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时间:2019-05-14 08:2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第一篇:《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课题研究单位

上饶县第六中学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课题组

研究期限

2007年2月——2009年1月

课题提交日期

2009年2月

一、课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我国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发展的形势的需要,江西省上饶县第六中学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时刻把教科研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竭力实现由“实干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面对现在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做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学困生始终是困扰教育的难题之一,我校申报的《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就是以新的社会和教育形势下产生的与学困生有关的问题和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试图探索出既便于教师操作,又有切实效果的途径和做法,并最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课题研究的开展(一)理论假设:

研究与控讨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符合当前提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也和马克思主义中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观点和原理相吻合。我们设想通过“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课题的研究,得出一些比我们以前在此方面尚肤的认识得出更深层的理论结论。假设的理论是:

1、初中学困生的主观形成原因的相关结论:

2、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家庭原因的相关结论:

3、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学校原因的相关结论:

4、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社会原因的相关结论:

5、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态度与方法的相关结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掌握初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2、通过研究可以提高相关教师的业务素质能力,从而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3、通过研究还有助于帮助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了解,采取确实可转化的态度与方法,从而推进学校的素质教

(三)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他是英国的一位眼科医生,源于他在工作中发现了“词盲现象”;赞科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的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布鲁姆信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等等。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戴湘华,吴祥帧,王铁军,徐仁德等人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困生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教育教学、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干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迄今为止在各级、各类书刊上发表的文章大约有千余篇。前人的这些研究,为我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问题

1、初中学困生的主观形成原因的研究。

2、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家庭原因的研究。

3、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学校原因的研究。

4、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社会原因的研究。

5、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态度与方法的研究。(五)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问卷法

2、归类对比法

3、经验交流法

4、统计法

5、阶段小结、总结法

6、实践法(六)课题研究步骤

1、时间:2002年7月——2004年6月

2、课题研究阶段: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7年2月

(2)课题研究的酝酿及起步阶段:2007年3月

(3)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阶段:2007年4月——2008年12月

(4)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2009年1月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具体时间及研究的主要问题:

1、课题研究的实施第一步:

(1)具体时间:2007年4月——2007年10月(2)研究的问题:初中学困生的主观形成原因

2、课题研究的实施第二步:(1)具体时间:2007年11月——2007年10月(2)研究的问题:初中学困生的主观形成原因

3、课题研究的实施第三步:

(1)具体时间:2008年3月——2008年6月

(2)研究的问题: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学校原因

4、课题研究的实施第四步:

(1)具体时间:2008年7月——2008年8月

(2)研究的问题: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社会原因

5、课题研究的实施第五步:

(1)具体时间:2008年9月——2008年11月(2)研究的问题: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态度与方法

三、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在“初中学困生的主观形成原因”方面我们取得以下结论性成果:

就主观原因方面,我从任教八年级四个教学班中,抽样20个学困生,通过调查问卷、家访、座谈等途径,经过分析、归纳、总结探究出如下方面的原因: 1.学习目标不明确。

俗话说“伟大的理想,产生伟大的动力”。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把学习看作是他们的愿望和需要.学生没有真正从心底产生学习需要,更没有树立必须学好知识的坚定信念.所以,就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不到较为良好的学习效果。一些同学学习受不稳定情绪的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上进心及竞争意识,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了“不想学”的念头,久而久之,形成了学困生。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各学科中的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面对初中众多的课程,他们还采用死记硬背、搞题海战的方法来学习。更主要的是许多学生不会记笔记,不懂得如何自主地去学习,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感到在本课程学习上毫无起色,硬着头皮学习下去也是白学,因而放弃学习,造成两极分化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能坚持长时间集中,游离于教学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很差。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性格内向,上课总是默不做声,害羞、胆怯、不敢张嘴,生怕出错丢面子。有的学生贪玩、懒惰,没有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而是养成了等待、依赖的习惯,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主动接触新知识,只等教师讲授,只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有针对性、难度大的作业则通过抄袭完成。3.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

这是妨碍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学生的竞争天性能产生焦虑,因为学生喜欢拿自己和同学作比较,一旦发现他人比自己强,表现比自己好时就会产生焦虑.一些同学一走进课堂就产生焦虑心理,生怕不能回答老师的提问,生怕不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生怕被老师和同学评价太低。过分的焦虑会使学生感到不安、失意、自我怀疑、紧张和忧虑,从而使学生畏缩不前,课堂表现差,学习效果差。

4.课堂中的胆怯心理。

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时犯错误一般不会感到难为情,学生一般敢于开口踊跃发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情感气质的形成,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避免犯错误的心理,尤其是害怕犯错误的心理,以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课举手、主动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少开口、少出错成了学生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

5、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些寄宿生来自农村各个村学,其所受的小学教育参差不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事实上还未达到应上初中就读的水平和能力就被“普九”普了上来,以致不能适应初中乃至整个中学阶段繁重、艰巨的学习任务,造成逐渐对所接触学科失去兴趣,甚至于厌学逃学。况且农村学生由于视野的限制太多,大多数人不善言辞,在学习方法及情感上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障碍,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在“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家庭原因”方面我们取得以下结论性成果:

1.家长的思想素质差,让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及学校大环境.我们在对儿童的访谈和平时的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学困生的家长教孩子说:“你不能随随便便让人欺负.”,“他打你,你不晓得也跟他拼?”像这类的教育,哪来的学生礼让的好品德,这样的家庭教育就完成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 这其中也有的家长教子女自私自利,比如有啥好吃的东西,不要拿到学校里去,你自己留在家里吃.纵容子女贪图享受等.让学校的集体主义教育,高尚的道德品质教育事倍功半.而学生也长期处于这样的矛盾中,增加他们的心理承受负担.让自己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融入班级及学校大环境中,让他们心理及道德品质得到健康的发展.2.家长的榜样作用不够, 带给自己孩子不良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影响显然大于他人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约85%的学困生父母,都有常成天打牌赌钱的习惯,或父母有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和离异,价值观不正确,或生活能力差,这样难以相信如何向好的方向发展,家庭的影响成了负面的,怎能带给孩子的良性发展.3.家长的文化素养低,不能给孩子以一定的家庭庭辅导,让孩子适应班级课堂教学.学困生,要么是学习障碍,要么学业不良,他们很难与同班同学一道正常完成学业任务,学校里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回到家中父母亲又没有能力(认识水平高,有文化有家长多数都外出打工)或没有精力给予辅导,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更不能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帮助.这样儿童问题自然就越积越多,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没有了动力.甚至会差的越来越差,发展成思想的行为均出现偏差,不能接受家长和教师的教育.4.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欠佳.家长要么过分溺爱,捧他们为掌上明珠,把他们的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要么粗暴无知,“恨铁不成钢”,动不动就拳脚相加.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这样的家庭,一般都比较贫困,家长很少顾及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更不必说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了

5.家庭不能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给他们以良好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对学困生的调查中发现,他们有自卑心理的同学大多属于家庭教育不当,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要么期望过低,教育松散,父母常唠叨,责骂,甚至棍棒教育,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家长不重视情感投入,不关注孩子的精神体验与心理感受,提高他们的“情商”,孩子的自卑感不但得不到及时矫正,还指责加剧,在孩子与大人之间建立健全起一道屏障,导致他们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而无法正常进行学习.(三)在“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学校原因”方面我们取得以下结论性成果:

1、学校的班级管理制度和对于学生的奖惩制度。

2、用陈旧的观念轻率评价学生优劣,建立“差生”档案 每当教师接到一个新班级,师生刚相处时,有的教师使用自己过去固有的观念对学生进行评定分类,在心目中建立起相应的优生和“差生”档案。例如:(1)、长相不机灵、有残疾的,(2)、穿戴不整洁、爱流鼻涕的,(3)、书写潦草,不爱交作业的,(4)、性格内向、上课不爱发言的,(5)、考试不及格的,(6)、各课教师公认的,(7)、教师看不顺眼的,(8)、学习差,抑制力差的等等,有的甚至与教师个人嗜好有关。

3、能容忍优生的错误,却不能容忍“差生”的错误

对待优生总是一味的呵护、关爱、迁就,生怕伤害了优生,教师满脑子装的都是优生;对待“差生”则指责、挑剔,教师满脑子里都容不下“差生”。特别是在处一些偶发事件时,也总是偏向于优生,甚至会故意把责任推委给“差生”。

4、往往只看到优生的进步,而看不见“差生”的进步 作为教师难道我们就真的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差生”是如此的可爱,“差生”也有很多优点,他们依然有追求上进的需求和愿望,如果教师对他们表现出一点热情和鼓励,情况就会大变。可是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无视“差生”的点滴进步,得不到应有的肯定,这样,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你说“差生”能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吗?

5、对“差生”的积极性随意伤害和抹杀

即然“差生”已经进入了教师的“差生”档案,那么在他们的心目中便无足轻重。教师对“差生”随意指责,冷嘲热讽,从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例如在守纪律上,优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教师常常自慰没事,想念学生会改正;而一旦发现“差生”出现了不好的苗头,教师常常会火冒三丈进行严厉指责,从严处罚到底对“差生”有什么用?有没有比打骂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对“差生”积极生的抹杀还表现在教师对“差生”学习困难的熟视无睹上,教师常常会去考虑优生为什么优秀,如何把优生培养得更优秀,却不去考虑“差生”为什么差,如何把他们转化过来。教师对“差生”的关注过少,却往往一厢情愿对“差生”提出这样那样不合理的要求,常常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而教师却把这种责任统统推给“差生”。

