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煤销—山西下放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审批权限

时间:2019-05-14 08:4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忻州煤销—山西下放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审批权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忻州煤销—山西下放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审批权限》。

第一篇:忻州煤销—山西下放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审批权限

忻州煤销—山西下放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审批权限

记者从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该省近日发布《关于下放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审批权限的意见》,今后将把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至各市、县,并优化审批流程,深化采煤沉陷区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山西省提出,审批权限下放后,各市、县政府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责成有关职能部门严格依照规定权限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的审批责任,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切实把监管职能履行到位。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约145亿吨,净调出100亿吨以上,占全国省际煤炭净外调量的70%。在煤炭资源长期高强度大规模开发的同时,山西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初步调查,在全省因采煤造成的近5000余平方千米的采空区中,沉陷区占3/5,受灾人口达230万人。

今年山西省启动了新一轮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预计到2020年,全省采煤沉陷区治理将实现1352个村庄65.5万人、约21.8万户的避让搬迁工作,以及约36.7万户、110万农民的危房维修加固改造工作,基本解决现有采煤沉陷区受灾群众的安居问题。

第二篇:采煤沉陷区治理调查报告

长远规划分步实施

先急后缓根本解决

——对我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闫新义

我市从1958年开始矿区建设,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对多年来的发展进程而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在煤炭资源大量开采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此引发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也日益显现。在当前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如何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现“建设新型煤化工和以工补农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带着这一课题,我对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交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滑坡、崩塌、泥石流较发育,自然地质环境较差。据统计,自我市煤炭资源开采以来,仅5个大型国统煤矿造成的沉陷区总面积达60余平方公里,其中居民住宅面积73万平方米、土地沉陷面积5300余万平方米,涉及12个乡镇(街道)、75个自然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组数字还在不断地扩大,对沉陷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煤炭开采导致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

2、煤矸石大量堆放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且产生粉尘污染空气;

3、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造成地表沉陷及地下水渗漏;

4、煤炭开采伴随的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

5、煤炭开采与建设用地发生矛盾。

我市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从2004年开始以来,先后完成了腾飞路、镇城底两个安臵小区的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其他安臵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在安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居民上楼困难。在采煤沉陷区和棚户区居住的居民普遍收入较低,其中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特困户数量较大,相对于这些困难居民而言,上楼后面临取暖、物业等日常费用,且搬迁后无稳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百姓上不起楼、住不起楼。

2、征地补偿标准低,被征地农民生计难以保证。采煤沉陷区异地整体搬迁,农民原来依赖土地每年可获得少则几千元多则万余元的收入,基本可维持日常生活。一旦失去土地,有限的补偿费花完后,将来的正常生活很难得到保证,将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3、配套政策不完善。虽然治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已明确,但一些具体的配套措施、实施办法还不完善。对于动迁户中所涉及的困难户、低保户,动迁户中究竟有多少户能够上楼,多少户上不起楼,百姓究竟想要什么户型的房子等等情况,还没有做到胸中有数,采取什么对策措施妥善解决还不明确。

4、采矿主体逐渐灭失。近年来,我市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共关闭了200余个小型地方煤矿,而且能够继续保留的地方矿井也将越来越少,给实施“谁破坏、谁治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解决采煤沉陷区问题的对策建议

在治理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到企业效益、农民生存、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诸多要素,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兼顾百姓和企业的利益,真正做到互利互惠、公正公平。

(一)对当前亟待解决问题的建议

1、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居住在沉陷区的农民由于生活在危房内,生命安全随时会受到威胁,尤其是在汛期阶段,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让群众安全撤离沉陷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市、乡、村干部要进村入户,讲清居住在沉陷区的危害性,做好疏导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配合,采取临时租房、投亲靠友等方法搬离危房。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加派人手在沉陷区内巡查,做到发现一户,劝导一户,使其尽快搬离沉陷区。三是筹措资金,搭建临时房屋。对没有经济能力的农民,要尽快搭建临时房屋,使其安全渡过汛期。四是制订《地质灾害紧急救助预案》,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救能力。

