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加强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自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作为人才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项目类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间形成有效衔接,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主要支持具备5~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一、申请条件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申请当年1月1日男性未满38周岁[1974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女性未满40周岁[197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和博士学位;
(4)与境外单位没有正式聘用关系;
(5)保证资助期内每年在依托单位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在9个月以上。
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华人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符合上述2~5条件的,可以申请。
2.以下人员不得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
(2)正在承担或者承担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
二、评审与批准
1.评审重点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重点包括申请人的工作基础和创新潜力。其中工作基础方面,重点考察申请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和科学价值;创新潜力方面,重点考察申请人在前期研究工作中所展现的创新能力及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的创新性。
2.评审程序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程序包括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
(1)通讯评审:由5名以上同行专家进行评审,每份申请的有效评审意见不少于5份。
(2)会议评审:会议评审专家为9人以上,参加会议评审的项目申请人应当到会答辩。会议评审专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赞成票过半数的为建议资助项目。
3.批准程序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务会议审议批准。
三、注意事项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范围。
(2)申请书资助类别选择“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名称栏目填写“研究领域”,而不是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
(3)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强调申请人本人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潜力,申请书不填写“主要参与者”。
(4)申请人如获得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或中央、地方人才计划资助,应当在申请书中注明。
(5)同一申请人只能获得1次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6)申请人不得同时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正在承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但结题当年可以提出申请。
(7)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不得变更。
四、申请与报送
申请人应当严格按照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的要求,输入准确信息、撰写申请书并提交相关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应当对申请书认真审核并对申请人条件进行核实,按照相关要求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2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计划资助400项,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强度为100万元/项。
第二篇: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修改版)
微波干燥中木材内热质的多尺度迁移规律
及研究
摘要:针对木材微波干燥过程中热质转移在不同尺度上表述理论的不足,本研究以木材在微波干燥热质的多尺度迁移为出发点,利用数学模型表征热质转移的方程和木材热质转移多尺度相关的参数体系与边界条件。根据宏观和微观上不同的迁移模式,再由两种模式下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状态分别建立不同的方程式,通过达西定律分析液态水和水蒸气状态下水分的迁移速率,建立微波干燥过程中宏观和微观尺度上的数学模型。通过相关的实验求得木材相关的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水分迁移率等参数,再利用MATLAB技术对所建立的模型方程、求得的相关参数及边界条件进行解析、归纳,筛选不同尺度下热质转移的图形,并分析微波干燥过程中宏观和微观及液态和水蒸气不同形式下的热质转移规律,以及不同尺度和水分形式下热质转移的相关联系。系统的建立木材在微波干燥过程中热质转移的模型。这些模型和解析可被用到在短暂的环境中预测木材干燥过程中的水势和温度分布情况,为木材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进行更加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干燥提供依据,防止木材干燥时的开裂、皱缩等变形,为木材的生产、美观、销售和使用提供理论性指导。关键字:热质转移 多尺度 微观 宏观 MATLAB Microwave drying of wood heat and mass migration of multi-scale and research Abstract: For wood microwave drying proces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at different scales expressed lack of theory, the study of wood in the microwave drying heat and mass of multi-scale migr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use the equation and wood heat transfer model to characterize the mathematical heat and mass transfer transfer multiscale System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boundary conditions.According to macro-and micro-patterns on the different migration, re-establishing the state of liquid water and water