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三、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一)对取消权力事项的监管
县商务局取消权力是指酒类零售许可事项,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开展对被取消事项重点领域的监管,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和范围
酒类零售
二、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范围主要包括:
(一)经营者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相应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需要获得许可才能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者是否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从事经营活动;需要备案的经营者是否依法办理了备案手续;
(三)经营者变更、注销等是否到商务主管部门依法办理了许可、备案等相关手续;
(四)经营者有无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禁止实施的行为;
(五)其他应当监督管理的行为。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对经营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定期检查和综合检查;
(二)要求企业报送经营情况和经营信息;
(三)每季度定期进行实地监督检查;
(四)随机抽取企业,查阅许可或备案文件和资料,结合实地检查情况进行评查;
(五)设立举报电话,接受举报和投诉,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督方式。
四、监督检查措施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监管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每年原则上检查一到两次,如有举报投诉,随时进行检查;
(二)建立重大事件信息通报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对于相关指标偏高、潜在经营风险加大的企业应给予重点关注,对重大事件立即上报;
(三)开展各种方式的监管、检查工作,每年抽选不少于10%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四)重点对企业是否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实施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应及时予以调查、处置;
(五)对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核查,记录监督核查意见,每年度出具对企业的监督核查意见;对核查不合格企业,责令限制整改,并将核查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六)发挥行业协会监管作用,委托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协助了解有关情况,加强对企业监督;
(七)建立与工商等有关部门的互动机制,互相通报日常检查监督信息,依各自职权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规范和处理;
五、监督检查程序
(一)确定监督检查的对象、内容和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三)制作现场检查书面记录;
(四)制作监督检查报告;
(五)将监督检查结果、处理意见建议通知被检查者;
(六)督促落实整改;
(七)资料归档。
六、监督检查处理
(一)调查、检查中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况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有权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责令改正,并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调查、检查中发现商务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成品油流通市场监督管理
一、监督检查对象
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的企业,取得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的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成品油经营资格条件是否符合规定;
(二)是否存在下列行为:
1.伪造、涂改、买卖、出租、转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
2.成品油专项用户违反规定,擅自将专项用油对系统外销售的;
3.违反《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未经许可擅自新建、迁建和扩建加油站或油库的;
4.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质量不合格的成品油;
5.经营走私或非法炼制成品油的;
6.擅自改动加油机或利用其他手段克扣油量的;
7.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用途成品油的;
8.成品油零售企业从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的;
9.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
10.违反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
11.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经营行为。
三、监督检查方式和措施
(一)年检,要求取得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每年定期上报年检材料;
(二)日常监督、检查;
(三)对企业开展不定期检查,每年原则上抽查不少于10%的企业,对不合格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四、监督检查程序
(一)年检程序
1.每年12月30日前,由省商务厅下发《通知》,通知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的企业和取得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的企业,分别向省商务厅申报年检。
2.持证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填报《成品油经营企业年度检查登记表》,并提交相关材料至省商务厅。
3.省商务厅自收到年检材料之日起20日内完成年检工作。
4.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许可证副本上出具“年检合格”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书面告知企业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由县商务主管部门报省商务厅撤销零售经营资格。
(二)不定期检查程序
不定期开展检查活动。
五、监督检查处理
经检查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等处理。经整改仍不合格的,按程序报省商务厅撤销零售经营资格。
(三)内贸特种行业监管
内贸特种行业审批主要包括对拍卖企业及分支机构设立和变更审批,典当行及分支机构设立、变更审批和直销企业产品说明重大变更审批的监管。为加强对该三类特种行业企业的监管,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一)取得拍卖经营许可的拍卖行及分支机构;
(二)取得典当经营许可的典当行及分支机构;
(三)直销经营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资格条件符合情况;
(二)企业变更符合情况;
(三)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拍卖法》或《典当管理办法》或直销行业有关法律的规定;
(四)拍卖、典当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五)拍卖、典当企业是否存在许可证转让、买卖、出租、出借等情况。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信息系统监管;
(二)行业协会协管;
(三)商务部门日常检查;
(四)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抽查。
四、监督检查措施
(一)要求各企业按时上报经营数据和相关信息;
(二)以抽查方式开展现场核查,对不规范经营企业进行现场整改;
(三)对拍卖企业公告年度业绩。
(四)对典当企业开展年检工作,对不合格的企业责任限期整改。
五、监督检查程序
(一)日常监管:通过信息系统对拍卖行或典当行及分支机构日常经营情况进行监管,如有违规情况,上报省商务厅,省商务厅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二)对拍卖行及分支机构公告年度业绩:县商务局通知取得拍卖经营许可的拍卖行及分支机构上报有关报表,综合信息系统监测情况,公告年度业绩及规范诚信经营情况。
(三)通过对直销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如有违规情况,上报省商务厅,省商务厅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六、监督检查处理
经检查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等处理。
(四)酒类流通监管
省商务厅酒类流通监管主要包括省级注册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和全省酒类流通监管。为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一)省工商局注册酒类流通企业;
(二)全县酒类经营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酒类流通企业是否备案;
(二)酒类流通企业经营是否符合《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定;
三、监督检查方式
县商务局根据实际需要对酒类流通企业进行直接监管,每年抽查不少于10%的企业。
四、监督检查措施和程序
县级注册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在县工商局注册的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60日内,向县商务局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1.县商务局对企业提供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食品流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生产企业提供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以上所列复印件法人代表或业主均应签字、盖章)进行核对。
2.不符合条件或资料不齐的,一次性告知并退回;
3.符合条件的,5个工作日内发放备案登记证;
4.对备案登记相关咨询一次性给予回复。
5.企业应当自登记表上的任何登记事项发生变更30日内,向县商务局办理变更手续;县商务局收到企业提交的书面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6.《登记表》自酒类经营者注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自动失效;县商务局应定期与县工商局核实在县级注册企业的注销或吊销情况;
五、监督检查处理
违反《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县商务局根据管理办法给予相应处理。
(五)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对象主要包括发售单用途预付卡的品牌、集团以及规模以上企业,要求对其进行备案并进行监管。为了规范全省以上三种企业的发卡行为,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全县发售单用途预付卡的品牌、集团以及规模以上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品牌、集团以及规模以上发卡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二)备案企业是否遵守发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相关规定;
