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学徒制设计与实施(精选)
现代学徒制设计与实施
讲座专家:车希海
男,1962年6月出生于淄博,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济南市技师学院(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中职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模拟公司制项目教学”课题组核心成员;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科技创新人才,教学能手,中职国培讲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会兼职研究员,中国教师发展协会兼职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现代技工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培训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研究会兼职研究员。内容提要:
从现代学徒制“三要素”出发,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及多元评价、班级企业化管理各个环节,系统工程进行现代学徒制设计与实施。讲座目录:
1.现代学徒制“三要素” 2.现代学徒制模式设计 3.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 4.能力本位多元评价 5.班级企业化管理 6.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一、现代学徒制“三要素”
学徒制或现代学徒制,核心要素是一致的;所以,先明确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深化,立足岗位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目标的整体化(一体化)学习。
现代学徒制环境:学习环境与职业环境对接,学习场所也是工作场所、生产场所;学习内容是工作,与岗位对接;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做现代学徒制是有条件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件: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或联合办学。
需要校企合作。那么如何寻求校企合作?
可以参见教学手册中“校企合作策略”。这里我把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路径告诉大家。
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路径就是跟踪就业学生回访企业。
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发展,了解企业对学校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了解企业对人才、职工培训等方面的需求。
寻求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家注意,可能很多老师手中有教学手册,我会提示大家注意看哪些策略。
那么现代学徒制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现代学徒制“三要素”——岗位、学员、师傅。
大家注意,这三个要素就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贯彻了整个过程。岗位:专业建设明确岗位及岗位能力与素养,课程建设支撑岗位能力。这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中必须明确的。所以,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进行调研。
这就是调研三要素和人才培养方案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包括的内容。
在课程构成上:课程体系构成:工具或基础类课程、职业能力类课程、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综合拓展类课程、企业类(企业文化)课程组成。
也可以划分为:规划课程+校本课程+企业课程
大家要注意,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校本课程一定要占主导地位,必须要求企业课程。
岗位,这个要素就引发了我们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员:是准职业人或职业人,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学员要素,看起来简单好,也好理解,但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转变。要把学生从学生转变成学员角色,从入校开始就要进行职业指导与生涯规划。
很多学校职业指导缺失
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做,有课程的,有活动的,有班主任通过班会的。
职业指导应从入学开始至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为止而连续设置,职业指导是一个系统课程。
分为:入学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场健康、创业 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
第三个要素就是师资,师傅:教师既能教学也能做学员的师傅,指导学员工作。
打铁还须自身硬,师资不行怎么能培养好学生呢 这个要素,就是“一体化”师资建设。那么“双师型”就是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吗
告诉大家,“双师型”还不一定是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但不具备“双师型”一定是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
如果不具备“双师型”目前的教学任务就承担不了,因为职业教育主流的教学方向是一体化教学。
狭义: “一体化”师资—— “双师型”教师,既能教授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或技能训练。
义: “一体化”师资—— “N师型”(“多师型”)教师,以“讲师”“技师” 为基础,多项能力为一体。
“多师型”才是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方向,以“双师型”为基础。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不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不合格是肯定的。
萧山的老师钻牛角了,多师型是从能力上来说的,只要组织规划分步实施培训,3-5年大家都是多师型的。
如何培养,这就是师资培养策略
根据能力分析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编制培训计划,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教师实施培训。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设计
大家注意,模式后面有一套庞大的教学策略作为支撑。
首先说咱们做职业教育离不开我们的国情,我国的职业教育涉及哪些要素呢
大家看,我国职业教育是四元,不是双元。校企合作是有需求的,要注意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岗位培训模式以及员工晋升模式,这些对教育都有影响。政策、法规、人才管理都是政府的职能。
第二就是说一下做职业教育或现代学徒制模式设计或实施的教育理念,这个非常重要。
这个理念就是:“职业行动导向”教学为现代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机制。
——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为本位。
第二句,以就业为导向,说明了职业教育根本属性中的第二个属性,就是职业属性,是以岗位能力为培养依据的。
第三句话,是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就是综合职业能力。
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是职业教育中的主流教学观。各位做职业教育很多年了,我想问一下大家,“能力本位”的确切内涵是什么? 我们都埋怨学生不愿意学习,我想问一下,大家愿意学吗
很多问题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甚至不清楚,总是在否定或怀疑,这样什么也做不好。如果实实在在的去做了,就会明白这样做的好处。一个没有职业素养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是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
达到的人少,是因为学校没有好好组织去培养。多师型没有什么技术尖端,只要好好组织去系统培养,3-5年大家都是 有了“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面就来说模式设计。能力本位,有五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系统性,是说在教学这个系统工程的各个环节上都要落实能力的培养,如课程、教学、考核等等。