vapor in the two modes, respectively different equations, analyzing the migration rates of liquid water and water vapor state through Darcy's law, the microwave drying process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macro and the micro scale.Timber obtained through relevant experiments related to thermal conductivity, thermal diffusivity of moisture migration rate and other parameters, and then use MATLAB technology established model equations, obtained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analysis, summarized, screened at different scales heat mass transfer of graphics and analysi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laws microwave drying process and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liquid and vapor under different forms, and related links at different scales and moisture in the form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System modeling timber in the microwave drying proces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These models can be used to predict and resolve the wood drying process water potential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short-term environment for scientific more for wood drying below the fiber saturation point in time to provide a basis to prevent the wood drying time cracking, shrinkage deformation, etc.,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production, aesthetics, sale and use of wood.Keywords: multi-scal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micro-macro MATLAB
1.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项目的立项依据
木材干燥作为改善木材物理力学性能,减少木材降等损失,提高木材利用率和木制品质量的重要工序之一,在木材制品加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使用的常规干燥大都需要消耗矿石能源产生的能量达到水分排出的目的,属于木材加工中能耗较大的工序,并且热损失严重并有挥发性有机物的排出,干燥浪费资源,同时干燥的效率低下,不能进行有效的快速的干燥;同时我国锯材人工干燥量占据材总量的比例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使得许多木制品由于干燥方法使用的不恰当或温度的不合适产生开裂、腐朽、变形等缺陷,木材资源浪费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开始研究木材的微波干燥,微波干燥是一种新型的干燥方式,由于木材在干燥的后期一般是内部的水分较高,外部和表面水分蒸发较快,这使得木材干燥过程中容易受到水分梯度的影响造成木材的开裂或变形。而微波干燥,微 波能可以直接穿透进入木材内部,在木材的内部形成热源,是内部温度升高,保证内部水分的干燥速率,减少水分梯度。从而达到高效高质量的干燥过程。
微波干燥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现代干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种行业,然而工业化的木材微波干燥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丰富和完善木材在微波作用下的内部温度分布和热质转移理论,对于更加科学地控制木材微波干燥过程、提高干燥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立题根据微波作用下木材内部温度和热转移的现象,研究木材微波干燥下的宏观和微观机理,建立了微波作用下木材热质的微观和宏观转移模型,系统的研究微波干燥过程中液态水和水蒸气的转化过程,预测在某一时刻木材内部水分的梯度,用数学去描述微波干燥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过程。
微波是波长在l mm~1 m之间,频率在3.0×102~3,O×105 MHz具有穿透性的一种电磁波。在工业加热上只允许使用特定的频率,在我国为915MHz和2 450 MHz[1]。不同的微波功率和不同的辐射方式对木材内部温度场的分布不同[2]。而微波干燥和常规的干燥加热源的不同,使木材内部液态水和气态水的转化也不同。木材细胞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活着的木材或刚被砍下的木材主要有自由水、水蒸气和结合水组成。在大气中或工业干燥一段时间后,其中的自由水挥发掉,剩下细胞壁中液态的结合水和细胞间隙中蒸汽形式的水分,成为纤维饱(FSP)和点以下。而微波干燥一般选用的是纤维饱和点以下的木材进行干燥,在纤维饱和点以下,热质迁移主要建立在宏观的尺度上,[3~6]例如木材微波干燥过程中水分和温度的迁移规律,木材干燥过程中温度的分布等,主要停留在宏观尺度上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微波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热质转移的微观研究还比较少。研究水分转移模型多是建立在液态水相的转移,而忽视水蒸气相的传质,国外对木材在微波干燥下建立过三维的温度导热系数的评定,微观的细胞壁水分和间隙水蒸气扩散的研究,以及光纤法检测木材内水分和温度的分布,核磁共振检测吸附法对木材切片水分梯度的研究[7~12]。建立微观和宏观的热质迁移模型的作用:可以有效明晰地分析在微波干燥过程中水分的迁移情况,更好的研究干燥过程中动态的水分移动,分析在某一稳态时刻,木材内部水分的梯度形式,简单分析木材中水分的势能,再用微波能对水的势能加以作用,确保高效率的干燥。有效解决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开裂和皱缩。同时建立木材在切向和弦向上的水分梯度,用微观尺度去推测宏观尺度水分的迁移,微观动态的模型解析宏观稳态某一时刻水分的梯度和含量[13~18]。
(1)本试验立题的创新点在于用宏观和微观不同尺度去分析微波干燥中液态和气态两相水分的迁移过程,分别讨论木材内部水分液态水和水蒸汽的传导模型,国内对干燥过程中气态水分的迁移和运输过程微观尺度的研究较少,而宏观的模型不能去解决液态结合水和水蒸气在变化过程中和变化结果中发生的耦合现象,木材干燥的宏观研究可能是基于多尺度方法的连续观察,不能描述动态微观动态的变化。而建立有效的微观和宏观的模型联系,可以短暂预测微波干燥中木材中水势的分布,定量和定性的解决干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计算——试验三种方法相结合,研究模型的正确性,并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解析和计算模型,分析某一时刻的木材中水分的变化。
[1]祝圣元 王国恒 微波干燥原理及应用.工业炉.2003年.第3卷.25期 [2]李贤军等 不同微波加热方式木材内部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 林业工程 [3]李贤军 微波干燥与常规干燥木材内含水率动态分布 木材科学 2009年.第6卷.29期