6、靠边角教学

走进教室,大都会发现每个教室后面墙角里坐的都是“差生”。无论他们身材是高还是矮,教室的角落永远属于“差生”的,这是一个被爱遗忘的角落。“差生”为什么要坐到后面去?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老师眼不见,心不烦,让你破罐子破摔下去;二是不影响其他学生。教室边角是教师造就“差生”的场所,也是教师对待“差生”惯用手段,这在教师与教师之间是一种默契,甚至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形成一种默契。倒如当教师一说起“差生”怎样怎样,学生们会不由自主把头转向后面的边角。在众目瞪瞪之下,墙角里的“差生”将会怎么想?坐在那里等同“坐牢”。如果你不是“差生”,长期的消极待遇,都可把你潜移默化成“差生”。

7、名利教学

学校为了评估教师工作的优劣,制订了教学质量评估方案,用于年终考核教师工作业绩,这个考核方案重点内容自然是教育教学成绩评估。在评估中,常有内容相似的这么一条,每科60分以下的为“差生”,“差生”不在计算成绩之内(其数量不得超过总数的百分之几)。看到这一条,教师心中便打起了小算盘,既然学校都承认“差生”,为什么自己还要转化“差生”?例如:老师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把班上一半的“差生”转化成不是“差生”了,在期终考核中,这几个学生往往由于分数不高,反而降低了全班的平均分,从而影响对自已的评估,从这一点上讲,教师的努力是得不偿失的。或者教师认为,本来班上没有规定的那么多的“差生”,为了有个好的评估,就人为地规划“差生”,制造“差生”,把某些不是“差生”的人规划成为“差生”,这比把“差生”转化成中等生容易得多,教师少付心血,反而使自己在评估中处于优势,这对于自己评级晋升都有好处。

8、人为树立“差生”

在教学中教师大都有这样的思维:我们班上谁最优秀,谁最差。也常将这种观念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例如让学生评比班上谁最好,谁最差时名单上的姓名往往是相同的,在课堂上,老师常说:“同学们应该向***同学学习,不应该向***同学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教师为了满足自己教学的需要,为在学生中形成善恶是非树立的典型。光树好的不行,不好的也要树,树不好的这样对比才有明确的“榜样示范作用”。被树立为先进典型自然是幸事,而被树为反而的典型便可悲了,在教师和同学的眼中你永远是“差生”,教师漠视你,同学无视你的存在,在一个集体中,你将何去何从?成为永远的“差生”便是注定的命运了。

9、学校的相关硬件没有跟上

由于地域经济的差异,对于投入教育的费用也存在差异。学校应具有的设施不齐全,操场、实验室、机房、食堂、寝室等等都是又需要改善和改进的。其实这一些因素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因为后进生想通更多的其他趣来建立自己的信心,比如通参加运动会、电脑的操作、实验的操作等等。

(四)在“初中学困生的客观形成原因中社会原因”方面我们取得以下结论性成果:

1、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有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中国古代有个故事叫做“孟母三迁”,说明社会环境对学生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现在学生离开学校后,在社会环境中受到的影响往往令家长和教师担忧。学校教师流传一种说法:5+2=0,即学生在学校天受的正面教育会被周末2天在社会中受到的负面影响完全抵消掉。当前,令广大教师最头痛的,对学生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上的不法电子游戏室和网吧,可以这样说,初中学生只要迷上了电子游戏和网吧,一般都会成为学困生。这是目前初中学困生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如当前,有些人利用游戏机赌博、利用电脑网上骗情等。青少年和中学生由于自制约束力太差,对电子游戏极易上瘾,陷进去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上网聊天,由于网上内容复杂,污秽劣假的东面常常充斥其中,这对感情单纯,好坏真伪难分的未成年人来说如走陷阱路随时可能掉进去。

2、不良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与中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如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曾一度刮起过“走后门”、“一切向钱看”、“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等不良风气,如污秽文化和迷信之风影响。在城镇、农村,迷信活动广为流行,求财、求福、求学、求仕、求妻、求子、求平安,出门移迁、建房造宅、除病消灾、红喜白事,无事不迷信神仙风水。这一系列的污秽文化、迷信之风随时都在侵蚀着一些追求好奇、正误不分、家教不严的孩子。如金钱享乐腐朽之风的诱惑。当前,城镇与农村,或城镇、农村中的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在经济、生活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少贫困人家土房瓦屋不解决,农药肥料买不足,小孩读书送不了;而一些富裕家庭住高宅大院,坐名牌车,穿名牌衣,花钱如流水,生活风流倜傥。这种悬殊之别,常常使一些不安分贫困而又想不劳而获的人,心儿痒痒。城镇灯红酒绿的生活深深地诱惑着这些人,特别是那些好逸恶劳的无知青少年,为了追求金钱享乐而不惜出卖人格。