(三)备案企业是否遵守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
(四)品牌、集团发卡企业是否对隶属的售卡企业疏于管理。
三、监督检查方式及程序
(一)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工作检查可以采取自查、抽查的方式进行,或者以上方式结合进行,原则上每年一到两次,检查不少于备案企业的10%。
(二)县商务局根据需要组织开展执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工作督查或者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三)执行监督检查的部门有权调阅相关企业数据信息和文件材料、实施现场检查。受查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阻挠或者拒绝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四)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执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应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应备案未备案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的企业违规发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通报受查单位检 查纠正,受查单位应当报告检查纠正情况。
(五)县商务局根据反映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组织对属地企业执行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行为的调查结果应及时反馈有关举报、建议单位或者个人。
四、监督检查措施和处理
(一)发卡企业未按照规定办理备案的,由县商务局责令限期备案;逾期仍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二)发卡企业违反发行和服务相关规定的,由县商务局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已备案发卡企业违反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四)已备案发卡企业疏于管理,其隶属的售卡企业12个月内3次违反相关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以对已备案发卡企业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五)已备案发卡企业因发生重大或不可恢复的技术故障,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备案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六)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监管
一、监督检查对象
全县零售商和供应商。
二、监督检查内容
零售商和供应商经营活动是否符合《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
三、监督检查方式和程序
(一)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检查可以采取自查、抽查、督查的方式进行,或者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进行原则上每年一到两次。
(二)县商务局根据上级机关部署或者根据需要,组织开展所辖区域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三)执行监督检查的部门有权调阅有关企业数据信息和文件材料、实施现场检查。受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阻挠或者拒绝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四)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执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应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通报受查单位检查纠正,受查单位应当报告检查纠正情况。
(五)县商务局根据反映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投诉,对有关企业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组织调查。行政执法行为的调查结果应及时反馈有关举报、投诉单位或者个人。
四、监督检查措施和处理
(一)零售商或者供应商违反《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的,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二)县级以上商务部门发现零售商涉嫌骗取供应商货款的,将其涉嫌犯罪的线索及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七)企业境外投资监管
境外投资指我国境内企业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按照《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14年第3号),省商务厅负责全省企业境外投资的备案或核准(金融企业除外)。为了加强境外投资企业管理,做好风险应对和防范工作,特制定 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由境内投资主体以新设、并购(含参股)方式设立的境外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境外投资行为是否符合《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主要检查下列事项:
(一)境外企业状况,正常经营或是破产、清算、关闭、暂停营业等。
(二)遵守我国境外投资有关规定情况。
(1)境外投资事项(含变更、终止、境外企业再投资等)是否经过县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或核准,并在“境外投资管理系统”中及时、完整、准确填写了相关数据和信息。
(2)是否按《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要求报送统计资料。
(3)境外企业是否向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处(室)报到登记并落实境外企业各项人员和财产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4)是否遵守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规定。
(三)遵守东道国有关规定情况。
(1)境外企业及其中方派出人员是否因违反东道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而受到处罚。
(2)境外企业经营中是否出现过质量、安全、环保、劳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或纠纷。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检查事项。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专项检查:针对上级交办事项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向省商务厅报告,原则上每年一到两次,抽查不少于10%的企业。
(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开展检查。
(三)日常监督检查:发证后开展监督抽查等。
四、监督检查程序
省商务厅下发文件后,提出检查重点和实施要求,组织县内主体企业上报境外企业情况材料,汇总上报省商务厅。
五、监督检查措施
县商务局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反《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和相关境外投资规定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六、监督检查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可作如下处理:
(一)企业以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办理备案并取得《证书》的,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撤销该企业境外投资备案,给予警告,并依法公布处罚决定。且可在一年内不受理该企业任何境外投资备案申请;企业以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境外投资备案的,报省商务厅撤销相关文件,并可在三年内不受理该企业任何境外投资备案申请。
(二)违反规定的企业三年内不得享受国家和省、县有关境外投资政策支持。
(八)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监管
对外承包工程是指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以下统称单位)承包境外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造价、采购、施工、安装、调试、运营、管理等活动。省商务厅负责全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批准。为了加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管理,做好风险应对和防范工作,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依法取得对外承包工程资格,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承包工程资格证书》的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是否符合《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27号)、《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2009年第9号)的有关规定。主要检查下列事项:
(一)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状况,正常经营或是破产、清算、关闭、暂停营业等。
(二)遵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情况。
(1)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是否具备经营资格,是否建立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和应急突发事件的规章制度。
(2)是否按《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统计制度》要求报送统计资料。
(3)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中是否向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处(室)报到登记。
(4)是否遵守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三)遵守东道国有关规定情况。
(1)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及其中方派出人员是否因违反东道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而受到处罚。
(2)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经营中是否出现过质量、安全、环保、劳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或纠纷。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检查事项。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年度监督检查:由县商务局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全县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全部参加。
