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学徒制的宁波探索
现代学徒制的“宁波探索”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举行了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会暨拜师仪式,5位宁波名厨成为该校烹饪专业的第一批师傅,10名烹饪专业的学生成为他们的首批弟子。
古林职高校长俞浩奇告诉记者:“学校2014年9月开始在烹饪专业试点现代学徒制,此次举行拜师仪式是对学徒制的深化。”
和古林职高一样,宁波的不少职业院校正在探索现代学徒制,市教育局已将“现代学徒制推进项目”立项为宁波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10个先行先试项目之一。
学徒生在企业实习如鱼得水
宁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从2011年开始,在原有校企合作冠名班级的基础上,选择吉利汽车等5家企业试行现代学徒制。企业从招生阶段就参与进来,通过学校直接从初中毕业生中采取“面试+中考”的方法录用“学徒”或“学徒生”。
北仑职高校长林绿洋介绍,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当北仑职高首届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龙星物流班的“学徒”进入企业实习时,还在企业内意外地刮起了一阵“蓝色旋风”。原来,为与员工的红色安全帽有所区分,公司为实习生准备了蓝色安全帽。起初,主管布置任务时通常都找“红帽子”。久而久之,客户发现这些“蓝帽子”有礼貌、操作专业且不怕麻烦,就更愿意找他们做事。现在,蓝色安全帽已成为该企业示范岗位的标志。
2010年6月,宁波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相关院校提前进行人才培养,宁波市职教中心是其中之一。委培期间,公司全程介入人才培养过程,确定培养标准,编写教材,给予师资支持,共建仿真实训室。
2014年5月,宁波地铁正式投入试运营,宁波职教中心首届轨道班的35名学生全部被录用。由于毕业生在岗位上表现突出,宁波轨道交通集团今年在宁波职教中心“订单班”的招生名额,从去年的80人增加到170人。
学徒制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
近日,北仑职高物流专业的教师陈方园没在学校上课,经常往企业跑。原来,该校14级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宁波国柜物流有限公司参加实训,陈方园就随学生在企业进行蹲点管理。
除了管理学生,陈方园也趁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下企业后对业务流程、操作规范都更熟悉了,尤其对仓储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执教的课程有很大的帮助。”
2012级学生邱良峰已经和公司达成了就业意向。邱良峰告诉记者:“高一高二就来企业实习过,顶岗时上手比较快。”
国柜物流副总经理叶锡其告诉记者,公司从2008年起就与北仑职高开展校企合作,2011年开始在该校试点现代学徒制。“经过3年跟踪培养,学生能缩短岗位适应期,就业稳定性和忠诚度也较高,公司招录员工时会优先考虑这些学生。”
北仑职高副校长江云说,现代学徒制要做的就是使学校教育尽量吻合企业需求。
宁波市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及实施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了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进。北仑区每年对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奖励100万元,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基层校长为现代学徒制支招
如何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俞浩奇认为,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是关键。对于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资金来源问题,俞浩奇建议,建立一个用于现代学徒制(或校企合作)的专项发展资金,参与教育合作双方的经费都从这个专项经费中开支。这样许多无法在学校内解决的经费问题,都可以在这个经费库中统一解决。
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大家所关心的。俞浩奇说,专业教师参与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监管,其自身也同时参与了企业的实习。俞浩奇建议,该实习折算成一定的培训学时,使之得到有效认可。
面对师资不足问题,林绿洋建议,适当增强教师聘任的灵活性,加强师资队伍。
江云最牵挂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去企业轮岗实训,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学校目前的做法是每天用专车接送。这样做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江云说,“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企业能否提供住宿?如果能提供住宿,学生的安全问题怎么保障?相应的管理怎么跟上?这些都是我们日后需要破解的问题。”
还有一个让江云关注的问题是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江云告诉记者,现在企业师傅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有高有低,参差不齐。学生如果跟着技能不过关或者不懂得如何传授技艺的师傅实习,并不能真正学到技能。“今后能否有专门的部门对企业师傅的任职资格进行鉴定,规范企业师傅队伍。”江云建议。
此外,江云建议,企业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岗位要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匹配,不能随意按照自身的用工需求提供实习岗位,要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考虑,提高岗位匹配度。
第二篇:现代学徒制方案
石嘴山联合学院现代学徒制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我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石嘴山市经济区建设的贡献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石嘴山联合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主要措施
(一)选择试点企业和专业 首先选择好企业,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的意愿,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招生之前,由合作的企业直接参与,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录取学生,然后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学生(学徒生)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随着学徒制的不断推进,以后就读职业学校的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甚至只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就可就读中职学校。
(二)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或家长)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
1.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1)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准确传达企业的要求,包括现在及将来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2)积极配合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参与学生技能训练和学业评价;
(3)委派优秀的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师傅(导师);(4)根据学生成长档案聘用毕业生就业;(5)为教师和学生的在岗学习敞开大门。2.学校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1)明确学徒制实施的专业范围和领域,对具体专业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所具备的条件,从而需要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做好学徒制教学的专业教学计划;
(2)鼓励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到企业进行在岗工作,并和企业师傅进行交流,把得到的经验带回学校,进行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增加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新兴专业,改革实施学徒制专业的课程,使之更适合于学徒制教学;(3)改革管理方式和手段,构建适合学徒制下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管理体系等;
(4)重新分配教学时间,为教师在学校内外完成项目和合作,以及为学生从事实习活动创造条件。
3.家长和学生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1)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顾虑,积极引导并支持孩子到企业进行实践(半工半读);(2)学生应按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的培养方案,积极参加学习和实习,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履行相应的职责,在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安全制度。
(三)成立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
在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联合试点企业,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相应专业的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该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选派优秀的技术工人担任学生的导师(师傅),一般一个师傅不宜超过三个学生。
(四)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
(五)教学时间安排
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以三年学制计算,学生1/2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1/2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采用“1.5+0.5+1”的形式,一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 “项目实训”或“轮岗实训”(根据企业的实际而定),后一年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六)资源共享
包括技术力量、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等。一方面,企业为实习提供技术熟练的师傅,指导和监督学徒的技术训练;另一方面,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提供足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际训练所需的原材料,以供学徒实践学习所用,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学生实践;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和职工培训的需求。
(七)学生管理
学生在学徒期间,企业全程跟踪,和教师积极配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设立各类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储备人才。
(八)教学过程管理
企业全程参与学徒班级的教学,派遣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派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师傅。教师要经常性与企业进行研讨,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九)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改革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十)学生就业
企业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业及思想品德评价,可用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作为三年后学生录用的条件之一。
(十一)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政府要制定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并通过购买岗位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对支持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评价和奖励,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2.运行保障: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规定。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3.经费保障:主要包括企业的补助经费、师傅的指导经费、学生实习的补助经费。