3、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尤其是读完中专、大学后,就业不包分配或者就业难问题,与当前落后的农村意识相交织,“读书无用论”四处蔓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结交社会不良青年,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变得贪图享乐、不思学习,甚至厌学逃学,有的学生父母没什么文化,做生意成了暴发户,这些学生在物质上比其他学生超前消费,手机、电动车、游戏机经常更新换代,课间不停地吃零食,穿戴打扮追求时尚向明星看齐。他们的心态是:我的成绩虽不好,但父母会用金钱为我铺路,帮我找好学校或好工作,只要我有头脑有关系有手段,就算书念不好也照样赚大钱。这些学生还经常嘲笑其他刻苦学习的学生,给他们泼冷水,所以他们的存在也给班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五)在“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态度与方法”方面我们取得以下结论性成果:

1、用“爱心”滋润“学困生”,使其重拾自信。

一般来说,“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们都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此,只有对“学困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总是用“爱心”滋润“学困生”;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用“细心”捕捉闪光点,使其产生学习动力。

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在日常教学中,对“学困生”的心理转化始终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为支点,以积极的态度,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学困生”的“闪光点”是多方面的,也是微弱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细心捕捉,一经发现,就应该及时发出表扬的信息,用积极的暗示引导“学困生”不知不觉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正如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多一次进步。”

2、以“耐心”教育“学困生”,迎接其反复挑战。根据我的调查,初中的很多“学困生”都有好好学习的愿望。但是很多“学困生”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一旦在学习中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刚刚燃起的学习欲望就又退缩了,所以教师对“学困生”的关心和鼓励不应该是程序式、职业式,而应该是交心式、朋友式,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对学优生和“学困生”也要一视同仁,一发现“学困生”有退步的苗头,就要及时找出原因,以耐心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的情况要“反复抓”、“抓反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学习的毅力、自信心、欲望、动机等内在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协调学校、家庭教育,协调师生关系,注重情感教育,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编制学科“基础作业”,优化评价环境,适时进行教学反思和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使得教学活动切合学生实际。建立班级、年级、学校学困生“三级”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设置学生成长评语,记录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一提到评语,大都认为,写评语是班主任在学期结束时要做的工作,怎样刚开学就提评语?而且评语常常是有些班主任用来束缚学生的“紧箍咒”,是最能拿得住学生的“杀手锏”,更有甚者,常常借此给犯错误或不听话的学生“穿小鞋”.我觉得评语不应该是“结束语”,而应该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友情提醒”。

记得在开学第一周的班会课上,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在等着“暴风雨的来临”。因为上午第三节课间休息时,王同学为争一个乒乓球,将另一位小个子同学打伤了。我平静地走进教室,叫上王同学,让他在原本空白的评语栏里为自己写上实事求是的评价:“我太不争气了,我真恨我自己,我的脾气一上来,就什么都不顾了„„”,“要不要看看老师对你的评价?”,王同学怯怯地点点头。“人在冲动的时候,很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你性格豪爽,但缺乏理智,为此,你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我想,对一名尚未成年的学生来说,犯错误并不是最可怕的,要紧的是,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且做到‘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老师期待着你„„”。一星期过去了,两星期过去了,王同学再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件。又一次班会课上,我再次叫上王同学,说:“你的行为变了,你的评语也要改,想看看两星期后老师和同学对你的评价吗?在上次评语的后面,我写了一段话:我作为你的老师我很高兴,因为你终于放弃了暴力;作为你的老师我又为你感到骄傲,因为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你顽强的意志力让所有人对你刮目相看,我坚信,这个坎你都迈过去了,还有什么能难倒你呢?”,这就是我在我们班所倡导的“学生成长评语”。

在我们班,评语从开学就开始写,描述良好的行为的词语用红色表示,描述不良行为的词语用蓝色表示。两个星期后,利用班会课让学生阅读。并约定,每位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评语的内容提出修改要求。但更换的的的条件是,必须等自己的言行与该词语名符其实了,才能更换,这一做法实施以后,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首先想到是自己的评语会发生变化,进一步想到怎样通过努力来改写它。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或训斥犯了错误的同学,成长评语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这样做了同学和老师会怎么看我,会给我什么评价,由师生探讨共同商讨形成评语,其意义在于,第一,变外部约束力为自我约束,变他人要求为自我要求,变强迫命令为主动接受。简言之,它使受教育者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第二,将教师对学生的爱,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述,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客观的评价,委婉的规劝,殷切的希望,从而达到心灵的碰撞与沟通,提高学生的认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的。

其次 慎用否定性评价确定合理的评价目标与评价标准努力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很多学困生非常悲观,狭隘,不愿与人合作,通常思维懒情,意志薄弱,不是安于现状,就是破罐子破摔.面对任务时,他们总是觉得“我不行”“我恐怕不行”,因而找各种借口逃避困难,拖延时间,导致越来越差.因此,应善于发现并抓住学困生当前的闪光点来使他们放大自我,强化自尊,自信、自强。因此,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开垦出一块肥沃的“土壤”,鼓励大家设计制作一棵属于自己的“优点树”,种在这块土地上。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优点树;还可以增添可爱有趣的装饰品,但不能有树叶。树叶代表优点,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贴上去。然后,再展示优点树。比如,我班的一位男生说:“我是班级里最高大勇猛的男生,所以我设计的这颗优点树也是高大粗壮。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的这颗优点树一定会长得枝繁叶茂的!”有位女生介绍说:“我是个爱美的女生,因此,我设计了一颗七彩的优点树。瞧,它像彩虹一样色彩斑斓,多美呀!我还在树枝上挂上了一串风铃,风儿一吹,它就会演奏起好听的音乐。并鼓励他们夸夸自己的优点树,也来夸夸别人的优点树,并努力增加自己的新优点,相信我班的这片优点树林最终会绿树成荫!