(二)专项检查:针对上级交办事项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向省商务厅报告,原则上每年一到两次,抽查不少于10%的企业。
(三)据群众投诉举报开展检查。
(四)日常监督检查:对具备资质企业开展监督抽查等。
四、监督检查程序
省商务厅下发文件至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监督检查重点和实施要求,县商务局组织辖区内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上报情况材料,汇总报省商务厅。
五、监督检查措施
县商务局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反《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规定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并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六、监督检查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可作如下处理:
(一)具备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通知整改。申请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证书》的,由原审批的商务主管部门撤销《资格证书》,并给予警告、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格证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违反规定的企业三年内不得享受国家和省、县有关政策支持。
(九)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监管
一、监督检查对象
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证书》的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条件是否符合规定;
(二)是否存在下列行为;
1.买卖或者伪造、变造《报废汽车回收证明》; 2.不对回收车辆进行逐车登记; 3.改装、拼装、倒卖车辆
4.未按规定出售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和其他零配件; 5.不在公安机关监督之下拆解应监拆车辆; 6.违反有关技术规范的;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三、监督检查方式和程序
1.日常监督、检查;
2.对企业开展不定期检查,每年原则上抽查不少于10%的企业,对不合格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四、监督检查措施和处理
经检查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由县商务局报省商务厅撤销《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证书》。
(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冀政〔2010〕152号)要求,为促进行 政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滥用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制定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制度。
一、主要内容
对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情节、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等情形进行细化,并归纳、分类;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或并用行政处罚种类的,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情节、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和违法当事人主观过错、消除违法行为后果或影响等因素,确定适用该行政处罚种类的具体标准及单处、并处的行政处罚的标准;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处罚有自由裁量幅度的,根据上述因素,细化具体的行政处罚幅度;对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行政处罚罚款的裁量阶次和幅度的,可以按照比例原则匡算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裁量阶次和罚款幅度,但均不得超过法定罚款限度。
二、标准规范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冀政〔2010〕152号)的精神,省厅于2011年制定《河北省商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于2013年进行了一次修改,作为全省商务系统行政处罚裁量的标准规范,在河北省商务厅官网上公布,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三、有关措施
(一)县商务局在省商务厅公布的标准规范内,结合本地实际,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具体标准,并组织实施。也可以直接使用上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同一行政处罚行为制定的裁量标准。
(三)县商务局在建立和推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公开信息、说明理由等程序规定和执法投诉、案卷评查、教育培训、案例指导等配套制度。
第二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职权名称:事业单位法人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单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公章)
一、监督检查对象
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事业单位。
二、监督检查内容
1.是否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2.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 3.是否继续具备承担与宗旨和业务范围相适应的民事责任能力;
4.是否继续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
5.是否自核准登记后无正当理由超过一年未开展业务活动或者自行停止业务活动一年以上;
6.是否在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后按时申请变更登记;
7.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该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是否一致; 8.有无抽逃开办资金的行为;
9.有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行为;
-1- 10.接受和使用捐赠、资助的情况是否符合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
三、监督检查方式
报告公示。
四、监督检查措施
事业单位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报送上一执行条例和本细则情况的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五、监督检查程序
1.书面通知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事业单位开展报告工作;
2.事业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使用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光盘在网上提交《事业单位法人报告书》、JPG格式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和上一年末的资产负债表;
3.登记管理机关网上审核事业单位法人报告;
4.审核合格后,事业单位提交纸质版的法人报告书、上一年末资产负债表。
5.登记管理机关通过政务网公示事业单位法人报告书;
6.将报告的相关资料归档。
六、监督检查处理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情况分别给子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
-2- 位印章并责令限期改正、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
1.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的;
2.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的; 3.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报送并公示报告或者报告内容与事实不符的;
4.抽逃开办资金的;
5.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
6.违反规定接受或者违反规定使用捐赠、资助的。
-3-
第三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一、对行政执法职权的监督检查
新乐市教育局依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级主管的各类教育行为的日常监督检查、查处各类教育违法行为。为切实做好教育行政执法的监管工作,制订本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依法实行行政执法行为及从事教育行政执法活动的工作人员。本制度所称的行政执法事项,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确认、行政赔偿、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类行政执法活动。
二、监督检查内容
依法实行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一)行政执法主体的适格性;
(二)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
(三)执法依据的合法性;
(四)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实施情况;
(六)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等有关情况;
(七)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三、监督检查方式及程序
(一)教育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可以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的方式进行,或者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进行。
(二)教育局根据需要组织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或者专项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三)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出具检查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通报受查单位检查纠正,受查单位应当报告检查纠正情况。
(四)根据反映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诉、举报、控告或者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等部门的建议,对有关行政执法行为开展组织调查。行政执法行为的调查结果应及时反馈有关申诉、举报、控告、建议的单位或个人。
(五)对行政执法过错行为进行调查和责任追究。
四、监督检查措施
教育局在行使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一)行政执法主体不合法的;
(二)行政执法程序违法的;
(三)具体行政行为内容违法或者不当的;
(四)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