4.师资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否顺利,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政府要有足够的优惠条件来引进优秀的人才充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同时要加大力度,培养骨干教师。
石嘴山联合学院 2014年12月24日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现代学徒制想要得到实际的效果,就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本文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从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创新层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目的是找到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高职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高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J954-4
学徒制教育在中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并未形成自身的体系。西方的一些国家则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是实施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和学徒工,也就是通过师徒关系将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和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一位企业中的工程师,即师傅,每次收少量徒弟,这是与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最大不同,虽然这样好像显得有些低效,但它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是无法替代的,也是学校传统教育的高效补充。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现的就是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每周1-2天的学校理论学习,3-4天的企业实践锻炼,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3:7。上述是一种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组织形式,可见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理论学时比较少,所以要求学校据此特点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同时把实践作为重中之重。现代学徒教育模式的特点
(1)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现代学徒制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个目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是为了工作而去学习,目标明确、前景明确,所以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高,并且应该有一大批学生被原企业在毕业后录用。
(2)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内容由学生和企?I双方共同制定,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上应知应会的知识,而且突出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最先进、最真实的生产理念、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
(3)理想状态下,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不需要缴纳费用,而且根据个人的表现还会享受学徒工资,这从另一个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现代学徒制最具发展潜力的原因之一。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多是针对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而抽象概念又多的内容放到实验或者实训课程中来完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则是一种更加系统化的多方协作的社会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徒制教育在很多方面也进行调整和完善。学徒制教育模式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要通过工作任务和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完成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实际工作中如何做课上就如何来讲授,而且整个过程由双师型教师来进行授课。学习的同时也在工作,在企业时就完全按企业员工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约束,这样学生也能够体验到企业的经营理论与运营模式。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基本要素
(1)政策支持
现代学徒制需要多方来共同实践,不仅包括企业和学校,国家在政策和制度上也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当然还有法律上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种模式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实施,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率。
(2)师资队伍
由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授课是现代学徒制得以高效实施的必要保证,也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基本要素之一。包括了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数量的可行性及质量的保障性,这些还都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同时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与企业的工作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也是需要强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专业技术技能与实际项目的经验,是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的方面,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指明了目标,但这个目标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可一旦能够在这方面有本质的突破,将会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此,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实践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将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为关键要素。
(3)教育方式
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校企双方建立完整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后,如何采取一种可行又高效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显然不能满足其办学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的师傅适时的介入,以达到实践技能的有机培养。这也就展现出了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所在,由企业具备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承担师傅的角色,把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教育效果。学徒和学生的区别
从传统意义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科体系下偏向于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掌握,学徒则是在作坊进行技能的学习,偏向于动手能力的锻炼。目前就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讲,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仍然缺乏企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技能,办学实际状态与行业企业的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该与西方国家的有所区别,应该体现中国的国情,应该展示出学徒与学生的整合关系。
随着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各个领域对于用人的标准及要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遵守规章、能操作将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范畴发挥其作用、体现其发展空间。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恰恰与这种思想有着很高的切合度,它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具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因此,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与企业要求相吻合的实践能力,所以能够使学生具有“零距离就业”的感触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关晶.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R].上海师范大学,2014:23.[2]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1):21-27.[3](美)阿兰?科林斯,(美)理查德?哈尔弗森.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范星.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参与及其意义.职业教育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 李敏,潘严娜.英国发展世界一流学徒制的最新进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0):34-36.[基金项目]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5-2016课题(项目编号:LZY15186)
[作者简介]刘继光(1980-),男,讲师,硕士,从事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第四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亍加快収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扎实推进《国家教育事业収展“十三五”规划》,持续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 号)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标 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形成和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试点内容 (一)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录叏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叏和企业用工程序,签订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仹合同(或学徒、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仹(对亍年满 16 周岁未达到 18 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挄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亍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亍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収基亍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四)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