人是可以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的,人的能力有很大区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都有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即使是学困生,也不可能没有任何闪光点,有的学生学业成绩虽差,但在体育方面可能有特长,或在文艺方面崭露头角,或在助人为乐方面表现突出。我们把学困生的这些闪光点通过种颗优点数作为转化的诱因,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利用它,发挥它,为学困生提供,创造表现才华,特长的优势舞台,使智力的因素都得到充分发展。种颗优点数在教室的墙壁上开垦出一块肥沃的“土壤”,鼓励大家设计制作一棵属于自己的“优点树”,种在这块土地上。

再次 换位思考一让学生也来布置作业。

学困生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做作业。有时,只有一点点作业,也有部分学生“忘”了做.于是,我开始宣布新规:“从今天起,我们要民主布置作业!”以前,有同学不做作业,那不一定是同学们的错,因为作业有时布置得太多了,有时做着没有价值!从今天起,我们请同学们推荐几名同学做监督员,如果发现作业布置不符合教师所说,有权要求削减更换!结果,四位最怕做作业的全被选上了做监督员,一个一个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这些监督员他们敢讲真话,代表全班同学的意见.同时,我班还举办作业展览,比书写比正确率,几个月过去了,我一直坚持着民主布置作业,学生的作业风气已彻底改变,有时还主动要求增加作业,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要求来达到自我教育。

四、本次课题研究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

(一)本次课题研究的收获

从学生方面看,有的通过转化在思想、行为、学习等方面有了较大转变,这些学生虽然在学习成绩上并不理想,但思想转变大。有的学生尚在跟踪观察中。近年来学校校风学风在不断好转,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老师方面,大家对学困生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思想有了转变,充实了理论知识,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工作,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理论经验总结。初步探索初中学困生转化方法,调查摸底选出转化对象;谈话走访确定转化目标;转化方式因人而异。在转化工作中,多数教师能抓住学困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分层教育。总的说来在以下方面最为实出:

(一)情感教育,关心爱护,无私奉献。

(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定期做好家访,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三)建立班级、年级、学校学困生“三级”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设置学生成长评语,记录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二)本次课题研究存在问题 我校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还存在:

1.教师观点仍滞后,不能与课题研究相适应。认为课题研究是表面形式的东西,与具体教学教育工作无多大关系的观念仍在部分老师的心里存在,参与课题研究较被动,缺乏耐心,方法简单随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影响了效果。2.理论学习不够,教师研究工作缺少理论支撑,对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在理论上掌握不够。课题研究工作中由于考虑教师的时间有限,理论学习以个人分散学习为主。这使得这项工作失去了监管,显得随意,其作用大打折扣。

3.对学困生跟踪不到位,档案建立不健全,没有对学困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对比,失去对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的一些重要参数。

4.课题研究经验总结不及时。经验交流总结形式过于单一,造成了一些课题研究成果流失,课题研究工作缺少一定的说服力。

上饶县六中课题组 2009年1月

第二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一)自卑心理强;

(二)戒备心理强;

(三)逆反心理强

二、学困生的类型

(一)逆反心理型;

(二)自卑感心理型;

(三)自由散漫型;

(四)孤僻冷漠型;

(五)意志薄弱型

三、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家庭的影响;

(三)学校的影响;

(四)自身的原因

四、学困生转化的误区

(一)严而不爱;

(二)罚而不教;

(三)抑而不扬;

(四)堵而不疏

五、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及策略

(一)以“识”为前提,全面了解,对症下药。

(二)以“情”为基础,主动接近,宽容接纳。

(三)以“理”为要求,晓以利害,导之以行。

(四)以“法”为讲究,灵活多样,提高效率。

(五)以“联”为手段,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六)以“恒”为追求,反复教育,巩固习行

第三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阶段总结

《农村中学学困生教育转化的对策研究》

阶段性总结

渭源县龙亭中学 张治文

课题研究小组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效果,实验学困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成功转化,其他学生也不同程度的进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就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做一阶段性总结。

