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2009-2010年度武汉市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指南
目 录
一、电子信息......................................................3
(一)软件产品....................................................3
(二)微电子技术.................................................4
(三)计算机及网络产品............................................4
(四)无线通讯系统与终端..........................................5
(五)广播电视技术产品...........................................5
(六)新型电子元器件..............................................5
(七)信息安全产品................................................5
(八)智能交通产品................................................6
二、生物、医药....................................................7
(一)医药生物技术................................................7
(二)中药、天然药物..............................................8
(三)化学药......................................................8
(四)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9
(五)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9
三、新材料.......................................................10
(一)金属材料...................................................11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11
(三)高分子材料................................................12
(四)生物医用材料...............................................12
(五)精细化学品.................................................13
四、光机电一体化.................................................14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14(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15
(三)先进制造技术...............................................15
(四)新型机械产品.............................................15
(五)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15
(六)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16
(七)电动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16
五、资源与环境...................................................17
(一)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控制技术...............17
(二)乡镇现代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17
(三)污染行业的环境问题与技术需求...............................18
(四)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18
(五)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18(六)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18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18
(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19
(二)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19
(三)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19
七、高技术服务业.................................................19
(一)信息技术服务业.............................................20
(二)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21
(三)新材料技术服务业...........................................21
(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服务业.....................................21
(五)资源、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业...................................21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服务产业...............................21
八、现代农业科技.................................................21
(一)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22
(二)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健康养殖和现代奶业.....................22
(三)现代农业技术设备...........................................23
(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3
(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23
(六)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4
(七)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
(八)农业生物技术产品...........................................24
一、电子信息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电子信息领域的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先进文化传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申请电子信息领域项目的企业,请注意以下事项:1.本领域所提及的所有软硬件产品项目,在申报时,必须提交证明技术创新成果成熟度的下列四类资料之一:专利、省部级技术鉴定证书、产品检测(检验)报告、或用户报告。若干项目类中另需必备的申报资料,请注意相关条目的提示。
2.软件产品是指向用户提供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或设备中嵌入的软件、或在提供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技术服务时提供的计算机软件。单位或个人自己开发并自用的软件以及委托他人开发的自用专用软件不在基金电子领域软件产品支持范围内。软件产品项目在项目验收时,需提供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3.通信产品项目在申请时要有样机(品)并提供功能测试报告;项目验收时需提供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申请相关项目应符合国家已颁布的相关行业标准;4.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原则上以贷款贴息方式支持;5.为特殊行业配套和服务的产品,要符合该行业管理中的有关规定,请在可行性报告中加以说明,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本年度不支持网站建设类项目;不支持游戏类软件项目;不支持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OA)项目,不支持电子出版物项目。
(一)软件产品
本年度创新基金将重点鼓励自主创新成分高、技术含量高、产品形态清晰、应用明确、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3G 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软件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出口,重点支持以Linux操作系统为平台的产品,同时鼓励发展跨平台的产品,特别是在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产品开发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和图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电子政务软件、电子商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软件产品方面,造就一批成熟的中国现代软件企业。
本年度不支持自主创新成分低、市场前景不明朗、技术含量低、低水平重复、以及简单的、重复的技术引进类软件产品。
(二)微电子技术
高速增长的电子信息产业给集成电路发展带来蓬勃生机,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与基础,集成电路产品市场在“十一五”期间,将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工业之一。然而在集成电路总体水平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也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提高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工具开发、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生产能力,逐步满足国民经济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中整机产品对集成电路的需求,不断提供具有一定技术水平、能批量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计算机及网络产品
当今世界正在向网络社会演进,网络应用将普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网络技术和装备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正向宽带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方向前进,新技术、新系统、新业务不断涌现并逐渐融合与分化,极大地推动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地拓展着网络应用的领域。网络已经连接各行各业,网络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其应用领域广阔、市场潜力巨大。
(四)无线通讯系统与终端
重点研制WCDMA和CDMA2000移动通信系统等3G产品、3G产品手机及核心软件、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天线及天馈系列。研究开发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及设备、车载移动通信系统、GPS系统及设备、3G直放站系列技术等移动网络优化技术及系列产品。加强移动增值业务系统、移动增值业务管理运行支撑系统和移动网络安全系统的开发,促进移动增值服务业的发展。
(五)广播电视技术产品
广播电视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发展数字电视产业的历史机遇,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方向;广播电视也是国家“十一五”发展的重点领域数字音视频产业最为活跃的应用市场。伴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与产品将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我国的广播电视技术和产品将步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将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伴随着新的信息技术的革命和数字电视的必然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数字音视频产业乃至信息产业的基础技术和产品,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基础性,是三网融合的支撑技术和应用技术之一,成为与投资类产品融合一体的基础产品,前景广阔。
(六)新型电子元器件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其发展速度的快慢、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信息产业的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出现不仅为行业本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之更加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同时为电子整机的发展及更新换代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加速开发电子元器件新品种,为重点电子整机提供高水平的元器件是本项目内容及目标。
(七)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产品是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安
全应用体系的基础,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产品,是我国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提高整体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要求所申请项目能够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安全应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支撑和服务。不支持项目执行期内市场前景不明朗、项目技术路线不明确、低水平重复、以及简单的技术引进类信息安全产品项目。
申请信息安全产品类项目的企业,需要提供在项目方面的技术积累和支撑材料,避免出现夸大、不真实和不准确的内容。申请专用安全类产品项目,需要符合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所有信息安全类项目在验收时,需要提供该项目产品通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授权测评机构测评的证明材料。
(八)智能交通产品
智能交通系统是信息技术在交通管理和运输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它利用先进的传感、信息、通信等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现有基础设施、营运车辆和运输系统的安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随着交通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关注,我国智能交通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系统的建设也不断加快。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整体战略的调整,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重点也由建设、管理领域逐步向服务领域过渡,重点发展的领域是: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和服务系统、公共交通管理系统、车辆运营与安全管理系统。
暂不支持民航、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
申报智能交通产品类项目时(包含软件系统和硬件产品),应遵从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硬件产品应进入中试阶段,验收时应出具国家权威部门的监测报告。
二、生物、医药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目前,生物技术已从一个广泛应用的基本实验技术演化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渗透到科研、医药卫生、轻化工业、环境改良、制药工业等技术和经济领域。生物技术在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环境、能源和人口四个基本物质要素中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围绕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我市的具体情况,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临床前研究阶段、临床研究阶段及产业化阶段的生物医药类项目,将有选择的给予重点支持。
对于医药研发型企业的研发类项目,要提供新药研究资料、临床研究批件;对于医药生产型企业的产业化项目,除应提供相关的新药研究资料、批件外,还需要提供GMP证书,以及下一步生产的计划或合作生产的有关内容及材料;申报单位还应提供权威检测机构(通过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对产品的检测报告、查新报告,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还应提供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相关证明文件。
本年度重点项目优先支持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研究开发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此类项目应取得注册受理号);以及扩大生产已经获得生产批件而有国内外重大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
本年度不支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烟酒类等项目及消毒类产品。
(一)医药生物技术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组织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卫生领域取
得突破,尤其是基因组学、克隆技术及转基因动植物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医药生物技术正在成为整个医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技术推动力。以重组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分子诊断试剂及试剂盒、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治疗为代表,医药生物技术在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未曾在国内上市销售,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新药,在基本完成临床前的主要研究工作后即可申请创新基金,在项目验收时应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通知书;其余生物技术药物应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后方可申请创新基金。诊断及诊断试剂类产品应获得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本年度优先支持创新性强,特别是已获(受理)专利的技术及产品和未曾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新生物技术新药;重点支持具有重要工艺专利和价值的药品。创新基金不支持简单的仿制品种;不支持简单的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品种。
(二)中药、天然药物
继承和发展传统中药,并使之与现代医药技术相结合,是中药步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运用传统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研发现代中药,是我国当前中药产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医药形势下开发新药的一条有效途径。我国在中药特别是现代中药的研究、生产技术水平上,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为鼓励在中药研究上的技术创新,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对于这类中药品种及相关技术,将给予重点支持。创新基金不支持简单的类同方复方制剂;不支持简单的改变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品种;不支持简单的改变制备工艺的品种。