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仸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仸和待遇。院校要将挃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劢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収、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
(五)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基亍工作岗位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徒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仸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仸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三、试点形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自愿申报。申报试点的单位应是具有一定工作基础、愿意先行先试的地级市、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
(一)地级市牵头开展试点。以地级市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辖区内职业院校和企业,立足辖区内职业院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确定试点专业和学生规模,重点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二)行业牵头开展试点。以行业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行业内职业院校和企业,选择行业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侧重开収规范和保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各类标准。
(三)职业院校牵头开展试点。以职业院校作为试点单位,选择学校主干专业,联合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共同开展试点工作,重点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四)企业牵头开展试点。以具有校企一体化育人经验的规模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联合职业院校共同开展试点工作,重点探索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运作方式和激励机制。
四、工作安排 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挄照自愿申报、省级推荐、部级评议、组织实施、验收
推广等程序进行,试点工作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开展。
(一)自愿申报。申报单位须提交试点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编制并提交仸务书。地级市、职业院校、企业及区域行业组织的申报材料由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报送(企业申报材料由合作院校所在省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全国性行业组织申报材料直接报送教育部(职成司)。
(二)省级推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照教育部要求,结合区域収展和产业布局,统筹考虑省内职业院校、企业、区域行业组织,推荐试点单位。
(三)部级评议。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遴选,优先支持高附加值产业相关专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与“中国制造 2025”联系密切的 10 大领域相关专业开展试点;优先支持目标明确、方案完善、支持力度大、示范性强的申报试点。
(四)组织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内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检查;教育部组建“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挃导委员会”对试点工作进行挃导、监督和检查,组织推劢各地和试点单位之间经验交流,及时固化和完善成功经验。
(五)验收推广。试点工作自批准起为期二年。试点期满,试点单位须对照仸务书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所属试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组织省级验收,并将验收结论函报教育部;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审核省级验收结论,视审核情况组织抽查,公布最终验收结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试点单位应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使现代学徒制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试点挃导。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挃导,落实责仸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专人负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工作;制订试点工作扶持政策,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大投入,通过财政资劣、政府购买等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
(二)科学组织实施。各试点单位要深入调研,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试点仸务和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政策环境,确保试点工作叏得实效。
(三)注重实务研究。试点单位要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注重把试点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成为理论和措施,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収展。
第五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1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切实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标
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试点内容
(一)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实行多种招生考试办法,为接受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学徒提供机会。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按照双向选择原则,学徒、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对于年满16周岁未达到18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四)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双导师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相应带徒津贴。试点院校要将指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
(五)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三、试点单位
现代学徒制试点采取自愿申报原则。申报试点的单位应是有一定工作基础、愿意先行先试的地级市、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
(一)以地级市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地级市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辖区内职业院校和企业,立足辖区内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合理确定试点专业和学生规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重点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二)以行业系统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行业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行业内职业院校和企业,选择行业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重点任务是开发现代学徒制的各类标准。
(三)以职业院校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职业院校作为试点单位,选择学校主干专业作为试点专业,联合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四)以企业为申报单位进行试点。具有多年校企一体化育人经验的大型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联合职业院校,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探索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运作方式和支持政策。
四、工作安排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按照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统一部署等程序确定,试点工作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开展。
(一)项目申报。各申报单位须填写项目申报书,申报材料要求一式2份(附电子版光盘),并于2015年1月30日前报我司。地级市、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申报材料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统一组织报送(企业申报材料由合作院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报送),行业申报材料可单独直接报送。
(二)评审遴选。我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方案进行评审、遴选,优先选择目标明确、方案完善、支持力度大、示范性强的申报单位,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
(三)组织实施。经我部批准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制订详细的试点工作任务书,以专业学制为一个试点周期,开展各项试点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好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总结推广。试点期间,我部将组织专家对试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建立报告和周期总结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试点结束后,试点单位要做好试点总结。在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我部将逐步扩大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范围和规模,使现代学徒制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保障措施
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指导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工作。要制订试点工作的扶持政策,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扩大试点院校的招生自主权;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二)科学制订试点方案。各试点单位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发挥现代学徒制多元主体作用,把试点工作细化、具体化,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针对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明确试点目标、试点措施、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条件、责任主体、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预期成果及推广价值等内容。
(三)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各试点单位要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把试点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成为理论,形成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积极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系统总结相关国家(地区)开展学徒制的经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条件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