2、尽快解决新村选址难和建设用地审批难的问题。

对于沉陷村庄搬迁安臵用地,建议作为救灾工程用地边用边报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章第二十七条规定: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沉陷村庄搬迁安臵用地属于救灾工程用地,可边用边报批。并积极向上争取指标,纳入当年农用地转用计

划指标,专列计划予以解决。

3、完善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市、乡两级政府是新村镇建设的执行主体。要把村庄搬迁安臵新村镇建设任务纳入乡镇(街道)目标考核,制定奖惩措施,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实行责任追究。二是政府应起到管理主体作用。政府在采煤沉陷区治理中,对于乱提不合理要求、故意设臵障碍阻挠施工的要采取有效措施严肃处理。

(二)对建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建议

基本思路是:统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把“采煤在先,规划在后”逐步变为“规划在先,采煤在后”,把安臵拆迁补偿“据实补偿”逐步变为“按人口补偿”,把“先沉陷,后治理”逐步变为“边沉陷,边治理”,努力走出一条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新路子。

1、设立常设机构。

采煤沉陷区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治理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协调,需要一个权威性的机构牵头指导,统筹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我市成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为常设机构,给予适当的人员编制。办公室要有国土、安监、建设、水利、财政、审计、农业、公安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参加,尽快摸清全市采煤沉陷区的底数,综合协调煤矿企业与各部门及地方的关系,负责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全面工作,制定治理目标、治理规划,统筹治理资金,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矛盾,并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使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2、科学编制区域性发展规划。

科学的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应结合实际,制定沉陷地区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应考虑到区域内小城镇的定位、风格功能、建设规模、产业带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沉陷水域规划利用等。编制周期不应过短,以规划期20年至30年为宜。

3、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

一是争取国家、省、太原市有关治理资金。目前,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太原市对采煤沉陷区治理非常重视。我市要积极主动申报部、省级采煤沉陷地治理项目,争取更多治理资金。二是筹措市级沉陷地治理专项资金。采取三个“一部分”(即从资源价款中拨出一部分,从土地收益金中拿出一部分,财政逐年挤一部分)的办法筹集治理资金,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挤用、挪用或占用。三是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个人投资,明确产权关系,采取承包责任制、拍卖、租赁等形式,实行有偿使用土地、有偿治理,拓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新途径。

4、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沉陷区治理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就成为现实而又必须解决的课题。一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步伐。通过引进和创办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企业,抵减对煤矿业的依托度。二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应协调企业出一定资金,由地方政府组织培训,让失地农民尽快掌握从事非农产业的一技之长,实

现由农业型群体向半农业型、非农业型群体的转变。三要优先安排符合煤矿工作要求的失地农民就业。

5、尽快建立完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必须建立完整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积极推行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以工补农“四种模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要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子女入学、就医等问题,力争使失地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产业结构升级。

要着眼于古交长远发展与当前经济发展相结合,煤矿企业资源整合规划与煤矿业主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抓好对地方煤矿的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工作,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〇〇九年四月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的通知

国农办〔2012〕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财务司(局)、农业综合开发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报经财政部领导同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决定自2013年起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从2013年起,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农发机构)对本地区拟立项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和地方切块资金安排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进行评估、审定,报国家农发办备案、确认;项目实施计划由国家农发办批复。

省级农发机构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农业综合开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正确运用项目评审权力。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组织、做好项目评估、审定工作。要坚持原则,不能随意降低立项标准;要秉公办事,防止上人情项目;要廉洁自律,防止评审立项过程中出现违规违纪问题。

国家农发办将加强对省级农发机构项目评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为加强对项目评审工作的考核,国家农发办将按照一定比例,对省级农发机构上报的存量资金及增量资金安排的备案项目,分别组织专家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对于抽查不可行的项目,将等额扣减该省份当年中央财政资金指标;对于抽查项目不可行或基本可行比例较大的省份,下一将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并将把抽查结果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在分配下一资金时予以体现,奖优罚劣。