此类项目要求有明确的创新性,和原技术装备比有较明显的优势,有样机和用户使用报告,达到中试水平。
(三)化学药
小分子化学药物具有分子结构多样性变化范围大、化学性质稳定、生产工艺相对简单、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等特点,特别是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突飞猛进,各种疗效好、副作用低、使用方便的新药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对许多重大疾病的防治效果。重点支持的范围包括创新药物,根据国家有关药品分类办法规定的其它类型的新药,包括计划生育药物,传染病防治药物,慢性非传染病治疗药物,恶性肿瘤治疗药物等;药物生产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药物安全支撑体系建设等。
本年度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已公开但尚未授权的专利)的创新药项目。
(四)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新型给药系统是剂技术,有关的新方法、新产品层出不穷,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制药水平的提高和药物治疗的发展趋势。它包括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和自调式给药系统。新型给药系统的出现为世界制药业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随着化学合成新药研制难度的提高、费用的加大,新型给药系统以其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特点而赢得制药界的青睐,为许多制药商带来巨额利润。本年度重点支持:((3)微囊释放技术。
(五)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酶工程、生物催化、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的高速发展以及生物炼制的兴起,在轻工和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化工和轻工的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轻化工生物技术上具有较好的基础,有些技术和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从整体水平上来说,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许多酶制剂仍主要依靠进口,许多发酵产品的发酵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我国生物基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仍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更少,如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本年度对于具有重要市场前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化工
世纪901)纳米技术;(2)脂质体技术;
2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新型制
生物技术和产品将给予重点支持。本年度不支持企业自产自用的产品,不支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饮料、烟酒类的项目及产品。
本年度重点支持检测装臵、相关酶制剂和试剂盒等。
三、新材料
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新材料是高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信息、生命、能源并称为现代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加强新材料的开发,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增强我市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年度将具有原创性发明,产业关联度大的新材料及产品列入重中之重项目,鼓励支持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有利于形成产品链的项目(技术服务)与产品。本年度不支持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初级产品生产和粗加工项目;不支持无样品检测报告、无用户意见的项目;不支持简单借用纳米概念、不具有明显纳米材料尺寸效应的项目;不支持仅以开发技术为考核指标、无产品销售额的材料制备、加工和成形项目;暂不支持火工品(其它不支持项目详见相关章节)申请本年度创新基金新材料领域的项目,除应符合创新基金申报有关规定外,还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提交按照项目产品名称和技术创新点进行检索的当年度查新报告,报告须由市级或市级以上有资质的科技查新部门完成;
2.专利申请被受理的须附受理通知书、利说明书、摘要附图、权利要求书,已公开或授权的专利须附专利(公开)说明书;3.须提供经国家或行业产品权威检测部门对样品的测
专利请求书、专。
试、检测报告;
4.须提供的用户报告,应包括产品性能或使用情况的对比数据(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不作必要要求);
5.涉及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企业须提交市级以上地方环保部门的批准文件或环评报告;
6.技术创新应通过产品方式体现,须有明确的可实现工业化的应用对象;
7.特殊行业产品须提供符合该行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
(一)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金属结构材料主要是指具有高强、高韧、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或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新材料。它不仅对冶金、石化、能源动力、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和航空航天等国防尖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还可影响和带动一大批基础材料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金属功能材料是指在电、磁、光、声、热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质、表现出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生物、能源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我市高技术产业获得突破性和跨越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年度不支持铝塑复合管材、钢(铝)塑门窗等一般民用产品。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晶体、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又出现了许多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指经过微观结构设计,精确的化学计量和先进制备技术而达到不含有害元素且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主要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结构材料具有良好机械功能、热功能和部分化学功能,为无机非金属结构用材料,组分包括氧化物和非氧化物,结
构包括多晶、单晶、玻璃、复合材料、薄膜及涂层。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是指具有电导性、半导体性、光电性、压电性、铁电性、化学吸附性、吸气性、耐辐射性等许多功能的一类材料。这类材料品种多,具有技术含量高、产品更新换代快、附加值高的特点。
本年度不支持一般的建材、耐火及保温材料、水泥、混凝土助剂、普通建筑玻璃、日用和工业用器皿管棒玻璃、日用陶瓷、卫生陶瓷和建筑陶瓷。本年度重点项目优先支持低排放高纯、气电连熔高纯熔融石英生产技术的开发。
(三)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优异的加工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交通运输、机械仪表、建筑和能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随着新型高分子合成、改性与加工等高技术的发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迅速崛起,新技术不断涌现。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和广泛应用,对于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必将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本年度不支持:普通塑料的一般改性专用料;电缆专用料;流延、吹塑、拉伸法生产的通用薄膜;普通管材、管件及异型材(如普通塑钢窗烯、聚丙烯为基材的部分降解材料;料等。
本年度不支持服装面料、衬布、纱线、常规或性能仅略有改善的纤维(如:有色、异形、细旦、功能粉体添加等)及服装项目;不支持常规的非织造布、一般功能性纤维材料产品项目。
(四)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能,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以及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普通橡胶制品;以聚乙普通的PS涂层布或层压纺织品、新产品、普通电线、PU泡沫塑和
材料。当代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不仅强调材料自身理化性能和生物安全性、可靠性的改善,而且更强调赋予其生物结构和生物功能,以使其在体内调动并发挥机体自我修复和完善的能力,重建或康复受损的人体组织或器官。这类材料在与人体组织、体液或血液接触和相互作用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功能性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制成具有维护生命功能、修复、替换或补偿人体器官功能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我国多数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生物医用材料发展重点应集中在临床应用广泛、用量大的材料及其产品,通过高科技手段对材料进行改性、修饰,增强其安全性、有效性,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能够普惠广大消费群体的生物医用材料及产品。
(五)精细化学品
精细化学品是石油和化学工业中的新兴产业,精细化学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泛、产业关联度大,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学品已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的战略重点。我国精细化学品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精细化学品应通过突破系列精细合成、精细加工技术和新催化技术等,不断开发高附加值、高性能的新品种,以满足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需求。当前的重点是以实现清洁生产工艺和生产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为目标。
本年度不支持生物降解性能差或毒性大的表面活性剂(如: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不支持通用溶剂型涂料,通用水性建筑涂料及普通防锈涂料,低挡涂料及助剂;不支持普通打印墨水;不支持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皮化材料(如丙烯酸树脂类复鞣剂和脱脂剂)等。
四、光机电一体化
机电产品和相应生产装备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基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开发出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一代机电产品和装备,可提高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扩大使用范围,降低能耗,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使产品具备更好的性能价格比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本领域申请的基本要求是:
1.机械结构或方法的创新项目,必须已经取得了相应核心技术的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权(发明专利公告即可);
2.本领域中的软件类项目(基于PC的控制系统、医学专用软件产品、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产品等),除必须提供用户使用报告外,还必须提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3.系统集成技术应用项目,必须提供示范工程用户使用报告;
4.成套设备或整机开发项目,必须提供原理样机检测报告或知名企业提供的用户使用报告(例如:医疗器械项目必须提供临床报告,电力设备项目必须提供电力行业管理机构认可的检测报告);
5.配套零部件项目,应提供整机厂的合作配套意向书和配套试验报告。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目前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已从单变量控制发展到设备运行的动态监控、设备间的协调控制、生产过程优化控制、生产状态监控、产品质量在线监控等,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未来几年的自动化领域将更加重视如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影响到工业网络技术、控制器(PLC)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自动化系统集成技术等自动化领域的各个方面。
(二)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在许多工业领域和科技领域中是信息获取、传输及处理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的重要工具。当前仪器仪表技术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三)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技术在与信息技术、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相关交叉、渗透、融合的基础上得到质的飞跃而形成的技术群,它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为一体,能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它是加速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也是改造我国传统产业,调整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增强其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本年度不支持:
(1)性能一般的普通纺织机械;
(2)性能一般的包装机械及柔性版印刷机、卷筒进料多色凹版印刷机、不干胶商标印刷机。
(四)新型机械产品
机械产品是各类机电产品的基础,掌握核心机械技术的知识产权一直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机械产品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材料和降低成本,进一步增强我国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支持各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机械产品的开发研制。
本年度不支持性能一般的各类普通泵产品,不支持性能一般的各类普通阀门产品。
(五)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医疗仪器技术与设备广泛用于对人体身心状态的辨识与调控、诊断与治疗、康复与保健等医学领域,它涉及到微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医学成像及处理技术、精密机械制造技术,以及医学、生物学、材料学、电子学、机
械学、物理学等诸多学科,其系统技术含量较高,已发展成为与人类生命健康直接密切相关的新型的医疗高技术产业。
本年度不支持机理不清、治疗效果不确定的项目。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软件产品(软件类)申请条件除必须提供临床验证报告外,还必须提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与医疗装臵一体的软件,例如:涉及医学影像诊断及后处理和应用实例的系统,还必须提供相应的产品注册证。
(六)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
本年度不支持的项目:传统的高、低压开关设备;常规的发、供、配电设备。电力系统应用软件产品(计算机软件类)申请条件是:软件已投入示范应用,必须提供相应的软件评测报告,以及用户使用报告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七)电动汽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
重点发展汽车,特别是轿车关键零部件、发动机、车身设计与电子控制等设计技术和核心产品,规模化生产制造加工技术及关键工艺装备;加强电动汽车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整车技术的攻关,建立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技术平台,促进电动汽车及其配套部件(系统)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智能化电子仪表、发动机电控点火、车用电涡流缓速器、电动控制等专用芯片及传感器等汽车电子产品。
申请的基本要求是:
(1)处于研发阶段的产品,必须完成原理样机试制、提供研制报告、同类产品性能对比报告(附数据来源出处);提供行业内由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及检测(试验)报告等可以证明创新程度及技术成熟度的相关文件;
(2)处于中试及以后阶段的产品,必须通过产品型式试验,提供研制报告、同类产品性能对比报告(附数据来源出处)、专利证书(在有效期内)、授权证书(属多个单位共同研发的技术或转让的技术)、产品鉴定文件、用户报告、订货合同、和行业内由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查新报告及检测(试验)报告等相关文件。
五、资源与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低水平消耗资源和对环境的高污染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大制约因素,资源与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我国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根据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社会化需求,清洁化需求,循环化需求,以及科技创新机制导引下的市场化需求,必须倡导循环经济模式,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推进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本年度不支持:术及产品;220吨以下的锅炉脱硫除尘技术和设备;设备(吸附、静电、喷淋);制造建材项目;未经安全评价的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生物菌剂技术及设备;
8、室内空气净化空气清新剂及常规消毒技术及产品。
(一)城市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控制技术城市化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战略。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数量和规模将不断增加,由此带来的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日显凸出。对此,本年度将重点关注以下环保技术:城市社会源有害、危险废物资源化处臵与二次污染防治技术;城市公用设施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城市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城市噪声、电磁污染控制新技术与材料等。