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选本课题的意义

我校是一个独立初中的学校,是学困生比较集中的学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校生源不稳定,导致了不同层次的基础,来到我们学校开始住宿后有的同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学习上的厌倦,顺理成章的成了学困生;还有因为是县城中学,社会环境条件复杂,导致部分从农村来的学生由于经不起诱惑而变为学困生,这主要是:①学习原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受读书无用论冲击、被强迫读书以及对前途感到渺茫等。特别是农村农民思想落后、文化程度低,对子女能否上学以及学习成绩如何漠不关心。如今的农村家庭,农闲娱乐的方式不是是麻将,就是赌博,很多家庭把麻将机搬到自己家中,家中每天都是吆五喝六,乌烟瘴气,偶尔还可以给孩子一点小费,习惯了,孩子就等在旁边,久而久之,可以上桌帮助摸摸牌,也就成了“小赌神”了,哪还有心思学习。在那样的嘈杂的环境中,也真的不能沉下心来学习。家长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还有部分农民总认为:农村的孩子将来只能在家种地,要么出去打工,上学能干什么,花很多钱供完大学回来一样找不到工作、一样连最简单种地、喂羊都不会,还不如早早退学把庄 稼活练好了才有发展。学生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学习原动力严重不足。②品行表现差。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跟随在外打工的父母经常转学,其它学校的不良风气也随着他们来到学校。部分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学生犯错误后不问青红皂白先来一顿暴打事后不作任何教育,再犯错误就再打,这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了很大伤害,容易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所以选了这个学困生课题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是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2.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和观念为我们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3.经学校校委会批准同意,对本课题的研究大力支持,在课题使用经费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

4.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是新手,从未接触过课题研究。光有热情还不够,还得有理论的培训和指导。因此,学校购置了一批有关学困生的书籍,随时提供给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教科研过程中翻阅和借鉴;学校课题组还专门摘录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实践材料,指导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自如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了实践的动力;有了理论的指导,才有了方法的灵活多样,开放式动机理论的培训,采用自学与讲座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们深入课题研究铺平了道路。

三、开展课题前的精心准备:

得到领导支持,大量学习之后,我们便积极准备,精心策划,分工协作,联手攻关,具体做了两件事:

1.利用教研组会议,集体研讨,精心选研究的学困生:通过我们和任课 老师多次研讨研究,确定了学困生。

2.依托网络平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白天正常上课,为了便于交流,在征求大多数老师的意见之后,我们确定每周四晚上8:00到11:00为我组集体网上交流时间。

四、目前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从2009年1月正式开始工作。到目前为止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与我们时刻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1.树立信心,弹好“前奏”。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打骂,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加上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母亲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优秀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2.激趣、指导,弹好“主题”。

学困生,对学知识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绪,低触、厌倦,这种消极情绪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找准联系,以旧引新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或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感到知识在生活中很有用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运用迁移规律,以旧知引出新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2)明确责任,督促学生生趣。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

(3)体验成功,引发兴趣。

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那些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用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与他们一起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答对了,老师向他表示祝贺;对学困生的作业,老师先让他们只做一题,做对了再奖励做第二题、每次的作业都要全批全改……这样,就会使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4)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知识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巩固兴趣。

学困生转化效果的好坏,除了看他们的自信心、兴趣是否提高,还取决于学习成绩是否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业成绩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为了能让我们的学困生李某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们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事先作准备。为了提高李某的自信心,我们老师就在课前告诉他老师要问的题目或者要让他问的问题,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老师就特意让他回答这些题目,并伺机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发现李某上课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第二步:让李某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不再事先给他题目,而是在上课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部分。有机会,我们还会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第三步:让李某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我们总把“小老师”的头衔给张,让他来评价。使他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要试着让李某回答一些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了,难度较大,首先思维要有广度,其次思维要有顺序。起初,李某不太有信心,邓会春老师就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是说“你一定行!”在邓老师的鼓励和提示下,李某终于把这个问题完整地回答了出来,而且很有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李某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有时,他会出错,但邓老师从不批评他,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这些话来激励他。在邓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李某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听课效率的提高,知识掌握得较好,他做作业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正确率也提高了。

②有效地安排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可以由教师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

3.持之以恒,弹好“尾声”。

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又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不怕麻烦地耐心疏导,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曲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样,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应一而再,再而

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弹出意犹未尽的“尾声”。

五、初出成果:

我们的课题虽然研究实施两年多,但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坚持不懈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我们都探讨出了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既符合学生年龄层次的接受能力,又兼顾了教育思想的运用。可以说,我们的课题研究,全体成员和学生都达到了“双赢”。

1.通过试验与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研成果显著。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同 时,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个案、论文、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交流。我组从2009年3月份开始先后发表了文章,有论文获得了一等奖。其中张治文老师撰写的《浅谈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获得教学论文一等奖。

2.课题试验中,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拓展,个性得到发扬。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课,学生学会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会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会了学习中交流与合作。

3.家校联手,为学困生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家庭是学困生活动的第一场所,在父母的培护与教师的哺育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收获更多的希望。但很多学困生的家长们文化水平偏低,教育子女方略全无,我校充分利用家长听课周这块主阵地,利用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培训,实现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六、仍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取得不少成果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惑。

1.课题研究成员跨学科、跨班级、任务重,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不利于交流和探讨。我们四位成员,平时大家教学任务重,要统一时间来搞课题研究确实有很多不便,如何更好地组织起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仍是令我们头痛的问题。