项目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后,省级农发机构的项目评审工作量将明显加大,省级财政部门要在本级预算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经费中相应增加项目评审费,保证项目评审工作需要。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第四篇:市政府关于采煤沉陷区受灾村民迁建项目实施方案

关于采煤沉陷区受灾村民迁建项目

实施方案

实施采煤沉陷区受灾村民迁建项目,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采煤沉陷区受灾村民实际困难,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长治久安的一项民生工程。依据国家关于采煤沉陷区治理设计方案精神,对采煤沉陷区受灾村民城区集中建房、集中安置,符合我市市情,符合群众意愿。为了切实实施好采煤沉陷区村民迁建项目,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基本原则

采煤沉陷区受灾村民迁建项目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户均定补”原则。凡列入搬迁的村、组按照国家对采煤沉陷区定补政策,以户为单位每户补助2.25万元,定补直接到户。

2、“先重后轻、统一安排和择址重建相结合”的原则。按照采煤沉陷区村、组房屋受损程度评估意见,采取择址重建与维修加固相结合、先重后轻、统一安排、逐步实施的办法进行搬迁。

3、“划分楼盘”原则。由市沉陷办统一设计、统一监理、统一招标,市、乡、村、组组织协调,分村建设。在确定村组户数的情况下,分配楼盘,筹资建成后分配到户。

4、“统一组织”原则。各有关村、组在服从市上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市沉陷办统一组织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5、“费用不补”原则。国家补助的资金下拨到乡镇,由乡镇统一管理,村、组负责落实到户;迁建征地款不向群众筹集;公共设施部-1-

分由市沉陷办按照工程预算统一向村、组筹集,统一建设,所筹资金由市、乡、村共同监管;工程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村组筹集,市沉陷办监管,统一支付。

6、“公开透明”原则。工程建设实施必须公开透明,工程预算开支、迁建户数确定及分配要实行公示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

二、工作机构及职责

市上成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异地迁建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有关乡、镇、村、组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承担好各自的工作任务。

相关方面各自的职责任务如下:

(一)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任务:

1、统一协调全市沉陷区受灾村民的异地迁建各项工作。

2、负责征地、规划设计,办理项目建设相关手续;做好工程招投标,组织工程监理、核定搬迁户数等前期准备工作。

3、负责将国家补偿给群众的资金拨付到乡镇经管站并对使用情况实施监督。

4、制定资金筹集使用办法,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5、负责资金专户的管理,按照资金使用程序用好资金,定期公布帐目。

6、督促监督工程主体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依法、依规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7、负责统一协调,维护施工外部环境。

(二)有关乡、镇职责任务:

1、按照市上统一要求,负责本乡、镇的异地迁建工作。

2、负责各村、组资金筹集工作,并及时上缴到专户。

3、监管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4、监管工程安全,确保不发生不安全事故。

5、统一组织搬迁前的紧急避险工作,确保群众安全过冬,安全度汛。

6、组织确定搬迁户数,制定分房方案,做到分配公平。

(三)有关村、组职责任务:

1、负责组织落实各村、组所分配楼盘的施工工作。

2、严格工程材料质量与施工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3、严格工程安全程序,做到施工安全。

4、具体负责筹集前期费用,工程建设及配套资金,上缴资金专户。

5、监督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保证资金运行安全。

6、具体负责搬迁前群众的应急避险工作。

三、项目具体实施

1、项目用地征用、建设图纸的设计、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及工程招投标工作由市沉陷办具体负责实施。

2、楼盘直接分配到村组,由村组负责各自楼盘的施工建设,市沉陷办组织、协调解决好具体问题。

3、市沉陷办设立项目资金专帐,乡镇村组监督使用。项目资金

迁建征地款项市上统一承担,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有关配套费用及楼房建设工程资金在市上每户补助2.25万元基础上的不足部分由村组负责筹集,所筹集款项及时交市沉陷办统一管理使用。

