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房中水管爆裂,房东房客责任如何认定

时间:2019-05-14 08:3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出租房中水管爆裂,房东房客责任如何认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出租房中水管爆裂,房东房客责任如何认定》。

第一篇:出租房中水管爆裂,房东房客责任如何认定

出租房中水管爆裂,房东房客责任如何判定? 张先生最近有点烦。

为生产需要,张先生租赁了某厂区11间厂房。合同约定,租赁期间水电费由张先生自负,且厂房有任何毁损也由张先生负责。一段时间下来,厂房是完好无损,但没有料到埋在地下的水管却出现爆裂。因为水管爆裂处看不到,而且总水表设在厂房100米之外,几个月下来,竟白白漏了几千吨水。当自来水公司上门收费(三个月收一次水费),告之房东和张先生要比正常时多交几千元水费时,才通过排查找到问题症结。

面对高额水费单,房东提出厂房已租给张先生,水表、水管也是厂房使用中的一部分,因此,此笔水费应由张先生承担。这让张先生很难接受,因水表安装的位置并不科学,且自己不可能时时监控水表的数据,也看不到水管在地下爆裂的状况。因此多出来的水费不应该由自己来承担。

到底该由谁来承担这笔水费呢?

专家意见:上海市恒信律师事务所律师 鲍培伦

水费争议,看似双方都有理,但以法律的视角对这一事件中纠纷双方的责任归属进行判断,宜从双方合同的约定及相应的法律规定分析,需先理清以下几点:

首先,合同约定租赁期间水电费由张先生负责,其中“水电费”的含义应指承租人张先生使用的水电费,而不是指合同中没有约定的水管爆裂引起漏水的水费。漏水产生的水费是租赁期间的额外损失,显然不是张先生使用的水费。

其次,合同约定厂房有任何毁损也由张先生负责,应理解为张先生如不当使用租赁物导致任何毁损应承担责任,而水管爆裂并非张先生使用不当所致,故不应由其承担责任。

再次,如张先生在漏水过程中有过错,如应该发觉因为疏忽没发觉,或发觉后没积极采取措施等,那需要承担损失扩大的责任;否则,责任不在张先生。

我国《合同法》规定:“承租人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承租人未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致使租赁物受到损失的,出租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最后想强调的是,判断这起纠纷责任归属的关键在于:其一,分析承租人是否按照约定的方法或者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即是否存在不当使用租赁物的情况;其二,对“水电费”、“毁损”应作限制性解释,即理解为使用的“水电费”、使用不当的“毁损”。因此这件租赁合同纠纷中水管爆裂造成的损失应由出租方承担。

东方大律师广播节目播出频率:FM792/AM89.9 节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六16点到17点 东方大律师新民晚报专刊:每周日B11版 东方大律师官方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关于交通肇事案件中“责任认定”的调查报告

关于交通肇事案件中“责任认定”的调查报告

责任认定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确定肇事双方当事人民事、刑事责任的重要依据,也是交通肇事行为构成刑事案件时,刑事诉讼中的主要证据之一。本文仅就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谈讨,以供商榷。

一、责任认定的性质及权属

刑事案件中,按照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七大分类,责任认定应归属“鉴定结论”这类。然而通过比较,不难看出,交通肇事案件中的“责任认定”结论与其他“鉴定结论”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

1、作出结论的主体不同。伤害案件中法医鉴定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的“法医”或依法聘请的医务人员;而责任认定的主体则是公安机关的交警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2、表现形式不同。法医鉴定在证据形式上表现为“法医”的一种个人行为,它不属于任何机关或部门,而是法医根据自已的知识和经验对特定的对象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结论和评价;责任认定则直接表现为一种政府行为,是公安机关交警部门根据案件情况分析后,所作出的确定当事人双方责任大小的一种行政行为;

3、作出根据不同。法医鉴定是法医根据特定的对象进行评价后得出的结论,具有单纯性的特点;而责任认定则是交警工作人员对整个案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4、法律意义不同。法医鉴定只是案件诉讼中证据之一,从诉讼角度讲,其作用即是“证明”;而责任认定除具备证明作用外,还具有行政强制性特征。当事人无异议时,应承担履行相关义务的责任,即包括民事责任、也包括行政责任。