二是针对性,能力从大处说针对岗位能力,小处可以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培养的是什么能力。
三是层次性,能力可以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这些不同层次的能力可以用不同的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来实施培养。四是动态性,也就是发展性,能力是发展变化的,今天能力不高不等于以后不高,千万不要因为学生没有记住概念或考试成绩不好就埋怨你什么也不会,以后没有发展前途了。
五是行动性,是指知识转变为能力。知识本身不是能力,只有知识应用以后才能形成能力。所以,课堂教学讲究的是知识的活化。这就是能力本位观的5大特性或内涵。这也是职业教育主流的教学观,大家可以对照这个教学观我们做到了哪些。做不到的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不要埋怨别人。好了,理念和教学观,大家慢慢理解吧,很有用。
下面说模式设计。首先说指导模式。
指导模式也叫总模式,非常重要,对我们教学改革起到总框架的作用。
这个总模式,内涵可以参见教学手册“三观双层模式”。
外层,是制度层,要符合我国的政策和职业教育方针及人才培养目标。内层是实施层,这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或实施现代学徒制核心的部分:校企合作、课程、一体化教学。
校企合作的层面内容很多,其中订单培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从这个指导模式中可以看出来,我们学校现代学徒制模型就是:订单培养+一体化教学。
如果有的学校没有校企合作,也没有订单培养,那么在教学中就按照一体化教学来实施。
有了这个指导模式或总模式后,我们就可以建立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每个学校都有,可能有的学校不是那么明确。
这是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三环一鉴”,参考教学手册“三环一鉴模式”
这个培养模式,就涉及到校企合作,涉及到第三方,规定了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
这个第三方主要指的是评价
我解释一下,第一环,是教学主渠道,课堂一体化教学。课堂一体化教学环节包括了单课程的实训。
校内综合实训室第二环,这一环节是指单课程结束后以岗位为单位的综合训练,包括多岗位的联动训练。一般在教学进程上可安排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入职前进行。
可以参考“三环一鉴模式”中的“附:综合训练案例和方案” 我们学校的入职前的综合训练方案。这三个环节使用的教材是不一样。
有,用指导书,实训指导书,岗位指导书。编写校本教材,这个是买不到的。这些教材都是列入学校内部材料,属于机密范围。
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环是课堂教学,因此还要设计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渗透了能力本位教学观。也叫“能力本位塔式1234”
按照模式和框架体系,怎么做呢,这就需要实施策略。5.实施策略设计
这叫实施“三部曲”策略,就是说每个环节都有核心的三部曲。
要有一种干劲和一种精神
做课程先做课程标准,然后做校本课程,最后才是精品课程。品课程一定出自校本课程,不是规划课程,需要通过教学检验。
下面说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组织。
三、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
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是按照一体化教学来组织的,就是没有订单培养,教学也必须按照一体化来进行。先说一说一体化教学内涵 1.“一体化”教学内涵
狭义:“一体化”教学—理-实一体化。
通常说的理实一体化,就是一体化内涵中的一个方面,因为这种说法容易让我们误解为只有专业课程才能做一体化教学。所以,我加上了“狭义”二字。广义上:“一体化”教学是以岗位标准为依据的“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能力本位+素质本位),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整体化学习。
那么,一体化教学具体表现是什么呢 2.课堂“一体化”教学具体表现 学习方式:SAVI一体化;
SAVI,参见教学手册“快速学习法”,这四个元素表示四种学习方式,S表示体力,指做中学、活动中学,A是听、V观察,I指应用,通过应用形成能力,这就是能力本位观中的行动性。
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设计,每次课教学都要包括SAVI四个元素。这需要做系统工程的改革,包括管理制度,学生编班人数的限制。教学改革倒逼管理创新。
教学组织:“做、学、教”一体化;
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应用)、素养”一体化;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
教学考核:“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
因此,不同的课程都有自身的“一体化”教学。切勿将理论课上成“理论课” 明白了这些表现,有利于做一体化教学设计。3.“一体化”教学实施
一体化教学实施,是按照项目化设计与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学+项目思想
这里出现了项目化,需要界定一下。这方面,可以参考教学手册“项目化设计策略”
大家不要照搬工程中的项目概念。
因为工程中的项目是指一个产品,这是企业追求目标。
教学中追求的目标是人才培养,是人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只是实现能力培养的途径或手段或中介。所以,教学中的项目是否是产品不是我们关心的。
所以,教学中的项目可能是产品也可能不是产品,也就是软项目。项目学习,就是完整任务的整体化学习。
课堂组织结构示什么样呢
这个组织结构,也是我们的翻转课堂结构。分为课后和课堂,课后与课堂是通过“预习提纲”和“任务书”连接的。
课后(课下)学习是为课堂学习做准备,课下是碎片式学习,按照预习提纲要求。课堂是完整任务处理,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按照任务要求。
课堂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这就是整体化学习,任务教学程序后面来说。下面说课堂教学是怎么实施的,我从教学计划编写和教案说起,因为这是教师教学必须要写了教学文件。5.教学实施过程
(1)授课计划编写——项目化
课程授课计划编写,必须按照项目化设计进行。传统的授课计划是不行的。这里关键就是如何对课程内容做项目化。
教学进程安排:为各个项目或主题中的任务或问题安排教学进程及分配教学课时。
对教材内容项目化,举几个例子参考,这是策略性案例,也就是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供教学设计参考。
大家注意,语文教学不论是什么专业,有两个共同的项目必须进行,这就是项目1和项目2,因为这两个项目学生在就业前必须要用。从项目3以后,可以根据专业需求以及职业生涯中可能的应用来进行设计。
不同性质的课程项目化策略有所不同,但核心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与服务对象的需求结合起来。文化类、基础类、专业类课程服务对象,不同的课程其服务对象不同。如基础类课程服务对象是专业课程,因此项目化设计中的任务设计呀与专业课需求结合,专业课程拂去对象是岗位,因此专业课程项目化中的任务要与工作流程中的典型任务结合。文化类课程服务面要宽一些,既要与基础需求结合,也要与专业课程结合。计划编写好后,就要写教案了,对授课计划中的每次课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2)教案编写
教案编写要求:按照一体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或任务教学过程,编写教学过程(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方法指导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问题)处理为中心” 的“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思想,贯彻工作过程系统化(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
在课程建设中有些专业基础课是可以与其服务对象课程整合的。
在教案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任务设计,另一个是任务教学,下面分别说明。(3)任务设计
职业教育的教学行动遵循以情境性(特别是职业情境)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的原则。
情境性原则要求教学处于由实践情境(典型任务)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体系之中。
最近发展区介于已有的和潜在发展之间,是靠近已有的那部分。
“任务”设计的两种理念(方式):
用学科教材进行任务设计,常常使用这种方式,就是为知识寻找应用。这个数学的例子(机电专业),就是在讲圆锥时,可以将专业课程中的数学计算结合起来。
这个例子是数控专业的,该任务需要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将老师按照专业混编教研室或办公室,加强课程之间的配合教研。
大家看这个案例,所有服务类专业都有《服务规范》或类似服务规范这样的课程,这些课程的项目化可以以问题进行设计,将实际常发生的问题按照类别或流程环节列出来形成项目,这些项目不是形成产品,而是形成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方案。这就是软项目