(五)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六)其他应当纠正的违法行为。
建议纠正或者撤销行政执法行为,应发出《执法监督通知(决定)书》。《执法监督通知(决定)书》应载明以下内容:
(一)认定行政执法行为应予纠正或撤销的事实、依据和理由;
(二)处理的决定和法律依据;
(三)执行处理决定的方式和期限;
(四)做出《执法监督通知(决定)书》的日期,并加盖印章。接到《执法监督通知(决定)书》的机构,应在限定期限内按要求做出纠正,并书面报告。
五、行政责任追究
(一)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1、没有法定行政处罚依据的;
2、擅自改变法定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
3、违反法定行政处罚程序的;
4、违法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
5、不按规定出具行政处罚文书和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行政处罚收据的;
6、未尽妥善管理责任,违法使用、损毁或者遗失被扣押财物的;
7、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不移交的;
8、对应当依法予以制止、纠正和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依法制止、纠正和处罚的;
9、乱罚款或实施其他处罚显失公正的;
10、其他违法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
(二)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1、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受理的;
2、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时,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3、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许可、批准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做出准予许可、批准决定的;
4、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许可、批准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做出准予许可、批准决定的;
5、在受理、审查、决定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或者未依法说明不受理申请或者不予许可、批准理由的;
6、应当依法举行听证或应当主动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7、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
8、非法设定、增加、变更、延续、撤销或者停止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的;
9、其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的。
(三)实施行政确认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1、无法定职权或者超越法定职权实施行政确认的;
2、无法定事实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确认的;
3、违法向他人提供、泄露在行政确认过程中获知的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个人隐私或者商业秘密的;
4、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确认的。
(四)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1、无法定依据、法定职权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2、违反法定程序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
3、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行政管理相对人财产的;
4、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五)实施行政检查工作中的下列行为,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1、未出示有效资格证件实施检查的;
2、不按法定程序、权限、时限实施检查的;
3、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
4、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予以隐瞒、包庇、袒护、纵容,或者不予制止和纠正的;
5、未经批准实施检查的;
6、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检查行为的。
(六)实施行政赔偿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1、对符合条件的行政赔偿申请,应予受理而未予受理的;
2、逾期未予赔偿的;
3、不按规定标准赔偿的;
4、依法不应赔偿而给予赔偿的;
5、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赔偿行为的。
(七)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应当制作《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认定书》,《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认定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1、案件来源及基本案情;
2、案件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
3、认定是否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理由;
4、有关人员的责任划分及责任追究的建议;
5、纠正行政执法过错,消除危害后果的建议。
(八)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后予以行政处理的,处罚机构制作《行政处理决定书》,加盖市教育局的印章,在宣告或者通知生效后,于5日内送交行政过错责任机构及过错责任人。《行政处理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责任人的姓名、单位、职务;
2、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事实和证据;
3、给予行政处理的种类和依据;
4、不服行政处理决定的救济和时限;
5、做出行政处理决定的机关和日期。
(九)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并可视情节单独或者合并使用:
1、诫勉谈话;
2、通报批评;
3、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4、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
5、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离岗培训;
6、吊销行政执法证件;
7、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8、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理形式。
二、对保留权力事项的监督检查
确保教育局保留的行政权力合法有效运行,保障教育管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加强对保留权力事项运行的监督检查,制定本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教育局保留的权力事项。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对于权力清单保留的权力,是否存在不作为的情形;
(二)对保留的权力事项的实施,是否符合相关运行流程;
(三)在权力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违反法定程序,超过法定时限或承诺时限等行为;
(四)在权力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是否存在阻碍相对人行使其合法权利等行为;
(五)在权力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违规收费等行为;
(六)在权力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是否存在其他违法违规等行为。
三、监督检查措施方式
对保留权力事项监督检查的方式主要有:
(一)查阅有关案卷材料;
(二)实地查看,询问相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
(三)采取记录、录音、录像、复印等方式收集相关材料;
(四)对投诉、举报案件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五)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督方式。
四、监督检查程序
(一)结合案卷评查,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检查审核;
(二)对情况比较复杂的案件,询问利害关系人和相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
(三)根据需要,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检查;
(四)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诉、检举、控告或者根据人大、政协、司法等部门的建议,对权力事项的实施进行评估、检查;
(五)监督检查资料归档;
(六)监督检查结果作为教育局对各处室及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
五、监督检查处理 根据监督检查结果,教育局各职能处室及其执法人员有下列不履行法定职责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之一,且对当事人权益产生损害或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超过法定权限或者委托权限实施行政行为的;
(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实施行政许可的;
(四)无法定依据、违反法定程序或者超过法定种类、幅度实施行政处罚的;
(五)以收取费用等方式代替行政处罚的;
(六)需要按照规定上报或者通报的事项,没有及时上报或者通知的;
(七)应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予移交或以行政处罚代替的;
(八)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其他行为。
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并可视情节单独或者合并使用:
(一)诫勉谈话;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四)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
(五)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离岗培训;
(六)吊销行政执法证件;
(七)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八)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理形式。
三、对行政处罚裁量权制度实施的监督管理
为落实《石家庄市教育行政处罚裁量权基本标准》(石教[2014]52号)在教育行政处罚中的适用,规范全市教育行政处罚,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滥用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主要内容