4、迁建村组户数的确定,按照市沉陷办公布的具体办法确定。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乡镇村组及参与工程项目的全体工作人员务必清醒认识到此项工程是救灾性质的民心工程。凡涉及重大问题的运行都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工作程序,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干好工作,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2、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各级工作机构都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制定出详细的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职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3、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享受国家补偿的对象、确定搬迁的户数、楼房的分配情况要向群众公示,逐户建立档案,接受群众监督,接受上级核查。

4、严格资金管理。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资金的使用审批要严格程序,做到专款专用。工程完成后要向群众公布资金运用情况。

5、严以律己。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建设工程之便从中牟利;严禁在楼房分配中弄虚作假套取住房;严禁公职人员利用公务之便参与干预迁建工程建设。市监察局要加强对项目运行的全程监管,防止出现任何违规违纪问题,对出现的各类腐败问题要从严查处,从重追究,确保项目廉洁运行。

第五篇: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白银市平川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情况的调查报告

尊敬的白银市委员会:

2012年12月26日,总书记参加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本部门在深刻领会总书记“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讲话精神的思想基础上,遵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确立了调研方向,我们决定对白银市平川区采煤沉陷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情况进行立项研究。我们为之制定了完善可行的调研方案,经过近两年的多次实地走访调查,我们掌握了大量数据资料,逐步形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商定了一些具体措施,现汇报如下。

一、平川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损毁基本情况平川区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处于甘宁两省区交汇的枢纽地位,是甘肃省白银市的一个市辖区,现辖2乡5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2126平方公里,2015年统计总人口20.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5万人,非农业人口10.67万人。

平川是甘肃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煤炭、陶土为主,煤炭总储量11.37亿吨,保有储量7.5亿吨。经过50多年的开采,已开采的区域不同程度出现地表沉陷、地下水枯竭及水土毒性超标等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地表沉陷

平川区采煤沉陷区分红会矿、王家山(含井尔川)矿、大宝魏矿3个沉陷区,红会矿区位于共和镇和黄峤镇境内,王家山(万庙片区、井尔川片区)矿区位于王家山镇境内,大宝魏矿区位于宝积镇境内。沉陷区涉及总面积为178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达67.57平方公里(其中2006年以前形成沉陷面积48.26平方公里,2006年以后形成沉陷面积19.31平方公里)。地表沉陷造成了地质环境资源的严重破坏,由于采煤地层内部形成了不同的落带、断裂带和弯曲下沉带,致使地表出现大面积的塌陷坑和纹裂带道路、水利设施和地下水系均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研究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地表沉陷对本来脆弱的地表植被体系造成了严重损毁,千沟万壑的地表无法进行水土涵养,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严重,在塌陷较浅的地方造成土壤盐渍化,而在塌陷区边缘地带水土流失严重,采煤塌陷区的耕地面积在逐年迅速缩减,以红会矿区为例,截至2016年,该区域耕地损毁面积已增至3.24万亩(旱地2.82万亩,水浇地0.4万亩)。由此而形成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

(二)地下水枯竭平川区采煤沉陷区问题由来已久,大量开采造成矿坑水不断抽排,引起采空区塌陷、裂缝,改变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致使矿区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大面积泉水干涸、水源枯竭,红会和宝积山矿区内地下水埋深已由大规模采煤以前的30~90米普遍下降至目前的200~300米,矿区55眼机井已全部干涸,造成广大居民生活用水及牲畜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粮食减产、庄稼枯死,经济林干枯,农民收入逐年减少。严重阻碍了当地人民的经济发展。

(三)水土毒性超标

由于管理不善,监管不力,采空区煤矸石和粉煤灰堆积,占压大量耕地,粉尘飞扬,内含的苯并芘、重金属、二氧化硫、硫化氢、总悬浮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空气、水资源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不但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害了矿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调查发现,近年来该区域里居民罹患呼吸道、肺部疾病和癌症的几率有所增加。