[4]王元妹 多孔材料传热传质和热湿力分析 论文期刊 2008年 [5]柴媛 李贤军 微波干燥过程中家榆内部温度场的初步研究 2013年
[6]于建芳.木材微波干燥热质转移及其数值模拟[D].内蒙古: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7]Eitelberger J, Hofstetter K.Prediction of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wood below the fiber saturation point a multiscale homogenization approach and it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Part II: Steady state moisture diffusion coefficient.Compos Sci Technol 2011;71:145–51.[8] Eitelberger J, Hofstetter K.Prediction of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wood below the fiber saturation point – a multiscale homogenization approach and it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Part I: Thermal conductivity.Compos Sci Technol 2011;71:134–44.[9]Mannes D, Sonderegger W, Hering S, Lehmann E, Niemz P.Non-destructive determin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diffusion processes in wood by means of neutron imaging.Holzforschung 2009;63:589–96.[10] Dvinskikh SV, Henriksson M, Berglund LA, Furó I.A multi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tudy of wood with absorbed water: estimating bound water concentration and local wood density.Holzforschung 2011;65(1):103–7.[11]J.Eitelberger , K.Hofstetter ,S.V.Dvinskikh A multi-scale approach for simul tion of transient moisture transport processes in wood below the fiber saturation point [12]S.KADEM 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DURING MICROWAVE DRYING OF TIMBER
[13]Jair Stefanini Pereira de Ataı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water transfer in wood: determination of an expression for the effective mass diffusivity(2013)47:897–912 [14]P.Koňas COUPLED PHYSICAL MODEL OF MICROWAVE DRYING OF WOOD [15]M.A.Stanish Application of Wood Drying Simulation Models in Commercial Lumber Manufacturing.Drying Technology, 26: 1089–1096, 2008 [16]ZhipengZhong COMBINED HEAT AND MOISTURE TRANSPORT MODELING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17]Da Silva WP, Silva CMDPS(2012)Calculation of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rmal diffusivity of cucumbers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inverse method.J Food Sci Technol.[18]Wood Sci Technol(2013)47:897–912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analysis water transfer in wood: determination of an expression for the effective mass diffusivity
(2)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问题
该立题主要是对微波干燥中木材内部热质在两相间迁移过程中的宏观和微观分析,建立起宏观和微观在热质输送的联系,探索木材干燥过程中热质的传导在稳态和瞬态的模型,分析液态水和水蒸气在两相间的运输规律,研究更为高效、高质量的微波干燥,减少木材在干燥过程中的损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微波干燥木材内部宏观水分和温度输送模型的建立
(1)液态水部分热质传导模型的建立及利用参数和边界条件求解(2)水蒸气部分扩散模型的建立及利用参数和边界条件求解(3)MATLAB解析模型的方程式并分析热质转移规律
2、微波干燥木材中微观热质传导模型的建立
(1)建立微波干燥过程中微观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热质传导的的模型(2)分析水分和温度在单个细胞中的扩散和迁移
(3)通过相关条件建立微波干燥木材中热质传导的微观和宏观之间联系
3、通过相应的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1)通过实验手段取得在数学模型中用到的相关参数
(2)通过用质子成像的技术测定微波干燥过程中某时刻瞬态的水分含量,并与模型得到数值进行比较,验证时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微波干燥条件下木材内部热质输送的宏观理论和热质传导的宏观模型
2、微波干燥条件下木材细胞间水分传导的微观描述和微观传导模型
3、实验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某时刻木材内部水分分布情况(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可行性
1、微波干燥条件下木材内部热质输送的宏观理论和水分传导的宏观模型 木材在微波内的加热主要是通过水分传导的,而木材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木材内的水分主要是细胞壁内的液态水和细胞间隙内的水蒸气,干燥过程是液态水从细胞壁向细胞间隙移动,气态水从细胞间隙向外蒸发,这是一个平衡的过程。可以分别建立液态水和气态水在木材内随时间变化的傅里叶热传导方程,宏观的数学描述这个过程包括三个不同的等式,液态水和水蒸气迁移时的两个质量平衡方程和一个能量守恒方程,这些方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可以表示出木材内部液态水浓度的变量还有水蒸气和温度的变量。再根据整个木材内部能量的守恒方程建立宏观上的热传导模型,根据边界条件和水分的通量,求出在稳态和非稳态木材的在微波干燥中的水分传导规律,并求出两相间相对应的吸附率。吸附率是联系两种水相间相互转化的重要参数。