对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情节、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违法轻重程度等情形进行细化,并归纳、分类;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或并用行政处罚种类的,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情节、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和违法当事人主观过错、消除违法行为后果或者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适用该行政处罚种类的具体标准及单处、并处的行政处罚的标准;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处罚有自由裁量幅度的,根据上述因素,细化具体的行政处罚幅度;对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行政处罚罚款的裁量阶次和幅度的,可以按比例原则计算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裁量阶次和罚款幅度,但均不得超过法定罚款限度。
二、标准规范
《石家庄市教育行政处罚裁量权基本标准》(石教[2014]52号)已通过市法制办法律审查(石政文审[2014]21号),并在石家庄教育网上公布。网址:
http://
三、有关措施
(一)直接适用市级对同一行政处罚行为制定的裁量标准。
(二)建立和推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说明理由等程序规定和执法投诉、责任追究、案卷评查、执法审查、指导培训等配套制度。
四、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监督管理
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坚持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并重,依法监督与全面服务并行,以年检和执法检查为基础,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全面监管力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经教育局审批设立审批设立的民办初中、小学、幼儿园和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审批职能机构。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依法制定相关标准和管理制度。对民办初中、小学和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重大违法行为直接查处;根据各县(市)、区教育局申请,对民办初中、小学和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的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二)对审批职能机构的主要内容:
民办初中、小学、幼儿园和文化类教育培训机构的设立、变更、分立、合并与终止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非法举办初中、小学、幼儿园和文化类教育培训机构的查处是否规范有力;对初中、小学、幼儿园和文化类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年检、广告备案等日常管理是否规范到位。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年检;
(二)日常监督;
(三)执法检查;
(四)约谈;
(五)听取工作汇报;
(六)调取和审阅档案材料;
(七)随机听课、组织师生座谈和调查问卷;
(八)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监督方式。
四、监督检查程序 不定期对民办学校开展日常检查和督导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或不当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并给与业务指导。
实施监督检查工作,必须做好书面记录。检查督导评价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和督导评价结果作为年检依据之一。
五、监督检查处理
(一)民办学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办学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擅自分立、合并民办学校的;
2、擅自改变民办学校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
3、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的;
4、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
5、管理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教学,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6、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的;
7、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的;
8、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的;
9、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决策机构未依法履行职责的;
10、教学条件明显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11、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12、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资产管理混乱的;
13、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 14.违反国家规定聘任、解聘教师的。
(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民办教育机构未经审批机关审查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或擅自变更经审查的招生简章和广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民办教育机构停止招生,退还所收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情节严重的,吊销《办学许可证》,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一、监督检查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消防安全。以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着重检查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建筑消防设备设施和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是否符合要求、应急疏散预案制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应急演练情况。
(二)交通安全。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状况和学生上下学交通秩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情况。
(三)食品安全。以学生食堂为重点,着重检查食品原料采购、存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落实情况。
(四)自然灾害防范。以校舍安全和汛期安全为重点,着重检查重大自然灾害有关措施和制度的落实情况,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教育开展情况。
(五)危险化学品安全。以学校实验室为重点,着重检查实验室人员管理以及有毒有害实验用品购买、领用、登记制度落实和实验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六)校园治安。以校园安保体系建设为重点,着重检查门卫制度、人防、物防、技防、值班巡查、校外人员及车辆管理、突出矛盾隐患排查等情况。
(七)集体活动安全。以大型集体活动为重点,着重检查实习实践、夏令营、集体外出等活动的安全教育、应急预案、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八)安全事故查处。按照“四不放过”的要求调查处理安全事故,根据“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区分责任,落实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
三、监督检查方式
根据工作需要和校园安全工作规律,通过明查暗访、交叉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每学期组织开展对各地学校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治安、防溺水等重点工作的督查。
四、监督检查措施
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存在的安全问题责令进行整改。
五、监督检查程序
(一)制定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督导检查方案,确定督查的内容、方式、人员组成。
(二)组织实施明察暗访、交叉检查、专项检查,汇总检查情况。
(三)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通报各地要求整改。并分析当前校园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阶段性的工作重点。
六、监督检查处理
根据检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要求限期整改,并对部分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存在严重隐患的学校建议依法处理。对整改责任不落实、整改成效不明显的,予以通报批评。
六、对教育系统评优表彰事项的监督管理
为确保评选表彰工作的公平、公开、公正,规范评审程序,特制订如下监督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教育局组织的各类评选表彰项目,以及按规定向市级相关部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部门择优推荐的评选项目。
一、监督检查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
二、监督检查内容
1、是否制定本单位的推荐办法,是否广泛宣传并发动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评选,并把评选办法发放到符合条件的单位。
2、是否制定本校(单位)推荐办法,推荐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3、是否按规定进行逐级公示,对于推荐人选是否公示,并对举报内容进行逐一核实。
4、是否严格按照标准对参加评选教师的条件进行把关,填报材料是否齐备。
5、推荐人选数量以及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上报前对推荐情况进行监督。
(二)对推荐材料进行资格审核。
(三)组织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综合评审。
(四)对入选名单进行公示,接受群众投诉举报。
四、监督检查程序
(一)印发评选表彰文件,明确推荐的范围、条件、名额、程序等要求。
(二)学校(单位)根据要求进行择优推荐,逐级公示无异议后,按规定填报推荐材料。
(三)教育局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对推荐程序是否公开公平公正进行监督。
(四)教育局组织专家对推荐人选综合评议,并根据评议结果确定推荐人选。
(五)对推荐人选按要求进行公示,并对有举报的进行调查核实。
(六)按规定发文表彰,或向市教育局、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和市级相关部门报送推荐材料。
五、监督检查处理
(一)对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推荐的,责成推荐单位按规定程序重新推荐,或取消当推荐资格。
(二)对推荐人选结构不符合评选要求的,责成推荐单位调整推荐人选。
(三)对经查实申报人员材料涉及造假、学术不端等情况的,取消当评选资格。已经入选的,取消已经获得的称号和奖励。
(四)对于在推荐中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减少下一届的推荐名额。
七、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管理