(二)乡镇现代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乡镇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地区绝大多数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直接排放造成面源污染。也造成我国的饮用水源地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目前我国主要的污染
16、一次性餐具及相关材料技术和设备;
45、技术含量低的用工业废物
3、、、常规工艺技术装备组合的水处理技、城市混合垃圾和畜禽粪便制肥技术及产品;、油烟净化技术及7
问题之一。
(三)污染行业的环境问题与技术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许多污染行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正在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必须关注这些行业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控制问题,重视开发有关的治理技术。
(四)发展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
发展循环经济,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贯彻实施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三大基本原则,也是环境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转向前端控制,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五)环境监测、应急和预警技术
我国环境监测网络涉及环境空气、地表水、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城市噪声、污染源等,国家对环境监测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需要大量的相关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重点需求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自动监测、应急监测和急需的常规监测以及环境应急处理技术与仪器设备。(六)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
我国资源消费量快速增加不仅使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剧,而且对外依存度日益扩大,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技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不断开拓新型资源是缓解资源危机的最根本的手段。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归根结底需要依靠技术进步。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一半,目前消耗已占到世界第二位。能源利用率仅为43%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工业化和城镇
33%,远低于
化进程加快,特别是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也日益凸显能源短缺的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及其传统工艺技术,使环境不堪重负。因此,大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加强节能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
本年度重点支持以下三个方面:
1、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
2、其它新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一)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及相关产品本年度重点项目优先支持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林业三剩物发电技术装备研究、开发和生产;秸秆打捆、装载装备;灌木林收获、运输专用装备;生物制发电燃烧锅炉及前处理设备;各类生物质致密成型专用装备。
(二)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在满足现代社会对新能源的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新型高性能电池已成为信息领域增长最快的移动通讯与办公设备产业的主要电源,同时也是未来电动车辆等装备和分散能源体系的能源基础。
(三)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节约能源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措施。因此,研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或将已研发的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七、高技术服务业
近年来,我国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区域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专业分工不断细化与深化,逐步形成了一个人才密集、知识密集、附加值高、低
3、高效节
能耗、支撑并服务于经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体系。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具有明显的技术创新特征,旨在通过增值的专业化服务扩散高技术成果,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本年度基金将重点鼓励和支持为行业和产业发展提供的高技术服务。支持的项目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集成创新,具有与服务相关联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设备,服务对象明确、有望形成产业规模和品牌、能够凝聚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服务类项目。申请本年度高技术服务业领域项目的企业,请注意以下事项:
1.企业是服务型企业,其提供的高技术服务是以赢利为目的,能够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企业有较深的行业背景和独特的技术优势,有成功服务的经历,有明确的企业(机构)客户服务目标群体;3.企业应是技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企业,人员结构以具有职业和技术资格的专业人员为主;4.项目验收时,企业须提供与该服务项目相关的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或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等自主知识产权证明,提供相关用户报告;本年度不支持:科技成果与产品的交易和检测、理)咨询服务;服务对象为本企业(集团)成员或以会员费为主要赢利手段的服务等项目。公益性的服务项目不属于本指南支持范围。
(一)信息技术服务业
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优化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为目的,利用先进高技术服务手段,为行业和产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本年度不支持:商业网站、呼叫中心类服务;不支持信息查询、检索、信息内容提供服务;不支持以容的ASP服务、设备托管服务(SSP)和租赁服务
科技(管MIS为主要内(SAAS);
不支持没有信息技术服务内容的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
(二)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
药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用药问题的重点已经逐步从保障有药可用转变为如何保障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为此,加强药品安全标准完善、药物筛选与评价等服务,意义重大。
(三)新材料技术服务业
新材料领域中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是与相应技术的研发和服务密切相关,服务的质量受技术水平高低的影响,并与其产品和市场的推广相关联。
(四)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服务业
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将给我国机电产品制造业带来良好的机遇,也为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五)资源、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业
我国目前经济高速增长,资源与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环保资金投入加大及环境技术的发展,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技术服务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环保技术服务业主要考核技术与服务方式创新,环保设施运行效率、达标率、能耗指标、处理成本等。同时考核运营企业的运营管理制度、运营资质、服务业绩和管理成本等内容。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服务产业
以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和促进节能先进技术推广为目的,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水平、优质的设计、组织、协调、咨询和诊断等技术服务业务。
八、现代农业科技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依托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势,重点支持种植、养殖优良品种培育、重大病虫害防治、节水防涝、植保防疫、农产品深加工关键技术及食品安全技术、重大农业技术转化和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一)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1、油菜、水稻、玉米等大宗作物新品种的中试、示范。
2、优质专用经济、饲料、能源作物以及名特优果树、蔬菜新品种的中试、示范。
3、优质抗逆用材林、经济林、花卉、牧草及特种专用植物新品种中试、示范。
4、农林作物种苗繁育及种子、种苗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及产品。
5、主要农作物、蔬菜、花卉优质高效栽培新技术及配套产品。
6、新型肥料、环保型农用化学品及其高效安全施用技术。
(二)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健康养殖和现代奶业
1、优势畜禽、水产、特种养殖新品种及良种规模化、规范化、快速扩繁技术。
2、优势畜禽、水产品营养调控与健康养殖技术及产品。
3、生态循环型畜禽、水产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及设备。
4、安全、优质、高效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关键技术与工艺。
5、畜禽、水产品和饲料质量安全评价、检测、预警技术和产品;
6、奶牛优质品种、奶牛专用饲料、牧草养殖与高效利用、疾病防治与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和奶制品深技工技术与设备。
(三)现代农业技术设备
1、适用于大田、温室大棚和园林生产的低成本、智能型技术及设备。
2、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关键机具开发与配套技术体系。
3、与精准农业技术相适应的信息化配套机具研制。
(四)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1、大宗粮油产品产后减损和绿色储运技术与配套设备、产品。
2、大宗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品增值加工技术及设备。
3、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与配套产品。
4、农林特产资源高效开发与增值加工技术。
5、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
6、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快速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和产品。
(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1、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技术及产品。
2、主要动物疫病快速、准确诊断技术与产品。
3、烈性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异性疫苗生产技术。
4、畜禽水产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及防治技术与配套产品。
5、高效安全型兽药及产品质量监测和生产等技术及产品。
(六)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
1、高效、低成本农林生物质的收集与转化技术及产品。
2、沼气、固化与液化燃料等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及产品。
3、生物基新材料和化工产品生产技术。
4、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
5、农业生态和农村垃圾、污水资源化利用等农民生活环境建设技术及产品。
6、农民饮水安全技术与设备。
7、太阳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及设备。
8、绿色节能建材生产技术及产品。
(七)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
1、新型农作物、林木种子收获、清选、加工设备。
2、新型农田作业装备。
3、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设施与设备。
4、新型高效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
5、新型牧草、饲料加工机械与设备。
6、新型林产机械、森林防火设备。
7、新型农产品产地处理技术装备。
(八)农业生物技术产品
1、新型畜禽生物兽药和生物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
2、生物肥料生产技术及产品。
3、生物农药生产技术及产品。
4、生物饲料生产技术与产品。
5、动物胚胎生物技术及产品。
第二篇:2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8课题指南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7年12月
目 录
说明〃〃〃〃〃〃〃〃〃〃〃〃〃〃〃〃〃〃〃〃〃〃〃〃〃〃〃〃〃〃〃〃〃〃〃〃〃〃〃〃〃〃(1)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党史〃党建〃〃〃〃〃〃〃〃〃〃〃〃〃〃〃〃〃〃〃〃〃〃〃〃〃〃〃〃〃〃〃〃〃〃〃〃(5)哲学〃〃〃〃〃〃〃〃〃〃〃〃〃〃〃〃〃〃〃〃〃〃〃〃〃〃〃〃〃〃〃〃〃〃〃〃〃〃〃〃〃(11)理论经济〃〃〃〃〃〃〃〃〃〃〃〃〃〃〃〃〃〃〃〃〃〃〃〃〃〃〃〃〃〃〃〃〃〃〃〃〃(16)应用经济〃〃〃〃〃〃〃〃〃〃〃〃〃〃〃〃〃〃〃〃〃〃〃〃〃〃〃〃〃〃〃〃〃〃〃〃〃(21)统计学〃〃〃〃〃〃〃〃〃〃〃〃〃〃〃〃〃〃〃〃〃〃〃〃〃〃〃〃〃〃〃〃〃〃〃〃〃〃〃(26)政治学〃〃〃〃〃〃〃〃〃〃〃〃〃〃〃〃〃〃〃〃〃〃〃〃〃〃〃〃〃〃〃〃〃〃〃〃〃〃〃(30)法学〃〃〃〃〃〃〃〃〃〃〃〃〃〃〃〃〃〃〃〃〃〃〃〃〃〃〃〃〃〃〃〃〃〃〃〃〃〃〃〃〃(37)社会学〃〃〃〃〃〃〃〃〃〃〃〃〃〃〃〃〃〃〃〃〃〃〃〃〃〃〃〃〃〃〃〃〃〃〃〃〃〃〃(42)人口学〃〃〃〃〃〃〃〃〃〃〃〃〃〃〃〃〃〃〃〃〃〃〃〃〃〃〃〃〃〃〃〃〃〃〃〃〃〃〃(47)民族学〃〃〃〃〃〃〃〃〃〃〃〃〃〃〃〃〃〃〃〃〃〃〃〃〃〃〃〃〃〃〃〃〃〃〃〃〃〃〃(49)国际问题研究〃〃〃〃〃〃〃〃〃〃〃〃〃〃〃〃〃〃〃〃〃〃〃〃〃〃〃〃〃〃〃〃〃(52)中国历史〃〃〃〃〃〃〃〃〃〃〃〃〃〃〃〃〃〃〃〃〃〃〃〃〃〃〃〃〃〃〃〃〃〃〃〃〃(57)世界历史〃〃〃〃〃〃〃〃〃〃〃〃〃〃〃〃〃〃〃〃〃〃〃〃〃〃〃〃〃〃〃〃〃〃〃〃〃(62)考古学〃〃〃〃〃〃〃〃〃〃〃〃〃〃〃〃〃〃〃〃〃〃〃〃〃〃〃〃〃〃〃〃〃〃〃〃〃〃〃(64)宗教学〃〃〃〃〃〃〃〃〃〃〃〃〃〃〃〃〃〃〃〃〃〃〃〃〃〃〃〃〃〃〃〃〃〃〃〃〃〃〃(65)中国文学〃〃〃〃〃〃〃〃〃〃〃〃〃〃〃〃〃〃〃〃〃〃〃〃〃〃〃〃〃〃〃〃〃〃〃〃〃(68)外国文学〃〃〃〃〃〃〃〃〃〃〃〃〃〃〃〃〃〃〃〃〃〃〃〃〃〃〃〃〃〃〃〃〃〃〃〃〃(70)语言学〃〃〃〃〃〃〃〃〃〃〃〃〃〃〃〃〃〃〃〃〃〃〃〃〃〃〃〃〃〃〃〃〃〃〃〃〃〃〃(71)新闻学与传播学〃〃〃〃〃〃〃〃〃〃〃〃〃〃〃〃〃〃〃〃〃〃〃〃〃〃〃〃〃〃〃(74)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78)体育学〃〃〃〃〃〃〃〃〃〃〃〃〃〃〃〃〃〃〃〃〃〃〃〃〃〃〃〃〃〃〃〃〃〃〃〃〃〃〃(84)管理学〃〃〃〃〃〃〃〃〃〃〃〃〃〃〃〃〃〃〃〃〃〃〃〃〃〃〃〃〃〃〃〃〃〃〃〃〃〃〃(88)2
说 明
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8课题指南》围绕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相关学科中拟定了一批重要选题,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选择申报。
三、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四、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但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3年3月5日后出生)。课题组成员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从所在工作单位申请。
五、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六、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填写《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教育学、艺术学和军事学等三个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艺术 科学规划办、全军社科规划办另行组织。
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8课题指南》条目分为具体条目(带*号)和方向性条目两类。具体条目的申报,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也可对条目的文字表述做出适当修改。方向性条目只规定研究范围和方向,申请人要据此自行设计具体题目。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鼓励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包括重点课题)。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无论是按《课题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八、2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继续实行限额申报,限额指标另行下达。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申请单位要着力提高申报质量,适当控制申报数量,特别是要减少同类选题重复申报。
九、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35万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0-22万元。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均可从我办网站下载)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 为3—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
十一、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2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1)课题负责人同只能申报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最多参与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在研国家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2)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18年3月5日之前的可以申请)。(3)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申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的负责人同不能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课题,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家基金项目结项。(6)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 论文(出站报告)原件。(7)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凡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多家基金项目资助字样。