2、微波干燥条件下木材细胞间热质传导的微观描述和微观传导模型 宏观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多尺度方法连续观察的框架,但在液态水相和气态水相在微波中随着温度的变化和在耦合方程式中产生的变化结果,不能找到一个宏观方法描述,因此需要建立一些微观的模型,木材细胞的微观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描述水分传导的一个尺度,而不是在两相之间,所以微观上应该做单个细胞的水分传导试验,根据木材内部细胞的描述特征,细胞内的液态水被菲克第二定律描述,围绕菲克第二定律的方程式进行建立模型,可以假设木材的细胞为圆柱形,而假设细胞的热传导发生在一个一维空间,利用傅里叶和拉普拉斯定律去描述其水分传导的方程,根据外壁和内壁半径的不同求细胞的渗透率系数,再通过所求得的吸附率与细胞壁表面通量推导菲克第一定律,进行解析。运用MATLAB编程根据相应的参数和边界条件解析模型,并绘制相应的迁移规律图形。
3、相应的实验进行模型的验证 根据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和木材的物理特性,微波是一种穿透率很强的射线,在木材干燥过程中,微波通过在木材内部微波场和分子之间的碰撞和摩擦产生热量,但微波在木材内部渗透时会进行衰减,可以根据木材厚度方向密度分布的不同,将木材在厚度方向分成N层,采用直线插值法和加权平均法,求出每层平均密度,再根据任意时刻木材每层密度、尺寸和对应层绝干状态下的密度、尺寸,利用质子成像技术进行图像上的扫面,进行实验上的验证,并将验证的结果与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模型的正确性。(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本立题的特色之处在于系统的研究微波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水分的宏观和微观不同尺度下热质转移过程,并在液态水和气态水两个层面分别进行研究,搭载MATLAB计算机解析模型并分析热质迁移规律,从微观尺度建立迁移模型的主要优点是它只以一个明确的物理参数为基础,这使得能够从多尺度均匀化的方法推导出宏观输运特性,解决了木材的整个微观结构热质迁移的规律,并从理论上预测木材在干燥时某一时刻内部水分的分布。
创新点在于首次从微观层面研究微波干燥过程中热质的转移,并从单个细胞开始研究,更加细致系统地分析木材在微波下热质的转移,尤其是在微波的高温状态下,这种多尺度分析的模型尤为重要,可以更好地防止木材干燥过程中开裂、皱缩等变形。
(5)研究计划和预期研究结果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 查阅相关文献,试验立题项目的提出和可行性分析 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 数学模型的建立,推到相关的式子,建立为宏观和微观热质输送模型。
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 运用计算机MATLAB根据相关参数和边界条件解析模型中的相关式子,并绘制热质输送的图像,与实验性图像进行比较和分析。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 论文的书写和发表。
第三篇:201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201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首都科技发展总体部署的重要方面,坚持更加注重部署前沿、更加注重培养青年人才、更加注重培育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的战略取向,为首都自主创新提供科学基础和发展源泉,助推“科技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为了鼓励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成长,201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将优先资助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申请的项目[青年科学技术人员指:按申请时间计男性35岁(含)以下,女性40岁(含)以下]。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管理办法》,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制定了本申请指南。
有关201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申请事宜,以《2013申请通知》及本申请指南为准。请依托单位和申请人按要求做好项目申请的组织工作。
一、项目类型及资助金额
1、项目类型
包括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预探索项目。
申请重点项目,须在《201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
申请面上项目,须在《2013-201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面上项目指南》)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
申请预探索项目,管理学科须在《面上项目指南》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其他学科可在《面上项目指南》范围之外进行自主选题。
2、资助金额
重点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80万元。
面上项目资助金额:数学类不超过8万元,管理学科不超过12万元,其他学科不超过15万元。
预探索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
最终的资助强度及资助总额将以批准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预算为准,请申请人根据研究项目的实际需要填报申请资助金额。
二、申请人的条件
1、项目的申请人应为项目的实际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所在单位是依托单位;
⑵.具有承担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经历,且能保障所申请项目的研究时间;
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学技术人员推荐。
2、重点项目申请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3、申请人为在职研究生的,须通过其在职的单位申请并提供导师同意申请的函件,请在填写申请书时上传该函件原件电子版(BMP、JPEG、GIF、PNG图片格式的文件),纸版原件需随申请书一并提交。
4、符合条件的海外科学技术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可以通过依托单位申请市基金项目:
⑴.正式受聘于依托单位,项目执行期在聘任期内; ⑵.每年在依托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
在申请项目时,须提供依托单位的相关证明文件(加盖单位公章),作为纸质项目申请书的附件。
5、在站博士后在申请项目时,须提供依托单位书面承诺:保证在站博士后人员获得项目资助后,延长其在站期限至项目资助期满并负责解决其延长期间的生活费用;或者出站留在依托单位继续从事相关研究。否则,不受理在站博士后人员的项目申请。
三、限项规定
1、申请人本只能申请1项市基金项目。
2、正在承担1项市基金在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主要成员,本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正在承担市基金在研项目达到2项的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主要成员,本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
3、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研人员,本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市基金项目。
四、申请书撰写