一、监督检查对象
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
二、监督检查内容
1、学校是否根据岗位的空缺情况制定本校的推荐办法,是否广泛宣传并发动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评审。
2、学校是否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制度相脱离的资格评审,是否严格按照标准对参加评审教师的条件进行把关,坚持“择优推荐”的导向。
3、申报对象填报的材料是否齐备、真实、符合规定要求。
4、学校对申报对象的详细材料是否在学校醒目位置进行公示,接受其他教师监督。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检查各学区、学校是否印发、宣传职称评审文件。
(二)对申报对象进行综合业绩的评审。
(三)检查学区、学校是否在对通过评审的名单进行公示。
四、监督检查程序
(一)下发中小学职称评审的文件,明确评审的范围、原则、要求、程序、导向等,并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监督。
(二)学校根据要求进行择优推荐,逐级公示无异议后,按规定填报推荐材料。
(三)教育局对申报对象进行资格审查,并逐级对程序是否公开公平公正进行监督。
五、监督检查处理
(一)对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推荐或公示的,责成推荐单位按规定程序重新推荐或公示,或取消当评审资格。
(二)对申报对象条件不符合职称文件要求的,或把关不严的,责成推荐单位调整或重新推荐。
(三)对申报对象的材料涉及学术不端、师德问题、有偿补课等情况,经举报查实的,取消当评审资格;已经获得的资格,将取消该资格。涉及造假的,从评审次年起年内不得再申报。
(四)对于在职称评审中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学区、学校,要求单位作出说明。
八、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工作的监督管理
一、监督检查对象 本市义务教育段学校。
二、监督检查内容
1、检查各义务教育段学校执行教育部、省、市制定的招生政策和规定的情况;检查各义务教育段学校执行招生计划的情况。
2、检查对所辖各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招生责任片区、公、民办学校招生计划的核定程序和依据、招生政策制定是否科学规范,监管是否有效。
三、监督检查方式
1、学籍管理系统监管。
2、招生过程巡查。
3、招生结果抽查。
4、接受社会监督。
四、监督检查措施
1、利用学籍管理系统等电子管理系统监督各学区、各校招生情况;监督各校是否存在超计划、超范围招生等违规情况。
2、推进阳光招生,各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招生程序、录取标准和监督电话等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各类学校招生过程中,教育局组织巡视组进行巡查。
4、每年对学校招生情况进行抽样检查。
五、监督检查程序
1、招生政策和计划备案。每年各义务教育段学校依据法律法规、有关政策的规定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办学规模制订招生计划。教育局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核准各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计划,制定招生政策。教育局将核准通过的所辖各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计划报市教育局备案。
2、公布招生责任片区。教育局统一将各公办义务教育段学校招生责任片区向社会公布。
3、招生过程中,组织巡视组进行巡查。
4、招生结束后,教育局抽查部分义务教育段学校执行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的情况
六、监督检查处理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工作情况纳入教育局对学区及学校的考核指标。对招生工作监管不力,出现严重违反招生政策事件的,由教育局给予通报批评等处理,并建议相关部门对责任人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对出现违反招生政策和纪律的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九、全市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基建、维修的
监督管理
一、监督管理对象
全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辖区内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二、监督检查内容
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校舍规划、建设、改造工作;指导、协助辖区内学校实施建设任务。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核对资料及账目
(二)现场查验
(三)接受举报
四、监督检查措施
按照《石家庄市学校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设备采购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对已经立项实施的项目搞好服务和监督。
五、监督检查程序
项目学校上报自查报告;教育局对项目手续资料、现场施工情况、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查验。
六、监督检查处理
对项目施工不规范、手续不齐全的项目限期进行整改;对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或套取专项资金的行为以及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厉惩处,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十、对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
一、督导评估对象
对辖区内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村委会落实教育政策法规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对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法规情况、教育目标完成情况、中小学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督导评估。
二、督导评估内容
1、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
2、省、市等上级部门部署的专项教育督导工作情况。
三、督导评估程序
1、制定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包括督导内容、标准和方式。
2、开展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
3、政府督导室组成评估组对各学区、学校、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村委会进行督导。
4、形成专项教育督导报告。
5、对督导评估中提出的整改意见,要求被督导单位制定整改方案,限期进行整改。
四、督导评估措施
1、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对监测指标进行复核比较,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2、运用监测结果、组织督学审核自查报告和实地评估,必要时组织有关部门参与审核。
3、组织督学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督导评估组,并进行岗前培训,合理安排专业分工,保证督导评估的专业性。
4、审核督导评估报告。
五、督导评估结果运用
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学区、学校及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村委会主要负责人的重要依据,同时向社会公布,接收社会的监督。
第四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职权名称:社会团体事项监管)
部门名称:桥东区民政局
为加强对全区社会团体的监管,促进社会团体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经桥东区民政局登记的社会团体。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主要通过登记管理、日常管理、业务管理、监督管理等来监管社会团体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具体包括下列事项:
(一)社会团体在申请登记时是否存在不合法行为;
(二)社会团体是否依法进行变更、注销登记;
(三)社会团体法人治理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四)社会团体业务活动是否接受区民政局、有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
(五)社会团体是否依据法律、法规从事活动;
(六)社会团体被责令限期停止活动或被撤销后,是否按时上缴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七)社会团体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接受检查;
(八)社会团体是否按规定进行备案。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定期检查。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接受区民政局检查。
(二)不定期检查。平时上门走访调研,每年走访率不少于10%,以监督社会团体运行情况,检查其存在的问题。重点检查受到投诉举报的社会团体,视情予以处理。
四、监督检查程序
(一)定期检查程序。
1、下发通知。每年年初下发开展社会团体检查的通知,要求社会团体接受检查。
2、实施检查。社会团体在规定时间内向区民政局报送工作报告。区民政局以集中检查、上门检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年检。年检过程中,可要求社会团体就工作报告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3、作出结论。根据工作报告,发现社会团体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年检结论。
4、进行公告。完成检查后,区民政局向社会公告检查结果。
5、责令整改。责令年检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社会团体进行限期整改。
6、依法处理。根据发现的问题以及年检情况,依法对社会团体进行相应行政处罚。
(二)不定期检查。依照制定计划、实施检查、通报结果、整改处理的程序进行。
五、监督检查处理
(一)社会团体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一年未开展活动的,由区民政局予以撤销登记。
(二)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区民政局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
2、违背章程规定的宗旨和超出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3、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4、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5、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6、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7、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8、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三)社会团体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区民政局撤销登记。
(四)社会团体被责令限期停止活动的,由区民政局封存《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被撤销登记的,由区民政局收缴登记证书和印章。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职权名称:民办非企业单位事项监管)
部门名称:桥东区民政局