因此,任务也分为两大类,硬任务和软任务。(4)问题设计 “问题”要能够引领学生学习,起到学习知识、技术和形成能力的导航和中介作用。
问题分类:知识性问题与技术性问题、应用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问题”应用类型: 处理型、引导型。
处理型问题,就是“问题”上升为“任务”作为独立完整处理对象,则“问题”设计应侧重于应用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即利用所学的知识或技术去处理问题。
教学中需要方法,方法选择需要了解。(5)教学方法设计(选择)
教学设计除了教案外还要设计几个工具(6)与教案配套的教学组织工具编写
在这些工具中,各选一个,配对使用。教案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任务教学程序
(7)课堂教学组织:“任务”教学。
“任务”教学所贯彻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贯彻这个过程,在实施中根据我们的习惯变形。
大家注意,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在内容表述上基本是重复的,为了避免(写教材不能重复)重复可以改进一下。在我们的任务教学程序中,分析任务是为了便于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内容相同。
任务考核元素取自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还要考虑过程与方法、行为与素养及职业品格培养。比如,成本核算,就是考核任务完成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高效处理事情的习惯。高效,是很重要的一个职业品格。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就说这些,下面总结一下课堂教学组织体系
我前面说过,模式背后需要一个庞大的教学策略体系作为支撑。下面就说其中的几个。
6.课堂教学组织中的几个策略
这个分组是固定的,可以让班主任分好。一定要搭配分组,性别搭配、学习积极性高低搭配、性格外内像搭配、善于说话与不善于说话搭配、组织能力高低搭配„„
教师的角色,不要处处当老师,课堂中随时转换角色。比如,传统上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现在老师设计一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学生回答,如何轮换和考核,这是老师设计。
大家注意,交流策略很重要,课堂上交流环节是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行为养成和素养提升的环节。
这是课堂教学的就说这些吧,下面看一个我们的校内综合实训的案例
四、能力本位多元评价
这部分见“学业考核策略”,稍微简单的说重点。
特别是命题开始,如何贯彻能力本位。这需要老师们从理念和行动上去努力,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不简单了。举例子比较一下命题的变化。
传统的考试命题都是考知识,实际上是考学生的记忆,也有理解。学生不善于记忆,所以在基础教育中才没有考好。如果继续这样考,他还是考不好。要提升学习自信心,必须要他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必须改变策略。
前面化整为零的考,后面积零为整,学生只要迁移过来就可以了。这不就都会做了。
加大过程考核,缩小中介考核权重,因为能力实在过程中形成的,不是中介考试中形成的。(3)职业素养评价
职业素养评价,要结合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贯彻于教学评价体系中。
这里有涉及到学分制
③ 职业素养类课程教学按照课程考核进行。
④ 班级企业化管理评价。建设班级企业化管理文化,模拟职业角色,提升职业素养。
素养考核,过程考核,这个最重要,学生素质成长报告。这个报告可以一学期或一年做一个,可以放档案,最后一个成长报告。企业人力资源部分来要学生,最喜欢看这张报告。
考核要与就业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学分制,弹性就业,达到规定学分才能进入就业程序。
在现代学徒制中,或者是订单培养,都离不开
五、班级企业化管理
1.班级企业化管理平台——校企文化对接
职业素养来源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课堂、进班级、进校园,需要校企文化有机对接。
职业素养培养核心:职业品格。
我们的校企文化对接模型是7Q10S
在校园文化平台下,开展班级企业化管理就有了氛围。2.班级企业化管理
在这个模型中,模拟职业角色是班级干部以及学习小组设置,对接相应企业内部管理。
是订单的对接订单企业内部管理设置及制度,不是订单的对接先关企业比较通用的管理及制度。
在班级企业化管理中,需要学校出台知道方案或管理办法。
10S管理涉及校园各个方面,如办公室、图书馆、实训车间,等等
教学必然涉及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必然会引发课程改革,下面说课程。
六、工学结合课程建设
这里有个概念,就是工学结合。大家也要清楚。这部分参考教学手册“课程开发策略”“教材编写策略”。我说点主要的。
第二篇:浅议如何实施好现代学徒制
浅议如何实施好现代学徒制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本文简要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实施好现代学徒制。
【关键词】实施 现代学徒制 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一、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意义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一)可以深化校企合作。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都必须参与到其中,且要求参与双方建立在对学徒制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以前,学校是办学的主体,企业是用人的主体,但是通过现代学徒制,学校和企业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这就要求校企双方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方能实现。
(二)可以改革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校企双方需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或职业对新技能、新技术、新方法的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对学生开展多元培养方式;共同开展教学过程,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导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建立人才培养评价制度,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职业要求来进行设计,考核方式可以多元化进行,考核由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导师共同参与进行。
二、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推动力度不够。各地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要靠学校主动联系企业来完成,但是企业也是该培养模式实施的另一个主体,同时政府也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各种制度和完善各种政策来推动该培养模式实施,这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政府对于保障和推进现代学徒制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标准,企业参与该培养模式后,要付出培养成本,但无法享受政策红利。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对实施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由于学徒的法律身份问题得不到明确界定,也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二)企业认识深度不够。目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趋向于急功近利,他们希望招聘到的员工可以立马上手并为企业带来效益,同时,学生在刚毕业的一段时间内,就业不够稳定,人才流失相对频繁,这就导致企业担心培养后的员工留不下来,不愿意花费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来培养员工,让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存在很大顾虑。