申请书采取在线撰写的方式。申请人须从依托单位获得用户名和密码,于5月21日后登录“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作系统”(以下简称“依托单位工作系统”)按相关要求与提示撰写申请书。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书须由申请人本人撰写并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2、申请书中研究起始年一律填写为2013年1月1日,面上项目资助期限不超过3年,预探索项目资助期限不超过1.5年,重点项目资助期限不超过4年。
3、申请项目的名称应根据项目自身研究内容确定,尽量避免使用项目指南中指南方向的名称。项目名称应与研究内容相符,注意凝炼研究内容,避免大而全、缺少深度的申请。项目的预期研究结果及可考核的验收指标应合理、明确,项目获得资助后预期研究结果和验收指标将作为任务书的重要内容和验收时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4、项目基本信息填写中,应注意:
⑴.根据项目指南准确选择“报审学科组”及“报审亚学科组”、“资助项目类别”及项目指南代码。
⑵.要求“选择”的内容,只能在下拉菜单中选定,要求“填写”内容,可以键入相应文字。
5、根据所申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在 “申报学科”下拉菜单中准确选择申报学科代码,尽量选择到最后一级。每一申请项目可选择两个申报学科代码。申报学科代码是市基金办遴选评审专家的重要依据。
6、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必须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项目组主要成员中如有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参加(包括外聘人员及研究生,但不包括境外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单位,须按申请书要求填写合作单位信息并加盖合作单位法人公章,填写的单位名称须与公章一致。
面上项目、预探索项目的合作单位不得超过2个,重点项目的合作单位不得超过3个。
项目组主要成员中的境外人员被视为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如本人未能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则应通过信件、传真等本人签字的纸质文件,说明同意参与该项目申请且履行相关职责,该纸质文件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送交。
7、申请人申请市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已获得其它渠道资助的,应当在申请书相关栏目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与区别。
8、有合作单位参与申请的项目应当在申请书相关栏目中说明合作单位在本申请项目中承担的工作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基础。
9、申请者可以提供3名以内不适宜通讯评审其申请项目的专家名单,供遴选专家时参考。
申请人须在依托单位确定的截止日期前完成申请书撰写并将申请书提交依托单位审核,审核通过后打印最终版本的纸质申请书,完成签字手续后提交依托单位。市基金办不接收个人送交的申请材料。
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版申请书与电子版申请书版本号一致。
五、依托单位事项
1、审核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通过“依托单位工作系统”的“限项检查”功能,审核本单位申请人、参与人的申请资格。
3、报送申请材料的具体要求:
⑴.通过“依托单位工作系统”一次性提交本单位的全部电子版申请书。
⑵.将纸质版申请书及加盖本单位公章的申请项目清单统一报送市基金办。报送材料时每一项目的申请书装入一个信封或档案袋内,并将申请书封面复印后贴在信封或档案袋上。
⑶.纸质版申请书(含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需提交一式3份,其中至少有一份是原件。原件是指签字盖章的文本,并在封面右上角注明“原件”字样。
通过“依托单位工作系统”大批量打印申请书需要一定处理时间,请依托单位注意掌握本单位项目申请书的收取截止时间。
六、申请项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形式审查将不予通过:
1、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要求: ⑴.申请书无原件;
⑵.申请人、项目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未在相应栏目中签字或签章;
⑶.经费预算未按要求科目填列; ⑷.申请书缺页、缺项或有关栏目未填; ⑸.合作单位未加盖独立法人单位的公章; ⑹.未按要求在“立项依据”后列参考文献;
⑺.电子版项目申请书与纸质版项目申请书版本号不一致; ⑻.自行修改申请书栏目或变更栏目顺序;
⑼.无博士学位的中级职称申请人,其申请的项目无两名专家推荐意见;
2、违反限项规定。
3、申请人不具备申请条件。
第四篇:201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附件1 201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为了做好201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申请工作,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根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基金管理办法”)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项目申请指南,用以指导项目申请。
一、申请人事项
(一)申请人的条件
1、申请人应当是申请项目的实际负责人,需具备以下条件: ⑴ 所在单位是依托单位;
⑵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经历,且能保障所申请项目的研究时间;
⑶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技人员推荐。
符合⑵、⑶规定的条件,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技人员,经与在基金办注册的依托单位协商,并取得该依托单位的同意,可以申请项目。该依托单位应当将其视为本单位科技人员实施有效管理。
2、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项 目,但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可以通过其在职的单位申请项目,申请时须提供导师同意申请的函件,说明申请项目与其学位论文的关系,项目获得资助后的工作时间和条件保证等,作为附件随纸质版申请书一并报送。
3、符合条件的海外科技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可以通过依托单位申请项目:
⑴ 正式受聘于依托单位,项目执行期在聘任期内; ⑵ 每年在依托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
在申请项目时,须提供依托单位的相关证明文件(加盖单位公章),作为附件随纸质版项目申请书一并报送。
4、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内从事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申请项目,须由依托单位提供书面承诺,保证在项目获得资助后延长其在博士后工作站的期限至项目资助期满或者出站后继续留在依托单位从事相关研究,每项申请的书面承诺由依托单位盖章后随纸质版申请书一并报送。否则,不受理在站博士后人员的项目申请。
各类型项目对申请人有特殊要求的,将在“项目类型”中加以叙述。
申请人在填写申请书时,应上传推荐意见、依托单位提供的相关证明文件(申请人为海外科技人员、在站博士后等)、导师签字函件等材料的原件电子版(BMP、JPEG、GIF、PNG图片格式的文件)。上述纸质证明文件、导师签字函件等原件应作为附件随纸质版项目申请书一并报送。
(二)申请人管理规定
1、申请人每只能申请1项市基金项目。
