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01-01 【生效日期】2000-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发挥体育彩票的公益作用,推动城乡体育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以下简称“全民健身工程”)是指由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启动资金,捐赠给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等受赠单位,由受赠单位兴建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
第三条第三条 全民健身工程兴建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园、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或其他单位,是全民健身工程的受赠单位,对受赠的体育健身器材具有产权,负责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等,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公益性。
第四条第四条 省、市体育行政部门为全民健身工程的捐赠执行部门,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宏观指导下,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全省全民健身工程工作的规划、指导、管理和监督。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做好规划、城建、园林等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分级负责本地区全民健身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愿意接受捐赠的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县(县级市、区)体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省辖市体育行政部门审定受赠单位,报省体育行政部门核准。省辖市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与受赠单位签署捐赠协议,对工程的配套资金、配建项目、建设和使用的管理等作出约定。
第六条第六条 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服务群众、保证质量、监管并举”的原则,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 资金
第七条第七条 捐赠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启动资金由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接比例从各自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投入。鼓励和提倡受赠单位结合本地实际,筹集和吸引其它资金共同投入。
第八条第八条 省辖市体育行政部门必须从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按比例支出,保证地方体育彩票公益金实际投入的额度。
第九条第九条 省辖市体育行政部门每年度应向省体育行政部门报告本地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情况,并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对全民健身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章 建设与配置
第十条第十条 全民健身工程应选择在街道、乡镇的住宅小区、公园、街心花园、广场及其它便于群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的公众场所兴建。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受赠单位一般应具备:有开展体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群众体育活动较普及;已建立基层体育组织;有基本的建设条件;愿意提供足够的配套经费;能保证全民健身工程的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公益性等条件。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与城市、小区、公园等总体规划相配套,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场地器材的配建和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体育场地设施基本建设的规定,确保质量。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全民健身工程器材配置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做到方便、安全、美观、实用,符合国家关于产品质量的有关规定。必须选购生产厂家已经保险公司投保的合格产品。要严格执行厂家规定的器材使用年限,按时报废。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全民健身工程必须使用国家体育总局或省体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标志。标志应使用金属、塑料等与器材相近材质,按统一图样制作,做到色泽鲜明、醒目,经久耐用。
第四章 使用与管理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全民健身工程的使用应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将捐赠财产挪作它用,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用途。如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征得捐赠部门的同意,择地新建。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全民健身工程是公共体育设施,必须向社会开放,引导群众进行科学健身活动,提高利用率。不得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确需收费管理的,应经当地物价部门等审核,所收取的费用必须用在全民健身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更新等方面。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省辖市体育行政部门对于受赠单位使用和管理全民健身工程,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工程使用和管理的业务指导。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受赠单位应对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应按要求向捐赠部门报告使用、管理情况,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长期有效的使用、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全民健身工程必须设置使用标志牌、功能牌、须知牌等告示脾。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及中文说明。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受赠单位要对器材、场地进行日常维护,以保障安全并正常使用。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受赠单位要在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全民健身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健身、游戏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组织必要的培训,建立科学健身骨干和全民健身工程管理人员的队伍。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对在全民健身工程的投资、建设、管理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对在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和使用中未严格执行全民健身工程有关规定,出现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省辖市,省体育行政部门将减少或取消下拨该市下一年度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工程的额度,并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对不能保证全民健身工程的使用、管理、维护和公益性、安全性的受赠单位,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有权提出警告,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对于损害全民健身工程设施者,受赠单位应责其照价赔偿或进行修复,对侵占和故意破坏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应责其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
河南省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