2.尽管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但仍有教师对学困生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表现形式理解不够深入,研究工作停留于表层。

3.对于研究的方法,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继续学习,深刻理解操作的步骤,并能在实践中正确应用。

4.如何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位成员理解,我们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要让研 究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需要,这无疑是我们面临的困惑。

5.个别成员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教学反思,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及时发贴。还未养成勤动笔的习惯,这同样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6.学困生中独生子女多,由于家长的溺爱,进行科研乃至于教学工作获得家长支持艰难,顺利开展并落实不易。

7.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困生的意志的锻炼,防止其反复仍是难点和重点。

七、下一步的打算

1.深挖已研究策略,常抓常新:已经研究过的学困生转化的各项策略应该是贯穿整个研究始终的,应该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加以利用的教育教学好方略,我们将适应形势需要,适应学生特点,深入一步挖掘已经研究过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抓出新方法,挖掘新路径,形成新的特色。

2.做好阶段成果总结工作:课题的研究尽管已进行了近一年,我们教师身体力行,实践着实验计划,但多停留在实践层面上,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这学期将着力做好教师的阶段成果总结,召开一次表彰会,并大力宣传对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工作中表现突出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体会;表彰奖励学习进步大表现好转,脱困的学困生,让研究成果转化为催动学校整体进步的强大推力剂。

3.开发新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依照所掌握的理论方法及路径,从班级管理、各学科教育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开拓新的学困生转化措施,努力填补原有研究的空白。

4.课题组成员还需要多沟通、多交流,密切研究的有效性,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转变学因生的工作是比较艰苦的事,但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目的是一定能达到的。学困生会改变的。

第四篇: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浅谈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

西屯中心小学

姚红娟

说起学困生,着实令每位老师头疼,也是很多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不尽相同以及学生原有基础的差异,势必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如何正确看待“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起学习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位老师工作的重要任务。现就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两个方面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比较复杂,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主要有下面两大类:

一类是由学生内部因素造成的。首先表现在兴趣匮乏、情绪急躁等。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制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遇困难易退缩、易消沉。其次表现在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思路不对,基本功不扎实,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另一类是由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在出现暂时的学习困难时,由于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上的过失,给学生造成一种不应有的压力,如强制、挖苦、讽刺等,都会使这些学生“雪上加霜”。

二、“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为了使学困生能早日脱贫,跟上班级前进的步伐,除了要认真贯彻课堂常规外,根据学困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学困生观:

首先我们教师要正确看待学困生,学困生不是什么都很差,也不是无可救药的学生,学困生也有他们一片施展才华的天空,为此不要岐视差生,与学困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正确评价差生,公平对等差生,要把机会留给差生,让他们感到老师正期盼他的进步。

(二)用爱心温暖差生

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爱的效应”在学困生身上尤为明显。经常与差生谈心,用心灵的温暖去医治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他们精神的污染,使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心着他,从而使他们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勇于与困难挑战,对学习充满着热情。

(三)深入了解,对症下药

要转化学困生,需要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针对不同学困生的情况,尽量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帮他们耐心辅导,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他们的成绩。

(四)捕捉亮点,正面教育

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创设情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合理利用“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做好教育转化工作。要善于克服以点代面,正确评价,消除偏见。

(五)抓准时机,因材施教

1、对待学困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提高自我认识,促使自我反省,实行自我控制,使其内心深处认错,做到心悦诚服,乐意改正。

2、给学困生提出适当的目标,结合其实际情况,根据可接受性和发展性原则,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使之做到“跳一跳,够得着”。发现进步及时表扬,使其享受成功感,促使他们积极向上。

(六)加强家访,促使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同家长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学困生学习情况,以便与家长共同商议教育方法,教育好学生。

(七)持之以恒,勤抓不懈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必须遵循“反复抓,抓反复”的教育规律,因势利导,使其始终维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总之,学困生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尽管他们的人数不是很多,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让这部分学生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有所成,对学校、家庭、社会,特别是学生本人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唯有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给予学困生帮助,才能使学困生重拾信心,取得进步。

第五篇: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普通高中高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黄陂六中:刘红声

hplzlhs3720@sina.com近年来随着高中入学人数的减少、重点高中的扩张、普通高中的萎缩,普通高中优秀生源锐减,学困生比重爆表,普通高中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以武汉市黄陂六中为例:2007年高考我带的理科普通班高三(11)刘迪588分过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生,2014年黄陂普通高中最高也没有武汉理工大学的录取学生。反倒是近几年的最低建档线由300分下降到180分,估计2015年还会下降,其次300分以下的学生在普通高中所占比重迅速扩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普通高中学生成分的变化,学困生激增,那么学困生是如何产生?又如何转化?