5、程序不同。法医鉴定在当事人不服时,可以要求重新鉴定或补充鉴定,对人身伤害案件中伤情鉴定有争议时,由省政府指定的医院最后作出权威性的鉴定;而责任认定当事人不服时,只能提请上级交警部门进行复议。由上分析,交通肇事案中“责任认定”在刑事诉讼中的性质可以概括地确定为:由交警部门依据职权作出的具有权威性、行政性等特征的“鉴定结论”。

责任认定的权属,即有权作出责任认定的部门和机关,从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看属于公安机关,是无庸置疑的。但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当事人如果不服责任认定或司法机关在办理涉嫌犯罪的交通肇事案件时,对责任认定有异议,那么责任认定的最终权属应有谁掌握呢?笔者认为,责任认定的最终权属仍是公安机关。有以下两点理由:

1、当事人不服责任认定时,只能向上级交警部门提请复议。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30日内,应当作出维持、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这一条证明,上级交警部门是下级交警部门所作责任认定的复议机

关,据《行政复议法》规定,上级交警部门的复议决定,即为生效的决定。

2、对责任认定,当事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和高法、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对当事人因不服

责任认定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据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责任认定的最终权属,归属公安机关。但司法机关在办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认为“责任认定”不正确时,是否具有变更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公安机关是作出“责任认定”的最终权力机关。

那么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呢?根据法发92第9号文件规定:“人民法院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公安机关所作出的责任认定确属不妥,则不予采信,以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定案的依据。”据此,人民法院在办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时,虽然不具有改变责任认定的权力,但却享有对“责任认定”不予采信的权力。检察机关在办理同样案件时,也享有这一权力,即根据自已审查判断的事实作出正确的认定和结论,而不必受责任认定的影响。

二、违章行为、逃逸情节对责任认定及定罪量刑的影响

(一)违章行为

研究违章行为与交通肇事案件的关系时,必须明确以下三点:

1、违章行为是对肇事者定罪的基础;

2、违章行为与发生交通事故应具有因果关系;

3、违章行为决定责任大小并影响量刑的幅度。这三点是对交通肇事行为正确定罪量刑的关键。但具体案件应当具体分析,笔者根据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案件与上述原则进行比较谈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违章行为与定罪的关系。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也即违章。从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看,行为人有违章行为,并且因违章行为而发生交通事故是构成犯罪的前提和基础。反之,如果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即使发生了交通事故也不能定罪处罚。这一观点是法律界共识,也是司法机关办案所遵循的准则。然而,97年刑法修订时,将肇事后逃逸行为作为提高量刑幅度的条件,即“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这一规定,肇事后有逃逸行为的,如果定罪将被处以重罚。但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逃逸案件,有时却困绕了办案。例如,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没采取任何措施而是苍慌逃逸,公安机关因肇事者逃逸,难以分清事故责任,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0条规定,推定逃逸事者负事故的全部责任;而逃逸者在事故发生前是否有违章行为,也相应的难以查清。据此能否认定逃逸者构成犯罪并处以刑罚呢?目前,主要有两种认识:一是认为对发生肇事后逃

逸的当事人,依法能够认定有罪而无须查清违章情节。理由是与刑法规定相符,因为“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规定是非常明确的,只要有逃逸行为,就定罪处罚;并且逃逸行为在交通事故中,是非常恶劣的情节,也正是为了更严厉的打击逃逸行为,才制定了较高的法定刑;在多数逃逸案中,查清逃逸者违章情节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无法查清,而如果据此不定罪,刑罚有失公平(与保护现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者比),难以有效扼制逃逸现象的发生。第二种意见则认为,违章行为不清楚的逃逸案,当事人只能承担民事责任,而不能对其定罪处罚。理由是违章是构成犯罪的前提,在前提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定罪处罚,必有错罚无辜之嫌。笔者认为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前者更加注重实践的合理性,而后者更加注重法律的规定。个人意见同意第二种观点,交通肇事行为构成犯罪的前提,必须是行为人有违章行为,这是定罪的必备要件,刑法第133条规定的对逃逸行为的处罚原则,必须是在肇事行为构成犯罪的基础上,才能给予的处罚。对实践中出现的难以认定逃逸者违章的案件,只能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不以犯罪论处,这也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