十二、申报课题须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书》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以下简称《活页》)要求,如实填写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为保证申报评审的公正性和严肃性,评审会议召开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评审组专家或邀请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申报辅导。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通报批评;如获立项即予撤项,五年内不得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和评审中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的,除按规定进行处理外,均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十三、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通讯初评,初评采用《活页》匿名方式,《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七千字,要按《活页》中规定的方式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
十四、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获准立项的《申请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最终研究成果须先 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
十五、项目申报材料从我办网站下载,或向受理单位索取。《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审查盖章后,报送本省(区、市)社科规划办或在京委托管理机构。
十六、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
十七、各省(区、市)社科规划办受理当地的课题申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受理兵团的课题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受理本院的课题申报,中央党校科研部受理中央国家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课题申报,教育部社科司受理中央各部委所属在京普通高等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军社科规划办受理军队系统(含地方军队院校)的课题申报。全国社科规划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
十八、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和基层科研管理部门要按规定做好申报数据录入、打印报表、纸本《申请书》与《活页》及电子版《申请书》(WORD文件格式)的汇总报送等工作。各地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要按申报单位和申请人分类汇总后,将电子版《申请书》统一刻录成光盘,随同纸质版申请材料一同报送我办。
十九、课题申报时间为2017年12月21日至2018年3 月5日。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在京委托管理机构须于2018年3月12日前,将汇总并认真校对后的《申请书》中“数据表”数据发至我办邮箱(npopss@vip.163.com),并确保电子数据和《申请书》中“数据表”一致;3月15日前将纸质版《申请书》和《活页》、电子版《申请书》光盘、统计表报送至我办,逾期不予受理。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过程研究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精神实质研究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当代价值研究
*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意义研究
*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研究 * 6.习近平新时代观研究
* 7.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 * 8.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 9.总书记全球治理思想研究 * 10.总书记国家安全观研究
* 11.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研究 * 12.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研究 * 13.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研究 * 14.总书记青年思想研究 * 15.总书记强军思想研究
* 16.总书记关于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思想研究 * 17.总书记关于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思想研究 * 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研究 *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演变及其规律研究 * 20.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研究
* 21.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研究 * 22.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三者关系研究 * 23.新时代“四个伟大”内在逻辑与重要意义研究 * 2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路径研究
* 25.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 * 26.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研究 * 27.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研究
* 28.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 2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设研究 * 30.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研究 * 31.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研究 * 32.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 3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 34.新时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研究 * 3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 * 36.新时代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研究 * 38.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我国基本国情关系研究
* 39.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研究 * 40.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构研究 * 4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 42.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实效性研究
* 4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妇女发展道路研究 4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研究
4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研究 4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研究 4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化观研究
48.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经验研究 49.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研究
5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研究 51.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与美丽中国建设研究 52.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研究 53.马克思资本观研究
54.《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研究 55.21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研究 56.列宁探索新制度思想史(1917—1923)57.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研究 58.列宁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研究
59.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60.毛泽东关于社会矛盾思想研究 61.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62.毛泽东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研究
63.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及其启示研究 64.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研究 65.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成就研究
66.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研究
67.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研究 68.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6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 7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 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72.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新进展研究 73.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 74.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
75.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历史经验研究 76.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
77.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研究 78.网络意识形态新情况及应对策略研究 79.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80.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意识形态治理经验研究 81.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有效引导研究 82.新世纪以来国外流行社会思潮新特点研究 83.新兴社会群体思想观念状况研究
8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研究
85.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研究
86.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87.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88.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89.中外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 90.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评析 91.海外华文学校发展演变及影响研究 92.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态势研究
9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评析
94.21世纪国外共产党和工人运动新动向研究
党史·党建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历史考察 * 2.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研究 * 3.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 *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
*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
* 6.总书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 * 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及历史地位研究 * 8.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研究 * 9.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研究
* 10.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决定性作用研究
* 11.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形成发展研究 * 1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精神研究 * 13.中国共产党强化“四个意识”及其经验研究 * 14.牢固树立核心意识、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研究 * 15.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研究
* 16.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研究
* 17.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研究 * 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研究
* 19.中国共产党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 力、社会号召力研究
* 20.中国共产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研究
* 21.中国共产党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研究
* 22.十九大党章修正案的新变化、新特点研究 * 2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史研究 * 24.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创新史研究 * 25.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历程及经验研究
* 2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成功经验研究 * 27.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性锻造研究 * 28.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
* 29.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建设质量研究
* 30.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研究 * 31.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研究
* 32.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政权机关领导的制度机制研究 * 33.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研究
* 34.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 35.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研究 * 36.全面从严治党与党的执政安全研究
* 37.把制度建设贯穿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建设研究 * 38.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问题研究
* 39.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研究 * 40.“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 * 41.党章和党内准则条例法规研究 * 42.党章主要修改内容制度化具体化研究 * 43.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制度研究 * 44.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 * 45.加强党的巡视工作和巡察工作研究
* 46.巩固不敢腐、促进不能腐、强化不想腐研究 * 47.加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研究 * 48.加强政党协商研究
* 49.加强中国共产党各类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 50.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内涵研究 * 51.党内法规发展史研究 * 52.党内法规文化研究
* 53.党内法规制度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定位和作用研究
* 54.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 55.依规治党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功能作用研究
* 56.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建设研究
* 57.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的实现方式与保障机 制研究
* 58.党内法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研究
* 59.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新要求研究 * 60.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研究 6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建设学说研究 62.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63.中共党史中的重大会议和重大决策研究 64.中共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任务研究 65.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与研究方法创新 6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67.改革开放专题史研究
6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研究 69.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70.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 71.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 72.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研究 73.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研究 74.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研究 75.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 76.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研究