2、科技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市基金项目:1)负责在研市基金项目1项(含)以上的;2)负责在研市科技计划课题2项(含)以上的。
3、科技人员参加的市基金项目、负责的在研市科技计划课题合计不得超过3项。
4、申请人连续两个申请市基金项目未获资助暂停申请市基金项目1年。
5、申请人年龄不超过60周岁,且在市基金项目资助周期内须在依托单位任职。
市基金项目是指市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市基金-市教委联合资助项目、预探索项目。市科技计划课题是指北京市科委立项,并由北京市财政科技经费拨款支持的研究类课题。
科技人员负责在研市基金项目、负责在研市科技计划课题是指作为负责人承担且在市基金项目申请通知发布之日时,尚未完成验收(结题)的项目、课题。
科技人员参加的市基金项目是指作为申请人或项目组成员申请的市基金项目以及作为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的在研市基金项目。
(三)特别提示
市基金不支持将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项目申请书在不同机构中以同一申请人或者不同申请人的名义进行多处申请。对于申请人在以往市基金或其他机构(如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基础 上提出的新项目,应明确阐述二者的异同、继承与发展关系。
二、依托单位事项
(一)依托单位应当按照基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及项目申请通知等要求,组织本单位的项目申请工作。
(二)依托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申请人、参与人的申请资格及申请人所提交申请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
三、有关项目类型
2019受理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一)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支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有望取得重要突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针对已有较好研究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围绕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有望形成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80万元/项。
申请重点项目注意事项:
⑴申请重点项目须在《2018-201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
⑵重点项目申请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是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主要部分,主要资助 科技人员在项目指南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技术研究。平均资助强度20万元/项。
申请面上项目,须在《2016-202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修订后的面上项目指南以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为导向,优先发展化学与材料、工程、信息等学科,重点发展医药、城建与环境等学科,鼓励发展数理、生物、农业、管理等学科,在优先发展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内设置优先资助指南方向。
面上项目的资助将向符合优先资助方向的优秀项目倾斜。
(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定位于发现和培养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为其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奠定基础。平均资助强度10万元/项。
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科技人员可在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不受项目指南限制)。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青年科技人员可以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未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含“科技新星”)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98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各类项目的最终资助强度将以批准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预算为准,请申请人根据研究项目的实际需要填报申请资助金额。
四、申请书撰写要求 申请书采取在线撰写的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书须由申请人本人撰写并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2、申请书中研究起始年时间填写为2019年1月1日,重点项目资助期限为3-4年,面上项目资助期限为2-3年,青年项目资助期限不超过2年。
3、项目名称应根据项目自身研究内容确定,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尽量避免使用项目指南中指南方向的名称。
4、注意凝炼研究内容,避免大而全、缺少深度的申请。项目的预期研究结果及可考核的验收指标应合理、明确,项目获得资助后预期研究结果和验收指标将作为任务书的重要内容和验收时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5、项目基本信息填写中应注意:
⑴ 请根据所申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及项目指南准确选择“报审学科组”及“报审亚学科组”及项目指南代码。
⑵ 要求“选择”的内容,只能在下拉菜单中选定,要求“填写”内容,可以键入相应文字。
6、根据所申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在 “申报学科”下拉菜单中准确选择申报学科代码,每一申请项目可选择两个申报学科代码。申报学科代码是计算机随机遴选评审专家的重要依据,请尽量选择到最后一级学科代码,不要只选择到一级学科代码。
7、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必须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项目组 主要成员中如有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参加(包括外聘人员及研究生,但不包括境外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单位,须按申请书要求填写合作单位信息并加盖合作单位法人公章,填写的单位名称须与公章一致。
重点项目的合作单位不得超过3个,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合作单位不得超过2个。
项目组主要成员中的境外人员视为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如本人未能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则应通过信件、传真等本人签字的纸质文件,说明同意参与该项目申请且履行相关职责,该纸质文件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送交。