二、平川区对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工作和成效

平川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问题已然十分严重,由此所引发的各类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川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把改善沉陷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抓手,积极筹措资金,加强与靖煤集团公司等企业的沟通协作,强化工作措施,合力攻坚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坚持项目带动,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平川区区委区政府整合资金陆续实施了一批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对沉陷区土地陆续进行了综合治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根据统计数据,区委区政府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白银市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工程项目,对采煤塌陷区予以综合治理,治理范围35.07平方公里。在魏宝矿区和红会矿区营造水保防护林和经济林5060亩,全部埋设了滴灌管道,成活率达90%以上;恢复、美化了地形地貌景观。2011至2016年共实施采煤塌陷区一事一议项目建设29个,其中道路项目9个、农田水利项目6个、亮化美化项目4个、文化活动场所项目9个、村容村貌改造整治1个,有效地恢复了部分沉陷区的地质环境,改善了沉陷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万余人,发挥了良好社会效益。

(二)坚持地企联动,强化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工作 本着“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平川区区委区政府自2010年起与靖煤公司签订了有偿委托环境恢复治理合同,充分利用煤炭开采环境恢复治理费形成项目资金,累计投入资金3376.84万元,其中部分资金施用于沉陷区生态修复工程,完成了平川东出入口魏家地沙河植树造林绿化工程,大水头沙河治理工程,各矿区绿化总面积达到3000多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沉陷区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针对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及困难,具体汇总如下

(一)资金缺口较大,项目开展捉襟见肘

自2012年以来,平川区区财政收入逐年下降,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收支矛盾逐年加剧,财政保障能力大幅降低,目前仅能保障工资发放、基本运转和重点民生所需,对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完全要依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而由于平川区还未纳入全国采煤沉陷区规划范畴,基本享受不了采煤沉陷区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和去产能、剥离企业办社会、独立矿区等项目资金支持,开展此项工作,往往陷入口号震天,行动惟艰的窘境。

(二)旧问题积重难返,新矛盾仍在凸显

尽管这些年平川区区委区政府采取了一些综合治理措施,安排了治理项目,复垦了部分塌陷耕地,矿区地质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有15.8平方公里的历史遗留矿山和9158亩塌陷耕地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恢复治理,加之,为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煤矿开采仍在持续,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采煤量不断加大,采空区逐步扩大,塌陷范围还在不断扩大,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左支右绌,成效难以在短期内显现。

(三)老观念根深蒂固,新认识难以扎根 当地人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金山银山换不来绿水青山”的环保观念难以在基层确立,当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与部分农户的个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常常陷入被动,沉陷区群众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较大,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得不无奈地屈从现实,艰难推进。

结合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历史、现状,针对具体问题,我们依据调研结果,充分把握现实情况,不断探讨分析,逐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现商定了如下一些措施。

(一)建议将平川区纳入全国采煤沉陷区规划。为进一步加强对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根据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关于申请2016年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精神,我区编制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简要材料。2015年12月18日所有材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将我区纳入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范畴。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议借鉴成功案例。根据了解,全国其他省份县市已经有成熟的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例如安徽淮南在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经过了七十年代以注重灾害和地表复垦为主进行采煤沉陷区治理,八、九十年代开始重视与环境、生态影响相关的多种因素分析和治理对策,近些年来,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治理理念的曲折过程,积累了宝贵经验,他们走过的弯路我们可以不走,他们找到的捷径我们可以放心的走。

(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工作。沉陷区的形成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大规模私采乱挖不无联系,一些人响应党的政策通过开采当地煤炭资源先富了起来,应该建立“谁治理,谁受益;谁恢复,谁拥有”的长效机制,动员这部分人投入资金,参与治理,来反哺沉陷区。沉陷区治理单靠政府单打独斗肯定难见实效,只有多方参与,才能事半功倍。

(三)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意识。观念不革新,事业难进步。根据我们的走访了解,沉陷区当地群众对沉陷区生态治理工作并不认同,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拆迁和补偿。这种态度对沉陷区治理工作尤为有害,沉陷区治理归根结底是为当地居民谋出路,为全区谋发展,只有转变观念,方能迎头赶上,建议进一步展开宣传动员,让辖区群众充分确立“沉陷区治理,我的责任”的意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平川区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关心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下载忻州煤销—山西下放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审批权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忻州煤销—山西下放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审批权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