另外,由于企业大多以盈利为目的,没有相关政策能让他们通过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而获得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之类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也让企业没有培养积极性。虽然从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获得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并获得合作学校的技术服务和智 力支持,但因为缺乏政府层面配套的约束机制,企业后续同样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三)学校管理存在困难。要想提高培养效果、提高学徒的专业知识水平,应采取小班化教学方式,企业需要几个人才,学校就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几个人才。如此一来,学校的师资力量就显得比较紧张。同时,由于不同企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不一样,老师也不愿意由单纯的教学变为复杂的教学培养设计工作者,故而工学矛盾比较突出,给教学进度和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学生认识存在偏差。学生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心理认识也有偏差,对于大学,学生充满了期待,也非常认同大学生身份。学生进入该培养模式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大学生到学徒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认为学徒的身份与大学生身份不匹配,家长也不认同学生成为传统观念中门槛较低的学徒身份。家长和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认同,也拉低了学徒制的培养效果。
三、如何实施好现代学徒制
(一)政府要积极主导实施该培养模式。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可以为现代学徒制项目的实施提供保障,通过各种相关政策,可以为该培养模式提供校企合作经费投入的合理机制。同时,政府应积极与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来承担培养费用,减少企业和学校的培养成本压力。只有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职院主办的方式才能为该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二)构建完善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培养人才,而不只是企业简单的参与。通过构建完善的“双主体”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位,通过该培养模式,一是可以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让学生在职业期待上有明确的定位,提高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二是企业是教育“产品”的使用者,企业作为培养主体,可以在打造“产品”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在培养和使用过程中对“产品”的不断改进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通过企业的主体功能,让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可以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益。
(三)形成科学的“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现代学徒制对于人才的培养过程应注重职业技能、技术应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遵循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从企业调研入手,以行业背景、企业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课程体系的设计起点,构建既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课程,和又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相关的职业素养课程的“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企业课程内容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单位来组织,学习可以在工作现场进行,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构建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课程的内容还要考虑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的培养有效衔接。
(四)遴选适合的企业参与共建共育。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实施现代学徒制,如何遴选合作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确保实施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在校企深度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意愿,确定招生专业和规模,一般选择就业岗位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开展试点;在国家招考政策范围内,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校企双方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共同制定校企合作方案。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方案
石嘴山联合学院现代学徒制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使职业教育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我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石嘴山市经济区建设的贡献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石嘴山联合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逐步建立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主要措施
(一)选择试点企业和专业 首先选择好企业,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合作企业的意愿,确定招生的专业和规模。在招生之前,由合作的企业直接参与,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录取学生,然后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学生(学徒生)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随着学徒制的不断推进,以后就读职业学校的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甚至只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就可就读中职学校。
(二)签订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或家长)与企业签订学徒协议。
1.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1)向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准确传达企业的要求,包括现在及将来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2)积极配合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参与学生技能训练和学业评价;
(3)委派优秀的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师傅(导师);(4)根据学生成长档案聘用毕业生就业;(5)为教师和学生的在岗学习敞开大门。2.学校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1)明确学徒制实施的专业范围和领域,对具体专业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所具备的条件,从而需要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做好学徒制教学的专业教学计划;
(2)鼓励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到企业进行在岗工作,并和企业师傅进行交流,把得到的经验带回学校,进行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增加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新兴专业,改革实施学徒制专业的课程,使之更适合于学徒制教学;(3)改革管理方式和手段,构建适合学徒制下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管理体系等;
(4)重新分配教学时间,为教师在学校内外完成项目和合作,以及为学生从事实习活动创造条件。
