官本位,滋生教育腐败,造成学术专制,压制人才,不利于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发展,降低了评选标准,有悖特级教师评选宗旨等诸多弊端。
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弊端,使特级教师的评选走上更公平、更公正、更合理、更科学的轨道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轻形式,重质量。有些省的红头文件要求参评对象“任现职(指高级教师)以来在省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篇以上”,“或获得过省以上学术团体论文奖3篇以上”,“主编或参与过教学专著编写等”,“承担市、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或同级学术研究团结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2次以上”,“近五年来每学年任课不少于400课时(不含早晚自习、补课等)”。一些校长准特级教师由于长期脱离教学一线,没有精力从事教学科研,不必说他们要完成每学年400课时的任务,也不必说他们要撰写高水平的论文,单是一些总结、报告也是靠各类工作人员帮忙完成的。他们拿出来的获奖证书和发表的论文,大多是用“评选费”换来的;他们的“专著”,也不过是“习题集锦”、“复习大全”之类,几乎没有什么学术价值,更不用说讲高级别的公开课和研讨课了。在公众心目中,特级教师除了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外,更重要的是教学的专家,因此,教科研能力是评选特级教师的硬条件,也是分量最重的一个条件,对候选者的教科研成果,不宜在量上有太死的要求,但应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如果评选出来的特级教师没有在本学科领域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教育教学论文,没有主讲过像样的公开课、研讨课,那是说不过去的。
2、重实绩,轻资历。一些省市在评选要求中规定参评对象需“任高级教师5年以上”,这一方面对参评者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另一方面又人为设置了障碍,因为一般教师在晋升高级职称的过程中,与拥有优先晋升权的行政领导竞争少得可怜的几个指标,显得先天不足,以致中青教师中高级教师的比例低得可怜。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尽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由于资历较浅,也被排斥在推荐的名单之外,因此,解放思想,降低职称年限要求,提高专业准入制度(论文,优质课,研究课题等方面要求),才能建立和创造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才能使特级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专家,才能真正为教育的发展增添活力,培植后劲。
3、统筹安排,合理配置。特级教师是国家为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有先进性,又具有专业性的称号,它在鼓励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特级教师的评选应有广泛的代表性,群众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总体出发,制定合理的分配比例,在不降低评选标准的前提下,尽量兼顾学科、学段和地域平衡。比如,安徽省第八届特级教师推荐提名向中小学一线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倾斜,各省辖市所推荐人选,在各类教育机构中,普通中小学不低于80%,在各类人员中,教师不低于80%,校、园长(近3年满教学工作量的副职除外)不超过15%。湖南省为增强教学一线教师光荣感、责任感,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特级教师评选向农村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湖北仙桃市还对推荐指标进行分解,明确规定城区、乡镇指标各半。这些规定,将有力改变校长特级教师、城镇特级教师过于集中的现状,使特级教师队伍真正成为广大教师的优秀群体。
4、不拘一格,优中选优。传统的特级教师评选制度,由于官本位和唯“资历论”,不利于把真正优秀的教师选拔到特级教师队伍中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推选形式,优中择优,使特级教师评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海南省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他们一改以往只由学校推荐提名的方式,鼓励教师毛遂自荐,直接把材料送到省教育厅。在拟考评的174人中,147人由各县市及有关单位推荐,25人可由专业学科学会、协会推荐,同行专家举荐或自荐。这种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开放,最大限度地把优秀教师推到前台接受考评,极大地发挥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和教育业务部门的指导作用,既保证了评选质量,又充分的调动了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既真正发挥了评选特级教师的激励作用,又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第五篇:特级教师
全国特级教师网总裁郑金池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称号
北京消息:最近,经中华慈善奖评选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和公众网评,中华助学助教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全国特级教师网总裁郑金池获得了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称号,并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和获奖代表一起受到李克强副总理亲切会见。
4月10日,北京中南海春花烂漫,春意盎然。作为第七届中华慈善奖获奖者,中华助学助教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全国特教网总裁郑金池与获奖代表们高高兴兴来到中南海,在中南海紫光阁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热情接见全体获奖人员,并与获奖者代表亲切握手,对他们的慈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华慈善奖”是我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由民政部每年举办一次。其目的是为了表彰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以及支持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公益慈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企业和项目,从而大力弘扬社会各界扶贫帮困、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义举,激发全民向善的热情,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郑金池以“慈善是中华民族扶危济困、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最深沉最有力度的爱心音符;而教育救助是最根本最有效的社会救助”为理念,郑金池从1995年开始,积极投身助学助教社会公益事业,展示了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阳光企业家形象,为推动公平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从自己拥有特级教师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出发,不断探索慈善模式,开展公益助学助教,追求慈善效益最大化,取得了良好成效。
他多年维持对麻烦与辽远周边开展助学助教公益勾当,曾经救援了价钱数千万元的特级教员领导进修回想成品以及解说配备、电脑等学惯用品.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特级教师的优质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学子也能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11年8月,他又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携手合作,成立了“中华助学助教专项基金”,以慈善公益的形式架起了开展教育救助活动的桥梁,并利用这一模式带动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贤达投入到助学助教公益活动中来,启动了“大爱中华--助学助教行”大型活动,计划一年内向全国各地贫困学子捐赠价值5000万元的特级教师网学习卡,让寒门学子在当地通过网路就能得到特级教师的学习指导,提高学习质量;让荒僻罕见地区老师在电脑前就能失掉特级西席的培训,增加教授教养常识、提拔教学水平。目前已向新疆、甘肃、内蒙、四川、江西、湖南、山西、河北、延边等地民政、教训一一小块和中小学贫苦学子捐献了总价值达6000余万元的特级教员网学习卡与电脑等学惯用品,郑金池大局限的公益助学助教行动与助学
助教法子的不时翻新,促进为了中西部周边经验平衡进行,也曾在社会引起暴烈反响。郑金池主创的中华助学助教专项基金,获患了结合国千年进行目的公益主题活动“中国教导立异金奖”与中国经验音讯网评出的“2011中国经验十大公益品牌”。他自己被中国西部钻研与进行推进会、地方电视台、西部时报评为“2011·情暖西部慈善人物”
据悉,郑金池正在紧锣密鼓筹办2012年“助学助教行--挺进西部”的大型勾当,操持从5月初步,配合处所西部大拓荒战略,兵分两路,对东南与西南地区进行定位助学助教与中小学西席特别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