77.中国共产党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研究 78.中国共产党反腐机制研究 79.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研究
80.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史研究 8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史研究 8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史研究 8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史研究 84.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史研究 85.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舆论工作史研究 86.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
87.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史研究 88.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同大国关系史研究 89.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研究 90.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关系史研究 91.中国共产党在国际上处理和发展党际关系的历史经验研究
92.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历程的国际比较研究 9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研究 9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研究 9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研究
96.中国共产党巩固边疆发展边疆的奋斗历程研究 97.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各个革命区域、各条革命战线研究 98.五四运动研究 99.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分专题)
100.改革开放40年党的妇女工作经验研究
101.中国共产党历史文献和当代文献编纂与利用研究 102.中共党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研究 103.社会组织党建研究
104.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团组织建设研究 105.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政党的国际比较研究
哲学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 * 2.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研究 * 3.总书记创新思想的哲学研究 * 4.总书记中华文化观研究 * 5.总书记民生观研究
* 6.“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哲学研究 *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研究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研究
* 9.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 * 10.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研究
* 1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问题研究 * 1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哲学研究 * 13.新发展理念的哲学研究
* 14.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哲学研究 * 1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研究 * 16.“一带一路”建设的哲学研究 * 17.美丽中国建设的哲学研究
*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 * 19.中华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 20.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反思研究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研究 2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题研究 24.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研究 25.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26.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 27.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研究 28.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 29.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研究 30.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
3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32.唯物史观与中国道路研究
33.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的哲学研究 34.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35.中国传统哲学文献整理与诠释研究 36.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创新研究 37.中国哲学方法论研究 38.中国哲学断代史研究 39.中国哲学史人物、流派研究
40.中国哲学的精神内涵与文化自信建设研究 41.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42.中国传统宗教哲学研究
4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研究 44.中国生态哲学研究 45.中国哲学海外传播研究 46.近代以来中国价值观变迁研究 47.中外哲学交流与比较研究 48.西方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49.西方哲学经典著作编译研究 50.西方哲学断代史研究 51.现代西方哲学专题研究 52.外国哲学国别研究 53.西方形而上学研究 54.西方认识论研究 55.西方政治哲学研究 56.西方语言哲学研究 57.西方宗教哲学研究 58.东方哲学专题研究 59.意识与心灵哲学专题研究 60.实验哲学研究
6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62.伦理学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 63.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 64.国外伦理思想史研究 65.中外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66.应用伦理学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 67.道德哲学理论的创新性研究 68.生命科学技术的伦理学研究 69.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研究
70.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究(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71.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和现代转化研究 72.美学原理基本问题研究 73.中国美学断代史研究 74.中国美学史基本问题研究 75.中国当代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76.中国古代艺术观念研究 77.西方美学史研究 78.当代西方美学专题研究 79.当代审美和艺术教育研究 80.科学史基础问题的哲学研究 81.当代科学前沿问题的哲学研究 82.当代科学哲学的新范式研究 83.科学哲学的历史研究
84.人工智能的相关哲学问题研究 85.大数据背景下的哲学研究 86.认知科学的哲学研究 87.复杂性问题的哲学研究 88.科学社会学研究
89.当代规范性理论的哲学研究 90.著名科学家的哲学思想研究 91.中国传统哲学与科学之关系研究 92.中国古代逻辑研究
93.西方逻辑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94.数理逻辑基础问题研究 95.语言逻辑研究
96.哲学逻辑及其应用研究 97.非经典逻辑研究
98.逻辑、计算机、脑科学跨学科研究
理论经济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 2.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研究 * 3.坚持新发展理念研究
* 4.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 * 5.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 * 6.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
* 7.总书记关于反贫困与共同富裕的思想研究 * 8.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 9.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研究 * 10.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借鉴西方经济学有益成果研究
* 11.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研究 * 12.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研究
* 13.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研究 * 14.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研究
* 15.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研究 * 1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研究 * 17.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研究
* 18.全面小康社会到现代化强国的发展路径研究 * 19.全面深化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 20.全面深化改革与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研究 * 21.全面开放新格局研究
* 22.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 23.政府和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关系研究 * 24.重构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 25.我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综合协调机制研究
* 26.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管理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
* 27.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机制研究 * 28.新技术革命与中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 * 29.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研究 * 30.供给体系质量提升途径研究
* 31.我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和国际赶超前景研究 * 32.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投资-储蓄-增长机制研究 * 33.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国际耦合机制研究
* 34.我国大规模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和运用研究 * 35.我国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机制和周期预算平衡制度研究
* 36.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研究
* 37.我国金融风险、金融波动和金融周期研究 * 38.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 39.经济发展中储蓄率演变规律研究
* 40.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 41.国际贸易新模式与贸易强国战略研究 * 42.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研究
* 43.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关键性作用研究 * 44.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研究 * 45.我国家庭消费行为研究 * 46.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研究
* 4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产业政策对产业升级的有效性研究
* 48.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 * 49.经济发展中产融结合问题研究
* 50.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与国有企业布局优化研究 * 51.国有资本经营体制与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研究 * 52.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研究 * 53.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理论和案例研究 * 54.企业制度的历史演化研究
* 55.工业企业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问题研究 * 56.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研究
* 57.研发投入、教育制度、社会环境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 步影响研究
* 58.网络化社会中的创新激励研究 * 59.转型社会中的声誉问题研究
* 60.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经济转型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 61.中国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 62.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 * 63.城市群结构与演变趋势研究
* 64.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城镇体系研究 * 65.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 66.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 * 67.土地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 68.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 69.城乡经济不平衡的内在逻辑与对策研究 * 70.隐性贫困测度与精准扶贫政策研究 * 71.我国脱贫和减贫政策的设计与评估研究 * 72.反贫困政策中的行为干预研究
* 73.我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研究 * 74.“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问题研究
* 75.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研究 * 76.后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结构演化研究 * 77.后危机时期的国际资本流动管制政策研究 * 78.反危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退出的国际影响研究 * 79.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重大结构变迁研究 * 80.美国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的国际影响研究 81.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研究
8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 8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史意义研究 84.深化改革开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85.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研究
86.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前沿进展研究 87.凯恩斯主义复兴研究
88.国外产业政策理论和实践比较研究
89.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经济学的争论和发展研究 90.中国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特殊性、经济基础和理论依据研究
91.重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研究
92.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机制和体制问题研究 93.收入分配制度与居民消费增长机制研究 94.中国产权制度、政府行为与企业创新行为研究 95.现代金融体系的组织和结构研究 96.我国生产率影响因素和增长趋势研究 97.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98.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创业问题研究 99.区域协调发展机制问题研究 100.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101.参与人有限理性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应用经济
* 1.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指标体系研究
* 2.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研究 * 3.新时代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策研究 * 4.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臵研究 * 5.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涵、任务与战略研究 * 6.推动高质量发展突破性问题研究
* 7.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研究 * 8.经济发展质量变革重点和路径研究 * 9.提高我国供给体系质量对策研究
* 10.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研究
* 11.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研究
* 12.规范推进政府投资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研究
* 13.宏观调控有度的积极财政政策优化研究
* 14.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事权一览表和相应财政支出 责任明细单的设计研究
* 15.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机制研究 * 16.激励和保护创新的机制和政策研究