为加强对全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监管,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经桥东区民政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主要通过登记管理、日常管理、业务管理、监督管理等来监管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是否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具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申请登记时是否存在不合法行为;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否依法进行变更、注销登记;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活动是否接受区民政局、有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
(五)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否依据法律、法规从事活动;
(六)民办非企业单位被限期停止活动或被撤销后,是否按时上缴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七)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否在规定时间内接受检查;
(八)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否按规定进行备案。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定期检查。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办法》规定,接受检查。
(二)不定期检查。平时上门走访调研,每年走访率不少于10%,以监督民办非企业单位运行情况,检查其存在的问题。重点检查受到投诉举报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视情予以处理。
四、监督检查程序
(一)定期检查程序
1、下发通知。每年年初下发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的通知,要求民办非企业单位接受检查。
2、实施检查。民办非企业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区民政局报送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上一的工作报告。区民政局以集中检查、上门检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年检。年检过程中,可要求民办非企业单位就工作报告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3、作出结论。根据工作报告,发现民办非企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年检结论。
4、进行公告。完成检查后,区民政局向社会公告检查结果,并向业务主管单位通报。
5、责令整改。责令年检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限期整改。
6、依法处理。根据发现的问题以及年检情况,依法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相应行政处罚。
(二)不定期检查。依照制定计划、实施检查、通报结果、整改处理的程序进行。
五、监督检查处理
(一)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业务主管单位撤销批准的,由区民政局予以撤销登记。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区民政局给予警告,可以限期停止活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涂改、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的;
2、违背章程规定的宗旨和超出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3、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4、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5、设立分支机构的;
6、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7、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8、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区民政局撤销登记。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或者被撤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继续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由区民政局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五)民办非企业单位被限期停止活动的,由区民政局封存其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被撤销登记的,由区民政局收缴登记证书和印章。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职权名称:养老机构事项监管)
部门名称:桥东区民政局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规范我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提高我区养老机构管理能力,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在本辖区内从事养老服务的机构
二、监督检查内容
1、对被检查人履行行政许可手续、对有关人员是否符合法定资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被检查人履行章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对被检查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对被检查人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对被检查人落实消防安全、食堂卫生、老人护理安全措施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对被检查人入住老人的档案、入住检查记录、日常巡查记录和老人病情病史记录的监督检查;
7、对被检查人有无粗暴对待老人或者虐待老人的现象进行监督检查。
三、监督检查方式
1、日常巡查: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检查不少于2家单位。
2、专项督查:每年不少于2次,每次抽查面不少于50%a
3、全面检查:每年组织1次,对所有机构进行检查。
4、重点督查:根据公众投诉、举报,组织开展重点执法检查,每年不少于3次。
四、监督检查程序
1、持有效执法证检查,人数不得少于2人;
2、会同相关部门,通过现场检查,对消防安全、食堂卫生、老人护理等安全进行检查;
3、实施现场检查和书面检查等;
4、根据检查情况,视情处理各类情况;
5、检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或汇总形成检查报告。
五、监督检查处理
1、发现被检查人未经许可设立养老机构的,责令其改正;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发现已经许可的被检查人未依法履行变更、终止手续的,或者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转让设立许可证的,依法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3、发现被检查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许可的依法予以撤销;
4、发现被检查人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依法予以注
5、发现被检查人存在其他不合格现象的,责令其改正。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职权名称:地名管理事项监管)
部门名称:桥东区民政局
为加强本区地名管理,适应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地名管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本区行政区域内地名的命名、更名、使用、标志设置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单位和个人。
二、监督检查内容
地名命名与更名:对地名命名与更名的原则、程序、审批权限等进行检查,确保地名命名与更名统一规范。
标准地名: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是否使用非标准地名,有无造成一地多名、重名等地名混乱问题进行检查,促进地名标准化工作。
书写地名:对媒体、出版物等集中使用地名的环节进行检查,确保地名书写、译写及拼写统一规范。
地名标志:对地名标志的设置与管理进行检查,维护地名标志的严肃性。
三、监督检查方式
日常巡查:各乡(镇)、街道地名信息员对管理与使用地名的情况进行经常性、全方位检查;数字城管对地名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检查。
专项联合:不定期组织工商、城管、交通等有关单位开展专项联合检查。
舆论监督:对社会使用地名中一些带有倾向性、普通性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引导,形成广泛的社会舆论氛围,对一些久拖不决的单位及问题,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揭露。
四、监督检查程序
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申请时,应提出地名标志查验申请。申请地名标志查验需提交以下材料:①《邢台市地名标志查验申请表》;②地名批准文件(复印件);③地名标志照片(电子报件)。
经核查,地名已按规定申请并批准的,由办理地名标志查验的执法机构现场查验建设单位是否已在适当位置(居住区、建筑物的正门或主出入口、道路的路口等)依照批准的名称设置地名标志。
五、监督检查措施
数字城管巡查机制;各乡镇、街道地名信息员对管理与使用地名的情况进行经常性、全方位检查。
六、监督检查处理
对违反地名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区地名办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处置。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样式)
(职权名称:×××)
部门名称:××××
一、监督检查对象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三、监督检查方式
四、监督检查程序
五、监督检查处理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样式)
(职权名称:×××)
部门名称:××××
一、监督检查对象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三、监督检查方式
四、监督检查程序
五、监督检查处理
第五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职权名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审批事项事项监管)
单位:下花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推进我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进一步提高,规范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施工许可行为,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各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等责任主体。
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指标
(一)监督检查内容