第二,违章行为与事故发生之间的关系。两者应具有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原因与结果、前因与后果的关系,即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当事人有违章行为,但违章行为与事故发生无因果关系,则不能据此追究行为人的责任。直接的因果关系是当然的因果关系,但间接的因果关系能否成为这里的因果关系呢?现依并非操作相当不熟练的无证驾驶员和酒后尚未足以影响其控制力的驾驶员肇事行为为例进行分析,我们暂且称这些违章为“一般性违章”。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违章行为非常明显,与事故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是完全由此违章行为而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果关系。那么一般性违章能否成为认定行为人责任的依据呢?笔者认为,这类一般性违章可以也应当成为责任认定和定罪量刑的依据。理由是:

1、这类违章,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违章的故意,即明知故犯,在处罚时理应作为从重考虑的情节;

2、虽然不能证明与事故发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这些违章行为与事故发生肯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3、从高检、高法《关于严格依法处理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通知》中第一条第(三)项规定,均将酒后驾车、无证驾车、驾无牌作为从重量刑的情节。可见,这类违章行为必然地影响到对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及定罪量刑。当然,实践中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应抓住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以及肇事者发生肇事的主要违章行为,同时也应考虑到这类违章情节,已使案件得到正确处理。

另外,在肇事逃逸案中,能够确定逃逸者违反了例如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等一般性违章行为,但因肇事后的逃逸行为致使事故责任难以划分,而认定逃逸者负全部责任时,因肇

事时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违章行为难以确定,能否据这些“违章行为”和“全部责任”对逃逸者定罪处罚呢?笔者认为能认定。因为逃逸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前有违章行为,且事故责任难以划分是因为肇事者逃逸行为带来的,因此在责任认定时,逃逸者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同样,逃逸者对此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二)逃逸情节

交通肇事后当事人因肇事行为而根据规定产生了履行相关义务的责任,但逃逸案中,肇事者却不履行义务而逃逸,企图逃避法律追究,从行为上和主观心理上都是非常恶劣的情节,有的被害人还因肇事逃逸造成了死亡的后果,并且这类案件在交通事故中占有不小的比例。因此正确认定逃逸行为,对于确定当事人刑事、民事责任具有重要的意义。

1、逃逸行为与责任认定的关系。逃逸行为是否必然地影响责任认定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原则应当首先分清当事人的责任,在逃逸案中,只有无法分清责任时,才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0条由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逃逸行为一般不影响责任划分,特殊情况则影响责任认定。

2、逃逸行为与定罪量刑的关系。首先,逃逸行为是否影响定罪,因为逃逸行为一般不影响对事故的责任划分,因而也一般不影响定罪问题。在对肇事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进行研究时,应考虑到肇事的违章情节和行为人的责任大小,而不能仅凭逃逸行为认定逃逸者构成犯罪。但在特殊情况下,逃逸行为是否影响定罪呢?例如本文中谈到的逃逸案中,能确定肇事前有违章行为,而因逃逸行为又使责任难以划分的情形。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逃逸行为影响定罪。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没有逃逸的,则有可能不够成犯罪。这一观点有待进一步谈讨。

逃逸行为对量刑的影响,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构成交通肇事罪逃逸的,规定了提高的法定刑。对因肇事逃逸而致被害人死亡的,规定了更高地法定刑。因而逃逸行为对量刑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篇: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中发包方的责任认定和承担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中发包方的责任认定和承担

1、办证责任。办理正式工程和临时设施范围内的土地征用、租用、申请施工许可执照和占道、爆破以及临时铁道专用线接岔等的许可证。

2、工程定点责任。确定建筑物、道路、线路、上下水道的定位标桩、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