* 17.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 18.金融市场开放环境下的国家金融安全研究
* 19.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 20.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研究 * 21.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研究 * 22.中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与处臵比较研究 * 2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 24.建立防范处臵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长效机制研究
* 25.大数据时代科技与金融融合及风险管控研究
* 26.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防控与应急处臵机制研究 * 27.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方案及其模拟研究
* 28.加快建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研究
* 29.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培育机制研究
* 30.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研究 * 31.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政策研究 * 32.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监管体系研究 * 3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安全与效益研究 * 34.加快企业资源配臵国际化与风险规避研究 * 35.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研究 * 36.新形势下入境旅游发展研究
* 37.完善产权制度、实现产权有效激励研究 * 38.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研究 * 39.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制度环境研究 * 40.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研究 * 41.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研究 * 42.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研究
* 43.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 * 44.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 * 45.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影响研究 * 46.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研究 * 47.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绩效评价制度研究
* 48.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研究
* 49.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 50.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研究 * 5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研究 * 52.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影响研究 * 53.壮大农民集体经济的途径和模式研究 * 54.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研究 * 55.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 56.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研究 * 57.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 58.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 59.2020年后中国相对贫困问题研究 * 60.我国参与远洋渔业资源永续利用问题研究 * 61.我国能源转型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 62.新能源发展补贴政策研究 * 63.推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研究 * 64.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研究 * 65.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66.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 * 67.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研究 * 68.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制度框架与路径选择研究 * 69.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研究 * 70.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制度研究
* 71.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保障机制研究
* 72.改革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研究 * 73.促进我国就业质量提升研究 * 74.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 75.我国中高端消费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 76.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的政策研究 * 77.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研究 78.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 79.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 80.发展实体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 81.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研究 82.我国对外开放转型研究 83.建设自由贸易港研究 84.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研究
85.产业升级与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研究 86.人工智能时代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87.城市精细化治理问题研究
88.履行政府收入再分配调节职能研究 89.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90.地方税体系建设中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91.地方隐性债务问题研究 92.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93.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94.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研究 95.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研究 96.建立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研究 97.城乡环境协同治理研究 98.国家公园与自然资源管理研究 99.资源环境审计创新研究
统计学
* 1.国家治理能力的统计测度方法及其评价研究 * 2.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统计测度研究
* 3.空间发展不平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统计研究 * 4.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 * 5.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延伸模型与应用研究 * 6.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 7.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统计测度研究
* 8.“一带一路”国家、“金砖五国”产业结构比较统计研究
* 9.新时代产业升级的统计监测研究 * 10.新经济统计制度方法研究
* 11.科技资源配臵及优化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 * 12.名录库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结合应用研究 * 13.中外政府统计数据发布比较研究
* 14.国际比较项目非基准年购买力平价推算方法研究 * 15.电商时代CPI测度方法研究
* 16.基于多数据源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编制与评价研究 * 17.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服务业统计问题研究 * 18.中国多产业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构建及结构调整研究
* 19.基于混合Copula模型的人民币汇率研究及应用 * 20.我国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 2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及其效应研究 * 22.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 * 23.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统计评价研究 * 24.因子分析新理论及其拓展研究 * 25.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统计方法研究 * 26.贝叶斯面板数据协整模型及应用研究 * 27.非结构化数据统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 28.大数据背景下抽样推断新方法研究 * 29.基于网络结构的高维数据降维及应用研究 * 30.统计方法在古陶瓷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31.新中国统计学发展史研究
32.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统计科研、统计教育与统计实践研究
33.中国政府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研究(通过对政府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进行功能定位和内在逻辑等顶层设计的研究,应对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全球化和大数据理论发展。)34.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以全国、地方、部门统计为考察对象,重点研究各类数据质量分析评价方法,从核算方 法、工作流程等方面提出建议。)
35.大数据统计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围绕大数据统计分析中存在的核心问题,研究大数据统计分析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提出支撑大数据应用的计算模式与算法。)36.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的统计理论方法创新及应用研究(结合数据科学、大数据理论和人工智能科学前沿,研究和探索统计视角下的理论创新、方法与应用创新,开拓统计发展新方向。)
37.基于部门大数据的统计监测研究(研究日益增长的部门大数据与主要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经济预测与监测。)
38.大数据背景下国民经济核算新方法研究 39.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研究
40.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及“中国制造2025”统计监测方法研究
4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及应用(通过构建统计指标体系与模型,测度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提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政策建议。)
42.绿色金融统计评价与监测研究(利用统计理论、方法和模型,评价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阶段规律,并监测评估我国的发展进程。)43.大数据背景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统计预警方法研究(在互联网大数据下,针对金融市场波动性和环境不稳定性等问题,开展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量化、预警与应用研究。)44.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稳健统计推断理论、应用与评价研究(围绕大数据分析处理的核心难点问题,建立大数据稳健可靠的统计分析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支撑大数据应用的稳健统计算法。)
45.福利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对福利测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提出能准确测度福利的科学思路和可操作性方案。)
46.健康中国统计监测与评价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国际可比的健康中国统计指标体系,对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进行监测评估。)
47.环境治理绩效的统计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依据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用统计方法对环境治理绩效进行科学测度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48.文物断源断代的统计分析研究(借助于聚类分析、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粗糙集等方法,对文物断源断代进行统计分析,以提升文物的内涵价值。)49.整数值时间序列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50.贝叶斯空间统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政治学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丰富和发展研究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政治学话语体系建构的指导意义研究
*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研究 * 5.习近平新时代政治建设思想及其战略和方略研究 * 6.习近平新时代人民政协思想研究
* 7.习近平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思想研究
* 8.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研究
* 9.总书记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研究 *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理论、实践逻辑研究
*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的政治学理论研究
*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研究
*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研究
* 1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总目标、总 任务、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研究
* 1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研究
* 16.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和战略策略研究
* 17.新时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研究
* 18.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制度安排研究 * 1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制度优势和发展方向研究
* 20.新时代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政治机制创新研究
* 21.新时代坚持和实现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研究
* 22.新时代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的实证研究
* 23.新时代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研究 * 24.新时代国家监察制度及其有效运行机制建设研究 * 25.新时代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治理机制研究 * 26.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 * 27.新时代人民政协界别设臵研究
* 28.新时代政治伦理、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养成的政治途径研究
* 29.新时代政府推动企业家精神培育的机制研究 * 30.新时代基层民主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 31.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
* 32.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根本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系研究
* 33.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制度建设研究 * 34.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政治途径研究 * 35.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政策机制研究
* 36.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研究
* 37.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政治机制研究
* 38.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路径研究 * 39.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途径研究 * 40.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机制优化研究
* 41.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制度建设研究
* 42.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研究
* 43.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的制度建设研究 * 44.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途径研究
* 45.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 * 46.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 47.人民政协文化史研究
* 48.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 49.增强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的政策和机制研究 * 50.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本领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 51.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研究