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推动我省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民健身工程是指: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地方财政及其他配套资金,在城市社区、乡镇、村、学校和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兴建的、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以下简称:“工程”)。
第三条工程建设和管理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服务群众、保证质量、建管并举”的原则,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工程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四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是工程的主管(捐赠)部门。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宏观领导下,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工程的规划、指导、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向受赠单位移交工程所具有的国有资产产权。
工程建设地的人民政府及符合相关受赠条件的单位,是工程的受赠单位。对受赠的体育健身器材设施具有产权,负有对工程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等职责,承担工程的公益性和安全性义务,还应按
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对工程进行管理、登记、建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五条受赠单位一般应具备:有开展体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群众体育活动较普及;已建立基层体育组织;有符合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愿意提供足够的工程建设配套经费;有保证工程公益性、安全性条件,能承担工程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更新的费用。
愿意接受捐赠的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审定,报上级体育行政部门核批。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与受赠单位签订捐赠协议,对工程的配套资金、配件项目、建设使用、产权管理、维修更新等条款作出约定。
第六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与城乡规划、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园林等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分级负责本地区工程的建设实施、登记建档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资金配置
第七条工程经费来源:各级体育彩票公益金、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资助。以体彩公益金为引导,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社会捐赠资助为辅。充分发挥体彩公益金的引导、扶持、示范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各界及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兴建工程设施。
第八条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每年都应向上级体育行政部门报告本地体育彩票公益金及其它资金用于工程建设情况,遵循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资金的使用管理,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审计和监督。
第三章 工程建设
第九条工程应选择在利于群众安全、便携参加体育活动的公共场所兴建,建设规模应符合有关规定,与城乡、社区、公共场所的总体规划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既便民又不扰民。
第十条工程场地建设和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范,确保质量。
第十一条工程器材配置须通过国家相关产品质量检验,坚持质量第一、方便、安全、美观、实用的原则,器材生产厂家在产品质保期内须投保产品质量责任险、意外伤害险及公众责任保险。严格执行器材使用年限,按时报废拆除。
第十二条工程必须使用国家体育总局或省、市体育局统一规定的标识。标识应使用金属、塑料等与器材相近材质,按统一图样制作,做到色泽鲜明、醒目、经久耐用。
第四章 使用与管理
第十三条加强对工程的宣传工作。工程的动工和竣工,要适时举行仪式,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扩大体育彩票和工程的影响。
第十四条工程是公益性体育设施,必须向社会开放,不得进行以营利为目的活动。确需收费管理的,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经当地物价等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所收取的费用必须用在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更新等方面。
第十五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工程竣工后,要与受赠单位一起组织检查验收,并向上级体育行政部门上报总结报告。要定期和不
定期的检查工程使用情况,做好安全维护巡查工作,确保工程器材安全。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捐赠的体育器材挪作它用,不得侵占或改变捐赠器材的用途,不得擅自移址。如确需临时占用和移址的,应征得捐赠部门的同意,在不低于原面积、原标准的情况下,先行择地新建偿还。
第十七条受赠单位应对工程器材登记建档、妥善保管。应按要求向捐赠部门报告使用、管理情况,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和有关厂家联系进行维修或更换,以保障安全及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受赠单位工程器材使用和管理的业务指导,帮助建立群众体育组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组织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引导群众进行科学健身。
受赠单位要在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和社区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充分利用工程器材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培训交流、健身娱乐等活动。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九条对在工程投资、建设、管理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在实施工程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市体育局对有关体育行政部门、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减少以至取消该地区下的工程援建项目;造成损失和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不按规定比例按时足额配套资金的;
(二)不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未保质、保量完成工程援建项目的;
(三)未经同意擅自占用、改变工程用途或移址的;
(四)不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及同级财务、审计、检查等部门监督检查或监督检查不合格的;
(五)不按要求上报援建项目总结报告及经费结算报告或工程验收不合格的;
(六)受赠单位疏于管理,造成器材严重损坏,导致健身者人身伤害事故的;
(七)其它违反体彩公益金使用管理规定及对受援项目造成损失和不良后果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河南省体育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安徽省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
安徽省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切实加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加强对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群众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充分发挥体育彩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作用,推动我省全民健身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徽省全民健身工程(以下简称“全民健身工程”)是指由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启动资金,捐赠给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学校和机关企事业等单位,兴建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