3、三通一平责任。开工前接通施工现场水源、电源和运输道路,拆迁现场内民房和障碍物(委托承包方承担的除外)。

4、物资保证责任。按双方协定的分工范围和要求,供应材料和设备。

5、经费保证责任。向经办银行提交拨款所需的文件(实行贷款或自筹的工程要保证资金供应人按时办理拨款和结算,不按合同规定时间拨付工程款,应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

6、技术保证责任。发包方应组织有关单位对施工图等技术资料进行审定,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和份数交付给承包方。

7、施工监督责任。发包方应派驻工地代表,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隐蔽工程,办理中间交工工程验收手续,负责签证、解决应由发包方解决的问题,以及其他事宜。

8、误工赔偿责任。发包方由于中途停建、缓建或由于设计变更以及设计错误给承包方造成停工、窝工、返工、倒运、机械设备调迁、材料和构件积压等损失和实际费用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发包人未按建设工程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致使停工、窝工的,承包人可顺延工程日期,并有权要求赔偿停工、窝工损失。

承包人对发包人逾期支付工程进度款无异议并继续施工的,在发生纠纷后,承包人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的,不予支持。

9、验收结算责任。发包方负责组织施工单位共同商定工程价款和竣工结算,负责组织工程竣工验收。逾期组织验收和办理竣工结算,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隐蔽工程经双方验收认可后,承包人继续施工而发现隐蔽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发包人应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若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亦有过错的,应按

过错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工程竣工后,合同约定的验收期限届满,发包人拒绝验收的,承包人可单方与有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费用由双方对半承担。因发包人拒绝提供验收资料、文件,导致无法进行验收的,视为发包人对工程已验收合格。

10、发包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承包人挂靠其他建筑企业仍与之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应对无效合同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11、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后又毁约的,应赔偿承包人由此而造成的损失,该损失应当包括承包人履行合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12、工程未经验收,发包人提前使用或擅自动用,因此而发生的质量或其他问题,质量承包人除对工程的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承担责任外,由发包方承担责任。

第四篇: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中承包方的责任认定和承担

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纠纷案件中承包方的责任认定和承担

1、施工准备责任。施工场地的平整,施工界区以内的用水、用电、道路和临时设施的施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2、物资准备责任。按双方商定的分工范围,做好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供应和管理。

3、及时告知责任。及时向发包方提出开工通知书、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平面布置图、隐蔽工程验收通知、竣工验收报告;提供月份施工作业计划、月份施工统计报表、工程事故报告以及提出应由发包方供应的材料、设备的供应计划。

4、工程质量责任。由于承包方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合同规定的,承包方应负责无偿修理或返工,由此造成工程逾期交付的,应支付逾期违约金。

5、工程保管责任。已完工的房屋、构筑物和安装的设备,承包方在交工前应负责保管,并清理好场地。

6、工程交付责任。承包方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如期完工和交付,由于承包方的原因造成工程逾期交付的,承包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7、竣工验收责任。承包方应按照有关规定提出竣工验收技术资料,办理竣工结算,参加竣工验收。

8、工程保修责任。在合同规定的保修期内,对属于承包方责任的工程质量问题,负责无偿修理。

9、防止损失扩大责任。因发包人的原因致使工程中途停建、缓建的,发包人应及时通知对方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损失扩大;承包人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10、共同责任。共同承包单位、总分包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包方的连带责任。建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大型建筑工程或者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可以由两个以上的承包单位联合共同承包。共同承包的各方对承包合同的履行承担连带责任。两个以上不同资质等级的单位实行联合共同承包的,应当按照资质等级低的单位的业务许可范围承揽工程。” 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

按照意承包合同的约定对建设单位负责;分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对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包单位串通,为承包单位牟取非法利益,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五篇:商品混凝土买卖合同纠纷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责任认定

商品混凝土买卖合同纠纷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责任认定

对于绝大多数建筑来说,商品混凝土都是建设工程结构部分的主要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工程的结构质量。在商品混凝土买卖中,买卖双方经常因质量问题发生争议,笔者多年来曾经代理多起商品混凝土质量纠纷案件,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商品混凝土区别于一般商品特点.要想搞清楚发生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清质量责任,那么首先就必需了解商品混凝土的特性。商品混凝土是一种特殊商品,其有别于一般商品的特点是:

1.该商品出厂时以及交付货物时的物理形态不是该商品最终物理形态。商品混凝土在出厂时是一种粘稠的近乎于液态与固态之间的物理状态,在运送到工地交货时也仍然是这种状态,但是,在浇注之后,经过一定的时间,该商品的最终物理形态则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固体状态。

2.该商品有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凝固的特性。商品混凝土在出厂后的一定时间里,粘稠度会逐步增加,并逐渐开始凝固,这就要求必须在技术规范的时间内送到现场,送到现场后必须及时进行浇注,否则将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并造成巨额损失。

3.必需使用专业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因为商品混凝土出厂时是一种粘稠的液态,而且又有逐步凝固的特性,所以,运送商品混凝土必须使用专用的商品混凝土罐车,该罐车不仅装卸方便,而且罐体能匀速转动,这不仅能避免混凝土在车内凝固,而且还保证混凝土的成分均匀。

4.一旦商品混凝土最终的质量出现问题,并不一定是卖方的责任。对于商品混凝土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仅卖方可能负有相应的质量责任,一般的商品都仅仅是由卖方负有一定的质量责任,.而对于混凝土这种特殊的商品则不然。混凝土这种商品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出场时是按照规范生产的合格的产品,但是在凝固之后不一定达到相应的强度要求。在交付货物之后,买方必需要按规范施工,同时,买方在浇注之后还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合理的养护,否则,即使出厂时是合格的产品,那么在混凝土凝固后也有可能达不到相应的质量要求。这种特性就决定了买方要负有一定的质量责任,如果买方不按规范施工及养护,混凝土凝固后就有可能会出现不合格现象。所以,在货物交付、所有权转移之后,买方负有一定的质量义务。

5.在标准养护期满后的一定时期内,混凝土的强度还会逐步的增强。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期是28天,28天后就可拆模板,但是,一般情况下,在此之后的一定时间内,混凝土的强度还会逐步有所增强。> 诉讼中常见的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 > 在实践中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种类较多,但是,在我们代理的商品混凝土上质量纠纷案件中,涉及到的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情况:

1.浇注混凝土的部位出现裂缝。这些裂缝有些是均匀的,有些是不均匀的;有些裂缝是轻微的,只在表面出现;有的裂缝则是非常严重的,例如有的是通体裂缝,有的因出现裂缝而露出了钢筋。有些裂缝对强度影响

不大,但那些严重的裂缝则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安全。

2.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各类混凝土质量纠纷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要求购买相应标号的混凝土,不同标号的混凝土其性能、强度不同,如果达不到相应的强度要求,那么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所以,无论是买方和卖方对强度问题都非常重视。实践中,有些混凝土的强度离设计要求相差太多,那么就需要拆除这些不合格部位,重新浇注,这样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造成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责任

造成商品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在诉讼中比较常见有以下几种:

1.主要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有些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是因为混凝土公司购买的水泥、沙石料等原料不合格造成的,在实践中,这类质量问题中以水泥不合格的情况居多。有些水泥供应商供应的水泥与合同约定的质量不符,或是在约定标准的水泥中掺杂低标号水泥。凡是由此造成的质量问题,肯定应有混凝土公司一方承担责任。当然,混凝土公司承担责任后可以向水泥供应商追偿。

2.配合比不符合规范要求。有些情况下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是因为混凝土公司的配合比不符合规范造成的。不同标号的混凝土需要有不同的原材料的配合比,以使其科学合理。由此造成的质量问题肯定也应有混凝土公司一方承担责任。

3.外加剂质量不合格或添加不合理,混凝土的生产加工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外加剂,外加剂的质量在不同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生产外加剂的厂家很多,良莠不齐。有些外加剂厂家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会直接造成混凝土的强度不合格。由此造成的质量问题,肯定也应有混凝土公司一方承担责任。混凝土公司承担责任后可以向外加剂供应商追偿。同时,使用某一中外加剂必需全面了解和掌握其性能,以使其能够和水泥等原材料匹配、适应。