* 52.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的政治机制研究
* 5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
* 54.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政治机制研究 * 55.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政治责任研究 * 56.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和责任研究 * 57.全面实施政府绩效管理的路径研究 * 58.提升政府质量与优化政府管理机制研究 * 59.健全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研究
* 60.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战略和路径研
究
* 61.新时代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研究
* 62.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研究
* 63.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研究 * 64.科学配臵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责研究 * 65.职能相近地方党政机关合并或合署运行模式研究 * 66.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培育机制研究 * 67.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改革研究
* 68.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 6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研究 * 70.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
* 71.当代中国政治核心价值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 72.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研究 * 7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 74.政府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 75.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76.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 77.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公共政策研究 * 78.边疆民族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 79.精准扶贫的政治机制和责任机制研究 * 80.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 81.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 82.强化和完善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研究 * 83.总体国家安全与政治安全的理念和实施机制建设研究 * 84.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境外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研究 * 85.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机制研究
* 86.新时代推进“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 87.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的政治理论和实施机制研究
* 88.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的实施机制研究
* 89.香港中产专业人士统战工作研究 * 90.祖国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 * 91.台湾社会阶层研究
* 92.两岸民间关系发展的政治功能研究 * 93.常住大陆台胞群体研究
* 94.海外侨胞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
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政治学科建立、建设和发展研究 96.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科发展历史和相关理论研究
97.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学科体系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 98.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关系研究 99.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研究 100.大数据时代国家治理方式研究 101.政治生态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102.民主政治广泛、真实和有效性比较研究 103.网络政治意识形态传播规律研究
104.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研究
105.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建构的价值前提、思想资源和实现路径研究
106.近代以来我国政治学科发展历史研究 107.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研究 108.中国传统社会权力监察制度研究 109.中国古代治理经验得失研究
110.秦汉时期国家体系建构的意识形态与制度架构研究 111.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变迁研究 112.清末民初现代国家构建研究
113.近代中西文化论争与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变研究 114.20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研究 115.世界各国民主多样性的理论、实践和评估标准研究 116.西方宪政理论与制度的本质和缺陷的理论研究与制度
分析
117.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未来走向研究 118.西方福利国家理论前沿追踪研究 119.当代西方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研究 120.西方政治思潮跟踪研究 121.西方政治话语体系研究
122.全球地方治理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法学
* 1.总书记法治思想研究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建构研究 *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研究
* 4.新形势下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话语体系的理论路径研究
* 5.法治社会建设的落实机制研究 * 6.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法律问题研究 * 7.网络信息化时代法理学转型研究 * 8.公民法治意识的实证研究 * 9.法律解释制度研究
* 10.我国司法信息化的现状与法理研究 * 11.民国司法审判中的传统法律元素研究 * 12.中华法文化的话语体系研究
* 13.中世纪欧洲教会法的历史作用研究 * 1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决定权研究 * 15.宗教工作法治化问题研究 * 16.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研究 * 17.宪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研究 * 18.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 * 19.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研究 * 20.对监察委员会的外部监督体系研究 * 21.完善我国国家机构组织法研究
* 22.当事人选择行政纠纷解决途径的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 * 23.信用惩戒的行政法研究 * 24.金融犯罪的立法与司法研究 * 25.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与司法研究 * 26.医疗刑法研究
* 27.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研究 * 28.刑事一体化研究方法及其具体适用研究 * 29.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研究 * 30.司法改革与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完善研究 * 31.性别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防治的影响研究 * 32.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 33.刑事证据体系研究 * 34.事实认定原则与方法研究
* 35.司法鉴定标准化研究 * 36.对仲裁的司法监督研究 * 37.民刑、民行交叉关系诉讼研究 * 38.诉权学说史研究
* 39.正当当事人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40.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
* 41.土地确权中的妇女权益保障研究 * 42.网络环境民事权利保护研究 * 43.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民法问题研究 * 44.共享经济的民法问题研究 * 45.人工智能的民法问题研究 * 46.民事习惯研究
* 47.民法典修订与妇女权益保护研究 * 48.票据法完善研究
* 49.我国商事担保制度的立法完善研究 * 50.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制度研究
* 51.公司资本制度改善后的债权人保障研究 * 52.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合法性研究 * 53.网络直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 54.版权技术措施制度研究 * 55.药品专利制度研究
* 56.新时代背景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法律问
题研究
* 57.新经济背景下金融风险与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 58.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 5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 60.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研究 * 61.全面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研究 * 62.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研究 * 63.反垄断法的修改与完善研究 * 64.大数据运用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 65.企业年金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 66.环境司法中预防性责任方式研究 * 67.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研究
* 68.“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投资规则创新研究 * 69.“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创新研究 * 70.海外利益保护法研究 * 71.领事保护立法研究 * 72.援外管理立法研究
* 73.经济全球化升级与WTO法改革的中国方案研究 * 74.美国法院对中国企业被告行使管辖权的判例研究 * 75.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互动关系研究
* 76.南海仲裁案后的南海问题研究
第三篇:2013年创新基金项目申报说明
附件:
2013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项目申报说明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一)申报企业的基本条件。
企业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团队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持续创新的意识。企业的大学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30%以上,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10%以上,每年用于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的5%。
(二)项目要求和支持方式。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分为创新项目、重点创新项目两类。
1.创新项目是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在研发或中试阶段、尚未形成有效销售的项目。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的支持方式,支持金额为50万—100万元。
2.重点创新项目是指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对产业或行业有影响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或关键创新产品。采用无偿资助支持方式,支持金额为100万—200万元。
(三)项目申报。
申报工作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书面申报资料及有关附件需装订成册,一式一份,由推荐单位邮寄给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受理处,同时将项目的电子申报资料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一站式”提交。
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项目
(一)申报单位基本条件。
具有独立的事业或企业法人资格,并且已运行2年以上;具有明确的服务方向,持续性开展公共技术服务;具有开放的服务模式,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服务对象群体,较好的服务基础、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效;具有不少于10人的专职服务团队,大学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全体人员的60%以上,面向中小企业开展的公共技术服务收入须占营业总收入的60%以上。
(二)支持内容。
1.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包括试验、检测、装备及设施共享服务;软件共享服务;专业技术数据共享服务。
2.专业技术服务:包括为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产业升级、产品及工艺设计、技术标准设立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和相关服务;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展专业技术咨询及培训。
3.技术转移服务(含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包括技术经纪与技术(产权)交易服务;根据企业技术需求提供的技术供需对接服务;与技术转移相关联的技术集成及国际技术转移服务。
(三)支持方式。
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支出给予一定的补助,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主要用于:因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而发生的净支出(开展服务的总支出扣减政府补助等收入的余额);开展公共技术服务为中小企业降低收费标准而发生的收入减少;为开展公共技术服务举办的非营利性活动发生的支出。
(四)项目申报。
推荐单位重点审查申报单位基本条件及服务内容,根据当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及重点发展产业的实际布局,认真筛选,择优推荐,同级财政部门配合做好相关财务审查。
申报工作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书面申报资料及有关附件需装订成册,一式两份,由推荐单位邮寄给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受理处,同时将项目的电子申报资料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一站式”提交。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
(一)支持对象。
符合《财政部 科技部关于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7]128号)规定条件的创业投资机构及中小企业,包括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具有投资功能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支持方式。
1.股权投资方式:阶段参股;
2.无偿资助方式:风险补助、投资保障。
(三)申报程序。
1.申请资格。
新申请资格的创业投资机构将准备的申请材料,由推荐单位推荐报送创新基金管理中心金融处。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创业投资机构的资格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筛选,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机构才能申报项目。已取得资格的创投机构(名单见创新基金网站),可以直接申报项目。
2.项目申报。
风险补助、投资保障项目申报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申报相结合的方式,阶段参股项目申报只需提供纸质材料。书面申报资料及有关附件需装订成册,一式两份,由推荐单位邮寄给创新基金管理中心金融处,电子申报资料通过引导基金网上申报系统(http://gvc.innofund.gov.cn)提交。
四、创新基金管理中心联系方式
1.网址:。
2.通信地址:北京3823信箱复兴路12号C座三层,邮编:100038。
3.受理处。
电话:010-63923530至3537;传真:010-63923538
4.金融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
电话:010-63923562传真:010-63923566
5.网络系统支持电话:010-63923593,3595,3597,3598。
第四篇: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流程、资料
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流程、资料
2012-03-24 22:27匿名|分类:西安市 | 浏览565次
另外,我们单位打算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哪家机构做的比较好,最好是可以保过的 我来帮他解答
提问者采纳
2012-04-11 16:15 西安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中心作的不错,科技厅认定的高企认定服务点和创新基金认证服务机构。可以找张工,88255245 提问者评价
拿到证了,非常感谢!
评论|1
haifangzp |二级采纳率100% 擅长:暂未定制
网友采纳
2012-03-25 12:14
1申请截止时间以推荐单位上传电子申请资料日期为准。
以上申报时间请以当申报指南中规定的日期为准。
2.程序:
先注册,后申请;申请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创业投资机构要先申请资格认定。
注册:已申请过创新基金的企业不需要重新注册
未申请过创新基金的企业在线填写企业注册信息,下载法律文书和注册信息表,法人代表签字,加盖企业公章,将已盖公章的注册承诺书、信息表、营业执照、税证、章程、验资证明等的复印件送服务机构认证,服务机构审核合格后激活企业身份,完成注册。
申请流程:企业→服务机构→组织机构→推荐机构→管理中心
3.申请材料及附件
按要求在线或离线填报申请材料,提交承诺书和声明;
主要附件:
营业执照;