第三条 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和管理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服务群众、保证质量、建管并举”的原则,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全民健身工程兴建地的市、县、区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园、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或其他单位,是全民健身工程的受赠单位,对受赠的体育健身器材具有产权,负责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等,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公益性。
(九)国民体质测试、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大型活动、体育健身科研、社会体育组织建设等;
(十)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等或省规定的其它体育工程项目。
第三章 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配套
第六条 全民健身工程应选择在便于群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的公众场所兴建,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与城市、小区、公园等总体规划相配套,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七条 全民健身工程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体育彩票公益金、各级政府投入和社会资助。
市、县体育行政部门必须从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按比例支出,保证地方体育彩票公益金实际投入的额度。
鼓励和提倡受赠单位结合本地实际,筹集和吸引其它资金共同投入。在同等条件下,凡申请受赠的单位,如果已有资金投入的可优先安排捐赠事宜。
第八条 下级体育行政部门每应向上级体育行政部门报告本地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情况,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经国家和省正式批准的全民健身工程实施项目,各市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要安排配套资金。资金安排按照国家、省体育局下发的有关文件执行。
第四章 全民健身工程申报条件和审批程序
第十条 受赠单位一般应具备:有体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群众体育活动较普及;已建立基层体育组织;有基本的建设条件;
第十三条 各市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宣传工作。全民健身工程的动工和竣工,要举行仪式,要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扩大体育彩票和全民健身工程的影响。
第十四条 全民健身工程建成后,体育行政部门和受赠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全民健身工程使用情况,做好保养维护工作。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对于受赠单位使用和管理全民健身工程,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要加强对全民健身工程使用和管理的业务指导,引导群众进行科学健身活动。
受赠单位应对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应按要求向捐赠部门报告使用、管理情况,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长期有效的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发现全民健身工程质量问题和损坏情况,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与有关厂家联系进行维修或更换。
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的体育设施由受赠单位负责管理维护,以保障安全并正常使用。
受赠单位要在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全民健身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健身、游戏活动,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组织必要的培训,建立科学健身骨干和全民健身工程管理人员的队伍。
第六章 奖励及处罚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修改后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01-01 【生效日期】2000-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发挥体育彩票的公益作 用,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以下简称“全民健身工程”)是指由国家体育 总局统一组织,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启动资金,捐赠给城市社区和农 村乡镇的受赠单位,由受赠单位兴建,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
第三条 全民健身工程兴建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园、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等,是全民健身工程的具体受赠单位,拥有受赠资金或受赠资金购置的体育器材、设施等的产 权,负责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公益性。
第四条 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全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宏观管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行政部门为全民健身工程捐赠执行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和使用的规划、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
各地(市)、区(县)体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与规划、城建、园林等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分级负责本地区全民健身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五条 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服务群众、保证质量、建管并举的原则,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 资 金
第六条 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启动资金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行政部门按一定比例从 本级体育彩票公益中投入。鼓励和提倡受赠单位从本地实际出发,筹集和吸引其它资金共同 投入。
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必须保证体育彩票公益金实际投入额度。
第七条 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每要向国家体育总局报告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 健身工程情况,并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体育行政部门的审计和监察部门应对全民健身工 程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第三章 建设与配置
第八条 全民健身工程应在民民小区、公园、街心花园、广场等便于群众健身并且安全 的场所兴建。
第九条 愿接受捐赠的单位应当向当地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逐级审定,由省级体 育行政部门确定受赠单位,并与其签定包括约定工程资金、建设、管理和使用等主要内容的 捐赠协议。
第十条 受赠单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一)群众体育活动较普及;
(二)具有基本的器材安置、场地建设条件;
(二)能保证全民健身工程使用的公益性及日常维护与管理等。
第十一条 全民健身工程场地器材的配建规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应与城市、社区、公园等建设规划相配套,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十二条 全民健身工程所配置器材必须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并且应是生产厂家向 保险公司投保的产品,确保安全、实用。
受赠单位要严格执行生产厂家器材使用年限的规定,按时报废。
第十三条 全民健身工程必须配备带有国家体育局统一规定标识的标志物。标志物应醒 目、美观、经久耐用。
第四章 使用与管理