3.家长和学生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是:(1)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消除顾虑,积极引导并支持孩子到企业进行实践(半工半读);(2)学生应按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的培养方案,积极参加学习和实习,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履行相应的职责,在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安全制度。
(三)成立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
在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联合试点企业,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相应专业的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该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选派优秀的技术工人担任学生的导师(师傅),一般一个师傅不宜超过三个学生。
(四)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其中核心课程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是完全按照企业需求,在课程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并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来承担教学任务,尤其是专业实训环节。
(五)教学时间安排
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一般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形式。以三年学制计算,学生1/2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1/2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采用“1.5+0.5+1”的形式,一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半年时间在企业进行 “项目实训”或“轮岗实训”(根据企业的实际而定),后一年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六)资源共享
包括技术力量、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等。一方面,企业为实习提供技术熟练的师傅,指导和监督学徒的技术训练;另一方面,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提供足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际训练所需的原材料,以供学徒实践学习所用,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让学生实践;同时学校也为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和职工培训的需求。
(七)学生管理
学生在学徒期间,企业全程跟踪,和教师积极配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设立各类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储备人才。
(八)教学过程管理
企业全程参与学徒班级的教学,派遣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派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师傅。教师要经常性与企业进行研讨,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特点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九)教学质量监控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对优秀的教师和师傅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改革评价模式。围绕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十)学生就业
企业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业及思想品德评价,可用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作为三年后学生录用的条件之一。
(十一)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政府要制定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并通过购买岗位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对支持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评价和奖励,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2.运行保障:完善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规定。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3.经费保障:主要包括企业的补助经费、师傅的指导经费、学生实习的补助经费。
4.师资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否顺利,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政府要有足够的优惠条件来引进优秀的人才充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同时要加大力度,培养骨干教师。
石嘴山联合学院 2014年12月24日
第四篇: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途径与重要性论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不断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的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制度;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中明确提出“逐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12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做出了重要部署。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够全面,企业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需要政府、社会、行业、学校和社会力量多方共同解决。因此,高职院校主动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不但弥补了现有高职学生单纯靠动手积累经验不足的弱点,也消除了高职教育体系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脱节的弊端,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制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现状与重要性
教育部教职成[2014]9号《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整体部署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与行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合并而成,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在人才培养方面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无法适应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出现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两难局面。现代学徒制是在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变革与创新,对校企合作进行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要求:“校企共同参与招生,形成联合培养的育人机制,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在相关政策上给以鼓励与支持,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为我国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可以将优秀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贯穿于整个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第二,可以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第三,可以进行校企共同对高职学生的实训项目专项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第四,可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进行科研项目的研制与开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目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可瑞尔学院,学校按照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成为公司准员工,2014届毕业生92.68%的学生直接到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上班,成为正式员工。这种实践模式在我院其他专业也开始逐渐进行推广。