经审计的近两年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和审计报告(含会计事务所营业执照、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复印件);最近一个月的会计报表。会计报告每页加盖审计单位印章。当年新注册的企业,报送企业验资报告和申报前最近一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
专卖、专控或特殊行业许可证;
知识产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技术合同等)证明文件;
有利于项目申请的佐证材料(如技术、查新、鉴定、检测、用户、环保、高企、获奖、验收、产品照片、留学人员等);
技术转移项目必须提供技术转移合同(技术持有单位必须为省级以上的法人单位,国际技术转移项目须同时提供合同的中外文本);
留学人员投资创办的企业,须提供学历证书,本人有效身份证明、投资证明、驻外使馆或省级以上留学服务人员中心的有效证明;
“指南”要求的附件;
在线申请,但要提供一套完整的书面材料。(申请书、附件、企业注册信息、合同草本、推荐意见表、地方专家评审表等,并按此顺序装订,书脊必须有项目名称和推荐单位名称);
已获国家经费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须提供立项和验收文件。
4.申请时有何限制?
企业和项目属支持范围;
只能选择一种支持方式;
已在管理中心注册的企业才可申请;
一个企业一年内只能申请一个项目;
不予立项的项目当年不得再申请;
一个企业在已立项项目验收后才能申请新项目;验收基本合格的当年不得申请;验收不合格的原则上三年内不得申请;
申请后不得补充材料;
推荐项目地方支持总金额≤在中心备案的地方基金金额;
更换推荐单位、组织单位的项目须在新的推荐单位重新立项(或地方资助后)方可再申请;
2009年立项而未申请创新基金的项目,2010年后可直接申请。地方支持的资金可作为项目新增投资,视同为2010年地方创新基金立项支持资金,支持金额和推荐要求与2010年后一致。2009年已申请但国家未予立项的项目,而推荐单位确认比较好的,可再次推荐,但需说明项目最新进展情况,并重新申报材料
评论(1)|1
hnn爱wy125 |五级采纳率36% 擅长:暂未定制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其他5条回答 2012-06-20 23:11marstrike|五级
看到大家的回答就觉得搞笑,连打广告的都有。
西安的创新基金和国家的一样,都在创新基金网络工作系统中操作。简单的说如下:
1、先在创新基金网站中(www.xiexiebang.com),登录创新基金网络工作系统,注册一个帐号,这个帐号是申请创新基金的基础。
2、在区县科技主管部门激活你的帐号后,就可以申报了创新基金了。当然,在申报前,你需要在基金中心的网站上了解一下当年的申请须知,上面会告诉你今年有什么项目,申报要求和条件。同时还会出指南,指南中对申报重点领域进行了划分,你需要了解自己的项目属于指南中的哪一个领域,该领域对项目的要求是什么。
3、用激活后的帐号登录系统,选择“申报项目管理”,按照系统要求填写相关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准备相关的附件(一般来说,审计报告,查新报告,检测报告是必须的附件,涉及到安全类或示范化项目要求更多,具体和特殊的附件要求,在指南中会明确规定)
4、填写完可研报告后,上传附件,并按照要求填写数字化摘要(这很重要)。
5、在线填写完毕后,将项目提交区县科技主管部门(在线提交),并将附件中的原件交区县科技主管部门验证(部分地方要求,估计今年西安也要要求)。
6、提交完后,就等待吧,一直等到国家立项的公告。准备材料:
注册部分:企业注册信息表,企业承诺书,企业营业执照,国地税登记证书,验资报告,企业章程(7个,国地税分别算,为2个,有些特殊的合在一起的也可以)
申报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附件(包括审计报告,查新报告,检测报告,这3个是必须的,以及指南中要求的附件,以及企业的一些荣誉和资质。)
第二个问题:
高企认定是合规性认定,是按照评审分数来定的,过了71分就算过,评审分数中一大部分在于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近三年内企业获得的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著作权登记证书6个(还有集成电路设计布图权,植物新品种等,在网站上查)就是知识产权满分。知识产权没有问题,基本上就能过,但是,注意一点,很重要,企业和税务部门的关系至少要融洽,否则,有多少个知识产权都没戏。
一般没有什么保过的,办理流程就是这样,符合要求,税务没问题,就一定能过。请谨慎听取那些所谓保过的人的话。
评论(1)|1 查看更多其他回答
第五篇:2014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范文模版)
2014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粤科基办字〔2014〕1号
201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省基金”)即将受理申报,申报时间7月31日开始,预计9月1日17:00结束。为使申报工作顺利进行,现将有关要求预通知如下:
一、网上申报注意事项
(一)2014年省基金项目通过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和“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申报系统(网址http://pro.gdstc.gov.cn/)网上申报,申报人与依托单位需按照“省基金项目网上申报操作指引”和“省基金项目申报书“经费申请表(经费预算)”科目填写指引”(附件1与附件2)进行申报。
(二)省基金办将在申报截止日后5个工作日内对网上申报书进行集中一次性网上审核,申报书网上审核合格的状态为“请交纸质材料至窗口受理”。网上审核不通过的申报书状态为“基金办审核不通过”,即为形式审查不合格,将说明原因并予退回,不予重新修改提交。
(三)申报人下载打印网上状态为“请交纸质材料至窗口受理”的申报书,报送项目申报书书面材料一式一份(A4纸)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书面材料预定于9月15日17:00前由各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送至省科技厅一楼业务受理窗口,并附上加盖本单位公章的申报项目清单(包括申报人姓名、职称、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不按时报送视为放弃申请。
(四)省科技厅一楼业务受理窗口将对纸质申报材料审查,审查合格的项目网上状态为“科技厅已受理纸质材料”,方可进入评审。纸质材料与申报情况及要求不符的,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
(五)申报人申请和主持在研省级财政支持项目的数量不得超过3项(2014年起,省基金申请人需按省科技计划项目限项申报要求执行)。在符合上述情况下,对申报和承担省基金要求:作为申请人当年只能申请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人申请和在研省基金项目的数量累计不得超过3项,其中:面上项目与粤东西北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累计不得超过2项,重点项目、杰出青年项目、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和研究团队项目合计不得超过1项;研究团队的每位核心成员均视作申报人或项目负责人。
(六)在站博士后申请项目必须由依托单位书面承诺(注:需在网上附件上传并附在纸质材料报送)保证在站博士后人员获得项目资助后,延长其在站期限至项目资助期满并负责解决其延长期间的生活费用;或者出站留在依托单位继续从事相关研究。
(七)每项申请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一般不超过3个,项目主要参与者中如有依托单位以外的人员(包括研究生,但不包括境外人员),其所在单位即被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应当在申请书填写合作单位信息并在签字盖章页上加盖合作研究单位公章。项目主要参与者中的境外人员视为以个人身份参与项目申请(需在网上以附件上传该境外人员知情同意函并附在纸质材料报送)。
(八)所有项目类别的签章页都需要签章完整后上传到网上附件中,没有上传、或者印、章、签名不全、不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将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不送专家评议和评审。
(九)项目试行匿名双盲评审,项目申报材料填写格式和标准须按有关填写说明和指引执行。
(十)为防止发生网络堵塞,希望各依托单位在规定时间段内尽早完成申报工作。
二、申报要求
2014省基金项目设研究团队项目、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自由申请(含科管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项目、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和粤东西北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试行项目入库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一)研究团队项目
1.研究团队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优势互补的优秀科学家群体。申报人(协调人)是团队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协调团队的研究工作。鼓励跨部门和地区、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应具备必要的研究条件,其研究工作以国家或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的项目优先考虑。
2.申报要求如下:
(1)协调人年龄不得超过55周岁(即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方可申报),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平均年龄应小于45周岁(院士可不纳入平均年龄的计算范畴)。在读研究生或在站博士后不能作为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
(2)协调人具有主持国家或省基金项目的经历(该项目的合同书、如结题则项目结题批复复印件需在网上附件上传并附在纸质材料报送)。
(3)协调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4)已获得省基金研究团队资助项目协调人不得再次申请研究团队。
本研究团队项目拟资助18项左右,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其中管理类约为200万元/项,暂不资助数理学科。研究期限5年。
(二)重点项目
1.申报内容应围绕我省高新技术、社会发展重大基础研究问题的研究。
2.申报要求如下:
(1)申报内容应曾获国家或省基金项目资助,并已按计划结题但研究工作从未中断,可望取得突破的项目(注:申报内容曾获国家或省基金资助项目的合同书和结题批复复印件需在网上附件上传并附在纸质材料报送)。
(2)申报人必须具有高级职称并具有主持国家或者省基金项目的经历(注:申请人曾主持的国家或省基金项目的合同书以及项目结题批复复印件需在网上附件上传并附在纸质材料报送)。
(3)申报人年龄不超过55周岁(即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方可申报,院士除外)。
本重点项目拟资助60项左右,资助强度为30万元/项,研究期限为3年。
(三)自由申请项目
鼓励自由探索,特别是鼓励青年科学家开展创新研究。申报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55周岁(即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方可申报)。
本自由申请项目拟资助720项左右,资助强度约为10万元/项,项目研究期限为3年。
另外,自由申请(科管研究)项目:针对十三五广东基础研究工作布局开展相关课题战略研究。申报条件为:
1.申报单位为近三年获得过国家或省基金项目资助单位;
2.申报人为从事本单位基础研究项目管理人员,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55周岁(即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方可申报);
3.申报人从事基础研究管理工作三年以上。
申报题目:
1.“十三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战略发展研究;
2.NSFC-广东联合基金管理模式及发展研究;
3.“十三五”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研究;
4.“十三五”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研究;
5.广东省大型仪器共享共用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6.广东基础研究成效宣传机制研究;
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评价长效机制的研究;
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培养原创科技人才模式研究;
9.中外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10.自然科学学术不端及学术腐败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11.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优化管理研究;
12.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政策研究;
13.“大科学工程”落户广东发展研究;
14.基础研究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本项目优先资助具有国家973计划首席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本自由申请(科管研究)项目拟资助20项左右,资助强度约为10万元/项。研究期限1年。该项目申报限项、经费预算与后期管理等参照省基金自由申请项目规定。
(四)博士科研启动项目
1.资助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
2.申报要求如下:
(1)申报人40周岁以下(1974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申报人获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以博士学位证书登记时间为准,2011年1月1日以后毕业并在申报截止日前取得博士学位证书方可申报,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需在网上附件上传并附在纸质材料报送)。
(3)申报人必须是从未主持过省级以上的科研项目。
(4)申报人为副高及以下职称。
本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拟资助500项左右,资助强度为10万元/项。研究期限3年。
(五)杰出青年项目
资助未满35周岁(即1979年7月1日以后出生方可申报)取得博士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并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注:两位正高专家推荐函、博士学位证、职称证书复印件需在网上附件上传并附在纸质材料报送)。
有以下情形之一不能申报杰出青年项目: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国家“973”计划”首席、“长江学者”、珠江学者与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协调人、总负责人;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协调人;
5.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或者领军人才。
本杰出青年项目拟资助50项左右,资助强度为100万元/项。研究期限4年。
(六)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
1.针对电子信息、材料与先进制造、新能源、人口健康、海洋等领域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布局,结合广东优势学科队伍,开展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培育。
2.申报要求如下:
(1)申报人具有高级职称,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196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信誉的在职科研人员。
(2)拥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研究团队,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力量;
(3)项目具有明确的科学目标,前沿的科学问题,创新的科学内容,可行的研究方案;
(4)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基地平台,优先考虑具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平台条件的依托单位。
申报重点方向: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器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新型印刷显示与材料;可见光通信技术、标准光组件及器件;智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池与动力系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高端医疗器械;环境治理与资源再利用;海洋生物制品等。
本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拟资助为20项左右,资助强度为100万元/项,研究期限4年。该项目申报限项、经费预算与后期管理等参照省基金重点项目规定。
(七)粤东西北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促进优秀人才成长与稳定发展,与粤东西北地区高校(汕头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除外)、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粤东西北地区特色基础研究,为粤东西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本粤东西北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拟资助60项左右,10万元/项,研究期限3年。该项目申报人条件、经费预算与后期管理等参照省基金自由申请项目规定(各申报单位应根据本地区特色,优先推荐青年创新人才)。
三、限项要求
各类项目实行限项申报。具体办法是:
(一)研究团队:每个单位限报6项(2013年及以前未能获得该类项目资助的单位限报3项),获取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项目单位另增加2项,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另增加2项,985院校另增加2项。
(二)重点项目:不超过本单位近3年中任一获省基金资助重点项目数最大值的3倍(近3年未能获得该类项目资助的单位限报2项),每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另增加1项。
(三)自由申请项目按以下公式计算:
N2014=(10或15)+3.9×Max
其中:N2014为各单位2014可申报自由申请项目项数;(10或15)为基数,科研院所和其它事业单位采用10,高等院校采用15;Max为本单位近3年中某一资助自由申请项目数最大值;每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另增加1项,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超过100项的资助单位另增加10项。
(四)自由申请(科管研究)项目,每个单位限报1项。2013年获得国家973计划首席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超过100项的资助单位另增加1项,近三年获得省基金管理先进单位另增加1项。
(五)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按以下公式计算:
N2014=3+X
其中:N2014为各单位2014可申报的重大基础研究培育项目的项数;3为基数,X为本单位获取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及国家973计划首席项目数。每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另增加1项。
(六)粤东西北创新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每个高校限报20项,其他单位各限报5项。
(七)杰出青年项目与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申报不限项。
(八)省级重点实验室配给的申报指标由该实验室支配。
四、时间安排
网上申报时间:2014年7月31日-9月1日17:00; 网上形式审查时间:2014年9月2日-9月8日;
纸质申报材料报送时间:2014年9月2日-9月15日; 评审时间:2014年9月16日-10月20日。
五、其他事项
各依托单位和申请者认真阅读有关文件,认真填写申报表,对不符合申报规定,或申请书填写内容不全,印、章、签名不全,未按要求填写、报送或弄虚作假等,将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不送专家评议和评审。
申报相关书面材料报送地址:广州市连新路171号科技信息大楼省科技厅一楼业务受理窗口(邮政编码:510033)。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省基金办(负责申报政策解读)张银玲 020-83163332 崔 洁 020-83163335 张 玮 020-83163881 彭向阳 020-83163880
省科技厅一楼业务受理窗口(负责申报纸质材料受理):
邵玉昆 020-83163930
王鸿飞 020-83163931
徐牡清 020-8316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