1、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发生变更的,是否重新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2、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工程名称、地点、规模,应当与依法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一致。
3、施工许可证应当放臵在施工现场备查。
4、施工许可证是否伪造和涂改。
5、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未开工的,是否按规定申请办理延期。
6、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一个月内的,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向发证机关报告。
7、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一个月内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向发证机关报告及恢复施工前是否向发证机关报告。
8、中止施工满一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是否向发证机关申请核验施工许可证。
(二)检查指标
1、日常巡查:不定期对工地进行巡查。
2、全面检查:对全区工程至少一次全覆盖检查。上述指标与上级下达监督检查指标不一致的,以上级下达监督检查指标为准。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开展执法检查:组织不定期的质量专项检查、安全隐患排查;对政府投资重点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重点督查;
(二)飞行检查:对违法违章突出的工程进行飞行检查。
四、监督检查程序
1、指派执法人员对施工许可证批后情况进行巡查、检查;
2、执法人员向被检查人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说明来意,告知其享有的合法权利和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3、执法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并制作整改通知单,交当事人确认签字。
4、发现被检查人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制作《责令立即停工通知书》。
五、监督检查措施及处理
(一)发现被检查工程市场、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除责令限期改正外,应当依法采取补救措施;
(二)发现被检查工程市场、现场存在安全隐患的,整改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不良行为列入市场与现场联动;
(三)发现被检查人存在违反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行为,制作《责令立即停工通知书》,移交执法大队进行行政处罚。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职权名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事项监管)
单位:下花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监督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建设各责任主体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全区在建建筑工程,包括在建建筑工程建设、设计、勘察、施工、监理各方责任主体及相关人员。
二、监督检查内容及指标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内容:
1、各责任主体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
2、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情况;
3、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工程质量行为落实情况;
4、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情况;
5、监督检查工程竣工验收情况。
(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监督检查内容
1、检查施工、监理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度、机构建立情况,安全监管人员配备情况;
2、工程项目各项基本建设手续办理情况、核查有关责任主体和人员的资质和执业资格情况;
3、施工、监理单位等各方主体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情况;
4、施工现场实体防护情况,施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情况;
5、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安全防护和临时设施等情况。
(三)监督检查指标
1、日常巡查:每个项目一般每2个月不少于1次,必要时对原材料等进行抽样监督检测。
2、专项督查:每年不少于2次,起重机械、保障房等应重点督查。
3、全面检查:每年组织1次,起重机械、保障房等应重点督查,必要时,对原材料等进行抽样监督检测。上述指标与上级下达监督检查指标不一致的,以上级下达监督检查指标为准。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常规监督检查:由区质监站监督员对所负责工程的质量安全的日常巡查;
(二)专项监督检查:每年组织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专项整治,特别是对起重机械、保障性住房等实施重点督查;
(三)抽样监督检测:对钢筋以及钢管、扣件开展日常抽样监督检测。
四、监督检查程序
(一)区质监站负责人指定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参加监督检查;
(三)监督检查人员向被检查人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说明来意,告知其享有的合法权利和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四)监督检查人员对被检查人履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法定义务的情况实施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签发整改通知书,交当事人确认签字,被检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拒绝签字的,执法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
(五)对施工现场钢筋等原材料等进行抽样检测或者监督抽查;
(六)发现被检查人存在违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制作责令整改通知书。
五、监督检查措施及处理 对检查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应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改正;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责令立即停工改正。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职权名称:廉租房、公租房监管)
单位:下花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加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申请我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个人和家庭。
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指标
(一)监督检查内容
申请保障个人或家庭的户籍、婚姻、房产及收入等情况;
(二)监督检查指标
1.受理审核:每期申请受理期间,对每户家庭成员进行准入资格审核。
2.续租审核:每年1-2次(以低保证有效期限决定),对在保的货币补贴、租金核减、实物配租家庭进行审核。
三、监督检查方式
对申请、在保家庭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并通过房管、收入核定等部门核实。
四、监督检查程序 1.对申请人受理情况进行检查。
2.对申请人的家庭基本审核情况进行检查。3.对社会公示情况和群众监督举报处理情况进行检查。
五、监督检查措施
1.要求申请人提供家庭成员身份、户籍、婚姻、房产、收入等材料复印件并校验原件;
2.年审时需申请人或配偶亲临现场,因特殊原因不能到场的,需委托他人(出具经公证处公证的委托书)办理; 3.对群众的投诉举报,要做到有报必查、每查必果。
六、监督检查处理
对经续租审核,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家庭,停止货币补贴发放或租金核减;对经审核,不符合实物配租条件但特殊人员类别变化的家庭,相应调整租金标准,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取消其配租资格。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职权名称:商品房预售许可核准审批事项监管)
单位:下花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维护商品房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我区商品房预售行为,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预售商品房的各房地产开发公司。
二、监督检查内容和指标
(一)监督检查内容
商品房预售市场各方主体从业行为、商品房预售方案、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备案、预售资金监管账号情况、商品房明码标价情况等。主要检查以下几项内容。
1、房地产开发公司资质、营业执照等情况;
2、办理预售证后,是否及时在网上办理预售合同备案等情况;
3、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账户情况,有无按规定将预售房款直接打入监管账户,资金使用是否符合工程形象进度等情况;
4、对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是否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商品房经营者是否在交易场所的醒目位臵放臵标价牌、价目表或者价格手册。
(二)检查指标
1、日常巡查:每季度1次,对全区预售商品房项目进行预售监管资金审查,要求企业报送每月工程进度、预售资金情况。
2、专项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会同区物价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参加的市场联合执法,开展对全区预售商品房项目进行重点项目检查。
三、监督检查方式
开展执法检查:每季组织一次预售商品房资金监管材料审查;对重点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查。
四、监督检查程序
1、区住建局成立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的检查组;
2、监督检查人员向被检查人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说明来意,告知其享有的合法权利和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
3、监督检查人员对被检查材料、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并制作整改通知单,交当事人确认签字。
五、监督检查措施及处理
(一)开发企业不按规定使用商品房预售款项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二)开发企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的,按照《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处罚。
(三)开发企业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相关规定执行。
(四)开发企业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开立资金账户、骗取工程建设资金、擅自截取挪用购房人预购房款或者不将购房款存入资金账户的,停止该监管项目的销售,并责令限期改正,同时将其行为记入企业诚信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