4.未及时浇注。有些情况下,混凝土出厂后未及时浇注,直接导致出现强度不合格的严重问题。这种情况下的责任要认真区分。如果是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未及时浇注,则责任完全在买方,对于浇注时混凝土的塌落度已经明显不适合浇注而买方依然浇注的,买方应承担由此造成的质量责任。

5.买方在施工现场加水或添加其他材料。有些施工单位为了加快现场混凝土浇注的速度,在泵送浇注时往混凝土中加水,对混凝土进行稀释。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浇注速度,但是却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生产是按照严格科学的配合比进行的,在施工现场向混凝土中加水,显然破坏了出厂时的配合比。这必然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由此造成的质量问题,买方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当然卖方在履行合同时还需要注意取得和保存相关的证据。

6.买方不按规范施工和养护,此中情况在实践中比较普遍。很多情况下,卖方提供的混凝土是合格的,强度试验报告都是合格的,但是,实际验收时混凝土的强度却不合格。买方在施工时没有按照规范施工,例如:没有按规范对浇注到位的混凝土进行振捣,造成振捣不实;或者未按规范进行养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冬季施工问题,如果不严格按规程操作、养护。更容易发严重的质量问题。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出厂质量合格并不代

表最终混凝土的强度就一定合格,不按规范施工和养护同样会发生质量问题。由此造成的质量问题,应当由买方承担全部责任。

7.买方现场搅拌发生的质量问题。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以及一些零散部位施工方便,在施工现场自行搅拌一部分混凝土。因施工现场的条件有限,施工单位又不能保证所进原材料的质量,同时,施工单位也无法科学的严格的控制配合比,且现场操作人员都不是专业人员,所以,极易发生质量问题。因为在同一个工程当中,一方面有混凝土公司供货,另一方面又有施工单位自己现场搅拌混凝土,发生质量问题时容易造成责任不清,所以,此中现象应当引起混凝土公司的高度注意。为了分清责任,在合同中对施工使用混凝土的部位要明确约定,同时,混凝土公司对施工单位现场搅拌的问题应当注意收集和保存证据。

8.恶劣天气、季节反常造成的质量问题。曾经发生在5月初施工时,遇到了几十年一遇的高温天气,虽然按照正常规范施工、养护,但是,应为气温太高,水分挥发太快,还是造成了生产大面积裂痕的严重质量问题。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应及时采取措施,发生质量问题一般应由施工单位承担责任。

9.为强工期造成在质量问题。有些工程应其有一定的特殊性,时间紧迫,根据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甲方的要求不按正常程序、工艺施工,由此造成混凝土质量问题。此中情况下,只要出厂合格,试验报告合格,混凝土公司一方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近年来,商品混凝土质量纠纷案件逐年增加,其中有些案件中确实是商品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对这种案件就必须查明造成质量问题的真正原因,分清责任。还有一些混凝土质量纠纷案件,并不是混凝土质量本身存在问题,而是在施工单位长时间拖欠混凝土公司的混凝土货款,混凝土公司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提起诉讼,为了逃避延期付款的违约责任、同时达到继续拖延还款时间的目的,于是,施工单位在诉讼中就提出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作为商品混凝土纠纷案件的代理律师,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商品混凝土的特性及质量总是的种类,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等,有利于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的区分造成质量问题的责任,以有效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商品混凝土的出现及广泛使用是社会进步、文明施工的具体体现,广泛使用商品混凝土,以大大减少噪音、粉尘等污染问题,能进一步解决施工扰民和施工现场脏、乱、差等问题,商品混凝土买卖合同的双方一方面都在为城市建设添砖添瓦,另一方面也都在为自己的企业创造利润。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任何一方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行业、技术范围,不能忽视了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因为混凝土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一个建筑工程的结构质量,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者不仅仅是卖方的义务。同时在签订和履行商品混凝土买卖合同的过程中,买卖双方都要增强法律意识,以便于在发生商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情况下,能够用事实和法律来分清责任。

下载出租房中水管爆裂,房东房客责任如何认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出租房中水管爆裂,房东房客责任如何认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