第十四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全民健身工程挪作它用。确需改变用途的,必须征得 省一级体育行政部门同意,先行择地新建。
第十五条 全民健身工程应当免费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使用。不得利用全民健身工程 进行以营利为目的的活动。确需适当收取费用的,应报当地物价等部门审批,所收费用必须 用于全民健身工程的管理、维修、更新等方面。
第十六条 体育行政部门对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应给予政策支持。
第十七条 受赠单位应当对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妥善保护,按要求向捐赠执行部门执行 使用、管理情况,自觉接受监督。
第十八条 受赠单位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或办法。
第十九条 全民健身工程必须设置使用说明和健身者须知等告示牌。对因使用不当可能 危及人身安全或造成器材损坏的设施,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及中文说明牌。
第二十条 受赠单位要建立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员队伍,对场地、器材进行日常维护,保 险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二十一条 受赠单位要在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全民健身 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健身、游戏等活动,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积极分子的 作用,组织必要的培训。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二条 在全民健身工程投资、建设、管理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作出突出贡献 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三条 在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和使用中未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出现严重问题,造成不良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国家体育总局将减少取消下一对该省级体育行政部 门用于全民健身工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并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四条 对全民健身工程管理不善,不能保证公益性和安全性的受赠单位,相应的 省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应提出警告,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五条 损坏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受赠单位酌情责其赔偿或修复;侵占和故意破 坏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受赠单位责其赔偿损失,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
各镇人民政府:
为加强对我县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发〔1995〕14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全民健身设施是指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由各级政府财政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其他资金在全市各类公共场所建设并向市民开放的体育健身设施。
二、各镇人民政府要将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当地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整体规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确保本地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县文化体育局负责本行政区全民健身设施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作为全民健身设施的受益单位和产权单位,负责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工作要求
1、由县文化体育局根据辖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需要提出建设计划,确定建设项目,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建设。建设项目选址如涉及土地、规划、园林绿化等部门,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
2、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工程的施工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工程建设规定执行。施工前,必须与施工单位签订合法有效的建设施工合同,并与器材供应厂家签订安全质量、售后服务、使用保险等合同。施工时,要严格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所使用的健身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要求。严禁未经检测评审、核价、保险的健身器材用作全民健身设施。
3、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标准执行,县文化体育局应当加强对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依法责令限期改正。
4、县文化体育局应会同建设、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对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
四、全民健身设施的使用和管理规定
1、全民健身设施必须向社会开放。各地要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设施的效益。县文化体育局要定期对全民健身设施管理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管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积极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方法,以促进市民群众身体素质的提高。
2、县文化体育局应定期对本区域内全民健身设施的安全和卫生状况、设施完好程度、管理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3、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产权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法,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要落实1―2名兼职管理人员,加强对本辖区全民健身设施的管理。各社区、居委会及行政村要落实志愿者或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日常管理。如发现健身设施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向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及时进行修理、确保全民健身设施的安全使用。
全民健身设施建成后,其产权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器材标志牌、功能牌和活动须知牌,并标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4、全民健身设施投入使用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占用其场地和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改变其用途。确因规划、布局调整等原因需要改变其性质、用途或场地面积的,须经县文化体育局审核同意,报嘉兴市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在同类地段先行择地新建偿还,并不得低于原有规模和标准。
5、全民健身设施在使用后因老化磨损需要分批更换的,所需经费由镇财政、县体育彩票公益金负责解决。
五、奖励和处罚
1、奖励:对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2、处罚:对未按规定开放全民健身设施的;擅自改变全民健身设施使用性质的;需临时占用全民健身设施活动场地,未按规定报县文化体育局批准的;未按规定对全民健身设施进行维修、保养,影响其正常安全使用的;未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对全民健身设施监督管理职能,造成体育设施被破坏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有关规定,由所在地体育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已造成损失的,应依法赔偿;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
在百度搜索:《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