8、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已获得其它渠道资助的,应当在申请书相关栏目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与区别。
9、有合作单位参与申请的项目应当在申请书相关栏目中说明合作单位在本申请项目中承担的工作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基础。
10、凡在研究过程中按国家有关规定应履行相关程序的,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例如: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请申请人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有关规定,申请时须提供伦理委员会审查意见等书面材料),并以BMP、JPEG、GIF、PNG图片格式上传证明材料原件电子版。
11、申请人可以提供3名以内不适宜评审其申请项目的专家名单,供遴选通讯评审专家时参考。
12、申请人须在依托单位确定的截止日期前完成申请书撰写并将 申请书提交依托单位审核,申请人须在规定的时间打印纸质申请书,完成签字手续后提交依托单位。
13、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申请书的版本号一致。
五、依托单位及申请人需注意的问题
为避免申请人因非学术性失误而失去评审机会,特别提醒依托单位及申请人注意,申请项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受理:
(一)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要求 ⑴ 申请书无原件或无纸质申请书;
⑵ 申请人、项目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未在相应栏目中签字或签章;
⑶ 经费预算未按要求科目填列; ⑷ 申请书缺页、缺项或有关栏目未填; ⑸ 合作单位未加盖独立法人单位的公章; ⑹ 未按要求在“立项依据”后列参考文献; ⑺ 电子申请书与纸质申请书版本号不一致; ⑻ 自行修改申请书栏目或变更栏目顺序;
⑼ 未按要求提供电子版及纸质版的推荐信、导师同意申请函件、依托单位相关证明文件等(包括承诺函);
(二)申请人不具备申请条件的
(三)不符合申请人管理规定的
第五篇:201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附件1 201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为了做好201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申请工作,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根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基金管理办法”)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项目申请指南,用以指导项目申请。
一、申请人事项
(一)申请人的条件
1、申请人应当是申请项目的实际负责人,需具备以下条件: ⑴ 所在单位是依托单位;
⑵ 具有承担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经历,且能保障所申请项目的研究时间;
⑶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2名与其研究领域相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科技人员推荐。
符合⑵、⑶规定的条件,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科技人员,经与在基金办注册的依托单位协商,并取得该依托单位的同意,可以申请项目。该依托单位应当将其视为本单位科技人员实施有效管理。
2、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全日制研究生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项目,但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可以通过其在职的单位申请项目,申请时须提供导师同意申请的函件,说明申请项目与其学位论文的关系,项目获得资助后的工作时间和条件保证等,作为附件随纸质版申请书一并报送。
3、符合条件的海外科技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可以通过依托单位申请项目:
⑴ 正式受聘于依托单位,项目执行期在聘任期内; ⑵ 每年在依托单位工作3个月以上。
在申请项目时,须提供依托单位的相关证明文件(加盖单位公章),作为附件随纸质版项目申请书一并报送。
4、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内从事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申请项目,须由依托单位提供书面承诺,保证在项目获得资助后延长其在博士后工作站的期限至项目资助期满或者出站后继续留在依托单位从事相关研究,每项申请的书面承诺由依托单位盖章后随纸质版申请书一并报送。否则,不受理在站博士后人员的项目申请。
各类型项目对申请人有特殊要求的,将在“项目类型”中加以叙述。
申请人在填写申请书时,应上传推荐意见、依托单位提供的相关证明文件(申请人为海外科技人员、在站博士后等)、导师签字函件等材料的原件电子版(BMP、JPEG、GIF、PNG图片格式的文件)。上述纸质证明文件、导师签字函件等原件应作为附件随纸质版项目申请书一并报送。
(二)申请人管理规定
1、申请人每只能申请1项市基金项目。
2、科技人员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市基金项目:1)负责在研市基金项目1项(含)以上的;2)负责在研市科技计划课题2项(含)以上的。
3、科技人员参加的市基金项目、负责的在研市科技计划课题合计不得超过3项。
4、申请人连续两个申请市基金项目未获资助暂停申请市基金项目1年。
5、申请人年龄不超过60周岁,且在市基金项目资助周期内须在依托单位任职。
市基金项目是指市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预探索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市基金-市教委联合资助项目。市科技计划课题是指北京市科委立项,并由北京市财政科技经费拨款支持的研究类课题。
科技人员负责在研市基金项目、负责在研市科技计划课题是指作为负责人承担且在市基金项目申请通知发布之日时,尚未完成验收(结题)的项目、课题。
科技人员参加的市基金项目是指作为申请人或项目组成员申请的市基金项目以及作为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的在研市基金项目。
相关解读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政策解读栏目。
(三)特别提示
市基金不支持将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项目申请书在不同机构中以同一申请人或者不同申请人的名义进行多处申请。对于申请人在以往 市基金或其他机构(如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基础上提出的新项目,应明确阐述二者的异同、继承与发展关系。
二、依托单位事项
(一)依托单位应当按照基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及项目申请通知等要求,组织本单位的项目申请工作。
(二)依托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申请人、参与人的申请资格及申请人所提交申请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
三、有关项目类型
2018受理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一)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支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有望取得重要突破,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针对已有较好研究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围绕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有望形成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80万元/项。