2.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存在的主要困境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自从推行现代学徒制以来,主要是面向工业或者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1年,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部分国家示范院校开始试点,2014年12月,在唐山举行了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其中很多因素制约了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推广与发展。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存在的主要困境表现在以下四点:首先,现在高职院校大多数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合并而成,在育人方面一直存在中专教育模式的阴影,人才培养相对比较保守,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够;其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建立“双导师”制度,实现双元育人,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相对比较传统,对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再次,高职院校现在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向讲台,没有经过企业的实践锻炼,缺乏企业的技术能手或者能工巧匠,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对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拓展不够;最后,现行的以学校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明显不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过程考核,在教学评价管理方面形式单一,对现代学徒制教学评价机制落实不够。
3.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的对策
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比较迅速,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为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目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12年,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联合培养,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也遇到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现代学徒制”以及兄弟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功经验,在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和社会力量多方共同努力下,推动了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常运行。
3.1 加强课程改革,形成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方面,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需要校企双方联合培养,双元育人,形成长效机制。我院在实施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之前,邀请10名企业骨干、行业专家和我院8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职教师多次反复研讨,制定出符合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的课程管理体系,从而有利于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2 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双元育人
目前,高职院校开始陆续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大部分都是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由于缺少地方政府一些政策支持,所以,很多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无法对接。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可瑞尔科技(扬州)有限公司在扬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办学,整个教师队伍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组成,形成“双导师”制,有利于学校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形成双元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自然衔接。
3.3 加强实训管理,形成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在过去的办学过程中,实训场所一直是实践教学环节不能顺利开展的主要瓶颈。随着现在国家示范和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对实训环境的打造以及实验室建设给予了很大支持,但是在开展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因此,我院在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学生实训专项指导,共同参与实训与实习管理,形成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这样能够让学生从接受教育的校园课堂很快适应企业的顶岗实习,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4 加强教学考核,建立评价机制
随着社会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现在以课堂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而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教学内容需要贴近社会企业的岗位需求,教学评价需要进行过程考核,建立动态的评价机制。我院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校企双方在教学管理环节,不断加强教学考核,共同建立教学评价机制,将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同时纳入动态考核,形成了完整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从而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4.结束语
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需要在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和社会力量等多方共同努力下,形成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而逐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我院积极推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一方面实现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降低了高职学生的就业风险,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让高职教育更具社会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共赢。