一、形成原因

高中化学教学更加侧重于应试教育,目的性、功利性非常明确,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学科思维习惯、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其次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学生进入高一时,化学科起步更加重视理论及抽象思维,使得部分学生在高一年级化学学习中面临困境,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新课程对学科的要求进一步的加强,师生互动性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学困。

二、具体表现

1.畏难情绪严重型

这类学生由于初中化学基础差,在高中刚开始就是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等对抽象思维要求较高的内容时,就呈现出了一些学生对这一转变过程的畏难情绪。再则老师未能将难度逐步分解,各种学习资料反倒将历年高考训练题一下子拿出来将学生弄蒙了,也是造成学生的信心不足,畏难情绪激增。2.家庭不管型

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外出打工或者由于生计而无法时刻陪护学生,甚至从来不与老师联系,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完全不知情,如是学生上网玩游戏、上课玩手机、睡觉、抽烟、打架等不良习惯家长毫不知情,更有甚者学生提供的家庭电话是假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毫无。

3.从众心态型

普通高中由于生源问题,学风下降,一些原本学习的学生受外界的影响也沦为不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出发点是:他(她)不学,我也不学,大家都不学,成绩的好坏不重要,于是随波逐流,这种情况近几年我感觉愈演愈烈。

三、对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由于形成原因的多样性导致化学学困生有不同的类型,因而我们不能把所有学困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困生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对症下药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1.对于畏难情绪严重型的学困生

找出畏难情绪产生的原因后,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学生心理上的发展特点分析,化抽象为形象,如在学习原子时,采用自制教具或者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学生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予以理解掌握。另外为了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让他们“接触化学感受化学”我将他们带到实验室,给他们演示一些漂亮的实验,调动他们动手去做实验,甚至给他们看爆炸试验,这对男生有很大的刺激。比如在演示Na与水的反应时,在钠块的选择上稍作区分,当较大钠块与水反应听到爆鸣声时,学生不仅产生了兴趣,也陷入了思考。由于学生刚看过实验而且心存疑惑因而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接受力也很 强,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之后再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相关题目使他们找回信心,逐步克服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

2.对家庭不管型的学困生

这类学生中有的家长对子女不抱太大希望,这也是学习无动力的重要原因。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和责任。通过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学困生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对待此类学生应因人而异,通过了解掌握他们存在的弱点然后再通过个别辅导激励的方法来予以转化。如针对个别学生,可以联系家长,即使地址、电话号码都是假的,也可以通过初中同学、老师得到,从而了解学生的个人、家庭信息,然后针对具体原因对症下药,也可以邀请家长多去学校看望、监督学生,或者多电话联系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情况,或者电话多联系学生,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学业。

3.对从众心态型的学困生

普通高中之所以教学难度大,实质是学风,学风之所以变坏,是因为有大批对高考不抱希望的学生,即从众心态。对这类学生应该在班级建设上下功夫:组建负责任的班干部团队,班长、体育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团支部书记最重要,组建强有力的能收齐资料、作业的课代表,组建能管好寝室的寝室长,高中生中消极情绪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和感染性,但是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也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把不学习的从众心态,变成积极、健康、团结、向上、乐观、坚毅、果敢、正直、奋进的班级主流,形成偷懒可耻、消极可恶的赶、学、比、超的正面氛围,同时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帮后进的班级形象。再则班主任、科任教师也应该给学生专递正能量,有积极、正面、向上的心态去感染学生,使班级形成合力,战胜一切不利因素,培育健康班级。

四、对学困生转化的一些思考

1.了解学生特点找准学困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一种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充分接触中了解学生的各自特点,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从学生的弱点及个性特点入手,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找最适用的方法。

2.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会肯定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力争使学生能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及优点,进而帮助学生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尽可能地发挥其潜能。

3.用爱心感化学困生

对于学困生而言,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与“歧视”,许多学困生正是在长期的缺乏爱而产生的。因此,在学困生的身上应更加倾注关爱之情,它所起的作用就显而易见的。

4.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实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很好的的素材。化学的最大优点就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实验,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发学生思考。给学困生一些优待的趣味实验能充分的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吉杰 (心里咨询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摘要: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难题,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是实施素质......

    浅谈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浅谈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内容摘要】一、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有:1、学生自身因素;2、学校教育因素;3、家庭教育因素;4、社会因素。二、小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有:1、......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2007-11-11 10:46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现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它强调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激......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 凤庆县大河中学 李涛 电话08834639192 邮编675911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

    初中学困生转化计划(范文模版)

    初中学困生转化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成功教育,并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

    初中学困生转化案例

    相信自己你能行 ——学困生转化案例转化对象:张凯存在问题: 张凯是八年级(3)班的一名学生,对他的学习成绩我很头疼。他对学习不感兴趣,课上沉默寡言,不会听讲,经常走神儿。记忆力、......

    八年级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5篇范文]

    八年级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 八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过渡期,七年级完成了对初中阶段学习的适应后,到八年级增加了难度和内容,是一个成绩两极分化加剧的年级,到八年级往往会......

    浅谈农村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浅谈农村学校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农村学校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研究》结题报告 泖港学校 吕萍 数学新课标指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