申请重点项目注意事项:
⑴申请重点项目须在《2018-201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指南》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
⑵重点项目申请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二)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是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主要部分,主要资助科技人员在项目指南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技术研究。资助金额不超过20万元/项。
申请面上项目,须在《2016-202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以下简称“项目指南”)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选题。
(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定位于发现和培养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为其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奠定基础。资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项。
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可在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不受项目指南限制)。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青年科技人员可以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未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含“科技新星”)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98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各类项目的最终资助强度将以批准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预算为准,请申请人根据研究项目的实际需要填报申请资助金额。
四、申请书撰写要求
申请书采取在线撰写的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书须由申请人本人撰写并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2、申请书中研究起始年时间填写为2018年1月1日,重点项目 资助期限为3-4年,面上项目资助期限为2-3年,青年项目资助期限不超过2年。
3、项目名称应根据项目自身研究内容确定,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尽量避免使用项目指南中指南方向的名称。
4、注意凝炼研究内容,避免大而全、缺少深度的申请。项目的预期研究结果及可考核的验收指标应合理、明确,项目获得资助后预期研究结果和验收指标将作为任务书的重要内容和验收时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更改。
5、项目基本信息填写中应注意:
⑴ 申请重点项目或面上项目,请根据所申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及项目指南准确选择“报审学科组”及“报审亚学科组”及项目指南代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请根据所申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准确选择“报审学科组”及“报审亚学科组”。
⑵ 要求“选择”的内容,只能在下拉菜单中选定,要求“填写”内容,可以键入相应文字。
6、根据所申请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在 “申报学科”下拉菜单中准确选择申报学科代码,每一申请项目可选择两个申报学科代码。申报学科代码是计算机随机遴选评审专家的重要依据,请尽量选择到最后一级学科代码,不要只选择到一级学科代码。
7、申请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必须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项目组主要成员中如有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参加(包括外聘人员及研究生,但不包括境外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单位,须按申请书要 求填写合作单位信息并加盖合作单位法人公章,填写的单位名称须与公章一致。
重点项目的合作单位不得超过3个,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合作单位不得超过2个。
项目组主要成员中的境外人员视为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如本人未能在纸质申请书上签字,则应通过信件、传真等本人签字的纸质文件,说明同意参与该项目申请且履行相关职责,该纸质文件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送交。
8、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已获得其它渠道资助的,应当在申请书相关栏目中说明受资助情况以及与本申请项目的关系与区别。
9、有合作单位参与申请的项目应当在申请书相关栏目中说明合作单位在本申请项目中承担的工作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基础。
10、凡在研究过程中按国家有关规定应履行相关程序的,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例如: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请申请人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有关规定,申请时须提供伦理委员会审查意见等书面材料),并以BMP、JPEG、GIF、PNG图片格式上传证明材料原件电子版。
11、申请人可以提供3名以内不适宜评审其申请项目的专家名单,供遴选通讯评审专家时参考。
12、申请人须在依托单位确定的截止日期前完成申请书撰写并将申请书提交依托单位审核,申请人须在规定的时间打印纸质申请书,完成签字手续后提交依托单位。
13、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申请书的版本号一致。
五、依托单位及申请人需注意的问题
为避免申请人因非学术性失误而失去评审机会,特别提醒依托单位及申请人注意,申请项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受理:
(一)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要求 ⑴ 申请书无原件或无纸质申请书;
⑵ 申请人、项目组成员、单位负责人未在相应栏目中签字或签章;
⑶ 经费预算未按要求科目填列; ⑷ 申请书缺页、缺项或有关栏目未填; ⑸ 合作单位未加盖独立法人单位的公章; ⑹ 未按要求在“立项依据”后列参考文献; ⑺ 电子申请书与纸质申请书版本号不一致; ⑻ 自行修改申请书栏目或变更栏目顺序;
⑼ 未按要求提供电子版及纸质版的推荐信、导师同意申请函件、依托单位相关证明文件等(包括承诺函);
(二)申请人不具备申请条件的
(三)不符合申请人管理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