第五篇: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亍加快収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扎实推进《国家教育事业収展“十三五”规划》,持续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 号)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目标 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相关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形成和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二、试点内容 (一)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管理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形成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完善职业院校招生录叏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进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规范职业院校招生录叏和企业用工程序,签订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仹合同(或学徒、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仹(对亍年满 16 周岁未达到 18 周岁的学徒,须由学徒、监护人、学校和企业四方签订协议),明确各方权益及学徒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挄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技术标准、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亍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亍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収基亍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四)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完善双导师制,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
养、考核、激励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明确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合作企业要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仸师傅,明确师傅的责仸和待遇。院校要将挃导教师的企业实践和技术服务纳入教师考核并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劢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双向挂职锻炼、联合技术研収、专业建设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奖惩政策。
(五)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创新考核评价与督查制度,基亍工作岗位制订以育人为目标的学徒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反馈等形式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制订学徒管理办法,保障学徒权益,根据教学需要,科学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仸务,保证学徒合理报酬。落实学徒的责仸保险、工伤保险,确保人身安全。
三、试点形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自愿申报。申报试点的单位应是具有一定工作基础、愿意先行先试的地级市、行业、企业及职业院校。
(一)地级市牵头开展试点。以地级市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辖区内职业院校和企业,立足辖区内职业院校资源和企业资源确定试点专业和学生规模,重点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二)行业牵头开展试点。以行业作为试点单位,统筹行业内职业院校和企业,选择行业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侧重开収规范和保证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各类标准。
(三)职业院校牵头开展试点。以职业院校作为试点单位,选择学校主干专业,联合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共同开展试点工作,重点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四)企业牵头开展试点。以具有校企一体化育人经验的规模企业作为试点单位,联合职业院校共同开展试点工作,重点探索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运作方式和激励机制。
四、工作安排 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挄照自愿申报、省级推荐、部级评议、组织实施、验收
推广等程序进行,试点工作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开展。
(一)自愿申报。申报单位须提交试点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编制并提交仸务书。地级市、职业院校、企业及区域行业组织的申报材料由所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报送(企业申报材料由合作院校所在省教育行政部门报送),全国性行业组织申报材料直接报送教育部(职成司)。
(二)省级推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照教育部要求,结合区域収展和产业布局,统筹考虑省内职业院校、企业、区域行业组织,推荐试点单位。
(三)部级评议。教育部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遴选,优先支持高附加值产业相关专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与“中国制造 2025”联系密切的 10 大领域相关专业开展试点;优先支持目标明确、方案完善、支持力度大、示范性强的申报试点。
(四)组织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内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检查;教育部组建“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挃导委员会”对试点工作进行挃导、监督和检查,组织推劢各地和试点单位之间经验交流,及时固化和完善成功经验。
(五)验收推广。试点工作自批准起为期二年。试点期满,试点单位须对照仸务书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所属试点单位进行全面检查,组织省级验收,并将验收结论函报教育部;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审核省级验收结论,视审核情况组织抽查,公布最终验收结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试点单位应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推广实施现代学徒制,使现代学徒制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试点挃导。各地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挃导,落实责仸制,建立跨部门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有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专人负责,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试点工作;制订试点工作扶持政策,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大投入,通过财政资劣、政府购买等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
(二)科学组织实施。各试点单位要深入调研,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试点仸务和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政策环境,确保试点工作叏得实效。
(三)注重实务研究。试点单位要坚持边试点边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注重把试点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上升成为理论和措施,促进理论与实践同步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